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2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共2页,当前第1页1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

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第3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总复习 主动探究 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54-01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技能、知识,总结学习规律,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技能的统筹概括过程。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为了使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来处理问题,提高初三学生总复习的整体效果,实现学习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教学体会。

1 运用教改模式,科学制定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物理总复习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总复习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中考说明为标准,以课本、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明确教材知识点的分布,全面进行系统复习。计划制定时一定要针对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保重点知识的重复率和基础知识的覆盖率,不同层次学生的共性要求要全面兼顾,突出分解难点、把握重点、质疑疑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教师对总复习目标制定和课堂设计,是中考关键的一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紧扣大纲与课本,切忌降低或拔高目标。

2 循序渐进,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布置自学复习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提前看书,总结思路,回忆表象、归纳、概括回答问题。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联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记时深时浅时易时难,起伏过大的教学方式。

物理概念,是对各种感观上的物理现象归纳整理上升到抽象理论高度,再用文字表述出来。学好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弄懂弄通物理概念,这是复习的关键环节,对概念需要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在每一章节复习时,要用一二节课使学生全面认识本章的物理概念,了解知识点、归纳规律、联想现象,对物理知识的深刻内涵和外延有了进一步理解。例如,溶解和凝固是一对互立的物态变化过程,只要理解了溶解的定义,晶体的熔点,溶解热,溶解过程中吸热等,对凝固的知识也就掌握了,并且要求学生能举出或说出简单的应用。

总复习中,训练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分阶段有序进行,注意梯度和层次,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较高要求的内容,要步步深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鼓励学生自觉钻研,自寻问题,自行探索,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分析方法、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较为复杂的问题,

“学生的世界”只有蹲下来才能看清,教师教学要注重民主化,与学生平等相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树立“榜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复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重视知识系统化,注重整体网络性

物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如果把初中物理内容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力、热、电、光就是它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含许多知识点,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联系。因此,在物理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基本规律的复习,并且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复习的内容和方法,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特征。在每一章节复习时,引导学生寻找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学会沟通各部分的联系,把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和组合,使知识能纵横相连,多角度多方位地形成知识网络化。通过复习可以看出“运动和力”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的主线,使学生能认识到物理整体系统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加深知识的整体观念,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复习时还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并进行操作,学会整理与讨论实验结果。

复习时,以本为本,紧紧抓住教材对应内容,联系书本上的图、实验等内容,迁移运用,重点分析、综合和归纳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相似点、易混淆点,分章节、分层次、分板块进行复习,抓住“典型”内容,举一反三,系统归纳,扩展延伸,使学生知识“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不断循环转化,牢记在大脑。复习时可将类似的概念及规律进行联系对比,进行“概括联想”,使复习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总复习的测评、反馈、矫正

总复习中对学生的检测评估,目的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中知识的缺陷,了解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思维方法,以提供给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向。每一章复习结束后,使用的测评卷,应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这有利于全面检查学生的知识面。

反馈与矫正是课堂教学必需的手段,也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复习时要利用物理习题将新知识和广泛的实际材料相结合,反复推敲精选习题,深化概念和规律,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数理结合能力。训练题目还要求难易结合、点面结合,注意实践性和科学性,普遍问题统一指导,细心分析讲练结合,及时反馈,适时补缺。

第4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

高三物理教学应该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通过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并在综合复习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逻辑能力、观察能力、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各种能力,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看待高三物理总复习呢?

一、总复习的目标

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提高,知识的学习需要反复的复习才能更加牢固。因此,总复习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等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和分层教学目标;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教学中;最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化知识、技能、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二、总复习的功能

总复习的功能是:以系统梳理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为基本目标;以形成和完善认知结构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各种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深化学习内容为发展目标。

1.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复习,把过去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

2.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建构知识结构的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总复习的原则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运用。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石,只有掌握好基本知识,才能进行拔高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总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促进物理复习的实效。

2.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地整理知识。在平时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掌握,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没有办法达到熟练的转换联系,难以形成整体认知。因此,在总复习中,要对平时的知识进行综合系统的复习,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内在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及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3.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总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复习计划、复习方法等,提高复习效率。

4.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与交流,在复习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学习,能够进行知识的充足重组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物理总复习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如,在复习“变压器”时,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可以拆的变压器,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变压器提出与它有关的物理知识,并让学生进行探究,总结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复习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总结:通过线的粗细判断电流的大小;通过外形看匝数判断是升压还是降压;从硅钢片的叠加知道减少损耗的方法等很多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总结,不仅把要复习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复习效果更好。

