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配音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配音基础知识

第1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乐理;艺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24-01

一、乐理在艺考中消失

近几年来,很多的高等院校对音乐专业的学生的招生,只考主副项(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他们仅以主副项作为决定考生的主要标准,取消了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测试。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下降,更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理论的学习。事实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对音乐文化的学习、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音乐理论知识是真正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的基础,只有把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内涵的音乐人才。

二、学习乐理重要性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乐理的学习,它们是音乐理论学科的重要科目之一,是音乐学者们通往艺术殿堂理解音乐的重要途径和根基。音乐乐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就像一条链子环环相扣,如果将音乐乐理掌握不好,那么将为学习和声、复调等课程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将无法进行下去。

乐理知识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的基础,目前我们所学习的乐理是在西方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它是专门研究音程、音阶、记谱法、谱号、节奏、和声、和弦、调性、等音乐中主要因素的一门学科,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个人音乐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乐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音乐修养和音乐理解力,可以使学习音乐的人系统牢固的掌握音乐中的主要因素,同时扩展音乐视野,增强音乐根基。实践证明,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对开拓音乐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乐理知识缺失造成的弊端

高等院校音乐作曲理论方面包括和声、复调、配器和曲式,常被称为理论中的“四大件”,它是创作音乐作品的重要知识和方法。而音乐理论知识正是和声、复调、配器和曲式的基础。每一首音乐作品其音乐的创作手法都不尽相同。没有了基础,那么它们结构的布局、主题的呈现、和声的进行、旋律的规整性、作品的格调等等都是理解不了的,想更深入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在声乐专业中,很多学习者普遍认为歌唱的学习就是单纯学习歌唱的技巧,练就一副好嗓子。其实,正是这种狭隘的、错误的认识,才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忽视。在演唱中不仅连基本的伴奏都无法配合,而且对歌唱中旋律和歌词的规律也弄不清楚,那么对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不知所以然。乐理的掌握对于乐团排练而讲,学习乐器的学生只有演奏技能和方法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把握不准节奏、节拍、旋律的认知度和情感度,更是理解不了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会造成整个乐团因缺乏理论知识而乱成一团。

音乐乐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本音乐理论在整个作曲理论学科中是最基础性的,它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中都较全面地开设作曲理论知识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没有坚固的基础理论知识作基础,理论和技能就不能做到很好的链接,这对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就不能“一专多能”,学生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难于多元发展,更成不了高素质和多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以后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就难以做到对学生传达知识的保障性。

四、乐理应回归艺术高考

将基础音乐理论作为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各音乐相关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旋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从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面如何解决艺术高考中基本乐理学习不足所带来的问题。首先,学习音乐艺术的学生在艺术考试中,其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考试,不但不应该有所减少,而且应该在其强度、深度、难度、广度、和宽度上有所增加,其分值所占的比例也应该扩大。其次,在高中加大音乐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与初中和小学同步接轨,长时间的学习使学生对基本乐理课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习音乐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够很好的学习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更深层音乐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为高等院校输入更加专业的音乐学习者。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高考源头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乐理),使考进大学的音乐学生能够更好的、更快的适应音乐学习。

结语:音乐乐理知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很重要。综上所述,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对以后指导音乐实践有很大的帮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实践。为了有更坚固的音乐基础及全面的素质修养,我们提倡紧在高考艺考中抓音乐基础乐理的考察,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重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理论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明文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遥遥领先。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被纳入到各级各类院校的招生专业中,出现了鱼目混杂的现象,这种不真正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精髓、一哄而上的做法,真的令人堪忧。尤其是在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中,淡化音乐理论课教学,甚至不开设音乐理论课,只开设一些诸如声乐、钢琴、舞蹈这些技能技巧课,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音乐理论课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

现在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素质远不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谓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学生素质较高,教师教起来省心省力。现在各级各类院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一些本科院校相对生源好一些,其余大、中专院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不容乐观。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对音乐理论知识一窍不通,甚至大部分学生在进校之前都没见过钢琴……音符不认识,休止符不认识,简谱不认识,五线谱就更不认识了……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开设基础乐理课,他们学起视唱、声乐、钢琴等这些技能课是不是如同天书、困难重重?

