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滕王阁序全篇精选(九篇)

第1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历史上滕王阁屡建屡废,屡废屡建。被称为“历代滕王阁之冠”的,是宋大观二年(1108年)由侍郎范坦主持重建的。他不仅扩大了唐阁的范围,在主阁的南北增建了“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滕王阁为主体的建筑群,而且整个建筑形貌华丽堂皇,气势宏伟壮观。1989年重建滕王阁,便是以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弟子莫宗江1942年参考“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依据,参照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设计建筑的,我没看过唐、宋时滕王阁的图样资料,但我知道,滕王阁的一番番重建,都是一步步逼近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式审美意向的努力,都是一次次倾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高阁的结果。不然,原本一处古代官家灯红酒绿,极尽奢华的场所,又怎能成为历朝历代为之炫耀的文化传承呢7

透过时间之窗向岁月深处凝眸,有一束斑斓的艺术光亮导引着,将我的视线羁留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的滕王阁上。这是一个天清地朗寰宇清凉的日子。阎都督为宇文刺史饯行大宴宾客,与洪州的文武官员、知名人士同登滕王高阁,共贺重阳佳节。而王勃则因赴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也应邀叨陪末座。此时,阁外斜阳西落,碧水在紫绿橙黄瞬息万变的色彩映照下如缎如练,与漫天红霞汇为一色。阁内群贤毕至,名流咸集,巨斛满觞的嘈杂声中,又有江边舟船拢岸的声响隔窗传来。然而,躬逢盛会岂能无诗?该是仿效兰亭集会,有五言四韵之咏以待传世了。对于这一点,阎都督成竹在胸,早已吩咐女婿“F想炼情”备下赋序,待宴席之间虚谦一番后再行吟读。只是碧水清秋、湮光凝结在晚照中显现出天高地远的空阔,以及群动将息、万籁欲静的朦胧暮色里飘逸着回归的温馨,使王勃的思绪振羽而上,神骛八极,诗情满腔喷薄欲出,以至忘却了应有的世故,甚至无暇细察都督脸上愠色率性而为,以语语跳荡、字字进跃的神来之笔才惊四座,即席写下了传世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生活在唐朝初年,少年聪慧,尚未成年即被权重者赞为神童。他20岁前对策及第,做过几任小官,但两次因事被废,不仅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还连累父亲被远贬为交趾县令王勃放旷诗酒,驰情文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突破齐梁以来绮丽诗风的束缚,开创了唐诗新气象,并称初唐文坛四杰。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始终是封建社会中国文人的最高追求,成就个人功名的渴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王勃生命中的随身行囊。在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的滕王阁极目远眺,他的心绪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广阔中激荡,才情在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间飞扬,然而余红晚绿中一队队雁阵南飞的鸣叫,却又使他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往事回忆中跌落。“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他将远行,去遥远的地方侍奉父母,带着心中奔涌着的建功立业、揽爵封侯渴望,以及斜阳独立、负剑空叹的失落与悲怆……

夕阳如画,光色迷蒙,不可避免地引动中国文人神奇、迷惘、赞叹与感伤的心灵震动。“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凝结成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愉悦温馨与神采飞扬。一千多年间,文人雅士在滕王阁的诗文词赋中吟咏不绝,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化大家锦上添花描绘着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众星拱月使滕王阁兀立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其实,王勃写《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后,还有唐代王绪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记》传世,成就了史书称叹的“三王记滕阁”佳话。韩愈有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则又使滕王阁骄傲地享有“西江第一楼”美誉……只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显示出的广阔情感与美学蕴涵折服了世人,使他那些既有天风浪浪、江水苍苍的雄浑之美,又有悠长深远、美学蕴涵的辞句被人们千古传唱。

第2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写景抒情是诗歌的共性,高中生对诗作景与情的关系也有类似公式的一套所谓行话,诸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可一旦进入实际的诗歌阅读与鉴赏,尤其是面对阅读鉴赏中的问题,往往会“乱枪打鸟”,不管轻重地用这样一组“四字诀”来套贴诗作的手法特点并藉此应对所问。结果是,古诗词的阅读鉴赏不能完全根据作品的意象和意境加以分析,对诗作文本的解读往往空泛而乏力。《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无疑应在必修接触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空间,提升解读的水平,优化赏读的能力。《“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又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个专题,在把握诗词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可以前承必修的所学,并有的放矢地解决诗词阅读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整个唐诗宋词的选修开个好头,最终达到巩固与提高并举。

