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恋爱情感心理学精选(九篇)

恋爱情感心理学

第1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也成为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及及形成原因入手,探讨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 动因 对策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以独特的魅力牵动人们的心。爱情让我们人性中最温暖,最热烈,最细腻,最温柔的部分得以充分的展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代文人墨客对爱情做了大量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牵着手在校园中散步的情侣随处可见,大学谈恋爱成为了很普遍的事。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 不切实际,追求浪漫,不顾后果。

爱的权利增强而爱的责任降低。只在意恋爱过程本身对恋爱的结果不太在意注重 。大学生不在以结婚为前提恋爱,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做感情体验,及时行乐,记忆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空虚,把恋爱当做一种消遣活动。

2. 自主性强,盲目性大,不负责任。

一方面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经度过了心理反抗期,但由于形成与父母,长辈,老师的成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依然存在这种心理隔膜,使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异常敏感,经管感情迫切需要抚慰,渴望理解期待有人能分担自己的烦恼,但为避免自尊受到伤害,而不愿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里内心世界,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闭锁心理。在着不少人考入大学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缺乏学习动机,感觉学习和生活枯燥无味,精神空虚,加之他们受爱情观念的影响,易产生攀比,从众心理,于是选择在恋爱中消磨时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3. 恋爱方式公开化,表面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常常处在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觉得自己应该保持纯真,应该遵守传统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刺激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在公共场合公开恋爱。

大学生恋爱心理动机:

1. 自身生理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生殖系统成熟,性激素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对异性特别敏感。同时,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性意识增强,心理极度浮躁波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意识强烈。

2.自身心理需求:

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识不完善,渴望他人肯定,易产生从众,攀比心理。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奋力。拼搏进入大学校园,中学阶段由于升学负担而暂被压抑的情感因此得到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情感需求渴望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当今舆论自由思想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恋爱,生活在集体的大学生经常会把自己和同学作比较,由于群体和他人产生的压力产生了从众心理,导致了不正确的恋爱动机,使得大学生盲目追求恋爱,这种不认真不负责的恋爱动机是很多恋爱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同时,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充足的信心,产生攀比心理,通过自我比较,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身边的人都恋爱了,自己却没有恋爱,会产生无能力的错觉,导致降低自尊,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会加入恋爱队伍,甚至有不少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恋爱关系是他们得以满足青春期所期待的来自他人的肯定。他们关注自我价值,来自异性的,特别是自己爱的人的肯定和欣赏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在恋爱关系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满足。

2. 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学校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较为忽略,教师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恋爱的动机,致使有的大学生因人际相处困难,学习考试,就业等产生很大的压力,有的大学生因对信念价值和自我把控不定,而产生茫然沮丧和没有归属感的情绪,故而通过恋爱,找人分担从而起到缓解压力和摆脱孤独的作用。

3. 家庭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或因为工作等因素导致孩子很少或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家庭缺乏情感来源,导致有的孩子会通过恋爱来寻求感情支持。同时,多数父母忽视对性的教育,从未给予之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树立错误的恋爱观。

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成人数增多年纪偏轻的势头。大学生恋爱的出现便for偶然,既有其内在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所影射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恋爱以后会特别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

大学恋爱引发的心理失调: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得某些大学生陷入痛苦的境界,处于空虚烦躁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会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恋爱婚姻都有消极影响。

2. 多角恋。

多角恋是爱情纠葛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相思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在恋爱时,一些大学生因心理不够成熟,有时被别的异性动人之处吸引而动心,同时与几个人相恋,因此多角恋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恶果。

3.失恋。

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终结爱情关系后,给另一方带来的一种心理挫折。失恋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涩,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会采取报复或自杀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抑郁。

调适措施:

1. 单相思的自我调试。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智对待爱情问题,学会用理智战胜感情,及时的移情移景。

2. 恋爱纠葛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应正确积极的调试,认清爱情的选择性与排他性之间的区别,重新评价自己与恋爱对象之间的关系,学会明智理性的退避。

3. 失恋的自我调节。

克服爱情至上的观点,爱情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进行环境的转移,失恋后换个环境暂时与痛苦的回忆隔绝。多为对方着想,既然对方觉得幸福,那就让他离开吧。

正确的大学生恋爱观:

1. 自身: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树立正确人生观,恋爱观。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应追求志同道合的高尚爱情,使其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和人生理想之上,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双方只有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负责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和谐的恋爱关系,才能共同进步。因此稳定的人生观和恋爱观密不可分。

正确理解爱情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念,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最强烈稳定和专一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大学生若不清楚爱情的本质,那么恋爱便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也不能很好把握真正的爱情。爱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爱情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恰如其分的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尊重平等人格。恋人之间彼此尊重的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的。自觉承担责任,自觉的对对方承担责任当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双瞳,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始终不离不弃,自觉的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仅是单纯的,我心中有你,而是需要付诸行动的自觉。同时,我们要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是指双方采取含蓄谦恭且羞涩的态度,而我们要讲文明,不然会有损大学生的美好形象,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操守,使得双方在指高层的人格和外面行为下发展感情,这种感情才经得起时间的挫折和体验。

2. 社会:

社会要优化舆论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社会里受社会影响,所以社会方面应该建立正确合理的主流思想,各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媒介,应当确保宣传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在善恶美丑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发挥其营造社会健康文化氛围的功能,我们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为他们的恋爱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防止不健康的恋爱观污染大学生心理。

3. 学校教育:

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恋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使学生有机会在各种有利身心的活动中学会正确与异性交流,通过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大学生讲解恋爱问题。对于因恋爱产生的心理障碍或问题的同学应当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之交流排解心理。

4. 家庭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理论,避免盲目教育,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的感情是子女以后爱情标准。有所以父母间有良好的感情,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性启蒙性教育和恋爱教育。

结语:

我觉得大学可以谈恋爱。爱情与学习如书离黄花彼此托扶,爱,充实着学习,学习美化着爱情。这是一促具有双向作用的良好循环,恋爱中的大学生生活充满阳光,甜甜蜜蜜,心情愉悦。相伴去学习,取长补短。不懂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得到解决,共同进步,更上一层楼。恋爱中的大学生不由于男女性格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此时此刻得到互补互谦,互让宽容大度的优良品质在恋爱中自由成长。

爱情是美好甜蜜的,当代大学生应讲究恋爱心理健康,最大程度促进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获得爱情的甜美和家庭的幸福,促进社会文明。大学生准确认识爱情,正确对待爱情,培育健康的恋爱观,养成良好的恋爱行为,努力创造良好完美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对高职生恋爱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职教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8期.吉梅.

[2].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10期.张建英.侯大寅.

[3].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

作者:梁晓珍.基础心理学河北师范大学

[4].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壮.应用心理学上海师范大学

[5].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苏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

[6].大学生情侣间赠送礼物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作者:周惠.应用心理学曲阜师范大学

[7]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研究.

