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运动与健康科学精选(九篇)

运动与健康科学

第1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运动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可以通过老年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为维护、促进和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管理和控制老年人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构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快,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研讨的热点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中明确指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健康教育的滞后,导致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知识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生活、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现有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提供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和持续性的健康保障。如何建立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一大难题。

一、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是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据增加和医疗负担加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健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它以健康管理为基础,健康评估为手段,健康干预为措施,目的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通过管理和控制健康风险,维护、促进和改善健康水平。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质就是提醒现代人要采取主动的健康行为去积极预防疾病,控制疾病所带来的危险因素,通过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二、运动健康管理

运动健康管理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基本框架,整合了现代医学知识和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立的一套系统地关注和维护运动者身体健康的管理模式。运动健康管理是指根据个人所提供的健康状况、生活状态、运动习惯,从身体适能评估、运动咨询和沟通,了解其运动的需求与目标,建立个人专属的运动处方,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配合运动成效追踪的全方位健康服务,协助提升个人体能及身体适能,进而达到个人运动健身的目标与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是通过对收集到的老年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为维护、促进和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管理和控制老年人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运动健康评估、运动健康干预和运动健康档案管理。通过对老年人进行连续的运动、营养、生活习惯等循环指导和管理,实现“评估干预监督管理再评估再干预再管理”的“运动健康管理”模式。

1.运动健康评估

运动健康评估是实现运动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手段。运动健康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利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老年人健康的某种因素或特征进行检测和计量,并指参照一定的健康标准和指标,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运动健康评估既可以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运动的因素,寻找促进健康的途径,也可以反映老年群体的健康发展趋势,帮助制定社会健康政策和实施策略。

2.运动健康干预

运动健康干预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最主要的措施。运动健康干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指导老年人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它依据医学检查资料,结合老年人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年人选择合理运动方式、适中的运动强度、适当的运动时间以及适宜的运动环境,以运动处方的形式从生活方式、运动营养、运动保健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

3.运动健康档案管理

运动健康档案应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体指标检测数据、家族及个人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和运动状况等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建立运动健康档案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健康管理的水平,一方面,通过对个人健康信息的连续记录,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身体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查找健康隐患;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专家通过查看个人专属的运动健康档案的相关运动信息、饮食习惯及其他健康信息,制订有效合理的运动方案和运动目标。

四、构建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的积极意义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决定》的推出,为建立能够满足老年需求的健康指导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适应了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而完善的健康指导与管理体系,将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健身养生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关注了老年人健康的社会问题,以社区为服务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系统化、专业化的运动保健服务,以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有助于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维持健康水平。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协助政府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老年健康信息数据、服务需求等信息,为政府制定为老服务政策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老年人运动健康管理体系将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健康预防和运动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但是,这样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团体承担更多责任,尽快实现的老年人运动健康的专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惠芬.福州市鼓山镇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状况调查[D].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刘照涌.浅谈运动健康管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

第2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建设发展;社会市场;健身指导;休闲保健;康复保健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原专业目录“体育类”中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依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12月,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使用体育保健专业这个名称,专业代码为:660304;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规定体育保健专科专业对应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体育保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为全民健身运动、专业(职业)运动的个人、单位包括各种运动队、运动俱乐部和运动训练基地等提供保健指导和卫生服务以及为家庭、社区以及各种保健、康复行业机构(部门、企业)从事医疗、保健及相关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并忠诚于民族和祖国,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发扬先辈进取精神;在德、智、美、体、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综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自发地、自觉地服务于民族,服务于祖国,服务于社会。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包括体育生物科学与体育保健康复学等)的完整体系、民间传统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这大众体育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保健理论指导体育健身,运用保健方法服务于体育健身,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有效简便的方法运用于保健和康复。熟悉保健的广泛领域,能综合医药卫生、体育运动等多学科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保健事业。

二、专业建设发展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情况

(一)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要以人们更高的生活质量为基础,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使大众健身和保健康复市场中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空前高涨,并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家社会安定,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优化,体力活动减少,多种慢性病和亚健康体质越来越困扰着人们,健康教育和促进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体育保健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和指导,进行科学健身与合理康复来提高健康水平。

竞技体育中,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运动负荷越来越大,运动技术难度增大,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优秀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制约因素。因此,运动康复和运动营养在科学训练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各省市体育局相继建立或筹建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专业运动队急需高水平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专门人才,为运动员进行伤病康复和体能恢复,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身体健康。

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两倍。有关部门统计,现今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数不足万人,今后十年内相关人才缺口在几十万以上。目前,国内从事体育保健、养生康复、膳食营养指导等相关的职业者少之又少,竞技体育部门从事训练恢复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而言,体育保健相关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1]。

(二)体育保健专业的开设情况

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6所体育高等学府和部分地方体育院校,设立体育康复保健专业(现为人体运动科学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颁布而规范了体育保健专业的名称后,各地体育院校、高职高专的体育系,甚至有些医学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但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坝师专开设有以“体育保健”为名称的专业,本科学校开设的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而其它高职高专均没有这一专业,个别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有“体育保健、康复”这一培养方向。可见,社会市场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时,而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可度不高

