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第1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以升学或就业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人们在批评现行教学计划、教材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者只是强调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人像上一代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而素质教育是要改变教育上的“惰性”,它的目标是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的环境下不致失掉种种发展的机会。现代人应该从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方面超过前人,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都是面向未来的。

2、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

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它要求教师创造特殊的环境、用新颖的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都是典型化、抽象化的一种说法。根据实践和教育家的理论总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表现为:

1、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出发点,片面强调考试成绩。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所谓优等生或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如考试成绩)。

3、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增强了自治、自立、自信的能力,获得成功者的体验,自觉排除心理挫折的压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的发挥,强调严格要求、大作业量,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压抑。

4、素质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有些是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应试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只要坚持背诵、模仿、改错的做法,靠加班加点和不断地重复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行为,只要他们通过心理调节与控制,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他们去学习。

三、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了许多新变化:

1、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回答问题和做作业是很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推行专业教室或称电子教室,这种专业教室不同于传统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2、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鼓吹“自发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捷径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诊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寻找他们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

第2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一、主动关爱学生,拉近师生关系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缺乏交流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爱学生,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更多的交流话题。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前提下,把教师作为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在发现问题时能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喜欢上学习。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严厉的教学态度,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沟通讨论,利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激励,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进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给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自由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在学习中获得新发现时的激动,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发挥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思考和主动提问来完成学习内容。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的学习获得实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以道德规范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改变说教式的方式,让学生从枯燥的受教中解脱出来,采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对道德行为做出判断,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班级卫生管理时,一些学生做得比较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时刻维护班级卫生。个别学生对教室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并随地扔垃圾。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育,让学生在观看两种对待班级卫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做法中受到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四、加强心理引导,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素质教育的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现象: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他们失去了主动回答问题的信心,久而久之形成自卑的心理。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导致他们之间形成仇视心理,不利于班级的顺利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要针对这些现象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缺少自信心的学生多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先回答简单的问题,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让他们向更难的问题挑战。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疏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平友好地解决矛盾,加深他们之间的友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在发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来教育学生,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时,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和特色,从校园景色设计出发,用精致、美丽的风景来突出校园的美,让学生在欣赏校园景色美的同时,得到熏陶和感染,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组合学生根据校园的优美景色开展绘画比赛、校园主题演讲、校园风景设计等活动。在校园的展示栏中,可以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作文、书法等张贴到展示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六、构建家校沟通平台,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第3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健康水平;教学改革

体育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和游戏,而是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加强学生社会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的身体健康现状

在2008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辽宁省平均及格率为75%。我校学生的及格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但男生肥胖率由去年的24.25%提高到28.29%,女生在形体比例上控制较好,但在力量和爆发力测试方面不及格率达到29.30%。在对本市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9.59%的学生在体育课外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运动,28.5%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运动量明显不够,有85.4%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锻炼。这说明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是很清楚的,但是学习的压力、没有较好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以及个人缺乏主动锻炼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建立起运动兴趣是阻碍运动的主要因素,这和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以及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关。

二、体育素质教育现存的问题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

体育教学在很多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排除校领导观念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很多教师安于现状、工作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够,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建立,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体育工作的主导作用,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2.没有进行因材施教,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激情不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教学,使他们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达到自身运动极限,实现全面发展。

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能落到实处

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测试后,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无法了解本校学生的不足,体育课上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体质检测和体育教学脱节。在课外活动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专业体育教师参与较少,使课外活动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普及体育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根本,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要制定一套可行性的奖罚制度,在专业素质、备课和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评比,以提高进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相反,消极的体育课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学习风气。所以,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建立多项目、多层次体育课程体系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取了分项教学体制,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很多学生因为过多的限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相同项目中,教学内容相同、考核标准一致,使得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完不成”。这种教学模式打击了先天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将考核标准与学生身体条件及原有运动基础相联系,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够对学生的进步和提高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使各层次学生均能有较好的发展。

