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精选(九篇)

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

第1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微生物;污水处理;转化;分解

中图分类号 X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78-02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是污水的主要来源。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没有毒素的有机物,如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和尿素等,其中,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而工业废水则由于不同的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不同,但是大致包含化学有毒物质、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以及病原体等。但是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都超出了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一方面,水体中的需氧菌利用有机物等进行无限繁殖;另一方面,水体中的藻类在营养物质的辅助下迅速扩散范围,使水体中的含氧量降低至极限,加速水质的恶化,不仅会危及人们的饮水健康问题,而且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影响大自然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对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微生物对磷元素的转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等几方面来探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原理,把生活污水中富营养态的有机物质分解为较为稳定且无害的物质,以便为后续的沉淀反应做基础,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调试过程中担当着指示的作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由活性污泥来吸附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而构成活性污泥的成分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高性能的活性污泥是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判断活性污泥的优劣主要是依据镜检观察显示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态来进行评判的,只有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状态方能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管理。

镜检观察是以活性污泥中主要成分微生物作为重要观察对象,依据其的生长状态、数量和种类等资料来反应污水处理运行的优劣情况,进一步指示污水处理的运行与管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主要由细菌和原生动物组成,正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来发挥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调试过程中的指示作用。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是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主力军,随着细菌的大量繁殖,原生动物的数量持续增多,原生动物吞噬细菌,维持活性污泥上的生态平衡,提高细菌活性,原生动物也有助于进一步分解、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反过来,细菌的絮凝作用有助于原生动物的生长繁殖,而原生动物自己也能促进絮凝进行。原生动物新陈代谢所分泌的粘液有助于活性污泥更好的吸附细菌和悬浮颗粒。而在镜检观测过程中,细菌体积小不便于观察,而原生动物体积相对较大,且当原生动物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更为灵敏的发出指示作用,及时、快速地显示出污水处理的最新运行状态。

2 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蛋白质、氨基酸,且大多以氨离子、尿素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含氮有机物是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氮源。利用微生物分解这些含氮有机物,主要包括两类,转化水体中的蛋白质和尿素。

2.1 转化蛋白质

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难以被硝化细菌利用,必须先把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所以,在转化蛋白质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泌蛋白酶的微生物来把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然后,再让硝化细菌进行下一步分解。能发生氨化作用的细菌有很多,不仅有好氧菌,还有兼性好氧菌和厌氧菌,如荧光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腐败梭菌等。利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亚硝酸细菌先将氨基酸转化为亚硝酸而硝酸细菌则进一步将亚硝酸转化为硝酸,硝化作用的进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而作为回报,硝化细菌能从该过程中获得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最后,硝化细菌分解产生的硝酸盐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被反硝化杆菌作用,从而被还原再次生成亚硝酸盐和氮气,能发生反硝化作用的细菌还有荧光假单胞菌等异养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利用硝酸中的氧来氧化有机物,借以获得能量。

2.2 转化尿素

相比较于蛋白质的转化,尿素的转化则较为简单,尿素在尿素细菌分泌尿素酶的作用下,将尿素水解为碳酸铵,而生成的碳酸铵极不稳定,在常态下能迅速分解转化为氨、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大多数尿素细菌是好氧型,但也有些尿素细菌能适应在无氧情况下的生长。

3 微生物对不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

污水中不含氮的有机物质主要有纤维素、淀粉、脂肪。其中纤维素的含量在不含氮有机物质中所占比例最大,接近一半。

3.1 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也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且含量也最多的一种多糖。造纸企业、纺织企业和食品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只能以葡萄糖为糖源,只有很少部分的特定微生物才能以纤维素为糖源,而这些特殊的微生物以霉菌和细菌居多,如纤维黏菌、生孢纤维黏菌、纤维杆菌、纤维弧菌、链霉菌、毛壳霉、芽枝霉、镰刀霉、青霉和木霉等。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这些霉菌,有助于加速分解工业废水中的纤维素,霉菌先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细菌和酵母菌则可以进一步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2 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

淀粉除了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组成成分之外,在工业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食品企业常用淀粉来制作酒精、麦芽糖,而纺织企业则用淀粉上浆、印染来调制印花浆料,医药企业则用淀粉作为药物片剂的原材料。所以,在这些食品、纺织、医药企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曲霉、根霉等霉菌在常温下,能把这些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细菌和酵母菌则可以进一步分解淀粉所产生的葡萄糖。

3.3 微生物对脂肪的分解

脂肪主要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类较为稳定的有机物质。一般根据脂肪的来源,分为动物性的脂肪和植物性的油脂。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生活污水都含有大量的脂肪。虽然脂肪比较稳定,但也可被各种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等分解,甚至真菌中的青霉和乳霉也能在常温下分解脂肪,这些微生物在分解脂肪的同时,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能量。在污水处理中,尤其是含油脂较多的餐厅污水,加入这些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不但净化水质,而且不会带来新的污染,是污水处理的最佳选择。

4 微生物对磷元素的转化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磷元素,尤其是洗衣粉所产生的污水,富含磷的营养水体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藻类,危害水质健康,青岛的浒苔泛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微生物可将无机磷酸盐分解产生有机酸和二氧化碳,此外某些细菌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可将分解产生的硝酸和硫酸转化成可溶性磷盐。有机磷化物在有氧条件下也可被很多微生物,如解磷大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霉状芽孢杆菌等分解产生磷酸,从而形成磷酸盐。在缺氧的条件下,磷酸盐可以因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被还原。

5 利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

相比较于传统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利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水是当前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定向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鉴于污染物来源的复杂性,单一的微生物所分解的污染物种类有限,且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的时候要经历复杂的代谢过程,很难针对某种细菌去提高其能量利用率,微生物相互之间甚至存在拮抗作用,降低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近些年,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构建能控制多种污染物分解的杂种微生物成为现实。构建的基因工程菌,不仅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快速繁殖、絮凝,满足数量需求,而且在高毒环境的水体中,也具有高效的分解、转化性能,甚至可以针对特异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基因工程菌也可以广泛的分解污染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菌对净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工程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6 结束语

合理利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来进行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较于化学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去污能力达9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好,可以直接排到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微生物法处理污水成本较低,可以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定向、高效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已成为现实,为人类喝上真正干净纯净的水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小兰,陈建耀.微生物在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2008年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32-39.

[2]尚华.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J].新疆化工,2010,01:31-34.

