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总体城市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总体城市设计案例

第1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吊杆自起点到中点由短变长,排列有序,强弱渐变,体现了其对称及韵律的美感。结合以前城市系杆拱桥的建造实例总结,得到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如下:1)尺度合理,比例和谐。尺度是指建筑体给人的感觉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作为城市建筑应考虑其尺寸应与城市整体建筑群相融,在城市区如具有特殊标志性和纪念性的系杆拱桥,一般采用雄伟尺度,其他一般尽量采用亲切尺寸和自然尺度,使得桥梁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城市建筑群当中。系杆拱桥的各个部分都应有适当的比例,从整体上看,拱、杆、梁的比例在空间上应协调。根据以前系杆拱桥在城市的建筑资料统计:对于简支梁系杆拱,其矢跨比在1/10~1/5;对于中承式连续梁系杆拱,矢跨比在1/6~1/3.5之间较为合适,边、主跨均衡合理的跨度比为1∶2.5∶1;对于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合理的矢跨比为1/8~1/5,边主跨比为1∶2∶1,这样就能使人在视觉上更为舒适亲切。2)协调统一与变化多样,融入城市环境。系杆拱桥的美观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这样就能为城市增色,成为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物,同时由于城市美观取决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以及建筑外貌上的个性变化,系杆拱桥应与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力求自身的多样,轮廓线性的丰富变化,为城市景观增彩。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人文背景,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民族风情,所以城市中的系杆拱桥作为一种地标性建筑物尤其是旅游名城和历史名城,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特点和风土人情,以求将桥梁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景观当中。3)韵律优美,结构对称。对于系杆拱桥,其吊杆平行分布,由两边向中间逐渐变长,连续变化,具有极强的连续韵律感,而多跨连续系杆拱中的拱肋曲线从拱顶至拱脚逐渐降低,到二跨后又逐渐提高,体现出其丰富的渐变韵律,更显生动活泼,产生奔腾跳跃的动感。作为城市的系杆拱桥,因通过对称来表达规律性并引发平稳安定的情感。系杆拱桥的对称主要有其在平面上沿桥面中心线的镜面对称,又有其在侧面时沿拱轴线的镜像对称,同时其立面上的镜面对称,不但简化了设计和施工,也体现了庄重和和谐的审美形态。

2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步骤

参考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步骤,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有如下几个步骤:1)了解建设机关对于所建桥梁的基本定位及该桥梁所在地区的整体规划,结合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考虑总体的景观效果及方案。2)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的了解该城市的文化背景,该桥所在地区地形,地物和水文特征,以及其他的桥梁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可能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3)通过试验比选,从技术,经济,美观上综合论证,选出更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桥梁设计方案。4)系杆拱桥的景观的初步设计主要对系杆拱桥的结构,钢管拱和吊杆进行分析。5)对系杆拱桥附属设施的艺术造型,色彩,建材涂装,以及桥梁夜景照明进行景观设计。6)制订出总体景观设计的方案文件以及各细部设计的景观设计效果图,并展示系杆拱桥的效果且交付施工单位。

3案例分析

为了对龙井市海兰江大桥作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到效果图,以此为例,探讨城市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要点。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集中的区域和朝鲜族民族文化发祥地。近年来,龙井市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努力成为朝鲜民族文化名城,仁化村位于延龙图中心地带,为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兴建仁化海兰江大桥,以更好地建设成为朝鲜族特色村寨,海兰江大桥主桥长287m,在下部为连续梁桥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目的在上部加以新的装饰体系,使其成为当地一座集通行和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2)设计原则。a.海兰江大桥是建于龙井市内的城市跨河桥梁,而龙井市是文化旅游名城,因此,该大桥不仅需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其景观设计也是一大重点,所以该桥不仅应具有时代性,还应该考虑与该市的人文环境相符合,并成为该市的一道旅游风景线。b.必须遵循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的桥梁基本设计原则。c.桥梁结构应该便于施工,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施工所用建材必须满足低温使用的要求,由于当地处于东北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d.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总体相协调的原则,与周围建筑群相结合。3)景观设计方案。根据龙井市的城市特点,以及该地区的人文特色,朝鲜族的民族风格等,同时考虑到桥梁的跨度,以及和背景的结合程度,在七组景观设计的比选方案中,最终选定桥型方案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以江面上的彩虹为主题思想,展现该城市的朝气蓬勃以及该民族对多彩生活的热爱。桥型设计方案:桥跨全长287m,为了使其与城市整体规划及周边建筑群相协调,既不张扬突兀,又体现其标志性,最终采用三跨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桥,桥梁跨径分布为70m+147m+70m的方案,矢跨比为1/7,中拱最高点距桥面为20m,边拱最高点距桥面10m,符合尺度合理,比例和谐的设计准则。同时桥梁整体刚劲有力,拱圈线性柔和平顺,与城市建筑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其拱圈建筑涂彩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使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民俗风情。桥梁各跨拱肋首尾相连,形成波澜起伏的连续拱形结构,具有连续的韵律,同时中拱较边拱高而大,又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韵律,充满了节奏感,桥梁在平面,立面,侧面上镜像对称,让人赏心悦目。同时,整个建筑大拱与小拱相连,犹如一道道彩虹横卧在江面上。根据景观设计方案,为该桥所做景观效果图如图1所示。

4结语

第2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污水量计算、污水(站)厂规模计算及用地规划、污水管网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的骨干工程。城市污水规划即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又是城市污水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城市新区污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新区的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工程规划设计实例,从污水量计算、污水(站)厂规模计算及用地规划、污水管网系统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工程概况

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位于市区北部,范围是东至西江、西至江沙公路、南至北环路、北至九江大桥,总面积138.4km2,规划总人口45.05万人。其中滨江新区启动区位于滨江新区范围内,南至北环路、西至西江、东至江沙路、北至丰盛大道,总面积17.7km2,规划总人口17.7万人。

2 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规划中,计算其污水量是首要内容,计算规模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城市新区污水规模和新区的开发强度、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等直接关系,用水指标的选取要结合新区的实际确定。江门市滨江新区及其启动区污水量按以下方法及步骤计算。

2.1 用水量指标确定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给水规范)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一区大城市700-1100L/人・d(江门市属于一区特大城市);《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市区2020年指标800L/人・d;《江门市主城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确定指标为500 L/人•d;主城区供水现状指标为569 L/人・d。

人均综合用水量高低与工业所占比例有直接关系,滨江新区工业用地约占总用地的6.45%,相对主城区现状工业比例(25.86%)不高。结合规范、相关规划及现状用水指标,确定滨江新区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略低于给水规范下限值,高于现状值,即为650 L/人•d。

(2)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给水规范指标一区特大城市300-540L/人・d;主城区供水现状指标为329L/人・d。结合江门市实际用水发展规律,规划确定滨江新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符合规范值,高于现状值,即为400L/人・d。

(3)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滨江新区人口低密度区域,规划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按给水规范下限取值。

