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态制剂范文

微生态制剂精选(九篇)

微生态制剂

第1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畜牧生产;活菌机理;菌种选择

0引言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必须掌握微生物制剂属性。畜牧生产中,为了有效预防动物出现腹泻的情况,增强动物的吸收能力,促进动物生长,经常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提高动物抵抗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抗生素滥用或者违规使用的现象,导致畜牧生产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以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污染、分解动物食物蛋白质等能力,是十分理想的畜牧生产添加剂。

1微生态制剂菌种选择与应用标准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菌种选择至关重要。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以及畜牧生产养殖要求,选择微生态制剂菌种,首先需要注意菌种的活力,其次是确定菌种的来源。确保菌种本身的安全性与无毒性,这样才能将其投入到微生态制剂中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关注畜牧生产中动物消化道能力,对消化道进行迅速定植,减少外界环境对消化道的影响。检测菌种耐受能力,尤其是温度、酸碱性等方面。某些特定菌种,必须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或者微生态制剂制作期间需要长时间存储等,这些条件与标准都要详细掌握。根据对肠道菌群的筛选,选择活力比较理想的菌种制作微生态制剂,保持菌种的活力,提高微生态制剂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力。

2微生态制剂活菌机理分析

微生态制剂活菌机理分析,主要因为畜牧生产期间,动物本身比较容易出现各种病菌,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或者吸收等,导致动物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平衡性被打破。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能够有效抑制动物携带的病菌毒性蔓延,并且将病菌进行分解,防止动物细胞被侵害,身体机能下降。微生态制剂活菌有效消除动物肠道中的氧自由基,并且缓解酸碱值,提高动物身体免疫力,满足动物对正常菌群的需求,补充更多机体营养成分,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

3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3.1养禽业生产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禽业中的应用,更注重预防功能。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家禽饲料中,有效分解饲料中的微生物与蛋白质,改善家禽肠道菌群,协调家禽肠道吸收平衡,以此来有效预防佳品沙门氏菌病、鸡球虫病的出现。微生态制剂通过家禽饲料进入到家禽身体,在身体中有效分解,增强家禽的免疫力与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家禽饲养过程中,幼仔阶段最为关键。以雏鸡为例,对外抵抗力较弱,利用微生态制剂有效改善雏鸡肠道酶的运行活性,并且增加机体血清抵抗力,能够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营养物质加以转化,促进雏鸡的成长。添加微生态制剂到家禽日粮中,改善家禽饮食量,增加家禽蛋类重量以及家禽体重,并且还能够改善家禽蛋壳光泽度,减少条纹蛋壳的出现。微生态制剂还能够修复与保健家禽的卵巢,将产蛋高峰期延长。微生态制剂有效减少家禽腿部肌肉以及胸部肌肉胆固醇,协调家禽脂肪酸饱和度,保证家禽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

3.2养猪业生产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业的应用,提高母猪产奶量的同时,增强仔猪抵抗力,更好的吸收影响,提高饲料转化率。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母猪饲料中,仔猪吸收母乳中的营养,免疫力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仔猪死亡率,并且减少仔猪发病率。养猪业生产期间,育肥猪的饲养,微生态制剂增加育肥猪食欲与吸收能力,加快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进而达到缩短育肥猪饲养周期的目的,进一步实现育肥猪培育的经济效益。将微生物添加至公猪饲料中,提高精子存活率。

3.3养牛业生产应用

牛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必须从其反刍特点出发,牛的胃组成特殊,包括瘤胃、皱胃、网胃、瓣胃。其中瘤胃是牛生长与生存重要的生物发酵罐,生物区十分复杂。将微生态制剂投入到牛饲料中,增强牛的瘤胃活性,提高牛的产奶质量,并且增加益生菌的运行活性,提高牛的吸收能力。在微生态制剂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微生态制剂种类的选择,并且制定科学的添加量,以此来进一步达到牛饲养的目的。

3.4水产动物生产应用

水产动物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水产动物的养殖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水产动物养殖质量,真正实现养殖的经济效益。水产动物养殖期间,微生态制剂主要选择芽孢杆菌类型,增加水产动物的消化能力与吸收、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繁殖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加强水产动物免疫器官发育。

第2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儿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儿共364例,年龄6个月~8岁,男212例,女152例。其中乳糖不耐受(LI)47例,腹泻病151例,功能性胃肠道疾病8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8例,湿疹等过敏性疾病35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184例,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在病情确诊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用药时间均在72h以上,对照组在治疗中始终未用。微生态制剂选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 ),用药剂量6个月~1岁,半袋/次;1岁以上,1袋/次,3次/d。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84%、89%、89%、86%、82%;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9%、66%、61%、53%、55%。表明微生态制剂在上述几种疾病的治疗上有显著疗效。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应用微生态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3.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大类。

益生菌是指由生理性活菌或/和死菌组成的微生态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此类制剂有:单一活菌制剂如整肠生、丽珠肠乐胶囊、乳酶生、促菌生、降脂生、抑菌生等。多菌联合制剂如:培菲康、妈咪爱、乳康生、金双歧。死菌制剂如:乳酸菌素片、乐托尔等。

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物质,能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几种生理性细菌在宿主黏膜定殖和繁殖的物质,包括各种寡糖类物质如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也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合生元是指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组成的混合物。既能补充生理性的有益菌,又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的繁殖.

