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实验动物的发展精选(九篇)

实验动物的发展

第1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引言

2013年10月28日,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兽医大会上,中国兽医协会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认可动物福利与公共卫生紧密相关的基础上,将共同推动中国动物福利教育、研究、标准以及宣传等工作。11月28日~29日,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设立了“世界动物福利论坛”,旨在透过“善待动物”的视角研究动物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动物福利与人类面临的全球重大挑战的关系。如此高层次和密集的信息引发了国人对动物福利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将为中国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些年,基于中国国情的动物福利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从各自不同的领域来审视动物福利与中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明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密切关系。正如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首席代表赵中华指出的,“我们着眼于动物,必先要着眼于人。要改善动物处境,必先转变人的观念”,“动物福利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将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公众健康以及全球动物保护的推广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涵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这一概念由国外学者Fraser提出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Well-being)的状态下生存,或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即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在极端保护动物与极端利用动物之间找到平衡点。但时至今日,无论是“动物福利”还是“实验动物福利”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有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也就是“五大自由”。这五项标准是: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是“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其含义是: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尽可能用非动物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和尽可能给动物以最优厚的待遇等。由此可见,实验动物福利的宗旨就是在生产和使用中对实验动物的一种保护,强调的是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有效控制和条件改善,既不同于不宰不杀的极端“动物保护”,也不同于滥捕滥杀的极端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优化动物生存条件、考虑动物的“内心感受”和人道的实验技术等都是实验动物福利的主要内容。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有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和兽医医药等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大量的动物实验。在教学中落实和渗透实验动物福利,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成为动物福利的自觉践行者。

二、高职院校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伦理观,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实验动物福利是伦理学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动物和人一样,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动物福利理念建立的前提是认为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有其利益和情感,这种利益的得与失和情感的伤害与满足是能够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人道主义者史怀泽曾说:“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我们在利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或利用其产品时,更要重视动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人与动物的和谐。只有真正重视人和所有生命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类才能文明进步。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科学素质

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直接材料,被称为“活的试剂”和“活的仪器”。 动物在人为控制下承受实验处理,动物福利方面的“五大自由”会影响到实验动物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以平和的态度善待动物,与动物建立亲近关系,避免对抗情绪,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这样既有利于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2006年11月17日,科技部第11号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将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列为6种不端行为之一,需要进行坚决治理。

(三)仁慈博爱,善待生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立德和树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仁慈博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德,尊重生命,善待动物,善待他人,才能被他人尊重和善待。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时,漠视动物的痛苦,滥用或虐待实验动物,久而久之,就会钝化他们的恻隐之心,进而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工作能力下降,同时也渐渐地弱化和泯灭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本性。实验动物福利教育也正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把善待动物和关爱生命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此及彼,心怀苍生,仁心仁术,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学生认为:“动物还有福利?人的福利还没有解决好呢!”也有的学生认为:“既然要对动物谈福利,那我们不用动物做实验问题不就解决了。”面对这些疑惑和质疑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去辩证地、科学地看待,冷静地思考,避免偏执和极端。其实动物福利和动物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提倡和改善动物福利,不是说人类不能利用动物,不能做任何动物实验。重要的是应该怎样科学、合理、人道地利用 动物,要尽量保护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实验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人类在没有找到有效的替代方法之前,不得不继续进行动物实验,但人类必须尊重生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神圣的同情心去善待实验动物。

(五)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是我国突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需求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将实验动物福利的理念引入到国际贸易领域。由于我国在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方面基础还很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数量少、质量差、品种也不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实验动物未能达到国际相关标准,科研成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动物源性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出口受限,常常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遵循国际规则,提高实验动物福利,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高校是使用实验动物的重要群体,年使用量可达1000万头(只)以上。高校领导要根据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形式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促使高校成为落实和传播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增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或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教育

有条件的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将实验动物学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来落实动物福利的教育。暂未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则应把实验动物福利贯穿融入到相关课程中进行宣传和教育,运用案例教学、辩论讨论、知识讲座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易于学生接受,效果也往往较好。

