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纺织面料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纺织面料行业研究

第1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科技创新成经济新增长点

“大家对于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多探讨,但是要看到当今科技为纺织行业带来的一些趋势。”孙瑞哲指出,当前科技呈现出六种发展趋势。

首先是科技发展呈现交叉汇聚的态势。孙瑞哲称,当前物质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发展,人类正在进入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细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材料科学已经衍生到非常微观的层面,同时在宏观层面也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其次是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同时对科研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孙瑞哲介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学、超级计算、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研究产生海量数据,催生了大数据科学这一新的科研范式。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能源、环境、人口健康、海洋资源利用、宇宙开发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四是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竞争力计划,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就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五是官产学研促进科技协同发展。孙瑞哲指出,世界各国都着眼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统筹安排。

最后是创新资源配置竞争加剧。科技先进的国家继续增强高技术壁垒,着力培养全球最优秀的青年人才,新兴国家纷纷推出科技创新政策和国家人才计划。“人才现在成了科研工作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所以现在每一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在促进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国是这样,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孙瑞哲说。

新工业革命赋予纺织新机遇

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科技发展趋势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挑战方面,孙瑞哲认为,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日趋减弱,能否催生新的竞争优势,需要行业一起共同探讨。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占据显著优势,未来制造领域的重心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

此外,新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中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

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时赢得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孙瑞哲指出,中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加上新工业革命催生新制造系统,并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纺织工业亦将从中受益。与此同时,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使得先进技术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纺织业的七大趋势

当前纺织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印染后整理、功能性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和非织造材料以及先进的纺织装备等将成为纺织发展的趋势和亮点。

“提到化纤,很多人认为仅仅是一些人造纤维,但它也是一种工程材料,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是未来纺织行业的主要研发品种。”孙瑞哲认为,在广泛研发化学纤维材料的同时,也要注重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生物质纤维等的研究。

在天然纤维方面,一是要研究具有低碳特点的天然纤维生产制备技术。二是要研究原料适用性广、清洁高效的新型纺纱技术。

在印染后整理方面,要注重无水介质染色技术的工业化,如等离子体技术、高速数字化印花技术、液氨染色、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等研究。“对于染整而言,无水或者说少用水的染整技术会非常受欢迎,这样的技术也会得到科技研究界的重视。”孙瑞哲说。

在功能性纺织品方面,孙瑞哲指出,功能性纺织品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功能性纺织品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相信功能性会是纺织品将来增加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2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纺织工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却一枝独秀,效益不降反升,近五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8%以上。产业用纺织品的增长势头不仅在国内被看好,甚至在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得国际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交流变得迫切,在这一背景下,2009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高端论坛成为今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秋季展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10月22日在上海召开。

国际交流促行业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倡导“绿色、健康、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论坛中,主办方除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解读国家现行政策外,还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交流探讨医疗、环保、智能、交通运输及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应用纺织材料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市场动向及应用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及研究成果。

在产业用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行业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必要。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纺织业受到了重创,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而产业用纺织行业却在逆境中仍得到了发展。2007年,产业用纺织品已占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的15.42%,达到544.32万吨,增长率为12.97%。在纺织陷入全行业困境的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8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布行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7.97亿元,同比增长21.44%,成为中国纺织行业“保增长”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产业用纺织的发展绝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主要数据上,以无纺布为例,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纺布累计总产量为81.38万吨,同比增长了25.86%,较同期纱、化纤、布(包括棉布、棉混纺布等)、服装的产量增速分别高出16.11、12.55、24.76和21.88个百分点;且自2009年3月份以来,在纺织各主要子行业中增长亦一直位居首位。

从产业用纺织行业现状来看,加强产业链联动与国内外技术交流已是大势所趋。本次论坛的负责人介绍,论坛之所以选择在面料展期间举办,也是出于贯通纺织产业链的考虑。一方面,产业用论坛与纺织面辅料展本身就能够形成互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交流,带动观众的集群效应。另一方面,纺织规划对产业用纺织品尤为重视,业界均对产业用纺织品寄予厚望,纷纷意欲转向此类项目,论坛与展会同期举办,可以更好地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给有需求的企业更多了解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机会。

纺织品的“科技贵族”

