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精选(九篇)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1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立足社会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影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要求具有更加外向型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擅长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增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她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其次,就业环境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就业门槛较低,造成了很多的非专业的人员涌入旅游市场,造成旅游市场人才要求的畸形发展,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旅游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当前的就业环境,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定位更加高端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业能力。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有效引导和支持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学校生活时间更多,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需要更多的社会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增强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训练和提升。一方面,需要家长做好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作为最为重要的评价目标,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发展观。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引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鼓励更多的学生到旅游发达地方去就业,为他提供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条件。同时作为政府还应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教学,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做好学校和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工作,以旅游企业的实践岗位和发展模式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支持。作为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应该有更加长远的眼光,做好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具体岗位当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造就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围绕当前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较好的素材和实践支持。

三、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断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增强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到旅游行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行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应该对自己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才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既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的增强自己就业和发展信心。另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练就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较强的技能支持。

四、高职院校加强课程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2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文学素养;电视节目编辑;专业能力;重要意义;主要途径

引言

电视节目编辑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原始的素材制作成一个完整电视节目的过程。传统电视节目编辑的研究中,主要偏重对电视节目编辑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缺乏对编辑本身素养的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文学素养对电视节目编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电视节目的质量。

1.提高文学素养对电视节目编辑的重要意义

1.1提升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加深对文稿的理解。电视节目编辑主要是将文稿与画面结合起来突显出节目的目的,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准确的审核和理解文稿这也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关键。大多数时候,电视节目的编辑者和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不是同一个人,因此编辑要想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编辑者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准确的抓住文稿想要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不同题材的文稿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之处,因此电视节目编辑应该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思路。

1.2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掌握节目的风格。电视节目编辑首先要掌握节目的风格,这是进行后期编辑与制作的重要保证。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在编辑之前,准确了解编辑的创作目的,并且从剧本的内容分析创作的风格,从而保证创作风格与编辑风格的一致性。

1.3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有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目前,社会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要想满足手中的需求,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应该有所提高,而表述能力是评价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事实上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体现在对事件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文学素养越高对实践的表述能力也就越强。要提高表述能力,电视节目编辑就要将事件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保证观众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实践的经过,同时编辑在制作中应该体现出节目的连贯性、自然性和均衡性。

2.提高电视节目编辑的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2.1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电视节目编辑承担着向受众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重任,所以电视节目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其中阅读是提高电视节目编辑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作为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在平时多看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人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对事件的分析会更加透彻,审美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看表面的意思,还要分析它的本质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另外,电视节目编辑在阅读时应该将阅读作为一种和作者交流的过程,充分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且阅读不能仅仅追求数量,而是要精读,从书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并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工作当中。同时要将书中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

2.2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作为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养成勤于思考和勤于记录的良好习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到有趣的事情就就是记录下来。书写是对思想的一种记录和表达,是智慧的体现,而且书写可以扩散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事实上文章就是这些想法的集合,我们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精彩之处、开心之处以及对一些事件的想法都写下来,写下来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文章。

2.3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要想增强行业竞争优势就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理念。作为电视节目编辑应该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电视节目编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一方面,电视节目编辑可以积极参加电视台内部组织的讲座、专业培训等,通过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多出去看看,将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自己,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3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PISA对中学生阅读素养的界定

在PISA语境下,素养指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提出、解决和解释问题时有效地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而阅读素养是指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为了增长知识、发挥潜能以及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对书面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等参与阅读活动的能力。

二、中学生阅读素养评价指标

PISA主要从三个方面确定评价标准:文本类型多样性;文本的用途;文本阅读能力及策略。

1. 能区分和阅读多种类型的文本。(1)媒介形式,文本以何种形式发表?是纸质文本还是数字文本?(2)文本接受的方式,读者是否需要改变或加工文本?(3)文本的形式,即文本是怎样呈现的?主要有连续文本(以句子、段落形式出现)、非连续文本(包括清单、列表、图标、图示、目录、索引等形式)、混合文本(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结合)、多重文本(几篇相对独立文本构成,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混合的,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松散的、有联系的,也可以是相互矛盾的)。(4)文本的表达方式,即文本的修辞结构是什么?主要指描述、叙述、说明、议论等。

2. 清楚不同文本的用途。(1)个人的,文本阅读是否主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如小说、诗歌、传记等。(2)公共的,文本阅读是否为了关注公共话题,以取得与广泛的社会产生联系,如官方文件、公告。(3)职业的,文本阅读是否是为了完成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阅读,如说明书、时间表、资料汇编等。(4)教育的,文本阅读是否为了满足自我发展,为学习新知识而阅读,为完成教育而阅读,如教科书、专业书籍等。