宋江宁.沈建建,2010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8]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张田,2011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9]自恋与浪漫关系:恋爱风格与伴侣选择.

梁钰苓.周晖.封春亮,2010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第2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观现状教育探究

大学生恋爱现在已经非常普遍,走在大学的校园里,各种牵手漫步的情侣随处可见,慢慢地,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圩是恋爱的关注。很多学者据此做成研究课题,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目前来说,大学生恋爱带给了我们对于恋爱观的种种思考以及此种恋爱观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决定了许多同学内心有一种寂寞孤独感。想要找寻一个人来陪伴自己,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后,他们很可能表现得很沖动,想要尽快地进入恋爱状态,在恋爱问题上,更追求的是两个人是否有相似的个性,是否你情我愿,重感情轻现实,往往这也体现了大学生够理性和成熟的一面。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因为不够成熟,往往一恋爱就容易陷入热恋当中,处在热恋中的两人往往不听从外界他人的说法,对父母也会有所顶撞,并且过分依赖对方,稍微有点矛盾或遇到挫折就痛苦万分。因此大学生恋爱常常会出现恋爱持续时间短,失恋概率高,分手成为了大多数情侣的必然结果。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一旦恋爱受挫,很容易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带来心理阴影,并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错误恋爱观

2.1恋爱只为体验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想好为什么去恋爱,他们恋爱的目的更多的是想要找个人作为陪伴以此排遣课余生活中的寂寞,使大学生活不至于一个人过的单调无趣。因此这种恋爱往深层次分析,就是将恋爱作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情的真谛。而且如果过分地放纵情感,以后对于感情就找不到那份真情和珍惜了。

2.2主次不清,影响学习

作为一名学生,虽然大学不再像中学那样严格,但是最为一名学生,学习还是最重要的。然而,许多大学生在谈了恋爱之后,更多地使在一起玩耍,虚度光阴,而且很多时候大学情侣因为一点小事生气闹矛盾,就几天几天地呆在宿舍伤心,不管学业,不去听课,业不去自习,久而久之就会落下很多学业内容。最终考试不通过挂科,这就是为爱情而影响了学业,使自己变得消沉。

2.3思想过于开放,出现过激行为

含蓄内敛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时至今日,很多大学生已经忘记了传统的道德规范。在校期间频频出现大学生同居的现象,甚至未婚先孕,严重违反了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遵循的准则。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态度大都是既不支持又不反对,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这是不正确的。作为高校的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应以积极的态度,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3.1开展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一项课程进行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教育。其内容可以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待爱情可以更加地认真和负责。

3.2教育健康的恋爱心理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大学教育者一定要引起注意,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大学生恋爱咨询工作室,安排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做指导,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对于因为恋爱而出现心里阴影或过激行为的同学,要及时地进行心里疏导,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和痛苦感,回归那个原来美好的自己。

3.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大学生恋爱大多时候都很费时、费钱、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习的精力,影响学习。大学生因感情问题过度伤神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业学习,使大把大把的时间在消沉伤心中度过。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教育学生,作为学生还是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将恋爱与学习平衡好。

3.4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合作,引导大学生正确恋爱观

对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大家认为比较隐私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都作为隐私不好意思开口,避之不谈了。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对恋爱关系的正确理解。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与家长多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整个社会也要形成一种好的氛围,大家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拥有正确的恋爱观。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我们不应该只把爱情当作一种体验和刺激。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都谈起了恋爱。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地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对于他大学的学习、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父母以及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扬.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浅析,以北京市某些高校为例[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2】唐利平,黄希庭;择偶观的进化论取向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王蓓;赵庆海;;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对泰山学院学生的调查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第3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自恋;恋爱满意度;恋爱心理;健全行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3-01

一、自恋

“自恋”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喜好和爱恋,但有别于“自爱”与“自尊”。关于自恋,目前学界尚无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操作性定义。

在临床上,“自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格障碍。在美国1980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中,自恋人格障碍首次被列为一种独立的人格障碍。在DSM-IV中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存在于幻想或实际行为中),需要来自别人的倾慕,但对别人缺乏同情心。自恋从个体的成年早期开始出现,形式多样。

在非临床的领域,自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长期养成的,形式多样,且具有综合性的人格构造。个体过分专注和沉迷于自身的形象以及自身在他人严重的形象。通常对自身有一种非客观的戏剧性夸大认知,病态并且偏执的认定自己具有超乎寻常的特殊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并且因此而具有获得特权和优待的资格。

研究表明自恋可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显性自恋主要表现在权力欲、优越感、特权感,以及自我钦慕这四个人格维度上;而隐性自恋则主要体现在敏感性、特权感、以及自我钦慕的人格维度上。隐性自恋具有心理问题的易感性。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满足感,易受伤害。较之隐性自恋,显性自恋者更为快乐一些,他们有更高的自尊和对生活更高的满足感。

二、自恋与恋爱满意度

个体的自恋水平不仅与其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更影响到其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异性亲密关系的建立。在恋爱关系中,个体的自恋水平与其恋爱满意度呈现较高的负相关。

恋爱满意度指的是个体对恋爱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如果一段关系是有利的,即如果个体从中能获取的回报超过了付出的成本,个体就会表现较高的满意度。

国内研究表明,影响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在关系中获得的回报,以及现有关系与自己对关系的期望水平相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方在亲密关系中因感觉到超乎预期的被对方所关爱呵护而产生强烈的幸福满足感。因此,一段建设性的恋爱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双方在交往行为中本着自利利他动机,较少的计较恋爱成本,降低恋爱回报预期,多付出,多为对方考虑,少苛求对方,求全责备,以此,形成利他自利的互惠交往互动模式。这样恋爱双方才能均从对方处得到更多的爱与支持,感受到较高水平的恋爱满意度,终究建立起成熟和谐的亲密关系。

然而,从研究结果看,自恋水平较高的个体在权力欲、控制感、优越感、特权感、自我钦慕,以及敏感性上均具有较高的分值。这些个体一般具有权威倾向,喜欢掌握一切,控制他人,相对较为忽视和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与感受;具有较高的自我关注度和心理优越感,即自认为很优秀,具有超乎常人的优势特长,以及特立独行的卓越个性,认为别人应该并且确实喜欢和关注自己。这些个体同时敏感而脆弱。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攫取更多的爱与关怀。

三、大学生恋爱中的自恋问题

大学时代是个体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对亲密感和归属感的渴求,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和热切的向往。可是,现实情况却可能并非尽如人意,美好的追求往往遭遇现实的坎坷。

虽然当下高校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如今的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过强,崇尚独立、讲求个性张扬,自恋心理特征比较明显。学生们身上的这些问题很容易给讲求利他自利的恋爱相处带来困境。而这些爱情中的磨难多来自其自身不健全的心性和有缺陷的人际交往的心理行为模式。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恋和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即:高度自恋的大学生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满意度。从这点可以看出,具有显性自恋人格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对权力欲和掌控欲,以及自我优越感表现的比隐性自恋的大学生更为明显,所以对恋爱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要显著的多。

