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纺织业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第1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1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历史现状

改革开放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在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改革开放后的近四十年,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而言,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仅在棉花和纺纱产业上有所突破,棉花资源相对于38年前增加了近10倍左右,纺纱锭了也由过去38年前的30万锭左右发展到了目前近1 200万锭,40年儿乎增加了四十倍,而过去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不仅拥有棉纺、毛纺产业,而且同时拥有功能齐备的织布、染色、羊毛衫、内衣、家纺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历史原因和地理区域的局限,对新疆织布、染色、服装产业、家纺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一些纺织业儿乎是100%的消失了,造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虽有丰富的原材料棉花资源,但是地缘辽阔,人员稀少,物流成本高,周边领国经济欠发达,是典型的大陆性经济模式,不具备海洋商业经济发展条件,多方面的条件限制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延仲发展。2013年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已经将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列为新疆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点。新疆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起点,有利于减轻新疆棉花外运的压力,就地将新疆的棉花资源转化为半制品棉纱、棉布或服装产品,有利于将中国的棉花产业逐步向新疆转移,充分发挥新疆的棉花资源优势,未来纺织产业向纵深发展的目的就是将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由新疆产业聚群织造,在最短时问内通过欧亚大陆桥运输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欧洲各国,改变远洋运输速度慢、交货时问长、交货数量大的交易模式,重点带动新疆棉花产业的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增加新疆农民的收入,促使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和谐,帮助新疆周边国家提高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为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水平升级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2  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存在的优势

众所周知,新疆近七十年的棉花产业技术发展,无论是棉花产量、棉花质量还是棉花种植管理加工模式,都远远走在了全国其他产棉省份的前列。据全国棉花纤维检验机构公正检验统计,2014年全国公证检验棉花数量为515万t,新疆为418万t,新疆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1. 2%,新疆棉花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全国的2/3,高达4/5,高等级高质量的棉花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优质原料保障。2014年以来,国家取消了棉花储备政策,实行全面公证检验,在保证新疆棉花质量与世界棉花质量接轨的条件下,也将新疆棉花市场推向市场经济。

第2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现状;全面分析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13%,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30%,纺织品出口额占生产总值的47%,可见,我国既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年纺织品的进口总额不断攀升。随着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对纺织品贸易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世界纺织业发展特征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些产业又反作用于纺织业,使产业间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磨合。纺织业的产业中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转移,产业集群特征也不断向以研发和消费为中心转移。纺织业逐渐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整个产业链模式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了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化,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纺织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未来的纺织业领导者必将是拥有高新技术、资本实力强、有市场控制力的跨国纺织企业。

二、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产业利益。我国在对纺织业进行多次产业调整之后,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纺织品产业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成为“世界纺织巨人”。纺织业在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纺织品需求的供应。

2.劳动力问题。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强大需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出口贸易。纺织业一直是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中的大国地位不断彰显。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1.整体现状。(1)多元化出口。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国对外出口纺织品贸易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额,我国纺织业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对原本的11个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2)产品出口结构。纺织品加工产业中,对产品深加工的重视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产品深加工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高档的奢侈品牌出现大量空白,整个出口产品的水平不高。(3)配额限制。我国较之其他出口国,在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极不公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在国际纺织市场中,也是受别国限制最多的纺织品出口国。

2.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新情况。(1)配额取消促进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由于原有的ATC体制的终止,之前的配额法已不再使用,配额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障碍也将逐渐消失,有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和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配额取消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配额限制的取消虽然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但是,国际市场中的纺织品出口国远远不止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在配额限制消除的同时,也获得了令其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就使得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3)入世协议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该项条款也表明,在中国加入WTO12年后,也就是到2013年,有关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条款就会废除,所以,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我国纺织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大力进军国际市场。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1.研究中外纺织品贸易政策。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对外设置多种繁杂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透彻分析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我国在对欧美等国出口时,要在国内对出口量进行协调,使出口量不超过额定范围;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要和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友国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2.研究国际市场。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对竞争者的产品深入研究,捕捉市场机遇,抓住机会,努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

3.建立营销联盟。建立营销联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顺利的推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把我国的产品以庞大的销售网络推入国际市场。

五、结论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我国纺织品贸易一定要增强自主能力,走新型纺织工业道路,扩大与国际纺织市场中大企业的合作,利用我国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迈进,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莹.浅析我国纺织业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D].吉林大学,2012.

[2]肖海霞.浅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2-45.

[3]陈世清,张全中,吴翔胜,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03):50-52+64.

