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运动科学研究全文(5篇)

运动科学研究

第1篇: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1.1运动人体科学的内涵

运动人体科学是高校专业体育的二级学科内容,其中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学、体育保健学、以及运动康复学等具体学科内容,为国家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拥有实验研究能力的竞技、康复指导类人才或者是人体运动科学教育人才,以其他机构运动人体科学专门人才。

1.2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特点

1.2.1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

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学科必须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而且以运动康复学作为基础学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和理论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在理论性方面,以系统专业的知识极具理论性;同时,由于运动人体科学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掌握人体运动的技巧实际操作性强。,因此理论性与实践性融合在一起展现运动人体科学的最大学科特点。

1.2.2专业性强

相比体育学科的其他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医学知识严谨、逻辑性强,而且专业知识涉及的范畴较广,加之课程设计复杂,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极强,需要系统的学习,因此,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过程很难自己靠阅读和学习取得突破。

1.2.3学科跨度大

由于运动人体科学是将体育运动学与医学相结合,从体育跨到医学这样的跨度较大,但他们又是联系的子一起的整体学科,因此在相互交织和摩擦碰撞中融合发展,而且还产生了一些相关边缘学科,创新性极强延展性也很明显。

2运动人体科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是全民“终身体育”思想、“健康体育”理念的体现,当代社会迅速发展,人才的身体素质应成为必须要保障的根本问题,因此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的专业人才更成为需求量大、而且供不应求的人才类型。然而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健康教育和运动训练这样的体育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我国服运动康复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需求。学生具备科学性和思想新,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健身知识、养生方法、伤害防御等甚至是健康复健技巧的人才才是体育教学急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还需要培养出既要适宜做现代体育教学的优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又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养生思想,了解养生健身方面的知识即作为专业知识学习又作为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并锻炼养成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奠定基础。

3以运动人体科学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策略

3.1转变的体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体育教学思想是以技术教学为主导,以运动训练为中心,传授学生技术、提升学生的技能的实践性教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创新性为吸纳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更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指导实践,且加以具体辅导,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人体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体育实践与人体健康作用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3.2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合运动人体科学教学

教师自身具备的文化素质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能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宽厚的文化素质,过硬的教学能力。因此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努力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将其熔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且一定要有长远的见识通过在职培训、学历进修、自学等途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实践经验,且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有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有价值的论文。不断加强和提高使自身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讲解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

3.3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的改编,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课时相应的增加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是保证教师和学生系统地、连续地、科学地传授和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更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成为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实验教学可把人体结构、具体的保健康复措施、一些理化反应、运动技巧、运动创伤的急救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加深学生对这些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也为终身体育和健康健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平杰,冉强辉.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体育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

第2篇: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动商;脑科学;测量;分类

动商,即运动商数,是反映个体综合运动能力的新兴概念,动商指数代表了个体在与同龄人相比时的运动潜能所处的水平[1]。目前的动商研究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测量工具的开发与完善两大主题。大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两个多世纪以来,从错误的颅相学开始到与人工智能接轨,构成了脑科学发展的历史,脑科学由少数人的猜测与爱好逐渐成为人类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和环境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运动领域,脑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二者相比,广义的动商包含了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即使无法媲美人脑的复杂度,也相去不远。本文通过对脑科学发展史中一些特殊现象和发现的反思,试图对动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动商的独立性与多层次性

