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精选(九篇)

精神文明城市建设

第1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对XX~XX年度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安排部署今年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明程度,努力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民动员,迅速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准备工作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综合性荣誉称号,每三年评选一次。上一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结束之后,中央文明委为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对测评方法进行改革,将三年一次测评改为每年度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前两年度各占20分,第三年占60分,三年合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总得分。今年是本届文明城市评选工作的第二年度,测评工作即将开始。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次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巩固成果,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准备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于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艰巨性。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各类城市称号评选中要求最高、标准最严、难度最大的一项评选活动,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抓创建,持之以恒抓创建,取得了突出成绩。去年,中央文明办对全国114个城市进行了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我市超越了部分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省惟一上榜的城市,群众的支持率、参与率显着提高,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大大增强。面对这样的形势,如果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就会离胜利更近一步;如果一松劲,一泄气,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被淘汰出局。我们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力争在今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再创佳绩。

第2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坚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自信心。

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领导,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2、积累了宝贵经验。以完善创建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3个体系。一是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市局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局属各基层单位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较好地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政工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在2005、2006年安源区八一街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曾念辉同志因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且成绩突出,连续两次荣获“领导重视奖”。二是建立了工作保证体系。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文明创建工作“十五”规划和考核实施办法,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责任目标;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拨出专门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教育和培训。三是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我局实行了政务公开,在萍乡公路信息网站上开辟了专栏,在机关门口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将审批事项、审批依据、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监督电话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尤其是2006年,被萍乡市定为政风行风评议单位,在主动接受各方评议员监督评议的同时,局领导还作客市政风行风热线,现场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疑惑,萍乡交通文艺频道和萍乡电视台将节目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以抓好载体建设为关键点,将文明创建工作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一是硬件设施更新完善上档次。按照逐步逐项更新完善硬件设施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全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逐步对下属单位办公楼进行改造和新建,目前已有90%的办公楼被改造或新建,并已投入使用;局机关办公楼被装修一新,并实施了精心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一位资深记者、诗人置身我局院内时,惊叹道“位于萍水河中央小岛上的特殊位置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远离’城市的喧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60%以上的道班房完成了配套和改造,其中40%的被改造成了庭院式大道班;局机关办公电脑更新、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室的完善健身器械的添置,为干部职工开展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思想道德教育暖人心。从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兼顾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全面加强道德建设。在道德教育中坚持把说服和示范结合起来,让干部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自觉地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正气。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大了对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管理、工程结算、大宗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开展了路政执法检查和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以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较好地弘扬了清正廉洁之风。四是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按照我局文明创建工作规划,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路、文明道班为抓手,积极开展了创建活动,路政队伍开展了“有困难,找路政”便民服务活动,工程施工现场积极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收费员“微笑之星”评比活动,全局召开了近500名运动员参加、十个比赛项目的首届职工运动会等等,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创建氛围浓。

但是,有了成效和经验,是不是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不是的。在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个别基层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认识不够,误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可有可无,没有认真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有的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比较单调、内容不够丰富,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与单位所得荣誉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等。对此,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扎实工作,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

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对于全面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我市现代化建设,具有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意义。

1、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的城市。文明城市的这一定位,立足于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应该看到,城市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创造和集聚物质财富的历史,而且是创造和积累文明成果的历史。城市文明的升华,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整体推向前进,必将有力促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文明与和谐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明城市必然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积极营造民主法治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品位高尚的人文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局作为市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履行好职责,我们作为萍乡市的普通一员,全力支持和参与,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根本要求。把萍乡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秩序井然、生态优良的文明城市,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使城市科学发展、文明进步、和谐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位公路干部职工的美好愿望。

全局两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践中去。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兴起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新高潮。

第3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城市精神支撑。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质上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创造活力迸发出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更需要有城市精神的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注入旺盛的活力,就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二、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不仅要植根于历史,还要体现于现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其中,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着重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要与城市的性质、城市未来的功能定位、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过程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会激发市民的的热情,鼓舞市民战胜困难的斗志,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神建设,着力培养和塑造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根基。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我们培育和塑造的城市精神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城市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市精神。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时展潮流既是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方向,也是拓展城市精神的动力。