第3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13-02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已经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将是中国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导向。绍兴传统纺织业目前正面临着困境,借着国家大力倡导新兴产业发展的东风,深入了解绍兴纺织业在发展现状,分析其行业特征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对于正确引导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这些年来一直发展迅速,对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绍兴市为例,绍兴的纺织产品近些年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但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业经济增长整体下滑,行业存在问题日益明显,解决纺织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成为绍兴纺织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绍兴纺织业呈现出“二高二低”的特点[1] :进入门槛低。绍兴纺织企业的诞生率和退出率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居高不下,这和绍兴纺织业的进入低门槛有必然关系[2] ;产品的附加值低。绍兴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很低,从而导致赚取利润也很低,属于典型的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3] ;低端纺织品比重高。绍兴纺织品出口低档纺织品占有比重高,中高档的纺织面料较少,据相关的统计显示:绍兴的高、中、低档纺织面料的出口比例为1∶3∶6[4] ;纺织品壁垒高。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绍兴纺织产品又多为低端纺织产品,绍兴一直都是国际纺织品反倾销的重灾区,仅在欧盟第35类纺织品反倾销案例中,绍兴涉案企业就高达287家,占全国的34.6%。由此可见,绍兴传统纺织工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绍兴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多重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矛盾就更加明显了,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难以继续下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化解现有的矛盾,加快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的相关性。通过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发现纺织行业几乎涉及全部七大产业领域,如新能源中的风能,在风力发电机的叶子的制作过程中,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是必不可少的增强复合材料;新材料领域就涉及更为广泛了,在城市改造中,纺织新材料在减少热岛效应和减少辐射等方面也大有作用。30%~40%的电动汽车附件都与纺织品有关,碳纤维、高强聚乙烯、芳纶、高模等新材料产业化都是国家的重点扶持项目。另外,医药行业、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众多行业也都有纺织品的身影。由此可见纺织品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随处可见,产业用纺织品给传统纺织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是中国纺织产业从比较优势转型为竞争优势的选择,也是传统纺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所以绍兴纺织产业要取得新的发展必须顺应纺织品发展的潮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历史机遇,找到纺织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合点,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纺织业转型升级提出需求

1.纺织品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环保、医药、信息等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和家纺上,纺织品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多功能的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新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用纺织品与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联系紧密,与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也有广泛的联系,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绍兴纺织产品要突破瓶颈更深入的发展,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必由之路。

2.国际纺织业的发展趋势。相对绍兴纺织品面料较为单一低档的情况,差别化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纺织业转型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今国内很多企业也看到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和价值,开始注重医用、工业用等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利用,并已经掌握较为先进的技术,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品发展的趋势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纺织产业和信息、生物等高新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而绍兴纺织行业从整体实力和竞争水平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缩短中国与纺织强国之间的差距,抢占新的市场份额创造了机遇。

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经济正处于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化的过渡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重点方向,将是国家长期重点扶植对象。“十二五”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调对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具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

四、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纺织产业更新改造建议

1.深化纺织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牢牢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纺织产业,提高产业用纺织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纺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纺织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开发应用,以满足水利、交通、新能源、环保和医疗等众多新领域的需求,深化纺织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纺织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与标准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新医疗、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为重点研发新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用纺织行业的进入门槛。根据上下游市场的需求拉长产业链扩大需求,扩大高端产业用纺织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质量规范,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产业用纺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

3.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研发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用纺织行业创新机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建立企业内部技术研发机构,并通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及高校的科研项目形成产业技术联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鼓励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用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率。注重提高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能力,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并要及时将创新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有效推广应用。

4.注重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对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企业寻求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纺织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储备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一。纺织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合作共赢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和留住各类人才,尤其是要重视核心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纺织企业应建立起良性循环的人才阶梯,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5.创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强政策指导作用,积极出台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且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土地和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为产业的转移和集群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争取早日建成产业用纺织品园区,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同时要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满足园区内产业用纺织企业的共性需求。同时积极发挥产业园区内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优化整条产业链,寻求产业横向和纵向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已经成为调整纺织工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也必将成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机遇,把绍兴纺织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转换绍兴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升纺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创新科技开发新纺织材料,提高附加值,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新型战略性纺织产业区域集聚,加速战略性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绍兴纺织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朱民儒,张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6).

[2] 孙琪.中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宁波为例[J].经济问题,2007,(4).

[3] 张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解读系列报道(一)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J].纺织导报,2009,(6).

[4] 毛夏红.浙江省纺织行业竞争力研究:下[J].经济师,2009,(11).

第4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一、正确认识家纺设计对中国家纺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1]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p;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著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常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掌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仿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3]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毕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2]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容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仿。

第5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绍兴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大县,经过

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PTA、化纤、织造、服装、印染、经编、家纺、纺织机械、创意设计、纺织软件以及轻纺市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生产的各类化纤原料、面料和印染布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3%、8.8%和30%。绍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先后创建成为全国CAD应用示范县、全国纺织行业CAD应用示范县、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浙江省数字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省首批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2011年10月,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列入浙江省首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完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深度应用”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组织考核力度,优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在纺织面料创意设计、织造印染生产过程控制、装备设备信息化改造、企业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步伐。

“两化”融合的典型实践

整体推进 分步实施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以规划为先导,以纺织产业链为纽带,制定《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做到整体提升、分步实施,把建设智慧企业、着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工作重点,以建设升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为契机,以实施智慧企业“三个一批”工程为抓手,即培育一批总部型智慧企业,评选一批示范试点企业,推广一批信息化示范带动项目,鼓励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产品等各个环节,打造高效、节能、专业、协同的“智慧企业”,加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绍兴县首次设定了独立的信息化奖励政策,预计使用20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用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主要包括对信息化试点企业给予奖励,对企业信息化项目投入给予奖励,对软件产品和软件产品产业化进行奖励等一系列对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全县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突出重点 推进核心环节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以纺织产业链核心环节为重点,针对不同环节的不同发展现状,提出不同的“两化”深度融合思路和目标,面向不同行业评选示范(试点)企业,为各个行业树立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标杆,做到重点突破、协同提升。

