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安科技大学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安科技大学专业

第1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盗传必究

大作业(占总成绩的50%)

大作业:撰写教学设计方案(15分)

任务描述:请大家亲手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方案,有完备的各个设计环节和有针对性的设计思想,提交到课程作业中。

参考答案

《未来的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由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话题是“未来的桥”。这一单元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组织教材内容。本组第32课《兰兰过桥》一课,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课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完《兰兰过桥》一课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设计未来之桥的愿望。这节口语交际课上,他们会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生发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贯穿口语交际教学的理念和学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入手,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式的情境中自由交际,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交际情境中畅谈自己设想的未来之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清楚、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评价能力及审美情趣。

3、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学习倾听、质疑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课前安排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桥,搜集关于桥的资料、图片或向别人请教有关桥的知识,看一看、问一问各种桥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等。

3、在《兰兰过桥》一文学习之后,安排学生思考“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再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上课时带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谈话导入

1.课前板书好“桥”字,开课齐读。

2.你在生活中、电视上、网络中见过什么样的桥?结合你们课前搜集的桥的图片或资料,介绍给小朋友。(指名说)

3.(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桥的图片)仔细看,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指名说)

4.谈话:从古到今的桥梁师设计、建造了一座座美观、实用的桥,造福后代子孙。那么,你们长大了,你们老了,你们的子孙老了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桥呢?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来的桥”。(板书:未来的桥)

【设计意图: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顾生活中已有的桥,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说话题目,学生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二)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1.创设喜羊羊请小朋友帮忙的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我们最近碰到了一个难题:灰太狼想抓我们,在羊村周围挖了一条又宽又深、跳都跳不过去的沟,我们已经几天不能到青青草原上吃草了,羊儿们都饿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请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2.指名说各自想出的办法。

3.喜羊羊在大家的提示下想到建造一座伸缩桥。认真听喜羊羊介绍他设计的伸缩桥,想一想:喜羊羊是怎么介绍的?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为什么?

出示图画,播放录音:

小朋友们,这是我设计的伸缩桥。它主要由木头和树藤建成,能伸能缩。收起来时,它就像一个中间空心的木头桩子。在羊儿们要出村时,用遥控器打开开关,它就可以伸长,搭成一座桥,桥面平平的,桥身长长的,两边有软树藤围成的护栏。不用它时,就可以用遥控器把它收回去,可不能让灰太狼通过呀!它是绿颜色的,从远处看,它和草的颜色一样,不会轻易被发现。最重要的是,我在桥头设计了一个分辨仪,这个分辨仪能识别狼和羊,判断出站在桥前的是狼还是羊。只有来者是羊时,遥控器才会起作用,桥才能延伸,让它从大沟上过去。

4.指名说:你喜欢喜羊羊设计的这座桥吗,为什么?

5.小结:介绍桥时,可以先说说它的名字,再介绍它的样子,它有什么作用,还可以讲讲这座桥不同于其它桥的地方等等,只有把自已设计的桥介绍清楚了,别人才有可能也喜欢你设计的桥。

【设计意图:喜羊羊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动画人物,用他创设请求帮助的情景,学生会很快被吸引,焕发出浓厚的交际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帮喜羊羊想办法,在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办法时,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教师小结介绍桥的方法,其实是将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渗透其中,为下一步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评比激趣,互动练说

1、创设喜羊羊想和学生比一比的情景,指名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是怎么介绍自己设计的桥的?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

2、指名说一说:你喜欢他设计的桥吗,为什么?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3、你设计的桥又是怎样的呢?四人小组说一说、评一评。

课件出示要求:

1.讲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图画,声音响亮地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2.听的同学想一想: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问的吗?

3.小组成员都讲完后,推选出一位设计得最好的同学。

4.指名组内推选出的选手在全班进行介绍。

5.你觉得谁设计得好?谁介绍得最清楚?

【设计意图:激动人心的“评比”环节是口语交际的良好训练时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交际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说、问、议、评中有更多地参与机会,有效地训练了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判意识。】

(四)巧设情境,发展语言

师戴头饰扮演慢羊羊村长,招聘“小小设计师”。学生做应聘者,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关于桥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招聘的情境,使得学生交流的话题贴近生活。训练的形式也是师生面对面地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比较吻合。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五)再设情景,拓展训练

1.再次创设情境,村长把

“小小设计师”设计的桥都建好了。想请你再编一个发生在桥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设计意图:以讲发生在桥上的故事为契机,再一次创造口语交际的兴奋点。因为桥梁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所以他们都能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达到,使“招聘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也使学生的个性设计、丰富想象变得更加实用。】

