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

第1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激发兴趣 直观性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90-02

在技工学校中,《机械制图》等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入门的、 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工程训练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 专业课的基础,而培养想象和几何分析能力是《机械制图》的教 学任务之一。目前的技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碰 到难懂、难学、深奥的课程就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其原因是: 课堂上没有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 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向师性使教师对学生有重大影响。教 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感染和心理催化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 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教师 往往就喜欢哪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毫无保 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识,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 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教师适时适当关心、爱护、鼓 励的言语,会让学生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 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老师过于严厉、急躁、不 恰当的批评,会使学生紧张、消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是一种心理行为和动机,它的本质就是求知欲。当人们对某一事 物产生兴趣,就会激感、意志去追求和探索这一事物。浓厚 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激起学生追求和探究的 欲望,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 趣呢?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很好 的教学效果。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 倾向带有浓厚的感彩。学生对某位老师的感情和兴趣,可以 直接迁移到该学科的学习上。因此,若一名教师要取得满意的教 学效果,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进行感情投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思 想和感情交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 生活情况,甚至在作业本上写几句勉励的话语,都会把师生间的 距离拉近。多些鼓励,少些批评。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们和谐相 处,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健康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一个乐观向上、 充满青春活力的既受人尊敬又平易近人的形象,让学生觉得你是 一位和蔼可亲和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

二、采用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性教学是教与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并重,教、学、 做三合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利用一些模型、教具和实际零 件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能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构思机械零件空间形状的能力,化抽象的投影为直观的视 觉印象,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形象储备,降低问题难度,并通过自 做模型、观察直观教具、实际零件等,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 克服学习困难,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有效提 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学习兴趣。

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常有学 生说:“这个物体的空间模样我总是想象不出来……”,其实这大 都是空间想象能力太差的原因。此时,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模型和 橡皮泥的拐杖作用,帮助学生想象空间物体的形状。模型,它接 近或类同于真实物体,给学生的直观性,是其它教学工具无法代 替的,课堂上老师先从图形上帮助学生构建物体形状,继而取出 模型进行对照说明,给学生以“眼见为实”的感觉,模型会将物 体的组合关系,切割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不断的模型 演示,也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也激发学生证实自己构思正确与 否的热情,克服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不利因素,学生才有信 心和兴趣去学。

三、变换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讲课中必须深入浅出,变枯燥为有趣。在课堂中,老 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口诀法、演示法、手势动作 法、参观法、电化教学法、练习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 方法,不断变换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将教材中抽象概念, 用生动的日常现象作比喻,将一些抽象原理,用口诀法的形式来 表达,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感到听课是一种享 受,从而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 学习内容,并能长久记忆。

四、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炼、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 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 “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总之,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 只应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化教学逐渐普及,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不仅能把抽象的《机械制图》原理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而且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用 具,比如,绘图软件包 AutoCAD、CAXA 的应用,就倍受学生 的青睐,当学生有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学着用具有较 强绘图能力的 AutoCAD、CAXA 来绘制图形了,当我们利用基 本绘图实体,在电脑屏幕上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制图作品,并利用编辑功能完成对图形的编辑时,无疑会使学生感到先进技术和传 统手工制作的巨大区别。先进技术的无穷奥妙,都将激发学生驾 驭先进技术完成制图的愿望。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 可加强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研究物体的形体的认 识和理解。

第2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活动 激情引趣 激发想象 激励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03-01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近年来笔者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采用“三激”教学法,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1、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1 多维了解幼儿爱好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1.2 催生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1.3 创设宽松教学环境

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2、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提供幼儿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2 鼓励幼儿参与实践

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3 引导幼儿表现自我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3.1 形式多样灵活施教

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3.2 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幼儿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3 合理利用激励评价

第3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一、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内涵丰富。凡是新奇的、变化的、对比强烈的刺激物、刺激手段和方法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兴趣,有效地唤起维持并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欲望。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可采用启发导入,悬念设置,猜谜语,板画,实物演示,角色表演,游戏练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质疑探究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思考是探究的动力。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多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说,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激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自主探究学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阅读后提出“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她为什么没有注意这些呢?大年夜,小女孩怎么不回家呢?作者为什么要让小女孩在微笑中死去?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归纳、点拨、解答,让学生先思考,再分组互相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解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开展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方法训练,提供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创新主体必备的素质和条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首先学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产生的疑问,激发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新的疑问,使创新能力培养引向深入;其次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达到提高其创新能力之目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自己设计、组织、主持活动的机会,经常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拓宽学生的创造天地,这对积淀学生创造才能是十分必要的。

