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第1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1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必要性研究 

随着国民生存环境的恶化,医疗保障体系除了治病以外,还需要“防病”。体育健生养生休闲产业不仅能够满足“防病”要求,还能够促进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很有必要。 

1.1 国民社会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 

国民周边生存环境的不断惡化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空气质量的不断降低;第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有害气体大批量进入大气,给我国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特别在秋冬季节,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覆盖,给国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我国各地区由于空气质量问题导致的疾病临床案例也在增多,空气污染问题亟待治理;其次,自市场化经济模式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各企业竞争压力骤增,在权衡食品安全和企业效益两者之后,很多企业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三鹿假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大型食品安全犯罪案例出现频次激增。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发现和揭露,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 健康意识逐渐加强人群的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再加上信息化时代各类媒体的信息实时传递,国民对周边环境愈加了解,继而对健身养生进一步关注。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养生休闲项目很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些可以起到养生效果,有些没有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如何规范我国养生产业从而去满足有强烈养生意识的国民需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事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国民生命健康的支撑体系,如果达成医疗保障体系与养生产业的联动,就能够科学合理的给予国民养生方案,从而规范目前养生产业存在的不正规、不卫生、不科学的问题。 

1.3 社会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而这句话也恰恰适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如何能够减少发病率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开思路,大胆创新。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这也符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需求,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这也是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2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实现的途径 

如何去实现两者联动机制的建立,笔者在此提供几点建设性的建议。第一,以医疗卫生站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宣传养生知识、置办体育器械、提供健身方案,使国民在增强身体素质方面有激情、有方法、有成效;第二,针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养生产业进行大批量整改,剔除掉不符合科学标准的项目,继而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医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促进两者联动机制的实现。 

3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架构 

两者联动机制架构的建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第二,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第三,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第四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笔者针对这四点展开论述。 

3.1 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 

国民体检中心旨在对国民身体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整理、研究。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于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构建意义重大。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及时检测国民身体状况,针对于存在的健康隐患,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案,从而保障国民生命健康。针对于国民体检中心的建设地点,可以选择城镇各社区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体检中心的落实,直接决定了国民可以及时观测自身健康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养护,其意义深远。 

3.2 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需要外部展现。针对于外部展现这块,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多样化服务活动来实现。针对于活动的推广人群,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身体健康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由于身体素质较好,我们可以组织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第二种,亚健康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需要将运动与治疗相结合,在安排适当的体育健身运动的前提下,针对于其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治疗;第三种,病态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应该尽量静养和调理。其指导原则为“以医为主,兼顾运动”。 

3.3 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 

众所周知,很多国民意识到了健身养生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非科学的进行健身。这时候就会导致其肌肉拉伤,更有甚者,导致骨折等严重身体问题出现。针对于健身,联动机制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健身指导的开展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就是言传身教,专业的指导医师对健身者进行教学和纠正指导。第二种可以通过印刷健身指导手册进行发放,大范围的对国民进行健身指导。第三种就是开设健身讲座,通过讲座详细说明健身时候的注意点,防止因为不合理运动导致拉伤。 

3.4 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要依靠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推广。联动机制必须要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对医疗相关知识精通,而且对健身养生方面知识也很了解,这部分人才多功能发展,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落实工作。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实施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文章通过对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的必要性、实现两者联动的途径以及联动机制的架构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上可以使读者对两者联动机制有最基本的了解。我国在对健身养生休闲产业重视的同时,也加快了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整治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国民生存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体育健身养生休闲活动成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2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针对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做到了“三明确一承诺”,即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作出公开承诺。

二、落实责任,建立了整改销号台帐

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按三大类问题,即有条件近期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应当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编号登记。同时,明确整改目标,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采取适当方式做好整改台账的公布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注重实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通过“自已找、群众提、上级点、大家帮”等各种渠道,清楚地认识我局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够强,全民健身服务体育建设推进不够,县城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

2、城乡体育发展不够平衡,农村体育基础薄弱。农村体育公共设施滞后,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制约着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民健身观念淡薄。

3、破解影响和制约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难度的力度不大,促进竞技体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办法不多,思路不广,竞技体育缺乏后劲,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输送不多。

4、作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深入基层调研少,深入基层指导培训体育业务不多,在工作推进中务实不够,存在抓而不紧、抓而不细、抓而不实的问题,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体育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有些机关和乡(镇)存在无人抓体育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局明确责任领导和整改时限,认真落实了整改措施。