本次论坛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为主线,跨越产业用纺织品的各个领域,众位专家带了的最新的科技成果,不仅体现出了产业用纺织行业技术含量高的魅力,也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可以说是纺织业界的“泰斗级”人物,在论坛中他向观众介绍,产业用纺织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应该针对温度环境、需要强度和疲劳寿命、适应环境的抗老化和抗降解、抗化学分解能力等各种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纤维原料品种,并对产品的结构种类、结构设计做了清晰详尽的梳理。

第3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纺织印染 生态安全性 分析 对策

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热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实施安全检测,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健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特点和国内控制现状

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工艺过程,其对环境和消费者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又与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以及部分前处理和后整理加工紧密相关。特别在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杂质,它具有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大、毒性大、水量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多年来,我国对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印染废水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大力推行行业清洁生产,取得不少成效。但在污染物的控制方面主要针对废水中COD、BOD、色度等综合指标,忽视了应同步从源头上抓染化料使用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对纺织品中引入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方面研究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国外出台标准的进程。特别是对原料的生产过程、纺织品的生产工艺、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研究,国外废弃的原料或生产工艺,国内仍在沿用,在生态纺织品的法规、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2 纺织印染行业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生态安全性

目前纳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禁用染料、防腐剂、杀虫剂、甲醛、含氯有机载体等,范围不断扩大。

2.1 禁用偶氮染料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是以偶氮为基础的,而可能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 种。这些染料在与人体皮肤的长期接触中,会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过皮肤吸收而在人体内发生分解或还原,产生某些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

2.2 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红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 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

2.3 致敏染料

某些染料已被证实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围。

2.4 重金属

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亦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一部分重金属,还有一些重金属来自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重金属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会累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大脑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婴幼儿。

2.5 游离甲醛

在印染加工中,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助剂中的游离甲醛及助剂分解产生的甲醛。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作用时间过长将引起肠胃炎、肝炎等症,亦可能诱发癌症。

2.6 含氯酚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采用的传统防霉防腐剂。动物实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在纺织品中的自然降解过程缓慢,穿着时会通过皮肤在人体内产生生物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虽然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明令禁止,但实际上仍在使用中。2,3,5,6- 四氯苯酚(TeCP)是PCP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有害。

2.7 含氯有机载体

载体染色工艺是聚酯纤维纯纺及混纺产品常用的染色工艺,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组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载体。研究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是有害的,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

2.8杀虫剂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被纤维吸收的农药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虽大部被去除,但仍有可能会有小部分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为致癌因素之一。

2.9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

人们常把在纺织品上检测出残留的多氯联苯衍生物归入杀虫剂。其实多氯联苯并非作为杀虫剂,而是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而可能被引入纺织品。多氯联苯对人体有毒,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

2.10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被禁止的环境激素有70多种,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10种左右,除五氯苯酚、多氯联苯外还有多氯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溴联苯、烷基酚、对硝基甲苯、邻,对二苯基苯酚等。

3 国内外纺织品生态标准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化国家就开始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步骤。目前最有影响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奥地利纺织研究院设计、国际纺织品生态学研究与检测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它首次引用了生态纺织品的概念,从消费者的角度,以不伤害使用者健康为前提,规定了纺织品生态性能最低要求,包括在纺织品中禁止或限量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值及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共计14个大项42个小项,具体包括: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苯酚、氯化苯及氯化甲苯系列、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微生物整理剂、阻燃剂、色牢度、挥发性物质、气味等。

Oeko Tex Standard 100的“生态性”是指最终产品对人身健康无害,即所谓人类生态学,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涉及纺织品生命全周期。欧共体的“Eco-Label”所倡导的则是全生态的概念,其评价标准涵盖了某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生产的生态性、消费的生态性、处理的生态性。列入该标准考核范围的化学品包括:纤维及纱线用助剂和整理剂,杀虫或生物抑制产品,剥色或脱色、增重、辅助化学品清洗剂、织物柔软剂和络合剂、漂白剂,染料中的杂质、颜料中的杂质,铬媒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偶氮染料,致癌、致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染料、具有潜在致敏性的染料、聚酯用卤化载体,印染、甲醛、湿态加工的废水排放,阻燃剂、防缩整理剂、填充材料、涂层、复合和薄膜产品等。由于欧共体的“Eco-Label”标准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其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标准。我国第一个有关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的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产品涉及由天然或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服用或装饰用纺织材料,其考核内容包括: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耐水、耐汗、耐干摩和耐唾液、禁用偶氮染料和异味。相对于国际上的一些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基于为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考核目前只选择了五项基本的要素。总体而言,这些标准与国际相应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4 纺织印染行业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4.1 加大环保宣传和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

