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西安汉城湖公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安汉城湖公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安汉城湖公园

第1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放鹰台遗址】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水果湖畔。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传说因李白于唐乾元三年(760)曾在此观放鹰捕鱼而得名。面积约1万平方米。1956年考古发现,1965年和1997年两次发掘,证实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类型,距今5000~6000年。遗址上层还发掘出20余座唐宋时期墓葬。? 【马投潭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西12公里处东西湖区三店农场马投潭村。遗址为高出周围地面4~8米的椭圆形小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84年发现,采集有磨制石斧、鬲、鼎、罐等陶片及兽骨、鹿角、贝壳等遗物,其年代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晚期至湖北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4500年。?

【盘龙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5公里处黄陂县滠口镇叶店村。是一处相当于二里冈下层晚期的商代大型文化遗址。1954年防汛取土时发现。遗址东西横距约1100米,南北纵距约1000米。考古发现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大型宫殿基址。城外分布有居民住地、手工作坊、小型墓地、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商代铜兵器、酒器、食器和礼器等。其中一件大钺长达41厘米,刃宽26厘米,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一件玉戈,长94厘米,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商代玉戈;一只高55厘米的大铜鼎,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圆腹鼎。该遗址是武汉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城遗址,距今约3500年。? 【鲁台山古墓群】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滠水河畔。系新石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1977~1978年在其西南部清理发掘两周时期墓葬30余座,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在数件铜器上铸有"公大史作□□"、"长子狗作□□"等铭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湖泗窑址群】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南江夏区梁子湖沿岸,因最早发现于湖泗乡而得名。已查明烧制青白釉瓷的窑堆98座,年代为五代至北宋末期。窑堆一般高约5米,围径100米左右,最大的高达9米,围径约200米。以仰烧法烧制民间常用瓷器。1988~1995年湖北省考古所、武汉市考古所和武汉大学曾进行过三次发掘。?【陈友谅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引桥南坡下。墓高2.2米,墓基周长12米。陈友谅初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建"汉"政权,自称皇帝。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与朱元璋战时中箭身亡,还葬于武昌黄鹤山(今蛇山)现址,次年朱元璋曾到墓前致祭。1913年湖北省内务司对墓园进行整修时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有碑亭一座。? 【明楚王墓群】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汉市考古所对昭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 A【兴福寺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无影塔。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洪山西麓。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原在洪山中部兴福寺故址,1962年因塔身倾斜破裂迁移至此。为仿木结构石塔,四层八面,重檐楼阁式,高11.25米,底径4.25米。塔为偶数分层,殊为少见。? A【古琴台】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西麓月湖南岸。北宋时为纪念春秋时期俞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故事而建。后屡毁屡建。台呈方形,汉白玉砌筑。台中立一方形石碑,高1.75米,上刻"琴台"和"伯牙抚琴图"。台周环以石栏。连同其周围的古建筑群,占地共1公顷,为武汉名胜之一。? 【宝通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洪山南麓,占地7公顷。南朝刘宋时在此建"东山寺",唐初鄂国公尉迟敬德更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随州大洪山幽济禅院迁僧众及所供佛足至此,扩建殿宇,奏请宋廷赐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宪宗敕赐"宝通禅寺"。后屡罹兵燹,现存建筑多系清同治四年(1865)至光绪五年(1879)重建。该寺建筑依山就势,自下而上为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禅房、铁佛寺、华严洞、华严亭、法界宫等。中轴线上的建筑多为单檐歇山顶式,大殿木构架以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晴川阁与禹稷行宫】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汉阳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胜像宝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蛇山西首。又名元威顺王太子墓,俗称"孔明灯"。原立于长江边黄鹄矶上,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迁至现址。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白石砌成,高9.36米,底座直径5.86米,形制与北京妙应寺白塔相同。塔身分为座、瓶、八山、相轮、悲领、伞盖、宝顶等部分。塔座刻有精美的花纹和梵文。? 【长春观】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武昌大东门,占地1.8公顷。始建于元代,为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命名。原建筑有屋宇千间,分三路由南至北依山而上,层层递进。其中路主体建筑有灵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先农坛等,右路为十方堂、经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阁、来成殿、藏经阁等,左路为斋堂、寮房、丘祖殿、方丈堂、世谱堂、纯阳祠等。其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五开间,前置廊,青布瓦屋面,翼角飞檐,如意斗拱,素栋雕梁,木构架中为抬梁式,次为穿斗式。整个建筑群极具湖北道教建筑艺术特色,兼得雄、秀、庄、艺诸种风格。1852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时大部被毁。同治二年(1863)始加修葺,现为武汉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建筑群。1983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道观。? 【洪山宝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洪山宝通寺后山。原名灵济塔。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石塔,塔高44.1米,塔基周长37.3米。八角七级,塔身内空,每层各面有窗,游人可凭窗远眺。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修时将原各层木质飞檐改为雕凿精美的石质飞檐,塔顶增高1.67米,安装重达6500公斤的文笔峰式铸铜顶,使之更加巍峨挺拔。? 【南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南75公里处江夏区贺站镇大屋饶村。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有建桥碑记和清康熙年间维修碑记嵌于桥身。桥长28米,宽6.2米,单孔,半圆形拱,跨度10米。桥身以红沙条石砌筑,糯米石灰浆勾缝,桥面为大块青石板铺墁。是武汉市现存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古桥。? A 【北洋桥】又名白杨桥、白洋桥。位于武昌城北8公里处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东湖港上。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清代和民初曾屡加修葺。桥为单孔拱顶,全长50米,宽7.76米,净跨10米。双圆心拱,桥身为红沙条石砌筑。1995年对桥面进行过全面维修。?A 【双凤亭】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占地36平方米。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因程氏兄弟生于黄陂,宋代即在黄陂县城内建亭。明天顺七年(1463)复建亭于鲁台山麓二程祠内。现存双凤亭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三层檐,六角攒尖顶,青筒瓦面,琉璃宝顶。亭中立方形石碑。亭西面悬挂郭沫若题写的"双凤亭"匾额。?【槐山矶驳岸】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南28公里处江夏区金口镇长江之滨槐山矶。驳岸筑于明代,全长290米,平均高度7.5米,分三层台阶构筑,每层台阶宽2~2.3米,为纤道,行若坦途。上两层每层高2.3米,底层因地势而调平,平均高度3米左右。驳岸全部为大块花岗岩方整条石砌筑,顶层装有花岗岩栏杆,气势磅礴,工程宏大,施工精细,具有特色。?【木兰山古建筑群】位于汉口城北60公里处黄陂县木兰山。木兰山原名建明山、青狮岭,传说巾帼英雄朱木兰曾在山下居住,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山上建寺纪念,山亦更名木兰山。古建筑群分布于将军坟、东泉庵、水晶宫、古寨四区,以古寨区最宏大。古寨环两座主峰一周,长5公里。寨垣依山就势,以青石干砌而成,高4米左右,现保存基本完好。寨内建筑均就地取石干砌,不用沙浆勾缝,历数百年风雨而不倒塌,别具特色。木兰山现已建成风景区。?A 【卓刀泉】位于武汉城内武昌伏虎山西北麓御泉寺内。相传三国时期关羽驻兵于此,以刀凿地,得泉,因以取名。明初楚昭王朱桢游玩至此,饮此泉后称其甘美可口,为之修筑井台,建造井亭,书"卓刀泉"3字刻于井栏。泉现存,水质淡碧甘冽,冬暖夏凉。?【归元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取偈语"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中"归元"为名。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A 【莲溪寺】位于昌武城南2公里处。占地1.8公顷。原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创建于明代,曾两次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寺院分四进。入山门有一院落,院落东为祖堂,西为禅堂,中为弥陀殿。弥陀殿后为大雄宝殿,再进为藏经楼,其东面为仓廪等附属建筑。整个寺院建筑布局严整得当。民国初年该寺曾创办华严大学,时为全国佛学最高学府。寺周原有大片树林,古木参天,葱茏茂密,1948年被当局砍伐殆尽。?A 【古德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黄浦路北侧。创建于1877年,原名古德茅蓬。1905年扩建后改名为古德禅寺。1921~1934年仿缅甸阿南陀寺式样建成大雄宝殿,殿基729平方米,殿高16米。殿顶有象征五佛四菩萨九位尊神的九座密宗形式的佛塔,塔周沿女儿墙有96个莲花墩和二十四诸天菩萨像,大殿外墙墙面和窗、柱集东西方艺术造型和装饰手法于一体,别有特色,为内地少见。现保存基本完好。? 【汉口汇丰银行大楼】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沿江大道与青岛路交汇处。1866年英国汇丰银行在汉口设分行,1913年在原址建此大楼。大楼分两期建成。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以花岗岩构筑。占地3591平方米,建筑面积10900平方米,四层,高约20米。正面立一列巨型石柱形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墙面和檐部有花篮吊穗、火焰球等装饰浮雕。建筑古朴典雅,雄浑高大,属古希腊建筑风格。?【大智门火车站候车厅】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车站路西北端。又称汉口火车站,原为芦汉(京汉)铁路南端终点站。1896年破土动工,1903年建成,占地1176平方米。候车大厅为一幢西欧近代建筑风格的大楼,建筑平面呈横亚字形,中部突出。立面造型为中部和两端突出,五个屋顶。中部四角各修筑有高20米的塔堡。堡顶为铁铸,呈流线方锥形。墙面、窗、檐等部位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整幢建筑极具艺术效果。是我国少数尚存的早期火车站候车厅之一。? 【詹天佑故居】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洞庭街51号(原俄租界鄂哈街9号)。是我国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1914~1919年任汉粤川铁路督办期间自行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故居为一栋砖木结构西式两层楼房,坐西朝东,占地约250平方米。楼上右前房为其卧室。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陈列。?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沿江大道97号,青岛路口南侧。建于1922年,占地91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5层,外观以花岗岩构造,为仿古希腊建筑风格。临街的东、北两立面以巨型立柱贯通形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建筑雄浑壮观。?【江汉关大楼】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名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1924年,耗银100万两。主楼四层,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楼顶有一座塔式钟楼。楼的外观造型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结合英国钟楼式样,四周立柱,外墙、柱全部用大件花岗岩构造,石作精细。建筑坚固壮观,雄浑典雅。楼顶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按时奏乐,声传三镇。为汉口的标志建筑。?【九女墩】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东湖风景区西北湖畔。1856年太平军与清军在武昌激战,有9名太平军女战士战死在东湖岸边。乡人敬慕她们的义烈,将其合葬在湖边。其墓冢称九女墩。墓高2米,墓基周长15米。1952年地方政府对陵墓进行了培修,建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以石块砌成,顶部悬有铜铃。正面镌刻董必武撰写的《九女墩记》,碑阴及两侧刻有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张难先等题字、题诗(词)。墓四周遍植花木,葱茏茂密,庄严肃穆。?【庚子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洪山东北麓。是1900年自立军起义领导人唐才常、傅慈祥等7位烈士的合葬墓。墓高6米,墓基周长150米。1912年4月孙中山莅汉,为表彰庚子自立军起义的功绩,将草草掩埋的烈士遗骨迁此,建成烈士陵园,立"铁血精神庚子之墓"石碑一通。1929年加以扩建。陵园占地面积1.2公顷。1935年国民政府又"赐金治葬",在墓前建立了一座六柱圆顶纪念亭,亭内立记述庚子自立军革命史实的碑刻。依山铺修了300米长的墓道,墓道上立有四柱三门的牌坊,坊额书"庚子革命先烈墓道"。? 【鲁兹故居】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占地面积323平方米。1904~1938年间美国主教鲁兹(中国名吴德施)携全家居住于此。鲁兹非常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时期,他的家成为掩护反清革命志士及进步人士活动的场所。抗战初期,中共领导人、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白求恩等都曾客居于此。故居西北向,是一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64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三烈士亭】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解放路武昌造船厂旁。