概言之,较高的自恋水平对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恋爱幸福感均有负面影响,自恋程度越高的个体在恋爱中获得的满意度越低,并由此产生不满、争吵,以至于分手。

四、克服自恋提升恋爱满意度

既然大学生恋爱问题避免不了,就应在关注的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其亲密关系得到健康发展,这里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歪曲认知,进而建立健全的恋爱交往行为模式。

(一)高校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恋爱观,理解为什么要恋爱,了解并懂得什么是恋爱,不拿爱情当儿戏,领悟恋爱的真谛,端正恋爱动机,自尊自重,尊重对方,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先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要在课堂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中,阐明什么是健康成熟的自我认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成熟的恋爱关系,使得学生清楚认知恋爱关系的利他自利特点,帮助学生领会为什么要恋爱,在恋爱里应如何跟对方交往,掌握实操技能。

一方面,使得学生认识到自身容易导致恋爱问题的个性特点,诸如,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爱指挥控制别人,较少关注对方等等,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团体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理解和看待问题,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利他,这是恋爱成功幸福的关键,使其养成健全的交往行为模式。对这些新型健康交往行为模式的掌握会不仅有助于学生经营起健康的亲密关系,同时会有助于其一般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和维持,有利于其生活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芸杉,张进辅.自恋研究概述[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2).

第4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价值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1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 %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

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

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 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

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 "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 "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 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 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

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

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

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6、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从业的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范性较差,而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不愿向别人讲述心理的问题,还有人对心理咨询有偏见,怕被认为是精神病。所以许多时候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不知找谁倾诉,或者自己藏在心里,或者经一些不正规的诊所治疗,最终延误了治疗时机,使问题加重。在这方面高校应该发挥其各种专业人员集中的优势,开展校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积极开展宣传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遇到问题能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

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2一、不以影响学习为基本条件

大学里是以学习为目的,假如你花了十几万来____学校4年为了泡妞,那我奉劝你别来读书了,十几万够你肾亏了。

读书认真,直接影响到你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后的工作,事业。记住,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至少要有自己的事业心。多学点,以后多赚点。

二、不搞单相思

大学里的恋爱,不再是父母的包办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互相对眼,只有两厢情愿,才是最重要的。

一句话说得好:“两厢情愿,不上法院”。

一般大学里都是女生少,况且很多女生都是认真学习,不愿意谈恋爱的。所以即使一个男生很喜欢一个女生,但是那个女生没反应。

那么这个男生就要问问自己,有必要无谓的浪费自己的感情和精力,或许你感情很丰富,浪费一些无所谓,但是精力呢?

三、处理好钱的问题

即使是社会上,一般消费都是男的比女的多付些。大学里恋爱也是,但是现在有两种情况还是值得小伙子们注意下下了:

1:长期饭票型,确实,我读书那会儿,极个别女生(其他班)还是不行,找个男生当长期饭票,一般选择温州男生居多,只要家庭条件好就行。好在我那会儿除了自己吃饱和打游戏机,基本没有节余的。

即使是成年人,都懂得,爱情和物质是两码事,通过金钱换来的爱情不是爱情,和找个高级________没有本质区别。真正爱你、关心你的女孩子,不是主动花你的钱,不仅会仔细帮你省钱,更会自己掏钱给你买东西补贴你。

当然还有某种女生是先主动取得你的好感,先花些小钱,再来套你大钱,这点切莫上当。

2:AA制型,这类女孩子属于比较理性,毕竟爱情是平等的,况且又没有结婚,所以当这些女生主动采取AA制时,男生可以稍微客气下,所谓恭敬不如从命,你从命了,反而女生对你会很不错哦。

四、学会被拒绝

男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单纯,至少可以外表单纯,但是脑子绝对不能单纯,至少要是“大智若愚”,可别“大愚若智”哦。

大学男生还处于一个生理、心理的发育期,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幼稚行为是女生不能接受的。

在爱情方面,一般假如是男追女,必然是男性的思想成熟度高于女性。男的必须是个聪明人,老练。

假如是纯情帅哥小男生,那就是女追男,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就算哪个女生再喜欢一个男生,她只是会不断的暗示那个男生,而很少很少会直接向那个男生表白。

当然反过来好像很常见,男生向女生表白一般常见,当然男生们,记住一点:表白不代表被接受,被拒绝很正常,只要你别往心里去就行了。

还有一点:表白是可以多向的,这个被拒绝了,就向其他方向发展,反正只要她们互相都不认识,谁知道你向谁表白啦!

我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压迫去相亲,至少相了50个才认识现在的女友,其中有我拒绝别人,也有别人拒绝我的,很正常,千万不要一次被拒绝就闷闷不乐,可能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几次之后就习以为常了。其实你被拒绝了一次,就相当于有下一次的机会,说不定更好的女孩子在后面等着你哦。

五、正确看待性的问题

现在很多男女没有结婚就同居发生关系,这点,在我们学校里也是有发生,这点很令人痛心,但是这个是社会现象,作为男生,你还是要正确看待。

我女友是个妇产科护士,记得当初刚认识她,在她得知我在宁波理工工作后,居然嘲笑我说你们学校经常有学生一对对过来做人流,真是羞死我了。好在我马上反击她说你们医院没有实行实名制,肯定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假冒我校学生过来做人流。我们理工学生的素质都是不错的。。。云云云。。。。

确实,作为恋爱双方,在读书期间还是要注意克制下自己,尤其是男生,也不能太为难女生了,出了事情,你不仅要花钱,而且看到女生受罪恐怕你也于心不忍吧。

想起当年一首张宇的用心良苦:“你说你,想要搞,偏偏没有安全套,现在好,怀孕了,生下孩子你要不要”。。。。。

六、低调处理

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即使要谈,也要注意保密,别搞得沸沸扬扬,影响其他同学。

我的温州弟兄,等泡上MM,我这个下铺还是后来才知道,他们一直处于地下状态。

因为谈恋爱,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尽量低调些,等到正式确立关系才稍微公开化就行了,别太当回事。况且低调行事有助于你保持阳光的良好形象。

兔子不吃窝边草,有时候,你在外面再怎么样子追求女生,只要不传到你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好办。尤其是和同班、同校的女生谈恋爱,更加要注意低调啊!

七、注意察言观色

大学男生恋爱,最重要的是察言观色。很多时候,读不懂女生的语言,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一般情况下,男女生通过互相了解,假如有意思,聪明人可以读懂对方的意思。

其实约女生很简单,只要你认识她,给她留下好的印象了,只要约她出来玩,拉拉手,打个kiss,试探试探就一切OK了。

记住一句话:最傻的男人是去问女人:我可以拉你的手吗?我可以吻你吗?

