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精选(九篇)

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

第1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一、有效课堂要有巧妙处理教材的智慧

1.教者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教者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文本的核心价值就是文本中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即能够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堂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智慧课堂的本质就是将文本所隐含的核心价值凸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课堂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走进文本,反复斟酌,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如果教者不能全身心的研读文本往往会出现错读、误读、浅读等现象。在听《台阶》后,我感到纳闷,教者把文本的核心简单定位为“父亲的爱”,我个人认为文本核心是人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就像一级一级的台阶。教《紫藤萝瀑布》时我直接把文本的核心定位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记得听《阿房宫赋》时,全国著名大家黄老师直接定为“奢必忘”,何等准确,何等风范!

2.教者要个性解读文本,寻找最佳切入

“切入”,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切入是教师处理教材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技巧与智慧的体现。好的切入,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又能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如在《社戏》教学中,我直接把“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为课堂的切入:问题抛出后,学生必定要去探究那豆为什么“好吃”,那戏为什么“好看”,从中领悟到主人公受到优待看戏难得等等,从而快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课堂。可见教师个性解读文本,巧妙选取切入,是有效课堂的智慧体现,更能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3.教者要从学生阅读的原点走进文本

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不是同一等次,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感受、经验等作为资源,尽可能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从而激发热情,全身心的走进文本,更好的实现有效课堂,体现智慧课堂。

二、有效课堂要有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

有效课堂要有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设计问题要有梯度。问题设计的梯度为学生全身心走进文本搭建了桥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涵,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

设计有梯度地问题不仅符合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易到难的普遍规律性,而且为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更起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课堂要有精确点评的智慧。

1.点评要富有启发性,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要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回答问题的重点,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给予准确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尝试、探究、以致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学会倾听思考和有效回答,推进文本阅读,推进教学进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通过一次次的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点评要富有激励性,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

点评的激励性指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课堂交流过程中,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积极鼓励。通过鼓励性点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有一种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率,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课堂以学生真实真正的学习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有效过程、有效课堂的目的。

3.点评要能启发新问题生成,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点评,促进问题生成,重视语文对学生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交流点评,启发生成的课堂教学也更扎实有效。

四、有效课堂要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

1.由文本引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丰富的内涵,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亦要善于通过文本这个载体,激发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评味。苏教版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作者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的结晶,作者把自己的双眸对准人世间许许多多令人慨叹的事物或事情,不断去发现美,审视美,升华美,创造美,给我们教师、学生留下了很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领悟生活,用爱去谱写生活。教师要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2.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谈话教学”中引导学生成长

第2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课堂改革实施以来,“教案剧式”的课堂已受到广泛的鄙视,“互动生成 价值引领”的绿色课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互动”是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与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里发生的资源在适度张力作用下分享经验、拓展视界的过程;“生成”是结果,生成了丰富多彩、令人怦然心动、幽然心会的课堂情境,籍此师生获得了作为“可持续发展力量源泉”的经验。但自主不等于自由,互动生成并不等于随心所欲。课程标准对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互动生成是在一定的价值目标小的互动生成。因此互动生成的课堂里,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境,以独到的眼光,敏锐的反应抓住稍纵及逝的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价值的引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大智慧。很多人认为,智慧是天生的。然而智慧还是可以修炼而来的,它是一种准备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的状态。怎样修炼、储备、提升自己的智慧,丰富教育技艺,从而上升到艺术的境界呢?

一、高屋建瓴——解读文本

文本的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一般性阅读、细读到解读即批评性阅读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教师的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二、未雨绸缪——多线型备课

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具有拓展性的。老师组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的感悟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只有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对课堂可能产生的情境有充分的准备,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向着更有价值的目标去发展。

所以,要想让课堂真正地互动生成起来,并更好地实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在预设教学环节的时候,就假想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思,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备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多线型备课,准备充分的引领方案。课堂中,教师胸有沟壑,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为自由的去感悟课文。与单线进行的教学设计相比,它更能增进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教师也显得更为从容与自信,应对自如。这就是未雨绸缪给教师带来的智慧。

相关链接——《卜算子 咏梅》预设方案片断:

自由读课文,谈谈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的情况:

(1)喜爱她的美丽。

教师引导:诗中怎样描写它的美丽?(观赏梅花的图片,理解“俏”,感受美。)