首先,应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性纺织品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生态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其次,重视纺织品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

4.2 加强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的研究

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服装制成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生态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工艺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健康性奠定基础。

4.3 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因此,我们也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4 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生态安全性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生态安全性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生态安全性生产。按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生态品牌。纺织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生态包装。纺织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参考文献

[1] 吴湘济,沈晶.生态纺织品的监控及对策[J]. 上海纺织科技, 2003, 31(2).

[2] 王建平.印染工业生态标准的现状与发展 [J].印染,2005,(9):50-53.

[3] 李伟等.论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04,(8):14-15.

[4] 夏建明, 陈晓玉, 吴爱莲.开发、使用环保助剂,为印染清洁生产服务[J].印染助剂.2005,22(3):1-8.

[5] 曾祥全,丁关海.解读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5):44-45.

第4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

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南山纺织始终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优势作为最大优势,把资金保证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科技进步资金,千方百计为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保障,积极与西安工程大学联合举办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班,与烟台南山学院联合举办大专培训班,组织全员培训,公司骨干技术人才、班组员工培训率均达到100%。同时,公司积极为员工创新搭建平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人的创新,公司根据实际制定了一套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体系,即“三梯队”创新体系。

公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第一创新梯队,主要负责公司重要的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新式设备或技术的安装、运行、培训和再吸收等工作:各车间、科室中层管理人员为第二创新梯队,主要做好公司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带动工作,全面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生产和技改措施,以保障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为科技创新提供最可靠的硬件保障;新入厂大中专毕学生做为第三创新梯队,主要在生产和科研一线锻炼学习,尽快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车间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公司每年都要到国内知名纺织服装高等院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引进大量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针对部分员工学历层次低的现象,公司组织员工进修学习,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切实创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创新科研开发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环节。南山纺织通过改革组织机构、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等方式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的研发体系和以激励为主的考核办法,保障企业的创新体系高效运行。

南山纺织根据自身优势,大力推行产业链创新模式。公司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形成联动开发体系,把产业链创新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把南山纺织上游的纤维、纱线、助剂企业和下游的高档服装、成衣制造商纳入产业链创新体系,上游的新型纤维和助剂能在第一时间被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和应用,公司研发的各类功能面料也能在第一时间推到高端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产品推广的效率和速度,在产业链企业间形成强大的联动创新效应。

在机构改革方面,南山纺织专门成立毛纺织研究院负责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毛纺织研究院下设专家委员会、规划发展部、项目管理部、研究开发部、实验测试公司、知识产权和标准化部、技术服务与推广部、信息化部等部门,从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专利保护、成果鉴定、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管理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另外,为了使南山纺织的科技管理更为科学严谨,使南山纺织的科技项目更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南山毛纺织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下设纤维材料学、毛纺织染应用技术、毛纺织品设计、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不同专家组。每个学科专家组均聘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组长,协助制定企业中长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立项;对重大科技成果评价提供论证和建议:对南山纺织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规、办法等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机构改革,确立了科技创新在企业的核心地位,有效梳理了科技创新流程,大大提高了创新速度和效率。

巨额投入,研发设施先进

企业要进行科研开发、产品试验和市场推广,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这个方面,南山纺织目光长远,并不是仅仅把目标盯住向政府争资金、争项目,满足于通过鉴定、评比奖项上,南山纺织更加注重产品研发的实际过程和研发成果向市场的转化。为使公司真正能从科技创新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秉承“不干则已、干必一流”的理念,在保障上级项目资金全额投入的基础上,不惜血本,自身再投入巨资,每年至少将销售额的4.2%用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软硬件设施,并在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澳大利亚等地成立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机构。拥有科研、办公、中试以及生产场所等各类必须的研发条件。建有专门的研发楼1座,现有办公场所1000m2,研究开发场所1400m2,中试和生产车间4个,超过170000m2。研发条件环境清新整洁,硬件设施先进。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外,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使用开发管理软件系统,采用ERP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开发管理,同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面料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投入项目研发使用。

