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纺织业未来趋势精选(九篇)

纺织业未来趋势

第1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流行趋势;创造性思维、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服装加工业是我国纺织业的龙头,近几年来服装加工业的发展迅猛,而纺织业中面料方面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开发新面料,开发新花型方面。客户与面料加工生产商,面料加工方与服装企业严重脱节,缺乏沟通,致使纺织业头重脚轻,缺乏原动力。

多年以来,面料加工,面料设计方面作为纺织业的上游企业,面料生产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技术含量低,面料花色的图案陈旧无创新等等问题都成为我国纺织业下游企业服装加工方向的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想要改善这种面料与服装不对接,断层的局面,使中国纺织业赶超世界纺织业的水平,完成与实现我国从纺织加工大国到纺织创新大国的转变,除了从大的宏观上进行企业产业结构的多方面调整和面料、服装企业的组织结构微调以外,面料加工企业提高面料设备更新,重视面料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化意识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加大面料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彻底的改变我国面料与成衣之间的对接关系,改善我国面料设计长期落后、被动的局面。应该重视面料开发与设计。这对于中国纺织业的上游—面料企业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1、在面料设计过程中进行流行趋势预测以及研究。

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纺织业和服装加工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纺织品面料流行趋势的预测以及研究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降低企业生产风险、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产品的积压,保持产业良性、健康、稳定的发展极为重要。尽管每季度的服装的色彩、款式变化万千。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气候、民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师的眼中流行可以预测,纺织品设计趋势中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国际著名的色卡公司--美国Pantone公司对亚洲、欧洲、美洲的面料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时常当下的最流行的20种颜色几乎完全相同。今天国际知名的专业机构和展会的纺织品流行趋势预测对于引导业界了解产品开发动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趋势是市场的产物,更严格地说应该是有序的市场流通相互推动的产物,流行趋势引导市场,反过来市场则印证和推动流行,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市场的前进。一般来说,国际流行色协会提前2年色泽的流行趋势,PV(法国,巴黎)、INTERSTOFF(德国,法兰克福)、MODAIN(意大利,米兰)等国际衣料博览会提前1年面料的流行趋势,巴黎、米兰、纽约、东京等时装展提前半年服装的流行趋势。目前,我国纺织品流行趋势单个企业往往势单力薄,很难靠独家品牌来完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目前,中国纺织产品开发状况并不尽人意。中国纺织工业近年蓬勃发展,但尚未健全整体的产业链。上游化纤业产能的扩充和下游服装加工业能力的扩展一直以来受到重视,而中间的纺织印染环节相对薄弱,仍以生产中低价位产品为主。作为纺织行业中介机构的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为了企业产品开发落到实处而建立了纺织产品开发协作体系,最终目的是集合一批上中下游的优秀企业进行纺织产品的协同开发,为配额取消后应对国际大型采购商的集中式采购做准备。目前,已经确立了24家企业作为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各专业开发基地,涵盖棉纺、印染、色织、毛纺、麻纺、丝绸、针织、家纺、化纤花式线等各主要行业,并依托这些开发基地企业,联合上下游进行协同开发,提高面料水平。

2、在面料设计中采用新的加工原料以及原料的技术创新。

在设计中采用新的纤维材料,在纳米分子技术在化学纤维方面的不断应用与翻新。仿生物面料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面会取代生物皮毛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新的纳米仿生物面料中加入可降解的化学生物纤维。通过遗传学的分子细胞方面进行分子颜色自由变更,改变颜色减少生产后期对于颜色的处理过程并且还可以改变性能。在面料设计之初就把面料从天然纤维方面和仿天然的时代,晋升到了丰富的多元化科技时代。这种性能独特的新设计在面料设计领域成功的实现,会给我国纺织业的下游企业服装加工企业打开新的空间。对给服装本身的材料进行整体性能和适用方面的创新与探索。

彩棉纤维棉,他是一种在种植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含有有毒物质的棉质。他的天然彩色在生产过程中无需漂白、煮练、染色等工艺处理,成品服装中不含任何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元素。真正实现了种植、加工过程中的“零污染”。这种彩棉纤维制成的面料手感好、柔软舒适、有着防霉、防静电的功效。绿色纤维天丝(学名LYOCELL),他是一种经过不断设计的纤维素纤维。他的织物面具有光洁细腻的特点。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柔滑纤细,其可与山羊绒混纺,即可降低山羊绒面料的成本,又不失山羊绒本身的高贵品质。甲壳素纤维与棉混纺可提高面料以及成品服装的抗菌效果。以上列举的这些纤维制成的面料都给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创新。