(2)她不怕寒冷,非常坚强。

教师引导:说说冬天的景象。(风、雨、冰、雪、花、草……)诗中是怎么描写的?并联系其美丽的形象,突显坚强。

(3)她报告春的消息。

教师引导:读第一句诗,想象它怎样呼唤百花。说说春天来临的烂漫景象。

(4)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她一点都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功劳。

教师引导:回忆梅花的美丽与功劳,说说她在烂漫的春天里,看到百花盛开,心里是怎么想的。

三、跬步千里——课后反思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准备的”,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我们准备的去发展的。课堂是活生生的,课堂中总有让我们无法预设的情境,这也正是“课堂”远比“教案剧”更具挑战性也更为精彩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紧急调动自己的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重新规划教学活动。

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次的“紧急智慧”都符合一定的价值标准。我们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时,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在热烈的争论中,对文本感悟更加深刻,创新思维得到了维护;有时,临时改变的教学活动却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甚至有时,面对课堂生成的情境,我们一时手足无措,等课上完后,才提壶灌顶般发现,这样处理不是很好吗?你会为此兴奋、后悔、懊丧……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我们而言,都是珍贵的教学财富。“经验就是智慧”,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课后进行理性思考的习惯,把它记录下来,贮存到自己的教学仓库当中。

相关链接——《山谷中的谜底》课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感受雪松的特征与品格时,仅通过朗读很难直观的感受到雪松的本领,于是我突然想:何不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臂来代替雪松的树枝,演示雪松的“积”、“弯”、“落”、“弹”?然后再边读边演示,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不但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对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也迎刃而解了。

四、取长补短——师际交流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生活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学者身在其中,情感被文本、学生、课堂牵制着,很多时候,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教学行为无知无觉。这就需要有“第三只眼”来帮助我们发现。互相听课,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互相听课,第一是请别人听自己的课,请他们来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面对生成的课堂教学情境时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提高。第二是听别人的课,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在心中长出“第三只眼”,借鉴别人在处理课堂情境时的优缺点,并在课后的交流中达成共识。用众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智慧,丰富整个集体的智慧,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互相听课,可以是同学科听课,也可以是跨学科听课,以打开思路,为自己的学科教学带来智慧。

五、学而不厌——知识“领跑”

第3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就以《教育的智慧》这本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地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空.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性,会导致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教师更加需要运用智慧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一、课前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课

教学预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预设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六年级的“等可能事件”这节课中,教师为了说明必然事件、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及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以摸球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摸球,摸到最后,发现有人会赢,有人会输,表面的假象激发了学生思考.在揭开真相之后,教师引入教学,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解释概念,这个预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几个概念,这里反映了教师教学预设的智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

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游戏:请在x2-2x+()=0的括号里任意填入一个整数,并判断该方程的根的大致情况.(和老师比一比,谁算的快?)结果比下来,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呢?这时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必然会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讲.

三、及时捕捉信息,在课堂生成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可以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在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挑战.

例如,八年级的“无理方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紧接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无理方程的概念,知道验根是解无理方程的重要步骤.在课堂上教师在介绍了无理方程的概念后,给出一个无理方程,通过两边平方,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老师问:这个无理方程的解一定是转化得到的有理方程的解吗?学生回答不一定.那为什么呢?学生说:要验根,可能会产生增根.学生通过类比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触类旁通得到结果.所以解无理方程需要验根.接着,有一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老师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接着问:哪些类型的无理方程必需要验根?这里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正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了无理方程和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后提出的.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学生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随之提出的问题是课堂上即兴生成的.在这里,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当在课程进行中,有学生问道: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进一步值得总结提炼的规律,因为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以反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最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总结出结论.

四、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第4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阵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素―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因教师与学生思想、行为的个性差异的存在而丰富多彩,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浩瀚的知识、各具特点的学生、越来越开放的课堂,我们应该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做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智慧的教师,以学生为本,用智慧去教学,通过合理的组织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的谈谈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1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需要教师用智慧去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但有时容易忽视从数学本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这一资源,有时甚至出现滥用实际情境导致学生的欣赏疲倦。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熟悉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问题感兴趣,什么东西对他们有吸引力、震撼力,课程资源往往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构成,如果给予正面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纳和理解,能减少学生知识到行动转化的难度,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一节时,我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情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并能较好展示二次函数应用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求解的全过程,感受将要研究的问题,感受问题解决得思路与方法.如:以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粮食集约化生产为背景,创设在一定条件下,如何扩大生产,获得最大收益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在如:用较少的材料制作透光面剂尽可能大的窗框,是生活中常见的最优化问题之一,也是本课时要探究的与几何图形有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窗框作为素材.