受民众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就业体制僵化的限制,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招生就业渠道不够通畅。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其可行性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大量培养体育保健专业的人才不但是医学院校的义务,也是体育院、系的责任,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会更具有专业特色。但自体育保健专业建立后,多数民众对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在相当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虽然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但一谈及保健康复,都认为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培养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保健专业似乎不合常理。这些错误观念无疑会对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民众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而高职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喜欢盯住“保健”这个词,将其理解为“医疗保健” 并作为依据而把体育保健专业按医学专业模式培养,这样又无法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同,使专业建设面临学生就业困境。

2.专业毕业生没有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认证

虽然现在许多部门和单位十分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专门人才,但真正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才却难以被录用。国家卫生部根本就不允许非医学专业学生取得如医师资格证、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等医疗卫生职业的认证。所以,由于没有准入通行证的限制,该专业毕业生较难进入医疗卫生部门,即使能够进入,也不能获得处方权;所以只能在医师、康复治疗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辅的康复理疗操作,如:按摩、刮痧、拔罐和熏洗等,这给他们的印象是:一辈子都当徒弟。由于工作缺乏思想性、创新性以及可让工作者持续发展的职称制度保障,时间稍长便使人产生厌倦并对前途出现迷茫情绪,于是造成了体育保健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从事康复保健工作却很快就转行的现象[3]。相当数量的医疗单位为了升级的需要而设立康复科室,却受重视程度往往不高,或限于编制原因而成为单位的“政协”,鲜有接收具备专业知识的康复专业毕业生,更何况是非医学性质的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4]

(二)对策探讨

1.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保健中的“保健”是“保卫健康”之意,在医学中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而本身却包罗万象,环境、医药、营养、体育运动等等都与保健密切相关[5]。体育保健专业的培养方向包括康复保健、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这三大方向。而这其中康复保健(或称康复理疗)方向不应作为专业发展的分支,除非这个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并被卫生部门认可为医学专业,否则会让毕业生置于“无证上岗、非法行医”的尴尬与无奈中。社会市场对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人才有极大需求量,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挤医疗工作的路子,何况这不是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强项。而且,休闲保健(含康乐服务)与健身指导工作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个人业务水平提高、职位上升的空间,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专业,会有一套比较成熟而完整的培养模式,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相对固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而且有着可资比较的中外培养体系框架。但作为高职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类型。因此,体育保健专业必须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不能做成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压缩饼干,或是仅仅将原有的学科课程简单重组。如果因学生“专升本”或筹划本专业“升本”的需要而套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体系,拚弃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把体育保健专业当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预科”或“简版”来办学,势必对学生就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5]。

2.优化专业课程组合,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市场的需要

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课程大体上可分类为体育健身类、体育生物科学类(与基础医学科目整合)、医学类(含传统医学)、体育保健与康复综合类以及体育保健相关应用类(如体育营销、医药营销、体育管理、医疗保险等),这五大类课程构成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涵盖了专业培养的主要方面。优化课程组合,特别强调增加体育健身类与体育保健应用类选修课程的数量,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与自己人生规划更为相符的课程。如,体育健身类应开设与社会健身密切相关的《休闲体育学》、《太极运动》、《武术基础》、《健身操》、《健美运动》、《体育舞蹈》、《户外运动》、《网球运动》、《高尔夫球运动》和《轮滑运动》等课程;而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就业相关的应用类课程如《卫生经济学》、《体育经济学》、《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医药商品与市场营销学》、《体育营销学》、《医药市场调查与卫生统计学》、《医药营销策划》、《医药广告学》、《商贸与物流》、《卫生管理学》、《体育管理学》《职业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老年卫生与护理》和《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等也应开设为选修课。体育生物科学类(即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基础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营养学基础》和《医用物理学》等整合到上述的体育生物科学类课程中,减少课程科目数量,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实现资源共享[5]。

3.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以岗位要求为标准

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其指导思想就是更加注重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所实施的技能更加接近企业的岗位标准,接近用人单位的标准[5]。我们学校把体育保健综合应用类主要分以下几个小模块:康复保健类、休闲保健类、营养健康类以及运动人体科学应用类。康复保健类的课程主要有《推拿学》、《反射疗法学》、《中医筋伤与康复疗法学》、《运动创伤学》和《全科医学》等;休闲保健类的课程主要有《芳香保健学》、《美容彩妆与美体护理》、《休闲保健学概论》和《康乐服务与经营管理学》等;营养健康类的课程主要有《营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学》、《中医养生学》和《预防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应用类的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生物学监控》、《生理机能评定》、《健美运动基本原理》、《传统体育养生学》和《康复体育与运动处方》等。这些课程特别加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为学生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推拿师、足部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和康乐服务师等相关职业技能资格提供了保障。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现技能和理论紧密结合,着眼于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社会体育大量需要懂得科学健身的专业人才,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在专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是不应仅局限于某些事业单位和升本,他应有自身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应摈弃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做到哪里能发挥个人才能就到哪里去。(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阿坝师专校级青年课题(ASC09-09)

参考文献:

[1] 黄昀,李杰,蒋寅.关于体育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教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694(18).

[2] 王乃茹,黄辉.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132(20):195-196.

[3] 覃荣周,王琪林.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市场分析[J].商.2012,(16):169.

