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精选(九篇)

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

第1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流程

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的生物危险性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因此,检验科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坚持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避免医学实验室感染,在诊断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

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1.1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及危险教育: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部分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常识和危险性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特别是临床实习、进修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最少,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但是他们又是临床接触医疗感染物机会最多,所以是最易受伤害的人,应将培训重点放在他们身上。要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让实验室人员和了解生物安全知识,熟知各种可能的危害。

1.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室要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合格后才能上岗,形成普遍预防的观念。

1.3加强技能培养。在形成防护意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清洁工人和临床实习、进修人员是最关键的人群,要采取现场培训,对口培训。如在收集运送过程中,要防止锐器的刺伤和污染,教育他们锐器一定要放到利器盒内,收集人员收集垃圾时一定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这样培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相关安全档案。

2.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在实验室设计中、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要首先考虑生物安全的问题,与后勤部门协作,共同设计保障安全的实验室,提供合理的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警示标志、带盖的医疗垃圾筒、感应式水龙头等一些细微的改变,来改善实验室的整体面貌。

2.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如人员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等。还要有详细的进行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应急处理一系列机制,为了不让制度、流程架空,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对结果进行合理强硬的奖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是硬前提,工作落实是硬道理。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针对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实施协调管理,与相关部门共协商,杜绝遗漏。

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如定期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全面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检验用品。

三、强化法制观念,做到依法防护

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安全管理已初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注重法律法规学习,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加强与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的理念,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环境安全,是我们医学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2

第2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摘要] 为有效降低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的职业安全暴露风险,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做好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使工作人员提高对职业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识,降低了职业安全风险。

[关键词]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危害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25-02

Occupation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and protection of medical waste collection staff

SONG Shuying1, WU Fanwei2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5, China)

[Abstract] To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risks of full-time medical waste collection staff, we strengthen training,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ersonal protection, do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ng behaviors, and make the staff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risks.

[Key words] Medical waste; Occupation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Protection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1-2]。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收集全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每天下科室多次,来回路程较长、涉及的楼层多,体力消耗大,工作繁忙而风险大,若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或防护措施不落实,极易造成职业暴露。因此,对他们应加强综合管理,使其积极有效地进行职业安全防护。

1 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1.1 专职收集人员自身情况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一般知识层次较低,流动性大,较少接受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自我防护意识较薄弱。收集医疗废物时不按要求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橡胶围裙和高筒胶鞋等。

1.2 工作现状

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工作量大,每天要几次收集全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来回路程长,涉及的楼层多,有时夜间也根据科室的情况随叫随到,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他们被锐器扎伤的几率往往高于其他人群。

1.3 临床科室管理者对医疗废物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科室每天产生较多的医疗废物,而盛放这些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利器盒应由防渗漏、符合环保要求的特殊材料做成,这种价格昂贵的包装物对科室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一些科室管理者认为医疗废物反正是废弃物,没必要把钱花在这上面,因此,为了节省成本,不用或少用符合要求的包装物,用比较廉价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物收集,以致转运途中包装物极易破损,引起医疗废物泄漏,对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职业安全危害。

1.4 医务人员不按要求分类收集

临床科室工作繁忙,加上不重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的工作,5大类医疗废物互相混放,尤其是损伤性废物丢进装感染性废物的黄色胶袋中,工作人员在收集时,极易刮伤。另外,盛装医疗废物过满,超过容器或包装物最大容纳体积的3/4,运载时,易发生泄漏而增加职业安全的风险。

1.5 运载工具不完善、暂存地不合理布局等因素

医疗废物暂存地不合理布局、运载工具配置不合理也是引起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

1.6 专职人员的健康保障令人担忧

由于医院后勤社会化,专职人员定期体检不能得到保障,因此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2 防护对策

2.1 医院领导重视,后勤部门把好采购质量关

对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给予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建议对医疗废物带来的所有(或部分)支出记入医院财务支出,而不记入(或部分记入)科室成本。总务科采购包装物时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漏、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3]。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针对性培训

要求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的文件规定,熟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发生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培训后考核,每年定期开展培训,对新来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2.3 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宣传教育及督导

了解职业安全危害的重要性,提高防患意识。在医疗废物收集及转运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穿戴好口罩、帽子、防护服、长筒胶鞋、橡胶围裙、橡胶手套等,切忌徒手抓取损伤性废物,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收集、转运完毕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并洗澡。