教师通过创设熟悉的, 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未知、表达情感、培养数学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2 数学课堂教学,微笑也是一种智慧。

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带着微笑走出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切事物都会染上快乐的色彩,这样快乐会更多一点,成功也会更多。

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各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不应该存在任何偏见。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是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重难点”,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悔过“自新”教师应对后进生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应尽量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感。例如,提问时,我尽量让后进生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基本答对,教师应在不让学生感到受之有愧的情况下多使用”很好,不错,言之有理” 等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会融洽起来。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师生的课堂人际关系会很容易处理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期望教师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在其他方面有了提高时,教师的脸上如果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就会从微笑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

用微笑去教学,用智慧负载着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情感因素,使整个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生动活拨的气息,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信息

3 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提问的技巧。

传统的教学中的一问一答方式,往往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强行牵作自己鼻子走,学生没有独立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将这种“单向的、被动的”方式转为“多向的,主动的”方式,这种局面的形成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多动脑筋,应用自己的智慧改变提问方式,可以通过是“设疑”“提出问题情境”“串问”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问时要有技巧。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避免了乏味和单一性。

在学习第一节时,我用启发谈话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我们曾见过这幅图片,那时我们关注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是该圆半径的函数”,即C=2∏R,和A=∏R?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何差别?在圈养小兔问题中,我们关注的是“周长一定的长方形,它的形状可以各不相同,面积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长、宽长方的面积计算,感受此类长方形的边长变化会引起它的面积变化,感受周长一定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它的面积越大,不要求说明道理。现在你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吗?让学生反复聆听曾学过的知识,随着提问的面的增加,学生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在学生由于紧张而没听清老师的提问时,不妨换一种语气和发式,这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问题串”也是一种好的引导方法, 提问时的问题范围切入口要小,。如在学习初二学习函数第一节时,在讲完函数的定义后设计以下“问题串”:函数有几个变量?有两个变量的式子都是函数吗?函数的表达形式除了表达式以外,还有那些形式?以前学习的图和表都是函数吗?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之间有联系吗? 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回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充分去思考,学生发现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老师一样,见与师齐,他就会有成功感、满足感,觉得自我充实。 所以,教学不仅仅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善于留白,为学生留下空间,能够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是提问者的智慧。

4 数学课堂教学,倾听教学是智慧教学的载体。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自主课堂的学习,就要让他感到教师对他高度关注,认为你很在乎他的观点与看法,因此,教师就必须以积极关注来表示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用心倾听其说话,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他的话语,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交流中与他人找到共鸣、关爱。教师在倾听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鼓励学生多讲话, 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耐心倾听很重要,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加强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老师和别的同学的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并能够把握重点,进行简要转述,这不但是能力,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必备的习惯。

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教师能善于倾听学生,只有教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训练,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学会相互间的倾听,学会准确地与人交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才能以听促说,以说促想,以想促发展。让这种“倾听着的教育”新理念,植根于生命的大地,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数学教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我们应该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学生为本,通过合理的组织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教育智慧不是一朝一夕,他总是垂青那些有心的人。我要做一个有心,用心的人,积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历练自己,用教育智慧闪耀我们的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第5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一、智慧的师爱首先体现在尊重课堂,尊重学生上

课堂是教师的用武之地,更是学生精神洗礼、增长智慧的地方,它是神圣的。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就是要上好让学生满意、让自己不留遗憾的课;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就是尽量不要拖堂,不要加塞,不要动不动把学生留下来,这不是敬业的表现,因为学生的休息时间同样重要;尊重学生就是用心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尽量在学生的立场审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尊重学生就是不要把学生往独木桥上赶。我们可能都套用过这么一句话:“你不好好学习这个,不好好学习那个,你将来能干什么?或者你还能做什么?”我觉得这句话不能说,因为这是不负责任,不动脑子的表现,更是没智慧的表现,这句话虽然没有灵魂但杀伤力却很强。有些孩子可能暂时不适应课堂学习,不适应专业学习,但不代表他不具备学习能力和其他潜能。尊重学生就是要能静心、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智慧的爱就是要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