2.2 用水量预测

根据分区规划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预测出的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取日变化系数为1.2,计算平均日用水量。预测平均日用水量如表1。

从上述预测结果来看,滨江新区三种方法预测的用水量结果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滨江新区为人口低密度区域,用地规模较大,人口规模相对小。结合实际情况,滨江新区用水量(包含启动区)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的预测结果,即平均日用水量为34.68万m3/d。滨江新区启动区用水量预测结果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基本相同,结合实际情况,启动区用水量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的预测结果,即平均日用水量为9.15万m3/d。

2.3 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排放系数为0.80,地下水渗入量按收集纯污水量的10%考虑。滨江新区平均日用水量为34.68万m3/d,其中启动区平均日用水量为9.15万m3/d。则滨江新区污水量:34.68×0.80×1.1=30.52万m3/d;其中启动区污水量:9.15×0.80×1.1=8.05万m3/d。

3污水厂处理规模及用地规划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选择污水厂的位置及控制用地规模对于规划的总体布局、环境保护、污水利用、污水管网系统布局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新区污水厂用地规模应综合考虑区域排水规划、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污水厂污水总量、污水处理工艺、规划用地情况等相关因素确定。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按以下方法及步骤确定。

3.1污水纳污范围

依据上一层次规划,位于滨江新区污水厂纳范围为滨江新区和区西侧棠下镇镇区范围。

3.2 污水处理率的确定

要求将规划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根据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目标,确定滨江新区远期的污水处理率为95%。

3.3 棠下镇污水量确定

由于棠下镇镇区部分域属于滨江新区范围,这部分区域产生的污水量在滨江新区污水量已经统计。结合面积的比例,棠下镇其他区域产生的污水量约占镇区污水量70%(上一层次规划棠下镇预测污水量为4.50万m3/d),即棠下镇产生的污水量为:4.50×70%=3.15万m3/d。

3.4污水厂总污水量预测

棠下污水厂的污水量总量为滨江新区污水量和棠下镇污水量的总和,即:30.52+3.15=33.67万m3/d

3.5 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规划

棠下污水厂的预测平均日污水量为33.67万m3/d,远期污水处理率为95%,确定棠下污水厂处理污水规模30万m3/d。根据新区征地情况和近期开发建设计划,计算近期污水处理规模4万m3/d。

3.6 污水厂用地规划

棠下污水厂处理规模为30万m3/d,依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修订),二级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面积指标取0.55 m2/m3•d,污水厂规划控制用地面积应为16.5ha。《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中污水厂控制用地面积11.17ha,面积明显偏小。针对污水厂规划用地面积不够问题,规划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维持《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中污水厂控制用地面积11.17ha不变,调整棠下污水厂的纳污范围,在滨江新区北部另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厂和滨江新区北部污水厂。根据污水厂规划控制用地面积,推算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厂处理规模为16万m3/d。

方案二:调整《江门市滨江新区规划》,将污水厂周边工业用地调整为污水厂建设用地,用地面积为17.42ha,可以满足整个滨江新区和棠下镇的污水处理规模要求。

根据环境容量和水源保护区的情况,结合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求,推荐方案一。在规划编制方案阶段,通过专家论证和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的形式,最终以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4污水收集系统规划方案

污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根据规划区水文特点及工程要求,结合污水工程中的一些原则性、涉及面较广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对各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方针政策、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最佳方案。新区污水收集系统是在分区规划确定路网的基础上进行,排水系统几乎为空白,污水主干管布局不受现状污水系统限制,规划区内污水管系统宜充分结合竖向规划、城市规划道路、区内控制点等合理布置。江门市滨江新区启动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方案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4.1 排水体制

由于启动区内分布了5个自然村,若将启动区内城中村合流制排水系统全部改造为分流制,则难度很大,,因为这些自然村巷道狭窄,改造时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大面积破路、拆迁,施工很复杂,工程投资大,不现实。规划排水体制为:现状的自然村旧村仍维持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未来可以结合城中村改造改为分流制;其它区域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4.2 污水管网系统规划方案

棠下镇与滨江新区为一个纳污区域,共用一座污水处理厂。笔者就启动区污水管道布局问题多次与规划、市政有关部门进行探讨,提出4个方案。各方案平面布置见图1。

(1) 方案一

沿新南路布置一条污水总干管,分别沿西环路北延线、天沙河路、规划四路和丰乐路北延线布置四条污水主干管,主干管污水通过总干管跨天沙河及桐井河后排至污水处理厂,中途不设污水提升泵站。

(2) 方案二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为减小天沙河以西新南路污水总干管的埋深,在新南路与天沙河交叉的西北角设置一污水提升泵站。

图1污水收集系统方案图

(3) 方案三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天沙河路的污水管沿地块内部布置,即体育东路布置,近期实施的天沙河路布置管径较小的污水管,仅收集天沙河路沿线的污水(污水量较小)。

(4) 方案四

由于篁边村至周郡一带现状为山体,近期实施丰乐路延伸段困难较大,为了改善环境,尽早将自然村及现状建成区污水送至污水厂处理。本方案沿新南路布置一条污水总干管,沿北环路至篁边村、北环路、天沙河路、新南路布置污水主干管,新南路的污水主干管跨天沙河及桐井河,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一污水提升泵站,将污水送至污水厂。

以上4种污水管网的布置方案中,污水管道的建设规模相当,主要不同之处是污水泵站的设置和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段污水主干管的埋深。具体方案比较见表2。

从以上对比来看,四个方案的造价相差不多。虽然方案一中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段污水总干管埋深达7.0~9.3m,但启动区绝大部分地段为填土区,新南路(天沙河~污水厂)段填土高度约4.0m,如果采取有效措施使管道埋设能够与填土同时进行,可减小污水管道的埋深和施工难度,同时相应降低管道的建设费用;方案四理论上较好的解决的西江水厂附近的污水,但是北环路与天沙河路连接的沿河路如果近期无法实施,污水排至天沙河,污染天沙河较好的水质环境;如果丰乐路延伸段较早实施,污水可安方案一污水干管流至污水厂。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一为实施方案。

5 结语

城市新区(开发区)的蓬勃发展需有坚实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支持,排水规划是新区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污水规划设计的实例,提出了新区污水规划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污水指标计算污水量、因地制宜地选择排水体制、按照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污水厂用地规模、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污水管网系统。广东省江门市滨江新区于2008年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区的污水工程建设基本按照规划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2] 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3] 戴慎志等,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3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天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0506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龙头作用[1]。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早期沿用苏联体制下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后期逐步发展壮大,并向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靠拢,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目前已扩展为“城乡规划专业”[2]。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重心的转移,城镇化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等方面的转变[3-4],目前处于一个“双重转型”(发展阶段转型与体制转型)与“双重滞后”(政府管理滞后与社会管理滞后)的特殊时期[5]。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怎样平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自身特征和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四、结语

在当前城乡建设领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积极分析学科发展和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原版培养方案的不足,着眼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立足未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式,并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姬凌云.论思维方法的塑造――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阶段培养探索[J].华中建筑,2015(7):181-184.