3、注重面料的功能性

现在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面料设计自然离不了高科技,怎么样去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方便且能满足越来分工越细的各种普通职业以及特殊职业要求的功能性面料。在服装加工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所以功能性在面料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如抗紫外线面料,是应用抗紫外线涤纶、锦纶或有优良抗紫外线性能的腈纶与其它纤维混纺而成。它既可破坏紫外线,又具有杀菌阻热的功能;再如电磁波遮蔽面料,是用对电磁波具有反射性能的纤维(一般利用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使微波透射量仅为人射量的10万分之一,可用作微波防护服。还有防X射线、防中子辐射面料,都在逐渐被一些特殊

高科技行业所应用。

总之,在未来面料产品设计中要通过进行流行趋势预测,了解纺织品流行趋势,进行市场预测以及指引创新原动力在面料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利用独特的分子技术以及创新的后期加工手法和处理进行面料开发与设计。向着舒适型、生态型、艺术型的方向发展。通过我国纺织业的大力支持进行在面料开发方面的思想性的转变。面料开发设计的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面料设计的发展趋势张开彦

[2]现代服装面料的开发和设计龚建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2012面料流行趋势预测白皮书

第2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会议围绕全球化纤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区域合作潜力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内容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展开对话,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化纤纺织领域在基础研究、生产工艺、产品开发、装备技术、标准评价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会议为平台,加快行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趋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为期两天的盛会,主办方为参会者呈现了70余场专家精彩讲座及国内外嘉宾高端访谈。

汇聚英才,共论产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调整、转型、升级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纺织行业的中心任务和大趋势,创新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在行业正开展“纺织强国纲要”修订和“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的关键节点上,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召开将对整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题为“关于全球和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抛出了化纤总量、全球产业分工调整、技术进步等重要问题,提请同业共同思考。端小平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提高,全球纤维加工量仍然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8% ~ 3.0%,增量绝大多数是化纤;中国占全球纺织纤维市场份额提升的趋势放缓,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此外,端小平判断,技术进步对常规纤维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益方面可带来的利润越来越窄,而对生物基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会议的嘉宾研讨环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中国台湾的化纤协会分别分享了各国化纤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顺势而为,把握产业发展新契机

把握趋势才能抓住发展新契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会议发展论坛环节对纤维发展的新趋势将为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带来的发展新契机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纺织产业科技发展必须跟上世界新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新材料的发展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发展生物基纤维,充分利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再生资源发展生物基原生纤维、生物基再生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纤维性能趋向高性能化,碳纤维、芳纶、无机纤维进一步向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方向发展;纤维品种趋向多功能化,强调多重技术融合,产业链整体发挥作用,实现纺织材料的多功能化。”

对于未来市场的新契机,纤维年鉴咨询公司总经理Andreas Engelhardt做了题为“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供求预测分析”的报告。他指出:“在过去25年中,全球化学纤维市场规模已经翻了一番,2013年首次超过9 000万t。尽管未来消费总量仍会增长,但区域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却预示,由于发达国家在纤维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下降,全球纤维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放缓。这些发达国家目前的纤维消费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数。不过,市场力量的自由释放和市场驱动的投资将淘汰那些过时低效的生产设备,经过洗牌的市场将迎来多赢的局面。”

就中国化纤产业和企业而言,端小平则以“未来全球的增量可以是中国人做,但是未必是在中国做”亮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了中国化纤企业面临的走出去境外投资整合全球资源的新机遇。

创新驱动,呼唤产业发展新活力

为了激发参会者的思想火花,探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引擎,根据行业热点问题以及行业的亮点会议特设了“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品牌与价值”、“毯用纤维技术” 4 场专题论坛和“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专场”、“帝人纤维技术专场”、“先进的维纶技术专场” 3 场技术交流专场。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邀请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等学府的国内外纤维领域知名的专家和教授及化纤产业链先锋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精彩的报告和实时互动为参会代表带来无限启发,同时也为产业和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示了方向指引和活力坐标。

专题论坛和技术交流专场,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化纤产业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拓展行业创新之源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更侧重讨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品牌价值的塑造。如从“生物法原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绿色生物基原料”、“聚酯反应工程的创新”、“纳米纺织新材料的最新发展”、到“绿色纤维及其产品的研发趋势”、“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与应用”、“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聚酰胺酯纤维及其仿棉纺织品开发”、“创新型壳聚糖纺纱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聚乳酸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产品开发”、“锦纶的特性及应用”,再到“高性能纤维与车用纤维发展新趋势”、“毯用纤维技术”、“环境友好纤维技术”贯穿化纤完整产业链。明确产业链合作将成为中国化纤产业新活力的又一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和活力源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还延伸探讨了如何提高产学研效率,不仅关注科技创新,更应该考虑创新的多元融合,注重品牌与价值的提升等话题。更好地体现全面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第3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本届评审会收到来自国内国际的300余家纺织面料企业的3000余份面料产品,参赛企业类别涵盖棉、毛、麻、丝、化纤、印染、针织和长丝织造等,参赛面料应用领域涵盖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运动装、牛仔、r衫以及内衣等消费终端。在评审团严格遴选、公正评判之下,15个大奖从中脱颖而出,颇具“千面逐金”之势。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研究部设计总监李晓菲,在会上分享了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部主导研究的“2018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介绍了以“意趣”为主概念的四个趋势主题:异幻次元、悠游正念、竞艺传承、博物诗人。她阐述道:新的信息技术以无法确定的方式改变着人与人、人与时空的关系,新中产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Z世代的独立和标新立异,激发了人们对于情绪纽带的需求最大化。二次元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新常态;正念和修行以更加悠然和浪漫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传承和回归有了更加活力和动感的表达方式;诗人印象被赋予了戏剧化和艺术的气质。