———加强了体育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建设。二是抓好县城健身场所建设,主要是协助抓好县文体中心建设,加快文体中心建设进度,建设好综合型健身场所。目前,在城南新区规划用地160余亩,建设项目有体育馆和体育场,体育馆可供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举重、武术等室内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内设3000人的观众席。体育场设置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另有3000人固定看台,2009年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体育组织网络,组建了体育活动队伍,配齐配强了农村社会指导员,使农村有人抓体育、有人参与体育。二是抓了农村体育业务的指导培训,使农民掌握一定的健身技能,强化农民的健身观念。三是抓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四是指导农村开展体育活动。

———促进了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大了竞技体育工作力度,加大了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输送工作,制定了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实施办法,使竞技体育后继有人,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群众乐于参与又具有科学健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

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确保每季至少有1次体育赛事。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全县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工作氛围。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体育组织网络。

组建了体育协会,配齐配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了有人抓体育,有人管体育,有人参与体育。

二、主要成效

(一)“以人为本”意识更强,进一步增强了体育公共服务意识。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局牢固树立竞技体育“夺标育人”的新理念,坚持“运动员第一,运动成绩第二”的思想,确保运动员生理心理健康,健全运动员保障体系,加强运动员的职业规划和培训,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敢于拼搏、无私奉献、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队伍。同时,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服务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个月来,我局为南塘镇等4个乡镇争取到4个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已向这4个乡镇,赠送4套篮球架,逐步改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

(二)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健全,进一步明晰了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我局认真研究影响和制约我县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谋划体育事业长远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育方面,使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亲民便民利民;在增强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方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努力培育产业增长点;在开展体育赛事方面,逐步完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体育赛事格局。

三、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第3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 要 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已经得到全面更新与丰富。体育设施作为推动校园体育发展的基础资源,在教学时效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样,全民健身视角下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也成为关注焦点,但当前社区居民过多导致健身资源不足问题的出现。本次研究则是从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角度出发,探索体育设施“闲置”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解决途径与办法。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中小学学校 体育设施 社区全民健身 资源互补

一、引言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二十余年来,在具体实践与发展中取得了瞩目成就,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在逐年提升,健身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设施作为全民健身基础资源,如何将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实现互补是推动全民健身持续发挥效用的关键。

二、陕北地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现状及全民健身资源现状

在调查陕北地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现状及全民健身资源现状方面,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以走访陕北地区公办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及社区健身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均采用整群抽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状况上来看,在本次调查的20所公办中小学中,其中只有1所中学、1所小学体育设施处于对外开放状态,比例仅有10%。从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上来看,90%以上的中小学体育资源配备状况充足,除满足学生的日常上课需求之外通常处于限制状况。而通过对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社区居民无法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从调查数据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配置较为全面,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却存在一定的不足[1]。

三、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现实问题

体育资源互补已经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必要手段,但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才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具体问题归纳总结如下:其一,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从全民健身的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当中,对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表示鼓励与倡导,并未明确规定或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不足,缺少激励机制;其二,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功能差异性。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具有较强竞技性,目的是为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全面优化提供保障,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主要是以健身为前提;其三,经费保障的制约。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对于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费用,并且学校在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固定,即固定投资渠道与支出规范。而社区全民健身则不同,通常对社区居民而言具有免费性特点,导致学校即便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也是以场地为主,具体体育设施开放性不足;其四,安全隐患问题。中小学校园是中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如果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将导致校园恶性事件逐年攀升,学校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四、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政策建设

从以上种种问题中发现,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真正实现需要解决现实问题,为资源互补提供前提条件,笔者根据专家访谈法得出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角度上来看,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及纲领内容并未涉及到的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健身资源共享的硬性规定,导致执行力度严重不足。针对这种问题的出新需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以政策约束实现二者的互补实现,提高本地区公办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弥补与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只有提出具体的政策与规范,才能够使得本地区中小学校园加大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为体育资源互补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对陕北地区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从学校体育设施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方面来看,主要包括财政资金、体育基金及社会捐赠等等,但这三种资源来源中财政资金是主要投入来源。陕北地区教育部门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而从社区全民健身体育资源投入层面,主要依据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支持,体育仅仅是一种辅助的形式存在。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则需要财政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对体育设施与社区体育资源做到投资规划与资源整合,以便于做好协调配置与统筹兼顾工作,对实现陕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提供条件。

(三)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体育资源互补各项问题解决完成后,则需要保证校园安全问题。资源互补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全民健身资源不足的问题,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但安全问题也需要尤为关注,在学校方面可以掌控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如在周一至周五学生上学期间在每一天的放学之后开放体育设施供社区居民健身所需。在周六周日的学生休息日则可以全天开放。通过时间段的错开,减少与避免由于体育资源互补所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为体育资源互补提供条件[3]。

基金项目:课题信息:陕西省体育科研常规课题,课题号16094,课题名称陕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捷.呼和浩特市城区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181-182.