[3] 赵万民,李和平,李泽新.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规划师,2003,19(5):71-73.

[4] 覃盟琳,黎航.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转型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3):154-156.

[5] 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6] 张良.谈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2):180-181.

[7] 阳建强,王承慧.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重构与拓展――以东南大学城市规划教学改革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杨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探索[J].城市规划,2014,38(12):53-58.

[9] 万艳华.面向国际化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规划师,2006,22(8):59-61.

[10]施德法,郭莉,张学文,等.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62-67.

[11] 石龙海.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4):34-35.

[12]白宁,段德罡.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规划,2011,35(12):70-74.

Research and reform 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analysis of new bachelor study progra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in Tianjin University

ZHANG He, BU Xueyang, JIA Mengy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第4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机场选址;规划;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民航业快速发展,国内通航的机场已达到193个。随着机场建设的提速,在机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民航局文件《关于开展大型运输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综合评估的通知》,笔者参与了针对16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千万级以上的机场综合保障能力设计建设情况进行的评估工作,归纳总结了千万级以上机场在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力求为机场改扩建及类似机场规划设计提供改进意见或建议。

2 机场选址方面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机场场址条件较差,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机场需实施改扩建工程,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改扩建工程实施难度较大,机场发展受限。下面就评估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乌鲁木齐机场

2010年,乌鲁木齐机场集团拟实施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在现有跑道北侧新建远距跑道、T4航站楼及配套设施[1]。由于机场已被城市包围,扩建工程面临较大的征地拆迁困难,同时存在净空及噪音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机场位于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扩建工程未能实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开展新机场的选址论证工作,但新机场前期工作及建设周期较长,新机场建成前的一段时期内,当地航空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

(2)三亚机场

三亚机场2004年版总体规划[2]中,机场远期以向南设置第二条平行跑道为规划目标,但第二跑道的建设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受机场周边不利地形及环境条件影响,唯一可扩建方向,即现有跑道南侧400米已成为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即使建设对容量提升比较有限的近距跑道也将付出高昂代价,同时带来不断恶化的噪声等环境问题;其次,机场西、北侧为海拔400余米的超障山头,增加了远距平行跑道运行的难度,甚至无法完全独立运行,飞行容量难以提升,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再次,机场地处大三亚湾地区城市滨海发展轴上,是未来城市西进核心区域的边缘,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阻隔作用;第四,与城市核心区域较近也增加了飞行安全隐患;最后,由于机场净空的限制,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降低,使未来城市发展与现状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在2012年版总体规划[3]中,以单跑道运行模式作为三亚机场未来建设的基本依据,但因现有场址用地的局限性,发展潜力不足,长期来看不能满足三亚航空发展的需要。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开展新机场的选址论证工作,在新机场建成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机场现有设施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3)大连机场

大连机场距离大连市中心9.5千米,目前已处于城区之中。紧邻机场北围界是城市干道松江路,跑道东端围界外是哈大电气化铁路和城市主干道疏港路,南侧是改线后的城市干道旅顺北路,距平行滑行道中心线仅700米,张前路距跑道西端约750米。机场处于城市大通道、大动脉的四面围合之内,而且在四条干道周边开发建设有密集成片的居住小区,特别是在南北两侧,城市的开发已经连成一片,机场的发展面临严重的用地限制[4]。

上述案例机场扩建均存在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机场已被城市包围,扩建工程征地拆迁费用巨大;机场位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矛盾,机场扩建后的净空要求和噪音影响将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机场选址的前瞻性不足,机场周边用地控制力度欠缺,与城市规划发展的相容性不足。

3 机场规划方面问题

近年来,随着机场的不断发展,机场内外环境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指导机场发展,许多机场对老版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对机场航站区及飞行区等设施规划进行了调整。由于种种原因,新版总体规划未得到批复,机场的规划建设没有基础依据支撑,易导致无序建设。评估案例中,此类情况也较普遍,下面举例说明。

(1)成都机场

根据成都机场2009年版总体规划修编,机场远期规划在东跑道以东1525米处建设第三条平行跑道[5]。由于空域复杂,周边土地资源紧张,机场发展受限,目前,未按照总规进行建设,正在开展成都新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未来成都地区航空运输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变化,成都双流机场规划的三跑道、滑行道等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难度。2009年版的总体规划修编未能得到贯彻,在成都新机场建成之前,成都机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进行指导。

(2)三亚机场

三亚机场2013年的旅客吞吐量为1286万,2004年版总体规划的目标年2015年设计旅客吞吐量仅有625万人次[6],可见总体规划编制时,民航发展的速度预测已远落后于现今的发展。因此,三亚机场在2004年版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多次扩建,均无法与航空业务量的增长有效契合,并受制于很多已建条件而增加了扩建方案的设计难度。2012年,三亚机场重新编制了总体规划,规划为单跑道运行模式[3],因现有场址用地的局限性,长期来看,单跑道不能满足三亚航空发展的需要。可见,两版总体规划均未能对机场建设进行合理指导。

(3)首都机场

目前首都机场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2004年版,规划的主体设施容量为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7],规划的飞行区和航站区主要设施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扩建工程中建成并投入使用。首都机场2013年旅客吞吐量已达到8371万人次,超过现有设施的规划设计容量。首都机场于2010年组织了对2004年版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该版规划,首都机场东、西区可各增加一条近距跑道,在T3航站楼以北可扩建航站楼[8],该版规划迄今尚未得到批准。首都机场近年来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

上述案例表明,机场总体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存在不足,而总体规划时效性也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机场建设应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有序开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应根据机场发展适时进行。

4 机场设计方面问题

(1)跑道滑行道系统

在机场现有跑道和滑行道系统中,由于早期设计理念及后期运行的限制,部分机场第二条平行滑行道兼做机坪滑行道。随着机场发展及起降架次的增加,这种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同时,部分机场快速出口滑行道、穿越道、绕行滑行道和旁通道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2)机位滑行通道

目前大部分机场的航站楼设置为指廊式,指廊间航空器的滑行效率受制于机位滑行通道的设置数量和运行指挥方式,部分机场U型槽内设置了较多的机位,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在设计时只考虑规划了一条机位滑行通道,不利于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行效率。部分机场虽在设计时考虑了两条机位滑行通道,但在运行时依然按照一条通道进行指挥。

(3)机位资源

随着机场航空业务量的增加,机场机位资源日益紧缺,部分机场由于预测保守等方面原因,机位资源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大部分机场正常使用的机位可满足正常运行需要,但过夜飞机较多,以及大面积航班延误或者需要接收大量备降航班时,机位资源较为紧张。

大部分机场旅客流向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蓉等地区,这些区域的空域资源和飞行时刻相对紧张,未来增加大机型比例的需求是必然的。目前,这部分机场E类机位和近机位比例相对较少,D类机位利用率较低。

