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精选(九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

第1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水平,是全国较早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2262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18人。专任教师1511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4人,博士生导师10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6人。

学校拥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

学校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油田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54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

学校在教育部2001年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8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结论均为“优秀”。我校毕业生以全面、优秀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2006年我校正式加入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从2001年开始启动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39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863人,硕士研究生3605人,博士研究生621人,外国留学生11。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成都校区就读。

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力争一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表演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配有全套数字摄录、演播、制作设备,拥有新闻演播厅、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影视后期特效实验室、广播直播间、形体房、综合排练厅、声乐教室、录音室、图书资料室等硬件设施和实验设备。

学院拥有一支以王岩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学院聘请中国传媒大学吴弘毅教授、傅大岭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主播傅华,好莱坞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田芬,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何世平,演员卢奇,上海东华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系主任徐海燕教授等多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培养助力。

目前,学院在峨眉电影集团、湖北电视台数字频道、四川凹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新广影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四川新闻网地方部等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电台、电视台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了宽广的实习实训平台。

学院实施“抵近人才市场”的培养模式,宽口径专业教育,重基础、重文化、重创新,培养具有较宽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长远的拓展前景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多渠道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特点,抓好实践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健康、有益、多样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发展专业特长。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培养目标

具备“能说、能写、能拍、能编”的综合能力,具有灵活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影视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熟练应用影视数字设备,能在信息产业、传媒机构和文化产业市场独立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专题片、形象片策划、编导、撰稿、后期制作、摄影摄像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摄影与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剧作、影视导演基础、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影视包装、艺术导论、纪录片创作、影视剪辑、电视节目导播等。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四、考试科目及分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科目如下:

笔试:1、广告创意及音画组合;2、编写故事。

时间120分钟,考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表演专业

一、培养目标

除声、台、形、表四大类专业课外,加强文化素质培养,要求“文(学)、史(学)、艺(术)、新(新闻)”综合发展。

本专业培养学生面向文化艺术院团、部队、企事业单位,掌握表演艺术理论与技能,具备现代审美意识,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较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扎实的表演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电影、电视剧、舞台表演,企事业单位宣传、公关以及本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声乐、台词、形体、表演舞台训练、表演镜前训练、表演创作方法与技巧、完整人物形象创造中外戏剧电影史、艺术导论等。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四、考试科目及分值

表演专业的专业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其考试科目如下:

1、初试:①语言(自我介绍);②自备作品脱稿考察:诗歌、散文、寓言、台词、小说片段等任选一种体裁,时间在2分钟以内。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初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能参加复试。

2、复试:上镜录像①自备作品脱稿考察:诗歌、散文、寓言、台词、小说片段等任选一种体裁,时间在3分钟以内;②形体(舞蹈、武术、体操不限,自由展示);③声乐(自备歌曲一首: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唱法不限);④表演(命题表演)。以上4门考试满分均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复试时可提交自备5寸以上个人生活照1张、艺术照1张。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有稿能播,无稿能说,提笔能写,前期能拍,后期能编,全面发展。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基本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文艺团体、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播音、主持、采访、编辑、宣传、文化活动策划等工作的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普通话语音学与播音发声学、主持人学、语言表达、主持人思维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镜头前表达、话筒前表达、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等。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四、考试科目及分值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其考试科目如下:

1、初试:①自我介绍;②自备作品朗诵:现代诗歌、散文、寓言、台词、小说片段任选一种体裁,时间在2分钟以内。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初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能参加复试。

2、复试:上镜录像①新闻故事讲述(自备);②命题即兴评述(考生抽题后评述,时间在2分钟以内);③镜头前表达(考官提问)。以上3门考试满分均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复试加试特长展示,复试时可提交自备5寸以上个人生活照1张、艺术照1张。

报名须知

1、符合当地招办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报名资格和条件;

2、举行专业测试省级联考的省市的考生必须达到联考合格线;

3、报名所需相关材料:

3、①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户籍证明);

3、②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办签发的《报考证》;

3、③其它要求请考生自行参照当地艺术考试主管部门要求执行。

4、报名及考试费用:

4、①考生在专业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报考我院三个专业,并参加三个专业的专业考试。

②专业考试报考费: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专业:初试150元,复试100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笔试200元

专业合格证发放办法

我校根据考生生源状况及实际下达招生计划情况,按照专业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原则上按小于1:4的比例确定合格考生名单,划定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合格线。届时考生可通过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查询考试成绩,合格考生直接在网上打印《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我校不单独寄发专业考试合格证。

录取原则

1、我校艺术类专业授课语种为英语。

2、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对电子档案中未能真实反映本人德、智、体情况而被我校录取的考生,我校将保留退档权利。

3、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专业测试,专业测试分统考和校考。四川省外考生必须参加我校在招生所在省举办的艺术专业测试且须合格。

第2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电视节目评估是一门科学,也是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中国电视节目评估活动已经开展近三十年,但是,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研究电视节目评估的部分成果,包括电视节目的评估现状分析和电视节目研发评估系统、电视节目制作评估系统、电视节目流通评估系统、电视节目传播系统评估、电视节目品牌系统评估以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节目评估系统等。

任何商品的价值都是有大小高低的,因此,必须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必要的评估。作为文化商品之一的电视节目既然具有价值,自然也需要对其进行某种评估。但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对节目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就目前我国电视节目评估发展的现状而言,评估模式主要有三种:

政府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重视节目的宣传价值(主要指标是舆论导向);

商业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重视节目的经济价值(主要指标是收视率);

研究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模式,重视节目的文化价值(主要指标是满意度)。

不同的节目评估模式适应不同特性的电视媒体。但是,不管是哪种模式的节目评估,都应当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真实的原则,对节目的价值及其影响与承载节目价值的各项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系统性的评价和估值。从市场的角度来衡量,节目评估既是一项专业的节目欣赏活动,也是一种对节目质量与价值进行检测的过程,更是促进节目质量和价值提升的手段之一。节目评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相对精确地评估节目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供节目交易和广告销售参考。节目评估的最终目的则是为节目制作者提供指导、参考和借鉴,进而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综合效益。此外,在商业广播电视媒体中,节目评估被当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关系到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收入。

一、从国外引进的以收视率为中心的商业评估模式

众所周知,在世界主要的广播电视体制类型中,美国是商业广播电视体制的代表。作为首屈一指的西方大国,美国是新自由主义全球秩序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也是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度。因此,在商业广播电视节目评估领域,美国的电视实践最为典型。

商业广播电视节目评估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受众研究来评估节目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伦教授(PatriciaF.Phalen)认为,美国的媒体受众评估和收视率调查方法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他将美国商业受众调查的学术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科学方法,定量研究信息系统特征即信息的质量以及受众数据与市场的关系;另一类是研究商业受众评估的理论分析法,一般从文化或批判角度进行研究。前一种研究是主流的,主要包括应用性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收视率调查和流行度的调查。[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陆续引进了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调查评估。其中,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创办于1996年8月,是一家合资公司,但由于中央电视台的参股和密切合作,因此,不但短时间内顺利地适应了中国的“水土”气候,而且一直在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和收听率调查市场居于垄断地位。公正地说,收视率概念和调查方法的引进,量化了节目的评估指标,可操作性很强,促进了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节目质量意识和行业竞争意识。但是,毋庸讳言,以收视率为核心指标的商业评估模式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弊端和局限,主要是:

(一)样本少,易受污染

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传统的收视率调查测评布点太少(主要在大中城市),样本户数量也少(每个城市300~500个),容易受到污染(污染一个样本户,某个节目的收视率将有0.2%~0.33%的波动),不足以形成对节目全面准确的判断,更不能真正衡量出所有优秀的节目。一些广告商的推波助澜更让一些广播电视台陷入了“唯收视率论”的泥潭,最后导致以娱乐名义出现的“三俗”节目泛滥成灾。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这个“三不”政策虽然没有就如何才能全面、正确地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给出具体的指导,但是,至少指出了以收视率为唯一指标的节目评估标准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2013年以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出现了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弓箭手打败装甲车、女八路敬礼等恶俗镜头,极大地玷污了中国史诗般悲壮的抗日战争,说到底也是制作方畸形追求收视率的动机在作祟。

(二)监管不到位

由于收视率调查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中国目前缺乏一个监管收视率调查行为和结果的行政机构,而市场的垄断性又使得收视率调查缺乏行业的有效监管,数据的公正性、可信度都无法得到第三方保障,收视率造假现象时有出现。从2010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个别卫视收买样本客户?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等揭露收视率造假的文章。其实,文中披露的样本户污染问题只是收视率一元化评估问题冰山之一角,收视率调查领域中还存在一些诸如数据篡改、数据寻租和数据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难题,只是没有机构、没有人去过问或管理。

(三)无法反映节目的满意度

收视率指标或调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节目受众的规模,但无法对节目进行深度分析,也无法反映观众的要求,更无法准确度量观众的满意程度,因此,无法据此衡量广播电视品牌节目的价值,甚至会把优秀的节目淘汰出局。据统计,央视及各地电视台“收视率末位淘汰”的节目中,70%以上是文化教育类节目,而保留下来的是所谓收视率高的节目,如娱乐节目、日韩电视剧等。