首先是在织造行业,由于绍兴县的织造企业信息化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启动或者只停留在仓库管理阶段,绍兴县提出以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为目标,推进织造行业织造执行系统应用,促进织造行业精细化生产的深度融合思路。

在纺织装备行业,由于装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及电气控制部分,绍兴县提出以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装备融合为目标,自主研发纺织机械装备嵌入式软件,提升纺织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的深度融合思路。

在印染行业,由于受环境和能源倒闭机制的影响,印染信息化内生需求较大,绍兴县提出以信息化推进绿色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印染生产节能减排信息化深度应用,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深度融合思路。明确提出在2013年,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5%,COD排放年均下降3.5%,实现30家印染骨干企业的生产节能减排信息化深度应用。

在企业管理方面,绍兴县提出以推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为目标,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深度融合思路。2013年,绍兴县骨干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度达到60%以上,逐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贴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在纺织生产过程的深度应用,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

抓好亮点 保障服务能力

绍兴县扎实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为工作亮点,突出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平台的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纺织产业发展的“两化”融合环境。

提升纺织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能力。为推动纺织业的转型升级,绍兴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激励,提出打造国际纺织创意中心,旨在把纺织特色工业设计作为提升发展绍兴县纺织业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来抓,并安排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绍兴县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基地荣获“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国务院总理亲临基地企业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推进轻纺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推进纺织产业电子商务应用,绍兴县政府投资建设“网上轻纺城”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国内最权威、国际有影响”的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2011年3月,绍兴县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网上轻纺城”项目启动仪式,网上轻纺城通过网上贸易信息中心、纺织学堂、资讯频道、展会频道、纺织微博等栏目,打造一个诚信、安全、放心的纺织专业在线交易平台。截至6月份,网上轻纺城访问量高达200万次,会员注册数超过了165万人,共建立网上商铺40万家。“网上轻纺城坯布交易市场”4月份正式上线以来累计在线交易额近2亿元。

优化纺织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绍兴县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是由政府引导、民营企业牵头和市场化运营的服务平台,采取研发—中试—产业化—企业服务一条龙推进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服务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台构建“中国花样网”花型库拥有四万多个花样,整合一整套国内领先的数码印花产品设备,实现从提供验证、完善产品设计,到纺纱、织造和整理的全套服务。“纺织品检测中心”成为绍兴地区首家通过CNAS和CMA认证的第三方民营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截至2011年底,平台提供纺织产品设计、分析、试样、检测和咨询服务12000余人次,服务企业2600多家,服务收入达350余万元,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两化融合的显著成效

软件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以纺织业务管理软件、印染生产控制软件、纺织机械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及服务为主要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迅速。绍兴县拥有多个较为成熟的软件产品,纺织通网上贸易平台、纺织原料搜索与服务、印染企业管理执行系统等软件在纺织企业中有较广的应用面。90%以上的纺织机械装备采用嵌入式控制软件,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全县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年度总收入从2009年的607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400多万元,足足翻了一番多,信息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为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印染节能减排效益进一步显现。绍兴县信息技术对印染产业的改造提升和节能减排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印染产业进入创新驱动、需求内生增长的轨道。2011年,绍兴县25个印染行业节能减排项目列入浙江省印染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项目,全市有37个项目列入,绍兴县占67.6%。通过以上项目的组织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绍兴县印染企业信息技术与染整技术的融合,提高企业研发设计水平、生产管理水平、装备和生产智能化水平,促进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优化升级。

装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绍兴县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装备、设备功能,提高化纤、织造、印染等生产环节的设备和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的信息化水平。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的金昌EX6000系列印花分色软件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列,纺织嵌入式软件在纺织机械装备中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制网机填补国内空白,国内最大的印花分色制版中心建立。

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绍兴县积极推进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普及,骨干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集成度达到53%,逐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中小企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100%。

两化融合未来发展规划

对于未来,绍兴县要积极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典型性强,对促进和带动行业、产业两化融合发展具有指导和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作为绍兴县信息化示范企业,将抓紧出台《绍兴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并结合实施意见出台“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对符合绍兴县纺织业、五大优势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开展有特色成绩的,按行业类别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同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6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能纤维;智能纺织品;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B381;TS106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Fibers and Intelligent Textil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fibers has achieved many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pertie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5 kinds of intelligent fibers, include phase change fiber, shape-memory fiber, intelligent gel fiber, light-guide fiber and electronic fiber,and introduces their application in textiles. Moreover, it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fibers and textiles, and points ou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3 aspects o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green and safety,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fibers; intelligent textile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智能纤维是指能够感知外界环境(机械、热、化学、光、湿度、电磁等)或内部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并能做出响应的纤维。而智能纺织品是指模拟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反应双重功能,并保留纺织品固有风格和技术特征的一类新型纺织品。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具有或部分具有如下智能功能和生命特征: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断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近些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在内的一些前沿技术的发展及运用,智能纤维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智能纺织品的出现,从而满足了人们的某些特定需求。

