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精选(九篇)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

第1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摘要:新形势下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职业责任;要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 教师 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而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能否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关键是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创新人才。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职业责任

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高中物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必须具有与学生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摈弃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等旧的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教育观念转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人才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创造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二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地位,不应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的任务,不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还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责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

二、高中物理教师要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

物理教师的知识素质应该具备复合型特征,既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广博、覆盖面宽广的综合型学科知识。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新课程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应达到以下几个不同层面:一是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知识中的每个概念及原理;二是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三是了解有关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四是物理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不仅要懂得新课程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五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如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物理教育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三、高中物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一是高中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熟练的教学技巧和完备的教学能力,如设计教案、导入、提问、讲解、互动、演示等技巧及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能力,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能力等,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科学分析推理能力、高超的物理实验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等等。二是具有与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高中《课标》强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三是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高中《课标》均对观察与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观察、动手体验、学会设计、主动探究。那么,中学物理教师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四是高中物理教师要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课标》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师要具有教育科研能力

目前,高中物理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自主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整体协作意识不够,科研氛围不浓厚等等。提高高中物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是新课程改革对当代物理教师的要求,是学校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途径。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理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研究课题。教师要从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2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火险隐患;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上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也多次出现问题,随着博物馆开放的越来越多,消防问题也日益复杂,博物馆的防火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博物馆内部人员就可以解决了,因为进出博物馆的人流越来越密集,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多的危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警惕,加强业务管理,做好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检查工作,切实降低火险隐患,做好消防工作,确保博物馆的消防安全。

1 博物馆消防安全的隐患

1.1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国家对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提的非常多,但是,一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是没能够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上政策实施的不到位,技术知识的不完善,上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下到博物馆的维护与清理人员,他们都并不具备专业过硬的防火知识,他们在思想上疏忽大意,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给他们强化训练防火与紧急情况中的救火技能,造成博物馆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火灾一旦发生,他们不能够快速冷静从容高效的自救和救火。

1.2 电器设备使用不当

电的使用方便了博物馆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因此博物馆内安装了大量的电器设备,虽然电器设备的安装与使用都必须遵循着严格的标准,却还是带给博物馆巨大的消防隐患。馆内经常进行的建设施工与扩充完善,造成电线的随处走线、临时乱拉现象严重,甚至,部分博物馆还会经常参与对外界宣传、拍摄广告片等活动,而更加造成用电的增加,电线的撕拉、违规走线,这些电器设备的频繁使用,导致博物馆用电超出正常使用范围,超负荷使用难免引起电器短路,变压器过热起火等。

1.3 电器设备陈旧老化

一般博物馆建成的时间都比较久远,最初建成的时候安装的电器设备和电源线随着时间推移老化现象严重,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热而引起的损耗太厉害,造成电器设备老化,而现代化的美观要求,使用了大量的照明灯以及其他的彩装饰品,更加造成电源线超负荷工作,造成短路和烧化现象,引起火灾。

1.4 消防设施不全

由于博物馆运行中常常经费不足,导致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忽略灭火器材的补充与维护,造成消防设施落实不到位,消防栓等救火设备大多数被束之高阁,通常只是应付检查,而擦洗摆放的特别干净整齐,但是实质却是年久失修,已经不能应急救火,这样,博物馆的消防设施配备不全,安全责任落实不够,无法起到防范火灾保护博物馆的作用。

1.5 7烟头处理不当

因为博物馆接待的游客和访者太多,而某些游客公共场所爱护环境的意识不强,自律性不强,对于博物馆防火灾的认识不够,防火的安全意识也不强,加上博物馆工作人员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及时,这些人在观看陈列品的过程中和过程后,常有吸烟现象,他们不等烟头熄灭,不按要求吸烟扔烟头,而随意丢弃烟蒂,极易引起火灾。

2 博物馆火险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促进博物馆的消防工作有效开展,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从人为方面减少火灾的发生,必须监督管理人员端正态度,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肃的对待消防安全工作。在消防工作上,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领导组织,确立消防工作小组,确保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落实到位,一定要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防火的必要性,不能马虎大意对待消防工作,要树立狮子搏兔的工作态度,一定要强化训练他们的防火救火意识和能力,经常演练必要的消防知识和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技能,对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监督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谨遵消防安全制度。