四、拓展延伸

第4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图形;识字;阅读;拓展;作文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巧借图形。激发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简笔画,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小学语文课本,是图文并茂的花园,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彩色插图,充分利用,定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活动“坐在家里看世界”的彩图,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彩图里有什么(人物、学习工具、地球仪、墙壁画……);再说说你能联想到什么,边说边提问,激趣;然后写想象作文:“假如我在_______国”,或“给外国的小朋友写信”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再如《自然之道》的插图,我们可以想象到成百上千的太平洋幼龟结队从巢中涌向大海,无数食肉鸟扑向幼龟,“我们”不停地抢救幼龟……。《桂林山水》的插图,我采用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尽情地想象桂林的美景,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二、识字学习,训练想象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表音表意文字。它有丰富的内涵,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康德)如:学习“休”字时,我引导学生:人在树旁休息;学习“沙”字时,我启发学生这样记忆:“沙漠里水少。”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习“益”字时,学生联想到“水从器皿中流出”;学“甜”时,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时,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阅读教学,丰富想象力

先借阅读题目,引发想象力。题目,是文章的精髓,是浓缩的精华。如教学《阳光皮肤》一文,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猜猜文章内容,说说文章写些什么内容,……引发想象力。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引导学生思考“黄河之水”为什么会从天上来呢,从而激发想象力。

再围绕重点词句发散想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对刻画人物的心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纪昌学射》中:“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句思考:纪昌为什么一回家就练习眼力?由此体会纪昌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学习哪些本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此文蕴含的道理。

四、延伸文本。拓展想象力

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想象;如果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则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如教学《麦哨》一文,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第4自然段描绘的田野景色的“美”,我用轻快柔和的语调诵读,以声音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语言美,脑中浮现出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雪白的萝卜花、麦田、麦芒……对于某些抽象的材料难以用语言描绘时,我尽量运用比喻、比较,使学生能较轻松、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如学习《凡卡》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

另外,借助古诗,培养想象力。诗是语言的精华,浓缩了无穷的想象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你想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你又想到什么?古诗《早发白帝城》是唐朝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在朝中处处遭人排斥,流放到贵州夜郎。流放途中,忽然传来皇帝释放他的命令,李白听后欣喜若狂,此时长江两岸的景色在他眼中是如此的美,便欣然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借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第5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是激发初中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启创造力的基础。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后进生”的普遍特点是观察力差。因此也缺乏求知欲。注意力、观察力不能与思维能力分开,良好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体育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直观示范教学,身体练习;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其特殊的优势。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集中,一般8分钟左右,但瞬间的观察记忆又很快。在引导学生观察时,第一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提高学生观察的分辨能力。第二要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效果。观察前应让学生对某一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初步的了解;提示观察一定要十分具体明确。第三观察应注意重复。由于技术动作往往是瞬间完成的,学生一下看不清楚。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

新课程教学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主体。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因此要注意通过课堂教学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识丰富了,肢体动作语汇多了,他的想象力也就强了。因为在学习一个动作技能时,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表象反映马上就可以呈现。比如在教学生篮球运球,投篮时,不少学生马上能在他的头脑中显示出篮球明星姚明,科比,麦迪等的镜头。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丰富了表象和创造的激情。通过激发想象力的教学手段,学生把铁环想象成奥运五环的标志;把制动性起跳想象成大海的波涛冲击岩石击起飞跃的浪花;把实心球想象成保龄球,并自由地组合在一起活动。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力发展的原因和动力。体育课与其他课的不同在于学生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肢体的动作语言来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变换教学手段,更多地设计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考力。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认识事物和驱使探索行动的内在动力。初中生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喜欢寻根究底的提问。他们非常喜欢体育课,天生的爱好运动。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理解认识这一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教学、提问和变换练习手段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练习跳远时为了提高学生越过水平障碍的能力,在踏板前拉一根适度高的皮筋。这一方面引发学生练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由此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拉皮筋。很多学生回答是为了跳得更远,也有的同学回答是为了掌握跳远的技术动作。他们回答得都对。此时教师让学生在不拉皮筋的场地跳得远度与拉皮筋后跳得远度进行比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练习兴趣十分浓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表现在器材的变化和场地的布置上,学生都因好奇而参与活动、探究其中的奥妙、想象新的练习手段、激发创新的心理欲望。初中体育教学中正确、适时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兴趣、引导想象、启发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然而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对问题有感知并有注意力、想象力、思考能力的学生。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德波诺曾经指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已知信息。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答案的。有一教育家说:“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有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提问、提倡学生质疑。据资料记载背越式跳高的创始人就是一位美国的中学生。在一次俯卧式跳高教学中,当所有学生都在认真地练习俯卧式跳高时,只见一位学生却逆大家而动,背对横杆跳越。教师并没有指责批评,而是鼓励他的叛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从此诞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背越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鼓励提问、提倡质疑要抓住以下几个细节。①教师要加强备课,善于设问。讲解动作技术规格时,注意留有悬念。在学生通过练习获得一定感知之后,再提出问题。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开始只讲跑的技术方法、呼吸方法,等学生经过一段练习,感知生理变化过程之后,教师再讲什么是“极点”、什么是“第二次呼吸”。②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可采用“讨论式”学习,练习中注意学生的“选择性”,对于学生求新求异的表现不要盲目地否定批评更不能指责,在弄清学生意图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积极发问,学会倾听和启发,做到循循善诱,等等。