“动商”的概念在最初提出之时参考借鉴了“智商”和“情商”,一般认为动商与智商、情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但是国外一些学者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少年和儿童的智力、情绪表达能力和运动能力的相关性,仅发现了微弱的相关性或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不存在相关性[3]。在脑科学对视觉的研究中,存在“会做不会认”的实例,即有的人无法通过视觉判断物体的存在,但是却能够准确地使用肢体进行操作,例如无法判断信箱开口的横竖方向,但却每次都能准确完成信件的投寄。这是因为大脑中存在着“是什么”通路与“怎么办”通路,在“怎么办”通路完好的情况下,即使“是什么”通路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人的肢体做出正确的动作[4]。而这种“怎么办”通路,应当在动商的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也是使得动商独立于智商与情商之外的脑科学依据。此外,祝大鹏在探讨动商与智商、情商的关系时认为,王宗平等学者早期提出的“动商的发展先于智商和情商”的观点是一种常识性错误[5],依据是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先发育形成的系统,而胚胎在18~20周才开始出现胎动。但是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完整的“怎么办”通路是相对独立的,它的建立同样是包含在神经系统之内,因此祝大鹏采用的依据同样是不充分的,当然这并不影响其“动商、智商、情商的先后顺序问题并无太大意义”的判断。除了“是什么”与“怎么办”通路的不同,更精细的实验和脑科学研究还发现:人通过视觉收集信息并不是瞬间同时完成的,大脑对于物体的形状、颜色、条纹、方向、移动等信息的判断是有层次性的。这提示我们:动商的开发可能也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动商的判定依据是肢体动作行为的执行情况,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完成接球的动作,可能并不是他无法准确地操控自己的肌肉群,而是他对速度、距离的判断不够精准,为此所采取的后续训练方法也将是不同的。

二、大脑意识的研究与动商的定义

自2012年动商的研究逐渐增多以后,学者们就展开了关于动商概念和定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动商发展的起步阶段,亟需澄清的就是动商的内涵,一个学术概念如果没有学术思想根基,缺乏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法,这个概念既不完善也不能持久。他们提出了在动商的研究必须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动商?为什么要研究动商?怎样研究动商?这些都是体育界、教育界及学术界十分关心但至今仍没有很好地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探清这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那么动商将昙花一现,重演“商”之“殇”[6]。但是动商的研究之难有两个难以挣脱的限制:一是智商、情商两个相似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限制,二是动商试图对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行为进行客观量化,并不是纯粹客观的物体。而在脑科学研究中,最困难的研究是意识的研究,因为意识是主观的体验,只有主体才能充分感知且不能与他人分享。这样的研究对象的内涵问题,非对该领域融会贯通的大师不能解决。被誉为与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巨人齐名的克里克在开辟通向“世界之结”的意识难题的道路时,认为“关于什么是意识,每个人都有一个粗略的想法。因此,最好先不要给它下精确的定义,因为过早下定义是危险的[7]”、“在前DNA时代,生物学家从来不会坐在一起说‘在研究生命以前,先清楚地给生命一个定义’,我们只是一往无前地去寻找生命究竟是生命。毫无疑问,对我们所讲的东西有一个粗略的概念总是好的,不过关于术语定义之类的问题最好还是留给那些专门搞这种事的哲学家去干。事实上,清楚的定义常常来自经验研究,我们现在不再去争辩病毒究竟是不是活的这样一类问题。”同样的,动商研究者都对动商有个大概的想法,但是由于包含了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有与“动”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囊括在内,因此明确动商的内涵并不应当成为现阶段动商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甚至过早地对动商下定义也是危险的,因为这有可能对动商研究产生限制甚至误导研究的走向或者在未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三、动商测量注意事项的脑科学提示