第2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 微生物、酶与载体自固定化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并日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水环境大面积的恶化污染,对于如何有效的解决污染水体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课题。目前对水体污染采取的方法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有: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技术对城市、工业企业等生产的污水进行处理,但建设污水处理所需的设备昂贵,管理人员又多,成本自然很高,而且该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现象。考虑到我国的水体污染面积大,污染程度深,我国的治理污染投资规模有限等情况,在我国建设众多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依靠河流和湖泊自身净化能力来处理污水,所需的时间较长,针对我国的水体大面积、深层次污染的现状,是不现实的。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在我国研究开发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为被污染的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具有治理费用低、环境无影响、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等特点。

1、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研究

1.1、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在原有河床不变的基础上,直接采用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对污染水体就地处理的河水净化处理工艺。该技术在保证原有河道排污、泻洪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河水水质的净化处理。在原有河道一侧开辟一个生化处理区,并在其进水端设置一道挡水墙,其上堆放大小不同的卵石格栅。同时在原有河道上设置一座截水坝,根据水位要求使河道上的截水坝高于一定量的挡水墙,使河水自流通过布有卵石格栅的挡水墙,先去除较大颗粒的固体漂浮物后流入前端的沉淀池,沉淀池中布有自然山石景观,污水经过在此循环沉淀后进入生化处理区前端的进水池,最后污水通过设置在生化处理区前端拦水墙底部的洞口,从进水池的池底均匀地自下而上进入生化处理区。生化处理区的上、下各设置一层JW型拦截网,在上下网之间投放JHE型高效微生物载体,同时在下网底部设置JADS曝气系统。生化处理区顶部两侧的出水端分设通长三角形溢流堰,通过其可调节出水的均匀性。这样使河水从生化处理区的底部自下而上、均匀的穿过载体层后通过三角堰进入两侧的流水槽,流入原河道的下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2、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木是借助由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载体上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与微生物肽链氨基酸残基作用,形成离子键结合或共价键结合,从而将微生物和酶固定在载体上,同时载体上“空间悬臂”的引入,旨在减少载体背景对所固定微生物代谢增殖形成的空间障碍,为其提供了代谢增殖的生存空间。

1.3、 高效微生物载体

高效微生物载体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在污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物化性能,其空隙率为96%以上,固定微生物后的载体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微生物负载量大,高达18-40g/L,容积负荷可高达16kgBOD5/m3.d,比表面积为23.3m2/g。这种载体,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使污水、空气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掺混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大量地在微生物载体内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处于蠕动状态的微生物载体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小曝气量。因此它具有切割气泡能力强、空间体积利用率大、无死区等特点,是当前微生物载体的更新换代产品。

1.4、 高效微生物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中所采用的J系列微生物菌种由多种高效微生物菌群组成,其为高活性、高浓度、高组合的微生物菌群。它是针对不同的污水污染因子的种类和浓度,研制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此菌群是高浓度(10亿-60亿个/克)高组合(几种-几百种/剂)的粉状固体制剂,常温常压常湿下,可保存6年。当使用时,微生物菌群制剂投入水中被“激活”,激活后的微生物依靠一种特殊技术(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生存在生化反应池内,使生化反应池中始终存有大量而丰富高活性的微生物菌群,保证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能随时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和总量变化及时调节微生物种类和投加量。保证运行效果高效稳定,实现处理后尾水达标排放。且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专用特效菌种。产品中菌的数量极高,繁殖速度极快,正常运转时不再补充菌种,可节省高效微生物的用量。 2、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应用

温榆河作为京城四大河流之一,源于昌平沙河坝水库,它的上游具有绿色生态走廊之称,是首都的一大天然水系。然而河水中氮、磷及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远远超出了河道本身的自净化功能,使原有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藻类死亡后散发出的腥臭味及其底泥厌氧后产生的恶臭味,不仅严重损害了首都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与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也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同时给首都风景区的旅游事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温榆河沿岸各支流、排污口中的氮、磷等污染指标的含量相对较高,从温榆河上游至下游,河道内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逐渐升高,氮、磷等污染指标的含量接近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温榆河的水质,为了达到水质的要求,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在温榆河支流二道沟上得到应用。温榆河支流河道二道沟水质状况见表2。

表2 2003年11月份二道沟水质监测情况

单位:mg/L

&监

&

&DO

&NH3-N

&CODcr

&BOD5

&SS

&T-N

&T-P

平均值

&0.00

&24.54

&79.46

&28.07

&21.00

&18.39

&2.89

2.1、设计水质指标

根据对二道沟河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在不增加药剂费用的基础上, 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消减量按原水水质的60%设计(N、P等污染指标接近城镇生活污水,若不增加药剂费用,用生化法最高能达到60%的去除效果):T-N≤3.38mg/L、NH3-N≤9.82mg/L、CODcr≤31.78mg/L、T-P≤1.16mg/L 、DO≥5 ppm。

2.2、实验装置

针对二道沟河水污染状况,本次试验采用兰州捷晖生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模拟河道治理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有效容积为0.8m3,内装有60%的JHE型高效生物载体和JADS高效曝气系统。为了更精确地测定该状态下,生化系统进出水端的液位差的大小,生化系统共设四级,并在其前端还设置了前置库和转子流量计,河水中纸张等较大颗粒的固体漂浮物、SS等在前置库内得到去除。试验过程中直接用污水泵将河水提升至试验装置进行生化处理,出水直接排入河道。

2.3、工艺流程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据现场试验对进出水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检测,检测数据见表4,CODcr、NH3-N的去除效果。

表4 跟踪监测数据

&项目

&CODcr(mg/L)

&总氮(mg/L)

&氨氮(mg/L)

&总磷(mg/L)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80.5

55.4

79.46

&14.18

2.701

8.44

&30.81

18.26

24.54

&4.56

1.22

2.89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47.50

19.50

28.15

&6.625

0.822

3.72

&9.05

3. 56

6.31

&0.52

0.18

0.35

平均去除率%

&63.95

&55.92

&74.29

&75.78

2.4.2、其它污染物的去除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除了对该河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外,还对河水中悬浮物SS、石油类等污染物质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均能达到设计的排放要求,但总氮的去除受温度影响较大(试验研究时水温在6-8℃),未能达到设计的排放要求。

从生化反应时间与各污染物的去除关系可以看出,再延长反应时间,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曲线变缓, COD、NH3-N等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生物载体在流化过程中得以固、气、液三相充分接触与混合,强化了生物膜表面流体的紊乱程度,加快了传质速度,有效提高处理效能。在载体投加率为60%、气水比(3.5-4):1,水与载体的有效接触时间为1.25 h工况条件下,对CODcr、NH3-N等污染指标均有良好的去除性能,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对石油类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4.3、出水水质评价

经采用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在没有增加药剂费用的基础上,除总氮外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2.4.4、运行成本

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动力费。通过近2个月(2003年10月~2003年12月)的现场试验,对运行费用进行初步核算,平均运行成本为0.05元/m3水(包括电耗和人工管理费),大大低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的费用。

2.5、 工程设计与河道环境相结合

工程设计中结合河道的自然景观,在不破坏河岸生态的前提下,运用河道生态景观的设计新理念,对工程的周围进行了生态景观的设计,自然的生态砖护堤、鹅卵石及湿生、沉淀池中的自然景石、水生植物的种植及生化处理区出水端湿地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一种生态与自然,使工程设计和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3、 结论

