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精选(九篇)

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

第1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每年的节水日是3月22日,至3月28日,它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节水的重要性。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可怕的数据表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和更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呢?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对于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在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才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我国国家建设部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如何节水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

2、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3、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4、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5、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6、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7、积极宣传——让每个人都投入到节水的“战斗”中

第2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事实上,我们真正可用的淡水非常非常少。今天,我真诚地呼吁并提出以下倡议,希望大家要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从我做起,人人节约用水。

我呼吁,我们一定要认真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据有关数据可查,我们地球上虽然覆盖着大量的水,但是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2。5%,其中大部分水都是深层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真正可用的淡水也只占所有淡水资源中的0。3%。而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为此,国家在2002年1月颁布新水法,其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把节约用水以法律的形式给予规范。

我呼吁,我们一定要珍惜水资源。我国现在已出现严重的工业化污染、乱砍乱伐严重破坏绿化、肆意开采地下水、土地的沙漠化等现象已导致大量水土流失,淡水资源紧缺。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整个世界都不可以缺少的东西,没有水我们将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我们的水资源,不让它被破坏,污染。

我呼吁,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人人节约用水。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用洗衣水拖地板、再冲厕所;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用水的时候要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要做到人走水关的好习惯。

第3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4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咸水 淡水 节水 水窑

中图分类号:G63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124-01

1、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x1018m3,虽然储水量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海水含盐量很高。淡化海水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南北两极的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X1016m3。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正在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逐渐加剧了可利用淡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淡水资源更显短缺,我国已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总量约2.8x1012m3,和印度一样并列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淡水量只有2.3x103m3,仅为世界人均淡水四分之一,安徽省淡水资源总量约为6.75x108m3,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1.1x103m3,还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位居全国缺水排名继天津等直辖市和宁夏等省的第十二位。

3、随着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大建设、大发展而引起的人口递增和巢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供水已从2005年开始停用巢湖水源供水,改用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供水,因库容严重不足,只能从淠史杭灌渠购水保障供水,同时由于人口递增及工农业用水的递增和供水设备改造更新供水管网的延伸,特别是公益消防用水和绿化面积增大而引起的免费用水数量逐年递增,已高达一千多吨,接近两千吨,因巢湖污染从淠史杭灌渠200多千米以外地方调水中途损耗惊人,约170m3到合肥仅剩100m3,也就是将近一半被蒸发等。用水成本中的动力费调价等客观因素,市财政支付的财政补贴有限,造成供水成本也在逐年递增,调整居民用水的水价也迫在眉睫,市物价局出台水价调整方案,也是顺应形势的必然产物,调高水价更能激励广大市民强化节水意识,重视水资源保护,通过节水措施的落实和节水器具的技术改进等,尽可能减少用水总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更应推广。

4、具体建议如下:

(1)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利益,每户免费供水4-6m3,特别是人口超过3人的特困家庭,请当地街道居委会和派出所核实按人每人每月补助5-10元,作为水价调整补贴,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其生活质量不致于受物价调整而降低。

(2)提高每户到户用水基本水第一级基础水量由每户12m3,每户三口之家可以,若有保姆或老人呢,不太合理,应为提高为20m3,第二级应从12m3提高为20m3-30m3,第三级从30m3以上加收高额水费,具体数额应为调价增幅的三至五倍。

(3)应考虑春、夏、秋、冬季节及人口动态等因素,将月抄水表改为季抄表甚至年抄水表,既可减少动态因素的干扰也可减少抄表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每户居民仍应建立用水专用帐户,按每户最低用水量最低价格预付水费,年终结算,多退少补,每年评出全市“十大节水”之星,并给予奖励和推广其节水经验。