(四)不能反映出新媒体对传统视听方式的冲击及引起的变化

根据长虹集团委托第三方机构的调研,2011年北京地区每晚百户的电视开机率是38%,而3年前同一机构的调研结果是75%。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在过去3年,网络视频收视率以每年300%到400%的速度增长。[2]也就是说,现在很多人是通过网络视频看影视节目,传统收视率调查的布点和样本完全覆盖不到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因此,所谓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充其量只是反映了部分受众收看节目的部分情况,根本不能反映市场全貌。

二、主要电视媒体自创的节目评估体系

其实,以收视率为核心的商业节目评估模式的局限和弊端早已为业界所洞悉和诟病,一些电视媒体也早就在探索取代的方式和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节目评估模式。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电视媒体,在一时难以完全舍弃收视率评估指标的情况下,以“中体西用”的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台情”,相继研发出了自己的节目评估体系。(参见表1)

从上述各台自创自行的节目评估系统来看,各有长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评估系统比较注重节目的社会传播效果评价,指标的主观性较强;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南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评估系统更加注重节目的经济效益评估,指标的客观性较强。在评估指标设置方面,各省级电视台的评价模式大都包括收视率、满意度(或观众评议)、专家评审这三部分。广东电视台的办法是将节目按播出时间段进行分类,同一时间段内的节目,分别按收视率、节目技术质量、节目艺术水平、广告效益四项打分,最后乘以不同的难度系数,得出其综合考评分。但在实际运作中,广告效益这一指标并未被列入。

在评价体系运用方面,许多电视台主要用于宣传管理和节目调控,或供决策层参考。重庆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定期向各部门公布评价结果,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和公平,但力求做到公开。重庆电视台还将节目评价与栏目人员稿费收入和节目成本投入挂钩,并将节目评价的各项目数据作为年度最佳专业人才评选的主要依据。湖南卫视和黑龙江电视台更是把节目评价完全落实到了各部门业务人员层次。一些城市电视台也相继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节目评估系统,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指标大同小异,权重分配和调查周期各异,基本不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绝大多数电视台的评估体系中,收视率指标所占的权重都超过了50%,有相当一部分超过了70%。

从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系统来看,我国基本上沿袭了美国的商业收视率调查和英国欣赏指数调查的基本模式,然后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台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指标。但是,由于我国广播电视台数量众多,行政级别和经济实力各异,各自为“标”,各取所需,评估主体多元,标准不统一,评估对象(或指标)既不同源也不同步,指标权重随意,体系杂乱,缺乏可比性和通用性;而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产业和市场的完整性、统一性又不可能同时接受五花八门的节目评估体系。因此,如何创建一个既吸取他国之精髓,又符合自己国情的以及具有独立性、客观性、连续性、非营利性、权威性等特征的节目评估体系可谓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当务之急。

三、电视节目的其他评估体系

在商业评估体系和电视媒体自创自行的节目评估体系之外,还有若干影响不一的节目评估体系。从主体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类:

政府主导的节目评估活动。这类节目评估体系主要以评奖为主,并非真正的、全面的节目质量和价值评估。但是,由于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有关机构出面主持,业界十分重视。如中国新闻奖、“飞天奖”、“金鹰奖”等。总体来看,这些节目评估侧重政治导向、社会传播效果,指标简单,主观性强,权威性有余,科学性不足。这些带有导向特征的评奖性评估,犹如海参、鲍鱼,虽然稀缺难得,但毕竟不是常态,不能当饭吃。而且,从国际惯例来看,政府部门一般都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节目评奖,更不会参加具体的节目评估。

平面媒体主导的节目评估活动。这里的平面媒体主要指报刊。为了扩大影响力,一些报刊经常搞一些与节目质量或评奖相关的节目评估活动。有的是综合评估,有的是某类电视栏目的某个指标评估,如年度“十大”或“十强”创新电视栏目或频道等之类。这类评估活动通常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指标的系统性较差。

学院主导的节目评估。国际著名的影视节目评估或者评奖活动一般都少不了影视教学和研究机构的参与,如普利策奖、奥斯卡奖等。这是由节目评估或者评奖的客观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决定的。正因为此,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的影视学院或者影视研究机构也会主办一些节目评估活动。早几年,中国传媒大学这类评奖活动较多。近两年,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的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评估活动异军突起,迅速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以学术机构为主的节目评估和评奖活动在国际上是主流,但是,在中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政府和业界普遍认可。而且,学术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和评奖活动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

民间机构主导的节目评估活动。由于上述几类节目评估或评奖的标准相对较严,大量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的节目很难获得评奖的机会,于是,一些民间机构瞅准这个空当,针对这些数量众多的基层广电媒体的节目,开展了五花八门的节目评估和评奖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动机明显;评估或评奖标准随意。

综上所述,中国电视节目的评估主体多元化,体系零碎,指标设计随意,缺乏共通性、普遍性。成熟的产业和市场呼唤成熟的产品评估标准和系统。因此,中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JamesG.Webster,PatriciaF.Phalen,LawrenceWilsonLichty:RatingAnalysis:theTheoryandPracticeofAudienceResearch.Hillsdale,NJ:Lawre

nceErlbaumAssociates,2000.

第3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电视作为最具大众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要在逆境中求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前沿战略眼光、高尚职业精神和过硬工作本领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我国现有的电视网络中,地市级媒于整个产业链的最末端,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庞大而复杂的群体。据统计,我国总共有地级市260个,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电视台,覆盖人口3.5亿,平均每天播出自制节目4.2小时,地市级电视媒体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市级电视媒体在稳定地方政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社会和谐运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市级电视台也具有一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地市级电视台从业人员一般学历较高,但大都非科班出身,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电视台,从业人员很少受过专业传媒教育,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因此,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从业人员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接触不到前沿的行业信息和知识,没有开阔的视野和鲜活的创造力,大大限制了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因此,对各地市级电视台媒体人进行科学系统、细致到位的在职培训势在必行。进行在职培训的前提是考虑到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培训资源等重要因素,明确电视台各个岗位工作需求和电视台员工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状况与电视台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最需要最实用的培训需求,从而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二、地市级电视台的岗位分析

地市级电视台的人员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行政管理人员、一线采编播人员、市场经营人员、工程层技术人员。具体来看:

1.行政管理人员

通过分析,各类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有所不同。台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是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塑造理念;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宏观、理念、信息量;在培训形式上注重研究、对话。部门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包括深化各自主管业务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提高作为现代传媒行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精深、理念、实用、系统化;在培训形式上注重案例。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最主要的是文秘人员的培训,培训目标是提高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实效。

2.采编播人员

通过分析,我们较清晰地了解采编播人员的培训需求。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人才,培训方式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开门见山、简要精炼地涉及采编播业务的精华和要领,同时也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作支撑。

3.市场经营人员

从市场经营人员岗位要求来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都是需要的,针对这类人才的培训也应当把各学科的理论与传媒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4.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分为两个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层次、一线技术人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包括科技事业中心、网络传输中心、数字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等部门中的技术骨干人才和负责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包括各个岗位上从事技术操作工作的人员,如非编技术、视频技术、电视播出技术等。从培训需求来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视野和对传媒新技术新业务的跟踪和理解能力;一线技术人员需要着重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三、地方电视媒体人的构成分析

1.学历结构

当地市电视台的人员学历层次在本科及以上的为43.9%,专科层次为23.2%,高中及以下层次仅为14.9%。通过对电视台人员学历结构的统计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学历人员占据了较大比重,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逐步向高学历水平迈进。2.学科背景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学科背景丰富、文理科兼备,覆盖了经营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理工技术类等各类学科。

3.年龄结构

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50岁以上占10%,40—49岁占21.3%,30-39岁占35%,20—29岁占33.8%。其中,一线采编播人员的年龄最具有年轻化特征,行政管理人员则总体年龄偏大。

四、课程设计方案应涵盖内容

根据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员的岗位分析,在给他们课程设计方案时需要有针对性。

1.行政管理人员

对集团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涵盖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改革、国际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内容;集团总部部室主任、副主任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团队管理、沟通技能等内容;频率(频道)总监、副总监,中心主任的课程可包括频率(频道)定位与品牌塑造、大型电视活动策划与操作、广播和电视栏目综合评估体系等内容;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课程方案要涉及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请示、报告、通报、通告、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简报等。

2.采编播人员

对频率(频道)内设部室主任、制片人等的课程需涉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策划与实践、国内外主要热门节目形态、制作广播节目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对记者、编辑、制作人员的课程要涵盖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分析等内容。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课程要涵盖新闻播音、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口语表达、主题性业务研讨等内容。

3.广告经营人员

广告部室主任、副主任的课程包括电视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展望、媒体整合传播与广告客户投资价值分析、品牌营销经典案例赏析等内容;广告策划及业务人员的课程包括广告环境与广告市场、广告设计基础、媒体市场调查及收视率解析等。