3.2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微生态制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认为以下几点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①生物平衡理论;②酶作用学说;③生物拮抗屏障理论;④免疫增强学说;⑤营养学说;⑥抗衰老作用学说;⑦降低胆固醇作用。

3.3微生态制剂在基层儿科的临床应用

3.3.1乳糖不耐受(LI) 乳糖不耐受(LI)是指由于小肠粘膜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的以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常导致婴幼儿腹泻或迁延不愈,危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黄永坤等[3]在文章中提到,含有益生菌如双歧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等微生物活菌制剂能促进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迁移替代病损的绒毛上皮细胞,有利于乳糖酶的恢复及治疗继发性LI引起的腹泻。

3.3.2腹泻病 腹泻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旅行者腹泻等。黄志华[4]研究表明,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是益生菌治疗儿童急性轮状病毒水样性腹泻,研究表明其效果最好,能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减少腹泻的持续时间17~30h。对水样便腹泻应早期足量应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根据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选用益生菌菌株。对细菌感染性腹泻先用有效的抗生素杀灭致病菌后再应用微生态制剂。有研究显示,乳酸杆菌益生菌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但抑制作用与细菌生长环境、细菌数量有关,同时致病菌亦对益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对细菌性腹泻应先应用抗生素治疗,再用益生菌补充。鲍氏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制剂对旅行性腹泻安全有效。

乳酸杆菌GG能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癌症患者放射性腹泻的危险。AAD主要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应导致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为5%~39%[5]。研究表明,无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初期还是中期给予益生菌制剂,均能显著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并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

3.3.3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 益生菌有酸化肠道,改善排便和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所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可推荐使用。

3.3.4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有神经毒性,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新生儿严重脑损伤及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应及早进行干预。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新生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有[6]:①促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过程,抑制其它有害菌;②降低肠道β-GD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③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④促进肝酶活性。其价格经济,服用方便,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3.3.5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由于湿疹,变应性鼻炎为过敏性疾病,其病因为"卫生假说"即儿童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接触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通过刺激IL-10、TGF-β、抑制Th2诱导的过敏反应,并诱导产生口服免疫耐受,调节免疫系统,使Th1/Th2恢复平衡,促进IgA分泌,增强黏膜防御机制,起到抗过敏作用。王晓昆[7]在研究中将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酮替芬组及酮替芬联合微生态制剂组。结果显示,其联合用药复发率低于单用酮替芬组,因此,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可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免疫,减少变应性鼻炎复发。

微生态制剂与其他药物不同,它能起到"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重要作用,在基层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琳.益生菌与婴儿健康[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9):819-822.

[2]闫军,郭信长.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626.

[3]黄永坤,杨娟.乳糖不耐受症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7):463-465.

[4]黄志华.生态制剂在儿科腹泻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2)105.

[5]廖炀,刘作义.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5557.