第3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有效策略

一、认识体育素养

所谓的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大板块是公认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在体育情感与品格中,体育情感主要是围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对体育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运动方面培养。学生一旦具有了运动兴趣,无论是学习运动技术还是体能锻炼都能够得以实现。体育品格主要倾向于体育精神,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等。

在运动能力与习惯中,运动能力主要围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例如,生活中的走、跑、跳、攀、翻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用于终身锻炼或参与竞赛的篮球、游泳等运动技能。运动习惯主要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以后,每天都能够坚持完成一定量的自己喜爱的运动,且长期坚持成为习惯。假如有运动能力而未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运动能力本身不能直接促进健康,只有养成了锻炼习惯且长期坚持了,对健康的促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健康行为多指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或运动中的具体行为(也可称为健康促进行为)。相反,也有危害健康的行为表现,如,晚上睡前做剧烈运动,这是不利于保障优质睡眠的行为,属于不健康行为(或健康危险行为)。在健康知识与行为中,健康知识主要围绕有利于健康的相关知识,例如,运动后不能一次大量饮水等。

二、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1.关注体育素养的整体性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正如OECD研究提出的“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公式一样。知识、能力、态度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方为素养,任何一个指标都不直接等于素养,而是素养某一方面的表现。例如,素养中的知识,不直接等于素养,仅仅代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或具备的知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亦是如此,“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三维度是一个整体。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言,学生接受该学科的学习,要注重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称其为具备了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只能显现出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素养表现。例如,只注重运动能力与习惯养成教育,仅仅只能说明,学生具有运动的能力与习惯,而不能称某学生具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样道理,学生仅具有健康知识与行为也不等于是具备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

2.重视体育素养的可观测性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还具有可观测性。学生完成体育学科的学习以后,其核心素养应是由几个维度组合成的一个整体,但每个维度的指标要素都是可以观测到的。

例如,在“体育情感与品格”维度上,学生是否具有对体育的兴趣、热爱等情感,从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持久性等也能观察到。学生是否具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等体育品格,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也能一览无余。有些学生在运动中怕吃苦,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表现都是可以区分的。

在“运动能力与习惯”维度上,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运动能力,也是可以观测的。例如,在攀爬、翻越运动中,有些学生完成动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学生不仅不协调,而且,总是被前面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这是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不同的具体表现。再有,在一些体育比赛中,如篮球比赛,有些学生技术动作很娴熟,战术意识也较强,可有些学生却远远不及。说明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出的差异性也是可以区分的。是否具备了运动的习惯更能观测,有些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甚至放学以后都会到学校的篮球场和几个学生一起打篮球约1个小时。这种行为不仅有利于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且已经显现出具有运动的习惯。

此外,就“健康知识与行为”这一维度而言,W生是否具有健康知识,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检测,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健康行为也同样具有可观测性,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了解学生的行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也就是说,是有利于促进健康的还是有可能危害健康的。当各个维度都通过观测以后,可以综合评判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状况,是良好、一般,还是优秀。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体育素养的特点,培养小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参考文献:

第4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美国大学;本科;体育专业;专业设置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的发展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实现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其独特性和科学性。专业的发展与设置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部分,其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最终的效果。综观美国体育专业发展历史,专业设置、发展周期较长,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分化改革发展,其在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创造性地建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仿效的样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准确描述美国本科体育专业的现状,总结、分析美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的特点、优势与经验,反思我国当前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的不足,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以期为改进与完善我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与发展提供帮助,为我国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良好开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与借鉴。

1.美国体育专业的发展

1.1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变革

美国大学体育专业不断发展,60年代体育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体育教育,相关专业数量为400个左右,选择体育教育与教练员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60%,只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到了2010年,运动学与社区健康研究成为美国体育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全美体育相关专业数量已达到1 200个,且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传统的体育教育与教练员专业,超过60%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参加研究生教育。

从1960年至2010年,体育教师专业学生人数由60%降到不足5%,美国体育专业学生专业选择意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在对46所隶属于美国运动学协会(AKA)的大学调查中,绝大多数体育学专业的本科生更倾向于将他们大学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健康方面职业,如运动医师、专业治疗师等,而传统的体育教师、教练等职业的从业率则大大下降。社会发展与体育功能转换,职业选择的需要促使学生专业选择兴趣发生转变。美国体育专业设立之初,以为公立学校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为主要目的,当时,体育教师与教练员拥有大量的就业机会,相关专业选修学生数量多成为必然,当时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作为最适合的专业名称也为大家所普遍接受。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体育观念的不断转变,重视健康已成为当今美国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的热点,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肥胖问题与社会成员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与身体健康、休闲娱乐、锻炼内容相关的体育专业不断出现,且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就业市场的不断萎缩,学生们对于专业选择的转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对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三所大学的调查中发现,在三所大学的专业选择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与健康相关专业,包括运动医疗与康复、物理疗法工作者、职业治疗师(复健师)和医疗助理和脊椎推拿治疗者等。在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70.5%的大一、大二学生与52.3%的大三转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健康相关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1.2美国本科体育专业的快速发展

