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电竞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电竞技术培训

第1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 电子类竞赛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7-01

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总书记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先后四次作出了重要指示。2012年1月,教育部又会同六个中央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等电工电子类相关专业而言,电子类竞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路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 实践教学在高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中的各个电工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重中之重。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的所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

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付之于实践之中,以贴近企业实际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场所,将课程中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专业实际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实践尝试、基本技能应用和技术创新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2 电子类竞赛对高职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高职院校积极参加电子类竞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工程实践素质,还有利于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今后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参与电子类竞赛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实用技术,培养了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进行选题、分析、确定方案、查找资料、浏览文献、选择元器件、电路板设计加工、安装、调试、论文撰写、参加答辩等过程,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历练。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调试、竞赛的过程当中,指导教师也能不断进步,不仅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还开阔了眼界,为以后的竞赛积累丰富经验。

2.2 参与电子类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参加竞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高职高专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竞争力的几大要素。经过锻炼,他们在面对就业时的表现必定更加优秀。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根据我院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反馈,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知名电子和IT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会优先选择竞赛获奖的学生。

2.3 参与电子类竞赛将进一步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些欠缺,从而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在竞赛过程中总结得出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训方法和竞赛研究结论等也能够为电工电子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3 提高高职院校参加电子类竞赛实力的措施

3.1 做好竞赛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

培训平台是课题研究的硬件保证。通过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分析解读,结合多次参赛经验,最终总结出竞赛培训平台应该是集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和嵌入式开发系统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场所。我系在建设所主管的学院“十大文化阵地”之一“电子制作与维修中心”过程中,完全按照竞赛培训平台的需要进行软硬件搭建。我系竞赛教师团队在2010年、2011年多次在该平台上进行学生参赛前的指导和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2010年7月的“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2011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生获得湖北省三等奖。学院还利用本平台,多次成功举办“电子技能大赛”等电子类校内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成绩证明,电子维修与制作中心已经基本具备培养我院电工电子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

3.2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教师的设计制作能力是指导学生提高竞赛能力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竞赛指导能力,必须采用院系教师校内全员培训和校外重点培训两方面结合的措施。在校内培训过程中,我系聘请了“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做培训教师进行指导,要求被培训教师按照往年竞赛题目进行项目实做。在校外重点培训过程中,选派实力较强的教师参加校外竞赛的相关培训,回校后传授经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校际交流,到具备参赛经验和成果的院校进行学习。在多项措施联合作用下,提高竞赛指导教师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3.3 重构竞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纵观这几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可知,竞赛内容逐渐从以往单纯的模块电路搭建转向基本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光电技术电路、555电路专集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微机单片机应用以及PROTEL在绘图、制作封装库、画出PCB、布线方面的应用。在竞赛之前,竞赛组必须从竞赛需要出发,结合往年竞赛题目,从不同的课程中将这些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拆分、总结和重构,针对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点培训。

参考文献

[1] 刘思远.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战经历[J].竞赛园地,2011(5):64-68.

第2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能竞赛 电工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4-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大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教育顺应发展潮流,培养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如何以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扎实技术技能、高效工作”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很多职业学校没有将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技能竞赛教学相衔接,导致只有参赛选手受益,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受益不大,严重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引入技能竞赛的教学机制以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本文以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探索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坚持的原则

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思路,根据企业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电工专业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在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一)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基于三大现代职教理论(即杜威“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和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来设计教学和教学活动。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告诉我们,务必把“从做中学”贯穿到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当中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论,明确指出做事的方法决定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方法决定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三点:一是如何做事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学,教育与学习都要突出“以做为中心”;二是对事情来说是在“做”,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在“学”,对施教者和学习者的来说都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共同提高认识;三是职业教育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人学习,而是教人学“做事”,通过“做事”来悟出新知识和找出新方法。

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师应运用这一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切实做到把电工专业理论与电工技能实践相结合。

戴明的 PDCA 质量管理理论。基于 PDCA 质量管理理论,结合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等环节入手,探索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工作规律,从电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科学、规范、有特点、易推广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促进健全和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体系,推进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和提升教学质量。

(二)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教学中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电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凸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围绕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该专业的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实用性、针对性,把学习过程转换为工作过程。教学中凸显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平台和评价体系,做到学以致用,体验电工工作之责任并获得经验。在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用企业电工班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尽快让职业学校学生体验企业工作情景和角色转变。

