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精选(九篇)

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第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且能够被教育主体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由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总是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够不受限制地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现实中客观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在被教育主体认识并加以开发之后,才能够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切违背事实或主观臆造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还会产生消极和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第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是有利于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相关要素。由于开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为有效地开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因此,只能是对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要素,才可以列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畴。第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是经过教育主体的开发利用之后才能得以显现和发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没有被开发利用之前,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会有如何影响,其价值只能算是一种潜在价值。当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意识地开发利用之后,才可能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真正产生出积极影响。而且,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观念是否正确、方式是否得当,决定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和影响程度。

第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实现的。教育资源是客观存在,其本身不会自发地产生任何作用。开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能被教育活动所利用,只有当教育资源被具体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才可能产生作用,具体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实现载体,离开了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潜在价值就无法得以实现。

第五,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指的是一切能被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不管是什么样的资源,只要是能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且能对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产生积极作用,都可以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其中既可以是各种物质性资源,如人、财、物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资源,如文化、道德、价值等精神资源;既可以是正面的、起着积极引导作用的资源,也可以是反面的、起着警示作用的资源。一切的选择和利用均取决于具体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需要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

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1.阶级性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阶级性是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所决定的。由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政党或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对其社会成员实施的民族观、国家观的教育活动,必然反映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阶级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特征。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又是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既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又为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服务,自然也就体现着教育主体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同时,在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解释时,同样也体现着教育主体的阶级意志和价值取向,这些均决定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然具有着强烈的阶级性。

2.实践性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实践性是其最根本的特性。首先,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现实中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既产生于实践,又存在于实践。其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是为实践服务,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最终又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始至终寓于实践之中。离开了实践的教育资源属于臆造的资源,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

3.民族性

民族性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种差异性特征会表现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思想、心理及价值取向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质。源于实践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一例外地与这些民族特质密切关联,成为一些民族特质的重要载体,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会因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特点,这种民族性的差异性特点就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民族性的具体表现。

4.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在不同地区所存在的、可供选择和开发利用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着区域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一些区域特有的教育资源。这种地域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地域“特产”,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地域习俗等有关,也可能与民族有关,但都是当地人民所熟悉的、能够激发起内心情感的教育资源,有着自然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比较适合于当地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发利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具体实践中,应认识到地域性教育资源的优势,立足本地,开发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5.广泛性

广泛性是指现实中可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选择、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范围广泛。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各种教育资源,无论什么形态,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类历史上的创造发明,等等,只要是能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且能对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都可以开发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谓是不拘一格,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

6.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丰富,以适应时展的新要求。人类的教育活动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体现着教育的时代性,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同样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中心任务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任务也会随之有所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式,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和开发利用不能墨守成规,脱离时代,应根据时展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发出体现着时代特征的新的教育资源,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贴近社会实际,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更有利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

1.政策性原则

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所遵循的政策性原则体现在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规定的遵守等方面。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是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着民族工作的相关性质。“民族、宗教无小事”,凡与民族团结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应谨慎对待,严格遵守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这是民族工作的纪律和政策要求。既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且又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需要反映出民族政策的导向,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有效落实服务。因此,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受到民族政策的约束和规范。任何有悖于民族政策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甚至会影响到民族感情和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态,还要执行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精神。由于正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所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和开发中,不能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能,应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资源的要求,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资源共享、融为一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这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需要遵循的政策原则。

2.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就是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有要素的相关内容和信息都必须是真实、有据的,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体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真实性具有以下表现:其一,所选的教育资源是真实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是有据可查的,而非臆想和虚造的。其二,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和解释是真实的。在开发和利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对所有教育资源的评价和解释应充分尊重历史事实、民族习惯和等客观因素,力求真实地反映人物或事件的原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不能用个人的主观想象或猜测去随意夸大或贬低,更不能曲解、甚至虚构内容和相关信息,贻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是可信的基础,可信又是说服和实现教育预期的基础,惟有真实才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涉及到许多方面,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与民族习惯有关又与相联,还会遇到民族崇拜或民族禁忌等方面的敏感事项,非常讲究政策性、原则性和真实性,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和差错。某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哪怕只有1%的差错,就可能会招致教育对象对整体质疑、失信甚至排斥,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因此而挫伤民族感情,产生情感上的对立,出现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把真实性理解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命线,一点都不能算是夸张。

