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生物技术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生物技术市场现状

第1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垃圾发热值;处理方式

0 引言

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堆肥法,但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且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无机物含量多的垃圾适宜填埋法,但此方法,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

1 焚烧处理

城市垃圾焚烧技术概述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解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量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是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地减容,并尽可能减少新的污染物质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大、中型的废物焚烧厂,能同时实现使废物减量、彻底焚毁废物中的毒性物质,以及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废热这三个目的。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焚烧法已被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在加快开发研究的速度,以推进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2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炉排炉为主导,辅以煤-垃圾混烧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和其他技术。按照日处理1800吨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设备计算,年发电量可达1.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4.8万吨,年减少氮氧化合排放480吨,二氧化硫排放768吨。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最早投入运行始于1987年,之后随着一大批环保产业化和环保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相继启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大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本土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在近5年间增长了5倍。

3 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现状

目前我市的生活垃圾主要以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填埋场规划总占地面积79.066公顷,全部工程规划分三期建设,设计日处理600吨,使用年限36年以上。如今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约1200吨,主体工艺为卫生填埋,垃圾堆体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收集用来发电,垃圾渗沥液采用“水质均化+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随着我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长,单一的填埋处理方式势必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而填埋处理对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多种方式相结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焚烧技术的日益成熟将成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4 两种垃圾处理方式比较

卫生填埋:技术成熟可靠,工程规模很大,在选址上比较困难,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远离市区,运输距离远;适用于无机物>6%,含水率

焚烧发电:在国外属成熟技术,目前在国内沿海发达城市逐步推广应用;可在市郊建设,运输距离较近,但近年来选址问题越来越敏感;适用于垃圾低位热值>3300kJ/kg时,不需添加辅助燃料仅残渣需作填埋处理,约为初始量的10%;要求的环保措施是:二恶英、渗沥液、残渣处理,噪声控制、恶臭防治焚烧不稳定影响发电,烟气治理不利导致大气污染

由于卫生填埋占用土地较多,臭气不容易控制,渗滤液处理难度较高,生活垃圾稳定化周期较长,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较差,环境风险影响时间长。卫生填埋场填满封场后需进行长期维护,以及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

目前我国发达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逐步推广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方式,焚烧后产生的灰渣固化后在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大大节约了填埋用地,降低了垃圾对土壤、地表水、环境空气的污染风险,焚烧厂产生的垃圾发酵水以及炉渣水通过管道排到污水处理厂,与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并部分回用于处理工艺,也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5 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以及对焚烧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结合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提出今后发展的几点工作建议:

(1)目前,我市立冲沟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是传统的卫生填埋工艺,随着垃圾量的逐年增长,填埋场的库容也将逐年减少,在今后6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面临着严峻的选择,无论是继续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方式或是采用焚烧发电处理方式,都应尽快作前期研究、评估决策的筹备工作,做到早决策、早动工,以满足建设时间和今后城市生活垃圾合理处置的需要。

(2)根据国内发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垃圾焚烧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程度最高,其技术成熟、可行,该技术可作为我市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不但可以改变目前我市单一的垃圾处理方式,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填埋场二次污染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应对逐年快速增长的垃圾产生量,并利用焚烧发电,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3)我市在可用于建设垃圾填埋场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建设的方案,应有效利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地,合理布局,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进而打造成为集卫生填埋场、医疗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科普教育基地为一体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园。

(4)对于焚烧和生化处理的二次废渣在规范允许和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作为制水泥、制砖等辅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确实暂不能利用的二次废渣仍需填埋处理。

(5)为更好的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我市应逐步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宣传和相关论证,普及垃圾焚烧处理的相关知识,消除市民疑虑,主动为垃圾焚烧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6)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涉及的专业广泛,设备较多,工艺复杂,为保证垃圾焚烧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运行,应加快人才储备,加强现有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7)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需求资金量大,运营成本较高,可根据我市财政支付能力状况,选择运用市场化BOT、BT的模式来建设运营。

(8)垃圾焚烧发电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所追求的重点应是垃圾处理,是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不是发电,没有优惠政策和各项补贴,垃圾发电难以产业化,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固废网行业报告[R].

