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建设和谐家园精选(九篇)

建设和谐家园

第1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按照“深化教育、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要求,密切联系我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主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致富思源的品德、勤劳致富的思想、团结友爱的胸怀、追求进步的信念,切实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认真解决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大力营造“人人讲和谐、事事求和谐”的社会氛围,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到2010年,我乡大部分村基本建成经济发展、社会法治、政治文明、文化繁荣、人人团结友爱、户户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二、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协调问题的客观要求。开展“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强农业、兴旅游、建新乡”发展战略。当前,我乡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滩坑电站移民安置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美好前景,明确他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义务和责任,确立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观念和思路,形成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文明风尚,营造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氛围,共同建设“和谐家园”。

三、活动内容

(一)主要教育内容

分群众和干部两个层面进行教育。

1、群众层面,着重从感恩教育、法制教育、文明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全乡群众进行教育。

感恩教育。通过对前后生活的比较、近年来建设成就的展示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事迹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这几年是我县、我乡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让群众认识到当前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是党和政府带领大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结果。通过教育,把群众的思想凝聚到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激发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创业热情,树立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倍加珍惜安定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积极投身和谐家园建设。

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通过系列法制宣传和法律讲座,典型案件和案例的剖析,丰富群众的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使群众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懂得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如何正确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强化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理念,教育群众自觉维护稳定和谐的局面,齐心协力推进“平安岭根”建设。

文明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群众从我做起的公德意识、团结友爱的包容意识;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教育群众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促进群众改陋习、树新风,营造有一定文化品位、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共建文明家园。

2、干部层面,着重从宗旨理想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办事效率教育三个方面对全乡干部进行教育。

宗旨理想教育。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为重点,以解决作风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廉洁从政、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大力倡导面向一线、面向基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新形象,展示新风采。

依法行政教育。通过对干部进行一系列法制、政策、形势教育,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心、事业心,认清我乡当前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做到依法、有序、积极、科学地开展工作,为“法治青田”夯实基础。

办事效率教育。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使干部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提高办事能力、办事水平、办事效率。克服疲软拖沓的坏习惯,养成雷厉风行的干事作风,展现我乡干部敢办事、会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新形象。

(二)主要实践内容

针对当前我乡的实际,开展八方面的实践。

一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落实包案、限时处理制度,针对已经出现的和可能萌芽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解决,特别要做好外雄电站移民矛盾纠纷的排查解决。抓住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一批难题,努力让群众满意。加强司法保障,强化各类利益关系调节,努力营造公平正义、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是开展困难群众大帮扶。深入开展“百名科局长进百村,千名机关干部联千户”活动。抓住困难群众这个群体,进一步健全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实效,大力开展扶贫济困、医病助学等救助活动。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深化住村联心服务制度、干部结对服务制度,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网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大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推进和谐文化进村入户。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提炼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村村通”的覆盖面和质量;大力建设“东海明珠·山花工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就近、经常、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需要;发展壮大农村文体骨干队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做到一村一队伍、一乡一阵地、一月一活动、一年一评比;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提高先进文化的覆盖面,使农村居民过上有品位的文化生活。

四是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相结合,以处理农村垃圾为主要整治内容,在全乡所有的行政村进行一场大面积、全方位的整治,使全乡村庄更加整洁,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与“创建全国卫生县城”互联互动,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目标奠定基础、创造条件,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加速构建“和谐家园”进程。努力建设好水、电、路等硬件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绿化、净化、序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居住环境。

五是实施农民就业大帮助。开展“充分就业村居”创建活动,实现户户安居乐业。努力做好“富民”企业、来料加工等项目的引进,力争上一个项目,富一村群众。用和谐的理念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对群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岗位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建设主力军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六是开展社会秩序大整顿。根据当前的实际,加大力度,对全乡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黑恶势力进行拉网排查、严厉打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和阻碍经济社会正常建设的不法行径进行严肃查处,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开展安全、法制进农家活动,努力消除群众的安全隐患,办理好治安案件,实现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无破坏和其它活动、无黄赌毒活动的治安“三无”目标。

七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乡政府发展战略和“十一五”发展目标,努力实施致富农民、带动农村、提升农业的思路和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与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注重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规划、包装、实施好农业开发项目,形成一批特色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狠抓“住村联心”工作的落实,严格实施《青田县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关于严明乡镇干部工作纪律的通知》,做好移民的动迁安置和稳定,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确保村民的知情权,落实村民的参与权,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完善村民的监督权,建立起一套新的比较完整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提升村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管理村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四、工作安排