目前,关于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研究是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沈新元等从pH响应性凝胶纤维、光敏纤维和温敏纤维等3个方面对智能纤维进行了综述;刘娜介绍了敏感型智能纤维和智能材料传感器两种主要智能材料在服装上的应用;姚连珍等阐述了形状记忆纤维、变色纤维、蓄热调温纤维、智能凝胶纤维和电子智能纤维五大类典型智能纤维的制备、功能以及应用状况,对本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认为现有变色纤维的颜色变化是盲目进行的,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因此将其视为功能材料,有一定的合理性。

R.E.Neunham将智能材料分为消极、积极和高极等3类,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但消极智能材料与功能材料类似,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智能,因此本文所述的智能纤维及其纺织品主要是后两类,着重从相变纤维、形状记忆纤维、智能凝胶纤维、光导纤维和电子智能纤维等5种纤维对智能纤维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状况,并且对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智能纤维

1.1相变纤维

相变纤维是一种结合相变材料技术与纤维制造技术开发的,能够自动感知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智能调节温度的高科技纤维产品。其中包含的相变物质通过发生固-液或固-固可逆转化可使纤维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和适应性:当环境温度高于某一阈值时,材料相变吸热而具有制冷效果;当环境温度低于某一阈值时,材料相变放热而具有保温效果,以此来控制纤维周围的温度。目前市场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相变纤维产品有Outlast、Comfortemp、Thermasorb和CoolVest等,它们可以在温度振荡环境中反复循环使用,并且热循环次数普遍都达到1000次以上。

1.2形状记忆纤维

形状记忆纤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应力、温度等)发生塑性形变后,在特定条件刺激下能恢复初始形状的一类纤维,其原始形状可设计成直线、波浪、螺旋或其它形状。主要有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和经整理剂加工的形状记忆功能纤维三大类。目前较为常见的形状记忆合金有TiNi系合金、Cu基合金和Fe基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具有手感硬、回复力大的特点,可被用作纱芯与其它各种纤维纺出具有形状记忆效果的花式纱,并织成动感织物。

形状记忆聚合物有聚氨酯、聚内酯、含氟高聚物和聚降冰片烯等多种品种,其中形状记忆聚氨酯由于具有易激发、形变量大、质量轻、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开发。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具有众多优点,如手感较形状记忆合金纤维柔软、易成形且具有较好的形状稳定性、机械性质可调节范围较大、应变可达300%甚至更大等,因此其在纺织品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3智能凝胶纤维

智能凝胶纤维是指能随外界刺激(温度、pH值、光、压力、电等)发生体积或形态改变的凝胶纤维。根据刺激条件的不同,智能凝胶纤维主要可以分为pH响应性凝胶纤维、温敏纤维、光敏纤维和电敏纤维等,其中以pH响应性凝胶纤维最为常见。智能凝胶纤维具有自适应性、生物相容性的特点,近年来常被用于智能纺织品的开发设计中。

1.4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是一种可将光能封闭在纤维中并使其以波导方式进行传输的光学复合纤维,亦称为智能光纤,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它具有优异的传输性能,可随时提供描述系统状态的准确信息。光导纤维直径细、柔韧性好、易加工,同时兼具信息感知和传输的双重功能,被人们公认为首选的传感材料,近些年来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传感器,在智能服装、安全性服装等新型服装中屡有应用,以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压力、位移等状况以及人体的体温、心跳、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的监控。

1.5电子智能纤维

电子智能纤维是基于电子技术,融合传感、通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而开发出的一类新型纤维。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对电子智能纤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电子智能纤维主要有抗静电纤维、导电纤维等,其中以导电纤维最具代表性。导电纤维是指在标准状态(20℃、相对湿度65%)下,比电阻低于107Ω・cm的纤维,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并能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来消除静电,主要被用于消除静电、吸收电磁波以及探测和传输电信号。

2智能纺织品

目前在智能纺织品的开发过程中,坚持的理念是针对某些特定功能要求,结合相应的一种或几种智能纤维以及其它材料,以织造或整理的形式加工成或引入到纺织品中,从而开发出满足用户相应需求的纺织品,而不是单纯的将某一类或几类智能纤维织成纺织品。因此本文将智能纺织品与智能纤维分开来介绍。

2.1智能温控纺织品

智能温控纺织品是一类可以智能控制织物温度以提高其舒适性的纺织品。按照对外界温度的刺激反应方式,可将其分为保温纺织品、降温纺织品及调温纺织品三大类。其中调温纺织品由于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和适应性而被作为智能纺织品,用于滑雪服、消防服、内衣、帽子、手套、袜子、毛毯、床垫、枕头等产品的开发。目前调温纺织品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涂层整理、复合纺丝和微胶囊纺丝,并且发展较为成熟。

近些年来,调温纺织品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美国是最早研究调温纺织品的国家,起初主要针对登月计划,并于1988年成功开发出Outlast相变材料,1994年后调温纺织品逐渐商用,并且性能不断提高。目前较为先进的为美国Polytech公司开发的Ureatech“空调”织物,它是一种聚氨酯涂层调温织物。我国在调温纺织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2003年,保定雄亚纺织集团与美国安伯士国际集团一起利用“太空技术”成功研发出了相变调温洛科绒线,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冬暖夏凉”的服装。尽管当前众多此类产品已实现产业化,但加工难度大、服用性不佳以及耐久性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2.2形状记忆纺织品