同样的简单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是否能相同程度完成?对常人来说,一定会有强颜欢笑和喜不自禁的体验。当摄影师要求人们面对微笑时,照片上只能看到“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而遇到熟人同样是礼节性的微笑却显得非常自然[8]。脑科学研究表明,自然发笑是由基底神经节、高级大脑皮层以及丘脑引发的。当人们看到熟人时,视觉信息最后到达脑中主观情绪的中枢,再中转到基底神经节,由它发出命令协调一系列的面部肌肉活动,不需要大脑去思考,就能够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灿烂一笑。而当被他人要求笑的时候,这个命令首先到达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然后中转到脑前部的运动中枢,由此下达一系列随意运动的命令,而由于微笑要牵涉到很多面部肌肉的协调活动,要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使得照片上看起来不那么自然。毫无疑问,在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不同阶段问题,这提示我们在动商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在相对自然情境或者自主情境下作出的运动反应与被动情境或者在命令情境下作出的运动反应,其背后存在的脑科学机制可能不尽相同。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动商测量人员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的情境必须进行严格的说明,以排除不同大脑响应机制的影响。至于选择哪种情境作为标准化动商的尺度,则取决于动商评价背后所采用的价值观。早在20世纪70年代,脑科学研究就发现一些高级皮层区域的细胞要受到较为复杂的刺激才能有显著的响应,例如大脑中有一个能够对脸部做出选择性响应的区域[9]。最近,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恒河猕猴新发现了两个与脸部识别有关的区域,能将视觉感知与不同种类的记忆相结合[10]。他们将猴子的面孔分为三类:长期熟悉的面孔———来自与实验猕猴一起生活多年的猴子;视觉上熟悉的面孔———实验猕猴已观看数百次这些脸的照片;完全陌生的面孔。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量猕猴对这三类猴子脸部的照片做出反应时大脑的活性,结果显示:长期熟悉的面孔使大脑表现出更多的活动,并且促进了分别位于与陈述性记忆和与社会知识相关的区域的激活,这两个区域是此前未知的脸部识别选择性区域,而视觉上熟悉的面孔使某些区域活动减少;此外,当猕猴看到长期熟悉面孔的模糊图像时,之前已知的面部处理区域的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稳步增加,而新发现的两个区域的活动先是很少,但会突然出现激增,这让研究人员联想到当我们识别出一个熟悉的脸时的“顿悟”感[11]。实际上在体育运动中,类似这种“顿悟”感的现象非常多,包括所谓的“手感”“球感”“气感”等,在这种状态下,虽然肢体动作形态与平常相差无几,但是人对身体或者器械的感知是不同的。同样的标准投篮姿势,有的人对于进球与否在出手的那一瞬间就能做出精准的判断,而有的人则对此毫无感觉。同一个人进行武术训练,有时会感觉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有时则觉得天人合一,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这种区别的背后可能是不同脑区的不同响应程度的反映,又比如同样是初次学习网球,练习过乒乓球和没有练习过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时他们需要的动商可能也是不同层次的。因此如果在动商测量中加入部分脑科学的标准,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的动商标准。并且,如果动商测量使用的动作涉及到陈述性记忆和社会知识相关的脑部区域,则有可能意味着少年动商、青年动商、中年动商和老年动商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而并非目前学者所认为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动商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动商各构成成分的表现水平而非动商结构本身,即不同分类动商的区别有可能存在质变,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难以用非脑科学的方法判断罢了。

四、脑科学大背景下,动商研究的分类和样本问题的启示

目前对动商的主流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狭义动商和广义动商。(2)按照个体完成运动技能所参与的肌肉群类型的不同,将动商分为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总运动商[12],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运动技能的划分。(3)李井海[13]根据动商的呈现状态可以将其分为显性动商(运动素质)和隐性动商(潜在的运动素质);根据动商的发展序列可将其分为少年动商、青年动商、中年动商和老年动商。这些分类方式的提出的侧重点不同,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也同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什么是动商“这一问题的限制。如果在脑科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则可能为动商的分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例如,基于大脑的可塑性,Chaddock等通过磁共振技术扫描55名10岁儿童脑部结构后总结发现:大脑的背纹状体作为儿童认知控制的主要神经中枢之一,易受体育运动影响发生结构变化[14]。陈爱国等人发现,短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通过增加儿童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局部一致性,改善脑的可塑性和提高执行功能[15]。基于这样的实验事实,可以将动商分为先天性动商和获得性动商,先天性动商研究的是几乎没有接受过学习训练的幼儿的运动能力,获得性动商则包括了通过运动训练而具备的品质以及由此迁移产生的能力等。这种分类方式既可以为动商研究提供新思路,又可以适当解决动商应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相对于受先天因素和较难改变的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商和情商,动商的可塑性更强,改变也更容易。在任何实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样本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神经脉冲产生和传播机制的发现就离不开所选择的乌贼神经。在智商的研究中,人们非常关注动物是否具有心智的问题,并常常认为某种动物具备与几岁大的人类儿童相仿的智商。那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动商有相对于智商和情商的独立性,是否有可能在不讨论心智的前提下,对动物进行动商研究呢?动物是否存在动商以及人类的动商发展水平是否可以和动物相比拟呢?这可能需要在目前动商研究的思维框架中另辟蹊径。

五、总结

“智商”的概念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接受,得益于一战中为选拔士兵而进行的大规模智商测试。“情商”的概念则作为过于简单的智商标准的补充,弥补了智商在事实和伦理层面的缺陷。“动商”的概念虽然得益于前二者,但动商所涵盖的范围和研究的方法则要比智商和情商复杂的多,应用情境也更广,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动商的研究发展可以参考脑科学的发展脉络,在实践层面大胆探索,开发更多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同时不一定急于给出动商内涵的标准定义,不局限于“商”的表现形式。要注重多层次、多维度动商的研究,而不是仅仅综合出一个数值。尤其建议将脑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动商的研究当中,为动商的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AllredPA.Aninvestigationofthepredictivepossibil-itiesofthemotorquotientinrelationtospecificmotorachievementofjuniorhighschoolboys[D].The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1949:45-46.

