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精选(九篇)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

第1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活跃思维

在和谐的氛围中,幼儿的思维才能进行积极地思考,提高他们对知识和事物的认知。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充分地运用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探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构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教学内容,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鲜艳的图片、丰富的教具以及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进行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展开积极思考,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二、构建幼儿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师要把幼儿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要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和兴趣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师给幼儿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也在场,看到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之后,你怎么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积极性高涨,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用水桶往外舀水,有的说赶紧喊大人来救人;还有的说找一个长棍把小朋友拽上来等等。虽然幼儿的想法很幼稚,但还是反映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的回答充分展示了创新思维。在有趣的教学环节中,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获得不断的发展。

三、加强对幼儿的智力开放,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进行幼儿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智力的开发,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开发幼儿的智力时,教师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幼儿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一般采用的是无意注意,为了强化他们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关注事物的细节。在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具,让幼儿通过观察说出教具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有效提高。

2.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反复练习的方式来强化幼儿的记忆,同时运用提问和启发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进行主动的学习和记忆。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思维发展的外在表现,通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朗读古诗和短文来进行练习,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通过以上方式,使幼儿的智力获得开发,使他们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四、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进行幼儿教学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进行说教的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进行,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动手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完成操作活动,他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掌握操作的正确方法,使他们高效地完成操作活动。通过幼儿的努力完成操作活动,能让他们产生胜利的喜悦,更积极地进行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断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以兴趣为指导的探究中,幼儿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学习活动高效进行。例如,在让幼儿学习分类时,教师给出幼儿一些图片,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幼儿能很快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让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把各种图形的模具混合到一起,然后在教师的口令下快速地找到符合要求的图形,在强化他们的记忆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思维速度。

五、开展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第2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起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还影响着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特别是小班时候的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种事或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索和自觉的学习。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数学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幼儿园发现玩具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班上的小桌子少,小椅子多,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户外活动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排队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让幼儿在轻松自然地生活情景中活动数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 耐心引导,启发思维

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形式上看,是从在直接感知实物的基础上进行运算过渡到表现运算,再过渡到概念运算的;从运算活动内化来看,是从与外语活动和动作相关的运算过渡到以语言运算为主角的。这正好反应了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外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过程。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顺利转化,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有层次的提出启发性问题,这是培养幼儿思维的方向性,顺序性的求范性思维。如要求幼儿列出两个数相加等于6夫人所有加法运算,并使大部分幼儿做到有步骤的思考,体现一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遗漏,不重复。必须给幼儿提供思维线索,进行有步骤的启发。首先按照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保证幼儿的思维准确。

第二,注意规律的探索和发现,一切事物都具有的规律可循,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从1-1=0,2-2=0,3-3=0等式子的概括中的出同数相减等于0的规律,从5+3=8,3+5=8的概括中得出加法交换律。而在于引导幼儿获得发现规律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显著区别在于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低位,因此,我们必须从数学的启蒙教育做起,遵循幼儿的心里特征和思维特征。充分运用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和方式,从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出发,尽可能地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为他们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就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幼儿操作材料的提供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所提供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探索活动,同时便于幼儿的操作,二是材料外问特征不能太花哨,应注意体现幼儿所学的概念属性,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多少考虑与幼儿人数相等,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的材料活动,让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某种概念,形成头脑中形象,作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变换教法,保持记忆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在连续集中注意一段时间一般在课堂开始的15到20分钟左右,这是教学的最佳时间,教师既要善于抓紧最佳时间,又要科学的安排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程序,不断的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意调整,每一位教师都十分珍惜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在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传输,学生要松一口气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下游戏,游戏数学激发学生兴趣,保持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游戏是幼儿忠实的伙伴,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成长,不可分离,把教学巧妙结合,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泼的组织形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加强思维。