目前在毛纺织检测、面料检验、大中小型试验生产线等领域均装配有行业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在国内处绝对领先地位。检测领域目前拥有包括万能电子强力机、马丁代尔耐磨起球试验仪、纤维长度试验仪、纤维细度试验仪等在内的高端仪器设备;检验领域可按照GBT26382-2011《精梳毛织品》、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及ASTM、AATCC、ISO、JIS、H&M等各国标准和重点客户标准进行面料检验。所有设备均运行正常,完全能够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创新绩效,硕果累累

第5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为发展出谋划策

大会特邀请了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总经理、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方锡江,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市场部主任张艳,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认证市场部主任郭文松以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特种面料研发中心主任朱俊伟同40多家织里童装商会理事企业和20多家织里面料企业老板进行了深入研讨。大会由织里镇党委委员王英主持,吴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茅利荣,织里镇党委副书记黄新发以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庆峰出席并致辞。

截止2009年底,中国0-14岁的儿童人数为2.5亿人,2009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可以达到920亿元,2008-2013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年均10.8%的增长速度。织里镇是我国著名的童装名镇,有一万二千多家童装企业,在去年的危机中,织里镇积极应对,化危机为机遇,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产品覆盖率达到98%以上,连续十年保持了全国首位的优势。如何持续创新,织里镇在今年三月北京的国际服饰博览会上强势宣布:织里镇全面进入产业转型升级新时代。这次童装质量研讨会旨在为童装企业提供新的元素、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发展,以科技进步推进织里童装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童装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上,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市场部主任张艳就有关童装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童装流通领域应重视的问题做了报告。张主任首先就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引用标准以及童装企业比较关心的常用的童装产品标准,例如GB18401-2003《纺织品安全性能技术规范》、GB5296.4-1998

对质量严格把关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特种面科研发中心主任朱俊伟做了关于童装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从童装面料的发展背景、当今童装面科的特点、童装面料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朱主任在报告中讲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市居民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经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在介绍到当今童装面料的特点上,主要从组织结构特点、材料特点、色彩特点以及安全性详细分析的童装面的特点;在介绍未来童装面料的发展趋势上,首先,从材料方面,传统单一纤维面料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转变,新型多组分复合纤维面料将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如何积极应用新型纤维,利用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同时变化组织结构的面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其次,从面料的功能性要求方面,所谓服装的功能要求,就是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除了体现柔软、透气、舒适等基本要素以外,还要加强抗菌、抗静电、阻燃、防污等功能性指标的要求;第三,从童装面料的安全性要求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童装面料的设限严厉,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童装的自身要求。童装面料的安全性能要求将更加严格。最后朱主任总结道,童装面料的选材基本延续传统格局,新型纤维、复合纤维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功能性面料作为新产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亲睐,突出安全主题的童装面料将率先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第6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裘永清:联合走大品牌之路加大公共平台建设

(裘永清:山西鸿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节能与节省用工的纺机设备将是今后纺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而提升设备可靠性则是“十二五”期间纺机行业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产品工艺方面寻求突破,除了自身在工艺装配方面更加讲究之外,还应提升设备配套能力,联合形成配套产业良好的产业集群。

山西晋中是“中国纺机名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纺机集群基地,但目前本地的纺机配套产业还有待改善。晋中市正在申请成立部级纺织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如果检验中心成立,就将进一步齐备设备检测手段,有效控制配套商提供的轴承等零件的工艺精度,进而提升纺机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说,“十二五”期间纺机企业应走兼并重组、联合做大品牌的发展路径。目前即使国内顶尖的纺机大品牌,也仍无法与国外的欧瑞康集团等相抗衡。因此,“十二五”期间,纺机企业应逐步转变思维模式,走联合发展之路。目前晋中纺机业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周边的铸造厂、电机厂、液压件厂一应俱全,今后如果能在企业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纺机区域品牌,那么其合力产生的品牌效应将胜过以往。