假如这么一问,即使那个女人喜欢你,也会抗拒你。记住,宁可被人甩一个耳光也不能问这句话,先斩后奏,况且一般来说女生还是蛮文明的,不喜欢你只会猛力挣脱。

当然被拒绝后就不要霸王硬上弓了,就要像一个绅士一样,为了个女人被判刑是不值得的。

八、找有共同性格和爱好的

大学谈恋爱和社会谈恋爱,在性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相爱的人不一定结婚。

大学里谈恋爱,一般都是互相有共同爱好的,而且目的不是结婚,尽管很多小男生心理是渴望结婚,完成终身大事,但是别忘了,女生心理不是这么想的,她们比你成熟,她们是在经历人生的初次恋爱经历。在她们心理,找一个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心仪的男生,但是绝对没有想和你有结婚的念头。

所以男生应该对比自己的长短优劣,选择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女生。

没有必要为了你心仪的女生改变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用的,时间一长早晚要出问题。

九、爱她但别宠她

假如男生适当让女生为自己做些事情,则该女生越会爱这个男生。记住哦,你可以爱她,但绝对不能宠她,要适当给她们一些机会做一些帮助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学习和生活都一样,女人天生愿意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做事。

很多时候男生一味为女生做事,反而女生会忽略该男生的,恋爱就是这样,很奇妙吧?

十、没钱一样可以浪漫

虽然是大学生,虽然没有工作,虽然生活补贴够吃饭后所剩无几,但是没钱一样可以浪漫。

肯定一点的就是每个女人都有浪漫的潜质,假如真的是一个太木讷的男生,确实是没法吸引一个女生的。

男生假如找到同样心仪的女生,其实不用经常花钱带她去外面高档次的地方潇洒。

所以男生只要学会送送玫瑰和写情书就好了,时不时制造一些浪漫的气氛、给她一个惊喜就好了。不需要经常性的,只需要看准时间,关键要让她惊喜!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3、爱情,自古就是人生中敏感而充满诱惑的一个主题。多少人为它迎难奋进,不畏一切;又有多少人为它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它是玉液琼浆,也是穿肠毒药;它是披荆斩棘的支柱,也是看破红尘的向导。它引导人们相知相守,一世相伴,也致使人们相怨相难,抱恨永生。沈园的凄寥,化蝶的壮丽,西厢的谈笑,红楼的泪珠,这一个个诉说爱情的故事,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出了多少辈的思索。人们是怎样看待恋爱的呢?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恋爱,将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的呢?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之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就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这次调查问卷共制400份,回收392份,其中有效卷共计374份,包括男174份,女20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其中大一93份,大二136份,大三44份,大四101份。

本问卷的题目可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题到第五题是第一部分的,可以反映出对爱情的看法。而第二部分是第六题,主要是选择对象的标准。最后一部分为第七题,是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分成有或有过恋爱经历和尚无恋爱经历两大方面,分别有对应的两组小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

一、从总体来看。

1、在第一部分中:

⑴对于“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多数人持无所谓态度(66.5%),既不表示支持,亦不表示反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恋爱方面,具有一定的理智性。支持的比例也不小,占30.5%,反对者仅10票。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从保守走向开放。②大学生绝大部分年龄超过18岁,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成熟,而恋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③大学生课余时间多,并且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希望通过恋爱放松一下。④大学生全部住校,离开父母家人,约束较少。

⑵“恋爱最大好处”这道题的票数相对分散,并不能用单一选项反映出来,则列出前三项来比较。故票数排前三位的是:恋爱可以丰富生活,可以促进学习,共同进步,可以在难受无助之时有人依靠。同样,“恋爱最大坏处”这道题和“恋爱最大的好处”一样较分散,有28.8%的人认为恋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处”,而有28%的人认为恋爱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受伤”。

⑶约有1/3的人坚信人世间有永恒不变的真爱,1/3的人只是有时相信,有时不信,摇摆不定。不相信的人也占了约1/5。大概有9.8%的人曾经是相信,而现在已经不再相信,也有极少数人由曾经的不信,转化成为现在的相信。

⑷有一个古老的难题,同时处于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请问该作何选择?近一半的人都选择了爱我的人,1/3的人选择了我爱的人,还有17.1%的人逃避了这个选择,他们两种人都不选择。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应该算是理智的。他们能清醒地分辨爱情的好处与坏处,既不盲目反对,也不一味支持。在大学生中,既有对爱情充满了憧

憬的,也反反复复,摇摆不定的,当然也有害怕受伤,自我保护的,或是正在热恋之中,你侬我侬的。当然也不乏曾被情所伤,不愿再爱的。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人对待爱情都持有冷静而执着的态度的。从这些分散的数据中也可以窥见当代大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他们进入大学后,感觉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而很多不甘落后,想继续保持向上学习心态的意志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希望通过恋爱相互鼓励,这一想法不难理解。对于“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个问题,近一半学生选择爱我的人则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关。至于对恋爱坏处的看法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还不是很强的,他们还是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2、进入第二部分:

选择恋爱对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度尺。那么,大学生心中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还要求了排序,结果发现第一,第二的分别是:

⑴内涵修养 大半数大学生都会将该项放在自己的首选标准的位置上

⑵兴趣性格 也有过半选票

从以上两个选项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开始重“内”而轻“外”。身材相貌的选票远远低于以上两项,且几乎都是在排序中的老末。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相貌等外在的“硬件”,而是内涵修养等内在的品质。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它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恋爱的主导因素了,而人品和兴趣性格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了。这与当代大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不无关系。

3、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

⑴在调查中,已经有过恋爱经历的或目前正在恋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5.4%,而从未有过恋爱经历的占54.6%。当然,这个数据只是华师内部的,而且年级之间的样本数控制的不是很好,可能对数据有一定的影响。

⑵在有或曾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中,对于“为什么恋爱”这个问题,3/4以上的人都选择了“因为爱所以爱”。当时设计这一选项时,是考虑到有时爱其实也并不需要一个特点的理由,大概感觉对了,也就爱了,大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意味。结果大家几乎都是这个表态,认为恋爱的理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更不可能用随随便便的几个字说出来,所以选了这个含含糊糊的答案。不过仍有13%的人选择了其它。

⑶约有一半以上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认为恋爱是不会影响友谊的。看来大学生并不会一头扎进爱里,而忘了与周围人的联系。也有34.2%的人大概是在同伴口中被称为“重色轻友”的那类同学了,他们还是处理不好爱情与友情的矛盾,选择了恋爱会影响友谊。

⑷67.9%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会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幼稚,他们多数具有单纯的贡献精神,他们会为了维护这一段爱情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和牺牲。

⑸有73.8%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会把恋爱和婚姻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了大学生恋

爱并不是盲目的,而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现。他们表现出了已经具有的责任感,而且十分认真,不再是孩子了。