第2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优势;对策;安徽池州

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实体流动中,将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配送、分销、信息处理等相关功能有机结合,进行优化管理来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重心已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因此,农产品物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1],建立完善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缩短农产品流通周期,保证农产品的时鲜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和活跃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池州市是安徽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心城市之一,大力发展 现代 农产品物流业,对促进池州 农村 经济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现状

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物流模式以直销型和契约型为主。直销型的表现形式为“农户或加工 企业 +消费者”。农户(加工企业)直接将初级产品拿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少,交易成本低,零售价格低,但流通范围与辐射面较小,不利于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WWW.133229.cOm同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契约型的表现形式为“合作社+市场”。农户与合作社订立契约,将产品提供给他们,由其负责产品进入市场。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合作社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再加上二者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往往会造成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物流企业流通模式在池州虽有存在,但大多数为“个体物流企业(户)+农户或加工企业”形式,业务的重点是从事简单仓储与运输工作,还不能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模式[2]。因此,就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整体状况而言,其特点是:以自营物流为主,模式单一,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

1.2制约因素

1.2.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主体不成熟。与发达地区相比,池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 交通 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落后,缺乏大型的仓储与冷藏库;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全市目前只有杏花村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官港香菇茶叶专业市场、石台茶叶市场等3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但这3座市场的规模较小,只是简单的为交易双方提供场地,专业设备少,功能档次低,物流管理服务水平差。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和各类从事物流个体户组成,虽然主体绝对数量大,但从事的仍然是小规模、原始孤立的物流活动,主营业务仍停留在单一的运输和仓储集成上,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管理等高端服务方面更是欠缺,整个物流体系标准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成本较大。

1.2.2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对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技术要求很高,但目前池州市整个物流技术体系较薄弱,仍以常温物流或 自然 物流形式为主,80%以上的生鲜食品采取常温保存。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等新型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造成农产品损耗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实现。据统计测算,全市每年产销的水果、蔬菜、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因仓储、冷藏库和运输造成的损失率达到3%~5%[3]。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加强,大多数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都建有 电子 商务信息平台,但仅停留在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的基本功能上,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缓慢,覆盖面窄,信息流量有限。物流重要环节仓储、运输、配送等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 网络 ,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信息资源,不能为客户提供物流链查询、跟踪服务。

1.2.3组织化程度低,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农产品物流主体以企业自营和个体经纪人以及运输户为主,无上规模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缺乏,导致农产品物流过程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损耗较高,恶性竞争普遍[4]。农产品从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增,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物流业的发展,池州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基本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

2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2.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长江沿北缘横贯东西162 km,属国家一级航道。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属国家一类口岸,港口吞吐能力1 000万t以上。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全市;沪渝高速、京台高速、京广高速、铜九铁路相继通车;九华山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宁宜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池州“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全面构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交通枢纽城市。

2.2特色农业资源丰富

全市国土面积8 272 km2,其中山场54万hm2,森林覆盖率65%,耕地8万hm2,水域面积8万hm2(其中可养水面4.8万hm2),呈“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3]。盛产水稻、棉花、油料、茶叶、蚕茧、木竹、畜禽、水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年种植、养殖业农产品逾百万吨。特色农产品有食用菌、精制茗茶、高山蔬菜、地藏黄精、焦枣、板栗、葛粉、猕猴桃、秋浦花鳜、珍珠、河蟹、甲鱼、青虾、木竹工艺品等,仅中药材就有1 300多种。丰富的农业资源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区,目前,全市有特色产业的专业乡镇20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近40%;“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2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0%,18个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示范村”。

2.3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池州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龙头企业、基地、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优势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现有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84家,这些龙头企业主要涉及粮油、茶叶、水产品、野菜、山芋、蔬菜、蚕丝、中药材等10个行业30类产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40余家,发展成员6万人(户)。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棉基地17万hm2,特色水产养殖面积2.1万hm2,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1.3万hm2,蔬菜基地1.8万hm2,中药材基地0.53万hm2,生猪养殖120万头、家禽3 000万只。池州市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9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23个,省名牌农产品20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19个,

2.4新 农村 建设快速 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农村社会面貌大有改观。截至2009年,全市累计完成 “村村通”公路建设近1 800 km,99%以上的行政村已通了水泥(沥清)路,全市农村公路 交通 网基本形成。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光缆、通宽带,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均达100%;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农家店达69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基础建设的夯实,不仅推动了农村 经济 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2.5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来大发展机遇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使得皖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池州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之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必然促使池州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公司大 企业 大项目落户本地增多、政策的倾斜度加大,由此,必然会带动池州市大物流的发展。

3发展池州市物流业的建议与对策

农产品物流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池州市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池州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高效的物流平台。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

物流基础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当前应以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场、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大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要根据人口数量、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要积极建设物流园,政府可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手段,引导各类物流主体进入物流园,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化,发挥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应在池州主城区建立一座综合性、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和上规模的物流园;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造,青阳、东至、石台3县可各建一座综合型、规模化农产品交易市场[5]。

3.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鉴于当前物流主体呈多元化的格局,政府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主体参与农产品流通,同时,应出台政策,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运销协会,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体系,使之主导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成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组织及个体资源的整合者。当前池州市最切实可行的是积极引导筹建由商贸、交通、供销社、邮政等部门组成的第三方涉农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物流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经纪人+农户”、“超市+农户”等形式,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改变规模小、封闭运行、抵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减少农户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3.3引进和开发农产品物流技术,培养物流人才