(二)开展课外社团活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组织成立由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动物保护协会或宣讲团,制作各种宣传材料对学生和民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演讲和比赛;组织学生到市烈士陵园或纪念馆、敬老院以及好心人收养流浪动物的“动物之家”进行献花、扫墓、帮扶或献爱心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制作“实验动物无名英雄墓碑”或举行网祭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感恩情怀,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得以固化,并能进一步敦促全社会保护实验动物福利。

(三)优化动物实验设计方案

在保证实验实习需要的前提下,指导教师和学生要按照动物福利和经济学的要求,共同制定“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动物利用方案”。前者对实验的目的、材料、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后者则对实验动物的选择、运输、饲养管理、组织利用和术后处置等方面给出详细的要求,师生双方都要对两套方案了然于心。在“3R”原则指导下,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尽量用低等的动物,通过精心设计和资源整合提高动物的利用率。

(四)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动物实验技术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温度保持在21℃~27℃,相对湿度在50%~70%,避免给动物造成应激反应。手术用器械和药品等应大小配套数量充足,并提前进行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规程,有条件可以进行预实验或示范实验。保定动物时,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用动物做实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麻醉,麻醉药物选用得当,麻醉深度适中,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

(五)加强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要充分满足实验动物的“五大自由”,以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饲养房舍宽敞舒适,符合动物的习性;垫料松软,无霉变污染;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全价饲料充足和饮水清洁等。饲养人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平时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和检查动物的生活和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隔离,并及时诊治和进行相应的人道主义安抚。

(六)实行仁慈终点,妥善处理动物尸体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判定的情况下,应选择“动物实验仁慈终点”,避免实验动物继续承受无谓的疼痛。须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实施安死术,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体现对动物的仁慈关爱。确定动物死亡后,动物尸体和手术废弃物均应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可随意抛弃,更不能食用或销售。

四、结语

落实和贯彻实验动物福利已成为国际趋势,它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容回避。实验动物福利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比较陌生,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我们要顺应国际社会科学和文明发展的趋势,弥补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缺失,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促进实验动物的规范应用,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淑芳主编.实验动物学(第三版)[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2]蒋健敏,陈民利主编.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潘雅敏.影响实验动物福利的因素与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11(08).

[4]田志环.动物福利背景下的高校动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8(09).

[5]张鹏飞,章莲保,赵天保.实验动物福利与人的保护[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0).

第2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实验动物学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由于生物动物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多家都早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分别在47、50、53、56年成立生物学研究方向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生物科学协会以及医疗科学国际组织联合在1956年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现今已经有45个国家参与。在这些国家努力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甚至早早就设立了独立的科学研究部门。研究实验动物学的部门也越发建立起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教育、管理、科研。这样的有组织的发展,促进了有关生物学的各方面发展。美、日等国家更是专门设立了大规模独立的研究,用于发展生物实验。时间来到近些年,很多国家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学的发展,都设立的专门的大学来培养人才。医学院、兽医院和很多综合性的大学也孕育而生,为了培养专业的人才,学校都设有高水平、大规模、先进性的设备确保实验中心的研究工作。动物保护协会在动物实验中也提出: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这三个宗旨。提出实验中尽可能少地使用动物,如果能另寻它法最好。善待动,物对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尽量以最佳条件,使动物实验的设计、操作达到最佳的方案。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近况:我国实验动物研究学起步较晚,1918年元北平中央防疫处刚开始用小白鼠进行防疫试验。20世纪30年代,几个大城市少数的科研单位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饲养。在解放后实验动物工作才算正式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为预防各大传染病我国在各地建立起研究单位,并开始大规模的饲养繁殖。1982年我国科委主持召开全国首次实验动物科技的会议,正式将实验动物科技加入规划,先后建立起4个部级实验动物中心。1987年成立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1988国家科委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了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从此我国的生物实验动物开始走上了科学、标准的轨道。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当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实验动物的管理条例也愈发成熟,各级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并各大医学院校设立了实验动物学课程,一些院校还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并且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政府和日本合作开设中国实验动物培训中心,培训出了大批良好的人才。我国培训这些人才,都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猴、地鼠、猪、SPF鸡等实验动物约900万只。在数量上大部分地区基本可以满足科技工作的需要,实验动物的生产已开始向企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2.1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