5 总结和建议

(1)选址方面,部分机场的选址建设前瞻性较差,没有充分考虑城市总体发展,机场发展没有余地,当业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迁建机场。建议在今后机场选址工作中,重视机场与城市规划发展的相容性,注意场址周围气象条件和空域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2)规划方面,机场建设前期,对航空业务量发展预测普遍偏保守,机场发展余地不足。机场在一期规划时,未考虑远期发展,当航空业务量增长后,部分机场需要将航站楼从跑道一侧搬到另一侧,投资巨大,已有设施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建议在今后机场规划工作中,重视机场前期预测及机场规划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3)对于需新建机场的情况,相关机场应持续跟进新机场场址论证和协调工作进程,基于机场拟重新选址建设的情况,有必要根据本场的实际运行预测和改扩建项目工程的进展情况,对机场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调整目标年为新机场预测建成年,同时研究在过渡期内本场改扩建工程和升级改造项目科学化、合理化的建设方案,使机场扩建既满足过渡期航空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又能减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4)对于需进行总规修编的机场,应抓紧推动机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有效指导机场的未来发展和周边环境的控制。对于部分地区新机场工程即将实施的情况,建议深入研究两个机场的分工和发展趋势,结合新机场建设情况,重新编制机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工程建设时序。

(5)设计方面,航站楼构型对机坪运行有一定的影响,指廊单滑行道的机场,靠航站楼主楼一侧的停机位退出滑行不便、机身调不直。主要是为节省场地空间靠主楼的停机位距离服务车道和航站楼主楼过近。建议今后的设计方案要适当拉开与主楼的距离,应注意指廊构型的机位布局和滑行线的设置。为飞机推出留出空间,并可为特种车辆的停放提供场地。

(6)建议机场增加可用机位数量,开展新建机坪方案研究,优化机坪设置,适当增加大型机位及近机位数量,提高机坪保障能力。在今后大型机场设计建设中,建议考虑增加10%~20%的缓压机位,对缓解机位资源压力和保障备降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R]. 北京: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2010.

[2]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04年版)[R]. 广州: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4.

[3]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12年版)[R]. 广州: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2.

[4]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08年版)[R]. 北京: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2008.

[5]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09年版)[R]. 北京: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2009

[6]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04年版)[R]. 广州: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4

[7]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总体规划报告(2004年版)[R]. 北京: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2004.

第5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城市设计概论;开放式;教学模式

1当今城市设计教育的背景

城市设计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国家建设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对城市设计立项进行重点研究,各高等院校也逐渐把城市设计纳入到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设计教学体系。目前城市设计已成为横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新常态下,中国城市建设进入有机增长阶段,过去大拆大建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建设模式,全国上下都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城市建设之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2]。2016年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法规、行政和技术3个层面推进城市设计[3]。在此大背景下,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再次进入了政府、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城市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理论课和设计课两大板块。由于设计课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比重较大,且设置灵活具有较多创新改革的可能性,往往更能吸引高校教师和学者的注意力,在此方面已形成不少教学改革的成果。而理论课由于教学模式相对固化难有突破性改进,在讨论城市设计教育时常常被忽视。本文根据作者对城市设计学科及教育理念的思考,结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经验,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试图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

2现状教学的困境

城市设计集中授课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城市设计概论》,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开展城市设计实践必要的先修课程。这门课是典型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以下问题。2.1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一方面是指理论课与设计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实际教学安排中,城市设计的理论课和设计课往往分开进行。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未参与过城市设计的过程导致对城市物质形态和设计方法不熟悉,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学过之后印象不深,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到了设计课阶段,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设计思路,经常表现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和融会贯通方面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的脱节。传统理论课教学是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通常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单方向的传递知识,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听课过程中往往缺乏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课堂信息量掌握的比例较低,更不用说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设计实践过程中,因此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相背离。加上传统理论课的评价体系通常是以试卷为中心的考察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视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和矛盾。2.2知识体系庞杂,教学内容没有定式中国城市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甚完善。城市设计在学科上跨越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等几个不同层次学科专业[4],在实际工作中又涉及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大家都是从各自关心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城市设计,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教材就有十多本,除了较为经典的金广君的《图解城市设计》、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段汉明的《城市设计概论》[5],近年来徐雷(2008)、丁旭(2010)、冯炜(2011)、王一(2011)、孙贺(2012)、胡纹(2013)、赵景伟(2013)等学者都编写了城市设计的相关教材。各教材在知识构架、专业侧重、内容体系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导致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从下手,加之目前国内针对城市设计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使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混乱。

3教学改革的思路

对于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即课程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金广君先生认为,学生在城市设计课程中应被赋予7个方面的能力训练:组织和管理规划过程的能力,环境分析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计划与设计目标的能力,精心计划、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方案创造或指导方案创造的能力,方案的比较、评价和修改的能力,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交流、交往的能力[6]。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3.1《城市设计概论》学习的重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传授的不应是教条主义,而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教师应将社会价值观、城市设计与分析方法等融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训练职业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重点是:(1)构建理论框架。正确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理论思潮,掌握城市设计的要素,即“设计什么”的问题。(2)熟悉设计方法。理解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并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方法,即熟练掌握“怎么设计”的问题。(3)掌握调研、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对基地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定位,这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实践的基础。3.2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学习重点的剖析,《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两个总体思路:(1)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指导设计实践,《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和技艺,通过解读城市设计案例,总结设计策略和方法,为设计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学生除了具备城市设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学会活学活用,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反馈的过程来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和感性空间形态设计水平。(2)强化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接受教育的学生将来除了设计工作,还有可能从事政策制定、商业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这就更加要求授课内容多元、覆盖面广,能够适应学生未来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7]。因此,《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从单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在于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要突破传统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过程。