2.4 加强消毒环节的管理

污染的防护用品,及时消毒备用,一旦发现防护用品破损应及时更换,盛放医疗废物的转运车辆、容器装卸后,应及时清洁、消毒。

2.5 加强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产生医疗废物的各科室,做好严格的医疗废物分类,损伤性废物严禁混入其他医疗废物或生活垃圾中。

2.6 加强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上报工作

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 h内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接种,HBV表面抗体阳性者,无需免疫接种[4]。处理后报相关职能部门。

2.7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5],并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分层封扎袋口,收集人员按规定的路线出入。当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以防污物直接接触身体。

2.8 规范收集

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物或容器达3/4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严密[6-8]。

2.9 感染控制科加强对各相关部门工作的督导

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工作人员经常下科室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提供充分的防护用品,指导正确使用。

2.10 关心专职人员的身体状况,体检上给予优惠政策

建立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健康档案,享受正式职工的体检待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他们受到健康损害[3]。

3 讨论

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弱势群体,也是职业安全危害较高的人群,医院管理者、各科室、各相关的职能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规范其操作行为,加强培训和宣教力度,给予充足的物力、财力支持,减少在医疗废物收集环节中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地避免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廖玲,王思佳,陈贤梅.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72.

[2]马建雄.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131.

[3]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310-311.

[4]刘文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摘要[S].2002.

[7]黄金梅.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20-121.

第3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 生物安全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39-01

医院检验科在医院日常运行中地位特殊,作用也比较重要,但同时其危险性也是最大的,尤其是条件较差的医院,其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令人担忧。检验科要负责医院日常病原体标本的检查、诊断,是医院病原体的集散地和传播源,尤其是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来说,其危害性则更大。因此,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就成为了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检验科室的标本管理、废弃物处理、人员安全操作管理及重大生物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度管理等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1 生物安全与管理的概念

1.1 生物安全。检验科生物安全是指医院检验科从事病毒微生物研究实验的工作人员要保护实验标本及材料免受污染,泄漏等,同时要避免病原体微生物对人员自身以及环境和人民大众造成生物伤害。

1.2 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使用一定的安全防护设备对实验标本进行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以防止其泄漏和交叉感染、出现不可控的局面。生物安全管理一般包括安全制度、应急预案两个方面。

2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医院检验科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科室人员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上面,同时也由于我国对于生物安全的制度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从而也导致了医院对于生物安全管理经验的缺乏。

2.1 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对日常防护的准备不够充分。一些医院检验科的检验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日常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意识认识不足,同时对发生生物灾害时的处理意识不够,尤其是基层医院,其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的标本以及样本等防护力度较弱,并且对个人防护和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管理者往往并非专业人员,从而使得我国中下级医院在检验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2 对生物检疫、防护的安全设备投入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一些医院对于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投入十分少,其安全设备、实验设备以及检验设备等都非常陈旧,对于新式生物病菌并没有多少防护能力,从而导致检验人员极易受到生物病菌的侵袭。

2.3 医院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了解较少,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在检验科室工作的人员大多偏向于专业的检疫、检查专业,他们并未真正、系统地研习过生物安全防护,对具体的防护措施操作缺乏经验。

3 加强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

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关乎整个医院乃至区域的安全,其安全管理必须得到最严格的执行,针对现阶段我国检验科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3.1 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检验科室的安全设备、材料及检验设施。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检验科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人员要积极听取检验人员的建议,对科室进行设备更新和采购。所有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物化标准,同时根据地方医院实际情况配比安全防护设备,安装符合生物安全的设备。并且要根据最新疫情来配比相应的防疫设备和检验设备,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和防护最新生物疾病。

3.2 合理布局医院检验科的地理位置,与其他科室有机统一起来,方便生物防护。医院检验科的布局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科室配比,将最有利于生物防疫的科室进行就近安排,发挥现有资源和其他检测设备的潜在助力,同时要便于进行疫情的防疫、疏散、管理及日常诊断等。检验科要配置相应的消毒装置、排风装置、应急药品、标本接受安全窗口、可感应水系统以及安全柜、醒目生物安全提醒标志等等。

