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精神科的护理精选(九篇)

精神科的护理

第1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柔性护理的特征是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有了柔性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个性,青年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制定柔性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病房护理文化。用这种文化来沟通青年的思想,融合青年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青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集体联系起来,自觉地为集体目标的实施而协作进步。制度建设是属于有效载体,具有明显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规范执行方面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制度建设,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首先在病房内部成立相应的医疗护理质量考核组,做到天天有自查,周周有总结,奖罚分明。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效益、三化、四点、五个一、六做到”的护理模式。即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个中心);狠抓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两个效益);物品放置规范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日常护理制度化(三化);工作量大一点,步子稳一点,护理严一点,效益高一点(四点),一切服务要优质高效,一切治疗护理场所要为患者开绿色通道,一切诊疗费用要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出发,一切工作行为要规范(五个一),做到执行院纪院规,做到时刻尽职尽责,到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做到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在困难面前脚踏实地,做到不贪、不沾、不捞、自觉拒腐,廉洁奉公(六做到)。这套护理模式的运行,全面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病房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所以制度创新是建设柔性病房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护理创新和实践相结合,制度刚性和护理柔性相结合,把组织精神、护理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护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体系,增强执行的软约束力,促进病房护理升级。

二、运用柔性策略,抓病房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建立安全护理制度。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病人在思想紊乱,心里状态失常情况下,失去理智,在各种妄想观念的支配下,兴奋躁动,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行为,稍有疏忽,便可在患精神疾病的同时,合并躯体疾病,甚至丧失生命,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将安全护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行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安全护理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实行严格的安全分级,一级护理、病情危重以及三防患者24小时不离护士视线,上厕所也要有人跟随;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及前来探视的家属,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每天利用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的时间搜查安全隐患,对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病房安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柔性策略,来接触、治疗和护理患者。

2、主动关爱勤沟通。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护理制度,还要对患者倾注爱心,多与其沟通交流。医务人员要理解、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在一起感到轻松、自在、易交往,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暴露内心情感,诉说病情;护理人员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

3、主动关心送温暖。工作中要时刻把患者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并作到患者痛苦时,向前问候,适逢生日的患者,为其举办一个简单生日宴会,让她们体会到家庭般的温馨,使她们积极配合治疗。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住院生活;同时为患者多创造锻炼恢复社会功能的机会,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主动交流、解决问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应经常与患者交心、谈心,了解患者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尽最大的努力及时帮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住院。

5、应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由主管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督促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的落实,护士在护理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使病人树立健康观念,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之,护理者要与病人建立一种既有一定威信,又不分职位高低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微笑面对面的情感关系。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理解。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就能最大地调动起来,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就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第2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道德护理;精神科护理;临床作用

道德护理是在护理职业活动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现今,医学模式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是对医护人员提出的职业要求,同时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由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比较特殊,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道德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在精神科工作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几点精神科道德护理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1维护精神病人的尊严,树立人本的理念

人的正常生活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生理上会表现为异常的情况出现,当然心理上也同样会生病,我们不可以用一样的眼光来看待心理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不论其临床表现怎样,都应该维护其尊严,尊重其存在的价值,我们说在别人及患者本身没有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志。精神病患者多得不到正常的待遇,威胁到其生命健康,我们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应尽最大努力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要关心患者、尊重患者,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绝对不可以讽刺、侮辱、虐待病人[2]。假如患者所提的要求合乎情理,护士应尽量满足,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变化,这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进展。

2培养心理素质,树立专业美德

精神科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所面对的是失去理智、心理有缺陷的患者,这就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坚强的信念,同时还能摒弃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对病人理解和同情,对待患者要有耐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面对突发事件要冷静认真思考,在和病人接触的工程中,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由于精神病人受到疾病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作出冲动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心理上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3]。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工作作风严谨

精神疾病患者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这同样也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切入口,因而,精神科的护理在面对患者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思想作风上应审慎适度,精神患者不但会出现行为紊乱、道德沦丧以及人格障碍等表现,同时还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行为,这些都会引起患者内心的敌意、矛盾、冲突以及压力增加,在自身意志力不够强的状态下就会表现出来[4]。精神患者所做的行为多不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因而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也不能被接受,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就要详细了解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和言行,不能用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衡量精神病人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微笑面对每个患者,用自己美好的心态来感染患者,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争取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4谨言慎行,保守医密