在目前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难觅音乐欣赏课的踪影,殊不知音乐欣赏课是帮助学生打开音乐大门,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一门很重要的课。在这门课中可以让这些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孩子真正理解音乐。在目前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难觅踪影的还有“幼儿歌(乐)曲伴奏法”和“幼儿歌曲创编”。殊不知这两门课是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理论素养,“幼儿歌(乐)曲伴奏法”主要讲述的是如何为幼儿歌(乐)曲配写伴奏,这是一门实用课程。“幼儿歌曲创编”主要讲述的是如何为一首孩子们喜爱的歌词或诗歌谱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这门课,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就能够积极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理论课的意义

音乐理论课包括基础乐理、音乐欣赏、幼儿歌(乐)曲伴奏法、幼儿歌曲创编等。学生学习了基础乐理就可以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的产生、音的性质、简谱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节奏、节拍、音乐表情术语、力度速度记号、装饰音、音程、三和弦、七和弦、民族调式、西洋大小调式等等,有了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学生学习音乐就会轻松很多,再加上声乐课、视唱课、钢琴课对这些基础乐理知识的反复使用,学生一定能受用终身。学习音乐欣赏可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看到、听到他们不曾看到听到的一些交响乐、优秀的民族音乐,中外歌剧、舞剧,了解中外音乐的发展,以及他们熟悉喜爱的通俗歌曲,由于通俗歌曲良莠不齐,通过欣赏可以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等等。

通过学习幼儿歌(乐)曲伴奏法,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为幼儿歌(乐)曲配些伴奏需要掌握的常用伴奏类型、音型;正三和弦、属七和弦的基本功能及进行;为幼儿歌(乐)曲配写伴奏的基本步序;前奏、间奏、尾声的用法等等,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幼儿歌曲创编,可以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词、曲应有的特点;幼儿歌曲体裁、题材及演唱形式;幼儿歌曲的曲式结构;幼儿歌曲的创作过程等等。这些理论课都是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音乐素养,对学生尤为重要,离开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的那些技能技巧犹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是不稳定、不坚固的,表达的音乐肤浅的、不足以动人的。

三、 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音乐理论课的阶段设计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可以在这个阶段开设基础乐理知识课,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如: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产生的,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符、休止符、音值组合;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大三和弦的特点、小三和弦的特点;大小调式、民族调式等等。

二年级上学期可以开设欣赏课,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尤其可以开设幼儿歌(乐)曲欣赏课,则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便于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也便于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二年级下学期可以开设幼儿歌(乐)曲伴奏法课,有了一年级半的钢琴基础,学生已可以弹奏一些儿歌,这时候加入伴奏法课,是学生从实践――理论――实践螺旋上升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定会在幼儿歌(乐)曲伴奏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开设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有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知识、幼儿歌(乐)曲伴奏知识和钢琴、声乐技能知识做铺垫,学生在学习幼儿歌曲创编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而且会比较感兴趣,在我们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创作的儿歌真的是很形象、生动,具有表现力。

综上所述,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定会在综合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也会越办越好。

第3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音乐表演专业以培养各类音乐表演人才为教学目标。是不是学生就只需要把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学好就行了呢?其实不然。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都被称为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最能体现演员的创新性的。如果只管唱(奏)好,而不考虑其它的事情,就是在追求技巧完整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作品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作品创作技巧的理性分析,所以在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风格把握上,会不够准确和深入。这种只追求技术的音乐实践缺乏音乐内涵,既没有灵气,更谈不上创新。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进一步学习、发展的潜力正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要求。

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

1、音乐基础理论与听音视唱能力

这是音乐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不论是音乐学还是音乐表演的学生都必须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可以解决基本的读谱问题。听音和视唱也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