临床试验是最有效果知道试验结果的医学方式,但是临床上外伤、中毒等试验研究是十分有难度的。还有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可能在人身上反复试验的。因此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的试验者,在工作人员反复研究下可以反复观察试验体的情况进行研究。克服人类在研究中遇到的伦理和社会限制问题,试验中可能为了试验需要损伤动物器官或处死动物。

2.2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复杂的,就来一个换有肾脏疾病的病人来说,他也同时患有心脏病或肺脏疾病。即使患有同样疾病的两个人也会因自身的特点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等等原因疾病的发展而产生千差地别的影响。而动物就能克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各方面的因素甚至湿度、温度、私聊方面都能严格控制。无论是在营养学、卫生学、肿瘤学、环境等方面,同一时期内很难在人身上取得一定数量的定性疾病材料。动物模型不仅仅在数量上可以得到满足,而且还可以通过投服一定剂量的药物或移植。

2.3有利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研究多会有局限性,病原体的感染会应为动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人畜感染患病比较研究,可以研究出同一病原体对不同机体带来各种损害、不良反应。从中工作人员能发现某种疾病的本质,有利于解释在人体上的病历变化。动物疾病模型的另一个成效的用途:能仔细观察环境或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后的发展情况,对于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有重要意义。

3结论

第3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生活资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验,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此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周边挖掘、捕捉与物理实验相关的课程资源,并与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资源中探究,激发实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物理实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有效载体,将生活资源应用于物理实验中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当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导致初中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枯燥的实验常常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兴趣,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理念滞后。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并未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实验教学只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常常忽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甚至敷衍了事,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模式单一。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物理实验学习兴趣低下,制约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参与性,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再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整个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教学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仅仅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很难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制约学生探究素养的培养。最后,实验教学资源贫乏。初中物理实验和教学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实验资源。但是就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很少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导致实验的素材和资源不足[1]。

二、生活资源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初中物理学科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资源,通过实验可以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活教育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和运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将物理实验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活资源开展各项实验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本质背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活资源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因此,生活资源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解决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单一的困境。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学校都面临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照搬教材等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效果。而通过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2]。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讲解式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提升学生的实验课堂参与度。而通过生活化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废旧用品等作为物理实验资源。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加强实际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而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实验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借助生活资源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深刻的感知,实现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3]。

三、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一)挖掘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主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深入挖掘生活周边的资源和素材,搭建生活与实验的桥梁,发挥生活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生活资源的挖掘:1.从食品中开发实验资源。生活中的食品是物理实验最为重要的资源,并且这一实验资源还具有容易获得的特点,将其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促使物理实验更加生动、明了,进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2.从生活用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非常多。如手机、暖水瓶等,可以对声音传播规律实验进行演示;借助瓷碗或者酒瓶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就会发生不同音调,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其对物体振动的频率进行实验;还可以塑料吸盘挂衣钩等,对大气压强实验进行演示;利用注射器、热水袋等,可以对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实验等。3.从废旧物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还存在大量的废旧物品,可以用来进行物理探究实验,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体现了环保的特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等[4]。

(二)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

初中物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掌握,还要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实验情境,进而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际情境中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生活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中绽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三)借助生活用品,将实验过程生活化

初中物理实验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复杂的系统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要求非常高。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等,选择生活用品开展物理实验。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预习的实验教学目标,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让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走进生活,现场体验物理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结合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立足于物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效的连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中,对物理实验进行深刻地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物理知识,对物理实验形成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进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进行了形象的感知,显著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五)发掘生活资源,开展开放性物理小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生活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验器材等,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平台上,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并对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进行体验。与传统教材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相比,这种开放性的物理“小发明、小制作”,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了在“游戏中做实验”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实验的限制,在开展实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结合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运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构建生活资源与物理实验的桥梁,以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科学挖掘生活资源、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借助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走进生活现场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实践、进行开放性物理小实验等,从而获得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8):51.

[2]王发权.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科技资讯,2020(8):103.

[3]王金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J].才智,2020(4):104.