农产品物流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到流通全过程,不仅技术涵盖面广,且技术含量高,物流技术是物流业发展的支撑点。物流技术主要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2个方面,最重要的硬件技术是运输、仓储与包装技术;软件技术为信息与管理技术。当前,池州市急需引进和开发的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技术。包装技术方面要注重其保护、定量、标识等功能;保鲜技术方面要着力引进开发农产品保鲜技术装备,条件成熟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要加强整个物流链信息整理与整合,以达到信息共享目的[6]。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目前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紧缺,因此,除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外,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 教育 和培训,可通过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进修, 网络 远程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同时要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3.4建立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和标准化体系

充分利用 现代 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加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当前,应在几个较大的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公告牌以及农产品信息查询机,同时,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专业网站。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加快实现标准化,逐步实现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加大对农产品基地认证、质量认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推行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种养及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要通过 科学 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5发挥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农产品物流业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完全依靠市场 规律 ,任其发展,缺少政府引导与推动,发展会较缓慢,甚至会步入畸型发展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助推作用,引导和规范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物流主体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改善物流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7]。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物流项目的扶持,农业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双引擎,必将推进池州市农产品物流业健康、稳定、快速、有序发展。

4 参考 文献

[1] 李培敬.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乡镇经济,2009(11):58-60.

[2] 郑祖起.发展三明农产品物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76-79.

[3] 池州市统计局.2009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3-26]./news/open.asp?id=32817.

[4] 凌中南.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5-8.

[5] 钱廷仙.模式优化与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0(1):1-5.

第3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商业市场;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1-00-02

0 引 言

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十大工业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工业、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建筑工程、科学研究以及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它的发展大力推动了传统制造业设计模式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使3D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推广3D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说明了它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类逐渐作为数据的驱动者和创造者,物质的需求条件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更多的人想让生活用品摆脱传统制造工艺的束缚,把创意变成实物,增添生活色彩。三维3D打印技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条件下,要顺应时代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来满足市场需求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通过对各市场的需求和境况作出分析,得出目前3D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近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市场规模和销售总额的变化,得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3D技术。

1 市场对低成本3D打印制作的需求

3D能将复杂结构快速构造,不需繁杂的工具和工艺条件,因此3D技术在风格各异的市场平台能够大显身手。通过分析3D技术在典型市场的应用来判断各类市场对3D技术的应用和需求状况。

(1)在工业制造市场:利用3D技术可以为公司设计出独特的产品概念,通过概念进行产品原型制作,再经过专业团队评审后制作模具原型,最后打印出工业产品。

(2)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市场:3D技术能充分展现事物形状和结构的复杂性,它是艺术最好的表达载体。

(3)食品市场:据报道,巧克力打印已经在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很多借助3D技术的食品将会问世。

(4)个性化定制市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希望自己的生活用品有独特的风格,而3D专属设计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5)生态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稀有物种由于环境污染已经灭绝,而3D技术能为它们模拟出适应的环境,按照模型规划给生物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6)教育:基于学生的安全和其他原因,无法向学生阐述事实和历史课程,3D技术能帮助实现场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目前我们无法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空,但3D动画能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恐龙的世界等。

2 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3D技术逐渐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各行业纷纷把3D技术作为重要技术引入结构制造设计中。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3D技术在构造设计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工艺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原料和生产程序,提高了商品的市场利润和工作效率。它在构造设计中拥有的巨大优势,加速了全球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与外商相比,国内投入的技术和资金仍然不够,这样的现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但也因此为3D技术发展和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从美国咨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查到数据,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7.1亿美元,2012年的市场规模值为21.4亿美元,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增长超过了1/3,2016已经达到30.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2亿美元。图1所示为通过Wohlers Associates查到的数据所作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图。

通过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3D技术的应用趋势,从数据中得知,市场规模值正在逐渐增高,市场的规模还会持续发展。从走势图中不断提高的数值可以分析出,3D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有增无减,需求越大,市场的规模值才会越高,因此3D技术的发展空间很大。

但是仅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却没有利润收取的3D技术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因此我们通过3D技术在行业销售总额的产值来判断它是否有应用价值。

仍然参考Wohlers Associates给出的数据,2011年3D技术销售总额达16.8亿美元,2013年为30.7亿美元,2014年为33亿美元,2015年为51.65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产值销售总额将突破65亿美元。不同年份的销售总额见表1所列。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3D打印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总额随年份的增长而增长,说明随着时代变迁,3D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因此3D技术在这样的条件下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并且价值会随时代变换快速增长。我们可以由表看出,若将3D技术应用于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利润,因此可以预测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只增不减,它将带动行业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3 快速3D打印技术的诞生

