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电竞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电竞的基础知识

第1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时间短、任务重。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出色的完成竞赛任务,要求参赛小组同学不但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料查阅能力、协调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旨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参照,针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1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差距,电子技术实验必须进行改革。(1)实验内容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往电子技术实验以简单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指导书比较详尽,只要学生按照讲义写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实验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题目多年未更新,学生可以通过往届学生找到完整的资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题目与实际工程脱节,学生创新意识不强。(2)学生实践基础薄弱,迫切需要锻炼的机会。电子技术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最先开设的电子类实验,学生的实践基础比较弱、动手能力差,相对于其他实验而言,线路比较复杂,所用仪器和元器件比较多,这就迫切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3)电子设计竞赛迫切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成为学生大学以来最重要的比赛,受到学生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从历年来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和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来看,电子设计竞赛不仅反映了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且能及时暴露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促使实验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层次化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层次化,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1)基础性实验作为必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典型电路、典型器件的验证性实验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其内容涵盖理论课的重要知识点,同时,增加验证性实验理论分析部分、思考题、设计性题目,例如增加用一片74LS153及74LS163实现2、4、8、16可控分频的设计。通过分析、设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级阶段。(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部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参照,根据需要与可能,选择或提出要开发的电子产品项目。该部分主要将与生活实践相关的课题和电子设计竞赛题目融入到电子技术实验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做到知识的储备。该部分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①与生活实践相关的课题如抢答器等使学生完成实验时能看到成果,激发学生实验的欲望。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任何能想到的功能,不断完善、改进功能。变被动创造为主动开发,发挥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②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在单纯的电子技术实验里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他专业性课程的情况下,将其能用电子技术实现的内容分离开来进行改善性设计,作为学生的设计性实验。如波形发生器等。对学生的要求是依托于但不限于用电子技术知识实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增加功能项。实际应用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③实验内容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考虑使一般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基本要求,又能使优秀学生有发挥与创新的余地。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基础性实验之初,教师会讲解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讲授如何分析电路,而是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行实验,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等,出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解决不了分组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由教师加以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始之际,将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自愿组合三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自身能力选择题目或自拟题目,教师负责选题把关,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自主完成设计题目的信息搜集、方案论证,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与指导。使用Multisim等软件仿真,教师审查仿真结果,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绘制电路原理图与PCB板图、PCB制板、购件焊接调试并制作出实物作品、撰写报告、答辩等一系列任务。

2.3开放实验室学生平时需要用到实验室资源,可以和实验教师预约开放实验室,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可以作典型验证性实验;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电路仿真设计,避免元器件的浪费;工艺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教师选出几个负责的学生自行管理实验室。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创作机会。

2.4结果评估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查学生对实验课的预习情况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检查实验操作情况、报告书写情况综合给出成绩;设计性实验结束时,教师会将设计优秀的作品进行演示,尤其是有些学生在完成实验要求的基础上又自行增加了一些功能,会让这些学生将他们的设计方案向大家讲解下,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师生进行交流答辩,教师对各组设计作品评分,对每人贡献表现评分。各组递交设计报告、写出心得体会、提出改进建议。教师通过学生的建议改进下期的实验内容。

3结语

第2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理工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和“数字电路”合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思路,为深入学习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各省组织的省级电子竞赛的深入开展,以此为契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成为各大院校重中之重。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很多学过该课程的学生称其为“魔电”。面对学生口中所说的“魔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根据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多年指导大学生进行电子竞赛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从中得出几个方面的问题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教材选用问题

一般的高等院校选用两个教材,其中一个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童诗白、华成英主编;另一个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这两套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课程内容大同小异。

2.课程的授课学时问题

一般院校的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16,从近年的课堂理论教学情况来看,需要增加相应的理论学时以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应用型知识的广度,同时实验课时也需要增加。但是在整体消减学时的大背景下,增加课时还是有难度的。

3.理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整个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还是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通常向学生讲授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主要掌握的应该是“怎么用”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中选用一套适合本校实情的教材,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和重新组织,尽量多安排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点。

4.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要增加一些应用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实验。对于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方式,画电路和波形比较慢,而且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笔者多年指导电子竞赛的经验看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理论教学内容探讨

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摇篮,它的教育目标是顺应社会尤其是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大政方针的指引下,电气类学科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的是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和设计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的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基本原则,不需要面面俱到,更不需要钻牛角尖,要尽可能地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和大篇幅的理论分析。一些基本原理和电路的内部结构可不作详细地分析,在介绍基本原理后直接使用。例如,三极管放大状态下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各种场效应管的内部工作原理的讲解等一直是理论教学的难点,但是实际应用中学生只要会分析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六种放大电路即可,因此就可以大胆地删除这些内部工作原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两种放大器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应用场合和分析思路的讲解中,就可以达到偏重应用型教学的目的。从整体上看,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内容是放大电路。而放大电路包括分立元件,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是基础,而集成电路的内部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功能更强的放大电路,而且集成电路体现的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理论教学要“以分立电路为基础,集成电路为重点”来进行,适当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在集成电路教学中,要适当缩减内部电路的分析,加强集成电路的电路及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工程实践和电子竞赛中使用的新器件,如开关电源,各种滤波器,高速放大器等,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此外,最为关键的是在讲授的同时给学生贯穿实际电路设计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的差距,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当然,在教学中应适当注重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与衔接,注重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背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内容探讨