[教学思路]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选有初唐五位诗人的五首诗作,其中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典型的古体诗,其余四首基本可归入近体律诗的范畴。根据文本解读的目的及效用看,把这四首诗做比照式阅读,有助于学生具体而又明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写景抒情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从诗词中景、情的认识入手,明确“景”既指自然风物也指生活场景,“情”既有人之常情也有个体之心。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再去看四首诗中景的具体所在,可以由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逐一指出,同时体会它们与诗人所表之情的关联并做出分析和推断。

[教学过程]

师:在诵读的基础上来分析一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景与情的呈现状况?

生1:景有“物候”和“古调”,情是“归思”之情。

生2:景有“云霞”、“梅柳”、“黄鸟”、“绿蘋”和“海曙”、“江春”、“淑气”、“晴光”等。

师:谁来把他们两位的述说修正并整合一下?

生3:生2所说的意象实际上都是“物候新”的具体内容。

生4:“古调”也应当属于景的一种,因为它也是使诗人动情的东西,由“忽闻”可知。

师:看来大家对“归思”之情没有异议,那能不能把这种情感说的再具体明确一点呢?包括:归思指什么?什么人归思?

生:“归思”就是回家的念头,是第一句中的“宦游人”,即离家做官的人有了想回家的念头。

师:的确是“宦游人”的“归思”之情。可官做得好好的,还与同僚陆丞踏青赏花呢,怎么会生出想回家的念头?

生:他们(指陆丞和诗人自己)在外做官,长时间远离故乡和亲人,本来乘着早春外出散散心,结果看到异乡一派“物候新”的景致,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师:好一个“油然而生”,诗人“归思”的情感正是由这“物候新”而触发的。依照景与情的关系,这应当叫……

生:触景生情。

师:对。是景物、场景触发了诗人心中蕴涵着的情怀,因情而惊景,惊新而怀旧,这就叫做触景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诵读王勃的《滕王阁》,结合景与情,分析一下诗歌题目与诗作内容的联系。

生:全诗写的就是“题”,即滕王阁,以写滕王阁来抒情。

师:想想我们在必修四里所读过的王勃的作品叫……

生:《滕王阁序》。

师:这首《滕王阁》与那篇《滕王阁序》有什么关系?

生:这首《滕王阁》就是那篇《滕王阁序》结束时赋诗抒怀的八句。

师:既然是骈文结束时的赋诗抒怀,那诗歌的情感应该很清楚了。请一位同学结合《滕王阁序》来说说《滕王阁》所抒之情。

生:抒发的是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一种感慨之情。

师:这样的写景抒情与前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相比,一是在对象上,二是在手法上,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从对象,也就是景来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基本上就是自然的物候,“滕王阁”就不是纯自然之景了,有建筑的美、歌舞的盛、人事的变,都应该算“景”吧。

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触景生情,《滕王阁》应该叫就景抒情。

师:很好!分析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一定要注意时空。大家只要梳理一下《滕王阁》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表述就不难看出,全诗正是以写滕王阁来抒情,而且是现时的,所以可以叫“即景抒情”,也可以叫“缘情写景”。具体地说,是由于诗人带着一定的感情来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所以他所描绘的这一景物或场景也就印染上了一种特别的感彩,形成了文学上常说的“有我之境”。

清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我们再来读一读另外两首初唐诗,比对一下景情的关联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先来看《从军行》中的景。

生:《从军行》中的景有“烽火”、“牙璋”、“风阙”、“铁骑”、“龙城”,还有“雪”、“旗画”、“风多”和“鼓声”等。

师:这位同学已经注意到了把诗作中的景分成两方面。再请一位同学依内容与表达把它们更细化一下。

生:“烽火”、“牙璋”、“风阙”展现的是隆重和庄严的出师场面,“铁骑”、“龙城”展现的是军事态势,“雪”、“旗画”、“风多”和“鼓声”就是战场上的情形了。

师:既然如此,那诗人的情怀也很就容易感触的到了。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生:志士们坚强无畏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