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一般客观规律

第3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正文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的人才。创造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驾驭能力,情报的读、写、表达和整理能力, 专门领域的信息处理、数理分析能力,社会分析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等,而幼儿期正是培养此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大胆地对幼儿加以培养,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一、唤起幼儿的创造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欲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的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时常出现“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使幼儿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为幼儿形成创造型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材料的准备必须激起幼儿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真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因此,在选择教学和教材内容时,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内容。如:中班折纸画《小兔拔萝卜》中,先折好小兔,然后贴好,再添画萝卜和一些景物,最后玩小兔拔萝卜的游戏。由于内容趣味性强,可动性大,幼儿十分感兴趣,创造性地添画了小山,小草丰富的画面,还添画了小蚂蚁、毛毛虫增加了情趣。

其次,为了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都要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言,以及往后的观察、示范、指导、评价等都要以“活”和“趣”进行设计。让幼儿在浓厚兴趣的气氛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注重激励,增强创造的信心

激励可以使人信心倍增,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幼儿年龄小,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

首先是在语言上的激励。多说一些激励幼儿信心的话语。如:“看谁画得好”,“谁最大胆画”,“看谁最能干”等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我来帮帮你”、“你愿意再来试试吗?”、“我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又或者用直接肯定的话语。如“你画得真好,很漂亮。”、“你想得真好。”等肯定幼儿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同时,评价的激励也很重要。评价是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否则,就会打击和伤害幼儿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认真地把握好评价的环节,充分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如:大班美术活动《可爱的脸谱》的评价中,首先教师对小朋友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舟舟小朋友设计的脸谱色彩用的很漂亮。但在图案设计上除了用圆等简单的几何图形是不是可以考虑用一些弯曲的线条或者花纹等进行设计呢?第二次活动是在石头上进行脸谱的进一步设计,这次设计中舟舟已经注意到上次老师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圆的集合体而是创造性地设计出多种纹案,多种色彩的脸谱。

还有就是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

三、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幼儿的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导致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受阻。因此,在幼儿的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材料和经验,为创造提供方便。例如: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房屋的各种造型、马路上行人的服饰、各种车辆的样式、路旁的树木、行人、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等。开阔幼儿视野,让幼儿学会注意观察,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就以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弧线》为例,教师出示弧线,边启发幼儿联想,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丰富的联想。有的把弧线变成美丽的彩虹、有的把弧线变成石拱桥、西瓜船、雨伞、地球等,画面极其丰富,很有创意。

第4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一、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比较贫乏,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思维,发展幼儿的独创性、个性。在绘画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应着重从诱发激情,培养兴趣入手。教学中我们应舍弃那些枯燥无味的填鸭式及照葫芦画瓢样的临摹式的教学方法,应让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充分体现趣味性、娱乐性,充分满足幼儿的求乐心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人们习惯的把幼儿绘画看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则失去了绘画的意义,绘画有助于发展人的思维,在提高智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幼儿对绘画的情感、情绪具体伴随着认知的过程而不断发展的。

幼儿来到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他们乐于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现出来,并相互交流,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乐趣无穷。绘画不仅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能激发幼儿自由想象的欲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启迪幼儿心智,是培养幼儿创造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二、绘画教学重在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

幼儿美术教学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培养,幼儿语言贫乏,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远远比语言表达丰富的多,所以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的自发艺术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发掘他们与生俱有的潜能,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自由的空间,用新奇的媒介作为刺激和引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手段和工具,主张幼儿自己探索和发现。教师不应去干涉和限制幼儿绘画活动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现今社会上办的各种绘画班的教材、教法及思想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仍以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为主,发展特长,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了,甚至和成人画的一样好。结果它代替了幼儿的感觉、思考与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绘画中天真的喜悦,失去了幼儿自己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和创造意识的摧毁,这种教育注定要失败。因此教育者在教学、教法及指导思想上必须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启迪幼儿的发展思维为主,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勇于尝试创新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启发幼儿的知发性,并提供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自我创造的机会。美术不同于其它的说理性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式形象有强烈的兴趣,也就是先娱目动亲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要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满打满算他们的创作欲望。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最生动的一种教学方式,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游戏“小小美发师”是为幼儿学习曲线设计的并让幼儿都为自己的妈妈精心设计发型。幼儿在绘画游戏中,爱妈妈的美好情感得以充分调动、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满足幼儿的求乐心理,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再者,让幼儿有丰富多彩的认识和感知,幼儿对绘画的情感、情绪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不断发展的,幼儿作画的过程是以物质活动为基础的认识的过程而不断发展的幼儿作画的过程是以物质活动为基础的认识的过程、感觉的过程、情感流露的过程,而情感的表达又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幼儿喜欢联想,喜欢创造。例如:有的幼儿把大海画成红色,有的幼儿给皮球画上眼睛……他们从来无拘无束不分时空的给自己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情感,而作为教师要扫除幼儿创作时的一切故障,让他们勇敢的、大胆的毫无顾及的按自己的想法创作。教师更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挖苦讽刺嘲笑,要多多鼓励幼儿的好奇心,维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才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