3.3 检验科要做好生物标本的管理和安全防护。检验科室在进行日常检验时要做好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在生化实验室、生物病菌检测实验室等敏感地区张贴醒目标志,并对进出进行严格管制。对体液、血清、尿液等标本在实验后需消毒再冷冻保存,日常标本要进行安全的检测,并准确贴上相应的检测目录及其他信息,妥善放置保存于安全标本架、生物容器、冷冻室等之中,对有重大传染或其他生物病毒感染病史病人的标本要实行全面安全防护,避免检验科实验室的其他标本和建验人员受到感染。

3.4 加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防护意识。医院定期对检验科室人员进行最新生物病毒知识培训,系统地加强其生物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对日常安全操作进行记录和评估,加强其对生化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其日常安全操作行为。

3.5 严格执行检验科室的废弃物处理规范。医院检验科室的日常废弃物必须按照特殊的处理程序给与处理,对检验本在收集时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消毒和稀释、灭菌处理,最后进行医疗废弃物密封,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执行、运输,并在远离人群地区进行焚烧、深埋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生物病菌的扩散和再次污染泄漏。

总结:医院检验科是医院的核心科室之一,其重要性对于医院的日常运行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是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生物病菌的泄漏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灾难,必须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的作用,降低生化病毒的侵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第4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 急诊观察室;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0-02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核心[1]。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将成为超大型老龄化国家,急诊观察室85%以上为老年患者,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强化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护理安全的前瞻性管理,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造成的纠纷和差错,确保病人安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2]。我科自2012年1月至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床位36张。护理人员13人,女性,年龄19-40岁。工作年限1-21年。学历:本科6名,占4615%;大专5名,占3846%;中专2名,占1538%。职称:主管护师3名,占2308%;护师6名,占4615%;护士4名占3077%;。

2 方 法

21 评估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

211 跌倒 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行动不便、运动失调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如遇陪护人员护理不周、挽扶不当或患者自主取物、地面过滑或有障碍物、坐凳不稳等均易导致患者跌倒发生。

212 坠床 多发生在年老、行动缓慢、协调动作差、无陪人、未上床档或撤下未安上时。部分老人要强,不愿麻烦家属或医务人员,力所不能及但又强撑,导致翻身取物时坠床。

213 脱管 主要出现在烦躁、变化过快、过频繁、剧烈活动后以及陪护力量不足或管道未妥善固定时,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自行拔除引流管。

214 压疮 患者因翻身困难,致皮肤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部分患者由于脑血管病变致肢体活动障碍,或由于营养缺乏极度消瘦由院外带压疮入院。

215 用药知识缺乏 老年患者由于多脏器病变需持续服用多种药物,患病多,家中储备药物相对较多,常由于保管不善致使药物变质、失效、难以辨认,不能准确服用,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加之老年患者记忆力、视力、听力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一种药物有多个名称,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难以准确掌握正确充足的药物知识[3]。

216 患方行为问题 由于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及家属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或未履行告知义务,对病情、既往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真实信息有所隐瞒,或擅自离院,在外出现心梗、低血糖昏迷、心脑血管意外等。

217 误吸、误食与窒息 老年患者由于食道下括约肌松弛,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致使吞咽发生障碍,容易引发误吸、误食,在进食中出现噎呛,严重可造成窒息。此外,老年患者感觉迟钝、视力衰退,也有误食过烫食物或非食物情况。因呼吸肌弹性和肺功能降低致肺部扩张力下降,充气不足,排异物的能力缺失而易发生痰液阻塞造成窒息[4]。

22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医院利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情景训练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分享患者安全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科室进行警示案例、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实行安全承诺,提高安全意识。

23 护理措施

231 提供安全舒适的病室环境 保持病区各位置光线充足、明亮,走廊设扶手,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物,卫生间设扶手、输液挂钩以及紧急呼叫器,地面铺防滑垫,设警示标识,使患者和陪护充分重视。指导正确使用床档、呼叫器,穿合适衣服、防滑鞋等,尤其下床活动时应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5]。

232 正确评估病情 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实行个性化护理。包括神志、心理、自理能力、步态等,了解他们的病理状况,如用药、既往史、目前疾病状况,以及对跌倒等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及时建立翻身卡,填写各种压疮报表,正确Braden评分,做好床头交接班。对应用气垫床、行动不便、危重、情绪异常、自理能力差无陪护患者,及时应用床档、约束带、腕带等。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项检查与治疗老年患者,要做好身份确认,并要用语言提醒、搀扶、服务队帮助、警示标识等,防止发生跌倒事件。老年患者饮水时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时注意力应集中,以软而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勿过饱,进食速度勿过快,避免发生误吸、误食、窒息。