“十二五”期间,纺机行业需要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晋中为例,目前纺机行业虽然属于当地六大主要产业板块,但由于产业所占比例不及煤焦等行业,因此相对来说仍缺乏一定的政府扶持。行业公共平台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较为缺乏,我希望“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能够扶助纺机行业建设公共平台,包括检测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等。欧美地区的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很高,制造商可以将财务、税务、法律等相关事务交付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打理。而目前国内纺机企业仍需为这些相关事务分散精力,无法集中精力专注发展本业,企业内部财务等相关人员的流动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希望今后政府能帮助搭建类似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纺机企业能摒弃大而全的业务结构,专注发展主业业务。

胡旭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基础研究促原始创新

(胡旭东: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院长)

从“十一五”纺织工业的发展来看,许多指标比如纺机的国产化率等都已经大大超过原来我们预期的目标,这说明纺织机械工业在“十一五”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还会继续取得更大的进步,国产设备在国内纺织工业中的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进口设备可能只有在极个别领域(比如经编等)还会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相反,国产设备的出口将大幅度提高,部分高端设备将会返销欧洲等发达地区。

针对这个发展趋势,我认为国内的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该继续加大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企业也应该相应地重视基础研究。“十一五”以前我们通过对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仿造、简单改进以避开专利保护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受到限制,国外企业的技术发展会减慢,相反国内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会加剧,为了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在自身主流产品方面有深入的核心技术积累,对设备的工艺适应性、工作机理等有定量的研究,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原始的创新,才能不断推动产品的技术进步。

纺织业关系到民生,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肯定会加大对纺织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但是与过去的简单投入不同,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合作和对高技术的引导。作为纺织装备研究方面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将义不容辞地投入对纺织装备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为纺织装备的技术进步,为纺织装备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贡献我们的力量。

叶茂新:提升产业集中度推行精益化管理

[叶茂新: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数据统计显示,至2010年年底,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058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50亿元,而单企平均销售收入仅为8000万元。每个企业都想生产整机产品,这必然会造成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企业间的互相抄袭与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应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提升产业集中度,形成少数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应具备资金、机制、人才、地域等综合实力及竞争优势,围绕工艺工程及成套技术和核心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其他大多数企业则进行单机、部件或专件开发以及与其配套的产品生产,形成众多的专业化企业,充分发挥社会配套能力,规避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从而使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十一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包括纺织机械的制造水平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离精品、极致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十二五”期间,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在做好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行精益生产、“6S”精益管理等手段,在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现场管理上下工夫,加快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把标准定得高一些,使国产纺机设备向国际一流水准靠近,提升设备可靠性,使国产纺机设备不但价廉更是物美,以优良的性价比引领纺机业发展,为全球纺织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姚育明:迎合低碳经济需求发展高端节能产品

(姚育明: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特别是将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一举措将为各类纺织品和汽车等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纺织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且,国家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较为稳定的有利环境。所以说,“十二五”将是纺机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期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汇率、通胀因素将是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纺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将会压缩我国纺机设备的出口空间,同时出口贸易也会遭遇关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贸易壁垒及频繁的贸易摩擦,纺织机械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特别是成本压力可能会继续增大,这将使纺机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挑战。

“十一五”期间,纺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但高端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研发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对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的比例还不够高。因此,“十二五”期间,纺机企业应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围绕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开发、生产与制造能力提升、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主要工作,整合企业资源,加强自主创新力度。

“十二五”期间,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将成为国际趋势,市场更加倾向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用工、提升纺织产品质量的节能减排机型,高端纺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展。因此,今后纺机行业的产品研发要继续突出高速高效、节能减排、减少用工、数字智能等性能特色,以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减少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建立节能技术、节能装备、节能人才等资源合理化配置机制。

丁超英: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基础件落后瓶颈

(丁超英: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任务,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国家对纺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鼓励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毋庸置疑,企业一定是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借此来规划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方向。