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因筹备起义事泄被捕,10月10日凌晨在此英勇就义。1931年为纪念三烈士,在原湖广总督府前建亭,改原总督府门前街道为"三烈士街"。亭为木结构,八角攒尖顶。亭额题"三烈亭"。亭内立有花岗岩石碑,高3.1米,正面刻"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字,碑阴刻三烈士生平事迹。?【起义门】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区首义路起义街。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参加起义的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义部队的战斗。城门高7.1米,宽5米。城门上有重檐歇山顶城楼,朱柱青瓦,斗拱飞檐。"起义门"3字系元帅题写。?【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阅马场,背靠蛇山。因整幢建筑采用红砖红瓦,故称"红楼"。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此成立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颁布了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布告,通电号召各省起义。旧址原是清末湖北咨议局所在地,建于1909年。占地1.87公顷。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其上层顶端正中有望楼。主楼后方也是一座两层楼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与正前方出口处装有铁栅的大门连接,围成方形院落。院门外正前方立有孙中山铜像。"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系由宋庆龄题写。? 【辛亥革命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位于汉口城内球场路和利济北路、汉阳城内扁担山、武昌城内伏虎山北麓。前三处是武昌起义后在汉口、汉阳保卫战中阵亡的烈士陵园。其中球场路辛亥烈士陵园(俗称六大堆)有6座合葬墓。墓前皆刻"铁血精神辛亥首义烈士之墓"字样和红十字图案。立有"国殇"石碑。陵园正中建有辛亥首义烈士纪念碑。武昌伏虎山是辛亥革命先烈刘静庵、武昌起义主要领导人刘公和蔡济民及革命党人蓝天蔚的墓。诸墓在""中均遭毁,1981年分别在原址修复。? 【黄兴铜像】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龟山东麓。1911年武昌起义后黄兴从香港赶到武汉,就任起义军战时总司令,指挥了"阳夏保卫战"。为纪念黄兴的历史功绩,1933年建造了这尊通高为5米的铜像。铜像着西装,手撩大衣襟,气宇轩昂。像座正面花环中央的大理石上刻"黄兴先生之像",其他三方刻着由领衔署名的《黄克强先生像赞并叙》。?【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解放大道1057号。1923年2月3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从郑州迁此办公,以此作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秘密指挥中心。旧址是一座旧式砖木结构普通民房,占地面积204平方米。现辟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陈列馆。? 【施洋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洪山南麓。施洋是在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进步律师,积极支持和投身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2年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被捕,旋于2月15日在武昌惨遭杀害。烈士墓呈八方形,坐北朝南,边长1.9米,高2.5米。墓前有纪念碑,高5米,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纪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南洋大楼"。位于汉口城内中山大道706、708、710号。占地约885平方米。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照强兄弟于1917年投资兴建,1921年竣工。大楼为前后两栋,前面主楼高5层,后面附楼高4层,主楼建筑面积4740平方米,外观雄伟壮观。1926年底国民政府从广州迁汉口,于1927年元旦开始在此办公。宋庆龄、邓演达、唐生智、谭延?、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恽代英、、谭平山、苏兆征等人都在此工作或活动过。1927年3月10~17日,在该楼三层会议厅召开二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坚决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的军事独裁作了积极的斗争。会议通过了《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对农民宣言》、《惩治土豪劣绅条例》等20多个决议案。旧址现保存完好,在三楼辟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陈列馆。?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红巷13号。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该校的领导机构为常务委员会,由邓演达、、陈克文三人组成,主持工作。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800多人。于1927年3月开学。学员经3个月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于同年6月毕业。旧址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坐北朝南4栋房屋,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其中第三栋为二层楼房。此地原系张之洞创办的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后为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商业学校并入中山大学,校址遂为农讲所所用。1958年开始筹建纪念馆,其馆标"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系由题写。?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旧址】位于武昌城内解放路259号原两湖书院内。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培养国民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而合力创办的高等军事院校,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1927年2月12日正式开学,学生3700余名,由任校长,任党代表。二届三中全会后,改为委员制,由谭延?、邓演达、恽代英3人组成常委,恽代英主持日常工作。七一五反革命后被迫解散,大部分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四方面军第二集团军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旧址建筑现尚存三栋砖木结构平房。?【旧居】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都府堤41号。占地414平方米。和及儿子、毛岸青于1927年上半年在此居住。其间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人都曾客居于此。在此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旧居是一栋晚清三进三天井民居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原房于1956年拆毁,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复原了和、彭湃、蔡和森等人居住的房间,辟有陈列馆。?【中共五大开幕式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都府堤20号。旧址原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为武汉市文华中学分部。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学校小礼堂内举行开幕式。随后,共青团四大也在此召开。这里还是陈潭秋等人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他与夫人徐全直曾在此居住和工作。旧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983年复原临街一栋楼房,开辟了中共五大会址陈列室和陈潭秋烈士纪念馆。? 【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友益街16号。1926年10月湖北省总工会在汉口成立,机关设在旧址的左楼。1927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自广州刘少奇、项英、林育南等工会领导人均在此办公。旧址为两栋砖混结构法式楼房,右楼3层,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左楼2层,占地面积450平方米。现保存较完好。? 【八七会议会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139号(原三教街41号)。1927年8月7日,决定中国共产党命运的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此召开。旧址为一幢3层楼砖混结构西式公寓建筑的一个单元。当年会场设在2楼,现保存完好。1978年开辟纪念馆,1980年邓小平题写馆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内洪山南麓。1926年9月在武昌攻城战斗中叶挺独立团191位官兵牺牲。为表彰和纪念烈士,独立团于1927年春在叶挺亲自主持下修建了陵墓,占地300平方米。1980年扩建为陵园,占地面积11889平方米,由牌坊、纪念碑、曹渊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坊铭和碑铭分别由邓小平、题写。? 【向警予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龟山西头。向警予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1927年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次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汉口余记里草坪刑场被杀害。共产党员陈春和将其遗体与当时牺牲的其他烈士安葬在一起。1978年迁墓于此,墓园占地150平方米。墓为白色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墓前立有汉白玉雕刻的烈士全身坐像,墓后建有大理石照壁,上镌刻有邓小平题写的"向警予烈士之墓",背面碑文记叙烈士生平。碑顶为汉白玉烈士半身像。四周苍松翠柏,环境幽静肃穆。? 【红色战士公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龟山西头。1927年七一五后,在武汉屠杀共产党员和群众上万人。当时中共党员、海员工人陈春和将部分烈士安葬在龟山脚下补乾亭附近,称为红色战士公墓。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迁至扁担山,1987年3月迁现址。公墓由广场、墓和碑组成,东西横距31.5米,南北纵距17米。东边两角建有小亭。墓碑似一扇屏,正面上部镶嵌铸铜中国共产党党徽和花环,中部镶嵌白色大理石,上刻"红色战士公墓"。?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长春街57号。占地774平方米。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武汉成立长江局,机关也秘密设在这里。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董必武、秦邦宪、等在这里领导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并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筹集粮饷及各种军需物资,输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旧址主楼4层,两侧为3层附楼,原为日本大石洋行。?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解放公园内。1938年在保卫武汉的对日本空战中,有15位苏联空军志愿队员英勇牺牲,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墓于此并建墓园。墓呈长方形,高3米,墓基周长77米,墓冢用花岗石砌成,正面嵌有15位烈士中俄文姓名石碑,两侧有中俄文记事碑。墓前立一正方形纪念碑,碑前有花坛和草坪。?【汉口中山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此处初为1923年修建的西园。1927年汉口市政当局没收西园辟为公园,取名中山公园。1949年后加以扩建,现占地32.2公顷,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基本保留以前的园艺格局。中区植草坪、树木,为休闲运动区。后区为草坪、梅山及大型儿童游乐活动中心。由于该园地处汉口闹市区中心,吸引了较多的外地游客及本市居民,在市民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昌东部,包括磨山等沿湖群山,规划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湖岸曲折,植被良好,风光极佳。1951年开始规划并兴建风景区。现分为六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白马区、珞洪区、吹笛区。每区均依自然景观设计建造景点。其中听涛区营建和开放最早,占地126.1公顷,内湖水面60公顷。湖周原有古迹名胜,如三国时刘备祭天的郊天台、明楚昭王揽胜的吹笛山、太平天国时的九女墩等。1987年在磨山北部兴建楚文化游览区,建有"楚城"、"楚市"、"楚天台"、"祝融观星"、"离骚碑"、"唯楚有才"等景点。1996年又在听涛区东北隅兴建"欧洲风情园"。目前风景区已成为园林与文化相结合,集旅游、娱乐、度假、疗养、养殖、科研于一体的全国重点风景区。?【黄鹤楼公园】位于武昌蛇山,西抵司门口大桥头,南临阅马场及红楼,北临京广铁路干线,海拔平均高度85米。黄鹤楼为公园主要景观。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隋唐时已成为墨客骚人赏景游宴之所,孟浩然、崔颢、李白都有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后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该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 【江汉路商业街】历史街区。位于汉口中心区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之间,长1590米,宽15~20米,是近代汉口开埠以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东端路段旧为英租界与华埠界线,因此在这条街上集中了一大批著名商家和银行,自兴起至今始终十分繁华。历史上曾是汉口这座工商业大都会的缩影,改革开放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的象征。现保存着一大批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和繁盛的工商业大都会的商市景观,为多家金融机构和200余家商业网点的集中地。?【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历史街区。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俄、法、德、日相继在汉口强辟租界,从而在今江汉路至黄浦路、中山大道至长江之间,形成约1.8平方公里颇具西洋风格的城区。除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状外,目前尚保存近代西式建筑500多处,其中列入"武汉市保留历史优秀建筑"名单的达50余处。区内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处。在近代历史上,这里是西方建筑文化、科学、艺术传入中国及中国民众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租界的规划与建设以及租界的建筑,曾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及建筑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诱导和促进作用。一些西洋古典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建筑,至今仍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特别是上起江汉路,下至一元路之间地段,至今依然保存着较浓郁的近代风貌,近代建筑也最为集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第2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径河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笔者就武汉市径河水岸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构想谈点浅见。