曾经我班有位学生不爱写作业,我找他谈过话,批评过,处罚过,可是效果甚微,后来我了解到不爱写作业的原因,他说作业他都会做,就是费时间,重复的题多,没有技术含量,所以不想写。我耐心地对他说:“会,不一定你能在试卷上都答对,也不能说明你会操作,你的逻辑是否合理,动手实践才能知道是否真会了呀,就像练兵一样,你不能光看不练,如果是那样,这样的兵上战场能取胜吗?”他说:“要是我每次考试都能考好你是不是可以让我不写作业?”我说:“可以,不过我们得让同学帮我们作证,行吗?”他说:“可以。”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咱们班有个很有志气的同学,昨天和老师订了一个约:每次考好就不写作业,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能做到,我们一起期待他的精彩表现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的作业做得最好,交得也及时,考试成绩都不错。我对他说:“不是说好了你不用写作业吗?”他说:“老师,我害怕万一考不好怎么办!”其实办法不一定高明,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理性对待,总会把困难解决掉的。

三、智慧的师爱就是严与爱的统一

说到爱,有人把它同严格对立起来,这是误解。爱,必然包括严格要求,甚至包括必要的惩罚。有些人总是对教育惩罚避而不谈,这是不对的。离开必要的惩罚教育还是完整的,惩罚不是体罚,对教育的本意来说,惩罚是必要的。古语云:“教不严,师之过。”意思是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在教育学生上,严与爱是统一的。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真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是师爱负责的表现。

四、智慧的师爱要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

真诚的爱就像雨后的阳光清新透彻,温暖美好。刚到学校时,给我安排了两个跨年级的汉文班,其中一个班文化课基础、班级纪律、卫生和班风等较其他班来说都比较差。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很热情且观念比较前卫的女教师,我们配合得很好,虽然是中途接班,但是很快我就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后来原班主任休假,学校让我接这个班,那时,学生们都欢欣鼓舞地支持我,可是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学生们接二连三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值日、捣乱课堂、不写作业甚至离家出走等让我应接不暇,后来打群架、顶撞任课教师已成家常便饭。我纳闷极了,这些在我的课堂上可爱敏捷的家伙怎么摇身一变就成这副模样了?我带班以来自认比前任班主任勤快多了,我每日跟班、跟操,监督他们打扫卫生,清查出勤和作业完成,甚至经常巡视课堂表现,按照班主任常规认真工作,怎么学生却越来越不像话呢?思前想后我确实不知道根源在哪儿?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大家对一周以来本班的不足作检讨,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并决心痛改前非,至少500字以上,不完成者请家长。面对这些顽皮的家伙我使出了杀手锏,对他们交上来的一份份“忏悔”我开始得意于自己的这个“高招”,在以后的几周里我们班确实有改观,但接下来的现象更让我头疼,虽说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有所好转,但学生和我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般和谐,他们开始躲我,开始懒懒散散地学习、抄作业、撒谎。我找学生谈话,他们敷衍;我家访,他们憎恨我;我精心制定的班规不知什么时候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在班里时他们像小猫一样乖,而我转身离开时就一片哗然……我意识问题严重了,我虚心请教,认真查找资料,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找班干部谈心,从他们闪烁其词当中,我隐约醒悟到了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不再为自己辩解,我把班主任工作简单地理解成了木偶式的监工,没有真正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光有热情和蛮干是不行的。班会课上,我在黑板上规范地写上“迟来的歉意”,我把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畏惧和好奇,对班级管理的急于求成和对“班主任”职责的误解等统统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袒露给学生。最后,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愚笨给同学们鞠躬道歉,并请他们给我机会改正,没想到当我抬起头的那一刹那,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真爱学生就不能把自己套进规章的框里,不能为了所谓的规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翅膀,更不能为赢得好评而急功近利。我们应该诚诚恳恳地面对学生,服务于学生。不会当班主任没什么,只要能捧出一颗心来和他们一起成长,我想有一天我会做好的。

第6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一、相信学生的智慧,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始。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把原本应由学生承担的学习义务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建构知识,自主获得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亲历知识的探索、建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使学生获得发展。

如,我在教学《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时,在板书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观察课题,思考:今天的课题与往日的课题有何不同,你有何疑问?学生在观察后发现题目中重复出现了“生命”一词并提出了疑问。我肯定了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请同学们来解疑。但举手者寥寥无几,我暂缓发言。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请大家再独自富有感情地读。读完,好几位同学发出“噢!噢!”的响声,迫不及待地想发言。

生1:我感到重复出现“生命”一词是为了强调。

师追问:强调什么?