2、作曲技术理论知识

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包括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这些知识可以为弹好歌曲伴奏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和声。学习这些知识还可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作曲家的角度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提高音乐修养。使“二度创作”更准确、更有新意。

3、歌曲编创知识

随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能上好中小学的音乐课,还应具备基本的音乐创编、改编、编配等实际应用能力。音乐创编最直接地展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音乐史论、音乐美学及民族音乐学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用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修养的。

5、合唱指挥能力

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常用的专业技能之一。如果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了以上所有的音乐理论知识,那么他的演奏、演唱水平会提高一个台阶。其实涉及这些理论知识的课程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开设。但教学效果并不太好。学生不是没有学,而是不会用。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声乐、钢琴、器乐)是割裂开的。学生不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音乐技能实践。很多学生演唱成了唱“声音”,演奏成了奏“技巧”。下面笔者就音乐理论教学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建议

1、选择学生熟悉的谱例

很多理论课程的教材选取的谱例非常经典,但同时难度也很大。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无法自己演唱或演奏。这让学生与所学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总认为音乐理论是“纯理论”,对演唱、演奏毫无帮助。因此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不佳。

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可以尝试寻找学生们熟悉的音乐作品(最好是能自己演唱、演奏的作品)来充当教学谱例;也可以找其它课程的教材里出现的谱例。例如,二、三年级开设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可以将本校学生经常演唱的声乐曲、难度不大的钢琴曲做谱例,进行分析教学。那么,当学生再唱,或再弹这些作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演唱和演奏。也可以将中音史、外音史、民族民间音乐教材里的谱例拿来用。当学生在其它地方再看到此谱例时印象就会相当深刻。

2、教师要有全局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衔接由于受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也长期实行分科课程设置。专业课自成体系,各自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这也是几乎所有学科课程的主流特征。分科课程设置的主要优势在于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学科内部逻辑体系。但这种优势正好又构成了分科课程设置的弱点,即对其他学科、其他课程(应有联系的)强烈的排他性,使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更广范围的整体知识割裂开来。音乐专业也不例外。音乐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之间都明显存在知识割裂。例如,乐理、和声、曲式、歌曲写作这四个教学内容。乐理是和声的基础;和声是曲式的基础;前三者又都是歌曲写作的基础。各院校也都根据这个规律安排开课时间,一般是一年级开设乐理课,二年级学和声,三年级学曲式和歌曲写作。

因此,教师要有全局意识,教学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渗透和衔接。例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想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基础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前后知识的渗透和衔接。视唱时,可以指导学生凭乐感划分乐句,为曲式分析打好基础。在训练听力的时候不应该只对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进行单一的、机械的训练,而应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知。多训练学生多声部视唱、多声部听辨能力,为《合唱与指挥》打好基础。如果多声部旋律听辨中有复调手法,要及时地将浅显的复调知识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多听调式中的和弦连接,为后续“和声”知识的学习打基础。避免采用单一的钢琴音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多种乐器音色给学生进行听辨练习。这样,在学《配器》之前,就熟记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

3、增加考试形式

自弹自唱是音乐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有些学校现在已经开设有《自弹自唱》课程。不论开课与否,都建议将自弹自唱作为考试项目。毕竟学生学习相当的一部分压力还是来源于考试。如果考试规定了要考,那么学生平时练习也会勤一些。目前各学校普遍都有艺术实践周。这一举措增加了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实践的机会。艺术实践周还应鼓励学生演出原创歌曲及改编的合唱、合奏曲。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展示。

第4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 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优秀的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钢琴课是其中一门重要的技能专业课。要求毕业生成为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业务上要有一定的弹奏基础,具有即兴伴奏儿童歌曲以及边弹边唱的能力,能胜任学前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有其自身教学特色与理念,所以说钢琴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学前教育性,增强学生的教师责任感。

然而,现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基础差别大,钢琴课时过少,教材选用不合理等。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调配,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的钢琴学业。