二、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当前中职电工专业课程较为陈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师生通过参与电工专业技能竞赛,逐渐意识到电工专业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电工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来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工专业课程选择上要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贴市场需要,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电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从近年来的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如单片机设备、PLC、电子制作等要求^高。由此可见,电工技能竞赛项目与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电工专业岗位技能对接。随着电工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电工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电工专业培养目标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电工技能赛对于电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电工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达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电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职教需要,应以电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电工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企业调研以了解企业需求,把电工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企业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电工教学当中,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二是通过请丰富经验的电工师傅来学校讲课、辅导,增加师生对企业电工技能需求的了解;三是通过增强电工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使职业学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产学做一体化;四是教学中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知识链接的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学中做、做中学,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电工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工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由于电工技能竞赛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加快了电工实训室的建设。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增加了亚龙和天煌的设备后,快速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室。随着实训室建设推进,电工实训能力大为加强,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政府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职业能力的极具吸引力的竞技平台。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而努力。

三、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整合电工类专业群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加快电工类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电工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提升服务工业转型升级能力。采用技能竞赛培训方式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企业核心技术技能、积累新经验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例如,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将电工类专业群优化为 4 个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在建设中)、电子技术应用与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技术应用与制冷设备维护,以此优化电工专业培养目标。

(二)改革电工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电工专业改革、以工业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电工专业课程改革、以电工实用技术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电工专业课改以适应经济发展、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发展,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不断更新,需要按照电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标准来设计电工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做法为:一是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电工专业课程设计、评价,引进先进电工技术(如 PLC 技术、电子制作技术等),提高电工专业课程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电工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模拟真实电工作业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学真做以快速掌握真本领;三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四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流程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流程;五是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其中,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有电工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检修、电机控制线路装调、PLC 基础与实训、变频控制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有机床电气检修、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实训、制冷设备检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气设备装调、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等。

(三)完善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一是着力推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正高级讲师职务(正教授)评审,考核推举实践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入编,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二是按规定聘请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建立“双师型”教师年金制度;四是推送年轻教师到办学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技术先进的企业学习,促进一体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是探索职业学校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加强电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多年的师资培养,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现有副高级职称 7 人,电类高级技师 12 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家骨干教师 4 人,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组建和优化电工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资源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鉴定为依托,组建校内实训资源平台。在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上,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确保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是建立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地;二是编写理论课与实习课一体化的教材;三是完善专业理论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设置实习设备与职业场景一体化的实训装备。这些实训平台包括大赛需要组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单片机安装与调试、制冷设备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在筹建中)综合技能实训平台,以及单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实训室、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机控制线路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机床控制线路检修一体化实训室、低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高压电工作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变频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PLC 与液压气动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一体化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检修一体化实训室、家用电器检修一体化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一体化实训室、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训室。

(五)建设基于PCAD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及质量评价体系。随着职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改推进,一体化教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体化师资、场地、教材不断得到完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伪一体化”教学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一体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障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体化课程教学督导,包括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教学评价过程的整个过程教学督导。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全过程跟踪式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知识+技能+素养”的要素评价,确保一体化教学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目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质量。对好的教学经验和措施,纳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中;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的办法,争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加以实证和解决。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增强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丰富教学经验。

总之,职业技能竞赛对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贺州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根据技能竞赛项目遴选教学内容,通过“课课有竞赛、人人都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完善电工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通过竞赛选手介绍竞赛经验和指导教师指导参赛总结,观察其他学校选手的技能操作演示,对师生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⒖嘉南住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赵燕南.电工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职业,2012(23)

[5]刘 珉.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3(10)

[6]展同军,卓 军,解永杰.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培训,2015(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级课题“以技能竞赛推动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第3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技能竞赛;培训方式

作者简介:林国木(1965-),男,浙江常山人,浙江衢州电力局培训中心,高级经济师。(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4-02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特高压技术应用和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需要,急需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与选拔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对职业技能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地区供电企业应提高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水平。要有效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必须要认识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决定行为,是“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现实要求。

地区供电局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网、省公司本年度的竞赛项目予以层层宣贯,深入落实,由企业行为转变为企业与个人的共同的行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营造尊重技术、尊重技能良好氛围的有效举措。同时是培养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平台,引导、鼓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

第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能够给员工传达出明确的技能要求,使员工自身提高技能素质需求的内力与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力得以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员工整体素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

第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交流提供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提炼、挖掘生产操作中的绝技绝活,竞赛过程中经常涌现出新方法、新技艺。通过对这些绝技绝活和方法技艺的推广传播,不仅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更有助于在企业中树立发展创新的良好风气。