(六)课堂小结,引发向往

孩子们,这节课,你们介绍了这么多神奇的、有特色的未来的桥,每一座桥都是一个梦想,(教师边说边给板书中简笔画的桥涂上颜色)让我们带着这个美丽的梦长大吧!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这些神奇的未来的桥!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捏一捏:用橡皮泥捏一捏你设计的桥。

2.讲一讲:除了桥,你还想设计未来的什么?它是怎样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用橡皮泥捏一捏自己设计的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时反思自己设计的桥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说说自己设计的未来的其他事物,可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宽交谈的范围,延伸课内所学的知识;在与家长交际时,也将再一次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大作业:制作数字资源作品(20分)

根据你在“单元导入”阶段选定的教学主题(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或者小学数学《周长》)及素材准备情况,从演示文稿(PPT)、视频微课(Camtasia)、动画课件(Focusky)三种整合资源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整合方法,将素材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提交作业说明:

1.

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请上传到百度文库(大小不能超过20M),再将地址复制粘贴到提交作业的文本框中;

2.

使用Camtasia制作的视频型微课请上传到优酷平台,再将播放地址复制粘贴到提交作业的文本框中;

3.

使用Focusky制作的动画课件请使用“到云”的方式,再将课件地址复制粘贴到提交作业的文本框中。

答案略:

大作业:编制学习评价方案(15分)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的今天,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应用也越来越多。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堂课或某一个教学单元,在教学设计方案中添加详细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案,并提交到课程作业中。

要求:

(1)学习评价方案中至少用到本小节中的一种评价方法;

(2)学习评价方案中应说明此评价方法使用的时机与操作流程。

参考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评价方案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特点——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节课都会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评价采取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展示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及技巧。

一、学习评价内容

(一)自学情况

信息技术课着重突出学生的探究精神,每节课会让学生通过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课上的检测来考核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有效性学习进行评价。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有合作讲评、作品展示、作品评价等形式,从而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作品展评

每节课学生都要通过展示完成作品(任务)的情况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在评价时,让学生自己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评价方法。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

三、学习评价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品展示现等进行评价,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1.教师评价

教师观察记录是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面的重点。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案。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学生自我改正与激励,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3.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小组对他人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同一小组的学生,应该不定期地进行互相评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评价有助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的合作理念。

第2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地方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79-01

0引言

自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目前国内的实施状况是2010年10月已有首批高校具体实施的“卓越计划”,延伸到国内900多所工科专业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卓越计划”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西安科技大学积极抓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个契机,选择具有特色的试点专业,从各个层面积极开展了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工作。

1以特色专业为基础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

1.1 建立以“学校+企业”联合为后盾的管理模式“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从现在的学校封闭内部培养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①学校、企业联合成立“卓越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工作小组、咨询专家组。其中,领导小组负责实施的决策、指导和总体协调工作;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咨询专家组负责指导专业标准、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培养过程的实施,成员由工程教育专家、企业领导、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校领导组成。②学校成立学生遴选工作小组,负责学生遴选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1.2 建立一套科学、公开、公正的学生遴选制度坚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西科大首批“卓越计划”招生3个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招收30名学生,共遴选90人。限定为新入学的与“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新生。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遴选,最终确定试点班入选学生。遴选及录取的具体程序为:①新生入学后4周内,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学生自愿报名。②根据笔试成绩按录取人数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学生的名单。③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④学校根据考生笔试和面试的总成绩排定名次(其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初选录取名单。⑤初选录取名单在教务处网站公示。⑥试点班录取学生若与原高考录取专业不一致的,办理转专业事宜。

1.3 建立完善的试点专业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①试点专业学生的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在教务处指导下,由相关学院负责。②学生管理在学工部指导下,由试点专业学生所在学院负责。为每个试点班聘任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③试点专业学生按专业单独组班、单独组织教学。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相对分段、共同指导(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原则上每5名学生配备1名专业指导教师和1名企业指导教师。④试点班专业学生校内学习阶段,基础课程以考核知识的笔试为主,专业课程主要采取大作业、读书报告、学术论文等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在企业阶段的学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并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

1.4 为学生提供科学、完善的退出机制

1.4.1 对于不能适应实验班学习的学生,允许转出实验班到相应专业(或原专业)继续学习,并保留已取得的学分。具体可参照校内转专业学生课程认定程序执行。

1.4.2 进入试点班的学生,若无特殊理由,不得申请退出试点班学习。出现以下情况者即被取消或主动退出试点班资格:

①学习期间出现学籍警示、考试违规等情况,则取消其试点班学习资格,其学习警示记录计入后续学习过程,并按照《西安科技大学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②在企业学习阶段,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影响恶劣或造成责任事故者,或经过企业综合考评不合格者,取消其试点班学习资格,并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③学生若确因客观原因,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可以提出书面申请退出试点班,经“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方可退出。

1.5 落实师资,建立科学的教师选聘机制建设一支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面向工程教育的师资的队伍。西安科技大学的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级教师选聘任课教师的机制分为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种。

①担任试点班专业的任课教师,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所在学院聘任、校“卓越计划”工作小组审定,企业聘任教师由学校颁发聘任证书。②校内教师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年以上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或与企业合作科研工作的经历,或取得相应的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资格证书。③企业教师须有工程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6 学校提供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西安科技大学为参加“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学生提供一系列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①“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选拔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②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且毕业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优先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具体选拨条件参照学校相关规定)。③教师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工科类教师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2结语

面向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目前工科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出从工科生中培养出真正的“工程生”,打造中国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欣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J].2006年4月30日,《石油教育》双月刊 5/2011.

[2]冷英.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途径之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73期/2011.

第3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院校研究数据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境,重点研究了西安科技大学院校研究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具有简单易用,界面友好,可拓展性好等特点,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院校研究;数据系统;B/S结构;开发应用

院校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是进行院校研究的坚实基础,如何加强院校研究数据系统建设,围绕数据处理开发一个强大的集数据采集、储存、挖掘、分析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处理平台,是摆在许多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实现院校研究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其对高校管理者决策辅助作用的必由之路。

一、院校研究数据系统建设面临的困境

1、缺少制度保障,数据系统建设不被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层面在大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院校研究并没有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高校管理者还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决策行为缺乏科学性,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信息”“知识”“方案”决策模式不够重视。[1]因此院校研究数据系统建设难以被列入重点关注范围。

2、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条块分隔明显

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建有日常工作数据系统,分布在各个职能处室,但这些业务数据系统开发时缺乏统一规划,以部门自建为主,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之间相对封闭,数据缺乏共享机制,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2]“信息孤岛”的存在易造成统计数据“数出多门”难以分辨真伪,且管理效率低下,低级重复性工作较多,各个部门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数据库维护与管理。

3、专业人才匮乏是数据系统开发瓶颈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尚未建立由大批精通数据管理的专门人才组成的信息机构来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院校研究数据,导致这种基于定量分析办学数据基础上的决策辅助研究,仅仅是一种零散的科研行为,院校研究的效率不高。其次,目前从事院校研究的人很多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培训有限、水平不高,[3]使院校研究数据系统的开发步履艰难。

二、西安科技大学院校研究数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项目立项背景

早于1985年,西安科技大学就成立了高教研究室,对高等教育宏观领域及学校办学中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2003年在原高教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高教研究发展中心,逐步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换;2006年学校设立发展规划处,与原高教研究发展中心合并,赋予该部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数据信息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三项功能,该部门成立后积极构建和完善基本数据信息库、日常数据信息库和规划管理数据库等三类数据信息库,不断加强分析决策、数据查询和目标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在数据信息管理及目标管理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选聘了一批具有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和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有所专长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组建成兼职研究员队伍,通过委托院校研究项目的方式,让他们积极开展院校研究工作,为西安科技大学的院校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2、系统设立目标

通过开发院校研究数据系统来加强对学校办学水平监控,为学校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从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1)数据存储功能。开发院校研究数据库,管理和存放反映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效果等方面的状态数据,解决目前地方高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基本办学状态数据不统一;

(2)数据查询功能。为学校提供了解自身发展情况数据,并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解决日常数据查询不便捷,信息公开不全面问题;

(3)数据采集功能。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学校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学校需要,按照要求报表格式,完成学校数据采集工作。同时提供数据审核和汇总功能;

(4)决策支持功能。用户可以从数据库中多个角度抽取、分析数据,做出趋势分析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3、系统功能介绍

“西安科技大学院校研究数据系统”是基于校园局域网运行的,采用流行的B/S架构对数据进行管理,由数据库维护、数据分析、报表输出、系统帮助四部分组成,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5(服务器端)。系统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方便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安全性、易用性五大特性。方便性,用户在操作时,既可以用键盘直接输入信息,也可以在列表下拉框中选择输入信息,支持数据的excel表格和word文档的导入导出,数据录入页面设有缩放比例和打印功能,同时,系统还设有自动纠错功能,提醒用户正确输入信息;可靠性,要求数据保密性能好,信息传输准确安全;可扩充性,系统能方便和容易的增加新功能,方便二次开发;安全性,采用身份验证、用户权限、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安全,用户密码采用MD5算法进行加密处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易用性,用户只需要简单计算机知识就可以操作。