2.2 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不仅对于在博物馆内工作的人员,还有参观博物馆的游客,都要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要在馆内张贴消防安全知识标语,还有应对紧急火灾的救火常识,以及对于消防安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注意问题。在带领游客参观的过程中,也要穿插对游客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提醒与宣传,有效的监督访客的吸烟行为,提高游客的防火认识,宣传救火的基础知识与必备技能。

2.3 加强电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博物馆在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要重视电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在安装电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正确操作,要最大限度的做好电器设备的维护,所安装的电器设备与电源线,一定要符合高质量的安全标准,电源线与电器设备一定要采用绝缘耐热的材质做好防护层,避免过热造成短路。馆内的电器设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修与维护,及时的替换更新最先进的电器设备,使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好的电器设备。

2.4 加强消防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博物馆内的消防设施一定要随时保证最佳的使用状态,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的主管领导人一定要解决好经费问题,加大对消防设备的资金投入,必须满足博物馆对于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添置和维修的需要,对于不合格的消防设备要及时淘汰,维护换新,而且要把消防设备放置在最佳位置,保证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里准备和使用消防设备。

2.5 升级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博物馆可以升级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在检修、维护消防设备的平时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制作火灾现场图形,判断起火部位中简化程序,另外,建立计算机智能消防水炮系统,采用多样化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3 结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保护博物馆内的文物安全与人员安全,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博物馆内又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积极应对,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消防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做好馆内电器设备的使用与检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火险隐患,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检查,确保博物馆消防工作的高效进行,保证文化成果为人们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被人们所共享。

参考文献

[1]李长乐.浅谈博物馆消防安全措施[J].金田(励志),2012(09).

第3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渐渐感觉到新课程对学科间知识串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协同配合。

关键词 新课程;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43-01

高中理科教学中存在很多知识的交织点和思维的共振面,这些知识的交织点和思维的共振面对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和发散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科间教师缺少对非本学科教材的了解,以及对共同知识点教学进度的不统一,教师之间缺少合作配合等原因,使本可以在多个学科中融会贯通的知识点缺失了其应有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表示教师能脱离这一建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创设智力情境应当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化和顺应机制激活学生思维,而非智力情境则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师应当广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学科间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来实施,

一、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

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同一学科组备课频率较高,涉及跨学科的备课在高三复习阶段才进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时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就已经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共有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其他科目课本编排并不熟悉、对其他科目教师上课进度不够清楚等原因致使讲解共有知识时不够协调。因此,可以以一学期作为大的时间段,开学时就组织同一班级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然后再共同讨论如何实施涵盖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并针对联系点和其他教师讨论讲解的深度。再将一个学期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协同备课,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对综合知识点讲解进度进行细化。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化学必修1、生物选修1、物理选修1中都有出现。当然,在备课中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而非学科间的主次分别。

二、教师课堂讲解的适度延展

针对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部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都要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进行知识的铺垫或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本着联系的观点对知识进行迁移,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会从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大统一,从而达到对现象本真的认识。但是对知识在学科间的延展应该注意尺度,特别是自身学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其他学科。在涉及一些定义和概念时,学科间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能让学生因为知识在各学科间的交叉而将知识混淆,因此,适时的学科间归纳和总结非常有必要。例如,对缩聚反应的理解,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缩聚反应的教学主要以酯化反应为桥梁,而生物学中则以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师在讲解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化学中缩聚反应的定义,告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缩聚反应,这种反应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还会涉及。化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可以以蛋白质的形成为例引出缩聚反应定义。

三、进行理化生综合性实验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实验课内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针对交叉部分进行理化生的综合性实验。比如,高一化学必修2中涉及到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的实验,生物上同样有类似的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实验。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葡萄糖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生物学中糖尿病的检验,糖代谢的过程和燃烧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又如,高二化学选修4中涉及电解质溶液与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节《电流和电源》有关,可以开展物理和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电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通过电解质让学生体会电化学产物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观,进而达到对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科目教师要联合进行实验课,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辅导。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练习