4.工程技术人员

第4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 美国电视节目 评估指标 评估方法 评估特色

如今,美国的电视业无论是运营机制、技术设备,还是节目制作的质量,都处于无可非议的领先地位。这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美国有着较为健全的节目评估体系。在美国,对于收视率及受众的调查不是通过美国广播电视媒介机构来实施,而是由专业调查公司完成。电视台从这些公司手中购买他们的成果——调查研究报告[1]。从尼尔森(Nielsen)媒介调查公司1950年开始的全国性电视网收视率统计和1954年开始的地方性电视台的收视率,再到美国电视业在1958年首次提出了“吸引力”指数(即满意度指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电视现已形成了以“收视率”等客观指标为主,“满意度”等主观指标为辅的多级指标。本文着重从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特色三个方面分析美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以求对完善我国的电视评估体系有所帮助。

一、美国电视节目的评估指标

进行任何一种节目评估,必须有评估的标准和依据,也就是评估的指标。评估指标确定了评估的对象、内容,制定了评估的标准,是整体评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纵观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质量评估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

(一)质量评估指标

1.质量标准指标

对于任何产品来说,质量是最重要的。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对其质量的严格把关同样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个质量不高,品质低下的电视节目,其社会、经济效益也不会太好。所以说,质量评估是节目评估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里的质量标准指标是指衡量节目在舆论导向、节目内容、语言、主持等方面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起码标准的指标,主要包括客观数据中的节目描述性指标:节目情节、节目播映的市场数量、演员或主持人的影响力等。美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关于主持人和演员资料的收集,并且建立了名为TVQ的数据库,如综艺、戏曲、新闻节目等对主持人、演员的知名度分别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2]。

2.内部人员评估指标

电视台的总经理或者节目部的负责人在决定节目播出时段有一定的权利,他们根据专业调查公司得出的客观数据资料与电视台本身的既定目标进行比照,从而确定是否购买节目以及适宜节目的播出时段[3]。一些专业考评数据如果单纯靠受众调查,则会与电视台内部的流程、目标有一定的冲突,这时节目会有选择性地播出,以符合电视台的利益。

3.满意度指标(吸引力指数)

观众满意度调查(Audience Reaction Survey)是采用量化的手段,测量观众对所看频道或节目的满意程度。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美国传播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推动的定性研究,其核心项目就是包含两个调查项目TVQ调查[3]:一是受访者对节目的知晓度(即知名度、接触度),二是以5级量表测量观众对节目的偏好程度。该研究根据知晓度和偏好度的调查资料,得出节目的PTVQ指数,从而对节目做出评价。PTVQ的计算公式如下:PTVQ=■×100%。PTVQ分数越高,代表收看节目的观众对该节目的评价越高[4]。

(二)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商业电视节目评估以收视率和市场为中心,着重寻求节目质量和市场的关系,评估手段和目的与市场紧密相连。美国的商业运行模式决定了它的媒介产品与商业经营的好坏直接挂钩,同时决定了其媒介运作的核心就是围绕受众,把收视率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5]。在美国,电视台的效益与广告商的青睐息息相关,只有播出足够吸引受众观看的节目,争取高的收视率,才有了与广告主商榷的筹码。电视节目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可以用收视率、市场份额、反映的市场数量等指标表示。商业电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需要向广告主证实自身节目的价值,就必须以观众的实际收视行为为基础。收视率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观众是否观看过某个节目,看了多长时间;市场份额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不同类型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市场数量是最直接的市场诉求,这些都被认为是各电视台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广告收入和节目生存。

(三)社会效益评估指标

作为世界商业电视的典型代表,美国商业电视几乎占据了全美电视业的全部市场,公共电视的占有率不足1%。但是,在商业电视网空隙中生存的美国公共电视,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公共电视台播出的儿童节目《芝麻街》,从开播至今连续36年长盛不衰。公共电视最突出的就是其社会效益的评估。美国公共电视评价指标中的“节目观众类型特征”指标是电视台负责人们尤为看重的。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将观众分为三个年龄层:6~11岁的儿童、12~17岁的青年和成人,并且很好地结合了节目分级制,对于不同节目内容选定特定的观众。此外“节目在不同电视台的时间安排”也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同一受众,不同时刻也有不同的需要;同一时刻,还有不同层次的需要。

二、美国电视节目的评估方法

评估的实施需要运用具体的方法。只有方法正确、科学,才能得出对实践有价值的结论。美国在商业电视的评估方面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指标和流程,其评估方法也较多元化[3]。

(一)播前和播后

播前预估的主要任务是预测和确定节目运营的目标,并根据实际量化这些目标。它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前提,是进行播后评估的标准。美国电视节目的播前评估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其中客观分析是指对节目、演员、情节和市场预期的客观描述;主观分析则是指电视台节目负责人或专业经理人。他们通过客观数据与预期目标的前后对比,以决定是否购买节目和节目的播出时段。虽然播前评估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但是并未形成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系统性评估,因而也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3]。

播后评估大致包含两部分:效果评价和综合评价。效果评价是包括收视率、收视份额、观众构成等数据分析在内的传统形式上的对商业性电视机构必须进行的例行评估[6]。综合评价是在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对节目满意程度的调查,类似于英国BBC电视台的欣赏指数调查。但是,这种“综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偏轻。

(二)定量和定性

美国电视节目的评价指标大都是定量研究的产物,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2005年,尼尔森公司启用了A/Pmeter(主动/被动记录仪系统)收视调查系统,使数据更加细化[7]。它不但可以测量在同一频率中同时出现的多种节目的播出情况,还可以测量用户在观看电视时的独特的收视行为(如“个人化视讯录放影服务”(PVR)所提供的延迟收视方式等)。此外,美国部分商业电视机构采用的“小安妮”(Little Annie)节目分析系统,可以让受试的观众在观看样片时,由研究人员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及其强度并将观众反应绘制成曲线,最后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受众对节目的喜爱情况。

但是,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电视节目的评估不可能做到完全量化。1979年美国西雅图地区的公共电视台KCTS在当地推行了珀西系统计划(Percy System),采用名为VOXBOX的电子装置[3]。VOXBOX设置了九个反映节目内容质量的特殊按钮,当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有任何意见和想法的时候,即可按下按键进行记录。但由于只采集了区域性的样本,该项计划的实际应用范围较小。KCTS后来还是选用了核心小组访谈的方式,以补充其他有关节目定性研究的资料。

(三)客观和主观

以客观评价指标为主的体系,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考核制度;而主观指标对电视的精品标准、艺术质量等的统计可以弥补客观指标的不足与缺陷。辛迪加节目公司要向电视台提供一份关于电视节目的说明,这些信息中关于节目的评估主要包括两方面:(1)关于节目的描述。如节目属于离网辛迪加还是初播辛迪加,或是电影其情节如何表现及其他相关信息;(2)演员名单、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是否有才华或有知名度、吸引力)[2]。它能为电视台的决策者在购买节目时提供另一种对节目的评估。有了以上的客观数据资料做基础,就可以根据电视台的目标就一个节目进行主观的分析:即二次评估。二次评估通过将客观数据与电视台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决定是否购买节目并在什么时段播出。

三、美国电视节目的评估特色

美国电视节目评估有其自己的特色,所采用的方式既不同于唯“收视率”的简单评估模式,也不同于以英国BBC为代表的综合性公共价值评估模式。

(一)评估主体多元化

美国电视节目评估的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众、决策者和专业调查机构。

拉扎斯菲尔德说:“关于大众说服过程的传统观念应该给‘人’留个位置,将它作为在传播媒介的刺激与意见、决定和行动的合成品之间的介入因素。”受众的参与是所有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在美国电视节目的评估体系中,受众通过邮寄来信、电话或专业测量系统对节目进行各种意见的反馈。这些意见大多是零散的、随意的,却能即时传达受众需求,反馈节目在受众中的反响。

电视台的经理人和节目部的负责人属于决策层,他们是节目的审查者,对节目市场、广告市场也十分了解,他们有权决定节目是否播出及播出的时段,在整体布局的把握上起到很好的统筹作用。

近年来,主导美国收视率调查机构的主要是:尼尔森公司和阿比壮(Arbiton)公司。为了与尼尔森的个人收视纪录器(people-meter)相抗衡,阿比壮公司研发了一种可携式的个人收视纪录器[7]。可以说,两家公司是全美节目评估数据的主要来源。此外,美国专业数据调查市场存在着许多收视率调查机构或排行榜,如《今日美国报》、《电视周刊》、《娱乐周刊》网站等,它们都会上一周的全国性电视节目收视率。

(二)评估系统技术化

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早在上个世纪,麦克卢汉就曾指出:“人和技术都是渐渐地创造出全新的人类环境,‘环境’不是被动的包装,而是能动的过程。”美国电视评估体系中的诸多环节的实施都得益于美国创造性的新技术。

从主动/被动记录仪(A/Pmeter)系统,到“小安妮”(Little Annie)节目分析系统再到VOXBOX电子装置,美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7年,尼尔森在全美的18个地区使用的地方人员测量仪(Local people Meter,简称LPM),不但可以收集有线电视数据,还可以追踪多种收看方式包括移动电视、数字录影机和视频点播等。2011年,尼尔森公司通过convergence控制器来衡量电视盒网络使用之间的交互作用[7]。这一系列经过技术改良的调查系统,无疑为美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来源,也使得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色。

(三)评估指标系统化

美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系统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评估分为商业电视评估和公共电视评估两大各具特色的体系。虽然美国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所占份额相差甚远,但二者评估目标不同,各有侧重。商业电视以最大限度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为宗旨,评估目标是经济效益;而以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为代表的公共电视,继承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传统,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宗旨,致力于保障公共利益,评估目标是公共价值。因此美国电视虽然商业化深入骨髓,却还是以保证规定的公共服务为底线。在评估环节上,商业电视的播前评估侧重量化研究,公共电视则以质化的节目吸引力评估为主。二者的结合,使得全美电视评估体系的分层侧重点各不相同,又相互补充。

另一方面指的是评估指标涵盖面之广泛。美国电视节目评估发展到今天,已经涵盖了收视率、欣赏指数、观众收视行为、客户忠诚度、专家分析等多个因素[8]。前三项是围绕受众的中心地位进行评估,而后两者则更加偏重于考察节目本身的制作质量。在内容为王、受众为本的数字时代,必须将观众满意度摆在电视台优先考虑的重要位置上,而收视率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各因素之间相互映射构成一个相对稳固的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雷雯.论欧美电视节目评估的借鉴意义[J].南昌高专学报,2006(3):82-84+87.