数据库维护模块分为学院基本信息维护、学生情况、师资情况、办学资源情况、补充资料情况五个部分,这五部又分为历年数据回顾和当年数据填报,其中历年数据回顾只能进行查询操作,当年数据填报可以点击保存、修改、提交等按钮进行操作;数据分析模块分为数据查询和数据计算。针对收集到的我校基本办学状况数据,利用系统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的汇总、计算和分析处理,对各项数据求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等,列出数据分布具体情况,辅助决策;报表输出模块分为单表报表、多表报表、汇总报表、分组报表和图表报表五个部分;系统帮助里提供了高等教育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系统使用说明。

系统登陆需进行实名注册,用户有四类:校级领导;职能处室、学院领导;统计信息员;系统管理员。用户不同,各自权限也不同。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参数设计与审核、数据填报与统计分析、用户管理、公告管理、密码管理、系统备份;统计信息员权限包括:报表(含高基表、学院表、教师表)填报与查询功能(仅能看到自己部门历年数据);校级领导和职能处室、学院领导权限为数据查询分析功能,除12项基本办学指标只对校级领导开放外,其余全部数据可供查询。

西安科技大学院校研究数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一方面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在“建设数字”校园方面领先于同类高校,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学校办学信息的收集、分析,提高了学校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2]王应密、张乐平.我国高校开展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3]赵蕾.试论我国院校研究中的信息管理建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第4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啦啦操;高校女生;身体素质;形态

1.前言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练习以健、力、美为特征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全民健身的到来,各高校、大、中专院校也相继将啦啦操纳入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青睐,尤其是女生更加的喜爱。为了提高高校女生对啦啦操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啦啦操锻炼前与锻炼后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探讨啦啦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为高校啦啦操教学课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内容

2.1研究对象: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0801班,0802班,0901班,0902班126名参加啦啦操专项课的女生。平均年龄18岁,身高158.6cm,体重49.1kg。

2.2研究内容:

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

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米跑、立定跳远。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论文多篇,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2.3.2测试法:

对参加啦啦操锻炼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指标按体育测量与评价中规定的方法和细则进行测定。对受训者进行为期14周的训练,每周训练3次,分别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16:00-17:30进行,锻炼时间为90min。训练内容包括热身操20min,形体练习20min,啦啦操30min,整理运动lOmin。2010年1月进行第一次测试,20iO年6月进行第二次测试并记录检测值。

2.3.3数字统计法: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126名女生经过14周啦啦操锻炼后,身体素质中坐位体前屈、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或P(0.01),说明受试者在实施运动方案过程中,身体整体肌肉力量增长明显。说明啦啦操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女大学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使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从而对身体形态、素质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3.2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

对测试者经过14周的啦啦操锻炼后的两次身高、体重指标测试结果比较看,受试者的身高平均增加了0.6cm,身高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啦啦操锻炼对女生的身高没有太大的影响。体重平均减少了1.8kg,体重指标P

3.3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经统计,通过14周的啦啦操锻炼后,测试者体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腰围、臀大腿围、小腿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啦啦操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女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并且从女大学生仰卧起坐、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指标增长的幅度来看,说明啦啦操锻炼可有效的提高女生的身体素质。

4.2建议

4.2.1运动强度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体力、健康状况而定。在锻炼时,以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为度,避免超负荷运动。

4.2.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递加循环法,即“A+B+C”滚动式连接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使大部分练习者掌握动作,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成功的。采用镜面与背面结合的示范,并辅之口令、手势等方法,保证学生动作的连续性,使学生智力和体力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聂英涛.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5期。

[2]蚁哲芸.校园健康体育活动新模式――啦啦队探讨卟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2)3.

[3]王 靛.广西省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圈.2007.

第5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近年来,陕西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坚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应与科技院所和高新区结合,应与大中型企业结合”的陕西高校科技工作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学科优势引领高校产学研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此,本刊记者先后走访了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所陕西省地方高校,深入了解各校科研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西安理工大学:实施水平与效益并重的特色发展战略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陕西各地方院校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研究力量、研究条件等方面,与重点高校及发达地区地方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西安理工在开展自身科技工作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照搬重点大学和发达地区地方院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模式,坚持水平与效益并重的特色发展战略,扬长避短,深度挖掘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

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曾表示,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具有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善于解决生产实践课题等三大特点。刘丁校长表示,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持续快速发展,是因为有了学校的发展没有科技不行的共识,是因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技管理模式,实施了科技水平与效益并重的科技发展战略,找到了适合学校的科技特色、优势与校情的道路。