3.1、采用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对河水的污染治理是可行的, 该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将游离细胞和生物酶固定在生物载体上,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特点,是一种实用的新型高效河水净化处理工艺,日处理量为1.7万 m3/d的河道污染治理工程将于2004年6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

3.2、采用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新型河水净化工艺,是一种高科技多学科的组合工艺,无二次污染[1],属绿色清洁工艺。

3.2、采用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简易、方便的技术,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在工程设计中可结合河道景观进行一起的生态河道设计,属绿色环保生态工艺。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目前正在兴起的突破性的一种水体修复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内陆河流、城市河段、湖泊、生活污水等范围的水体修复。该技术的应用成功,将会给我国水体污染的治理带来一大福音,给国家社会与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它将成为生物技术治理污水的又一示范。

第3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污泥;城市污水;应用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污水排放给社会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工艺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水质,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它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几乎包括了微生物的各个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其中细菌对净化水质起主要作用。活性污泥中的主体细菌来源于土壤、空气和水。这与细菌在曝气池内通过人为的培养迅速地大量增殖有关,形成了该条件下最适宜的细菌种群。它们能迅速地稳定水中的有机物质,有着良好的聚合力。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大部分细菌构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并形成菌胶团。菌胶团在活性污泥中占绝大多数,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细菌的另一种主要存在形式是丝状菌,特别是其中的丝状细菌。由于它们存在于活性污泥中,对絮凝体的性质产生很大影响,某种类的丝状菌大量繁殖影响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引起污泥膨胀,严重地影响了出水水质。污泥膨胀是自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在运转管理中一直烦扰人们的最大的难题之一。而由丝状茵引起的膨胀又是最为突出和最为常见的。目前已知的近30种丝状菌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引起污泥膨胀,与膨胀密切相关的丝状菌只有十几种。即使是处理的水质相同,由于运转条件的不同,设计参数的差别,都引起在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优势菌种的差别。

随着近年来对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了解到丝状菌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由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的处理功能和净化效果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比正常活性污泥处理的水质还要优良,不足之处是泥水难以分离。因此,人们在工艺中采用环境调控的方法,使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目前完全利用丝状菌的带状污泥的工艺已经开发完成。

真菌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其数目一般没有细菌和原生动物多。与活性污泥有关的真菌主要是霉菌,它能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它含氢有机化合物。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其幼体等。型动物能分泌粘液,有利于细菌凝聚物质,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接触,提高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改善了水质。微型动物本身能代谢可溶性有机物,对毒物比细菌敏感,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中的有毒物质。

2 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作用

以显微镜作为主要设备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观察,可以清晰且直观的了解活性污泥的具体状况,尤其是活性污泥中指示生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城市污水情况,为城市污水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一般情况下,通过微生物镜检之后,以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明确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具体指示作用。正常微生物镜检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城市污水中活性污泥絮体的结构、尺寸和形状等;二是污泥絮体的具体组成情况;三是丝状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变化情况;四是观察絮凝体之间的状态,辨认是否存在细菌,并且观察是否呈现出游离状态;五是辨别是否存在高等生物。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以显微镜为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一定量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有新生的,也有老化的,二者在颜色、结构、吸附能力以及氧化能力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显微镜日常观察可以发现,新生的菌胶团颜色较浅,大部分呈透明状态,结构节凑性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氧化性较高。而老化的菌胶团则与新生菌胶团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颜色更深,而且结构松散,氧化能力、吸附能力均有不足。

应用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科学化处理后,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整体水环境得到优化。以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水中出现一定量的高等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培养初期、中期以及成熟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一般情况下,鞭毛虫和变形虫出现于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期;游泳型纤毛虫与鞭毛虫出现于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期,而固着型纤毛虫、钟虫和轮虫主要形成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成熟期,并且这几种微生物的敏感度极高,往往容易受到城市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因此在应用微生物开展活性污泥法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微生物的具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应用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弹钟虫出现呆滞情况,可以判断曝气池内溶解氧不足。当有毒物流入曝气池,会直接导致钟虫死亡。若游动纤毛虫大量存在而未见钟虫时,细菌呈游离状态,此时可以判定水中含有诸多有机物质,应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方式。因此在应用微生物开展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不同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活性污泥状态,促进微生物的正常存活,进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实践表明,在地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城市采用活性污泥法开展污水处理时,受到进水水质不同以及处理工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为提高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改善城市水环境,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定期镜检,掌握好微生物的种类及组成与城市水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在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对微生物加以科学化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活性污泥系统中,高生物活性的好氧微生物在曝气池内能够去除有机物,并在沉淀池内实现微生物的有序分离,从而全面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果。与此同时,在二沉淀池中能够实现微生物的有序分离,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整体水环境。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当对微生物加以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活性污泥水处理效果,维护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蔺向阳.浅谈城市污水处理中微生物活性污泥法的应用[J].装备制造,2010(1):218.

第4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生物处理法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水生态系中, 人们根据生态习性常将各种生物归纳为浮游生物、周丛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微型生物、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等。其中微型生物是指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主要是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也包括小型的后生动物如轮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线虫等, 其大小在200Lm 以下。在天然水体中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量都相应地加大。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加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是势在必行。处理废水时, 通常用初级、二级、三级来表示废水处理的程度。初级处理用于去除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 有时伴之以中和、均衡作用, 一般称之为物理、化学处理。因处理未达到标准, 就要进入二级生物处理, 乃至三级高级处理。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氧化塘处理三类。现以好氧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为例, 阐明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其他方法的原理基本类似。活性污泥法中的关键装置是曝气池。从初级处理中来的污水进入曝气池后,与活性污泥混和, 通过曝气充氧促进了活性污泥上的细菌不断地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作用。

促进活性污泥的絮凝作用活性污泥的絮凝现象直接关系到细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和污泥的沉淀作用。废水的曝气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后要排入沉淀池, 这时活性污泥就要沉淀下来。一是保证沉淀池的出水比较清彻, 二是沉淀后的活性污泥有一部分要重新回流到曝气池中以便和不断流入的新废水混合, 如此重复不止。细菌的絮凝作用提供了原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而在絮状物上生长的原生动物又能加速絮凝过程。已证明纤毛虫能分泌两种物质, 一种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 能改变悬浮颗粒的表面电荷, 使悬浮颗粒集结起来, 形成絮状物; 另外一种是粘朊, 能把絮状物再联结起来, 最大的絮状物直径可达3mm。柯兹( Cur ds) 甚至认为纤毛虫比细菌担负了更多的絮凝作用。

微生物镜检

1.镜检概述

在污水处理厂化验室中,微生物镜检项目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项目之一。该检测项目凭借其直观的检测结果,与化验室SV、MLSS、SVI 等检测结果相配合,可以让工艺控制人员方便快捷地了解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变化情况,为工艺调整指出明确的方向。