4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城市设计理论课教学明确的目标导向,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在《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索了优化改革的策略,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包括多元的教学内容、互动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4.1多元的教学内容城市设计知识体系庞杂,而且近年来相关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成果丰富,许多新方法、新理论不断充实现有的理论系统。即使现有教材不断修订,也远远不及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果仅以一本教材为参考资料,很难覆盖最广、最全、最前沿的城市设计相关知识,不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充分发挥了教材开发的自,形成教材+辅助材料的教学参考资料(图1)。课程设置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下半学年,课时为18周共36学时,以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为主导教材,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城市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3个模块(表1)。教师备课时,一方面,从最新出版的著作、杂志和媒体资料中选择具有研究性、讨论性、开放性和前沿性的资料作为教材的扩充;另一方面,积极从城市建设的成果经验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中直接挖掘有意义的素材,并根据特定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改组使之作为补充教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对专业动向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此外,在城市设计理论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10本易读的城市设计书籍作为拓展阅读资料,都是翻译自经典的外国理论著作(表2),课堂上概括介绍了每本书的主要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任选1本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补充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知识架构,对当下流行的城市设计理论追根溯源,通过阅读著作对作者的思路和理念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一手资料。4.2互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往往灵活度比较差,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授课吃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结果。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堂上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解,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讨论和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城市设计理论模块知识时,教材内容虽然整体比较系统化,但就具体知识点而言又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度和引用率比较高的理论观点,教材中仅有片段化的引用,离开了上下文语境,学生只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因此,在该阶段授课的同时,要求学生从教师推荐书目中挑选1本著作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学生主进行详细的研读,变被动接纳知识为主动钻研知识,可以调动大脑思考的积极性,强化记忆,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检验学习成效,在学期末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题目为“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哪个更适合中国”,选择当下国内最具有时效性的话题,有助于学生置身于社会背景下运用所学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现实的距离。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去自主思考,包括政府、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等,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案例研究模块的教学尤其强调活学活用,目标是让学生能把从案例中学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上课时采用师生同讲的方式,该模块根据功能和特征,将城市设计实践分为CBD、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历史地段、滨水区5种类型,学生相应分为5个组,每组选择1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并轮流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该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从合理性、客观性、可实施性等角度去衡量社区开放与否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辩论会被证实效果非常好,一方面,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喜爱;另一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能在短时间内提炼所学知识并用来解释和支撑观点。4.3综合的评价体系多元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评价体系不能仅仅通过期末试卷成绩来衡量,而是在平时的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果表现。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全面评价、综合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单一评价体系。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学校要求必须有期中和期末考试环节。上半学期完成理论模块的教学,学生同步进行课外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点加强学生对城市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下半学期讲解案例模块和城市分析方法模块,与此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案例研究工作,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每位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由上半学期的读书笔记(20%)+期中考试成绩(20%)和下半学期的案例研究(30%)+期末考试成绩(30%)构成。由此降低了期末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力度,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主导方向。在试卷考核的知识点构成上,降低了教材中死记硬背内容的占比,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期末试卷中客观题占比30%,主观题占比70%,主观题中30%的内容是开放性的题目,从课本中找不到参考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发挥。这样达到了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全面理解和总结能力的目的,与本次教学改革的初衷相一致。

5结语

第6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论坛分为四个主题:

1.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城市;

2.建筑文化与城市特色;

3.建筑技术与建筑师执业能力;

4.奥运工程及其它重点工程项目介绍。

建筑师们结合对奥运建设的思考和对后奥运时代的展望,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城市、建筑文化与城市特色、建筑技术与建筑师执业能力等学术问题。8月18日,与会建筑师们相继来到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工程、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进行了学术参观。(详细报道将刊登于2007年第10期。)

(王雯淼)

北京启动节能改造对机关大型公建进行能源审计

8月初,市建委等部门颁布了《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根据方案,2007年年底前必须完成40个机关、大型宾馆、商场、写字楼的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2008年内完成50%以上大型公建能源审计。《方案》规定,既有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具体任务分四个步骤:

一是实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本市列入建筑能耗统计制度调查对象包括全部机关、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建、全市18个区县中抽取23个街道占20%的普通公共建筑和住宅、向列入统计对象的建筑集中供热(供冷)的运行管理单位。其统计内容为建筑物基础信息、建筑耗能量、集中采暖(制冷)的供应量。

二是在重点公建安装分项电表和远传系统。在市建委建立本市既有建筑能耗监管信息平台,对机关和大型公建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并承担建筑能耗统计的数据传递、电子台账、电子报表工作。

三是建立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在2008年底前完成50%机关和大型公建的能源初步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建造的实际情况与节能设计标准对照,近三年电、水、热气的消耗量和近期实测情况,能耗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情况,应当采取的节能措施。

四是制订建筑物和集中供热单位的能耗定额。在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和能源审计工作施行一段时间,积累足够数据以后,制订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集中供热单位的能耗定额,作为对产权单位、运行管理单位考核、稽查和对建筑物节能改造方案评估、审核的依据。目前已确定朝阳、丰台为试点区域。

(本刊)

世界城市建设案例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2007年8月18日下午由建设部主办的2007世界城市建设案例交流大会暨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工程成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城市建设政府要员、城市建设实战专家、城市建设实战专业人士近800人齐聚首,为中国和谐城市提供建设动力,为中国城市建设领域探索发展方向,共同见证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工程研究成果的精彩场面。

华贸中心、山水黔城温都水城、泛海国际居住区、红螺湖别墅、龙德广场、A-Z TOWN爱这城、马奈草地、波特兰花园、华彩国际公寓、茂华都会、润枫水尚、上元、格调、美林湾、美泉宫、天鹅湾、中堂、方恒国际中心等41个案例榜上有名,并获得了表彰。

此次活动作为建设部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展览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由建设部主办,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通过“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委员会”创造性地将案例研究方法引入到城市建设领域,力图整合全球城市建设相关领域顶尖专业力量、资源,引导城市建设全产业链通过和谐的思想、和谐的行动、和谐的模式,推动中国城市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刊)

天津市滨海创新工业园总体规划正式确定

8月10日,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园区――汉沽津滨科技创新工业园项目总体规划方案最终确定。生产制造园区、科技孵化器,创意产业基地、商务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5大部分,总建设规模35万平方米功能分配将充分体现出园区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和人性化的特点。

区域内部交通方面,为保证区域内每个功能板块的高效连接性,园区的交通规划采取大交通套小交通的方式,每个功能区均有外环道路及内环道路,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之间的连接性。为更好地体现汉沽津滨科技创新工业园生态、人性化的特点在总体规划中,园区的绿化面积将达到总面积31%以上。同时,还在临蓟运河沿岸规划了6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并以此为起点,向园区内辐射出多条景观带连接起园区内多处的集中绿地,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景观布局。

汉沽津滨科技创新工业园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规模达12万平方米,以单层标准厂房为主体,共有22栋,由南至北分为 大组团。三大组团内交通自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交通流畅、节能环保的科技型厂房组群。为了提高了园区内企业生产空间的使用效率,项目一期还规划了5500m2的仓储用房,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集中仓储服务。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于2008年底竣工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

(本刊)

安德鲁接受《建筑创作》杂志社专访

2007年8月28日晚六时,国家大剧院法方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来到《建筑创作》杂志社内接受专访,他就国家大剧院设计理念等给予解读,并表示在设计过程中与中国建筑师的合作非常愉快,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努力、认真与团队精神。安德鲁还特别亲手勾勒了几幅图片来解释他心目中国家大剧院与人民大会堂、故宫等周围环境的联系,并勾画出他理想中市民如何穿越大剧院获得愉悦和满足。在采访中安德鲁还回忆了当年与张开济大师、魏大中总建筑师相识共事的场景也聊起了对中国作家老舍、莫言的喜爱。(采访详细内容见《建筑创作》杂志2007年第十期。)

(王雯淼)

“2008”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六)

2007年8月8日晚,庆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其中12个新建场馆中国家体育场上层膜结构的附属钢结构完成93%,上层ETFE膜已安装完成22%