3.典型性原则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的历史,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对如此丰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果不加选择地将所有的各种信息都运用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不仅会显得有些过于浩瀚、繁杂,而且还可能会分散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对民族思想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典型性原则就是要根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更顺利地实现教育预期,从代表性、示范性、影响性、教育性和感召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那些具有榜样、激励、导向或警示作用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作为教育资源,在充分尊重教育资源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地深度挖掘、系统整理、丰富内容,选择合适的开发利用形式和手段,综合利用,发挥其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典型性还要求所选择的教育资源一定是在当地或某一民族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件或人物。由于是本民族或当地流传已久、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资源,教育对象会觉得自然、亲近、可信,更容易接受,能使人产生见贤思齐的感觉,这样的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更大、更强。在强调正面典型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有必要适度地利用一些反面典型的教育资源,对反面典型的剖析,具有着正面教育不能替代的警示作用,同样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可采用的有效形式。

4.导向性原则

资源是客观存在的,选择什么作为教育资源,则会因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方向的不同而选择不同信息指向的教育资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导向性是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性质、任务、内容、目的、方向等特征的具体体现,反映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突出的主题、彰显的内容和倡导的方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预期目的,决定了其教育资源的政治方向、选择标准和纪律规范,即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具有引导、培育和不断强化社会成员树立正确民族观、国家观的导向作用。

5.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是一个动态地、不断发掘和完善的过程,应与时俱进地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时代性。其一,应根据新的发现,及时发掘和补充新的教育资源,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内容、信息更全面、更完善;其二,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要及时地整理、更新和充实,使之更完整、更具时代性、更能彰显时代主题;其三,要不断提升开发利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展示形式和技术手段,使之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更易于向人们传达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承载的各类信息。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创新能给予工作新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和需要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创新,必须符合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阶级性、民族性等特征,必须严格遵循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政策性、真实性等原则。不能假借创新的名义而主观臆造出一些有违客观实在的所谓新资源,更不可为追求花样噱头而不讲原则和纪律,这样的创新是不负责任的伪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更好地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更好地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预期,这既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的落脚点。

四、结语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马克思主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进行探索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作为人类的育德活动,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概念不同而已。

笔者认为,在非阶级社会,随着原始意识和社会交往的形成,只不过是一种德性的萌生,而不是一种确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这种德性是维持原始社会的一切习惯。到了阶级社会,道德教育才与政治生活相联系。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道德教育研究更加深入,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存在,没有科学揭示人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论述

马克思主要从社会与人的实践性本质、人的社会性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根据,科学揭示社会与人的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的根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本源性论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的需要与满足,正是人的存在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社会存在。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思想认为:人对思想、精神的需要,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性质就是实践性和阶级性。任何社会、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都有自身的思想体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决定的。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思想政治,坚持一定的思想体系和思想的再生产和分配,就是要为一定得经济基础服务,正如所说:“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三、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界观点纷呈。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方向的教学与科研过程,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深刻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我们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内容及其发展方向等,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

其一,时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形态发展

所处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特点也就有所区别。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相对封闭、单一,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鲜明的一元化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表现为一种“排他性的意识形态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日益表现为一种“兼容性的意识形态性”。也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尊重、包容非意识形态性要求和吸收、借鉴其他意识形态中的合理性、普适性内容。

其二,时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发展

这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除了具有阶级性以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等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角度讲,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等。

因此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不要割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这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性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所揭示和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存在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划分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层次,并能揭示出各种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体系是可取的。

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划分出层次,二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贯穿的层次,在基本规律中体现具体规律,在具体规律中反映基本规律。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从它的复杂关系中,揭示其必然的、本质的关系,不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因素、准则、任务等作为规律来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一般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能动反映论和灌输论,揭示了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社会发展规律,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经济制度、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就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依附于时代任务而发展变化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鲜明的独立个性,以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会有强制性的灌输色彩。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教育学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管理制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制度理论、以实践管理为主的研究制度的实践三个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的教授罗伯特·欧文斯等人的推动下,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被运用到教育领域,针对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种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属于学有所长的专门性人力资源。

1.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完成这一课题,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资源。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任何学校,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2]只有合理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不断地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以及与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最优的配置;只有承认和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合理需要,采用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活动有条不紊地、高效率地进行。