(4)改用河水或中水浇灌绿化带和冲洗污染路面等,减少公益供水成本,减轻市级财政负担,也可适量用较洁净的雨水和原水稀释河水,降低污染程度,让景观水水质大为改观。

(5)建议做好汛期雨水的收集贮蓄工作,既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也充分利用雨水带来的免费淡水资源,合理布局在地理环境合适的地方,由政府投资建造数个大、中、小型的露天蓄水池或绿化带下的地下蓄水池,至少保障绿化带的浇水用量和冲洗路面的用水量,同时也能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做到“要致富,田边地头修水库”、“水窑是个宝,安居乐业离不了”。定期维护清理泥沙杂物,保障“水窑、水库””的有效容积,避免汛期水多成灾,旱期花高价买水的怪现象,减少免费淡水资源浪费。

(6)利用财政承担的方式免费或财政补贴的方式,逐户为用户更换节水器具,从技术上保护水资源,降低用户的用水总量和成本。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取经,因为旧式抽水马桶是13升/次,而节水型马桶仅6升/次-9升/次。

(7)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或印发节水宣传资料,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7月1日起施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实行)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市民家喻户晓,真正理解节水徽记“掌上明珠”的深刻含意,让那句“也许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公益广告深入人心,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8)倡导单位也计划用水,超限加收超限费,具体标准在调研和论证后再实行,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尽快协调巢湖及周边市县达成共识,改变工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以合肥为主要投资方,多方利用财力、物力共同立即启动“巢湖水域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发扬50年代的由共和国缔造者主席当年提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大无畏精神,多方联动用最多5年的时间“一定要把巢湖治好!”,还合肥等地一片碧水蓝天,通过以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种植蔬菜、栽植果树、建造水中人工生物岛景观等生物手段为主,物理清淤、爆气、循环流动等、以及化学投料絮凝、催化和中和调节水体酸碱度等手段为辅,建立工业和农业化联动产业链,滚动发展规模化经营,采取立体化自我循环,把巢湖周边地区变成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幅降低供水成本,造福千家万户,早日结束从六安淠史杭灌渠远距离买水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开章.现代水资源分析与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能源出版中心,2006.7

[2]郑在洲等.城市水务管理[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6

第5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节约每一滴水3分钟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水。

水,是一切的生命之源。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个蔚蓝而美丽的星球,才使人类、动植物得以生存。

假如真的没有水,那会怎样呢?那地球上也会和火星、土星一样,没有生命,死气沉沉。那么,将不会有人类的出现,树木,花草等一切将不复存在。鲜花经过浇灌才会绽放,绿叶经过滋润才会美丽。如果没有水,鲜花会绽放吗?小溪会欢唱吗?小鸟会飞翔吗?小树会枝繁叶茂吗?答案不言而喻。

水资源是有限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非常之少,地球的表面虽然被百分之七十的水所覆盖,但大多是海水,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而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五三,其中近百分之七十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百分之零点三,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在日常生活中,水总是不知不觉地被浪费掉。洗菜要一盆一盆地洗,要是开着水龙头冲,一餐饭就要耗水50千克。用洗衣机洗衣服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千克。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淋浴如果关掉水龙头擦香皂的话,洗一次澡可节水60千克。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如果大家都没有节水的意识,如果真的到了水贵如油的那天,将会有无数的人干渴而亡,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成为人们悔恨的眼泪!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环境监测,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管理水资源、水环境。

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所以,我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从现在开始,节水,爱水,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节约每一滴水3分钟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节约用水,节约地球资源。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吧: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今春以来,由于降水偏少,我国云南、四川、重庆等南方大部地区旱情持续,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3月21日,我国西南 7省耕地受旱面积3878万亩,有981万人、91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8位,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世界贫水国之一。

而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肆意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水资源已经遭到大范围的侵蚀,严重的威胁。保护水资源,除了节约用水,更需要最大限度地防止水污染,因为,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绿色、生命和希望。

缺水的警钟已经敲响,节约用水的共识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的骄子,我们更能够明白缺水的严重性,也更应该节约用水。昔日洗手忘了关水,洗澡乱用水等现象应该彻底杜绝,那些至今仍认为“水很多”的同学,你们也应该醒醒了,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节约用水,那么我们必定能创造出一个碧水蓝天的家园。