二、地区供电企业应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

1.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用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永恒的事业,地区供电企业需要长期抓、抓实在,既不能当作单方面企业行为、用简单粗暴的命令方式,也不能当作单方面的个人行为、放任自流。企业和员工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取得共识,促进竞赛不断开展、发展。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在建立积极鼓励措施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做到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当然约束应少用,充分发挥员工在技能竞赛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实效。

2.通过宣传发动形成一个和谐共济的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以达到入脑入心。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把责任和压力传递到所有部门和员工,将竞赛目标、指标落实到单位,细化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确保企业目标、指标的实现和完成。地区供电企业应认识到本专业整体、个体水平处在公司系统中的哪一段,是A段或B段或C段,这样可减少在下达具体目标、指标中的盲目性,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悲观。

当前地区供电企业在组织技能竞赛过程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是个别部门的事情,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这种认识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员工对技能竞赛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成效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与员工关系不大。另一方面是行动上迟缓,势必导致在技能竞赛上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体力和能力,可想而知,要取得好的技能竞赛的成绩和效果是不可能的。

3.注重对技能竞赛团队的感情投入

技能竞赛团队包括:竞赛领队、选手、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等。人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最能动的资源,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竞赛,首先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客观上也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其次,鉴于技能竞赛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企业要经常关心过问集训期间竞赛团队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细致了解培训住宿及餐饮情况,这些对竞赛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前的理论培训技能训练

电力企业多年的竞赛实践充分证明,要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和效果,开展竞赛前的技能培训是有效途径。

1.提前做好竞赛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阐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准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个人准备,二是单位准备。个人准备是由里到外(自觉行为)、自下而上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基础;单位准备是由外到里(企业环境)、自上而下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关键。单位准备要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及提前启动竞赛前培训;个人准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进行理论学习、场地的技能训练,做到厚积薄发,有备无患。

2.组成一支高效精干的竞赛团队

从衢州电力局几年来选拔选手参加网、省公司竞赛的情况来看,优秀的选手基本上得以选拔和推荐。传统的做法是,从竞赛专业所涉及的基层单位中开展层层遴选;培训师资或是专业技术带头人,或是曾参加往年本专业技能竞赛人员,有这方面受培训及参赛经验。从实际取得的竞赛效果来看,外请培训师与内训师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值得借鉴之举措。

3.制定一套先进实用的培训方案

技能竞赛是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规范要求为内容,以提升员工岗位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而开展的比武、考试和考核。为此,需要一个好的竞赛方案,它是整个竞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一要充分理解竞赛方案。二要按照竞赛方案制定整个竞赛培训计划。在这一点上被很多单位所忽视。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竞赛理论培训方案,二是竞赛技能训练方案。竞赛理论方案原则上要明确职责分工、培训目的、培训项目、项目要求及其侧重点;竞赛技能训练方案除同竞赛理论方案相配合外,结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布置场地安全、设备实施、工位数量以及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和材料配置。

另外,在竞赛培训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专用教材及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为主。

4.建设一批门类齐全的培训基地

“十一五”期间,衢州电力局在网、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培训基地得以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业培训基地,例如营业用电实训基地、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实训基地、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基地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为电力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搭建良好的支撑平台。

在技能实训中,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直接传授培训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题讲授及研讨、模拟训练、实地现场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和训练。

5.选择一个灵活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理论学习宜采用集中培训和独立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技能训练宜采用分组与分项相结合的形式。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学与思、学与问、学与习的关系。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告诫人们:需要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方可集思广益。“温故而知新”说明复习的重要性。鉴于现在技能竞赛一般都有配套的试题库、标准作业项目,因此采用“多练、多考、多评”的学习训练方法,不失为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6.提高竞赛培训时间的利用效率

竞赛前时间,对每一位选手都是非常宝贵的。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有机协调好竞赛、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竞赛培训一旦启动,必须讲究时间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采用集中封闭式培训,对时间利用效率高,取得的培训效果也好。

衢州电力局原则上采用如下方式:上午集中理论学习、下午开展技能训练,晚上集中练习,练习试卷选手之间可互批,第二天由培训师集中讲评,三、五天内开展一次理论及操作考试,实操时组织专家观摩、点评,同时执行“一日一小结、三日一总结”。总结什么?总结经验和方法、计划执行,反思不足和失误,达到查漏补缺、解决问题的功效。

四、地区供电企业做好职业技能竞赛的探索

1.正确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衢州电力局积极组织基层单位适赛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一是做到“人人有培训,人人有考试,人人有成绩”;二是确保遴选最优秀的选手参加集训和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这一有效手段,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

