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精选(九篇)

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

第1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 对外宣传 网站设计 设计风格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我国信息化的趋势由过去吸收国外文化的“单向交流状态”,逐步变成“双向”,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对外宣传,宣传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高,人们从购物到旅行、从投资到理财,样样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设计国际化的宣传网站,从而达到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值得十分关注的课题。

1 对外宣传网站的形象研究

所谓CI就是通过视觉来统一网站的形象, 它包含网站标志、色彩、字体、标语等。在对外宣传中网站的CI形象非常重要,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的宣传网站上优秀的CI策划比比皆是。准确的、有创意的CI设计,对网站的宣传推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网站标志

网站的标志集中反映了网站的特点及其内涵。网站的标志有很多类型,可以选择不同语言的字母,或是符号、图形,或是动物或是人物,比如:谷歌是用英文字母的名称作为标志,新浪用字母sina配合眼睛作为标志。它的设计创意一般来自网站的名称和内容。网站标志是最引人注目的图案,我国外宣网站的标志,不仅仅是一个机构或文化单位形象的署名,更重要的是该单位理念的象征。一个具有什么样文化理念的外宣单位,它就会具有什么样的标志。标志是对外宣传网站的生命线,也是认知度、信誉度的唯一标志。我国的对外宣传网站应结合我国深厚文化底蕴,设计出独一无二的网站标志。

1.2 网站背景中国文字的使用

我国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体现的是我们祖先与宇宙天地万物常相往来的精神,这也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通常情况下,中国网站的背景中国文字的设计以图形文字和意境文学相关,有着非常特殊的功能。它所体现的是形象和意念的有机结合,由于与远古的某些物体的联系,许多文字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瑰宝可以使用在网站标志的设计上,从而凸显我国网站的鲜明设计风格,给国外的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网站的标准色彩

网站给人的第一感觉大部分来自于视觉的感受与冲击,确定一个对外宣传网站的标准色彩对其网站的设计分割是极其关键的。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可能影响到访问者的情绪。

我们的外宣网站要想从色彩上吸引浏览者,还要了解对象国的审美习惯。

例如:日本国民对中间色彩情有独钟,闲寂、恬静是他们追求的主流色彩情调。日本的审美观念中充满优雅和谐的情趣又不乏阴郁和深沉的审美趣味,热衷于事物优雅的姿态和幽玄的意境。日本传统色彩艺术可能简朴自然也可能繁复华丽。

欧美国家的色彩以红、白、蓝、绿为主。他们的传统色彩绚丽,高纯度色彩和中纯度色彩都多,再加上欧美国家色相分布较多样化,因此欧美国家色彩整体上很绚丽丰富。

2 对外宣传网站的设计风格

我国的外宣网站应该注意使用简洁的风格、主菜单的细分以及强调条形板块的主导功能来吸引国外的用户关注我国的特色产业。在对外宣传网站上应该根据需要宣传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板块,这些板块要求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采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设计理念。

对外宣传的网站的设计,不但要突出自己国家的传统特色,还要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日本的文化与欧美国家的文化就有很多的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们倾向于“开门见山”、“有一说一”。他们直接、具体,基于感觉和真实的想法;而日本人则迂回、含蓄,强调对话者间的和谐。因此日本与欧美国家的网站设计风格也非常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动画效果

日本网站,尤其是文化类的网站的设计者倾向于使用动画效果,喜欢使用flash等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网页的主旨内容。喜欢用唯美的动画效果来传递信息。 而欧美国家的网页设计则显得简单、静态、仅仅使用了少量的动画效果。

2.2网站中的信息显隐度 (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

网站中的信息显隐度,指的是网页浏览者能否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日本的网站主页的信息隐度较高,网页设计比较复杂,精巧。而欧美国家的网站设计直观、简单、信息传递速度比较快。

2.3网页导航方式

日本网站采用层式导航,网站设计的层次较强。体现了一种圆式思维方式。除此之外,这种层式的导航设计还体现了日本社会等级差距大的特征。而欧美国家的网站设计偏向采用线性导航,体现了一种线性思维方式。线性导航设计体现了一种人人平等,等级观念淡薄的理念。

2.4文字的区别

日语单字都是大小相同的(呈正方形),而英文字母都是大小混杂,单词长短也不一。与日语相比,英文版式设计不需要费心考虑文字的组合这样的问题,所以可以很简便地进行版式设计,整体的效果也比较统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站设计中,世界各地的人们除了在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和互换,同时也在进行文化理念等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设计者们对网站方方面面的设计中。这种体现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体现,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和研究。

3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国家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的深入,如何使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手段进行对外宣传,是我国对外宣传的新方向与新起点,应该利用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自身魅力,再融合对象国的文化和审美,通过简单明确的风格像国外浏览者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 Davis J[美]&S. Merritt[美].网页设计创意与精品赏析[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第2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基层实践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实践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即通过引领理论宣传导向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与创新理论宣传载体、普及基层理论宣传与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统一,推动科学理论进基层的有效展开、深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在实践的应用中得以丰富完善,同时,理论的价值也在于指导具体实践。于是,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基层实践,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使科学理论发挥最大的效用,就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在此,笔者以福州市台江区宣传思想工作为个案,研究探索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的“三个统一”的经验与启示。

一、实现引领理论宣传导向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相统一,即引导与服务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坚决贯彻、始终维护的宏大理论体系。要加强领导,引领群众的理论需求导向,改变传统输灌式的宣教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定期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化被动为主动,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但不可否认,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输灌的多,深入浅出阐释的少,唯书是从,索然无味的状况,使群众对理论学习产生厌倦、懈怠情绪。对此,台江区针对辖区内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理论问题讲明白、说透彻,并采取多项措施,搭建直接面向群众而且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比如全区百名社区宣传员采用“听身边人说身边事”宣讲十七大精神,以及开设以百姓为主角的“百姓讲坛”等。鳌峰苑社区的一名退休老教师,平时留心收集有关十七大的报告、汇编、辅导材料,细心研读,结合自身经历在“百姓讲坛”中进行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实现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与创新理论宣传载体相统一,即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各地科学发展的载体不同,科学发展的现状也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合理设置理论教育内容,同时注重艺术性,增强感染力,做到春风化雨、事半功倍。善于总结基层一线经验,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多采取研讨、模拟、互动、答疑等方法,多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干,使理论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台江区发挥商贸、滨江与人文优势,坚持在思想观念、宣传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手段等方面求新、求变、求突破。创立“百姓讲坛”、“读报沙龙”、“民俗讲坛”等品牌,开办“心理健康”、“人文精神”、“现代经济”等讲座,开展“三送三讲”宣讲活动和“热点面对面”理论下基层活动,组织精品理论书籍读书活动,推动理论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坚持因人、因地、因时原则,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贴于

三、实现普及基层理论宣传与突出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即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党的十七大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为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要使科学理论宣传普及到各个阶层,为大多数群众所掌握。同时,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台江区构建了区委学习中心组、街道党工委学习中心组和社区党支部学习小组的学习网络体系,成立了面向基层的社区政治宣传员、社区基层通讯员、社区文明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和业余讲师团等理论宣传队伍,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及时把“理论快餐”送入基层,提高科学理论在各阶层中的普及率。同时,在宣传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明礼仪、展现时代精神。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例,开展了诸如“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这些举措综合运作,统筹实施,扎实推进,在未成年人中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理论。

在当前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大,任务也更加繁重。在探索科学理论进基层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干出实绩,切实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的界定