[2]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4):13-16.

[3]ChristopherB,GrahamM,BridgetP,etal.Exercise-inducedoxidativestressandhypoxicexerciserecov-ery[J].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2014(4):725-733.

[4]顾凡及.脑科学的故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45.

[5]祝大鹏,陈蔚.动商:概念界定、类型划分与测量工具的再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1):13-17.

[6]李化侠,宋乃庆,辛涛.从智商、情商到动商———刍议动商的内涵、价值及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7):4-10.

[7]克里克.惊人的假说[M].汪云九,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4.

[8]巴尔斯.认知、脑与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67.

[9]GrossCG,Rocha-MirandaCE,BenderDB.Visu-alpropertiesofneuronsininferotemporalcortexofthemacaque[J].JournalofNeurophysiology,1972(35):96-111.

[10]LandiSM,FreiwaldWA.Twoareasforfamiliarfacerecognitionintheprimatebrain.[J].Science,2017(357):591.

[11]王丽娜.拨云见日:脑科学研究新进展[J].科技导报,2017(17):7.

[12]李红亮,印艳.动商———人类潜能的认知学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6.

[13]李井海.动商理念: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0-25.

[14]ChaddockL,EricksonKI,PrakashRS,etal.Basalgangliavolumeisassociatedwithaerobicfitnessinpre-adolescentchildren[J].DevelopmentalNeuro-science,2010(32):249-256.

第3篇: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系统查阅了21世纪前十年(即2001-2010年)间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体育与科学、北体、上体、武体、成体、西体、沈体、天体、广体、山体、南体(社会科学版)、首体、哈体、河北体院等学报以及体育科学研究、浙江体育科学、体育科技、四川体育科学、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3种国内具有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科研综合类期刊以及第7、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科研论文369篇。

1.2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论文分类,并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形式,对10年来篮球教学理论科研论文进行分析,并进行逻辑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篮球运动已走过61年的风雨历程,期间有曲折有停滞,但篮球运动还是在和平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前进,并逐步走向强盛。进入新世纪,社会一切事务都有新气象、新规划,对过去几十年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是我国体育工作者矢志不移的重任。因此,对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科研情况进行研究,正是对过去几十年篮球教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的一次系统总结,从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篮球运动科学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从数量、篮球教学理论内容分布、论文作者的基本情况(职称、年龄结构、单位)、基金项目、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2.1十年来科研论文总体发表量分析

如表1所示,23种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科研期刊、两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0年间共计刊登论文66079篇,其中篮球运动科研论文3260篇,在所刊登的论文数量中占4.9%。如果就中国篮球运动整体的发展对篮球运动理论研究的需要而言,这个量显然是有差距的。在篮球科研论文中,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论文524篇,在研究篮球运动的论文中占16%。其中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55篇,因此,在23中体育科研期刊中实际论文数369篇。说明目前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整体力度是明显不够的。

2.2十年来各期刊量情况分析

十年间,我国体育类科研论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篮球运动方面的论文亦如此,但对篮球教学理论方面的成果情况并非如此,据表2分析。从表2可知,十年间,23种体育类重要期刊共发表篮球教学方面论文369篇,平均36.9篇/年,1.6篇/刊/年。其中年份最多的是2004年,共发表62篇,占总量的17%,但是当年是第7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年,其中有八篇论文被选用此次大会,而在这之前已经在期刊上发表,所以2004年的实际论文为54篇,占总量的15%。纵观10年间各期刊总量可发现,《哈尔滨体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四川体育科学》是篮球教学理论科研的重要阵地,10年里共刊登论文149篇,占总量的40.4%。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体育类最核心的《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两家期刊10年来仅各有一篇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论文,不难想象在篮球教学的科研成果方面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距离更高的科研殿堂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清楚表明10年间23种体育期刊的篮球教学理论论文的年度变化情况,绘制了“十年来各年度论文变化趋势图”(见图1)。该图清楚的显示出10年间变化趋势,各年度数量波动起伏状况。由图1可知,2001-2004年呈逐年递增状态,2004年达到10年来的最高峰。2005年突然减至波谷,2006-2007年又一次呈递增趋势,但2008-2010年又逐年递减,10年来篮球教学理论论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减趋势。表明了我国篮球教学科研的松懈,很多科研工作者把目光从教学转移到其他上去,忽略了教学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2.3十年来我国篮球教学科研论文内容分布情况