第4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35-02

一、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1.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针对高校植物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教学方安排,适当增加植物生物学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按照植物生物学理论教学进展和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将原来的开展野外实习时间调整到第二学习,采取这样的措施后,既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密切结合,还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进而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并消化知识,和其他基础性课程进行有效协调。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除了基础实验外,对具体生物实验内容根据特定的梯度来加以整合,例如植物细胞结构和质壁分离实验进行整合,种子活力和结构加以整合,还要对有丝分裂与根尖分区进行整合,尽量避免和别的课程出现重复,在学科内进行有序的衔接与互补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并且,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想象力与整体思维。一般来说,是由职称高、学习高、知识面宽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话,植物生物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增强人文关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1.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要突出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研究性的实验,并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时间,适当开放植物生物学实验室,积极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来设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展开全面探索;根据植物生物学教学情况,开展高低年级互助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论文设计、植物生物兴趣小组以及科技创新课题等多方面的科技活动带动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关注学生对标本的收集、制作与鉴定,并且适当增加植物学与生态学调查方面的任务。采用点面有机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对植物生物实践教学有直接性的推动作用。

2.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创新性,教师需要尽量减少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并根据教学进展增加研究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搭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舞台。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出相关的实验方案;积极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对比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和实验基本原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收集相关的新鲜材料,让学生从植物生物学实验的目标出发收集新鲜材料进行实验,并且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问题,之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鉴定植物;如果是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的话,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相互讨论,并且敢于探索;而对于植物生物学中研究比较少的植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做好引导方面的工作,结合相关的知识要点和经济用途,让学生能全面认识植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切实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发挥教学基地功能,规范学生实习实训

发挥教学基地自身的功能,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植物生物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植物生物学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切实发挥好教学基地功能,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对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且编写植物记录,制作电子地图与植物标志牌,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能促进校园建设。通过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形成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并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与衔接,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做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一是,对与植物生物学相关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进行开放,并且围绕要开展探究的课题实行自主实践活动,将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理论课与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全面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去开展植物名录调研、中草药调研、植物园认识植物等活动等,训练学生能全方位运用其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今后开展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紧密围绕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充分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启发学生参与植物生物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内,例如参与教师申请的课题研究,这能全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性素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高校内的院级科研项目,既培养了学生开展项目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逐渐完善植物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

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方面的考核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部分,实习单独计入学分内。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包含预习报告、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而教学实践考核主要包含实习期间的表现、采集与制作标本的数量与质量、考察实验标本的成绩等。也就是说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改革考核体系是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去全面掌握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能突出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更多有价值的新思想,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

总之,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可以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学基地功能,规范学生实习实训,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做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逐渐完善植物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等,既能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植物生物学学习习惯,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对理论知识学习也非常有利,推动生物植物学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荣华,陈楚.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向珣,余小林,马云.《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

第5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现状 建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揭示蕴含的规律,同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形成探究活动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教师更应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善于分析实验中蕴含的规律,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验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实践不要紧,只要能够考的高分即可。由此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缪做法。

2.实验教学的仪器、材料等严重缺乏,造成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面对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造成仪器配备大量不足;另外原有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部分学校缺乏专职的实验人员,一般都是任课教师监管,他们的工作量较大,对实验仪器得不到及时维护。

3.实验课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率低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实验教学,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实验教学,但从实验教学的效果看,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探究原因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探究性实验有走过场的情形。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课前进行合理分组,学生的分工协作、实验过程很热烈,课堂气氛活跃,但深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进行了实验验证,甚至学生还没有做完实验,但将实验的结果已经填好,这样的实验教学形同虚设,毫无价值。

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改变传统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模式,势在必行!但改革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该符合以下一些要求:

(1)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错误认识。

(2)开展实验教学时,应将验证性的物理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实验。

(3)实验探究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维规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目标。

三、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对物理实验教学错误的观念

受到考试制度的约束,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实验教学,其重要的原因是过分重视学生考分,忽视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改革实验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首当其冲。教师要意识到教育不能只看暂时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从学生长远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科教学的目标。抛弃传统的“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错误观念,除了课堂上做好教师的演示实验,同时按照课标要求,做好分组实验教学,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制一些家庭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失去其价值,没有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改革的方向要体现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通过实验主题的确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避免学生做验证性实验,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走过场的现象。