广告原指“客户利用一定的媒介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如推销商品、介绍服务事项等)的宣传方式”①。而凤凰卫视的栏目“广告宣传”则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宣传,其指向对象不是或不仅是他者(客户的企业、商品等),而变为栏目(主持人)及理念,目的也在于为自身栏目做宣传。

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的实证分析

结合电视传播的固有特性,本文分别采取时段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实证方法。因凤凰卫视资讯台②的栏目大多播出节奏快、频率高、信息含量大,能更好地突出栏目“广告宣传”的特点,故选取其为主要研究对象。

时段分析。随机选取五天工作日的周一、三、五三天,分别对周一中午12点至1点、周三晚上7点至8点、周五上午7点至8点各一个小时的栏目“广告宣传”加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在周一中午12点至1点这一时段,“广告宣传”共出现7次,每次所宣传的栏目最多6个,最少1个;各次宣传之间的间隔最长15分钟,最短3分钟。其次,在周三晚上7点至8点这一时段,“广告宣传”共出现4次,每次所宣传的栏目最多8个,最少3个;各次宣传之间的间隔最长15分钟,最短3分钟。最后,在周五上午8点至9点这一时段,“广告宣传”共出现5次,每次所宣传的栏目最多4个,最少3个;各次宣传之间的间隔最长19分钟,最短3分钟。

从以上三个时段分析中,大致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1.从整体频率上看,在1小时内,除了正式播出的栏目之外,栏目“广告宣传”平均出现5次左右,每次间隔时间最短3分钟,最长也不过20分钟,可见其频率之高、节奏之快;2.从单次栏目的数量上看,在各次宣传中,基本上都是多栏目的整合式、连续式宣传,少则3个,多达8个,其集成化和复合性效应可见一斑;3.从内容上看,所宣传栏目的内容大多为异质搭配,即不同内容、领域的栏目相互嵌合,以发挥最大的互补效应。

内容分析。随机选取某一时刻的多栏目整合式“广告宣传”加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的特点

经由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可概括出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的如下特点:

人的立体化。凤凰卫视一直秉承“以人为本,贴近观众,摒弃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居高临下的感觉”③的理念,在其栏目“广告宣传”中,同样对每一位主持人的独特个性、气质、风貌等着意突出,将吴小莉的端庄大气、陈鲁豫的亲和乖巧、何亮亮的沉稳老练、梁文道的博识精到等与栏目“广告宣传”融为一体,人物在宣传中经常处于核心地位,甚至就是个人的风采展示,从而使两者有机互动,发挥最佳的栏目宣传效应。如《鲁豫有约》“广告宣传”中,主持人陈鲁豫“分身为二”,典雅宁和的背景,一番别有深意的对话,一段访谈对象多样人生的描摹,将陈鲁豫的个人特色与栏目特色合二为一,浑然一体。

电视媒介的主体化。在传统广告宣传中,电视发挥的是工具性、中介性的载体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来获取“第二生命线”。而在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中,电视的主体被突出,“第二生命线”固然重要,但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第三生命线”乃至更多优势性资源,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言“为他人作嫁衣”,更“为自己作嫁衣”。常见模式是开头闪现冠名企业及商品名称,核心部分为本栏目内容及特色的推介,最后重复播报冠名企业及商品的广告词。如《红牛凤凰全球连线》“广告宣传”中,在“广告”之后紧接着强调“由红牛维生素饮料赞助播出”,并放送广告词“红牛,有能量,无限量”,从而将对客户商品的宣传与自身栏目的宣传巧妙统一,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栏目宣传的高频率和迅捷化。无论是单个栏目的重点宣传,还是多个栏目的整合式宣传,共同点都在于高频率、滚动性、强化式地播出,这一特点在上述时段分析中已得到清晰体现,而且凤凰卫视众多栏目“广告宣传”都是如此。在当前所谓的“信息爆炸”时代,看似信息大潮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但身处其中的受众往往感受到的却是“信息泛滥”和“信息过剩”,信息太多以至于分身乏术、“分眼乏术”,如何聚焦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点。可以说,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正是深刻领悟到这一奥妙,通过高频率和迅捷化的方式,不仅切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心理,更重要的是让自身栏目免予淹没在信息大潮之中,而是成为傲然而立的“弄潮儿”。

内容的特色化与统筹化。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注意掘取不同栏目的特色和精华,常常采取关键词及点睛语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并辅以声音、图像、符号等,使之具有唯一性标识。同时,将同质性和异质性栏目有机结合,合理搭配,相得益彰。如《凤凰观天下》的“广告宣传”,时长仅56秒,却将《事实亮亮点》、《解码陈文茜》、《震海听风录》、《石评大财经》、《骇客赵少康》5个子栏目以相同点“趋势”为线索加以整合,既体现出内容的特色化,又实现了栏目的统筹化。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卫视各台之间非常重视彼此推介,如“光影之间、气象万千”正是资讯台推介电影台最新影片时的常用宣传语。

制作的精良化。从外在形式上看,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多采取小型宣传片的形式,短小精悍,别致优美,给受众以深刻印象与独特的视觉享受。如《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栏目“广告宣传”中,首先是主持人何亮亮庄重地出场,随后出现大齿轮、小齿轮相互交错运转的场景,何亮亮肃然立于齿轮之上,同时用独白的方式阐发该栏目内容及含义,沧桑的历史感与担当的责任感扑面而来,使观众真切感受到该栏目的主旨及何亮亮的独特气质。

音响的凸显化。凤凰卫视栏目“广告宣传”的显著特点还在于“记住你的声音”,“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在栏目“广告宣传”中,着意突出关键人物(主持人、记者、当事人等)的原声,并对主持人及记者的音质、音色精心修饰,同时对不同栏目的“广告宣传”配以不同的背景音响,使得电视的“伴侣性”特征④被充分地运用,在吸引受众的眼球之余,又牢牢满足了受众的耳朵,从“记住你的声音”进而记住了栏目。

此外,凤凰卫视资讯台和中文台因其定位侧重点不一,各自栏目“广告宣传”的特点呈现也不一样。如资讯台的最大特点是高频率、快节奏,中文台则侧重于文化性、深度性等。

结语

从以上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凤凰卫视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栏目“广告宣传”的方式,于每时每刻、每日每月中逐渐形成共鸣效应、累积效应和放大效应,不断提升其栏目品牌与媒体品牌。这种针对栏目、主持人、理念直至整个台的“广告宣传”体现了崭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实际上可称之为特有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即CIS,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这种崭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及实践不仅使凤凰卫视迅速崛起而形成深具影响的电视品牌和媒介品牌,更对整个电视事业的完善及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媒介事件’理念指导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②凤凰卫视资讯台、中文台、美洲台、欧洲台、电影台、澳洲版。

③从凤凰卫视看频道形象的品牌战略, ,2008年9月18日。

④英文为“Companionship”,即能与人们的其他活动同时进行。

第4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一种视频影像形式的传播,这种传播形式集合了图像、声音、文字语言等符号,是对城市形象进行视觉化复制和重新定义”。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城市形象宣传片成为宣传和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它以摄影的手段通过大量短镜头的切换,快速地、橱窗式地展现真实立体的城市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震撼力,成为一个城市的视觉名片。

三亚市自2007年通过社会征集确定“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作为中文城市名片以后,围绕城市旅游形象三亚市推出了度假宣传、国际宣传等多种宣传片,本文以2015年6月下旬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的《三亚度假宣传片》《三亚国际宣传片》《印象三亚》为例,对影像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建构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系列宣传片的影像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载体发生变化,文本由过去以文字语言文本为主转向文字语言与视觉文本并重。由图形、图画、影像等构成的“视觉文本”是视觉语言的组合体,表意上有其自身语法和语言特征。影像文本作为一种视觉文本,“是图像或者画面的直观性的外在结构,是由各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剪接而成的连贯的、有意义的影像序列”。