[2]杨凯.美国电视节目评估体系及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71-72.

[3]刘燕南.电视评价:公共电视Vs商业电视—英美及台湾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2):75-80.

[4]张海潮.电视节目整合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0-40.

[5]贺小玲.四元指标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6]文卫华.电视节目评价体系:英美模式和中国实践[J].国际新闻传播,2011(11):82-85.

[7]周根红.美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三大趋势[J].中国记者,2010(9):95-96.

第5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关键词:科教片;收视率;收视评价;电视受众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20-02

近年来,中国电视传媒业蓬勃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受众对于电视节目更高的诉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媒体竞争的“白日化”,尤其是“第五媒体”的出现,电视节目、电视栏目如果不吸引受众、收视率不高,就会面临电视台“末位淘汰”的命运。

一、科教类电视节目的定位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方针政策的实施,给科教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的政策支持,媒体单位的体制改革使得科教节目的创作生产等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和市场运作获得资金扶持,电视科教节目有了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各家电视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科教频道、科教栏目,为电视科教片提供了很好的播出资源平台。同时,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为整个中华民族注入了无比的自信和坚定,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涌现出大量的时代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这些都是电视科教节目强有力的智囊储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电视科教片市场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一转变,其收视率相较娱乐、体育甚至穿越电视剧等电视节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电视科教节目适应这一市场转变略显迟缓。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受众需要一定数量的“快餐文化”,“快餐文化”促成了电视剧和各种娱乐节目制播产业链的基本形成。撇开节目品位和质量,这类节目至少有“量”的储备。相形之下,电视科教片节目产业链的配给没有跟上,自制和第三方制作的本土节目缺乏内容创新,不少冠以“科技”的栏目大多都是“动物世界”的别名而已。

(二)电视科教片受众的流失。科教专业频道的出现,为电视科教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播出时间和资源,但经过“收视率”调查,较高质量的科教节目也没有获得高额的广告收益,究其原因还是受众的流失。在相同播出时段里,电视科教频道、电视科教栏目不播放贴近受众生活、没有故事性、因没有使用新技术而制作单一的、通俗易懂的科教节目,就不可能把受众从综艺娱乐、体育比赛,甚至从电脑和手机屏幕中吸引过来;电视科教节目抽象、枯燥、乏味,就不可能把两眼紧紧盯着穿越剧、清宫剧、《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高收视率电视节目的受众吸引过来。总之,科教片需要高素质的制作团队,当科教片不能成为吸引受众,承担媒介社会责任时,自然就失去力量推动并培养受众的欣赏水平;另一方面,科教片的主创人员被收视率压得喘不过气来,极大地伤害了创作热情[1]。

(三)科教片定位正确才有生存市场。本台是一家县级地方台,面对的受众大多为农民,专门开辟了《今日农村》这个科技栏目,节目定位为向群众普及科学种田的知识。由于特殊的收视群体,对于栏目中的科教片,我们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配以相应的动画特技,但动画特技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尽可能从实景中找形象,因为动画特技毕竟是抽象的。同时为了尽量避免出现画面解说“两张皮”的现象,给枯燥的科技内容以艺术的灵气,我们充分运用音乐形象的创造,同期声、效果声、模拟声的运用等,大大丰富了电视形象的表现力,使得农业科教片更为“好看”,更富有艺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被老百姓们亲切的称为“家里的科技老师”,收视率遥遥领先本台其他栏目。本台的《今日农村》栏目多次被评为“优秀栏目”,所制作的《秸秆焚烧之痛》、《“电热毯”上种西瓜》等科教片获得省市大奖。

二、科教类电视节目的收视评价

(一)了解受众,优化节目编播。麦奎尔将大众传播受众研究分为三种不同的途径,即“结构的”、“行为的”和“文化的”。“结构的”受众研究是指以社会学理论为背景,以协助传播管理为宗旨而进行的受众调查研究,本质上是根据受众的构成与总人口的社会结构的关系来描述受众,以便迅速而全面地提供一种反馈。“行为的”受众研究是指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背景,运用实验或准实验方法,旨在探索大众传播与人类心理、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的诸般研究……[2]鉴于此,了解电视受众的观看喜爱,研究受众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改进电视科教片制作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提高科教节目的质量,还可以从受众反馈的收视信息中,改良对科教片的收视评估方法,区分电视科教节目的优劣,从而改变当下科教片的低迷现状。

(二)提升电视科教节目收视率的意义。电视收视率是一种评估受众收视状况的指标,可以从收视率调研方法探讨其意义所在。然而,人们产生如下的研究问题:1.收视率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信吗?2.收视率可以体现样本的收视行为和状况吗?事实上,经过媒体和业界人士的不断改进创新和努力,电视收视率基本已经可以做到“实时捕捉”样本户的电视机使用和切换情形了,这有其积极意义。但是,有些人认为,电视收视率高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好,收视率并不反映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投入程度,相反有时受众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在观看节目。针对收视率的相关调查表明,在“唯收视率”的指挥棒下,一些电视台用媚俗、煽情、恶搞等手段吸引观众,传递了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所以把电视收视率评估受众收视状况的指标是有局限性的。但是“收视率”是一种“量化”的表征收视状态,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着媒体单位的节目质量、广告创收,这是铁的事实。

(三)创造多元的科教片节目收视评估方法。收视率不高,节目就淘汰不做了。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各大电视台考评一个栏目是否成功、是否继续办下去最重要的衡量标准。2011年7月1日起,央视试行全新的节目评价体系,宣告了在央视实施6年之久的“末位淘汰制”的终结。这也进一步说明,除了收视率,应该有一种更为多元的收视评价方法测评受众的收视行为,包括探头测试研究、欣赏指数研究等等,这些研究虽然不够系统和完善,但跨出第一步非常重要,香港“欣赏指数”近20年的实践经验和研讨,也没有得到学术圈和业界的普遍认同和推广[3]。为此,要更为全面了解受众的需求,改善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编排和传播,媒体和业界人士必须思考设计更多更好并且可行的方法,从而更为准确地探索受众研究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成果。央视试行全新的节目评价体系就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动作,设有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四项核心指标被广大观众认为是央视主动亲民的重大举措。当然,一旦出现多元的评估方法,那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参照将会是电视节目受众研究新的问题。总之,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科教片的制片人、创作者更应研究感知受众真实想法,从而准确了解受众对电视科教片的评价和态度。

三、科教类电视节目的评价方法

为了获取科教类电视节目受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之间差异以及相关不足,需要通过受众对于科教类电视节目的主观评测,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科教片在受众意识中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建立一种与“收视率”相对独立的科教类电视节目评估方法,并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提高制播水平和质量,满足和平衡受众对于科教电视节目的诉求[4]。总体而言,科教片评价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质”主要描述受众对于节目内容和制作水平的感受;“量”主要反映受众的社会覆盖面及其发展特征。关于“量”的衡量,收视率是一个参考指标,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并不能反应其全部内涵,还需要从动态发展和反馈的观点出发设计更具说服力的指标。

(一)通过德尔斐(Delphi)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Delphi法是就一定的问题函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出意见或看法,然后将专家的答复意见或新设想加以科学地综合、整理、归纳,以匿名的方式将所归纳的结果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如此经过多轮反复,直到意见趋于较集中,得到一种比较一致的、可靠性较高的意见。这里,主要的难点在于专家的挑选,应该照顾到与科教片相关的不同群体,如受众、制作者、学者等。另外,为了Delphi法得到较好应用,征询表的制作也非常重要。通过Delphi法调查,并经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必要时还需要对指标概念进行重新整合,这样就可以得到评价科教类电视节目的指标体系。

(二)通过受众调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Delphi法调查后,其实也可以获得专家对于相关指标的权重信息。但是,由于对于科教片的评价应该来自于受众,因此,从受众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的权重信息也是节目制作者改进科教片制作质量的直接依据。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简单的方法是可以将相关指标被受众优先选中的频率作为指标权重或者采用打分法进行统计处理;另外,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中两两比较判断获得更加合理的权重信息。

(三)通过受众调查节目评价数据。节目评价数据的受众调查可以与评价指标权重的受众调查同时进行,这部分调查的目的是获得受众对于特定科教类节目在各项指标上的实际数据。为了得到特定节目关于各项指标表现的目标值还需要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四)计算节目评价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记评价指标Ci的权重为Wi,某节目在评价指标Ci上表现的目标值为bi,那么就可以得到该节目的总体评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特定节目的特征,可以分别将该节目“质”的评价值和“量”的评价值分别进行计算;还可以根据调查受众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分别计算不同群体对于节目的不同评价值。另外,通过多个科教类节目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分析出“质”和“量”的相关关系。若通过长期多次的调查分析,还可以获得更为重要的一些信息,比如可以分析出不同需求受众量的变化信息,以调整不同节目的播放量;通过指标权重的变化信息可以反映受众欣赏口味变化情况等等。这些信息将可以为科教片长期发展积累经验和必要资源。

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体现了节目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定位,为了更好的评价电视科教片的价值,需要了解受众的感知和期望,从而校正科教类电视节目制作的偏差,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发展空间。科教片的评价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立一套科学、有效、适用的评价体系更不容易,需要更多的学者、业界人士关注科教片未来的发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建立起比较系统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燕南.中国内地收视率调查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动因[J].传媒透视,2002(9).