2、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方法性、科学性、系统性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与方法应适合幼儿动画年龄发展阶段与生理成熟阶段,还应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有幼儿阶段教学内容要特别强调绘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造意识的启迪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绘画的造型来说线由涂鸦期的知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由圆型、方型、三角形到组合型;色彩也由三原色到三间色。

绘画方法以形象思维为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如何拓宽思路,让幼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发散、概括如:图形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多种圆形物,并比一比看谁画的数量多而且新颖。其次还要教幼儿如何进行由彼此的联想,如何分解组合,怎样夸张、变形、创造、幻想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新形象。教幼儿讲故事,看动画片后,再进行想象,学会举一反三,有知识的迁移能力,绘画的思维过程大体顺序是让幼儿通过知识先在头脑中有形象的积累,然后变为手中之物,通过技能来表达于材料之中。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是一个完整的绘画创造过程。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会画,这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的教学中只是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训练而忽视基础的知识技能。

3、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应遵循客观、公平、合理的原则

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对自己创作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期望得到肯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转变观念,不要用培养绘画专业人才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应注重其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教师要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受到艺术教育,还要提高每个幼儿的基础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感到其作品被其他人所认识所欣赏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再创作的愿望,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提高。

评价幼儿的作品,也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教师还应该把幼儿的美术作品悬挂或张贴,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提供发表的机会,有时还可以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幼儿们经过审视观摩,他们心理明白哪个小朋友的画画的新鲜有趣,哪个小朋友画画颜色搭配的好,哪个小朋友的画构图得当……通过审视品评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自强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愿望,这样做对幼儿的美术创作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创造性思维教学法有哪些教学特点?

1、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幼儿的情感受到压抑,想象力、创造力受到了摧残,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不会求异,不敢创新,幼儿早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持,他们需要靠直觉行动思考,同时教师要进可能的发展幼儿的感官,通过幼儿看、听、摸、闻、尝,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的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维。教师的责任是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发活跃,让幼儿打破时空的界限进行创造想象。创造教学法以生动实际的形象、场景、活动教具将这些创造方法交给幼儿,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在结合起来连闯践中动手动脑以自己画出的画与别人不同,构思独特为自豪。

2、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学习特点

创造思维教学法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全面功能。通过游戏活动以及亲身实践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愉快的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

法国画家德拉洛瓦说:“美就是个性”,幼儿的画是通过自己对客体的观察,在自己的适应范围内形成的表象,具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受一切“真实”的限制,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好奇心和探求精神、兴趣倾向,善于发现每个幼儿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他产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表现出幼儿自己的个性——即幼儿的画就是画自己的个性与性格。我们要尊重幼儿的自由,爱护幼儿的个性,注意幼儿的创作,努力从他伞兵画中了解幼儿的特殊个性与情趣。

第5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提问 设计

如何指导幼儿科学活动,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认为提问的设计恰当与否是激起幼儿探索兴趣和欲望的关键,是教师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关键,在实践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科学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常遇见教师提问,幼儿却答非所问,整个活动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幼儿还是没有理解。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与教师设计的提问有关,设计的提问要抓住目标,要围绕目标设计。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提问

