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提高合规管理水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合规管理水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合规管理水平

第1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

民营企业的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保证基本财务的管理。民营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为主,这种依照家族资本经济为基础,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建设,拓展社会经济市场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标准,民营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将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整合,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基本原则,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提高民营企业财务规划建设。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各种经营原因造成寿命低、生产效率低的现象。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经济综合快速增长,确保生产规模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规范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民营企业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发展素质水平,依照企业发展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能力,确保企业财务发展良好,减少现金支付管理过程,逐步提升企业规模化发展,降低企业破产风险。依照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层的核心内容分析,审查民营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企业创新改革发展状况,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发展实力,实现企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确保民营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问题。资金的支持是企业长期稳定生存的基础。企业高效运转,可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合理分配。依照企业从外部引进的资金,对企业内部的资本进行借贷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范围,完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确保企业财务资本标准。在融资过程中,因企业融资借贷数量实力不足、融资数量较小、成本高,企业无法实现资本结构的融合。依照财务杠杆原理,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发展实力,确保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缺陷无法满足银行规定的基本标准。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不对称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民营企业抵押担保困难,无法依照公正调查方法实现企业的融资规划管理,这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企业的资本负担增大。

(二)财务成本管理不足。企业的成本依照企业发展标准进行融资分析,依照资金耗费管理标准,逐步完善企业成本。成本管理的弱化造成企业资本水平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资产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成本的发展制约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核算标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算分析,成本支出不健全,财务资本或大或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企业失去了基础资金控制标准。民营企业通过削减利润,提高运营资金,造成财务管理活动成本无法有效控制,最终造成企业资产危机。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规范制度的管理是企业资本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财务进行管理,逐步提高资金筹集的发展水平。通过资金标准的运用,提高资金消耗,确保资金收回、分配。良好的外汇评估、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清算管理。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无法依照财务管理标准,完成记账、核算。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无法看懂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利润没有具体的分析和整理,这都影响企业会计标准无法正常发挥。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控制标准受到影响,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民营企业只能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企业的财务进行规划,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高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是纸面上的规划和数据分析,而是企业内部财务的有效管理和规划。依照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客观发展原因,分析企业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标准,逐步提高企业项目的有效规范作用,确保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调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管理制度,就会受到企业财务、监督、法人等各方面的影响,影响企业健康成功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资金的有效使用。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分析企业资金管理标准,确保财务管理效果。逐步提高企业的资金规划,按照企业资金效率标准进行有效数据分析。逐步加强企业资金的估算和分析,确保企业收入的提高,保证支出标准,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资金需求,确保企业资金效果。另外,企业应当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赊销过程进行规划,建立良好的评估规划评测标准。如果应收账款已经发生,就需要企业对所需要回收的资金进行管理,确定企业账款的回收标准。在基础存货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的现金规划管理,不可让过多的存货留在企业中。企业应当确定有效地存货标准,分析最佳订单量,防止出现资金流失过多的现象。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确定融资意识管理标准。采用间接和直接相互结合的方法,在筹资活动中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分析融资意识管理标准,确定可融资水平。在筹资过程中,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机制,分析企业的筹资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建立良好的投入产出比,确保投资效益标准。分析企业决策失误的原因,降低企业资金投入低、效率差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标准,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内部价值的有效提升。依照企业财务变更水平,分析企业价值信息,采用多项收集企业外部信息的方法,研究市场变化,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有效测算。注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价值和风险规划,对项目投资回报率进行有效分析,控制预算财务管理标准水平。

(二)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提高财务成本建设标准,确保企业竞争优势水平,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标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利润率价值,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调节财务成本,尽可能多的实现产出。成本控制是保证企业综合收益的最好方法。做好企业财务的成本核算,确保收集方法和处理效果,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测定企业最适合的保本销售比例,确定企业的销售价格,减少无效的劳动问题。寻找合理的经营产品,分析适合企业产品功能发展的标准,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核算原则。利用企业核算确定产品水平,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产品,分析现有成本效益。拓展成本核算的考核标准范围,实现企业成本现有管理和超越管理的综合控制。拓展企业成本、利润和费用,实现成本考核体系。通过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可加大的成本标准。在企业内部设定有效的成本财务管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分配管理,逐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企业内部设立成本考核中心,充分利用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客观性,加强成本绩效考核管理。