评委们就参评面料在产品开发、科技应用、设计创意、理念体现、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表现,对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市场走势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对此,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表示:“今年的参赛面料更加‘时髦’了,参赛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长,对流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原料、纱线织造、后整理等不同工艺技术的组合应用更加成熟。”

第4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但今天,纤维、纱线作为纺织产业链的上游,在全球纺织行业内的影响力开始渐渐增强。而这种增强所表现出来的不再简单是作为上游“生产者”的角色,更多的开始升级为以“研发者”的角色参与全球纺织工业的发展。

2017年3月15~17日,在五展联动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以下简称2017yarnexpo春夏纱线展)携中国纺织上游产业的最强阵容亮相5.1号馆。展会通过丰富的展品、精彩的活动、多样化的展示等,多角度呈现了纺织上游产业链的风采。本刊记者从主办方处获悉,2017yarnexpo春夏纱线展无论是从展会组织还是展商服务都有了许多创新和变化。展会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这些变化集中反映了目前行业所处的阶段以及呈现出来的整体心态和发展趋势。

变化一:体量显著增加

――综合平台体质显现 所求所得不仅仅是“订单”

据主办方介绍,2017yarnexpo春夏纱线展是纱线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展会,展商热情高涨,展览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比上届同期增加20%,首次使用了国家会展中心5.1号馆整个独立场馆,展商数量超过380家。

总体展览面积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于展商数量的增加,另一部分是单个展商展览面积的增加。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告诉记者:“今年纱线展棉纺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再次创下新高,预计国内棉纺企业参展数量不低于110家,参展面积接近6000平米;去年同期棉纺企业数量不足百家,面积3600平方米左右。参展数量和参展面积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企I对展会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这样的情况在化纤行业内也比较明显。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协会开始帮助组织、辅导化纤企业参加纱线展,刚开始只介入秋冬展会,近两年全程参与每年两次的纱线展。纺织贸促会一年两季的上海展会是纺织产业链上下游多展联动的大型展览会,为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窗口、纽带和平台的作用,现在化纤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策展能力越来越强,目前来看能够来参展的企业基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企业,比如过得硬的产品、前沿的技术以及针对下游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能力等。”

正如上述两位会长所言,纱线展展商数量的增加、展览面积的增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在每年的展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各领域龙头企业大手笔的投入,如江苏盛虹、宜宾丝丽雅、中国恒天纤维、上海纺控、新乡化纤等,也能看到许多新的参展商,比如去年秋冬第一次参展的张家港美景荣化工。

除此之外,地方展团抱团参展的态势依旧。记者获悉,今年新疆展团参展面积接近600平米,参展企业20家左右,以展团形式集中展示新疆企业的形象和新疆纱线。传统的棉纺大省山东、江苏以及江西、福建等地企业报名参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新老用户的青睐即是对展会商贸对接等实际效果的肯定,同时也折射出上游企业近年来对于品牌建设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视,而企业的心态改变又整体推动了纺织上游产业在纺织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端小平表示:“今天的纱线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集技术交流、商贸接洽、形象展示、对接服务、品牌延伸,产业链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上下游互通互联的综合性专业平台。”

变化二:互动活动升级

――“三大重磅活动”助推 上下游互联互通迈入新境界

随着纱线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展品种类的增加,下游观众的增加,“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开始出现。与此同时,随着上游企业产品开发的活跃度增加,上下游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此刻显得越发迫切。而作为主办方,为了更好地搭建展商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平台,也在展会期间推出了诸多促进上下游沟通的活动。比如“新新纱线”的推广活动、“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纺织材料创新论坛”等。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告诉记者:“去年秋季展期间,中棉行协举行了‘新新纱线’推广启动仪式,其中第一个‘新’是指创新型纱线,第二个‘新’是指新型纤维纱线。今年春季展期间,将对第一批5~6家‘新新纱线’推广企业进行授牌,表彰他们在新型纱线开发方面为行业做出的贡献。”

“新新纱线”是棉纺行业内的一项评优、推优活动,去年刚刚推出,本届纱线展是其第一次正式向外推出产品及优秀企业。而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则是每届展会的“标配”。但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告诉记者:“今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也与往届有许多不同。前几届的活动仅仅是一场会,今年将会有十几家企业参与到流行趋势的大舞台上,进行独立企业的秀,比如恒天纤维、凯赛生物、济南圣泉、唐山三友、绿宇环保、长乐恒申等。除此之外还会有企业在企业展台上进行产品会。”