3. 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包括:访问和检索文中信息的能力;整合和解释读到的内容;反思和评价,将文本与个人经验、知识、观点联系起来。

三、提升中学生阅读素养的路径和策略

1. 学校应营造书香校园的理念。在服务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目的下,学校应鼓励教师多阅读,且有一系列鼓励教师阅读的方案,促使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应加大投入,不管是学校图书馆还是阅读场所的建立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在解决性别差异带来的阅读素养差异方面,有研究者指出学校应更多地提供男生喜欢的阅读材料。

2. 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策略。(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的意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加阅读的挑战性。(2)帮助学生将阅读到的信息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能与之前学习到的内容产生牵引,增加阅读的延展性。(3)经常向学生推荐书,同时能对所推荐的书做基本的介绍。

3. 学生应当增加阅读参与度,扩大阅读面,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比如从趣味性阅读开始,同时结合网络阅读的方式,逐步增加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如报纸、杂志、虚构类书籍、纪实类书籍、漫画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

掌握概括策略,在通读文本过程中,能划出重要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串联起这些句子形成摘要,仔细检查文章中的重要事实是否体现在摘要中,以使摘要能囊括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

掌握理解和记忆策略,划出文本的重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文章摘要,然后与其他人讨论文章的内容,以增加对文本的理解。

掌握自我调控策略,需要充分的自觉。可以进行自我提问,如我是否找出了我确实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会找出哪些概念是我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的?我是否把握了文本的重点?发现不理解的内容,是否会通过其他渠道的信息来帮助理解?

第4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隐性职业素养 语文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韩瑾(1972- ),女,天津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蔡文秀(1971- ),女,河北霸州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96-02

一、隐性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二者共同构成个体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提出“冰山理论”后,这一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指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代表表层特征,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部分,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是内在的,是难以测量的部分,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能真正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据此,个人职业素养也可看成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部分,这些可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是显性职业素养。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一个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隐性职业素养。

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正如八分之七支撑着冰山的雄伟壮观一样,隐性职业素养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决定、支撑着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从用人单位角度讲,选拔人才时也不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往往还要从应聘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隐性职业素养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很难从根本上增强其就业和职场竞争力,只有注重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真正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加强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显性职业素养的提高。可见隐性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二、利用语文课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可行性

1.语文课的教育教学功能与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要求具有较大一致性。语文课的主要教育教学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培养和发展智力、锻炼思维的功能。语文课要求学生从事的主要活动,如阅读分析文学作品、写作、说话训练等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胜任一项工作的基本要素。(2)传承文化、积累知识的功能。语文课涉及的古今中外名家经典,是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强文化底蕴、增强和发展民族意识、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此外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文史哲、数理化、农工商、科技、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可包括,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对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很有帮助。(3)德育上的导向功能 。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名言警句中的人生哲理、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教学内容,都能在认识上给学生提供参照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判断能力,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4)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语文课对学生审美情趣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学生被传统文化所熏陶、被健康美好的感情所感染、被清新优美的文字所打动、被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所吸引,久而久之,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训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隐性职业素养中包含的个性、人格、情趣等人性的因素,与文学审美的关系很密切。

2.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与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具有一致性。从总体上讲,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使学生由对事物的认知向相应能力的迁移、向内心情感的转化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熏陶渐染的过程。而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也是在环境熏陶下个体经过长期的修养逐步内化的一种心理结果,同样需要潜移默化,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正如紫砂茶壶的保养,需要品茗者在长期的品茗过程中精心滋养,才能使其蕴香育味,焕发出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

上述两点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语文课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基本思路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做是最高智慧。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高职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在其《选择职业》一书中阐述的“职业—人匹配”理论,表明了认知自我是做好职业心理调适的基础,是打开职业成功之门的钥匙。职业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一个面临求职的人,只有对自己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气质性格、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弱点等都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完善自我、明确目标、获得成功。正确认识自己一方面要防止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估计过高会使人傲气十足、自命不凡、眼高手低、浮躁、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就是避免过于低估自己,过于低估自己会使人怯懦自卑、悲观抑郁、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清楚自己的优点能够增加自信,勇敢面对缺点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才能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他人既是个体的心理需要,也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所有职业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他人,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又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合作、竞争,个人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和他人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他人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认识他人不但要认识到他人是自己,也就是认识到他人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和自己一样有情绪、情感、意志需求等,一样需要被理解、尊重、关怀、帮助、同情、鼓励、赞美。也要认识到他人是他人,他人有他人在心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杜威强调,职业教育的目标最终是让学生获得在社会化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的机会,并使个人的才能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适应。所以,认识社会的目的是使高职生在全面发展中适应社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与时俱进要求高职生必须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科学地认识社会,建立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心理。在选择岗位时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四、利用语文课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实施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由于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只重视科学性学科、专业性学科的教学,忽视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是专业课的任务;或认识到了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却片面地认为这一任务只有德育课程才能承担,从而使高职语文陷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当务之急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学校长远利益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全面认识高职院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充分认识隐性职业素养之于高职生的重要意义,清楚认识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整个学校、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要树立这样的观念:高职语文是高职生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奠基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持久发展的一种需要,高职语文对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要有一定的课时和教学资源予以保障。