⑹而在尚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中,有71.6%的人表示自己可能会在大学期间恋爱,可能性随缘分而定。有12.4%的人表示不会在大学期间恋爱。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大部分人的理智性,不强求,也不会一味拒绝,时刻对恋爱保持平和的心态,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而不排除认为大学恋爱过早而表示不会在大学期间恋爱的同学。也有8.8%的人认为在大学时期人们都比较单纯,容易得到纯真的感情而表示会在大学期间恋爱。极少数人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⑺而在表示“会”和“随缘”态度的人中,问及“为什么会恋爱”时,有80.3%的人也同样选择了“因为爱所以爱”。尚有7%的人表示自己是“随大众”。看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虽然不是起至关紧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于一些人身上,而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有我亦有”。不过这种心理比例甚轻,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校园恋爱比率上升,很多同学看到别人都有了,所以自己也希望能恋爱。

⑻有过半数尚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并不满意,想要改变自己现在的状况。而最想改变的首先是学习,依次是人际、工作和恋爱,,不排除他们尚未恋爱与自己学习、人际、工作等方面有关的可能性。正因为将学习等放于心目中的第一位,故恋爱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并不像有些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只追求风花雪月其实在多数大学生的心目中学习远比恋爱重要,他们不会过分去追求爱情,而通常报以“有则好,无也行”的态度,冷静而又认真;成熟而又单纯。

二、而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在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的问题上,男生持支持态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

男生有一半的人坚信人世间有永恒不变的真爱,而女生仅27.86%坚信,男生不相信的人数也多于女生。男生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选择中,选我爱的人的票数近似于是女生的两倍。从以上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直爽,更坦率,更主动,敢于追求自己所爱。而女生则倾向于模棱两可,怕受伤害。这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有关。根据SPSS程序的相关分析,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55____,是否坚信真爱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09____,选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09____。

2、女生多数认为恋爱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受伤,而男生则认为是花费太多。

从这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恋爱时的特点,大概是因为恋爱时多由男生掏钱,故男生认为最大的坏处是花费太多,而女生总担心对方变心,而女生又天生敏感,比较脆弱,故认为最大坏处在于容易受伤。并且中国传统中,女性都处于一种接受爱情的地位,而自己主动追求爱情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受欢迎的。虽然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对中国女性有所影响。

3、爱情选择标准排序,女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处事能力。

而男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身材相貌。故可见在第三位的选择上,女生注重男生的能力,而男生注重女生的长相。根据SPSS程序的相关分析,爱情选择标准第三位与性别的相关系数为0.206____。

三、在这次调查中,考虑到我们的有些问题的选项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同学们地观点在个别选项处设计了“其它“选项,并请选”其它“项的人将自己的观点写于后置横线上。统计结果分析:

1、有12%的人在“恋爱最大好处”上选“其它”,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恋爱可以“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有人认为恋爱最大好处是有一个“精神支柱”,有人认为恋爱是“必然趋势”“该来的,躲也躲不了”。

有人希望爱情能“让自己成熟”。由此可见,随着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定义早已超出了一般友谊的局限。多数会想到“性”,尤其是男生。多数人的恋爱思想已经成熟了,已颇有成人化的感觉了,但过于强调这方面,对大学生来说,是否显得太早了点呢?

2、有约13%的人在“为什么恋爱”上选“其它”。

有人是因为“满足性欲”而恋爱。把这作为单纯的恋爱原因,虽然是极少数,但也展现了部分大学生的一个恋爱心态。大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性了。这是成熟的表现,但另一方面,毕竟是学生,那些人是否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单纯一些呢?也有人表明自己恋爱是“被对方的行为感动了”,或是因为对方爱自己,从这方面看,有少数人的恋爱是处于被动之中,而不能够主动去爱。很多人认为在大学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纯真的爱。这又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大学生恋爱思想的单纯性,就是向往那种简简单单的纯真的爱情,所以把握住每一次缘分带来的爱情。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由于身边少了家长亲人的束缚,课余时间的增多,渴望自由,渴望证明自己成熟,渴望真爱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4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4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5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

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

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

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

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

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

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

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

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

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

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

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第5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86-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从不过时的永恒主题,然而它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如今,它又有了新时代的色彩。处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青年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这一时期青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青年男女有强烈情感欲望,因此,探讨爱情是很正常的事,涉足恋爱更是无可厚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性开放思想大量涌入国内,加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爱情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青年大学生恋爱现象在校园已随处可见。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促使双方奋进图强,共同进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影响学业、甚至酿成悲剧。恋爱观是一个人对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18-24岁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能使大学生在爱情和学业的道路上同时走好。虽然大学生大部分爱情心理正常、健康,但由于大学生的恋爱观、性心理发展没有及时跟上生理发育的步伐,所以不少大学生会出现荒废学业、堕落萎靡,甚至走向极端、伤害他人的情况。对于大学生这种现状,禁止恋爱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恋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接受文化素养教育的同时,很少与社会的接触,因而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加上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虽然身体机能日益完善、成人意识和感望逐渐增强,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滞后与生理成熟的矛盾致使他们的恋爱观容易出现一些难以应付的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潜在影响着价值观不稳定的大学生。

1.爱情第一的理念。有些学生认为爱情高于一切,崇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至理名言,觉得爱情高于学业,一切以爱情为中心,任何事情都得围绕着爱情转。有的人认为:“人生最可贵的幸福只有爱情”;有的甚至认为:“没有了爱情,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更不用提生活的价值了”,“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恋爱和学习的结合”。因此很多恋人整天迷恋于情场,很容易将学业荒废。

2.幻想爱情。对于自我控制力差的大学生,恋爱会让男女双方容易陷入幻想情境当中,迷失自我,主观放大对方优点,客观评价能力减弱。当确立男女朋友关系时,喜欢憧憬美好未来,编织理想,进而联想并发生关系。当他们从幻想中醒过来,发现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导致一系列的失落感,这时感情出现摇摆状态,原来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身上还有那么多的缺点,渐渐地两个人的感情出现障碍,感情越来越淡,最后走向分手。

3.过分注重对方的外貌。同学们在选择伴侣时很注重外貌,尤其是男性一方,很多男生认为有一个漂亮的、身材好的女朋友有面子,看着也舒服,以“外貌”为出发点,忽视了对方的内涵,似乎爱情只能以外表为基础。

4.择偶动机不正确。大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在没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时,会容易出现思想的空白区,表现为应付学业任务、迷恋游戏、头脑空白、缺乏学习动力,于是就把心思放到谈恋爱上,寻求异性关爱,让恋爱填补思想上的空虚。

有的大学生跟风,眼见周围有越来越多的情侣,也激发了他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而且,当今众多韩剧当中的“王子与灰姑娘”之类的电视剧及情感文艺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更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的恋爱好奇和追求浪漫的心理。有些女生选择浪漫的男生作为情侣,殊不知会制造浪漫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对待自己的人,很多男生一旦没有了激情就立马甩手走人,抛弃对方。