除了理论教学外,“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非常注重实验教学,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及激发其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事实上,既然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实验教学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重中之重的课程并不“感冒”,学生经常忽视这个问题,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不能怪学生,而主要在于实验内容上。由于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实验指导教师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到实验注意事项逐步讲解,而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按部就班地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加以练习。如果最后的实验结果和教师讲的不一样或者得不出结果,学生的第一反映是找老师帮忙。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夸张地讲,学生即使不懂实验原理,只要懂得中文,按照实验步骤去做,一般都能做好实验,这也是学生提不起实验兴趣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对于各类实验尤其是验证性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弄清楚实验所涉及的原理,不能不懂装懂,要做预习实验报告,这时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进行严格地检查,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其次,实验指导书的编排上尽量将实验步骤不要写得太详细,甚至可以不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第三,实验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尽可能地将教师的讲课内容压缩在15分钟之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实验,即使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问题,也要学生尽可能自己独立解决;第四,除验证性实验外,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可以不限定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调试和设计,当然这就需要很多配套的硬件设施和开放更多的实验室。同时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在要求完成的实验内容之外,另选一个实验作为实验考试内容,由操作、实验报告、考试三部分的成绩综合得到实验总评成绩,以此来督促学生,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探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板书,作为学生口中的“魔电”,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难学,主要难在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比较多而且抽象,尤其是放大电路的两大分析方法之一的图解分析法,如果单纯地用黑板加上粉笔的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去讲解,曲线图的绘制不但慢而且效果不太好。此时如果加入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魅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有信息量大。当然这并不是说板书不好,相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板书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速度较慢,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五、电子竞赛的契机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于1994年共同倡导主办的,全国先后举办了九届竞赛;它是四大学科(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竞赛之一,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它和全国大赛相对应,各个省份的电子竞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竞赛内容紧扣当前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应用的结合,也特别注重在新技术、新器件、新仪器上的应用。电子竞赛对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起积极的推进作用。竞赛逐渐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载体,从而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且参与人数逐年增加。通过武汉工业学院多年的电子竞赛经验可以看出,电子竞赛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竞赛与实验教学的效果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最初参加竞赛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好,比如有的学生拿到几个发光二极管,什么实验还没做就烧坏了,主要原因是相关元器件的使用说明书他们没有认真看,直接加电压结果是电流过大二极管都烧毁了。当然这些注意事项课堂上都讲过,但是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模拟电子电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设计实际的电路,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说,全国电子竞赛和各省组织的省级电子竞赛是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契机,也是高校教师教好“模拟电子技术”的契机。

借鉴电子竞赛的实施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际训练,学生普遍较好地掌握简单电子系统设计基本方法的同时,了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并进一步熟练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而且动手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明显,学生在训练中非常认真,而且特别投入,有一部分学生整天在实验室工作,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电子技术的魅力,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普遍增大,能够在课外主动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一些问题的方法,能够主动去做一些感兴趣的简单设计,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类相关科技竞赛,同时又通过电子竞赛和参赛同学的积极反馈作用,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竞赛中,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从而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作为近年来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实践培训基地已逐渐引起国内各高校的关注,对于形成“课内外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活动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投资过百万创建了电子设计培训中心,该中心既是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基地,也是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的测评场所,更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科技活动平台。其建设思路定义为: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主线,整合电子信息类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务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为目标的电子信息科技文化活动平台。中心根据学生科技活动特点及学科发展要求,除购置了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设备以外,还配置了EDA开发系统、DSP开发系统、单片机开发系统、德国“乐普科”自动制版系统等设备。中心网站定期公布一些题目,全校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制作,经培训中心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后,即可进入中心学习。中心在时间、空间、资源、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管理,培养学生的自觉研究习惯。培训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

1.1开展一系列分项目、分层次的讲座,包括有关电源、DDS信号源、扫频仪的原理,设计思路,高频电路,FPGA,单片机,控制理论,论文写作等专题以及电路调试中的实用方法和技巧。近三年来,电子设计培训中心在区内开出公开讲座2次,校内讲座10余次。

1.2编写《Protel设计与提高》、《FPGA实践与应用》等培训教材,面向电子设计爱好者组织经常性的培训,通过训练考核促进学生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利用与电子行业相关企业建立的合作机制,由企业主动提供新产品、新设备,对师生开展进校集中培训,介绍行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1.3为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师科研、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及设备支持。“小功率数控交直流电流源”、“基于FPGA的RFID实训平台”、“智能无线搜救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SSB无线收发机”等一批学生项目相继完成并通过测试。

1.4作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赛区的测评基地,为整个广西赛区作品的测评提供全套设备和良好的测试环境。培训中心的管理采用教学改革项目模式,学校每年验收一次,根据中心当年的培训规模、参赛成果等划拨下一年度经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通过中心的活动扩大了知识面,同时学校也遴选出了一批参加区级和部级竞赛的种子选手。