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是知识的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在进行理化生教师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各科知识的紧密练习,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物理电学内容和电化学内容的相应练习,让物理和化学的交集部分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巩固,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可以针对物质的合成和物质性质内容设计练习化学和生物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和化学的相通之处等。

笔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两年的时间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A班和B班均为重点班,学生分科时整体理科成绩相近,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A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1.3分、67.3分、70.4分。两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软件对A班和B班成绩进行分析,高一入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考成绩分析Z检验值分别为0.202、0.196、0.224,其值分别小于1.96,表明入学时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差异不明显;对A班和B班2012~2013学年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Z检验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Z值分别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经过一年的协同教学后理科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对A班和B班2013~2014学年期期末理综成绩进行分析,理综成绩平均差距为13.4分,对其Z值进行检验,其值为5.326,5.326>1.96表明此时AB班学生的理综成绩差异明显。

协同教学在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上有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研室考虑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放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4]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35.

第4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1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在现代信息社会,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精通运输、包装、仓储、配送等专业技能,而且能熟练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行业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和软件开发等工作。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1三种观念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有诚信观念、全局观念和时间观念: ①诚信观念。现代物流的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具有物资的所有权,这种业务模式是一种委托模式,是基于信用社会的运营模式,诚信是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的基石,因而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诚信观念。而我国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诚信,特别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经常出现物品的损坏和丢失,甚至出现物流公司捐款潜逃,给客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物流业的整体形象,最终势必会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因而在从业人员中开展诚信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势在必行。 ②全局观念。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运输、仓储等单一物流业务部门的发展阶段,各物流业务部分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物流配送部门,物流配送部门成为和生产、营销等并列的部门,准时制生产与按需定产要求物流业务与生产、营销的业务无缝对接,必须从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营的需要安排物流计划,而不单是立足于物流配送或者单一物流业务,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有全局观念,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物流战略,从企业的整体规划制定物流计划。供应链的发展使物流业务不再是单一企业的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物流活动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需要从供应链发展的角度认识和安排物流活动,更加需要物流人才具有全局观念。 ③时间观念。随着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活动对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要求更高,特别是准时制生产的出现,在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的同时,对于物流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物品,不能滞后也不能提前,滞后就会影响生产活动,而提前则会出现等待卸货的问题,因而对物流活动的时间要求更高,物流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1.2一种技能 三种观念是隐形的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工作,而人才素质直接体现在业务能力上,对于物流人才,其业务能力直接体现在物流操作技能。物流管理是应用学科,其职业特点要求物流人才能够掌握物流业务流程,了解物流设备的特点,能够操作物流设备。既使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必须了解物流业务流程和功能、掌握物流设备的特性和主要参数,因而物流操作技能是物流人才的基本的专业素养。 1.3三种能力 物流操作技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但做好物流管理还需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①信息处理能力。物流业务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包括物品的数量、地点、时间、人员等等,这些信息需要在不同的部门甚至不同的企业之间传递,同时这些信息会随着物流流程的进行而时刻发上变化,因而处理大量的时刻变化的信息是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信息设备的不断采用,物流信息处理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物流管理人才能够利用无线射频、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 ②科学决策能力。在物流管理中存在大量的决策问题,很多决策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需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给出合理的决策方案,科学决策能力是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③协调沟通能力。物流管理涉及多个业务流程,而且与企业生产、营销等多个部门需要协同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需要和第一方、第二方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沟通业务进程,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需要时刻交流业务信息。因而物流管理需要和不同的部门和企业进行协调沟通,协调沟通能力是物流管理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 1.4一种精神 物流管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但其不同于会计、金融等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到作业现场安排调度、了解进程、过程控制,而物流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比较差,仓库、冷库等场地的条件不好,吃苦精神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吃苦是物流管理学生的一个主要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看到工作环境就不愿意再从事物流工作,即使是参加了工作,能够坚持下来的也是非常的少,不能留住人才成为很多物流企业面临的难题。