[2] 华荣祥,徐丽萍.大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文化途径[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0(2).

第6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

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 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研机构26个,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创新研究群体2个,省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2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3741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3.4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511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364万余册(盘)。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9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7496人。其中,研究生6277 人,普通本、专科学生18676人,留学生243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2300人。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24人,306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6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中专任教师1363 人,教授(含研究员)291人,副教授514人,483人具有博士学位,647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28 人,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学校聘请了4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34个校级重点学科。现有7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 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79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7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莫斯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等世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在苏丹国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分别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

【附属办学】西北师范大学现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特色优势,着力提升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教师教育、教育学科实力雄厚,着力推动我省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和民族教育发展。二是人文社科优势突出,着力服务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三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着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知识源头。四是艺术体育区域知名,着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产学研用紧密关联,着力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办学定位】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向“教师教育为主,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目标迈进。

一、招生地区及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备注

130201

音乐表演

70

甘肃、河北、内蒙古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统考成绩,河北、内蒙古考生使用该省音乐类统考(联考)成绩

130202

音乐学

40

甘肃

使用甘肃省音乐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130204

舞蹈表演

70

甘肃、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青海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舞蹈学类专业统考成绩,青海省考生使用青海省舞蹈类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205

舞蹈学

30

甘肃

使用甘肃省舞蹈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130401

美术学

80

甘肃、安徽、广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402

绘画

4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5

130503

环境设计

50

130310

动画

25

甘肃、安徽、山东、河北

130401

美术学(书法方向)

30

甘肃、山西、山东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美术与设计学类(书法)专业统考成绩,其他省份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05

甘肃、山西、河南、四川、湖南、山东、河北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戏剧与影视学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成绩,山西省考生使用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成绩,河南省考生使用河南省编导制作类专业统考成绩,四川省考生使用四川省编导类专业统考成绩,湖南、山东、河北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30

甘肃、山西、河北、山东

甘肃省考生使用甘肃省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成绩,山西省考生使用山西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联考成绩,河北、山东省考生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130201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

160

甘肃

使用我校校考成绩

注:1、招生计划如与正式公布的有出入,以正式公布的计划为准。

2、以上专业均为文理兼收,学制四年。

二、专业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省份

招生专业

报名时间

(2014年)

考试时间

(2014年)

报名地点

甘肃

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美术学(书法方向)

2013.12.20-

2013.12.21(中午12:00)

2013.12.22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音乐表演

1.4-1.5(中午12:00)

1.6-1.10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音乐学

舞蹈表演

1.13-1.14(中午12:00)

1.15-1.17

西北民族大学

舞蹈学

广播电视编导

1.10-1.11(中午12:00)

1.12-1.14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

1.14-1.15(中午12:00)

1.16-1.17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馆

广西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1.16-1.17

1.18

广西师范大学

湖南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2.7-2.8

2.9-2.10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

舞蹈表演

2.15-2.16

2.17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北校区)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支持艺术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2.15-2.16

2.18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内蒙古

舞蹈表演

待定

待定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疆

舞蹈表演

2.17-2.18

2.19

新疆师范大学

山西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待定

待定

太原师范学院

美术学(书法方向)

河南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2.9-2.10

2.11

郑州市106中学

安徽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待定

待定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山东

美术类(含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2.16-2.17

2.19

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

美术学(书法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含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

2.18

第7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10月19日至21日,2014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简称秋交会)在京举行。本届秋交会上,针对影视制播行业的新形势召开了一场高峰业务论坛。来自广电行业的领导、资深电视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话影视制播行业持续发展的新机遇、科学管理的新技术,以及主流媒体健康发展的新举措,为电视剧产业未来群策群力。

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电视制播行业需要产业融合

新媒体成为制播产业一个重要分支。2013年,网络视频行业整体收入120亿元,影视付费业务6亿元。网络视频行业收入迅猛增速,每年增长30%以上,个别年度可达50%。有人预测未来网络视频的收入将逐渐与传统的电视打平。

IPTV是媒体融合的典型产品,2013年用户数接近3000万户,粗略估计年收入72亿元。

目前,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现状可概括为:一、节目竞争更加激烈,质量逐步提升,创新成本加大;二、节目品牌开始形成,现象级节目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大;三、版权产业正在成形,进入爆发临界区,版权应用市场亟待规范;四、节目由原来的单纯依靠广告的商业模式向综合多元转型;五、制播分离深化,行业并购加速。

未来电视节目制播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首先是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融合。我认为更高层次的融合需要基于体制和政策。

只有产业融合,媒体融合才能往前推进,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若单纯做公共服务,只是一种延伸传播。不能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营者不会有积极性。产业融合必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传统模式独木难支。

融合的形式可以概括为外延型融合,两微(微博、微信)一端(客户端)和合办节目;还有一种是改造性融合,内部成立一个新的新媒体机构,按照新媒体的运作规律建立机制。新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依靠市场动力往前推进,单纯的改造型难以促进传统媒体融合加速。另外一种融合是再造型。在传统媒体之外成立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公司,通过新媒体公司跟传统媒体融合,改造传统的体制,再造新型主流媒体。如SMG、CRI等媒体就做了有益探索。

从融合发展的机遇来分析,多屏传播的产业潜力巨大;台台合作、台网融合、企企合作升级;专业资本投资需求急剧扩大;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制作机构;网络自制剧潮流扩大定制需求。

下一步媒体融合方面,有一些政策信息值得关注。原来政策上只重视传统媒体发展,对新兴媒体不太积极,现在要求这两种媒体并行并重,协同发展。

电视剧产业的三个生态环境

当今影视剧行业存在三个生态环境。第一是电视台的生态环境。电视剧产业就是在电视台繁荣的生态环境下发展和成长,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处在电视生态环境下,电视剧产业的诸多因素和电视媒体息息相关。电视剧能否获得成功,第一靠频道,第二靠时段,第三靠编播。电视台选择播放电视剧时,会考虑频道、时段、广告收入、广告时长、收视率等相关要素。电视台关注的指标势必影响电视剧公司的创作。此外,影响电视剧产业的因素是政策调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主要针对播出平台。每一次调控都能引起整个电视剧产业的波动。

第二个生态环境是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剧行业非常重要的新型生态环境。视频网站的生态环境和电视台的生态环境迥异,对电视剧公司的影响差别甚大。

首先,视频网站发展非常具有战略性,每一步都以迎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为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被资本市场认同。比如前两年视频网站对电视媒体冲击势头放缓,因为视频网站正在完成从PC到手机端的转型。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得失主要不在内容,而是渠道,不转型公司就没价值。而电视台的战略核心是把电视做得更好看。

购剧方面,视频网站会提前定预算、规划路线,完全以成本利益为导向。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在政策调控、收视率统计上也有不同标准。视频网站逻辑关系相对独立。

视频网站很多广告经营模式是右手数据,左边产品,现做现卖。互联网公司跟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公司依靠数据干活。

最后一个生态环境是新媒体电视。比如数字电视、有线网、IPTV、OTT模式、社交电视。这些新的业态,对电视剧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一剧两星”下的新举措

自制剧将大行其道

“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对省级卫视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中央台频道组、省级卫视频道组、地面频道组,组成中国电视版图的三大板块,形成“三分天下”态势。对卫视来讲,三集联播模式下全天收视份额最高的时段在第三集,把第三集拿掉,整个电视版图将改变。省级卫视频道组收视份额连续10年的上升态势明年或出现逆转。

面对新政,不少卫视都在研究对策,其中之一就是自制剧。自制剧不算新事物,随着电视剧行业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自制剧逐渐式微,现有重燃趋势。为什么做自制剧?第一,自制剧可加强剧本、导演、演员的可控性,使之与本频道的调性更吻合。同时,自制剧加大电视台对题材的把握度,在选剧上更倾向有群众基础的项目。如山东卫视选择了《红高粱》《石敢当》等家喻户晓的题材。自制剧也便于电视台开发相关衍生产品。

