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电竞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电竞市场调研

第1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一项历时一年,对我国113个城市、100个城镇的家电市场的主要家用电器销售渠道进行的分类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家电市场竞争已由品牌竞争转向渠道竞争,渠道效率、渠道可控制性和企业产品与商业业态适应性是家电生产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三大要素。

这项调查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与北京顾能市场调研中心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家电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课题组共同完成的。调查共采集了将近10000家销售商的销售资料,调查的产品品种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四大类家电产品。

第一拳:提高渠道销售效率

这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家电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大致可分为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两种类型。传统渠道主要有大商场、中小商场以及从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电器专营店。新兴渠道主要有综合性连锁(以外资品牌为主,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家电类连锁(如国美、国通、苏宁等)、电器城、品牌专卖店、以及集团采购、网上订购等。

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兴渠道,都各具竞争优势。其中大商场仍是当前我国家电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它具有高客流量、高信誉度的特点,是家电品牌推广知名度的首选场所。中国家电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单从渠道数量上看,大商场目前仍是家电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但是正受到家电连锁和综合性连锁强有力的挑战。以电视机市场为例,从渠道形态数量和销售量上看,占据电视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百货商场。但是通过对比电视机渠道形态数量比重和渠道销售量比重可以发现,我国家电市场电视机销售渠道中,家电专业连锁的销售效率最高,其次才是百货商场。而且从近三年的发展速率看,百货商场的市场地位在不断下降,新兴连锁类流通渠道呈快速增长趋势。

第二拳:控制渠道毫不犹豫

第2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市场势力;政府管制;市场化改革;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32-03

1 引 言

2011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源、电力生产与消费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如图1所示,发电装机已与美国基本持平,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大国,但人均装机、发电、用电及电气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大。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仍然是有效的,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内生性关系,提高电力产业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反过来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林伯强,2003)。能源与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电力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需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而探索中国电力产业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成为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中国电力产业的效率而言,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似乎表明,电力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实现电力产业的效率的明显改进,换句话说,改革的机制设计、结构调整和管制措施并没有发挥效果,中国电力产业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X-非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电力产业已有的效率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且是技术进步消除了效率损失后的结果。因此,电力市场效率的改进是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大根本性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的供给,由于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一旦由于发电能源投入不足而出现短缺,将直接制约着我国国民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升产业效率,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关乎电力产业未来发展出路的重大问题。

2 文献综述

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2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多元化融投资改革阶段(1985—1997年)、政企分开的改革阶段(1998—2002年)、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电力市场化改革阶段(2002年至今)(吴昌南,2011)。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厂网分离”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结构中发电环节的分离,电网企业仍然在输、配、售电环节具有垄断地位,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模式仍处于单一买方市场阶段(林伯强,2004;谢洪军,任玉珑,2006)。

国内外学者在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和电力市场机制设计方面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周定山,2005;朱治中,谢开,于尔铿,2005;郭丽岩,2010)。在发电环节和零售环节引入竞争,而输配电以及系统协调环节则仍应保持垄断经营的状态是现今许多发达国家电力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电力市场建设不可能靠自己形成并自我维持,几乎所有的电力经济学家(Joskow,2001;Stoft,2002;Hogan,2003;Harvey&Hogan,2001)都认为,电力行业的可竞争市场结构(Hogan,2001)是不可能由市场和市场参与者自身来形成的,电力市场需要严格的市场设计。电力市场的机制设计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的问题,扩大发电厂商的市场势力,影响短期调度效率,扭曲市场价格并降低长期投资效率(李虹,2004)。因而,在电力行业重组期间,特别是初期,电力市场设计和严格的行业监管对于保证电力市场的竞争性非常关键。

作为转轨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是一个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同步进行的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在非自然垄断环节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让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同时在自然垄断环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规制体系(于良春,2004)。针对目前市场主体、要素市场、电力需求的特殊性以及政府监管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国电力均衡的体制,应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在电力均衡中的作用(于良春、杜琼,2005)。

目前有关电力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化改革与机制设计两个方面,中国学者在研究本国电力产业问题的同时,密切关注他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制度创新和运作方式,旨在为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机制设计寻求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认为无论是市场化改革还是机制设计,无论是调整电力市场结构还是规范电力企业行为,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实现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效率提升。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较为分散,即使涉及电力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方面相关内容,大多只是用来佐证市场化改革和市场机制设计的中心论题。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国电力企业市场势力与政府管制在电力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实现中国电力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本文是对以往研究的归纳总结与深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 电力企业的市场势力

在自然垄断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规模经济会使垄断成为一种可选择的市场组织形式,行业内的企业依托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和高效率优势,具备不受任何干预的市场势力。所谓市场势力就是企业将其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的能力。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通过市场势力影响其自身的经济绩效。经济绩效是用来衡量产业完成其符合社会利益的任务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效率和技术进步,也被称为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维斯库斯、哈林顿、弗农,2010)。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以有效控制市场,获取市场势力,但是市场势力本身会造成企业效率的损失,表现在X-非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方面。