2.积极做好技术技能的推广应用

一项技术技能只有被发现、被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有价值和生命力。衢州电力局一项专业技能竞赛结束后,由主办部门进行竞赛工作全面总结,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作总体评价,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的总结报告,为后续改进技能竞赛工作并实施技能培训提供帮助。同时,重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善于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的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3.创新人才培训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建立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职业技能竞赛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衢州电力局将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各级单位领导班子任期考核目标之中,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局定期组织标准化岗位考试,检验全员岗位培训的效果。按照同工种、同等级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与各单位同业对标挂钩,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评选人才和先进等挂钩。

第三,为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通道人才发展体系,完善人才成长机制。衢州电力局建立单位专家库和实施6-8级专家人才评定工资,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深化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机制,以及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服务。

4.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能竞赛

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物质奖励毕竟是有限的,企业地位、企业价值、成长空间、相互信任、工作环境才具有长久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和发展源动力。

企业技能竞赛工作的推动是由外到里的,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就能将企业与个人的目标、发展、需要相协调一致,自然成为员工自发、自觉的行动,促进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竞赛文化的形成。衢州电力局努力通过发展留人、文化留心,人文关怀、爱心管理,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重视优秀技能人才的选拔与训练,以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管理。坚持以“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不断深化“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工作本身,就是对企业文化管理的有力注解。

参考文献:

[1]李春香.浅析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第4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竞赛; 本科教学;第二课堂; 创新项目;创新人才;智能车竞赛

Intelligent Car Racing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FAN Ji-Dong, SHI Zhen-Dong,YANG Zheng-Cai,LV Ke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44200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 relations between intelligent car racing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gives respective solutions, which are also suitable to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the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ve project; discipline contest; intelligent car racing

【中图分类号】TP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61-01

1 引言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电子技能的培养也成为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非常重视汽车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汽车工程系开设了《微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课程,已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鉴于课堂教学中偏重理论,所采用的示例多是单一模块的应用,与毕业设计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有脱节,参与智能车竞赛,有利于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临场应变能力等,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自2006年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组委会提供一个标准的汽车模型、直流电机和可充电式电池,参赛队伍要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路径的智能车,在专门设计的跑道上自动识别道路行驶,谁最快跑完全程而没有冲出跑道并且技术报告评分较高,谁就是获胜者。其设计内容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能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选手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将竞赛对教学从观念、到教材、实验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努力转化为课程建设的现实成果,从而加教材建设,整合实验环节,优化教学评估模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汽车电子课程体系。

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教学中的实践内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在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的组织和培训上遵从“课堂学习打基础,课外实训炼功力,竞赛辅导强综合”的方式,建立起了分层次的竞赛培训体系,把课堂教学纳入培训体系,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1 夯实课堂理论: 车辆工程专业已学生先期学习了《大学物理》、《电工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三门与汽车电子有关的课程。《微机原理》是必修课,安排在大三上学期,结合实际和汽车专业特色,对《微机原理》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重点介绍微机接口等硬件技术,并计划重组教学内容,改为《单片机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是专业必修课,介绍了汽车常见电器工作原理,完善了汽车四大件中的电器环节,重点介绍了飞思卡尔单片机的组成、模块功能;《嵌入式系统》则作为公选课,汽车电子基础较好的同学选修,内容包括异步串行通信技术、车用总线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这些课程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2.2 加强实践环节: 《微机原理》60学时,其中实验环节10学时;《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48学时,其中课程实验14学时,占总学时的1/3,设计制作了400套实验箱,学生可将实验箱带回宿舍练习,并且实验成绩占总成绩1/3;《嵌入式系统》36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课程结束后有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考核时,实践环节都占很大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汽车系,汽车电子的实训操作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传感与测试技术》让学生掌握了传感器、执行单元的相关知识。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创新设计》等课程都有汽车电控技术的内容。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包含了汽车电控的理论知识。

2.3 强化课外实训: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具有的广泛性、自愿性、兴趣性的功能特点,汽车工程系系领导给予了大量支持,为汽车工程系飞思卡尔智能车队“蓝宙小组”提供了3个活动室,共计240平方米,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帮助。“蓝宙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己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训活动,每年新生入学,积极自我宣传,吸纳新人,针对未学过汽车 电子的学生开展培训(由有经验的学生讲解),都是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这些培训形式很灵活,集中授课学时很少,个人动手实践较多,但效果非常明显,很受学生追捧。由于学生社团的自主活动给了尖子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使其成就感增强;也让其他学生在与尖子生交流时没有向教师求教时的心理压力,进步神速。此外,尖子生也能在教师的上机课上帮助指导新手。