在上述条件下,我们研究的是将粉末状金属或者塑料应用于数字模拟图案上的离散堆积3D打印技术,该技术通过逐层打印将图案中的模型打印成实物模型,即增材制造技术。3D技术应用到的材料不仅仅是粉末金属和塑料,常用的还有有机玻璃、尼龙铅粉、陶瓷、彩色材质、树脂和不锈钢。该项目主要应用粉末状金属、塑料和彩色材质。要使用的打印机也有很多种,目前使用的打印C是双喷头打印机。双喷头3D打印机实物如图2所示。打印成品如图3所示。

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后,研究出了能更好适应市场的3D打印技术。该3D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 可制作金属制品,采用多种复合材料;

(2) 成型工程自动化,制作工艺简单;

(3) 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支持材料;

(4) 系统运行安全,维护成本低;

(5) 尺寸精度高,无需化学清理;

(6)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这些特点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我们还引入了几个新的理念:

(1)平台化和集成化。技术的平台化和集成化可以很大程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2)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是为了让产品拥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产品的行业性。

(3)可再利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存在冗余,而这些冗余基本被浪费了,所以我们将这些冗余材料进行再生产,以减少成本提高利用率。

(4)构件化。提出构件化的理念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项目的打印生产简化流程图如图4所示。

我们的项目能够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中,如建筑领域、汽车领域、商业领域、医疗领域等,但主要的研发领域还是商业领域。我们利用3D技术打印出的3D鞋底部件,可以减少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脚上的负担,使运动更加便捷。因此我们的3D打印技术拥有非常有利的自身优势和利于我们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4 结 语

3D打印技术能将高效、迅速、精确、低成本的优势引入到商业技术中,提高市场的竞争优势。应用该技术不仅能扩大市场规模,提高销售总额,还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和企业低成本需求。这项技术的引入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开发风险,还能让材料无限组合为公司生产出优质、美观、个性的产品,甚至颠覆商品市场的应用和规模,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为国家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刘红光,杨倩,刘桂锋,等.国内外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2013,32(6):40-46.

[2]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29-35.

[3]杜宇雷,孙菲菲,原光,等.3D打印材料的发展现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20-24.

[4]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3-5.

[5]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经济纵横,2013(1):90-93.

[6]王忠宏,李扬帆.3D打印产业的实际态势、困境摆脱与可能走向[J].改革,2013(8):29-36.

第4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 生物技术 行业发展

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生化药物、生物制品和基因组学药物。侠义的生物技术药物也称生物工程药物[1],是指以基因重组技术为基础,借助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或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手段,在分子、细胞或者组织、器官,以及个体水平进行设计操作,以达到发现、筛选药物分子靶标,或研制新型药物分子的目的等。

一、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当前,已经注册的生物技术类公司大约为400多家,其中,取得生物类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企业占到了四分之一,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比如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浙江、广东等地[2]。近十年来,我国生物制药发展迅猛,已经开发 出一大批新药特药,解决了过去通过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的技术性难题,这些生物类药品上市后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内分泌疾病,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生物技术药物共有的特点,即靶向性好,副作用普遍低于传统药物。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现阶段的生物技术药物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较之欧美等生物制药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近些年在政策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拨款上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制约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瓶颈依然存在,具体有以下几点;

1.新药研发不足

我国的药品研发,无论是化学药物,还是生物技术制药,实际上都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处于劣势,而一些世界制药行业龙头企业,一般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3],无论从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或者实际的资金投入上,都是我国制药企业无法企及的。到目前位置,经我国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生物制药产品中,仅有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和IFN-α-1b,其余均为仿制药[4]。据预测,未来生物制药的市场将集中在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疫苗、反义药物和可溶性蛋白等五个方面,其中仅单抗一项,目前处于临床试验期的产品约为100个,我国生物制药在研发上还有很大差距[5]。

2.融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医药行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生物制药公司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因此,除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以及政府的财政资助外,融资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行业发展初期,风险投资机构对生物制药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投资收益较少,或资金收回时间过长,近几年来风险投资的力度大幅减少,已由全面投资向重点投资转变[6]。

3.研发成果转化困难

近些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某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我国较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这在生物制药方面尤其明显。据报道,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年销售总额不及默沙东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十分之一[5]。随着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持续大力度投入,未来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将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已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同世界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产业化理念和经验,尽快缩短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同国际的差距。

二、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方向

1.加强新技术的产业化

将新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最终目的,只有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才能最终服务和贡献于社会,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如前所述,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还过于停留在实验室应用,不能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或有效地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不仅直接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也造成我国的生物制药的规模化生产跟不上实验室研发,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3]。推进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要求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建立技术同盟,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业化进程,并最终提高竞争优势。

2.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2.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市场上有多个生物药物专利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这对于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2.2建立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加强企业自我管理。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沟通,有助于行业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健康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

2.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无论在资金或者发展理念上,尚不具备源头创新的基础。因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这期间,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仿制药,以增添适应症,减少副作用,或开发新剂型来降低研发费用,和市场开发风险。

三、小结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自然资源丰富,因而,对生物制药行业来说,仍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市场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国内庞大市场的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然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据分析,至2020年底,全世界60%的将来自生物技术[5],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未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

参考文献

[1]种法辉,金世辉.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3):189-190.