3.扶持学生组建各种体育协会和课外体育活动

我校学生自发组建了各种体育协会,虽然收费很低,但参加人数还是很少,坚持锻炼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相关部门应选派各项目骨干教师进行协会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并定期评比。对于参加的学生也应该建立公开评分体系,促进和鼓励学生组建各项体育协会,并在场地和设施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学生自主制定规章制度。协会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吸收会员,并进行比赛和实践,这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使校园体育运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4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综合素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中职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现阶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加强德育教育,显得更加紧迫重要。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逐年下降,中职学校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量”,而非“质”。不少中职生的思想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信心,自卑感强,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为此,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力低,前途渺茫,低人一等,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加上学习习惯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另外,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进入中职阶段学习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很难改掉,因此,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专业技能课,学习兴趣也不浓厚。3.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现在的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接受劳动技能训练时怕苦、怕累。4.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出口成“脏”、抽烟、、打架、早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敲诈、偷窃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明知道不可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差,明知故犯。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从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如下:1.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导致学生往往形成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2.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由于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普高扩招等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甚至犯罪的问题学生,学校也是以正面教育为主。3.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德育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然而心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但要求人才具有科学文化高素质,有攀登高新科技的才智和毅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曾有人对中职生的特征做了概论,指出其应具备如下特征:知识结构合理化,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平衡系统,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能力多样化,它包括: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成熟化,它是指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知识和职业,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都能做到成熟化;个性化,即新的世纪,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身心健康化。而这些都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教书育人,学科渗透。各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语文、社会、思品等学科有明显性的德育内容,教师要结合知识的传授,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科学等学科有隐性的德育内容,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挖掘,以便课堂上有机地搞好德育渗透。此外,还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同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由学校引向社会,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如政治课上可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等录像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活动育人,形式多样。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机。教育活动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活动上明目的、讲时机、有效益,必能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1.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和爱国教育。以有效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国情、省情、市情、乡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组织“学校是我家”演讲比赛,组织“公民道德”征文比赛和纪念“五四”演讲比赛、国旗下的讲话、每日赠言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开好校会、班团队会,搞好队的活动。全体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选拔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关键。因为只有班主任思想品德高,学生才会“亲其师”;只有他业务能力强,学生才肯“信其道”。教师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关爱。因为爱心是化开顽石的熔炉。

3.搞好“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电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思想实际、成长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如《弹道无痕》、《集结号》、《那山,那人,那狗》等,使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想,陶冶情操。

(三)实践育人,提高能力。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模仿能力强,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常使他们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正是在与外面社会的接触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了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基于这一点,实施德育必须相机诱导,把握学情。如利用学雷峰活动月就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可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清理垃圾;走进社区,帮助乡里,实践育人,久而久之,必将使学生的德育素质得以很大的提高。

(四)注重健全学生的人格教育。学校德育应注重健全人格教育。健全的人格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优雅的仪表、文明的举止,树立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人格教育是塑造学生形象的教育。强健的体魄、优雅的仪表、文明的举止是学生人格形象的外在表现,文明的举止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完善自我意识。一个学生即使比较充分地接受了道德教育,也不一定具有完美的个性。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只会在较高层次上做出价值取向,而缺乏适应日常社会生活问题能力的人,抛弃了低层次的做人本领,高层次的价值取向也终究会落空,很难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德育是一种整体教育,是一种开放教育,具有多层、多触角的全方位性。学校只有注重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增强对祖国的深刻认识,巩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只有促进学生形成和完善健全人格,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之花才会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第5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素质;教学

[作者简介]陈景信,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人口学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25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2-0169-04

一、引言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日益上涨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正因为如此,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读书无用论”,甚至这种“新读书无用论”越演越烈,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不少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深入大学教育模式、大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剖析,以求创新大学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大学的教育目的来看,认为大学应该面向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当是中国很多大学必须担当的重任”。而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洛齐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从高等教育本身和大学教学来看,第一,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观念应该“从注重群体化、单一模式化管理转向个体化和多样化管理模式”。关于大学的教学模式,有人认为,大学课程应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模式――“1二3三”教学模式。第二,关于大学教育的若干观点。有人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重视学会,忽视会学,重视知识,忽视能力”,所以大学应该提倡“创新教育”。出于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考虑,大学教育应该提倡“通识教育”。而从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来看,大学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已到了紧要关头,没有这样的教育中国大学生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们都从理论上对教育和教学的多方面进行了探讨。而本报告是建立在对贵州两所高校150名在校大学生对现行大学教育与教学的若干认识与感受的调查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对中国现行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描述,最后有针对性地就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以大学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能够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二、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取偶遇抽样和分层抽样获取样本信息,然后对问卷信息核实后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资料的搜集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中,使用发放封闭式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本调查发放问卷共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为139份,有效率为95.9%。

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在贵州大学调查85人,在贵州民族学院调查65人,总共有139人为有效调查对象。其中文科生为83人,理科生为56人,分别占60%和40%。

三、结果与讨论

本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大学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二是大学开展学术讲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问题。三是关于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下面对统计所得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来说明当今在校大学生对现行高等教育的认识与感受。