1、全面部署,强势宣传。在20*年7月上旬,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和启动开展“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村、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乡主题教育办组建“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团,赴村和单位宣讲。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活动的对外宣传,深入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设立建设和谐家园固定标语牌,大力营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邀请县文艺宣传队来乡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建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络员制度,全乡各村、各单位的联络员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和好典型要及时报乡主题教育办公室。

2、对照内容,开展工作。在开展宣传发动的同时,乡主题教育办要针对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好全乡的主题教育实践工作。各村、各部门要对照活动的内容,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活动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策划,强化组织,务求实效,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各项建设和谐家园活动措施落到实处。在每年的年终,各乡村、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和谐家园标准,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进行拾遗补缺、抓差补漏,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主题教育任务。

3、开展星级和谐村居评定。为使“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扎实有效,县委、县府决定在全县农村开展“星级和谐村居”评定工作。由“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星级和谐村居”标准、评定办法以及奖励措施,以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评定对象,进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五个等级的评定。同时,建立复查机制,每两年对星级村居进行复查和重新评定,实行动态管理。各村要针对标准,制定规划,积极创建和申报。

五、工作要求

1、以虚带实,虚实结合。“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各村、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从教育入手,推动实践。要着力于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巧设载体、丰富内容,不断掀起主题教育活动的高潮,把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要着力于推动实际工作,想方设法、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加快和谐小康新岭根的建设步伐。

2、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和谐家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化,是我乡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要抓手和载体,与干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相辅相成。当前,我乡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各位干部、各村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把正在开展的其它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切忌顾此失彼。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当前形势,抓住工作重点,选准工作切入点,注重解决建设和谐家园中所暴露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地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抓到实处。

第2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营造和谐溪口 建设绿色家园》。

小时候,我常常会梦见自己躺在一块很大的草坪上,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小兔在草地上欢快的奔跑。我的童年时代在乡村中度过,稻田里抓螃蟹、捉泥鳅成了主要的玩乐项目。不知什么时候起,老家的人感叹起田里的螃蟹没了,泥鳅少了,青蛙叫声轻了,井里的水也变混浊了。报纸上藏羚羊被大批猎杀的血淋淋的画面,电视里有毒工业废水哗哗流向河里的场面,向人们警示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受到威胁。看过沙漠风暴,洪水泥石流,我感到非常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树之中,不必为干旱没水喝担心,不必为洪水冲走房子而忧虑,但是沙漠不是与生俱来就是不毛之地,而是因为森林滥筏而被沙土淹没,黄河之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黄色的,那是因为黄河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泥土流失而使河水染黄。诸如此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无视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造成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善待周围的环境,把身边的动植物当作朋友,把山山水水当作财富。

溪口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部级“十佳优美乡镇”、“国家卫生城镇”,历届管理者为保护清山绿水费尽了心思。退耕还林,两江(剡溪、茗山江)治理,绿色环保活动,平安社区建设,无不浸透着领导和群众的辛勤汗水。第34个世界环境日刚过,溪口为呼应联合国确立的“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和国家确立的“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环保主题,提出了“构建和谐溪口,建设绿色家园”的口号。

朋友:您可知道,多少人为着溪口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镇而竭尽努力。

第3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构建和谐社区,是新时期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 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社区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的社区,应该是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的社区,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社区,应该是安全舒适的社区,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居民们就会有幸福感、幸运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社区就是居民群众真正的心灵家园。 实际上,社区是否和谐,与市民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社会的最基层个体,市民的素质提高,对构建和谐社区起到关键作用。市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改造与促进。教育,不仅在校园,更在家庭,在社区。教师,承载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更有赖于学校、家庭、社区的携手共进。教师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更是社区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大声呼唤,热情倡议,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成为社区的光荣一员,做一名社区工作的先行者、志愿者;责无旁贷地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社区文明的引领者。 我们大丰实小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区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进社区”的活动。组织教师到学生家庭所在社区进行家访,结成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推广普通话、参加社区文艺演出、进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等。通过活动广大教师亲身感受到了学校、教师在城市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辐射作用,深切体会到学校—学生—家长—社区—社会,是一条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通道。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主动融入孩子生活的家庭和社区中,才能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关心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全体教师的“走进社区,传播文明”行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赞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道尊严落实为春风袭人的具体行动,对社区文明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都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师进社区的力度,在社区开展面对面家访、宣传城市文明知识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教师进社区的方法、途径和载体,切实提高教师进社区的实效,通过教师影响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家庭,通过学校影响社区,助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让我们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用好的学风、好的校风、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公平、友爱的和谐环境来熏陶、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走进社区,成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举办知识讲座,义务辅导学生,为学生提供社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三结合; 让我们带头做好家庭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庭和学习型家庭,为和谐社区的建设做好表率,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让我们担负起社区教育、文化、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丰富生活的便利,让学校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进社区,引领社区文