形状记忆纺织品通常是指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以织造或整理的形式加工成或引入到纺织品中,使其具有形状记忆、高恢复形变、良好的抗震和适应性等优异性能的一类纺织品。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形状记忆纤维织造;二是对纺织品进行形状记忆整理。其中用形状记忆纤维织造时,可纯纺,也可与任何一种天然纤维或其它化学纤维交织或混纺织成形状记忆织物。而形状记忆整理方法有树脂整理、形状记忆高分子整理、胶原整理以及接枝与包埋等。目前常用的整理方法是通过在织物上层压聚氨酯膜或涂布聚氨酯涂层。

形状记忆纺织品可以被开发成众多品类和功能的服饰,如阻热隔热服、防水透湿服、懒人衬衫、抗浸保温服等。尤其被用于以下场合:(1)用于领口、袖口以及下摆等有较高保型要求的部位;(2)用于衣服肘部、大衣后摆、裤子膝部等部位,以满足回复要求;(3)用于针织物等保形性差的材料中,以改善织物性能。

2.3防水透湿纺织品

防水透湿纺织品是指水在一定压力下不能渗入织物,而人体散发的汗气却能通过织物扩散或传导到外界,不在体表和织物间积聚冷凝,使人主观感觉不到发闷的一类功能性纺织品。其主要具有防水性和透湿性两大功能。防水透湿纺织品的透湿机理主要有两点:一是微孔质扩散机理;二是亲水集团“吸附-扩散-解吸”传递水蒸汽分子机理。

目前防水透湿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超高密结构法、微孔技术法、致密亲水膜技术法。因此防水透湿纺织品可分为防水透湿的高密纺织品、微孔膜防水透湿纺织品、无孔膜防水透湿纺织品和智能型防水透湿纺织品等4类。但真正可以称为智能纺织品的是智能型防水透湿纺织品。代表性产品是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的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防水透湿织物Diaplex产品,其防水性能可达20000~40000mm,抗水压达到196.133~392.266kPa,透湿气量达到8000~12000g/(m・24h),并且其透湿性能可随温度变化进行相应调节,实现智能化,因此能适合不同条件下穿着,从而调节人体服装内的微气候。目前其主要用于登山服、滑雪服、运动服、救生服等服装中。

2.4智能抗菌纺织品

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护使用者;二是防止纤维受损。抗菌纺织品主要由两种方法获得:用抗菌纤维制成各类织物;用抗菌剂对织物进行后处理。目前市场上的抗菌纺织品以后者居多。而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可归纳为:(1)使细菌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2)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反应;(3)抑制孢子生成,阻断细菌DNA的合成;(4)加快磷酸氧化还原体系,打乱细胞正常的生长体系;(5)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6)阻碍电子转移系统及氨基酸转酯的生成。

智能抗菌纺织品是一种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控制功能的纺织品,不管是在轻微活动还是剧烈活动条件下,都能使皮肤表面的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维持在正常水平,目前被广泛用于毛巾、内衣、床单以及儿童的布玩具等用品中。智能抗菌纺织品的加工方法有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接枝改性法、离子交换法、湿纺法以及后整理法等,主要是基于智能凝胶纤维开发的,如将湿纺中的凝胶态纤维浸入抗菌剂溶液中,使溶液封入织物内部,从而具有抗菌作用。但智能抗菌纺织品的耐久性能一般不好,经过洗涤后织物的抗菌性能会下降甚至消失,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的洗涤次数通常在30次左右。

2.5电子智能纺织品

电子智能纺织品是基于电子技术,将传感、通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纺织技术上而开发出的新型纺织品。电子元件的加入,为纺织品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和加工难题,因此与其它纺织品不同,针对电子智能纺织品的研究已形成一套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电子智能纺织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并注重科技与时尚的交融。

关于电子智能纺织品的研究较其它纺织品而言相对较晚,但近些年已成为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并被当作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在电子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中,传感装置是常用的元素,其运用使纺织品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状态的功能,同时光导纤维以及导电纤维等材料的运用,使纺织品更趋模拟生命系统。江南大学服装安全设计中心近些年运用传感装置开发出了一系列安全性服装,如交通安全类、医疗安全类等,在安全性童装的研究中尤为突出。同时,包括美国、芬兰、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一些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并且成绩显著。目前来看,电子元件与纺织品的融合仍是此类纺织品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

3发展前景

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了纺织品的更新换代,未来多学科交叉运用在纺织服装领域将越来越普遍,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3.1性能优化

智能纤维及纺织品的突出特征就是智能化,但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局限,许多此类产品功能不成熟、单一化现象较为明显。未来多学科知识的发展及交叉运用,将促使其朝着差别化、复合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即性能不断优化,不仅有针对特定需求的功能突出的产品,也有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产品,同时智能材料与纺织品的融合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加强了产品的系统性。其中侧重于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电子信息类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电子信息类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中的电子元件将更加微型化、柔软化,以适应此类产品的开发需求。

