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第1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微课;开发现状;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31-03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学习便捷、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新的方式。目前,微课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为什么要使用微课”的理论探讨,而是“如何建设好微课程资源”“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的使用微课”等实践问题。

北京市体育微课教育资源的开发,已经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阶段, 开始着手体育微课的平台构建,成为推行体育微课的先行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根据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同时调查访问参加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试图给体育基础教育领域数字资源的建设者提供一个现阶段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的概貌,向广大一线教师、数字化资源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阐述符合体育教学原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的方法、途径。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制作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了解教师在设计与开发体育微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已经参与制作中小学体育微课的教师对下阶段体育微课开发的建议等。(2)对现有的体育微课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其中包括对现有的体育微课开发模式进行解析;对现有的还处于待发展阶段微课资源的讨论;对科学的、标准化的体育微课制作模式采用的开发方法进行探讨。

一、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向参与北京市体育微课制作的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到基本的数据,进而对北京市体育微课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北京市各区县体育教研员,调查对象都是参与过北京市体育微课开发设计的教师,虽然他们不能代表全国的中小学体育老师,但作为最先尝试利用微课制作体育课程的老师,他们对体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以及效果有亲身的经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适宜的调查对象,能为更多想要参与到微课制作过程中来的教师提供帮助。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教师均为参与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教师,但其参与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部分教师是从体育微课程建设初期就参与其中,部分老师是在后期陆续加入到微课制作工程中来的。通过分析体育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长短,如图1所示,大约有75%的老师参与微课项目一年以上,由此,看出参与我们问卷调查的老师基本都是在北京市体育微课发展初期就不断探索的教师。体育微课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新事物,现在所做的课程构建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他们正在积极实践,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教学的体育微课发展之路。

2.微课设计、开发、制作过程调查

教师在体育微课制作中的主要任务,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98%以上的教师均参与微课录制教学工作,体育微课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如果人为的把体育微课制作过程割裂开,势必为体育微课的课程制作带来很多衔接方面的困扰,从选题到最后的出片,需要有一个贯穿整体的思想,也需要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规划,教师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这么多的工作。因此,需要体育教研员、体育组长、体育教师、课程录制人员的相互配合,团队合作,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体育微课。

关于教师选择参与微课制作的原因调查显示(图4),88.14%的教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而选择体育微课,教师更多的是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和体验,虽然体育微课制作给自己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但教师们看好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意愿进行尝试。62.71%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被称为是电子化的一代人,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让他们增加制作体育微课的动力。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呈现出教师所在学段与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特点(图5),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运动常识、体育知识方面有所偏重。64.29%的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的成分;在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体育课的目的除掌握技术动作外,了解更多的运动常识也是多数教师的选择;各阶段体育教师都将运动知识作为体育课学习的重点环节。

体育教师在制作体育微课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现阶段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增加,其中内容有好有坏,鱼龙混杂,人们需要进行筛选的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筛选出真正有用的知识也就更加困难。如图6所示,我们发现:体育教师无法自己录制微课成为最大的问题,一节优质的体育微课对于视频录制要求很高,尤其是体育微课录制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动作示范,普通老师架设一台录像机来录制一节微课的方式很难实现,没有专业的设备,镜头拉近、推远、摇镜、移镜等手法很难展现,学校的电教老师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培训,应对静态拍摄没有问题,但动态拍摄也很难掌握,由此一来,拍摄一节体育微课会耗费制作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同样录制一节微课的过程中,体育微课制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课程的微课,这也是很多电教老师不愿意制作体育微课的根本原因。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电教老师,采取类似北京市微课制作的方式是解决重复工作、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体育微课案例分析

现阶段北京市统一制作的体育微课包含有九个专题,有体育课程技术指导的部分,还有体育知识教学部分,例如运动损伤的处理、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等等,有的课程是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穿插了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对身体肌肉的介绍等内容。

本文试举三例来展现体育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要点,主要从选题、拍摄形式、拍摄内容、教学训练效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案例一:高中体育微课《腹部肌肉练习》 ――选题、内容有特色

从选题上来看,此微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应试教育的选题,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手,针对学生肥胖率增多这一问题进行发散式教学,在众多的肥胖表现中以向心性的腹部肥胖最有代表性,能够直接面对学生的锻炼需求进行课程教学。

拍摄内容:采用室内教师讲解示范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在既保证拍摄效果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直接观看到教师的展示。体育课程中既需要通过教师讲解也需要通过教师示范来进行教学,单纯的教师讲授而不辅以动作示范,学生难以形象直观的掌握动作要领,而只依靠示范动作而不进行讲解,学生容易一头雾水,抓不住重点。微课以问题提出的方式展开,在课程开头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马上提出课程目标、练习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文字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微课讲授的主要内容,使学习者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能根据课程提示信息与自身的需求进行比对,如果有课程需求就继续往下学习,如果课程目标与自身需求不匹配,则可以更换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微课课例中,教师通过全景展示、细节动作展示、语言讲解、文字提示等手段的配合作用,很好的展现出技术动作要领。整个课堂过程持续5~6分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完成了单个教学点的教学,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腹部锻炼方法。本文认为此节微课符合微课课程碎片化、基于问题教学等微课基本特征。

案例二:初中体育微课《运动损伤的处理》――基于问题和学生需求的教学

运动损伤的处理属于体育知识部分,是体育参与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活动,而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部分中小学校因为担心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就减少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能是让学生饮鸩止渴,从根本上来说,起不到保护学生不受伤害的作用,因此,教授学生更多的技能,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是其最重要的目标。本节微课的选题就是出于此观点,以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技能,将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

课程引入部分:介绍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如图9所示:

本节微课着眼于学生的需求,着眼于问题,很好的展现了体育微课基于问题教学的思路,教授学生在生活中需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案例三:《仆步穿掌》――锻炼效果展示