要想成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吃苦精神,而只要是能够坚持下来,由于行业发展空间很大,其晋升的机会非常的多,剩者为王成了物流业的特有现象。 2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体系 三种观念和吃苦精神的培养需要在生活学习中通过学校文化、学风等潜移默化的养成,是课堂知识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三种能力与一种技能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体系,每种能力又可细分具体的能力: 2.1物流操作技能 物流管理中有很多实际操作的工作,比如装卸设备、上下架设备、包装设备、运输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是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物流管理的业务必须遵守必要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熟练掌握这些流程和规范是物流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物流实务中也会存在一些决策问题,如作业方式的选择,作业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运作成本,因而物流运营成本分析和作业方式选择能力也是物流操作的基本技能。根据作业岗位的不同,物流操作技能可以分为运输操作技能、仓储操作技能、采购操作技能、包装操作技能和装卸操作技能。运输操作技能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成本分析和运输设备操作,仓储操作技能包括仓储方式选择、仓储成本分析和仓储设备操作,采购操作技能包括采购方式选择、采购成本分析和供应商管理,包装操作技能包括包装方式选择、包装成本分析和包装设备操作,装卸操作技能包括装卸方式选择、装卸成本分析和装卸设备操作。#p#分页标题#e# 2.2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应用,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指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能力。信息获取的方式有传统的手工方式和利用读卡机、无线射频等现代信息设备自动获取方式,信息获取能力包括信息报表的设计与处理,自动信息获取设备的操作、文献检索等能力。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传输、归档、存储等工作,信息管理的方式包括传统的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和数据库管理方式,信息管理能力既包括传统信息文档的管理能力,也包括使用信息系统等现代管理工具进行信息管理的能力。对于物理管理人才而就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能力,而对于从事物流信息化的专门人才,还要求其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包括有效信息的识别,信息归类,信息加工提炼等能力。 2.3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包括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能力,而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而科学决策能力包括决策分析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对量化决策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物流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是基于成本最小的决策,因而物流成本分析也是决策分析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制定决策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优化模型是重大决策中常用的模型,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决策问题,因而决策制定能力包括优化决策建模与计算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和决策方案的编写能力。决策执行就是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而决策的实施和控制依赖于有效地组织保障,因而决策执行能力包括决策实施过程的执行力和物流组织的管理能力。 2.4协调沟通能力 协调沟通能力首先体现在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既有口语也有书面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会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对这些专业术语必须明确其内涵,能恰当的使用。同时在物流管理中会有许多报表和公函,它们有规范的填写格式,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熟练填写各种公文。物流管理业务中有很多涉及国外贸易的业务,需要和国际跨国公司进行协调和沟通,因而英文表达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也是物流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 部门协调能力也是协调沟通能力的重要体现,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需要业务的配合,有效地业务管理是实现各部门协调运作的基础。物流企业的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各部门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对较大,流动作业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各部门的协调更为困难,物流企业管理和协调能力是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物流管理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营都会涉及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营都涉及到不同系统的整合,系统整合能力是供应链管理人才必备的能力。综合上面分析,可以建立包含三级能力的物流专业人才能力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不同类型的物流人才对不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注重操作技能,而对于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为主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则重点培养物流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山东经济学院的物流专业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和科学决策是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因而我们在培养学生具备物流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的科学决策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且根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在高年级分设了两个专业方向: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系统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培养从事物流信息化的专门人才,而物流系统管理方向则是培养能胜任系统优化和科学决策工作的物流管理人才。 3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模块 能力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另外一种则是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操作和认知能力。大学教学虽然也开设实践课程,但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真正的实践在于生产实践,在当前实践条件的限制下,大学毕业后的再学习是必须的过程,而大学的教学则是以第一种方式为主的培养模式。第一种培养模式需要确定培养能力所需的知识模块,不同的知识模块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我们根据专业知识的理解,给出物流专业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具体如下表:4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不同的知识模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关联程度不同,把关联程度密切的知识模块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专业课程,物流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是确定的,我们根据主干课程的内容把相关的专业模块分别置入不同的课程中,同时把现有课程无法涵盖的知识模块组合在一起,提出具有特色的新课程,如物流管理的数量方法等。具体的主干课程设置如表3。