第3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中药应用生物技术转化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提升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水平、适应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生态中药制剂是根据中医药学、医学微生态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理论,在传统补益类中药制剂的制备中,引入益生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发酵,及采用酶水解菌种培养基等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口服类中药制剂。微生态中药制剂集传统中药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的双重功能于一身,其奇特的临床效果远远超出常规制剂。笔者试图应用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和通过对中华圣宝口服液等微生态中药制剂的深度剖析,阐述开发微生态中药制剂的现实意义。 1开发微生态中药制剂的现实意义 1.1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影响传统中药制剂充分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 对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深入的药理研究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点。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申报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时,不必提供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因此,传统中药制剂不论在研发、申报阶段,还是在产品上市后,人们都很少考虑人体内环境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也就是说,产品上市多年后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功效成分是否属于生理活性成分,而功效成分并不等于生理活性成分。传统中药制剂的药物组分可能是生理活性物质,也可能是前体药物,或兼而有之。如果是前体药物或含有前药物质,根据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在口服给药时,其生物利用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肠道微生态平衡状况。 微生态学作为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专门研究宿主与其共生的正常微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关系的边缘科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并正向基因水平发展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揭示,人体肠道内生活着大量细菌,重达约1kg,体积相当于一个人的肝脏,数量达1014个,而人体自身的细胞只有1013个[1]。这些与机体共生的细菌分为有害菌(致病菌)、有益菌(益生菌)、中和菌(调和菌),在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有益菌占90%,其中双歧杆菌又占90%。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些正常微生物群所构成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器官,它们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如糖代谢、氮质代谢、脂类代谢、无机盐代谢、黏液代谢和维生素合成等[2]。 人体的肠道如同一个发酵罐,对摄入中药功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往往离不开肠道正常菌群的参与。化学药物一般是小分子物质,往往成分单一、纯度高,药物的极性、分子结构特征等都比较明确,口服后能直接通过小肠黏膜细胞屏障、进入血液发挥药理作用。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复方制剂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体系,其功效成分既有低分子化合物,也有大分子结合物。传统中药制剂要发挥出临床效果,取决于该药是否含有能体现临床效果的功效成分,以及患者能否有效吸收、利用这些功效成分两个方面,而后者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状况。 但问题是,健康人不吃药,而生病的人、久病的人往往存在着肠道微生态失衡。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大手术后康复期患者或放化疗肿瘤患者,其机体肠道的微生态往往严重失衡,这又制约了机体对所摄入中药功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矛盾,但却被我们长久地忽视了。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影响传统中药制剂充分发挥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在研发中药口服制剂时加以格外关注。 1.2我国国民的微生态营养状况堪忧 我国国民的微生态营养状况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威胁主要源自抗生素滥用、环境污染和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人均年消耗抗菌药物138g,是美国的10倍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0%,外科患者近1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不合理用药占58.6%[3]。滥用抗菌药物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和产生超级耐药致病菌。2010年8月英国《柳叶刀》称发现了带有“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大肠杆菌[4]。带有这种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甚至对目前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抗药。更严重的是,这种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的质粒上,能够在微生物中自由传播。 但滥用抗菌药物最常见的危害,是使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为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2007年1月全面启动了“公众营养改善OLIGO(功能性低聚糖functionaloligosaccharides)项目”[5]。这是我国继“食盐加碘”“营养强化面粉”“酱油加铁”“食用油加维生素A”之后,启动的第一个旨在强化调节国民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强制性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1.3传统中药生产对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存在“先天不足”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巨大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我国已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但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战略资源,中药材资源正在受到严重威胁。1987年《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公布了珍稀濒危植物389种,其中濒危的药用植物115种,占29%;1992年《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濒危植物398种,其中濒危的药用植物168种,占42%,仅5年时间濒危的药用植物就增加了13%[6]。据2009年在广西梧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2009中医药发展研究报告》,中药产业常用的600余种药材中,纯依赖野生药材资源占到了400多种,人工种植的200种,但其中50%的需求量仍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目前,在纯依赖野生植物的400种常用药材中,有100多种出现资源量急剧下降,如甘草和甘草浸膏是我国大宗中药类出口商品之一,野生甘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地区,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的甘草资源已近枯竭[7]。 保护我国中药材资源、确保中医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是一项基本国策,除需要完善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维护正常的药材流通秩序外,还必须重视和努力提高中药生产对中药材的综合利用率。传统中药制剂主要依靠物理方法制备,如水提或醇提等,指望其充分利用中药材中各类有效成分(功效成分和营养成分),显然勉为其难。而在中药生产中引入益生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发酵工艺和酶水解技术,可望破解这一难题。#p#分页标题#e# 2由中药复方发酵制备的微生态中药制剂 2.1中华圣宝口服液 1993年,笔者师从清代御医传人、20世纪30年代留日学者、微生物专家于昭。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在中药生产中引入益生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出复方中药的微生态中药制剂———中华圣宝口服液,1994年产品获中药保健药品(药健字)批文(吉卫药健字[94]Z-80),并于同年投入规模化生产。中华圣宝口服液以于昭老先生的家传秘方刺五加保健药酒方为基础,采用经细胞融合技术选育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brevis)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混合接种、共生发酵的工艺制备。中华圣宝口服液由人参、刺五加、红景天、雄蚕蛾、黄芪、枸杞子、甘草等十几味中药组方,以下从其药理、药效学研究和临床验证方面分析开发微生态中药制剂的现实意义。 