3.2绿色安全

一个新产品的面世必须经过相应的评价,从而确保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目前在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中,主要以技术为中心,注重对功能的实现,而轻评价。因此现在的智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电子类产品中尤为明显。随着绿色安全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开发将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对产品的评价,从而确保其绿色安全,而技术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3.3产业化

产业化能推动一个产品的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因此产业化是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向前发展的保证。一个产品要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必须满足众多条件,如成本、美观性、实用性等。尽管目前有不少此类产品已实现商用,但更多的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特别是电子智能类纤维及其纺织品,存在许多难点尚未攻破。未来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会更加专业化与商业化:一方面,强调技术的多功能集成,尤其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另一方面,以大众消费者为中心,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对产品进行相应设计,以符合市场的需求。

4结语

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是当今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此类产品的研发将惠及军工、医护、休闲娱乐、装饰等多重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在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产业上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相关部门重视程度的提升,在一些品类中已开发出不少优秀的产品,未来我国对此的关注程度将不断加深,同时强调人本思想,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雷,洪文进.智能纤维在智能安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4,42(6):78-81.

[2]施楣梧,肖红.智能纺织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0,35(4):5-8,15.

[3]张光磊,杜彦良.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沈新元,沈云.智能纤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合成纤维工业,2001,24(1):1-5.

[5]王玮玲.相变纤维的性能与表征[D].上海:东华大学,2004.

[6]姚连珍,杨文芳,乔艳丽.智能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研究进展[J].印染,2012(12):43-46.

[7]CaoCS,KuklaneK,HolmerI.Coolingvestswithphasechangematerials:theeffectofmeltingtemperatureonheatstrainalleviationinanextremelyhotenvironment[J].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2011,111:1207-1216.

[8]LendleinA,KelchS.Shape-memorypolymers[J].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2002,41(12):2034-2057.

[9]丁长坤,程博闻,任元林,等.导电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纺织科学研究,2006(3):32-39,25.

[10]东方龙,柯宝珠.智能温控纺织品的种类及应用[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5(4):36-38.

[11]高党鸽,张文博,马建中.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进展[J].印染,2011(21):45-50.

作者简介:张希莹,女,1990年生,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服装安全设计与品牌研究。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7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针棉织企业;纺织业;机电一体化设备

1.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设备

从世界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高科技化和多功能化是纺织科技和设备发展的总趋势。

现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于纺织业,促成了纺织业多种先进技术的发展,比如:喷气纺纱技术、喷气织造技术、粗细络联合系统、梳棉机用管道喂给系统、自动整经技术和计算机化的颜料化学品配方系统等。这些技术的结合不仅反应出纺织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也体现了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纺织设备的研制以及开发,都朝着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纺织设备中的应用

1.1.1.人机界面的应用:最近几年来,人机界面技术的应用在纺织设备上迅速发展。每年的需求量都在增加,高产梳棉机、精梳机、新型粗纱机、数控细纱机等这些单机自动化设备的程度要求都比较高,所以设计师都选用的是触摸屏人体界面。

1.1.2.变频器的应用:变频器在轻纱设备上的应用是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设备的损坏率,实现工艺要求的平滑无极速度调整,减少噪音,实现集中控制。

1.1.3.工控机的应用:工控机说白了是电脑,它可以在远程进行控制多个或者一个任务,工控机有很多种,有的跟PC机一样,也有人机界面,LCD屏的。这些都可以起到操作机械和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

2.开发和生产纺织专用自动化装置的状况

2.1.梳棉机的自调匀整装置:梳棉机自调匀整器在初次使用时,需要对很多参数进行调试,让其达到最佳的匀整效果。在纺纱生产的过程中,梳棉工序生产的半成品质量决定着成纱质量的好坏。随着PLC控制技术、变频技术、传感技术和微电脑技术的发展,纺织机械也要不断向高品质、高产量、高速度和高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2.2.并条机的自调匀整装置:自调整匀整装置在原有的作用原理基础上,控制技术和实现手段都有很大的发展,在现代的纺纱生产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调匀整的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闭环和混合环三种形式。开环系统属于针对性匀整,适合短片段不匀,闭环系统适合长片段不匀,混合环系统能兼长短片段不匀。但是其机构复杂,制造的精度要求也很高。

2.3.粗纱机的CCD张力检测、微调装置: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快使企业发展起来,粗纱机张力检测装置是通过对瞬间某特定位置粗砂状态的检测,来判断粗砂张力是否合适。我国厂商展出的粗纱机都配有CCD张力检测盒微调装置的技术,采用检测三个锭子的粗砂张力变化,在计算机的运算下,控制卷绕电机的速度调整,以达到控制张力的目的。

2.4.细纱机的电子凸轮:从西纱工艺上可以看出来,细纱机电气控制系统必须实现以下功能四个功能,一是锭子传动;二是卷绕传动;三是适位停车;四是集体落纱系统。自从采用了电子凸轮技术后,改变了传统的纺纱成形工艺,根据客户的纺纱要求,通过参数的设置,可以任意改变纺纱成形,以满足新产品的发展和需要。