2注重兴趣培养,夯实入门基础

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宣传“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及早参与竞赛培训、体验实践创新。通过获奖学生经验介绍会等形式,使新生深刻意识到:具有大赛经历的学生,会带着大赛中的许多实践问题学习理论课,迅速渡过认知阶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并非要课程都学完才能参加大赛,要提前介入,介入得越早越好[4]20-22。参与培训的学生以自愿为基础,采用三人组队形式。组队时,提倡专业搭配、学科交叉,具有电路制作、软件仿真、单片机编程、机械设计等专长的学生合理分工,优劣互补。组队形式从一开始便基本固定下来,经过长期的磨合、磋商后,一旦有了赛事,小组成员之间即可默契配合、各司其职,为获取佳绩奠定了基础。对于刚接触竞赛培训的学生,组织参观演示性强的往届学生获奖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分别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DSP及EDA等几个方面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开设一些简单的单元制作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信源电路、抢答器、计时器、放大器、传感器、滤波器等。这些单元电路既是各种通用电路的基础,又都具有趣味性和可欣赏性,可以作为独立的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信息类知识的热情和自信心,初步体验电子设计制作的基本流程,迈出实践创新的第一步。

3研究竞赛选题,推行层次化训练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选题范围“以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及微机(微机主要作开发用)。题目尽可能考虑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兼顾新技术的发展。”历年竞赛题目主要分为:(1)无线收/发信机;(2)数据采集、测量、传输与控制系统;(3)高、低频信号源;(4)交、直流放大器。细化到实际课程中,则涵盖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PLD可编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5-7]131-148,415-420,130-132。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型和内容倾向,针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结合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层次化训练。

3.1分项训练对于具备一定设计制作基础的学生,根据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电路模块分别进行分项专题训练。模拟电路部分主要训练项目为:音频功放(包括音调、功率放大)、电源(稳压、稳流)、程控放大器;数字电路部分包括:常规器件实现数字钟、方波的展宽与变窄、常规器件实现的频率计;单片机电路部分包括:单 片机配合A/D转换器实现数字电压表、单片机与D/A转换器实现的波形发生器、单片机对电机的控制。

3.2综合训练融合基础层次的多个模块给出设计题目和参数要求,启发性地讲解设计要点,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并自主设计、制作作品。

3.3跨学科集成训练集中进行涉及自动化、机械、光学等多方面、跨学科的综合训练,包括:直流稳压源、信号发生器、无线收/发信机、信号检测与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等。指导教师给出参数要求和大致参考方案,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则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答疑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8]154-156。

3.4赛前冲刺在开赛前期,参照电子设计竞赛模式,采用模拟试题,要求学生以2-3人组队的形式,在设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资料查阅、方案选择、电路制作、程序调试、问题排查、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工作,体验竞赛氛围和工作模式。同时,邀请有丰富竞赛经验的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开设专题讲座,讲评电子制作作品,补充竞赛方法和技巧,开拓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快速提高[9]120-123。为了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的实际水平,当前在区级赛和部级赛中,逐渐加设了全封闭式的制作类专项竞赛。由组委会提供仪器设备、电路元件、万能板等硬件设备,各参赛队只能携带参考书籍和未写入程序的单片机小系统板入场。参赛队员需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方案、列出元件清单并领用元件、在万能板上布设元件、焊接电路、调试并测量数据。针对这一竞赛形式,反馈到赛前培训中,则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4开展校级竞赛,提供练兵舞台

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战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取佳绩的重要保障。参照电子竞赛的题型设置和考核方式,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定期举办多项校级竞赛。竞赛依托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多采用企业提供竞赛经费或器件设备的形式,在题目中引入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使竞赛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TI杯”模拟电子设计赛、“柯蓝杯”电子设计竞赛、ARM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各类赛事为学生提供了真刀真枪比能力的练兵平台,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科技文化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实践学习氛围。在竞赛种类的安排上,贯彻“高低年级并行、基础与提高并重”的方针,注意涵盖各年级学生的需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定期举办实验仪器操作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数据读取及常见故障处理技能,为之后的电子设计制作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4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其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世纪,同时,其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然而,这种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数量,取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类教育中,电子设计基础课程独树一帜,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1.电子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和发展

电子设计基础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课程开设。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科学和电子元器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工科电类各专业陆续地开设了熟悉电子设计,开设了模拟电子设计,对于非电类电子专业,则开设了电子设计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清华大学率先举办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其效果是很好的,这样,全国开始逐渐推广电子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一开始,各个高校就普遍重视该竞赛活动,同时,其也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肯定。电子设计竞赛是一个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它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一方面,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有利于教师发现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设计竞赛活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电子设计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在各个高校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其应该有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应该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除此以外,其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思想敏感

也就是说,其应该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其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新事物,同时,其还应该具有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具有从普通的事物中提出问题的能力。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2思维敏捷

也就是说反应迅速,不仅满足事物的一种用途,不仅满足事物的一种答案,相反,喜欢变换思维角度去寻求多种用途,喜欢变化思维路径去寻找多种答案。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会使学生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寻求最好的方案,从中找到最好的结果。

2.3洞察力强

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的含义,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实质。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中发现不足,使学生在一般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中发现不足,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予以解决。