在电力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加上市场势力的作用,会允许经营者用他们自己的目标去替代所有者的经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X-非效率就会出现。电力企业依托不受干预的垄断势力通过产量控制的手段达到抬高价格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产量控制和抬高价格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减少,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市场势力会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效应,但在稀缺资源的利用问题上,哈佛学派学者给出的最佳方式是实行所有权垄断或归口管理(谢泼德,2002),市场势力也就由此产生。其实在资源行业或者对资源存在严重依赖的产业,政府管制下,适度的市场势力则发挥着对保护资源、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正面效用。

目前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发电能源,极具稀缺性,通过所有权的垄断或归口管理,一方面,电力产业内的市场势力的存在明确了资源所有权,强化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电力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大,需要大型电力企业的较大市场份额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这与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电力产业目前的市场组织形式为单一买方市场模式。就发电市场而言,2002年年底,经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重组后,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基础上,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除国家电力之外,还有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国投电力、长江电力以及深能源、申能源、粤电力等发电公司。我国发电市场的竞争主体虽然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发电市场从一个垄断市场变成了竞争性的市场。市场的选择以及各种优势往往有利于具有规模优势的原国有电力公司,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国电公司分拆出来的五大集团仍然具有比较强的市场势力,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的发电市场,电力行业的分拆重组以后,发电市场基本上形成的是一种寡头垄断市场,而不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于良春,马甜,2006)。

与此同时,由于电力本身的同质性,在电力产业的输配电环节,电网企业为获得一个地区的输配电权而进行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新的垄断者。因而不同电力产业市场势力之间的竞争应当在政府管制之下,从输配电环节转移到用户服务差异化与电力普遍服务的质量上,确保中国国民与企业在任何地方和时间都能以可承受的价格享受供电服务。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寡头垄断市场分为松散寡头垄断市场和严格寡头垄断市场,其中前者是可以存在有效率的竞争的,因而通过一定的政府管制措施,限制电力产业中的寡头企业通过合谋、默许合作、合并、固定价格等方式形成市场势力,对发挥电力产业规模效应、提升竞争效率和推动技术创新和完善电力普遍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

从管制理论和实践来看,政府管制是应对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现实中的许多行业是由少数大厂商主宰的,市场垄断、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以及公共产品都会导致市场的失灵,政府有必要通过价格激励,管制法规或是直接控制的经济行为来对这些领域进行管制,其中经济管制是与竞争政策互补的产业监控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经济管制的作用更多地集中于一些特殊的产业领域,包括公用事业、电信、电力、交通等在内的网络型产业。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不仅包括经济管制,还包括健康、安全与环境管制(维斯库斯,哈林顿,弗农,2010)。

Baumol(1982)和Sharkey(1997)修正了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指出规模经济将不再成为自然垄断的充分必要条件。电力产业作为自然垄断产业,一直都是政府管制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电力行业重组和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其核心就是在电力行业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李虹,2004)。谢泼德(2002)认为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包括电力产业)都包含了自然垄断和自然竞争的部分。李虹(2011)认为随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类型的多样化,具有网络特征的产业中普遍存在着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业务,就电力产业而言,非竞争性业务包括高压输电网、低压配电网,竞争性业务包括发电和售电环节。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正在由高度计划、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向市场化过渡。国家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打破垄断后,电力市场呈现出寡头竞争的格局。寡头之间通过博弈选择竞争或是合谋。如果寡头选择竞争,则由于电力产品的同质性,其竞争方式和竞争行为都会趋同,价格竞争会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但是如果采取合谋的方式,那么由于电力产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价格垄断同样也会带来社会福利的丧失。因此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对市场行为的管制显得十分必要。以电网公司为例,当同时有两条或者更多的网络线路需要扩展时,网络公司之间的合谋将使得监管机构更难对它们进行甄别,低效率网络公司的向下扭曲变大,高效率网络公司的信息租金增加(何广涛,阙光辉,蒋靖浩,2004)。

就目前而言,中国电力产业的政府管制体制已经进行了多项的改革,包括融资主体多元化、建立新的管制机构、管制目标与职能的重新定位等,未来还需要在电价设置、电力产业市场结构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中国政府应针对电力产业中的不同业务环节,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与管制举措。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技术创新、在提升电力产业运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中国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是实现中国电力产业效率提升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 结 论

我国的电力改革不仅需要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也需要建立新的政府监管体系,转变政府行业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手段。中国电力产业持续发展与效率提升的实现机制如图2所示。实现中国电力产业效率提升与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电力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与途径,通过市场化改革调整电力产业的市场结构,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严格的市场设计约束电力产业企业行为,共同影响电力产业市场势力的形成与效力的发挥。在规制企业市场势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政府管制,形成市场势力与政府管制在规范引导企业市场生产经营活动与研发创新活动的合力。在自然垄断行业,通过发挥市场势力和政府管制的共同作用,鼓励引导技术进步,有利于实现该行业效率的提升与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skow P.L.Californias Electricity Crisis[J].Oxford Review of Policy,2001(17):365-388.