第5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归纳

在高中生物课中,有很多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农村高中可以克服各个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器材不足的缺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育开始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生物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路上探索前行,怎样上好一节生物演示实验课是每个生物实验教师必须不断探讨的话题。现在就怎样上好高中生物演示实验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生物教师要极度重视演示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不同于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摆脱了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范围更加重视专业知识。高中生物实验的极度专业性使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必须重视演示实验,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上每个实践性的内容都对应着一个演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师想尽办法,不遗余力地开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做演示实验,不能以学生看书代替实验,不能以教师讲解代替试验,否则,学生对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就缺少感性认识。这样我们生物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的准备要充足,实验步骤要清晰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细心设计演示实验

为了确保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生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每一个实验的演示时间和演示时机,在物质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完备,要善于机智地处理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这样不至于出现问题乱了阵脚。

教师要在实验前做好精心准备。例如,准备好演示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等。要清洗干净在实验中要使用的仪器,并放在相应的仪器架上,要把实验中需要的药品准备齐全,实验中需要的试剂要事先配置好。此外实验前,教师还要自制些实验室没有但在实验中很有实用价值的仪器。如,加热中常用的挡风板。又如,观察关节的结构实验,可以购买好猪的关节并事先解剖好。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的良好效果,在课前教师要在实验室试做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缩短演示实验的时间,利于演示实验的正常开展,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学生在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仪器、药品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就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无目的性地看热闹,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有正确的认识。

另外,开展演示实验还必须做好应急准备。一般来说,只有实验前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实验才会取得成功。为了保证实验的完满成功,教师还要准备好各种应急措施。比如,在用酒精灯隔水加热叶片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的试验中,如果因为教室的防风玻璃损坏,而影响酒精灯加热作用,这时如果事先带好一块自制的挡风板,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认真观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要仔细地观察实验操作。这要求教师一定要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必要时也可以故意进行一些错误的操作,学生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把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做还可以为以后开展学生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好准备。

学生更要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中的火焰、气泡、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例如,在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时,用酒精灯煅烧骨时,骨的颜色就会慢慢发生变化,教师在颜色变化前要事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才能通过看到的实验现象的变化情况丰富感性材料,从而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提供了保障。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发现实验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为归纳实验结论提供本质的依据。

对演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教师不要一包到底,对分析不正确的学生不应过多批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探究,体验自己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综合所学知识找到原因的那种成功的感觉,既巩固、强化、更新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欲望。

教师要结合实验的进展,及时做好点拨和启发,为学生提供与实验有关的知识,降低学生分析的难度。如,在做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中,教师要提供“淀粉遇碘显蓝色”的知识。

在实验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诱导到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原因的方向上,这样既为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减少阻力,又为学生在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抓住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要引领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及时进行总结报告

衡量一个演示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看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能能由教师包办代替。例如,在做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中,将骨原来的物理性质与稀盐酸中处理后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合骨在稀盐酸中出现气泡的现象及其原因,学生就可得出:“骨含有有机物,且骨的韧性与有机物的含量有关”的结论。

第6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学生;教师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shallowly the effective teaching

Zhao Meng

【Abstract】What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i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effective teaching thesis, respectively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elaboration from the student and the teacher two angles, the student throughout is teaches with study the main body, but, the teacher is also the essential teaching role, only then through the teacher effective guidance, can serve teaches with study the final purpose truly, under the current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environment, teaches with study the localiza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ut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in faces this thesis time appears more urgent, only then true carries on teaches with study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nly then can achieve under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ultimate objective.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Effective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

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一度被边缘化,所以,但是生物学在整个课程的安排中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则呼之欲出,而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为主的课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树立创新育人的观念,将他们培养成为热爱自然和科学的优秀人才,所以,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呼之欲出。

1 学生的视角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在生物学科中,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只有让他们通过自己主动观察才能最终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自身的性格特质都不尽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学生们对生物学科充满了兴趣,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及生物现象,这时,教师的作用便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现有的生物课堂上,有效的实验不仅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获取新知,让他们在小组的活动中,互相探讨并交流,从而达到增加知识储备和融洽关系的目的,教学有法,但并无定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之目的。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大本营,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首先,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通过预习才能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就有有一个了解,只有这样在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因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贯的,一旦走神,就很难再延续,所以,学生应该在课上积极发言和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加深学习印象的目的,才能将所学知识自然的转化成为自己的能量,重视课后复习,我们应该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复习,对习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转变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2 教师的角度