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站是三亚市政府对外提供旅游资讯的网站,网站有“咨询中心”“目的地”“天猫旗舰店”“三亚影像”等栏目,主要提供三亚旅游风光、旅游产品、旅游事件资讯,其中“三亚影像”栏目分“游玩”“城市”“景物”“视频”四个板块。“视频”版块主要是三亚是旅游宣传片和著名旅游企业与产品展示。点击“视频”关键字,首页有三则视频有关三亚市形象宣传,《三亚度假宣传片》网站标注日期是2014年5月28日,时长30秒最短;《印象三亚》两分半钟标注日期是2013年12月,4分钟的《三亚国际宣传片》注明时间是2013年7月。这三则视频前两则网站都标明“hot最热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亚旅游宣传影像文本的最新与高关注度。三段视频动态地展现了三亚旅游形象,观赏者通过登陆三亚旅游资讯网观看影象文本了解三亚认知三亚。

(一)影像文本画面意象群分析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一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意象符号摄入镜头,形成系列表意符号,再通过整合和后期制作等处理方式,按一定顺序将各独立的镜头串联起来形成影像文本。如何完成对“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的展示和诠释,三个短片在影像文本创作上都以“热带“的“滨海”和“旅游”的“城市”为核心,影像画面语言取景基于特有地理位置赋予三亚市自然人文景象元素,对三个短片画面意象进行截图组合如下图1、图2、图3,对其影像文本表意符号系统分析如下。

1.明信片式的景区景观意象

通过截图分析,短片里的取景影像画面包括南山寺、天涯海角、亚龙湾、三亚湾、槟榔谷等景区,其标志性景观有海上观音、天涯石、海誓石、凤凰岛度假酒店、三亚河情人桥等,景区景点配以三亚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银色沙滩、椰林椰树、海边茅草亭、热带雨林等背景氛围烘托,叠加的影像画面象一张张明信片,这些意象符号既是是对自然“美丽三亚“的客观图解,也是对“浪漫天涯 ”的主观捕捉,如此形成对三亚地域特色鲜明的“度假旅游”城市的塑造。

2.陶醉自在的人物活动意象

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三个短片里的人物,从地域上有本地人和游客,从身份上表现为旅游者和服务者,从年龄身份上有孩童、情侣等。人物活动情境有彩裙飘飘的时尚女郎在拍照留,孩童小伙伴在分享椰汁,竹竿舞者乐在其中,帆船、热气球和汽艇上年轻人在海上运动的新奇刺激里过把瘾,婚庆与度假的新人忘情于二人世界,三五朋友海边欢呼跳跃,三口之家在沙滩喜乐奔跑街市骑行……如此等等。各类人物意象,无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都欢快惬意,他们沉迷在“美丽”三亚,“浪漫”在海岛“天涯”,远离常住地的假日感觉旅游体验强烈,对受众构成强冲击力和吸引力。

3.旅游设施与产业元素意象

作为一个旅游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城市,城市宣传片中不可或缺旅游设施与旅游产业意象符号。三个短片中,观赏者看到旅游交通如通向亚龙湾的榕树路、停在港口的豪华游艇、刚刚抵达的飞机,点缀青山间的快捷缆车等,片中对三亚婚庆产业、会展产业、国际帆船赛事的设施的展示氛围浓厚,旅游六大要素的“食”更是以满镜头的热带水果、特色饮食的集锦和单个硕大的椰子的特写夺人眼球,整体散发出气象崭新欣欣向荣的年轻旅游城市活力。

(二)影像文本叙事策略分析

叙事学理论主要通过切分和分析文本意义构成单位去探讨叙事文本的内在构成机制,剖析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内在关联,进而得出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特有规律,依此视角对三个短片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1.画面、声音与色彩的结合

宣传片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符号系统,表现为画面、声音和色彩。三个短片的画面选取了三亚市旅游最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意象如天涯海角、南海观音、热带水果与美食凉饮等,结合活动中人的运动如冲浪、跳跃、海边嬉戏、婚礼等,自然美、人文美和表现的艺术美结合,精美画面的叠加累积配上画面中字幕恰切的释义辅助,准确传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旅游叙事。音乐声、自然声和旁白声让画面产生感情叙事氛围。片中配乐轻松欢快,与画面的舞蹈、踏浪、帆船竞技等完美结合,轻盈、快意、流畅,海涛声、汽笛声、拍照的“咔咔”等自然同期声运用如身临其境。两个短片配有画外音,《三亚度假宣传片》结尾处女解说甜美一句“清凉一夏,三亚度假”点睛点题,灵动自然。《三亚国际宣传片》画面辅以适量解说,起到了进一步阐释说明的作用。短片都以自然天成的蔚蓝晴空、湛蓝大海、绿色山野草地和银色沙滩为色彩主基调,配以度假人群五颜六色的衣着和度假娱乐运动设施的明快靓丽,画面上活动的人群身心舒展奔放欢畅笑脸盈盈,幻化成七彩的灿烂光辉,在蓝绿相间的底色上,七彩的人群和物事点缀其中,绽放为绚烂的“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2.蒙太奇叙事表现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主要通过创意性的组接,使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镜头形成一种全新的意义,从而完成影像叙事的基本任务”。一般旅游宣传片时长在30秒到十几分钟,虽然时长不及电影,其本质是电影的一种,因此其影像叙事主要使用蒙太奇语手法。分析三个短片,创作者用的最多的还是积累蒙太奇,它把三亚一系列景点景观和度假的各类人群与各类活动这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视觉的积累效果合冲击力。拍摄手法上由远到近的的“推”和由近到远的“拉”结合,“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语言交错使用,渲染了热带的海滨景象和旅游度假的欢快放松浪漫自由氛围和情绪,画面、声音和色彩三者蒙太奇的巧妙的组合完成三亚宣传片的旅游度假形象叙事。

二、问题分析与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问题分析

1.景区景点展示过多与城市形象塑造不足

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宣传片中运用景区景点表现“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理所当然,但浮光掠影式的具象展示太多造成信息量过大,使观赏者记忆碎片化,最终扑捉不到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质。另外除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和产业经济元素外,城市本身也是承载旅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游客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和游历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宣传片对三亚城市的表达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寻找城市的底蕴魅力强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2.广告诉求有余与对城市整体表现不够

三个短片与国内其他城市形象宣传片一样,文本如风光片或艺术照,其功能诉求主要为对外促销和迎合游客需求,画面上充满美丽风情的热带滨海、冒险刺激的海上活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占满镜头。从整体分析,三亚市旅游宣传不应该只是风光片的光鲜,应加入“三亚城市人”的叙事和特色街区市俗风情的元素。从市域层面上,海棠湾地区的时尚购物休闲度假新气象,崖州湾地区历史人文气息,浪迹天涯的海钓文化也应成为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生长点和宣传片表现的组成部分。

3.影像制作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单一

宣传片内容选取主要为旅游风光的景、旅游活动主体中的主人客人、旅游承载物的设施设备等,采用“解说+画面”“音乐+画面”的声音画面模式进行影像叠加,表现方式传统,表现手法平铺直叙,艺术手法单一,未来需要加强整体创意设计和新科技新手法的引入,叙事模式也应引入更多视角如情感故事、明星代言等多种方式,形成三亚独有的个性化表达。