[2]宋佳,张国莲.小议我过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2-220.

[3]杜方冬,罗爱静.我国生物制药现状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9):103-105.

[4]孙艳艳,王大博.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147.

第5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板块市场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高潮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转贴于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5 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第6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景观小品、绿化景观、游憩设施、绿道

1 项目背景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位于五期用地的核心位置,距高新区管委会在两公里以内,地块北临规划道路华科大道,南依规划道路天乐路,西临交通大道,三面环路,交通便利。

依据《荆门城市绿地规划》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定位为区级公园绿地。

2 建设规模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85609.80m2,净用地面积160358m2。其中铺装面积24783m2,绿地面积117054m2,水体面积18221m2,绿地率72%。

3 项目现状概况分析

3.1 地形地貌

现状场地南高北底,最高点为108.36m,最低点为101.31m,平均南北高差约5m。西高东底,平均高差约5m。

设计主入口,土质良好地势平坦,适宜园路的铺设和地形的营造。场地视野开阔,大面积为耕地,土壤湿润,适合湖心岛景观的营造和水生植物生长。

3.2 现状道路

场地内现有道路系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现状道路多为菜地园路,路况差,雨天湿滑;局部地形坡度较大,不宜车行。且地势稍有起伏,易造成安全隐患;杂草丛生,暂无处理;道路及铺装设置时需考虑高差及台阶的布置。

3.3 现状植被

3.1.1 现状苗木被区。分布于房屋周围,以荆门原生植被为基础,主要植物品种有香樟、紫薇等,在本次工程中予以保留,为林路植物设计奠定基础。

3.1.2 杂草区。分布于场地的东、西、南侧,主要为大面积的野草荒地及少量的菜园。平坦且植被稀疏的场地,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作空间。

4 项目存在主要问题

4.1 场地内原生植被薄弱,现状植被可塑性差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占地广阔,在城市中难能可贵,场地及周边现状环境一般,不适宜人的参与游赏,可达性较差,急需改造提升。

4.2 服务设施不完善,吸引力小

目前,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片区公园不具备景观游赏功能,无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周边居民及游人的吸引力小,利用率不高。

4.3 作为门区级公园,亮点不突出

南片区公园作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公园,仅在基地外侧有植被覆盖,在临近的华科大道、交通大道,绿化覆盖率不高,缺乏特色,难以吸引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项目建设意义

5.1 提升区域景观品质

区位优势使南片区公园承担多重战略角色,既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节点,又是进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重要节点区域,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形象展示区域。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完善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景观功能,提升其景观品质。

5.2 公园林路系统,增强其参与游憩功能

建成后的南片区公园植被丰富,是城市中难能可贵的绿肺,对内部林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分级设置,增设绿道及游憩小径,既保证安全消防的功能要求,又能强化其休闲游憩功能,增强人的参与性,更好服务于大众。

5.3 丰富林路植被,完善生态植物群落构建

目前,现状场地内原生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在本项目中,以原生植被为基础,丰富林路植被,增添各区域特色。

6 设计主题

“大地苏醒的旋律”景观总体构思时,结合周边环境及项目区域特点,引用了“从森林走向城市”的思路作为整体框架,采取公园与广场相结合的造景形式,合理规划布局景观水系及广场景观,取文化之精髓,借自然之独特,悟“人文・生态・历史”之主旨。

面对快节奏的土地开发模式,人们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式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园林新兴技术被运用到土地开发中,如海绵城市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低碳节约科技等技术,让沉睡的大地苏醒,谱写出生态绿色的乐章。

7 景点分布

公园内分布10个景点,分别为“香林曲径、香韵心境、陶然逸趣、杉杉湿地、湖影幕天、树影叠翠、水木明瑟、绿野仙踪”。“香林曲径”北区小游园有周围的植物围合起来,一条小径蜿蜒其中,意在营造一种曲径通幽之意境。“香韵心境”北人口由花镜引入,营造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陶然逸趣”由植物围合的休憩空间,如水般流动的曲线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的旋律,广场上设有健身器材,让紧张工作的人们有促膝倾诉和休闲健身的场所。“杉杉湿地”由杉树组成的湿地景观,营造一种不造作的生态景观氛围。“湖影幕天”游人在近水的草坪上可以观赏到傍晚的湖水景色,晚霞映照,天空的云朵倒映在湖水中,景致迷人。“树影叠翠”主入口有植物花池相互交错,阳光洒下,树影斑驳,给人带来视觉及感官的双重享受。“水木明瑟”近水区有观景平台和木制阶梯组成,可供游人短暂游憩,微风吹过,周围植物发出瑟瑟声响与水声相呼应,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绿野仙踪”雨水花园与下凹式绿地组合,充满奇趣感,走在不规则的栈道上放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感,使身心得到放松。