下层膜结构的附属钢结构完成86%。玻璃幕墙玻璃安装完成47%,机电安装完成45%,精装修完成25%。目前游泳中心机电安装完成80%,精装修完成65%。北京射击馆已竣工移交。老山自行车馆装修施工和赛道安装已完成,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五棵松篮球馆幕墙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施工。国家体育馆精装修完成30%。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已基本完工。北京大学体育馆正在进行外装修、室内精装修、设备安装调试。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和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已竣工移交。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中心赛场沥青铺设完成,精装修完成50%。

11个改扩建场馆丰台垒球场已于2006年竣工交付使用,并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工人体育馆、工人体育场二次结构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装修、设备安装施工。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已竣工移交。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正在进行施工收尾工作。首都体育馆二次结构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老山山地自行车场功能用房已完工,正在准备进行赛道场地施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正在进行设备、线路改造,室内精装修施工。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正在进行改造收尾及验收准备工作。

8个临建场馆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正在进行装修收尾工作。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主比赛场、附属功能用房装修及设备安装调试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工程完工验收及临时设施安装等赛前准备工作。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和射箭场已通过完工验收。五棵松棒球场已经竣工完成验收。老山小轮车赛场已进行完工验收,正在进行出发台建设。城区自行车公路赛场起终点功能用房装修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工程完工及赛前准备工作。铁人二项赛场正在进行坝底平台及赛道道路施工。

45个训练场馆朝阳体育中心田径场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中央,市属高校及各区属训练场馆等4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2个场馆按照预定计划准备在2007年8月底前全部开工。

5个相关设施国家会议中心外幕墙完成80%,机电安装完成80%,室内装修完成50%。

场馆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奥运场馆周边共需建设62条道路和4座桥梁,目前,56条道路和4座桥梁已经开工其中,31条道路和3座桥梁具备通车条件,有25条道路和1座桥在施。

(王欣斌)

当今最受世人瞩

目的10名(10组)

建筑师

美国福布斯排行榜不久前公布了当今最受世人瞩目的10名(10组)建筑师。

1.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2.汤姆・梅因

(Thom Mayne)

3.SANNA

4.罗伯特・福克斯

(Robert Fox)

5.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6.吉姆・科纳

(James Comer)

7.恩利凯・诺尔坦

(Enrique Norten)

8.迪拉+斯科菲第奥

(Elizabeth Diller &Ricardo Scofidio)

9.蒂威德・阿西亚

(David Adjaye)

10.本・方・贝凯尔

(Ben van Berkel)

周有芒摘自《建筑网》

世界建筑资讯

1.巴林的超高层建筑

巴林将要建设的世界贸易中心,高240m。设计上利用通过相对而立的两座建筑物之间的风力,提供建筑物内11%~15%的用电量。该项目的建筑设计师为Atkins。

2.多哈的医疗中心

位于卡塔尔的首都多哈正在设计中的新的医疗中心。是包括儿科、妇科在内的全科医院,建筑物的立面由玻璃和白瓷砖构成。该项目计划2010年完成。建筑设计师为Ellerbe Becket。

3.多伦多机场

正在建设中的、预计2010年完工的多伦多机场。建筑设计师为MosheSafdie。

4.帆船似的高雄地铁车站――港口城市的标志

计划2007年12月完工的总建筑面积达35000m2的高雄地铁车站,包括大厅、入口及地上圆形广场。该项目不仅是重要的地下交通设施,而且地上还是高雄市内最大的十字路口。在直径140m的圆形广场上布置的4个玻璃屋面的主入口,宛如浮在水面上的帆船,成为港口城市高雄的地标。该项目的建筑设计人为高松伸建筑设计事务所。

5.温布利体育场

英国伦敦的温布利体育场(Wembley Stadium)将进行翻新改建。温布利体育场是英格兰足球的正式比赛场地,因此可以说是足球迷们的圣地。该体育场高度世界第一,能容纳90000名观众是欧洲第2大体育场。该体育场的设计人为OakwoodEngineering。

6.扎哈・哈迪德设计的莫斯科饭店

7.台湾全国表演艺术中心

将于2009年开工、2012年完工的台湾全国表演艺术中心,拥有一个2300座席的音乐厅、2000座席的歌剧院、1000个座席的剧场和能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包厢席。此外还建有野外剧场。该项目的建筑设计人为Mecanoo。

8.伦敦最丑陋的建筑

由著名建筑师RafaelVinoly设计的伦敦移动电话电波塔正成为英国民众谴责的对象。据说目前该项目正处于诉讼中。大多数市民的意见是,不能接受在历史街区中矗立着这么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异型形态。而RafaelVinoly正是“东京国际论坛”的建筑设计师。

9.日本的铁道博物馆

2007年7月竣工、10月开放的铁道博物馆位于日本的琦玉市,为地324层的钢结构,总建筑面积27416m2。长250m的曲面大屋顶形成了整个设施的大会场。在由斜交立体桁架组成的45m×195m的大空间里,展示有36辆实体列车、模型铁道透视图还有餐饮空间及休息区。室外布置有迷你列车、短程列车、放映厅等展览区。由迷你公园顺着大台阶可以来到屋顶平台,这里是视野及佳的交流场所。由铁道联想的其他项目通过内外设计而逐一得到展开。该项目的设计者是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建筑设计事务所。

10.西班牙石油大亨卖掉正在建设中的超高层大厦

2007年7月30日,西班牙的石油大亨莱布索YPF(Repsol YPF)以8150万欧元的价格,将正在建设中的位于马德里的一栋超高层建筑的所有权卖给了CajaMadrid银行。该建筑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设计,建成后将是西班牙的最高建筑。

11.美国衣阿华州美术馆

衣阿华州美术馆由英国建筑师德比多・提巴费尔德(David Chipperfield)设计。该美术馆的规划是作为水边再开发的内容之一,将用地的一部分作为空地提供给市民。透明、洁净的美术馆将成为古老城市的一个亮点。

12.米德尔斯布勒(Mliddlesbr-ough)的大学设计

米德尔斯布勒大学占地32000m2有2万名学生和600名教职员工。目前,smcgroup发表了其中心设旋的设计方案。如同把砌块流动式堆砌起来的立面,生动、充满想象力的建筑,似乎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近来,对于教育、工作环境的空间提案越来越变得自由了。

周有芒摘自《建筑网》

美国《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评出2007年度优秀作品奖

美国《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杂志社目前公布了第10届“Good Design isGood Business”年度国际竞赛的获奖者,这些创新的获奖设计有助于公司、非赢利机构、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解决问题并达到了特定的目标。10个项目赢得了2007年度优秀奖。

InterActive公司总部(InterActiveCorp headquarters),位于美国纽约城,由Gehry Partners/STUDIOSArchitecture设计。

海军联邦信贷协会(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Pensacola,由ASD Inc.设计。

美国人口普查办公署总部(United States CensusBureau Headquarters),位于美国马里兰的Suitland,由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设计。

青年表演艺术中心(Young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Arts),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由Kuwabara Payne McKennaBlumberg Architects设计。

四季表演艺术中心,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由Diamond and Schmitt设计。Gardiner博物馆,位于加拿大多伦多 由KuwabaraPayne McKenna BlumbergArchitects设计。