药理、药效学研究:海南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华北制药集团质检中心、海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进行的药理、药效学研究表明,中华圣宝口服液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氧化、抗疲劳、抗寒冷、抗菌、消炎、镇痛、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等多方面的药效作用。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为120mL/kg(为成人临床日剂量的180倍),产品安全性良好。其中,延缓衰老功效方面的实验研究比较深入。果蝇身上有一种类似于人类的衰老基因(WRN基因),WRN基因被损害后,DNA会变得不稳定,不同染色体之间的基因在重组时会发生交换[8]。果蝇实验结果显示,中华圣宝口服液可使黑腹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29.52%(P<0.0001)[9]。为一项对比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圣宝口服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力超过拟黑刺多蚁粉,果蝇低密度培养(25只/支,n=100)、半数死亡期时,拟黑刺多蚁干粉增寿21.3%(P<0.005),而中华圣宝口服液增寿31.58%(P<0.0001);果蝇高密度培养(40只/支,n=100)时生存条件更严峻,中华圣宝口服液的增寿达50%以上(P<0.0001)[10]。OrrWC等[11]对果蝇转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基因两种长寿酶基因,结果转基因果蝇增寿6%~33%。中华圣宝口服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转基因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力。通过基因改造的手段使果蝇增寿仅有理论指导意义,而通过口服或管饲补给药物达到增寿却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验证: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春空军医院、吉林省中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海南省中医院等医院对234例患者(其中阳性对照组62例)的临床验证表明,中华圣宝口服液对风湿(痹病)的显效率为51.16%,有效率为35.47%,总有效率为86.63%,而阳性对照(麝香风湿片)组的总有效率为74.1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用药考察和产品推广:曾在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中华圣宝口服液用药考察,期间有2000多人次服用。近百例职工实名病例报告显示,老年患者服用中华圣宝口服液10~20d后(每天2次,每次20mL),首先在通便、食欲和睡眠三方面同时获得显著改善;连续服用3~4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后,原患的多种老年性疾病或慢性病的症状全面改善或好转,体质越弱、疾病越多的老年患者或病因不明的疑难症患者效果更好。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中华圣宝口服液对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表现出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对属于免疫变态性病理反应的风湿、重度过敏症和重度干燥综合征等病症有显效,对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反复感冒、凡感冒必诱发哮喘的病例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重度失眠症有显效,对精神萎靡不振、嗜睡、顽固性偏头痛、头晕等也有效;对重度结肠炎有显效,对重度便秘、胃腹胀满、烧心、厌食等症也有效。为何一个中药复方、一个发酵中药有如此疗效,如果仅是几例病例有特效,那可能是偶然,但这样大量的典型病例应该孕育着必然。 老年性慢性疾病是世界各国均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且又往往以疾病群的形式出现。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疲劳、乏力、盗汗、腰腿酸痛等多种症状的总称。西医、西药对老年性慢性疾病和亚健康均缺乏有效的综合干预手段,而微生态中药制剂中华圣宝口服液对此两难题均有上佳表现。笔者认为,中华圣宝口服液着眼于改善、平衡机体的基础生理功能,润肠通便、增加食欲和改善睡眠三管齐下,并强调对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进行双向调节,注重在给药的同时配以营养支持。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治法、治则,使其疗效与众不同。 2.2于氏前列腺口服液和排结石口服液 这是两个医院制剂,均以于昭的家传秘方为基础,采用制备中华圣宝口服液的生产菌种和发酵工艺,经短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混合发酵制备,已临床应用10多年,疗效确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3三株赋新康口服液(扶正散结合剂) 山东三株药业集团公司的三株赋新康口服液是由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复方结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DL菌混合发酵制备而成,于1995年9月获得中药保健药品批文,2004年10月被批准为部级新药(国药准字B20040009),并更名为扶正散结合剂。 药效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山东中医药研究所进行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扶正散结合剂在抑制肿瘤、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12-16]。益生细菌发酵前后的扶正散结合剂样品肿瘤抑制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对荷肝癌H22、肉瘤S180小鼠灌胃给药,益生细菌发酵前的样品(即用传统中药工艺制备)均未见有抑瘤作用[17]。而荷瘤后第4天(瘤体已能触及),对荷肝癌H22、肉瘤S180小鼠灌胃给药,经益生细菌发酵的样品均表现出明显的抑瘤作用,大、中剂量组对荷肝癌H22小鼠的平均抑瘤率为52.03%(P<0.001)和33.53%(P<0.05),对荷肉瘤S180小鼠的平均抑瘤率为42.17%(P<0.01)和33.66%(P<0.05)[18]。 临床验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天津市中医院、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济南第四人民医院、南京市金陵医院、天津市滨江医院和胜利油田胜利医院等10家医院共728例病例(其中阳性对照组230例)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扶正散结合剂抑制肿瘤的总有效率为79.35%(246/310),对放化疗患者升高白细胞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158例配合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几乎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放化疗症状的作用[19-27]。#p#分页标题#e# 3由植物提取物发酵制备的微生态中药制剂 3.1发酵高丽红参 韩国BIFIDOCo.,Ltd.生产的发酵高丽红参,是由高丽红参提取物经双歧杆菌发酵制备而成。该产品具有改善记忆减退,增强免疫机能,促进干细胞繁殖和DNA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等多方面的功能(参见2007年8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健康产品交易会韩商参会资料)。 3.2益生菌芦笋口服液 芦笋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诸功能。《神农本草经》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北京金江牵手科技发展公司将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到芦笋口服液的制备中,开发出的益生菌芦笋口服液具有芦笋和益生菌双重保健功能[28]。 3.3汉方草本酸奶 2008年1月,光明乳业以中医养生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向市场推出汉方草本酸奶[29]。根据添加草本植物精华所制晶元的不同,分为“养元”“沁凉”和“润颜”3个系列,分别具有和气理胃、清热降火、驻颜养颜的调养功能。光明乳业希望通过在中国酸奶市场开创的这一个全新“类别”,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酸奶领域的领先地位。 3.4发酵黄芪 香港吴志勇博士与内地合作,在黄芪制品的制备中引入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出发酵黄芪。发酵黄芪制品所含的黄芪多糖高达为传统工艺的5倍。动物实验证明,发酵黄芪制品的用量仅为传统方法制品的1/28时,即可产生相同的药效[30]。 3.5寿酵素 日本し-べソ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寿酵素,是由几十种蔬菜、果实、海草、菌类的提取物,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分罐批、间歇式发酵制备的保健饮品。该产品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参见2007年8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健康产品交易会日商参会资料)。 4结语 以上,我们审视了国内外微生态中药制剂的发展态势。不论是中药复方的微生态中药制剂,还是植物提取物的微生态中药制剂,这类产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功效突显。特别是通过剖析两个已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中药复方的微生态中药制剂,发现中华圣宝口服液和扶正散结合剂的疗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常规思维。为此,笔者将在后续报道中对微生态中药的发酵工艺进行风险性评估和探讨其作用机理,希望对微生态中药制剂的实践感悟升华到理性层面,进而在理性层面的高度上指导微生态中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第4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胃肠道内菌群的数量和种类