这种企业行为,政府该如何鼓励?我认为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要鼓励,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样也要鼓励,而且更应向有研发成果的中小型企业采用激励性的重点鼓励,激发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发挥民营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已掌握先进纺织设备研发制造核心技术(该核心技术应可追索、可查证,并有持续研发能力与后劲)的中小型企业,应重点鼓励与保护,使其成为世界上自主掌握新型纺织设备新技术的主要企业之一。

在重点鼓励与推广纺织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同时,行业还应积极研究因中国基础件工业的相对落后而对中国纺织设备进步产生的影响,如轴承、弹簧、气动元件、电子原器件等等。这些制约国产纺机进步的瓶颈问题,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切实得到解决。

另外,我认为政府应对进口纺织设备的引进适度控制,拒绝倾销,保护国产纺织设备的成长。希望政府与行业协会好好研究,充分发挥对企业的指导和保护作用。机电一体化喷气织机仍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国产纺织设备之一,丝普兰公司作为立志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一定会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更上一层楼。

王志杰:加速新纤维与产业用设备的研发及其推广

(王志杰:江苏省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秘书长)

“十二五”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向与整个纺织业的发展需求是一致的。“十一五”期间我国传统纺机设备发展迅猛,大大拉近了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棉纺织机械而言,清梳联、剑杆织机、喷气织机都发展得不错,“十二五”期间应考虑如何继续赶超国际水平,细络联、粗细联设备略显逊色,今后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从纺织业的发展需求来看,棉纺织企业用工荒问题仍将持续,因此对可减少用工的棉纺织设备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棉纺织机械要实现减少用工,一个切实的提升路径就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这也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纺机设备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针织机械的发展也很迅速,但仍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纬编机械中的电脑横机尚无法与日本岛精的产品匹敌,针织大圆机在品种、速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而从纺织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针织业目前已初现繁荣,如今针织品的应用范围已从内衣拓展至外用服饰,档次也大大提升,尤其是针织与梭织面料的混合效果,极具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是潮流的搭配与时尚的体现。种种迹象都表明,今后针织类产品所占的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针织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大有可为。在此影响下,针织机械将是“十二五”期间需要强调发展的设备种类之一。

经编机械与化纤设备的发展方向则与国家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与新能源、新纤维、新材料的趋势紧密相连。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所有纺织品中的比例仅为一成,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十二五”期间,可生产风力叶片的多轴向经编机等将成为经编机械扩展应用领域的方向之一,PPS(聚苯硫醚)、玻璃纤维等多功能纤维生产设备也应重点发展。“十一五”期间,T300级碳纤维生产线已实现国产化,“十二五”期间行业将对T700级碳纤维生产线进行攻关。

施越浩:发展纺器专用设备进口材料应予优惠

(施越浩:常州钢筘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第7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成立于1946年,是一家独立、家族式经营的纺织服装业和商业纺织品护理的研究与教学机构,是oeko-tex? standard 100 的撰写者,是oeko-tex? standard 100的德国官方发证机构,是欧洲最大的纺织品权威研究机构。今天,测试与研究中心在该家族第三代继承人stefan mecheels教授的领导下运营。拥有最精尖的检验设备和纺织品研究专家,它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纺织品物理、化学、卫生、功能纺织品及工业洗涤检测及认证。

 

oeko-tex? standard 100——“信心纺织品”是全球范围内有责任心的纺织品生产的同义词,包括从坯布生产直到商店货架上摆放的成品纺织品的生产,即包括纺织品生产链各个环节的制造商、经销商直到购买满足各种功能要求、色彩鲜艳的时尚纺织品的用户。此标准禁止和限制使用纺织品上含有有害物质,它们包括:1. 特别制定严禁的偶氮染料;2. 致癌和致敏染料;3. 甲醛;4. 杀虫剂;5. 含氯苯酚;6. 氯化苯和甲苯; 7. 可萃取重金属;8. 色牢度;9. ph 值;10. 婴幼儿用品和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11. 有机锡化物(tbt/dbt);12. 有机挥发气体;13.气味;14. 生物活性产品和阻燃材料另有规定; 15.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 全氟辛酸烷(pfoa);16. 多环芳烃(pah);17.溶样中的重金属;18.溶剂残留(nmp,dmac);19.表面活性剂,湿润剂残留物(op,np,np(eo)1-2,op(eo)1-9);20.公司访问。