1.2.1入学率的不断提高

当前,美国共有865个学院提供体育专业学位教育,70多本期刊出版有关体育专业的研究。本科体育专业是全美发展最迅速的本科专业之一。近年来,美国体育专业学生入学人数快速发展。在一项对46所隶属于美国运动学协会(AKA)的大学调查中,结果显示,在2003-2008五年中,运动学专业的入学率有明显增长,其中本科生增长了50%,研究生为20%,博士生为29%。在加利福尼亚洲,21所招收体育专业的大学2007年秋季的入学人数达到11 300人,比五年前入学率提高了50.5%,而这21所大学总的入学率比五年前只提高了6.5%;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全校的学生入学率比五年前下降了8.7%,而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入学率则提高了26.6%。

1.2.2美国体育专业命名趋同性的发展

2009年分别对Google和PubMed的一项电子调查显示(表1),以运动学(kinesiology)、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生物学(biology)作为关键词的点击次数,相对于生理学这样一个传统的学科名称而言,在体育领域常用的运动学、体育、体育活动的公众关注率相对地较低而且力分散。分散的命名会扰乱公众对专业的理解,造成认识误区,而统一专业名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专业领域研究内容,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对增进公众了解,加强学科的学术影响,提高体育学科学术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大学强调大学不仅只有教育的功能,也应具备研究的功能。美国的体育研究学者认为,不应过于强调体育的应用性,也应注意到其客观存在的学术性。只有不断提高体育学科的学术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认可,获得更多的课题研究机会和研究基金提供给体育工作者支持其研究,加快体育研究的进步。此外,统一专业名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专业领域研究内容、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对提高专业学术形象和学术地位有重要意义。

美国运动学协会(AKA)将运动学(kinesiology)定义为对身体活动以及身体活动对健康、人类表现、社会和生活|量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身体活动包括人类日常活动、工作、运动、舞蹈、游戏和为了增进健康而做的锻炼、损伤恢复、残疾人和疾病、运动员体能训练、运动员训练和其他高水平体育活动。美国运动学协会对运动学的定义表明了运动学所包含范畴的广泛性,与身体活动相关的都可划分至运动学范畴,这与美国目前专业开设涵盖的广泛性高度一致。使用运动学命名美国体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机构、研究者与大学的认可与支持。

2.美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

2.1专业名称的使用

2.1.1与健康相关的专业命名在美国高校院系中使用频率最高

美国每年由于大众不参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相关消费高达243亿至372亿美元,占直接健康卫生保健总开支的2.4%-3.7%。调查显示,在美国如果10%的成年人开始参加规律的健步走,每年将节约56亿的卫生保健开支。由此可见,更好地促使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是增进人类健康的最好方法,相应地促成健康保护及疾病预防相关产业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美国体育健康市场不断发展,对口人才需求量逐渐递增。美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充分适应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健康相关专业的设置,如和健康相关的娱乐、休闲、健身、保健、物理治疗以及大众健身等专业不断涌现。在对858所美国大学体育专业名称的调查研究中,将全美大学体育专业名称按关键词分为七大类,以健康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共有261所,占30.1%;以体育教育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共有172所,占20.1%;以运动学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有145所,占17%;以锻炼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共有112所,占13.1%;以运动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有46所,占5.4%;以运动科学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有8所,占1%;无法归入以上六类的,如人类表现、身体治疗、运动医疗与康复等为关键词命名的学校有114所,占13.3%。

2.1.2运动学、运动科学(kinesiology)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体育工作者认同为体育专业的统一称谓

Kinesi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kineis”和“logos”,kineis等同于英语中的“move”代表运动,logos等同于英语中的“study”代表研究。而美国体育工作者将kinesiology解释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人类运动的艺术与科学。运动学(kinesiology)最早于1948年出现,1977年成为全美第一个系别名称。美国运动学协会(AKA)和美国运动学与体育学会(AAKPE)分别对运动学进行了定义与描述,均认同与身体活动相关的都可划分至运动学范畴,认定了运动学所包含范畴的广泛性,这与美国目前专业开设涵盖的广泛性高度一致。

回顾美国体育专业创立之初至今,对于美国专业名称的争议从未停止,专业名称的变换随着时代进步,社会需要与专业的增设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专业名称的演变过程不单单是学院名称和专业设置的简单更改,究其本质是美国高等教育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调整办学方向、变换专业结构、创新专业设置所采取的行动与措施。

2.2专业开设现状

2.2.1分属学院

美国各个学校由于拥有较大的自,可以根据本校特色开设专业,因而各校的专业归属学院上有较大不同。主要分属于以健康为关键词的学院、教育为关键词的学院和以人类科学、应用科学为关键词的学院(表2)。随着大量跨专业学科进入体育专业,体育跨学科特性表现得更为突出,部分院系考虑到原有使用的名称不能涵盖当前的教育范围而更名,或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与其他院系合并。如俄勒冈州立大学学院名称为公共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育与人类个体生态学学院,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人类科学与教育学院,专业调整满足了大学自身发展,涵养生源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2.2.2专业开设