生1:强调生命的宝贵!

生2:我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我们要珍惜生命!

生3:用两个“生命”一词能够体现对生命的渴望!

……

同学们在读中感悟,情动而辞发,我建议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送给会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的善于发现的自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好的开头后,我即让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从文中的哪些事例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文章。接下来一节课的学习顺水推舟,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感悟颇多。

二、启迪学生的智慧,变机械式教学为生成式教学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使学习成为被动依赖的学习,而后者则是促使学生主动开放地学习。学生是一个学习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内心世界和见解,都有一种独立表现学习过程的要求。教师要尊敬学生、启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隐藏的独特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我常鼓励学生读书要存疑,自己发现问题,一番质疑,一番思索,将有一番收获。在教学《花的勇气》一文时,临近下课时分,一生怯怯地举手,我请他发表意见,尽管所剩教学时间有限。

生:我有疑问,小花为什么不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呢?(我让学生各抒己见。)

生1:在温暖的阳光下长出的需要呵护!

生2:只要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生3:我奶奶家养了两盆芦荟,一盆放在室内,一盆放在室外。放在室内的常浇水,放在室外的不怎么管,外面那盆经历风吹日晒的,反而长得比室内的那盆高得多!

师:这真是“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你能联系生活谈体会,真棒!

生4:我们也要经历过风风雨雨,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第7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开放教学

一、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但是,人们想问题,总是“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常规思维,虽说常规思维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把常规思维固定化,变成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则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从语文课改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虽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常规思维活动与思维惯性的影响下,教师仍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让学生掌握自己所讲授的阅读方法或书本中所罗列的方法,并贴上“课堂教学是有序的”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区,好的课堂教学应是非平衡而有序的,是永远变换的。一个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应该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冲出个人的思维定势与思维惯性的禁锢,展开多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二、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因此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影响。我认为将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日常教学中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激发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教师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要“让读书和反思成为习惯”。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谓“反思的生活”,是一种对诸如价值、目的、人类的命运及生活的意义等重要问题进行思考而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应当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因为,教育留给后世最好的东西是反思和质疑。成长的经历,让我知道,好书让人们思考和感受——让人们振奋,让人们困惑,让人们以不同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好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只有把读书当成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习惯,撇开看教参的浮躁,舍弃看教育理论书籍的功利,直接感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倡导教师拥有浓浓的书香味,春华秋实,我们的智慧、师德自然而至。

四、教师要淡化自我。

教师应该淡化“我是一个教育者”的观念,不要以为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学不会。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知道的不一定比教师少,在创造力方面,学生表现得似乎更加出色。学生至少没有成人的偏见,他们想说就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顾忌,没有限制。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入各种“框框”之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听他们的心声,谈自己的想法。如教师每节课应至少留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对授课发表不同意见。与学生交流,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可以说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谈自己的失败之处,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新的概念或思路。

五、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

六、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第8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关键词】预设目标 动态 生成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0-02

“中国的孩子创新能力差!”“中国的孩子不会思考!”……这样的话相信大家听到过很多。许多人把这种弊端的产生归结为中国的考试评价制度,但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呢?

创新、思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学生很难享受到这种快乐。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探究式的学习。在此,我只想从课堂教学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谈谈自己对非预设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然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催化“课堂生成”,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法给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和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学会赞赏学生,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趋向准确、周密;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一个不经意的提问、一个不出众的学生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中必须“催化生成”,应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用我们的真诚赏识去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二、激活课堂智慧,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激活学生的课堂智慧。关注学生,由学生自主“生成”,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

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一个不太“和谐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教学预设,而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掌控课堂生成,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困惑,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放”和“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到因“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而精彩。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去解决。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智慧。

动态生成的课堂,其教学重心会下移,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如何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如何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

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10月版

[2]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9篇:谈谈心目中的智慧课堂范文

教育家素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我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话就是:师父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老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我们大可不必在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的诱人之处。“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慧的威力呢?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感情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呢?只要做好一下几点:

①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没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的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讲评前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讲评时有的放矢。

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讲评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要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