因大多数人都对精神病人存在观念错误,认为精神病人很危险、可耻和可怕,是不可治愈的,因而大部分患者的家属都不情愿将患者的情况告知他人,但是为了接受良好的治疗,患者或者其家属不得不将患者的情况甚至隐私告知医生,这样精神科医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护理服务[5]。这时为病人保守秘密就变得格外重要,在涉及患者的生活、工作中的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对自己所说的负责,保护患者的隐私,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5追求慎独

慎独主要是说护士在单独完成某项工作时,有机会做坏事,但是却没有做,保持了自己的节操,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小细节中,能够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只有在你努力、磨练中才能做到慎独。护士多数情况下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而且面对的常常是失去正常思维能力的人群,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正确进行评价,但是这时护士不可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每个护士都应用慎独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芙蓉,宣彩英.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03):56-57.

[2]李辉,关平,张立忠.试论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J].中国实用医药,2011(01):976-777.

[3]常海霞,张霞.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2):41-42.

第3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摘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设计完善的专科护理表格,规范护理记录;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精神卫生专业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

[关键词]精神科;纠纷;安全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02-02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执行和举证倒置原则的采用。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是当务之急。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的特殊性,人们对精神病人既存在很大同情心,又存在偏见,很容易发生其他医院所没有的护患纠纷。

1潜在的护患纠纷

1.1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病人应该享有生命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自主权、隐私权。对住院的精神病人,护士往往认为跟他们说不清道不明,在入院时有时未能将其病情、治疗风险、疾病预后等详细告知家属或告知不全而达不到效果,一旦发生意外则不能理解或否认已告知,而发生纠纷。

1.2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精神病人比其他患者蕴含有更多的隐私,有的因为诊断、治疗护理的需要,把一些个人隐私如有关婚姻及性生活的内容告诉医护人员,而护士却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和保密权。一旦泄露病人的隐私,可能对一些痊愈的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导致严重后果而产生纠纷。

1.3专科护理知识不足

忽视病人心理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知识,护理人员识别精神症状和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缺乏,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精神病人接触时,很多护士由于言语粗暴、态度生硬而导致病人病情突变而发生意外。

1.4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完整

由于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科表格设计不够完善,以及护理人员的专科记录水平不够等原因。对病人住院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处理经过、结果等多无记录。有的只着重对精神症状的记录,而忽视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记录而导致医患纠纷。

1.5精神卫生工作的问题

观念上的滞后,也是引起纠纷的原因。除了精神科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缺乏外,病人的监护人对监护责任的认识缺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

2对策

2.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护,自觉维护护患双方权益,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技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2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

在病人入院时医务人员即将病人的现状、诊断、治疗、用药、药物的副作用、所患疾病的转归、预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等如实、反复地向患者家属告知,征求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进行特殊治疗或参与科研、教学,对患者进行录音、录像以及病情不允许出院而家属强行坚持出院等情况,都应该在病历上让家属或患者签字,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2.3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2.3.1严守护理操作规程

在既往的多数涉及精神病人的医患纠纷中,不论情况如何,医方总会败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医院无过错情况缺乏有效判定标准。因此,精神病院按照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规程提供给病人正确的服务是无过错的前提。

2.3.2加强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订出更加具体、严格可行的医院规章制度,如“病人管理制度”,实践证明严格的管理会有相应的回报。我科设有外出病人请假本,避免了许多麻烦。

2.3.3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精神病房的设施应符合要求,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意外发生后,医院应当有证据能证明其没有过错,医院应当使人们相信,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方面,医院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防备措施,证明意外的发生是医院所不能防止的,才有可能减免责任。

2.4设计完善的专科记录表格,规范护理记录

学习有关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护理观察要及时、准确,护理措施要具体落实到位。因此,科室应根据专科特点,设计出方便、实用的护理记录表格,以护理观察和具体的护理活动作为重点,及时、准确、真实、详尽地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

2.5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

第4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5-02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护理人员24h面对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患者和家属,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因此,面对国民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职业方面的因素。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上,作为医院,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体制上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护理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约束力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担当者和管理者作用。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具体指的是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不能满足病人服务需求而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影响,体现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在思想素质方面,不少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理念认识不够,在护理工作中,服务意识较差,不能够认识到患者的重要地位,不能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微笑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甚至有言语冷淡、行为不当的过失,导致了一些精神病人的不满,甚至产生不安全隐患。在身体素质方面,精神科护士在工作长期从事着较为繁重的护理任务,具有多重角色的负担,加之精神病患者经常性的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体力不支、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经常出现,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技能素质方面,由于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经验不够充分,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不能准确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例如由于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等导致了医生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隐患。