师:都有道理。怎么会生发出如此的激情、豪情?还是可以从景、情的关系看,注意前两首的说法。

生:因“烽火”而“心中自不平”,所以可以叫“因景生情”。

师:因景生情,很符合诗的思路,也可称之为“随景生情”。外在的景致与内在的情怀总是在碰撞中交汇融合。究竟是“触景生情”、“缘情写景”,还是“随景生情”,关键是要看诗人情感的存、显状态。一触即发的“情”,多是蕴积已久且个性鲜明的感情;缘景而抒发的,又常常是一种别具机杼的情怀;随景而所生之情,则往往是那些所谓的人之常情。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分析《春夜别友人(其一)》一诗景情的特点。

生:《春夜别友人(其一)》中的情,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诗歌抒发的是离别伤感之情。诗中的“银烛”、“金樽”、“琴瑟”、“别路”、“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洛阳道”都是景。

师:还是按时空来看一看景的变化以及述说是如何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一联一联地来,好不好?

生1:“银烛”、“金樽”是别宴上的器物,“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默默无言中传递出的却是一派惆怅与伤感之情。

生2:人到了室外,“琴瑟”还在耳旁,“别路”已在眼前,真是难舍难分。

生3:“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是夜空的景色,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更显出别离在即的伤感。

生4:“洛阳道”是说展望征途,后会难期,别离的哀愁愈发沉重。

师:每一联都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与他笔下的景物是什么关系?

生:诗人把外在的景物拿来抒发主观的情怀。

师:“拿来”,有道理,就是借用一下吧。大家归纳一下,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景与情的关系。

生:借景抒情。

师:解读初唐四首诗歌的景、情关系,从“触景生情、缘情写景、随景生情、借景抒情”的分析与推断中不难看出,景物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们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又不是等距离的。阅读鉴赏古诗词写景抒情的方方面面,一定要讲求精准到位。

[教学反思]

第3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关键词:花萼楼;不为人知;原因

花萼楼是唐代长安著名皇家建筑 “花萼相辉楼” 的简称,始建于唐代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今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之内。 盛唐时代,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即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之前,当时与四大名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

千百年之后的今天,四大名楼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名楼”的花萼楼却很少有人知晓,同样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岁月,花萼楼怎么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建造时间

黄鹤楼和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代,滕王阁建于唐初,而花萼楼是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建造的,也就是始建于盛唐。也就是说在五楼之中,花萼楼建楼最晚。虽然花萼楼建成后,整栋楼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但是在其成名之前,其他四大名楼早已被世人所耳熟能详,因此花萼楼没有其他四大名楼历史悠久。

二、地理位置

黄鹤楼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背倚武昌城,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素来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3],优美的诗句精准地道出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由此可知,四大名楼或临江或临湖,皆交通便利,顺畅通达,游人如织,自然易于名声的传播。而花萼楼位于唐朝帝都长安的皇宫里,相当于今天中南海的紫光阁。显然皇宫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进出的,自然花萼楼就鲜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了。所以花萼楼与其他四楼相比由于深居皇宫,只是被一些王公大臣偶尔光顾,缺乏易于流传的群众基础,自然就较容易被普通百姓所遗忘。

三、建楼功用

在功能使用上花萼楼也与其他四大名楼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致使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所以工艺美术家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因此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黄鹤楼随着江夏城的发展,由“军事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鹳雀楼亦是如此,沈括用八个字概括鹳雀楼全景:“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吸引历代文人学士来此登楼赏景赋诗。

花萼楼在功用上与以上四楼大相径庭。它是唐玄宗为感念哥哥让位于自己的德行义举而建,唐玄宗常携弟兄们登临此楼一起畅饮、游玩、谈论天下大事,后来花萼楼成为外交接待、国宴举办的场所。可以说花萼楼承载了大量的政治因素,而其他名楼具有的更多是娱乐的功用,这样花萼楼与其他名楼相比,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

四、名人效应

唐宋之际很多文人学士登鹳雀楼赏景,然后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2]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更是堪称千古绝唱,提起滕王阁,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起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起岳阳楼,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很容易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黄鹤楼更是有这样一段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的故事: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1]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远望,顿觉胸襟开阔,然后诗兴大发,正要写诗抒情时,却抬头看见崔颢的诗,觉得美妙绝伦,于是搁笔,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