第4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 要 全民健身中心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作为公益性场馆设施,其主要职能是为市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本研究选择辽宁省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全民健身中心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全民健身中心 公共体育服务 供给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分布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六个城市13所全民健身中心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获得全民健身中心基础数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等电子数据库,查阅有关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文献,获得体育场馆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框架。

2.问卷调查法。本人亲自去大连市、本溪市、盘锦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对其使用者发放问卷。问卷采用的是现场填写,填写完成后立即回收的方式。问卷一共发放320份,回收299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达92.81%。

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7.2、EXCEL 2007版统计软件对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服务供给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得出市民对于全民健身中心设施服务、活动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满意度情况的指标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政策依据

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有效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国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提供优质服务,构建稳定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理论上,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公共性,但实际上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供给能力还需要从国家政策与方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全民健身中心是否具有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义务是本研究的前提和参考依据。

(二)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公共体育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政府为了满足市民体育需求,而向辖区内的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根据公共物品的内涵,公共物品供给要素分为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全民健身中心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本研究对于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供给情况探讨分别从全民健身中心的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效率来进行调查研究,反映出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实际供给情况。

(三)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取得明显的成绩,由于全民健身中心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经验不足,全民健身中心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设施服务附属设施建设不足、活动服务内容单一、指导服务层次较低、信息服务手段传统,组织服务供给不足,体质监测服务缺失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 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

(四)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策

服务型政府理论是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并且结合我国国情而产生,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政府管理理念。本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为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提出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应加快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公民参与度;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目标;寻求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确立活动服务内容。

三、Y论与建议

(一)结论

政府是目前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唯一供给主体,且政府采用政府直接提供方式和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对全民健身中心进行供给。政府生产企业管理供给方式基本采用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政府直接提供方式采用行政手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的辐射范围基本都在3公里左右,服务对象呈现出年龄结构老龄化、体育项目大众化、人群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向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以设施服务和活动服务为主体,兼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服务、信息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组织服务。辽宁省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中存在政府服务职能缺失、服务供给辐射半径不足、服务供给方式单一,服务供给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二)建议

建议要以政府为主体,辐射范围较小,供给方式传统;供给内容传统,满意度不高;供给过程中矛盾凸显;以服务型政政府为指导理念进行供给。

参考文献:

[1] 周涛.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4):69-74.

第5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镇社区;全民健身;发展研究

引言

全面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也是体育改革战略的最终目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促进我国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有着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全面的展开,城镇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习惯也适合我国高速发展现代化社会生活。为更加适应城镇社区居民的健身计划要求,找到更加适应当前全民健身值得推广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找出解决现在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课题通过对郑州市及周边城镇社区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把全民健身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部分的指导思想融入研讨之中,提出了对完善城镇社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全民健身方式、方法及要求,并研讨出一些改进现行实际城镇社区全民健身计划中不同城镇社区出现的相同不足的地方,为更好的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及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提供科学的,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指导。

1 《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及发展回顾

1.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及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起始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的纲要〔1〕。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其中第九条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这奠定了城镇社区活动蓬勃发展的理论指导依据。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出席17日的会议时表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体现了“改善社会管理、重视民生”的初衷,而其广泛的实施也为老百姓提高身体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重大,成绩显著。”他认为,《纲要》在公众中取得的广泛共识,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回顾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真正全面展开是在《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曾指出,从2010年,全国城乡共有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活动站点为250612个,比2004年的201457个增加了24.4%,而目前全国范围内各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也达到了516800人。此外,对于全民健身活动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盛志国也没有回避。他指出,体育发展资源与公众需求存在巨大差距、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体育组织覆盖面不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新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未能完全建立等五大矛盾成为当前全民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能够适应目前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展开的形势需要,又能够处理好目前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而更好的展开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是我们需要反复研究的问题。总理提出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更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影响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展开的各种因素,使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我们现代社会每位居民的一种健康生活习惯。