端小平说:“这些企业产品各具特色,但企业本身有个共同的特点:企业决策层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对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拥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创新能力较强,注重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产学研用方面往往先人一步,不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致力于探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贴心的配套服务。”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给了化纤企业一个启发,端小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此感受颇深。端小平说:“过去纱线展在展览的形式比较单一,企业就是简单的展出纱线、纤维本身,但是仅仅是把纱线、纤维放在那里其实视觉效果很差,连粗细都看不出来,更别提功能性等技术内涵了,因此对参展企业来说只有将做成的终端产品展示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出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而通过这种展览方式又使得下游及整个行业更深入的了解了企业及其产品。”

据悉,今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场地选择了展馆的5.1号馆举行,更方便下游观众参与,除此之外还特别增加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五年回顾时间长廊”,记录展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五年来走过的非凡足迹。

今天,纱线展作为一个促进上下游沟通的综合平台不断在成长、升级,越来越丰富的活动背后其实一种上下游之间的良性沟通,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行业在这些逐渐增多和逐步升级的活动中越走越开阔。

变化三:海外买家递增

――本土海外互补 为展商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便利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商贸平台,每年都会专设海外展区,2016年海外参展商为93家,比如博拉纤维,巴基斯坦展团、印度展团,以及来自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地的纱线企业。记者从主办方处获悉,今年海外展商与去年同期持平。

除此之外,纱线展还吸引了许多外贸型的纱线企业参展,比如义乌市恒雅进出口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主营手工编织毛线,花式纱线的外贸型公司,公司与日本、西班牙、丹麦等企业一直有长期的合作。继去年第一次参加了秋冬纱线展后,今年3月的春夏纱线展依旧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现场确实得到了许多外贸订单,效果比较明显,因此今年选择继续参展。

据主办方介绍每一届的五展联动,纱线展都会吸引不少的海外买家,去年秋季展纱线展的海外买家占总体买家数量近20%,大约2000人,并且海外观众的盗砍芍鹉甑菰龅奶势。这些海外买家,主要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印度、孟加拉、俄罗斯等地。纱线展通过海外展商和海外买家两部分的组织和吸引,为国内外纺织上下游创造了一个便利的沟通平台。

记者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获悉,2016年纺织各类产品的出口中,纤维的出口是唯一的正增长,这说明中国纤维的品质越来越好,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还能满足海外的需求。我们希望在纱线展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中国纤维及纱线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的一年两届的国内纺织纱线专业展览会。作为具有中纺联背景的展会,纱线展除了具有自身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彰显国威的政治价值,是中国纺织上游整体实力的一种体现。今天纤维、纱线已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国防、军工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017yarnexpo春夏纱线展将又是一个纺织上游的饕餮盛宴,让我们打起精神,盛装赴约。

?高层言论

端小平:四大主题全面展示中国化纤形象

“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是化纤企业推广品牌产品、塑造企业形象、链接上下游、展示我国化纤实力的重要窗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化纤企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重要源头,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改进工艺,坚持绿色制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科技、功能、时尚是未来化纤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化纤展区将分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展区”、“生态与功能展区”、“时尚与科技展区”、“绿色与环保展区” 四个主题展区,大约160家化纤企业参展,参展企业将充分展示化纤作为纺织之“源”对国家纺织工业、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未来随着“品牌建设”、“互联网+”、“绿色发展”等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纤维展将更具特色,逐渐向精品、绿色、多元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叶戬春:功能性、差别化纱线渐成主流非棉纤维比重进一步增加

“棉纺行业目前整体的整体运行情况是稳中向好。新年度的棉花质量总体好于去年。目前棉纺企业功能性、差别化、新结构纱线的研发和推广在不断加快,数量和种类在快速增长,其目的是满足消费者对时尚性、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同时,以喷气涡流纺为代表的新型结构纱线产品也在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使得下游面料具有不同的外观及服用效果,附加值得到提升。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非棉类纤维在棉纺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第5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涤纶短纤;棉纺行业;粘胶纤维;市场行情

中图分类号:TQ3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通过网站、文献以及自身经验对短纤最近几年短纤行业从产能、需求、价格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和展望。

一、涤纶短纤概述

涤纶短纤是由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由PTA和MEG聚合而成)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PET呈米粒状或是片状,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平常我们接触很多的饮料瓶的主要成分就是聚酯,将他切片,一般经过前纺和后纺两道主要工序就可生产出涤纶短纤了,按不同的需求,在后纺中可以切成不同规格的涤纶短纤,一般是4D-22D的,按其卷曲的情况又可以分成二维和三维两种)。