[2]Stoft S.Power System Economics:Designing Markets for Electricity[M].IEEE/Wiley Press,2002.

[3]Hogan W.Transmission Market Design,Electricity Deregulation:Where to From Here? Conference at Bush Presidential Conference Center[D].Texas A&M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3.

[4]Harvey M.&Hogan W.Identifying the Exercise of Market Power in California[D].HEPG working paper,2001.

[5]Hogan,W.Power market Restructuring:Reforms of Reforms[D].HEPC working paper,2001.

[6]Sharkey W.W.The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7]Baumol.W.J.Panzar and R.Willig,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Market Structure[M].New York:Harcout,Brace. Jovanovich,1982.

[8]国网能源研究院.2012中国发电能源供需与电源发展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周定山.西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实践及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W.基普·维斯库斯,小约瑟夫·E.哈林顿,约翰·M.弗农.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M].陈甬军,覃福晓,译.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李虹.非竞争性市场秩序研究——基于电信、电力、铁路垄断产业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3]吴昌南.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研究——基于电力普遍服务实施机制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4]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15]林伯强.电力短缺、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J].经济研究,2004(3).

[16]谢洪军,任玉珑.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与环境绩效——基于DEA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9).

[17]朱治中,谢开,于尔铿.俄罗斯电力改革中的市场设计述评[J].电网技术,2005(14).

[18]郭丽岩.竞争性电力市场态势与走向:由四个新兴市场国家生发[J].改革,2010(3).

[19]李虹.电力市场设计:理论与中国的改革[J].经济研究,2004(11).

[20]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2).

[21]何广涛,阙光辉,蒋靖浩.网络扩展中的合谋与信号发送[J].世界经济,2004(12).

第3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化的不断深入,发电侧几乎完全开放形成寡头竞争态势,博弈论中的均衡模型运用于发电商最优策略选择中比较广泛。根据均衡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同时包括电力远期合同、电力期权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同时指出各种分类下的均衡模型的优缺点。比较全面地总结均衡模型在发电商最优策略选择中的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发电商;最优策略;电力市场均衡;博弈论

引言

电力市场不是自由竞争市场,而是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市场。其中,各发电商通过考虑其它发电商的策略行为,采用最优策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博弈论成为主要研究发电商策略选择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假设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行为假设条件,建立不同博弈模型,发电商之间采用博弈手段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价格或非价格竞争,通过求解电力市场均衡从而得出发电商的最优发电策略。本文在产量作为决策内容前提下,首先根据参与人参与行动的先后顺序将发电商策略选择均衡模型分为静态博弈模型和动态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参与人对其他参与者的信息把握程度、对竞争方式和参与者行为假设条件、市场环境因素等,将不同类型的寡头竞争均衡模型进行系统的分类。这些模型用来分析各市场参与者的不同策略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来规避市场风险,一方面也可以为市场监制机构提供科学指导和监管市场行为的依据。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依据博弈理论,本文将在寡头竞争电力市场中同时行动及对对手信息(支付成本函数)掌握完全的发电商竞价策略选择行为称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此前提下,不同发电商的具体竞争策略也会有所不同,近年大部分的研究文章将完全静态博弈下的策略选择定位在以纯产量竞争模型和以报价曲线竞争模式。

1.1 以纯产量为竞争策略的完全信息静态均衡模型

该类模型中,发电商的决策变量是其自身发电量。虽然是同时行动,但某些模型中参与者会对其他竞争者的策略进行估计,这些估计的结果又会对均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该类模型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类型的模型,分别为以乐观假设为前提的Cournot均衡模型和非乐观假设的其他均衡模型。

1.1.1乐观假设条件下Cournot纯产量均衡模型

所谓乐观假设条件即指对每个发电商来说,认为其他发电商的产量投标不会因为自己本身产量的变化而改变。文章[1]在研究后认为Cournot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电力市场不完全竞争问题。早期的Cournot模型比较简单且易求解,因其忽略了输电网络约束、水电协调等问题, 1995年,Borenstein等初次尝试采用Cournot模型来分析加州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问题,以取代传统的度量市场份额的赫芬达指数法(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和度量价格成本差异的勒纳(Lerner)指数法,这是Cournot模型在电力市场中最早的运用[2]。

1.1.2非乐观假设条件下其他均衡模型

所谓非乐观的假设条件即指每个发电商在自身做出行为选择时认为自己的选择结果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为,并且会估计对手的策略行为。其中猜测供给函数(CSF)均衡模型最具代表性。CSF模型中假设每个发电商认为自己竞价策略(发电量)的改变会影响其竞争对手的策略,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电价p来间接实现的,即采用猜测供给函数q-f(p)来模拟这种影响,因1.2 以报价曲线为竞争策略的均衡模型