2.加强培训,优化师资。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教师的优化较重视,而对包括语文课在内的公共课教师队伍的优化存在较大缺陷。优化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增强对语文课之于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培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学识渊博、教学得法,还要有更高的追求,要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在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会被学生逐渐内化,形成学生自己的良好品格。

3.转换模式,整合教材。作为课程的具体化形式,教材应该体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高职语文教材应围绕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做法,体现培养职业能力,特别是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这一特点。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内容相对陈旧,针对性不强,职业特点不突出,所以,开发适宜的校本教材是有必要的。教材的编写要切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关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专业课教学,融入适当的行业元素和更多的隐性职业素养元素。具体讲,可以打破原有的选取范文编写的模式,构建口语交际、演讲辩论、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文学欣赏、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内容模块。利用这些模块,融入职业素养,特别是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有关内容,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4.积极探索,改革教法。一是高职语文课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电视、广播、报纸等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改变教学方式,力求切实有效。避免灌输和说教,多用相机诱导、讨论谈话、创设情景、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品味出道理、感悟到真谛。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带领学生参加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堂变成开放的、与社会接轨的课堂。三是改变评价方法,力求科学合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只以一张试卷为依据的做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全面发展。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是动态的,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将过程性核查与终结性核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这些都符合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规律。

[参考文献]

[1]刘明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充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还必须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高师院校英语教育的全面性与完善性,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推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二)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必要选择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物,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必然会向学生展示西方的文化、政治体制、风俗人情等等,学生可能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消极思想的侵蚀。始终注重人文教育的开展,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严格管理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一名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的提升。

(三)注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

师范院校教英语教育是一项耗时较长、任务繁重的复杂过程,开展与实施人文教育,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生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往往能够保持不断求知与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即将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比较薄弱

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是学习的文科,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接受英语教育,而英语教学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不足,学生只是学习语言,其学习的目的也在于掌握一门语言技巧,没有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形成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心理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追求显性的成绩,而对于相对于隐性的人文素养却没有重视,英语学习中提高语音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目标。

(二)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意识在觉醒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其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方面有了很大的觉醒,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作为学科专业的他们,与理工科的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使自身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在学习英语时,一些硬性的量化指标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相反的,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软实力,才能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别开来,人文素养在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其人文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哲学、历史学等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行业,而且还可以从事商务谈判、政治外交等领域,这就更加要求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过于机械化,要运用人文知识懂得变通。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英语老师不仅仅要具有标准的口音,扎实的语法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要广泛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在英语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狭隘的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要讲授西方的文化给学生。

(三)在高师英语专业中,学生没有时间学习人文知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语言

在高师英语专业中,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平时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没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在高师英语教学的大纲中,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加强目标比较模糊,这导致学生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时找不到科学的指标加以评价。

三、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立足教学课堂,适度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课堂是高师院校开展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与推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开设中国文化知识课程(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等等、中国历史与国情相关课程等等),进一步充实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此外,学院还可以通过开展中国文学作品鉴赏竞赛、与文学院联合举办交流活动等等方式,扩展学校人文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人文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英语属于实用工具的范畴,再加上高师院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英语教学教师,那么,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教学技能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高师院校要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学校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体会作为教师必须的技能、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审视与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对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认同程度,减少学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阻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山区支教,给予学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认识世界的机会与平台,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与人身价值观。

(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第6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心理教学策略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语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习惯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正确发展。

一、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自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约束自己学习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交给学生力所能及、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这样他们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两名学生“双差生”(指成绩不理想和思想品德低劣),课堂上学习不够认真,但动手能力较强。根据他们的特点,笔者让他们参加了班上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结果他俩分别在市级团委举办的手工制作比赛中获奖。在一次校级文娱演出比赛中,他二人以自己不守纪律的表现为素材,自编自演了哑剧《自习课上》获学校二等奖。这一节目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也让他俩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坚定了“向自己的过去告别”的决心,产生了在其它各方面积极要求进步的上进心里。