产品主要用于棉纺行业,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维纶等混纺,所得纱线用于服装织布为主,还可用于家装面料,包装用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在其他领域,涤纶的用途也是很广的,除了大量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外,在工业领域作用也不小,常常参与工业制品的制造。

衣着领域内,涤纶短纤本质上属于涤纶,而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工业领域内,涤纶短纤维与各种特性的丝线类一起,在工业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二、宏观环境影响

受国际需求萎靡和国内劳动力、原材料和人民币汇兑等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制约,我国进出口贸易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严重,失业率持续高位、消费信心低迷;第二,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自主性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需减缓;第三,国内出口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偏高,出口价格竞争力被削弱,国际市场份额受挤压;第四,欧美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并迅速蔓延至新兴市场。

从棉纺行来看,2013年国际市场总体依然低迷,上半年欧盟和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额(以美元计)同比分别减少5%和3.2%,行业出口增速反弹与上年同期基数过低有较大关系。国内外棉价仍维持4500元/吨以上的价差,国储棉品质偏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棉纺企业生产运营仍面临较大压力。产业政策方面,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来看,鼓励开发高端新产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节能减排。

三、涤纶短纤供需情况

1.涤纶短纤供应情况

直纺涤纶短纤2010年下半年效益大好,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而根据装置投产进度来看,2012年为直纺涤短新增产能集中投放期。2012年几套新增产能分别为:福建金纶新投产20万吨,江苏翔盛新投产40万吨,仪征化纤扩产10万吨,产能淘汰方面,江苏三房巷20万吨短纤改成瓶片,全年新增产能在60万吨左右,直纺涤纶短纤产能增长率在11.49%,是继2005年以来产能增长率第二峰值。

从产能的绝对增量情况来看,新投产80万吨,转产20万吨,产能增长60万吨,增长幅度较大,新投产能处于一个装置调整及打开销路过程,新装置产能处于陆续释放过程,开工率相对较低,新增产能产量增长不多。

从国内涤纶短纤维产量情况来看,2012年直纺涤纶短纤产量在399右,与2011年持平,2012年表观需求量345万吨,较2011年增长不多。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市场行情下行,厂家限产保价。但是直纺产能达到546万吨,较2011年增长超过9.6%,远超表观需求量的增长。

国内地区部分涤纶厂家2012年与2011年比较,净利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明显的态势,2013年上半年新增中石化仪征10万吨涤短产能,下半年,预计涤短计划新增产能有福建经纬和山东万杰各20万吨,产能过剩现象明显。

2.涤纶短纤需求情况

下游较差是近几年并且将会是以后长期市场反馈的焦点,在棉纺织市场,主要原料棉花受到国家持续的高价收储政策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明显高于国外棉花价格,高原料成本以及近几年国内工资水平等大幅提高,下游棉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与前几年国内外需求快增长形成较大反差,而行业需求放缓,带来的行业间竞争加剧,棉纺织市场生产效益低下。

自2008年,虽然我国纱总产量持续增加,但纯棉纱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2012年比2008年下降了6.74个百分点;化纤纱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比2008年增加了14.4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因为棉涤价差的变化,棉纺企业加大了采用价格较低涤纶为主的化学纤维来替代棉花生产纱线,以降低成本。如国家棉花收储制度不改,从目前的棉涤价差趋势,棉涤价差仍有可能增大,涤纶纱和涤棉混纺纱的比例仍将提高,将一定程度上消化涤纶短纤过剩的产能,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涤纶短纤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格局。

3.下游服装消费情况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发生较大转变,出口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一定影响,出现萎缩,2010年有所恢复,但是在2010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大涨之后,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整体生产成本上升明显。

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进口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棉纱线进口增幅较大。原因在于国内棉花价格高启,提高了纺织服装原料成本,而棉花进口配额又限制了棉花进口数量。价格相对较低的进口棉纱线,有利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因此,上半年棉纱线进口的扩大,不能看做国内纱线进口需求的实质性改变,而是国内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偏离市场及棉花进口政策导致的结果。棉纱线进口的扩大,不仅加剧了国内棉纺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对于稳定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显然是不利的。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为126亿美元,同比增加了9.5%。其中纺织品进口额为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8.4%;服装进口额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四、涤纶短纤、棉花和粘胶短纤价格变化趋势

从三大纺纱原料价格趋势变化来看,三大纺纱原料之间有一定替代效应,尤其在国内棉花宏观调控政策下,拉大了国内外棉花价差,导致下游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下降,对以中低档产品为出口主体的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利润空间逐渐压缩,因此纷纷寻求棉花替代原料。近两年以来,国内棉纺织行业用棉比例下降明显,其中价格较为便宜的粘胶短纤对棉花替代效应较强,因此近来国内人棉纱产能迅速扩大。