同学们,为了还世界一分恬淡和自然,让我们从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地球资源,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有碧水蓝天,让地球母亲永远为人类服务。

第6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即使我们拥有的水资源如此之少和珍贵,但我们还没有认真地对待它。全球性的水污染,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管理不当已经造成可利用水资源水量和水质的大幅下降。现在,世界上每天有6000人因为得不到水或足够清洁的水而死亡。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0年后,世界人口的2/3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危境。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保护水资源,下面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 要从自己做起,做到不和别人一起破坏水资源。还要从家庭做起,让家人了解到破坏水资源的危险,让他们也不破坏水资源。还要让别人跟你一样保护水资源。

2、在家中用水要勤俭节约。洗完菜的水不要倒掉,还可以用来浇水、浇花等。还要让家长在工作单位上也节约用水。不要以为工家的水就可以浪费了。这是不正确节约水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如果见到有人故意破坏水源,应勇敢的向他劝说,并说明破坏水源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危险。而且让他以后要保护水资源。遇到劝阻不听的,并且情节严重的,要直接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来惩罚他们。

第7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必须知道,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点一滴水,让地球重新焕发光彩。

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自己做起,还要从家庭做起,要让别人跟你一样保护水资源。

2、在家中用水要节约。淘米的水不要倒掉,用来浇花还可以给花补充营养呢!真是一举两得。还要让家长在工作单位上也节约用水。不要以为单位的水就可以浪费了。这是不正确节约水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如果见到有人故意破坏水源,应勇敢地劝说他,并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遇到劝阻不听的,并且情节严重的,要直接报告有关部门,用法律来惩罚他们。

4、在学校里,我们要做同学们的榜样。像同学们在冲拖把的时候,浪费水极多。应该在冲拖把的地方设立两个水池,一个是冲脏物,一个是清洁的。同学们在拖完地时,上面有许多脏物,先到冲脏物的水池里把脏物冲掉。在到清洁的地方冲干净。还有水池只放半池水,这样冲拖把时水就不会溢出来了。这么做,就能节约了不少水。

第8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一、现状

海水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海水直接利用,即以海水为原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二是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三是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即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化学品及深加工等。我国海水利用的重点是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在海水淡化的同时,要注重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具体来说,在海水淡化方面,一是用于城镇居民和海岛军民的生活用水,二是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特别是作为锅炉补充水等工业用高纯水。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一是沿海地区重点行业(如电力、钢铁、石油石化、化工等高用水行业)的工业企业以海水为原水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如冷却水等;二是将海水用于大生活用水(如海水冲厕等)。同时,积极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培育海水利用产业链。

我国海水利用起步较早、发展慢,但“十五”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日产5000吨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工程和日产3000吨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已具有商业化建设和运行经验,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万吨级正在进行示范;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进入每小时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海水脱硫技术已在沿海火电厂开始应用。据初步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吨,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立方米,由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吨水成本已经降至5―7元。

(一)产业化基础已经具备

1、技术日趋成熟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1967―1969年全国组织海水淡化会战,同时开展电渗析(ED)、反渗透(RO)和蒸馏等多种海水淡化技术方法的研究。1981年建成西沙200立方米/d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1997―2000年期间,先后建成了500立方米/日、1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003年,山东荣成日产10000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一期5000立方米/日机组建成投产;2004年,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项目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在青岛的黄岛电厂建成。经过近40年的研发和示范,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日趋成熟,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核能海水淡化,以及在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海水淡化先进技术和装备制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目前国内外都仍以直流冷却为主,且主要用于滨海火电、核电、化工和冶金等企业。海水直流冷却,是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进行一次性冷却后,即排放的过程。该技术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蚀、防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海水循环冷却,是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完成一次冷却、再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的过程。其技术关键是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防盐雾飞溅的海水冷却塔和填料等。该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海水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应用规模逐步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已建成投产的海水淡化装置总数为41套,合计产水能力12.0394万立方米/日,但工程产水量尚不足产水能力的一半,大约5万立方米/日。已建成投产的41套海水淡化装置,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浙江、河北和天津等地(见表1)。