2.5.异纤维自动检测装置和织物自动检验装置:在传统的纺纱过程中,都是人工自己挑拣棉花中的异物,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还挑不干净,质量没有保证。纤维检测装置和织物自动检验装置采用摄像技术,用计算机将影像信息处理后,可以精确的分别出异纤维的大小和位置,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3.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机电一体化

3.1.自动络筒机的机电一体化:自动络筒机是最新一代的纺织机械产品,它是集机、电、仪、气一体化的高水平机械产品,将管纱绕成无结筒纱、并在卷绕过程中除去瑕疵的纱。自动络筒机的机电一体化,由电脑控制每个动作,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了机器的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消耗。是现代化防治机械的新产品。

3.2.无梭织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无梭织机的需求量随着我国纺织业水平的提高和产品出口的增长也越来越大,从国外的无梭织机技术发展来看,现在在智能化、网络化、机电一体化、高效应性、速度等技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怎样开展机电一体化

4.1.目前纺织企业机电一体化开展状况

变频器在纺织设备中运用非常广泛,从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无梭织机等都已经得到有效的应用。

通常,在纺织机械当中所使用的通用变频器,其容量一般是在0.37-500KW,90%以上为0.37―37KW,大容量变频器所需量是非常小的。通用型变频器的年需求量可达1~1.5万台。常选用欧洲西门子、伦茨、ABB、施耐德、日本富士、明电、安川、三菱、松下、三垦公司和台湾中达斯米克公司的变频器产品。

4.2.PLC的运用

纺织机械上PLC的运用大体上跟变频器是一致的,清花、无梭织机都有采用。

纺织设备中使用的PLC,其I/O点数范围8―1024点,其中约85%为8~112点。PLC年需用量1.5万台以上。通常选用欧洲西门子、施耐德公司,日本三菱、OMPON、富士、松下、光洋公司和韩国LG公司的产品。

4.3.触摸屏人机界面的运用

最近几年,触摸屏人机界面在纺织企业相关设备中所使用的情况是非常可观的,其年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单机自动化设计程度在逐渐提高的同时,大多选择使用触摸屏人机界面。通常选用的是Digital、西门子、中达斯米克公司的产品。

4.4.交流伺服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的运用

在纺织厂的相关设备中采用应用交流伺服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是比较晚的,多家无梭织机制造厂已开始开发交流伺服系统的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交流伺服系统在未来的需求情况是非常可观的。

5.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5.1.只有继续提高国产纺机的机电一体化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纺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2.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覆盖到各个行业中,所以网络系统将会是以后的发展防线,纺织业的各设备发展一定要考虑到设备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通讯接口,这样以便生产信息的传递,实现计算机监控。省事省力。

5.3.我国只有推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我国纺织专用自动化装置发展的比较慢,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快发展,各大专科院校以及单位也应该积极的与各主机厂相结合,大力开发纺织业的自动化产品。以提高我国纺织业的发展。

5.4.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讲究的是同步发展,所以机电在纺织行业中的发展也要同步,虽然我国的纺机已经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也要与精密的机械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机电一体化发挥更大的效果。

6.结束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在各个行业应用广泛,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我们必须要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研究上取得更大的突破,这样才能推动纺织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为纺织机械产品开辟新的领域,让我国的纺织业发展更加迅速。

第8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现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16.8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25-02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

建国6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1952到1983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起步阶段。基于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政府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具有装备系数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等优点的纺织服装业,毫无疑义地成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型产业。在这个时期,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使得纺织服装工业快速发展。在这30年间,我国国有纺织服装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约为220亿元,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7%。纺织产业的总产值增长11.8倍,由1952年的94亿元增加为1983年的1 109亿元。这一时期包括纺织品和纺织服装在内的纺织服装业整体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的20%以上。

其次,1983到1990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的全国取消布票,这意味着国内的基本生活用布供给不足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型产业特征渐渐形成,各种纺织原料逐步放开经营(棉花除外)。纺织服装业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重视国外市场开发的巩固,1985年前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纺织的外贸依存度开始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纺织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纺织服装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1983-199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4599亿元,纺织服装对外出口占全国对外出口比重平均达到了25%左右。

最后,1990年至今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结构调整阶段。我国纺织服装业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一批国有纺织企业陷入严重困境。由于加工能力的过度膨胀,90年代纺织产品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加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滞后导致原料价格上升,致使纺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有纺织企业1993年出现净亏损,1996年净亏损高达83亿元,1997年亏损45亿元,1998年亏损20亿元。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时期。为此,纺织服装业从1993年起,积极实施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化机制、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1997年,中央把纺织业作为国有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1997年至1999年,纺织行业积极进行改革、调整和重组,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换机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努力遏制纺织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促进纺织服装工业逐步摆脱困境。经过全行业调整和发展,大中型国有纺织企业在1999年实现扭亏并盈利9.5亿元,在此之后,纺织业逐步走出困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加入WTO至今,纺织行业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内外需求的拉动下,纺织服装业虽然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全国对外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和出口的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国际、国内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断扩大,纺织服装业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纺织产业格局调整使产业竞争加剧并趋于复杂化。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挑战,棉花和石油涨价又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复杂的局势和严峻的挑战双重压力下,2005以来我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出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面对 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导致世界贸易额下滑12%,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出口下降16%的严峻形势时,纺织服装业出口占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3.89%。我国纺织服装业完成了1 670.24亿美元的出口,其中纺织业出口599.73亿美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出口1 070.51亿美元,尽管增速分别下降了8.4%和11%,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纺织服装业进出口额在全国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国所有行业中,纺织服装业仍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之一,2005―2008年间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继续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纺织服装业贸易顺差高达1650.6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总额的55.4%,对拉动全国贸易顺差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根据2005―2009年纺织服装业出口数据与全国出口数据绘制的对比示意图(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纺织服装业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变化。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2005―2009年间,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纺织服装业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始终维持在10%左右,纺织业出口总额自200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 000亿美元以上的较高水平,其对推动我国的出口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纺织业出口增幅下降8.9%,远低于出口降幅16%的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对与我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维持一定的出口增速起着一定的缓冲作用