有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是追求物质利益,功利化的色彩明显,双方往往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把前途寄托在对方那里。这样的感情,往往一与现实碰撞,就会暴露其本质。

5.盲目恋爱。根据西安邮电大学丹的调查数据:25%的同学有考虑与恋爱对象结婚,19%的同学没有考虑,50%的同学认为顺其自然,6%的同学认为玩玩而已。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待未来感情不重视,对于性道德认识不稳定,带有盲目性,表现出对感情处理的随意性,只想享受当时恋爱的滋味,并不关注恋爱目的和未来结果,较少考虑爱情的道德责任。他们片面地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一种个人魅力的体现,同时能够积攒恋爱经验,却不知道,随意摆弄爱情会酿成恶果的道理。

6.恋爱态度轻浮。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的婚姻道德观淡化。有些大学生在挑选恋爱对象时,脚踩多只船;有些情侣之间发生纠纷,以致产生冲突,酿成悲剧。超过50%的在校大学生有和异往的欲望,为满足性的冲动而走向二人世界、享受的刺激过程,一旦性没了,爱也没了。有些学生认为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却不知道,人类的情感也是有一定的道德责任,道德是爱情建立起来的基础。

7.女大学生爱情承挫力较差。对于对待感情不认真的女生来说,失恋只是有点失意或者比较随意的事,但对于重视感情的女生来说,失恋是个极其痛苦的事。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女生会出现忧郁、失望、怨恨的消极心理,认为自己不够好、没能力,自卑感强烈。有些女生甚至认为自己无脸见人,或者失去了唯一的爱人,就走上极端错误的轻生道路。

第6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恋爱挫折;辅导对策

青春是美好的,恋爱的季节是青春洋溢的季节。高职大学生处在活力的青春期,青春因恋爱显得更加美妙,因而恋爱已成为大学普遍的现象,进入高职校园,学生情侣随处可见,高职学生恋爱的范围比本科院校的恋爱行为毫不逊色。由于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高职大学生在追求、享受爱情的同时,也很容易遭遇心理挫折,这些挫折给高职大学生带来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为之付出生命。由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以学生为本、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恋爱辅导等方式来探讨高职大学生恋爱受挫后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帮助高职学生预防与解决由恋爱挫折产生的心理困扰。

1 高职院校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类型

高职学生的恋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高职学生恋爱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恋爱挫折心理:

1.1 仇恨心理

从高中的学习压力中解救出来,在学校生活中逐步培养成一种成人的感觉,对于异性的渴望和追求也成为其展现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一种方式。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异性的尊重和认可。如果恋爱的结果是成功的,这无疑将提升甚至膨胀高职大学生的自信心;然而,一旦失败,对于自我的认识和他人的认识便会出现偏差,“爱不成反成仇”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产物。高职大学生一旦在情感追逐中遭遇失败,往往会失去理智,产生报复的心理,甚至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

1.2 顽固心理

失恋是爱情的悲剧,对于失恋者来说,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但大多数失恋者都能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这一现实。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因为把失恋看得太重,并在负性情绪冲击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得不到别人休想得到”就是由一种绝望情绪产生的反常心理。失恋者在失恋后把自己的痛苦统统归罪于对方的抛弃,因此有的采取卑劣手段败坏对方名声;有的铤而走险,用暴力伤害对方,以发泄行胸中的仇恨。

1.3 唯一心理

刚刚步入大学殿堂的高职大学生青春年少,在情感体验上不乏初摘青果的痴男怨女,当他们第一次投身于感情世界,第一次体味到爱情的酸甜苦辣时,很容易萌发宿命论的主观愿望。所谓“海誓山盟”、“一见钟情”反映的正是这种心理。由于社会阅历的局限,高职学生把社会微缩到校园,在他们的意识中,只问情为何物,恰如瑶小说中那群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靓女。当然,我们肯定这种情愫是美好的,是青春期对感情的体验,但是,如果一旦恋爱失败,这种“唯一性”是另一种比较极端的心态。仅仅从个人的一次失恋便否定了爱情本身,终日沉沦在痛苦之中,反复咀嚼失恋的痛苦,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感情脆弱、性格古怪、形单影只,让人难以接近。这种现象在男同学群体中较为常见,在心理上称为“自我失败预言”。

2 对高职学生恋爱挫折进行辅导的有效策略

高职学生因恋爱引发的挫折心理,尽管表现各有千秋,每一案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根据求助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咨询的方法与进程。但高职学生同时存在社会阅历浅;思维广阔性、深刻性不够;看待问题片面、易钻“牛角尖”;情绪易冲动、处理关键问题依赖性强等相似的心理特点,也为研究高职学生恋爱心理辅导的共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高职学生相似的心理特点,运用情绪宣泄一重新建构对恋爱的认知体系一行为训练的辅导策略,能在高职学生恋爱挫折辅导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1 情绪宣泄

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的是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辅导实践表明,当高职学生遭遇恋爱挫折心理时,在精神上会受到严重的挫折,打击之后产生悔恨、遗憾、愤怒、惆怅、失望、孤僻等负面心理。宣泄力增强,理性思考问题能力就会严重下降。因此,在个体心理辅导中,首先应通过倾听、理解、共情、鼓励、情感反应等参与性心理咨询技术打开求助学生心中堆积不良情绪的阀门,疏通情绪宣泄通道,引导求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尽情宣泄因恋爱受挫产生的不良情绪。宣泄并不一定是只是向某一个人一吐肺腑之言,也可以用写日记等的办法来解决,当然找到自己的家人、朋友、亲戚、老师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则更好。除此这外,还可引导求助学生领悟在生活中以“不伤人、不害已、不损物”为原则进行合理宣泄的方法,如跑步、郊游、书写、大喊等。通过情绪宣泄,学生郁积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心情就会相对轻松与平静,更容易理性、客观思考爱情挫折事件本身,也为下一阶段心理辅导的开展奠定基础。

2.2 重新建构对恋爱的认知体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其极具影响力的“情绪ABC理论”中强调,情绪与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即信念(B)造成的。大学生之所以因恋爱问题深陷心理困扰,与其面对恋爱问题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糟糕之极、非黑即白、以偏概全、主观臆测的不合理信念,在高职学生恋爱心理辅导中普遍存在。因此,高职学生恋爱心理辅导要重视修正求助学生存在的错误认知,让其思维回归理性,客观面对现实,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通过概述、具体化、解释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导学生领悟、确认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空椅子”、“产婆术”、“合理情绪想象”、“RET自助表”、“RSA报告”等咨询技术,引导求助者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以达到消除或减轻求助学生不良心理症状之目的。

2.3 行为训练

经过情绪宣泄与重建认知体系,求助学生基本能对自己面临的恋爱挫折心理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而要进一步走出因恋爱挫折心理带来的伤害,与恋人和谐相处或走出恋爱失败的阴影,则需要锻炼合理行为能力。因此,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心理辅导,需要就求助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行为训练方法,训练求助学生的合理行为。如“积极心理暗示”、“优点或成功事件集锦”、“择优参与”等方法可帮助求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重建自信;“一分钟深呼吸”、“橡皮筋弹腕法”等方法可增强求助学生情绪调控能力,避免冲动行为;“换位思考”、“多方求证”等方法可引导求助学生消除主观臆测,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合理行为反应。总之,在高职学生恋爱问题心理辅导中,行为训练方法灵活,可因事、因人制宜,在解决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同时,还要发展高职学生良好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J].1986,12(5):260-262.