第7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 哲学方法 高三文综政治 “四个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为我们提供的普遍原理和一般方法,用好它来指导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是必要的、科学的、创新的、行之高效的。下面我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把握好“基础性原则”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这一哲学方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实际即基础,基础即实际。因此,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必须注意把握好“基础性原则”,必须明确考试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提高复习效率。以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第24题为例:

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摇)。

A.该奶粉生产商供应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本道高考题考查“价格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化”、“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对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完全符合《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要求。据此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首先,高考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是考生学习的重点。考试,题在书外,而答案在书内,组织答案要应用课本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可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学好政治至关重要,对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

其次,高考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准确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的关键,它要求我们打破教材的章节,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筛选和归纳总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考生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也是考生感到最困难的最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平时要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并把社会热点、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

因此,要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制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对待考试,创新复习方法,改进学法,研究考法,把握和落实好“基础性原则”,有效组织复习,提高政治复习效率。

二、重视意识能动作用,要求把握好“计划性原则”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重视意识能动作用。因此,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必须注意把握好“计划性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必须认真制订个人的和落实备课组的备考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高考的复习来说,计划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复习计划作为整个复习过程的风向标,所有的复习活动都要按照它的安排来进行,所以它的内容一定要全面、细致、科学,以统筹全局。以2011届高考备考第三阶段备课组复习计划(作者按:“日、周计划”略)为例,我们制订了如下计划。

在这个阶段计划的导向下,备课组又具体制订了周计划和日计划,同时备课组要求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层次班组制订教师个人的分班组阶段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如此整个高考备考复习完全按计划进行,有条不紊。

2.指导考生制订和实施个人的备考复习计划

教师在对考生的复习计划进行指导时,有关计划的内容方面需要考查其是否包含了学习目标(要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学习内容(哪一课、哪一框、哪一目)、学习方式(要复习还是预习)和学习时间(每部分内容要学多久、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分配和安排)这四个方面,看看它们之间的安排是否统一和协调,如果有相矛盾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保证复习计划更有效。

三、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把握好“结构性原则”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必须注意把握好“结构性原则”,科学构建知识网,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要实现知识网络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单元内重点知识的联系,如物质、运动、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网,等等;二是突破原有单元、课顺序,根据知识、结构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的跨单元、跨课综合,形成多层次的知识网络。以构建“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关系网为例:

这个关系网涵盖了必修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第4版)的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一课等内容,实现了跨单元、跨课综合,简明而又得当,掌握好这个关系网可以大大减少复习量,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在指导考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时候,要求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模块”到“单元”再到“课”的顺序把教材知识结构构建齐全,既要掌握整个模块的框架,又要掌握单元的框架和课的框架;既要掌握单元之间的联系,又要掌握课之间的联系。如此做法,有利于考生更好地解答问答题。以模块4《生活与哲学》的第三单元第八课为例:

如果利用该知识结构全数掌握知识,考生在考试时只要从中一一提取所需要的观点组织答案也就不成问题了。比如: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第37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答案要点:①发展具有普遍性。……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四、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要求把握好“重点论原则”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在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中必须注意把握好“重点论原则”。教师必须准确、到位抓好重点工作,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重点知识。进入高三年级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研究高考试题,研究考纲,群策群力,共同制订出高三年级的学科复习计划,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知识的强化记忆和训练。以模块4《生活与哲学》为例:

二是明确重点考生。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努力落实分层次教学,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确定各班组重点培养对象。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高三文综政治高考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分层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其中“基础性、计划性、结构性、重点论”四个原则进行摸索和探寻、创新,以寻找真正适合学情的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传统教育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要使哲学方法成为高三政治课堂复习的指导原则,还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方法,并落实到行动当中,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彰有.构建专题复习体系 提高政治复习实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9.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68-70.