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体育微课锻炼的效果很难评判和测量。本文主要参考了《E-Lear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的第五章《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E-Learning》中的内容,根据作者提供的十种有效在线教学策略――辅导教学、论坛、小组协作、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学习、学习契约、讨论、演讲和自我约束的学习。毕竟,体育是一门需要身体运动的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大脑神经对于人体的控制是不断完善的,如果不去刺激运动这条回路,动作是不可能自动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体育微课的有效性应该区别于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识记,测试的高分,而应该着重于学生身体的变化情况。如图11所示。

教师在5分钟的示范动作之后能达到这样的锻炼效果,这也是我们制作体育微课希望学生跟着微课进行学习达到的效果。当然,仅仅凭借学生身体是否出汗来评判一节微课是否有效,并不科学、准确,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广泛存在,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神态、出汗量等手段是最为简单、直观的评判。其实,真正有效的体育微课,是能让学生获得无论是健身、保健常识的简介还是3VS3篮球赛、沙滩排球简介等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

虽然我们的体育微课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美国K12的教学内容还显得较为单薄,运动项目介绍也比较有限,但我们的优势是由政府牵头,学校参与,源源不断的创造、制作微课,而不是像国外微课网站建设那样一蹴而就,缺乏后续的管理和发展的模式。

为避免微课资源过多重复,微课质量良莠不齐,北京市统一规划、安排制作中小学体育微课,朝着标准化、整合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66.

[2]陈文生.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J].新课程(下),2013(03):86-87.

3]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6-18.

[4]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22-24.

[5]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8-83+119.

[6]Masters Ken.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Int JMed Edu,2011(2) :1-2.

第2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特征;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2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教育生产力。

2014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龙头全面推行全市微课建设,把微课建设作为新时期教育科研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切实加以研究推进,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微课建设项目化管理,形成了“有规划、有组织、有网络、有评价”的微课热。在推进过程中,以“私人定制”作为区域推进微课建设的重要平台,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普及到全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以及中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全学段、全学科微课上线。

所谓“私人定制”是指基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研制的微课设计以单个教育主题为研究命题,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教育者用较为直观的呈现方式、简短的教学时间、精炼的教学语言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方式。

一、“私人定制”型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取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解决个别教学问题为单元,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堂在线教学。“私人定制”作为微课推进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构建起立足基础、彰显特色、信息支撑、在线学习特色、科学便捷的微视频资源群,为打造智慧教育、创新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服务性。按需分享,个性定制,基于电脑端和微信服务号的双平台架构,让学生在家、学校、公共场所等随时可以学习交流,所有学生可以通过注册自己的学校、姓名等信息,进入微课平台,点播自己想看的课程。学生既可以在扬州教育网登录收看,也可使用微信服务号收看,即智能手机、手持平板设备等点播,实现了只要有网络信号就能接受服务。

实效性。紧扣热点,解惑释疑,各学科专家以团队方式开展研究,首期主要推出高三扬泰通联考难题解答、初三中考题及模拟题解答、部分小学数学及语文阅读课程试讲视频等,每节课主要围绕一个难题或热点,时间约5到10分钟。今后,霸陆围绕热点为全中小学生提供服务,随项目的深入,微课开发将一直延伸到学前教育。该平台还设计了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功能,方便线上和线下互动。

发展性。智慧教育,师生共进,扬州微课项目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翻转课堂理念、微视频功能,随着项目的开展,教师从演员、导游走向全能导演型专家,学生从学习者走向自我课程的设计者,为教师形成鲜明个性风格提供舞台,为实现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个性化课程表奠定基础。

完整性。“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一个结构紧凑的教育资源。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私人定制”微课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常态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微课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突破口和平台,微课克服了教学时间限制,克服了教学主体参与方式束缚,克服了教学主题的规范,是一种基于教学主体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在线教学服务,也是学习主体自主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者关注的学习问题是微课建设的重要起点。推行微课建设、提高微课的教师参与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要坚持强化并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设计。以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下一步微课视频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所以细化微课教学设计,必须要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把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传授给全体教师,并帮助他们能够熟练的运用。这样微课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对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全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和制度保障,成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受到了许多工作一线教师们的热衷追捧,涌现出了一批微课实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拓展资源是微课深化的重要基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微课作为新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与资源是新教改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微课资源建设是推进微课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微课设计进行有效建构和开拓。“微课不仅是一项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系统性工作。”扬州市自推进微课平台以来,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将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在微课平台之上,由课本资源拓展到课外的学习资源,由教师理解的教学资源丰富到学生积极探寻的教育资源,由静态的文本资源拓展到生动的实验活动,由集体教学资源拓展到适合学习者个体体验的教学空间。使得教学资源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

夯实微课教学设计这一基础是提高微课质量的重点。胡铁生曾做过调查,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34%的教师认为在微课制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扬州市在推进微课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微课教学设计。他们从微课的特点出发,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组织精干的教学设计团队,围绕各学科微课程知识点、实验项目、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开展微课教学设计与研究。比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把各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剖,提炼出核心知识点,然后组织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包括省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学精英力量,对每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研究,然后再集体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使每一节微课都达到短小精悍的要求,成为微课精品。

三、提高视频制作技术水平是“私人定制”微课施行的保证

在推动微课建设进程中,始终把微课视频制作作为重要环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优化提升微课视频质量。他们主动依托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一方面积极配齐配优微视频制作设备,一方面组建微视频制作团队并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制作骨干。

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微课作为现代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微课制作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微课内容单一性,微课制作技术的差异性,微课的制作成本简约性,使得微课制作技术成为微课建设的关键。

微视频制作者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些知识和能力要素,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才会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欢迎。无论微课教学设计如何用心,如何精彩,没有与教学设计相匹配的微视频制作,再精彩的微课内容也难以呈现出来。文字、画面、解说以及适量的音乐怎样组合,如何搭配,制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专长,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能力。