五、行业发展趋势

1.产能结构变化趋势

棉纱方面,2009年我国棉纱产量为1867万吨,占全部纱线产量的80.6%。2012年,我国棉纱产量为2471万吨,虽然产量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但棉纱在我国纱线中的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12年,棉纱占比下降到了74.1%。

混纺纱方面,2009年我国混纺纱产量为243万吨,占纱线总产量的10.5%。近些年来,混纺纱所占的比重也有所降低,到2012年,混纺纱产量达到了380万吨,其所占比上升为11.4%。

化纤纱方面,我国化纤纱近些年来增长迅猛,由2009年208万吨的产量迅速增加到了2012年483万吨,在全部纱线中的比重也由2009年的9.0%上升到2012年的14.5%。

综上,未来纱线仍然会以棉纱品种为主,但是随着消费者对于纤维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棉纱本身可改进的余地越来越小,棉纱在纱线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下滑。与此相反,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功能的化纤材料面世将会进一步改变整个纺纱行业,因此未来化纤纱在纱线中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

2.原料需求变化趋势

从棉纺原料表观需求来看,09年到12年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增幅有所不同。从09年到12年棉花、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的增幅分别为71%、19%和124%。粘胶短纤虽然其量小,到12年表观需求为242万吨,占总量的11%,增幅最大,发展空间较大。从上半年增幅来看,预计2013年棉花、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表观需求分别为:1425万吨、909万吨和319万吨。

3.产品结构、品种变化趋势

在产品结构方面,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所开发产品尽量减少用棉的比例,另外,企业在硬件设施的调整,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主要以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长车、集体落纱等为主,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工作环境。

品种变化趋势方面,开发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超仿真纤维重点发展仿棉涤纶和仿毛纤维,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舒适性和阻燃性。生物质纤维重点突破新型溶剂法、离子液体法、熔融法等纤维素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装备。

六、结论与展望

第6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区域结构仍未改观

我国纺织产业约80%的企业集中布局在沿海省市、8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在东部地区实现,而原材料和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广大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生产要素与生产能力配置较不合理的局面。近年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中西部地区临近原材料产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日渐突出。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尤其农村市场的逐渐开拓,内需市场将成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加快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建立面向广大中西部市场的营销渠道和网络,是纺织产业开拓内需市场,保证产业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纺织产业的投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东部地区,并呈现出加快趋势。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产业投资增速整体放缓,东部地区投资下滑明显并出现负增长,2008年为-5%,2009年1~月为-1.41%,但中西部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为24.2%,2009年1-5月为20.57%。但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虽然取得了较快提升,从2005年的24.5%提高到2009年1~5月的36.91%,东部地区尤其最为集中的五省所占比重下降趋势明显,从2005年的65.1%下降到2009年1~5月的49.32%。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仍占60%以上。

从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也呈现出高于东部地区的势头。从2005年至今,中西部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加快趋势明显,2008年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4.92%,而东部地区下降到12.72%。今年1-5月,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仍保持了15.6%的增长速度,而东部地区下降至4.11%。但从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地区比重来看,尤其集中在经济最发达的东部五省的情况依然突出。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5年的87.8%到今年1-5月的85.27%,只是略有下降,而且东部五省一直保持了全行业77%以上的比重;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比重仅由2005年的12.2%提高到2009年1-5月的14.73%,略有提升。

因此,近年来,尤其2008年以来,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呈现加速趋势,但我国纺织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过度集中于东部地区的总体格局尚未改观。

加快推动纺织产业转移

今年4月国家颁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在三年调整振兴中要优化纺织产业布局,将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0%左右。要实现纺织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目标,必须根据我国各地区发展纺织业的优势特点,制定东中西纺织产业发展战略、引导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逐步形成纺织产业合理的区域分工,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达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提升东部地区纺织企业技术与品牌整体水平,促进一般加工能力向外转移。纺织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早的行业之一,在东部沿海省市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但从国际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分配情况来看,我国纺织企业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技术环节与品牌营销渠道控制力方面欠缺严重,只有极少数企业在技术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当。东部沿海纺织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大技术与品牌投入力度,发挥技术、人才、营销渠道的优势,以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为目标,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自主品牌产品,在国际形势的压力和内需市场开拓的推动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产品升级目的。因此,在当前国际市场低迷、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应该通过结构调整达到优化提升的目的,将一般加工能力释放出去,形成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力。

加快中部纺织品服装加工基地与园区建设。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压力空前加大。面对国际市场剧烈动荡,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随之改变,优势企业开始调整经营战略,加快出口转内销的比例。沿海贴牌加工型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需求必然导致加工基地向内陆地区转移,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化建设快、产业基础良好的中部地区具备承接这种转移的条件。在东部企业向中部转移的过程中,中部地区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特点,有选择的引进企业,建立纺织工业园区以推动企业合理集中,逐步形成具有根植性和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集群。目前来看,江西和安徽服装行业发展迅速,河南省棉纺加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较快提升,湖北和湖南省在麻纺业发展中优势突出,可以优先考虑在这些地区建设纺织加工基地。