2001-2010年十年间,有关篮球教学理论的内容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新形势下篮球教学的目的与指导思想的转变、教材教法改革的思路与建议、技战术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最优化和篮球教学与考核的标准化与科学化等几个方面。根据研究的需要,依照多年来我国篮球教学理论主体结构,将篮球教学理论内容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文件制定和考核与评价等7个部分。论文分类结果表明(表3):在369篇论文中,教学手段与方法134篇,占总量的36%,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研究,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篮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朝着自动化、遥控化、轻便化、模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篮球科研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科学发展。因此,开发现代化设备成为篮球科研的重要工作,例如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但从统计数字来看还是太少,10年来仅14篇关于这一类的研究,占总量的4.3%。但从数量上看,这十年来篮球科研工作者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采用新手段、新模式和新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下了很多工夫。其次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技术、战术和裁判方面90篇,占总量的24%,表明篮球技战术依然是研究的重点、热点。教学原则方面的研究论文仅有1篇,占总量的0.3%,研究还有待加强,原则是处事的准则、方向不能偏离。

2.4篮球教学理论科研队伍及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10年间,对369篇篮球教学研究论文作者职业群体分析,研究者包括:专业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的篮球专项教师;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的公体部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业余体校篮球教练;省、市及俱乐部职业队的高层次的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科研刊物的编辑;篮球专项研究生等9个职业群体的人员。10年来,篮球教学科研成果所获得基金支持项目主要有:部级课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省级课题、院校级管理课题以及其他优秀的论文和博士论文,这四大类基金项目。10年来,篮球教学科研论文撰写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六大类,以教学实验法、文献法、访谈法、数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2.4.1篮球教学理论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情况

2.4.1.1队伍结构

表4可知,我国篮球教学科研工作者所在单位呈大分散、小集中状况。在标明作者单位的369篇论文中,作者来自全国85个单位,其中普通高校大学公体部126篇,数量最多,占总量的34%;专业体育院校76篇,占总量的21%;而体育科研所最少仅有4篇,仅占总量的0.9%;其他单位如师范类体育系、普通高校体育系、专科院校以及职业学校共计130篇,占总量的35%。说明普通高校大学公体部和专业体育院校是篮球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而师范院校和体育科研所应加强对篮球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师范院校,是培养我国体育师资的重要输出地,教学科研成果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影响深远,关系重大,所以必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另外,从统计资料反映出体育专业科研人员和高水平专业队教练员,科研成果严重不足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体育专业科研人员有扎实的科学研究功底,有较强的科学抽象和理论概括及逻辑分析能力,掌握了系统的科研和理论研究方法,对教学的实践把握能力也很强,能够凭借其自身素质总结出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而专业队的教练员,其首先就是一名教师,工作在训练和比赛第一线,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篮球运动训练、比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刻程度又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两部分人在研究队伍中的明显不足,反映在他们身上的这些优势便无法体现在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这无疑是一种缺憾。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篮球强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水平专业队的教练、体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和体育科研人员这三部分人构成研究队伍中,在此基础上辅以其他群体的研究人员,共同构成篮球教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完整结构。中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队伍目前的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状况,对于我国篮球教学理论研究的整体发展是很不利的。