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各不相同,幼儿间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并客观存在,怎样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得到不同地发展,我的做法是:

1.设计开放式的提问“大”“活”“深”。“大”即指提的问题大,幼儿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回答,能力强的幼儿可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可少讲一些;“活”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幼儿思维现状、顺着幼儿的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回答;“深”指的是提问不要局限一个问题,而是要围绕整个活动来进行提问。

2.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

3.对幼儿回答不出的问题,给予启发及辅助问题进行引导,拓展幼儿思路,

4.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使幼儿人人参与。

5.让幼儿参与提问,从而了解幼儿所获知识,知道他们哪些地方不懂,需要帮助。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逐步增加难度,设计提问。对小班的幼儿,我设计的提问一般比较简单,易于幼儿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中班的幼儿问题设计较小班要难一些,设计的提问偏重于启发、引导;对大班幼儿的设计提问则要更深一些,偏重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在科学活动指导中,我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入深地设计提问。如:在科学活动《魔术鸡蛋》活动中,我提出了“鸡蛋放在清水里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呢?”的简单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从中发现得到答案,并待幼儿回答后,再提问,怎样让鸡蛋浮起来呢?为什么?引导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又如在科学活动《豆豆潜水员》活动中,我提出了“小豆豆在清水里能不能上下游动?”的简单问题,让幼儿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再提问“怎样让小豆豆像潜水员上下游动?为什么?让幼儿在操作中观察、分析、不断探索,既满足了幼儿动手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第6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玩具操作 定向指导 自主活动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69

Influence of Teachers' Directed Guidance and Children's Independent

Activity to Children's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oys Operation

HUANG Shuzhen

(Huli District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09)

Abstract Montessori education with its unique features swept the world. Its rich toys meet the child care operation thirst for knowledge, but also to educate confusion arises, namely: whether rigorous demonstration of teacher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hinking children or without teacher autonomy demonstration activities so that children can improve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eachers and child care orientation guide locomotor activity in two different modalities not exist in isolation, but mutual integration. Only mutual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stimulate divergent thinking and convergent thinking childre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the real educational value of toys operation.

Key words toys operation; directed guidance; independent activity; innovative thinking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指出:“学前幼儿是处于运思前期,是要透过实物的操作才能学习”;世界“早教之母”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指出:“应创设环境让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以发展幼儿的各种感官,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专家的理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蒙氏教具设计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其通过教师严谨的演示引领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让幼儿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丰富的蒙氏教玩具满足了幼儿操作求知的欲望,但也让教育产生了困惑,即:教师的严谨示范是否阻碍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或无需教师示范让幼儿自主的活动能否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蒙氏教具,如何在玩具操作中适宜适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我们致力探索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在教师定向指导和幼儿自主活动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实施

2.1 教师定向指导的内容和指导方法(举例说明)

2.2 幼儿自主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以蒙氏整套教玩具为幼儿自主活动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自行选择,玩法自定,教师以观察为主,不加干涉幼儿的活动。时间为60分钟,每天一次。

课题实验内容详见《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国》系列丛书,实验由固定一师做教师定向指导中的演示,固定二师做观察记录,从幼儿的材料选择、活动持续的时间、活动过程的玩法创造、创新思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

3 课题研究的结果

试验后期,我们从实验班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5名幼儿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内容参照吉尔福特和托兰斯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评指标及陈帼眉的教育评价中部分测评指标。得出:

《玩具操作中教师定向指导与幼儿自主活动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影响》。

材料取放―有序取放,并按要求一个一个拿、收为A;能有序取放,但有时三五个一起拿、收为B;取放急噪,无序为C。

持续时间―能一项工作持续操作25分钟为A;一项工作持续操作15分钟 为B;一项工作持续操作10分钟为C。

材料取放―一项工作同一时间内能创造6种玩法为A,一项工作同一时间内能创造4种玩法为B,一项工作同一时间内能创造2种玩法为C。

《玩具操作中教师定向指导与幼儿自主活动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影响》

灵活性指能很快地从一个层面移动到另一个层面的想法的为A;较快地从一个层面移动到另一个层面的想法的为B;偶尔能从一个层面移动到另一个层面的想法的为 C 。

独创性指能产生3种以上不同寻常的、罕见的想法的为A;能产生2种以上不同寻常的、罕见的想法的为B;能产生1种以上不同寻常的、罕见的想法的为C。

深刻性指能增加细节创造别人想不到的想法的为A;在教师或同伴启发下能增加细节创造别人想不到的想法的为B;不能的为C。

由表2可以看出,在幼儿自主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态度、持续时间、玩法创造上人数都比教师定向指导中的幼儿来得高。

由表3可以看出,自主活动中的幼儿创新思维得到较好激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都较好。

4课题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蒙特梭利玩具强调操作的有序性,主张幼儿在严谨的操作中获得心智的发展。作为一种曾经风靡世界的教学方法,蒙特梭利玩具操作学习确实具有其值得肯定与拥有价值的一面,但是,时代在不断变迁,社会在不断发展,幼儿的生存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技术与手段也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这套玩具时我们常常拥有一种思考的态度:取其积极的有价值的教育思想,而并非一味地模仿或照搬硬套,力求通过幼儿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定向指导让我们的幼儿真正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实社会环境之中。

4.1 在自主性活动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激发

自主活动是以材料选择、时间控制、玩法创造为自主的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其以宽松、自由赢得了幼儿的青睐。面对摆放有序、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的玩具,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用自己的方法操作摆弄,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创新思维涌如泉出,如同鱼儿水中游、云儿空中飘般惬意自然,孩子们的情感在满足中释放,表现出无尽的创造,这是实验过程中突显的一个现象。如辉毅小朋友在玩“摆摆看”时,思维活跃,并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他先将几个图形板按颜色不同分类,再按形状的不同分类,接着摆图形说“虫来了”“小鸟飞来了”“老鹰找东西吃”等,然后又把盒盖架起来当电脑的显示屏,把一块块的图形板摆成键盘样,一本正经地玩起“电脑”,更有创意的是将“摆摆看”加上一根木棒就变成百味烤箱,能同一时间烤出各种味道各种形状的食物,他说,他家的烤箱一次只能烤一种东西,太慢了。在30~40分钟的自发活动中,变换了数十种玩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都得到激发。同时,在自主活动中,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很自然地感受思维的过程:碰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没有畏难的情绪,有的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自信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究其原因,在自主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发挥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4.2 在定向指导活动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畏惧中发展

幼儿的畏惧来源于教师的定向指导,玩法、材料选择、时间安排的指导给予幼儿更多的是枷锁,他们在活动中关注最多的是教师而不是玩具,他们经常用咨询的眼光看着老师“这样对吗?”“这样行吗?”“这样可以吗?”他们的眼光火辣辣的令人心痛,也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会教的老师并不是好老师”。的确,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油然而生的创造意识在教师的威严中扼杀,萌发的创新思维也只能在畏惧中艰难发展。在实验前期竟然有幼儿这样评价道“你这样不对,跟老师的方法不一样,是错的”,胆小的幼儿会委屈得流出了眼泪,大胆的幼儿则两眼瞪得大大的看着老师。是的,如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从这,我们不禁反思到,教师的导应是导游的导,为幼儿提供资源服务,做到路径指引,让幼儿在自主中探索发展。实验中后期,我们调整了教师的指导方法,以一种玩法的示范介绍后鼓励幼儿自创玩法,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受时间的限制,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无法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因为教师的示范仍然左右着他们的思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这在测评中有明显的差别显示。