2.4 注重赛前辅导: 赛前的辅导主要侧重于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和强化,一般按照竞赛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主题进行培训,或者在准备竞赛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为了筹备参加“全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汽车工程系在赛前2~3个月会联合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主办校内选拔赛。汽车系学生分成光电、CCD、电磁、创意4个小组参赛,指导教师则从难度、可行性、技术细节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

如此,既使学生的作品日趋完善,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谓一举三得。

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实践效果

自2006年起每年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成绩显著,汽车工程系飞思卡尔智能车队一共取得六个全国一等奖和一个全国二等奖,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中始终处于强队行列。从第三届国内广大高校开始积极参与该项赛事后到第五届连续三届获得该项赛事所有组别的全国一等奖。

4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来看,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一,课堂教学应与竞赛相辅相成。不能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与竞赛割裂,可以将分层次的课堂教学作为竞赛的基础,从课堂教学中层层选拔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组织比赛队伍,实现竞赛“融入教学、高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竞赛,但学生只要感兴趣,只要努力,人人皆可参与到竞赛中来。

其二是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课外竞赛、上机操作、创新思维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体现在相关课程的考查成绩中,以全面反应教学效果。

第5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电工技术作为一门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与社会对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潜心研究,对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顺应时展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电工技术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职教材存在整体知识面较窄,相关的新知识内容太少,实用性的例题不多,注重的大多是对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不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一些教师的知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对这个行业如今所使用的新技术知之甚少,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要求脱节。

(二)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较多而学时较少,教学模式仍是黑板加粉笔、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教学互动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没能将相关的知识和专业要求紧密结合,使得学生被动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厌烦学习本门课程。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没有创新。

(三)考核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核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测试而缺乏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电工技术课程所必须具备的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导致其在进入高校后学习本课程时非常吃力,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再者,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有些甚至不愿意动手,结果该掌握的东西没有掌握。

三、改革途径与成绩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学院存在的困难:实训设备少,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训练次数少,实验仪器落后,开展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参加培训的教师业务水平仍需要不断提高等等,拟定解决的途径有:

(一)进一步增加培训所需的工具与设备,扩大培训的场地

同时拟校外参观,与周边学校联合实施教学,解决校办实训场所设备条件或加工工艺满足不了生产实训教学需要的矛盾。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为电子电力工程系添置了大量的新型仪器设备,实际总价值达到200万余元。其中包括引进通用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触电急救模拟人、引进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数码投影机并提供一系列配套电脑二十多台,使可用电脑总数达到100余台等等,这些都为电工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使电工培训提供实际的操作平台。

(二)积极开展对高职院校、兄弟院校的考察学习,建立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使有利于我们对该项目的研究与探索

我院积极与广西区内包括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百色地区等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交流互访,在进一步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对高职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地探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展望广西高职的机遇与发展,努力争取为社会、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积极开展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竞赛

开展面向广大市民的家用电器维修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弥补实训教学不足,改变学生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层次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至今,我系派出大量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广西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激烈地对抗,我系的学生不负重望取得一次次优异成绩。如2009年11月,我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1年秋11月,我系学生获得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培训体系

针对以往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系统性、培训管理幅度力度较弱、培训科目及受训人员层次的问题,今年我系调整了培训的管理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力,责成培训教师建立完善且综合的备案登记制,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此外,鼓励受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与系部领导及时进行直接反馈,从而促进全体培训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极大改善了培训的质量。

(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进修

建立了由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目前,参加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均达到12人次以上,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均为讲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中、高以上层次与高职称,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以实训室为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包括电工上岗证培训及电工职业资格证培训,提高我系毕业生的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或解决学院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地位,扩大学院的办学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培训教材大纲要求,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配套的教学方法,每位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师均备有较为详细的培训教案,从而保障了培训的质量;对每位培训的学生均严格要求,杜绝缺课现象,保障学员学习的时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保障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经过一年多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我系组织了多期电工上岗证培训,培训对象均为我院的在校大专学生共有150人,培训一次通过率均在90﹪以上。目前,150名学生已取得电工上岗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学生在学完电工技术课程之后参加等级鉴定并获得相应的电工证,为今后工作拓宽路子,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培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授课能力得到加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队伍。通过培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摸索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做出有益的尝试,为培养学生学习电工技术技能能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子,在新形势下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第6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供电企业 职工培训

201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体制改革,在体系建设完成后,县供电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员配置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体制对县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供电企业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供电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技术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县级供电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掌握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力技术,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实现优质的客户服务质量;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变力,成功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当前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意识落后。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受特殊用工形式的影响,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基层农电人员受其素质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不能很好地处理“工学”矛盾的情况下,对培训有着一定的排斥性,大部分职工还停留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