在开展科技产业工作过程中,西安理工因势利导,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工作者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问题,不仅解决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脱节的问题,还使学校科技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逐步在水利水电、电力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或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2004年度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西安理工大学共有6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为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西安理工积极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建立了多个稳定的产学研联合研发基地。先后与秦川机床厂、宝鸡石油机械厂、西安高压开关厂、天水星火机床厂、兖州矿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研发基地,共建企业研发中心6个。其中与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在“镁合金铸压技术及微弧氧化技术及其装备”领域进行合作,企业出资180万元在学校建立了“镁合金应用工程研发中心”,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开发能满足汽车、电子行业性能要求的镁合金制品,加速镁合金压铸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西安理工还依靠自身综合学科优势,在机械、材料加工等领域继续与企业合作,对兖矿集团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积极拓展与大中型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西安理工还着力摆脱传统的

“小”而“散”的小作坊式的科研开发、转化模式,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校办科技企业,使高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学科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再反过来支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科技产业链,实现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目的。

近年来,西安理工通过对校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企业化运作,为学校科技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立足纺织,服务全国

作为西北、西南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系列以纺织为核心的优势科研方向,其中尤以纺织、纺织材料、染整技术见长。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在科技产业工作中,坚持以需求带动研究,立足纺织,结合学科优势,有选择地拓宽研究领域。该校与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合作承担的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陕北马海毛产品开发及其加工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农牧产品找出路,实现新产品开发;与兰州三毛集团合作,联合承担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毛与差别化纤维混纺加工研究与产品开发”和“国毛毛条纺纱质量预测和控制”,依托西部国毛资源优势开发新型面料,并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纺纱质量预测系统。

同时,该校还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将企业视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土壤和基础,通过多种途径与社会和企业加强联系。截至目前,已经与国内五十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

“产学研”合作方式有效利用了高校的科技资源,对加速纺织行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申报各级纵向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奖励打下基础。该校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为驻港部队着装和新军服确定了性能优异的毛混纺及纯化纤仿毛系列面料,建立了一整套产学研工程体系,涉及50多家企业,开发出军港呢系列产品。双方合作项目“多重多异复合化纤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纺织行业有始以来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坚持以人为纽带的创新团队建设

谈到西安科技大学的创新团队建设,卢建军副校长向记者表示,坚持以人为纽带而非资本为纽带的创新团队建设是西安科技大学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根本特色。徐精彩学术团队便是以人为纽带的创新团队建设模式的典范。

徐精彩教授及其领导的学术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矿山安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煤层自燃机理、实验测试技术、预测技术、新型防灭火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为煤矿安全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煤炭事业及安全工程方向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随着国家对安全方面的不断重视,安全学科一些新的方向发展很快,并且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青年教师尚不能适应这些新的发展,在安全知识方面也缺乏系统性。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这些新知识,提高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对学科发展非常重要。

徐精彩教授在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从自己的科研收入中出资6万元资助安全学科多名年轻教师进行安全评价方面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目前,该校安全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都从事与安全评价有关的工作,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这些年轻教师所进行的培训密不可分。

在学校收入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的情况下,徐精彩教授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补贴青年学术骨干,留住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使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科也因此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上取得重大发展:安全学科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2年成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

2005年6月14日,徐精彩教授作为重点监控国有煤矿企业的专家,前往甘肃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安全技术“会诊”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46岁。日前,国家教育部作出决定,号召广大干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徐精彩同志学习,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西安石油大学:技术创新促能源高效开发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经过53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与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在复杂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与评价技术、低渗渗流理论及配套开采技术、油气田开发智能决策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物理法采油技术、高能气体压裂与压胀松动技术、井下闭环旋转导向智能钻井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测试技术、油气资源价值评价与资产化管理技术、油气成本控制技术、深浅孔加工技术、油田化学及环保应用技术、井下无电缆遥测技术、压流可调自动化技术、油田电网节能综合管理技术等18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研究特色,学校曾获西安市“科技十强”的称号。

在油气田测井领域,依托陕西省光电传感测井重点实验室,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油气田井下和长输油气管线复杂地质环境检测的高温高压光纤光栅传感测试系统,可在一条光纤上实现油气井下单井多点、多参数及多井多点、多参数的同时区分、实时在线永久动态检测。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该项技术的创新,对油气测井领域将产生技术革命,具有巨大的产业前景。