2.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新课程是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每个章节的始终。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行提问,把复习中的疑问提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复习、掌握。以问题为导向地复习,更能调动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主动地发现自己的疑问并进行尝试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3.变被动的“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物理学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链,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复习“电磁感应”和“交流电”这两大块内容时,给了学生一条主线“磁通量―磁通量变化―磁通量变化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整理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等方式把两大板块知识进行链接,完成复习,这样的主动求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复习的实效。

第5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受到高考扩招、学生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高中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知识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有很大提高,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示“不会学、学不会”,这与学生在初中时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水平有直接关系。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其知识点要比初中生物知识点难得多,学生动手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及态度差等都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只有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满足高中生物教育发展要求。

二、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上的重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1]。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二)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生物知识点集中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2]。

(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

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而且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自身掌握较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3]。

(五)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

第6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45-01

经过问卷并调查统计,一个班只有6%的学生较爱学物理,其中女生不到2%,很爱学的就更少了。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糊里糊涂地做题,头脑中缺乏清晰的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对于如何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是重要的。

一、教材、课程结构

初中到高中的教材、课程结构一般为简单到复杂,标量到矢量,实体到抽象,定性到定量,直线到空间。

初中物理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少。很多知识可以通过记忆来完成。总的分为声音,光现象,物态变化,力和电及其能量。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高中物理比较深而且比较抽象,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

比如说速度,在初中不说方向,高中则为矢量。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成了速率,这就需要对概念的辨析。初中的路程和高中的位移区别比较明显,但在速度公式中运用时就感觉难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的问题过度。

二、学生方面

由于大部分优秀学生比一中,二中录取。其他兄弟学校选拔的尖子生寥寥无几。本校及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能力不强,录取分数很低,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甚至有些降分录取。数学思想与解题能力差,不会思考不会分析。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很多农村独立初中未做实验,动手能力差,见到的太少,给问题的理解和过程的分析带来了障碍。

较长假期的放松和刚入学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熟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不少学生的不适应也是造成入学初期成绩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学生对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调整不及时 。

例如: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

通过调查统计有50%以上的学生基本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主动与自觉。甚至厌学。

三、教师方面

初中遇见的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与常见的自然现象,而高中则是物理模型与合理外推。由于针对性不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一下子还不能适应。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出发解决: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同化、过渡、衔接和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因此,要先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二)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要精心备课,研究学生,挖掘教材,渗透考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悉初中生应有水平,并且根据学生学情分解教材,分解课时,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内容,再根据实际掌握情况改变教学速度。这样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多,教学效果逐渐得到好转。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弥补数学知识的欠缺。

四、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二)学习必须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第7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 知识网络 构建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化学试题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考的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知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

一、知识网络的理念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体系。通常,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系统的整体性。二是联系的多维性。三是网络的开放性。

二、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

1.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学科能力

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能把所学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可以便学生综观全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虑问题的整体能力,正确把握题意,快速解题。

2.另辟蹊径,化繁为简

高考中,许多推断题、计算题比较复杂、抽象,解答这一问题时,可以不遵循出题者的意图,另辟蹊径。但前提是必须做到对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3.知识了然于胸,实验才能有的放矢

高考实验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原理,其次才是考查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因此,只有系统的构建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的网络化、归纳的具体化、功能性质了然于胸,才能对高考中的化学实验做到有的放矢。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1.纵观全局,认识整体

总复习时,我们先让学生对高中化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认识,即要掌握高中化学的五大块:一为基本理论、二为元素化合物知识、三为有机知识、四为化学实验、五为化学计算等五大块知识。在总体把握这五大块知识的框架下,再帮助学生完成对每一块知识的网络构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

2.抓住局部,把握细节

(1)基本理论部分,可以以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主线形成基本理论体系,另外四大平衡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来进行统领或以化学平衡来收敛和发散。

(2)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以元素周期律为中心,“一表两线”来构建知识网络,“一表”即元素周期表,它反应了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两线”中一条线是教材中知识的主线,如“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存在”体系;另一条线则是同一物质的因果线索,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保存、用途、存在等,即形成“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一制法”的脉络。依据“一表两线”,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连线结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的核心是官能团化学,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官能团的性质,寻找有机化学的规律,即“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结合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的规律,就能很好地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进而绘出有机网络图。

(4)化学实验部分,以药品选用和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高中化学实验,必须以掌握双基,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前提,对二者能做到正确理解、有序贮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使用时能正确提取。因此应熟记以下双基内容:实验基本常识,如常用化学仪器分类及其使用方法、试剂的保存和存放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及称量、物质的溶解及加热、物质的分离及提纯、仪器的装置及洗涤等;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包括原料、原理、装置、净化、收集、检验、吸收等;物质的检验包括常见气体、阴、阳离子及有机物等。