为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和展示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展的潮流。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化构建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后继文化总是毫无例外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因素,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因此,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能断裂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转换,才能培育和塑造新的城市精神。要在继承中发展,接受时代精神的选择。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运用好各种载体

市民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自我修养,是衡量城市精神的最高标准,也是城市精神的价值取向,它的外在表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城市精神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社会化程度、城市活力、凝聚力等软环境建设和市民素质上。:

第4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路径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以及对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如何深度挖掘城市精神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求更有效地发挥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推动城市发展、引领城市未来,促使市民在政治思想上达成共识,从而更有利地凝聚城市力量,构建市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研究开发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现状并提出合理化的实现路,对于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一、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剖析

(一)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庸俗化

许多城市管理者从主观上,对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战略定位认识不准确。一些城市管理者把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精神庸俗化,把城市精神仅仅当作政治性口号,未能顺应时展规律深挖城市固有历史文化积淀,认识不到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教育功能培育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特质。往往短视的希冀通过大众传媒包装运作,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辐射影响力,进而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这种做法使城市精神建设完全沦为一种政治性口号或政治运动。这种疾风骤雨般的运动式口号宣传,不仅不利于人们准确理解和培育城市精神,市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并未通过城市精神而提高,城市文化产业建设停留在低水平层次,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城市建设的推动意义不大。

(二)城市精神建设片面化

当前一些地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只重视城市物质文化建设,轻视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城市物质文化是城市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物”,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即通过城市建筑物、城市道路、绿化及城市公共设施等多种物质性元素构成,它是城市精神文化的外在显现,为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依托。但城市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其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成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终结点。因长官政绩冲动,相关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当前一些城市物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缺失等问题,例如:在城市地标性建筑,城市绿化、文化娱乐场所建设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往往热衷大规模投入搞建筑、购设备、竖雕塑、植名树,在重视这些易出政绩的、看得到的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往往选择性的忽视城市精神等隐性文化教育的功能。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以隐性课程、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环境情境为载体的,在交流、体验、分享中获得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培塑的活动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蕴藏于与物质文化建设之中才是城市文化存在的根本价值,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城市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原点处。

(二)社会文化舆论环境对城市精神构建紊乱

城市精神的传播以文化制度为载体,主要通过城市特色,历史文化氛围和城市境界呈现自己的存在。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一方面为传递、渲染城市精神提供必要载体,但另一方面,也可为不良社会文化舆论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城市精神能否形成有效地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优秀的文化氛围以及舆论环境。社会残余封建腐朽文化的惯性、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低俗舆论文化的传播对当下市民的价值取向、精神构建造成紊乱,导致部分市民个人道德价值取向非理性化、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下降。由于不良社会文化舆论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城市精神的正能量被文化繁荣的假象透支渐尽,市民参与的热情在运动式大潮中迷失方向,使得目前城市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发挥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路径