赫斯特大厦室内设计,位于美国纽约,由Gensler设计。

Hubbell照明设备总部,位于美国南卡罗里纳格林佛尔,由McMillan Smith &Partners设计。

圣地亚哥教士队棒球场公园,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由Antoine Predock Architect PC设计。

SJ Berwin律师事务所,位于英国伦敦,由HOK设计。

第7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工程造价;措施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the most key link is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so design personnel shall road design ideas and from the contents of selecting the optimum technology, standard, the determination of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solutions, flexible using of road design technology index, and use the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makes every effor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under conditions in engineering cost to lowest.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Design; Project cos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道路建设过程当中,道路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中心,并且能够控制工程投资以及整体质量。城市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建设任务重、设计周期较短等情况,往往在实际的设计施工当中会出现不合理的规划、不科学的定位、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工程指标、选取设计方案没能联系实际情况等等。并且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忽略了设计,过于重视主体工程。这些现象导致了工程造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工程建设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笔者针对城市道路设计当中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道路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道路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相对于整个道路工程来讲,设计所需费用仅仅不到1%,但是正是因为设计费用这不到1%的影响着高达65%之上的投资。在对单项工程所需花费进行计算的时候,对于道路施工使用的材料以及结构方案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设计方案对于经常性费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对于城市道路项目建设一次性投资中,道路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使用阶段的经常的使用费用也有着影响,例如维修、照明能源、清洁等方面。而经常性使用的费用与一次性的投资费用是成反比的。但是通过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与努力,只要找寻到两者之间最佳的结合点,才能够确保在道路设计当中使用最低的费用。

(三)设计质量对于投资有着间接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当中,设计占据的比例为例第一,大约40%。为数不少的城市道路由于设计不够合理,会影响到道路的正常使用;对于设计图纸要求过低,往往设计之间存在矛盾,而导致停工、返工现象严重,甚至是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或者是质量方面的缺陷,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从而将工程造价提高。

二、城市道路设计当中,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一)技术标准需要合理选用

对于城市道路建设来说,选择合理的标准是一门技术性、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并且涉及相当广泛。从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来看,基本上都能够符合标准,只有极个别的项目因此功能不清不楚、定位不准确,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定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详细的分析在路网当中,该项目的作用以及使用功能,也包含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在选取合理的技术标准应当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1、拒绝采用技术标准过低的设计,有效的避免道路还未达到使用年限的时候,就出现了不得不扩建或者重修的地步。扩建道路,不仅会影响道路的整体服务,更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当道路还不到使用年限就开始扩建或者重新修建时,就说明了存在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2、拒绝采用技术标准过高的设计。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道路建设,适度超前能够确保道路的使用性能,但是不能只想到超前,应做好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

(二)技术指标要善于利用、灵活运用

作为道路建设的设计人员,只有将规范条文熟记于心,才能以此为基础,灵活的御用道路设计技术指标,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确保在行车安全、不降低道路使用功能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好工程造价。

道路技术指标上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主要指标指的是确定需要很多影响事项以及计算参数,凡是涉及到道路安全性的指标,亦或是计算参数都应当尽量采用较高的设计标准。

2、次要指标指的是设计在满足了安全这一基础前提下,适当的从行车、审美等角度进行考虑,一般来说应当考虑到规范,而规范标准与实际的周边环境、自然资源等等存在冲突,并且工程造价也相应的有所增加,此时就可以适当的采用极限标准或者是较低值,做好灵活运用,才能在道路设计当中确保工程造价。

(三)道路工程方案确定需要具备合理性

首先是要做到收集与调查基础资料的工作。例如:道路建设所处场所的地质条件、建设用地、运输方式、周边环境等等。其次,在正式确定道路施工方案时,要坚持安全、适应、节约的基本准则。

(四)进行多方案比选,做好方案优化选择

所以对于方案的优化设计,就需要在原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投入新材料、结合设备与新型工艺的使用,对于方案进行局部的设计变更,不仅可以让技术更加具备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工程对于功能的要求,这样不仅节约了工程使用材料,而且也明显降低了工程的造价。往往在同一个工程或者是建设项目当中会有多种设计方案,也会出现不同的工程造价,所以能够进行方案的对比,才能够为建筑工程选择最经济、最优的设计方案。

在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对工程造价来说,选择不同的方案或者是不同的材料会存在着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道路路基基础类型的选择、对于结构形式的选择上都存在很高的经济分析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在满足工程同样的功能之下,合理的、经济的设计可能降低总工程造价的10%左右,甚至能够达到20%。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设计的细节方面。在很多的道路设计当中,往往都是强调主体工程,设计过于粗放。细节问题不能够很好的处理,也会影响道路整体运营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因此,对于城市道路当中的基础、路面等组成,所占据的总造价比例不尽相同,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结构方案优化也就不一样,所以人们需要考虑到侧重点来进行方案优化设计。

总之,在城市道路的全程控制设计当中,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才是关键所在。作为道路建设的设计人员,需要将在每一道工程程序当中都有效的控制与降低工程造价这一设计理念的渗透。作为设计人员,在工程的每一个小方面挖掘具备可行性的措施,才能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具备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视觉设计管理 案例编写 案例分析 问题导向

视觉设计管理是对不同的相关学科(例如设计学、艺术学、管理学、认知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金融学)和不同角色(例如客户、设计师、项目团队和股东)之间关系的管理;设计艺术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一般理论传授和案例教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案例包含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事件,并且能够使学习者产生共鸣。它应该充分而恰当地描述案例中主要角色的个人观点和所处境遇从而让学生们较好地理解案例角色所经历的事件过程。案例中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事件和引人共鸣的角色的描述反映出典型的案例编写着重于组织或情景动态与个体感知、判断以及行为之间的交集”。具体而言,供视觉设计管理教学研究使用的案例应该涵盖一系列可供分析研究的视觉设计管理问题。多数的视觉设计研究案例不仅是基于真实设计事件,而且需要对那些合理发生的设计事件进行逻辑性描述。视觉设计案例是在讲述一个具体的设计事实,其设计情境中掺杂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大多数设计案例中无需提供针对这些设计问题的明显或清晰的解决方案。

我们曾采用过一个在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发生的有关城市视觉艺术管理的案例,描述了从2000年10月起,画家出身的Edi Rama当选为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的市长,用色彩设计改变地拉那城市视觉形象的内容。案例中的埃迪・拉马(Edi Rama)曾任阿尔巴尼亚最大在野党社会党主席,1998年至2000年任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2000年10月至2011年当选首都地拉那市长,2011年至今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理。Edi Rama管理地拉那城市视觉形象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城市建筑“改头换面”,给灰色的斑驳破旧的居民楼上色:刷上嫩黄色、绿色、紫罗兰色等鲜艳色彩,这三种显眼色调甚至被称作“埃迪・拉马色”。如他所说:这个项目是为恢复公共空间而拆除违章建筑,以及用颜色来重燃我们城市丢失的希望,这些颜色的使用不光是为了追求艺术,在当时,它更是一种政治行动。