2.4独创精神

也就是说能够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其思想是新奇的,是罕见的,其观点是新奇的,是罕见的,有时其思想和观点可能是怪异的,然而,往往天才的发现就产生于这种怪异的思想之中。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水平不错的产品往往有其独特的思路,往往有其独特的方法。

2.5独立思考

怀疑和批判是创造思维的生命力。创新往往打破旧的格局,突破传统的观念。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或者是不同的问题用同一个技术方法的不同途径来解决。

2.6机动灵活

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灵活改变研究方向的能力,具有遇变不惊的自信心,具有遇难不乱的自信心,具有应付自如的自信心。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头脑清晰,做到举一反三。

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科学创造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是两种基本的类型。科学创造的特点是在抽象理解的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分析,在理解的水平上对信息进行综合;艺术创造的特点则是运用具体的感性形象,运用具体的感性表象。电子设计则属于科学创造活动,适当简单化的实际问题是竞赛题目的一般来源,其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理论,掌握基本方法,掌握基本技术,对于高深的专门技术则没有要求。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的灵活性比较大,这就为学生发挥其创造力提供了空间。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主要有:设计的合理性、样品的创造性以及测试的正确性等。因此,学习电子设计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优良作风得以养成,同时,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思想更加敏捷,使得学生的洞察力更强,使得学生的灵活性更强,等等,此外,电子设计竞赛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独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5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 拔尖人才 素质 培养平台

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目前拔尖人才的培养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数理提高班、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教育试点班,对于高职阶段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甚少。李延伟、王芳在《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中指出了河南财经学院的具体做法,而我院连续多年专科招生分数线位居江苏省榜首,并超越三本分数线,其中学生通过综合素质选拔进入电子特色班学习,他们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多次超越本科院校夺冠。学生拔尖能力可见一斑,基于此,我们展开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电子类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

一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特征

1.身心素质

拔尖人才的身心素质是其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一,心理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首先是目标上的拔尖,表现在其心理素质:即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较强的抗挫能力,积极乐观,善待他人;具备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能较好地感知世界、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抗挫能力,能积极对待成功和挫折,具备节制和坚韧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平和。

第二,生理素质。拔尖人才不可忽视其本身的物质性,作为一个人,首先是物质的人,身体是其思想和行为的载体,生理素质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体基础,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位功能,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生命,积极地锻炼身体,构建强有力的体魄。

第三,道德行为素质。“大胜靠智,小胜靠德”。要能在拔尖道路上顺畅,首先需要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具备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合格的伦理导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没有基本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所不能容许的;具备社会公认的主体意识、超越意识、契约意识等;并能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观念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素质也是其意识层面的要素,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有高雅的生活格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行为举止文明而朴素,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习惯。

2.知识素质

拔尖人才的知识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素质及科学人文知识素质。

第一,专业知识素质。谈电子类拔尖人才,其所谓的电子类就是其专业素质的要素,对电子类拔尖人才而言,专业知识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是否完备,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备。

第二,科学人文素质。拔尖人才的专业发展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专业发展;而这个基础就是科学及人文知识素质基础。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能不倦地追求真理,理性地对待事物,为真理不怕牺牲;关心、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发展,理解集体、社会责任感的意义;拥有相对厚实的知识基础,包括物、化、生、史、地、政、天、经、法、哲、文、艺、美等多门类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此,其强调的科学知识素质中以算机使用为基础的软件使用知识、信息检索加工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英语知识等,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拔尖人才能达到的高度与速度。

3.能力素质

能力是身心素质作用下知识的外在应用,能力素质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拔尖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能力素质的大小按照其助推拔尖人才的成长,分为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发展能力素质等。

第一,基本能力素质。从学习、工作、生活方面谈,各方面的基本能力是拔尖人才必备的能力基础;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处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已是基本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第二,专业能力素质。高职阶段的电子类拔尖人才还应表现为其知识和技能同等提高的前提下更加具备一定的技能优势。

其专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素质概括为传统知识、技能识记、传承能力;具体应表现为:电子产品装配、调试能力;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利用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电子类研究开发等问题的能力;利用电子知识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测、维修、维护的能力。

第三,发展能力素质。拔尖人才的拔尖更多依赖于发展能力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其思维及非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开展工作能力、创业实践能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提出问题、继续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发展能力素质还应包括管理能力,尤其是技术及团队项目引领的能力。

二 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

在电子类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首先搭建了素质体系;其次完成了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培养平台的建设上结合新四块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竞赛培训构建互动平台,培养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 1.新四块课程体系

新四块课程体系是:职业素质课程、岗位能力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个性拓展课程四部分课程。该课程体系是我院经过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提炼完善之后展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个性拓展课程部分,尤其为学生参与科技类兴趣小组、兴趣课题的学习提供了好的路径,而这些也成为拔尖人才成长的必经环节。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为广大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实体环境,是其检验所学、钻研专业、交流研讨的重要形式。

研究性学习内涵定义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研究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项目研究过程,强化学生技术应用与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院建立的各个专业方向的研究室,其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研究中心共有20个研究室,可以容纳约200名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技能竞赛培训

电子类竞赛主要包括:院系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TI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竞赛; 430单片机设计大赛;ALTERA杯数字电路设计大赛等诸多专业类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都为拔尖人才构建了良好的舞台,对吸引拔尖人才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在组织相关竞赛时的培训工作也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三 总结