(一)大学教育方面

1.调查的139名大学生中44%的大学生认为,希望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但是也有2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主要目的是“拿毕业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其中,文科生占其总人数∞的20%,理科生占其总人数的32%,理科生比文科生高出12个百分点。可见,理科生更强调大学教育的实用性。 2.对大学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与评价(表1)。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大学生中认为高等教育“改善非常大”的只有7人,只占5%,而普遍认为“有所改变”和“几乎没变”。对于“大学所设某些课程是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了”的回答,有112人持肯定态度,占总人数的78%。至于对“现行教育方式是否经常让大学生感到压抑、忧虑或无聊”这一问题的回答,有高达93%的大学生认为会出现以上不良情绪,其中,40%的大学生认为“经常会”,53%的大学生认为“有时会”,仅有l%和4%的学生认为“很少”和“不会”。从“大学教育满意度”来看,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不满意”的有72人,“非常不满意”的有2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1%和17%。由上可见,无论从确凿的满意度调查来看,还是从高等教育的改善度、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或不良情绪发生的频率来看,当前大学生对现行高等教育是普遍持“不满意”态度的。 3.民办教育的支持率。除了10%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和16%的学生持中立的态度外,高达74%的大学生是支持民办教育的。因此,从大学生对民办教育的认同度来看,民办教育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二)大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学术活动以及开立考证培训班的态度 1.假期专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关于“学校是否有必要组织学生在假期参加一些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从总体来看,有高达96%的大学生认为是必要的,其中有63%的大学生态度更为强烈,选择了“非常必要”。从文、理科的对比来看,理科生认为“非常必要”的人数占其总人数的67%,而文科生只占其总数的58%,理科生比文科生高出了9个百分点。可见理科生更为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知识的实用性,这与前面所提到的在理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主要目的是“拿毕业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这一观点无疑形成了一定的因果呼应关系。 2.大学生对学术讲座和考证培训班的态度。对于“学术讲座对大学生学习有多大帮助”的回答,有83名大学生认为作用“一般”,占总人数的60%,面认为“非常大”和“很大”的人数分别为10人和27人,总共37人,仅占总人数的26%。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学术讲座的作用评价是不高的。至于“学校是否有必要开立考证培训班”这一问题,仅有35%的人认为是必要的,持中立和反对态度的居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不热衷于考证,充其量只能说明他们普遍认为,考证通过率与考证培训班没有必要联系。换言之,培训班虽然对提高通过率有所帮助,但所起的作用是一般的。

(三)大学生对高等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认识

与评价 1.大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大学生普遍认为“对所学的学科不感兴趣”或“老师教学方式呆板”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是促使他们旷课、逃课或借故请假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在教学中加大师生互动的频率”、“教师经常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来授课”、“老师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理科的实验课教学中,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做实验”,以上四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值得提倡的,其中,前两点几乎为所有的大学生所认可。至于对教学手段的认识,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写论文或搞PPT的方式来考察学习情况是可行的”,其中,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十分可行”和“可行”的共有86人,认可度达到61.5%。对于“PPT教学是否比传统板书教学更有效”的回答,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笔者发现,在不考虑持“不知道”态度的大学生前提下,持“同意”态度的大学生中,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别占其总人数的57%和32%,文科生比理科生高出了25个百分点。相反,持“不同意”态度的大学生中,理科生比文科生高出了21个百分点(图1)。但总体而言,有较多的大学生是支持PIT教学的。

图1 PPT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的评价 2.大学生对“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的认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素质与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知识”、“老师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经验”、“能够客观理性地把握教学内容,并能以通俗的方式进行讲授”、“不时地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能让学生各抒己见”这四点都被作为考核老师是否优秀的指标,其中,前三个指标学生更为重视。 3.以上面数据分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现象为基础,下面主要从教育的最终实现途径――教学这一角度来提出若干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逐步实现在坚持理论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各专业的社会性。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新读书无用论”并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即使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教育出现的“学与用相脱节”的现象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以获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而选定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毕业后有用武之地,而不会出现虽是学某一专业,但对这一专业领域的应用性知识知之甚少或者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

第6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教学创新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多数教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对运动技术精雕细琢,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扼杀;在教育内容和标准上,主要是考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体现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正确理解新的课程模式

(一)理解课程名称的内涵性质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与原来的健康教育课相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的一个课程,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一般教学模式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与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掌握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1)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三、抓好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教学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以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实行快乐体育教学

在“快乐足球”中,米卢提出了单纯性的竞技体育也可以快快乐乐地训练、快快乐乐地比赛拼杀,以激发足球运动员的内在激情,实现中国队进世界杯的梦想。中学体育教学也应采用快乐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动作或提高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打从心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信心。快乐体育教学,应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尝试个性化教学模式