在国内已建成投产的海水淡化装置中,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为主流,其产水量占总产水量的95%,另外,多级闪蒸蒸馏法(MSF)约占5%,而电渗析法(ED)和压汽蒸馏(VC)合计尚不足1%。

从我国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市政供水,而对于要求提供锅炉补给水和工艺纯水,且有低品位蒸汽或余热可利用的电力、石化等企业,则一般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技术。

在海水冷却方面,我国沿海相当一些火力发电、核电、化工和石油炼化企业都采用了海水直接冷却技术,主要是直流冷却,少数是循环冷却。在海水替代淡水方面做出了贡献,节省了大量淡水资源,而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3、关键技术和配套装置已有基础

能量回收、变频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能耗大幅降低。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采用了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和压力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等,而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回收技术和装置已进入开发阶段。

我国还自行研究和开发了连续微滤或超滤技术用于预处理中;在杭州和贵阳建立了二条反渗透复合膜生产线,设计膜生产能力达200万平方米/年;研究开发了海水淡化复合膜组器;海水淡化用膜压力容器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已具有了较强的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成套能力。

在海水直流冷却方面,我国已完全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能力;在海水循环冷却方面也基本具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二)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1、各级政府高度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开源节流并举,节约优先”的节水方针,大力提倡节约和替代淡化资源,并积极支持海水利用产业。

2000年,海水利用被列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1年,海水利用作为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高技术,被列入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3年,海水利用被写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2005年8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

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海水利用发展,积极筹划制定有关海水利用的规划

和措施。浙江省2005年初正式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天津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天津市海水淡化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海水淡化发展规划及相关的法律政策,统筹、协调和指导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青岛市编制并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海水利用规划《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

2、沿海各地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工作

青岛市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海水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海水利用示范工程。位于青岛的山东黄岛电厂3000立方米/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建成投产,这是目前我国自行研发和建设的最大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2006年1月青岛市正式实施了《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把青岛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

浙江省非常重视发展海水淡化。从省政府领导到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海岛军民都关心和积极参与海水利用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海水淡化设施12套,制水能力已达4万吨/日,全省直接利用海水规模约70亿吨/年。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加强对海水淡化能量回收技术及装置、高性能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组件、亚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与装置等一批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杭州水处理中心自行研发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法处理工艺,已经达到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技术能力。

天津市因地制宜地对海水利用做了全面规划。一是对淡化水准确定位。将淡化水主要用于滨海地区电力、石油、化工企业及高纯水用户,部分纳入城市自来水管网,供城镇居民用水。二是强化浓海水综合利用。积极促进海水淡化与原盐生产相结合,将浓海水用于制盐。三是注重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制造基地建设。

大连市注重用水结构的优化,将海水作为重要水源之一,注重海水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电力、石油石化等企业的应用。目前,大连市正进一步扩大海水利用规模,特别是在工业企业中大规模利用海水淡化替代淡水,也把海水淡化作为对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

山东省发挥海水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把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作为解决该省特别是沿海地区缺水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海水利用量逐步增加。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开展典型示范。采取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通过海水利用示范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长岛、崆峒岛军民生活用水问题,对建设海岛、保卫海岛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上海市在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方面有着优势和历史,目前也已编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市科委联合重大攻关项目《海水淡化新技术及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书。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黄骅电厂)引进国外技术建立了我国目前最大的日产2万吨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辽宁则以大连、葫芦岛2个城市为重点发展海水淡化。广东、福建等地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发展海水利用产业。