(三)培养引进财务管理人才。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济发展。依照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标准,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结构,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会计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内容,提高会计职能标准认识水平,确保企业会计职能标准的转变。因此,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发展,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经济管理能力培训,制定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理念,坚持科学人才规划,制定有效地企业财务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经济发展素质,确保财务管理人才的成长。另外,可以聘请有资历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实现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人才,通过财务人才交流活动,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及时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国际上财务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分析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依照国外财务管理标准,对我国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缩短与国外财务管理技术之间的差距。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快速地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民营企业认识发展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逐步提高应对财务问题,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确保民营企业可以依法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实力,实现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顺应市场发展原则,有效地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发展。

作者:陈思宇 张淼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赵红英.中小企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第2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参加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短短3天时间,我们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区、我们街道城市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城市、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拓宽了城市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成功的地方不胜枚举,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成功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在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成效中。相信通过培训,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以致用,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锡山主城区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理应成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进入了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们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在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策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3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参加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短短3天时间,我们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区、我们街道城市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城市、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拓宽了城市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成功的地方不胜枚举,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成功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在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成效中。相信通过培训,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以致用,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主城区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理应成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进入了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们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在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策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4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关键词】海阳市;水库工程;规范化管理

海阳市二十里店水库位于海阳市里店镇纪疃村东北,建成于1960年5月,流域面积104km2,总库容2665万m3,兴利库容1000万m3,是一座集防洪、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一体的中型水库。近年来,二十里店水库管理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支持下,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尤其是2010年省水利厅出台了《山东省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和《山东省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细则》后,水库管理所牢牢把握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创建工作,凝心聚力,扎实进取,工程面貌焕然一新,职工风貌昂扬向上,工程管理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成为海阳市首批省二级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单位。现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创建工作实践

创建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既是对单位管理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一次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过程。坚持对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三化”管理,不仅是创建工作的重点,更是贯穿工程管理始终的根本要求。

1.1规范化管理是核心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就不可能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工程的检查观测、维修养护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理顺以标准化操作和规范记录为基础;水政执法、财务管理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法律法规执行。对基层水管单位而言,日常管理的各方面都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1.2制度化管理做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明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对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认真总结以往运行管理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修订印发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覆盖管理工作的各层面各环节,用制度管人管事。另一方面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各项制度不能只上墙不上心,要令行禁止、奖罚分明,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为实现管理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

1.3科学化管理促提高

一是提高硬件的现代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工程观测器材、机械化抢险工具,完善监视系统,升级办公设施,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升软实力,通过争创文明单位、参加“党员奉献日”、开展岗位竞聘、评优表彰等活动,弘扬正气、凝心聚力,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治理能力。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通过逐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定期检查、跟踪监督、全员考核,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同时,由于多项任务有交叉,时间空间有冲突,工作标准不尽统一,高度重视沟通协调,统筹安排,及时调度,避免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创建工作成效

为达到考核标准要求,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环节下足工夫,促进了单位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创建工作,促进了工程安全运行,主体工程及各项设施都能得到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到位,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通过创建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按照岗位责任网格化、组织管理层级化、日常管理精细化、考核奖惩制度化的要求规范了水利工程管理。通过创建工作,增强了各级领导对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建管并重的思想正在深入人心,水利工程面貌、单位面貌和职工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队伍更加稳定,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水管单位的社会地位和认知度显著提高。

3经验与思考

3.1转变管理理念

以往搞工程管理,非常注重“安全管理”,总是以工程安全运行不出险为目标。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大家认识到,搞好安全管理,仅仅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行业要发展、单位要进步,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必须注重全面管理,即实现从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向注重组织、安全、运行、经济等全面管理的观念转变。组织管理反映单位外部形象和内在凝聚力;安全管理反映单位工程保障能力;运行管理反映单位工程管理水平;经济管理反映单位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全方位的抓管理,水管单位才能做出强势、显示亮点。