233 做好病区物品及设备的管理 对病区设备应专人定期检查、清洁及维护,抢救设备、药械、专人保管,班班交接并保证质量性能良好,品种数量齐备。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护理人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具备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

234 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 加强护士慎独修养,对病情复杂、带管较多、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突出重点环节的安全防护,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重要指标的护理观察。从法律角度认识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要性,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完善护理记录,确保安全护理的执行。

23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积极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尤其是在接受手术、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信息,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按时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满足患者需求。

236 多渠道增加患者药物知识 医务人员定时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对患者进行多形式个性化用药指导,药物保管的方法,具体用药时间、剂量、不良反应等,家属陪护医护人员督促患者按时正确服药,看服药到口,并及时观察、询问患者用药效果、不良反应,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37 强化法律意识,安全带教 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加强对医学生及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是有效防止医疗失误的第一步[6]。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自觉地运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强化安全护理意识,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患者在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健康、安全,使实习护士圆满、顺利、安全地完成临床护理实习任务。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 果

31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见表1。

4 体 会

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7]。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牢固树立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主动约束和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39

[2]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Forward programme 2006――2007Gereva:WHO Press,2006:2-16

[3] 乔静老年住院患者对药物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3(9):21-22

[4] 陆炎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护理河北医学,2008,14(10):1240-1242

[5]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第5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9号)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意见》(教发〔〕20号)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切实增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防灾安全意识和面临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能力,现就加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基本原则

中小学(幼儿园)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和学生自护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增强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责任感,明确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的目标,把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校防灾能力和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一)目标

1.中小学(幼儿园)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体系。

2.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训练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防灾自护教育和训练得到全面普及。

3.中小学(幼儿园)师生有较强的生命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安全习惯,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注重学生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1.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将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充实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内容,提高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实效。

2.坚持培养习惯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防灾自护的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安全规则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能力。

3.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家校互动平台和社区学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网络,更广泛地开展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中小学(幼儿园)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等4个方面。各学段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如下:

初步了解集体生活常规和公共卫生规范,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安全规则;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作出反应;能安全使用物品、避开危险,学会简单的求救和自助方法。

1-2

年级

了解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遵守纪律,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形成在活动、游戏中避免伤害事故的意识。

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电用气安全等知识;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会紧急呼救简易方法,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等常见的求援电话。

学习躲避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自我保护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初步掌握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呼吸道等常见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年级

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方法和逃生技能。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学习预防烫伤、动物咬伤、触电、淹溺等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了解日常防火知识,掌握火场逃生和自救基本方法;学会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时候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方法。

学会躲避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掌握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9

年级

增强自律意识,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

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因违章导致交通事故。了解和预防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具备防火灭火、防盗、防触电、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的知识技能。

冷静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的求救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了解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的有关常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措施;学习识别的知识和方法,学会拒绝和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0-12

年级

自觉遵守各种行为规范;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关注他人的安全,并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

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会紧急救助他人的基本技能。

基本掌握急救包扎、心肺复苏的技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实施途径

(一)要结合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求,在学校学科教学、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渗透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内容。

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等课程中进行。小学阶段主要采用场景模拟、养成训练、主题班会、成果展示等方式,从安全出行、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健康生活、自身保护等方面,落实防灾自护教育要求。

中学阶段主要在《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科学》、《体育与健身》等课程中进行。中学阶段主要采用场景模拟、行为训练、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成果展示、实地演练、征文(演讲)比赛等方式,从安全、消防、国防、环境、心理、法制、生存技能、疾病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落实防灾自护教育要求。

要加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有关防灾自护相关科目的开发与实施。结合专题教育中的安全教育要求,可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通过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城市常见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常见伤病的简单救助常识。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中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在中学中以活动、体验和辨析为主。

(二)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安全教育资源,拓宽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实施途径。

充分利用科技馆、地震科普馆、公安博物馆、气象馆、东方绿舟、佘山民防教育中心等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切实有效、形式多样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学校要与公安消防、民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相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内容。

(三)要健全和完善学校防灾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学校应根据校园与校舍的实际,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学校防灾应急预案。学校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广播操、体育活动等集体活动项目,积极开展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逃生救助演练,使师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及避难场所,掌握避险、逃生、自护自救的方法,并明确教职工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