2.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目前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的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相关电力法规、文件通报和电力知识技能的理论培训,存在着重学历教育、重理论考试、轻现场技能培训的问题,理论培训内容与实际现场工作难以生成有机联系,从而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实践分而置之相互割裂。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培训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作用。

3.培训定位缺乏针对性。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岗位职责、思想意识的不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对不同的人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供电企业的培训还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效率的团队,少数职工的素质低对整体工作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形成“木桶效应”。

三、完善培训工作的建议

1.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岗位建功“三位一体”综合竞赛,通过嘉奖令、绩效考核、人才通道选拔等方式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积极推行业绩评定、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措施,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任用、激励的良性运行机制,有效激活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使得培训教育贯穿于员工成长整个过程。让公司全体职工形成教育培训是个人成长推动力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教育培训的意义以及开展教育培训对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联系。

2.打造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系统性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职工培训和形势任务教育,提升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把岗位技能教育与本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开展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技能本领。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性化训练。采用远程培训还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

3.完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为基础,以评价、考核、监督为主线的干部管理常态机制。一方面应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实际,充实培训教材的内容,认真开展多层次培训。包括企业领导层的培训、中层及骨干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努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保证职工教育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与爱好。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方式的多变与新奇,例如开展典型案例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对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也可以集体观看录像资料,还可以请有关人员做现场报告或有组织地深入事故现场实地参观。

参考文献

[1]王灿林,张凯.基于在线培训系统的地县调度员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

第7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新时期;实践教学;创新

1前言

电子设计竞赛是有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型竞赛,它是一项面向学生开展的科技型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高校的电子信息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的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还对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时期下组织电子设计竞赛的意义

由于当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协作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也正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即使做实验也是仅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验证,从而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全方位的社会型人才,进行电子设计竞赛是很有必要的。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相关协会和一些知名企业联合组织起来的学科型竞赛,它不仅对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提出了要求,还要求参赛的学生能熟练完成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论证、选择器件、设备调试、撰写报告等具体过程,而且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还多、专业性强、理论技术新,这就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参赛的学生还要进行竞赛前的专业培训,通过相关培训不仅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到了提升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管能否在设计大赛中取得名次,只要是参加过专业培训和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都能在系统设计、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能表现出较好的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就业能力。

3举例说明新时期下电子设计竞赛的收获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电子技术学校将电子设计竞赛当做重点任务来抓,在老师的及时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努力下,电子设计竞赛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陕西省的一所电子技术学校曾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在2012年,在全国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陕西省一等奖的学生就有8名,二等奖的有15名,三等奖的21名;部级二等奖的有3名,在2014年的专业人才技能大赛中,这所电子技术学校获得陕西省比赛一等奖的有4名,二等奖的有8名,三等奖的15名;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有2名,二等奖的有5名。这些成绩为该校的师生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动力。

4电子设计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推动的作用

电子设计大赛的特点是努力让课程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相结合,并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不仅要求参赛的学生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以电子技术的设计为主,同时还涉及到可编程器件、微机等专业,尤其要注意关于新技术、新仪器等应用方面的导向作用。因此将电子设计竞赛中的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渗透到实践教学中,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电子设计竞赛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5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方法

通过将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阶段的整合,对应到相关的实践教学中。即:基础阶段对应感性的认知、验证原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对应电子设计、创新研究阶段。

5.1基础训练阶段

首先要求熟悉掌握电子设计课程内容的常用仪器,使用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接下来进行专业的配套电子系统训练,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系统实验、创新实验等主要训练环节。紧接着进行电子设计实践环节训练,即电子知识相关复习、电子设计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数字电路、电子线路、通信系统、单片机数据搜集系统等相关内容的制作与设计。在此过程中增加了高频线路、EDA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这种基础训练法,需要采购统一的器件、集体训练,从而进行相关的设计与制作,师生间加强交流来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5.2专题训练阶段

通过对以往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的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及时掌握同行业之间电子技术发展情况的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关注各种有关的信息,并将电子设计竞赛的范围总结归纳为信号源、放大器、先进仪器、数据信息采集、接受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六大类型;此项竞赛涉及到的课程有通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单片机的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逻辑器件、辅助设计工具、电子测量等;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电路设计与应用、最新电路的设计方法、电子仿真电路、以及灵活应用设计工具。并由电子行业专家和相关老师进行讨论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结合每期情况从而设计出与之相关的训练题目。但是这些题目不仅要有理论计算,关键是还要有实际操作的环节,例如对电子仪器的调试、测试等;涉及的知识面要广,不仅有基础知识,还应该有专业知识,同样要有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

5.3对实践教学改革测试与考核的分析

根据电子设计体系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参考电子设计竞赛评分的标准和流程,并按照竞赛题目基本功能指标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考核。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题目从相关工艺、制作水平、功能价格等方面写出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并由教师组对学生的总结报告、制作的水平、学生演讲、应变的能力等作出客观的评定并打分。在这个过程中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好机会,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设计竞赛为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实践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增加系统设计和制作的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奕,徐鹏,彭小峰.电子设计竞赛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72~175.