第6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机械工业 四大发明 思维模式 激发创新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大脑先生东尼·伯赞创立。起初应用于阅读能力缺失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教育,结果这些学生的成绩阶取得班上前列[1]。后来思维导图慢慢融入于其它行业,因为思维导图符合人脑的思维模式,例如大脑的横向思维模式和发散思维模式。我们在学校接受的的教育主要是左脑的逻辑思维开发,所以我们的右脑处于荒废的状态之中。然而,要发挥大脑的无限潜能,我们需要左右脑配合使用。右脑主要负责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激发创新的源泉。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充分调动左右脑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2]。关键词﹑图像和近似脑细胞的框架结构,能使我们的思维清晰,条理清楚,并且获得创新灵感!

2.思维导图应用列举:对调整法的分析

如图所示,一张思维导图即可以清楚地表示出调整法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直观,形象,条理清晰并且容易记忆。此思维导图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能充分刺激大脑的联想与想象,科学的求证之后便是创新想法。

2.1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就如同人的大脑细胞结构,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发散,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每级主题互相关联,这种网络般的联想与想象能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1)白纸。绘制思维导图时要使用无线条无折痕的白纸,因为线条和折痕会限制大脑的思维,失去思想的自由。并且白纸要横放,人的大脑具有一种横向的思维模式,白纸横放利于思维的延展。所以,白纸横放,从中心开始,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2)关键词。每个主题都用关键词表达,这样能使思路清晰。句子和短语都会是大脑陷入混杂的境地。(3)图像。每个主题都要配上一张能反映中心思想的图像。一张图像比得上几千字的笔记,同时生动有趣的图像更能活跃大脑思维,使大脑处于兴奋之中,激发新的灵感的产生。(4)颜色。要求至少使用3种以上的颜色,相邻分支颜色不能相同。颜色能使图纸生动活泼,富有色彩,有效的刺激大脑,并能吸引眼球,集中注意力。新的创新思想的产生离不开颜色。(5)线条。从头到尾,线条要贯穿,如果线条断裂,思维也会断裂。线条要使用平滑自然的曲线,直线会让大脑产生排斥感,不利于思维的进行。根据思维的延伸,线条也要由粗到细,显得更有层次感。

以上便是绘制一幅机械思维导图的要求。特别是能激发联想与想象的图像,要大胆应用夸张的手法表示一个主题,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大脑创造力,更能增加工作的乐趣,快乐的工作。

2.2训练

任何一种技能都要通过训练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1)归类训练。使用思维导图时,每个主题分支都要以归类的方法做出,所以思维导图能使思想有条理。图一所示二级主题就是以“原因”为类划分的5个子主题。平时可以罗列一系列机械名词,找出不同点,然后利用不同点做分类训练。(2)发散思维训练。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大脑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激发创造力。列出一个机械名词,然后进行联想与想象向四周发散思考,充分利用大脑潜意识想法。因为人的表意识只有1个想法,而潜意识具有成千的想法。(3)联想与想象的训练。机械工作其实很有乐趣,充分利用想象力,把机构运动生动化,并且大胆联想。这不仅能使大脑兴奋,更能激发创新潜能。

3.总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方法,在机械工作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大大的提高效率,更能使我们的思路清晰更有条例。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们不仅只是依靠所学的相关科学知识,更需要完善自我,具备科学用脑的能力。提倡创新,更要做到创新,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发大脑潜力,为机械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思维导图不是一成不变,要形成个人风格,这样才真的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第7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给方法;谜语;儿歌;奇特联想;同部首;理解字义