而位于帝都长安皇宫之中的花萼相辉楼,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鲜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为它做宣传工作。事实上《全唐文》中也保留有张甫、陶举、高盖、敬括等人做的应试赋《花萼楼赋》,但是,一则,此五人实在没有多少名气,二则,所作之赋也不易传唱,所以,自然就不为世人所知了。

五、重建工作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二十八次之多,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那天胜利落成。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黄鹤楼虽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毁屡建,如今的黄鹤楼经过修复,和原来相比,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更加雄伟了。

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辉煌成就的五大名楼除花萼楼外,其他四楼在各朝各代都多次重建重修,而长安的花萼楼自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一直没有得到重新修建的机会,这恐怕是花萼楼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真希望花萼楼也能得到重修,那样现代人就也能感受到“天下第一名楼”的那令人震撼的雄伟了。

六、结语

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却在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虽说花萼楼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其毕竟辉煌过,所以,每一个文史学者都应该知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史长卷中,曾有一座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顶峰级建筑¬——在大唐盛世的皇宫中熠熠生辉的花萼相辉楼。

参考文献:

[1]元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4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一、南昌水域资源概况

(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南昌市濒临鄱阳湖,傍赣江而建,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的27%,位居中国内陆“水城”前三。从南昌水域资源情况看,水域旅游可以包含很多类型:湿地旅游(包括湿地珍稀动物观赏);水库旅游;河流旅游;湖泊旅游。

(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

南昌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2011年9月,南昌市政府正式把南昌定位为具有“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三)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南昌自古就因水而盛。南朝刘宋雷次宗《豫章记》记载,赣江古称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水,增添南昌城的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对南昌的赞誉。尽管这一溢美之词被后人广泛引用,其原指已鲜有人知,但南昌城河湖滋养的灵隽和秀美,却是其它城市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中一句“舸舰迷津”勾勒了古南昌的水城风貌,被南昌的水迷住的还不止王勃一人,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南昌的水有过生动记载。

河,流淌着豫章故郡绵长的历史;湖,积淀着洪都新府丰厚的文化;水,是南昌城独具特色的天然个性。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二、南昌水域资源产品定位分析

(一)观光旅游产品

依托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景色秀丽、生态保护良好的自然资源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南昌欣赏美丽的湖泊风光,欣赏植物景观,感受生态环境。同时,南昌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水景观如,秋水广场喷泉、八一广场喷泉、赣江夜景等开发南昌夜晚的观光项目。另外,观光旅游产品与健身相结合,开展环湖马拉松、环湖徒步、环湖骑单车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全面感受水都的魅力。

(二)度假旅游产品

目前江西旅游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南昌开发以水为主的度假旅游产品应采取“区域文化+地产开发+水体开发”模式,这种三层次立体开发的旅游产品使得南昌水旅游从单一产品形态向复合集约型旅游产品转变,南昌旅游也由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因此,南昌应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一批休闲度假类山水旅游产品。比如,象湖湿地公园景区在规划建设时,不仅凸显湖泊美景,还修建万寿宫传播道教文化,同时注重开发水上娱乐项目。

(三)专题旅游产品

“专题旅游”是通过深度挖掘南昌水旅游资源价值,整合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专业经营的特色旅游产品。它有利于南昌水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吸引旅游者多次来南昌消费,有利于培育忠实的旅游消费群体。

南昌依托瑶湖和周边体育设施设计“亲水运动”专题旅游产品。“亲水运动”将以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为核心,积极适时开展国内外大型水上运动赛事,同时充分利用瑶湖高校城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资源,以体育活动为主线,吸引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旅游者参与高校龙舟、游泳、水上排球等小型水上赛事。“亲水运动”即水上赛事休闲专题旅游,使南昌成为汇聚运动员与旅游者互动的多功能国际亲水生态休闲基地。另外,南昌可以吸取天香园的成功经验,推广“湖泊湿地+候鸟栖息地”的模式,形成候鸟考察专项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组合开发

根据南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资源特色,结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及行为特征,确保给旅游者提供深刻的、组合的水都旅游体验,南昌要完善以水系为纽带的城市游憩带,以生态河道、城市水道、湖泊湿地、城市湿地为主体的游憩线路,遵循“有线索、有理念、有布局、有层次”的水域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一)挖掘历史线索