一、基础训练

钢琴的弹奏,演奏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高超的弹奏技巧来表现音乐思想,演奏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与艺术修养。因此,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即基础训练。目前,学生入学大多数是“零”基础,都是初步开始了解钢琴学习钢琴,入学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可想而知给钢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动力。为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任务,应进一步调整钢琴课教学基础训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间少,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更少,学生很难在课堂完成本课时教师所讲授的基本钢琴弹奏方法与良好的弹奏习惯。

基础训练则要求从手形开始,练习指尖与手掌的支撑,先学会“站立”。但是,很多学生在练习时手臂僵硬,指尖折指,手掌不稳,特别是手掌支撑,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应适当增加教学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师所讲的新知识与新技能,保证在学习的同时平稳而扎实地完成每一节钢琴课。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很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深刻认识,认识到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能快速、准确地演奏教学中所需的儿歌、律动,能胜任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活动。

2.基础训练中,进行多类型的学习。

学前教育钢琴的基础训练应重点将落脚点放在技能的训练。技能的训练单单学习哈农、高师、车尔尼599等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音阶、琶音,以及和弦的学习。音阶,先弹奏一组,让学生学会连接,即穿指、跨指动作,做到衔接“无痕”。穿指在食指弹琴的同时,大拇指必须做好准备动作。跨手指时,手腕不能扭动,手腕与琴键平行,虎口迅速拉开,也要做到声音“无痕”。琶音的重点则放在手腕的移动,弹奏时手腕平行与键盘移动,声音均匀,手指准确。在琶音弹奏准确后,就要进行和弦的学习,手指同琶音相同,但是和弦要求落键要整齐,声音集中而扎实。通过以上的基础训练能让学生找到科学的弹琴方法,练习手指独立性、支撑以及在弹琴时感受手臂手腕的放松。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多类型的基础训练,使学生能弹奏更多高难度的儿童歌曲编配。

二、即兴伴奏的编配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业务。从学校调查中可以得知,多数学生认为即兴伴奏能力弱,建议多讲儿童歌曲,增加课时。从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来看,要求教师在钢琴技能上要有一定的弹奏基础及即兴弹唱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能快速、准确地演奏教学中所需的儿歌、律动的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因此,应全方位展开即兴伴奏教学工作,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是重中之重。首先应注重两个培养。

1.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教学生怎样分析儿歌的音乐体裁,乐曲的风格,了解调性,选择合适的和声及伴奏织体是否符合乐曲的风格。儿歌的风格一般有三种:

第一,进行曲类型。一般伴奏音型多为柱式和弦伴奏。如《两只老虎》等,单纯是柱式伴奏的儿歌还是很少见的。

第二,欢快、活泼类。运用的伴奏类型多为半分解音型。如《小老鼠上灯台》《我爱北京天安门》《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大多数儿歌都可用半分解伴奏型,以展现儿童天真快乐的情景。

第三,抒情类。如《小兔子乖乖》《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可用全分解伴奏音型。

第5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 ( 幼、小、中、大 )、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

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第6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初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高中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古典、民族音乐。如果要将电脑音乐创作作为一个环节切入,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同时占有适当的时间比例。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处理好这一类创作课与传统课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是其它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开展创作课教学,也必须在传统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有关的知识的铺垫。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利用电脑的多媒体功能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将许多美好的教学设想转变成为现实,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都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由此看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并将其加以推广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抛砖引玉的拙作,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电脑音乐创作教学,从而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得到更新、更快的发展。

第7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1.1缺乏高职音乐教学理念

在高职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不够重视音乐教学、教学理念不正确的现象,阻碍着高职音乐教学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对音乐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完善的音乐教学计划和音乐教学方案,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学教师团队,也缺乏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指导。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往往重技能轻人文,因此,安排音乐课程比较少,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无法满足,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高职教学的发展。

1.2硬件设施的缺乏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强大的硬件设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支撑。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相当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硬件设备,乐器、琴房、音乐教室等短缺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