从语文教学规律看,“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一般地说,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也无从培养读书、作文的能力。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学生识了字,才能阅读书报,理解和吸引丰富的思想营养,也才能运用书面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低年级学生就开始识字,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又容易受干扰和分散,这就使得老师的讲解和训练效果不佳。因此,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方法,从而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激发识字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亦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无外乎“读”、“写”、“默”的三步曲,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所以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不断激发学生 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一年级的小学生在他们上学前就已经接触过文学。比如大人看书时,他们就会问书上讲了什么?看到哥哥姐姐们写作业,他们就会问写的是什么字?可见他们在入学前就有了识字的愿望。因此,在他们刚入学时,我就告诉他们:书里有生动的故事、有古诗、有好听的儿歌,还有各种奇思妙想。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学生们识字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就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一些实物、猜谜语、儿歌和做游戏等这些形象化、生动化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识字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的过程中来,体验识字的乐趣,增强学生识字的成就感。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学生有了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后,这时,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一)谜语识字法

根据儿童好奇,喜欢猜谜的特点,我把一些字编成浅显易懂的儿歌式谜语,引导学生在念念、想想、猜猜中识记生字。如给“午”字编为:“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什么字,看看日当头。”给“因”字编为:“一人在当中,四面不透风,莫当‘囚’字猜,原因要弄清。”给“喜”字编为:“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这样识字,不仅增强了识字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记得又快又牢。

(二)儿歌识字

根据汉字的特点,我把一些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或分解字形、或讲解字义,或兼而有之,最后点出这个字来。如给“尚”字编为:“一条扁担竖着放,一边一只小竹筐,下边一个三堵墙,三堵墙里小口张。要问这是什么字?高‘尚’风格人赞扬。”如给“蚕”字编为:“天下有益虫,‘蚕’儿留美名。吐丝织成锦,为人御寒冷。”给“误”字编为:“口大竟欺天,身旁有人言,如此错‘误’大,改正莫迟缓。”这样组成的识字儿歌,形象生动,学生喜读易记,效果很好。

(三)奇特联想识字法

奇特联想识字法,就是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展开联想,分析字形、字音和字义的联系,以提高识字的效率。①把汉字想象成一幅图画。例如识“鸟”字,把一撇想象成鸟头上的羽毛,把横折钩想象成鸟的头,把点想象成鸟的眼睛,把竖折折钩想象成鸟的身体,把横想象成鸟停留的树枝。识“牛”字,把它想象成牛的头。②根据汉字想象一个动作。例如识“灭”字,做一个用铁板在火上一盖就灭的动作。识“掰”字做一个人用两只手合在一起再分开的动作。③根据汉字想象一种神态。例如识“哭”字,把两个口字想象成两只眼睛,把点想象成泪珠,一个大人站着,两只眼睛里掉下眼泪,这就是哭。④根据汉字想象一种心理活动。例如识“愁”字,想象旧社会的时候,秋天快要过去了,穷人没有粮食过冬,心里发愁的心境。⑤根据汉字想象推理过程。例如识“饭”字,可以推理为反复吃的食物就是饭。⑥根据汉字想象一个情节。例如识“攀”字,想象用大手抓住树林中的树权向上攀登。以奇特联想识字法来进行识字教学,既符合汉字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一较为有趣又有得的教学方法。

(四)在活动中提高儿童识字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儿童识字能力的识字方法。①通过说话训练提高识字能力。因为儿童化的语言最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我就尝试将识字和说话相结合,根据字的形、义,给字编一句话或几句话。例如“闪”字:“门里躲着个小人,灯光一闪一闪,我们看不清。”老师编得多了,学生自己也会编了。这样做既便于儿童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又训练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②进行“形”与“物”的比较,提高识字能力。 有些象形字,字形和它表示的事物有着相似的地方,我就充分利用这些相似之处来教学。例如学“足”字和“水”字,我就画了“足”字和“水”字的象形字,学生就把字形与事物对应记忆,印象特别深。③开展画与字“找朋友”的活动。例如都“草、树、花”生字时,让学生画出一株小草、一棵大树、一朵花,根据生字,找出相应的图画。在画画写写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所学生字的印象。

(五)抓住同部首,理解字义

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抓常见部首,“部首”就是一条龙的龙头,抓住了“龙头”,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分的一大批字,如在低年级的识字中大部分采用“图画-古字-部首的方法,进行揭示这些部首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查字典,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的字义。如“木字旁”与树木有关,榕树、杨柳、课桌椅等都与树木有关,所以都用“木字旁”;“三点水”与水有关,江、河、湖、海等里面都有水,所以江、河、湖、海都用“三点水旁”。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很容易掌握这些字的意义了。