南昌应突出和深挖象湖灌婴广场、赣江滕王阁、梅湖山人三大水域景观。灌婴是南昌首开筑城先河的汉代大将军。象湖灌婴广场依托象湖重现灌婴率水军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的壮观景象,象湖灌婴广场作为汉代历史的借鉴对象,需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滕王阁是初唐诗人王勃所写《滕王阁序》的建筑载体。千百年来,阁内因序传名,序以阁流芳。《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为南昌赣江凭添了几许诗意。赣江滕王阁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做简单、质朴的就地展示,主要制造一种意境;梅湖山人是以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为纽带构建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应突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幽然惬意的画境。

(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理念

王勃在《滕王阁序》描写南昌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城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昌因水而建,因水而兴。鄱阳湖的富饶使南昌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因此,无论是从地理格局来看,还是从文化空间来观察,南昌当之无愧为“鄱湖明珠”。这一理念是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思想文化基础。鄱阳湖是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作为“鄱湖明珠”的南昌应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在水域景观设计上突出其作为候鸟保护栖息地的功能。南昌天香园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开创了都市候鸟公园的先河,目前园区占地1150亩,园内湿地、湖泊、原始沼泽串通成片,野生候鸟群30余种。南昌除天香园外,象湖湿地、艾溪湖湿地、瑶湖湿地都可以打造成候鸟的优良栖息地。这种水域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通过保护水域生态资源引凤入巢,还原水域的真正用途,同时也增添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南昌也将真正成为生态之都、候鸟之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旅游开发应就是秉承“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运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个“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系健康、水城交溶、水景相益、人水和谐”的“现代文明都市”。

(三)水域景观空间系统

南昌水域(风光)旅游景观的空间系统,应由三个布局层次的水域景观群落组成:最内层为青山湖风景区、象湖湿地公园、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候鸟公园)等重点景区的观光景区;第二层为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的水上专题旅游产品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最外层为南矶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体验产品;三大水域景观层层递进,互相辉映。

(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第5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一、多角度选材,显示深厚积淀

引用贵在“人无我有”,可显示出阅读面广;更贵在“人有我巧”,可显示出角度新颖。某考生在 《拥有诤友,此生无憾》 一文中,以“诤友安邦――汉武帝”、“诤友立国――李世民”、“诤友慰心――李白”为小标题,角度各异,每个部分又都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支撑,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学积累。且文中的引用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紧扣观点,目的明确,显示出“人有我巧”的引用特色。

二、构思中融入个性化见解

满分作文《春分》 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春分的太阳或许是最公正的,它把阳光公平地分给南北半球。生活中看待任何事物也应像春分时节的太阳一样――公正。”点题后笔锋一转,从政治、军事、文学才华三个方面述说曹操的历史功绩,写出“奸臣”曹操英雄和辉煌的一面。这种评价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辩证分析和个性化理解,富有新意。这样的“用古”,眼光独特,构思新颖,远离人云亦云,自然更胜一筹。

三、巧引名著,关注当代热点

在佳作《地球大变样》中,考生大胆发挥想象,将名著 《西游记》 引入时代活水。开篇说孙悟空取得真经回来后美美地睡到了2010年,醒来一看,花果山满目荒芜,水帘洞滴水全无;带着满腹疑虑到了高老庄,却看到八戒正大战沙尘暴,悟空赶紧逃离;还未到流沙河,就已闻到阵阵恶臭,三弟沙僧正在打捞河里漂浮的垃圾……文章结尾用“地球环境变得如此恶劣,连神仙也无法帮忙,只能靠人类自己从现在起惊醒并付诸行动了”一句点明题旨,令读者在笑过之后不得不进行思考。这种借用名著人物进行故事新编给人以启迪的写法,跳动着时代脉搏,容易出彩。但要注意,运用这种写法,人物描写必须符合各自原有的性格特点,想象要贴切,当代热点的切入口要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四、用寓言故事演绎名句意蕴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将所引名句作为“文眼”,使人耳目一新。例如,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常被考生引用,但能出新意的很少。某考生在 《最好的奖赏》 一文中,聪明地进行了化用――将自己想象为一朵将要凋零的花,叙写面对凋零,内心由不甘到坦然再到欣欣然的过程。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作为支撑,使文章显得自然流畅。在结尾写道:“她的心很坦然,很快乐,她感谢上天赐给她最好的奖赏――化作春泥更护花……”名句的深刻意蕴蕴涵其中,写得机智、简练。