[3]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第8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1.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新

大纲不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都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力求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育人功能。

(1)知识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并注意了同义务教育大纲的衔接。新大纲必修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二是关于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三是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是对初中生物课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是作为未来社会各类人才都必须的基础知识,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

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细胞的癌变”;选修部分的“免疫知识”、“生物固氮”、“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选修和必修部分都涉及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带有很浓的时代气息。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还十分重视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癌变”、“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应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选修部分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地球、生物圈与人”等。这些内容与生产、日常生活和自然实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获得有利于增强体质、加强自我保健的知识。

(2)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明确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方面的能力,提出有“较强”的能力要求。比原大纲只提出“自学”、“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初步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将科学素质培养目的具体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要求“初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知识教育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主要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

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实习的数量和类型。原大纲高中必修部分只有5个实验、实习,新大纲增加到了24个。原大纲中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等定性和定量实验。此外,还安排了“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等模拟实验,特别是增加了“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项目。

实验数量的增加,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类型的丰富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质。

(3)更加明确了思想教育要求。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只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两方面。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要求。大纲还把“提高身体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这些要求一方面结合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大纲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要求。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及生物进化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等的方法和途径。

2.充分体现了“指导”的职能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评估教学的依据和考试的依据。新大纲不仅明确了教学的知识点,而且提出了3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并且在附录中对3个层次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说明。同样,大纲在学生实验、实习方面也提出了“初步学会”、“学会”2个层次的要求,对这2个层次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大纲的4个依据作用。尤其是可以克服教师在教学、教学评估及考试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教学质量。

大纲首次对“考试、考查、教学评估”以及“教学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必修课的考试,第一学期由学校进行;第二学期属会考性质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选修课的考试由各校安排,一般每学期一次。大纲对生物实验考查也提出了要求。大纲还对教学评估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估的目的,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估及实验教学评估的主要项目。课堂教学评估包括: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方法、手段;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评估项目包括:目的要求;教材用具;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开设率等。大纲在“教学设备”中提出,要“配备各项有关实验设备,使之达到国家教委制订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规定的要求”,要保证按质按量完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探究、实习、演示等教学活动。

此外,大纲还对生物教师、实验员及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和科学地管理、使用现有设备上提出了要求。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其“指导”职能,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到位,保证实验、实习的质量,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3.体现了统一性和灵活性

大纲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有其统一的要求。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教学必须达到的,大纲规定的课时安排必须执行,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范围及深度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这是大纲的统一性。与原大纲相比,新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特别是对各知识点和学生实验、实习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统一要求,减少了教师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从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来看,在保证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新大纲的灵活性体现在:一是对知识点的叙述较为概括,如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原大纲中列出了“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新大纲只列“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再列出特征的具体内容。又如,染色体变异,原大纲中列出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细目,新大纲只列出“染色体变异”,对具体的内容不作过细、过死的规定。新大纲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有些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验、实习项目是作为选讲、选做列出的。如“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的碳代谢类型简介”、“生物固氮过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都是选讲内容;“影响酶活性的实验”、“ATP的生理作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脖、“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实验、实习项目都列作选做。

此外,大纲还安排了10课时的地方教材和机动时间。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因地制宜,联系本地区的生物种类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同时,要认真完成生物课乡土教材的教学任务。”乡土教材的教学要求,为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贯彻新大纲精神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大纲的颁布,为开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要贯彻新大纲的精神,实施大纲的教学要求,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认真学习新大纲,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

如前所述,新大纲与原大纲无论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知识内容选择及教学要求、思想品德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只有深刻领会这些精神,才能使大纲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落到实处。

2.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新大纲增加了不少原大纲中所没有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教师若不加强学习,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就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3.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新大纲从素质教育和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接班人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要达到这些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真正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使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化,从重智育向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转化,从重知识、理论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力并重转化。

4.积极创造条件,开好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新大纲增加了许多实验和实习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但是开设实验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在原有5个实验、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到24个,学校的实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尽早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配备实验设备;教师应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创造条件,开齐上好实验,否则就难以落实大纲的教学要求。

第9篇:高中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领域。微生物学是以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以及复杂的实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由于微生物技术广泛地用于工业发酵、生物工程、环境保护和医药卫生等实践领域,所以微生物学又是一门交叉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当今科技进步的速度前所未有,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并重的生物学科,笔者通过探究对微生物理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一、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法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的生物,有着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它的直观性不强,必须借助各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而且微生物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比较杂,部分的内容较抽象、枯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很好地克服以上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难点,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必须采用新意,以便学生容易接受理论教学。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相结合