2.4.1.2年龄结构

表4可知,在统计的369篇论文中,注明年龄的275篇,35岁以下的47篇,占总量的17%;35-45岁的112篇,占总量的41%;45-55岁的论文88篇,占总量的32.2%;55岁以上的26篇,占总量的10%。可见我国篮球教学科研队伍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5-55岁这部分中青年教师群体的年龄段,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为评定职称的需要。职称反映的是教师、教练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取得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各项事业的“黄金时期”,为了能在学术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获得成就、取得很好的成绩,逐级成功评定职称,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科研当中,以实现自身价值,达成目标;第二,对篮球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然而,更多的缘由是二者兼顾的。55岁以上的科研工作者就相对较少了,主要是因为在职称的评定上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顶”了,主要是出于对篮球事业的关心、热爱,希望就平生所学、所沉淀的渊博知识、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留给年轻一代参考、借鉴和学习,同时也为决策者出谋划策。35岁以下的群体,主要是刚走入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教练员、科研人员和在校篮球方向的研究生,十年来发表篮球教学方面的论文47篇,占总量的17%。教学经验的欠缺和科研能力的不足,是他们在教学论文的阵地上还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缘由,还需努力。

2.4.1.3职称情况

369篇论文中,注明职称的283篇,283篇中正高职称22篇,占7.8%,副高职称83篇,占29.3%,讲师124篇,占43.8%,其他52篇,占18.4%。说明篮球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主要是副高职称人员和讲师。究其原因:一是正高职称人员总体人数较少且年龄偏大,许多已经离开了工作第一线。二是副高职称人员和讲师正是事业高峰期,且需要向更高职称冲击。

2.4.1.4基金项目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在369篇论文中,属于基金项目的论文40篇,占总量的10.8%,其中部级管理课题8篇,占2.17%,省部级课题15篇,占4.06%,院校级管理项目14篇,占3.8%,其他包括博士论文3篇,占0.8%。随着社会的发展,篮球运动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中地位逐渐提升,篮球教学科研受到了体育总局和各体育院校的重视,但在大多省市仍处于被忽略的边缘。基金课题项目总数不多,说明我国篮球科研工作依然以分散型和自发性的科研为主。增加篮球教学理论研究课题基金项目的研究,是今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4.2研究方法运用情况

从图2可,10年来所发表的369篇篮球教学理论论文,使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117篇,占总量31.7%;使用2种的61篇,占16.53%,使用3种的75篇,占20.32%;使用4种的59篇,占16%,使用5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14篇,占3.8%。在对369篇论文调查中发现,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教学实验法、计算机处理以及个人经验总结等方法最常用,其中教学实验法和计算机技术在这10年中运用的频率逐渐增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他几种方法在篮球教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常见。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每一项新的探索,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巨大支持;体育科学的每一个新的成果,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去推广”。我国篮球教学科研方法由最初的经验总结、图片表格分析、技术统计,逐步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录像、影片解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等多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使篮球教学科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显著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研工作者收集资料和加工资料的效率,进而提高科研能力,使得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结论

(1).十年来,我国在篮球领域的研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有关篮球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在减少,学术上重复性劳动现象明显,缺乏创新,没有形成篮球教学理论的完整体系。

(2).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战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法、职业联赛经营运作以及重大赛事的技战术数据分析上,同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上也有成果,但不多。

第4篇: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本文作者:刘敦煌 单位:长江科学院水力学研究所

在力学研究中,需要对建筑物在不同条件不同状态下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定,从原型数据中分析得到力学规律,这是最为可靠的方法。但是实际问题中,多数课题必须逆向研究,即根据力学相似原理预先在实验室,以适当的比例尺缩小建造模型以及配套的设备,完整准确地表现与原型成一定比例的力学现象,间接呈现原型建筑物状态和各种参数。因此,物理模型的设计制作是准确呈现原型数据的重要基础。通常物理模型的主要要素是几何形态、材料属性和运动规律等。基于传统的二维设计,采用二维设计软件以及机械制图与画法几何知识完成平面形状,然后再根据相关原理作分析计算才可完成。但在In-ventor软件设计里,首先定义模型材料的属性,然后在二维状态绘制平面形状,再转化为具有三维形式的立体形状零件,在作尺寸与公差标注的同时,也可即时修改零件外形。完成了全部零件后,接着进行装配设计,在装配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对零件形状作逆向修改。最后根据选定的材料属性,得到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强度刚度校核。在实际设计使用中,Inventor软件可以较快地绘制形状,设计者可以留有较多的时间考虑零部件功能、作用、关联等实质内容。而且在物理模型尚未建造之前,就可通过装配完成的虚拟模型,作预先的观察与评估。