1.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05方案实施的需要

“05方案”确定了新的课程设置,围绕课程设置提出了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其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05方案”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05方案”实施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摆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备有效的、参与社会运行所必备的体力、智力、技能及正确的行为模式、机制体系和劳动态度。所以,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05方案”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最完整、课程门数较少、课程内容最多、课程知识涵盖面最宽、课程内涵增加得最多的一个方案。针对这些特点,要求“98方案”实施中的教师的能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改革和实施。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可以整合原来7门课程教师的优势互补力量,吸取“98方案”实施中的有益经验,克服“98方案”实施中的不足,使用科学、规范、统一的教材,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1.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益,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而且可以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谐有序地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和能力的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的服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和生活的关心,“管理者要注意研究和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搭建施展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不断追求新知识、谋求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要。”[3]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的规划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就是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的人力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规划是指使每个国家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求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量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未来发展过程中相互匹配。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二是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利益。三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与未来学校整个发展阶段的动态适应。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录用、评聘和调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开放有效而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需要系统地扩大和补充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必须建立起某种聘任制度,按人力资源需求经常性地进行增加、维持和调整劳动力的活动,保持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平衡,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录用、遴选和调配工作是一个复杂完整而又连续的程序化操作过程。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录用、评聘和调配系统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流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通过运用学习、训导等手段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知识水平提高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教育工作的需求相匹配,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在和将来的教学绩效的提高。严格地讲,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这个行为改变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明显地表现出工作上的绩效特征。

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和激励

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评价和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或学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它并非只是年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根据高等学校办学体制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绩效考核也应借鉴世界知名企业通用的360度考核,又称全视角绩效考核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工作业绩也是多维度的,因此,通过主管领导、同事、教师本人和学生(评教)来考核,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地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业绩。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激励就是通过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但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方式来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的管理就是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美国学者赫兹伯格认为,影响员工工作有两类因素:一类称为保健因素;一类称为激励因素。这种激励因素既包括酬金激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挖掘精神激励,包括良好的工作氛围、自主的创作精神、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以及由此所激发的“主人翁”意识等。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的原因,而这些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渴望受到尊重、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是相符合的。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相当广泛,作为这种开发借以进行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培训”。[4]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它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注重教育与培训也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区别于以往人事管理的显著特点之一。教育培训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3.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目的

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应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育培训的方向和效果。

(1)衔接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及未来发展。这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学校教育所完成的是基础教育和基本专业技术教育,刚毕业的学生进入高校后一般都不能马上适应或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要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看,学校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在进入组织时或进入组织以后,都需要有一个不断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需求,不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精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贡献,并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针对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当今时代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每个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竞争力;对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变化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工作绩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更新符合所从事工作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增强其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逐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不断提高,最终促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绩效的不断提升。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及水平,确保教育培训有实效。具体而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教育培训效益的高低和教育培训项目的产生来自于教育培训需求分析。开展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一是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全面情况,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哪些问题是确实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加以解决的;二是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状况,哪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确实要教育培训,需要什么类型和内容的教育培训等。一般通过对“谁需要教育培训,需要哪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哪些需要教育培训,如何教育培训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等四项内容进行分析,并据此做出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培训成败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管部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化轨道。

(2)以制度保障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与工资、晋升和重用联系起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提供一种预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积极性和教育培训效果。将教育培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战略发展规划紧密相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列宁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9页.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Moodle;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活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1-60-03

0.引言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通常是指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一个开源的课程管理系统(ContentManagement System),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d System,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对Moodle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更多的是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上,基于Moodle平台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较少。

本课题拟在现有Moodle平台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一个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然后将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集宁师范学院进行应用,将该平台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断提高教育平台的教育质量和效果,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r值和现实意义的。

1.基于M00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框架

(1)知识管理框架。利用Moodle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为一个综合性的知识处理系统,适应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首先,利用Moodle平台资源模块收集和上传丰富的知识和各类资源;然后,根据知识资源的类别或领域对不同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文件夹或目录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存储;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知识下载和浏览。

(2)网络管理框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情况:同班的同学不一定在同一个宿舍;在一起上课(如马哲、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但不一定是同学。这就无形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如手机、PAD)上网购物、娱乐或学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基于Moodle的双向互动网络教育模式来更好的进行。