[2]马志国.彻底粉碎心中的焦虑[J].大众心理学,2009(10):8-10.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第7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目前,人们正处于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恋爱动机的多元化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研究是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从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分为理性动机与非理性动机。理性动机是指大学生的恋爱出于爱情与婚姻的动机;非理性动机是指大学生的恋爱除了爱情与婚姻以外的其它动机。大学生恋爱的理性动机是一种积极动机,它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中的一些问题;而非理性动机是一种消极动机,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从功利性恋爱动机、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随大流性恋爱动机、压力解脱性恋爱动机以及满足生理需要性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的非理性动机。

1、功利性恋爱动机

功利性恋爱动机是指谈恋爱,不是因为彼此间有好感,相互倾慕才在一起,而是因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带来什么好处,才在一起。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上的享受,在面子与地位上得到别人的一种认可。比如,有的大学生为了达到高消费的目的,通过找朋友的方法从男朋友那里获得金钱与物质的满足;也有的大学生为了进学生会或团委等机构任职,便与自己不喜欢的人谈恋爱,通过情感的诱惑达到自己的目的。

2、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

大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即教室、食堂以及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在大学生看来,这种教室、食堂以及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单调、枯燥极了,正如大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不在寂寞中变坏,就在寂寞中恋爱”。于是,有的同学就通过恋爱这种亲密的异性关系来排遣孤独,以此来获得感情寄托。因此,在大学生校园里,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与人的生理需要密切相关。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因此,爱情能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体上的满足。

3、随大流性恋爱动机

在中国人的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缺少独立性。况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不健全,正处于发展之中,从众心理在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至少在一段没有谈恋爱的打算。但是,当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都成双入对、卿卿我我,不由得产生了急迫感。尤其是到了周末,偌大的宿舍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此时的她倍感凄凉与寂寞。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学生很容易对异性产生“感情”,也更容易接受来自异性的求爱。

4、压力解脱性恋爱动机

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与未来的激烈竞争,大学生感到自身的压力十分巨大。有些大学生为了摆脱压力,通常不是采取合理释放压力的办法,而是采取压力转移的方法来解决。其实,通过谈恋爱来摆脱所面临的压力是不明智的。爱情的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源,成也有压力,败也有压力,原有的压力没有化解,反而又增添了新的压力。

5、满足生理需要性动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恰好是处于青春期后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对异性需求旺盛的时期。如果大学生意志力薄弱或者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就会以获得生理需要为动机加入恋爱的行列。

二、大学生正确恋爱动机的引导

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驱使力量,恋爱动机人从事爱情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是驱使大学生恋爱的驱使力量,它涉及大学生恋爱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因此,学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1、正确认识爱情

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转移和稳定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从爱情的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追求爱情要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即谈恋爱的出发点是出于未来能走到一起的因素来考虑,而不是为了物质利益的满足、填补心理的空虚与寂寞、满足生理上的需求等等。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它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恋爱观的前提与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就有是那样的恋爱观。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体会到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恋爱观。

3、加强爱情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表现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德修养的水平。在恋爱过程中,恋爱的双方是平等的,各自的人格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空间和生活习惯,因此,大学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总之,大学生要端正恋爱动机,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在恋爱过程所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恋爱 认识 界定 处理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谁能抹去一缕缕的羞涩情怀与一阵阵的青春悸动?然而,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谈恋爱却总被视为洪水猛兽,不仅得不到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还常常受到批评和制止,就连学生本人也会觉得自己的恋爱行为不那么天经地义。本文就中学生恋爱问题谈谈个人拙见。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恋爱行为

花季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纯洁而且多情的,爱情这一美丽花朵,在这里可以找到肥沃的土壤。中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对异性产生好奇、吸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来看,说明孩子长大了,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是一种很自然、很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表现,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作为过来人的老师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

但人们往往把中学生谈恋爱说成“早恋”,这就带着否定意味,有了批评倾向,是不科学的。难道爱情到来的早晚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吗?“早”与否能简单地用一个时间数字来界定吗?其实,爱是人的本能,爱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情感,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什么时候去爱一个人,爱情来了就接受,爱情没来无法强求。中学生的恋情更多的是“自然属性”,不能因为它来得“早”就否定它。老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接受自己的成长,接受自己的身心变化,树立异往的正确观念和态度,让他们知道爱与被爱在人生中必不可少,它不是一件丢人或见不得人的事,也与道德品质无关,指导他们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相互交流,共享快乐与烦恼,在“练”爱中成长。

二、恰当界定恋爱与“来往过密”

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少男少女产生了愿意与异往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几个能说得来的异性好伙伴,这是一个正常的交往范围,顶多叫做“来往过密”,和谈恋爱完全是两码事。

“来往过密”的特点是脱离集体、单独行动;避开长辈,往来频繁。但是男女学生来往哪怕多一点,都是正常的,是学生长大、成熟的标志,因此,绝不能把男女学生的来往哪怕是“过密”界定为恋爱(喜欢和爱是有区别的),也不应对学生与异性的接触存有过多的担心和过分的限制,人为地给异往贴上“恋爱”的标签。看到哪个男生和女生说一句悄悄话,问题讨论得多一点,就怀疑两个人谈恋爱了,如此神经过敏,如此粗暴的似是而非的误判,一来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来还可能加速他们的恋爱步伐。孰不知,很多时候,男女生就是舆论的压力促成恋爱的――经不住老师瞎猜测同学瞎议论,自己就假戏真做了。所以,当学生恋情不明朗时,与其误判,不如不判。

当然,当发现学生和异性朋友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不愿扩大交往的圈子时,当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她)的心思,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时,当他们的举动已超出了朋友间的亲密程度时,就不能用“来往过密”来解释了,此时或许已发展为恋爱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与异性的关系,客观判断,理智处理。

三、顺其性遂其变处理中学生“恋爱”

爱情,大都既甜蜜美好又带些酸楚甚至苦涩,个中滋味不可避免地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但由于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不同,其影响面和影响力也因人而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恋爱是不能禁止的”,那么,学生谈恋爱了,老师怎么办?显然,放任是种失职,棒喝适得其反,变堵为疏、区别对待才是良策。