2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关于对城市社区全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研究之类的体育类文章有了很多,也从很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对策。例如:彭长锦的署名文章《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社区提与的硬、软件建设均未跟上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体育滞后于城市发展,表现为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模式效率低下、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素质较低、体育场地总量不足、管理体制混乱等种种问题”〔2〕。文章基本上客观的描述了现代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近十几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楼林立,绿地面积确是越来越少,被城市的开发商们慢慢侵蚀,可用于健身的地方越来越少。政府在城市绿地规划与政策方面出现了前后不衔接,常常是换届以后就被推到重来。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对于我省城镇化社区全民健身发展来说,有必要对此问题再做研究与讨论,周密研讨发展对策。

2.1城镇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发展现状

如今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目前城市社区发展现状对以后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就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的居民全民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在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参与全民健身人群及活动内容中,因受目前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及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城镇社区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通过在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分发调查问卷(500份)、当面访问、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得出以下数据;从表1、表2可以看出,六十岁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以乒乓球、麻将、广场舞、太极为主,男性以象棋、乒乓球、麻将、纸牌、太极为主,这些健身活动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对场地要求不是很高,活动强度不大。三十至五十九岁的人群中:女性以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散步、自行车运动、瑜伽为主,男性以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健身房、垂钓、野外探险旅行、自行车运动、太极为主,这部分人群家庭事业压力较大,但是在资金投入上能力最强。三十岁以下参与社区活动人数较少,其中男性以球类运动为主,女性室内健身为主,资金投入也比较大方。

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由于受活动时间、活动设施、活动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餐前和晚饭后及周末这几个时间段。中老年运动群体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因为他们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青壮年运动群体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及晚饭后,因为他们多精力充沛,工作压力较大,一天的工作后,运动减压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休息时间一般也较晚。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基本很少有人参加社区健身活动。

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活动地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平时的工作日,健身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自己居住社区能够提供的活动地点上。而周末地点相对扩大到周边的公园及河畔区域,以及一些收费的活动场所及运动场馆中。但是相对来说,不收费的广场、公园、社区空地、街道路边还是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最佳选择地点。

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参加社区健身活动必要性调查。通过发放参加社区健身活动必要性问卷得到的数据表明;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认为有必要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1%:认为一般的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之26%:认为没有必要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5%。总体来看,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群众对社区体育还是比较重视的。

2.2 城镇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开展全民健身的基本场地及设施需要完善。从整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家属社区活动最为积极,场地及设施也相对齐全,商品住宅社区次之,主要活动设施也有配备,但活动场地不足,主要集中在狭小的社区广场。城中村及新型城镇化社区活动最少,而且体育活动设施不足,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近年,国内多次出现跳广场舞群体与需要安静、休息群体之间发生冲突,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泼粪、鸣枪、放藏獒、买“高音炮”与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这些情况的出现均表明社区健身群体与其它群体因为狭小的生活空间以不能和谐共处,需要政府决策者们高度重视群众活动用地的规划和落实。

其次,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活跃性也有很大不同,偏远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展开较差,缺少社会活动指导员。郑州市区内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展开是以老带新的形式,以及一批社会活动指导员的存在,基本上能够满足社区健身活动的需要。可是,一些城中村改造社区及偏远新型城镇社区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明显缺少健身组织者及社会活动指导员,社区体育活动零散、无序没有持续性,狭小的社区活动场地常常被小摊贩占据,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急需郑州市体育局及相关部门重视加强边远城镇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再次,郑州及周边城镇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郑州市承办了很多大型竞技体育比赛及校园体育竞技比赛,显示了政府对社会体育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自发开展〔3〕。但是,从我们本次调查情况看,郑州市及周边城镇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并没有被相关体育机构及决策者充分重视,大众体育被忽视,而是注重精英体育、竞技体育,使得社区体育的发展缓慢,并缺少具体的政策支持,社区体育没有跟上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

3 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对策研究

3.1 有组织的倡导组建城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作为城市社区及新型城镇化社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社区体育需要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增进社区人际关系、增强社区群众团结和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平台,而组建城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就能组建一个这样的平台。让参与全民健身的群众有归属感,也能很好的促进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4〕。因此,组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值得郑州各个城市社区及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学习与推广。

3.2 严格实施学校,机关单位运动场地假期开放制度

城镇社区周边的学校及相关政府机关单位一般都有着完善的体育设施及运动场地。因此,在双休日及节假日在不影响学校及政府机关正常教学及办公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合理开放相关体育设施及运动场地,是对城市社区体育的极大支持,也是缓解运动场地不足的重要弥补方法。希望郑州及周边地区学校及政府机关部门能加紧落实实施对此项国家政策,让利于民,促进社会和谐。