本质上说,我认为自制剧是一种“反市场”化行为。从电视发展的趋势看,制播分离模式日臻成熟,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制作愈加依靠市场化运作。由于“一剧两星”的施行,电视台不得不反其道行之,更多地投入到电视剧自制,所以近几年自制剧一定会大行其道。

过去卫视一年大约消耗30部剧,明年减少至17部左右,今年约播剧集1000集,明年只能播730集左右。播放数量减少,电视剧市场势必缩水。电视剧市场已成为红海,相较之下综艺节目却是蓝海。

新媒体冲击,电视是否式微?我个人不以为然。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观众看电视剧的时间一直保持在170分钟-180分钟之间,无明显变化。新媒体对电视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新闻,尤其是高端新闻。我国对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管理尺度不一样,一旦有重大新闻,观众只能从网上获取信息。长此以往,电视势必被人忽视。一旦电视和互联网的管理尺度持平,电视的春天也许会重新回来。

现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从历史、经济角度来看,也恰恰是文化繁荣期。经济危机时,人们心灵需要抚慰,资金需要出路,文化就是一个方向。只要政策到位,对电视来说就是机遇。

东方卫视2015购剧策略

“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会直接影响三个方面:传统播出平台、电视剧制作公司,以及视频网站。这三者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竞合关系。对于平台而言,新政下不可回避4个问题:钱在哪里?好剧在哪里?风险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购剧成本上升将带来蝴蝶效应。“一剧两星”让卫视的购买成本大幅增加,将平均上升30%至40%。从平台方来说,2015年东方卫视编播模式上将更多尝试定制和周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两种制播模式可以长期解决剧场赢利和资源的配置问题,带来广告的持续增长。

东方卫视将拿出一个季度作为周播剧试点。未来制作剧集时,将从项目初始阶段加强广告部门的介入,与制作公司联合招商,推出植入性的定制广告内容,形成营销多样化的整合空间。周播剧的广告招商方式可以借鉴热门综艺节目和大型季播剧的招商模式。

“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后,优质剧目资源的聚集效益更加明显。2015年好剧资源的释放空间依然非常有限。东方卫视明年购剧是四大策略:拿大剧,巧编排,建联盟,分市场。

目前,东方卫视已经拿到了《芈月传》《虎妈猫爸》《二炮手》《何以笙箫默》《女医明妃传》等市场一线大剧的卫视首播权。此外,电视剧编播将催生高于二轮,低于一轮,虽没赶上两星,却能粘上大剧影响力的“一轮半跟播”模式。对于年度大剧,部分卫视会考虑增加更多的非黄跟播,二轮、三轮或精编版可能成为采购市场中性价比极高的编播方式。一线大台购剧将大多采用大剧小剧混搭的模式。

2015年整体电视剧市场变数增多。第一,明年卫视不光拼金钱、拼势力,更要拼编排、拼眼光,黑马剧目可能撬动市场格局。第二,收视率黑洞或成为竞争中最叵测的变数。第三,传统平台和网络媒体的博弈更加激烈。

在新政策之下,未来电视剧市场呈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向“一剧一星”独播时代过渡,传统平台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台网联动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开拓全新的电视剧播出形态。

今后,一部好的电视剧将有必要和移动电商深入合作,通过移动终端载体与观众互动,成为一部跨屏剧,实现更多商业模式和互动观看模式。2015年东方卫视将尝试看大剧,玩移动终端,买商品,同时实现直播状态的深度互动。

大数据时代的新技术

大数据促进电视剧制播、营销升级

电视收视率行业本身需要进化。我们呼吁应正确看待收视率,不要把收视率当成体检表,而是当成一种帮助改进内容、完善编排、促进营销的工具和手段。

大数据和收视率之间有关联性,但大数据不等于收视率。大数据开始渗透到电视剧的制作、播出和营销行业,但并不完全成熟和科学,还需不断地摸索和尝试。

大数据可以为制作要素提供解析与研判,制作方依据大数据拟定概念和题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检索,比如房产概念、教育题材、育儿题材等热点概念都可以成为编剧制作的选题。网络上颇具故事性的题材,以及网友对演员的评价,网友对演员与某剧契合度的评价,演员当前市场影响力评判,包括导演在内的主要元素都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评价。

大数据还可以对电视剧购销提供参考信息。电视台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播前测试打分,再决定购剧。还可以透过互联网,改变电视剧的评估体系。以往电视台购剧多基于专业人士、个人经验和市场口碑,除历史收视率数据外,并无太多参考数据。但通过大数据,可以加入在线关注内容的口碑检测,基于互联网多元信息监测对电视剧做更直观的评判。

把播前评估、数据收集、观众反馈评估、传统收视率相加,这个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多元、有效。这种购销评判体系一方面可以影响电视剧制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影响电视剧的营销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平台,电视台还可进行电视剧的交互式营销,随后对营销效果进行评判。

国际上通用的大数据搜集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手控器法测试和眼动仪测试。手控器法允许一万个用户在线收看一集剧集,同时用手控器打分,获知这部剧的热度、剪辑效果、对演员的评判,还可对观众抽样调查和深访。再从数据中对剧情线索演绎推算。

索福瑞正在做一套基于网络调查综合体现电视剧营销价值的评价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电视微博指数,针对节目做指标测算、排名,涉及不同平台来源的数据都可以体现。

影视剧生产的前工业化

受政策影响,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影视剧产业面临两个选择:被动适应新环境,或者主动制定新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剧生产也要逐步工业化。工业化就是信息化和标准化,信息化的前提是数据化。

影视剧生产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是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压力,产生预判,然后进行市场风险分析,即通过对影视剧类型偏好、观剧设备、改编类型、故事节奏、观剧渠道、追剧习惯、前期宣传、明星偶像等诸多因素进行数据化,由此决定剧本题材选择、剧情设计、项目生产、营销、发行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对项目分析评估的数据化。选择项目时,可以从情节设置、音效、台词、主创团队、受众体验、题材立项、故事母题、侧面表现、悬念冲突、人物、节奏等多方面进行数据化对比,做出总体评估。

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可知,一部45分钟的电视剧,6个小情节点最适宜。电视剧制作时,可以根据人的观察习惯和收视习惯设置小情节点。人物发展走势、事件和情感走势也可用数据化表示。

通过对电视剧每一集100多个指标的数据化分析,建立一个模型,就可以对这个剧本的收视走势做大致的预测。

第三个阶段是生产的数据化、标准化。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制作详细的拍摄进度表,将拍摄场景、演员戏份、拍摄地点(地域)、财务科目、进度概览等要素完全电子化、标准化。电视剧生产收益率就是风险收益率,将每一个环节通过数据化的形式传达给导演、制片人。投资者坐在办公室就能对电视剧制作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升对风险的管控。广告投放设置的数据化则可让广告商和电视平台收益最大化。

第8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结合我国实际,普及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阶段:2014年1月1日起,境内市场销售的40英寸及40英寸以上电视机应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第二阶段:2015年1月1日起,境内市场销售的所有尺寸电视机应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意见》要求,上述截止日期之前生产的不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的库存电视机产品在销售时应配送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鼓励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使用的直播卫星机顶盒中增加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相关机顶盒产品应符合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国家标准。

我国在数字电视领域可讲是起步不晚、起点不低,一开始便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一段时期曾经占据世界的最前沿,是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数字电视收/发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地面数字电视在我国几度沉浮,始终没能迎来大红大紫的爆发。本次国家六部委联合《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见》,几年来不温不火的地面数字电视又一次迎来了爆发的契机。

地面数字电视到底是什么

地面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技术的一种,即通过接受电视塔发出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收看电视节目。对于电视机方面,需要具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能力,如果是老式模拟电视,也可以通过专用的机顶盒接受,然后转换成模拟信号连接到电视机上。按照信息产业部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的定义,地面数字电视是指“用地面广播传播方式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地一种电视系统。”这里说的“地面”和我们一般的理解不一样, “地面数字电视”和我们脚底下的这个“地面”没有任何关系。“地面数字电视”的电视信号是通过电视塔向空中广播,再由用户以天线的方式接收下来的。

要深入了解什么是地面数字电视,需要先知道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区别是什么。简单的说,模拟电视节目从模拟电视节目图象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模拟体制下完成的。而模拟电视机的接收复原,则也几乎是全部在模拟体制下完成。数字电视节目的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等均采用数字技术,而数字电视机接收和处理这种节目也是采用数字技术的。

数字电视可以通过卫星、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系统、宽带这四种途径传输。卫星电视对于一些发烧友来说不算新鲜东西,而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比较神秘了。实际上卫星电视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部接收机盒一个天线(俗称“锅”),然后将搜星参数调整好,就可以正常观看了。调节方法需要参照一些相应的攻略说明。使用卫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却受着相应的限制。比如不同的卫星覆盖区域有限,并非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方向的朋友都能够正常使用,而且中国个人使用卫星电视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并不普及。

数字地面广播在中国较多采用的是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类似早年的无线电视,简单说是由电视台的电视塔发射信号,然后覆盖一定的城市范围。就例如许多地区所使用的移动电视都是通过这种传输标准接收的。国标强制实行了这种标准,并将其逐步改造升级,也就成为了现在中国信息产业部所公布的地面数字广播的一个标准——DMB-T/H,是清华同方推进的DMB-T与上海交大的ADTB-T融合方案。