三、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本,其建筑风格、道路交通、公园广场、雕塑等都是表现符号,是城市风格、城市品位的载体。无论怎样的影像文本,其画面符号选取最终还是本体的城市,城市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是城市旅游宣传总叙事的物象根基。作为一个年轻城市,三亚的城市建设积淀不够深厚,除旅游景区景点,进入镜头的绿地、广场公园、博物馆、特色街区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很少,原因是在这些方面三亚确实乏善可陈。三亚湾道路与滨海区域“城市会客厅”功能一直在提升建设中,但与厦门环海路和珠海情侣路相比,差距显而易见。三亚河两岸休闲设施改造污染治理在媒体里表现得轰轰烈烈,但进展与效率需要时间,因此三亚市提升城市宣传形象必须从城市基础建设入手。

(二)挖掘文脉精准定位,培育城市特色文化

三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天涯的地理场域与历史遗留带给它他者绝无的文化禀赋,三十年城市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赋予三亚开拓进取、包容浪漫的新气象。国内其他滨海城市大连的“浪漫之都”以“时尚”标识,厦门市的鼓浪屿和钢琴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在众多文化如鹿文化(民族)、天涯文化(历史)、凤凰文化(现代)等符号中,三亚如何确定文化基调?其与独有的热带海洋文化结合怎样培育“美丽浪漫”文化复合体?这需要通过挖掘城市自然和人文文脉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三亚市新的形象宣传影像叙事符码,培育不可复制的三亚城市文化。

(三)探寻更丰富的表现内容和方式

从宣传片影像文本内容建设上,未来应加强对新兴旅游项目内容的拓展,适当增加“三亚城”和“三亚人”叙事分量。表现方式上增加微电影等体式,嵌入相关主题如人物口述、爱情故事等,增加影像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从宣传片传播路径上,除利用电视台和网络等平台外,与其他企业的联合营销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携程广告邓超邂逅美女“去三亚”的浪漫影像叙事,成就携程也成就三亚。未来可结合婚庆产业发展与全国知名婚纱摄影公司、珠宝公司联合营销,达到隐性传播的双赢。

第5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银行品牌核心理念的提炼与外化

品牌首先要有一个简单而清晰,能够体现在各个产品和各服务领域的核心理念,从而构成品牌的灵魂。银行产品具有高同质性、高可复制程度、技术壁垒较小的特征,决定了银行要在几近同质化的商业银行产品竞争中获取优势,只有得到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肯定。要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必须实现品牌的差异性,突出自身的特点。而最能反映银行的品牌差异性的,莫过于品牌的核心理念。品牌核心理念是银行的存在价值、经营思想、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品牌的核心理念也是银行最想传达给客户和员工的东西,这一核心理念将构成客户、员工和银行的共同远景,是银行和员工的奋斗目标,是在精神层面维系银行和客户关系的纽带,是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桥梁。

为了体现银行的特质和卓越性,银行品牌核心理念的提取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事例到原则、从业务到文化、从分散到集中的艰苦过程。其间需要银行干部员工广泛地参与,反复探讨和提炼。但对客户而言,他很难全面和细致地了解银行的经营理念、文化理念等内部的东西,他需要的是外化了的、简单明了和能够直接触及心灵的东西。通常我们会选择广告语和标志物做为核心理念外化的载体。

广告语。品牌所代表的银行核心理念的千言万语,最终应浓缩为十秒钟内能为客户所理解和接受的一段文字。当前为客户耳熟能详的银行广告语:“因您而变、因势而变”、“中国××、全球服务”,“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等,都是品牌核心理念的体现。这些广告语的共同特点是,符合品牌或企业的定位,能够有效地分隔开竞争产品,具有简短、无生僻字、无歧义、具有流行语的特质,一般在10个字以内,有文采,传达的信息简明、清晰。太专业和太生硬的广告语都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品牌宣传效果。由于银行是服务业,很多广告语还构成一种服务承诺,品牌承诺越是特色非凡及容易理解,带领品牌脱颖而出的竞争力就越强。

标志物。由于核心理念是抽象的、原则性的规定,广告语也是精炼的概括,为便于理解和传播,还必须有一个具象的物作为载体,将复杂的、体系化的核心理念,浓缩为可使人产生美好向往的标志物。研究表明,图像所传递的信息往往超过语言百倍,设计或巧妙选取标志物,往往能收到奇效。通常可借助来体现核心理念的标志物是指除商标外的特殊标识、符号、象形物,亦或代言人。如国内一些银行选定的标志物葵花、牡丹、龙、麦穗等,已经深入人心。这些标志赋予了银行以具象的和特殊的内涵,使客户看到这些标志时产生了愉悦的联想,并从这些具象物的特质而形象地理解了银行的特质。代言人和其他标志物所起的作用一样,通过客户对代言人的认同,而不断地强化着客户对银行品牌的认同。

银行品牌宣传的基本策略

为树立品牌,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商业银行的品牌宣传活动应当成为商业银行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应当被视为一项有较高技术含量、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管理工作。

准确的市场定位。品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以确定其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和承诺是什么。合理的产品定位可以有效地减少客户的搜寻成本,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因此,品牌的定位过程就是确定目标市场、确定服务内容和确定受众的过程。例如在香港这样的弹丸之地,有多达200余家的商业银行,恒生银行定位于服务最佳的银行,渣打银行定位于历史最悠久、最为安全可靠的英资银行,汇丰银行创造出“环球金融、地方智慧”这样的市场定位。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美国共有1906家在联邦注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共有5723家在州注册的商业银行,但这些银行均因自身准确的定位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形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假如银行一开始就没有清楚的定位策略,没有清楚地将定位传递给潜在购买者,没有足够的营销支持,银行的品牌注定要失败。

统一对外宣传。对如何分阶段树立品牌、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如何落实保障措施等工作应在全行的层次上进行统一的规划。我们常常看到银行分支机构各行其是的宣传活动,彼此割裂成为“孤岛”,甚至同一城市不同机构的宣传理念也不一样,对此客户既不认可也无法形成对银行的牢固认同。目前,单一品牌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施多品牌成为众多银行竞争市场的重要手段,零售、对公、中间业务和网上银行均有自己的业务品牌,并出现了系列化的趋势。在多品牌的情况下,对品牌管理者来说,不能只关注单个品牌,而必须注意到品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各个品牌的定位更要清晰,避免定位模糊或重复,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内部多品牌之间合理竞争和错位经营。否则必然在客户头脑中制造混乱,模糊了银行整体的品牌特质。如某行的省分行,给每个产品都起了一个新颖的名字,但从每个名字都无法联想到这家银行,客户也根本无法记住一二十种业务的新名称。多品牌管理应采取集中品牌、分类管理的策略,对不同的品牌在资源投入上区别对待,重点发展有市场吸引力和市场规模的品牌。

广泛借助软性宣传。软性宣传由于其亲和力高、成本低和影响力广泛而成为银行对外宣传的首选手段。当前最常见的软性宣传是银行通过塑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来达到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在华尔街,已经有逾40家银行签署了赤道原则(评估投资项目是否有利于环境和社会标准)。2002年,汇丰投入210万英镑(约3000万元人民币),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千湖之省湖北签署了五年合作框架,在长江中游开展生态重建。近两年,汇丰银行凭借崇尚环保的“绿色银行”的显著特征而超越了各类业务都做的花旗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

科学采用硬性宣传。广告是最为常见的硬性宣传的手段,但成功的广告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常见的误区有:

迷信设计公司与设计师。有实力的银行倾向于雇请著名的广告公司或CI设计公司,似乎给予对方足够的费用就能够得到优秀的广告创意或作品了,事实则常常相反。一个成功的设计来源于对合适的设计师的挑选和成功的沟通。银行必须有能够高度理解银行品牌核心理念的内部人员与设计师进行反复的沟通和提炼。如果这样的沟通很充分,一个初出茅庐正处在创作旺盛期的设计人员完全可能创作出一流的设计。招牌、标志和宣传单张等的设计同样如此,要能够传神地表现出银行品牌的核心理念及独特的文化,必须打破对大牌广告公司的迷信。

缺乏大气的宣传格调和方法。借助广告描绘品牌的形象比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性特征更为重要,广告要宣传共性的东西,个性的东西要靠消费者自己去体会。我们在看国外银行或其他世界500强公司广告的时候能够经常感受到强烈的与众不同,这些广告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一幅广告只有一个简洁和生动的主题,且主题生动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自然就有了一种震撼力。国内一些银行硬要在同一个广告中塞入太多的东西,生怕漏了什么,宣传格调和方法等有待改进。

文化味不浓。文化味不浓的直接后果是缺乏共鸣和追随者。银行应当认真分析不同目标受众的主流文化,有针对性地打文化牌。例如,如果是针对高端客户,不妨将品牌包装成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多一点“贵族气息”,发挥其社会导向作用。这是因为“贵族的生活”是为大家所向往和追求的,代表着一种主流的消费文化。花旗银行正是借助将其零售产品设计成一种身份的象征,达到了使年轻人将拥有花旗银行的产品作为一种愿望的目的。

缺乏对色彩和图案的敏感。再好的设计公司也会屈从银行的设计意愿,银行的眼界和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设计的效果。而事实上银行内部通常缺乏对美术的理解,无法发现颜色和构图的真正差别,导致广告设计平淡无味。如在颜色的使用方面,在北方,尤其是西北,绿色是很醒目的颜色,也是最受欢迎的颜色,土黄色则很难提起人们的兴趣;而绿色到了南方则不那么受欢迎,在南方红色、黄色、蓝色等更为醒目和受到欢迎。在色彩学里,黑色代表结实,因此汽车、机器等的颜色通常为黑色,而红色象征着热烈,容易激起人们兴奋的感觉。

科学的成本控制。银行必须认真思考资金如何高效地使用。许多银行混淆了“商标”与“品牌”的区别,没有分清“知道度”与“知名度”。消费者对商标的“认知度”并不等于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顾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价值创造而盲目追求品牌效应将有损于银行的品牌并最终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经验证明,集中使用分支行部分广告开支投放到高档次媒体效果会更好,巧妙地利用软性宣传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多利用黄金口岸使宣传效果的驻留时间长、降低被遗忘的速度等。

对一个主题连续投入。一旦品牌的核心价值及其外化的载体确定以后,银行应当矢志不渝地坚持。久而久之,核心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头脑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并成为品牌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反复强化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客户从被动思考到建立本能反应――“瞥一眼就知道是哪个银行”。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进入最具价值品牌的前30名,品牌价值均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这与这些银行持续不断的品牌建设与投入是息息相关的。国内外的实践均证明,假如品牌管理没有系统性、连续性,很难使品牌资产得到有效的积累。

品牌巩固的途径

品牌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过了较漫长的建设过程,世界500强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世界领先的大银行,更是经过了上百年的巩固和积淀。

银行内部的认同。品牌巩固的首要条件是银行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始终对银行品牌有高度的认同。管理层能够在银行品牌推广中发挥榜样的力量及提供与企业文化的接口。同时客户是通过与员工的接触来感受品牌,每个员工就是一个品牌宣传的窗口。银行应成立专门的品牌战略维护小组,将品牌维护作为一种观念或责任深入贯彻到银行各层级人员头脑中。依靠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将本行与同业区别开来,为建立和维护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客户的认同。品牌实质上是一个消费者概念。品牌的巩固是以利益为基础、感情为纽带的强化过程,客户由信任而生成对品牌的忠诚。美国消费者协会的研究表明,一个忠诚的顾客平均会向5个亲朋好友推荐其产品。这种“口碑效应”对品牌建设有极大的影响。另外,消费者的认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打造品牌时,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都会产生强化或削弱银行形象的作用。为了及时发现服务瑕疵,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投诉和建议制度,为客户的投诉和建议提供方便,并建立方便的渠道,对客户开展满意调查。客户的认同还有赖于银行持续不懈地创新和改进技术,以领先的技术、推出和强化特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等。只有这样,客户才会逐渐形成品牌认同的思维惯性和对品牌的依赖性。

媒体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宣传能力就体现为媒体的动员能力。为了扩大对外宣传的效果,银行应有意识地与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通过媒体积极开展硬性宣传,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之外,借助媒体的触角,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广泛地开辟软性宣传渠道,同时避开宣传中的风险和误区。事实上,各类媒体对广告投放客户都有一定的软性宣传计划的配合,如果软硬宣传运用配合得当,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品牌的危机管理。银行容易受偶然事件影响引起品牌危机。如2000年前后广东省关闭农村信用社,引起局部地区居民恐慌,将城市信用社混同为农村信用社,导致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出现挤提。又如“非典”期间,对部分银行网点员工出现非典疫情的谣传也曾使银行网点的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人们虽然有时在传播不良信息,但有强烈的观望心理,如果能够及时获得可信的正面信息,在短时间内非常乐于接受令人“恍然大悟”的正面信息,可以使受损的品牌迅速返好。银行出现品牌危机时,应充分利用“恍然大悟”效应并采取如下策略。

上游控制策略。这是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的公关处理措施。首先要积极控制事件本身,如属纠纷,要迅速达成和解,如属谣传,要迅速查清源头和动机并予以控制等等。其次要控制负面消息扩散的面。应及时与媒体或宣传部门联系,避免媒体炒作不实消息,应及时在内部通报情况,统一对外答复口径,避免员工回答不知道、不了解等强化负面影响。第三是要迅速拟定后续的措施或方案。

中游控制策略。银行应根据拟定的后续方案和事态的最新发展,选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主动公布真相、借助媒体与公众主动沟通等进一步控制事态走向。坏事变好事的办法是让公众“恍然大悟”,正面信息的提供要及时、准确、量上要大,反应要迅速,要旗帜鲜明地“断言”。同时银行要诚恳、实事求是地面对社会,讲明准备如何做,必要时适度示弱。这样将达到澄清事实、挽回损失的目的。

第6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关键点[1],但是由于其定位人群、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等问题,一直成为图书馆建设的软肋和常被忽视的一环。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而基层图书馆却是这种氛围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面对着基层图书馆“人少楼空”的尴尬局面,其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根据文献调研发现,许多研究者为基层图书馆建设提出了箴言良策,但是这些意见从整体视角出发,未考虑到各地基层图书馆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特殊性上研究的缺乏导致一些方法并不行之有效。作为一名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本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发现做好图书馆“与地方结合”不仅是行之有效的的图书馆建设途径,也是一个看似从一般出发但是最终归为具体的思考路径。

一、原因

地方作为基层图书馆的定位目标,不仅是其服务对象,也可以成为其宣传的品牌。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基层图书馆自足于地方,通晓于地方,接近地方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可被看作最接地气的图书馆,因此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同时,地方特色具有独一无二性,宣传地方特色或者融入地方特色正是基层图书馆出类拔萃的良好途径。再次,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特色淹没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是基层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从加强自身场馆环境建设出发,还可以与地方相结合,打造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与地方紧密结合”不仅是基层图书馆的特色也是其优势,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二、方式