3.3 组织社区间体育活动相互观摩,倡导社区间体育活动相互借鉴学习

郑州及周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应该得到相关地区精神文明办的大力支持。把一些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比较出色的社区单位,组织起来让其它社区进行相互观摩借鉴。把一些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不理想的社区单位,组织起来进行方法讲授。使社区之间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虚心请教。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社区和谐,同时又加强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组织社区间相互观摩、学习值得郑州市及周边社区积极组织推广。

3.4 市政部门应对新建住宅小区提前统筹规划,预留充足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

在对新建商品房住宅社区和新型城镇化社区规划和审批过程中,郑州市政府及相关政策决策部门一定要提前要求,提前规划好充足的社区体育活动用地,真正使社区群众能做到有体育场地可用,而又不打扰其他社区居民生活,使社区居民和谐共处,不断提高郑州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终身体育意识。

3.5 加大政府投资,把郑州城镇社区体育纳入现代化的社区规划

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体育建设规划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社区建设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社区规划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将来。因此,郑州市政府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统筹规划,不断完善社区群众体育场地条件,提升群众的体育健身意愿和热情。真正做到把社区全民体育健身纳入到现代化的城市社区规划中来〔5〕。不但政府要加大投资,而且政府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社区活动场馆建设,购买基本体育活动设施,改善郑州市及周边城镇社区的全民体育建设设备及环境,使得郑州城镇社区全民健身活动顺利、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沪杭.杭州市社区体育建设基本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1.

〔2〕彭长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

〔3〕李井平.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及优化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1(3):67.

第6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现代人十分注重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各种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社会主体——人的身体能力。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英年早逝或身体状况不佳,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卧床养病,即是佐证。由此看来,良好的身体是我们迈向21世纪的必备条件,健身是全民性的而不只是部分人的事情。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本文针对当前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模式和基本实施途径。

1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1.1全民健身意识误区

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有:(1)老年人保健意识。大多数年青人认为健身锻炼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身体强壮不须要锻炼;(2)药补意识。认为锻不锻炼身体无所谓,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健身:(3)非体育性的娱乐意识。用打扑克、玩麻将来代替体育锻炼;(4)被动的欣赏意识。自己不参加健身只欣赏体育比赛,充当体育观众;(5)唯竞技意识。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仅仅是为了参加某项比赛并取得名次。

25—50岁年龄阶段的青、中年人应是参加健身活动最积极而且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约5亿5千万。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家庭的中坚,社会、家庭不仅需要他们的知识、本领和能力,更需要他们身心双键。然而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这一点,他们须在事业、家庭、养老、育小、维持生计等方面,疲于奔波,难将本就不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健身中去。

影响人们参加健身锻炼的原因不仅有自身懒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外部原因所致,如: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场地器材、家务、辅导孩子等。我国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健身意识都存在观念上的问题,这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缺乏责任的生活态度。健康非个人私事,它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国家大事。

1.2缺少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及开展经验群众健身活动在我国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城市有组织指导者、管理者,健身活动就开展得好些。群众健身活动的对象年龄不一,体质不一,爱好不一,身体素质不一,对组织者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能用单一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和指导,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多种既适合大家的又能提高锻炼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目白的各种活动。这要求我们有一大批经过专门的、特殊的培训人员充分运用先进的知识,合理地将“自由锻炼人”有秩序地组织起来进行锻炼,予以指导,达到普及和群体效应,使健身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

1.3缺乏健身活动开展的场地、器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国家为体育锻炼场地投资经费总计百亿元之多。但1979—1982年间共建大型体育场馆2075个,这类大型的体育场馆只是进行竞技比赛,未能充分考虑一般百姓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人们只是“旁观者”,不是“参与者”,因此造成体育比赛场地多,利用率低,而为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和器材太少,大大地阻碍了全民健身锻炼的发展。

2措施与对策

2.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发展,人们体力劳动和运动量也逐步减少,加之我国有大批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现代文明综合症”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虽然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但至少人们己开始摒弃“无病不看医生,即是健康”的错误认识,从对人体健康认识的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WH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因此,促进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使身锻炼是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大众体育。

青壮年人应是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力军,他们既没有老年人那种悠哉心态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又没有青少年在校学习的条件和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要增强他们全民挺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许多人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推辞和辩护,这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是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都需要予以澄清和更新观念。