有线和IPTV对于经常看电视和上网的用户更容易理解,而推动的厂商主要是电信部门而非广电,从电视广播的特性来看,目前的XDSL并不适合一点对多点传输,等到光纤到户成为现实的时候更具潜力。

地面数字电视优点明显

地面数字电视接受需要的设备主要是机顶盒。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调谐模块接收射频信号并下变频为中频信号,然后进行转换变为数字信号,再送入QAM解调模块进行解调,输出MPEG传输流串行或并行数据。解复用模块接收MPEG传输流,从中抽出一个节目的PES数据,包括视频PES和音频PES。视频PES送入视频解码模块,取出MPEG视频数据,并对MEPG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PAL/NTSC编码器,编码成模拟电视信号,再经视频输出电路输出。音频PES送入音频解码模块,取出MPEG音频数据,并对MPEG音频数据进行解码,输出PCM音频数据到PCM解码器,PCM解码器输出立体声模拟音频信号,经音频输出电路输出。

地面数字电视的优点很多,比如:高信息容量,为HDTV节目提供大于24Mb/s的单信道码率;高度灵活的操作模式,通过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和地址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固定、便携、步行或高速移动接收;高度灵活的频率规划和覆盖区域,使用单频网和同频道覆盖扩展器/缝隙填充器的概念,通过选择不同保护间隔的工作模式可构建16公里和36公里覆盖范围的单频网;支持不同的应用, HDTV、SDTV、数据广播、互联网、消息传送等;支持多个传送/网路协议,例如 MPEG2 和 IP 协议集。易于与其他的广播和通信系统连接;在OFDM 调制系统(TDS-OFDM)中实现了先进的信道编码和时域信道估计/同步方案,降低了系统 C/N 门限,以便降低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对现有模拟电视节目的干扰;支持便携终端低功耗模式;支持多种工作模式,传输速率可选范围5.414~32.486 Mbps;调制方式可选QPSK、16QAM、64QAM;保护间隔可选55.6ms、125ms;内码码率可选0.4、0.6、0.8。

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源起

1996 年,国家成立高清电视组,这是中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初次启动。 1998 年,在跟踪和研究国外相应技术前提下,形成中国自己相应的技术,完成整个高清地面数字样机。在当时,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做出一套地面传输系统样机。我国于 1999 年成功自行开发研制出不同制式的 HDTV 试验播放系统,并承担了国庆五十周年庆典中进行高清晰度电视的转播试验,取得了成功。“十五”以来,国家设立数字电视产业化重大专项,将技术标准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并成立了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经贸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广播电视总局、质检总局共同组成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有关工作。 1999 年,国家发改委设立了数字电视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地面数字电视相关研究转入标准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专项资金除部分给总体组用作研发经费,还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建立了 3 个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城市。每个试验城市都获得一笔经费用于购买广播设备和总体组的样机。

2001 年,数字电视国家领导小组委托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方案,并对收集到的 5 个标准方案进行测试。它们分别是清华的 DMB-T 方案,数字电视总体组的单载波 VSB 方案和多载波 COFDM 方案,以及广科院的 QAM 方案和电子科技大学的 OFDM 方案。 2002 年 4 月,根据当时的测试结果,全国广电标委会组织的测试组和监理组认为:被测设备的整体性能与制定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要求尚有相当的差距。有必要在国家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国内产学研和使用部门联合研究开发真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及其设备。在检索大量文献和研究相关国内外专利的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于 2002 年 8-9 月对上述 5 个方案的 40 多项专利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知识产权评估,并于 2002 年 9 月 30 日 形成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方案专利评估报告》,报告给出了对 5 个方案的总体评价。 2003 年年初,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决定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清华 DMB-T 和上海交大 ADTB 这两个方案进行性能评估。中国工程院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陆建勋院士为评估组组长,组成了一个由 40 人组成的专家评估团,广电总局科技委高级顾问章之俭总工为测试组组长,童志鹏院士为监理组组长。

2003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设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研发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任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播科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 11 家单位参加。该项目成立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特别工作组,在清华 DMB-T 、上海交大 ADTB-T 、广科院 TIMI 三个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共同研发多载波和单载波融合方案。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和艰苦测试, 2006 年 8 月 18 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同年 8 月 30 日 国家标准委员会在第 95 号公告中正式该标准,标准编号 GB20600-2006 ,也就是我们简称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该标准 吸取了交大方案 (ADTB-T) 和清华方案 (DMB-T) 的技术优势,在带宽、传输码率、定时时钟、系统信息和帧结构等大多数格式上完全一致,定于 2007 年 8 月 1 日正式实施。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006年8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公告”中《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国家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协同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中的重要部分。该标准是由国家组织的数字电视特别工作组负责起草,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测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为,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性地取得了此前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方案中的单、多载波调制技术的融合。由于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把发射端的知识产权无偿转让给了国家,在专门的负责机构—国家工程中心成立之前,这一知识产权由中国工程院所有,并且向外承诺,两年之内不会向企业收费。

“两年不收费意味着将对国内企业免费,因为两年之后也很难收到钱了。”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虽然发射端的知识产权归对应企业所有,上海高清总裁夏平建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芯片完全由这两家垄断,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可以按照标准来研发和生产,只是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技术成熟度还远远不能跟现有产品相比。

据透露,由于国家对这一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国外企业也要做相关产品,那么它必须在中国流片(开发芯片新品时,由于设计的正确适用性难以把握,因此先要制出少量芯片进行测试,称之为流片),或者与国内芯片厂家分成。至此,这一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终于最终成形,颁布后的标准将主要应用于大面积覆盖以及移动电视等方面,其中的移动电视主要包括城市楼宇、公车电视,而不包括手机电视。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出台从2001年国家数字电视专项工作会议针对国内提出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方案进行征集开始,经历了长达5年的研究、测试和讨论,如果从1994年,国家科委启动高清晰度电视项目开始算,那这一过程足足有12年的时间。

从1999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牵头,与科技部、信产部、广电总局和质检总局一起,五个部委联合成立了数字电视领导小组。这一领导小组确定了两个任务,分别是建立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以及实现核心技术和元器件的国产化,随着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出台,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量产,这两大任务已经完成。

不过由于上海交大主导的单载波方案ADTB-T和清华大学主导的多载波方案DMB-T一直在标准上存在激烈竞争。从2003年开始,发改委牵头成立了工程院联合工作组,对这一标准进行研究和测试,并且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做组长,至此,两大标准的“融合方案”开始酝酿。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负责广电标准的广电标委会组织了多次测试和研讨,从2006年开始,广电标委会把标准在内部网上进行了两次公示,公开征求意见。从6月到现在,经过多次完善以及相应的审批程序,制定长达5年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最终出台。

标准颁布以后,首要任务是在现有地面模拟电视广播的基础上,整体转换成数字电视广播:一方面是模拟电视在播出,另一方面数字化也在同播,最终逐步实现由模拟到数字化播出的整体转换。另外,在有条件的城市地区,开展移动车载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只是信道传输标准,同时,还会抓紧信源、接口等其他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利于真正开展地面无线电视服务。

17个配套标准来配合地面数字电视的普及和推广

鉴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只是整个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基础标准。为了实施、应用和普及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首先要求制定和完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相应的配套标准。在广电提出并着手制定了17个配套标准体系中,2008年已经有9项标准作为行标颁布实施。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主要规定建立符合GB20600-2006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工作模式、组网模式选择以及工程实施等考虑的问题;《VHF/UHF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标准主要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过程中,明确了规划所需要运用各种参数,适用于我国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并且可以作为频率规划一个技术依据,来指导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规划工作;《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客观评估和测量方法》,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固定接收信号覆盖质量评估,可以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设计和网络覆盖效果验收的技术依据;《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这个标准主要用来规定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指标和测量方式,它用于不同登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并可以作为发射机生产、调试、测量、入网验收等技术依据;《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这个规范对地面数字电视输入的数据进行了详细严格的定义;《地面数字电视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这个标准主要定义了功能方面的要求,符合单频网传输的支持模式,单频网的功能和多频网的功能,最后在标准中还给出一个接口的要求;《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单频网适配器的输入输出接口定义,还有秒帧和秒帧初始包定义;《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这个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目前已经建立了前端节目集成平台和地球站卫星上行系统。其中,地面数字电视节目集成系统主要完成前端节目的素材采集、编辑制作、节目播出和节目集成平台,包括:素材采集(转播车、演播室、ENG和记者站的节目收集)、编辑制作(收录、对编、非编和节目包装)、播出(硬盘播出和录像机播出)、集成(编码、复用和EPG)。地球站卫星上行系统中,主要是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节目TS流采用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由卫星分配到各地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节目集成平台。中央电视台高清晰度电视节目通过沙河地球站采用卫星方式向全国传输。同时也已经建设了一个中央监测平台和37个城市地面数字电视监测网。