基于Moodle的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中心地位相对弱化了,进行思想教育的双方不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而应该是思想教育平台管理者和网络受众的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其次,在Moodle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和浏览、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疑问,可以通过Moodle思想教育平台提供的其他如聊天室或讨论区模块进行咨询和讨论,方便大学生交流和互动;最后,网络教育平台使得班级甚至系别等中间组织的作用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弱化,思想政治被教育者的自和作用不断扩大,减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中间环节。如本院学生处作为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利用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够直接与学生进行对话,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直接、高效。

2.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设计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于Moodle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资源模块中应该多选择一些大学生容易接受和喜欢的真实案例结合理论部分进行讲述;在互动交流模块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答疑,使学生真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高自己。

(2)知识性和时代性结合的原则。基于Moodle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意图,还要体现大学生崇尚时尚,适应时代特点,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不断增加基于Moodle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不断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3)教育性和思想启发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应该兼顾好知识教育性和思想启发性,选择一些适合的主题(各类话题),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在学习时能够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和讨论。这样能够使一些上网目的不明确的学生慢慢能够理性的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图。

(4)参与性和价值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网络世界对于人们的吸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虚拟性,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是平等的,人们通过网络能够更为自由的交流、互动。在这样一个较传统教学环境更为宽松的环境下,网络平台上的人们都更加放松,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思想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更容易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3.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各个功能模块设计前,我们首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可行性和需求分析,接下来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了Moodle平台的安装和配置,最后从两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了设计,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设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等性,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人员是教育客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两者具有较为明确的身份特征和不同的话语体系。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这种关系被逐渐打破,进行思想工作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支配和思想控制影响力正在逐步弱化;同时,网络世界的虚拟特征也使得教育客体不在被动而消极的接受“被教育”,在网络环境下他们以平等的身份和教育者进行交流和对话。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是以双主体或多主体为特征的互动交流活动。

(2)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本平台的可行性,我们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操作可行性。Moodle是完全开源的,任何人都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与此同时,Moodle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Linux系统下更为安全、高效);Moodle是基于一种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辅导员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求对平台进行选择性的安装模块,而且该平台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管理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管理平台。

其次是经济可行性。由于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够跟踪、记录学生在该平台从事的各种活动,高校学生处相关学生管理人员和各院系学工办或辅导员、班主任都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和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还能够节省学生工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如果有思想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咨询,在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下学生能够以更为放松的心情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和交流,这样可以省去专门开设心理咨询室相关费用。

最后是技术可行性。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_是以Moodle官网的一体安装包或其他进行了优化的一体安装包来进行安装的,并且是在各级各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特别熟悉的Windows环境下进行构建和充实的,所以,在技术层面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3)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新闻和舆论导向;通过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讨论区、聊天室以及其他功能模块,有效解决学生管理部门与各院系学工办以及学生之间的时空冲突;通过在我院对基于Moodle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应用研究,能够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4)Windows环境下进行了Moodle午台的安装和配置

在Windows环境下选择合适的一体安装包进行Moodle平台的简单安装,但是由于Moodle本身是针对课程教学来进行设计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或修改,才能够将其改造为符合我们需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设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模块,上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各种类型的资源,如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文件。例如在时政新闻模块,可以将一些大型正规网站资源以URL的方式连接到教育平台中,方便学生进行浏览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看过的相关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源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在每个或几个相关资源上附加一个简单的测试模块或作业模块,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使用。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聊天室或讨论区进行交流和互动。我们设计这些模块的过程中,应考虑通过设置合适的“主题”来吸引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干预,使得“主题”不偏离原来设计的轨道太远。

同时,由于本平台是给全校使用,所以全校范围内要有不同类似的互动交流模块,各个院系也要有不同的互动交流模块,所以在设计这些模块时要为不同院系设置不同的密码以保证院系级别各互动模块只对本院系学生开发。这样便于学生情况的收集和整理,使得不同院系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对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目前,本平台还处于测试阶段,平台的使用者也只是局限在本院计算机系各个班级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后期还将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逐步对全校开放。

4.结束语

Moodle平台以其开源免费、兼容性强和模块化的设计等特点,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精品课程一体化 教学资源库 规划

[作者简介]杨锐(1980— ),男,四川南充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ZD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26—02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而言,教学资源库常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来代替,教学资源信息更新滞后,教学利用率不高。同时,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往往是以4门课程(本科课程为4门必修课,专科是2门必修课,本文以本科阶段为例)单独来建设的,缺乏相互联系和互补。因此,构建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打造统一的教学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是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致的育人目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成内容丰富、互动交流的共享式资源库。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库重复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个问题,相同的内容,重复讲,反复学”的状况,造成了一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学习时,产生疲倦感和厌学情绪。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可以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还能较为清晰地体现相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比较能力。