2.2抓住基础,培养全面合格人才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21世纪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合格人才。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涉及十三亿人口的大计划,计划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昌盛。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国人的体能。”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填充式、高分制的教育模式,与社会接触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知识面窄,而且身体素质较差,几乎没有终身体育健身意识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如1994年4月29日《中国体育报》报导——《清华大学1993学年荟萃了全国各省市半数高考状元,然而他们大多数是体育低能儿》一文中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例。

为此,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体育新模式。

2.3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使身的发展

我国各类学校有体育教师近1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体育老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训练经验,其中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这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具有健身、俊美、娱乐、竞技、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正规项目,还有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健身术等等。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和进行专门培训;将自觉锻炼者组织在一起进行专业指导,达到其锻炼目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一技之长。

第7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江苏农村;健身设施;长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2)03012205

一、“三农”背景下农村居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意义

作为锻炼身体、开展竞技体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社会交往的载体,体育设施已经成为专业体育和大众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障。体育设施配备的数量和质量管理,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关系到某一区域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层次,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进程。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来说,广大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就直接决定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自然也就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问题。自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从2009年开始正式实行。2008年8月30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全民健身条例》,本条例从2009年10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而我国基于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高,自然也给农村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如经费、场地、健身设施的短缺等。进而也衍生了一系列有碍广大农村居民体育运动建设方面的因素,如农村体育人口少,参与程度低;体育职能部门力量不强;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等等。针对这些现状,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把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康建设内容之中。

二、江苏省部分农村居民健身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健身设施数量少。这一点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作为我国经济领跑员的江苏省部分农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江苏省体育会议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省截至2011年全省有2.5万个农村建设了居民体育健身工程,仅占全省农村比例的50%,完成比例不高,而且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仅达到14.3%。五年来全省大部分农村体育建设虽已相对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全国1.03m2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总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减少资金的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在苏南、苏中室外场地常用塑胶、丙烯酸或者混凝土,但是苏北农村居民体育篮球场地可以是混凝土材料或者沥青材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很多村篮球场地做成了砖砌结构或者土质场地,不能达到篮球运动的场地要求。

3.器材单一、利用率低。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的器材大多安装在村委会或学校,除安装在学校的器材学生经常使用外,村里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活动都比较少,因此安装在村或其他地方的器材利用率普遍较低。部分村委会经常锁着门,喜欢打球健身的人们无法使用。而且农村大多为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篮球和乒乓球健身技能难以掌握,使得人们对健身兴趣不高。部分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在了学校内,但这些篮球架子乒乓球台子没有对村民开放,只是供学生日常使用,影响其使用面。

4.农村健身工程整体落实不到位。省内部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资金缺乏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都予以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指标,但终因为多面的方原因,始终没有落实到位,使得整个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面一再缩小。

5. 南北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设施建设很先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昆山每个乡镇近年来就投资的金额就达1.5亿元人民币左右建设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苏北地区一个地级市一年的投资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无法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建设任务。体育行政设置上苏南、苏中、苏北也呈现也不平衡的态势,苏南设置是体育局,苏北设置是体育、文化和广播电视局,专业体育人员配置严重缺编。一个县级体育、文化、广播电视局只有三个人负责当地体育工作,要管理几十万甚至一百万人口的体育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问题分析

建设资金、基层体育组织等是影响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存在资金短缺、缺少规划、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体育设施人为破坏较严重、维修滞后等问题。

1.设施管理不到位。很多诸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由于受赠单位管理不到位,维修滞后,很多地方已经损坏,影响了人们健身时的心情,降低了器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人们健身的积极性。

2.现有的健身器材不适合农村现有人群的健身需求。目前有些乡镇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是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目前农村安装的篮球架、乒乓球台这类健身器材的运动所需技术性强,不容易掌握,很难提高这些人群的健身积极性,也就不能凸显全民健身的意义和功能。

第8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了解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其市场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更好促进我国体育娱乐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健身娱乐;现状;问题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China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WANG Xue-wen

(P.E. Institute of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 832000,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rt of the developed area of 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rket,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Key words】Sports fitness and entertain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

0 前言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它既贯彻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又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同时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催生了健身娱乐业的形成,没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就没有健身娱乐业,没有健身娱乐业也不会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演进。