五、引古及今,以古衬今

为“用古”而“用古”,脱离现实,是中考作文“用古”的常见病。正确的方法是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强化当代意识,引入时代活水。在考场佳作 《智者布衣》 中,考生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引古”――由孟子称赞的“舜”等六贤说到“一代智绝,千秋诸葛”,赞美有加;但随即用“大江东逝,先贤尽去,‘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句转折,以更大的热情推出新时代的“智者布衣”袁隆平;文末再次联系现实发出感叹:“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布衣何为?他(智者布衣)说,用头脑和双手去改造世界,布衣有为!”文章的“引古”只是手段,目的是在肯定中华民族“智者布衣”渊源的基础上,让当代的“智者布衣”展示更为动人的风貌。这种今承古例、引古及今的笔法,视野开阔,更能给人以启示。

六、用文化的眼光审视文题,以情立意

第6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江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清山,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清山的概况:

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山气侯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之间,七月分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

三清山四委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入,百花争艳;春夏之间,流泉飞,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林,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华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接下来,我们就一处处游览以上的景点吧!

江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二)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南北长17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洪水面积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5000亿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阳(波阳)、余干、南昌、新建、庐山区等八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蠢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蠢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和成长。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太平军“湖日大捷”、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人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写的是鄱阳湖的胜景。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鄱阳湖,美丽的湖,神话的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她象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神游翻阳湖。

江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三)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对江南三大名楼一定是耳熟能详,可能大家都记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分别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可谓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人。今天我们就去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南昌滕王阁。亲身体验一下王勃笔下的境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南昌市的榕门路口。一度仿古式的大牌楼巍然屹立它东面的匾额上书“滕阁秋风”。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个牌楼?它对滕王阁景区有什么作用呢?

“滕阁秋风”牌楼是通向滕王阁景区的第一道门,也是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一道景观。它耸立在景区东面,是座高大的二柱、彩绘、仿宋式大牌楼,高12米、跨度15米,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正面朝东“滕阁秋风”横匾为宋苏东坡墨迹,背面为文徽明手书的“胜友如云”。牌楼往西大约50米处是南北向展开的仿占街,牌楼的竖向构图与仿古街水平舒展的横向构图形成对比,同时又跟远处高耸入云的主阁遥相呼应。当我们步入景区,主阁的天际轮廓线映人眼帘,这时牌楼起到了很好的框景作用,再加上仿古街对游客观阁视线有屏蔽效果,避免了景区主要景观一览无余,营造出了一种“红杏出墙来”的意味。

各位请看,这就是景区的东门,它是一幢五间歇山顶的建筑,墨绿色琉璃瓦盖顶,当中一间是进入口,设内外两道门扇。外门正对东面大牌楼,门首正中悬挂“雄州雾列”匾额;内门面向园区,门首正中为“地接衡庐”横匾。园门是游客进入园区的主要人口。作为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它既起分隔景区内外空间的作用,又是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域。

请各位随我由此进入园区,大家是否有眼前突然一亮的感觉呢?我们终于看到了主阁的雄姿。阁前广场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它的宽阔衬托出了主阁的高耸,上出重霄的气势得到充分展现。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连接着南端的南门人口和北端的俯畅园。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唯独滕王阁称为“阁”,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楼是重屋,即二层以上的房屋。阁是传统楼房的一种,原是架空的楼,由干栏建筑,即树干为栏的木阁楼,演变而来。其实楼与阁在建筑形制上难以明确区分。人们常将“楼阁”二字连用。一般阁都带有平座,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恐怕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使用功能的不同,楼的用途是厂“泛的,而阁仅限用于游憩远眺、藏书、供佛等方面。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佛阁,宁波的天一阁是藏书阁。滕王阁背城临江,雄踞高冈,建筑风格具有较明显的阁的特点。而且当初建造它,就是出于娱乐目的,为一歌舞场所,因此它的功能是游憩远眺,属阁的范畴,故称其为“阁”是名副其实的。黄鹤楼、岳阳楼都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而建造的,所以它们都称为“楼”。

我们眼前这座阁是第29次重建的新阁。各位可能会同,滕王阁的重建次数居然有29次之多,这在建筑史上恐怕也不多见,这个问题又该如何理解呢?