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依托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了油气田特种增产物理与化学基础研究、物理法采油增产理论与技术和物理―化学复合采油增产理论与技术三个方向。先后建成了油气驱替综合模拟试验系统、振动采油人工模拟井试验系统、电磁加热采油模拟系统等多套国内领先的实验设施,为高效开发中西部地区特殊油气田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其中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振动采油技术等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在国内二十多个油田现场推广应用1000多井次,近3年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为油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在西部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北大学:校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西北大学就与原国家石油部、石化总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西北大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地方的合作,促进了学校、企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

2005年6月14日,西北大学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根据双方科技合作协议,科技合作以中石化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解决中石化油气资源接替问题为核心研究内容,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石油地质尤其是海相石油地质勘探合作。合作的范围主要涉及中国海相地层大地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的耦合作用、构造演化对沉积、含油气性的控制作用等石油地质基础研究。

为此,双方将发挥各自的综合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科研基地建设、资源共享、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西北大学将依托人才培养和科技优势,为中石化培养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以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同时也可在中石化及其下属各油田建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人才的培养工作。

中石化则将依据科研和生产的需求,采用委托或联合研究的方式,利用西北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开展新原理、新技术方面的基础技术研究,双方共同申请和承担各类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中石化将向西北大学提供其所委托项目的科研经费,并优先提供与委托项目相关的资料。为确保科技合作的顺利实施,双方决定联合成立“中国石化――西北大学海相油气勘探研究中心”,组成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专家组由双方的专家教授以及双方聘请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各项重大决策、科研规划课题的审定等,共同为提升石油科技的源头创新能力、培养石油领域高科技人才做贡献。

西安工业学院:特色科研结硕果

西安工业学院原隶属兵器行业,一直与西安地区的兵器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兵器企业的研究和生产几乎涉及了我国兵器研制和生产的所有领域。

依托陕西作为国防工业大省的独特优势,西安工业学院近年来承担并参与了大量的国防科研任务,利用该校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生产能力做出了贡献。同时,该校多次组织学校科研人员与省内知名研究所、企业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光学工程领域,目前有光学检测、光学薄膜和红外光电器件三个研究方向,以“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该校的“多头小离子源及离子束辅助蒸发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宽束冷阴极离子源及离子束辅助蒸发及其组合镀制技术为航空航天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公司、信息产业部等所属驻陕研究单位、工厂、院校完成了多项科研攻关任务,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材料加工工程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凝固理论与凝固新技术、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等,以“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该方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大量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完成了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中试生产以及在大马力活塞上的初步应用,研制的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磨性、低廉价格的特点,并可重熔铸造和压力加工。该成果具有初步工业生产能力,获部级科技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建筑类专业高等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学科优势,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个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理论,并不断地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转化,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该校与陕西省文物局共建了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在国内形成历史和文化遗址保护的研究与成果转化优势。

所完成的项目包括“黄帝陵整修工程规划设计”、“秦始皇陵保护规划、国家遗址公园规划、遗址博物馆设计”、“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汉阳陵保护规划、遗址公园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遗址博物馆设计”、“黄河壶口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蒲城县历史文化地段改造及文化广场设计”、“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50多个项目,规划投资额达20多亿元。

为促进西安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改造,该校受西安市规划局委托,2002年与西安市规划院合作完成“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该项目在关中城市西线一体化、中心区功能疏解、轴向发展等重要问题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宏观构想,在西安国际研讨会上受到好评,对西安及“一线两带”有关主要城市未来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6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51-01

重点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紧密相关,科学合理评价高校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保障作用,对于图书馆建设和重点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目的

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及建设水平是目前本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学科创新都离不开图书馆优良的文献资源保障和信息服务的有力支撑。通过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料,重点学科的专家和科研工作者能够及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较好地指引重点学科建设[1]。

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满足网络环境下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把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图书馆根据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为重点学科和教师科研服务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心,以煤炭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为特色的开放式、多层次、多学科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柱。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统计分析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图书利用率、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重要依据。为了了解我校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从图书馆评价的角度进行研究。

2.1 文献资料保障情况

丰富完备的文献资料,是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发展提供帮助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重点学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获取新知识和了解外部发展的主要信息来源。我校图书馆拥有50多年馆龄,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源,现有各类馆藏文献资料250多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13万册)。馆藏文献与本校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为特色,以地质、机械、测绘等学科为重点,文、管、理、工兼收的多学科藏书体系。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指出工科类院校生均图书标准为80 册,年生均进书量为3册[2]。我馆现有各类馆藏文献资料250多万册,2012年年度进书量9万多,全校师生2万人左右,文献资料符合馆藏生均图书量和年生均进书量这两个评价指标。

2.2 实例分析图书馆对学科建设支撑作用

依托文献资料,为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应从某一学科的馆藏数量,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高校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笔者以我校测绘工程为例进行统计分析。