一、径河水岸保护与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立足于东西湖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科学规划、重在保护;优化布局、开发创新”为发展理念,努力把径河水岸打造成集生态、康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武汉城市生态旅游区。

(一)发展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打造,将径河建设成为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和景观河。将径河水岸建成以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将东方马城、武汉水乡旅游城、金银湖、东流港、银柏渠等岸线景观以循环流动的水脉串联起来,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景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旅游者100万人次以上的泛水生态旅游区。

(二)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径河水岸利用是推动径河水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充分利用水岸资源,以水兴城,深度保护,合理利用,必须坚持以下利用原则。

1、“保护先行”的原则

要明确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有效手段,树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强化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要利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突出“水”特色,对径河两岸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径河两岸的保护、整治和有序利用。

2、突出旅游体验性原则

时下的旅游已进入休闲体验时代,旅游实质上就是游客所追求的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利用径河要通过创造一个让游客体验快乐的生态乐园,实现径河旅游利用的目标。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尽情体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氛围;通过参与亲水、戏水等水上娱乐项目,寻求能给游客带来欢乐的旅游方式和手段,让游客在愉快的旅游体验中乐而忘返。

3、展现水文化内涵原则

利用径河水域,不仅仅在于恢复和美化其生态环境,更要注重挖掘其所承载的水文化内涵,并与当地本土文化积极融合,以展现“水文化”为魂,才能对反映自身资源特色的文化进行主题化深度利用,从而凸显自己的主题形象,满足旅游者“深度”旅游的需要。

二、径河水域旅游定位与主题形象设计

(一)总体定位:武汉城市生态旅游景区

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市场定位:武汉滨湖水景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地域上划分,近期目标市场,定位于东西湖、武汉中心城区及邻近的孝感、黄陂等市场;中、长期目标市场,定位于武汉城市圈旅游目的地及广东、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等高铁沿线市场。从市场规模看,近期3-5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

(三)主题形象设计:

1、主题形象: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径河是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

2、宣传口号

①“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②“径河,我的水上乐园”。

③四季口号

春踏青――春游来径河,踏青你我乐(农场、滩头赏春回大地时的农耕放牧情景);夏亲水――消暑径河边,火炉无影踪(水乡戏水、吃新鲜水果、采莲蓬菱角、品农庄饭菜);秋采摘――周末捕鱼摘菜,赛马秋游自在(周末休闲,下水捕鱼、入园采摘,速度赛马节);冬赏景――冬至径河畔,做客赏景忙;

三、空间布局及旅游产品设计

(一)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根据径河水域及其两岸旅游资源分布,以及产业格局状况,未来将形成“一心一轴,三带五区”的旅游空间格局,总体形成“龙头”加“精品”的径河生态旅游区。

一心:是指以径河水域水上乐园景点为中心;

一轴:是指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上起武汉水乡旅游城,经径河-金银湖-东方马城。其中东方马城以体育休闲为主,金银湖以湿地度假、商务为特色,径河以亲水娱乐、文化休闲及康居等为重点,武汉水乡旅游城作为主题公园,提供以水景游乐服务为核心,空间上形成以径河为联系纽带的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

三带:一是指“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的东西湖区内环水景观光带。二是径河水上观光娱乐带:以径河街大屋口为起点,顺河而下至严家渡,以水上乐园为核心,以沿岸游艇码头、栈道、生态护坡和水景植物园等为旅游节点;三是径河南岸水文化观光游憩带:沿径河南岸为主轴向东西方向延伸,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以“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东盟-台湾美食城、农垦文化雕塑园、水上乐园等为支撑。这二、三带共交于全区的精品景点水上乐园,形成水中岸上的环线旅游圈。

五区:是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五个精品旅游景点,分别是水上乐园、“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农垦文化”雕塑园、径河葡萄田园观光园、东盟-台湾美食城。

(二)旅游产品设计

径河旅游产品应定位于近水、亲水、戏水等涉水旅游,以及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的水文化休闲旅游这两大系列的多个产品。

1、径河内环水景观光游

重点利用“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构成的旅游产品。做好与外环水系府河、汉江衔接的旅游项目,北上可抵景德寺,东至府河堤边,南下慈惠石榴红村与汉江互动,西可游新沟镇、辛安渡,把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连成一片。

2、径河水文化休闲特色游

以古云梦泽、东西湖围垦等文化为主题,依托金银湖湿地、径河等水体,把东流港、银柏渠、九支沟、径河大堤、西湖堤、径河钓鱼场等港渠、堤坝、闸泵诸种水工建筑组合成线路,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历史文化”和江汉水乡特色。

四、径河水岸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措施

径河是东西湖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保护和利用径河,重塑两岸滨水景观“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按照“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积极采取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措施。

(一)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宣传造势

1、市区联动。建立市、区联动的组织体制,把径河水岸建设成武汉生态旅游区,是一项统筹策划、综合整治和有序利用的系统工作,涉及众多专业和政府的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一个市、区联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体制,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同心合作,各司其责,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

2、政府搭台。对于径河水岸的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工作,市、区财政应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策划宣传、招商等旅游专项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申请省市相关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道路、电力、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与投资环境。

3、宣传造势。要组织专业队伍和力量挖掘武汉运河、径河传统故事及滨湖魅力,渔家风情等文化,并将其精华创作成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演艺、影视、网络、小说、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对径河文化的宣传和展示,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和参与。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径河作为一个旅游投资和利用的热点、靓点,推动武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统一规划,深度保护、科学治理

1、高标准做好径河水岸控制性发展及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规划

面对现实、着眼长远、运用大手笔,聘请高水平的规划机构,高标准地做好径河水岸保护、有序利用的规划。通过规划,对其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充分发掘径河的自然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切实把径河打造成一条城中河、景观河、氧吧河、亲水河。

2、深层次保护治理。做好径河水体及河岸的保护和治理,迅速清退和转移养殖承包户,妥善给予安置和补偿;逐步清理和迁移沿岸违章建筑和有污染源的企业;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和护坡修缮,提高河道通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污染治理,对沿河企业和居民水区排污进行排查,登记和治理;启动引水济河工程,疏通径河上水和下游,将沦河水引进径河,确保径河水活透清;提升径河沿线桥梁、闸口的档次,处理好既不影响公路交通和防汛排涝功能,又要便于游船通行和视角美感。尽快实施和完成河道整治工程,早日改善径河水生态环境,实现径河及其沿岸“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整治目标。

(三)招商引资,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1、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部门应重点地推介径河水岸旅游利用项目,不断吸引和扩大社会投资力量。市、区两级政府要制定出关于武汉生态旅游区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优惠政策和创造优惠环境,积极引进社会投资力量和经营机制,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外地骨干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利用,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加快径河水岸利用和利用的步伐。

2、政府加大投入。政府部门应把径河水岸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计划,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加投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径河水岸的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及产品的推介宣传与市场营销等工作,实行专款专用

(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旅游队伍。

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以及将来建成的径河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人的要素是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目前,要进行专门旅游人才储备;要对现有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特别要加强径河水岸地陪导游的培养。长远来讲,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

(五)做好“水”文章,彰显“水”特色,唱响“涉水旅游”品牌

径河保护与利用要围绕“水”的主题与周边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把径河水岸打造成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实现“三线"目标(既是水路交通线,又是水利安全线,同时也是景观线)。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文化交流、民俗体验、乡土特产商贸等项目相结合,创建特色各异、风格互补的旅游站点,发展亲水休闲旅游。如可将武汉水乡旅游城、泾河、金银湖、东方马城等纳入亲水休闲旅游整体利用,形成水陆、动静结合,“观”、“游”、“娱”相融合的泛金银湖休闲旅游板块。真正发挥径河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功能,唱响“梦里水乡,汉口肾肺”旅游品牌。

第3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在1996年美国生态学家辛·范·迪·瑞恩(SimVan der Ryn)与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an)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本文以西安市汉城湖公园为例,从植物配置、景观设施、水体生态设计及道路铺装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生态设计在郊野公园中的运用。

设计区域基本概况

汉城湖位于西安市西北部,原为团结水库,水面最宽处为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亩,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

经过市政府近6年的综合整治、开发建设,以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汉城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总库容137万立方米,拥有850亩水面、1031亩景观绿化

汉城湖公园的生态设计

1.合理构建植物群落

(1)植被类型合理搭配

西安市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由于夏季炎热且光照强度大,大草坪根本无法为外出行人提供绿荫,更加无法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且草坪易种难养,管理费用大;因此在空间上,以乔木+灌木+草本地被+草地的植物搭配模式为主;在品种上,根据不同季相选择不同树种搭配,不仅能最大程度提高叶面面积和绿量,且景观层次与色彩变换丰富,亦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树种选择合理搭配