2.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语文教学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的适宜行为进行大量的强化和鼓励,而不是漠视和否定,以此来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名学生是外校转来的留级生,爱好体育,对他的这一特长,教师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继续发展。他对老师的信任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经过课余时间的刻苦锻炼,终于获得了校园会跳高第一名。之后,他把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大有长进。

3.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和优点,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都是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主人。

二、语文实践活动中磨练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鼓励学生融入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

为学生提供自我实际锻炼的机会。在日常课余生活中,只要是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去做,教师决不能包办。使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指导每一个学生搞好自我服务和班级工作。教师还应大胆地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激励他们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

2.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组织各项课外活动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让学生人人参与,各司其责,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活动的才能。班级一切活动从拟定计划方案到组织实施均由学生自己“编、导、演”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的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利用适度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自我实践中,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耐受力,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耐受力较差,经不起磨难和挫折,往往娇柔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批评。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能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的耐受力的活动,锻炼学生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养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认清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

对于那些有言语与沟通障碍的、有自卑心理学生来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克服障碍的最好办法。如对语音口讷而羞于与同学交往的学生,就应多给他们一些当众开口的机会,除教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外,还可使其在课外活动中充当主持人或参与演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引导下,一方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给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素质。

2.指导学生公开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竞争意识

嫉妒心理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分裂,但也可以激励学生的好胜心,化消极为积极作用。教师一旦发现同学之间有嫉妒心理存在,就要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是因为同学组织活动能力强而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嫉妒,就要增强嫉妒者的自信,鼓励其靠自己的努力,化嫉妒为公平合理的竞争。

3.教育学生大度为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学相处难免会有误解和争执,如果处处为自己着想或抱着得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的态度,就会加深同学的矛盾。教师应提醒同学大度为怀,产生争执时该讲道理则讲道理、该让则让、不必非要争个高低。太斤斤计较会让人觉得心胸狭窄、缺少修养。对此,笔者建议学生在学完了一定的课文后,就采用书写学习心得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文本中的人物交流讨论,以此来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并使学生经受各种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新世纪的素质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琴.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王毓捷.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科教育,1994,(6).

[3]杨国明.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9).

[4]王光龙.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06,(7).

第7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进行心灵上的启迪,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这一点,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对知识的传授,新课改明确指出了传统教育的误区,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不仅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精神教育,强调教育的人文性,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生大多是在中学学习中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一类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严重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对语文课程没有做到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文学作品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字词句段,还要求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不能把语文仅仅看作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工具,要清晰地对语文课程做一个准确的定位,语文作为一种文化构成,是我们进行交际和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们才能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才能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人文教育显得更加必要。中职语文教育担负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通过语文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进而能理解本民族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激发自己的民族责任感,积极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担负起构建中国文化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担。

三、中职语文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也应当针对自己的现状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进步,立足中职教育的现状,打造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学习面,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努力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1)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起到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挖掘具有特色文化的文化精华,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魅力,加强对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2)培养学生树立人文教育的思想。我国的中职教育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在传承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教育中人文思想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人文思想,真正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树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念,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判断力,不断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文化进步的开拓者。(3)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使命,重视对“人”的教育,把教育人的灵魂放在教育的首位,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育的始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4)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强调学生自身对教育的认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探究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理解自身发展的人生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能深化人的内在精神气质。针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状况,中职学校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起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另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社会必须重视起对人文教育的培养,在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加强中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中职教育应当积极发挥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蓓.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2]马莉莉.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1,(07)

[3]杨金萍.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8)

[4]刘贻钢,胡小娥.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1)

[5]叶华,张素君.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

[6]刘蓉,刘慧莲,李翠芳.在高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9)

[7]刘训萍.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J].双语学习,2007,(10)

第8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2.3学习者综合素质偏低

对于现在的学习者而言,她们注重的是舞蹈基础的学习以及形体身形的学习,但对于理论以及综合审美的学习十分匮乏。对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舞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会出现问题,这样下去,就会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舞蹈训练。舞蹈要求的是动作以及舞蹈者对于音乐三个方面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动以及丰富多彩。如果舞蹈者对于舞蹈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舞蹈审美,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感训练,就不能演绎出优美的舞蹈。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舞蹈自身的审美。

2.4舞蹈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不高

舞蹈学习者自身不愿意去学习以及学习的方法不对,导致舞蹈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不高。众所周知,自己兴趣不高,那么再好的老师以及环境,都是白费的。自身的基本功不扎实,加上理论知识的匮乏,很难学有所成。