(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第8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因为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有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实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也叫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思维中对理想化的对象进行想象。这种实验不需要实验室,是在人的大脑中完成的,伽利略曾经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惯性原理。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之所以能够运动就是因为受到外力的作用,正如一块木块,推它的时候木块就会运动,停止用力木块就会静止。这个例子看似千真万确,但伽利略通过思维实验想象到:如果是外力推动车子,在突然失去外力的情况下,车子还会继续运动吗?如果路面光滑,车子就会行驶更远的距离,如果地面完全没有摩擦力,车子就会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惯性原理。

伽利略就是运用这种思维实验找到了惯性原理,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错误思想。所以,大胆想象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再比如,爱因斯坦在16岁的时候大胆设想,如果人可以追上光速会看到什么呢?一般人看来这就是瞎想,但正是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想实验,才发现了相对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讲到惯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车在受到撞击时,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讲到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果道路和轮胎都设计得非常光滑,是不是会减少阻力,只需要更少的动力就可以了呢?什么时候需要摩擦力?什么时候要减少摩擦力呢?通过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用激发学生灵感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搜肠刮肚,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这就是因为没有灵感。但灵感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训练,才能在需要时产生灵感。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捕捉灵感的能力。例如,国王让阿基米德检验他那顶纯金皇冠是否掺了假,这在当时是个难题,因为皇冠的形状十分复杂,用几何学的方法很难将它计算出来,这使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阿基米德洗澡时看到水溢了出来,突然激发灵感,把同等重量的黄金和皇冠放入水中,发现皇冠排出的水更多,认定皇冠掺了假。阿基米德正是通过激发灵感才产生的顿悟,不但揭开了皇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定律。但灵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长期知识积累的结果,正所谓“有了十月怀胎,才有一朝分娩”。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灵感的同时,还要注重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才能迸发积极有效的灵感,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用扩散性思维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考,只有扩散了自己的思维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发现问题。比如,讲物理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把知识点“搬一搬”,搬到别处看看有没有其他用途。针灸是给人治病的,可不可以扎在树上给树治病呢?可不可以让枯木开花呢?灯泡是用来照明的,改变光波是不是可以用来杀菌呢?可不可以用来灭蚊子呢?可不可以搬到十字路口做信号灯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另外,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比如,有些老年人用手机不会发信息,因为打拼音和组字都很麻烦,是不是可以改进方法发语音短信呢?自行车的链条是否可以去掉呢?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提问很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用实验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给学生增加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借助实验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做这个实验时,先把小车放在毛巾上,用手推动小车,推动时小车就运动,停止推动时小车就会静止。这时,就提问:小车为什么会运动,为什么又静止了呢?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多数都认为小车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然后,我把小车放在平滑的木板上再做一次实验。结果,停止对小车进行推动后,小车还会行驶一段距离。然后提问学生:当去掉外力时,小车为什么还会继续向前行驶呢?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矛盾,从而引出惯性的概念。讲到惯性概念时,再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惯性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如果没有惯性,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通过这些抽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第9篇: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

一、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轻松、愉快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就会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形态各异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多么有趣的表情啊!”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然后教师转入正题:“你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通过多媒体的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情发挥,大胆绘制,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在愉快的环境中,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囊括整个世界。”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一)创设美好情境,增强想象的生动性。在美术教学中,要增强学生想象的生动性,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想象的教学情境,不断挖掘教学中的情景因素,并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美术和音乐是相通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优美的旋律同样也能激活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表象,使其产生“通感”,促其联想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比如在教学《连环画》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古诗词所描绘的那种境界中,激发他们把诗意内容想象成生动的图画。教师一边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子,一边充满激情地朗读《登鹳鹊楼》的古诗,让学生轻合双目,悉心体会诗中描绘的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滚滚东去的美好意境,从而想象出一幅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画面。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创作出一幅幅生动、优美、创意独特的连环画。这种由音乐旋律美,语言节奏美,和谐的教学形式美与愉快的教学氛围美相互融合,使学生既获得了轻松愉快的享受,又使想象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扩大知识范围,增强想象力的新颖性。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新奇的想法也来源于生活,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姿的生活、丰富的知识浓缩入课堂中,运用相关挂图各种电教媒体,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把生动形象的图象进一步丰富到学生的大脑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加工改造出各种新形象,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三、在紧张而激烈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在其实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标志》这一课时,在学生认识标志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小队为单位选出一名代表开展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画出尽可能多的标志;也可让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标志做成头饰,让学生编成小品故事表演,边表演动作边向其他同学介绍名称。课堂上,通过画、讲、演、竞赛等形式,“全感参与”最大限度地创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生理空间,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充分展示自我、释放豪情、显露潜能,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课后,教师还可建议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标志做成面具,开展“标志头饰大杂烩”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从在课堂上延续到课外,不但点缀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具体而言,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画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那里来的?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在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和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自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