(2)将学生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了解应当怎样做,还要了解为什么这么做。使学生动手促进动脑,以动脑指导动手,从而在手脑并用中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创造能力。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不拘泥于教材,善于进行课程整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整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注重系统性教学。比如,在一次县级教研活动上,两位教师执教关于浮力的应用知识点教学时,一位教师较好地利用了受力分析图来处理浮沉问题,如上浮,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以后,那么上浮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漂浮时浮力与物重相等的结论,此时进一步追问,怎样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呢?通过这样系统性实验教学,教师将前后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不仅学习本节知识,同时很好地应用了以前所学知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等,两者相辅相成,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而另一位教师通过让学生体验怎样让鸡蛋浮起来这个实验,从认识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突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两位教师不拘泥教材,而注重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整合,让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整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开展课外物理小实验

第6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一、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纵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它在整个教学环节很难发挥实验的教育价值,不能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充分体现新大纲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包含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几方面因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下所示: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落后陈旧。我们高中生物老师很多年都是沿袭着一套教学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上都是照搬的课本课外习题的内容,或者是从科研杂志上照搬的实验课件,它们已经落后于时展,很多实验得出的结论早已经被学生所熟知,而很多实验结果都是学生凭着主观印象拼凑出的数据,实验教学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乏善可陈。高中生物老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往往忽略了高中生物的教学特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将实验课程当成了课堂教学的延生,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导和交流,只是将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详细成列在黑板上,学生缺乏新鲜感和探索欲望,自然对于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兴趣索然。

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缺乏猜想。科学的最大魅力就是探索精神和实验论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就是诠释自然生命的最好舞台,而我们的高中生物老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却缺乏有效的实验情景设定,对于实验内容没有认真规划,教学目标中缺少猜想和假设,造成探索实验成为了走过程,而没有猜想和假说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开展有效的策略,需要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仔细研究高中生物的教学特征,选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人类开展行动的目的来源于自身兴趣的驱动,而它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它们大多是对于成熟的生物结论的论证,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组织新的实验课堂,探求新的实验素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动手操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验设计,开展探究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然现象,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生活体验,为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提高科学理论指导。因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教学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在开设关于DNA的实验教学时,基于DNA为分子结构,学生无法直观体验的状况,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建构主义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模型方法建立有效的DNA直观体验,而通过提出研究DNA科学家的实验构思来引导学生重演发现实验的过程,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真正体会到探究精神的魅力。

3、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科学研究是开放式的,它讲究的是兼容并包与求同存异,而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将课堂实验课程转换为开放式实验,挖掘实验兴趣,组织学生自发组织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保证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实验结论的开放式、多元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开展植物细胞壁、细胞质的生物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在显微镜下认真区分不同的植物细胞结构,对于细胞液的浓度等实验重点和难点,应该组织学生从教材讲解和专业期刊论文中学习和考证,教师在庞斑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评,保证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7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关乎很多纷繁复杂的物理运动、物理反应、物理构造等,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的讲解,更需要利用相应的实验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阻碍了物理实验课程效果的发挥,亟待解决。

1.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响应国家号召、培养新式人才的必然要求。我国教育部近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竞争现状,培养出新型的建设性和创新性人才,要求将人才的培养逐步转向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科学素养高的方向,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号召。

1.2实现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被动式教育模式,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方法和理念创新、课程开展模式转变等方式实现新时期教育的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实践性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开展物理课程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效果不佳。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安排一般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划,教务处根据物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班级数量进行课程安排,课程规划比较单一,学生根据学校安排按时完成实验课程。在这样固定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物理实验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养成定势思维,不利于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验教学开展面临困境[1]。据调查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物理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的相关设备、器械、工具、实验材料等存在明显的短缺,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发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成效。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高校在物理实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没有作出相应的增加和调整,实验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现状显得更加突出。

2.3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引导和带动作用不强。现阶段高校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就是实验教学的人才方面极度匮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物理实验教学人才更是罕有。实验室存在青年优秀人才短缺的危机,硬件人才,尤其是电子学方面,近年来实验室年轻教师的补充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大学的扩招,教学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就更加突显,目前大学很多物理教师大多处于中老年阶段,他们对于新知识、新科技以及新教育观念的吸收效果存在不足,难以发挥积极地引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3.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途径