频率规划

是地面数字电视建设的重中之重

广播电视频率规划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广播电视频率资源开展广播电视覆盖。我国处在模数过渡时期,地面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需要在地面模拟电视规划和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受到制约因素较多,主要涉及:覆盖要求、频段选择、组网方式、台址选择、台站优先级确定、天线方向图、干扰避让以及兼容性等。广电总局在深入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频率规划原则,并依此制定了全国省、地级城市频率规划方案。为每个城市找到两个频段用于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为300个地级市找到一个频段。

1、覆盖是频率规划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体制下,除中央和省之外,允许市、县都可办广播电台、电视台。根据节目覆盖的不同要求,开展地面电视频率规划。在目前模数过渡阶段,地面数字电视至少要保持和模拟电视相同覆盖。

2、广播电视频段一般包括VHF和UHF,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世界各国选择不同频段开展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和广播。考虑到VHF频段相对拥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时优先考虑采用UHF频段。

3、模拟电视时代,电视广播组网方式单一,只能采用传统的多频网(MFN)方式。数字电视时代引入了单频网(SFN)技术,因此,对于不同的规划区域,可考虑采用MFN,SFN或MFN和SFN的混合组网方式。考虑到SFN组网方式在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的同时能改善覆盖效果,在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过程中,SFN一般成为首选组方式。

4、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台站资源,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现有模拟台站和发射天线。如果现有台址满足不了覆盖要求,考虑建设新的数字台站。

5、地面广播电视台站分为:现状台、规划台、大功率台站和小功率台站。我国可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确定小功率台站的功率等级。一般而言,现状台优先级高于规划台,大功率台站优先级高于小功率台站。

6、根据场型的不同,天线可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我国模拟广播电视几乎全部采用全向天线进行覆盖;在开展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时,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同的覆盖要求,可分别采用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特别是在构建SFN时,可通过合理设计各发射点天线的方向图,使整个SFN覆盖效果最佳。

7、规划地面数字频率时应避免对现行模拟现状台的覆盖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理论上分析,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新增任何发射机,都会对现行的地面模拟电视覆盖网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为此,应该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例如:在我国,对于频谱实在拥挤的发达地区可根据台站优先级适当调整已分配的频率资源,并作好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工作。

8、在地面电视广播专用频段范围内及相邻频段,还分布着一些其它非广播电视的无线电业务,在进行地面电视频率规划时必须考虑与这些业务的兼容问题。

广电总局领导谈及地面数字电视建设时强调了六个原则,一是全国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管理,保证地面数字电视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推进,分阶段逐步实施;三是在过渡时期主要用于和现有模拟频道节目同播,在标准清晰度电视“模数同播”时,在有条件地区播出高清晰度电视,;四是业务定位为公共服务,不加密,不允许收费;五是在地面数字电视应用推广初期,应保证现有模拟电视的有效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的收视权益;六是充分利用现有台站,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坚持经济效能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无线台站资源,努力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实现模拟向数字的平稳过渡。

所谓“四个统一”,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院长姜文波曾做出详细解释:统一技术平台,无线覆盖是跨区域,需要多方协调;一个电视频道传输可中央和地方多套节目;可组建单频网,不断地扩大和优化覆盖网。(今年要开展大范围的单频网覆盖示范网建设。统一规划,包括频率规划和节目规划。频率资源国家统一协调管理,启用或变更电视频道必须向广电总局报批,特殊情况还要和军方协调、无委核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节目内容,按照广播电视媒体管理要求,也必须向广电总局报批。统一建设,已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投资,国家资金下达到无线局统一管理使用,专款专用。统一运行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协调中央和地方节目播出、地方和地方覆盖干扰协调等问题,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国家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应该由总局、无线局和地方协商制订。

2008成为“地面数字元年”

2007年2月20日,广电总局《进一步规范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试验的通知》。通知说,广电总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织推进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准备工作,加强对全国应用国标的指导,与国家发改委、信产部等相关部门协调推进标准的产业化进程和有关配套工作。强调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前,暂不具备大规模试验地面数字电视的条件。明确移动数字电视试点的重点是现有非国际系统的转换工作,在技术准备完成之前,暂停审批新的试点,未经总局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试验和非法使用电视频道,经批准进行地面数字电视试验的单位不得使用未经总局入网认定的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发射、传输和接收设备。

2007年3月,广电开展北京地面数字电视试验,年底基本完成。2007年10月12日,深圳市举行了地面数字电视播出启动仪式,正式试播国家标准地面数字电视,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执行该国家标准的城市,也标志着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正式进行推广阶段。2007年12月,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模式建议,并确定了7种应用模式。

2008年对于地面数字电视产业来说,是破茧而出的一年。在CCBN2008展会(2008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清华凌讯和上海高清高调推出了国内首款地面数字电视融合芯片。业内人士表示,地面数字电视融合芯片为我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及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发展机遇。不仅如此,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带动了移动高清产业的发展,预示着以移动为特点的后数字电视市场正在悄然兴起。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整体规划,2008年6月,我国共有8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青岛、济南、上海、沈阳六个奥运城市,加上广州和深圳两地)开播了地面数字电视,转播CCTV高清频道。2008年底完成了包括奥运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城市等37个省市地区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开展“标清模数同步”和“高清数字电视业务”。这也引发了高清电视终端的巨大需求。相应的,高清电视终端必定要安装相关芯片,高清数字电视对融合芯片的需求量将会大增。基于此,2008年也被业界定义为“地面数字电视元年”。我国的地面数字标准正式实施以后,高清晰度电视、车载移动、楼宇街头电视的出现使得地面数字电视也成为新媒体。

2009年,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共100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全国共计271个城市完成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在频道建设方面,各个省会城市已经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免费高清节目,此外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当地标清频道,共能传输6套免费标清节目。

运营决定地面数字电视发展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数字电视也成为了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手段。用户可以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免费收看到多套高质量的标清和高清节目。在组网建设方面,广电总局继续完成所有地级城市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任务。广电总局计划到2015年,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

宏观政策的利好令许多人认为地面数字电视的顺风顺水似乎已经成为必然。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需要建立在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及其他各个环节的配合上。一句话,地面数字电视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地面数字电视在初级建设阶段保持了绝对公益性,然而在地面数字电视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技术的先进性将引领数字电视产业化的进程加速。业内专家分析,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开展高清电视业务,并适时开展数据广播业务和紧急广播业务,这样的运营计划依然值得期待。

第9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评估范文

一、资格考试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规定》要求,资格考试要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标准。培训也应该遵循这一要求,但目前的培训情况问题不少:

1.没有足够的正规培训机构满足考生的需求

一些培训机构、学校都在尝试着举办此类培训,但还是杯水车薪。以浙江省为例,从2005年至今,除2008年,每年的考生人数都在1500人以上,但是每一年接受系统资格考试培训的却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些举办培训的单位良莠不齐,一些没有针对性或专业性不强的培训也直接影响了考生对培训的认可程度。于是,出现了培训单位和培训需求的不对等。统一标准要求的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或基地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没有针对师资、培训目的等教学要求的统一标准

培训师资中有广电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同专业的学校教师、其他行业的培训师,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但他们大多缺乏针对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这四门课程现有大纲的深刻理解,往往只重局部,忽略整体,对总体的考试方向把握容易出现偏差。从资格考试培训的目的来分析,资格考试所需要的师资,应重点提高新进人员素质,从重点处、关键处入手,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广播电视业务的实际需要,把新闻从业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业务素质培养贯穿始终。

3.没有针对培训时间长短、收费、形式等的细则

针对现有大纲要求,应设置多长时间的培训?除了课堂讲授,是否还需要实践环节?不同培训形式的收费标准应该怎样划定?这些都是决定培训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训是否能够持久坚持执行统一规定的必备条件。

二、做好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建议

1.建立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效工作。一个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倡终身学习为基础,鼓励职工在职学习,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养,构建全员、全方位、多元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造就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领导要重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行动态培训、跟踪教育;探索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二是要充分重视培训师资力量,讲求培训内容和授课质量,认真研究培训规律,把握好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规范的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机构

培训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是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建议在国家广电总局考试原则的指导下,由较为成熟的培训机构或相关的专业院校成立资格考试培训组织,按照资格考试的目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对培训的课时、师资队伍和培训大纲、收费标准等做出统一的要求,并由各地的广电人才管理机构对这些组织进行评估和审批。

3.确定统一的资格考试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要根据不同科目的要求,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进行“少而精”的授课辅导和实践性的指导,培养考生学习的热情,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总结、提炼每年的考题,形成考试题库,让考生在总结出答题应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政治理论和广电基础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应用,避免死记硬背。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采用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科目要求,做到老师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网上远程单向传输和答疑双向互动教育相结合、平时学习和考前强化复习相结合。

4.强化资格考试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的严密性、科学性

资格考试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与培训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组织实施是否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密切相关。首先,进一步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强化准入标准;其次,建立组织实施的规范和制度,可采用项目负责制,当事人全面负责某一个项目,从招生组织到选择聘请任课教师、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都有专人分工负责,每个教学班都要建立班委,从点名签到、课堂教学到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每一个步骤都要环环相扣。授课教师既要有上佳的教学能力,也要有实践一线的经验,对上课效果好、通过率高、学生反响好的教师要长期聘用,以确保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