[2]侯晓云.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4(1):82~83.

第8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育培训 协调发展 电力企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117-01

一、 对教育培训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重要“资源”,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力企业是自动化程度高、 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电力生产技术迅速向大容量、 高参数、 高效率、 低能耗、低污染发展,对在职员工和各类专业人员的要求无疑越来越高。 当前 , 急需改变传统的 “一次教育” 即为 “终身教育” 和 “有了文凭就有了水平” 等传统、 陈旧的观念 , 确立对在职各类人员不论其原来文化程度如何 , 都要不断接受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理念。

相关研究表明,对员工教育培训投资 1元所获得 的经济效益高于对新装备投资 2元所获得的效益。由此可见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何等重要 , 是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现状表明 ,我国电力企业的最大隐忧之一正在于此。

对认识上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个别企业的领导出于眼前利益的考虑 , 不能做到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待教育培训工作 , 没有把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员工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部分员工也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和

学习积极性。这就导致在个别企业出现教育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有的企业的教育培训部门还成为精简对象,或合并,或撤销,从而严重地削弱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协调发展。

职工对教育培训缺乏热情的分析。部分企业缺乏能让员工追求知识、渴望成才的手段和氛围;有的员工缺乏“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因而应付、对付的现象常常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考试与上岗、待遇脱节 ,如技能鉴定后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待遇无差别 ,结果导致职工对培训的热情不高。 所以 ,企业需要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落实“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

对落后的教育手段以及短缺的经费进行分析研究。有的培训计划脱离实际 , 脱离岗位要求,与设备状态结合不紧密 ,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的培训计划年年一个样,未充分考虑单位生产实际培训需求和员工素质差别 , 缺乏实用性、灵活性。有的仍停留在粗放型 “一锅煮”、 “齐步走” 的阶段。基层企业想把员工送出去培训 ,苦于经费太少;想请老师进来 , 苦于硬件设施差。 尤其是车间、 班组的教育培训经费更是无保障 ,内部培训档次低 ,外出培训没条件。 有的一线员工几年、 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 仍没有机会走出去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 , 因而看不到自身的差距 , 个人素质难以提高 , 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对培训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分析。众所周知 , 人才培养靠教育 , 教育工作靠教师 ,而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者是协调发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教育培训工作者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其中主要是培训组织者缺乏专业知识 , 对培训的内容知之甚少 , 指导培训的能力不足; 车间 (班组 ) 培训人员多为兼职 , 投入培训的精力有限。 当然还有各方面认识上的偏见所造成的影响 ,比如 ,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岗级薪酬等还处于同行业较低的水平 , 而客观上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相对高 , 这样的现实势必影响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 教育培训在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任何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都应该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保持一致。电力企业对职工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 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 应结合职工自身发展的实际特点, 注重技能培训的同时, 丰富教育内容,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教育培训在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总结。

企业对培训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 电力企业改革日渐深化, 现代电网逐渐向高参数、 高电压的方向快速发展, 电力行业职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职责, 任何项目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电网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建立一支高效率、 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职工队伍, 在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同时,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提高职工自身能力的同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员工对自身素质能力的要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 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电力企业职工来说, 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重大。 现代社会对电力企业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职工在拥有自身必备的技能素质外, 还应该拥有理论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果职工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甚至被企业淘汰出局。 为此, 职工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工作,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 对促进教育培训协调发展的措施进行分析

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的决策层应当审时度势 ,科学规划 ,以超人的战略眼光 , 统筹安排 , 发挥优势 , 深化教育培训制度改革 , 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竞争、 企业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改善知识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要建立责任明确、 分级负责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 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 规范化。在培训对象上 , 重点抓好经营人才、 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几支队伍的建设 ,促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在培训内容上 , 重点抓好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强化能力和素质建设;在培训形式上 ,促进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技能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相结合 , 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 专项研究与参观考察相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 教育培训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还是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电力企业应该在了解自身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前提下, 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如强化认识、 明确职工教育培训定位以及丰富培训内容等, 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9篇:电竞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岗位适应能力 培训模式 技能人员 竞赛 普考