8 分区设计

8.1 南入口

南入口设置了亲水平台、特色景墙、艺术钢构架、雨水花园、生态绿地、生态停车场、景观灯柱等景观设施;场地标高为106.45;广场主要铺装采用花木纹碎拼,烧面芝麻白、塑木地板等。

8.2 西入口

西入口区设置了树林草地、钢结构构筑物、景石跌水、景墙休闲健身场地、地雕景观、景观灯柱、下沉式活动草坪等设施。场地标高为105.50m;广场主要铺装采用花木纹碎拼,烧面芝麻灰。

9 植物设计

根据公园系统布局,对道路(主要车行道、绿道、游憩路),园区及节点广场进行绿化配置设计。

9.1 道路

以车行为主,满足园区消防要求。道路两侧上层为行道树,营造规整的氛围,引导交通。下层为花灌木及宿根花卉,丰富园内色彩。

行道树品种选择:栾树、樟树、乌桕、枫香、朴树等。

花灌木及宿根花卉品种选择:锦带花、喷雪花、杜鹃、小叶栀子、金丝桃、大花金鸡菊、美丽月见草、蝴蝶花、虞美^等。

9.2 园区

植物景观采用丰富的群落式种植。主要以团块交错、草坪花边共镶路边,营造纯林穿行的情趣。配合远景林冠线、场地起伏变化种植形式,充分展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变性,使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品种选择:乌柏、枫香、银杏、栾树、桂花、石楠、黄花槐、红枫、紫薇、海棠、樱花、梅花、杜鹃、红木、石蒜、美女樱、葱兰、沿阶草等。

第7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在最近的20几年时间内,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为作为代表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企业界及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专家指出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1]。在生物工程研究及应用领域最活跃并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就属生物制药,制药技术已经获得了生物科技领域中60%以上的研究成果,现如今总销售额远远超出10亿美元的生物产品大部分都出自于生物医药。因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21世纪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难题

1.1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较低 自1985年左右开始,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处于"厚积薄发"的时期。对药物的创新研制[2],不断可以为企业带来品牌效应,更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所以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各项资金的支持下,渐渐的从模仿制造变为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但是现阶段的药物创新研制和产业化水准依旧较低,我国具有相应的基因工程技术而进行药物生产的企业仅为整个生物制药企业的1/3左右。

1.2缺少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制度 科技成果的转化决定了其对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贡献度。但是,目前的生物医药研究的资金相对短缺,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宽广等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率依旧较低。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缺少技术转让的制度。针对产业科研来讲,唯有将科研院所研发所得到的成果迅速的被企业及市场营销推广,才可能实现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

1.3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短缺 各生物医药企业出现严重的人才短缺情况,大多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人才短缺严重,同时资金运转、项目运作、市场拓展人才也比较紧缺,特别短缺的是从事生物医药评估、合作及市场运作的专门型人才,现阶段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人员是一些中专或是大专生,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加入,来推进生物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的方案

2.1以市场为主导来展开生物医药技术的开发研制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我国各级科研机构完成的,研究人员自主选择研究目标,并没有顾及到技术的市场可接受性。这种科研制度知识我国的科研工作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及服务于企业的要求等。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

因此,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本着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展开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状况的调研活动,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的领域及产品种类。所制定出来的战略不仅应该符合国计民生的需求,同时要顺应市场的认可并以市场为主导。这样,我国的各级科研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个战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工作,所研发出来的医学成果也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容易得到企业及风险资本的接受。

2.2加大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 培养及储备专业化人才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方案,培养并引入具备一定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及营销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各类高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优点,创建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对能够掌握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及前言、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医药特色的生物科技应用型高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3建立科学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 优良的生物医药产业标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及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标准。我国在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标准时要考虑产业的上升能力[3],进而着重的引导生物产业朝着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医药产业标准的研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点,建立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医药行业标准。

2.4通过政府开展的采购措施来降低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风险 ①应该把一些治疗症状广泛、疗效显著、安全性能较高并且价位较低的生物科技药物加入到目录,来开辟出生物医药产业的早期市场,将大量的资金引入到这个领域来,来缓解科研中的资金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突破性的进展,重点是使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个优良的产业链,进而将整个产业带入良性的循环的轨道。②目前将生物科技药品加入医保目录还有很大的难度,解决产业化资金问题还要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利用企业内相关产业的多元化来发展资金的初始积累,来达到企业的盈利,进而为生物医药科研提供充足的资金,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有可能成为现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发展方式中最可行的一种方式。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就可以进行灵活的创新,或者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或者买断技术进行产业化发展;或者企业内部完成一部分研发,实现企业创新技术主体的创新模式。总之,利用多种模式的建立及下游推进上游的模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内部产业链的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的良性发展的局势。

参考文献:

[1]丁锡申.中国基因工程产业化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与国际的差距和发展战略[J].生物工程进展,2011(19).