滕王阁的扬名,的确与王勃的杰作《滕王阁序》大有关系,正所谓“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但一处景观之所以名垂千古,其原因绝不仅仅于此。全国与著名的诗歌和文章相联系的建筑还有很多,有的已杳无踪影,而滕王阁却屡毁屡建,前后达29次之多,仅清代顺治以后的1O代帝王就重建了13次,平均20多年就重建1次。之所以如此,其重要原因是继王勃之后,历代的宿儒学者、名工巨卿在滕王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使这座吴头楚尾的西江名楼成为江南的重要人文中心之一。历代名士在滕王阁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珍品,如韩愈、自居易、杜牧、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文天祥、辛弃疾等,或以文章纪事,或以诗词抒怀,诗词佳篇卷帙浩繁,仅《四库全书》所收就达三部四十余卷;虽然五代水墨画家李升的《滕王阁宴会图》已湮没失传,但北宋郭忠恕的《王勃对客挥毫图》和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已成为保留至今的稀世珍品。历代名家的诗词楹联、书画碑拓,经过一代代文人的收集整理出版,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滕王阁文化体系。滕王阁还是历代歌舞戏剧的重要演出场所,建成后几乎所有的洪州都督、知府,每逢接官、送别、聚会、庆典,都要在此举行规模不等的歌舞音乐演出会。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也曾在这里组织演出其不朽作品《牡丹亭》,开了滕王阁上演大型剧目的先河。

滕王阁也不愧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兼收并蓄,雅俗共赏,这样的景点在国人的心目中已深深扎根,所以它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江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四)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武功山位于萍乡市东南边缘,罗霄山脉北段,绵亘起伏120公里,为萍乡、宜春、莲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罗列。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进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气。

宋代诗人郑强曾登临武功山,并赋诗一首《登武功山》:“绿色青黛梁群山,院锁屋恋迭嶂间,金顶插天云漠漠,飞瀑泻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马桩,巍然在望葛仙坛。灯荧星点清霄静。炉烟燎绕白云还。俯瞰日山齐到眼,江南尽境属吴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1638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游记当然地成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一部分,因而名声鹊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侣道人游览凭吊的胜地。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多少珍禽异兽,奇花宝树生长在这里。如黄腹角雉、华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鹇、娃娃鱼等就属于部级重点保护动物。珍稀植物有台北松、云锦杜鹃、猴头杜鹃、粗榧、水桠木、独花兰等。被誉为“植物三元老”的银杏树连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达24.5米,树围12.1米,直树径3.63米,年逾千载,相传乾隆帝曾名这曰“山中树王”。

江西井冈山旅游景点介绍·南昌市旅游景点介绍·九江市旅游景点介绍武功山的松品种繁多,古老巷劲,浓绿幽美,盘根错节,形态奇特,十进而台北松更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三包盐、吊马栓、鸡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鸟龙潭、迎宾松等。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江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五)各位游客们:

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宗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第7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成语语约义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考查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花了工夫却成效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来不求甚解的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成语的最终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许多文言文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

一、从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往往选择的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所以此成语已有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人教版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中包含的成语最多:物华天宝、物换星移、穷途之哭、白首之心、躬逢其盛、好景不常、起凤腾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学完课文,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

二、在文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语

(一)文言词语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组成成语的语素多为文言语素。所以成语的许多用词保留了古义,这是对现代人的理解造成困扰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意识地引进涉及古义的相关成语,可以纠正许许许多多错误。

望文生义是成语运用中最常见的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吊”为慰问之意时,引入“吊民伐罪”;学习《氓》中“士也不爽,二三其德”的“爽”字为“差错”时,引入“屡试不爽”;讲到《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字为“借用”时,引入“久假不归”……推广到形影相吊、毫发不爽、因果不爽、不假思索、假公济私、假手于人、比物假事……学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的正确含义。只要正确理解了成语中文言词的意义,避免了望文生义,对这些易错成语的运用也就不再出错。