3.2坚持全员参与

全体动员不是一窝蜂的搞突击,而是要把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在以后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座建筑物、每个重点部位、每个关键环节、每个管理岗位都明确管理责任,人人有任务、事事有落实,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要做到身先士卒,带领干部职工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查漏补缺,全面整改,真正体现出水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

3.3狠抓全面管理

创建工作是对水管单位各方面工作进行的全方位考核,必须强调软硬齐抓、多管齐下,努力推进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对于基层水管单位,重点应提升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内部传帮带、外部交流培训,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二是按照“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做好日常维修养护,对主体工程及监测、供配电、消防、预警等设施设备,及时检查修复,对运行和执法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确保工程高效安全运行;三是高度注重资料积累,规范运行操作台账和巡查检查记录资料的填写格式、内容要求,所有维修项目从发现问题到处理实施,再到完成验收,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

3.4改进管理方式

基层水管单位总体上处于低水平、重复管理状态,实现工程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必须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改变管理手段,提高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按照省级水管单位考核标准中的要求,内部管理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开展达标评级,工程管理科学严谨,经济管理严守规章,无愧于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号,以促进基层水管单位的持续进步和长足发展。

4结语

第5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一、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电力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能源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而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对人民群众心理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诚信企业形象、改善公司经营环境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公司营销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工作中,应注重员工服务观念方面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员工的岗位实际,做好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水平;通过“95598”客户服务系统,做好客户故障统计及分类查询,申告、申诉的收集,投诉受理等工作;及时的向客户电网运行情况和停电、用电信息;计划停电、限电时,故障停电时,主动与相关客户取得联系,告知客户故障停电信息;及时的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不断提升电力优质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通过开展供电优质服务“满意工程”、“百问百查”活动、供电示范窗口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坚持文明、规范、标准化的营销服务行为,实现供电服务能力全面升级。通过完善服务流程,制定各项营销服务工作标准,以规范现场营销服务工作行为为重点,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使营销服务工作达到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正确认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把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作为检查自身不足的镜子,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动力,主动配合,积极服务,实现与政府、社会的和谐互动,使公司优质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实行营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推进营销管理工作

营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是营销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础保证。营销管理工作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营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在计量管理、电费管理、抄表管理、基础资料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营销抄、核、收业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实现营业抄、核、收工作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为公司营销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制度和目标方向的保证。

供电公司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工作标准若有差异,将导致工作随意性大,过程不受控、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管理上不去,再上新台阶就会落空。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要把“四化”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营销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减少差异,尤其是人为的差异,切实做到公司系统营销管理从管理模式到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的统一,实现营销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高效、协同和持续改进,做到既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一要通过“一部三中心”的建设与规范管(!)理,全面整合各类营销资源,发挥集团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势,坚持扁平化、专业化方向,健全公司营销组织框架,建立统一的营销组织模式,提高营销集约化水平;二要推行班组化、专业化管理,实现抄、核、收分离,通过班组化、专业化管理,加强班组间、各专业流程间的协同配合与监督考核,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要加强营销“量、价、费”等核心业务控制,强化指标管理与控制,加强电费风险防范,细化电费回收措施,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加强台区线损和反窃电管理,夯实营销基础,规范计量管理,提高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四要结合业务流程优化,统一营销业务流程规范、岗位工作标准、工作质量标准和工作评价标准,全面完善营销业务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凡是适用标准化的环节,一律建立和推广应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实现营销业务制度化、标准化,提高营销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三、深化营销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营销体制机制改革是提高营销管理水平的机制保障。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推进营销“一部三中心”建设的要求,公司成立了营销“一部三中心”。通过“一部三中心”的建设与规范管理,整合营销资源,发挥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势,坚持专业化管理,形成职责清晰、责权对等、协同高效、调控有力的管控模式。