 

oeko-tex? standard 100 将纺织品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婴儿产品(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纺织产品);第二级: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第三级:不与皮肤直接接触产品;第四级:装饰材料(地毯、墙纸、席梦思等)。

 

由于纺织染料、助剂等化工产品在纺织产品的环保安全性方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要确保纺织品上残留的化学品不危害人体,就要对使用的染料、助剂进行控制。“eco-passport”是针对纺织工业中化学产品的一种认证体系,像颜料、染料、助剂中的湿润剂、表面活性剂、凝固剂、退浆剂、酶、消泡剂等等,用以审查这些产品是否适合用作制造最能符合人类生态的纺织品。

第8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10月24~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亚洲纺织学会联盟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卓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12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就现在纺织工业的材料科学与工业技术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道路。

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俨然成为了全球纺织业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厂和市场。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纺织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工业革命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指出,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着诸多压力。

首先是市场需求。据相关数据统计,30年之前,城乡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支出差距是3倍,而目前这个差距增长到了4.6倍。“过去30年,城乡之间在衣着支出方面的差距没有消除,反而增加了,所以在中国消除城乡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孙瑞哲说。

在城乡居民衣着方面差距增大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网购的挑战。“5年之前没有人会相信纺织品或者是服装会成为网购第一大产品。但去年,服装和家用纺织品成了网购最大的一个产品,占全部网购量的24.45%。我们预计在2016年,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的网购将会超过1万亿人民币。”孙瑞哲介绍说。

相比市场需求的挑战,来自资源方面的挑战更大。

“现在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着纤维短缺的巨大挑战,除了棉花问题外,我们还有PX原料问题。”孙瑞哲表示说,目前PX项目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话题,每新建一个项目,都会遭到当地居民的抗议。但是如果纺织产业链上没有PX的话,行业中最主要的原料――涤纶,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中国PX进口依赖度已经上升到50%以上。据估算,到2015年中国生产的涤纶产量将达到3900万吨,对PX需求将达到2200万吨,而目前PX的产量只有770万吨。

“如果我们不去扩大PX的产能,中国将会主要依赖于进口,国际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我们整个纺织产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孙瑞哲担忧地说。

环境保护问题也对行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纺织工业废水排放在中国的废水占比由2005年的10.65%上升到2010年的14.83%,在39个工业行业中,纺织工业化学需氧量的占比由2005年的8.6%上升到2011年的14.33%。“这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我们利用非常经济、高效的技术来提高我们的环保能力。”孙瑞哲说。

传统出口市场的不断萎缩是行业面临的另一个新的挑战。“尽管我们的出口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是欧、美、日等传统市场都在萎缩。”孙瑞哲表示,中国必须要找到其他的出口市场,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靠技术做强做专

在当前诸多挑战的面前,行业又该如何发展?与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利用新的技术,集成创新,做强做专,并要积极开拓出新的市场。

“我觉得现在行业不是做大做强,而是要做强做大。”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庆表示,现在大部分企业强调的是飞速做大,而不是做强。企业做强之后,基础扎实,产品才能有特色,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效益。”张庆说。

在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蒲宗耀看来,当前纺织行业发展比较艰难,如果要生存下去,产品一定要有特色,并且还要保持一定的技术含量。

“你的产品一定要做到精,并且技术含量一定要比同类高才行。”蒲宗耀向记者表示,技术创新是第一位的,现在不像以前只要买台新的设备就能赚钱。“这个时代早已过去,没有技术含量就没办法生存。”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行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前康平纳是个普通的纺织企业,现在发展成集智能化、信息化、创新化于一体的国内先进的纺机企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集成创新。”

对此,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施楣梧表示,企业要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集成创新,并要开拓新的市场。但是他还提醒说,发展高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高新技术的转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会议期间,一些国外专家对纺织行业的发展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日本信州大学名誉教授平井利博指出,当前行业在发展中一定要保持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的持续。

而韩国纤维学会会长尹在伦则表示,当前校企联合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广泛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纳米技术成为热点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纺织行业不同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交流,多个报告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其中,如何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成为热点话题。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纺织行业俨然已进入到了一个由宏观发展到非常微观发展的层面,这其中包括了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