(一)明确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

城市管理者必须增强自身主导意识和能力,明确树立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城市管理者要有把握好城市精神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导性的能力和意识,自觉运用城市精神对市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和历史文化脉络,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以重大事务为切入点对市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市民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针对不同教育群体的素质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城市精神的道德要求,并树立相应群体的榜样,要既有具体的例子又有切实可行的标准,以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精神建设的可操作性,促使其通过积极参与城市精神创建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其次,要善于挖掘城市精神自身的内涵,提炼独具城市特点的经典语言。用城市精神的价值内涵去打动人,拨动市民的心弦,从而激发起广大市民自觉承担城市建设责任和历史传承使命的崇高意识。要正视城市不同群体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并积极进行有效引导。不能理所当然地去定义他们对城市精神的理解,片面地强调整齐划一,必须承认并分析他们在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上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行业、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等特定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精准施策,使它们逐渐接近教育者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5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三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面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无疑是##市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和研究精神文明创建历程,总结创建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坚定信心,对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市已经历二十多年的创建历程,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到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坚实的基础。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市“创五城”活动虽然了显著的成绩,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条件,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不论是创建项目上、创建载体上,还是城市管理、市民教育上都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与先进城市对比相对滞后,在社会事业和人文环境建设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一。少数部门、单位对中央、省、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重视不够,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认识不到位,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隔裂开来,忽视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致在工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厌战、抵触情绪,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文明办的事,与己无关,表现在工作中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在实际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也很突出。有的职能部门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落实不够。在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考评中,全市共有25个原省级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镇、5个文明学校因创建工作滑坡,考评成绩不佳或被“一票否决”而刷下,分别占上届总数的22.52%、33.33%、26.31%。2、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受区位因素影响和思想不够解放所造成的劣势愈发凸显出来。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保持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全省位居后列,以致对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在硬件上,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陈旧,跑、冒、滴、漏问题多,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及人均科普经费支出,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档案馆,贫困率,道路名称与公共图形标志,每5万人配备急救车数,街巷基础设施,公交站点布局,校外活动与相关场所管理等,与中央文明委颁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都有一定的差距。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在社区和农村尤为突出。除少数示范社区、精品村和省级文明村外,不少社区和村部都存在宣传阵地、文化设施落后,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和宣传栏、阅报栏等“三室两栏”不齐全,不规范。3、监管不力,存在不良陋习。由于缺乏常态监管的教育和督查机制,导致违反“九不”规范和《文明市民公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城市病,如乱占道、机动车乱停车、乱倒垃圾、乱张贴、乱搭盖等得不到有效根治,严重影响了城市容貌。从对梅列、三元两区10个居委会发放的《市民问卷调查表》看,目前在市民中突出存在十大陋习即:随地吐痰;随地抛撒、乱扔废弃物;乱泼污水、垃圾、粪便;随地大小便;在禁烟区抽烟;说脏话粗话;乱堆乱放杂物;不遵守交通规则;求神拜佛封建迷信;红白事大操大办。这些现象说明,目前要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必须加大力度,狠下功夫。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任重道远。4、考评机制弱化,奖惩作用有限。一些地方、部门、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市“十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考评试行原则》和《##市文明单位创建动态记分办法》,现有的考评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建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未能形成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三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优创先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和可操作性不尽人意;一些地方、部门在提拔和使用干部上侧重于看经济方面的政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挂钩不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文明社(小)区、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村镇建设只要不触“高压线”而被一票否决,实际上还是终身制,以致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缺乏恒心,做表面文章,在评比突击上下功夫,忽视基础性工作,重评时、轻平时的现象较为突出。二、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与措施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老先进典型,理应在新一轮创建活动中团结拼搏,奋力争先。要充分认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 度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认真回顾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发展创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形成共识,促进共为,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动力。为了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当前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要坚决摈弃“物质文明抓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的错误认识和那种“抓精神文明建设会冲淡经济建设”的偏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阵地,运用充分的实例来说明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优化社会文化和环境,推进政治文明,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增强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坚定创建信心。克服悲观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虽然说创建文明城市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创造优美环境等硬件,要有相应的经济投入,但不是绝对的。中央文明委在制定“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评价项目和标准中,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的相互协调。况且,中央文明委在征询全国各地的意见基础上,将文明城市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四个类型评选。根据测评体系,我市虽然有差距和不足,但也有明显的优势。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市在开展创建活动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梅列区组织的创城问卷调查,多数群众赞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已深入人心;经过多年创建,形成了共建的优势,有了一定基础。只要不断巩固发展已有创建成果,克服薄弱环节,就有可能实现新的创建目标。三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沉溺于昨天的成就与辉煌,不能仅满足于治理脏乱差的成效,已有的先进已不能代表未来。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战略眼光,向先进城市学习,学习他们在新形势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鲜经验和好作法,坚持走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永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动。营造氛围,协调发展。要认真分析和广泛宣传三个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宣传他们之间“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他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既要抓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形成牢固的观念,主动配合共同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三个文明相互协调的能力。要通过努力,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使“三个文明”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并健康地发展。要建立和健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确保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使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官僚主义作风问题,进一步确立为民办实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努力提高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