3、依据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海水利用产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的精神,沿海各省区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重点,近年来,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依托沿海工业园区建设,集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海水利用产业链建设构想,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天津市在滨海地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开发浓海水制盐技术,以海水淡化为龙头,同步发展浓海水制盐及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综合效益,减少因浓海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节省盐田面积,拓展滨海新区发展空间。

河北省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结合大规模建设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等企业,积极发展以海水淡化、卤水制盐以及提取其他有用化学成份相结合的复合型海水利用产业链条。

辽宁省以中盐营口盐业集团和锦州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海水制盐新工艺,充分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外排的浓缩海水制盐,并实现对钾、溴、镁、锂的提取等延展性开发利用。

浙江省把海水作为海岛“第一”水源,明确提出要实施海岛淡化工程,主要解决海岛及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目前,浙江省岱山本岛、嵊泗泗礁岛、大洋山岛、蚂蚁岛等岛屿正在建设400―4000吨/日的中小型海水淡化工程。

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已具备发展基础,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水平与国外海水利用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以海水淡化为例,随着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国外海水淡化工程不断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多级闪蒸(MSF),还是多效蒸馏(MED)和反渗透(RO),其规模均已从最初的几百立方米/日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立方米/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厂是建于沙特阿拉伯的shuaiba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46万立方米;世界上最大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厂是建于塔维拉酋长国的塔维拉A1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24万立方米;世界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是建于以色列南部地中海岸工业区的阿什凯隆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33万立方米。另外,世界上最大的热膜联产海水淡化厂是阿联酋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厂,发电量为656MW,日产水量为45.4万立方米,其中,MSF产水28.4万立方米/日,RO产水17万立方米/日。

在海水淡化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海水淡化成本也逐渐降低,典型的大规模反渗透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降至48美分。且在成本的组成上,运行及维护、能源消费和投资成本均逐年下降,目前各占总成本的1/3。

国外应用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在不断增加建设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不断在集成化、深层化方向上对海水淡化技术进行开发。其中,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化可有效降低海水淡化生产成本,是未来海水淡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我国海水淡化虽然起步较早,但存在发展慢、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海水淡化发展慢、规模小。我国海水淡化水日产量还很少,尚未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水源;海水淡化装置仍属于千吨级规模。二是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对较高。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降到目前的5―7元,但相对于大部分沿海城市偏低的自来水价格而言,仍然偏高,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1)对海水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3)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4)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引导;(5)我国水

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不完善。

(一)规模小、成本高、发展慢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规模和单机淡化能力都比较小,一般在3000立方米/日以下,最大为5000立方米/日。除技术和材料等原因外,规模小也使成本居高不下。相反,由于成本较高,供水市场很难打开,淡化规模也就不易扩大,从而阻碍了海水淡化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打破这个怪圈。从政策、法规标准和市场等多个角度入手,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和装备制造能力;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运营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成本,逐步扩大规模,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步伐。

一般认为,国内海水淡化的成本为5元/立方米左右。作者认为,吨水5元的成本,可能只是单纯的制水成本,尚不包括材料消耗和运营成本,更不包括管网建设成本等。按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淡化规模、管理水平和水质情况,淡化成本最低应在7~8元/立方米。即使考虑各地相关情况及各类优惠因素,目前淡化成本也得5-7元/立方米。但是,即便如此,相对由自来水制成锅炉补充水8―11元/立方米的成本,海水淡化水仍有竞争优势。因此,海水淡化(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的应用)可由工业用水切入应用市场。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规模过小,尚为千吨级。作者认为,从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等方面考虑,经济合理的海水淡化装置规模等级可设有两个基本级:供海岛军民生活用的万吨级和供大陆沿海生产生活用的十万吨级,其他规模可根据基本级进行组合。

(二)产业化发展需要政策推动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淡水资源短缺,海水利用市场潜力较大。如何将这个市场潜力变成实际需求,则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包括技术创新、装备和材料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运营和管理、资金投入与合理使用等。而基于我国目前海水利用在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生产运营和管理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情况,要发展海水利用产业,必须借助于政策的推动。要走“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经济合理”的海水利用发展模式。