树种选择是生态风景林设计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表达设计立意,发挥生态功能。在汉城湖公园的树种选择中,尽量保留现有乔木、灌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树种,营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本地植物景观,诠释鲜明的地方文化内涵。如用西安市的乡土树种石榴树构筑水岸景观;用柿树紫薇散植、丛植在林间或道路边的林缘地带,展现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适量引入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外来景观树种,如云杉、榆叶梅等,营造一个种类丰富、绚丽多姿的温带露地植物园。此外,选择对粉尘、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工业气体排放污染物抗性强的树种,以适应规划区的气候条件,并实现抗污、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2. 景观设施生态设计

(1)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

根据已有建筑特色,结合丰富的风能资源,建造以风车为造型的功能建筑,观景风车建筑的顶部可通过风能发电。建筑分为四层,首层为汉文化展厅,二层为休闲茶吧,三层和四层为观景瞭望台,可俯瞰岛内自然植被、鸟类及各处美景。

景点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效益。例如,园内的灯均选用太阳能照明灯、风光互补路灯、草坪灯等环保型灯具;观景廊的顶部设置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等。

(2)收集和利用天然降水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雨水收集的原理和技术,如修建雨水池用于截流、处理雨水;建立雨水花园等,尽量避免使用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等方法

此外,整个汉城湖公园的给水系统可设置通过打深水井,然后利用风车动能抽水。在排水上,建立雨水管网系统,搜集雨水,实现循环生态效益。

3. 园内湿地生态设计

公园湿地对水环境的净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植被减缓地表水流的速度,使水中泥沙得以沉降,同时经过植物和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作用,截流水中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溶解物和悬浮物,将许多有毒有害的复合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达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目的。

(1)利用动植物改善水质

1)加强水体生物的多样性

为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能力,采用微生物技术和措施,对水体和底泥污染物进行分解,还原水生物,净化水质。如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改善水质,从而产生生态景观的效果,或水上搭建植物浮岛,让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质,净化水质。

2)加强水体植物的多样性

为改善水质,利用植物根系吸污的功能,在水岸种植各种植物,净化水质。如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吸收水体污染,净化水质,营造水岸生态景观。

(2)利用电能的水循环处理

利用电能,在湖内设置喷泉,对水体进行经常性地曝气,保持水体的活性,改善水质。

(3)驳岸的生态处理

改变土基草坪护岸和木桩护岸的形式,砌筑“可渗透性”的生态驳岸。如嵌草砖。

4. 道路铺装生态

注重道路系统的生态化设计,园路设计和植物景观相协调。选用能够提高层面透水等物理性能高的材料,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

结语

随着市民对休闲公园环境及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公园生态环境需要作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郊野公园的生态设计应当成为未来公园建设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第4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自驾游;线路设计

自驾游是伴随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的涌现而产生,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是一种游客自己驾车,并自主安排行程和选择旅游产品的自助旅游模式,它的机动性和自主性极大地拓展了旅游者的空间活动范围,使得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安排行程和时间,受到越来越多有车一族的喜爱,自驾游已逐渐成为一种现代时尚[1]。

1 陕西自驾游市场潜力分析

1.1 陕西旅游资源状况

陕西地跨陕南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和陕北沙漠四大地貌类型,集南国之秀丽、北国之雄奇于一体,形成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同时,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帝王建都之首选,文物古迹荟萃,遗址遗迹众多,形成了“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红色陕北”的旅游格局。

至2009年底,陕西省共有5A级旅游区(点)3家,4A级旅游区(点)27家,3A级旅游区(点)40家,2A级旅游区(点)29家,1A级旅游区(点)5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7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8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5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风光为自驾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1.2 经济水平和消费观念

旅游是我国经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迅猛。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已超万亿元,年增长13.6%(全国排名第六),已经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GDP排名从2009年的全国第17位上升到2010年全国第15位,进入全国中游行列。2010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1732元人民币,折合3181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根据旅游需求及形态与出行方式的相关分析[2],见表1,这意味着社会开始进入休闲生活时代,旅游形态以休闲度假游为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陕西私家车数目迅速增长。2009年陕西省私家车保有量为1404978辆,其中西安市私家车保有量为596835辆,占全省42.5%。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陕西省自驾游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安是陕西省自驾游的主力市场。

1.3 陕西省高速公路现状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陕西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很快,随着包茂高速、十天高速、沿黄高速的相继修建,全省将形成“2637高速公路网”,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4000千米,2015年达5000千米,高速公路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密度由原规划的2.4千米/百平方千米,提高到3.9千米/百平方千米,实现省会西安与各区市以高速公路相连接,陕南陕北与关中当日往返,陕南与陕北当日到达.

2 自驾游线路设计

陕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大推动了人们出游的动力,陕西除经典的四条线路外[3],针对自驾游的线路还很少,没有形成针对性强、可行性好的自驾游线路。针对目前现状,以高速公路网络为突破口,以陕西四大地理单元为区域分界,根据不同地域地脉文脉特点,利用便利的交通通道,尽量以环线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以提高旅游观光者的效率和满意度,构建使用方便、效益良好的陕西自驾游线路。 省内线路:

(1)陕南秀丽风光线路

陕南包括商洛、安康和汉中三市,位于秦巴腹地,山清水秀,风景婉约细腻,形成了众多山水景观,如商洛金丝峡、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岚皋南宫山、汉滨区香溪洞、瀛湖、石泉后柳水乡、燕翔洞、汉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此外,该区域人文景观集中,特别是汉中,蜀汉三国遗迹众多,如拜将台、勉县武侯祠、张良墓、张骞墓、石门栈道等,让人们探访圣人古迹;区域内群山大川中生活着众多珍稀动植物,洋县朱、佛坪大熊猫、商洛羚牛等,让大自然显得更加生机盎然;秀美山水掩映下,陕南古镇林立,如“一脚踏三省”的青木川古镇,明清建筑保存完好的华阳古镇、“朝秦暮楚”的漫川关古镇、江南水乡的后柳古镇、古建筑林立的凤凰古镇等。这些资源构成了陕南独特的韵味,依托这些秀美风光,设计八条自驾游线路:①沪陕高速之旅:西安――商州区秦茂村――丹凤二郎庙――金丝峡;②西漫之旅:西安――蓝田汤峪――天竺山――漫川关镇;③西康高速之旅:西安――柞水溶洞、凤凰古镇――安康(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流水古镇――紫阳(民歌、瓦房店、山西会馆);④西康之旅:西安――安康――岚皋南宫山/平利千里茶园;⑤穿越秦岭:西安――安康――汉阴两合崖景区――石泉燕翔洞、后柳水乡――宁陕广货街、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西安;⑥赏陕南民歌民俗、观陕南新村新农业游:西安――安康―香溪洞风景区――毛坝田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康恒口镇――紫阳城关镇――俗小区、民歌――瓦房店茶山风情园――芭蕉乡弓笔石点――任何漂流――镇巴渔渡镇(荔枝道)――镇巴苗族村寨――巴山林场――镇巴白天河――西乡罗镇茶园――午子山――枣园湖公园――西乡樱桃园――斗山万亩高新农业观光园――城固桔园――洋县梨园、华阳古镇――西安;⑦珍稀动植物之旅:西安――佛坪大熊猫――洋县朱自然保护区――华阳古镇――黎坪国家森林公园;⑧蜀汉三国之旅:西安――汉中(古汉台、拜将台、秦巴风俗村、)――勉县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青木川古镇;⑨陕南西安――汉中――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午子山――镇巴(“红军之乡”、“苗民之乡”、“民歌之乡”)。

(2)关中三秦民俗体验线路

关中渭河平原历来是富庶之地,历史古迹众多、秦岭北坡峪道众多、名山众多,如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及博物馆、楼观台、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等等;关中西府历史厚重,民俗独特,岐山臊子面、凤翔泥塑享誉天下;关中地区果品种植业发达,品质优良,形成了、临潼石榴、火晶柿饼、户县葡萄、周至猕猴桃、灞桥樱桃、白水苹果、大荔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该地区应主推以下自驾游线路:①西安大环线:西安――蓝田汤峪――户县东韩村农民画――周至楼观台――武功姜墓――礼泉烟霞镇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三原城隍庙――西安;②秦俑故里听秦腔:西安――临潼兵马俑、华清池――秦俑民俗村――华山――华山御温泉;③苹果堆里过大年:西安――白水北井头乡富卓村苹果人家――韩城党家村、司马迁祠;④宝鸡西府风情线路:西安――咸阳海泉湾温泉世界――杨凌(农业科技博览园、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崔西沟农家乐)――五丈原――钓鱼台――炎帝陵――宝鸡天台山――凤翔东湖――岐山周公庙――北郭村――太白山――法门寺――西安;⑤西安――礼泉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乾陵――法门寺――西安;⑥西安――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厚畛子――老县城自然保护区

(3)陕北黄土高原红色旅游线路

陕北是著名的“三黄一圣”旅游区。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势磅礴,呈现粗犷豪迈的景观特征,在这种景观下形成了独特的以窑洞、剪纸、腰鼓、民歌为依托的黄土风情;黄河沿线分布有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延川蛇曲地貌、黄河峡谷地貌;人文初祖黄帝在带领中华民族跨进文明社会的门槛后葬于今黄陵县,每年清明,上万人来此祭拜。此外,陕北还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进驻延安11年,在此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遗迹,如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设计红色自驾游线路如下:西安――铜川(耀州窑博物馆、陈炉古镇、玉华宫)――黄帝陵――延安(宝塔山、革命纪念馆、枣园、清凉山)――壶口瀑布――西安

(4)陕北大漠风情体验线路

陕北沙漠高原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其中沙丘有新月形沙丘、长条形沙丘等,大大小小的海子分布其间,形成一幅大气磅礴的沙漠景观。其人文主要以边塞文化、大漠风情为主。镇北台是边关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是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大漠风情主要以蒙汉互融为特点,由于靠近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渗透,在饮食、节庆等方面均有体现。榆林人民在治沙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治沙英雄,如牛玉琴、石光银等,他们的光辉事迹值得学习。

陕北沙漠设计自驾游线路如下:①西安――铜川――延安――靖边金鸡沙――牛玉琴治沙基地――统万城――定边石光银治沙基地――三五九旅窑洞旧址及盐湖――榆阳区(红石峡、镇北台)――红碱淖――西安;②西安――合阳处女泉――黄河壶口瀑布――绥德――米脂姜氏庄园――高西沟――佳县白云山――木头峪村农家乐――李有源故居――榆林――延安――西安3 结语

1)深入分析陕西旅游资源、地域经济及高速公路网络状况,为推广陕西自驾游打下良好基础。

2)基于旅游景点的特点、分布、高速公路分布状况及游客的通行便利,进行自驾游线路设计,对于自驾游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宣传“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红色陕北”,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使自驾游逐渐成为陕西旅游新时尚。

参考文献:

[1]肖建成.自驾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J].旅游经济, 2010年第11期.