四、提高电力市场开拓能力

加强售电市场的研究分析,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摸清市场的规律和特点,找准主攻方向,有的放矢;要及时跟踪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要善于抓住政策机遇,规避政策风险,积极应对变化,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要吃透国家有关电力管理的政策规定,用好用足政策,增强管理市场的能力。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电水平下降,导致公司销售电量增速下滑;在开拓市场工作中,高度关注当前市场需求减少对公司发展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外来投资的影响,开展各方面的工作,研究制订相应的跟进措施,确保电网建设与电力供应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当前中央扩大内需的十项重大措施,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期,继续保持公司的平稳较快发展。加深电网规划和前期工作深度,进一步提高投资计划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推广设备状态检修,加强停送电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停电计划,协调做好电网设备检修计划与企业生产设备检修计划的同步进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检修质量,提高故障抢修速度,最大限度减少用户停电时间。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电费回收带来的影响,切实提高防范电费风险的意识。密切关注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市场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严防新欠电费的发生。加强信息沟通。重点关注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具有代表性行业的电费回收问题。积极关注与支持地方政府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强化农村用电优质服务水平,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提高农村客户的家电普及率及用电水平拉动农村电能消费。加大使用电能的宣传力度,科学引导用电需求增长。充分发挥电能产品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主动引导客户将电能作为首选能源,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气,进一步发挥电能的替代作用,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的比重。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和电力市场需求变化,深化短期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时机,积极采取灵活的增供扩销策略,进一步稳定优质市场,继续保持工业用电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提高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对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培育潜力市场,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满足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和农民用电需求,保持公司销售电量的稳定增长。

五、大力开展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工作,规范供电服务行为和供用电秩序

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营销规范化管理,是规范供电服务行为和供用电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开展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工作,可以降低业务差错率,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速高效的解决客户投诉,杜绝电力营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疏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电力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六、加强业扩管理

1、严格控制业扩环节

更加精细和严格对业务扩充信息的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控制。从受理客户的申请开始,到现场勘察、业务审批、中间与竣工检查、《供用电合同》签订、装表接电、立户都严格按《供电营业规则》、《业扩报装工作流程》规定办理。杜绝擅自越权批准客户进网用电、不签订供用电合同就擅自供电。同时,从客户开始申请时认真核对用户资料,确保客户报装用电数据准确、详实,为以后的客户基础资料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严格供用电合同签订依法规范供用关系降低经营风险

供电企业依据《电力法》、《供用电合同》向客户提供电力供应与服务并收取电费是法律赋予供电企业的权利。供用电合同(协议)签约、履行和管理都要依法建立制度,要以供用电合同的形式与客户确立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关系,明确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用电合同要实行会签制度,参加会签的部门和有关人员都要在会签单上签署意见。电力企业在与客户签署合同(协议)过程中,应该主动严格地依法办事。达到减少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3、规范变更用电业务提高工作环节质量减少电量电费损失

在办理变压器的暂停、减容、暂换、恢复;表计的新装、拆表、换表、移表;分户、并户、过户;改压、改类、销户等变更用电业务中,如果不严格审查用户用电资料信息而从业务受理环节就存在缺少客户信息或信息不全,工作流转的过程中各种信息的缺失很容易导致整个业务的受理失败,或为日后工作留下营销事故隐患,将严重影响到用电服务工作的开展。用户业务变更或者业扩新装在执行中没有按规定办理,就会出现少收变压器基本电费、丢失电量等情况。因而在在办理变更用电业务中,对变更用电业务流程中的填写、传递、查勘、审核、归档等方面应严格按《供电营业规则》中的规定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办,使得变更用电业务流传信息与电费结算电费发票信息的一致,杜绝人情操作、人为从后台操作更改传票信息或用户档案信息的可能性,确保即使正确的收回电费。新晨

七、推进新技术应用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第6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关键词:教学学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基于国内高效发展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方面,忽略教学,更加不注重教学学术,偏离大学的本真。基于此,可以确定教学学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那么教学管理自然无法在高校内发挥作用,强化高校的教学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将教学学术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之中,积极创新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在校内充分发挥作用,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一、教学学术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表的《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包括在大学学术之中。所概述的教学学术是指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学术。这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目光,纷纷投入到教学学术研究中,或阐述教学学术的具体特征、或阐述教学学术的组合要素、或阐述教学学术的系统模型等。尽管学者在教学学术研究中产生分歧,但却得出了统一的教学学术特征,即反思、交流、公开化[1]。

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是由教学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所决定。这就意味着教学在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树立教学理念,将教学学术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之中,可以对高校教学活动适当的调整与优化,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二、基于教学学术视角分析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基于教学学术视角分析高校教学管理,确定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理念的缺失