三、政策思考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认识海水淡化的重要意义;加快海水淡化技术、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等;不断扩大海水利用规模,优化用水结构,使海水真正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到2010年末,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100万立方米/日,以海水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完成以上主要任务,实现海水淡化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引导和规范海水淡化的发展。以下是我们目前的一些政策思考。

(一)政策措施

1、加大沿海地区工业用海水的力度

严格限制在沿海地区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强化源头控制。沿海地区火电、石油石化、化工、冶金等高用水企业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新增用水应优先使用海水及海水淡化水。鼓励和提倡采用水电联产、综合利用等海水利用模式。“十一五”期末海水利用替代淡水比例达到20%左右。

2、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

凡有条件的地方,要允许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甚至可采取分质供水方式,提高海水淡化水的效益。各级政府对公益性海水淡化工程及配套的供水管网建设给予总量不低于60%的资金支持。

3、建立新型水价形成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水价改革的有关精神,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建立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新型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合理调整水价及其结构,促进海水淡化水的生产和使用。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其价格由各地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4、制定海水淡化税收优惠政策

对海水利用企事业单位在研究开发、专用设备购置和生产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内容如对企业从事海水淡化与利用研究开发费,在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的同时,允许再按实际发生额50%在税前加计扣除;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企业购置的专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对国家鼓励的海水淡化生产企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一定期限的企业所得税等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5、加大海水淡化投融资力度

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性资金加大对海水利用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和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海水淡化工程;鼓励采用海水淡化水水费等质押贷款方式,积极尝试以各种方式拓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

6、保障海水利用项目用海用地

要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海水利用功能区选划,合理划定特殊和一般工业用水区,为海水淡化提供用海保障。海水淡化项目用海应缴海域使用金享受优惠政策。保障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用地,对于公益性海水淡化项目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予以提供。运营企业在合同期限内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

7、加大海水利用技术自主创新力度

开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海水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国际海水淡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海水淡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海水淡化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8、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

国家支持开展海水淡化关键组件和成套装备产品的自主制造,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市场占有率。财政投资支持的海水淡化重点工程,应优先采购自主制造的装备产品。

(二)管理协调

1、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对财政性海水淡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合理使用;组织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定期有关海水淡化的相关信息;沿海地区要根据《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本地区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2、强化监督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海水淡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健全海水淡化项目的技术方案论证、评审和后评估制度;完善海水淡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

3、加强宣传交流

要加大海水利用宣传力度,提高对海水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海水利用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培训;广泛开展海水利用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管理及信息的咨询服务工作,为发展海水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4、发挥中介优势

第9篇:节约淡水资源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海水淡化;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仅占2.5%,海水占97.5%[1]。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日趋缺乏。目前,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2]。我国也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国之一。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从占全球水资源97.5%的海洋要淡水,无疑是解决当前水危机的最佳途径,而且是一项保护资源、创造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海水淡化技术简介

海水淡化,又称海水脱盐,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将海水(苦咸水)中的盐等各种杂质脱除获取淡水的技术过程。按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海水淡化技术分成热法和膜法两大类(见图1)。目前成为海水淡化主流技术并得到普遍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是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和反渗透(SWRO)。我国的海水淡化工程中主要采用反渗透和多效蒸馏两种技术[3-4]。

图1 海水淡化技术分类

多级闪蒸、多效蒸馏主要是通过加热蒸馏制取淡水,具有对海水水质要求宽松,对低温、重污染、高浊度海水的适应能力强,淡化水纯度高等优点。

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过程,该过程利用高压泵将海水增压后,借助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无机离子以得到淡水。由于反渗透膜的截留粒度小于10×10-10m,所以反渗透海水淡化同时能滤除各种细菌、病毒,获得高质量的淡水。

这三种技术中,多级闪蒸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除了在中东产油国家使用之外,其余地区应用较少。低温多效、反渗透两种海水淡化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