3.1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满足更多需求。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开放性教学模式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研究的不同需求,单一的实验室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以发挥创造性,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改革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室教学与网络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科技,全面利用现实和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模式转变。此外,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尽可能摆脱课本的束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竞赛、实验展示、实验发明等活动的举办,全面调动学生们进行实验的热情和创造性,发挥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加大对于实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需求。还可通过物理课程特点等设置不同的实验室,使得实验室建设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中教法与物理演示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主要承担外院系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力热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不同需求,更好的为实验物理教学提供保障。

3.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理开放实验教学人才,发挥引导和带领作用。高校要针对当前物理开放实验教学人才短缺这一现状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可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方面进行。首先,积极引进专业人才,通过高薪聘请物理开放实验教学方面的高端人才;其次,对于本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这样双管齐下,缓解学校开放实验教育人才不足的问题。

结论

大学阶段物理开放实验教学对于国家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影响重大,高校要认识到自身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第8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培养的是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实践应用型人才,迎合了当代科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但是,深入研究发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鉴于此,本文基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视角,简单分析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物理成绩考核体系”三方面来探索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21世纪是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时代,它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学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处于新的发展时代,物理学的发展空间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就高校教育而言,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应用型人才,这也为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抓住机遇,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成为现阶段发展环境下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模式单一。处于当代教育发展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的教育理念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转变以往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把精力投入到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教育过程中。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而言,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单纯机械的验证相关理论知识成为高校物理实验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和单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实验安排,制定实验步骤、组织仪器设备等内容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也通常是由老师来完成,而学生只是对教师实验过程的一个机械模仿。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建立,基于此,改革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统领实验过程,学生机械模仿”,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会看不会做”,并其怠于思考,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模仿的思维定式,难以有所突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受挫,难以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共融性。大学物理实验内容也基本是验证性和测量的,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出于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来设定的带有研究性的内容相对匮乏。正是在此基础上,与国外培养的物理实验人才相比,中国物理知识方面的人才理论知识可以很丰富,但是具体到实践操作中,却难以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缺乏。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中,采取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预先告知学生这次的实验目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会详细的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且还有相关的数据记录、数据处理等信息。更甚者,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本次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把整个实验过程在学生面前演示一遍。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对将要传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学生也不需思考,这样就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实验过程也产生一种依赖性,在教师做完相关的实验后,很多学生沉溺于教师的实验过程中,却难以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也正是因为此,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没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难以促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即使是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也是为学生准备好一切,学生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要按照教师给定的步骤加以演示就可以了。这种机械的实验过程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鉴于此,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预习,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仪器和原理细致的介绍,牵涉到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测量方法,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行设计完;