不明白成语中的文言词义,也就不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还有一种常见失误:写错成语用字。如莫名其妙、不可名状的“名”字,欲盖弥彰、相得益彰的“彰”字,食不果腹的“果”字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字。在学习《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出)者”,《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逍遥游》“腹犹果(充实)然”等句子时,有意识地指出含有这些字的成语的含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准字形。

理解了成语中的古义词,还可帮助我们体会成语的褒贬色彩。如从《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学到“鹜”是野鸭子之意后,引导学生思考“趋之若鹜”一词,把人比喻为野鸭子,此词自然带有贬义色彩。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学到“师”是“以……为师”之意后,可以理解“师心自用”是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这也是贬义词了。

(二)文言特殊现象

古今汉语词法和句法有诸多不同之处,而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基本上在成语里都有所保留,这也是使现代人难以理解成语正确含义的一个因素。学习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时,穿插学习带有这些文言特殊语法的成语,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如:

通假字: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学习“春华秋实”,由《劝学》“虽又槁暴”学习“一暴十寒”,既记住了这些成语的含义,也记住了它们的字形。

文言特殊用法:由《寡人之于国也》“可以衣(名作动)帛也”学习“衣锦还乡”,由《师说》“则耻(意动用法)师焉”学习“不耻下问”,由《陈情表》“则刘病日(名作状)笃”学习“江河日下”等。

文言特殊结构:

宾语前置: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鸿门宴》“大王来何操”学习“人莫予毒、时不我待、唯利是图、何去何从”。

状语后置:从《张衡传》“虽才高于世”“验之以事”学习“胫大于股、持之以恒”。

被动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徒见欺”学习“受制于人、见弃于人”。

省略句:从《苏武传》“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匈奴以(之)为神”学习“失之(于)偏颇、不以(之)为意”。

三、通过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成语

(一)时代背景

课本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距离我们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往往需要介绍作品的时代和写作背景。此时,也是很好的渗透成语学习的机会。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介绍晋侯、秦伯同围郑的原因,可趁此学习“秦晋之好”,明确其泛指两姓婚姻,而非一般的朋友交情或国家友谊;学习《氓》时,补充介绍“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成语的出处与含义,对比突出《氓》中女子离开负心郎的勇气与坚强决绝在当时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下的可贵;学习《师说》,拓展到《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既了解了“好为人师”的贬义色彩,也更深刻地体会了韩愈提倡拜师学习的做法的勇气。

(三)涉及典故

古人写作追求典雅含蓄,语言精练准确。运用典故就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而成语典故的内容在课本文言文中也常有出现。如学习《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可说“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此成语之意。学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知道此典故常用于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就可以讲讲“功高不赏”的来源,将两成语进行区别。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师先要对生活中、考试中常见易错成语和高中文言文课文篇目都有全面的了解,并进行整体规划,在课文何处穿插、学习哪个成语,在单元中侧重学习哪类成语错误类型都有预先的准备。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成语知识渗透进文言教学中。

2.适度原则

文言文教学毕竟是以学习文言文为主,所以还需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穿插成语的学习而割裂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滕王阁序》《陈情表》等一些课文涉及成语较多的话,可以用课后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梳理归纳。

3.反复原则

成语穿插在文言文学习中,是比较零散的,也就容易遗忘。隔一段时间应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如在一个单元或一册书学完后应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可按易错类型:望文生义、范围不当、褒贬不当等分类。

第8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藻饰”说“辩”的巧妙,“绮丽”也相当於“豔”。“藻饰、绮丽”皆指华丽的文采,“辩雕万物”、“豔采辩说”也就相当於下文“文采所以饰言”。故释“绮丽以豔说,藻饰以辩雕”为“用华丽的文辞来描绘、辩说”,似觉更合文义,也似更直接明快。

滕王阁序是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滕王阁序全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信息化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这种信息化教学,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而真正贯彻执行、为大语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因此,信息化辅助教学很快在中国大地发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寻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结合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悟语文文化的精妙,获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形势和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展开阶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求知的欲望,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我紧扣“神奇”二字做文章。开场时轻点鼠标,一组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极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了,兴趣陡然高涨,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也可用于加深学生理解,在涵咏文字后,再播放。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记忆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从思维方面来看,关键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恰好能帮助学生再现形象,从而准确甚至深入理解。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象“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语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FLASH,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们倾听着优美的课文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总之,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