[2]吴萍,毛亚军.桂林自驾游者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10.8(619).

[3]周在泉.发展武汉市自驾游市场的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 2010(11).

第5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据这首歌词作者乔羽先生回忆,这是他当年出差南下广州,途经武汉,因江城碧水蓝天如诗如画的美景而催生。

回首三十年 好景不常在

当年的武汉,的确是好山好水好地方。“龟蛇锁大江”,青山绿水随处见。长江、汉水在此交汇,让“80后”的,“天之骄子”们无不慨叹:泾渭几近干涸,难见“分明”,长汉、汉水奔流不息,站在芳草萋萋的鹦鹉州、树舞婆娑的晴川阁观两江交汇胜景,那才真是“江汉分明”!湖北享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武汉市就拥有166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国土面积25.01%,在全国的大都市中绝无仅有。仅一个东湖,就比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西湖大十倍。

山的雄浑,给了武汉人大勇;水的灵气,给了武汉人大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人以大智大勇展开了气吞山河的建设,在一日千里跃进的同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毛病――忽视了大自然的回应力。

由于过度的采伐和垦荒,植被遭破坏,曾经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万里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故有“江汉分明”的戏谑与喟叹。当然,这是上游的原因,非武汉之过。就武汉本身而言,要发展,就要消耗资源和能源,产生污染。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是“先污染,后治理。”何况山青水秀的武汉,当年环保意识尚未提及。由于城市人口的集聚乃至膨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断排放,澄澈如镜的湖水,变浑了,变臭了,蓝藻泛滥了。中心城区的湖泊,水质劣五类的就有32个,占主要湖泊的一大半。

靠水滋养的武汉人,对水的变化是敏感的,上世纪末就在寻求治理的办法。然而因水的生成条件、水的用途不同,用水、管水、治水的单位与机构形成了“条条”“块块”的分割,出现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神通,也各有各的难处,相互推诿,互不买账,重复建设时常发生。 “九龙治水”搅得江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九龙一统水自清

面对此种局面,武汉人毕竟是睿智的。

跨入新世纪,武汉市委市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果断决策,成立水务局,将一切涉水的机构和事务统统归并水务局,管水、治水、用水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一条龙治水的局面开始形成。于是,一系列关于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市人大地方法规、市政府条例陆续出台了,依法治水、科学管水与用水的举措开始实施了。五年来,“一条龙”“呼风唤水”的大动作无以数计,不仅改变了武汉的水质,也改变了城市的空气。这里仅选取几个侧面来展示这“一条龙”的神采。

――治污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这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源头。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只有3.4%,武汉污水处理率只有1.6%。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武汉市56%的河流和89%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2年全市仅有沙湖和黄浦路四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立方米。

五年来,水务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指引下,采取优化组织结构,调整污水处理费等措施,由市城投集团融资,水务企业自筹资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变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建起了10余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长达1800km,日处理设计总规模达15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2002年的6.4%,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按照规划和实施进度,2010年将达85%以上。

聪明的武汉人,聪明在于有改革的思路,有创新的思维,他们能想出一石数鸟、一举多得的招术。武汉水务集团在污水处理建设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采用“蛋”形污泥消化池,消化污泥产生的沼气并用于点燃沼气锅炉,用热水来加热污泥,使污泥中温消化,减量30%。

采用了微孔管曝气,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采用城市污水生物与生态相结合的处理办法,使出水水质良好,为污水资源化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在排水管网建设中采用了玻璃钢夹硖管、双壁玻璃管等新型材料,保证了排水管网工程进度和质量。

对污水处理厂周围的大气污染,利用高压电离臭分子原理,成功设计除臭系统,每分钟处理2600立方米臭气,硫化氢等臭气去除率达76.1%,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

……

“洗水”曾经是芳草萋萋、晴川沥沥的汉阳,曾经是“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琴台地区,在“龟蛇锁大江”的龟山脚下,“沉沉一线穿南北”必须穿过的地方,这里有墨水湖、月湖、莲花湖、龙阳湖、南太子湖、三角湖等大大小小的城中湖。世纪之交,有不少老板在这些湖里投资兴建戏水游乐设施,按武汉人的话说,这些老板“掉得大”(意为亏得厉害)!是何缘故?原来他们没有“请示龙王”,没能“祈祷水神”,因此这些湖成了死湖、臭湖,是蓝藻的乐园,哪是人玩的地方!不要说去嬉水,就从湖边走,也要掩鼻过,连南来北往的火车、汽车上的旅客也会翕动鼻子皱起眉。

2002年4月,武汉市启动了旨在改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碧水蓝天”行动计划。武汉市政府推出了把汉阳建成武汉市副中心的规划,要求新城建设与“碧水蓝天”计划有机结合,大力建设富有楚风汉韵和滨江滨湖特色的都市文化旅游区,塑造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同年8月,全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遴选答辩会上,武汉市的科学方案和首创的“水经济”理念脱引而出,成为首选城市。9月24日,国家科技部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国家“水专项”――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即实施引江济湖,六湖连通,贯穿沟渠的生态修复配套工程,使汉阳地区动态水网基本形成。经过三年夙兴夜寐的修渠建闸,待两江潮涨季节,利用江水高于湖水的时机,开闸导汉水入湖,再通过水力调度将湖水排入长江。武汉人形象的称之为“洗湖”或“洗水”,形成“襟江带湖”的内、外部水系连通体系。再通过生物工程措施从受污染湖水的净化、底湖污染控制等方面着手,进行湖外到湖内全方位的修复工程。提出了水――岸――线的水环境生态理念,设计了以沿湖为蓝线,以绿化带为绿线,建设控制线为灰线,并与环湖路线组成的“三线一路”,全梯度控制的要求。明确提出:越靠近水域地区,建设密度要越低,绿化率要越高,水景天际线要向四周居民最大限度地敞开。

一度行人避之不及的大、小月湖,现在又成了游人争先恐后观美景的好去处。莲花湖,通过种植治污水草和置人人工湿地,湖水能见度在一米以上。河湖港汊沙鸥临空,鱼翔浅底,重现“一舟穿行汉阳,宛

入梦里水乡”的美景。 “一心、两轴、五区、一带”,即南岸嘴城市景观核心区,锦绣长江旅游发展轴线、锦绣汉江旅游发展轴线,琴台文化体验旅游区、归元宗教文化旅游区、墨水湖生态游乐旅游区、龙阳休闲度假旅游区、嘉年华康体娱乐旅游区,318国道汽车景观走廊旅游带,正在按新城规划和碧水蓝天计划的要求稳步推进,“两型社会”在武汉新区建设中已逐渐显现出靓丽的风姿。

――护珠传说观音大士曾驾祥云巡游到此,只见两江泛金波,青山拥翡翠,好一派锦秀河山!观音大士顿生欢喜,便将一串珍珠抖落,点缀在武汉三镇之间,最为明亮耀眼的一颗,便是东湖。水面33,2平方公里的东湖,是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城中湖,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元帅登临湖中磨山观赏湖光山色后,欣然命笔,题写了“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更比西湖强”的诗词。可是多年来,人们对这片明镜似的水域开发利用,没有发掘她的最大价值,反倒让周边的企业不断蚕食,污水污染经年,这颗明珠黯然失色了,以至于只要有人拿西湖对比,武汉人自己都感到憋气。

知耻而后勇。2006年6月,武汉市成立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将82平方公里湖网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科教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打造“大东湖”旅游品牌。启动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将武昌地区的东湖、沙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杨春湖等湖泊连为一体,恢复江湖连通,以增强水生态的修复能力,推动东湖风景区的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再现“梦里水乡”的美丽憧憬图。东湖的水质改善初见端倪,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大片荇菜漂浮岸边,朵朵小黄花随风飘曳,淡淡花香让人倍感清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家们告诉记者:荇菜喜欢清水环境,被喻为水环境的“指示物”,如果水质受污染,它将难以生长。荇菜重“浮”水面,说明水质明显改善,这是政府加大东湖治理力度的成效。如果到了江湖连通的那一天,朱老总“东湖定比西湖强”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亮滩武汉人通过江滩的巨变,最能感受“水利水患”的自然法则,更能感受到武汉决策者们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治水理念给市民带来的生活享受。

武汉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处黄天荣处长对记者说:宪生市长经常对我们讲,武汉市优于水而忧于水。最大的特点是水,最大的优势是水,最令人担忧的也是水,最大的发展潜力还是水。

防洪防讯曾经是最大的忧患。在武汉市政府大门右侧的江岸防护堤上,矗立着一块丰碑,那是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百年不遇的洪水后,主席亲书碑文以示纪念。1998年,武汉两江更是惊涛拍岸,为了严防死守,江城人民付出了数以亿计的代价。随着国家长江汉水启动大规模整治的契机,武汉人大胆创新治水理念和思路,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

武汉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赤兵介绍:首先是武汉水务局的成立,就是体制改革的产物,由此了实行一条鞭管理,一条龙冶水;其次是观念的转变,方式的创新,变一般被动的防守为防、治结合,变单纯的防洪功能为防洪与经济、社会效益兼顾。过去的两江四岸都筑有高高的防护设施,可是从防护大堤到水岸的江滩,却到处是货物、住房、窝棚、废品堆放站,脏乱不堪,既影响泄洪,又有碍观瞻,市民身在江边难见水,水患来时难防范。随着三峡截流成功,长江大河的全面整治,市领导和专业人员在加强科学防讯功能的同时,利用江滩资源,因地制宜建造经济带、风光带、文化长廊,造福市民。王赤兵说,我们按照这一思路对两江四岸进行了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第一期汉口江滩的整治建设,就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支持。近年来,继续强化滨江生态建设的理念,推进两江四岸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形成长25,5公里,面积260万平方米的别具一格的滨江风景带。现在,两江四岸不仅风景如画,而且文体设施齐全,打球游泳放风筝,吹拉弹唱耍杂技,摄影写生,吟唱酬和,既有高山流水,也有下里巴人,实实在在成了人民大众的乐园。200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汉口江滩举办了国际旅游节,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旅客多达百万人次;2007年11月,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闭幕式在汉口江滩成功举办。汉口江滩自开园以来,共接待国家领导人15批次,接待外国元首和政要10批次,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高级官员和企业、文化、科技界的人士也不禁称赞:“过去上海的外滩是中国的名片,现在要让位于武汉江滩啦!”