1.参与文献编纂,宣传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等发展状况[2],而基层图书馆作为与地方文化最为接近的图书馆,应该发挥此优势作为外界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目前由于基层图书馆资源整合、专业技术、人力不足、财力有限等原因,地方文献整理之工作较难单独展开,但是基层图书馆可以与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办公室合作,做好服务工作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例如提供图书资料,参与资料收集,成书展示宣传等,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进入到与地方文献相结合的工作中。2011年,我县宣布开展新一轮《肥西县志》修复工作,并为此成立了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党史研究室,而我馆作为本县历史资料收藏较为丰富的藏馆之一,不仅能提供相关历史文献,还可以依据与其他地方馆的合作与其交流地方文献以及编纂经验,并通过图书管理工作经验搜寻相关领域工作较为出色的研究人员、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目前《肥西县志》编纂工作依旧在进行。

2.记录地方文化,培育特色文化

2014年最美基层图书馆之一的陕西省陇西县图书馆,致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收集秦腔、陇剧等地方文化,将其视频资料分类整合,刻制成光盘,送到城市社区和农家书屋,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信息[3]。我县图书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剧是本地特色剧种,千年古镇――三河、刘铭传故居、多所淮军故里“圩”建筑等也坐落于我县,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三河大捷、刘铭传将军等英雄古事迹,“圩”建筑的古韵也将成为历史,相关地方史和民俗学专家对此也进行了收集。为了使其进一步传播,我县图书馆可以将所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书集并举办相关展览,例如专题展、摄影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同时也可将书本资源转换成集视频、图片、语音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传播。

3.利用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内容

每个地方具有属于本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资源,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发挥本地优势资源的价值,借一己之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作为全国四大科教之城的合肥,科研已成为合肥的特色和优势。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合肥自然基础研究能力位列全国第三。面对着丰厚的科教资源,不仅是图书馆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其对外展示的精品内容。我县图书馆可以与合肥市的科研院所结合,举办相关书展或者科研院所进校园、进乡镇等主题活动,把我馆塑造成乡镇读者进一步认识科学的“科技馆”,推动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合肥高校图书馆具有基层图书馆没有的专业、学科与实验室以及各类高级人才的优势[4],我县图书馆可与其开展资源共享服务并前去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弥补自身的不足。

4.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本馆特色

只属于某一图书馆的特色则会成为该馆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图书馆建设中首要宣传的内容。省市级以上图书馆近年来奋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图书馆特色,而基层图书馆却苦于资源的匮乏在特色建设上难度较大,但是也有一批基层图书馆在打造“本馆特色”上工作出色。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藏古书籍近4万册,居安徽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并在2015年3月入选首批“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馆藏的6部古籍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5],古书古籍便成为无为图书馆自身最大的特色。相比该馆,包括我馆在内的许多基层图书馆并不具有先天的特色优势,因此需要自身挖掘馆内优势和特色。分析本馆,总结本馆特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本馆的图书馆文化;调研别馆,学习其经验了解自身不足,同时可以比对出自身特色,沉淀为后期的“本馆特色”。

5.建设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形象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之处在于其拥有丰厚的数字资源,这也与其定位于科研人员、学生为服务对象有关。数字资源在当今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已从基础的图书管理变成信息技术岗。基层图书馆由于读者定位集中于县、乡镇居民,对于专业性的数字资源服务要求并不高,同时员工技术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其数字资源建设优势并不明显。面对数字资源的广泛传播性,基于其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打造的本馆资源需要依据此进行传播,让古老的地方文化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微博、微信或客户端的建设平台,向广大读者宣传其进购的书籍、举办的活动等,为基层图书馆走出地方寻找出口。

第7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台湾旅游文化;日本情结;文化内涵;文化旅游;宣传

台湾文化是复杂而又多元化的,其不但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有着历史文化残留的创伤。台湾的日本殖民地文化是历史文化创伤中最为显著的,在物质上,其体现在随处可见的日本餐厅酒店、日本风格的建筑物、一些群众的风俗习惯、日本语言文化影响等,最重要的是,日本殖民文化因素深深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精神领域。虽然在精神上受到影响的人数不多,但是日本殖民文化因素伤害台湾文化的伤口还在疼痛,这也成为两岸旅游文化沟通的隔膜。

一、台湾文化中的日本元素

在台湾被日本统治的五十年的时间里,很多精神文化影响以及物质文化痕迹被存留下来,非常能够理解此种文化交流形成的自然现象。然而在台湾被统治的五十年里,很多造成的硬伤无法痊愈,如有五十万台湾同胞由于反抗被杀害,这是对民族文化精神上的,深深的伤害了民族心灵,这些“孽种”就在目前一小部分人心中形成了“日本情结”。在一部分台湾人心中形成“日本情结”的过程很是复杂,有日本殖民主义的策略、有民国政府的因素还有被曲导的台湾民众的美好希望的影响。然而一小部分分子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恶意的加强以及夸大了“日本情结”。

自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政治上顺应台湾人民敬老尊贤的传统,在选用怀柔政策的基础上,借助诸多社会文化活动建立、形成升平景象。与此同时,一改往日对地方割据武装以及抗日武装的围剿,开始对其进行安抚。在经济角度上,改变原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而是开始从长远角度计划,进行发展工业、兴建基础工程、改良技术、扶植农林等。需要改善卫生以及教育方面的现实状况,保证相应的体系得以建立,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水平,选用医疗措施,而且强化进行殖民化教育。上述诸多措施常常被日本美化成后藤新平时代为台湾现代化做出的贡献,其中后藤新平即为日本驻台湾民政长官。所有地方的民众都有努力追求安定环境以及幸福生活的权利以及理想。当台湾民众经历300年的磨难杀戮以后,其更加渴望富足的生活以及安定的社会。受以上原因影响的日本殖民时代,在台湾明显杀戮现象相对减少后,使台湾民众在海岛文化层面上与日本海岛文化的某些认同感弱化了对殖民文化侵略的反感,加上孤立无援的台湾民众在漫长黑夜几近绝望中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潜移默化地被日本曲导,引向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日本情结”就这样萌生了。

二、如何对待台湾旅游文化中的日本元素

(一)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宝岛离开祖国的怀抱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了,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而且由于地域文化发展的区别也会导致差异感的出现。然而这差异感以及陌生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优秀的商机,最重要的是需要正确对待以及引导这些差异。作为中华文化的成分之一,台湾文化需要被大陆游客充分认识与了解,其特色扩充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在中华文化进程中贡献了独有的力量。需要以大国文化心理以及主人翁意识正确对待旅程中出现的日本风俗习惯以及日本文化元素。

针对在宝岛中日本殖民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造成的客观影响,旅游界应该将其正确引导给游客,使得游客得以合理的理解。与此同时,需要正确认识分子故意美化以及加强的“日本情结”的危害以及本质。

(二)合理挖掘文化内涵。旅游的组织者需要充分利用大陆与台湾语言互通的优势,不但得对文化接触的重点进行挖掘,在多方位、角度的社会接触的基础上,帮助游客对台湾旅游形象主题词的文化内涵进行体验。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大陆游客多去各色餐馆、酒吧、咖啡厅、生活小区、农贸市场、社区服务等地进行参观,了解各种文化展示出的生活习俗,使得正常的文化交流的内涵被更多人理解,提高对“日本情结”等诸多不健康文化现象的免疫力。