之后选取各种的供应函数使自身收益最大化,同时证明了SFE均衡点的唯一性。文献[7]利用SFE模型分析了电力需求价格弹性对发电市场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寡头电力市场下,无论引用何种边际成本,如果不引入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市场均衡将不存在,引入需求价格弹性均衡才存在且唯一,同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发电市场的均衡价格越低。在目前所见的SFE均衡模型中与Cournot相比,供应函数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研究具有优势,SFE可描述发电商针对不同需求水平的决策行为,并且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各发电商均向市场调度机构申报自己的发电量和价格的函数关系,市场调度机构根据各发电商的报价曲线,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调度,这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模式与SFE均衡模型基本一致。

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动态博弈中,假设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在自己行动之前能观测到先动者的行动。这样的假设更符合于实际的电力市场情形,其中Stackber量竞争模型是最早也是最为典型的研究动态博弈先后行动的经典理论模型。

Stackberg模型定义了一个或多个“领导者”和一些“追随者”,领导者在决策的时候可以正确地考虑到追随者的反应,但追随者却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如何影响领导者的决策,与Cournot模型一样,Stackberg模型中厂商的决策内容也是产量。文献[8]定义了一个由多个领导者和多个跟随者组成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文章假设领导会利用市场力实施寡头垄断策略。文献[9]利用Stackberg序贯博弈模型对完全信息下各发电商的异步决策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并求解出各发电商的最优发电策略。

博弈论中有限理性学习理论方法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电力市场的研究,其均衡的结果是在不断重复博弈中慢慢学习到的,这种方法和经典的博弈论最大的不同在于经典博弈均衡是靠理性分析得出,而进化博弈是在历史信息和环境信息中学习到的。

3. 考虑金融工具下发电商的策略行为选择

随着电力工业的市场化,使电力市场参与者面临价格波动风险,为规避市场风险,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以及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品逐步引入电力市场。文献[10-13]在发电侧考虑远期合同、双边合同的Cournot或SFE模型,共同得出这些合同能有效抑制电力市场均衡价格和提高发电商期望收益的结论。文献[14-17]基于Cournot均衡模型研究了电力金融期权对发电商行为策略的影响。文献[18]进一步将目标函数处理为光滑的,比较准备地反映了期权对发电商竞价策略的影响。。文献[19]就Cournot模型建立了考虑发电商基于微增响应的猜测变量的两市场(现货和金融市场)联合均衡模型,采用逆推法求解,结果表明,发电商能自愿参与期权交易,影响竞争对手的策略行为是激励发电商销售期权的有效机制,但模型没考虑输电网的约束。

由于金融工具有效的控制和降低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将其与电力市场理论相结合,不管是远期合同,还是期权合约等金融工具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特别是当考虑网络约束和阻塞下的动态模拟,其结论还需待一步讨论。

4. 结语

文章总结了电力市场中发电商运用博弈论在追求收益最大化时,发电商的决策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各行为主体的决策以及均衡问题。从博弈方竞争时行动的先后顺序和对对手信息掌握程度等角度,运用Nash均衡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来归纳此类问题,这些均衡模型被用来模拟发电商在不同市场环境假设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从各种电力市场均衡模型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以看到均衡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从分析市场力问题到市场仿真,特别是对于模拟发电商策略选择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前轮竞价策略的前提下,归纳发电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系列可能反应,通过策略选择模拟可以有效地指导发电商做出正确决策,进而量化分析市场规则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以实现其增加自身利益、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

上述所有的电力市场均衡模型因此其假设条件的简化性、均衡点求解的困难、未知信息等,其分析均存在其不足和缺陷,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相信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Mariano V, Alvaro B, Andres R, er al. Electricity market modeling trends[J]. Energy Policy,2005:897-913.

[2]Borenstein S, Bushnell J, kahn E, et al. Market power in California electricity market[J].UtilitiesPolicy,1996,5(3/4):219-236.

[3]Christopher J, Benjamin F, Jong-Shi P.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Power Networks: A Conjectured Supply Function Approach[J]. Power,2002.

[4]Bautista G, Quintana V.H, Aguado J.A. An oligopolistic model of an integrated market for energy and spinning reserve. Power Systen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2006,1(21):132-142.

[5]By Paul D. Klemperer, Margaret A. Meyer.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a in Oligopoly under Uncertainty[J]. Econometrica, 1989,6(57):1243-1277.

[6]Youfei Liu, Y.X.Ni, Senior Member,IEEE, and Felix F. Wu, Fellow, IEEE. Existence, Uniqueness, Stability of Linear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um In Electricity Markets.