随着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针对这些新情况,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吴忠公司)明确提出要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为核心,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具有专门技能、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上述目标,吴忠公司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结构、培训情况、岗位适应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对报告中发现的学历、年龄、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岗位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

一、具体做法

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是一个标准化的闭环式的培训模式,也是一个动态的培养过程,包括需求调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效果确认四个环节。

(一)需求调查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首要环节。就是“确定谁最需要培训”、“最需要培训什么”,即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吴忠公司根据企业需求、电网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了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结构、培训情况、岗位适应能力摸底调查,形成了《国网吴忠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培训调查人员分析报告》。

(二)制定计划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核心。经过分析生产技能人员现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Ⅰ级、Ⅱ级、Ⅲ级行为要求,依据“知识够用、技能必备”培训原则,采取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方法,推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向“重技能、重效果”发展。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基本技能达标活动,共制定生产技能人员培训项目48项,内容涉及有载分接开关操作、10KV配电线路绝缘手套充气实验、导线断股修复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编制下达年度培训计划49项,其中生产技能培训项目29项,占全年计划59.1%,通过这些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为提高全体生产技能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设计出标准统一、分类明确、模块化的培训内容。

(三)组织实施

2014年吴忠公司坚持全面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以年度培训项目为主线,以“急需项目”为补充,通过以下五种方法对生产技能人员实行全面的培训和培养。

(1)培训。针对工作任务和人员素质情况,利用工闲时间开展集中脱产培训,在工程现场手把手开展现场培训,在班组会议或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技术问答,利用国网公司网络大学等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利用候桥实训基地、兼职培训师、专家人才等软硬培训资源开展技能实训,一是解决了工学矛盾。二是减少了刻板的授课,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三是锻炼了专业骨干并发挥了其引领作用。

(2)竞赛。以年度竞赛调考计划为前提,编制下发《国网吴忠供电公司2014年竞赛调考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学习训练机制。2014年组织员工参加各级技能竞赛4期,吴忠公司举办技能竞赛2期,检验和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

(3)普考。树立“培训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以考促学,组织专业普考,检验督促生产技能人员努力学习技能,涌现出变电检修室全员基本技能普考、输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岗位技能达标项目通关考试等有特色、有效果的考试活动。

(4)师带徒。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最好途径就是工作现场由师傅手把手地“锤炼”,吴忠公司一贯重视生产技能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国网吴忠供电公司师带徒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特长的骨干人才与生产技能一线岗位的年轻员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培训责任书,明确培训培养实施计划,加强考核制度,对师徒双方进行半年度、年度考核,评选年度优秀师徒。

(5)学历教育。针对生产技能人员中学历层次较低的部分员工,吴忠公司积极与相关继续教育学院协调联系,鼓励员工利用业余自学的形式进行供用电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提升人才当量密度指标。

(四)效果确认

该环节是培训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有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和总结。因此,吴忠公司从培训项目实施、师带徒、专家人才选拔、竞赛、各级培训情况等多个方面,结合同业对标中教育培训管理规范性、竞赛及调考成绩两个指标内容,对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使该培训模式的实施在吴忠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和最终得到的价值效果得以正确的明显的体现。

二、特色亮点

(一)重视培训方法,推进全员学习

吴忠公司针对生产技能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岗位能力等方面现状,选择五种方法,为人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生产技能人员可通过适合自己的形式实现职业发展。同时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带动了其他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全公司营造了一种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员提升、全员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资源丰富,服务技能培训

吴忠公司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基地有候桥实训基地、金积实训基地、检修实训室,其中候桥实训基地是集实操、理论教学、封闭管理于一体的输电、配电线路专业模拟训练基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内部师资队伍,其中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人,宁夏公司级专家3名、兼职培训师33名,吴忠公司级专家15名、兼职培训师32名。吴忠公司充分利用上述培训资源,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引入外培资源,拓宽员工眼界

与国内知名高校、设备厂商开展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一是聘请优秀讲师、技术专家为生产技能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现场讲课、技术讲座。二是组织生产技能人员赴设备厂家、专业培训机构观摩学习,使员工了解掌握前沿理论、最新技术,设备知识,快速提升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通过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的实施,在吴忠公司建立起“全员培训学习、提高实践技能、适应岗位工作”培训机制,促进了员工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的有效转变,涌现了一批肯钻愿学、专业技能强的生产技能人才,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