基于此互动平台下,我们以拔尖人才的素质体系为抓手,从身心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方面展开,通过培养平台的建设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申报各类专利18项,获得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50强,参加第六届世界发明博览会一览5项大奖;全国信息技术类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5年来获得电子类竞赛类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级竞赛一等奖近8项。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杨金观、林光彬.以五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财经拔尖人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6)

[2]黄艳梅.基于调查的应用英语专业“新四块”课程体系的优化[J].科技信息,2009(31)

[3]沈淑雯.加强理科基础建设,培养拔尖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4]李嘉曾.拔尖人才基本特征与培养途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李延伟、王芳.三本院校中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24)

[6]秦书生、韩雪冰.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探析[J].党史文苑,2010(6)

[7]宋伟.论拔尖人才培养中的道德建设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8)

[8]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9]蒋华勤、潘杰.浅议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案(上册)[C],2010

[10]兴志、刘磊.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活动探析[J].科技资讯,2009(35)

[11]李志巧、陆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12]尚仁成、阮东、熊家炯.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简介[J].物理与工程,2006(3)

[13]王晓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4]廖湘楚.浅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3)

第6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15-03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则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大多数公立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模式,没有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做合理的分级教学,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独立学院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革势在必行。要进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明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此,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建设好具有开发、创新能力的电工电子实验室,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能够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要求、贴近生产实际、适应社会需要。

1 独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1 构建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实验教学大平台,该平台主要由通识教育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组成

1.1.1 通识教育平台。在通识教育阶段,确定了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人才培养原则。该平台实验是各课程的基础性实验,包括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和课程综合实验,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必修实验,起着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学生对基础性实验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课程实验。

1.1.2 创新教育平台。该平台包含设计与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自主创新实验。设计与综合性实验旨在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意知识迁移、反映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建立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精心设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体现实验教学注重能力、个性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突出了分层次、个性化的、课内外齐抓的培养模式。根据难易程度,我们将实验内容分为3个大的不同层次,分别对应基础验证型、提高设计型、应用创新型实验,同时对各类实验项目进行分级实验教学。这样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创新、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逐级提高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也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又有利于对拔尖学生因材施教。

1.2.1 必做的基础验证型。包括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和课程内综合实验,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必修实验,起着由技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学生对基础性实验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课程实验。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选定实验内容,教师在实验现场授课并全程指导。

1.2.2 提高设计型与应用创新型实验。提高设计型与应用创新型实验内容的安排我们强调强弱电紧密结合、与科研工程实际及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工程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建设了一系列不同层次、跨课程的综合实验室,主要依托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验室、PLC实验室、DSP实验室和电子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允许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或项目,贯彻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教学形式主要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一种是对必须加强电工电子综合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学设置为必修实践课;第二种是开设供全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来选修的实践课。

在设计与应用性实验的实施中,指导教师需要把自己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少走弯路,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做好这类与科研工程实际及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验,对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验大有益处。

1.2.3 采取开放式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建立一个貌似宽松、实则严格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改“牵着学生的手往前走”到“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为学生留出相当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出于兴趣和爱好去动脑筋、动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是深化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1.2.4 以EDA技术作为突破口,构建软硬件并重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课普遍采用传统的硬件验证式模式,但随着EDA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技术日趋完善。针对当今国际电子设计业界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普遍认同标准,必须强化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技能的培养。基于这点考虑,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分为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两条线,每条线都突出了分阶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特点。

1.2.5 加强实验讲义的建设。在我校自编实验讲义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同时,我们对兄弟院校先进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积极引进和消化,不断将既能体现基础又能体现综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研究内容纳入到实验教学中,积极组织编写全新的实验教材。

2 独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2.1 改革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应达到如下目标

2.1.1 使学生打牢专业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规律,并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1.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2.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索取新知识的能力,为将来接受继续教育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2.1 高水平的师资是关键。

2.2.2 优秀的实践教材是根本。

2.2.3 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前提。

2.2.4 实践教学分层次是客观现实。

2.2.5 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保证。

3 独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

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实验教学理念,基于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必须在广泛学习、调研、讨论的基础上,以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为依据,结合专业培养计划,以突出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目标,构建由“基础验证型、提高设计型、应用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培养适应时展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1 实施方案

将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验证型,面向全校工科学生的必修和选修实验课,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第二层次为提高设计型,除本专业学生外,也为相关专业和爱好实验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第三层次为应用创新型,以综合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工程项目、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竞赛为主,吸引各学科各专业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参与。

3.2 实施方法

3.2.1基础验证型。

(1)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仿真等必修实验课程。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具体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仪器使用与测试技术。

②掌握电子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③熟识1-2 种EDA工具的仿真技术。

④熟识中小规模常用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的选择原则、工作原理。

⑤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组成、性能及其参数测试方法。

⑥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基础层综合实验和一个PCB图设计。

⑦具有电子单元小系统设计能力。

⑧了解基本的电工、电气和电路的设计及制作规范。

3.2.2 提高设计型。

(1)课程: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必修)、VHDL课程设计与实践(必修)、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必修)、模拟集成电路(必修)等。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知识更新、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

(3)具体要求:

①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原理与构造技术以及其通用的应用方法。

②掌握CPLD或FPGA设计技术。

③掌握一种典型的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

④初步具有电工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3.2.3 应用创新型。

(1)课程:工程设计(必修)、综合应用开发实验(选修)、现代电子技术系统实验(选修)、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课程设计与实践(必修)、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必修)、ASIC设计实验(必修)、生产实习和校外实习(必修)、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必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空中机器人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ADI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校内学生课外科研立项、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类课外科技活动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

(3)具体要求:

①初步学会综合应用开发设计电工电子系统的基本程序和要素。

②经历电子板级电路到系统单元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

③具有开发电子综合系统的能力。

④掌握电子系统项目的开发设计和制作能力。

⑤理解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⑥了解电子系统的创新思路

4 独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成果

4.1 通过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风。

4.2 通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使学生分流,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多方向性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就业。

4.3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探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将激励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

4.4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探索遵从新形势下的教育指导思想,适应时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其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特点。它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以学为本的办学宗旨,符合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基本指导方针。

4.5 此次探索与实践中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5.1 按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原则,将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构建由“基础验证型、提高设计型、应用创新型”三个层次的金字塔结构的实验教学体系。

4.5.2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教师与学生信息互动,启发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课中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培养拔尖人才;树立新的质量观念,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4.5.3 优化整合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学校和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整合电工电子实验室,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整合后的实验室为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单片机和微机原理、DSP、PLC,使其专业性更强,并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出率,使其很好完成基础实验。

4.5.4 实行实验室开放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开放工作贯彻“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购买基本的实验器件,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完成自己的设计。

4.5.5 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发实验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拓展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构建立体式实验教学平台。

4.5.6 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紧跟时代的发展动态,实现社会需求、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互动。经过深入调研了解目前相关企业急需人才的专业方向,结合我院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更丰富,针对性更强。

4.5.7 建立专门的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条件和设计要求,自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碰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自行查阅资料、开题答辩、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完成实验项目、拿出实验成果,教师验收。根据学校规定,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计入创新学分。

4.5.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综合应用素质。鼓励并培训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主要面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空中机器人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ADI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校内学生课外科研立项、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类课外科技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艳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7,(1):33-35.

2 吴仕宏.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97-98.

3 朱燕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经验浅谈[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增刊):334-335.

第7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新时期;实践教学;创新

1前言

电子设计竞赛是有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型竞赛,它是一项面向学生开展的科技型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校的电子信息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的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还对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时期下组织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由于当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协作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也正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即使做实验也是仅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验证,从而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全方位的社会型人才,进行电子设计竞赛是很有必要的。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相关协会和一些知名企业联合组织起来的学科型竞赛,它不仅对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提出了要求,还要求参赛的学生能熟练完成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论证、选择器件、设备调试、撰写报告等具体过程,而且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还多、专业性强、理论技术新,这就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参赛的学生还要进行竞赛前的专业培训,通过相关培训不仅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到了提升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管能否在设计大赛中取得名次,只要是参加过专业培训和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都能在系统设计、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能表现出较好的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就业能力。

3举例说明新时期下电子设计竞赛的收获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电子技术学校将电子设计竞赛当做重点任务来抓,在老师的及时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下,电子设计竞赛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陕西省的一所电子技术学校曾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2012年,在全国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陕西省一等奖的学生就有8名,二等奖的有15名,三等奖的21名;部级二等奖的有3名,在2014年的专业人才技能大赛中,这所电子技术学校获得陕西省比赛一等奖的有4名,二等奖的有8名,三等奖的15名;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有2名,二等奖的有5名。这些成绩为该校的师生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动力。

4电子设计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推动的作用

电子设计大赛的特点是努力让课程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相结合,并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不仅要求参赛的学生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以电子技术的设计为主,同时还涉及到可编程器件、微机等专业,尤其要注意关于新技术、新仪器等应用方面的导向作用。因此将电子设计竞赛中的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渗透到实践教学中,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电子设计竞赛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5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法

通过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阶段的整合,对应到相关的实践教学中。即:基础阶段对应感性的认知、验证原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对应电子设计、创新研究阶段。

5.1基础训练阶段

首先要求熟悉掌握电子设计课程内容的常用仪器,使用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接下来进行专业的配套电子系统训练,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系统实验、创新实验等主要训练环节。紧接着进行电子设计实践环节训练,即电子知识相关复习、电子设计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数字电路、电子线路、通信系统、单片机数据搜集系统等相关内容的制作与设计。在此过程中增加了高频线路、EDA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这种基础训练法,需要采购统一的器件、集体训练,从而进行相关的设计与制作,师生间加强交流来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5.2专题训练阶段

通过对以往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的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及时掌握同行业之间电子技术发展情况的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关注各种有关的信息,并将电子设计竞赛的范围总结归纳为信号源、放大器、先进仪器、数据信息采集、接受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六大类型;此项竞赛涉及到的课程有通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单片机的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逻辑器件、辅助设计工具、电子测量等;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电路设计与应用、最新电路的设计方法、电子仿真电路、以及灵活应用设计工具。并由电子行业专家和相关老师进行讨论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结合每期情况从而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训练题目。但是这些题目不仅要有理论计算,关键是还要有实际操作的环节,例如对电子仪器的调试、测试等;涉及的知识面要广,不仅有基础知识,还应该有专业知识,同样要有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

5.3对实践教学改革测试与考核的分析

根据电子设计体系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参考电子设计竞赛评分的标准和流程,并按照竞赛题目基本功能指标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考核。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题目从相关工艺、制作水平、功能价格等方面写出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并由教师组对学生的总结报告、制作的水平、学生演讲、应变的能力等作出客观的评定并打分。在这个过程中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竞赛为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实践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增加系统设计和制作的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奕,徐鹏,彭小峰.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72~175.