(二)单一教学资源库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把握课程整体的内在逻辑性和连贯性。在信息量和完整性上,单一的教学资源库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能够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给各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解其余课程的相关信息的资源平台,有助于教师把握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使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次分明、前后呼应,增强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统一整合,建立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并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建设时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到内容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统一设计的原则。将四门课程当做整体进行统筹规划,采取统一的标准实施建设。统筹规划主要根据四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设计课程资源库。统一的标准则是实现组成资源库的各子库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采用统一的基础数据格式,确保在不同资源库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自由交换、查询和应用。

2.分类管理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要充分考虑四门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相互关联,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和组建各种教学资源,凡是纳入教学资源库的资源都要进行分类管理,如涉及四门课程(基础课、纲要课、原理课、概论课)共有的资源内容,可以建设一次,共同使用,见下图。

3.知行结合的原则。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具体可以把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行动等纳入其中,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4.动态建设的原则。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需要保持教学资源库长期稳定,并不断更新和维护。此外,还要注意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支持系统或平台具有扩展能力,确保一体化教学资源库能够根据软硬件环境和应用需要的变化,自我更新,以适应技术变革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二)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构成

资源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是一个为师生提供集“教学参考”“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和“教学评价”等服务的信息资源仓库,可以分为基础资源库和功能资源库。基础资源库是静态的教学资源存储,功能资源库主要实现动态的教学资源利用。

1.基础资源库。(1)媒体素材资源库。根据媒体素材的类型,可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五种类型。文本素材包括教材文本、电子教案等。图片素材包括教材中的附图和插图,以及相关知识背景下的图表、示意图等。音频素材包括背景音乐、重要讲话、广播等。视频素材包括教学录像、重大事件的影像、典型事例的纪录片、学术讲座等。动画素材包括教学动画、游戏动画等。(2)测试资源库。根据测试的目的性,可分为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两大类。知识测试主要包括章节的习题、模拟试题、历年的考试试题等。能力测试主要有心理测试、技能测试等组成。(3)参考资料库。为师生提供了包括电子文档、图书资料等多种载体资料的相关信息,主要涉及学术成果介绍、专业期刊、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等。(4)案例资源库。主要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的经典案例,一般是法律案例、名人故事、重大事件背景、重要论述内容等。(5)网络课程资源库。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组成。(6)共有资源库。这是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所独有的资源形式,将四门课程中涉及的共同知识内容(媒体素材、参考资料、案例等)单独建库,在利用中根据教学进展自由调用。(7)工具资源库。根据不同的作用,可分为软件工具下载和教学网址资源信息。软件工具下载主要提供教学中常用的应用程序,教学网址资源信息则提供与教学相关的网址链接。

2.功能资源库。(1)教学交流。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可以实现在线交流、答疑解惑、个人观点等功能。主要设置有教学论坛、邮件系统、微博客平台等栏目。(2)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主要设置有课程评价、学生评价和建议反馈等栏目。(3)资源检索。提供在一体化资源库内的信息查询汇总,便于掌握资源库信息和关注度,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进度。(4)实践平台。实践教学的公共展示平台,主要栏目设置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行动等。

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保障机制

(一)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技术要求

我们主张在平台上开发,这将使资源库系统更稳定,能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无缝链接,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稳定性。在数据库方面配备存储量较大、安全、稳定性较高的Oracle数据库,能最大限度地存储更多资源。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产品还是基于微软的操作平台为开发平台,主要使用的语言为Microsoft.c++或者Microsoft.c#语言,在微软搭建的框架下进行采用高效快捷的编程方式,在遇到相应问题时我们能更好地使用基于微软大平台上的所有资源,及时地解决问题,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又能满足安全高效快捷的使用要求。

资源库资源存储方式为按照分类存储,结合资源的占有性合理分类服务器资源,使其能实现快捷访问、方便维护的效果。将视频音频资源单独存放实行按类别分开管理,对于文字资源和一般图像资源可以根据使用类型与资源数据一起存储在原始数据库中。

系统可按照三级角色进行管理(如建设需要可根据系统使用情况后期扩展至多级角色),结合WEB应用程序开发。目前国内外在基于WEB的环境构件上根据实际使用单位的大小和编程开发者的习惯采用了比较主流的几种技术方案,如Linux,Unix,Windows等,并在和J2EE二个主流应用框架上进行设计、集成。