1.3 受护理病人方面的因素。精神科的患者,由于其精神病症,一方面,在对自我、对疾病的认知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精神分裂患者,很容易出现嫉妒、妄想、狂想等思维障碍,在行为上易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异常行为,癔症患者,思维极端性强,性格暴躁,易冲动,做出不理智行为等,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患有精神病症的患者往往有着严重的情绪化,思想观念消极、病人心理压抑、自杀观念强烈,这些不良情绪积聚一起往往造成患者内心痛苦和行为异常,在护理工作拒绝治疗、抗拒治疗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护理风险。

2 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对策思考

2.1 加强管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于有效规避、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对护理工作的管理中,医院应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强化风险管控。首先,健全安全领导组织。构建医院护理主管领导牵头、护理部负责、精神科护士长执行的三层管理体制,构建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的方式,明确护理职责,强化对现实和潜在护理风险进行领导、指导和管理。其次,完善各项安全管控制度,具体包括安全管理、患者保护、病区管理、巡查检查、陪护管理以及护理应急预案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良好管理局面。再次,开展流程管理,完善优化精神科护理的工作流程,进行节点管理,进而科学地调配护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促进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身心压力,医院在管理中,应在优化流程基础上,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改变护士超负荷工作的问题,提高整体护理效率。

2.2 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护理人员队伍。一方面,要突出在对护理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训。开展现代护理理念、安全管理意识、法治管理观念等相关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患者至上的现代护理观,突出服务,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护理风险控制观念,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护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专项培训。针对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相关管理部门应突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学习活动,不断拓展护士人员的理论视野,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和新观念,并通过培训的开展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能力。

2.3 注重研究,掌握精神疾病规律。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对于精神科护理来讲更是如此。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部门可以针对精神科患者中的不同类型,通过护理课题设立研究等方式开展,加强对精神患者的病理研究,例如,可以按照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癔症病等不同精神病症设立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的病理、发病规律、风险表现、安全管理、应对对策进行研究,探索一套富有操作性的精神科护理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小结: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总之,安全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护理人员应不断探索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剑影,周国秀.精神科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

[2] 赵向辉,马淑香.精神科护理风险及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

第5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9-02

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是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护理人员面对通过各方面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处置、救援的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患者自伤、攻击,破坏财产、逃避、甚至自杀,一旦发生事故时,会给病人和家属,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个人人身伤害的风险。因此,面对人民的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应积极加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处置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1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保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严抓落实,注重实效。

1.2 开展医德医风和安全教育,使大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不礼貌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逐年减低。

1.3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操作时必须三查八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书写记录做到客观、及时、准确完整。在操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将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4 加强安全护理,消除隐患 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随时随地均可发生不安全隐患,因此需加强病房的安全建设或患者的安全护理,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新入患者及探视家属做好安全检查。禁止携带剪刀、指甲剪、刀片、打火机(火柴)、绳子、镜子、玻璃类及吃饭的餐具进入病区,一旦发现及时收回。

1.5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约束性保护 护理人员不得私自约束患者,约束期间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病室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肢体的血液循环等。患者一旦安静,立即解除约束,并记录好保护时间和解除时间。

1.6 护士的自身安全管理 ①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③接触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要避免激惹性言语,尽量处于已脱离危险的环境。如发生攻击行为时,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④妥善保管好病区钥匙。⑤日常工作中护士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助、相互提醒。⑥根据病人年龄体型加强入院时的其他辅助检查,如CT、B超、拍片等。

2 做好预防和处置突发精神病工作

2.1 请专家进行精神病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对病人的护理,避免激化病情。每晚熄灯后,值班护理工作人员要逐个房间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2.2 实施护理工作人员“一对一”挂钩监管责任制,明确职责到人头,建立病情记录制,每日对所挂钩监管的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记录,并做好交接班时情况记录;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房间检查力度,严禁室内存放危险物品;严禁患精神病的患者进入厨房等重要场所。

2.3 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一旦发现有预发精神病等异常症状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救治(发现者是第一责任人);若遇突发精神病时,按照突发精神病处理程序办理。

3 医患沟通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

为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改善护理服务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落实“四个一点”的措施,即:为病人多做一点,为病人多讲一点,让病人少等一点,让病人满意一点。二是提出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三是建立并实施对精神病病人支持服务制度。四是开展精神病病人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延伸护理服务。五是开展“示范护理”创建活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六是制作“温馨提示卡”、“出院指导册”、增进与病人的沟通等等。