[2]侯晓云.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4(1):82~83.

第8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型 电子信息 人才培养

引言

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科技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正逐渐成为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工程院校,人才培养重在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近几年,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电子类的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

1.电子类学科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1)电子类学科竞赛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机统一。

电子类学科竞赛种类繁多,有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主办的水平较高的电子类竞赛,在企业、科研院所等具有很强的全国影响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仿真电路设计竞赛等多种竞赛项目。该类竞赛主要针对的是电子信息类的在校学生。通过对竞赛的准备阶段,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学生可以对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检验,让他们觉得所学知识确实是有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以后工作中可以用到的宝贵经验。另外,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的需要[4],通过竞赛可以促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使他们接触到一些新技术、新元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电子类竞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对于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实践动手能力也至关重要。一般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方式是通过课程实验,但是,现有的课程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却偏少[5],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等等。因此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目标不明确,不清楚学完该课程后对今后的工作有何作用,学习的主动性减弱,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5]。而电子类竞赛赛题一般都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是跨学科的、系统的、综合的[3],很多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应用项目,使用的是先进的仪器设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方案、选择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PCB板、电路焊接与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一个完整的过程完成竞赛题目的要求,实际上就完成了一个工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电路绘制能力、电路调试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通过参加这类比赛,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工程应用基础。

(3)电子类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电子类竞赛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交叉融合,是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的检验。学生通过参加竞赛,不仅掌握了本专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将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竞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充分锻炼和开发,这些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紧密接轨,因此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贡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很多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就业及今后的事业发展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就业质量高。

2.主要做法和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制订2014版培养计划时特别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工程应用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增加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

在2011版培养方案中,模电和数电实验合并在一起共24个学时;在新版的培养计划中,模电和数电实验分开,每个实验16个学时。实验学时增多,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②把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整体提前。

表1 主要课程所在学期对比

表1列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些竞赛所需的主要专业课程所在的学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新版的培养计划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整体提前,使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为他们更好地参加竞赛打下基础。

③在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中,加大了设计的比重。

以专业实习“电子科技制作”为例,以往是让学生焊收音机,电路图、电路板都是现成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图纸将元器件焊上即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现在,该实习结合每年一度的省电子赛,在历届赛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作为实习内容,不提供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焊接,自己调试,增加了设计的比重,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动手机会。

(2)建立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实践环境,专门建立了一个学生创新活动实验室[6],学生自行管理,全天候向全校师生开放。每天,对电子制作有兴趣的学生下课之后就会到这里来,做智能车、焊电路板,相互交流,高年级同学会主动带低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上课,配合老师帮助他们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每天都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单片机实验室、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也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参赛创造良好环境。

我校有一个学生社团――科创协会(前身是电子协会),实验室中的同学几乎都是协会的会员,协会负责人由在竞赛中成绩较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协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电子制作方面的活动,如会员培训、参加竞赛、开展电器维修等,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充分锻炼电子方面的实践能力。

(3)加强赛前训练,指导老师尽心尽责。

在各项比赛前,教研室都组织专业老师做好培训计划,精心开展赛前培训。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指导老师结合历届赛题制作了各种竞赛开发板。图1为电子工程教研室老师专门为江西省电子赛(专题赛)制作的开发板。该开发板上含有该比赛所需要的各个模块,使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比赛所需要的知识。此外,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参加竞赛学生上课,暑假期间不计报酬与学生一同战高温斗酷暑为竞赛备战,为获得竞赛好成绩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1 竞赛开发板

结语

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院各级部门和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学校每年举办校级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学校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参加竞赛,教务处给指导老师一定的工作量补助,学院领导和老师们也经常关心和指导竞赛工作。这些为取得竞赛好成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保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学科竞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进一步提高竞赛成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聚专业特色,树立专业品牌,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耿磊,等.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

[2]王越,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05(10).

[3]付艳清.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4]向夕品,别其璋.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王兵等.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6).