2.镜检采样

2.1 采样

该厂根据所采用的SBR - DAT - IAT 工艺特点,将采样点设置在DAT、IAT 池中段。采样时间为反应池曝气20min时序( IAT 池为间歇曝气) ,即泥水完全浑合阶段,取DAT -IAT 反应池中泥水混合液100ml。为防止水样变质,应立即带回化验室进行检测。采样频率一般为周采或月采,根据接纳污水情况和工艺调整情况可适当加大采样频率。因工艺不同,微生物镜检采样点应为工艺代表性位置,如经典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的反应池末端或二沉池入口处。样品要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泥水混合液。

2.2 检测方法

采用经典的计数法作为微生物定量方法。用滴管精确取0. 05ml( 一滴) 充分混匀的混合液滴在载玻片上,从一侧推压好盖玻片。制作过程要注意避免气泡的发生。样品制作完成后利用10 × 15 倍显微镜进行全片计数。形成结果记录时,需同时记录观测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状态活性。

指示性微生物

1.指示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现代定义为: 一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在本文中,指示性微生物指的是在污水处理中易于镜检观察,对活性污泥状态具有良好反映力的微生物。其中因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不同、进厂污水原液成分不同,各厂各工艺中占主导作用指示性微生物也不尽相同。而作为好氧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常见的指示性微生物主要有: 太阳虫、钟虫、累枝虫、草履虫、变形虫、轮虫、线虫、楯纤虫等。

常见指示性微生物

2.1 钟虫与累枝虫

钟虫是镜检中常见的重要指示性微生物,一般存在于工艺平稳的活性污泥中。当大量钟虫出现产生聚集时形成累枝虫群落,在显微镜下经常整视野地出现,很好辨认。

2.2 楯纤虫

另一种非常常见的重要指示性微生物,一般在系统稳定初期出现,当进水受到有毒冲击时会大量减少。在显微镜下经常快速游过。

2.3 固着足吸管虫

形体类似钟虫,有多根取食管,一般出现在状态良好的活性污泥中。当系统稳定时易观察到收缩式取食动作,在系统受到有毒冲击情况后取食管会收入体内观察不到。

2.4 轮虫

体形在微生物中较大,一般出现在泥龄较长的活性污泥中。根据污水处理厂选用的工艺特点不同,轮虫在检测中地位也不尽相同。一般在泥龄长的工艺中,轮虫检测数量较多。

2.5 其他常见微生物

其他常见微生物如: 太阳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等,因在本文所提工艺系统中很少检测到,不作为3 微生物镜检注意事项在污水处理厂中,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在进行镜检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采样地点选择,一般选择反应池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注意样品为泥水充分混合液,方可代表活性污泥整体好差。

( 2) 采样频率,根据工艺具体情况选择。但生物相指标为长时间连续检测结果的累计,这样当活性污泥系统变化时方有对比判断。

( 3) 根据工艺和接纳污水原液的不同,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也不尽相同。根据自身特点和长期镜检观察,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作为指示性微生物才能更好地发挥镜检的指示作用。

( 4) 镜检项目需要化验人员通过长期观察总结经验,每座污水处理厂甚至每座反应池检测结果都具独特性,可借鉴不可照搬。

微生物镜检在污水处理厂的指示性作用

在污水处理厂运行中,通过镜检微生物生长状态有良好的指示性作用,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活性好差。在该厂工艺系统中,当活性污泥中钟虫数量占主导地位时,该系统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清澈,出水BOD指标低。但累枝虫大量出现,轮虫繁殖加快,往往是污泥膨胀的前兆。当楯纤虫大量减少并变得不活跃时,就很可能是进水有变化受到有毒冲击,这时出水浑浊不清澈。活性污泥在发生膨胀时,其絮状体结构变得松散,大量的变形虫、草履虫等纤毛类微生物出现,这时的污泥SVI 值升高,泥水分离性变差,出水发生带泥现象。当活性污泥逐渐恢复正常时,楯纤虫首先大量出现,状态活跃。吸管虫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才会清晰看到吸管取食动作。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各种微生物按照生态群落特性共生共存。当工艺稳定处理连续时,每种微生物数量活性基本稳定。在活性污泥系统发生变化时,指示性微生物数量比例会发生变化,工艺管理人员根据镜检结果可以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对比同期SV、SVI、MLSS 的检测结果可对工艺调整的方向和结果进行验证。

结束语:

随着近几年来国内对环保重视程度加深,排放标准不断升级,环境监管机构对污水处理厂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更好的管理污水处理工艺,让活性污泥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得微生物和菌胶团保持良好活性,有效地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是每家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核心。

第5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制药企业 污水处理 技术工艺 工艺选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制药生产工业的多元化生产,作为各类药品生产 的加工企业,制药企业在提炼加工药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水处理是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各种技术方法分离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探究制药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加强制药企业废水处理,是保障和优化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

1.制药工业污水的特点及危害性

制药企业在提炼加工药品过程中往往造成大量制药污水产生。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生产抗生素、加工合成药物、生产中成药以及各类药剂的蒸制过滤处理的洗涤废水。制药工业废水通常具有混合成分复杂、有机质含量高、色度较深毒害性大的特点,生化性较差、污染程度高、难以有效处理。由于制药工业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毒害物质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质,给人类生活的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危害,造成渔业水产物的死亡,很多制药污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盐分,污水酸碱性强,通常会引起周边土壤中的盐碱度增高,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化,导致农业产量的降低。

2.常见制药污水处理的技术工艺

根据制药工业废水的不同性质,制药企业污水处理方法可归纳为生化工艺、物化工艺、化学工艺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等处理方式,

2.1 生化处理工艺

生化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工业废水中胶体状、溶液状及微细悬浮状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物质。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和厌氧生物法,由于很多制药污水的水质成分复杂,综合厌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组合工艺来改善污水可生化性与耐冲击性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

2.11 好氧生物处理

针对高浓度的有机制药废水原液进行稀释和预处理后,采用深井曝气法、吸附生物降解法、生物接触氧化法、间歇活性污泥法等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① 深井曝气法:采用深井作为曝气池将废水与回流污泥在井上部混合,沿井筒向下流动至井底再经外井筒向上流动至脱气池,部分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如此循环处理活性污泥,提高混合液溶解氧浓度。

② 吸附生物降解法:采用两段曝气池和中沉池组成污泥处理系统,利用微生物群体的超强繁殖能力和抗环境变化能力强的短世代原核生物进行吸附降解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废水。

③ 生物接触氧化法:采用人工曝气池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构成处理系统,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池体内污水处理流动状态,保障污水与填料表面生物膜反复充分接触来净化污水。

2.12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降解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处理方法。

①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技术: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自下而上在通过反应器时,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质在经过污泥床期间厌氧发酵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由反映器上部分离层分离污泥颗粒。