2000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使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全面计算机化。根据中图分类法,在我馆使用的汇文系统中对测绘工程纸质图书进行统计,近年来图书馆在保证基础学科文献资源的前提下逐年增加重点学科文献经费,测绘类图书采购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2011年和2012年测绘类图书采购量分别为3036册、4565册,2012年测绘工程类图书增长比例高达50.36%,各种数据显示重点学科建设已经引起图书馆的关注。

文献资源馆藏数目的增加是一个方面,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另一保障举措,专业图书推荐是我馆近期举行的服务项目。面对数以万计的图书,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图书是读者比较头疼的事,请专业教师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可鉴性比较大的图书推荐出来,减少读者挑选时间。图书荐购也是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一,图书馆网页上专门有一个图书荐购平台,教师、科研工作者可以把自己需要的图书推荐给图书馆,由图书馆进行采购,专业老师推荐这种方式采购的图书利用率更高。

2.3 图书外借服务评价

评价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图书借还服务,近年来图书外借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增加,图书借还服务统计研究,旨在掌握图书利用率,提高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最大限度为师生提供文献服务。笔者同样以测绘工程为例在汇文系统中进行统计,测绘图书近年借还数量基本持平并保持小幅上升的趋势,借还比例均维持在7.00%左右。

3 今后工作的重点

文献信息保障不仅仅表现为文献的拥有数量,还表现在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和利用,用户对馆员的服务品质及效率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文献资料收集应在照顾基础学科的前提下,保证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配置。

馆际互借可以弥补重点学科文献馆藏的不足,利用各馆的馆藏优势,实现资源互补,缓解读者需求的无限性与图书馆收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衡量文献信息保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灰色文献是当前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公认的重要情报源之一,该文献的特点是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绝大多数反映的是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

加强用户需求调研和收集反馈意见,针对需求和问题及时做出回应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内容,图书馆定期组织用户对文献信息服务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了科研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积极收集读者反馈意见,及时修改不足以便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4 结语

本文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测绘工程为实例,对高校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进行简单分析,意在引起广大同仁更多地关注重点学科建设,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基础上,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支撑。

参考文献

[1] 廖洁.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文献保障[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6):99-102.

第7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摘 要:毕业设计是全面检验学生对以往所学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综

>> 基于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索 依托顶岗实习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加工产品提高实训技能的探讨 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机械类专业实物型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 热能专业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浅谈校企合作加强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策略 机械类专业五种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机械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 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金卫东,唐国兴.应用型本科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2,(5):7―9.

作者简介:

方秀荣,性别:女 ,新疆伊宁市人,1971年4月出生,学历:博士,职称: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第8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

十报告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落实十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1,2]。当前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中的现状为知识结构单一、重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在此现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一、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要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西安科技大学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将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方法、创新思维等组合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新版培养计划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主导思想是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由过去的18.8%提高到了27%,集中实践环节由原来的35周提高到了50周。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实训、电子工程实训、程序设计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等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

2.采取“三模块、一贯穿”的体系结构。“三模块”是指“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个模块。理论教学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构成。集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独立设课实验、创新创业训练、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贯穿”是指创新创业贯穿整个培养方案。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2学分的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在后续的计划中贯穿创新创业的理念,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集中实践教学中设置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第二课堂以学科竞赛形式进行补充。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注重创新思维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例如:偏向工程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为主。教学注重系统性、工程性、技术性、复合型模式培养。以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例,阐述创新创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实施方案。

1.采用阶梯式课程设置方法。根据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之g的前导、后继关系及并行性和时间性情况,针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教学内容、理论学时、上机学时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多次修订,摸索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梯式的课程设置,使学生逐步地体验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软件架构师、项目管理者的角色[3]。针对软件人才应具备的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系统架构能力等,开设了阶梯式的工程实践学分课程。分别是:(1)程序设计实践课程。该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算法理解、程序设计思维、技巧、风格等多方面的素质。涉及的具体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等课程。(2)软件工程实践课程。该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研发能力,提高学生的项目规划、软件管理、人员分配、项目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积累有较真实的软件开发经验。涉及的具体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UML与软件建模》等课程。(3)信息系统实践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级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需求分析、开发方案制订、项目实施,以及沟通、协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涉及的具体课程是《软件项目管理》。