在人体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有几十亿到几百亿的细菌,重量达1.5~2.0千克,其中胃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超过1千克。胃肠道内的细菌按对人体健康的利弊可分为:(1)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2)致病菌,如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3)中间型,人体健康时起到益生菌的作用,人体有病时起到致病菌的作用,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微生态制剂与益生菌

微生态制剂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其作用为调整微生态的失调,保持微生态的平衡,一般均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复制而成,以此来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提到益生菌,益生菌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菌类。培菲康中所含是益生菌,所以属于微生态制剂。

有研究者提出,益生菌应满足以下条件:(1)益生菌必须要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2)在使用时和保存期内,应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3)在肠道生态系统中必须存活;(4)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5)应是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成员。

常用的益生菌包括两大类:(1)乳酸菌类,即细菌是能产生乳酸的,如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2)非产乳酸细菌类,即细菌不产生乳酸的,如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培菲康是由粪链球菌(链球菌属的一种)、嗜酸乳杆菌及长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中的一种)组成,完全符合上述益生菌的要求,属于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的应用,包括治疗与保健两方面。

1.治疗

(1)既治疗腹泻又治疗便秘,具有双向的作用。给腹泻病孩服益生菌后,使肠道内细菌数量增加,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有益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肠道环境转为酸性,水分进入肠腔,促进肠蠕动增加,又能改善便秘。

(2)改善机体过敏状态,减轻对牛奶及其他食物的过敏现象。

(3)通过改善肠道内产气荚膜杆菌的生长,使肠道内产气减少,改善腹胀。

(4)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缓解肠功能紊乱,控制内毒素血症,改善肝昏迷。

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摄入益生菌、扶植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完成的。

2.保健

(1)使大便变软,缓解便秘。

(2)益生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形成“隔离带”,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预防肠道感染。

(3)合成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

(4)促进钙的吸收,在酸性环境下钙易于被吸收。

(5)益生菌可产生乳糖酶,促进乳糖的消化吸收。

(6)抑制亚硝酸转化为亚硝酸盐,后者为致癌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缩短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可防止癌症的发生。

(7)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8)通过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

第5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畜牧业上应用微生态技术,有利于预防畜牧疾病,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也为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理念。抗生素由于对动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添加剂在20 世纪中期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抗生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大量应用,产生了有毒有害残留物和耐药性,使得人类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人们的生存与健康。同时,抗生素等的使用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速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微生态技术制造出来的微生态制剂成了一种全新的尝试,经过试验,它能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且具有更佳的优势。它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有效预防动物的消化道疾病,不会残留有害的环境污染物,安全健康。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概念[1]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的促进物质进行特殊加工,或者用其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构成的活菌制剂。这种活菌制剂在美国称为直接饲用微生物。生物体内优势菌群的建立是通过外源有益菌群的补充来促进其生长繁殖。目前微生态制剂抗病和促进生长的原理还处于假说阶段,是依赖微生物自身合成的维生素、蛋白质产生的酶和抑菌物质以及各种代谢产物来作用的。微生态制剂按照成分可以分为益生元、益生菌以及合生元这三类,按照菌种不同可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复合菌制剂等。

二、畜牧养殖生产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分析

1.在猪中的应用[2]

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饲料,具有以下优势:复合菌制剂对猪仔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其体重;制剂能改善猪的肠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降低肠道不良反应及发病率,提高其存活率;制剂能通过提高猪肠道的酸度而提高胰蛋白酶与胃蛋白酶的活性,营养物质消化速度加快;制剂能大大节省养猪所需的饲料量,且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从而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和开支。总体上来说,将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饲料,具有促进健康生长、改善肠道、节省饲料以及药物的优势,能大大提高养猪的综合效益。

微生态制剂还能作为猪的发酵床中的垫料[3],以降低猪舍内的粪便臭味,使猪的生活环境更卫生清洁。实践证明,将微生态制剂添加到猪的粪便中去,由于其中的有益菌群发挥除臭的功能,使得粪便中的恶臭大大降低。利用添加微生态制剂的垫料是一种生态养猪法,在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确保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因此,需要注意因地制宜,将猪粪和米糠、木屑、稻壳等有机料搭配在一起,通过水分以及粒度调节,将微生态制剂接种到其中,促进有益菌群的迅速生长。有益菌群在发酵时能够产生很高的温度,该温度对于杀灭猪垫料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寄生虫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有机料的分解很快就结束,温度逐渐下降,此时对垫料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垫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以及透气性,且不含有致病菌,有益菌群含量高。

微生态制剂作为猪的发酵床垫料实现了零排放,不仅有利猪生活环境的改善,还提高了猪的健康程度和猪肉的质量。同时,采用垫料不需要每天定时清理猪粪,猪舍也不再需要用水冲洗,大大降低了劳动难度,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2.在牛中的应用

用微生态制剂作为奶牛饲养的饲料,其中的酵母菌等真菌能够分解纤维素,从而提高了奶牛的消化能力。另外,有研究证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微生态制剂能提牛饲养的利率,降低犊牛肠道不适反应的几率,提高其存活率。微生态制剂能明显提高犊牛的体重,降低其患病的几率。

3.在羊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用于羊的饲养,有利于提高其体重,提高肉羊的育肥速度。

三、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中的作用机制[4]

1.抑制动物体内的有害病菌

微生态制剂对动物体内的病菌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的有益菌群和致病菌进行竞争,争夺在动物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生存上空间,通过对动物肠道的免疫系统细胞的刺激,争夺生态位点以及有限的营养物质,使得致病菌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这些有益菌群还能将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中和,使得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动物生长速度加快。

2.维持动物内环境的平衡

动物肠道中有很多微生物,这些菌群对于保持动物肠道的平衡有很大作用。一旦有致病菌侵入,破坏了肠道的平衡,就会导致动物的发病症状。而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能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共生、栖生等,从而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通过产生促生长因子以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动物体的生长,起到了预防疾病等作用。一般来说,动物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占绝大部分,因此,当这部分菌群受到有害菌的侵略及影响时,对机体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动物肠道内菌群的正常作用的发挥,通过消除肠道内的氧气,促进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调节菌群的平衡。