2、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根本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在推进创建过程中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只有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形成创建合力,才能实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第一,要从为民办实事、好事入手。要紧紧抓住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抓住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抓住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问题,通过创建文明城活动,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抓好环境污染的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使人们感到心齐气顺、安全稳定、方便舒适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要针对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继续坚持和深化“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满意在##”、“绿色生态文明带”、“结对济困、情暖##”等品牌项目,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实惠,得到更多的利益。第二,要从提高公民的素质上下功夫。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公民素质。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挖掘教育潜力,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防止和杜绝教育乱收费,使市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按“测评体系”的要求,保质保量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市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引导,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思想建设,引导公民树立开拓创业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风尚。第三,要求真务实,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政治品格。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某些领导的“形象工程”,更不是什么“金字招牌”,它要求各级领导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切实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真正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办些群众欢迎的实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好处和实惠。“要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勇于面对##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努力创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文明城市。3、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确保创城工作常抓不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市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形成了领导工作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投入保障机制、齐抓共管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等,形成了一任接着一任抓、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年连着一年做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了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的运行机制,确保创城工作常抓不懈,才能有希望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第一,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市主要领导对创城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创城的成效,因此,测评体系中将领导是否重视创城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市与过去“创五城”一样,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市委书记任创城指挥部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也都积极参与,当任指挥部各工作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做到既挂帅,也出征,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城工作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做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只有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预定的目标。第二,建立创城各项工作制度。经过多年实践,##市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标准、细则和工作检查、考评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常盛不衰,而且为当前的创文明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建立起一整套时代感强、特色明显、充满活力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要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对需要提前建设的硬件项目,抓紧统筹规划,落实项目,责任到人,加紧实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对必须完善的软件项目,要逐一明确整治、完善的措施和办法,选准抓住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行业开展联合攻关。当前,要健全和完善创城指挥部工作制度、例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以及评比表彰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创城工作,防止创城工作忽冷忽热,或遇到工作忙便撒手不管的现象,促进创城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第三,进一步完善创建运行机制。要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更快更好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尽快形成一个适合山区城市发展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常抓不懈的创建机制。要对照“测评体系”的要求,突出共建,创新载体,从共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军民共建等,向区域共建的深度、广度发展,努力在共建的内容、形式、范围以及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形成特色,使创建工作机制、制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针对创城工作突出的薄弱环节,抓紧开展城建管理和市容市貌的集中整治,把突击性的专项整治与经常性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依法治市、依法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上档次、上水平。4、开拓创新,增创特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同样要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当前,全国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面对日益形成的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创建文明城市要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既要继承发扬老传统、好作法,又要开拓创新,特别要在创建思路、载体、方法和机制上创新,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一是做到思维创新。也就是在认识上和决策上有新观念、新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治理脏乱差,创文明城就是搞好环境建设,而应当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各个方面。因此,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上,在指导创建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有创新,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研究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总结和探索实现领导科学决策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思维创新,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劳民伤财和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坚持理论创新。##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经验,并形成的创建工作理论,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在新的形势下,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必然会落伍,甚至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创城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争创特色。做好对最新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工作,确保理论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载体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组织和鼓励广大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团体的作用,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探讨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坚持实践创新。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市在创建工作上尚有许多不足,有的在短期内还难以克服。因此,在抓好全面整治提高的过程中,要针对“测评体系”中的特色指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在创城活动中打好品牌,创出特色,努力创造一些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佳绩,争取特色分。在活动载体以及创建方式方法上也要不断总结创新,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前人不曾经历过的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新的创建实践,及时发现并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领域;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途径,争创新优势,将##市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山区型文明城市。

[1]