[7]胡军峰,李春杰,赵会茹,等. 基于博弈论的电力需求价格弹性与发电市场均衡关系[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1(28):89-94.

[8]Yu Z, Purdue U. A Stackelberg price leadership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markets. IEEE,2000:23-27. South China University,2012.

[9]李清清,周建中,莫莉等. 基于序贯博弈模型的发电商竞价策略分析[J]. 电网技术,2008,14(32):86-89.

[10]曾鸣,吕春泉,田廓等. 考虑远期合约交易的电力市场均衡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1,7(29):178-181.

[11]安学娜,张少华,王晛,等. 考虑可中断负荷合同的电力市场古诺均衡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16(40):49-53.

[12]荀占龙,宋跃强,高磊. 电力市场中双边合同对市场力影响的均衡分析[J]. 吉林电力,2012,1(40):33-37.

[13]Dali Zhang and Sujin Kim. A Two Stage Stochastic Equilibrium Model for Electricity Markets with Forward Contracts. IEEE PMAPS,2010.

[14]王瑞庆. 考虑期权交易的电力市场纳什均衡及发电商竞争策略研究[D]. 上海大学,2008.

[15]王瑞庆,李渝曾,王晛. 金融期权和物理期权对电力市场均衡影响的比较研究[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4(29):36-39.

[16]Zhang Shaohua, Fu Xinhua,Wang Xian. Effects of Option Contracts on Electricity Markets: A Cournot Equilibrium Analysis.IEEE,2012.

[17]Barquin J. On oligopolistic electricity market equilibria and contingent claims[R]. University of Pontificia Conillas, 28015,Madrid, Spain.

第4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解放初期,我国水轮机调速器事业一片空白,几乎从零开始,大部分产品从苏联购买,少量制造亦是照搬苏联图纸生产。50~60年代,我国水轮机调速器大部分系机械液压型调速器。在""年代,当时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机厂等单位曾联合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管电液调速器,并安装在广东从化流溪河水电站运行了一段时间。60年代初,当时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联合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电液调速器,并在湖北陆水试验电站运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建的大中型水电站较多地采用了电子管、晶体管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电液调速器,一些小型水电站也少量采用了电液调速器,此阶段可算是机械液压调速器与电气液压调速器并重。但电气液压调速器由于所选用的主要电子元件/组件质量不过关,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普遍较低。

我国水轮机调速器的快速发展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由于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制造部门为提高调速器的运行可靠性与调节品质,开始研制微机调速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能源部南京自动化所)、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液调速器的研制。

华中科技大学自1981年底开始研制适应式变参数并联PID微机调节器,1984年11月在湖南欧阳海水电厂投入运行。1989年与天津传动设计研究所、湖南水科所、武汉水电控制设备公司及天津水电控制设备厂共同研制的WT-S双微机调速器通过产品鉴定,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微机调节器以Z-80单板机为硬件核心,两台微机配以相同功能的测频、CPU、D/A及A/D模块,双微机互为备用,采用适应式变参数PID调节模式,较好地满足了电站运行要求,但与外国产品相比,因我国基础工业水平的制约,整机硬件可靠性较低,性能一致性与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90年代以来,随着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单位相继开展了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到调速器中的研究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不同品牌的PLC微机调节器,首台调节器于1993年5月在欧阳海水电厂投入运行。目前,PLC型电液调速器已成为我国微机电液调速器的主导产品。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还分别与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等单位合作研制出以8086、8096CPU为核心,采用STD总线结构和MIC-2000工控机型双微机调速器,成功地在岩滩、宝珠寺等水电厂投入运行。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在继承ST-700系列微机调速器的双微机双通道系统结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MC68322微机的水轮机调速器。

现在由于在水轮机调速器中广泛采用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和自控技术的最新技术成果,使现代水轮机调速器的面貌焕然一新。其可靠性和主要技术指标大为提高,控制功能不断扩展和完善。不仅适应了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的需要,而且为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行业发展局面越来越多地受到近年来混乱的市场竞争冲击,如不采取措施及时建立健康规范的行业市场,将有可能葬送经几代人不懈努力换来的我国调速器产品技术进步与质量基础。关于这一点,将在第4节作归纳说明。

二、我国主要调速器制造企业的产品情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生产的微机调速器以PLC/IPC为硬件平台,采用液压数字逻辑插装技术或比例插装技术,以快速开关阀和插装阀等元件/组件分别代替电液转换器和主配压阀,系统无需D/A转换,调节与控制无需由阀的"中间位置"来保证,具有静态耗油量小、性能一致性好、元件互换性好、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且能实现液压系统全面的容错控制,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水电厂的调速器拒动、发卡、漏油等问题,还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增寿、环保等特点。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生产的微机电调采用以PLC为核心的调节器,步进电机-凸轮传动装置取代电液转换器。这种不用油的电机转换元件解决了过去电液转换器抗油污能力差、易卡阻之弊病。