2高职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

2.1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的问题。根据对高职音乐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解,并结合对以上我国现有的较为普遍的音乐教育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我们得出,为了使高职音乐教育类专业学生从根本上解决综合能力素质提高这一现实的问题,最科学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有效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各项知识并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从一开始的专业基础学习就将各专业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使专业的理论到实践环环紧扣,并最终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落实到实践当中来,我们即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怎样进行课程的整合。在实践中,哪些课程我们可以加以整合和学习运用呢?通过在高职艺术院校的多年教学工作研究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可以将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及钢琴即兴伴奏四门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与声乐、钢琴两门核心课程加以整合,形成一门音乐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做到资源整合,将学科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2.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落实途径

音乐审美教育是高职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综合素质能力课程从根本上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性与延续性,同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众所周知,乐理作为音乐专业学习最为基础的基石,一切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学习都要建立在首先学好乐理这门课程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设计的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主要以掌握乐理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扩展了解声乐歌唱的基础理论即视唱练耳的基础理论部分和钢琴即兴伴奏的相关理论知识,这就涉及到和声、曲式等理论知识。而实践技能教学部分则要求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能非常有表现力的进行自弹自唱表演,熟练掌握声乐的发声方法及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技能,同时增强对音高、音准、节奏、旋律线条等方面的感受力等。

2.2.1音乐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课程结构以乐理为基础,主要讲解音、记谱法、节奏节拍、乐谱中的记号、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号等基本知识。然后建立在乐理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和声知识: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功能体系、三和弦的连接、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终止四六和弦、三和弦与六和弦及六和弦之间的连接、属七和弦的转位及解决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节奏、节拍和调式、调性等继续让学生能逐步掌握相应的视唱练耳知?R:基本音程、三和弦及其转位、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构唱及听辨,2/4/、3/4、4/4/、3/8、6/8拍的节奏打击和听辨以及简单的练习曲视唱,大小调式(主要是三个升号及三个降号调)及民族调式的听辨及视唱等。再进一步延伸,当掌握一定的乐理和声基础知识后我们的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基本的钢琴即兴配奏的学习,将所学的对于旋律与和声进行规律的知识运用到歌曲的弹奏中来。同时,将视唱练耳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与声乐演唱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自弹自唱的培养目标,为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2.2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实践技能部分。演唱实践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在舞台上的歌唱活动和其他一些表演与台词练习,来逐渐掌握演唱的相关综合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在实际舞台(或讲台)上的音乐感受力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等综合音乐素质。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如何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曲演唱,歌唱时嗓音稳定,有较好的心理状态,音准、节奏正确。演奏部分则侧重让学生在基础理论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类别音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乐理、和声到曲式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钢琴伴奏的水平一方面要受到学生钢琴技巧的制约,这就要求学生钢琴演奏的理论水平、创造性、综合应用能力要比较强,随着钢琴演奏技巧的不断提高,伴奏水平就会水涨船高。同时,在钢琴技巧比较高而钢琴伴奏水平却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说明学生的伴奏水平受到理论知识水平、创造性、综合理论应用能力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更为系统的全面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努力刻苦的磨练,才能提高自身的钢琴伴奏水平。反过来讲,当学生通过钢琴即兴伴奏对自身的综合理论素质得以更好的检验和提高,又能对钢琴演奏的技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8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广西农村中学均开设有音乐课程,且会主动通过学校的广播站、组织校园合唱队或者舞蹈队、举办文艺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同时,广西农村的中学生也普遍渴望学习音乐,热爱欣赏音乐。在音乐教育提升的主动意识上无论从学校还是学生层面而言都优势明显。