第8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分析 人脸识别 技术 领域

随着国内人脸识别技术与智能分析水平的不断成熟,这两种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推广到安防领域。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飞跃性发展和成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市场最受关注的新方法,目前,国内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发展成熟。而对于国内的智能分析,从早期的行为分析应用到目前的各行业的深化应用,随着安防行业的迅速扩张和发展,国内的智能分析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照现在安防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特点

大安防市场涉及了不同的领域,从高端金融、交通领域到连锁商铺、小区安防等;涉及了不同的技术,从光学、电学到通信及智能分析;面对复杂的社会与治安现状,大安防市场为什么会选择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技术为发展方向呢?先从大安防技术应用的三大特点来进行分析:

特点一:智能分析可以对画面定的物体进行建模,并通过大量样本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对视频画面中的特定物体进行检测及相关应用。它还可以带动高清的监控市场,在高清成像显示的前提下,融合计算机分析技术及其管理模式,配合监控系统的“眼睛”与“大脑”,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更好的应用。

特点二: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门融合生物学、心理学和认知学等多学科、多技术的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可用于身份确认(一对一比对)、身份鉴别(一对多匹配)、访问控制(门监系统)、安全监控(银行、海关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游戏)等。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技术特征,未来的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它带动生物识别的发展,在区别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不同时,发挥生物识别的唯一性与准确性等特点。

特点三:在大安防市场中,如何快速定位一个人,在大量的数据库中快速寻找到所需要的人员面部信息。这就需要把智能分析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另外还需要加入视频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安防监控的作用。

2 大安防产品存在的特点

除了上面所分析的特点外,还有许多技术融入其中。比如,智能分析、网络化、高清华、数字化、识别跟踪技术等等。而且大安防市场涉及的监控产品也是数不胜数,从这些产品中可以看出大安防市场存在的特点。

特点一:大安防市场不等同于一个单一的监控系统,它的产品种类繁多,所需要的设备多到很难用单一的数字去衡量。当大多数的产品都需要在工程中体现时,将小产品嵌入到前端或存储设备中是很好的选择。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智能分析前移至监控摄像机中,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信息,因此,要实现图像与声音的统一传播。大安防市场的需求包括音频的监听,所以需要将拾音器集成在前端设备中,通过内置微型光端机不同的编解码过程,呈现到拼接屏中。

特点二:由于现在的监控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因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及调度应该配备统一的指挥中心。将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网络设备都由指挥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支配,青睐于平台化管理,实现监控管理正规化。

3 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市场对金融行业、公安监狱、政府行业、边境管制等一些对保安要求较高的行业外,现在一些普通的用户也逐渐对这种技术加以重视,开始接受并且使用相关产品。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更为安全可靠易用的身份鉴别手段,可以提升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地遏止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与传统的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提升原有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安全性及易用性,从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人脸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智能分析技术主要是朝着提高准确率的方向发展同时还会朝着关注效率的一些应用方向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根据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续的智能分析产品应该是带有强大的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的。对于不同的复杂环境进行自动学习和过滤,把视频中一些干扰目标的东西进行自动过滤,从而提到准确率,降低调试复杂度的目的。

(2)从源头增加可判断信息,从获取的视频中搜索带有目标的深度信息。分析算法计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准确的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高度等信息,能够提高整体算法的准确性。

(3)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数据深入挖掘就应该得到迅速的发展。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计算,从大量的视频数据中能够快速有效的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甚至有些方面可以让一些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比如,人脸数据库检索,视频中穿某种衣服,某种颜色的车辆查找,车牌查找等。

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产品上来说,大安防市场智能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带动传统的安防技术外,云计算、光学技术、LCD液晶技术等也许都可以成为大安防的左膀右臂。由于大安防市场中的监控设备布线及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难题还需要3G乃至4G的无线网络支持。

4 总结

目前,随着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视频监控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如今各个技术也是蓄势待发的状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安防行业将会出现很好的发展趋势,把智能分析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为整个大安防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魏育成,赵彩云.身体就是身份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J]. 中国安防. 2009(04)

[2] 李建勇.人脸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安防. 2009(04)

[3] 陈永.人脸识别技术打造平安社会[J]. 中国安防. 2009(04)

[4] 雷玉堂.面像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比较[J]. 中国公共安全(市场版). 2007(06)

[5] 王金庭,杨敏.人脸检测技术研究[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6(04)

[6] 冯素玲.人脸识别常用方法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4(05)

第9篇:生物技术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新疆轮台

中图分类号 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7-01

透过轮台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看出,人们在发展设施农业产业认识上仍然不到位。把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变成了只抓设施农业生产一个环节。而生产之于产业,不过是产前、产中、产后之产中的一部分,没有产前的科学规划,就很难做到合理布局;没有产后的市场建设,产品销售就要受阻,增产实现不了增收,最终将会影响设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认识到位,理清思路,才会在实际工作中不犯错误、少出问题[1]。为此,通过对巴州轮台县设施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就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希望对南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起一定作用。