4.3 定向与自主的相互融合,寻求一个智慧的平衡点,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定向指导活动向幼儿介绍了激发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为创新思维做了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在幼儿的收敛性思维中给了很大的帮助,但也给了幼儿一个无形的枷锁,生怕出错而畏手畏脚;而自主活动则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物质环境,解放了幼儿的手和脑,幼儿敢想敢做,分散性思维受到激发,但后劲不足,由于方法和知识经验提炼的缺乏,容易使创造懈怠期提早出现,影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尽管没有教师对幼儿自主活动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活动中自我发展,但是有没有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对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因此,只有将两者进行相互融合,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做到适宜适度地引导,让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达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地发展,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源源不断,真正地为其终身发展积蓄成长的能量。于是,我们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寻找契机渗透定向指导,在定向指导活动中不忘还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权利和机会,解放幼儿的脑、眼、手、嘴、空间和时间;同时,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不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相反,是赞赏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并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夭折时表示同情,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又安全的心理基地;容忍他们有新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提问和想法,尽可能地让其独立操作玩具,因为教师过多的监督会阻碍他们创造性的表现;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表扬有新意的想法是帮助幼儿的最好办法,无论幼儿最初的创造是多么粗糙,我们都不横加批评,而是在表示我们的好感时流露出一种期望、热情甚至亲密的态度,因为幼儿更喜欢为他们所爱的人创造。幼儿在材料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材料的使用,表现手法、思维过程走向独立,不断地独立思考,尽管所思考的结果是他人已经发现的,但这一结果获得的过程及建立的基础,对其而言,是独立的、个性化的,从教育和发展而言,它更具有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实验后期,我们看到幼儿有惊人的表现,他们的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不仅具有针对一件玩具产生许多想法的能力,还能从一个层面移动到另一个层面的想法的能力;面对玩具,他们还能不时产生不同寻常的罕见的想法,将几种玩具结合起来进行出乎意料的操作,就连操作起严谨性突出的蒙氏材料也是“唯我是用”,大胆创新,发明了多种玩法,充分挖掘了玩具的教育功能。如: 昕鹭小朋友则把数棒和色板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喷泉;梦舟将线条各异、杂乱无章的拼图小块穿插成一座立体的假山;辉毅小朋友竟然把几何镶嵌板竖起来当电脑的显示器,用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卡拼成电脑的键盘,接上一条毛线后和熊晨小朋友玩起电脑游戏来,还惟妙惟肖地说“快看,飞机来了,起飞、降落……” 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无不令人惊叹的。

5 结论

在玩具操作中,特别是蒙特梭利教玩具的操作中,教师定向指导和幼儿自主活动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也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玩具操作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制定颁发,2012.

[2] 蒙台梭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第7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托尔斯认为:“安全、自由的气氛是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表现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引领幼儿最大化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有效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以完善、支持、肯定、接纳、鼓励的态度给幼儿以极大的信心与强烈的支持;其次是为了让幼儿的创造态度更自由、更舒展,表现欲望更主动、更强烈,教师可适当减少、减弱示范性的语言与动作;其次是坚持对幼儿的评价标准多元化、多维化、立体化,多肯定、多鼓励、多赞赏,尊重幼儿主体性、尊重幼儿独特的个性,高效调动并激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层次幼儿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创造成功的真正体验。比如,一位幼儿教师在“有趣的图形”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图形卡片,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渲染下,幼儿们兴趣盎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性地搭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这位教师从造型、色彩、图形种类等多种维度对幼儿进行激励性评价,每位幼儿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后,创造性思维能力被激活,又相继搭出了更好的作品。