分类别、有步骤地建立西部原料生产基地。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具有纺织天然纤维原料和石油等资源的明显优势,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纺织工业原料加工基地,是纺织服装行业原料指向性的内在要求。当前,应突出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特点,分类别、有重点地推动原料基地建设,为东中部纺织品服装生产提供初加工原料或半成品。可以先选择优势原料产区作为建设纺织原料生产基地的试点,逐步推进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内蒙古羊毛产区,新疆棉花产区,广西、四川和云南的蚕丝产区等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具备进一步扩建成原料基地的条件。

推进跨区域产业链的构建。纺织产业链是一个涵盖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复合产业链。目前,纺织产业链的各环节在我国不同地区都可以找到,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跨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协作发展还较为滞后,不利于我国纺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以国家为地域单元,根据地区资源特点、构建跨区域产业链,是发挥地区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过程中,要加强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衔接,逐步形成东中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第7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不断升温,以价格为依据的产品衡量标准逐步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合理的针对其中的各种问题处理,提出有效的管理方式。市场总是有限的,各种产品的增加速度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在进出口产品的应用和分析之中就需要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针对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逐步与国际化接轨,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发展趋势,各种设备和技术产品的应用和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工作中紧随国际科技的进步步伐,对企业中存在的各种落后行为,确保企业行为和工作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我们在纺织市场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较少,产品的新工艺探究较低,因此其中各种性能和价格的应用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纺织工业中不断的进行探索,针对其中存在问题处理,合理的分析高性能和高功能的纤维。当前的新纤维的开发应用要加大力度,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利用各种新纤维技术的附加值,用多种纤维工艺来弥补工作中形成的不足,逐步形成了新的纱布和胚布。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功能纤维的主要控制应用措施。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现在如何跳出来料、来样的格局,自己开发产品去争夺市场。全球的采购趋势,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一个企业已经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而是一个产业链和一个产业群才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得到相应的份额。品牌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形成一种以品牌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链,那么你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你的份额。细分市场来确定你的市场定位、寻找差异、创造差异、采用差异的优势来创新空间成为企业取胜的一大法宝。快速反映能力的提高;快速反映能力越强,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越高。

20世纪,纺织业的开发重点是功能性,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纺织品将向智能化迈进。纳米技术的突破将为开发功能性,智能性纺织品提供新途径。由于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大为改变,因而纳米技术有望成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但智能纤维的研制与开发,近年来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纺织与服装的未来。

纳米技术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使纺织品获的新功能的方法还有很多,大量化学、物理、生物机电方面的新技术都有可能为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创造新的条件,依靠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市场、抓好化纤纺织市场急需的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化、高技术纤维的一体化产品的研发和民用高仿真、超仿真服装、家纺、产业三大领域及非纤、合成新材料、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开拓,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争市场、争效益是提升棉纺、化纤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纺织、化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途径。化纤新品种由高仿真到超仿真,功能性纤维将推进产业领域新发展,新世纪化纤将全面进入“超天然”的新纤维时代,随着多功能高技术化纤新品种的深入开发,应用广阔的产业领域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8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为了从源头上助推毛针织行业时尚觉醒,加快我国毛纺纱线企业从生产加工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8月30日,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指导,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国际羊毛局协办,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师团队负责时装设计的新澳2017/18秋冬产品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澳大利亚羊毛发展有限公司东部地区总经理John Roberts;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暨会时装主设计师郭瑞萍以及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沈建华等有关领导和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针织企业以及针织服装设计师代表等8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新澳纺织本是一家集羊毛洗毛、制条、改性处理、精纺、染整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纺织企业,但是在过去十多年中的迅速发展中,除了对过硬品质与精湛技术的一贯追求,始终以创新求变的精神引领着行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新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毛针织流行趋势的研究,并通过流行色彩、针织花型以及纱线新品这三个方面来诠释自己对最前沿流行趋势的解读,从源头上引领着行业时尚发展。用责任和担当,传递出了一种传统纺织产业逐渐觉醒的时尚嗅觉。

“作为我国毛针织服装及制品优秀的纱线供应商,新澳始终坚持高品质、高端化的产品研发思路,借助优秀的创意设计,前瞻性的诠释着毛针织纱线流行趋势,并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凭借精致的产品细节,赢得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青睐。”彭燕丽对新澳纺织的创新发展以及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她表示:“新澳用多样化的时尚产品,探寻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用新一季的色彩将创意与未来接轨,为这个传统而时尚的产业带来新的升级思路。”