1 设施农业现状

1.1 政府扶持力度大

通过项目争取和政府财政扶持,全县不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一是新建集中连片占地面积3.33 hm2以上的钢架无立柱标准温室,补贴15万元/hm2;二是改造旧温室,补贴4.5万元/hm2;三是推广膜下节水滴灌技术,补贴3 000元/hm2。

1.2 生产现状

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169.533 hm2,有温室1 614座,面积17.35 hm2。全县设施农业生产,年均产量9 000 t,产值2 7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蔬菜种植模式为二果一叶、一年三茬,温室生产类型基本为“春提前、秋延晚”。

1.3 市场现状

由于设施蔬菜面积小、产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菜价常年偏高。市场建设方面,全县只在县城有1个蔬菜批发市场,没有产地批发市场。全县蔬菜市场产销,自产蔬菜只占市场份额的30%,其余皆由外地调入,尤其当年12月至翌年2—3月当地深冬设施果菜市场占有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设施蔬菜还不能实现周年生产。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设施农业产业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领导把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片面地理解为就是发展温室面积,简单地把规模化等同于产业化,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概念,致使产业布局不合理、市场建设缺失滞后,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时期抓农业生产的印记;二是在发展全县设施农业产业上,缺乏长远规划;三是全县设施农业组织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蔬菜办长期处于有编无人的窘迫状态。

2.2 温室建造质量低,布局不合理,空置率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初期建成的温室未按农业部门制定的建造标准进行建设,建设质量非常差,根本达不到日光温室采光和保温标准要求。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温室墙体高度和厚度上,按建造标准温室后墙高要求3 m、墙体厚度1.5 m,但实际调查中,许多墙体高度不足2 m、厚度不足0.8 m,致使设施蔬菜生产中,日光温室根本不能发挥其增产增收的作用,因不具备温室蔬菜生产条件要求,一些温室被荒弃;由于在发展设施农业之初盲目强调上面积,温室建设全县铺开,集中连片很少,大都零星分布,这样既不便于技术指导又影响未来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设施农业是劳动密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一些乡镇耕地多,劳动力少,加之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够,暂时还不适合发展设施农业。正是由于温室建造上质量低,布局不合理,造成一些乡镇温室空置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乡镇温室空置率甚至高达25%以上,在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的同时,也极大挫伤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2.3 茬口混乱,市场观念差

调查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引人深思,一个温室中同时种植3~5个品种甚至更多。由于种植随意性强、茬口混乱,给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种什么品种,茬口怎样安排不是按照市场价格变化,而仍沿用传统的种植习惯。其结果是付出同样的劳动甚至更多,收入反而很低。表面看是一个种植品种多而杂或是一个茬口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意识中仍沿袭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习惯,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商品意识差、市场观念落后。

3 发展建议

3.1 转变思维方式,增强市场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领导决策者应从过去计划经济时展农业生产的思维模式中转变过来。应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的切入口。不能走低层次粗放发展的老路,避免内地前些年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即所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形象和政绩工程,造成国家巨大财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不能只停留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等技术层面上,作为一个现代农业下的现代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固然重要,具备很强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更是不可或缺,技术可带来增产,而市场将最终决定是否实现增收。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增强市场观念,是时下无论是农业部门的领导、技术干部,还是广大农民,都需要迫切补上的一课。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在区域布局上,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劳动力集中、交通便利、水电配套设施较好的乡镇重点加以扶持。按照“百亩起步”集中连片的原则,杜绝零星建设,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方便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2-3]。二是在品种布局上,按照先较易种植的叶菜向管理难度较大的果菜、菇类等品种拓展,丰富设施农业市场品种。三是在建新温室要严格按技术参数建成高标准温室,加快发展标准结构的深冬生产温室基地建设步伐,保证设施农产品在当年12月至翌年2—3月能够及时上市,彻底实现周年生产,从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3.3 完善市场建设,加快产销对接

一是除现有县城蔬菜批发市场外,在每个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都要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方便销售,解决卖菜难问题;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产供信息,积极开展名优产品宣传推介,畅通信息渠道[4];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牵头组建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推进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农贸市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畅通物流渠道。

3.4 发挥政策扶持杠杆作用

在对当年新温室建造验收检查时,严把质量标准,对达不到建造技术参数标准的,一律不能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不得兑现财政补贴,从源头上堵住不按标准建造温室的现象。防止少数人钻政府优惠政策的空子,骗取承包地,套取政府补贴款,把不合格温室高价转租他人从中获利,确保全县设施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国林,宗英飞,王瑞申.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与气候资源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19):118-120.

[2] 姚於康.国外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基本经验及其借鉴[J].江苏农业科学,2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