武汉三联水电控制设备公司生产微机电调采用PLC步进缸构成电液随动系统为主。部分电液随动系统采用脉宽调制开关阀+主配结构的形式。

武汉事达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机电调均以PLC为核心,用步进电机螺纹伺服缸取代电液转换器,构成新型电液随动系统。

长江控制设备研究所的微机电调采用PLC或工控机并以伺服电机螺杆机构取代中间接力器,或以电动集成阀控制主配压阀,以机械液压随动系统驱动主接力器。

南京自动化研究所的微机电调采用自制硬件构成的双微机冗余系统,应用比例伺服阀和脉宽调制式电磁阀构成的液压容错控制。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微机电调采用双工控机冗余系统,电液随动系统中配用比例伺服阀,并设有液压跟踪手动控制阀供手动运行用。

能达通用电气公司的微机电调以PLC为核心,步进电机螺杆机构取代中间接力器,并配以机械液压随动系统。

此外,我国中小型微机电调的液压系统除了传统结构产品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控制设备研究所等单位还采用16MPa的皮囊式蓄能器的高油压液压系统;可减少液压放大环节和减小尺寸、简化结构,省去为油罐补充干燥压缩空气的专用的供气系统及相应设备,同时能解决调速器液压系统中存在的油/水混合、气/液混合带来的元件锈死、腐蚀、振动和气蚀等方面问题。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目前我国生产的微机型电液调速器性能与国外水平相当,个别甚至略优,主要差距在加工工艺水平,且大型调速器6.4Mpa以上的液压系统起步不久。

三、国外主要调速器产品的特点

1.美国GE(原WOODWARD公司)采用三机表决系统,其余均为单机系统(按中国用户要求提供双机系统除外),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2.除ALSTOM、HYDROVEVEYSA两公司采用串联PID结构外,其余均采用并联PID结构;PID参数均按空载、孤立网运行、大网运行三种工况给定。

3.微机更新升级快,均采用32位微机,速度快、容量大,为扩展调速器功能创造了条件。

4.具有较强的诊断及容错功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除VEVEY、KMW公司采用机械液压随动系统外,其余均采用电液随动系统。

6.除GE和VATECHE-SCHERWYSS公司采用比例阀外,ALSTOM、VOITH、VEVEY均采用自制电液转换器。

7.为改善静、动态性能,大多数国外产品在电液随动系统中引入了PI、PD或PID调节。

8.增强智能化功能,如VOITH公司500系列产品机组启动加速控制。

9.在三峡工程,美国GE公司曾提出三机表决系统、双比例阀液压冗余方案,并与哈电合作,在三峡右岸机组中中标;而ALSTOM以双电液转换器方案在三峡左岸工程中中标。

四、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每年生产800~1000台调速器,大型微机电调约150台,其余为中小型调速器,目前,除小型调速器还有机械液压型调速器生产外,大中型一般都是以微机调速器产品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目前水轮机调速器市场已造成�quot;结构性过剩"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从总体情况看,水轮机调速器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

调速器产品的生产特点属单台/小批量生产,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劳动生产率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调速器制造行业中民营企业不断涌现,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导致产品价格严重偏低,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规模扩大。调速器行业的市场现状大体具有如下特征:

1.调速器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十分微小,行业优势不突出;

2.调速器市场容量小,产品市场价格混乱,利润空间过于狭窄,大部分企业发展艰难;

3.行业内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严重,地区和企业之间产品雷同问题突出,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行业无序,盲目竞争,相互压价,使企业效益下降、资金缺乏、周转困难,严重制约本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竞争力的增强;

4.水轮机调速器市场以"关系式生意"占主导地位,生产厂商短视、不自律,市场价格行为更加无序、无据可循;

5.调速器产品招投标过程中,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不切实际地片面要求设备配置越高越好,包含的东西越多越好(恨不得把所有水机自动化的东西都包含到调速器设备中),中小设备盲目攀比大型及巨型机组调速器配置,而在商务方面,又片面强调价格低廉,希望价格越底越好,业主普遍要求本已很低廉的调速器本体价覆盖所有水机自动化的东西,总以为销售人员能出这个价,供货商一定能消化。这是一个重大误区,俗话说:"买东西的永远没有卖东西的精!"为保证利润空间,供货商往往会挖空心思去"降成本",为此常常出现一些本不该有的质量问题,利益损害最终还得有业主去埋单;

6.市场黑洞多,不公平交易十分普遍;

7.为排斥他人,一些厂家竞标时故意漏报设备项目(有的是事先得到业主的默认),中标后又要求业主追加合同款项,如追加不成,只好挖空心思去"降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这种恶劣做法日后又被其它厂商仿效,已成普遍现象;

8.设计院招标文件普遍混乱、相互抄袭、以讹传讹、自以为是、一味排斥创新产品的竞标资格,有些标书事实上已成为阻碍调速器技术创新的绊脚石,甚至有误人子弟之嫌;