不断优化微视频制作过程,努力提高微视频制作质量,是微课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四、发挥行政推动,提高“私人定制”微课建设实效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想确保教育平台为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就必须加强教育行政的服务意识,强化教育顶层设计,提高微课建设的整体效益,提高实效,加强微课建设、强化微课资源应用管理是微课建设的重要工作。

强化微课建设工程的整体建构。江苏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微课建设之初,就高度重视微课资源推介与应用,做到微课内容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三维一体,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对微课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精打细磨的微课视频,吸引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上网观看。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借助教育行政的力量,把微课建设列入教科研项目,形成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集体攻关。

加大微课视频制作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微课视频制作质量,微课才会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否则只能有微课的热潮,难以有微课的常态。选派专家给教育行政人员进行微课建设辅导讲座,大力普及微课基本知识,提高微课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微课建设的整体氛围,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网上微课点击率不高、下载率不高、使用率不高以及微课建设参与率不高等实际状况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因此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和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微课教学实践中来,自觉主动地参与微课建设,自觉主动地使用微课资源,自觉主动地研究探索提高微课质量的新路径、新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微课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3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微课教育;运用;实践

一、前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媒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网络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微课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加深了人们对于网络媒体的认识。

微课就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介,目前在各阶段的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微课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新改革,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简单来讲,微课指的是在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以新媒体作为教学载体,将书本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录制成讲解视频,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微课是一种基于网络媒体的、全新的教育模式。通常情况下,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时间短,内容精

微课视频具有较短的时间,这也是其被称为“微课”的原因之一,更是其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将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具体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时的专注力来定。大部分微课视频时间在5至8分钟,这与学生正常的生理现象相符合。因为如果长时间对某件事物保持关注,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视觉疲劳,削弱其注意力,进而降低学习效率。虽然微课视频时间短,但是其内容却十分精简,通常包含了重点教学知识。利用微课引入教学重点,使整个课堂始终围绕一个知识难点或者重点进行,将精华部分留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二)主题、内容明确

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均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来进行,将某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作为此次微课视频的主题。虽然整个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内容都是精华,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三)视频涵盖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中体育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的时候,都是将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虽然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内容也具有一定差异,但是无论如何,微课视频必然要涵盖丰富的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将图片、动画、音频、文字等综合运用起来,将各种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顺利理解体育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课前考勤-热身运动-慢跑-简单教学讲解-自由活动-解散”的模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只把体育课当作玩耍的平台,根本不会重视学习。引进微课后,体育课程变得更加有趣。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武术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整合体育知识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积极应用微课,可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球类运动的时候,可以播放各球类明星经典动作视频,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

(三)可供学生反复学习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体育教师可以将视频保存起来,供学生反复学习。例如教学羽毛球的r候,某些学生运动天分较低,教师就可以将重要的发球技巧等录制成视频,然后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反复观看学习。

(四)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微课,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共享。例如教师可以借鉴一切外校的体育微课视频,让学生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加深知识印象,实现资源共享。

四、微课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注意微课视频的细节处理

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视频清晰度的处理。部分教师由于视频质量差,出现噪音,导致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听不清讲解,看不清动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些教师在视频中讲解语速过快或过慢,均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细节的处理,严格控制好视频时间,保证视频质量,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可以借助图片说明,或者采取分屏播放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重视微课应用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有两种形式。其一,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强调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拷贝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提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标注出不懂的地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便能够针对性地学习,掌握重难点知识。其二,在课中观摩学习。这种应用形式指的是教师在讲解某一运动技术的过程中,遇到难点动作且学生无法及时领会时,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及时掌握动作要领,同时配备生活化的文字叙述,让学生掌握动作变化的技巧。例如讲解投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将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设置为慢动作播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高中体育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微课教学更好地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以问题的形式督促学生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应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这样通过问题导入微课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对相关体育动作加深记忆,从而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比如教师在讲述起跑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在微课中导入问题:蹲踞式的起跑总有几个要点?通过提问,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激发其兴趣。

(四)关注重点体育项目,借助微课强化教学

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复杂的体育动作往往需要通过分环节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难度及重点。所以,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某一难点、重点,制作多个微课视频,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后分别在微课中介绍,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化。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更容易理解,渐渐体会到微课教学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五)重视团队合作,突破微课教学难点

微课教学和以往的教育模式比较,更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同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将一些难点问题制成微课,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解决。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关于微课视频教学的相关建议

高中体育教师要想提升微课教学效率,首先就要不断了解和掌握先M科技,以便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能够对这些科技进行积极运用,提升视频质量,促进微课教学顺利开展。

其次,在高中体育微课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作出符合高中生实际水平的视频;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课视频的制作,使其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

再次,开展高中体育微课教育,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看视频,而是要通过积极导入体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并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3]。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载体,降低了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难度,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全面提升体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进然.对微课教学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112-113.

第4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应用;管理

1.研究目的

采用微机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其一,微机教学可减轻体育老师备课的负担,采用微机进行体育教学老师可以直接选择课件教学,或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在微机上自己制作体育教学PPT,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备课的效率更高,而且采用微机备课,老师可以融入更多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可以更加丰富体育课堂,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体育课堂的理论知识,微机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促使体育教学的形式不断完善;其二,采用微机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如果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是采用简单的口述的方式,则教学效率将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口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技巧,另外学生的体育训练的动作也很难规范,但是如果是采用微机教学的话老师可以直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是视频的形式,也可以是图片的形式,如羽毛球的击球动作的教学,学生通过视觉的观察学习,其记忆力会更加深刻,另外采用网上的教学资料都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其体育项目的细节化动作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样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微课时代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1]。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为了使本次的微机体育教学应用研究更加科学化,并且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选择两种研究方法,对微机教学在实际体育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决定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分析微机教学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选择我市的10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设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你是否喜欢采用微机进行体育教学、如果要采用微机教学你有那些好的建议、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微机教学的原因、你是否有喜欢的微机教学模式、老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是否采用过微机教学,老师对于采用微机进行体育教学有什么建议、你对微机体育教学了解多少、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比你更喜欢那种教体育教学,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上述问题,为了是问卷调查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这10所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分别从老师以及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微机体育教学,采用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分析微机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受欢迎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微机教学的形式也非多种,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对微机体育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2]。