第7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广东省湛江市黄陂区中学运动会上有一名学生在3000米田径项目上猝死,这则报道引人深思,如今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差?截至目前,我国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有过四次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对此结果学生做出的解释是:高中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文化成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导致体育课不受重视,甚至是经常被老师占用;学习任务繁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就使得体育锻炼更加没有时间;学校重视文化教育,忽略体育的重要性,所以体育的师资力量也就单薄,体育设施落后。然而高中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力量和耐力的锻炼,一旦错过这个最佳时期,日后的补偿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加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1.扭转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告诉学生文化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又怎么能够去参加高考呢?这就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的态度,从而增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其中包括:让学生正视自己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的现状以及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是自己一生的财富,而且高中时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今后无论怎么努力都弥补不了,也就使得学生不再轻视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

2.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方面: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形成一种习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锻炼身体时应该注意安全和结合自己的体质来进行,这就需要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关键进行反复训练逐步让学生热衷于体育锻炼,把体育锻炼当做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二、改变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秉着合理有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的原则,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体育课能够愉快顺利地进行,也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入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启发式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占主导地位,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会把自己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展现;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在认知上降低学生的难度,并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求知欲。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声音与图片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体育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教师自己不重视体育教学,放任学生自流,会导致学生觉得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更加严重。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所以老师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给学生树立榜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具备较强的传授能力和高尚的品质,它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从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学生厌倦体育的可能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四、重视体育,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学校不应该一味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文化成绩展开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潜意识里形成文化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从而忽略体育,学校师生都应该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对于其他考试科目占用体育课的行为要令行禁止,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参加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不得以任何借口为由来逃避体育课。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怀着钻研的态度去研究体育教材,使课堂更娱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获得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五、结论与建议

加强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有自主锻炼的意识,并且把锻炼当成一种日常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增强学生锻炼的欲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增加体育课在课表上的数量。身体素质的练习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安排素质锻炼,循循善诱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加大训练力度,为加强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出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强化体育课谈起[J].体育学刊,2014(02):81-85.

[2]孙立新.选项教学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策略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6):54-55.

第8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一、关注学生自身

由于初中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休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和“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休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休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二、激发运动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展。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对待与安排。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将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重点之一是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自我体育意识(自己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心理或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他就不会把体育看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他就会把体育当成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正如同志所说:“体育一道,配德充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加强对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到的。

三、辩证看待创新

体育教学活动包含了各种要素,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m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最大效益。

第9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一、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把分散的知识通过整理变成知识串、知识块,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脉络清晰,便于掌握。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用图表归纳总结,一张图表就可概括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既直接又简明扼要。

再如,用简化知识点法,把过滤操作概括为:“一角、二低、三碰”;把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量取液体体积和操作概括为:“三点一线,保持水平”;把化学实验室操作可原则地概括为“安全、方便”;提纯物质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等等。

将知识按照一定要求归类总结,既能使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容易当作纯净物的混合物;容易当作混合物的纯净物;容易当作物理变化的化学变化;容易当作化学变阶级的物理变化;可生成氧气的反应;能用于制取氢气的反应;有水参加的反应;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反应等等。

二、联想比较

联想比较就是当遇到某一概念(或知识)时,要想到已学过的跟它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概念(或知识),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例如,学到热化学方程时,联系一般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相同点: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同点: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于个数,因此,可用分数,而一般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用分数。化学上容易联想的知识很多。诸如由同分异勾体联想到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由胶体联想到溶液;由化合联想到分解;由碱能腐蚀玻璃,联想到碱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等等。正确使用联想对比的方法,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不但能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容易使知识网络化,建成便于提取和灵活运用的新的知识结构。

三、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基础,牛顿观察到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到炉子上的水壶盖于被水蒸气冲起,发明了蒸汽机;……所以,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学会科学观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以及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所谓科学观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观察:要有科学观察的强烈意识和兴趣,对能够且需要观察的,要主动去观察,不能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

二要善于观察:(1)细心地观察。例如,观察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不仅要看到当迅速推压注射器活塞时,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还要看到变浅后的颜色比推压前管内颜色深。(2)对比观察。例如,集气瓶和广口瓶的大小、外形都相同,但集气瓶口上端磨砂,而广口瓶瓶口内壁磨砂,前者便于盖玻璃片,后者便于加盖玻璃塞。(3)耐心观察。有的反应速率很慢,需长时间观察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他在曲颈甑里装入水银,把曲颈甑的长颈通入钟罩里的水银面上,用炉火加热曲颈甑里的水银。日夜不停地观察了12天,终于证实空气是由约1/5的氧气和4/5的氮气组成的混合物,澄清了当时化学界把空气当作元素的模糊认识。(4)全过程观察。例如,观察切下的一小块钠放在空气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5)全方位观察。例如,观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既要观察到产生耀眼的白光,又要看到上冒白烟,下掉白色粉末,还要用于承接掉下白色粉末的石棉网。(6)比较观察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和纯氧中燃烧有什么不同?等等。

三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如何解释。如乙烯制取实验中出现反应液变黑的现象,得到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为什么?气体的成分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四、科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