2.将物理实验课以选课的形式出现。物理实验课中会有学生必做的实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学生对实验课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结合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选做实验项目。既然是选作项目,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能力来自主安排,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在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自觉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3.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紧跟时代脚步,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也应扩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在高校物理实验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计算机来操控实验的过程,收集相关的物理量,快速的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等,另外,利用计算机实施拟合分析,制作图标等内容也是其应用表现。除此之外,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进行计算机管理,也属于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当然,计算机在物理实验中只是一种辅手段,它的应用可以方便物理实验的进行,促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在物理实践中的应用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就现在很多大学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而言,验证性实验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而相对应的,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础,集科学性和设计性为一体的实验内容则比较少。基于现代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样的设置体系会妨碍高校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发展空间也被缩小,而学生通过实验也难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高校中,受到学校生源条件的限制,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实验仪器一对一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此发展条件下,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间接的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有些高校中,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物理实验课基本上是两到三个学生共同做一个实验,这样的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少数学生的惰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物理实验中只是机械的记录相关数据,而没有主动动手和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就难以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有些学生甚至对此感到厌烦。另外,如果高校设置的实验项目有限,而其中的学生人数却过多,那么物理实验就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有效做到与物理理论知识课的同步。鉴于此,高校在开设物理实验课的时候,要充分结合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以现有的物理实验仪器为载体,调动学院教师的力量,以本院校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为基础,科学编写相关知识的物理实验讲义,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要充分体现物理实验的实用性,并且在其中详细阐明某项实验在某些专业中的应用。以此物理讲义为标准,学生在做某项实验时,就不会产生这项实验与所学专业有何关系的疑问。另外,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迎合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的物理实验课程中可适当融入一些富于实践操作性的实验项目,例如自行车及钟表的拆装等内容。社会在不断发展,高校中的物理实验也要与时俱进,为了进一步与社会科技发展接轨,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对自身能力的需求,适时改革物理实验讲义,使得物理实验讲义为学生提供实验参考的同时,也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高校为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影响力,也可以迎合学生的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举办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使得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物理实验过程中,物理实验的考核体系对科学判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物理实验不同于理论知识学科,在它的评定过程中,物理实验成绩占据重要地位。正是鉴于这种学科的特殊性,其考核体系才更加需要完备。对物理实验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考察,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考察形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实验报告是以纸质的形式出现的,教师看到的只是学生实验的结果,而难以看到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并且在这种考察形式中,即使学生不做实验,也可以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因为学生可以抄袭其他学生的实验数据实验记录。鉴于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又很难发现实验报告中的这些弊端。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评定过程中,一定要创新实验考核机制。在此,笔者建议利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察的内容不能过于单一化,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对待实验和相关实验问题的态度等内容都要纳入考核体系,教师都要加以科学化的考察。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全方位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激发,让学生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过程,也让他们明白物理实验考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成绩判定,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评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此外,口试、笔试以及现场操作等方式也可以被应用到成绩考核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考核氛围,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力争考核标准更加科学,能全方位、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结语

综合来说,高校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现代的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高校中的物理实验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明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物理成绩考核体系三方面来改革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薛禹 单位:北华大学物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婷,王春霞,韩财宝.独立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物理与工程,2014(S2).

第9篇:实验动物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关乎很多纷繁复杂的物理运动、物理反应、物理构造等,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的讲解,更需要利用相应的实验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阻碍了物理实验课程效果的发挥,亟待解决。

1.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响应国家号召、培养新式人才的必然要求。我国教育部近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竞争现状,培养出新型的建设性和创新性人才,要求将人才的培养逐步转向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科学素养高的方向,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号召。

1.2实现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被动式教育模式,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方法和理念创新、课程开展模式转变等方式实现新时期教育的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实践性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开展物理课程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对于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效果不佳。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安排一般是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划,教务处根据物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班级数量进行课程安排,课程规划比较单一,学生根据学校安排按时完成实验课程。在这样固定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物理实验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养成定势思维,不利于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验教学开展面临困境[1]。据调查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物理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的相关设备、器械、工具、实验材料等存在明显的短缺,实验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发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成效。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高校在物理实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没有作出相应的增加和调整,实验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现状显得更加突出。

2.3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引导和带动作用不强。现阶段高校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就是实验教学的人才方面极度匮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物理实验教学人才更是罕有。实验室存在青年优秀人才短缺的危机,硬件人才,尤其是电子学方面,近年来实验室年轻教师的补充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大学的扩招,教学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就更加突显,目前大学很多物理教师大多处于中老年阶段,他们对于新知识、新科技以及新教育观念的吸收效果存在不足,难以发挥积极地引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3.大学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途径

3.1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满足更多需求。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开放性教学模式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研究的不同需求,单一的实验室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以发挥创造性,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改革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室教学与网络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科技,全面利用现实和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模式转变。此外,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尽可能摆脱课本的束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竞赛、实验展示、实验发明等活动的举办,全面调动学生们进行实验的热情和创造性,发挥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加大对于实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需求。还可通过物理课程特点等设置不同的实验室,使得实验室建设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中教法与物理演示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主要承担外院系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力热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不同需求,更好的为实验物理教学提供保障。

3.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理开放实验教学人才,发挥引导和带领作用。高校要针对当前物理开放实验教学人才短缺这一现状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可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方面进行。首先,积极引进专业人才,通过高薪聘请物理开放实验教学方面的高端人才;其次,对于本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这样双管齐下,缓解学校开放实验教育人才不足的问题。

结论

大学阶段物理开放实验教学对于国家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学生个人发展影响重大,高校要认识到自身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