二、 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保障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理性成分较强。幼儿阶段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鼓励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激发幼儿浓厚的数学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猫捉老鼠”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利用幼儿大多熟悉的“黑猫警长”故事的情况,为幼儿们创设了黑猫警长带领白猫警士智捉小偷这一有趣的情境。活动开始后这位教师引领 “白猫警士”开动脑筋设法通过路卡,然后寻找小偷,来到新村破案。整个活动在游戏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数学教育内容,幼儿能体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了5以内的数量,受到了分类排序的数学思想的启蒙教育,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8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提问 引领 开启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72-01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该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语,“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的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呢?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尽量设计一些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幼儿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写到教案当中。这样在备课时设计一些问题会增加课堂互动的可能性;同时还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些有效的讨论。要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作充分的考虑与应对,这样才不会被动或被孩子问得瞠目结舌。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巧妙激趣——引领幼儿发散思维的方向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而,“问题”和“思维”就形成了一对互生互动的组合,适时、适宜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向更宽、更广的方向发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幼儿思维的源泉。因此,首先在问题的切入点上要有所选择,应该侧重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在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中,在捕捉孩子兴趣点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能让孩子们兴奋的问题,把孩子们引入到一个自由想象,大胆表达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有的说:“弯弯的,像香蕉”;有的说:“像小船,两边翘”;有的说:“像眉毛”;还有的说:“像圆盘”、“像镜子”……因为兴趣,所以关注;因为兴趣,所以愿意大胆、积极地思考。一个简单、不起眼的小问题,更容易起到指引和促进的作用。给了孩子一个明确的思考内容,也激励着孩子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可贵的是,改变了孩子“人云亦云”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真实、有效的发散。

二 精心设疑——搭建幼儿创造想象的桥梁

在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幼儿园活动效率,才能激发幼儿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而有时重难点的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逐层深入,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疑难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逐个提出,树立一些“路标”,启发幼儿循着“路标”前进,找到解题途径。设置问题时,应该环环相扣,既要考虑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兼顾孩子认知活动的顺序,以便解决问题时能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诗歌《云彩和风儿》中,结合教具,笔者设计了以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平时你看到的云会动吗?”“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你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的?”……听着孩子们的讲述,不禁为他们的想象震惊。从中也深深地感悟到:当孩子的思维形成定势时,教师要设计一些与原有问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帮助幼儿跳出原有思维的框架,给幼儿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让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三 质疑引思——激发幼儿持久关注的动力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需要和积极思维。思起于疑,教师应该为启发幼儿思考,巧妙地布阵设疑,促使幼儿因疑而思。比如:在《种子的旅行》中,可以这样提问:“蒲公英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小伞兵,飞呀飞,到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去旅行。你知道还有其他植物是怎么去旅行的吗?”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和家长一起讨论,查找资料。最终孩子们知道了植物传播的几种方法。一个带有质疑性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拓展了幼儿探究的深度,更激发了幼儿求知的欲望。可见设疑、释疑是幼儿获取知识、增长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多一些质疑性提问,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挖掘幼儿深入探究的潜能。

第9篇: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幼儿;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1-01

在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我以幼儿主动探索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数学学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师通过活动方案、教具演示、语言活动等形式。先演示给孩子看,幼儿则通过回答、操作等方式方法具体掌握。这样,教师的思维过程占主体,幼儿的思维过程则展示不足。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倡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因此,我认为应当把展示幼儿的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幼儿主动的去推理、思维,直至解决问题,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体现,如何运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幼儿在乐中学

一位大学教授曾这样说过,“不爱数学的幼儿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幼儿却很少找到”,这句话给我一个很深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试着应用故事教学,受益非浅。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则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孩子来说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设提问,激发幼儿主动思维

听完故事或看完故事表演后,下一步就需要教师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以往的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教师提问往往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小鸡有几只?”等等,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手里。而开放式的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打破这些条框束缚,引导幼儿主动的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设计开放式的提问。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怎么样呢?经过实验,我认为从结果入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如在小班数学课《按长短分类》的教学中,我们让幼儿观察场景的布置,设置提问:“森林王国里草地上有什么?”“小松鼠、小猴准备干什么呢?”在《按高矮分类中》让幼儿观察图片,“狮子为什么要抓猴子呢?”这些问题从结果入手,引导幼儿寻求事情发展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为什么小松鼠摘樱桃,小猴子摘苹果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象上不去小汽车怎么办?”“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门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让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此时,幼儿的操作活动也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在将出现的各种操作情况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找出最好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讲述操作过程。即教师通过“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呢?”等类似于此的问题,让幼儿用语言概括出自己“做”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幼儿对思维过程进行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多 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和效率。幼儿对动画片百看不厌,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幻灯、动画教学,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的欲望。

六、让幼儿在游戏获得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