4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对精神专科护理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原因,讨论后进行改进,为今后的精神专科护理活动消除隐患,以预防为主,旨在增强防范精神专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意识,对精神专科护理投诉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强化“避免纠纷——我的责任”的思想理念,将其贯穿在精神专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共同努力,发挥每精神专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护理的事故、差错的发生。

认真落实贯彻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调整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对典型不良事件、案例进行点评、分析、评价、通报,提出整改措施,为医疗工作切实可行的实施提供决策性建议。对全员进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培训,采取了责任人、科主任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以科室解决为主,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第6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6月开始在精神科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月之前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为(58.7±8.2)岁;病程为2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16.17±4.84)个月。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为14~80岁,平均年龄为(57.4±8.4)岁;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15.84±4.7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大体一致,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每周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各组的护理文件质量、基础和专业护理质量进行考察,分析其异同。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待患者都出院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文件质量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基础和专业护理质量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管理方法;对策

我国是法制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医院作为社会医疗机构,其内部管理也要坚持法制化原则[1]。精神科护理普遍存在着各种法律风险,而护士日常工作期间面对着一群特殊患者,如何避开护理风险引起的法律隐患,这是医院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以护理风险管理改革为指导,以护士工作模式优化为基础,共同降低护理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精神科护理管理重点内容。

1.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在多个因素影响下,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病况加重、突发性死亡、住院周期延长、症状持续复发等问题,最终导致患者生理结构与状态出现异常变化,这些都是影响患者护理康复的有效措施,进而引起了医院纠纷,影响医院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患者住院期间,用药错误、护理不及时、人为性缺氧等;因护士工作不到位,引起意外死亡事件;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等不良事件。

2.医院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医院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将法律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风险防范管理,体现出了多方面的价值意义[2]。针对传统风险防范管理存在的不足,要及时调整人员结构管理模式,将“护理风险思想”融入内部人力优化分配中,体现不同岗位风险防范的内在应用价值。

2.1人本原则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医院不仅要注重护理风险决策调整,更应该重视内部文化事业建设。树立符合广大患者需求的文化形象标志,才能与患者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以人为本”是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为医院树立先进的品牌战略[3]。对于人本原则来说,其应当坚持品牌战略为经营目标。

2.2效益原则

基于科学发展观大思想指导下,医院文化建设要以创新为原则,从多个方面调整原有的营运方案,推动医院文化建设的多样式调整,增强医院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性意义。医院文化建设并非简单的模式变动,而是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旧观念,为经营战略转型做好铺垫,才可实现人才价值力量的全面发挥。调整内部管理模式是为了创造优质护理服务,采用法律风险管理模式要考虑最终收益效果。

2.3统一原则

长期以来,风险防范对医院经营与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注重风险防范结构调整与规划,既体现了岗位员工的职业价值,也帮助医院建立更加稳定的营运环境。“人本思想”是风险防范管理的先进理念,认可岗位员工对医院发展的推动作用,向医院现代化管理提供可行对策。法律风险管理思想指导下;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组织的,也是员工个人的;保持两者统一才能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

2.4民主原则

我国医院经营步入现代化阶段,各项事务管理均朝着多样化方向转变。风险防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证,协调内部人力可实现营运收益增长。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民主管理,尊重每一位员工对医院发展提出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民主选举方式晋升领导干部,这些都是法律风险管理思想的本质要求。倡导民主原则本质是肯定员工的主体地位,认可岗位员工对医院决策的影响力与指导力。

3.精神科护理法律风险管理核心步骤

法律风险管理思想中,要求部门领导及成员积极参与医院决策会议,发表个人对医院经营改革的看法,号召所有员工参与医院管理决策,这些体现出了法律风险管理改革的新趋势[4]。

3.1风险识别

提前做好相关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多元化预测,及早做好相应的风险准备,把风险系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般来说,需提前分析及研究相关风险,抑制不同类型事故发生,通过风险识别对突发性事故进行控制。此外,经营者决策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最终的风险管理决策。

3.2风险评估

根据现有资料作出相应的评估,为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可行的资料,在固有分析模式下采取科学的控制平台。风险评估是对某个事件的综合评估,以具体事件发生为中心,详细地评估各类风险事件,从管理者角度实施风险决策。例如,按照概率论作为评估标准,以各种参数标准作为评估对象,提出有效处理依据。