1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现状

1.1 表性城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现状

1.1.1 北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人均收入、文化娱乐支出均排在全国前列,在2002年居民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支出403. 9元。体育健身娱乐业正逐渐形成高档、中档、低档多层次,健身、娱乐、休闲多主题,外资、内资、合资多元化的健身娱乐网络体系。尽管京城各健身俱乐部已拉开架势一拼,但目前竞争还没进入白热化阶段,因为京城俱乐部的市场容量远未饱和。

1.1.2 广州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在广州,经营性的健身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据广州市体委市场管理处的负责人介绍,从:1994~1999年初,广州市的健身娱乐场所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5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健美中心就有30家 。根据文献调查,1992 -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平均增长率达5. 1 % ,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活动3. 45项,到体育场馆90 %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100元,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程度可见一斑 。

1.1.3 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文献调查显示:早在1997年底,上海已拥有各类经营性体育场所698家,其中游泳池(场)和大型水上娱乐场所223家,保龄球馆142家,健身房41家,网球场21家,滚轴溜冰场17家,高尔夫球场(包括练习场) 11家,赛车场(馆) 4家,其他经营性体育场所12家;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经营上有所侧重,国有和集体经济经营的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上,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经营的则主要集中在现代时尚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上。上海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经营单位的经营业务以综合为主,绝大多数体育经营单位以一项为主、兼营他项 。

1.1.4 我国东西部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及比较

出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东西部在场所类型、营业场地面积存在不足,但经营状况基本都以不盈利为主,从消费对象上来看,至少就个体而言,东部地区人们在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并非就可定高于西部地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人们的消费思维更趋理性化,消费行为更加成熟,因而消费心理就更难以把握.图表显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经营现状并不太尽如人意,但是有大多数业内人士对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是持乐观态度。

2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趋势

2.1 体育健身娱乐业朝国际化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大环境影响下,自身运动发展规律必然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朝国际化发展趋势。

2.2 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中,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体育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它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 (包括健身娱乐服务、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

2.3 体育市场相应法规的出台

由于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将逐步建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其他的市场体系相衔接,形成有效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和竞争机制。加强体育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及市场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法规建设,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灵敏、运行有序的体育市场管理和运行机制,依法保护体育投资者和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3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体制和体育观念存在问题,重竞技体育的投资和管理力度,对群众体育不够重视。

(2)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各行其事,无法可依的现象 。

(3)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在我国仍处于萌芽状态,体育部门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扶持政策。

(4)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同,中低高档体育休闲娱乐健身服务发展不平衡。

(5)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项目呈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态势。项目设置以及市场定位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水平、素质偏低 。

(6)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的人员多缺乏体育经营所必需的专门知识。

4 结论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但促进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健身产业的投入和管理,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促进健身娱乐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健身娱乐产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钟天朗,陈慧,等.上海市全民健身服务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

[2]钟天朗.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8,24(3).

[3]上海市民营类营业性体育场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4(1).

[4]王丽秀,马纯锋.健身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

[5]葛毅,李仪,力翔.关于江苏省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19(2).

[6]赵永高,王丽莉,唐伟.北京市健身娱乐市场的“显性”分析与发展对策体育[J].成人教育学刊,2005,8,21(4).

[7]刘次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6,27(3)(总第115期).

[8]杜熙茹.论我国健身业研究的新视野[J].体育文化导刊,2006.

[9]王岳洲.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8,27(8).

第9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

【P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民办高校数量及学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民办高校各方面的独特性,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有着当代大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比如,既会遇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问题,还需要承受着因考分偏低带来的学业压力、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偏见带来的认同压力,民办高校学生面对的困难和压力远远超出公办院校的学生。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更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在研究深度、广度及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 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可度低。

为适应教育大众化潮流的需要, 1999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民办高校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无论是在办学历史、办学力量、学生生源,还是在教育成本、办学品牌及文凭的含金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差距,这种客观存在的差距甚至导致社会对处于摸索阶段的民办高校存在着偏见,如“民办不如公办”、“民办高校不正规”、“公办高等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被视为“混文凭者”等,这无形给民办高校学生造成比公办院校学生更大的压力。

2. 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如前所述,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客观差距,致使社会对民办高校认识存在偏差,同时也会对民办高校学生产生不认同甚至是歧视,如就业和考研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已是不争事实,公办院校毕业生就业已存在困难,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显然难度更高,而用人单位在考察民办高校毕业生时,除了有一定认识歧视,还会有着比公办院校毕业生更高的学业与技能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伴随着考研政策的改变,公办院校研究生录取时更加倾向于公办院校和本校的本科毕业生,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考研录取时处于劣势,就业和考研方面的不平等遭遇,导致民办高校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民办高校的因素