② 厌氧复合床技术:针对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作用引起产甲烷菌活性降低抑制厌氧消化过程的现象,采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进行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制药污水,具有反应液传质和分离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技术优势。

③ 水解酸化技术:采用水解升流式污泥床改善制药废水原液的可生化性,将废水中的不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有效降解。

2.2 物化处理工艺

物化处理通常是根据制药工业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混凝、吸附、气浮、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技术工艺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

① 混凝法:根据污水中胶体污染物质带电荷性质,向污水中添加定量药剂形成混合液,经过脱稳、架桥等反应过程,使水中污染物发生凝聚并沉降。广泛用于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中药废水的预处理及后续处理。

② 气浮法:利用充气、溶气、化学或电解等多种气浮形式,使污水中产生大量微气泡,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共同作用下促使含油性微细气泡粘附物质分离去除。

③ 吸附法:吸附法工艺是利用活性煤炭、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着带水中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④ 膜分离法:在压力驱动下,借助气体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表面的吸附能力以及膜内溶解扩散能力上的差异性,进行分离污染物质的技术工艺,操作方便、可回收有用物质,减少有机物排放总量。

⑤ 电解法:在不通电情况下利用微电解设备中的填充原料产生电池效应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使电解槽内电极附近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净化废水。电解法脱色效果好,采用电解法预处理核黄素上清液,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较高。

2.3 化学处理工艺

针对制药污水中污染物成分的化学特性,通过向污水中添加有效化学物质,采用铁炭法、氧化还原、深度氧化等处理技术分离回收废水污染物。

① 铁炭法:利用铁金属的还原性、铁炭电化学性及铁离子的絮凝吸附作用原理,在酸性条件下与炭形成微电流反应池,将污水有机物在微电流作用下还原氧化,再用石灰中和,生成吸附能力强的胶体絮状物吸附污染有机物。铁炭法预处理高浓COD毒害性制药废水独特效果。

② 氧化技术:利用现代光电磁原理技术,实施电化学氧化、超临界水氧化、光催化氧化和超声降解等高级氧化技术,其中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废水无选择性,适合于不饱合烃的降解,超声波对污水有机物的处理直接高效。

③ Fenton试剂处理:利用亚铁盐和H2O2组合成试剂,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其脱色率、COD去除率效果高。

3 制药污水处理工艺的综合选择

生化技术是当前处理制药污水的常用技术。由于制药废水的水质成分复杂,可生化程度不一,单独采用某种废水处理技术工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制药废水进行处理时,通常应设置调节池来调节水质水量和酸碱度,在生化处理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工艺进行预处理,降低水中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生物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可降解性,保障废水后续生化处理效果。根据预处理后的制药废水水质特征和水质净化需求,结合客观经济情况选取某种厌氧和好氧工艺进行处理和后续处理。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程序通常为污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厌氧-好氧-后处理的组合工艺流程。

结束语:

总之,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污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对人类生活环境污染程度的日渐严重,当前环境保护理念下,探索实践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优化和改善水质环境,有益于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第6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环保工程;生物技术;应用;处理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在环保工程中运用生物技术的优点

垃圾废弃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污染物,我们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能够让其分子结构改变,生物能对发生降解的各种产物和副产物进行重新利用,从而使环境污染程度得到降低,同时也将这些废弃物进行转化,变为可利用资源。

污染物经过发酵工程技术处理后,其最终转化物大部分是甲烷气体、氮气、水、CO2等稳定物质,处理的过程是直接处理的,减少转移的次数,降低重复污染的发生,因此,生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

在利用酶促反应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用到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在常温常压和中性条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大多数的生物技术可以快速的在现场进行。它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操作比较简单;第二,成本比较低;第三,发生反应的条件比较简单;第四,反应过程较为稳定;第五,效果比较好。这些方面的优点使生物技术得以在环保工程中进行普遍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运用

1、生物膜法处理废气方式

生物膜法的处理原理:在对气体与液体的扩散时,需要将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有效的转换,需要将气化的物质转变成液化的物质,而其中的媒介主要以填料气为主。在固体与液体进行扩散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改变,将其由液体的方式变成出现在填料表层的物质,这种废气处理法我们称之为生物膜法。之后再生物进行氧化反应的时候,出现在填料表层的生物膜需要将与净化的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与此同时还会进行相应的营养物质转化。

具体的处理流程: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臭气从通风管中抽进洗塔,在洗塔中对气体进行处理,并且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之后再将臭气抽入生物过滤塔,借由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对气体进行进化,微生物所净化的物质就是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之后再将已经净化的空气使用风机进行排空。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首先,在洗涤泵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水源,之后将水从洗涤塔的顶部喷出,使得水与经过洗涤的污染物一同流入到储水箱中,以便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第二,通过喷淋泵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干净水源,在过滤塔中,空气与液体得到了充分的逆时针流动,为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长养分,以促进微生物的更好生长,此外还需要为微生物提供一些必要的养分,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在储水池中投入一些营养液。

2、生物修复污染土壤

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我们用生物技术对其修复。主要是利用生物作用将重金属进行净化,降低其毒性。由于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重金属的具体化学形态得到了改变,毒性降低,因此不能在土壤中进行移动扩散,生物的吸收以及代谢使重金属得到了消减以及净化和固定。同时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中,使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微生物变得更有活性,土壤的生态结构得到改善,能够抵抗外部因素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沙漠化的发生。

3、废水的生物净化

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具体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达到净化的目的。根据水体自净的原则,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和代谢活性,好氧或厌氧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后,配合物理、化学方法使污水得到净化。研究证实,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污水处理技术。自活性污泥于1912年在英国试验成功并投入使用以来,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而随着水污染状况的不断恶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膜法,它是一种借助某些固体物表面的生物膜(或附着的微生物)来实现有机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为:生物膜把附着在水层的有机物吸附牢固有机物经好气层的好气菌被分解有机物流入厌气层有机物经厌气被分解流动水层冲掉老化的生物膜新的生物膜生长出来污水净化完成。总体而言,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具备如下优越性:对水质变动、水量变动、水温变动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污水处理效果相当理想,同时具备极强的硝化功能;污泥量较活性污泥法小25%,同时极易实现固液分离;动力费用较低。所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它是一种以植物与微生物等生命活动为载体,以转移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为实现过程,以净化水体、创造满足生物生息的环境、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为最终目的的生物技术。总体而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备诸多优越性,比如工程造价低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耗能低、无需向水体投放药剂、可与景观及绿化环境有效结合等,其目前已被认定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水体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4、消除化学农药污染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农药杀虫剂大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经生态系统的循环会积累毒害。近年来,使用生物技术降解农药残留,消除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原理是:一些微生物能够对农药进行降解,这项技术对这些微生物做改造,将它们的生化反应途径进行改变,从而实现较好的降解以及消毒的效果,从而避免各种负面效应的产生。所以,要对生物农药进行推广。生物体自身经过代谢活动之后,会产生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能除杂草,还能避免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5、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

有机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含水率

6、消除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长时间化解不了,严重污染了环境。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有着比较多的废弃塑料,它们在土壤中残存,会对作物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白色污染进行治理。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塑料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主要的原理是:挑选出能够对塑料进行降解的相关微生物,对它们进行改造,将其制作成相应的降解菌,另外还能将克隆降解基因分离出来,这样之后,在微生物中导入这种基因,从而在一定条件作用下使废弃塑料得到快速的降解。

结束语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因受到社会经济与人口压力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呈现出急剧恶化的趋势,其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进步的致命因素。由此可见,把生物技术引入环保工程领域,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力度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米红霞.试析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139.