2.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研究问题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研究对象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其结果,本次研究高职院校的微机教学情况,主要选择高职院校进行分析,一所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另一所高职院校采用的微机体育教学,通过这种对比,可以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明确,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需要结合上述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同样的设置问卷调查,只不过这次是设置两份不同的问卷调查,一份是采用微机进行体育教学的,问卷题目主要包含这几点:你是否喜欢这种体育教学方式、你觉得采用这种教学好还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好等,还可以对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另外一所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的高职院校,可以设置这样的问卷:你是否喜欢当前的体育教学,你会体育教学有什么建议,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那种教学方式,通过选择两所学校来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的知道学生以及老师对于微机体育教学的态度,采用这样方法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更加直观,对于分析微机研究微机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3]。

2.3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相关资料来分析所研究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在针对高职院校的微课体育教学研究中,采用此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看相关的书籍,资料选择的来源应该真实可靠,通过查找微机体育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另外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资料对比来分析总结。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微机教学的效果更高,而且通过微机体育教学以后,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说明会微机体育教学是适合当前的体育教学的。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通过对本次调查工作收集上来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院校内的体育教师而言,无法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有效的结合微课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利用好微课。

3.2分析

通过对此次研究工作的结果进行分析,一共总结了得到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微课教学模式缺乏吸引力

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智能化设备琳琅满目,对广大的学生群体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游戏、社交软件相比较,微课的诱惑力明显不足,学生在课下通常都会选择打游戏,听音乐来放松自己,而不会选择观看微课视频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主要还是因为微课本身缺乏能够吸引学生观看的点。首先,微课的根本目的是得到相应教育目的,使学生或者老师在观看教育视频之后能够有所感悟,所以视频中会包含有大量的专业用语,这些过于抽象的名词使学生无法理解,进而促使其对观看微课视频产生了消极心理。其次,微课视频的内容过于流程化,理论加演示视频内容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去观看,而且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微课视频,也无法使学生对微课视频的内容产生任何兴趣;最后,微课视频的时长普遍较短,所以视频中的内容都是通过精简之后形成的,相应的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的时候,往往需要加快讲解的结果,从而确保整段视频的时长不会太久[4]。

3.2.2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并没有合理的使用微课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或者是使用微课开展教学工作的方法不恰当,以上两种现象都会导致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先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的要求学生按照微课中的内容去做,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并没有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只是根据微课视频的播放热度去选择,这样也会影响到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最后,大部分体育教师经验上有所欠缺,在挑选微课视频的时候,无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的选择出可以用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微课视频[5]。

4.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想要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就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利用微课视频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利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教学视频的新颖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要脱离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死板,使整个教学工作迸发出新鲜活力。除此以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离不开创新的,只有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的兴趣。

4.1微课时代体育教学应提高师生的互动性,促进教学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要在利用微课的时候,加大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播放微课视频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以及整个班级整体的课堂氛围,如果发现上课期间大部分的学生有走神的现象,要暂停视频的播放,并和学生展开适当的互动,可以提问之前讲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讲解重要,或者较难的知识点时,同样要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并板书围绕该知识点建立的结构框图,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6]。

4.2微课时代学生应多思考问题,教师全力解答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还是由于学生观看微课时,遇到问题,老师没有及时解答,进而导致其产生厌恶的心理。例如,在讲解《羽毛球击球的技术动作》的时候,当视频播放完持球动作之后,老师要适时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视频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持球的动作要领,以及错误的持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4.3微课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灵活运用微课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时代,便捷的微课视频教学资源,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维的同时,也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课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篮球三步上篮》时,在播放微课教学视频之前,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NBA运动员的上篮集锦,在播放了集锦之后,再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这样做可以调动起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生“三步上篮”的兴趣[7]。然后再结合视频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5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Key words: micro lecture;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187-0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在“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语境下,“微课”成为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最热议题。目前的研究中,对“微课”的概念认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一致,也进一步导致在不同领域“微课”设计与应用形态的差异。当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高职教育中的微课应用研究极为稀少。本文从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的角度认识微课本质,从技术哲学和知识特征角度探讨高职微课可行性和应用策略。

1 微课的本质

微课的概念最早萌芽于“微格教学”,其理念为知识碎片化、教学解析化。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源于David Penrose提出“一分钟的微视频”,即“微课程”(Micro Lecture)。在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角度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出现了“微课”、“微型课程”、“微课程”、“微型学习视频”等概念,对微课定位也出现了“活动观”、“资源观”、“课程观”等观点。从已有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对微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退行和概念泛化问题并存。达成一致的概念界定,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成为当前大多数学者对微课研究的目标。而从微课的生长历程来说,它是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从知识分解的师资训练,到非正式场合的学习,再到新的媒介学习生态环境、碎片化学习、非正式学习,微课的内涵是动态、开放、发展的,微课的理念、结构、要素、适用领域等必然也是多元、开放的。对微课基本概念达成共识,形成公共知识是必要的,对实践应用问题进行高度多元化的探讨,也是发展的必须。

微课的本质不是“课程”,也不是“课”。课程的本质是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处于教育完整过程的建构环节,并且课程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从内容选择到社会目的与意义建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域。课的本质是交互过程,处于教育完整过程的实际展开环节,涉及到教师、学生等多个互动主体,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当前所指微课是在以新媒体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发展背景,以具体而微的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数字化视频为载体的静态存在,服务于教育的实际开展环节。虽然微课设计中的结构要素具有课程属性,微课的内容和目的域显然要比课程要小。微课的内容表现虽然趋近于完整的“教学活动”,甚至就是一次“课”,但是以视频的形式被数字化封装之后,独立状态下就毫无“教学过程”的意义。只有再次将其嵌套于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与课堂其他要素发生互动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所以,从其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的角度来说,微课的本质应该是课程资源。