在高校教学管理之中缺乏教学学术管理理念,自然不能基于教学学术,合理规划与落实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学术的作用。深入了解教学学术管理理念缺失的原因,主要是:

其一,管理者偏狭地看待学术内涵,认为只有生产知识才称得上是学术,即学术或是出版学术专著。而高校所进行的教学仅仅是技能学习,自然不会将教学学术融入到教学管理之中。

其二,管理者并未准确区分学科学术与教学学术的差异,在教学管理之中运用相同的方式、方法,导致教学学术规律的独特性被泯灭,自然难以充分发挥教学学术的作用,提供教学管理水平[2]。

(二)质量意识的缺乏

长期以来,高校教学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具体落实效果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究其本质,主要是管理者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在对教学进行管理中,未深入到教学质量,仅仅是通过教师篇数、教师教授的课程级别及课时量来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既不关注教学质量,也不研究教学质量,这自然难以使教学学术在教学管理之中起到作用。

(三)激励机制的缺失

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教师重视教学学术,关注教学问题。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健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教师予以奖励,那么即便教师在教学方面做得再出色也无人问津,这自然会影响教师的努力的态度,逐渐懈怠,自然难以深入的研究教学学术,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强化教学活动。所以,奖励机制的缺乏,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基于教学学术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基于教学学术,积极创新、优化教学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一)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念。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在高效教学管理创新之际,应当树立教学学术的管理理念,为教学管理指明方向,这对于强化教学管理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树立教学学术的管理理念呢?

首先,正确认识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管理者学习教学学术理论,明确其意义、内涵、作用及运动规律,从而区分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

其次,基于教学学术理论及作用,合理的规划教学管理,监督与管理教学活动,将教学学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制定教学学术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让教师开展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教学活动;搭建教师教学学术平台,以便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学术学习、学术研究,提升自身教学水平[3]。

(二)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学术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今天,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可以加大教学学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所以,出于创新教学管理的目的,应当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评价机制。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结合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及教学学术的作用,合理构建突出教学学术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公平公正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等。

其次,深入了专业教学规律及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同行评价机制,如此可以综合评价本校专业教学,明确教学缺点,利用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要想使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学术作用,改变高校教学现状,应当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化的约束教学管理,可以使其规范化、标准化、有笑话的落实,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应当结合以上所分析的教学管理现状,明确教学管理的目的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质量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档案制度等,以便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获取高校教学相关信息,按照以上制度,合理规划教学管理,使之可以控制教学质量、监督教学研究、规划教学改革等,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高校教学水平[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没有教学学术主导的情况下,教学管理难以站在教学的角度,考虑与分析高校教学活动的不足,做出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对此,应当基于教学学术,积极创新教学管理,如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等,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厚斌.浅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C].//第7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76-479.

[2]李长贵,刘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学术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87-89.

第7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考核;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V12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关系着施工质量是否能达到预计标准。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优化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环节,最终由考核策略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且打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避免洪涝干旱等作业问题的凸显,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以下就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施要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中明确指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旨在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程管理,因此,考核内容涉及到了安全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即在大中型水库、水闸、河道堤防、海岸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按照工程类别,采取千分制的考核,而若在实际考核中,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等考核结果达到920分以上,同时,各类考核得分均高于该类的85%,则表示考核内容符合标准。

第二,在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考核中,要求水管单位应按照考核标准每年进行自检,且将考核结果上报给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上一级水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考核,而后,结合考核结果,加强整改。同时,在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考核中,也应保证考核结果符合《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闸安全鉴定规定》等标准,且在新建工程运行3年以上后,进行工程管理验收工作,最终由水利考核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具体影响