武汉的江滩确实太有魅力了,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江湖武汉篇》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武汉两江四岸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憾的视觉冲击力凸显魅力无穷的武汉江滩综合整治后的新形象。其中统领全片三大主题之一的“水利水患”,深刻地展现了武汉这座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因水而兴的历史、防洪观念的变化和人们对水的重新认识,展示了由此带来的人水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

现在外地人来武汉,不到江滩就等于没到武汉。有媒体报道:有关方面公布,“黄金周”在江滩被挤掉伴而需要发寻人启事的达176人。

上述几朵浪花,折射是武汉人找回碧水蓝天大武汉的精神与风采。武汉市政府不仅在本市推进一湖一景的工程,还把城市圈内周边的水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黄冈市英山县、罗田县的温泉,孝感市应城汤池的温泉,成宁市成安的温泉,都通过城市圈一体化招商引资,外商及外地老板纷纷斥巨资将这些温泉打造成武汉人及武汉客人的洗澡堂和后花园。为了城市圈的水更绿,天更蓝,最近武汉市与黄石、鄂州、成宁达成协议,对武昌鱼正宗产地梁子湖联袂保护,四市共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1家,其年产值近10亿的损失,则由武汉分别辐射到各市工业园区新的项目来弥补。政府的引导,市场的手段,终于打破了久攻不下的“块块”壁垒。

武汉人的眼光看得更远,辐射功能放得更大,辐射到数百公里的长江上游“四湖地区”,辐射到上游近千公里的三峡。武汉人的策略是,以产业带动换碧水源流!武汉人正在与一小时、三小时城市圈的“邻居”共同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环保的一体化。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回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

水绿山青天自蓝

相对而言,让水碧不易,而欲让天蓝,更比登天还难。

为了争创全国卫生城市,为了创造宜居环境,为了建设“两型社会”,武汉人克难奋进,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措施。篇幅所限,记者仅选取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改革一个侧面,展示武汉人净化空气,找回蓝天的大手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入,建筑用能设施排放的污染物随之增加,扩展建筑节能,深化墙材改革,不仅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环境,找回碧水蓝天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

在建筑节能方面,迎难而上,敢于碰硬。

“禁实”就是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禁止烧制、使用实心粘土砖。烧制粘土实心砖不仅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亦在烧制过程中造成废气排放污染空气。面对自“秦砖汉瓦”沿袭下来的几千年的习惯,要“禁实”,谈何容易。这些砖厂既是城市周边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又是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就业的场所,要让其关停并转,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来替代,没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很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武汉墙改节能办公室副主任周维楚向记者介绍: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多管齐下,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在让人们转变观念的同时,制订“禁实”时间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154家重点企业转产改造。制订新型环保材料的检验标准,引导企业标准化生产。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对《武汉市建筑能耗现状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等19个项目进行研究,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有11项。这些科技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开始将建筑节能纳入施工图设计专项审查内容。武汉市墙改办总工程师童明德对记者说:“节能减排,我们从源头抓起,对重点建筑工程全程跟踪,发现重大问题,我们墙改办李汉章主任都亲自赶到现场,及时召集设计方、供货方、施工方、监理方 ‘四堂会审’,直至查清来龙去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颇显‘铁面包公’之风。几年来建筑节能成绩蜚然,走在了夏热冬冷带16省市乃至全国的前列”,到2003年7月1日,实心粘土砖企业基本实现了关闭或转产;建设部颁发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由2001年的20%,提高2006年的100%;2005、2006年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在国务院新闻会上,武汉市连续受表彰。

武汉市墙改节能办公室,积极做好“1+8城市圈”的文章,利用城市经济圈这个平台,每年都要召开一至两次“1+8城市圈”墙改节能联席会议,交流经验,制订互认互信协议,做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检测互认,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墙材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只要一处发现问题,几市就联手整治。而武汉市作为“老大哥”,往往率先示范,出成果,出经验,其他八位“小兄弟”紧紧跟随。据湖北省有关部门的领导评价:“就各行各业城市圈的协调、携手合作而言,墙改建筑节能工作是走在诸多行业之前且卓有成效的部门。”几年来,一个个环保节能小区、生态小区在三镇崛起,其中东西湖区金银湖畔的泰跃・金河小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地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热能为小区提供夏季制冷,冬季取暖及生活用热水;采用风、光互补节能供电系统,为小区环境照明供电和水循环提供动力;露天照明,使用太阳能灯;利用风能将经河水提升约2米,导入小区水系,既带动了水循环,又能发电,可谓开源节流。采用综合的环保节能措施,国家规定环保节能小区的指示为50%,而该小区节能指标达65%,区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小区居民不无自豪地说:“我们虽身居闹市,却分明又是住在世外桃源。”

位于青山区钢城附近的绿景苑,更是将生物、生态等节能环保工程有机结合,营造了碧水蓝天的生活园区,2005年8月22日,总书记欣然前往参观,对这一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十分赞赏。汉口江岸区百步亭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环保节能新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罗干等先后亲临视察给予高度评价。

最近,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颁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和能源审计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对办公建筑和大型公用建筑进行能耗统计、能源审计效能公示。第一批26个单位已于9月1日开始审计。此举在全市震动很大,节能环保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墙改节能这两项工作,武汉全市每年可节约6537亩土地,节约标准煤2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140吨,仅这6000余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对江城的天、江城的空气意味着什么?最近几年,武汉市政府对各行各业都下达了节能减排硬指标,将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相继实行关停并转,用于环保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技改的总投资达266433万元,节能减排工作在各行各业逐步推进。记者发稿前得知,武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签订了高炉循环发电项目的合同,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碧水蓝天计划还在更大范围展开――绿化美化、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优化环境。

近年来,武汉市展开了一系列绿化重点项目,如环城森林生态工程、机场绿化带工程、九峰山城市森林保护工程、蛇山拆迁还绿工程、883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等等,每年新增绿地超过10万亩,城区新增树木数十万株。从范湖小区森林工程可见市内绿化之一斑。据9月17日的当地媒体报道:“武汉市最大的街头森林桂冠――琴台路小森林(3.5万平方米),即将被范湖小森林取代。”据武汉市园林局介绍,设计方案以植物造景为主,堆坡造形,增挖5400平方米人工造湖,整个湖面映衬多彩林色,以园路为骨架,划分彩叶林、松林、开花植物和溪水植物……

第6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关键词】湖北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湖北长江经济带西起恩施州巴东县,东至黄冈市黄梅县,涵盖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黄冈、鄂州、咸宁、恩施等7个市1个州的26个县市,地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2/5。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就提出并实施长江中游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大力推进沿江地区开放开发,促进了沿江地区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新一轮开放开发必然是要通过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发挥肩挑鄂西和鄂东的“扁担功能”,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最终实现湖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目前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资源优势等不一样,要实现其整体发展,必须通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实行分段开发,才能最终实现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途径可概括为“两中心两分段一整合”。

一、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1、进一步发挥武汉的龙头带动作用

武汉是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还是华中地区 、长江中游、省域市域中心城市,具有多层次性。要进一步突出武汉市在新一轮沿江开发开放中的龙头地位,优先支持武汉市的发展。第一,工业是武汉市的发展重点。要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集约发展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烟草等重点产业。第二,服务业是武汉发展的另一个重点。要在巩固和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通讯和房地产三大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旅游、文化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要将武汉建设成中部地区的资金集散中心,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区域货币市场和票据市场建设,支持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各级银行进入武汉,推进区域性金融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城市体系;要加快以武汉产权交易中心为枢纽、覆盖中部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网络;要充分利用武汉信息港的优势,加快与中部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市场培育、信息咨询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与中部地区各层次的信息交流,就区域发展规划、合作事项等进行沟通与协调,扩大中部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外向经济。要充分利用产业转移新机遇,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武汉地处中部、九省通衢、市场活跃、流通量大、科技资源雄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在国内加强武汉城市圈与沿海都市圈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方式,拓宽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在国际上利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引进更多的世界大公司、大财团来汉投资兴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使武汉成为世界大公司、大企业在中部地区投资的重点区域及湖北省利用外资的辐射源,从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只有武汉的继续壮大,才能更好的发挥武汉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推动武汉与沿江各地产业、科教资源、基础设施、区域性资本市场等的无缝隙对接、实现区域合作与沿江各地共同繁荣。

2、逐步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

宜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还是长江经济带的次中心城市、水电之都、国际性旅游城市。要从新型工业化、物流、旅游业、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逐步增强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宜昌各沿江地区及巴东地区的发展。

(1)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增强宜昌总体经济实力

第一,抓住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新机遇,实施沿江突破战略。加快沿江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转移平台。统一规划,统筹布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以沿江城市群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把沿江地区建成全市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经济带。

第二,要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宜昌城区至枝江沿江“百里工业走廊”,以化工、电子材料、船舶制造、电力、食品医药、建材、冶金、轻纺等主导产业为支撑,把宜昌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磷精细化工基地、电子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水能基地、食品医药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冶炼加工基地、轻工纺织基地等产业基地。

第三,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发展“百亿企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辐射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推进器。扶持扶持宜化集团、兴发集团、东阳光、三宁化工、南珀硅材料公司、三峡全通涂镀板等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主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第四,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水果、畜牧、蔬菜、水产、茶叶、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养殖业,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

(2)加快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使宜昌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现有基础设施,着眼于三峡翻坝转运提速增效和服务长江中上游发展,优化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规划,加快物流运输、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物流环境建设,形成以三峡翻坝转运物流为特色,以大宗骨干品种为重点,带动三峡区域性生产物流和消费物流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宜昌建成三峡航运中转中心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使现代物流成为宜昌的支柱产业。

(3)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将宜昌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

坚持整体规划、分段开发、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沿江旅游产业带建设。以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三峡大坝为核心,以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为重点,以众多自然风光、文化旅游为补充,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集中力量打造湖北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加强三峡大坝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档次;推进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功能区开发,建设三峡游轮港口集散中心;加快屈原、昭君、清江、三国、柴埠溪、灵龙峡等两大辅助景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