2 我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水淡化技术体系,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等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图2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

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方面,2004年攻克了千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自主设计、制造完成了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并投入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流程示意图见图2),实现我国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零”的突破,按照当时的能源价格计算,吨水成本约为4.8元/吨。2006年,从法国Sidem公司引进的2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投产,同年12月由法国Weir公司设计、以国内制造为主的1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在天津投产。另外,首钢公司和天津北疆电厂分别签订从法国Sidem公司和以色列IDE公司引进低温多效设备的合同,工程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和10万吨/日。

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展,已经建成单台产水能力为1000吨/日、3000吨/日、2×2500吨/日的多个示范工程;2005年建成10万吨/日的亚海水淡化工程,形成大规模反渗透淡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技术;2006年、2007年大唐黄岛电厂又分别完成了3000吨/日、1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工作,在单机规模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5]。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

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装机容量达52.4万吨/日,其中低温多效产水能力19.6万吨/日,反渗透产水能力32.2万吨/日;从建设单位来看,38.7万吨/日由国外公司承建,13.7万吨/日由国内公司承建;从淡化水用途来分,5.4万吨/日用于海岛供水,37.0万吨/日用于工业供水,10.0万吨/日用于市政供水。国内最大规模海水淡化厂产水规模已经达到10万吨/日,如天津北疆电厂引进国外4×2.5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其单机规模也是目前国内最大。

图4.我国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变化

3 国外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

据国际淡化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世界范围内已有14754个淡化厂,总装机容量约6850万吨/日。其中,80%以上用于饮用水供应,解决了2亿多人的饮水问题。而到目前为止,新世纪上马的项目已超过20世纪的总和。海水淡化技术作为现有水源的补充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尤其在中东地区和岛屿地区,淡化水已成为基本水源。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2006-2010年全球淡化工程的总投资额已达250亿美元,而且海水淡化市场容量还在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其中斗山重工、Sidem和IDE等公司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上述国际海水淡化公司利用跨国企业的资源、技术优势和灵活的建设融资方案,大力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技术推广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在不断扩大,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和反渗透的最大规模已分别达到88万吨、80万吨和38万吨/日,最大单机规模分别突破了7.6万吨/日、3.8万吨/日和1.5万吨/日。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使得海水淡化成本不断下降,从上世纪60年代的吨水成本9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5美元左右,淡化水平均售价可达到0.6-0.9美元水平[6]。

4 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未来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淡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技术上看,国外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电水联产、热膜耦合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在热法淡化领域,未来5年海湾地区大型电力工程的建设将带动全球热法海水淡化市场增长。而且,在低温多效淡化技术发展进程中,将逐渐替代多级闪蒸部分市场份额,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

从全球市场空间来看,海水淡化市场将持续增长。国际淡化协会(IDA)最新统计表明,全球海水淡化总产量已达到日均6348万吨,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每年的总投资额达到248亿美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20年,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将有近5000亿美元的商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球48%的淡化厂分布在中东地区(其中海湾地区的总产水量就达1930万吨/日),18%分布在美国,14%在欧洲,14%分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6%在非洲。但中东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的海水淡化厂产能与总体缺水量比率仍低于欧美地区。因此,中东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将是未来全球淡化发展最快的区域。而且,随着国际跨国集团介入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缓解经济不发达国家投资海水淡化的资金压力,将更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淡化市场容量的增长。全球水资源智库(GWI)预计,像美洲、中国及印度等大型的市场届时将有明确的政策保证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顺利进行,到2020年全球总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

从造水成本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淡化总装机容量逐年上升,淡化水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紧缺,自来水价格逐年上升;综合两种水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淡化水价格将接近自来水价。这种淡化水成本的降低,将使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淡化水作为安全、稳定的市政和工业用水来源,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