3.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微生态制剂会刺激动物体,使其产生干扰素,这些干扰素有助于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尤其是制剂中的乳酸杆菌,它能是肠道中发生局部的免疫反应,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整体上提高动物体的免疫功能。当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在动物肠道粘膜中排列时,能够与致病菌争夺位点,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的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4.净化动物的内环境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群能抑制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了腐败物质产生的量,使粪便中的硫化氢等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同时,有益菌有益菌群还能产生各种分解有害物质的酶类,通过分解转化,降低了肠道以及血液中的氨浓度,且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饲养环境得以改善。

第6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活的生物制品,其作用就是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促进健康的作用,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目前,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片球菌、明串珠菌、链球菌、肠球菌、乳酸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临床分为3个类型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是由于小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受饮食的冷热、软硬等变化影响很大,还与天气的冷热有较大的关系,小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旦受凉,也容易造成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腹泻,严重影响了小儿健康和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长双歧杆菌能在肠黏膜上通过磷酸壁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结合,形成生物学屏障[2],构成肠道定植抵抗力,阻止致病微生物的定植与入侵,且长双歧杆菌能产生较多的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可减少肠道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同时还可激活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加人体免疫力。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内脏敏感性增高、黏膜免疫炎症、中枢和肠神经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益生菌具有酸化肠道、改善排便和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药物[3]。

微生态制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结膜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哮喘的发生与胃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有关,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菌群之间的数量与种类的平衡,使菌群失调的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多推荐使用酪酸梭菌、枯草杆菌、粪链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剂作为辅助治疗。

第7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北方重工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儿科门诊厌食患儿68 例,其中男33 例,女35 例,年龄1~6 岁,平均3.5 岁。入选标准:①以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②形体偏瘦,但精神好,活动如此;③病程超过一个月;④排除各种慢性病和药物引起的食欲减退。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应用微生态制剂种类及疗程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方法

对照组采用规律饮食、改善进食环境并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健儿消食口服液、大山楂丸、健儿散等(选取一种)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或妈咪爱,常规剂量,疗程1 个月。

1.3 随访观察

分别于试验开始前,治疗4 周结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在症状改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食欲强,进食量多,增加1/2,进食时间小于等于15 分钟;有效:有食欲,进食量增加1/3,进食时间小于等于30 分钟;无效:食欲、进食量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

结果见表1。治疗组患儿在治疗4 周后血中钙、铁、锌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表1 34 例儿童治疗前后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mg/L)

微量元素

对照组

治疗组

t值

P值

2.20±0.13

2.36±0.17

0.5701

>0.05

1.35±0.40

1.45±0.30

1.3534

>0.05

0.85±0.27

0.97±0.24

1.8723

>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对照组显效6 例,有效20 例,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显效14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91.18%。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显效

有 效

无 效

对照组(34例)

6

20

8

治疗组(34例)

14

17

3

3 讨论

3.1 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机体对矿物质的利用率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对肠黏膜潘氏细胞产生刺激,增加免疫球蛋白A(IgA)的分泌及抗毒素的产量,从而达到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降低肠道内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铁、钙等元素的吸收[2]。

3.2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微生态制剂通过重建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改善了肠道功能,同时益生菌生长后能产生乳酸和乙酸,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患儿出现饥饿感,以增进食欲。本临床观察治疗厌食患儿34 例,显效14 例,有效17 例,总有效率91.17%,疗效显著。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口服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功能,有利于肠道吸收营养,增进食欲,改善厌食症状,同时有利于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为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本临床观察不足之处:未将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我院使用金双歧与妈咪爱)分别列组观察。

参考文献

第8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农副产品;发酵鸡粪;猪饲料

中图分类号:S81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083-03

鸡粪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钙、磷等营养成分,其营养价值比其他畜禽粪便高,鸡粪饲喂家畜是鸡粪合理利用,实现循环型、生态型畜牧生产的主要措施。国外将鸡粪作为家畜再生饲料的开发早就受到广泛重视,并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产业在运行[1,2]。在中国将鸡粪作为再生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刚开始,有些地区采取干燥法、青贮法、化学法、热喷法和发酵法将鸡粪处理后广泛应用于牛、羊、猪、鸡、鱼的日粮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5]。益生菌发酵法处理鸡粪是当前养鸡业比较推崇的一种处理方法。

试验选用本地产的花生藤粉、麦麸、米糠作辅料,探讨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辅料对微生物发酵消除鸡粪臭味、促进粪料养分转化的效果,为鸡粪发酵饲料用于肥育猪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复合益生菌:北京思科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专用发酵菌包—速酵宝,由高活性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动物源性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及增殖促进剂组成。

供试鸡粪:采集于武汉市天牧养殖场笼养蛋鸡舍当天排出的无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鲜粪(水分含量50%左右)。收集时不用水冲洗,用铁铲收集,尽可能除去粪中掉落的鸡毛和饲料。

辅料(疏松剂):花生藤粉,购自武汉市黄陂区一农户,由当年收割的新鲜秸秆自然风干后粉碎而得。麦麸、米糠(粗纤维含量大于30%)购自武汉市新农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均为武汉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

1.2 鸡粪处理

将去杂鲜粪充分搅拌混合后分成6份,作6种试验处理。鸡粪与辅料比例及复合菌用量见表1。将鸡粪、辅料及复合菌按表1中不同质量比例充分混合均匀,直至无团状鸡粪为止。水分控制在30%~40%(可视干湿度增减水量),然后装入专用发酵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进行厌氧发酵,中途颠翻一次。在25~30 ℃的室温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至出现酸香味、酒香味时停止。