化建设,在社区播下城市文明,承担起教育神圣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唱响和谐之歌,为构建和谐的社区家园添砖加瓦、出力流汗,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融入社区、铸造文明,办好实事、扶贫帮困,扶正驱邪、维护稳定,不懈追求、乐于奉献,永葆先进本色、构建和谐社区!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阳光灿烂每一颗童心;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家庭; 携起手来,让教育的文明影响每一个社区!

第4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1、社区情况简介:河南油田**社区成立于*年6月,直属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简称河南油田)领导,是河南油田唯一地处**市市区的社区,履行资产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居民管理、居民服务、物业管理、水电暖供应等职责。社区共有职工101名;居民3212户,常住人口9752人,其中,离退休职工近2000人,未成年人1753名。

2、取得的主要成绩:自成立以来,**社区下大力气致力于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两年来,社区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绿化花园式单位和河南省文明单位。去年,**社区作为**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接受中央未成年人教育督导组的检查并获得高度赞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8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今年6月,**社区代表**市,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社区单位,参加河南省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其经验做法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二、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年来所作的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社区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社区成立之时便及时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明确了职能和责任;在安排年度工作时,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终总体考核目标。

2、优化服务、提高素质,强化工作能力。一是强化干部职工心贴居民、服务居民的意识,在职工中弘扬“十事十办”和“一二三四五六”工作理念,深化“以民为本、以情为民、以实为上、以助为乐、以苦为荣”的服务意识,做到“脑勤、耳勤、嘴勤、眼勤、手勤、腿勤”,让居民有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二是针对领导干部队伍,强化“进取意识、职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群众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把握大局、创新工作、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在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和技能培训,组织职工学习《没有任何借口》、《你在为谁工作》、《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目,引导他们爱岗、惜岗,强化执行能力;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做好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服务居民和管理居民的水平。

3、打造硬件、提高品位,开辟工作阵地。**社区是历时20余年的老区,道路老化、绿化不足、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对此,社区一方面以**市“四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拆除所有违章建筑,分区域对小区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社区品位。另一方面,社区腾出办公用房,改造装修,配置设备,建成了职工之家活动室;新建了图书室和阅览室,购置了新的图书;建成了由49种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广场,并在广场一角安装了由14块宣传橱窗组成的文化长廊。这些场所,均对居民实行全天开放。

4、强化教育、创建文明,突出工作目标。一是结合社区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政策,解疑释惑,使广大职工和居民认清形势,理解改革,支持工作。二是利用座谈会、讲座、宣传单、宣传橱窗、广播等形式和阵地,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居民知荣明耻,做文明公民;三是定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向居民发放《条例》2000多册、知识问卷2000多份;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知识版报比赛”和“征文”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知法懂法,做守法居民。四是以学校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在社区1765名未成年人中开展“三理”教育活动,通过“听革命故事、为烈士扫墓、给老人过节、征集文明用语、独生子女才艺展示”等主题活动的开展,扎实做好社区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孩子带动家庭,实现社区文明共建。

5、活化载体、构筑和谐,强化工作效果。社区党委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达到丰富活动内涵,强化工作效果的目的。

一是积极开展“三个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党委以16个非在职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从公民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多方位入手,在居民中开展争创“文明楼栋、文明单元、文明家庭”和“五让”活动(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重)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美化小区环境、改善楼道卫生、融洽邻里关系,创建文明社区。

二是围绕提高居民队伍素质和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于*年和*年分别策划并开展了“爱护公共设施,珍爱花草树木,争做文明居民活动”和“好媳妇、好邻居、文明家庭、文明居民”评选活动。3000多名居民在“争做文明居民”横幅上签名,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建设;经层层筛选、评议,4个“好媳妇”、4对“好邻居”、6个“文明家庭”和8位“文明居民”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称赞,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