(5)化学计算部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形成化学定量简单计算网络。以每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切入点,全面辐射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的个数、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质量守恒定律、气体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适量计算、过量计算、差值法计算当中。

3.综合整理,构建网络

第8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1-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基本教学的基础之上加以强化和升华的,老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们不断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物理原理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们完成对相关实验的整个步骤与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整体的团队意识,密切团队的实践关系。所以,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来说过既是一种目标和方法的规划,又是一次实践经验的体会与总结。笔者认为,要完成并完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制定详细的总目标与分目标

高中老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不断完善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修改,并加以完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与标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所以,物理老师要在教学设计的伊始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通常情况下,物理老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的以重难点为制定参考物,制定出详尽的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

1.1 物理教师要明确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总目标,是在课程学期目标与教材章节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宏观掌握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与大体的年级教学计划,依托课本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的总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加速度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要结合学生们之前所学的物体运动的原理内容,制定出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以及公式的推演得出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继而掌握整个加速度的运动规律。老师在制定此类教学总目标时,主要是要具备长远的宏观视野,通过对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触类旁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获得对物理新知识的掌握与引申应用。

1.2 物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对分目标的制定,分目标是对教学总目标的分类与细化,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践的应用强度来划分比例与侧重点的。所以,物理老师往往需要在详细了解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可用的分目标。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老师教学设计水平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否按时按量地完成课本教学要求的考验。所以,在整个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分目标的各个调例,学生也要在不断的教学思考中积极请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做出分目标的详化与深入。

2.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基础之上,物理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就是要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权衡课本教材内容的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侧重比例,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到学生们的课堂反应能力与接受水平。

2.1 在设计整个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时,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性。高中物理对物理原理知识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重大体是一致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老师要分步骤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在课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分课时对理论与实验进行教学。而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对理论公式进行演练和推算。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加强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2.2 对于设计过程中实验能力的教学培养,物理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对试验的教学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前面,也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主要是考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实验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加大实验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3.总结出课堂教学方法

3.1 物理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意总结和借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领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应该在互相交流中总结出高效便捷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与实地考察教学。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课本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和课时安排来实施。所以,高中物理老师在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时,要结合主客观因素,进行最佳选择,以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双效性。

4.教学体会的分析与总结

在课堂教学设计完成之后,物理老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体会的总结,一般意义上,总结教学体会主要是对之前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所以,物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实现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再度反思和解惑。

第9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和设置变式训练、解答实验探究题三个方面运用的原因及优势,以便为今后生物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量大、时间紧迫、任务重。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协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生物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各考复习辅导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整合教学资源,变式训练的设计,实验探究题解答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在高考生物总复习中的合理利用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使用多媒体构建知识体系,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从节到章再到单元即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这样学生学到知识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问的横向联系,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高考生物总复习应从整体着手,渗透部分,以整体指导部分,以部分理解整体来构建知识框架。此时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有限的课堂中怎样讲授繁杂的单元知识点

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课前总结,再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如果上课时只讲述不写板书,会造成学生听觉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如果讲述配合板书,则时间不足,不能完成教学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可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备课时制作严密的知识框架和视觉效果良好的课件,将丰富的知识点以辐射图、列举法等有效的方式呈现在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可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发挥作用提高复习记忆的效率。

2.在有限的课堂内怎样呈现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的呈现方式决定着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学是一个以教为主的被动过程。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思维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如果选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在备课时将重要知识点设置成填空的形式或用醒目的颜色加以强调,则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记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提高自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反应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合理地做出反馈,提高堂课学习效率。

二、使用多媒体宜于整合教学资源和设置变式训练

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是自己的职责,特别是高三教师,要时刻关注本学科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以及发展动态,将各种资料中相关知识点进行删除、添加和重组,对难点问题设置各种变式训练,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知识的迁移、理解和运用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时间、资源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跨越这一难题。但是,如果选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师备课时制作良好的课件就能达到以上目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多媒体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也是教学资源的最佳来源。例如,在蛋白质专题的复习时,教师可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空间结构、多样性、合成过程和场所、代谢、作用以及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蛋白质工程等知识点有机组合在一起制作简洁明了的课件。则该课件本身就是蛋白质专题的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学手段了。这种跨单元、跨教材的知识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寻找各知识点之问的联系。

三、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解答实验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