综上所述,国外海水淡化市场容量巨大,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吨水成本的下降,未来国际海水淡化市场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中东、非洲等地区,在电力工程建设带动下,海水淡化市场将持续增长。

5 中国海水淡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起步较早, 目前已全面掌握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 但在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目前多在千吨级,而国外已达到十万吨级水平;我国海水淡化产水量为15.08万吨/日,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3%。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水淡化成本仍然较高,阻碍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所以,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是当前海水淡化技术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6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在国外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主要是因为其通过水电联产、热膜耦合等一体化技术将海水淡化进行了整合,进而降低了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与发电厂共同设计建设,利用发电机组的低品位蒸汽节约蒸馏法淡化蒸汽费用;对于反渗透淡化,可利用电厂冷却用温排水(或蒸馏淡化系统冷却水)作为原料海水,降低系统能耗,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最终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我国在电水联产、热膜耦合技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争取通过该方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同时,将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也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另一重要方法。海水淡化副产的浓海水是原海水浓度的2-3倍,其中富含钠、钾、溴、镁、锂等有用元素,并且有很多元素是陆地紧缺的矿物资源。海水成分分析见表1。

表1 青岛沿海海平面以下10米处海水成分表(单位―ppm)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Na+ 9384 Ca2+ 545 Mg2+ 2049 K+ 388

Fe 0.16 Ba2+ 3.0 NH4+ 0.11 Mn2+ 0.006

Cu 0.2 Sr2+ 5.6 Si 1.04

Cl - 17459 SO42- 2341 HCO3- 176 CO32- 0

NO3- 3.56 F- 0.62 Br 0.80 COD 34.93

TOC 3.2 悬浮物 3.6 浊度 2 固形物 32304

pH 7.36 水温 20 电导

据悉,利用浓海水提取的溴素,价格可突破3万元/吨。将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能在取得淡水的同时获得多种有用物资。这种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分摊海水淡化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实现零排放、环境无污染[7]。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图见图5。

图5 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

我国已经有企业开始利用浓海水化盐制碱。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将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运转中产生的浓海水,作为生产纯碱的原料,每年将节约近6万吨工业盐,可以基本回收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年还可实现销售收入2880余万元,同时节约300多万吨自来水。曹妃甸新区与唐山三友集团合作建设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曹妃甸新区阿科凌海水淡化项目生产的淡水用于工业区的生产用水,而浓海水将用作三友集团盐化工的原料,将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年,节省原盐60万吨/年,节约水资源1000万吨/年,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产业生产成本。上述两个海水淡化项目,直接把产生的浓海水作为碱厂的原料,既利用了盐也利用了水。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真正实现浓海水“吃干榨净”。

因此,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具有多方面优势:既可以提取淡水和工业用盐,分摊制水成本,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清洁生产,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工艺技术。

7 结论与建议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开发较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国际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中国也是世界缺水国之一,海水淡化市场空间巨大,但较高的海水淡化成本制约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促进海水淡化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是中国海水淡化业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突破电水联产、热膜耦合技术,走产业一体化路线。

(2)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3)争取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产水补贴。

向大海要水并加以综合利用,是现实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海水淡化产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新兴朝阳产业,在新的世纪中必将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明球,周玲,郝玉.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7):23-27.

[2] 李崇超,刘庆江,李睿.海水淡化技术浅析[J].锅炉制造,2009,(3):58-61.

[3] 高艳玲,吕炳南,赵立军.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J].工程与技术,2005,(2):28-30.

[4] 艾刚,吴建平,朱忠信.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净水技术,2004,23(3):24-28,40.

[5] 阮国玲,冯厚军.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0):86-90.

[6]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大唐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12-13.

[7] 崔树军,韩惠茹,邓会宁,袁俊生.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综合利用方案的探讨[J].盐业与化工,2007,37(1):36-38,42.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Xue Longxin

Abstract:Desalination is the technology process of using desalination to produce fresh water. The desalin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global water short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desalin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esalinatio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oposed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cost of desal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