1、动力型恋爱默默祝福

恋爱是美好的,每个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它的甜蜜,即使没有恋爱的人,也知道爱情的力量与伟大。勿庸质疑,青春期的纯洁爱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接近异性的心理,加快成熟的步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关心别人,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培养勇气与承受挫折的能力,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虽然为数不多,但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心智较成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在恋爱中同样能够自控,他们能从恋爱中获得正能量,奋斗目标更明确了,学习更带劲了,内心更敞亮了,生活更有活力了……如此把爱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老师还是默默祝福的好,不必惊动他们。

2、阻力型恋爱教育引导

当然,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处在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多变和不断纠正阶段,他们大多心智不够成熟,既认不清自己也看不懂对方,缺乏自控力和耐挫力,一旦恋爱受挫,即心事重重,愁眉难展,食不甘味,夜不成眠,甚至精神恍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此恋爱,烦恼远大于快乐,失去的也比得到的多,老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和变化,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审视和理智控制情感,学会分析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做不做,以寻找一条既不违背情感又能摆脱负面影响的出路,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3、盲目型恋爱静观其变

第9篇:恋爱情感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爱情教育;婚恋;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56-02

爱情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爱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学会处理爱情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在爱情关系中采取建设性的措施来促进双方的成长[1]。来自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挫折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2]。而汤芙蓉的调查研究显示,有67.13%大学生已经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3],可见恋爱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恋爱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生当中进行爱情教育,既是维持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的需要,更是大学生人格顺利发展的保障[4]。

一、目前爱情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代高职院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已开始关注学生爱情教育的问题,然而,相对学生对爱情教育的需求程度及紧迫性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5]。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行为的发展现状与受爱情教育的程度已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总体上看,当前爱情教育的内容呈现出无序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爱情教育内容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婚姻家庭幸福,缺少人文关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爱情是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如何理解和建立爱情,与其未来的整个婚姻家庭生活幸福与否,乃至与整个社会稳定及道德风貌发展状况如何紧密相关。然而,学校受理性主义、工具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从方便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缺乏对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学生发展特征不相适应。

2.现有的爱情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困惑,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认知需求。爱情是人高级而复杂甚至神秘的情感,许多青年人对于如何调整自己在爱情中的人际边界、如何应对爱情中的矛盾与冲突等具体问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但是目前爱情教育的内容陈旧,偏向于思想品德的教导,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面对学生的现实困惑无法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现有的爱情教育忽视了自身的体系建设,无法满足爱情教育目标的实现。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爱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爱情,学会处理爱情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在爱情关系中采取建设性的措施来促进双方的成长。高校目前所进行的爱情教育大部分贯穿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内容大多在于倡导正确爱情观、文明恋爱等,缺少学生所需要的维持亲密关系的技能、爱情中的自我管理、性心理健康等内容。

二、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体系

恋爱与人的需要、性格、价值观以及性心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的各项心理品质都会影响到它的质量。如果一方或者双方的心理不够成熟,不具备恋爱心理条件,便会在其以后的恋爱和婚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爱情教育的内容多而复杂。面对大学生普遍的恋爱现象及频发的恋爱挫折,爱情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构建其内容体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爱情教育的目标,爱情教育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从学生追求幸福的情感需求出发,给予婚恋家庭观的引导。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如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等的认识,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恋爱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重大人生课题,婚姻是每个人的终生大事。寻求理想的伴侣、获得真正的爱情、缔结美满的婚缘、建立幸福的家庭,是每一个人憧憬和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诸多由婚恋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警示人们,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直接关系人生幸福。针对当前爱情教育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环境和学生发展特征不相适应,缺乏人文关怀的现状。爱情教育应该从学生追求幸福的情感需求出发,给予学生婚恋家庭观的引导,促使他们寻求感情及精神世界的发展。

2.从学生情感需求与心理发展不一致的现实出发,指导大学生自我审查恋爱的心理资格。人人都向往爱情,但每个人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宜开始爱情之旅,因为爱情是最复杂的情感,需要一定的沟通、自我管理和决策技能。日本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最好在谈恋爱之前审查自己是否有谈恋爱所需要的品质,即恋爱的心理资格的审查。在西平直喜看来,谈恋爱最好要有如下心理品质:(1)充分完成和父母的心理离乳,有独立的决策能力;(2)有维持亲密关系的愿望和能力;(3)有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4)对性有科学的认识;(5)享受在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幸福。如果婚恋中的个体在以上某个方面存在不足,则会影响爱情的品质;当个体满足了以上几个条件之后,恋爱过程会更加的顺利和富有成效。由于相关领域教育的缺失,很多青年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程度是还不足以展开一段爱情的,爱情教育应该从这一现状出发,让学生了解爱情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及自己所需要努力改善的方向。

3.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培养维持亲密关系的方法。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是人际交往中最复杂的一种。由于伴侣双方年龄、性别、个性以及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可能的差异,双方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交友、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出现不一致。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个体更多地受情感和情绪影响,使得亲密关系中冲突的强度和发生的频率比普通人际关系高得多。处理冲突和矛盾对亲密关系伴侣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对个体身心健康、家庭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很多冲突是由于“交流技巧缺乏”,于是可以就这些方面进行干预,以减少消极语言交流行为和相互间冲突事件。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恋爱双方的安全感、亲密感,而错误或无效的沟通则是激发矛盾的导火索。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大胆追求爱情,注重自身感受,却往往忽略对方的体验,欠缺换位思考的意识,因而恋爱双方容易相互责备与埋怨,促使恋爱矛盾升级,引发恋爱挫折。

因此,爱情教育要从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系统科学地讲述如何维持亲密关系。引导大学生了解异性在价值观和言语表达上的差异,掌握接纳、信任、尊重、分享、换位思考等沟通的知识与方法,在减少冲突的同时也要接纳冲突,并在冲突中更好地了解彼此、了解双方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在良好的沟通中共同获得成长。

4.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应对爱情。爱情是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情感,也是人际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它所产生的人际摩擦与冲击也常常是所有人际冲突中最激烈、最严重的。樊富珉教授关于大学生压力源的调查显示,39.8%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相关的问题是压力源之一[9]。大部分大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常常因为一点点小冲突就可导致伤心、焦虑,甚至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稳定。很多大学生在接收爱和拒绝爱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简单轻率的处理方式,导致了一系列令人扼腕的事件。所以,爱情教育要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如何感知、判断自己面对的爱情,并以恰当的方式应对。

5.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性困惑出发,培养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望,能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能和异性进行恰当交往,在免受性问题困扰的同时,还能使之增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大学生恋爱中的日益增多,但是高校的性健康教育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爱情教育当中引导大学生广泛、科学地认识与性有关的问题,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知识;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及其相关的道德与法律,并且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带来的后果,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贞兰,刘泽艳,谈加强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必要性[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35-37.

[2]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上升[N].金陵晚报,2006-1-10.

[3]汤芙蓉.大学生恋爱压力问卷的修编及其现状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杨炎梅,林茜.爱情教育的必要性和内容[J].福建教育研究,2012,(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