3.3风险处理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技术来实现。护理风险管理技术是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例如,作为护理管理者应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一方面便于在护理管理各环节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可以在思想上先行。

3.险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护理法律风险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事件,避免对医疗服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风险评价是按照某个阶段采取措施,一切都源自于风险评价决策,以风险控制为过程实施有效措施。例如,以实效性为对象,综合评估法律风险管理成效,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改进。

4.精神科护理法律风险管理改革趋势

法律风险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范畴。对于医院来说,各岗位员工是一切经营活动的执行者,必须肯定人在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坚持共同的发展理念,才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院护理环境[5]。

4.1获取模式

早期阶段,医院就对青年护士发展提出新思想,巩固社会群体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安排青年护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现青年人最先进的社会动力,这才是医院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工作。为日常经营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以为后期人员调配提供专项指导依据。获取是具有针对性的人才调度措施,增强医院内控管理的可调度水平。

4.2整合模式

对护理文化发展特点的全面总结,护士群体结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护士组织扩大化、社会文明多样化、法制建设创新化等趋势,护理文化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医院风险控制战略模式转型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一个医院由多个部门共同组成,每个部门又分为不同的岗位员工,设计整合模式是为了全面发挥出人才力量。

4.3保持模式

为日常经营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获取是具有针对性的人才调度措施,按照预定要求调控人力资源可进一步优化战略体系。长期规划来说,法律风险管理是一个周期性的规划,构建保持模式才能增强医院的人才价值力度。护理风险管理保持模式中,需以人才价值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实现人才价值的必要因素,体现了人才战略的科学化。

结论

总之,护理法律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工作,必须从多个方面开展风险防范措施,才能把法律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精神科护理制度改革中,必须以法律制度为核心准则,按照风险识别、评估、处理、评价等流程,综合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方案。同时,对精神科护理制度要坚持定期调整原则,构建现代化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余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2):.

[2]林闽钢,张瑞利.医疗服务体系的纵向整合模式及其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3]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3):.

[4]黄海.美国医疗风险管理做法及对我国医院建设的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第8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工作;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241-02

精神科护理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护理的内容往往与患者的人身权利往往密切相关,甚至涉及到患者和他们家庭的隐私,在无意中很容侵犯到病人的权益,在身体或者心理上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伤害。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自制力,往往行动不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干出一些为违背常理的事,如果护士缺乏一种包容心和理解能力,那么对病人的护理是非常不利的。更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即使犯了病,也不承认自己的病情,或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护士更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尽忠恪守,切实保障患者的利益。

一 职业道德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士是医院护理中的重要角色。在医院,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专业涉及广泛,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精神病患者多半大脑功能紊乱,缺乏没有洞察力,更没有沟通能力,经常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病情,甚至拒绝治疗,所以说精神科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要求特别高,不仅需要有护士有很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有高尚的职业品德,懂得尊重患者,把患者当成普通人看待,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即使有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对患者大吼大叫,而是应该耐心的解释,不能认为患者有病,就对患者态度冷淡,带理不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患和家人对护理的要求也原来越高,医院的护士的护理水平,尤其是道德对医院有直接的影响,护士是病人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医院的形象代表。要想使医院处于绝对的竞争优势之中,就必须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得到好的护理,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二 如何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道德

1.尊重患者人格:精神科护士首先应该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应当把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当做自己的职责。无论对待多么并重的患者,都应该认真照顾,不能私下议论患者的病情,更不应该嘲笑,也不能因为精神病患者不正常的思想行为而对其表现出轻蔑。尊重患者体现在工作中,还表现在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很多人不愿意对外公开,所以为患者保密也是精神科护士的一项职责。尊重患者的权利,就是平等对待所有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将患者当做一个普通人看待,赋予他应该拥有的权力。当精神病患者因为疾病发作失去了理智和自控能力的时候,可能会暴露出来凶残、狂躁或者痴呆等,此时,护士就需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关心、交流,决不能嘲笑、辱骂,要以自己的博大和温暖来抚慰患者受伤的心灵,对患者必须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利益。