四、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成立市、区县、学校三级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管理体制。市教育行政部门将成立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防、公安、消防、气象等各有关部门,共同指导中小学(幼儿园)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各区县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指导学校落实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政策,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学校要建立健全防灾自护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制订目标管理细则,明确责任。

(二)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安排一定的经费,保障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师资保障。要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培训。要把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教研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防灾自护教育的水平。

(四)资源保障。市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建设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专题教学资源,开展实训场所演练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配置或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防灾自护教育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

(五)督导和评价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对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活动的评价和督导。要制订科学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的重点应集中于学生自护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自护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等方面。

第6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 检验技术;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新兴边缘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现状, 为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探讨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是由于医学检验系列规划教材中存在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 但对于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及较少, 多只言片语, 直接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暴露出对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缺乏, 体现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不懂自我防护、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制度办事, 例如:不戴防护口罩、帽子、手套, 发生标本洒漏、皮肤破损、锐器损伤、标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标准预防”概念正确的只有10.6%[2]。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工作性质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随着HBV、HCV、HIV、肺结核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危害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已将增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国务院和卫生部分别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卫生部令第50号), 湖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年8号), 这些都充分说明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目前, 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软件建设, 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并付诸实施[4]。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是医学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加强了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等。通过学习我们必须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的废物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阳性标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 首先老师要讲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及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并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试验项目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况, 对此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2)在实验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意巡视, 认真指导、监督, 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 规范操作。

(三)对实习前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安全防护知识的考试、考核 2002年12月, 经卫生部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开创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新篇章。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等[5]。

本校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以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系统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临床实验室的废物正确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检验科安全防护级别、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预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生物安全图标的识别、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单位的随访, 对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很满意。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在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 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 将促进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减少实验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 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

[3] 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70-672.

第7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1 专职人员工作现状

1.1 专职人员现状 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流动性较快,来自农村,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理解能力差,同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他们不分洁污只知赶快把工作做完,配了防护用品怕麻烦不用,还说哈哈没关系的。

1.2 工作范围 全院所有区域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及相关医技科室,要确保这些地方产生医疗废物安全到达暂存处,最后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安全运走。

2 管理方法

2.1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责任制,医院成立监控部门,明确院长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为组长,院感科长、后勤总务科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病区负责人、护士长为成员的工作小组,通过切实履行职责,明确责任,特别是加强后勤物业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院感科做到多指导、多监督。抓好环节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也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2.2 规范岗位培训 对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重点学习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或者联合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培训内容要浅显易懂,深入浅出,采取图文并茂形式讲解,能充分提高专职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保证医疗废物在暂存处不外流、不乱放、统一保管,从而保证这一关键过程的安全性。

2.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告知平时只要接触医疗废物,就要戴帽子、口罩、手套,注意手卫生,防止自身和周围物品受到污染。对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要求在收集转运过程中不但要戴帽子、口罩、手套,还要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必要时戴一次性眼罩,被污染防护用品,要及时消毒和处理。运输过程走专运通道。防止交叉感染或间接感染。

2.4 专人专车专运专管 专人专管,只有自身能进出暂存处,其余时间一律上锁,下病房自带弹簧秤秤重和签字,护士填写和粘贴医疗废物标签,并与科室护士交接登记,实行双签字,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运输过程走专门通道。最后集中到暂存处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运走,再次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人实行双签字。运送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特殊情况可以增加收集次数。

2.5 提高周围人群感染管理理念 根据某大学调查资料显示,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认知了解程度:4%完全了解,30%基本了解,39%大部分不了解,27%完全不了解。可见医院以外的人群对医疗废物的认知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1]。因此院感科在做好全院职工培训情况下,还要发动全院职工对住院患者及家属、门诊患者及家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普通民众对医疗废物所产生危害的认知度和管理水平,这样能使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8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对策研究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的血液、体液、尿液等新陈代谢产物是医学检验室所必须涉及的特殊物质,由于此类物质本身携带一定的细菌,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一定会造成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现象[1-2]。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1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现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护制度,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可行性,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3-4]。

1.2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标本及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梅毒等阳性标本。这些检验物质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所以,检验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缺乏,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没有运行系统、全面的制度管理,各项实验室操作工作无规章可循,导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频繁发生。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性装置,未穿戴职业服装进入工作区,随便进食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1.3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5]。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将安全内容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时、定期检查各项生物检验工作,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预防措施顺利实施。