2.从分散各自为阵,到一条龙的系统性训练模式。以往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往往是独立进行,学生在各自课程设计的有限时间(1周或2周)内完成设计任务,其结果往往是学生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程序或软件系统,达不到完整地、综合训练目的。因此,新的实践教学采用综合训练模式,将几门课程的实践课程连贯在一起进行,取代以往的离散方式,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3.采用多种方式结合,保证实践环节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或要求。在实践环节(含校内外实践)上采用“项目驱动”培养方式,聘请富有经验的企业软件开发人员,采用适合教学的典型软件项目,进行商业化软件项目开发的实践训练。

三、提升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采取的措施有: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或到IT知名企业挂职锻炼;举行青年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培训班;企业人员参与实习和课程设计;实行“学业导师制”等措施。这些措施既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关条件保障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院从政策、场地、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保障。例如:制定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管理办法,划拨专项经费对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予以支持;成立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划拨了实验室用房和经费,保障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场所;对每个专业要求必须承办一个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科技竞赛;在学院的聘期考核文件中,将指导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作为考核条件之一等。

五、第二n堂的有效补充

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为大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在各项赛事中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新创业经历,提高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

构建新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之后,计算机学院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率在逐年提高。2011―2014年省级以上获奖293项,年均73.25项。在实施新培养体系之后,仅2015年省级以上获奖167项,增长了一倍多。计算机学院各专业就业率和平均薪资也稳步上升,获得用人单位良好评价。总之,计算机学院通过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并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伟,黄祥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92-93.

[2]史晓楠,贾澎涛,罗晓霞.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软件导刊,2015,(11):30-32.

[3]罗晓霞.融合式的实践教学在软件工程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5,(12):104-105.

第9篇:西安科技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应用前景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影视作品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加上摄像设备和影视制作软件的普及以及VR等新型观影模式的出现,促使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将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与影视鉴赏课程相结合。

一、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与大学教育和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大学文化的开放格局,适应大学校园被大众文化包围和影响的状态,更有助于学生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媒介和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在逐渐且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学生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也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借助电影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水平,进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媒介,理性地选择媒介与接触媒介。

2、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当代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体现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为人文素质的提升。而文化艺术素质则在人文素养中占重要位置,因此,如果没有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那么可以说这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

如今,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在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体现出的求真价值、至善价值和唯美价值将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储备和多元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雅审美理念与健全人格修养的塑造。

二、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方式

1、教师授课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学生的观影次数和影视知识积累甚至超过了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改变过去影片放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传统模式,增强专业性、互动性,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并运用新媒体平台贯穿教学,课上课下与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作为载体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在影视鉴赏课程中,教师应传授更具专业性的影视制作相关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影视鉴赏课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比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通过微信和直播等平台进行影视赏析、观影心得等的交流并可以提供更多精彩的影视内容。这样,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有限的课堂进行无限的扩大,不仅可以完美实现课堂内外互动,同时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学生学习层面的应用

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学习专业影视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有着更多接触影视作品的机会,专业的视频网站以及T多门户网站的视频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下,通过网络观影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从影片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宣传营销乃至网络评论等各环节的影视资料信息,从而改善自己的观影习惯,提高策划、拍摄、宣传、评论等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数码摄像产品及视频制作软件等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影视制作的门槛,比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会声会影等软件。

3、课程考核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鉴赏课程应该打破单一的影评写作考核模式,融合更多元的互动考核。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互动的情况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通过课堂互动、问卷调查和作业情况等对学生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再根据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由此来确定学生的考核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作品发表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同时可以参考阅读量进行考核。比如,对于热爱视频摄制的学生,可以让其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YouTube等,教师可参考其视频点击量进行打分。此外,课程考核可以与相关的影视类竞赛如大学生微电影比赛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考核。

三、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1、体验式教学成为主流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直接经历中去构建知识并获得技能。就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影视鉴赏课程来说,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讲座的拍摄,以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拍摄主体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如加入剧组参与一些基本工作。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VR观影,了解最新的观影模式,完成沉浸式体验。相信,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更为直接地获得专业知识,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

2、互动式课堂成为趋势

在当前日益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传统的封闭课堂、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来自开放的网络环境、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开放的学习工具的多元挑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课堂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随着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日益盛行,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增强互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例如,在课堂观影时间、讲座报告时间,通过手机微信群或QQ群发送自己的见解并及时提出问题,和老师或讲座嘉宾更快捷地实现有效互动。

四、结语

将新媒体平台运用到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不仅会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影视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影视鉴赏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提高课程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门真正能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创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 丁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影视鉴赏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青年,2012(12).

[2] 吕燕,网络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之研究[J].电影评介,2012(12).

[3] 石碧群,体验式教学在英美电影赏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09).

[4] 吴航行,影视鉴赏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14(12).

【作者简介】

吴航行,男,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传媒系负责人、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网络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