[2]韩涛.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60.

第7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ICAST 微型生物 活性污泥

生活污水在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经济高效的小区污水回用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就地资源化和无害化,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ICAST(Intermittent or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间歇/循环活性污泥技术)[1]是一种适合小区污水回用处理的新型改良SBR工艺的处理技术。

在ICAST反应池中,参与污水回用处理的是由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合形成的具有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活性污泥。是否具有良好性能的活性污泥是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最终达到资源化利用的基础,因此本文就污水回用处理ICAST装置,通过长期镜检观测,从活性污泥培养到正常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对微型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ICAST反应池中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及当工况发生改变时生物相的变化趋势,利用生物指示作用为处理装置的最优化运行控制和集成化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多种微型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相当复杂的生物相,其中数量占主导地位并起到降解污染物质主要作用的是细菌。从生物学角度了解污水处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最直接方法是对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进行研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及在运行中发生的种类、数量等变化。目前,对细菌观察和分类鉴定的周期较长,作出诊断还没有较为简易的可行方法,不能及时地起到指导装置运行的作用。

但是,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与细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① 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可促进细菌生长和提高细菌活性;② 细菌的絮凝作用提供了原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而在絮状物上生长的原生动物又能加速絮凝过程;③ 原生动物分泌的粘液对悬浮颗粒和细菌均有吸附能力;④ 除细菌外,原生动物也能直接摄入微小的悬浮粒性有机物(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以及通过渗透性营养直接吸收溶解性有机物(POM, 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⑤ 原生动物体积较细菌大可便于观察,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比细菌更加敏感,更及时地反映出运行状态。

因此,原生动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和菌胶团等指标可以间接定性地评价污水回用处理装置运转状态的好坏,起到生物指示的作用。

2 ICAST处理装置及运行方式

污水回用处理ICAST装置[1],如图1所示。该装置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生活污水经调节池进入ICAST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ICAST反应池采用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运行方式。其中,连续式运行时(如图3所示)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间歇式运行时(如图4所示)为间歇进水、间歇出水。

图1 污水回用处理系统

Fig.1 System of living sewage reusing treatment device

本文在活性污泥培养完成后,分别采用间歇和连续两种工艺运行该装置,对ICAST反应池中的微型生物进行观测,在研究生物指导作用的同时,对比不同条件下该反应池中微型生物生态群落之间的异同。

图2 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 连续式运行示意图

Fig.2 Flow chart of ICAST treatment process Fig.3 Sketch map of the continuing process

图4 间歇式运行示意图

Fig.4 Sketch map of the intermittent process

3 活性污泥的驯化与培养

本文接种的活性污泥菌种取自上海市曲阳污水厂二次沉淀池回流浓缩污泥,微型生物活性强,污泥絮体和沉降性能均良好,原生动物已演替到较高级的类型。起初对新进污泥进行不进水的闷曝,一段时间后对ICAST反应池进行间歇进水,污水为上海理工大学高层住宅每日所排生活污水40 m3×d-1,且水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终达到设计处理水量,实现正常的间歇运行。

在驯化与培养过程中,每天通过显微镜进行镜检,分析污泥的性状和微型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三周的观测,发现由于曲阳污水厂污水水质和本装置所处理污水水质均为生活污水,有相同的水质特征,故所驯化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微型生物对新进污水的适应过程较短。最初几天的驯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类缘毛目(Peritricha)固着型纤毛虫(图5)数量有明显减少,替代之大量出现的是全毛目(Holotricha)游泳型纤毛虫(图6),并有部分的吸管虫(图7)出现。随着培养时间的推进,当污泥中的微型生物逐渐适应新的水质和生长环境时,固着型的纤毛虫重新开始大量出现,伴之有少量的游泳型纤毛虫。在污泥培养后期,固着型纤毛虫已占绝对优势,相继出现漫游虫(图8)、轮虫(图9)等微型生物,此时污泥的培养已基本完成,活性污泥全面形成大颗粒絮团,且结构紧密,沉降性能良好。由于进水的有机物浓度不高,因此生化需氧量BOD5在150 mg×l-1左右。污泥沉降比SV在15%左右,污泥浓度MLSS在1200 mg×l-1左右。

法建立了出水水质和原生动物种群和数量的数学模型[5],Madoni等人列出了19种原生动物与BOD5、NH3-N,NO3--N,MLSS、DO、SVI、SRT等的对照关系[6]。这些结论与上述本文试验镜检状况相一致。

5.2 对工况的指导作用

当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工况突然发生不正常的变化时,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活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由于是处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且pH值也不存在较大的波动,故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大的是进水浓度、进水水量、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通过镜检发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活动会明显减少,钟虫等固着型纤毛类微型动物口缘纤毛会停止摆动,虫体收缩;正常运行时,钟虫靠体内伸缩泡的定期收缩把吞入体内的多余水分不断排除体外,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但若反应池内的溶解氧DO浓度降至1 mg×l-1以下时,伸缩泡就会处于舒张状态,不再活动,有时钟虫还会脱去尾部的柄,在虫体的顶端还会突起一个体积和自身体积大致相当的空泡 (图10),从而导致虫体死亡,同时污泥中后生动物的线虫数量会突然增加(图11)。

图10 钟虫头顶空泡 图11 线虫 图12 胞囊

Fig. 10 Vorticella with low dissolved oxygen Fig. 11 Nemato Fig. 12 Cyst

当不利的工况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改善时,原生动物会由于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虫体变圆,鞭毛、纤毛或伪足等细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细胞水分陆续由伸缩泡排出,虫体缩小,最后伸缩泡消失,分泌出胶状的物质于体表凝固后形成胞壳,最终形成“胞囊(cyst)”(图12),以渡过不良的环境。此时,活性污泥可能出现解体,导致絮体变小,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出水水质会出现恶化。一旦工况恢复正常,其胞壳就会破裂并恢复虫体的原形,活性污泥的性能也会逐渐改善。

因此,若保持污水回用处理装置经济高效运行,则应避免由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态的长期失衡导致处理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道方, 纪桂霞, 史雪霏, 等. ICAST用于小区污水回用处理及自控与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3, 25(4): 313-317.