城市建筑、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创意可以算作自己的“艺术美感向现实生活领域的延伸”,城市就像这位画家市长面前的“一块大画布”。作为一个画家、作家,Edi Rama 曾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2015年10月Edi Rama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行的画展《芳华绽放》使中国绘画界了解了他的艺术创作。这让我们产生一种好奇,我们想要研究Edi Rama是如何这样巧妙地平衡了自己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的;他在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同时,完善了自我的艺术生命,他的努力令首都地拉那数以百计的非法建筑得以拆除,为灰色破旧的居民楼刷上鲜艳色彩,我们不禁联想到中国内地的城镇化,通过研究Edi Rama的这项政绩(他因此当选2004年世界最佳市长),是否有利于我们思考乃至解决本土城市视觉形象管理问题。这是一个发生在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有关绘画出身的政治家将色彩视觉手段引入城市视觉形象管理的案例,我们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就让学生去了解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历史(比如中阿关系史)、地拉那市的城市背景、城市管理者个人因素对城市视觉形象管理的影响,在研究这一案例过程中我们发现:Edi Rama说他喜欢颜色为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喜悦,他尝试把自己身上的艺术家因素带进政治,但是他在首都地拉那任市长11年面对过很多挑战,其中大多数挑战不来自艺术,而是很实际的问题,例如开始时部分市民的反对、拆迁时面临的阻力、来自法国的负责基金的欧盟官员的质疑、项目过程中融资的问题等等。本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所使用的色彩会对市民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从心理学上讲,本案例中所使用的嫩黄色是色谱中令人愉悦、乐观的颜色,它具有刺激神经系统、激活记忆力、鼓励沟通交流的心理作用;绿色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压力、紧张和焦虑、能够提供一种新生、内敛、和谐的感觉等。在本案例中,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无疑产生很多良好的作用,例如恢复公共空间视觉形象恢复人们对所遗失的城市的归属感甚至是自豪感(通过对市民的调查得知),人们当街扔垃圾的行为变少了,正常缴纳税款的行为变多了,城市犯罪率降低了等等。

第9篇:总体城市设计案例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  监督和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利用土地和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的城市发展必须严格控制规模,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严格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和占地多、耗能高、运量大、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第四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确定、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第五条  城市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港务局的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权限内,分别主管本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区范围内责任管理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接受所在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以承办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务局的规划管理部门管理权限的具体划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第七条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国务院审批。

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重要建制镇、卫星城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所在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单独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或者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各项城市专业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城市分区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外环线绿化带以外的区、县域规划,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外环线绿化带以内地区以及外环线绿化带以外需要保护和控制地区农村集镇和村庄的建设规划,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地区农村集镇和村庄的建设规划,在所在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港务局,在编制本开发区、保税区和港区范围内责任管理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征求所在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必要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协调不一致时,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一条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城市专业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规划内容涉及防灾、给水、排水、交通、电力、水利、邮电通讯、燃气、热力、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专业管理的,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与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协商不一致时,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

城市总体规划确需进行局部调整的,由负责组织编制该规划的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批准手续。其他各类城市规划需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四条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文件副本,由原报批单位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五条  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地区进行集中成片的新区开发建设活动,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十六条  新建大中型工业项目,应当安排在工业城镇和规划建设的工业区。

第十七条  城市旧区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逐步改造或者迁出污染环境的项目。

第十八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地质遗迹、纪念建筑、风貌建筑和古树名木。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的选址和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贯彻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

第二十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当参加选址工作,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提出初步意见。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选址意见书》、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等有关文件,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定点申请;涉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认定建设用地定点申请,确定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和界限,自接到用地定点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不需要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项目用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定点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确定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和界限,并在两个月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二十四条  必须严格控制临时用地。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临时使用土地,必须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到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期满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腾迁;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手续。

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因城市建设需要终止临时用地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无条件腾迁。

第二十五条  与建设项目用地相邻的公用配套设施规划用地和无法继续耕种的土地等界外处理土地,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六条  《选址意见书》的有效期为一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六个月,期满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延期的,即自行失效。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因建设任务撤销致使土地未使用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管理部门收回相应土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再行建设时,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和范围需要改变的,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迁建单位遗留的土地,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迁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和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公共活动用地、体育运动场地和教育用地必须严格保护,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十一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挖砂取土、围填水面、设置废渣和垃圾堆场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和翻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批准的计划文件、用地权属证件、相应的图纸和说明以及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工程路径方案等,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准予建设的项目,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四日内书面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二)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报批的设计方案应当在受理报批设计方案之日起十日内提出审批意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据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或者施工图设计。道路和管线工程通过河道、铁路、公路、道路、绿地等用地范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必要时,按照管理权限,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协调不一致时,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三)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图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其中建设道路和管线工程的,还须报送路径定线核查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放线,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四条  各类建设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需要变更已批准的设计的,应当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必须符合消防、环境保护、卫生防病、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需要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应当取得书面意见。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予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三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营造范围承接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并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施工图进行施工。需要变更建设工程施工图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施工。

第三十七条  各项管线工程的建设应当与道路工程的建设相结合,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协调施工。

第三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对建设工程进行以下管理:

(一)收到建设工程开工验线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进行验线;

(二)施工期间按照工程进度,进行必要的查验;

(三)重要建设工程竣工后,可以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核发规划验收合格证。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区内临时搭建的施工设施和应当拆除的原有建筑,必须在建设工程验收前予以拆除,否则按照违法建设处理。

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部门移送建设工程竣工资料。

第四十一条  各类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需要改变原批准的使用性质的,必须经产权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不进行施工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自行失效。

第四十三条  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应当持批准文件和相应的图纸、说明,按照审批权限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到期由使用单位或者个人负责拆除。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必须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逾期不拆除又不办理延期手续的,按照违法建设处理。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出租、出售、转让。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无条件拆除。

第六章  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城市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各类城市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五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按照规定的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法建设工程进行处理。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四十六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城市规划管理监察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依法查处规划建设违法案件。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违法占地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该项许可证规定,有下列违法建设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对占用城市规划确定保留或者预留的道路、消防通道、广场、绿地、水面、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教育用地、公共活动场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地下管线等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责令停止建设;拒不停止建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强行制止,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20%以下的罚款。已经建成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强行拆除,并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20%至50%的罚款。

(二)对城市规划有一定影响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1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10%至20%的罚款。

(三)对不影响城市规划和近期建设但违反有关规定影响相邻单位生产、工作或者居民生活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1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开工的,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并可吊销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照已批准的施工图施工的,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20%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违法占地或者违法建设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改变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由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建设工程造价总额20%以下的罚款,对其负责人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超越审批权限,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擅自批准建设的,由上一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撤销其所发证件或者批准文件;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或者阻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本条例的罚款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办案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七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可以收取规划管理费。规划管理费收取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九条  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决定(1994年5月25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4年5月25日公布实施)^

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对《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作以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