(一)组织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期间,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是重点考核内容,其中,组织管理的考核需参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建立竞争机制,并在竞争机制内容完善过程中,界定每个岗位的分配系数,同时,明确日常考核办法,最终通过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以绩定资等内部分配方式,实现组织考核目标,且在组织管理考核工作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此外,在组织考核工作执行过程中,也强调了“三化”的建立,即遵从“绿化、美化、亮化”等原则,对管理用房和配套设施等进行考核,同时,监督工作区域环境整洁度,且判断其绿化是否符合标准。除此之外,在组织管理考核中,要求被考核对象应做好各类档案建档工作,且细致化完成建档立卡、分类整理等任务,并做到存放有序、归档及时。同时,为了规范工程管理,在组织管理考核作业中,也针对管理制度、运行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等制度建设进行了考核,且注重组织“精明文明单位”等活动。即在水利工程组织管理考核工作中,实现了对制度建设、创建工作、竞争机制建立、“三化”建设、档案管理等的监督,因此,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达到高效性工程管理状态。

(二)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考核作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重点,首先,在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倡导按照巡视检查制度和检查工作制度,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经常检查、特别检查,并在实际检查工作中,记录检查信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性。而运行管理考核中的观测工作考核事项,要求被考核对象需按照工程观测工作规范,及时完成观测资料计算、校核、整理、整编、分析等工作,即强化了观测工作的实施,因而,有利于及时发现工程运行问题。其次,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考核中,对设备的全面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参照《办法》标准,对工程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就此保证工程设备良好,同时,运转灵活、动作可靠。除此之外,在运行管理考核中,也倡导参照工程控制运用原则和上级调度指令,进行作业,且控制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再次,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注重在运行管理考核中,重点考察自动监控系统、水情遥测系统、局域网等现代化管理情况,最终在运行管理考核工作中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实现。即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中运行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实现了科技创新、控制运用、设备检修等的严格把控,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三)安全管理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期间,安全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也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工程标准、防汛工作、工程隐患、水行政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的考核,其中,水行政管理依托公安部门的威慑力,强化了盗窃防汛块石、盗伐护堤林木、破坏水工程设施等行为的管控,同时,注重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平台,对水法知识进行宣传。因而,安全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可引导管理人员在实际工程管理作业中,加强违规违章等安全行为的管理,最终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从安全管理防汛工作角度来看,在防汛管理考核中,要求被考核人员应做好汛前检查工作,同时,在工程防汛工作实施期间,组织实施除险加固、防汛应急等项目,且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最终落实防汛责任制,对堤防、水闸、险工险段等进行分工管理,并实现相互监督,继而在良好的工作格局中,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达到最佳的工程建设状态。

第三,在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实施的基础上,加大了员工水法律法规的学习。即当出台一种新的法规时,将组织人员学习、培训、交流相关内容,并在培训时,导入相关案件,指导人员提高执法意识。例如,在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期间,要求人员参照法规,合理化设置固定式标牌,同时,明确界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管理状态,且避免工程中禁止的发生,造成安全事故。

结论

综上可知,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与其实际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即安全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管理考核内容,可实现工程管理中防汛工作、设备检查、“三化建设”、档案管理、科技创新等重点管理事项的监管。因此,在水利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应逐步落实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且在实际考核期间,遵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要求,为水利工程目管理工作的实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孙飞,伍贻芬,曹莉莉.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20(11):32-34.

[2]黄桂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5):264.

第8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通过总结我局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工程管理整体水平,在人员调配方面,必须压缩机关后勤人员,加强一线管理单位力量。为此,我们按照“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定义了工程管理体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改革后,局机关保留行政办公室、财务室、工程管理科、水情水调科、航运水政科等5个科室共28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关后勤人员,提高了一线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了基层管理单位的力量。同时,在全局内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一批有真才实学、业务精、素质好、脚踏实地的年轻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和《江西省大型水库达标晋级标准》,定岗、定员、定职、定责、定标准、定奖惩,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强化了水库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水库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益。

水管单位的目标管理工作,囊括了工程管理的全部内容。在每年年初,根据全局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出各科室的工作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个人,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扛责任。在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对工程管理工作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半年一初评、年终进行总评,并与职工的年度考核相结合。把目标管理考评、考核作为衡量一个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一把尺子,通过目标管理考评活动,促进综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水利工程管理通则》《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大型水库达标晋级标准》,以及有关工程管理规范、规程,结合该水库工程实际,编制了《水库工程管理工作规程》,它涵盖了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类水工建筑物观测检查、养护修理,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及操作规程、水库调度运用、防汛抢险和组织管理等规程。这些工作规程的建设,不仅对工程管理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而且逐步促进了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水管单位的性质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水管队伍的稳定。