2 高职微课应用可行性分析

2.1 符合信息技术社会背景下技术认识论的价值取向

信息化是当前技术社会的主要特征,定义了现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催逼着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和教学开展方式发生技术支持下的重大变革。职业教育和教育技术是教育系统中与技术最直接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技术是两门学科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决定着两门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价值取向。全面、深入地认识技术本体是提出对两门学科合理的价值期许的前提。“主客二分”的技术认识论所导引出的价值取向已难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将技术看做聚合着自然、传统、历史、文化等元素的整体,作为人的本质的展现,切实关注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建构人的意义世界,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前的技术教育最合理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的内存规定性是从技术中获得的,微课同样是产生于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着技术性和教育性统合的内在需求,当技术在整体性中得到规定时,职业教育和微课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目标。这是高职教育微课推广发展的逻辑基础。

2.2 创设衔接校企协作教学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一般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组成,产教融合成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而实践环节由于教学时空分离以及学校教师和企业深度参与的双双缺失,使此环节往往脱离教学体系,实践流于形式,也成为产学有效融合的瓶颈。校企深度合作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参与问题,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非绝对化的过程,所以,校企合作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必须要使学生、校内教师、企业导师三个主体随时实现跨越时空的教学交互,而基于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在线教学平台正好为校企教学搭建桥梁。可以说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是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基础性环节,也可以说微课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设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最可操作的,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2.3 强大的学习支持和教学革新动力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课能够为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习者实现自我内在对话,促进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转型为主动学习;可以发挥联接学习者和信息的功能,有助于建构学习共同体和学习语脉的扩大;同时,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摆脱传统角色限制,成为联接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促进多样探究和创新的“触媒者”和“建导者”。微课本质上是资源,目的是为了应用,设计需基于课程、开发需围绕教学、应用需依托平台,整个实践过程会服务于并促进课程和教学改革。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数据显示,高等院校参赛作品中高职类院校作品3955个,超过50%,课程性质侧重于必修课和重点专业,可见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也说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获奖微课主题多偏向于实践动手学科,网络评论数最多的7个作品均来自于高职院校,也充分说明高职技术性学科应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3 高职微课设计与应用策略

3.1 正确认识微课的定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复杂语境下的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合理技术的应用过程,包含着学习者认知,师生集体交互两种逻辑过程。微课本质上是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并不可能成为有效教学绝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必须明确认识到,微课只是有效教学过程中可发挥作用的资源因素,学习者学习过程才是教学的核心,微课应用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习得知识,或者说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延展性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习得技术社会下的价值选择、思维、行为、学习等能力。这一特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则体现的更为明显。

所以,在职业教育微课推广应用中,要避免落入以“技术为中心”,避免落入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窠臼。无论是微课课堂,还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学习者是中心和目的,这一认识是职业教育微课科学开发、应用的基础。

3.2 职教微课开发的前期分析策略

微课开发的前期分析重点包括学习者分析、目标分析、课程分析。“面向学习者”是微课的核心理念,通过个体和环境互动,有条件并可持续、渐进的改变行为、思维、和态度模式是职业教育微课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大多依据学科体系以分科课程平行展开,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内容选择序化与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典型职业工作过程严重分离。职业教育微课前期分析必须摆脱学科课程束缚,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参照系进行学习者和课程内容分析,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知识生成和构建,针对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行动顺序的过程环节中的重难点来选择微课内容,从而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三个部分统化为工作过程知识。在内容取舍上应该以过程性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陈述性知识和理论概念为辅。

3.3 职教微课开发的设计策略

微课设计一般包括内容结构设计、表述方式设计、视觉设计。微课内容结构设计既包括单一微课内部的内容结构设计,也包括微课群内容结构的系统设计。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结构一般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是内容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在逻辑。扩展而成的微课群内容结构应该是一个依托于实践情境,以过程逻辑为中心,整体教学行动与典型职业行动整合的框架结构。

行动导向的教学表述中应避免“知识系统”的外部输入,而是尽力激发和促使学习者知识和行为内部有机生成。所以,表述方式设计中具体的行动情境表述至关重要,过程中脚手架表述和教师建导会使知识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微课的最终形态是数字视频,数字教学视频其实是一种语言,有效的语言表达包含归纳和演绎两个过程,也包括句法、语义、语用三个领域。归纳强调逻辑和结构化,是知识技能和经验模式化的过程,是有效表达的前提,演绎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职教微课视频的视觉设计需基于对工作过程和知识技能的逻辑分析,问题呈现需高度重视情境创建,演绎过程需通过形象化、图形化、故事化、多元化的手段,重视利用镜头蒙太奇方法使画面语言更加生动、引人和容易理解。

3.4 职教微课的制作策略

不同应用情境下的微课应该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知识特征、表述方式和视觉设计的多元化需求决定了制作手段的多元化。国内微课制作大多急功近利,囿于技术和形式,制作多以实况拍摄为主,复杂技术应用即诩为创新,殊不知有效教学之真义在于教学智慧和方法,而非技术和手段。微课制作并不一定要利用复杂的技术来表现,而是要基于知识特征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不同教学要求和情境,依据教学表述方式选择技术表现手段。

3.5 职教微课的应用策略

微课应用一般包括课堂和在线教学两种,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国外微课大多应用在翻转课堂,国内微课大多脱离其根本目的,课程再现与学习支持概念偷换,毫无应用价值可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线学习,微课都是完整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支持性因素或环节,并不可能用视频替代教学交互活动,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如何支持外在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对重难点知识和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演绎。