三是以“共建和谐”为主题,组织居民开展了“共建和谐社区”演讲比赛。100多名居民登台演讲,抒发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信心和决心。演讲者中,年龄最小的仅15岁,最大的近70岁。

四是深化“三和”(即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内涵,积极策划、筹备社区“第一届邻居节”。活动以“邻里和睦,牵手明天”为主题,让邻里以“帮学习提高、帮子女教育、帮解决家庭困难”为主要内容相互签约;以“邻里之间招招手、有难互助帮帮手、环境卫生动动手、文化活动拉拉手、社区治安联联手”为活动活动主旨相互牵手,互帮互助,形成做文明居民、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计划在7月26日正式启动。

五是以“健身、健心、健精神”为目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居民中成立了门球、书画、戏曲舞蹈、太极拳等7个文体协会,社区从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协会先后开展了“迎新春”系列文体活动、“庆元宵”戏曲晚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场晚会、居民书画展、“金秋之夜”文艺晚会、门球比赛、庆祝社区成立两周年等大型文化、文体活动。200年,在河南石油勘探局举办的歌咏比赛中,**社区选送的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同年,**社区被河南省评为“老年文化体育先进单位”。

六是关注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开办老年大学。社区离退休人员占居民总数的25%左右,群体比较庞大。如何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社区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场地、设备等,开办了河南油田老年大学**社区分校,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职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264名离退休老人走进课堂,成为分校的第一期学员。目前,老年大学已开设书法、声乐、舞蹈等5个班。学员中70岁以上的老人近10名,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0岁高龄。老年大学的开设,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程度和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居民中,聚众打牌、扎堆乱议论的少了,关注社区建设发展的逐渐多了,同时,也化解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第5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因传统社会观念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且以农民、普通工人、个体工商户和无业家庭为主,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因素造成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相对落后。这也使得他们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对前途更加感到迷茫,自信心缺乏较为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具有较多的烦恼和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对就业的担心、缺少学习动力、家庭负担重等方面。此外,还有较多学生表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表明,中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实际的困难,并且已经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诚信意识缺失、法纪观念变淡等。

二、学生思想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向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规范他们的行为,塑造出诚恳、自信、有责任心的人。这些都是和谐校园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思想教育是中职学校向学生宣传和谐校园建设理论思想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教育课的理论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建设思想,能使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方法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通过案例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事件。宣传先进典型,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弘扬正气,监督和鞭挞校园内不和谐现象,营造优良的校园风气。学生思想教育激励学生为理想、未来而努力奋斗,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改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中职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极的学习热情,热切的实践激情和自信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激励学生改变迷茫的状态,使之不易受不良习气影响,进而减轻校园管理压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变学校的精神面貌。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答成长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出中职学生强健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处理各类矛盾冲突,以及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困难的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化解各方矛盾,促进不同学生群体的融合,减少各类不良情况发生。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对学生行为道德引导,培养和塑造学生诚信守法、文明礼貌、相互关爱的品格,形成良好的校园次序和校园形象。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融洽相处,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形成对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的强大免疫能力,保证校园的和谐次序,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三、和谐校园建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和谐是不同事物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和谐校园则是一种内和外顺、稳定有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一种以校园为纽带,各类教育要达到素优化组合的整体育人环境。和谐校园建设中最为根本的就在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它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增强学校软、硬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和谐校园环境下,学校教育工作协调运转,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合力发展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谐校园建设是培养学生优良美德,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综合发展,并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之根本。只有建设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孕育出高善的情操,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也才能使学生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提升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方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较强,直接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教学方式,其效果已然不大。但中职学生在思想上仍然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文化体育活动,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既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也能够更好地陶冶的学生性情,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教育环境和谐发展。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乃至延伸至家庭、社会的,全方位的良好外界环境。全面位促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质性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和谐校园理论促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自身的转变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理念、理想教育的信念以及文化育人的原则,既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借鉴,也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和谐校园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能更加符合学生、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及需要,能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成为道德高善、立场坚定、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学生思想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协同发展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保证优质的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既是思想教育工作成功的环境保障,其本身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协同发展,需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核心,大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保证和谐校园建设的成功及完善。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工具改善学生思想教育的条件和方式,使学生思想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促使学生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同及参与,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建设质量。通过和谐校园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和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际效果的取得。用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监督、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第6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11-01

摘要:论文从中国哲学中所谓“和”这一分析角度入手,强调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及特征,指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校和谐校园的理念。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构建