1.3 指标测定

1.3.1 无害指标测定 于发酵处理前和发酵完成后分别从各个试验组中抽取样品,进行下列指标测定。

感官性状检查:将发酵鸡粪料拆袋摊开,分别检查各组鸡粪料的气味、质地和适口性。

酸度测定: 取粪料样5 g,加入10 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1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用pH计测定,结果以pH表示。

活菌数测定:取粪料样1 g,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10依次作倍比稀释,采用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作直接凝聚试验以检查沙门氏菌;同时取粪样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对其上生长的红色菌落进行计数,以测定大肠杆菌含量。

1.3.2 常规养分测定 于发酵结束后,分别从各试验组中取100 g样品置于37 ℃温箱内干燥72 h,用研钵研成细末,过0.25 mm筛,进行下列指标测定:总蛋白质,参照文献[6]提供的方法,采用凯氏微量定氮法(GB/T 6432-94)测定;粗纤维,采用酸碱洗涤-重量法(GB/T 6434-94)测定。

1.4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1 年10月在武汉市天牧养殖场和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

1.5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AS 10.1版软件统计,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鸡粪料发酵后的感官性状变化

鸡粪料发酵后的感官变化见表2。由表2可见,鸡粪料发酵后粪臭味完全消失,质地柔软,手捏成团,手松散开,都出现有不同程度的香酸味,尤以第2、4、6组的香味最浓郁。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有益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及其他促进纤维素分解的细菌处于优势地位,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了抑制,粗纤维得到了降解。用发酵料饲喂肥育猪,第1、3、5、6组料猪采食一般,有选择性。第2、4组料猪采食良好,无选择性。

2.2 鸡粪料发酵后酸度和活菌数变化

鸡粪料发酵后酸度和活菌数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鸡粪料发酵处理后沙门氏菌彻底消除,大肠杆菌数量降到安全范围。同时,发酵后鸡粪混合料的pH也显著下降,尤以第2、4、6组下降明显。第2、4、6组发酵后的大肠杆菌数和pH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2.3 鸡粪料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鸡粪料发酵后总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变化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各处理组鸡粪料发酵后总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较多的是第2、4、6组,分别提高了21.87%、20.26%和19.11%;发酵后粗纤维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较多的也是第2、4、6组,分别下降了23.77%、23.25%和19.99%。

3 小结与讨论

鸡粪与米糠、麦麸、花生藤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结果表明,发酵可以达到消除鸡粪臭味、大大改善鸡粪料物理性状、抑杀有害菌群、提升鸡粪料营养价值的作用,试验结果与陈鹏飞等[5]的报道结果相同。从初步试验结果看,7.0 kg鸡粪+3.0 kg麸皮组、7.0 kg鸡粪+1.5 kg麸皮+1.5 kg花生藤粉组粪料的感官性状最好,营养价值较高,猪采食无选择性,作猪饲料理论上可行。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鸡粪,不消耗燃料和电力,生产成本低,操作可因地制宜,简单易行,而且也不产生臭气,对环境污染少,发酵后的菌体蛋白质可以作为动物蛋白质饲料使用。这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经济实用的途径,也为家畜蛋白质饲料开辟了新的来源。

接种复合有益微生物发酵对消除鸡粪臭味、抑制鸡粪中病原微生物有明显效果,发酵后鸡粪料沙门氏菌未检出、大肠杆菌下降到安全范围,粪臭味彻底消失。这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产酸,降低了混合料pH,低pH环境已不适宜大部分细菌包括病原菌的生存,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长繁殖所需的pH为6.0~8.0[7],当环境pH降到4.0左右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则不能适应,且受到耐酸有益菌的排挤而不能生存繁殖。同时酵母菌、乳酸菌等能分解粪料中碳类物质形成芳香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将臭气物质NH3转化成硝酸盐,H2S转变成H2SO4[8],其他臭气物质转化成CO2和H2O,从而臭味消失,并出现酸香味。pH越低,粪便中NH3下降量越明显[9],除臭效果越好。

鸡粪再生饲料普遍存在蛋白质中非蛋白氮比例较大、真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少,总能较高、但饲用能值较低的缺陷,饲喂牛羊利用率高、饲喂单胃动物猪时利用率则较低。采用有益微生物对鸡粪料发酵后,环境pH逐渐降低,有益微生物处于优势菌群,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可降解植物细胞的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同时利用粪料中有机酸合成自身的菌体蛋白质,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的结果无疑增加了粪料中的真蛋白质含量。此外,微生物发酵还产生大量维生素、多种消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整猪肠道菌群的生理平衡,减少肠内腐败菌的异常增殖及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减少或消除体内毒素,从而保护胃肠黏膜,使猪具有健康的肠道和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还能预防和治疗腹泻,提高猪的免疫抗病能力,从而提高猪的生产性能[10]。

参考文献:

[1] 孔 源,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6):92-96.

[2] 李德允,李文奎,汪蠢锡. 鸡粪配合饲料对猪的育肥效果[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97,19(3):182-183.

[3] 刘燕云,孙 瑛,于林洁. 无公害家禽养殖中鸡粪无害化处理再利用的几种加工方法[J]. 新疆畜牧业,2008(2):43-44.

[4] 徐春厚.鸡粪发酵饲料的开发与饲用[J].饲料博览,2000(7):43-45.

[5] 陈鹏飞,伍 莉,王乾坤.微生态制剂对发酵鸡粪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J].畜牧市场,2008(5):29-31.