在不同的知识类型、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微课教学应用有所不同。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习内容的分类是以职业能力开发的学习论为基础,包括初学者职业取向和概况知识、系统工作关联知识、特殊问题领域的细节和作用知识,不同的应用阶段包括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实训、实习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自主、协作等形式,实训实习一般以工学结合,依托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教学。

第6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摘 要 体育教学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为此,在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领域更是有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与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融合,形成“微课”的模式。基于微课碎片化、重点突出、交互性强等优势,将其充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创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为有效探究“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本文深入分析了“微课”概念,并探究了“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的成就,进而为其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 微课 体育教学 可行性分析

所谓的“微课”是在信息化时代中发展起来的产物,在2008年,美国的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这一概念。次年便被到了各大网站上。微课的出现,因其简短精练、可反复进行播等优势而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不少学校而言,“微课”不仅能有效利用学生的零碎化时间,还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于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少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令体育课程的教学变得越来越无法与时代接轨,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均以手机为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他们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获取信息,使得他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微课”的出现充分展现出来移动学习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并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可见,“微课”的出现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形式

(一)微课的概念

所谓的“微课”就是利用视频的形式在课程中为学生呈现出课堂内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环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具备碎片化、重点突出、交互性强的特点,还能重复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碎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微课的应用形式

1.课前预习自学型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形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视频的方法来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视频中呈现的具体、形象、生动的运动技术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及易错点的了解,进而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前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

2.课中观摩学习型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一般针对某个技术动作的示范都是教师通过一次或几次的示范来完成,受到时间性的影响,并不利于学生掌握到其中的要领。但是,在“微课”中,却能通过视频中的慢放或者反复播放程序来让学生掌握到其中的技术动作设要领,甚至能在视频解说中配上简明的文字,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

二、“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微课”的特性,使得其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也是其在体育课中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一)教学时间较短,可反复多次学习技术要点

“微课”教学中,视频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动作要领的领会能力,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录制简短的教学视频,将动作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反复播放,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熟悉度。这种短期的“微课”视频,不仅能够利用学生的闲散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解决高校体育课程课时少而达不到教学目的的问题,以调节课程设置的缺陷。

(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微课”的制作时间比较短,且制作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来进行录制。因此,对于课程的学习而言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在高校“微课”教学设计中,一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教学目标,并以影像、声效的形式来补充文字表述的方式,能有效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加深其印象。

(三)资源丰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通过微平台进行,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通过教师于洋的叙述来了解动作的要领。而“微课”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诠释动作的要领,并以此构成一个资源包,营造出丰富的教学环境。此外,还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将“微课”教学于体育课程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将体育课程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相接轨,进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而在“微课”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但是,作为实施者,教师也要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课程实施的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进而有效促进“微课”实施的效果和“微课”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得顺,吴锦燕.“微课”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8:66-67.

第7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微课;课前预习;课中观摩

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鲁教授的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2009年微课程首次被到网站上,因其具有简短精练、可翻转反复进行播放学习等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不仅如此,微课还是一个教学视频的记录,是系统化的,包含教学策略、情境、问题解决,它是教学的补充和丰富,除了课中,还可用于课前、课后。微课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终身学习行为。

本研究立足于微课特点,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理论为指导,探索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建立有效的网络学科信息资源系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访问,重复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也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方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观察访谈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篮球选项教师、足球选项教师、形体训练选项教师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对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一、高二、高三篮球选项班、足球选项班、形体训练选项班各年级各选项随机抽取30人,共计270人,回收266份,有效回收率98.5%。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结果和调查材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首先,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要领的讲解,而每位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专项,同时也有薄弱项,在教薄弱项时,如男教师教健美操和啦啦操,女教师教足球和篮球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通过访谈得知,体育教师认为若有相应的微课教学资源作为丰富和补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引领学生学习,同时还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发现、追问、提升,从而达到体育教学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此外,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大,示范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再现情景类的微课视频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针对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条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馈,我校高中生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电脑拥有率为96.3%;88.1%的学生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也可方便地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下载学习资源;且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体育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学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用微课是切实可行的。

2.微课的制作

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本人认为优质的微课应该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我们拟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动作技术的示范、微课的拍摄与制作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微课的教学设计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参与设计,他们能根据知识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呈现条理清晰、精彩有趣的课程情节;动作技术的示范最好是该专项的年轻教师,用他们规范标准又富有青春活力、简洁鲜明的技术动作示范感染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微课的拍摄与制作由擅长软件运用的教师操作,可用录屏软件、手机、iPad、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拍摄教学过程并确定视频格式,使微课录制更流畅,效果更精良。

3.微课的应用形式

(1)课前预习自学型

体育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具体、形象、生动的运动技术,学生可通过课前在家中预习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及易错点,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运动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观摩学习型

传统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教授某项技术动作,如“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只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动作示范来完成,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无法看清过程。但是,在微课视频中能将“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技术动作设置成正常速度示范和慢动作示范,并且每个环节在生动解说之余配上简明的文字,既能变抽象为形象,又能够反复观看,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感性认识,进而深刻了解各环节的技术要领,最终掌握该项技术动作。

4.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通过对篮球、足球、形体训练选项班教师进行访谈,他们一致认为,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并请教老师;基础弱的同学课后还能通过微课视频,反复多次观察技术动作,领会重难点及易错点,对技术动作理解更透彻,掌握更娴熟;95.2%的学生认为通过微课学习能从中得到收获。此外,微课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学习需求,能增加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得到增强。由此可见,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且富有实效的。体育微课的制作最好是由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其应用形式有:课前预习自学型、课中观摩学习型、课后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了传统体育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个性化学习、按兴趣需要选择学习的要求,因此,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课的不足。

2.建议

(1)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教师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掌握相应的技术。

(2)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学习、总结,使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能结合新课程理念,从课程和学生特点出发,通过团队合作,制作出适合学生和同行使用的高质量的微课。

(3)体育微课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知识点选取要面向学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要有关联性,形成系统完整的微课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

(4)体育微课的学习应该有学生的提问、练习、测试等,而不是单纯地看视频,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媒介的交互,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5)微课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易错点,是常规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使用时必须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85-87.