然而,我们在看到教育现状中亮点的同时,仍不能忽视问题的广泛存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而言。在对广西农村中学的走访中了解到,广西农村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老套,大多数中学仍采用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前的传统教材:乐理知识、发声练习、新歌学唱、课后练习,音乐教师仅凭一副嗓子、一台琴、一部录音机上课,除了教唱歌、学乐理不知道还能教些什么,不能有效结合当前音乐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学生一波一波的换,教学内容却保持着常年不变,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状况,使学生对本该活泼有趣的音乐课彻底失望。从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陈旧而单一的。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培养采用传统的“鹦鹉学舌”方法进行唱歌训练,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的“填鸭式”方式灌输乐理知识,学生通常是在被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师不愿试在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上尝试创新,直接导致了广西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从师资队伍建设角度而言。广西农村中学缺乏音乐教师,许多中学要求其它科目的教师兼职音乐课,兼职教师的综合艺术水平不达标,缺乏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不会使用钢琴伴奏,甚至唱歌跑调,讲授乐理知识错漏百出。在小部分专业音乐教师中有的大学时学习的内容不符合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成为音乐教师后缺乏音乐教师基础技能因而无法适应中学音乐教学工作;有的则是“半路出家”,存在学历层次低,专业基础不扎实,音乐知识老化,艺术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另外,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普遍偏低,也使得优秀教师对此望而却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广西农村的教育思想相对落后,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薄弱,忽略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进修工作,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也迟迟不见新的进展。

其一,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低,许多音乐教师、兼职音乐教师只接受过短期的音乐培训甚至从未接受过培训,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师在上课时不知所云,胡讲、乱讲。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缺乏科研意识,科技发展迅速,而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停滞不前,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其二: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广西农村中学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较低,工作的重心多放在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音乐教育常常遭遇冷落,在一学期只有两三节甚至没有音乐课的情况下,兼职音乐教师疏于音乐基本功的练习,忽视钻研音乐教材,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时代脱节;专业音乐教师所学知识无法在工作中运用,无法突出自身的优势,其专业逐渐荒废,其教学效果与其它代课教师无异。如此糟糕的教学,教师们仍没有继续学习深造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紧迫意识。

其三,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无法适应中学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农村中学需要大量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唱歌、乐理知识、乐器演奏、舞蹈以及组织能力。而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仍模仿专业音乐院校专业,一味地强调某一特长的专业培养,忽视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适应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要求。

二、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引发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内容

根据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以及高校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尝试从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和高校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两方面探讨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内容。

(一)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功能,为农村中学教师开设音乐培训班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意识是走在前列的,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为广西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开设音乐提高班,组织教师为农村教师补充其专业知识中的漏洞部分,讲解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宣传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在培训中不光帮助了农村教师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更让高校钢琴教师深入农村中学,了解到农村音乐教师教学中真正需求,定制出适合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人才的培养方案。

(二)以需求为导向,深化高校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方案改革

1、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是建立在“大众化”音乐教师基础上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应用与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可以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工作”为培养目标。同样,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演奏能力,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以及掌握钢琴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成为一个钢琴演奏高手。只有如此,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在钢琴课程培养目标的明确与拟定上应做更为深入的思考。

2、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设置的改革

加强钢琴基础能力的训练。钢琴演奏是一项手、眼、脑互相配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要想拥有娴熟的钢琴演奏能力,扎实的钢琴基础训练是演奏的基础。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曾经说过:“打基础就是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演奏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训练”。虽然音教专业不需要拥有演奏家般的演奏技巧,但是钢琴基础课程任然是高校音教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识谱、听觉、节奏感、音乐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只有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扎实了,在走上教师岗位后,才能在音乐课中给中学生教授正确的欣赏音乐方法,避免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入门钢琴教学。

重视钢琴即兴伴奏。钢琴伴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正谱伴奏,即作曲家专门为某一段主旋律或场景而创作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作品;第二种叫做即兴伴奏,即伴奏者临时为一段主旋律或场景编配而成的艺术作品。正谱伴奏通常是作曲家经过长时间思考,精心创作而成,和声、织体的搭配接近天衣无缝,而在中学音乐课本中,以单声部旋律的唱歌教学为主,即兴伴奏显得更为快捷、实际,这是中学音乐教师授课的基本技能,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优秀的即兴伴奏来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所以,高校音教专业课程设置中应重视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适当加入钢琴理论课程。除了基本的技能课程,钢琴理论课程同样不可或缺。钢琴发展史和钢琴教学法,都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帮助学生从理论的层面认识钢琴,掌握钢琴教学的一般规律,系统的了解钢琴教学,具备钢琴教学的基本能力,方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指导钢琴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