[2]Gurds C.H., Cockburn A. and Vanddyke J.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ole of the ciliated protozoa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 Water Pollution Contr. 1968, 67: 312-329.

[3]沈韫芬. 微型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作用和应用[J]. 生物学通报, 1999, 34(7): 1-4.

[4]李探微, 彭永臻, 朱 晓.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作用[J]. 给水排水, 2001, 27(4): 24-27.

第8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原理;完善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45-0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成本最低,消耗最少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在天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化学物质效果很明显。国外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至今为止,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已经达到300多个,欧洲国家也有500多个。我国的污水处理系统始于“六五”的人工湿地小实验,到现在在人工湿地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面很广,既可以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也可以用于处理矿山废水、垃圾场废水、富营养湖水等等,同时污水处理系统对自然环境不会有损坏,还可以作为自然景观用作观赏。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湿地的主要组成

人工湿地主要由介质、植物、微生物3个部分。人工介质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保证微生物能够稳定的依附其表面。当污水流过人工湿地时,介质可以通过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等物理和化学方法来除去水中的化学成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占有较大的地位,它们是净化污水的关键:首先,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供自己使用,还可以吸附一些重金属和其它的有害物质;其次,这些植物可以为其根系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最后,它们可以加强介质的水力传输能力。湿地中的微生物则主要承担着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水生植物把氧气传输到根区,在植物周围生长的微生物主要分为好氧微生物、兼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有放线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它们对对于分解有机物,脱氮去磷有着很大的作用。

1.2 人工湿地的工艺形式

人工湿地的工艺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地表流工艺,废水在湿地的表层流动,水位一般只有20cm~60cm,这种工艺形式的投资较低,负荷较小,但是有很多不便之处,冬季在严寒地区污水可能会结冰,夏季会繁衍蚊子、苍蝇等,还会产生恶臭味;另外一种是地下潜流工艺,废水在湿地地表下流动,这种工艺形式受气候的影响较小,但是投资相对较高,负荷也较大。由湿地净化过的水质因污水水质和污水在湿地中停留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系统可以按照出水水质的要求来选择处理工艺,控制净化时间,设计湿地面积。

1.3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通过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净化污水,主要是脱氮除磷。脱氮:人工湿地的脱氮主要是通过介质的吸附和过滤,植物的吸收和吸附,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废水中的氮主要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去掉有机氮,介质的吸附和过滤还有植物的吸收和吸附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氮。除磷:人工湿地主要通过化学沉淀、藻类物质的吸收,磷细菌的分解来去除污水中的磷,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水中的有机磷被磷细菌分解转化,无机磷则被藻类物质吸收,更多的是和介质中的铁、铝、钙的的氧化物发生反应而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这些难以溶解的物质,最后通过沉淀去除。

植物的脱氮除磷能力: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完善建议

2.1 选择合适的介质

介质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有着重大意义,介质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污水的处理效果,水生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繁衍。目前广泛采用的介质较多的有土壤填料、卵石填料、陶瓷填料等,每种介质都有它的优缺点,但是所有介质的选择都应该要满足以下要求:1)介质的质地要轻,松散度小,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载植物的生长;2)表面积大,孔隙较多,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提高湿地的水力性能;3)介质无污染,不会放射有害物质,化学性能良好;4)在水中的损耗程度较小,形状系数高,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长久使用不会变性;5)过滤效果好,净化后的水质较好,介质中铁、铝、钙的氧化物含量高。

2.2 选择合适的植物

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能净化空气,还具有气味控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功效,同时也创造了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选择合适的植物是很重要的。灯芯草能够去除病原体,去除水中的氯化烃和酚类等化学物质;香蒲叶可以吸收水中重金属元素、氯化烃等物质,同时根部能够分泌天然的抗生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捕蝇草主要用于捕捉蚊子、苍蝇等昆虫;每100g水葱在100小时内可以净化200mg的酚,14天内可以使水中的BOD下降60%~90%;每100g芦苇一天可以分解8mg的酚。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

2.3 选择正确的湿地床构造形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湿地床的构造有两种形式:水平流系统,垂直流系统。水平流系统易于除去SS和细菌,在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下可以除去BODs,便于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但是由于该系统的输氧能力差,所以不利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垂直流系统由于输氧能力好,利于微生物进行硝化作用,能很好的除去BODs和COD,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但是它容易堵塞,处理效果不好。最开始人们使用的是水平系统,主要因为它的成本较低,消耗小,后来垂直系统又得以广泛的应用。在选择处理系统的时候,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以将垂直流系统置于系统前面,便于输氧,也可将水平处理系统置于垂直系统前,先去除TSS,防治阻塞。在设计时,要注意两种处理系统的结合使用,创建最有的处理系统构造。

3 结论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投资较低,运行时耗能较少,同时管理方便,可以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目前它已经在深圳、武汉、上海等地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系统还存在着枯草早衰、植物根系较浅,长期有机物质的积累易造成介质的阻塞,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完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相信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传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定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生化过程 活性污泥 净化效果;

1 污水处理过程

1.1 概述

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施将污水中污染物质分离、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并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有时又称深度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多采用了以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二级生物化学处理。

1.2 生化处理工艺

生物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及菌类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由于其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目前已广泛应用。

1.2.1常见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及设备

活性污泥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各种变形。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氧化沟工艺、A-B工艺、SBR工艺、A-O及A-A-O工艺等。

常见的氧化沟有帕斯韦尔氧化沟、卡罗塞氧化沟和奥尔伯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和DE型氧化沟,以及一体化氧化沟。在水流流态和曝气装置上的特殊性,其处理流程简单、构筑较少,一般情况下不建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帕斯韦尔氧化沟工艺,日处理污水3.0万吨。处理效果好且运行稳定可靠,不仅可满足BOD5和SS的排放标准,在运行方式合适时还能实现脱氮和除磷。同时具有较强冲击负荷承受能力,剩余污泥量少,污泥稳定程度好,机械设备少等优点。

1.2.2 活性污泥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作用

好氧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净化过程可分为吸附、代谢、固液分离三个阶段,由曝气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及二次沉淀池等组成。污水与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在曝气系统作用下,混合液有足够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从而得到净化。在二次沉淀池中,活性污泥与被活性污泥净化的污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水排出系统;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自身也得以繁殖增长,即活性污泥量会不断增加,为使曝气池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范围内,需要及时将部分活性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1.3 活性污泥

1.3.1 活性污泥的组成

活性污泥是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群体形成的絮状绒粒,绒粒直径一般为0.2-0.5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因处理污水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有机成分占75%-85%,无机成分占15%-25%,有机成分主要由生长在其中的微生物组成,同时还吸附着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被处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此外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组分,一旦菌胶团受到破坏,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将明显下降或丧失。丝状细菌同菌胶团细菌一样,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1.3.2 活性污泥的功能