美国大学专业开设丰富多样,主要开设大量的与健康、健美、锻炼、运动科学相关的专业方向,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也多与健康相结合而设置。专业设置数量多,门类细。其中涉及健康、健身、休闲领域的专业方向包括运动学、运动医疗与康复、锻炼科学、身体治疗、(实用)动作科学、社区健康、锻炼与运动科学、健康促进、运动学与健康、社区与公共健康、健康职前培训、健身研究、人体动作科学、健身与营养、预防治疗与健康娱乐、公园及休闲研究等;涉及体育教育领域的包括体育与健康教师教育、体育教师教育、健康与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与体育活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与健康研究等;其他领域包括体育管理、体育文化与运动、体育产业、残疾人体育活动、残疾人体育教育等。俄勒冈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在运动学专业下又分设出诸多不同的专业研究计划供学生选择(表2)。

2.3美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的特点

2.3.1专业设置多样,命名不一

美国大学本科体育专业设置主要围绕健康、体育、运动学、锻炼、运动、运动科学、娱乐休闲等关键词来命名,专业名称五花八门。专业名称命名的杂乱会阻碍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学科的度、学术地位和被认可程度,美国体育运动协会与美国体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统一体育专业名称。在众多的体育名称中,运动学(kinesiology)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与体育研究者的推崇与认可。

2.3.2专业设置关注市场变化与社会需要

各个大学在专业调整上拥有较大自,适应市场变化,突出学校特色,关注学生需要,结合体育跨学科特性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开设大量与大众健康、健美、锻炼、娱乐休闲相关的专业,表现出美国体育专业设置顺应时代变化,关注市场需求,迎合社会需要。基于绝大多数体育学专业的本科生更倾向于将他们大学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健康方面职业,如运动医师、专业治疗师等,而传统的体育教师、教练等职业的从业率大大下降的就业期望现状,删减体育教师培养的专业开设数量或将体育教师培养与健康学科结合,满足社会需要。

2.3.3与健康相关专业设置呈上升趋势

美国大众热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美国大学体育专业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体育专业需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吸纳更多的跨学科专业,特别是与一些自然科学及环境健康学结合来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的体育专业建设。因而美国大学普遍将本来属于二级单位的体育院系与健康、娱乐、休闲相关的公共社会环境、健康娱乐类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二级学院,而体育专业则越来越多地从属于二级学院成为下属系,或者专业。

2.4对我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的启示

2.4.1给我国大学“松绑”,适度给予自,鼓励根据自身条件创办特色专业

美国大学注重“市场导向”和“社会倾向”,拥有较大的自,可以及时调整专业。我国本科体育专业设置注重“政府倾向”,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与引导下进行,大学调整专业设置的自由度较小,根据市场需求而开设专业的流程长,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等我们专业上马,已经落后于市场需求。建议给予大学一定的自,使学校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灵活设置专业,新增或调整专业。借鉴美国大学开设专业的个性化,鼓励高校根据本校专业发展需要及办学优势,突出特色,开设或调整专业,可以更好地开展专业外,还可吸引更多的生源。

2.4.2构建专业院校与综合性大学互补设置专业的最佳组合

我国体育专业发展最初以培训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因而专业建立之初,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专业唯一的研究方向,随着我国专业设置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专业充实了我国体育专业设置,但体育教育专业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性并没有改变,目前我国开设体育教育的专业点有242个,占全国602个开设体育专业点中的40.2%,在所有开设专业中比例最高,这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国大学教育已完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就业市场趋向饱和,学生就业困境日益凸显。借鉴美国大学专业调整的原则,根据市场需要,对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比例适度删减,建议对具有良好专业师资和场馆等硬件条件的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类院校,保留体育教育专业,而针对一些综合性大学则建议删减体育教育专业,鼓励它们充分利用跨专业师资使用的便捷性来大力发展非体育教育专业。美国大学体育专业由于隶属于综合大学内,因此对新增专业的师资、教学资源的需求非常容易满足,这也是美国体育专业不断新设专业、调整专业并能较好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独立体育院校存在专业较狭窄,教师专业水平高但跨专业学科知识匮乏的现状,在新增专业时就不可回避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虽然可借助于外聘综合类大学的教师,及引进相关人才来解决,但效果相对于综合大学而言还是会存在差距。建议尝试构建专业院校与综合大学互补开设专业的最佳组合。

2.4.3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开展

进一步明确与改进专业培养目标,如美国体育教师专业就将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幼儿园、初、高中培养体育教师,因而专业课程设置中也会开设中小学体育项目介绍、中小学生心理等对应课程,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并没有特别具体而准确定位的专业目标,专业目标模糊,进一步影响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利于人才培B的良好开展。

2.4.4关注大众健康,重视与健康、健身、锻炼、娱乐、休闲等相关专业的全面开展与建设将是我国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关注大众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越来越注重健康对生活的影响,对体育活动对增进身体健康的作用有了正确的认知,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借鉴美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的理念,我国体育专业也将呈现出倾向于健康、健身、锻炼、娱乐、休闲等相关专业,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深入的人体研究的专业发展趋势,而传统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专业培养将会逐渐降温。