高校音教专业选取的教材不能简单套用专业钢琴基础教材。高师音教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将成为音乐教师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然而选取一些知识面狭窄的书籍作为教材,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而且在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钢琴教材内容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的。

首先,明确定位,选择具有示范性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高校音教专业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教师,钢琴综合素质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选择具有示范性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方便为学生打下从事音教工作的基础。另外,对学生要量体裁衣、取长补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材,全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人才。

其次,选取知识涵盖面广的音乐书籍作为教材。高校音教专业的教师想要培养出钢琴应用能力全面、音乐文化素质高的学生,选择知识涵盖面广的音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教育教学现状订大胆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音乐教材。另外,应协调好教材内容、基础训练内容、实践训练内容、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内容、中外作品内容、流行音乐作品和中学音乐课本上的简单歌曲等方面的比例关系,对加强发展学生学习音乐内容深度的同时也注重广度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全面的知识技术并能够实践运用的目的。

最后,注意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材能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系统的、实用的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除了传统的钢琴演奏知识,还应涉及与钢琴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演奏技能两种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了钢琴演奏时,又了解了钢琴历史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和钢琴应用能力。

第9篇:配音基础知识范文

臂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人,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训练、定向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竞技专业的专项训练。同理,幼教音乐专业的弹、唱、跳、编创、教法与实践等专项技能,必须以音乐感受(听辨乐音、节奏、旋律、和声、对位、配器)与经验(基础练习、作品听赏等积淀)为基础,对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术内涵,才能够顺利地吸收、转化、运用音乐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分为两个程度级别:基础差的从“课程1”开始,直至学完“课程2”;基础较好的可以从“课程2”开始;基础较强的可以免修(经过考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专业入门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根据音乐幼教内容与要求、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对音乐专业相关理论、技术课程,进行最短教学时间与最高教学质量的组合———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的理念是:专、宽、拓。

(1)专业性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在音乐范畴中,与幼教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了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专业领域。臂如,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和声与对位、曲式与配器、音乐史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专业理论、技术的正确运用,才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培养。

(2)幼儿音乐教师的多项技能培养幼教过程中,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与技术运用能力,具备两方面技能:教学组织与专业演示技能、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技能。一方面,音乐教学组织过程应表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对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准确表现与表述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是使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幼儿根据专业性发展要求的启蒙、基础,对幼儿的表现予以矫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虽然是启蒙教育、内容简单,但不可以非专业、引导幼儿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误导。

(3)培养知识、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学的同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音乐表现与音乐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一方面,必须掌握音乐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解因社会发展而促进音乐表现方式、风格的演变,使幼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数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语义、跳跃、随心、随性、闪念,等等。这正是人类创造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3.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提高音乐素质基础的“专业入门培训”开始,至实施优化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应坚持:由浅入深、全面地进行音乐专业技术训练。在各项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原则。具体应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听觉基础训练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将音乐材料由浅入深、结合实际地组织。臂如,选用幼儿歌曲旋律、钢琴曲、管弦乐作品,把专业基础与弹、唱、音乐鉴赏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音乐思维基础训练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技能(弹、唱)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该细致地开展反馈、矫正、评价,直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习惯对音乐的思考、对自己或他人音乐表现(弹、唱)的评价与矫正。

(3)音乐表现能力训练音乐表现的技术与审美,决定了音乐表现的程度高低。在训练中,不因为学生是非音乐专业而降低技术要求。在钢琴、声乐教学中,应按音乐专业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技术,同时要注意评价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技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