活性污泥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即去除污水中悬浮态、胶态及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从水质指标上看,有效降低污水中的BOD5、COD、悬浮物。

氧化沟低污泥负荷(F/M)的活性污泥还能进行高效率的硝化,大部分NH3-N转化成NO3--N。

1.3.3 活性污泥的驯化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是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即碳源培养活性污泥,使活性污泥适应所处理污水的水质特点。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溶解氧和营养平衡,同时水温、PH值要在最适合范围内,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最终使活性污泥达到正常的浓度、负荷,并有好的处理效果。

1.4 水质净化的过程机理

1.4.1污水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净化。活性污泥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内源呼吸阶段的活性污泥处于“饥饿”状态,其活性和吸附能力量强。

1.4.2代谢阶段,也称氧化阶段,继续分解氧化前阶段被吸附和吸收的有机物,同时继续吸附一些残余的溶解物质。

1.4.3泥水分离阶段,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进行沉淀分离。微生物合成代谢的产物是新生的微生物细胞,必须使混合液经过沉淀处理,将活性污泥与净化水进行分离,实现污水的完全净化处理。同时将与合成代谢生成的新微生物细胞等量的原有老化微生物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达到彻底净化污水的目的。

2. 水质净化过程

2.1 氧化沟运行特征

(1)有机负荷率低,F/M通常在0.05-0.15之间。

(2)水力停留时间长。

(3)泥龄长,一般大于15天,排泥量少。

(4)较耐冲击负荷。

(5)既具有延时曝气的完全氧化作用(硝化),又具有厌氧好氧(A/O)的脱氮作用。

(6)氧化沟内曝气器间隔排列,形成了相对的厌氧区和缺氧区。

2.2 工艺参数选择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Q为30000m3/d,沟中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污泥负荷为0.125kg BOD5/kgmlss.d,污泥龄15d,回流化100%,氧化沟有效水深4.0m,共两座,单沟容积4652m3。

2.3工艺参数变化曲线

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实践、水质化验、数据分析,观察和分析工作曲线发现,SV30、MLSS的大小直接关系到SVI变化,SVI能够反映氧化沟中混合液的浓度、活性污泥的疏散程度和凝聚、沉降的性能。从历年的测试数据中发现,污泥指数SVI过低,会导致污泥颗粒细小紧密,颜色偏黑,此时污泥中无机物质多,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过高,污泥颜色较浅,很蓬松,污泥不易沉降,易发生污泥膨胀。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当F/M介于0.05-0.16 kg BOD5/kgmlss.d之间时,SV介于20-30%,SVI介于50-130ml/g之间,沉降性能较好,MLSS在设计值3000mg/L上下波动,通过镜检观察,菌胶团紧密,微生物相丰富,轮虫、等枝虫、小口钟虫等均有出现。

2.4水质净化效果曲线

从表1、图3可以看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在2004年运行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处理效果更佳。这里得分析其中的几个因素。

2.5影响水质净化因素

2.5.1污水水质指标变化因素

开发区工业企业多,进水中工业废水比例偏大,时常带有大量油脂、废机油,短时间内过量有机物,有时含酸、含毒等物质,这些都会对污水厂处理过程造成影响,导致超负荷运行,氧化沟充氧不足,严重的会导致整个生物处理失效。发现进水异常情况时,应及早采取措施,调整工艺运行参数。

2.5.2工艺参数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F/M,它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增长速率,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氧的利用率以及污泥的沉降性能。开发区污水厂的F/M最佳范围在0.05-0.16 kgBOD5 /kgMLSS.D

混合液溶解氧是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最关键的因素,氧化沟混合液中必须有足够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浓度过低,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就会下降,活性污泥会发黑发臭,进而使其处理污染物能力受到影响。而且溶解氧过低,易于滋生丝状菌,产生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污水厂的运行经验,氧化沟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保持在2-4mg/L,就能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

温度对活性污泥工艺有很大影响。适宜的温度,微生物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反之则增长缓慢,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从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当污水温度介于20-30℃之间时,BOD5去除率91%-94.8%,BOD5去除率达90%,SS去除率91%-93.8%,污水处理效果显著。

2.5.3人为操作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要靠厂技术人员和操作工去完成。操作工的操作技能和思想波动也会影响处理效果。特别是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单元的操作。比如格栅的浮渣太多没有及时清除,进入二沉池将使浮渣增加,挂在出水堰板上影响出水的均匀和出水水质;沉砂池没有及时吸砂,砂粒进入曝气池,在池底沉积,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影响处理效果。

2.5.4自然条件影响因素

开发区是在吹沙造地上建成的,管网会受到闽江潮夕的影响,在涨潮时,会出现江水倒灌现象,影响污水厂进水水质。风力也影响处理效果,风力较大时,二沉池的出水堰板顺风方向出水量较大,使堰板溢流负荷增加,出水SS超标。

3.提高水质净化效果途径

3.1 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入流的F/M通过污水泵来控制,根据进水浓度来确定开机台数和流量大小。

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按照氧化沟沉降比来调节回流比,控制SV在20%-30%之间,同时用测氧化沟MLSS浓度来校核,保持氧化沟MLSS在2000-3000mg/L.

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提高处理效果的很重要措施,通过排泥量的调节,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可以改变需氧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因而可以改变系统的功能。

当入流水质水量及环境因素发生波动,活性污泥的工艺状态也将随之变化,因而处理效果不稳定。通过排泥量调节,可以克服以上波动或变化,保持处理效果的稳定。

3.2 强化活性污泥活性

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即指示生物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转情况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观察生物相指导污水生化处理过程。观察指示生物的变化和活性,直接关系处理效果。

指示生物中以钟虫、纤虫、漫游虫、累枝虫为主。当发现单个钟虫活跃,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时,说明活性污泥溶解氧充足,污水处理程度高。钟虫不活跃或显得很呆滞时,往往说明曝气池供氧不足,应增加曝气台数,如果出现钟虫等原生动物大量死亡,则说明曝气池内有毒物质进入量过多,造成了活性污泥的中毒。

进水中有毒物质排入、PH值及污泥负荷突变、溶解氧异常等都会影响到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当曝气池受到高负荷冲击时,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引起氧化沟内溶解氧的极度下降,而且进入沟内的营养物质突然增加,改变了菌胶团的生存条件。遇到这种情况,适当减小进水水量,这样就减少了进入曝气池的营养物质总量。此时要加大曝气量,提高氧化沟内的溶解氧浓度。这种调节一定要及时,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

3.3 提高操作者素质

更好地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强化管理,提高操作者的素质是关键。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各运行岗位要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懂厂内构筑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懂厂内管道分布和使用方法,懂经济技术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化验指标的含义及应用,会合理配气配泥,会合理调度空气,会正确回流与排放污泥,会排除运行中的故障。根据运行管理人员的实际状况及特点,分阶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运行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保证污水处理系统高效低耗完成净化处理过程,以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