9.业主消费观念不成熟,重表面价格、轻内在质量与服务,助长恶性竞争;

10.有些企业想用所谓的资金规模"上挤下压",恨不得挤死竞争对手,而实际情况又很难将谁挤出局;

11.调速器行业营销人员普遍职业道德低下,对自家产品往往进行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用户,例如过分夸大双微机配置的优点,导致用户不分具体情况,盲目要求用双机系统。有些厂商还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夸大对方不足、不择手段,甚至人身攻击;

12.一些招标文件对于业绩资质的要求,客观上已阻碍了技术创新;

13.调速器经销队伍逐年扩大,各厂商片面重视销售业绩,整个调速器市场几乎每卖一台设备都在打价格心理战;

14.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过低,调速器供应商从设计制造等各环节一味简化、降低标准与技术性能、能省则省,采用低劣的材质、元件/组件,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倒退,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证,影响正常的发电生产,直接损害到业主利益。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将葬送我国调速器产品来之不易的技术进步;

15.无序、无规则、不遵守规则,这种混乱的完全不规范市场竞争,将有可能把水轮机调速器行业带入误区。

五、结语

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液压技术的发展,水轮机调速器更新换代将进一步加快。

2.微机运算速度快、容量增大,为扩展调速器的功能提供可能。

3.加快新调节规律研究步伐,提高产品动态性能。

4.加速液压行业、机械电子行业、自控领域的新技术在调速器中运用。

第5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梯级电站机组;优化调度;运行策略

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结合电力的市场环境,采用适宜的竞价对策,系统、全面地处理水电站机组的优化调度问题,确保水电站可以安全、可靠的提供用电,从而创造经济效益,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对于创建现代化社会与和谐社会有着深远意义。

1.梯级水电站机组的特点

梯级水电站机组的运营特点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能量特性,也就是效率问题,其次是空化与空蚀特性,最后是电站机组的稳定性。对于效率特性主要关系到水能的应用程度,而空蚀与空化特性之间关系到电站机组的运用寿命,机组稳定性不但影响着电站机组的运用寿命,还影响着机组和整个电站的顺利运营[1]。通常情况下,电站机组的效率特点能够反映出水电厂的具体动力特性,其中动力特性直接决定着电网负荷的分配,所有对机组的效率特性进行研究,不但要对电厂的经济运营官和电网的优化调度有着深远意义,还对水轮机有关特性,比如气蚀与磨损特性等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对于水轮机的空化特性研究可以确保电站机组的应用寿命与机组的安全运行。机组的稳定性可以反映出所有激震源对电站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影响,因此研究机组的稳定性可以技术发现装置存在的缺陷,从而消除隐患,提升电站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和应用寿命,并未电站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多个方面的完善提供先进的科学依据。

2.梯级电站机组的优化调度研究

水电站的短期调度必须依据长期调度的时期对引用的流量相关需求,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总水量是固定的,因此梯级水电站一定要在依据以往的调度经验在明确引用流量与发电水头的前提下实现发电效益的最大化[2]。某省水库在依据水库的长期运营特点建立调度图之后,可以明确其在每个季节的水位与调节流量,并结合长期的优化调度结果明确初始状态,选择某个水文阶段的一天当作研究对象,同时给定水库和下游每一个水电站初始时刻的有关库存水量,当作全梯级的初始时蓄能状态。依据有关水文资料,对一天之内的上游来流与区间的入流进行模拟,完成梯级水电站的长期优化调度的计算。对于水电站的优化目标,本文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电价当作指导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主要指标。因此电价一定要满足电力产业的简单再身缠与扩大再生产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电价不可超出用户的心理买电需要付出的价格。通常情况下,价格是由卖方与买方经过自由竞争实现供求平衡决定的,经过市场的竞争体系,商品的价格会更为合理。电能作为一项特殊产品,具有供电、售点的地区性、垄断性及运用的同时性。因此这些特点导致电价的控制和普通商品不同。如果电价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范围时,用电量就会明显降低。其在现实中已直接影响着高耗电企业的发展地区分布与现有布局[3]。另外,高耗电企业一定会从电价高的区域转移至电价相对较低的区域,导致各个区域的电力需求发展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当前,在厂网分开与竞价上网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电价体系已经越来越重要。国内许多地方已落实了分时的电价市场形势,执行丰、枯与峰、谷的电价。