在中国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就是儒、道所讲的“和”。所谓“和”是指无论两事情完全相同或者两事情不相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范畴内都要讲一种和谐关系,即世间万物归根结底都是要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政策和道德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地方,和谐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校园和谐也就理所当然的被看作现代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校园和谐也成了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

一、“和谐校园”的解读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校的创造活动,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和谐校园要求学校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安全稳定;学校拥有极强的创造活力和凝聚力,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睦融洽。

二、“和谐校园”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优美的校园环境。包括和谐、合理的校园空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环保的建筑材料。

2、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要爱护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

3、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谐校园以其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陶冶学生性情。师生对校园事务广泛参与,共建和谐家园。

4、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

5、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当然,还包括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交流。

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建立高校和谐校园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但是也随之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不协调;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不协调;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后,融资难与还款压力高、与资金经费使用效能不高等不协调。建立和谐校园,解决高校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必须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基础。语云:“和而不同”。

2、构建和谐校园,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造诣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3、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

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4、构建和谐校园,要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师队伍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意义上都是平等的。

第7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

推行和谐的校园文化一直是大学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当下,已有的校园文化内涵已远远达不到新形势下对校园建设的需求。如何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让其更加充实,让其可以继续在学校与学生之中发挥其独特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把和谐校园文化视为一项可持续发展长久的工程,立足于传统的校园文化,融入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需求,突出精神文化的精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放眼于学校未来的建设,坚持走民主、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路线,全面建设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和谐校园的内涵是指,校园中学生、老师、教学、生活、管理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稳定协调的发展状态。对我们熟悉的校园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类是物质文化,大体包括学校各种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和学校建筑、科研设备等客观存在的物体;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即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一些基础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以及人与人交往中普遍认同的方式等;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着重强调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正确的三观,营造浓厚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审美情趣,竞争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个体同个体间,个体与校园整体间,个体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行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全方位思考,更要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从各方面实际出发,全面建设和谐校园;顺应时展,充分利用新形势,为祖国未来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受到和谐校园文化影响的人才。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保证新形势发展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化要素,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都产生着非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和谐校园文化本身具有促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积极重要的内容,通过影响大学生日常的点点滴滴,从整体上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素养,对新形势下的校园建设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文化是否可以更加繁荣稳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促进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并且可以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新生力量去建设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而且,随着近几年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健康、多元的和谐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整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新形势下,大学要继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书育人功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快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并给予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进步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社会精英的需求,如何培养有素质、有内涵、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成为各大高校需要引以重视的重点内容。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对于如何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理解,同时对于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整体方向也有了一定把握。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提升自身对于思想道德文化的理解,营造一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同时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一)制度建设过于生硬刻板

目前高校相关的学生规定,学生准则等过于严厉。在学生准则上,充斥着过多的“不准”、“不得”、“严禁”等一些严格,苛刻的词语,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冷、冷淡,缺乏人文关怀,过于注重了管理人员的权利,而忽视了学生的权利,甚至将学校权利置于学生权利之上。与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相比,有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更高,管理更加严格,处分更加苛刻,甚至有些规定与法律法规相违背。例如,学校校规中提出的警告、开除学籍、退学等处分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而且程序非常不完善,改正措施,甚至是空白。

(二)校园文化发展缺乏计划

校园文化活动过于偏重于学生的业余活动,而没有将校园文化与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大学校园文化仅仅注重学生的课余活动,缺少一个长远的规划与发展,不仅削弱了和谐校园文化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作用。而且使和谐校园文化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致。

(三)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机制不够健全,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管理模式不够健全,而且意识形态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够全面。高校管理人员仅仅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过于注重校园文化的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和改善生活、学习的功能;而没有发现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没有认识到校园教育的内涵已远远超出高等教育。使校园文化仅仅停留在思想层次和管理层次。同时,高等学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思想观根深蒂固,过于依赖政府的观念没有改变。新形势下,政府已经慢慢向职能部门转化,而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改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四)校园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不够完善,缺乏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例如,大多数学校在扩招与合并后,学生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为了满足教学和学生宿舍的需求,修建了大量的教学楼和宿舍,但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并没跟上,应用需求产生了矛盾,产生了严重不足。并且过于仓促的大兴土木,破坏了校园原有的规划与景致。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方法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开拓丰富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保证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并且为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提供了保证。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规划,根据校园的基本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例如,合理规划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达到使用的最大化,使各种景致达到和谐统一,打造优美的校园景致,激发同学与老师的热情,陶冶情操。还可以在校园中树立一些宣传和谐校园文化的海报、画板。让同学们可以从身边了解,学习,传承这些和谐校园理念。同时,保证校园环境,教学楼,课堂的清洁,整齐。一个干净的学习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保证大学生就业