[2]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4(05):78.

[3]常彦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微课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4(11):126-128.

[4]唐艳,唐军.“微课”: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新途径[J].软件导刊,2014,13(06):167-168.

第8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德育;微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95-02

“德育微课”的定义

微课程,最早是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来的,有人将这种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它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其核心是“微视频”,因此也称“微型视频课程”。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比如,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微课,主讲人以“卧冰求鲤”的典故为情境进行陈述,配以画面、音效等。引用经典国学《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将感恩孝顺这一主题凸显出来,能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

因此,“德育微课”也可以说是专题微课,是将德育内容以主题形式融入“微课”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德育微课”的特点优势

“德育微课”基于“微课”的形式进行设计,所以具备“微课”的特点。同时,在制作和应用上又不同于专业学科,它的特点和优势更明显。

“德育微课”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易操作、易传播的特点。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基本已覆盖数字化载体。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

“德育微课”时间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一般认为中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约在10~15分钟左右。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情境展示,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另外,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对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接受程度明显强于传统说教的特点,“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德育微课”内容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

“德育微课”的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不局限于教师讲课,主讲人也可以是警察、法官甚至普通人。主要的是其能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成长给以启迪。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德育微课”的设计开发

高品质的“德育微课”,应在吸引学生关注微课视频的同时,使德育影响渗透于欣赏观看的过程之中,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对于“德育微课”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题和脚本设计,二是微课的制作。

首先“德育微课”的选题和脚本设计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素材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要从中小学生的视角来选择他们可以理解的实际典型案例。比如,关于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主题,在案例中最好能针对青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普法教育,这样更有角色渗透感,能更好地引起中小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主题鲜明,适于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既然是“微课”,就要求主题不宜太大,要求精心解读一个问题。例如,“文明礼仪”作为微课主题就显得太大了,可以用更小些的“语言文明”这一主题来代替,这样在设计和解读上也有利于更清晰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同时,在分析解读时要注意符合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切忌“高、大、深”,否则学生难以理解。

归纳分析正确,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是“德育微课”设计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对于开发者来说,要反复斟酌和思考,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方向把握其“德育微课”的真正内涵和用意。

其次,从“德育微课”制作要求上来讲大致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①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②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③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④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微课本身内容精悍,因此在叙述解读时要在文字措辞上多下点功夫,通俗易懂,能够让学生理解。

视频画面清晰。在选择制作工具或软件上尽可能考虑到画面质量。清晰的画面展现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更能增加感官冲击力,增强德育微课的效果。

“德育微课”的应用价值与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开始了“德育微课”的开发规划和试点,它的应用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总结“德育微课”在应用中的作用,可以概述为:

“德育微课”制作成形后,它的教育实效性长,可以循环利用,只要它的核心价值体现符合现代道德教育,那么“德育微课”可以成为高效的教育资源。

“德育微课”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无疑将会成为德育教师上好德育课的“利器”,结合教学引入德育微课,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活力和德育渗透力。

第9篇: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Abstract: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micro lecture based on video is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lecture resourc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educational fiel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micro le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lec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lec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微课;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Key words: micro lecture;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187-0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在“碎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语境下,“微课”成为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最热议题。目前的研究中,对“微课”的概念认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一致,也进一步导致在不同领域“微课”设计与应用形态的差异。当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高职教育中的微课应用研究极为稀少。本文从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的角度认识微课本质,从技术哲学和知识特征角度探讨高职微课可行性和应用策略。

1 微课的本质

微课的概念最早萌芽于“微格教学”,其理念为知识碎片化、教学解析化。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源于David Penrose提出“一分钟的微视频”,即“微课程”(Micro Lecture)。在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角度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出现了“微课”、“微型课程”、“微课程”、“微型学习视频”等概念,对微课定位也出现了“活动观”、“资源观”、“课程观”等观点。从已有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对微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退行和概念泛化问题并存。达成一致的概念界定,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成为当前大多数学者对微课研究的目标。而从微课的生长历程来说,它是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发展起来的,从知识分解的师资训练,到非正式场合的学习,再到新的媒介学习生态环境、碎片化学习、非正式学习,微课的内涵是动态、开放、发展的,微课的理念、结构、要素、适用领域等必然也是多元、开放的。对微课基本概念达成共识,形成公共知识是必要的,对实践应用问题进行高度多元化的探讨,也是发展的必须。

微课的本质不是“课程”,也不是“课”。课程的本质是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处于教育完整过程的建构环节,并且课程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从内容选择到社会目的与意义建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域。课的本质是交互过程,处于教育完整过程的实际展开环节,涉及到教师、学生等多个互动主体,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当前所指微课是在以新媒体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发展背景,以具体而微的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数字化视频为载体的静态存在,服务于教育的实际开展环节。虽然微课设计中的结构要素具有课程属性,微课的内容和目的域显然要比课程要小。微课的内容表现虽然趋近于完整的“教学活动”,甚至就是一次“课”,但是以视频的形式被数字化封装之后,独立状态下就毫无“教学过程”的意义。只有再次将其嵌套于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与课堂其他要素发生互动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所以,从其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的角度来说,微课的本质应该是课程资源。

2 高职微课应用可行性分析

2.1 符合信息技术社会背景下技术认识论的价值取向

信息化是当前技术社会的主要特征,定义了现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催逼着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和教学开展方式发生技术支持下的重大变革。职业教育和教育技术是教育系统中与技术最直接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技术是两门学科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决定着两门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价值取向。全面、深入地认识技术本体是提出对两门学科合理的价值期许的前提。“主客二分”的技术认识论所导引出的价值取向已难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将技术看做聚合着自然、传统、历史、文化等元素的整体,作为人的本质的展现,切实关注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建构人的意义世界,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前的技术教育最合理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的内存规定性是从技术中获得的,微课同样是产生于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着技术性和教育性统合的内在需求,当技术在整体性中得到规定时,职业教育和微课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目标。这是高职教育微课推广发展的逻辑基础。