传统黑板粉笔式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黑板上把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点通过粉笔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而且对微生物的很多结构难以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而多媒体由于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融洽课堂氛围,便于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等优点,在微生物教学中大量应用。基于多媒体的以上优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微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信息量大,学生不易接受,无法记录笔记。如果在教学中完全依赖多媒体,所有的知识要点,都通过视屏、动画、PPT等格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像是在看电影,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只有适当地把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适当地协调,互补,才能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最大化,课堂理论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课前教师准备的方法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质量做好课前准备十分重要,要完善课前准备,必须强调备课中应注意的方法。首先,教师理应在授课前对即将讲授章节的教材知识进行通读、理解、吃透,在自己心中建立知识框架,并根据教材整理出章节的知识要点,把重点的内容牢记于心;其次,适当地收集一些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料,如把一些热点、有趣的知识穿插授课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上课前,应督促鼓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可以通过课前留一些要讲章节的简单作业和简单问题,并在上课前进行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教师备课方面,应以上课教材为中心,在课本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总结,过去不少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完全脱离教材,很多知识点在书本中很难找到,章节间教学的跨度比较大。又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听课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以至于学生听不懂而失去听课的热情和兴趣。而且教学内容不按照教材授课,课后学生复习会找不到方向,不清楚该本教材中哪些知识点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授课,适当添加教材外的知识材料,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收获比较多的知识。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已有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书本知识,对知识的把握十分不牢靠,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时,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式教学,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未知进行探索,学会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而得到自己的答案。比如,在学习巴斯德的瓶颈实验时,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步骤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从该步骤所得出的实验结论等,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严谨性。

3.加强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的主动性

在大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主动性严重缺乏,完全就如“猴子拌玉米”一样,上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在下次的课堂中就遗忘了大部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归根结底很多学生习惯于初中、高中那种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的学习方式,如果老师不布置作业,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进行复习。因此,为了提高培养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更牢靠地掌握好所学知识,教师理应在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一定数量相关的习题作业,并让学习委员等相关负责人收集统计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方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管理自己的能力,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4.合理安排微生物学课程教授时间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很多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掌握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会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微生物学理应安排在较低年级学习其他专业课之前,如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微生物学课程安排有不尽合理之处,如微生物学安排于大三上学期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一起讲授,这样便忽略了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方法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是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突出实验课的重要地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

1.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实验课前,可以考虑先让学生观看本次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和原理的理解。如在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实验中,在操作前,先让学生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制,然后观看实验相关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G+细菌和G-细菌基本形态和构造、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实验中的关键步骤等。这样直观明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加强学生在实验中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在高等学校中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教师课前准备实验的所有内容,这样导致学生在做实验中,总是过分依赖教师,实验前不关心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时候,按照实验指导中的实验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实验后对实验中操作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先后安排的原因和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细节理解模糊,只是凭记忆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在微生物的试验中采取引导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这一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安排的必要性。

3.合理安排实验,加强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是微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校实验室的空间相对狭小,实验课上很多学生聚集在一起做实验,实际动手的学生较少,很多学生成为观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后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次只安排少数几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和思考能力,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对此,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得到学校及学院相关部门对实验条件和设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复合式考核方式的建立

考试是一条无形的鞭子,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所学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进行教学诊断、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成绩评价模式越来越不适合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评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正确评价学生成绩。对此,根据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复合式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行之有效、屡试不爽、效果明显。复合式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是:把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绩按比例共同计入总分。其中理论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的形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知识深度、广度与应变能力。实验成绩主要参考学生做实验时的表现和试验后实验报告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分。而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完成作业、到勤、上课认真等情况。这种成绩复合式考核模式不但可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严守校纪校规,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微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基础性的学科,是生物研究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的探究是其学习的基本方法,理论和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了跟上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微生物学必须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革新。

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校、学院相关负责部门给与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三位一体”齐心协力地以求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

[2]程爱华,张正飞.多媒体运用于微生物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21):92.

[3]韩景田,叶路.备课中的“背课”――谈医学微生物教学的课前准备[J].中等医学教育,2000,2(18):39.

[4]周光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