青年是目前就业和创业市场的主力军,找到一份优厚的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就业、创业问题更加重要。购进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是保证就业、创业的基础。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充分就业和正确创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就业、创业工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影响着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因此,一定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为他们的充分就业提供尽可能提供的方便,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突出人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构建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学校可以利用如“五四”运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党的生日、党的重要政策等重大事件纪念日为契机,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举办演讲比赛,优秀学生作报告,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举行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学以致用。

(四)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得经济发展规模有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对新形势下的校园建设有着巨大的冲击。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使每所大学都存在大量的贫困生,贫困生一直是大学,社会长久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贫困生,内心充满自卑,不愿意与人沟通,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没有归属感,学习上渴求成功,心理压力巨大,易自暴自弃。所以,做好贫困生的工作是构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关系着高校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构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学校园中,每个环节都要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利益,保证学生的根本权益,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考虑到每个同学的思想。要把学生作为新形势下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符合了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充分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第二,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师作为田野中辛勤播种的园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事业和健康成长默默的奉献,所以我们也要把老师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六)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力量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非常大的阻力。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与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也在学生、学校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加强沟通。使高校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有助于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就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应该利用大学生群团组织的力量,使它们作为重要的载体,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七)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推动新形势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保证校园周围环境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备条件,这就需要高校校园与社会环境之间要和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构建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在学校周围进行社会实践,例如,照顾孤寡老人,走进贫困小学,与周围社区一同组织宣讲活动,法律宣传,环境保护等活动。不仅可以使青年大学生走出了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也可以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又将优秀的校园文化传播都学校周围社区中。同时在和谐校园文化中大力宣传社会实践工作,使学生可以时时刻刻的感觉到身边的正能量。这样保证了校园周围的社会稳定,同时又对发展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慧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74-175.

[2]李于雄.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3.

[3]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8.

第8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党在十六大中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一个国家需要和谐,一个社会需要和谐,一个校园同时也需要和谐。

然而,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大影响了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这些不文明现象在许多大学校园里都存在。例如,课桌墙壁上乱写乱画;食堂、超市购物不排队乱夹个;教室,公共场合情侣举动过分亲密;上课,自习手机不关;宿舍内喧哗打闹,影响他人休息;浪费水电;浪费粮食;等等。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及领导组织的积极努力,更需要全体在校同学的积极配合与努力。针对以上大学校园中存在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做呢?答案很简单,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作起,从身边做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杜绝“课桌文化”。大学是人类的一块圣地,是陶冶情操、明辨事理的地方,而不是发泄私愤、表达下流、泛滥低俗的领地。同学们应该意识到这些美称为“文化”的文字语言,其实尽是些低俗无聊的语言。

2.买饭购物排队,不要乱夹个。大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有素质的人才,校园内出现这种不和谐现象,不免与我们“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夹个,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却影响了大家有条理的秩序。

3.上课自习关掉手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内,频繁想起清脆的铃声,不仅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们辛辛苦苦的给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应该给老师以最起码的尊重。

4.不要在宿舍内喧哗吵闹,影响他人休息。一些同学认为,宿舍就是“自己的地盘”,随意我怎么样,都和别人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自私的,只顾自己高兴快乐,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构建和谐的校园,要从和谐的宿舍开始。

5.爱惜校园内的一草一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草坪,给我们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一些同学为了图自己方便,经常践踏草坪。使原本茂密的草坪,变得斑痕累累。这一点可以说是证明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也便成了路。”所以,请大家以后“手下留情,脚下留青”。创建充满生机的绿色校园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是一个不断优化学生成才环境、培养新型合格人才的过程。和谐大学校园的创建从根本是说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校的领导者、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校园氛围”

首先,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环节,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和谐大学校园就会失去应有的精神支柱。为此,应积极创新办学理念,革除原有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中一些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成份,充实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结合曲靖师范学院的目标定位,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办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把培养学生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让培养“个性特征鲜明而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全校干部和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理念。