本次新澳2017/2018秋冬流行趋势灵感来源于古希腊壁画,古文明中的建筑、雕像、壁画成为了本季流行色的灵魂。相比往年的主题,这次的灵感来源透露着一股浓郁的人文色彩,在时光与文明的沉淀中将观众带往异域之中。本次走秀,以不同的场景效果在四个针织流行主题之间轮换,用一根倒叙的时间轴贯穿四个不同的故事。最先是Space由开篇,带着人们对太空的向往,以轮廓明朗的几何图案、结构创造出新颖的针织风趣;紧接着的Urban Street,以明朗的色调反应出人们对个体同一化的反抗并衍生出以不对称设计和不经意色块拼接为特点的风格。第三个主题的Lili继续向过去回溯,讲述的是时尚由高度两性化的现代大都市风格向更为浪漫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转变,其灵感来源电影《丹麦女孩》。最后,镜头回到千年以前的Ancient Greece,以古希腊文化为灵感,将肖像艺术、建筑样式、神学文化融入到纱线中,以高品质的织物展现精致与华丽。四个主题的变幻仿佛一场梦境般的追溯,带着观众从未来穿越现在回到过去。

“新澳创建25年来,始终坚持精进不止,创新思维,除了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硬件,练就扎实基本功外,还不断加强新品研发力度,以功能化和风格化来满足日益突出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得到了全球2500多家客户的信任和认可。”沈建华表示:“新澳虽然从事传统纺织行业,但始终在追求与时尚接轨,与艺术共舞,并致力于毛针织流行趋势的研究,就是想通过举办设计师大赛、新品的形式将流行色与流行主题紧密结合,从而助推行业时尚发展。”

第9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纺织业; 夕阳产业; 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0202

1引言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解决社会就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一方面,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原料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纺织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未得到实质改善的情况下,很多纺织企业生存难以维系。另一方面,出口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更加突出,由于经济下行条件下终端市场对消费品提价的承受空间更小,预计行业出口和效益增速下降幅度将更为明显,纺织行业面临更大的困难。趋紧的外部环境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将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促进纺织企业加快调整。

夕阳产业是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指产品销售总量在持续时间内绝对下降,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地减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或停滞,产业收益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夕阳产业多为传统产业,其所提供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品市场不断萎缩。上述三点特征是识别和判断某一产业是否衰退的主要尺度。

2文献回顾

郭先登认为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标准战略”,纺织服装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就要把握住标准化进程,坚定地实施标准战略。姜延书与张倩倩利用灰色理论研究了纺织业与信息业的协同发展关系,认为阻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协同程度不高。邹小芳研究了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影响,给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机制和措施。徐文娜、郭衍明研究了民营纺织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对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梁日杰认为全球纺织产业仍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和商机,并非所谓“夕阳产业”。

3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些年这种比较优势的强度正逐年下降。

然而,纺织业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出口。由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正发展为集纺织生产与消费一体的大国,国内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为纺织业创造了机遇。从绝对量来说,纺织业的产量和资产总额在不断增长;从相对意义上说,除2008和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占GDP比重和纺织业的增长率下降外,自2000年来两者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所以纺织业并不符合夕阳产业的定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夕阳产业。

在纺织工业被赋予高科技、新材料的概念后,纺织工业不仅一举摘下了夕阳工业的帽子,还一跃成为朝阳工业,且较之以往更加具有成长及想象空间。新的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服务创新和个性化制造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规模化协同创新和个性化制造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个性化制造更能体现出品牌、色彩、文化的艺术性,是科技与品质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差异化发展是提高企业附加值的具体体现,是行业市场高端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应该选择的方向。

虽然纺织产业一直在发展,但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纺织业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1)在行业经济规模效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规模整体偏小;(2)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核心生产技术缺失,目前我国高端纺织机械多依赖进口,国内仿制产品与引进设备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3)在品牌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附加值领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必须改变以成本导向和价格竞争为主的模式,向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两边延伸,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靠服务、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根据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提高该行业竞争优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品牌战略为先导,构建市场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指系统性的领先竞争优势,如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销售服务、销售网络、促销手段等多方面的组合形成的比较优势。(2)以集团化战略构建规模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程度。推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互相参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以贸易为主体的产业集团。(3)以技术研发为依托,构建技术竞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竞争更加体现在生产技术创新、面料品种创新等一些科技因素方面的竞争。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产品生产,进而获取高额差异利润,是纺织业进步的重要保证。(4)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纺织业科技和管理后备人才。

4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我国纺织业现在陷入困境,并不意味着纺织业是夕阳产业,而是促进纺织业进行行业重组的重要机遇,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纺织业要保证棉花等原料的供应,缩小价格波动,加大供应链各环节的研发力度,建立品牌优势,这些是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整合区域内供应链企业,构筑广泛的良性动态产业链,加快纺织产业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构筑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纺织产业链,吸引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纺织业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郭先登.关于纺织业实施标准战略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2,(01).

[2] 姜延书,张倩倩.基于灰色理论的纺织业与信息业协同发展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06).

[3] 邹小芳.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4] 徐文娜,郭衍明.民营纺织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集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