(4)进一步增强省域副中心交通枢纽功能,使宜昌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部规划以太平溪、茅坪、云池、田家河、红花套、枝城等港口为依托,加快建设现代化宜昌新港,通过三峡船闸、翻坝转运等途径,构建畅通有序、快速便捷的三峡航运中转系统。要以三峡航运中转中心建设为新的起点,着力构建“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联运”的交通新格局。积极运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为区域内客货发送、集散、联运提供条件、场所、信息、环境等综合服务,使宜昌真正成为承东接西、通南达北的区域通枢纽。

(5)要加快城市建设

不断扩展城市骨架,统筹推进九大城市组团一体化发展;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布局,健全主城区、县城、中心镇三级城镇网路;提高科教、文卫、金融业等服务业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市区城镇化水平。

二、分段开发

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分段发展可分为两段,武鄂黄段和宜昌荆州段。

1、继续提升武鄂黄地区发展水平

武鄂黄地区是湖北冶金工业的生产基地,全省生铁、钢、钢材产量,鄂东三市(武汉、鄂州、黄石)占全省总产量的85%以上,铜产量占100%,金银产量也主要集中在鄂东的黄石。湖北钢铁工业中的“三大企业”──武汉钢铁公司、鄂城钢铁厂、大冶钢厂,分别坐落在鄂东重镇武汉、鄂州和黄石,主要金、银、铜、铁矿山也集中于鄂州、黄石等地,其它冶金工业企业也主要在鄂东的武汉、鄂州、黄石一线。黄金水道长江,把武汉、鄂州、黄石三座工业城区串连起来,形成了著名的鄂东(武鄂黄)冶金工业走廊。同时还形成了武鄂黄(石)建材工业走廊、武鄂黄(石)黄(冈)为主的沿江高技术产业开发带、武鄂黄(石)咸宁(赤壁)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武黄(冈)黄(石)等为主的饮料工业产业集群等等。今后武鄂黄地区的发展方向,应以现有经济实力与工业优势为基础,积极推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以武汉为中心提升武鄂黄城市连绵带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与物流、商贸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中心。

2、加快宜昌-荆州段的整体开放开发

湖北全居长江中游,径流里程1060余公里。其中荆州、宜昌两市江段全长约600公里,超过中游江段的一半。构成了我省长江西端城市群,是长江上游向中游过渡的节点城市。两市之间联系紧密,开发优势明显。宜昌、荆州山水相邻,长江里程100多公里,高速公路车程不到1小时,沪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318国道,江南翻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把宜昌、荆州紧紧连成一片。两市都是重要的资源富集区、产业聚集区。优势互补,开放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一要加快发展沿江产业集群,构建湖北经济的西部板块。坚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为优势资源为依托,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原则,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要加快发展水运及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两市之间港口、航道、铁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机场的建设,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水陆空联运的交通新格局,使宜昌-荆州段沿江地区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三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构建辐射川渝、两湖的区域物流中心。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要以区域通中心为平台,以重大物流和交通项目为抓手,建成多形式联运、无缝隙对接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三峡物流中心,重点推进太平溪港口建设工程、宜昌东站物流园区工程、三峡库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工程等“十大工程”;加快建设以荆州盐卡码头、涉外码头、两湖农产品贸易中心、松滋车阳河物流中转区等物流项目,把宜昌-荆州段沿江及周边地区建成长江中游重要的物流中心。

四要加快发展沿江旅游业,构建长江流域旅游重点节段。宜昌、荆州两市沿长江各地旅游资源丰富,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把长江宜昌-荆州段建设成长江旅游的重点节段潜力巨大,切实可行。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以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契机,以大长江、大旅游的区域整合为指导,依据各地的资源特色、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确立特色鲜明的旅游理念,结合整个长江段的旅游资源特色,提炼出一个具有湖北段长江旅游特色的形象主题和口号,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实施整体营销策略,开辟和拓展客源市场;构建统一的水上交通网络。要加快旅游专用码头建设,打通腹地的旅游路网,提高沿江旅游带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便捷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实现宜昌-荆州段旅游业的快速崛起。

五要以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平台,发展江海联运,建设内陆口岸,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出口,把开放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宜昌-荆州段成为与国内外市场紧密联系的开放前沿。

三、以沿江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抓手,整合发展沿江产业

工业园区是实现各类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主要载体,按照“产业融合、跨区合作”的思路,以长江为轴线,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荆州、黄石、宜昌、孝感、荆门、黄冈等省级高新区以及武穴、石首等省级开发园区、乡镇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支撑,优化沿江开发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沿江产业体系,加速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把沿江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现代工业的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

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沿江城市新建一批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区。

二要以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平台,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宜昌.深圳工业园”、“荆州.深圳工业园”等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建设,继续建设一批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打造沿江产业转移承接带。

三要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思路,继续做好沿江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高园区承载力;把握产业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加大配套招商力度,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完善承接功能,打造与沿海同链的招商平台;积极破解融资、用地、人才、用工等要素环境,简化审批登记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投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转移项目地配套成本,增强承接转移的吸引力。

同时,要实现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广泛开展区域联合。建议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以武汉为中心,组成区域协调机构,研究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利益关系,推进互利合作,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美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加快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DB/OL].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9-05-04.

第7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1三镇一体

主城区以“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为依托。城乡统筹发展的则是在实现主城区的一体化后,加快卫星城镇的发展,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建成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多轴、多中心、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布局。

这一切的前提是发挥汉口、汉阳、武昌的各自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这个一体化包括:产业发展上的功能互补、破除江界的交通串联及特色文化区块上的空间整合。最终达成各有千秋、合众发展的目的。

2枢纽武汉

素来以“九省通衢”著称的武汉在交通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但诚如李鸿忠省长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时所承认的,坐拥地理优势的湖北省并未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江河优势与铁道中心结点位置。武汉也与湖北有着相似的不足,在未来规划中,武汉的交通建设占据了城建的大头。

武汉市未来交通建设的目标是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和城乡客货运体系,优化主城区道路系统,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争取在2020年,实现市域城镇至主城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都市发展区内95%以上的居民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

对外交通上,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港务与航务,充分发挥武汉位居中心的枢纽作用。

3仓储武汉

武汉的仓储优势得益于交通的枢纽位置。在这一特色上的挖掘与利用会是武汉城市规划的新突破口。

未来武汉将采取外迁危险品仓库、调整分散式仓储、建设大型仓储区的方式,完善主城区现有的仓储布局。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空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工业园区的布局,重点建设滠口、青山、北湖、阳逻4个大型现代化的仓储区。提升、改造丹水池、走马岭、舵落口、沌口、金口、郑店等6个中小型仓储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4规模节制

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有着严重的“摊大饼”心态,土地利用率低,城市覆盖面广。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居住者在更广区域内的往返奔波,同时也将拥堵的范围无限扩大。因此,武汉在未来十年的规划中将节制城市规模放在显著的位置。

一方面,武汉要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加强对人口机械增长的管理和引导。预计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在118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在991.2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84%。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到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平方米,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为89.6平方米。

5绿色武汉

综合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在市域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实行分区控制、分级管理,保护市域生态环境。

重点划定生态用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利用山水园林条件,形成多样化的园林绿地系统:加强整治现有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成由低密度建筑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风景区、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至规划期末,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6宜居武汉

绿色武汉的环境铺成奠定武汉的居住适宜性,而住宅供给则使得城市生活者实现真正的宜居。

武汉市计划塑造多元化的居住社区,建立完善的住宅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提高居住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化配置水平,建设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全面提升武汉市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水平,创造宜居城市。

寄希望于2020年,都市发展区居住用地总面积达到252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达到28.7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到35平方米。

7文化武汉

与学界的武汉文化牌相呼应,规划建设东湖、月湖、首义、南岸咀、沙湖、汉口等6处大型文化艺术区和四新、杨春湖、关山等9处中型文化中心。

其中,依托省博物馆、省艺术中心等,建设以文博展览、现代传媒为主的东湖文化艺术中心。依托琴台、月湖,建设月湖文化艺术区。依托红楼、起义门、紫阳湖公园等,建设以辛亥首义为主题的首义文化区。建设凸显武汉两江交汇、滨江特色的南岸咀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集影视、传媒制作为一体的沙湖现代艺术区。依托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结合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形成具有展示、教育、艺术、博览、演艺等功能的汉口综合文化区。

8城组武汉

新的城市规划蓝图打破原有的“主城区+七独立新城”的理念,采用“主城+六大组群新城”的模式。这一做法,更为注重主城区与新城的统一,实现城市的一体化整合。

具体而言,利用江河湖泊的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的隔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轴向延展、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主城区是都市发展区的核心,以调整优化为主,重点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集中发展金融商贸、行政管理、科教文化、信息咨询、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力图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中心。

依托区域通干道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懈、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六条城市空间发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承接主城区疏解的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9创业武汉

提及武汉,言必称教育。作为全国第三大教育大市,武汉高校云集,可谓众校捧才。然而,武汉迟迟未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这更多的与城市较低的劳动成本及不够吸引人的创业活力有关。

调整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会成为武汉汇聚人才的利器。而服务体系的构建,又皈依于前述的三镇功能与群组分工优势的最大化发挥。

另外,如黄亚平教授所言,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决定着“创业武汉”未来的走向。

10都市农村

市域农业的布局关系到城区能否与农村完成自然过渡,也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发展。

为此,武汉规划提出:突出发展都市农业,以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为原则,集约化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扩大园地、林地、渔业用地的规模,适当增加畜禽祠养地、设施农业用地。

第8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杭州西湖

赏荷胜地,首推杭州西湖。杭州人酷爱荷花。一到夏天,市民就有“游湖赏荷”的雅俗。西湖夏天的荷花,连绵十里,香飘云外。西湖风光如诗如画,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便是一处专门以荷花为景的公园。赏荷区广阔的水面上,有无数名贵品种的荷花。傍水建造的赏荷廊、轩、亭、阁,古朴典雅,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盛夏酷暑时,园内水静风来,犹如进入清凉的世界。

济南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为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

湖北洪湖

洪湖地处江汉平原,洪湖面积53万亩,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水质好,是目前全国惟一的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的大型湖泊。洪湖向来有种植荷花的传统,当地很多人靠莲叶、莲子等副产品加工为生。每到夏季,百里荷花竞相怒放,白荷、粉荷争奇斗艳。