(三)精心组织文化旅游。台湾的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然而目前大陆旅游界非常重视高雄、台南以及台北,因为这些地方具有最集中的人文资源,其中最重视的地区即为台北。旅游需要逐步的进行创新,伴随旅游的不断深入发展,现有的组织思路以及产品的略显不足。应该精心的生产以及宣传新产品,组织各种不同要求、层次以及特色的文化旅游,这样大陆旅客就能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台湾地区。要有多种不同文化特色的产品供大陆旅游选择。比如,重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线路,重点体现台湾地方风格文化的线路,重点体现台湾殖民与反殖民斗争文化的线路,重点体现台湾现代生活文化的线路,等等。当然,这些文化特色不是截然分离、独行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但在线路设计中是可以突出重点的。也可以将各种文化特色的产品、景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有意识地全面展现台湾多元文化的特色。

(四)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宝岛主流文化特色。最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历史的影响,大陆主要是对台湾的政治宣传以及认识比较多,很少宣传以及了解其文化方面。大家只是非常熟悉日月潭以及阿里山,对其他方面了解很少。将台湾旅游业务开通以后,为了获得良好的文化交流,海峡两岸首先需要大力宣传优秀形象。不但需要介绍日月潭、故宫等著名景点,而且需要对台湾旅游文化进行全方面、全方位的介绍和沟通,宣传不仅是只是作为旅游的噱头,而且对于宣传中存在的“哈日”以及“日本情节”的心态要严格拒绝。需要在观念以及思想方面全面以及正确的宣传旅游文化。在台湾的接待方面,需要对有着地方差异的游客文化需求以及大陆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进行合理考虑、分析,要做好旅游文化的包装工作,推出有宝岛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做出贡献,让台湾旅游在沟通双边骨肉感情上真正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中国大陆游客,在旅游台湾时要正确对待台湾地域文化的差异,尤其要认清殖民文化遗存中的“日本情结”的本质。旅游业界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合理挖掘文化内涵、精心组织文化旅游、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宝岛主流文化特色,使台湾旅游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作出贡献,在沟通两岸同胞骨肉感情上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幸福.正确看待台湾旅游文化中的日本元素[J].旅游论坛,2009,02:291-294.

第8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人物脸谱 国家形象 “红色”外宣方式 普通民众话语

如果中国的复兴之路是一部历史剧,那么三十年改革开放只是拉开了序幕。近些年,中国政府开始寻求国家形象的重新打造,再现一个成长中崭新的中国。但是,发源于近代革命时期的中国党报体制素有“弘扬主旋律 强化正面宣传”的传统,用“颂歌”来打造中国形象,造成“天使化中国”现象,不仅让国内公众难以接受,还让海外观众对中国媒体宣传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如何通过“没有宣传味的宣传”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实现改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应用个案分析法,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为切入点,以宣传舆论为视角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现存的弊端,以期制定出更科学的传播策略,取得更有效的宣传效果。

一、我国对外形象宣传现存的弊端

国家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国家认知上的印象和情感上的态度。国家形象研究是人类历史由地域史向世界史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从历史精神发展来考察,它标示一种新的国家觉醒。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远古理想中国到理想形象消解再到重塑复兴中国形象的曲折过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重新建构国家形象的诉求日益强烈,但在重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根治这些宣传诟病,才能在重塑国家形象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去精英化 建构普通民众话语

一个个具体的国民形象就是国家在国际上展示的色彩斑斓的人物脸谱。人是国家一切成就的载体,中国人的形象就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本质所在。这部精心创意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仅用60秒50张精英人物脸谱代表中国国家形象,而忽视了普通中国人的人物脸谱,成为这部宣传片最大的缺陷。

国家形象宣传片应该去精英化,建构平民话语,展示普通人的面貌。他们很普通,但很中国。看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观众大多是国外普通民众,他们也希望看到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宣传片传达的这种影像信息才能更好地让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人向往中国,而让来过中国的人从中找到一种熟悉感,从而提高宣传的公信力。

(二)去广告化 真实再现现代中国

制作者把这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片面地理解为为国家做广告,以此来宣传国家形象。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应该避免“天使化中国”,平衡地展示中国。

广告的本质是技巧,不能单方面为自己说好话。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应该遵循创造性再现的艺术诗性规律,这里的再现既包括对美好的追求,也包括对对立面的观照。中国要以事实和故事的形式,展现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今天的中国,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拥有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这也就要求平衡地展现这个真实的中国。

(三)改变红色外宣方式 注重传受双向互动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宣传乏力。在党报宣传体制下,单向进行信息传递,所起到的传播效果微乎甚微甚至是反向的。而双向的信息传播看重行为及其对受众的影响,不仅要让受众听见看到,还要相信接受。延续至今的红色外宣方式往往只能达到第一个层面。

因此,在对外宣传中,改变以往观点口号充斥报道信息,改变过去的红色“对外宣传”方式,以“宣传与传播”代之,是基本理念的转换,在对受众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核心价值,注重双方的双向互动,以此达到更理想的宣传效果。

二、我国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策略

李彦冰在《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提出,国家形象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不取决于媒体“如何传”,也不取决于外在的因素“如何建构”,而取决于一国内部“如何做”,即最终决定于一个国家秉持何种国家理念以及在这种国家理念指导之下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实践。在此基础上,媒体的传播和国际社会“共有知识”与国家建设实践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国家形象才能得到良好的建构。

(一)根据公众国家期待 寻找国际“共有知识”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未来的世界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表现为基督教文明与儒教文明及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存在于西方人思想观念中的基本内核,才是我们对外宣传的最大难题。

根据国内公众的国家期待,积极进行国家的建设实践,改善国家的现实存在状况,塑造更好的国家形象。萨义德的术语说,这是早期的完全不同于他的“东方学”的另一种“东方学”,西方根据自身文化的焦虑与期望构筑中国形象。如果由文化心理因素来分析国家形象的传播,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不同国家的沟通,消除由文化差异和认识局限所带来的形象偏差。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来看,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最根本的因素是“共有知识”。“所谓的共有知识是指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它是个体之间共同的和相互关联的知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共有知识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因此,在国际视野下,我们应该融入世界话语体系,遵循国际舆论的共同规范标准,寻找全人类认同的共同价值,在“共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塑造国家形象主体。

(二)媒体改变“失语” 争取国际话语权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自我表述,必然要被别人表述。中国应该主动出击,通过改变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述形式,争取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宏大叙事的传播方式去表达中国发展的合理性和对世界的善意。

西方发达国家传媒的优势在于其国际性媒体强大的话语权,将本国的声音无障碍地传播到全球范围。相比之下,中国在国际信息传播中几乎“失语”,而要争取国际话语权,媒体策略是提高国内媒体的议题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借助国际化传播渠道反向传播,在国内国际同时发出声音,正如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海外播放。

(三)摆脱“妖魔化”新闻框架 彰显本民族个性特征

国家形象宣传的关键在于国家民族个性特征的核心价值的提炼。真正具有感染力的国际形象,其力量是对自身民族性的尊重,对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彰显。

“透过《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在1993―2002年的中国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变化、混乱、危机四伏、令人忧虑的中国形象。”面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现实,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媒体应致力于改变弱势地位,让国际民众自然地接受“成长”中的新中国。

中国传媒的最大优势是强大的政府意识形态主导,有利于集中力量组织国家活动。长期以来,我们主打历史牌,力求建构中华文明独特的国家形象符号,如孔子学院、唐人街在海外的建立。但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中国传媒却有些力不从心。目前我们要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代感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并用理念轴心将这些形象符号串联起来向外传播,重塑中国国家新形象。