在百度搜索:三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第6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新思考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文化在建设城市品牌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风格与个性、城市形象与实力的统一,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以及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城市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重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因此,打造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对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打造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重要意义

1.打造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是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目标。2010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会上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省会文化建设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石家庄市迅速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把石家庄市建成全省及周边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必须实施文化品牌塑造工程,提升省会独具特色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品牌是最响亮的城市品牌,展示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打造文化强市,就必须加强石家庄市的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人类城市发展的历史中,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为城市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文化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2.“三年大变样”为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提供难得的机遇。石家庄市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在全国31个省会中,石家庄的历史比较短,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城市建设起步也较晚。我们要紧紧抓住“三年大变样”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我市城市建设步伐,把城市建设改造工作搞好。

3.“石家庄精神”赋予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新的内涵和动力。“石家庄精神”是对以西柏坡精神为源头的城市精神的继承和升华,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凝结和拓展。弘扬“石家庄精神”的过程,就是丰富、提升城市精神,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的过程,更是凝聚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全社会铸造崇高的精神支柱,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的过程。赋予我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新的内涵和动力。

二、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定位

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自然景观,新颖的街道布局,以及它的外在特征对于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价值有辅助作用。但是,真正给人无穷回味的是城市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个性特点,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或是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文化,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城市品牌来展现出来。石家庄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需要深入的研究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准确定位城市文化品牌载体,才能明确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增强城市的凝聚力,最终形成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形象。

石家庄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虑硬件建设较多,软件建设较少。二是规划设计超前性不足。应使城市规划得以长期贯彻执行,减少浪费,少走弯路。三是对知识经济、文化产业的品牌发展考虑较少。四是对品牌的宣传包装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对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一些新思路以供商榷。

三、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的新思路

第7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此次全旗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是旗委就小城镇两个文明建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全旗小城镇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使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为全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实现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目标。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观看了双胜镇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专题录像片,实地参观了双胜镇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听取了双胜镇党委在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学习传达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主要会议精神。下面,就全旗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的重大问题,而且充分体现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农村牧区,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创造优美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文化品味,以此来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从群众认可的事情抓起,使群众在建设中受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它一头连接农村牧区,一头连接大中城市,既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吸纳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并传导农村牧区的枢纽。加快发展小城镇,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是带动农村牧区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经济市场化、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加快小城镇发展,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牧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缓解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农畜产品阶段性过剩状况,优化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站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发展小城镇的信心和决心,下大力气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

多年来,旗委一直高度重视全旗小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使全旗小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目前,全旗已有城关镇一个,建制镇6个,其中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于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城镇;在建制镇中,双胜镇已被评为自治区一星级文明镇。小城镇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镇企业的适度集中,促进了全旗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带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使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得到了进步提高。可以说,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全旗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相比,我旗的小城镇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总体看水平还不高,各地区进展也不平衡,层次参差不齐。在硬件建设上,存在着建制镇的规模普遍偏小,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管理体制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在软件建设上,各地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认为抓小城镇建设是做表面文章,认识不清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辩证关系,看不到龙头城镇对加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有部分干部群众小生产意识严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怕冒风险,不敢竞争;等靠要思想严重,懒散悲观,认识不到小城镇建设的光明前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全旗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与城乡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坚定信心,拓宽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小城镇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提高镇区居民和进镇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实现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既是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在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基础建设,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都重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除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外,也要抓基础设施建设,抓硬件建设,抓载体建设。只有抓好硬件建设、载体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好形式、好办法,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统一起来,下大力气抓好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的功能,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到我旗,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小城镇文明程度建设整洁优美的环境,为促进小城镇两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奠定硬件基础。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镇区建设和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和服务功能,努力改变我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目前,全旗各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都还很低,并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规划建设,有的地区还尚无动作。这次在双胜镇召开现场会,目的就是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路,使全旗的小城镇建设加快步伐。从现在起,各地区要加紧规划,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大力开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行动起来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还没有行动起来的地区,此次会议结束后,要尽快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搞好宣传动员和起步工作。