其次,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大学校园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前提条件,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曲靖师范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包括党政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教育管理、后勤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校园平安和谐提供了保障。但是,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背景条件下制定并发挥作用的,是一定文化过程的产物。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对其中的一些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需要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

再次,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是一所高校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展示。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改进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发挥领导干部的垂范作用和党员师生的楷模作用,以此推动形成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校风;要以强化师德师风为先导,积极营造一个促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教学风气;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文明守纪、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习惯和风气。

最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的特色魅力。

第9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科学内涵,论述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运行机制,力求为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职院校;社会学

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特殊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和谐性。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需要指出的是,和谐校园并非是“一团和气式”的校园,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遮掩、问题被搁置、人性被扭曲的所谓“稳定局面”,而是学校各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师、学生整体的协同发展,是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师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相处,师生行为与学校管理的协调统一。具体说来,“和谐校园”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优美的校园环境。包括和谐、合理的校园空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环保的建筑材料。

2、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要爱护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

3、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谐校园以其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陶冶学生性情。师生对校园事务广泛参与,共建和谐家园。

4、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

5、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当然,还包括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交流。

二、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由于办学历程较短,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相比,其根本要求相同外,还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师生心理不和谐。就教师心理来说,由于与本科院校教师的待遇、科研项目等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教职工心理上的不和谐;就学生心理来说,高职学生受专科层次、入学分数低、社会不理解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

2、培养规格与学生素质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一培养目标应该是要求较高的。而学生素质又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较大、学习动力不太足等问题,导致培养规格与学生素质的不和谐。

3、发展要求与发展条件不和谐。当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多次强调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是从成人教育、中专、技校联合重组而成,存在底子较薄,校园面积、校舍、实验实训设施等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等问题,导致发展要求与发展条件及现状的不和谐。

4、师生思想观念与高职发展观念不和谐。就教学观来说,一些教职工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知识的完整、轻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导致“本科压缩型”、“成教变相型”的痕迹较浓重;一些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不擅长挖掘专业教学中的道德要求。就管理观来说,一些学校重行政管理,轻学术管理,重“说教式”管理,轻“引导式”管理等。就学生的学习观来说,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些学生习惯于高中的学习方式,不擅长在研讨中学习,在发现中提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却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办学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了师生思想观念与高职发展观念上的和谐。这四个方面的不和谐,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三、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运行机制的社会学思考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校园内部各要素、各种关系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建立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特征的运行机制。 

1、整合机制:在于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和谐校园意味着校园从整体上实现了高度的整合,校园各主体和要素实现了关系稳定、协调和有序,无根本利害冲突。要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凝聚力量,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坚持把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在形成和提升高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面,要按照教育规律,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校园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校园,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校园的合格成员。

其次,要把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已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学生成人、成材。

最后,要把实现内涵发展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内涵发展就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思政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要力求质量、规模、效益、结构同步提高,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和谐校风同步加强。

2、动力机制: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不竭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 “量”的增长,更要在高职院校精神培育、办学特色、功能扩展等方面进行 “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建设高楼大厦,更要创造一种健康、积极、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这是高职院校育人的基础。高职院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突出职业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和现代特色。具有鲜明时代性和个性特征的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它将社会提倡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基本要素融于其中,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讨、科技文艺等活动,启发、引导、熏陶、凝聚、激励、感染高职学生,从而塑造高职院校特有的大学精神、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首先,应以人为本,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点是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接受真理的熏陶,在和谐的气氛中选择真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要塑造高职院校精神,创建具有进取意识、求真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立足一线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目的就是要使高职院校的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代职业的教育理念,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第三,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培育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的社团组织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处世与交往、组织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

3、保障机制: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园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即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幽雅、安全、卫生。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校园环境在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优美的学校环境,对师生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的育人环境。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外,和谐的育人环境主要体现在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上。办学思想、培养模式、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等必须追求卓越,创造一流,力争做到信息网络化、管理现代化、规划科学化、环境生态化,使教职员工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生在人性化的环境中学习。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的系统工程中,广大教职工是决定性的因素与根本性的力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育人育才的辛勤园丁。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师德修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精于教学、科学育人、热情为学生服务的教职工队伍,保证师生关系良好的发展。

4、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高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规范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二靠舆论宣传的力量,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5.激励机制: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人本管理是人们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人尊重人、人理解人、人关心人、人爱护人的氛围,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管理应该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本,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人为本还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细节,各个层面上都要把人放在核心位置上,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特别是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实施人本管理,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校园环境,才能把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推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