3.结论与建议

第5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 大体育 教学主题

中图分类号:TG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47-02

留心高中体育教材变化,必定能感受到高中体育教学方向的变化,并体悟到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改进体育课堂教学奠定基本的思想基础,也为体育教学改革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从《体育》到《体育与健康》之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体育教材注重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编排,重在向学生展示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呈现出关注学科知识的特点。现行的体育教材,由过去的《体育》演变为《体育与健康》,从科目名称的变化,我们就能感受到学科关注点的变化,不仅注重体育学科知识教育,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关注体育对人类的精神影响,扩大了体育学习的外延,更加关注体育的社会意义。

教材编排的变化标志着体育教育方向的转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准确确立教学总目标和方向,由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学向关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转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观,正确处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让体育运动切实为健康服务。比如,很多人单纯地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但是,当人身体疲劳时继续进行过量的运动,不但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会导致人免疫力下降。如果青少年长期进行透支体能的体育运动,还会影响成长发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让体育学习真正成为健康的指南。

新教材还编排了大量体育运动对精神的重要影响、体育文化、健康饮食的内容,教师要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与体育技能同样重要的地位,比如,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体育活动对人精神世界、社会交际的影响,体育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关系,对常见传染病对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对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渗透到体育内容的教学中,比如,当一节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今天觉得劳累吗?饥饿吗?你早晨(或上午)吃了那些食物,它们能为你提供多少热量?提醒学生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运动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与精神调节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利用下雨(雪)、雾霾等不利于室外运动的机会,组织学生上室内课,就某一健康主题进行讨论式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内外某一重要的体育盛事,鼓励学生通过观看比赛、参与论坛交流等形式,了解与体育相关的文化和精神,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2 树立“大体育”的现代教学理念

所谓“大体育”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指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再以课本内容为全部,而是尽力增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和运动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以强身健体为最终目的,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兼顾学生的心理、精神、意志等各方面的发展,保证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大体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第一”,运动为健康服务。这种教学理念,与中央倡导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相契合,符合时代对体育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运动习惯和个人爱好,将这些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发展的基础。比如,大部分学生习惯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还有部分女生喜欢健美操、瑜伽、毽球等具有一定美感的运动类型。很少有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投掷类运动项目。高中体育教学要和学生的终身运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掌握熟练的运动技巧、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纪要向学生传授普遍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有广泛的运动基础,又要有重点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终身运动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要正确理解“健康”这个概念: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精神和人际交往的全面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 确立体育为健康服务的教学主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关注技能、体能重于关注健康,尤其是忽视了运动与心理、精神的关系,忽视了饮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这正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组织体育课教学时,要将“健康篇”的内容与“体育篇”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使“体育”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当课堂上进行了某一项体育运动之后,比如,进行一场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或者一次中长跑,教师要利用休息间隙或者比赛完的短暂时间,组织学生谈谈比赛过程的感受,或运动后的精神状态的变化,促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对负面情绪的宣泄、对积极向上心态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运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的精神风貌。

教师还可以借助体育课的机会,以漫谈的形式调查班级内男生抽烟、饮酒的状况,并组织学生提讨论的形式来认识吸烟、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增加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自觉远离烟酒和,从思想上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注意对身体健康的维护。

男生对各种体育竞赛感兴趣,也对各种体育名人感兴趣。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体育大赛中人们为了取得理想成绩妇幼违禁药物的现象,和部分运动员为取得冠军进行超体力的训练导致身体伤残的现象。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运动和竞技性比赛是两个概念,认识到普通体育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因追求荣誉而损害健康的体育运动不值得提倡。

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体育观念,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为健康服务,我们要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调节情绪、消除负面情绪,让体育运动成为身心健康的推手。

4 促进学生课内外体育运动相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动作技术和运动要领,并通过相应的运动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和毅力。但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和训练,想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基本是不可能的。体育的核心精神在于“持之以恒”。学生只有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品质,才能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才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人家关系的和谐,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质、改善健康状况。因此,坚持“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成果得以巩固和拓展的必要途径。因而,每一节体育课的结束不是体育运动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运动阶段的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学校学习与日常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是课内外的运动形成完美的对接,保证运动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但是,要达到这种目的并未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并根据体育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热点、趋向,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为学生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制定科学可行的运动计划,促使体育运动伴随学生由课内发展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是展的要求,学习内容也会随着时展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社会现象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切实搞明白体育教学的方向与核心。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向,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促使体育教学与时俱进,切实为学生强身健体、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82-84.

[2] 张三花.回归生活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04(19):33-35.

第6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厦门一中 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 现状 分析

一、前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必修课,在课改前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是分开来进行的,课改后的体育课程全部叫体育健康课程,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初中学生到底了解和掌握了多少的体育健康知识呢?本文力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初中学生自身成长中诸多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了解学生掌握和接触的体育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如何在成长中运用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以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好地传授和讲解以及解决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中的诸多的健康问题。[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厦门一中初一5个班共289人,初二5个班共279人,初三5个班共283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文献检索等方法,广泛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51份,回收有效问卷839份,有效率为98.60%。

2.3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厦门一中初中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现状

1.1初中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掌握的情况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学习的重点。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在对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较好。99.5%以上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如闭合性损伤如何处理(冷敷、热敷、骨折的固定)、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办法(按压止血)等。92%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在平时的体育锻炼前充分的热身以及在运动后采取放松的方式。由此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师重视与体育运动直接相关联的运动损伤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1.2初中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的情况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是指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间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体育课中主要以体育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并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在参与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多以兴趣为主,没有科学锻炼的意识从而走向体育锻炼的两个极端,要么出现锻炼时间过短、运动量过小、强度偏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么出现运动时间和强度过大,从而导致运动疲劳的极端情况。