2.热爱本职工作:众所周知,精神病患者就是心理上存在疾病,虽然各类患者所患的疾病和症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病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精神科护士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比如有的患者是自闭性精神病患者,封闭自己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这个时候护士就应该放下自尊,用自己的热情去对待患者,主动向患者聊天,打开患者的心扉,其中一定要注意语气要温和,态度要亲切,对于患者一些看似不正常的问题也要耐心解答,让病人感觉到护士是理解自己的,才会和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配合医院的治疗。这些护理的工作繁缛复杂,看起来都是小事,却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爱心和热心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护士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护理。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才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精神科护士都应该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热爱的精神,正确理解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能够妥善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正确面对病人团体,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精神护理中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在实践中,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努力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具有团队精神:精神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危险,因为精神病患者经常带有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等等精神疾病,很容易在犯病的时候与医生、护士或者其他患者发生冲突。而我们的护士又大多数都是女人,所以万一患者泛起病来,护士很难招架得住。这就要求精神科的护士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其他护士之间互相帮助,决不能因为犯病的患者不是自己负责的对象就任之不理,而应该团结合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病人受伤、自伤或逃离事故的发生。由此看来,精神病的护理工作仅凭自己的个人力量,有时候很难达到目的,所以只有护士之间相互团结,才能做出成绩。精神科的护士更应该与周围工作人员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就会配合的更加密切,遇到病人想要逃逸,就会更有默契,齐心协力压制病人的病情。这样不仅可以维护护士与集体成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患者负责,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拥有团队精神也是职业道德中的必要要求。

三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病人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道德不仅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为准则,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道德,就是指要在精神护理这项特殊的工作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振荣,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中外健康文摘,2013(27)

第9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护理科;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2-01

1 精神护理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源

随着医疗改革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医护人员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来自工作的压力,始终是影响其工作、生活的主因,精神护理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由于工作中,专业性更强、面临的问题更为重要和谨慎、劳动强度大、时间分配紧张,主要工作压力均比普通病房护士高,并且工作压力随工龄增加明显升高。工作责任重大,精神高度紧张。病人病情变化快,要做生括护理,基础护理,更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的疲乏,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带入工作中去,精神紧绷。患者及家属素质参差不齐,与护士之间缺乏理解,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不能相互尊重配合,批评较多;尤其是护患冲突,危重病人和家属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有时歪曲事实。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受到威协或经历了感情的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对工作满意度下降,长时间的情感投人无法得到认可,使她们的积极心理受挫,产生较大压力。同时,较多的伤感场面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长期的医疗仪器噪声污染,引起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导致其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业务培训不能及时跟进适应护理需要,自身发展的机会少,造成护士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执行和举证倒置原则的采用。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是当务之急。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的特殊性,人们对精神病人既存在很大同情心,又存在偏见,很容易发生其他医院所没有的护患纠纷。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多数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综上所述,许多客观原因是精神护理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源。

2 精神护理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

2.1 心理护理 社会的歧视与人们对精神患者的理解与偏见使精神患者尤其是临床恢复自知力的精神患者,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残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而做好康复期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在治疗时,患者思想顾虑多,其中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具体的现实问题,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担心出院后被人歧视,从而失去自尊和自信,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担心复发而产生消极情绪,担心长期服药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怕停药后使病情复发,担心治疗期间的费用问题,以及婚姻、家庭问题等。要想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使患者了解疾病、稳定病情、防止复发,使患者完全回归社会。对患者的诊断和精神病性症状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不同诊断和不同精神病症状分别做心理护理。

2.2 安全护理 实施健康的安全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谐护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患者依从性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减少。精神病患者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多不愿接受治疗,对住院期间护士实施的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措施易产生不信任、敌对的负性情绪,由此会产生拒绝服药、藏药、与陪伴人员和医务人员发生矛盾冲突,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发生护患纠纷。住院期间,精神科陪伴人员承担着患者的部分监护任务,在患者自知力丧失或缺损的情况下,护士必须加强与陪伴人员的沟通,提高其防范意外的警惕性,建立和谐、互动、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范护患纠纷,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常规安全教育的,取得良好效果。

3 提高精神护理科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对策

作为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除了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外,也应加强法律、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护理人员外表的整洁、语言表达的流畅、非语言交流的得体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体系,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加强良好素质的培养,获得患者与陪伴人员的理解与信赖,使其产生安全感,加强护患间的沟通,提高教育效果。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和培训时间,做到合理安排,避免“连轴转”,一刻不停的持续工作、学习状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必须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使自己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培养善于自我激励乐观自信的坚毅品格,保持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才能做好精神科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结语: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和培养,注重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意见,并认真、及时采纳是减轻、降低压力源的关键所在。鼓励她们继续发扬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以提高心理耐受力,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刘麦仙.张红云.卢爱莲.对精神病病人探视后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J].护理管理,20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