(二)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对一体化教学资源库评价的关键在于对育人效果的评价。一体化教学资源库的评价是指以一体化教学资源库为评价对象,根据育人目标,采用可行的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设计、开发、运用、管理方面的效果进行测定,分析并评判的过程。根据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大致可以从育人效果评价、内容评价、技术评价、应用评价四个维度对一体化教学资源库进行评价。

育人效果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参与资源库提供的相关实践活动情况,评判受教育的程度。内容评价:主要指标有资源定位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充实、系统是否全面、分类是否合理、媒体是否丰富、表达是否规范、素材是否科学等。技术评价:主要参考因子包括运行是否稳定、管理是否规范、布局是否合理、兼容性是否强、安全性是否好、扩展性是否足等。应用评价:主要考察导航功能、查询功能、纠错功能、硬件环境等方面应用效果。

四、结语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贯穿“利用便捷、资源丰富、生动趣味”的思想,既方便教师利用,又能吸引学生的关注。高校要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方面,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的运行团队,保证教学资源库内容的准确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更新变化,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从而完善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红.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成本 效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专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能,还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道德素质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效用大小的变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分析,高校可以了解到投入的主要支出方向,可以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改善成本支出的结构,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用。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成本投入产出点,达到既能调动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的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问题很早就开始分析研究,但是其高投入、低效益的局面依然在很多高校存在,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根据各个高校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高的几个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区分不明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但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很多工作“混”在一起,有很多工作重叠现象,往往会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成本。在一般人理解中,高校思想教育包括心理教育,但是并不是包括所有的心理教育,许多高校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区分,甚至心理疾病的治疗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区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是心情烦躁或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这些较轻的心理问题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方法进行解决,但是学生重大的心理问题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去诊断和治疗。如果把这混成一团,原本属于医院的工作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负担,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成本增加,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虽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工作管理结构不合理以及主观因素,在不少高校都存在着“两个脱节”的现象,导致在资源结构配置上的不合理,出现很多空闲资本和劳动力成本浪费的现象。在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部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学生的第一课堂,宣传部、团委、学工部、辅导员等负责第二课堂,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缺乏流畅的协作与沟通,各自为一个系统,教育重叠与断层严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使得德育队伍孤军奋战,叫苦不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专业课教师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未充分履行。高校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一些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却对此认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两课”教师的任务,与己无关,从而出现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的现象,环节上的脱离导致思想教育效果的不理想,间接的提高时间和人力资本的投入。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资源浪费严重。高校隐性资源包括校园文化资源、寝室文化、校友精神、校训、学生社团等资源。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就是间接地浪费。高校的建筑和雕塑还有壁画都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和思想教育作用,可是有些高校只竖其名,不明晰其来源和精神,没有充分的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校训、校歌许多学生只是处于知道层面上,但是不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内涵。校训的内涵包括理想观、人生观、人格观、人际观、道德观以及思维观多个方面,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精神内涵,这种厚重精神在宣传和教育力度上不够,达不到其应有的教育效果。校友是学校基本价值观念传播者、弘扬学校精神的重要力量,校友精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导向、激励德育功能。校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思想品行在在校生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使其感同身受,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性,让其耳濡目染,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刻苦专研,勇于创新。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校友精神的宣传不够,不能很好的发挥教育作用。学生社团形式化严重,社团众多,但是体制和管理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较少,而且内容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能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以及职业规划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渐进性、实践性都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隐性成本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浪费却是很严重,完全单纯的依靠思想理论课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校思想教育的成本,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实效性和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节约高校思想教育成本提高效用的有效对策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概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资源概念的一个延伸,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切可以用来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比较全面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外延,包括一切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事物、现象。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的界定,我们分析如下: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顾名思义,是必须要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想联系的资源,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中所牵涉到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总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利用,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材,还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经过开发之后才能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如校园文化资源,家庭、社区资源,教师形象资源等。[1]

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指对于潜在的未经开发挖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把他们开发挖掘出来并且使之成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源,并且服务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已经被开发出来的直接的资源。

第三,是将已经被充分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整合利用,避免浪费闲置问题的出现。

2.1 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已经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都致力于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这方面部分高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既短缺又浪费