岳阳莲湖

团湖在湖南岳阳君山区广兴洲镇境内,水面5000亩,因盛产湘莲,而俗称“莲湖”,有“千亩荷花荡”的美誉。仲夏时,宽阔的湖面上撑起无数把绿色的小伞,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莲子成熟后,采莲姑娘唱着采莲歌,驾起小船,挥篙入荡,情趣盎然。近年开辟的泛舟采莲游览项目,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

山东微山湖

微山湖在鲁、苏、皖三省交界处。在山东微山湖宽广的湖面上生长着10万亩荷花,接天连壤,十分壮观,它们是随着明末清初湖成而生的。夏日的湖面碧波万顷,湖中绿油油的野生苇草,形成一列屏风;红白荷万盏,静悄悄地把湖水装点,号称为“十万亩荷花荡”,红的嫣然如霞,白的清丽典雅。面积如此之大的荷花荡,非但山东省罕见,全国亦不多见。每至盛夏,东起微山岛,西到爱湖,尽是野生荷花,引来游人无数。

四川新都桂湖

新都桂湖有着悠久的荷花栽培历史。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明代状元杨升庵不只在桂湖遍种荷花,而且还对荷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传统的荷花品种自清道光年间以来一直生长在新都桂湖,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6月至8月,新都就与中国荷花协会联办“桂湖荷花展节”。荷花节期间还开展消夏啤酒节、荷花美食节、荷花仙子评选、家具产业展示、棕编技艺比赛、传统文物展、荷花盆景展等活动。

南京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玄武湖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1909年辟为公园。玄武湖是我国著名的观荷胜地之一。碧绿的荷叶层层起伏,粉色的荷花掩映其中,千姿百态,楚楚动人,湖面上飘荡着阵阵清香。今年玄武湖除了恢复荷花精品园外,还在湖里种了六七十亩的荷花,这些荷花品种是曾经环游太空14天的莲子后代。今年,玄武湖各洲的服务区开放,今夏菱角成熟时,游客可在水榭一边赏湖景,一边品尝新鲜的菱角。

武汉东湖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的水乡之中,东湖公园在武昌的东郊,面积有30多平方公里。这里水面宽阔,湖湾曲折,群山环抱。信步走在沿湖大道上,放眼展望湖面,映入眼帘的是深深密密的荷叶,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叫人流连忘返。

河北白洋淀

在河北安新县境内,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园区占地2000亩,其中水域面积1560亩,园内荟萃了中外品质上乘的荷花300多种。荷花大观园有十里环园路,百顷荷花塘,千丈赏荷桥,万米船河道。座座栈桥、浮桥、拱桥,形态各异,穿芦苇荡,跨荷塘,园内五庄四园相连,游客可赏荷、观鱼、戏水、留影。

广西贵县东湖

广西贵县历称“荷城”。贵县的东湖从东、西、北三面环城,塘塘种满莲藕,每到夏季,碧叶连天,荷花映日,香飘满城。年年莲藕丰收,藕粉远销海外。夏天的夜晚一边晴空万里月明星稀,一边荷叶连天,夜雨沙沙,形成有名的“莲塘夜雨”美景。

[旅游向导]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人们用各种方式避暑,在游乐中寻觅清凉世界,既能增添生活情趣,又有益身心健康。

与水共欢游海滨

说到避暑,人们首先想到去海滨,那湛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葱茏的绿树,汹涌的波涛,清凉的海风,也许能洗去这一夏的暑意。我国从北到南,有许多著名的海滨城市,还有不少著名的海滨沙滩,如大连的老虎滩,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滩,青岛的汇泉湾海滩,普陀山的千步沙海滩,深圳的大梅沙海滩,广西的北海沙滩,海南的三亚牙龙湾海滩等等。这些海滩海域辽阔,坡度缓长,白沙洁净,海水清澈,波轻浪缓,且都建有海滩浴场,游人来海滨消暑,吹吹清凉的海风,踏踏洁白的浪花,聆听梵音涛声,触摸金属般的细沙,卧看流云,闲数渔帆,与大海作一次短暂的相聚。

避暑名山凉似秋

古往今来,我国有不少著名的避暑名山,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清凉圣境”五台山、“秀甲天下”峨眉山、“莲花佛国”九华山,还有庐山、武夷山、天目山、井冈山等,都是炎夏避暑的好去处。山西的五台山,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盛夏极为凉爽,故名“清凉山”。山中古树林立,清流潺潺,风景极佳,“炎夏山外似火烧,五台山中仙欲飘”,这是避暑者对五台山精要的评价。涉足湖北的武当山,则有“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之妙趣。

翠竹浓阴好避暑

第9篇:西安汉城湖公园范文

关键词:城市形象;文化旅游;楚文化;荆州古城;设计

Abstract: Jingzhou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rich in resources, "chu culture,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delegate elements to positioning, thus designed comply with jingzhou city image of the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f jingzhou city state orientation and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tourism service business, ji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will be set to travel around cities, leisur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nd popularized jingzhou city of fame.

Keywords:city image;cultural tourism;chu culture;Jingzhou city;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10-02

1 引言

荆州史迹文化特色突出,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水利文化深入人心,湖泊风光秀美宜人,历来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地区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之下,荆州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遗产保护和旅游热的兴起,历史古城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 等理论和实践给古城景观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2 荆州古城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各个要素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通过城市的内在品质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具有独特的个性,外界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文化符号、信息整合等。湖北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至今还有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荆州古城墙,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省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1地脉分析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2条,长江流经本区453km。从交通区位上来看,荆州自古“踞三楚要害,为七省通衢”,乃陆海空四通八达之黄金宝地。公路交通距武汉市180km,距宜昌三峡90km,距武当山350km,张家界207km。轮船可达宜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45分钟可达宜昌三峡机场,2小时即达武汉天河机场。

2.2史脉分析

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留下了众多三国纷争的遗迹,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见图1)。元代时,这里曾是荆湖行省省会。明代洪武年间,这里是湖广分省的省会。明以后,这里一直是州(府、署)、县的治所。从楚故都纪南城到三国荆州城,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这座古城已焕发出新的光彩。1982年,荆州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荆州古城旅游形象的发展优势

3.1区位优势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及潇湘,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荆州的交通四通八达,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荆东高速公路及随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加之荆州水路通江达海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的建设,为荆州旅游交通连东西、贯南北提供了条件。

3.2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见图2)。其土城、砖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独特风貌,充分展示出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古城内外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南门天主教堂等文物保护点,三义街、得胜街、冠带巷、东西堤街等历史街区,以及三国公园、博物馆、三国文化街、荆州宾馆、张居正纪念馆等文化景点,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见图3)。

3.3景观优势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包含护城河、太湖港、西湖、北湖、洗马池、盆景园等自然或人工水系。景区内外的水体很好地构成了连续而有变化、贯穿分布于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空间。城墙随水而宜、沿河而砌、跨湖而筑、水网密布。湖城水市相连,亭台楼阁凭水凌空,小桥流水等,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古代水景园林城市画卷。此外,以古城墙植物为主,由砖土墙、护城河等综合而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是荆州市历史特色和城市意象的识别标志之一。

3.4文脉分析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20代君王在此定都411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伟大功业,创造了“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有别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灿烂楚文化。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周围的八岭山等大型古墓群中,封土堆尚存的大中型古墓即达l000余座,被誉为“巨型地下博物馆”。

荆州是三国文化“最集中、最深厚、最广泛”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关公文化和世界关公文化的发祥地,2009年被正式授予“关公文化之乡”称号。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的三国名将关羽,被后世冠以“关帝”的名号,与孔夫子合称“文武二圣”,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已成为全球华人的价值取向。荆州每年一次的“中国·荆州关公祭”活动更是荆州联系世界的纽带。

4 荆州古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定位分析

荆州担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城市规划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体系规划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发展需要。这种区域关系的应对,着重体现在既要满足发展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如何为未来形成荆州都市圈创造有利条件。综上分析,总结出建设荆州的整体形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自然景物类

如杭州西湖、维也纳森林以及诸城市的市花、市树、市鸟等。城市著名旅游景区往往都具标志作用。荆州的市花是月季,市树是广玉兰。种植大量的市花市树,以形成古城的另一道旅游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赏。同时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上,我们也可以提取其市花市树的形态进行标志设计。

4.2 特色建筑类

古城荆州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见图4)。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规划中以独特的设计、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浓郁的荆楚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色景观及便捷的交通,打造集旅游、休闲、商贸、娱乐、古城保护于一体的围绕荆州古城垣的城市景观精品带,并对旅游、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综合区。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时,可以勾勒出这些特色建筑的轮廓并结合荆州的一些人文典故进行设计。

4.3人文类

人文艺术照明规划城墙的亮化照明,在夜景灯光的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如何通过灯光的映衬让这座在夜幕中沉寂了数百年的古老城墙焕发异彩,使荆州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得以再现,是照明规划的重点。形象定位以景观照明为主,以功能性照明为辅,追求艺术照明与环境、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灯具的选择上以绿色、节能为根本,选用高光效的优质灯具,将高科技技术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墙亮化中,让古城墙在夜幕中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夜明珠,光艳夺目,成为荆州一道新的景观亮点,为荆州古城增添妩媚风姿。与此同时,古城荆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前文对其城市形象定位分析,在对其城市景观小品设计时,可以借用三国时的典故或者人物形象来进行景观设计。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照明规划的设计理念为:

①用独特的设计思维营造古建筑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灯光环境,凸显古朴、人文、自然的宗旨。

②突出城上建筑与城墙各自的建筑风格及特点,使灯光富有层次感,利用层次、明暗对比及色彩实现不同建筑的主次风格,使建筑与城墙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

③古建筑保护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充分考虑在不破坏古建筑任何结构和立面的基础上,选用安全性、维护性优秀,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灯具产品;以可观察的角度为视点充分实现可安装灯具的隐藏设计。

5 结语

在城市形象旅游环境设计中把荆州古城打造成湖北第一旅游城市,同时有着提升城市名气,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整个城市环境形成新旧共生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城市内各要素的风格进行统一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开发新区、保护利用古城资源、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其旨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古城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效应,显示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荆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J].规划师,2003, (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