本次大会共设置纤维与低维材料、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与绿色化学 、新一代聚酯纤维材料、纺织纳米技术、高品质产业用纺织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服装与服饰、纺织品性能、测试与评价等9个英文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纺织行业不同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交流,多个报告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其中如何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是此次学术会议探讨的热点话题。

“现在纳米科技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工程技术研究领域,我们看到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成就和成果。”平井利博在主题报告中提出,在纳米技术刚开发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它可以用于纤维和纺织行业,但是事实上,纳米技术确实给纤维开发带来很大的潜力。

“当然传统的纤维材料会延续下去,但是我们这个行业要通过传统纤维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开发新的材料帮助我们满足未来的需求,纳米纤维和纺织科技可开创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平井利博说。

实际上,目前纳米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纺织行业当中。

“为了充分利用天然蛋白质纤维,我们自主研制了纳微米级的超细蛋白粉体。”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徐卫林介绍,这种超细蛋白粉体将与化学纤维进行重构,并赋予了纤维在染色、回潮、舒适和抗静电等方面优良的性能。

尹在伦则表示,由纳米柱状陈列组成的纳米结构是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的,具有分辨率高、生产效率高和低成本的特点。利用注塑成型技术形成的纳米结构,可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纳米柱状阵列。“这与纳米压印光刻、热压印和传统注塑成型等其他传统加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尹在伦介绍说。

事实上,由于纳米纤维材料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且孔隙率高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及人类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中,静电纺丝技术成为当前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介绍,静电纺丝技术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具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特点。

除此之外,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张向武对新型的储能纳米纤维研究进行了讲解,江南大学教授魏取福就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表面性能功能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东华大学教授丁斌对静电纺无机纳米纤维及其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在纺织技术取得越来越多成就的同时,很多专家也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教授孙刚提出了绿色环保的纺织印染方法,另外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多名顶尖专家就纺织加工技术和新材料等多个内容进行了交流。

未来趋势有新变化

纺织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点:技术要素配置趋于智能、资源要素配置趋于绿色、创新要求配置趋于融合。

当前纺织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又该如何?会上一些专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孙瑞哲指出未来纺织产业发展应具有四个导向,分别是资源控制力、环境友好度、劳动生产率、时尚导向力。

在纺织科技发展的趋势方面,孙瑞哲则表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技术要素配置趋于智能、资源要素配置趋于绿色、创新要求配置趋于融合。

第9篇:纺织面料行业研究范文

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防静电“蓝翔”面料为核心的企业,始创于1991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自营出口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蓝翔”、“海尚”、“哈贝”三个品牌的面料,主要包含防静电工装面料、吸湿排汗、保暖等功能的工装、休闲面料并着力于开发“哈贝”牌具有功能性、甲醛、PH值、偶氮达标的童装面料,具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和设备优良的生产基地,产品销售覆盖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并间接出口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蓝翔”防静电面料是位于浙江织里产业集群镇的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该产品被广泛用于制作石油、化工、加油站、液化气站、油轮、煤炭、航空、航天等易燃易爆场合的工作服。已通过了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和认可。是国内唯一有PICC中国人保财险承保防静电性能的面料。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导电纤维制造,通过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和认可,并符合行业标准、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并成为阿里巴巴、中国纺织网、中国棉花网、中国服装网、中华纺织网等国内专业知名网站上的中国精品防静电面料市场行情的主打品牌,是国内防静电面料的最大供应商。

率先成立部级面料研发中心

2009年继成功起草了“防护服、防静电毛针织服”国家标准之后,蓝天海公司投入巨资,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合作,并购置了一系列科研检测设备,配备了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杨纪朝秘书长的关心下,在区、镇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与中国纺科院江南分院长达近一年的洽谈并合作,成功建立了一个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大型面料研发中心,通过研发中心进行功能性纺织品、特种纤维纺织品、纺织新型纤维、新型纺织品等技术探索,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的科研计划项目和组建中试基地进行生产开发,准备每年完成各类纺织技术科技成果5项以上,获省级以上立项2项以上,并力争在5年内将中心打造成部级研发中心。在湖州纺织服装界。这种由企业自主与国家科研院所共建如此完备的研发中心尚属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