今后,随着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小城镇功能和作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着眼于未来,尽可能做到高起点、综合配套、功能齐全。对小城镇的工业区域建设,要统筹安排、综合开发,注意整体效益的发挥,绝不能零敲碎打、顾此失彼。文化、教育、卫生、住宅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也要与整个小城镇建设协调一致,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在进行小城镇的各项建设中必须始终注意抓好小城镇的环境卫生整治。今后我们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建章立制,实行门前“三包”,发展专业队伍,采取经济制裁等手段,搞好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努力改变我旗小城镇的形象。

(二)抓居民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要联系本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教育活动。要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要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综合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要加强对小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牧区的科技教育的中心和对广大农牧民进行科技培训的基地。要注意培养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引导农牧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为结构为手段,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要普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身和生老病死知识,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抓载体建设,努力搞好各种创建活动。要把开展创建星级文明镇、文明苏木乡活动作为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全面开展“星级文明城镇竞赛”活动。各地区要按照自治区下发的竞赛要求切实搞好创建工作,结合创建文明行业、文明街、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小康户评比等活动,在大力加强小城镇基设施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增长知识的需求。要注重发挥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牧区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文明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教育群众,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要不断探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形式,继续搞好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发挥城镇对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把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作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特别是要加强直接为农村牧区服务、为农牧业服务、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行业和部门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开展“创文明行业、树行业新风”活动和“机关建设年”活动,抓好执法部门的廉政建设,继续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实行政务公开,制定行业、岗位服务规范,完善各种便民措施,为不断提升小城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精神明建设的领导。

搞好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旗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小城镇两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对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

各地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建立和完善抓小城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责任机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对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组织和参与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旗内各新闻媒体要认真搞好舆论宣传工作,为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8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基金项目:河北省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秦皇岛建设中人文精神的构建”(项目编号:201105096)

摘 要:社会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文化的超越,而文化的超越取决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在当前秦皇岛人文精神建设中,应明确“山风海韵”这一地域特征,在构建中坚持三个维度、搭建三个平台。

关键词:秦皇岛 社会建设 人文精神 构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237-02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文精神在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其在现代化竞争力中的支撑意义日益显著。然而,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总量、经济目标和硬件建设,忽视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新兴滨海城市之一,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提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秦皇岛市的发展思路,秦皇岛以其美丽的城市形象、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向全国人民及全世界展现出其独特人文。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从秦皇岛历史文化的根基着眼,注重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因素,大力弘扬其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富有文化品位的现代化城市。

一、人文精神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指人性、教养。它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它表现为道德,或者说是道德的依据,显现在人类文化中的人类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内核和生命力。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跨入知识经济、生态文明的今天,呈现出“以人为本”的意识,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处境的无限关怀,强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就某一城市社会建设而言,人文精神是城市的财富,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形成城市的特色要素,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在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既反映在外在的物质结构和形态上,又反映在居民内在的气质、性格以及文化素养上。不管是外表的形象,还是内在的精神品格,人文精神都是社会文化和谐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内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当前城市建设中,重视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过于关注经济增长,盲目追求城市外在形象建设,忽视人文精神的缺失。诚然,城市的经济建设可以实现飞跃式发展;也可以求美、求新、求现代,打造全新的形象工程,但是体现城市品位的是这一城市的人文精神,它的培养和塑造是不能跨越的,它是这一城市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逐渐培育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不可一蹴而就。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建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精神的构建。

秦皇岛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说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作为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在有山、有海、有长城的特有地理、历史气候环境中,尤其是1984年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以来,秦皇岛经济迅猛发展,具有部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拥有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都在迅速提高。

我们既有令人骄傲的成绩,也面临着严峻的不足和挑战。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虽然没有停滞,但是却需要在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城市人文,进一步确定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开掘秦皇岛历史文化深层积淀,培养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

二、秦皇岛人文精神的确立以及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凝练出不同的人文精神。因此,任何一种文化都既寓含着人类共性的人文精神,更彰显着自身个性独具的人文精神。这体现出人文精神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秦皇岛人文精神是在秦皇岛这块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因而理所当然地显露出秦皇岛地域与历史的特色,富含秦皇岛文化的风骨和神韵。那么秦皇岛有什么独特的人文精神?