1.3初中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

自我心理调试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2]

在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本次问卷调查的。在关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的重要性上, 93%以上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在关于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所采用的自我调适方法上,很多学生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在采用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上还缺乏选择。

1.4初中学生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3]

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收回有效问卷839份。问卷主要集中在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如果发生矛盾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同学求同存异以及与同学发生纠纷和冲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的缓解矛盾。如何解决与家长以及老师的矛盾和冲突等等。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5]这是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表述,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身体练习是主要的手段,增进健康才是主要的目的也是最终的目的。而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因此只有当学生解决了青春期心理、情绪管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运动损伤以及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等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主要目的才能达到并很好的完成。

2.建议

2.1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应涵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方面面。

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不应只局限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在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2.2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以及情绪的管理能力。

体育竞赛和活动来源于人类群体性的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对抗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会有种种突发的现象产生(如:可能不公平的待遇,受挫的经历,失败的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这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的平台。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如何管理自我的情绪,可能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合理的处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最终让学生们掌握心理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2.3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是否掌握,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具备体育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储备。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很深研究的较多。可是健康知识和方法涵盖的知识层面更广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充电,涉猎更多方面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

[2]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72-275

[3]孙科炎.情绪调节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7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健身;辩证关系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国际体育竞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通过对国际间体育竞技比赛的观察可以发现,竞技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伤病的几率非常大,而且受伤程度也往往较重。作为以健身保养塑形为目的以及促进身体发育和保持身心健康为目的而开展体育运动的普通群众和在校学生来讲,应当如何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内涵进行概述并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重点分析,对广大体育运动爱好群众与在校学生有重要意义。

1 体育与健康概述

大部分人定义的健康是指身体层面与心理层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是指在身体没有疾病且心理健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道德。通常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和合理的休闲娱乐、合理运动以及医疗保健等途径来获取健康。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包括竞技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以及公益表演体育运动几大类,体育运动在国际间、地区间具有重要综合国力表现作用,在国家间政治领域具有重要政治纽带作用,在民众中又有娱乐健身作用,在学生学习中还具有促进与调节作用,因此体育运动成为了受到各界各年龄段都普遍爱好的一种必备的健康生活方式。

2 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2.1 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种类非常繁多,如何从作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选择适宜自己且有助于自身健康的项目需要体育运动参与者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解,同时体育运动参与者还需要对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促进的原理进行了解。就身体的健康而言,普遍是指身体形态健康和身体机能健康两大方面。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各外观部位的比列情况,身体形态的改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速度与力量等方面的反复刺激练习来实现,人体在反复进行某一方面体育运动时,相关部位的肌肉会不断进行收缩运动而得到锻炼,该部位肌肉的肌纤维在不断的扩张与回缩过程中增加了弹性,而未得到锻炼的部位产生的变化则较小,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的体育运动锻炼可以进行特定部位的形态塑造。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健康的影响是指通过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进行锻炼从而使其支配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

2.2 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对竞技类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积极影响远远不如普通体育运动参与者,因为原本具有发泄、随意、快乐意义的体育运动对于专业竞技运动员来说必须经由运动战术和运动心理、技术等多个方面严格而重复的训练,训练过程枯燥而痛苦,难以产生快乐、愉悦、放松等积极心理体验。同样对于体育专业或非专业的在校学生而言,如果体育运动锻炼的强度过大或者比赛机制不合理等将会对学生造成难以抹灭的阴影。要扭转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不利心理影响必须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制。通过正面引导后,,运动参与者在训练中能具有目标性,在比赛中通过对一个高难度体育运动技能的展现获得成就感,在与运动团队的默契配合中获得集体荣誉感,在赢得比赛后产生自豪感与满足感,即使比赛失败,在正确的心理调整机制下,也可获得越战越勇的进取心和受挫自我调整能力。

3 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面性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体育运动也同样具有两面性。体育运动本身对健康既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有消极阻碍作用。作为体育运动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合理看待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价值和功效,不可盲目进行体育运动。在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时,其对人身体机能和身体器官的作用是正面积极的,可以促进器官功能的良好运行,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水平。如果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强度过大或者运动方法失当等则反而会对运动者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轻则身体外部部位组织受伤,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等重要器官负荷过重产生重大危害。因此,要以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运动计划为过程去实现健康锻炼的目标。体育运动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运动对职业竞技体育运动员来说是实现其名誉、地位与经济效益的途径,体育运动对该类运动员的健康影响较少,甚至大部分的职业体育运动员身体都不是完全健康的。而体育运动对于表演类体育运动领域来说是实现政治交往目的和国际友谊目标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对该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影响也远不如普通运动者。但对于运动要求较低较小的体育运动者特别是以锻炼身心为目标的学生来说,体育运动是实现其运动期望、健康锻炼和休闲娱乐的最佳过程,体育运动对这部分运动者的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对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运动者的功能价值不同,但体育运动对于所有非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运动者来说依然是其获取健康的重要手段,单靠医疗保健渠道无法实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在于,健康是人们期望的目标和结果,而体育运动是实现该目标的可能途径和手段,其中,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才能实现健康这一目标,反之,则无法达成目标甚至适得其反。