3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方法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起着决定性因素。节奏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习者的兴趣作为支撑,通过听力节奏培养和训练学习者的节奏意识,音乐需要舞蹈学习者用耳朵去欣赏,用心去感受,慢慢的听得多了,舞蹈学习者在听到一段音乐后,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对待任何音乐,都可以通过自己内化为自己的节奏。培养节奏意识,需要舞蹈学习者通过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带动身体节奏产生变化,身体节奏跟随音乐节奏,逐步的完成节奏意识的培养。

3.1舞蹈教学中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节奏感

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来源是音乐,那么,为了培养舞蹈学习者在舞蹈学习中的节奏意识,就需要加强舞蹈学习者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从而增强节奏感。最起码的,舞蹈学习者要增加对于音乐的阅读量,通过多而广的音乐摄取,增加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从而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听得多了,剩下的就是跟着音乐进行舞蹈练习,从中摸索规律以及节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节奏意识。只有舞蹈学习者敏锐的发现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基本感情,才能更好地配合音乐,将舞蹈节奏展现出来[4]。通过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增加舞蹈学习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意识。

3.2加强学习者形体节奏意识训练

要想培养舞蹈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意识,就必须加强舞蹈学习者的基本形体训练。舞蹈教学中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舞蹈学习者进行舞蹈训练,这样可以帮助舞蹈学习者自己积极进行形体训练,从而保证舞蹈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形体基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学习者推进形体训练,进而增强节奏意识的培养。

3.3舞蹈教学中提升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形体节奏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正确指引,实现舞蹈学习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培养节奏意识。舞蹈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得自己跳舞节奏感增强。这样一来,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对于舞蹈学习者就更有意义。

3.4从兴趣入手,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意识

很多学习者学习舞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形,而被迫的进行舞蹈的学习,而她们对于舞蹈的认识也比较简单,不会去注意舞蹈理论知识,更不会去注意节奏感的培养,这时就需要从兴趣人手,提高学习者的动力以及积极性,保证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在舞蹈教学中注重节奏意识的培养。

第9篇: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 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取得了诸多成果的形势下,如何将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在学校层面建立起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增强课程改革的后续生命力,就必须在学校确立并崇尚新的学校教育文化,在学校文化的整体架构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尤其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将在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教师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的纯结与美好、人格的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的个性的完整与张扬、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确认为根本,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与统一,人的“生命的生产”的有序与完善为目标的文化精神的修炼和涵养。

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增长自身的文化修养。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自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其次,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穿在教育教学中。再者,要常常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要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此外,还要自觉关注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人民对教师的一片希望。

2 教师人文素养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

教师人文素养有利于学校的自我管理,学校管理中,教师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所在。如当前,在学校的规范和管理下,教师体罚学生等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而另一种写检查、罚抄写、语言讥讽等方式的“软暴力”却又有抬头迹象,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正确树立教学观念,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1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放下架子,热爱学生,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信服你,认为你是他的“哥们”、知音,值得钦敬,值的崇拜的人。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愿意给你讲心里话,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教育他、开导他、鼓励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老师相信,你有能力,一定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达到理想的彼岸。帮助他改变旧行为,建立爱学习、品德高尚、愿帮助别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表率,也可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2 在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只要他有兴趣,就会慢慢投入,模仿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可伸出援助之手,举一反三,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懒散的毛病,让他们回到同学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根据他们好胜的特点,和他们商量,“让教师带着解决问题,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解决。当遇到不会读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他们总会想法解决,再如,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人人争着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自己所得所疑,疑难问题请‘小老师’给予帮助,老师相机点拨,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也促使那些学困生动起来、学起来。

2.3 给学生自信,树立一种成就感, 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有意给这些学生机会,让他们有一种自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在黑板上做题,敢于走出座位展示,如讲故事、做实验、演讲、辩论、朗诵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他们有一种在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这样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和学生团协作,营造出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不管是成绩突出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调皮的学生,都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的力量。

3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3.1 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丰富教师的人文知识。教师的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是人文知识的内化过程,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要素,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道德和艺术等知识。学校建立多方位的培训体系,安排各种专题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和欣赏艺术作品,使教师自觉养成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的习惯,拓宽视野,丰富人文知识,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2 以校风建设为抓手,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真切的情感产生于真实的生活,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人文素养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努力营造勤朴忠实的学校文化,倡导爱生、敬业、探究、协作的教风,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将学校内爱学生、讲奉献、探究、专业务实的老师的可贵品质给予挖掘和表彰,使教师们以精湛的业务,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品德修养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模仿,增强全校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升华为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