从学校内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问题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不是独立的,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协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2]但是,自从大学扩招以后,许多学校辅导员的人数比例实际上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财力资源短缺方面则表现为,从国家到地方、学校,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严重短缺,是导致制约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虚拟资源网络资源的利用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网络及资源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网络平台信息齐全,获取知识的方式快捷,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平台。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迈进。如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学者把目光投向网络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层面,有的高校甚至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网络,但是,在实际操作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许多单位都陆续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许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被建立起来,通过这些网页,可以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有的网站访问者却不多,点击率不高,网上资源枯燥乏味,更新速度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某些高等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新,只是停留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资源进行挖掘的层面,对新的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另外,虽然科技日新月异,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但是被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技术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加以辅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被严重制约。

2.1.4 高校思想政治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各方面配合、协作不理想,高校中,非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职责划分过于明显,非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其在内的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并且与己息息相关,但是高校里面,并非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

2.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开发利用中虽然在不断地向前,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

2.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

如今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学术,过分强调对科研学术资源的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科研学术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仅仅把上好课以及评职称作为他们的任务,而对教育资源的挖掘、革新根本不放在心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他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容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缺失和不足,也会导致一些现有资源的浪费,比如一些传统文化资源等,忽视了这方面的发展。

2.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缺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资源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对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育人理念也要时刻与时俱进,以时代的眼光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资源。高科技随之被应用到现代教育的发展上,扩大了教学时空,改善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当前高校中广大学者都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论研究,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缺失,使得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比如,在课堂授课方面,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内容以教材、辅助材料为主,即使是利用网络,也只是将课堂上的内容搬上屏幕;又如,许多高校也致力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教育网站等内容,但是由于开发理念滞后,导致意识形态资源与人文知识资源的不均衡发展。[3]

2.2.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主体范围受限以及主体意识淡薄

广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是指所有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只是承担了利用好编写好的教材来授课的任务,在教材的开发编写方面,都是由所谓具有渊博知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完成。

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被排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范围之外。

此外,高校本身、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而他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范围狭窄,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意识淡薄,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师主要通过教材给学生授课,甚至将教材作为授课的唯一依据,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挖掘其他先进的资源来支撑授课,将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的实际相结合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另外,学校作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主要协调者,但由于领导意识淡薄,只注重了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校外资源的存在,造成校内、外资源开发结构的失调。学生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学校以及教师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3.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的学习工具,鉴于高校独立的科研研究和学习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掌握高校网络利用的最新动态,才能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是网络信息的专业型人才,因而,要对思想政教育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信息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提高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3.2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肆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环境必然面临冲击,因而必须加强监管力度,通过提高计算机技术手段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与不良环境的影响,确保健康的思想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的有效传播。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维系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我们仍有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掘它的当前价值意蕴。

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生产力所发生的作用,只能是一种以政治为中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以往在效率源泉问题的研究中,通常只看重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只注意利益的影响而不注意社会责任感与公共目标的作用,只强调物的价值实现而忽视人的价值实现。”[1](第50页)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

这一命题的确立是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产力,归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且,从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来看,劳动者是指有一定体力和智力的人,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此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产力由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构成。其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潜能的主导性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主要因素劳动者的作用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着眼点首先在于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还体现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使人们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第9页)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理论说服人,讲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物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保证价值。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首先,它保证我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导航作用正是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保值上。再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大的政治优势的市场经济,这个政治优势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又是使经济沿着正确方向有序运行的有力保证。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环境营造价值。毋庸置疑,任何社会形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都要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后进之分,那么要促使物质生产及经济建设的提高和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的、狭隘的纯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和发展的观念,为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物质生产力”的新观念,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发展生产力,搞“空头政治”;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生产力发展的“两张皮”现象。应当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就其工作性质而言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生产力与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生产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不能据此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工作简单地分割开来。相反,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

产生生产力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生产力发展价值的潜在性。

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对物质生产力的作用是间接的,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在物质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主体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它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工作。虽然这种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可以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转贴于 二、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

道德精神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观念、信仰等各种主体性因素。而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就是要通过引导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并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江泽民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3](第1版)

当前,在开发道德精神资源上,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新的精神环境生态,开发人的道德精神资源,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从宏观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凸现其人文道德关怀价值。以人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原点。强调尊重人的道德存在价值、道德需求价值和道德发展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精神资源开发价值明确指向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高度结合的必然结果。