2.2 创设衔接校企协作教学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一般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组成,产教融合成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而实践环节由于教学时空分离以及学校教师和企业深度参与的双双缺失,使此环节往往脱离教学体系,实践流于形式,也成为产学有效融合的瓶颈。校企深度合作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参与问题,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非绝对化的过程,所以,校企合作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必须要使学生、校内教师、企业导师三个主体随时实现跨越时空的教学交互,而基于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在线教学平台正好为校企教学搭建桥梁。可以说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是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基础性环节,也可以说微课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设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最可操作的,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2.3 强大的学习支持和教学革新动力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微课能够为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习者实现自我内在对话,促进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转型为主动学习;可以发挥联接学习者和信息的功能,有助于建构学习共同体和学习语脉的扩大;同时,微课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摆脱传统角色限制,成为联接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促进多样探究和创新的“触媒者”和“建导者”。微课本质上是资源,目的是为了应用,设计需基于课程、开发需围绕教学、应用需依托平台,整个实践过程会服务于并促进课程和教学改革。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数据显示,高等院校参赛作品中高职类院校作品3955个,超过50%,课程性质侧重于必修课和重点专业,可见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也说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获奖微课主题多偏向于实践动手学科,网络评论数最多的7个作品均来自于高职院校,也充分说明高职技术性学科应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3 高职微课设计与应用策略

3.1 正确认识微课的定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复杂语境下的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合理技术的应用过程,包含着学习者认知,师生集体交互两种逻辑过程。微课本质上是基于媒体技术的教学资源,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并不可能成为有效教学绝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必须明确认识到,微课只是有效教学过程中可发挥作用的资源因素,学习者学习过程才是教学的核心,微课应用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习得知识,或者说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延展性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习得技术社会下的价值选择、思维、行为、学习等能力。这一特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则体现的更为明显。

所以,在职业教育微课推广应用中,要避免落入以“技术为中心”,避免落入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窠臼。无论是微课课堂,还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学习者是中心和目的,这一认识是职业教育微课科学开发、应用的基础。

3.2 职教微课开发的前期分析策略

微课开发的前期分析重点包括学习者分析、目标分析、课程分析。“面向学习者”是微课的核心理念,通过个体和环境互动,有条件并可持续、渐进的改变行为、思维、和态度模式是职业教育微课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大多依据学科体系以分科课程平行展开,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内容选择序化与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典型职业工作过程严重分离。职业教育微课前期分析必须摆脱学科课程束缚,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参照系进行学习者和课程内容分析,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知识生成和构建,针对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行动顺序的过程环节中的重难点来选择微课内容,从而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三个部分统化为工作过程知识。在内容取舍上应该以过程性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陈述性知识和理论概念为辅。

3.3 职教微课开发的设计策略

微课设计一般包括内容结构设计、表述方式设计、视觉设计。微课内容结构设计既包括单一微课内部的内容结构设计,也包括微课群内容结构的系统设计。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结构一般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者认知心理顺序和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是内容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在逻辑。扩展而成的微课群内容结构应该是一个依托于实践情境,以过程逻辑为中心,整体教学行动与典型职业行动整合的框架结构。

行动导向的教学表述中应避免“知识系统”的外部输入,而是尽力激发和促使学习者知识和行为内部有机生成。所以,表述方式设计中具体的行动情境表述至关重要,过程中脚手架表述和教师建导会使知识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微课的最终形态是数字视频,数字教学视频其实是一种语言,有效的语言表达包含归纳和演绎两个过程,也包括句法、语义、语用三个领域。归纳强调逻辑和结构化,是知识技能和经验模式化的过程,是有效表达的前提,演绎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职教微课视频的视觉设计需基于对工作过程和知识技能的逻辑分析,问题呈现需高度重视情境创建,演绎过程需通过形象化、图形化、故事化、多元化的手段,重视利用镜头蒙太奇方法使画面语言更加生动、引人和容易理解。

3.4 职教微课的制作策略

不同应用情境下的微课应该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知识特征、表述方式和视觉设计的多元化需求决定了制作手段的多元化。国内微课制作大多急功近利,囿于技术和形式,制作多以实况拍摄为主,复杂技术应用即诩为创新,殊不知有效教学之真义在于教学智慧和方法,而非技术和手段。微课制作并不一定要利用复杂的技术来表现,而是要基于知识特征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不同教学要求和情境,依据教学表述方式选择技术表现手段。

3.5 职教微课的应用策略

微课应用一般包括课堂和在线教学两种,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国外微课大多应用在翻转课堂,国内微课大多脱离其根本目的,课程再现与学习支持概念偷换,毫无应用价值可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线学习,微课都是完整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支持性因素或环节,并不可能用视频替代教学交互活动,所以微课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如何支持外在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对重难点知识和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演绎。

在不同的知识类型、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微课教学应用有所不同。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习内容的分类是以职业能力开发的学习论为基础,包括初学者职业取向和概况知识、系统工作关联知识、特殊问题领域的细节和作用知识,不同的应用阶段包括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实训、实习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自主、协作等形式,实训实习一般以工学结合,依托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教学。

4 结语

高职微课的设计和应用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技术社会下发展趋势和需要,但其有效应用基于一定的前提,就是要以高职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改革为基础,以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差异化建构为指导理念,围绕工作过程和知识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微课充分发挥学习支持的作用。总的来说,高职微课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其有效应用还需一线教师和学者结合高职课程改革步伐协同推进,微课教学模式还需因势创新。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2]陈向阳.走向澄明之境――技术哲学视阈中的技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5.

[3]钟启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J].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2016(1).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