(2)水管单位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其原因是工程兴建以及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有资金来而维护保养无资金来源,水管单位又没能力安排程维护保养费用,从而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

(3)水管单位既搞工程管理,又搞工程修理,往往造成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工程管理水平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4)水管单位特定的管理体制造成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观念更新慢,工作效果差。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思想模式根深蒂固,产业观念淡薄,跟不上时代经济前进的步伐。

(5)普遍存在工程观测检查工程维护资料存档不及时、观测资料分析不及时,以及重视工程管理、轻视技术资料管理等问题。

建议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人,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2)深化改革,建立高效运行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深化改革,根据单位工程管理状况,做好“定岗、定员、定编”工作,全面实行聘任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考评,优胜劣汰。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人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3)结合机构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将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队伍,使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及时顺利开展工程养护工作,确保水库工程的良胜运行。

第9篇:提高合规管理水平范文

论文摘要:从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报酬,劳动者将拥有薪酬决策参与权,企业薪酬管理面临更多的法律约束3个方面分析新《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的薪酬管理带的冲击。指出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影响。提出企业薪酬管理的改进策略:重新审视薪酬战略,实施阳光薪酬制度;调整薪酬构成,根据市场薪酬水平调整企业的薪酬水平;参照宽带薪酬,调整薪酬结构以有利于对员工绩效的强化;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避免薪酬管理的法律风险。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一般来说,任何改变劳动关系的法律或者改变集体谈判的法律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资、就业和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管理,包括薪酬管理川。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更明确的保护,拥有了更多谈判的资本,企业的管理成本将提高,改变企业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方向。在新形势下,企业薪酬管理将面临怎样的局面,企业的薪酬政策、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将不得不面对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顺利地适应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变化将帮助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

1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冲击

1.1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报酬

新《劳动合同法》第1758和55条明确规定:劳动报酬必须写进劳动合同并且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标准;若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长期以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般实行秘密薪酬制度,杜绝员工之间的比较,减少不公平感的产生。但是,秘密薪酬只是建立了一道抵挡薪酬内部不公的墙,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公平感的产生,并不直接使员工产生内部公平感和薪酬满意感。秘密薪酬并不能作为企业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主要方法。只有建立在公正明确的薪酬制度基础上的薪酬,才能促进企业薪酬战略的实现。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迫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者重新审视企业的薪酬制度,科学地制定薪酬战略和薪酬管理制度,实施薪酬管理阳光化,增强员工的公平感和满意度。

1.2劳动者将拥有薪酬决策参与权

新《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这项规定前所未有地赋予了员工参与薪酬决策的权力。之前,企业在薪酬决策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员工只能选择服从或者“用脚投票”。我国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需求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劳动供给量也大,相对地形成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使企业雇佣的选择权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市场较为稀缺的高技能劳动者,一般劳动者参与企业薪酬决策几乎不可能。一些企业利用这种优势,在薪酬谈判中压低员工的薪酬水平,获取更多的劳动产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将增强员工在薪酬谈判中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劳动所得。企业也不得不完善自身的薪酬决策机制,增加更多的员工参与机制,制定出更符合企业和员工利益的薪酬管理制度。

1.3企业薪酬管理面临更多的法律约束

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约束企业薪酬管理的条款,如最低工资标准、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水平的确定、试用期工资水平的确定、服务期工资水平的确定、合同无效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力派遣工资水平的确定、员工工资支付保障等等。若管理不慎,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甚至是法律的制裁。

新《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就要求企业应完善与劳动者的合同签订手续,及时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并避免与劳动者产生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其他劳动关系相比,仅仅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长期以来,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逃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员工法定社会福利,也逃避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赔偿。员工的欠薪现象,尤其是农民工,时有发生。新《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企业若不在规定期限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发生了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和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2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影响