就微观层面讲,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理服人,从而满足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植根于生命体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人的这种内在道德精神需要是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接触的外化过程而表征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自律精神,它的价值创造要靠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来保证,这种保证使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获得自我要求水平和社会规定范畴上的提升。随着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人的生理需求会向道德精神需求自觉过渡。换言之,人类社会越是进步,就越是需要物质需求与道德精神需求的匹配和融合。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精神资源开发价值的体现。

当今条件下,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现代化传

媒,引导现代人的道德精神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使命就是关心他们的道德精神生活,关怀他们的道德精神发展,关注他们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的着眼点就是在观念层面上引导中国实现传统道德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为其与世界现代道德文明相融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鼓励人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锻炼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社会问题及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自觉把正确的个体意识外化为良好的个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可以被当作一种道德上的确定性”[4](第27页)。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

从哲学上说,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社会关系的和谐,其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即适当处理利益关系,合理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还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谐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社会政治的整合、人际关系的改善及利益矛盾的协调而实现的。从政治功能来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和灌输,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而实现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特殊的育人功能,能够培育人们的合作意识,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法律素质,帮助人们遵守各种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倡导诚信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沟通、说服、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必要性,形成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发展的共识,使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能够从全局角度、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克服人们的心理偏差和模糊认识,从而使利益矛盾得到适当缓和乃至最终解决。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小,直接关系到我国精神生产力的进步、社会主义三大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的当前价值。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活动和利益关系。在现代社会,除了用法律维系利益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缓和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从而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聚力量、协调行动,形成谅解宽容、和睦相处、友爱向善的人际关系,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最需要关注的是利益与道德的冲突问题。道德与利益之间,既有内在的结合点,又存在一定的张力。就个体层面而言,如何协调好利与义,统一好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层面,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既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益,又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等,这些都是新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正视人的利益和提升人的境界结合起来,将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指向,以“善”的行为规范为基本形式,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从而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使全社会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力。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第56页)马克思的这段话至少给我们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生成作出这样的启示: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品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实践中生成,实践是其价值的真正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依据客观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自身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与时俱进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创造并实现其价值。

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及在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价值还体现在其生活化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现实生活的挑战,走开放式教育的发展道路。借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精神中最深刻的东西成为可以观照和领会的对象”[5](第297页)。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7年5月2日。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应用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自2006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所有专业开设,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的教学需要。如何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适应时代变革环境中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多媒体教学,彻底否定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过去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

2.教材形式的多样型和灵活性。

首先,在教材来源上,网络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可以是传统教材的电子版,也可以是教师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后下载的学习资料,还可以是从事网络教材开发的专门机构开发的教材;其次,在教材表现形式上,既有以单纯文字形式表现的文本性文件,又有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的,集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再次,网络教材既有稳定的一面,又能充分反映时代性,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科的最新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多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中的几种模式

1.多媒体课件直传式网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将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信息或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材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和播放,学生则借助于信息终端设备(计算机、学习机等)定时或有选择地观看。运用该模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材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平台上开发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辅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这种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预先在计算机上把所授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课件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授课内容、材料阅读或案例评析及课后思考等环节,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述教学内容。

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长处有效整合,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在校园网上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例如精品课程、教师课堂授课使用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由学习者根据需要,通过点播视频、多媒体信息或选择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又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信息传输方式或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种。在线式与直传式教学类似,只不过是非实时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时间;离线式则是学习者将网上提供的教学信息下载下来,在非上网时间进行学习。

三、推进多媒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英应用的几点措施

1.建立先进的教学环境。

先进的教学环境设施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需要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建立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要重视购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教学音像资料和软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资源环境支持;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影音资料库、图片资料库、教学课件库、备课素材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库必须经常、及时地进行扩充、完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教学所需资源的即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充分开展教师网络技术培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当前,因为年龄关系,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无法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无法用先进、鲜活的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熟练掌握网络技能、掌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高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网络知识培训,通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开发设计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课件的开发,这就需要组织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项目管理人员、课程制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组成的高效的、相互协作的多媒体课程开发队伍,在教学模式上,以讲授为主,辅以文字、图片演示,结合讨论、资料阅读(或案例分析)及课后思考自测等内容为佳。要制作这样高质量的课件,学校应组织协调成立由任课教师、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队伍,共同开发、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力求整个教学课件动静相宜、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达到直观、具体生动的学习效果,以适应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