葛洲坝水利水电枢纽大江排砂孔进水口底板高程为28m,其淹没水深约为38m。为了观察研究排砂孔进水口门底板的流态及砂砾运动规律,设计钢结构的支架带着水下摄像仪器安装到进水口门底板上,实时观察记录水下砂砾流动过程。设计的支架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排砂孔进水口门以及水下观察部位结构,确定支架轮廓尺寸为8000mm×3000mm×1200mm(宽×高×长(水流方向))。用Inventor软件进行设计,选用圆形钢管并确定了其材料属性。由支架的作用要求与边界条件拟定各个构件的结构,进行构件几何设计和工艺造型,然后装配各构件成型,节点电弧焊连接,组成完整支架。进一步可以将焊缝的物理特性输出到电子表格,在实际制作中查询各个焊道的名称、类型、长度、面积等参数。最后还可根据构件受力状态,作应力与变形分析[2],在此基础上,修改构件与整体几何尺寸。在软件中将其模拟安装到进水口底板,在实际应用的部位观察边界及相关条件,确定几何尺寸与功能作用效果,最后完成设计,出图制造。在设计过程中,各个构件的质量以及支架整体质量等非几何数据同步在设计全过程中传递与共用。设计特点:①采用相同管径的钢管材料(管壁厚8mm)焊接成形;②支架上安装5台摄像仪器与照明设备,分别有多个自由度,根据流态作调整,覆盖需要观察的范围;③对支架设有位置限制构件和顶紧固定机构,水下安装与拆卸过程迅速可靠;④支架整体具有足够的自重,在动水条件下,工作稳定牢固;⑤结构形状影响水流流态最小。在葛洲坝水利水电枢纽现场使用表明,支架结构简洁实用,设计尺寸准确,仪器安装方便牢固可靠;摄像范围大,捕捉到全部信息。高效可靠的设计,是顺利进行水力学观测,取得数据,完成合同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工业与工程建设等行业,已广泛应用三维软件设计产品。Inventor三维软件设计功能强大,界面清晰,应用十分广泛,上述例子仅仅是三维软件工具最基本的应用。软件中的管路设计、线路设计等功能,同样也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重要应用,如枢纽的监测仪器信号电缆以及压力管道埋设路径设计等。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过程,就是策划、构想所设计对象的形状、装配、制造、使用等细节,将这样的设想变成可以实施的结果方案。可见创成式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设计者必须清楚地知道产品的作用与功能,并据此设计出它的结构、材质、运动等参数和最终形状。设计中的相关要素,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要反复调整和配凑,是任何设计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动作,只有智能化的设计软件才会提供如此重要的功能。通过应用我们可以得到,设计就是模拟加工、模拟装配、模拟使用,这就是当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最具特色的功能和作用。用Inventor软件设计的过程中,一开始就以三维方式思考,完全进入三维模型中,从零件受力、运动和动力结果以及全部零件的关联,表达出优化设计后的全部物理参数,从而建立了充分而完整的设计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零件的应力分析、运动分析、装配干涉分析,最后给出正确率高的二维加工图和三维示意图,完成设计。因此对于创成式设计,三维设计功能较二维设计效率高,而且由此生成的外观色彩、动作仿真和动画演示,对完成设计任务以及争取市场合同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在工程建设以及科学研究全过程中,用图形来表达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往往技术人员比较专注其自身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因此采用十分强大的具有通用性能的设计软件为必备的图形工具,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借鉴机械专业的优秀设计软件的应用,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综合能力,更好地为水利水电工程和科学研究服务。

第5篇:运动科学研究范文

我们对教育内在运动进行科学研究,发现其本质,并按照规律办事,就能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主观性,从而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随着当前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等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习惯于按老框框、老经验去办事、去工作、去教学,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究其原因,就是对教育现象和教学工作缺乏系统、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并导致种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科研具有探索、发现、掌握教育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达到改革与提高的目的与作用。

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投身于教育科研之中,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站在动态的从社会发展的大视角中研究教育问题,寻找学校、学生最优发展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地区教育科研的参与程度和水平,也往往反映着该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