秦皇岛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孕育形成了既与民族精神相统一,又有地方特色的秦皇岛人文精神。基于秦皇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后奥运时代”秦皇岛城市发展的新契机,秦皇岛人文精神应包含这样一些因素:依山傍海、历史悠久、兼容并蓄、锐意进取。简而言之,秦皇岛人文精神可表述为:山风海韵。

“山风海韵”指的是一种稳重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山风即山的风骨,海韵即海的血性。是“山”、“海”的自然物性特征在秦皇岛人文化精神方面的折射,也是今天构建秦皇岛人文精神所凭依的基础和源头活水。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之麓,大山平稳清静,显示着挺拔秀丽的自然风光,承载着长城悠远厚重的万里人文;南临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大海热情奔放,突显着波澜壮阔的深远景象,见证着祁福求仙的千年古风。这样的“山风海韵”,有山、有海、有长城,不仅是历史的千年人文,也正是实现秦皇岛飞跃性发展的时代呼唤。

回顾历朝历代社会发展,放眼当今时代谋求飞跃性发展的其他国家、地区,我们发现,兼容并蓄、锐意进取是每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内在人文精神特质。秦皇岛实现社会发展的飞跃,这一内在精神特质是不可或缺的,但作为沿海城市,有山、有海、有长城的特点,山海相依、城海相拥却是独特的,逐渐成为秦皇岛的立市之本、扬名之资。立足于山、海之自然风光,依傍于长城之千年人文,挖掘其内蕴,彰显其特色。“山风海韵”人文精神的确立,就将秦皇岛山海相依、城海相拥的自然特征与稳重务实、锐意进取的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秦皇岛社会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确立以及文化内涵的解读,就是要使其成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秦皇岛的重要精神支撑,凝聚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巨大合力,激发推动秦皇岛现代化步伐的不竭的创造力。

三、秦皇岛社会建设中人文精神构建的途径

一般而言,人文精神往往以时代精神、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等具体形式体现出来。在以城市为载体的空间范围内,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或者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市民精神。通过对秦皇岛城市现代人文精神进行深度开掘和探索,笔者认为构建秦皇岛城市现代人文精神,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维度的人文精神建设,就是要求在社会发展建设中,扮演着主导者的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行政理念。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同时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社会建设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建设,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作为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主导者政府,应该是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人文”政府。始终把“人”放在首位,不是片面追求GDP,不是胡锦涛总书记批评的“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而是“以人文为目的”。因此,在秦皇岛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中,需要政府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管理人文精神建设,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注重对民生的关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以增强市民的家园意识、归属感和城市的凝聚力,培养市民的幸福感。

其次,学校维度的人文精神建设,就是要求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学校在人文精神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加快人文精神建设的进程离不开教育、科学的进步。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社会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它通过传承文化思想、引导文化方向、传播文化理念、整合文化冲突等功能,在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加强人文精神建设,秦皇岛学校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凝聚和壮大教育、科研队伍,搭建教学和研究平台,营造和谐环境、鼓励学术创新等举措,努力形成具有秦皇岛特色、秦皇岛风格、秦皇岛气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秦皇岛人文精神研究群体和学科体系。只有立足于政府搭建的促进健康发展之平台,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秦皇岛人文精神建设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理性公民,逐步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回归。当今时代,没有学校人文教育的引领,要实现政府对社会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调节是不可想象的,要实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可思议的。