结语

从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过程来看,我们认为,构架形象传播包括塑造―传播―接受与解读三大步骤。本文从2011年伊始在美国时代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为切入点,研究探索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现存的三大弊端:精英化、广告化、宣传味过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策略。在进行国家实体建设的这一根本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国际“共有知识”的融合性,主动发出中国的声音,呈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中国符号,彰显本民族文化个性,以消解西方媒体中呈现的“妖魔化”中国,改观西方世界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刻板印象,再现一个复兴中的中华民族,塑造新世纪中国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周琪 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②[美]爱德华・萨义德 著,王宇根 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生活三联书店,2007

③[美]亚历山大・温特 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④[俄]亚・弗・卢金 著,刘卓星 等译:《俄国熊看中国龙:17-20世纪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⑤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秦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 -200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⑥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⑦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⑧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国际新闻界》,2007(3)

⑨李彦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国际新闻界》,2010(6)

⑩戴元光,《超越传统建构诚信的传媒体系》,《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⑾陈开和,《国家形象广告与我国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0(12)

第9篇:如何宣传本地特色文化范文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中国梦;艺术院校;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22-03

“中国梦”是由2012年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现期限是“三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实现初步复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49年),实现基本复兴;到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78年),实现全面复兴。“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它既代表着社会主义的诉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诉求。要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民族诉求,不但需要找准实现主体――凝聚中国13亿人的共同力量;也需要找准辅助载体――宣传思想工作。正如所说:“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既可以是艺术院校内部的教学关系,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并参与“中国梦”的实现,也可以是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向社会、面向所有人,其主体涵盖了所有师生,即艺术院校师生如何运用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使“中国梦”的阐释更具大众化形式,使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更具正能量。

两者的区别在于:(1)主客体不同。前一种的宣传教育主体是艺术院校的教师,宣传客体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后一种的宣传主体是艺术院校的所有师生,宣传客体是所有人。(2)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不同。前一种的宣传任务主要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并参与“中国梦”的实现;后一种的宣传任务主要是艺术院校师生如何运用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使“中国梦”的阐释更具大众化形式,使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更具正能量。两者虽有区别,但也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目标。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是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发挥着引领作用;“中国梦”作为执政党设置的奋斗目标,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高校倾力投入的宣传着力点和研究范畴。艺术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中自然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我们首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就是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有何功能。本文从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五个方面的功能探讨这一问题。

一、宣传解释

“中国梦”是为了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一些现实问题都是由于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误区造成的。“中国梦”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要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就需要具备两个关键:一个是客观事实,一个是逻辑论证。因为它现在没有变成完整的事实,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正在不断地靠近理想社会的实现过程中,但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努力每走一步都能实现每一步的目标,这样我们就能用客观事实证明这个社会理想的合理性。例如,改革开放,我们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证明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是成功的,如果我们在生产关系方面,如民生问题上取得成功,让人民看到共同富裕的曙光,同样能够证明解放生产关系上的成功。但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实现理想社会那样一种状态,我们如何来让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中国梦”的实现呢?这就必须依靠逻辑论证。从逻辑上说明,让人民接受还没有变成事实的社会主义。因为当年马克思能够用自己的理论征服人民,不是靠客观事实的证明,而是靠理论的证明,即逻辑的合理性来证明的。就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到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作为一种理想形态的社会,要想人民坚信,并努力为之奋斗,两个关键都是应该具备的。理论证明覆盖了社会主义实现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至少在实践中让人民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是客观事实的证明不能替代逻辑的证明。之所以“中国梦”的任务没有完成,主要是因为理论还没有完成逻辑证明。而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这里一方面包括老百姓的理解和接受,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是事实证明,即是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和谐等等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包括知识界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界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些人包括从事专业技术的人员和从事社会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社会主义理想要实现,就需要不断的理论证明,而这个理论证明首先直接取决于知识界的认同。我们要说服整个社会接受这一逻辑证明,我们必须首先说服在这个社会中掌控资源最多的人,脑力劳动者是掌控资源最多的人,即是知识界。这个知识界当然包括在校大学生,高校的知识界最容易倾向于资本主义的平等竞争模式。因为强者不怕竞争,他希望通过竞争来获得更多的资源。资本主义是站在强者的立场上的。那么如何让艺术院校的学生和老师接受“中国梦”这一社会理想呢?在不断实现事实证明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理论证明。理论证明的实现就要靠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宣传与解释功能。向他们解释与宣传中国特色,一是讲清道路选择。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二是讲清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的追求,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自觉;三是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四是讲清理论选择。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五是讲清制度选择。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实行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中国梦”实现的制度基石,讲清这些才能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

二、引领方向

引领方向是宣传思想工作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宣传思想工作直接显现出来的。它主要是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素质、言行及其结果体现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发挥引领方向的功能,就必须把握宣传客体的性格特征、兴趣喜好,将“中国梦”理论价值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有效地引领人们和服务人们,引导人们遵守和执行合理的规章和制度,从而产生良好的行为。正是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保障和导向作用,人们才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是靠人的作用,保障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仅仅是增强国家的物质实力;还要靠我们对“中国梦”的认同。要达到这种认同,就必须通过导向的作用,使大家对“中国梦”的本质和规律有不断深化的认识。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科学认识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这些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才能抵制、批判和改造落后文化,宣传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文化;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外化为我们的行动,形成推动社会改革的舆论力量;形成人民精神动力正向迸发的推动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民主建设的必备条件、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三、德育感化

宣传思想工作是专门做人的工作,艺术院校在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教书育人达到德育感化的目的。中国的艺术教育常以道德教育为目标。蔡元培先生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正因为它善”。这些都是对艺术宣传德育感化功能的肯定,也是对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功能的正确定位。此外,表达感情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艺术本身具有感化作用。正如歌德所说:“音乐有理性接近不了的一面,它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言而喻的感化来。”这是因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创作者,总是把自己体认的知识、思想、情感和经验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给人们,进而影响欣赏者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改造欣赏者的道德观念。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感化的功能。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德育感化功能正是通过多种艺术教育和优秀艺术作品向人们传授科学知识和人生经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性修养,促进个体奋发向上,传递正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的德育感化功能,在全社会发挥艺术智力的支撑、精神高地的辐射、先进文化的渗透、正能量的传播等作用。

四、美育怡情

艺术的审美特性决定了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美育怡情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一是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对自然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本身就蕴含着“怡悦性情”和“畅神”的审美因素。二是从艺术作品的形式来看,它能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这些优秀作品在无形中营造出和谐气氛感染人们的情绪,使得人们心情愉悦和舒畅。三是艺术作品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借助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减轻人民的负面情绪,从而促使人们内心平静祥和。因此,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的美育怡情功能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和超越,不仅能够宣泄净化情感、抚慰心灵,而且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使人的感情受到规范和净化,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陶冶和塑造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赋予人们一种超脱精神和旷达的人生态度。这可以促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面貌和舆论环境,最后达到促进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目的。

五、激励凝聚

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通过激发和调节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发挥激励和凝聚功能的。在促进实现“中国梦”方面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它往往在不经意间激发社会成员的想象力、思想的灵感活力、创造创新的意图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力量。这些主观内在的东西一旦被激活,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不可估价的物质力量。个体的力量汇聚成全社会的力量, (下转32页)

(上接23页)文化理论的精神力量转换成为物质的现实力量,“中国梦”就是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和推动下一步实现的。所以艺术院校在发挥激励和凝聚功能时应通过宣传思想工作评估的形式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评估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对人民的行为和精神面貌作出的评价。当这种评价是严肃认真、公正和合理的时候,就一定能够起到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项评估,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师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奋发向上。这对“中国梦”的实现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 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