1. 民办高校自身的现实原因。

很多民办高校都是由民办学校升级转轨或者新筹建而来,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办学理念及经验方面也相对不足。对于很大部分民办高校来说,先解决生存才能谈发展。解决生存需要扩招以形成规模经济,但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原本就比较落后的民办高校硬软件的压力更大。很多民办高校除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报效国家的目标以外,本质上仍是企业,企业难免以盈利为目标,在管理、行为、决策理念上充满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2. 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机构设置与服务都是流于形式。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被长期排斥于人才培养范围之外,无法和其他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相结合,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或者课时补充。在具体工作中,学校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心理健康,在高校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也在各个院系及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但经常就是摆设,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3.民办高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要想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好,必须有一支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但从目前来看,民办高校不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数量缺乏,而且在教师专业化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民办高校专职心理教师人数普遍较少,很多教师都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更多是让辅导员来充当这个角色,队伍水平层次不齐。师资数量不足及专业化程度不高会使民办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法应对,使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严重危机。

(三)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1. 经济因素。

民办高校的学生学费和公办院校相比显然更高,民办高校的市场化运营,学生的生活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在生活补助、奖学金数目、勤工助学岗位方面都十分有限,致使学生在经济压力方面远远大于公办院校,在民办高校内部学生贫富差距很大,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易因自卑形成压力。

2. 学习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高考成绩相比于公办院校普遍较低,差距少则几十分、多则几百分。特别是不少民办高职生源吸收困难,需要多次降分补录完成招生计划。高考成绩固然不能代表一切,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能够侧面反映学生中学时代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求知欲望、自我管理等方面能力。而这些方面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及出现心理问题后的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何认识如何处理;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人际交往问题,如何认识如何处理;遇到生活挫折如何面对;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等等问题上,民办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问题,更易比公办院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升社会对民办高校及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可度

当前,中国的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固然不及公办院校,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民办高校,这些民办高校在办学力量、办学资金、办学品牌、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学生培养等方面俨然超过了很多传统的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更具备一些公办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化、办学更有活力、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投入更大等。社会应与时俱进,用新眼光来审视现代的民办高校及其学生,减少甚至消除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偏见,平等看待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认可度还是就业、考研等方面给予公平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社会给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其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应增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1. 民办高校应协调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与企业盈利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在学校硬软件上要加大经济投入,努力品牌化。比如在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不能仅追求盈利而忽视,尽可能减轻学生学费和生活费负担,学校可以多设置勤工俭学岗位给贫困生,可以通过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提供助学金等方式帮助贫困生,也可以多组织一些互帮互助活动,让贫困生得到更多的关爱,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 民办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课程建设。

民办高校需建立专门的多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中,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多渠道、全面、随时接触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耳闻目染,学生就会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自我诊断,又可以帮助他们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找到的解决办法及途径。

3. 民办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业务水平。

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师资数量与专业化存在的问题,肯定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上加大经济投入,增加相应的岗位数量,最好是能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的队伍,减少兼职心理教师和跨专业心理教师;民办高校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时,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标准,要本着对学生、对学校负责的态度,真正选拔那些能够热爱教育事业、自身具备良好修养和健全人格、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老师来担任;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多组织相关岗位培训、多去高水平的高校交流考察,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 民办高校应营造一个文化气息浓重的校园环境。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相对缺失或者商业气息比较浓厚。而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校园文化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比如勤奋好学、注重道德、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惧竞争、团结向上的校风会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而学校也可以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集体活动,提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5. 民办高校应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有关的调查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高于其他年级,最好的教育是预防。所以在新生开学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前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大一新生的具体情况,重点开展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变化、人际交往、如何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生涯规划、大学期间会遇到那些重点问题及如何解决等专题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融入大学新环境中去。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需掌握一些心理{适的方法

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学生自身掌握一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合理调控自己情绪就是重点之一,可以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特殊情况时自己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励志名言或者伟人故事来鼓励自己,使自己的心态能够得到及时调整;可以学会注意力转移,把视线从糟糕的情景中转移到其他积极的方面;可以适当地发泄不良情绪,向别人倾诉和运动等都是好的方法;学生不应羞于和惧怕心理问题,也可以向他人求教;平时多注重身体和精神上的自我放松;注意处理各方面问题的方式;学会自省和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这些都对解决心理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翔. 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 (4).

[2] 周小娟.《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载于《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