第9篇: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范文

占用大家周末的休息时间召开会议,主要是考虑要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创建成功的喜悦,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领导讲话稿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同志们: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反映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最有价值、也是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品牌。自娄底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公布以来,全市上下欢欣鼓舞。昨天,我代表全市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领回了这个沉甸甸的荣誉奖牌。今天,占用大家周末的休息时间召开会议,主要是考虑要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创建成功的喜悦,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刚才和大家共同观看了创文VCR,回顾六年的创建历程,我非常感动。六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市民群众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认真遵守文明守则、争做文明市民、倡导文明新风;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文明劝导员常年坚持在街道、社区、广场,用一言一行播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乐坪乐”“长青藤”等成了最美的风景;广大公安民警、城管执法人员、新闻工作者、环卫工人、公交车出租车司机、园林工人、快递员、物业服务人员等各行各业人员恪尽职守、提供优质服务;在娄各企事业单位和车站、学校、医院、银行、电信等窗口行业积极响应、共建共创;市、区创管工作人员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家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在防控中抓创建、在创建中促防控,展现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良好风貌。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娄底城市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干部表示衷心感谢!向积极参与创文工作的全体市民表示诚挚问候!

刚才大家进行了奖牌传递,表达了继续做好创建工作的决心。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要坚定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自信,看到当前全市上下心更齐、气更顺,干部作风更务实,群众关心的问题正在一个一个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生态环境优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在集聚并逐步显现,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先进城市水平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坚持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和全域创建,努力推动娄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迈进。

下面,我就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增强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在这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在百忙之中亲切会见参会代表并合影留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殷切期望。王沪宁同志在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开展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宣传教育,激励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大理想。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创建工作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当前,我们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明年起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要看到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全市上下要清醒认识到,风险挑战越多,我们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担负起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增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励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深入贯彻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回答了事关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五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要求,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是突出思想引领,以更强共识把全市人民紧紧凝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切实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引领力,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全市人民紧紧凝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下,步调一致向前进。

二是突出成就宣传,以更足信心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要深入开展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宣讲,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激励全市人民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满怀信心、昂首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是突出教育教化,以更实举措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城市文明的关键。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加快《娄底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进度,引导广大市民遵守《娄底市民文明公约》和《娄底市“十不”文明行为规范》,从细微处做起,做到“大节”不失范、“小节”不失礼。要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积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灵魂铸造、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文化传承和文明劝导等文明社会风尚行动,评选表彰“最美人物”“娄底好人”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

四是突出功能配套,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品质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是文明城市的硬指标、硬任务,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少短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以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科学布局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公共服务、水景生态、市政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不断塑造城市新风貌。要聚焦短板,注重整合、盘活资源,讲求务实、适用,加快推进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等各类公共场馆场所建设,在解决好“有没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质升级,努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建强用好市、县融媒体中心,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要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认真搞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干净、更宜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突出社会治理,以更高标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文明城市须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承载。要以干部作风集中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加快建设法治娄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积极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开展金融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依法建立“红黑榜”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扎实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餐饮服务和小区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城市“十乱”和卫生脏乱差等顽疾,加快解决小区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错误认识,主动克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懈怠心理,注重工作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领导力量不减、工作队伍不散、投入保障不少,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把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各尽其责的创建模式,建立必要的项目建设和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要根据《市区两级领导和中心城区单位包联项目帮扶社区创文管卫工作方案》和创管办列出的创建任务项目化清单,层层建立分片分块包干机制,做到工作不漏项、事事有人管,确保“短期见效果,长期不反弹,整体大变样”。

2.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近几年的创建工作,在加强创建调度、强化日常督查、严格测评奖惩等方面,都探索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要把好的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要通过“双周督查测评通报”等常态化的调度、督查、测评、通报等手段,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常态长效。要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把近年开展的“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等城市文明品牌建设串联起来,让创建活动走进群众的内心、融入市民的生活。

3.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设立专题专版专栏,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宣传工作成果,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传递正能量、树立新风尚。要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定期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精心设计各类宣传载体和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努力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级领导干部要当表率、作示范,积极解决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广大市民要当好主人翁,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彰显文明新风。各县市区要积极作为,深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创建更多的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让文明之花在娄底大地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