同时,尽管质疑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夕阳产业并主张缩减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声音不断,但目前纺织服装业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截至2008年末,在全国工业行业从业人员数的前十类行业中,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从业人员804.6万人,占工业行业全部从业人数的6.8%,排名第二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从业人数640.9万,在全部工业行业中排名第五位;纺织服装业全部从业人数占全国工业行业从业人数的12.3%。纺织服装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起着巨大的缓解作用。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2009年而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在全部工业行业中排名第六位,这说明纺织服装业在我国主要工业行业中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属纺织服装业大类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却未能出现在排行榜上,显示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增长活力较纺织业差。

纺织业在自身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行业历史长的情况下能够与其他发展势头迅猛的行业进行竞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纺织业并不能说是所谓夕阳产业,而是在全部工业行业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产业竞争活力的行业之一。但也要看到,在纺织服装业内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行业活力不及纺织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政府和产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改善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环节,强化优势方面,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层面上应该完善纺织业外部运行环境。政府应加快纺织企业的结构调整,在培植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实施;间接地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行业协会进行引导,通过行业协会的调整,同时促进纺织品的精加工能力,促进纺织品结构升级;大力扶持企业的研发与创新精神,为纺织业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奖励创新人才,鼓励有创新的企业;促进体制不断创新,对传统纺织行业进行体制创新有助于为纺织产业的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9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五力模型

1.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如图1所示,中国纺织品出口额由1995年的139.18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53.61亿美元,几乎为1995年的5倍。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回落到598.21亿美元,仍然高出1995年4倍多。

多年来,纺织业在积累资金、出口创汇、增加就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彻底的“民生”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纺织业举足轻重,涉及数以千万计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收入和生活。中国纺织业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质量精良、价格实惠的产品,使其切实享受到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福利。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成本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优势。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选择。

2.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挑战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一般认为,当RCA>2.5时,则表明该国出口产品极具竞争力;当1.25

中国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3,说明中国纺织品出口极具竞争力。但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发现,2009年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中国,巴基斯坦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高达22.04;同时台湾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与中国接近。这表明在纺织品出口市场上,中国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

3.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1 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两者比较有以下不同:

前提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角度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范围不同: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主要是对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到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原因不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这些初始条件或来自自然原因,或来自历史原因,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工,只能生产和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又竞争优势的国家。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有联系的,表现在: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去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并不必然等同于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可能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3.2 根据五力模型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3.2.1 要素条件: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美元,相当于日本的1/28,美国的1/21和韩国的1/6,但比印度高20%,是孟加拉国的1.5倍,印尼的3倍。与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而且存在上升趋势,加之自身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制约,如果不尽快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将逐渐缩小。

3.2.2 需求因素: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

我国纺织业从1991-2007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07年已占世界市场的24%左右,说明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中,美国是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日本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3.2.3 相关支持因素:生产资料和纺织机械制造行业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纺织技术装备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纺机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及快速反应的技术发展趋势下,我国国产纺机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纺织机械仍需要进口。

3.2.4 战略结构和竞争

从我国目前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看,尽管最终产品已超过2/3,但其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很大,即使是在一般贸易中也很少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服装出口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和品牌。我国以庞大而低廉的劳动力群体及其低附加值的产品令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获益,这种状况是我国纺织品经常遭遇反倾销,在中高端市场无法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原因。

3.2.5 政府因素:政府相关政策

政策不合理也导致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纺织产业政策主要刺激出口贸易,而没有促进国内加工,与中国的产业提升脱节。

4.提升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纺织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提高纺织业的竞争力。

4.1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纺织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整合与重组,增加中高档纺织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纺织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4.2 科技创新

推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带动创新,从而加强产品开发。我国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4.3 多元化战略

积极扩宽出口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减轻境外对我大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特保压力。我国在继续瞄准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分散市场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4.4 提高劳动这素质

依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

4.5 政策引导,调整布局

若要快速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政府可通过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行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体系等,为整个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纺织行业更高、更快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与空间。

5.结论

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在当前资源流动性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进步的情况下,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的一个必然选择;掌握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我国纺织业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传统的短暂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可以给我国纺织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技术进步,战略调整,政府的支持是我国纺织业调整必须关注的。

参考文献:

[1]陈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和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

[2]符大海.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和潜力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3]黄兴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贫困增长源于对比较优势战略的过分依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4]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5]梁亚林.微利时代的纺织业如何持续发展[J].纺织器材,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