4 结语

体育运动是实现人们身体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并非任意体育运动方式都利于身心健康,必须了解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采取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和运动强度并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实现获取健康,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摘 要 由于全面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不科学的运动不但事倍功半达不到健身效果,还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健身中也存在着误区,如何克服不良的生活状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和科学的引导,并为大学生健身者制订有效的健身处方,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 运动健身 科学方法 运动损伤

一、前言

在校大学生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投入到运动健身的热潮中来,然而与运动有关的非创伤性意外的发生率也随之逐渐增多,更为严峻的是运动猝死的发生,给运动健身的大学生们敲响警钟。学校体育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体育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健身误区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建议,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科学运动的指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健身的含义

科学健身是指经过一定的健康教育,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识、卫生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营养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医学检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增进健康与增强体质的过程。为避免有害身体健康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大学生在运动前要做好保护措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一定要掌握科学运动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三、大学生运动伤害出现的原因

(一)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学生训练时既缺乏训练经验又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训练或在训练中畏难、紧张、犹豫不决,再加上学校管理方面的疏忽以及健身指导不力,导致了大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体质却得不到明显改善。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现在与将来的健康,使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同时给全面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盲目跟从心理和保健知识匮乏

从理想层面上看,运动健身群体数量的增加将推进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大学生运动健身存在着盲目性和保健知识的匮乏。盲目跟从心理、锻炼收效低微、运动性过度疲劳甚至出现健康安全隐患者比比皆是,这应该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

四、运动健身的误区及分析

(一)运动停止体重就会“反弹”

运动锻炼过程中所消耗的脂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前蓄积的脂肪和训练同期摄入多余热量蓄积的脂肪。体重反弹是停止训练后,不注意自身饮食的科学调配,摄入过量的食物,造成多余热量重新转化为脂肪,蓄积在体内的结果。

(二)空腹运动

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早晨空腹锻炼的人高达90%以上,很多人认为空腹锻炼效果好能减肥。据研究,在空腹时(进食后4-5小时后)再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步走、慢跑、跳绳、动感单车、有氧操、各种流行舞蹈等长时间低强度且重复次数多的有氧运动,更加利于减肥。

(三)运动量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运动量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量)。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在锻炼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情况而异。大学生在锻炼时往往认为运动量越大,训练效果越明显。我们建议大学生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适应一段时期以后再增加运动量,让机体能逐渐适应新的负荷量。

(四)运动后不做拉伸活动

当身上某处筋肉经过一定强度训练后,它会因亢奋而紧绷甚至会抽筋。因此,做一些伸展动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动作能使肌肉缓和压力,避免第二天的关节肿痛。

(五)锻炼后吃糖等高能物质代替其他营养

有些人会运动节食,也有不少人在运动后喜欢喝含糖饮料或吃点甜食,以增加营养消除疲劳。但运动后多吃甜食会引起倦怠、食欲不振,从而影响健康。另外,运动后要保持营养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平衡并保持一定的比率。

五、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健身

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提高大学生安全防护意识;使大学生明确健身目标;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六、小结

高校体育教师应关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论建设,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来加强科学健身方面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倡导学生根据自身体质特点和兴趣进行科学健身,并提出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支撑,通过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获得个性化健身指导、养生、科学生活等方式,能够最终改善体育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映骥.全国多所高校均已取消了长跑,专家:不能因噎废食[N].重庆时报.2012.11.14(29).

[2] 森谷夫.运动的适应性和可逆性[J].文光堂.2001(1):157.

[3] 李洪滋.运动与健康[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04.

第9篇:运动与健康科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自主锻炼;培养 一、传授给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理论、指导学生自主锻炼的实践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体育教师就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自主锻炼的体育理论。学习了这些理论基础,学生自主锻炼时能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通过理论来指导自主锻炼,更容易产生成就感。

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决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行动

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五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我们仔细研究这五类需要发现健康需求恰恰是这五个需求的基础,用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汪大洲的理论,健康需求应该是人的第六需求。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有了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更好的状态投身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去。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这些健康的标准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的参与体育锻炼实现的。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是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思想,学生才有动力为参与体育锻炼付出更多实践。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影响学生的课余生活

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行动方式。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坚持培训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自己通过体育锻炼健康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学生把参与体育锻炼当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良好的指向性和心理倾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带有强烈的感彩,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第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要把正确、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健康锻炼的知识,来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第三,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加强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强化和保持。习惯形成的初期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来保障。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通过不断地强化来巩固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逐步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技能和方法

运动技能和方法是学生自我锻炼的保证,没有良好的运动技术水平,不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学生很难有长期参与自我体育锻炼的动力。因此,第一,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体育课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运动技能的第一现场,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最科学的技术动作;第二,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师要“授之以渔”,要传授运动技能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技能的迁移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第三,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课前预习、课堂评价、课堂检验、课后复习、练习等环节。

总之,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初中阶段作为人的运动习惯和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手段,把运动技能教给学生,把运动习惯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生活的生活观念。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1943:370-396.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