[6]黄根春.浅谈电子设计竞赛的训练组织工作[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第9篇:电竞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教学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17-02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总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下面就该竞赛的意义、目前存在问题和我校在竞赛培训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竞赛需要参赛者根据题目要求,做技术方案,选择合理的元件,完成电路的设计,最后通过安装、调试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在电脑上对虚拟的元件进行组装。因而,学生从中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创新大幅度提高,竞赛题目只要求完成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而对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竞赛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学生的就业、考研和创业过程等帮助极大,我校参与竞赛的学生,尤其是获得好成绩的,在大四就业过程中,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极大肯定,有很多单位指定要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或其他竞赛的学生,并且免去很多招聘环节直接录用,更有不少学校,对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奖的学生直接报送本校的研究生。

2.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对高校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系统检验,同时,对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更好地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工作。

3.促进实验室建设。长期以来,电子实验仪器基本上是老三样(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使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来完成实验。这个问题在平时的实验中表现并不明显,但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显得非常突出。谁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谁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谁就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拥有完善、先进的实验仪器器材,成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4.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电子设计竞赛强调基础,但同时又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利于取得好成绩,但这些新技术、新器件在教科书上不一定会涉及到,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除了加强学生基础内容教学以外,必须引入新技术的教学,例如ASIC教学内容(如:CPLD,FPGA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使用新器件,有利于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程设计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用系统的观念重构课程体系。

5.加大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根据竞赛要求,加强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在实验内容的开设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实验;第二,设计性实验;第三,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使学生具备设计、调试和测量简单电路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的能力。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其教学内容包括信号的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以及单片机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竞赛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充分暴露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综合知识能力欠缺。学生在比赛中,提出的设计方案水平低,对参考电路生搬硬套,不会采用先进的简便电路。另外,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平时阅读的参考资料和课外书籍太少,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2.查阅资料能力不强。参赛队员选定题目后,不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多数学生是找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反映了我们实践教学脱离了工程实际。

3.实验调试技能不强。一些同学不会正确设计测试表格,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并解决问题。在焊接中,电路布局凌乱,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能力不强,反映了平时学习期间,实验课内容验证性多而设计性少,更谈不上综合性实践,所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4.设计报告质量不高。许多参赛学生设计报告格式存在许多不足,设计方案论述不够严谨,电路设计缺少理论分析。说明我们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实验报告这一重要环节。

5.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有一些竞赛题若能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不仅电路简单,而且省工、省时,性能指标也优于一般电路。参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目前课程缺少这方面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子技术设计训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该体系自主学习、老师辅导,最后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从而较全面地掌握电子设计技术,并在某领域有所特长,成为竞争力强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三、建立电子设计竞赛培训体系

我们建立的培训体系从宣传报名、中间教学环节,一直到最后参赛。

1.加强宣传,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承担了全校的电子实习教学任务,我们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报名工作。通过PPT介绍和视频展示,在学生中间宣传和普及电子竞赛的知识;并邀请我校曾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介绍自身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成长经历及对未来发展的益处。报名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通过初审、面试等一系列环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

2.电子基础训练。学生报名、选拔工作完成后,于当年10月份左右开始为期一学期的基础培训。培训时间为12周,培训内容以8051单片机为主,辅以简单模拟电路。选择以单片机为主的培训,是因为单片机入门较模拟电路容易,学生往往有成就感,不至于中途退出。8051单片机培训包括I/O口、键盘、显示、中断、定时和AD转换等编程,有教师讲解、单片机教学视频等,每位培训同学配发一块单片机开发板,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简单模拟电路包括运算放大、有源滤波、比较电路和NE555信号发生等常规电路的制作训练。基础电子技术培训最后是制作一个综合项目,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个简单综合项目“红外测距仪”,作为对学生一学期来学习的考核。

3.综合项目化训练。完成了以上基础训练,在每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开始项目化训练。完成3个综合项目的制作,我们通过自定题目或选择历年国赛,内容、技术指标可适当降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考核,并有以下教学流程: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这些过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对制作不认真、完成不好的学生警告乃至最后淘汰。

4.暑期集训。暑期集训是提高学生参赛水平的关键。主要做历年国赛和省赛真题,每周完成1题,教学流程齐全:布置任务、教师讲解、过程指导、作品验收、学生交流和教师点评等,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严格、认真制作,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器件,以降低电路复杂度、提高电路指标。在临近比赛时,我们安排学生一次模拟比赛,按比赛要求4天时间完成,完成后统一验收、评奖,由于我校承办过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个模拟比赛环节,学生能感受比赛的真实状况,从中受益匪浅。

5.竞赛指导和服务工作。竞赛期间,每组学生都有1~2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把关,包括帮助学生申题、方案分析、过程指导、指标检查等,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各种竞赛服务工作,例如水电、网络等,竞赛期间的饮食安排得当,由学校食堂一日三餐和夜点心送到比赛地点,减少学生负担。竞赛期间元件采购和管理,赛前尽量采购齐全的元件,竞赛期间安排专人和专车采购,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采购需求,下午能拿到元件。竞赛个别题目会用到一些机械组件,做到学生上午提出需求,下午或第2天上午能加工好所需的组件。

6.其他。为了保证竞赛教学的顺利进行,还需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增添先进仪器,例如数字示波器、程控电源、DDS信号发生器等。建立了竞赛元件库,各种常用、专用元件齐全,分门别类安放在柜子和元件和中,做到种类齐全,能满足竞赛各种题型的需求。建立了机械加工室和电路板加工室学生在训练和竞赛期间,可完成简单机械加工,例如钻孔、切割等;可完成电路板的制作,例如转印、腐蚀等。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竞赛的问题分析,并建立竞赛的培训体系,我校学生参赛成绩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12年我省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首次取得全国一等奖,在我省也位居前3位,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今后我们打算继续完善竞赛的培训,力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