2.2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6]。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2.3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7]。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4做好对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管理和消毒清洁工作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检验要求设计布置符合医院检验要求的实验室格局,将实验室内部划分和隔离为检验区、清洁区、污染区。不同区域进行有效隔断,有效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并用明确的标签将不同区域进行标识。其次,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检验设备在使用前后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消毒处理。为确保检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质保量地补充欠缺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人员能够及时应用到所需要的检验设备,为检验人员高效、安全、顺利完成检验工作奠定基础。再次,检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检验设备是医学检验实验室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所以,检验人员要及时清洁实验室和检验设备,并详细记录检验设备的应用时间、检验物质、应用流程、清洁说明等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做好检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维修出现故障的检验设备,及时清洁应用过的设备,避免细菌残留。最后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并对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安全的处理环境中放置处置废物,避免细菌的繁殖和扩展,同时避免给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生物影响[8]。

第9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及防护范文

【关键词】职业防护;新护士;锐器伤;带教能力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16-02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交流增加以及新增传染病仍层出不穷。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淋病、梅毒等传染病发病趋势也在增加。因此,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危险性相应增加。新护士由于对环境、业务、院内感染知识、职业防护不熟悉,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消毒隔离不够重视,对防护知识的重要性认知度也不够。为了保证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征对感染科新护士在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多形式、现将一些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1职业防护管理

1.1增强职业防护意识:由于新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操作技术低下,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传染病危害性、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预见性和洞察力。普及职业防护的概念、重要性及措施,建立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考核,定期体检,正确实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掌握六步洗手法,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污物必须戴手套,引起血(体)液飞溅时穿防渗隔离衣和戴防护眼镜,注射器针头不回套,正确处理锐器物品,掌握发生锐器伤时的正确处理措施及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知识。23.33%的医务人员在手部皮肤破损时不戴双层手套,而带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降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感染的几率。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必然增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

1.2锐器伤防护安全管理:据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发生率达到82.86%,其中被污染针刺伤占69.57%,51.50%的医务人员在处理一次性针头时回套针头帽,由于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所有针刺的10%~2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指出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加强锐器伤防护安全管理是显得尤为重要。

1.2.1安全原则: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锐器操作,优先选用无针输液系统,或带有锐器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如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等,尽可能减少、隔绝护士与锐器的接触。据美国CDC调查显示,使用更加安全的设备可以减少62%―88%锐器伤。

1.2.2安全管理:在选择安全器材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器材的操作堆积培训,新护士考核培训合格后方可使用。工作中禁止双手回套针帽,普及使用便携式锐器盒,方便护士在使用完毕后能得到及时处理,减少在转运、整理用物、废物丢弃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

1.2.3安全教育:教会新护士锐器后伤口紧急处理技措施,锐器伤上报登记制度,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据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中有51。32%的护士没有进行锐器伤相关知识学习,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带教老师管理

2.1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由高年资、消毒隔离经验丰富、院内感染质控人员参与专人带教。带教老师要有热爱护理教育事业,不计得失,富于自我牺牲精神,高度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富有同情心及爱心,关心、尊重新护士,严格要求,一视同仁,不偏爱。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进取。带教老师的德育能力是教会新护士学做人和创造性地工作的核心,也是首要条件。

2.2知识水平:有广泛、多元化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能掌握国内外有关法规、规范、指南,及职业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能参与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

2.3教学能力:该能力是带教老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引导新护士掌握职业防护、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积极思考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组织演练、模拟在各种特殊情况、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提高应急能力,做好理论与操作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带教中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指出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原因及目的又是什么,不这么做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是什么,深入浅出,逐一分析。

2.4教学评价:实行专人带教,重点管理。对新护士的感染控制、预防、职业防护知识、操作规范、核心制度掌握情况按计划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督查工作中职业防护情况,如能否做到操作前后洗手,正确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熟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合理规避锐器伤害等。及时给予评价,提出存在问题,指导进行整改,落实措施,不断提高新护士的综合工作能力。

3体会

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新护士的身心发展,根据对象不同,巧妙的运用不同方式、原则,创造式教学,即符合教育要求又符合新护士的学习、认知特点。使她们在新环境中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角色,减少职业压力,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晓明对传染科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0,10:128.

[2]刘君朱林韩丽凤李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中国医院管理,2010,2(2):25-27.

[3]段梅欣李薛红陈虹传染科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80.

[4]袁晓丽江智勇张咏梅王连红陈凌云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9(3):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