[6] 王俊锋.饲料中真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J].广东饲料,2004, 13(6):37-38.

[7] 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188-189.

[8] 王建彬. 规模化养鸡场鸡粪用作再生饲料的探讨[J].河南畜牧兽医,2010,31(3):3-4.

第9篇:微生态制剂范文

关键词:环保酵素、微生态制剂(EM菌) 、酵素菌 、氨含量、存活率

Abstract; Probiotics (EM strain), biological enzyme preparations have been more mature and is widely used in animal husbandry. B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for its low cost and simple production method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comparison, EM bacteria and enzymes into the effect difference is not big, the ammonia content decreased 24.46%, 23.45%, broiler survival rate reached 96%, 95.20%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bo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than before, but still make the ammonia content decreased by 11.11%, broiler survival rate of 9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ee the deodorizing effec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zymes, probiotics (EM bacteria), bacterial enzyme, ammonia content, survival rate

中图分类号: [S81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畜禽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产生了大量粪尿、污水和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养殖场的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恶臭如硫化氢和氨气等对人类和家畜有强大的毒害作用。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十分重要,关系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被较多大型养殖场采用的是微生态制剂(EM菌) 和酵素菌两类,两者的在畜牧业中均有如下功能:

* 除臭、驱蚊蝇,改善饲养环境,抑制、消除氨气味;

* 改善动物体内外环境,增强动物免疫力、抗病力;

* 增进动物健康,有效控制预防痢疾、球虫、大肠杆菌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 提高繁殖率、成活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时间;

* 提高畜禽肉蛋品质和产量。

而本实验使用自制的环保酵素和市场上的EM菌、微生态制剂进行试验,并进行对比,探究自制环保酵素的除臭能力。

实验过程

1.1试验日期

由镇江某肉鸡养殖户提供肉鸡500只。试验期为2013年3月10日至2013年4月20日,共42天。

1.2试验分组

把鸡群随机分为四个组(鸡日龄、鸡舍条件、基础日粮均相同),试1组添加0.2%,拌料;试2组添加0.2%的酵素菌,拌料;试3组添加0.2%的按糖:厨余:水为1:3:10制做的环保酵素。试4组为对照组,不拌入任何添加物。基础日粮采用镇江三星公司提供的全价颗粒饲料。

1.3试验器材

CD—1型大气采样器,型分光光度计等;0.01N硫酸液,纳氏试剂等;微生态制剂,酵素菌制剂,自制环保酵素

1.4饲养管理

日粮为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采食、饮水,饲养期作正规疫苗接种;预饲期2周,510只,正试期4周,500只;试验期间随时检查鸡群健康情况,详细记录发病鸡只数和死亡鸡只数;其各种饲养管理方式、程序一样。

1.5鸡舍氨气测定

预试期结束后分别测定各鸡舍氨气浓度。饲喂EM菌、酵素菌、环保酵素后,每周测定一次鸡舍内氨的含量,测定点选鸡舍正中央和距离两端墙中点2m的三个点,离地面0.2m处采样。氨采用纳氏试剂分析法测定。

结果与分析

2.1鸡舍氨变化情况(见表一)

表一鸡舍氨含量mg/m3

由表一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EM菌和酵素菌均能有效减少鸡舍氨含量,而环保酵素也能产生除臭效果,从数据可以看出,比之完全未添加组,环保酵素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2.2鸡群健康情况(见表二)

表二鸡群健康记录

由表二可以看出给肉鸡喂食EM菌和酵素菌后,肉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喂食环保酵素的实验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3讨论

市面上流通的EM菌与酵素菌制剂的价格是20~100元/千克。而环保酵素则无需从市面上购买,在家里就可以自行制作。环保酵素不但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材料随手可得、节省金钱、用途广泛,还帮助减少垃圾量,对环保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

准备一个有密封盖口的塑胶容器。 2.把水和黑糖倒进塑胶瓶里搅均后,加入厨房鲜垃圾。鲜垃圾包括:鲜树叶、水果皮,准备丢掉的蔬菜或植物。 3.容器内留一些空间,以防止酵素发酵时溢出容器外。 4.将容器盖紧。 5.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切记每天将瓶口稍微打开,以泄放气体,避免瓶子被撑破。 6.不时把浮在液面上的垃圾按下去,使它浸泡在液体中。 7.环保酵素应该放在空气流通和阴凉处,避免阳光直照,发酵3 个月后即可使用。

总结

环保酵素作为一种无成本环保材料,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材料随手可得、节省金钱、用途广泛,且具有一定的除臭效果,应该得到认可与提倡。在大型养殖场,回收厨房中的菜渣、果皮制成环保酵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厨余回收的问题。在农村,养鸡的人家通过简单易制的环保酵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鸡舍的臭味,改善鸡舍的环境,提高鸡的存活率。同时,环保酵素还有其他的功效,如加水稀释1000后,可用作天然除虫、除草剂和有机肥料;把环保酵素掺入家用清洁剂中,可减少化学成分;在清水中加少量环保酵素可以更好地清洗蔬菜水果;还可用来清洁地板,保养汽车,当洗碗液,当洗衣液等等。

参考文献:

[1]张西雷,王淑娟,万仁忠,赵宏坤.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j].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第32卷第5期:61.[2]杨桂芹,徐玉海,孙世峰,庞武胜,刘国华,张姝,郑爱娟.添加不同水平的酵素菌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鸡粪理化特性的影响[N].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10,40(5):598-6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