企业薪酬水平并不一定完全接受劳动市场工资水平,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薪酬水平可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以减少监督和管理成本并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企业薪酬水平与劳动市场工资水平的关系却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吸引、保留、激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因此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们以单个厂商的雇佣决策为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在MRP=MWC处雇佣到最优劳动量(MRP代表边际收益产出,Mid℃代表边际工资成本)。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后企业的管理成本将增加,如面临解雇员工的经济赔偿、劳动纠纷的赔偿、核心员工离职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等,MRP将降低。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希望降低MWC。但是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劳动报酬的变更需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才能实施,并且要求同工同酬,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也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因此企业降低MWC的愿望很难实现,明智的做法是将注意力放到提高生产率上。尽管非工资劳动条件的改善可以增加高技能员工的劳动供给,但他们属于稀缺资源,短期在劳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为了雇佣高技能的员工,同等条件下企业必须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以增加吸引力。对单个厂商而言,MW Aid℃代表平均工资成本)。为了平抑Aid℃的增长,企业又不得不降低低技能员工的薪酬水平,尽管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但在我国低技能劳动供给供大于求的现状情况下,企业拥有谈判的优势,实现的可能相对较大。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带来了冲击效应。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管理水平,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或者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本,提高生产率,劳动的MRP将提高。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也随之提高MWC,使Aid℃也得到提高。但是企业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生产率的可能性很小,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产业改造,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效应才可能实现,市场工资水平才可能整体提高。

根据以上分析,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短期来看,高技能员工在劳动市场上将更加供不应求,他们的市场工资水平将上扬;而低技能员工在劳动市场上将更加供大于求,并伴随着更多的失业,他们的市场工资水平将下跌。长期来看,随着企业的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表现出冲击效应,市场工资水平才可能整体提高。

3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薪酬管理的改进策略

3.1重新审视薪酬战略,实施阳光薪酬制度

在新环境下,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生产方式的转变,薪酬战略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具体应表现在基本薪酬对员工技能和能力提高的认可,薪酬更强调员工的绩效,以强化企业对员工高绩效行为的需求。

按照新《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员工拥有薪酬决策的参与权,薪酬决策的实施必须经过职工大会通过,劳动合同中应明确薪酬并得到员工本人的签字认可。企业应考虑让薪酬决策更加公开,引人更多的员工参与机制。随着企业的生产方式转变,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员工进人企业工作他们也有参与企业决策的需求,参与管理也是对知识型、技能型员工的管理策略之一。因此薪酬决策和薪酬制度的执行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实施薪酬管理的阳光化。

3.2调整薪酬构成,根据市场薪酬水平调整企业的薪酬水平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由企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当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业绩不理想需要降低薪酬成本的时候,劳动者并不希望自己的薪酬水平降低。劳动合同的变更将面临员工的阻力而变得困难。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员工的薪酬构成中增加绩效薪酬的比重,使员工的薪酬水平更能反映出业绩的波动,增强薪酬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薪酬构成中绩效薪酬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员工,并激励员工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另外为了便于企业正常的岗位调整薪酬构成中基本薪酬应增加岗位薪酬的成分。由于基本薪酬,企业很难将员工调整到基本薪酬水平较低的岗位,员工在企业内部的正常调动与轮换将面临困难。在基本薪酬中增加岗位薪酬的成分并在劳动合同中说明员工的岗位薪酬将跟随员工的岗位变动而调整,企业在进行岗位调动和轮换时将更顺利。

薪酬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外部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保留和激励战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市场薪酬水平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企业应加强薪酬调查,随时关注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动,尤其是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变化,根据企业的薪酬战略调整企业的薪酬水平。

3.3参照宽带薪酬,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决策就是薪酬等级和薪酬区间的决策传统的薪酬结构包含多个薪酬等级,薪酬区间也很窄。员工希望获得更高的薪酬只有晋升到更高的薪酬等级。员工的工作动机更多的就放在了职位或等级的晋升上。绩效只是获得晋升的众多因素之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面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将更加关注员工的绩效。原有的薪酬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对员工绩效的追求。薪:酬结构的变革将更多地导向员工的绩效。

宽带薪酬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它将多个薪酬等级和薪酬区间进行重新组合,使之变成只有相当少数的薪酬等级和较宽的薪酬区间。实施这种薪酬结构后,处于较低薪酬等级的员工可能由于绩效较高,所获得的薪酬水平高于处于较高等级的员工。这种安排减少了员工晋升的空间,但增加了员工技能和绩效的提高,符合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