3.梯级电站机组的运营策略研究

水电交易结算方式与水电结算报价策略。

针对水电情况,在网上竞价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自身特性。首先是水电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大,且运行费用比较熟啊,也就是水电的固定成本比较高,而变动的成本比较低。其次是水电主要依靠水力进行发电,其中气候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来水量,也就是说电量是受限制的。在电力市场的竞争体系背景下,要想实现系统购电的费用最小目标,电力的竞价需要一个讨价与还价的过程。首先,水电系统与火电系统在明确周期之内可以发的电量过后,通过系统的搓和,同时在充分应用水电的前提下,确定水电价格。其次,在确定水电价格过后,水电系统可以完成自身的运营优化,从而设计最理想的放水发电量。上述是竞价的相关步骤,通过研究可以总结出两种对策。一方面是在明确周期内的每个时段,各个水电站机组的发电容量与电量过后,依据水电尽可能减小峰荷的规则,试探性明确水电站的发电工作时间与各个时间段的发电量和电价,同时利用等值火电中当量电价当作评估依据。另一方面是在明确周内各个时间段的发电量与报价过后,直接和市场上其他有关机组完成价格与最优的发电位置进行博弈。在博弈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水电站机组的本身水库调度情况与水利特点等相关约束与最优化。

为了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及电力的质量,一定要确保电网铺设的服务能力,包含黑启动、调峰和调频及无功调整等等。而在电力的交易中心完成搓和交易过程中,必须完成网络的安全运营校核。一旦依据初期的搓和交易相关结果,网络中的部分节点就会发生阻塞,必须对分区的搓和进行调整,将阻塞的节点当作界线。其中负荷量相对比较高的区域的发电量一定要增加,而市场的出清价格要提升。而负荷相对较低地区的发电量需要进行调整,市场的出清价格要降低[4]。因此,在水电站机组的报价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机组的出线地区的网络安全及约束问题。

4.结束语

从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力的市场化是必然的。而电力的市场化主要是把电力企业归属到市场经济体系中,经过市场的资源竞争,提升电力的生产效率,确保电价的公开、公平与合理,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供电质量,进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宗航,周建中,张勇传.POA 改进算法在梯级电站优化调度中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3,29(17):105-109.

[2]梅亚东,朱教新.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模型及迭代解法[J].水力发电学报,2010,69(2):1-7.

第6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电信行业;市场细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01-02

1 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市场细分的思想和实践是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形成的。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明显的不同特性,把整体市场分割为两个或更多的子市场,每个子市场都是由需要与欲望大致相同的消费者群组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是介于大量营销与个体化营销之间的一种营销方式,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每个购买者被假定为具有相似的需求,然而事实上没有两个购买者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差异化营销战略还是顾客终身化战略,其实施前提都有待于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市场细分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的问题。

市场细分的原则是研究消费者需求,划分目标市场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市场细分方案,确定企业市场细分战略的基本准则。大致来说,一个有效的细分市场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基本要求:其一,细分后的市场购买力大小具有可以衡量性。其二,细分后的市场必须具有可盈利性。其三,细分市场必须具有可到达性。其四,细分市场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总之,企业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必须具备了以上条件,才有可能得到成功而有效的细分。

2 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态势与市场细分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的事实:市场细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产物,在垄断经营下供应商是没有动力来研究市场细分的问题。因此,本章我们首先分析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同时将电信市场的特点与市场细分策略联系起来,分析电信市场细分的目的和意义。

2.1 市场细分是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行业实行的都是垄断经营,由于缺乏竞争环境,助长了行业经营的惰性,导致服务差,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人浮于事,成本居高不下等等弊病。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尽管电信用户在增加,但是由于费率的调整、价格竞争等因素,导致ARPU值不断下降,业务收入增长缓慢。以移动通讯为例,在2002年以前的移动通信领域,中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双寡头是一种不稳定的格局,竞争双方的任何一种增强实力、吸引客户的举措,均被视为直接针对对方的竞争行为。2002年开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异军突起,以其低廉的价格、贴近用户的需求等竞争优势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004年移动、联通、小灵通的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45.9%、27%、27.1%,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不断地下降,吸引了大量低端用户的19进入,使得ARPU(人均话费贡献)不断下降。截至2003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3亿户,但是低端用户的比重较大[21],移动通信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信业发展之初,营销并不重要,运营商提供什么业务,用户就消费什么业务,大众化消费很明显。然而,电信业发展到现在,差异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市场细分的程度越来越深。面对分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要想在电信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市场细分入手,通过市场细分,明确营销方向,协调产品、定价、渠道、促销、服务等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目前电信行业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下,争夺客户比简单地获取利润更为重要,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是个性化服务问题,即按照客户的通话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并进行资费组合,这才是电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所在。

2.2 电信市场细分

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但就其竞争的根本而言,实质上还是对顾客资源的竞争。因此,如何对本企业的顾客资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保护、使用本企业的顾客资产,是电信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电信运营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更是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思路要从经营产品和服务发展为经营顾客,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核心就是实现企业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此,我们应该明白市场细分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细分,而非基于产品的细分,产品细分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3 电信细分市场与企业营销策略

3.1 电信市场动态细分的三个基本环节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被称为STP营销,是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市场细分是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和前提,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细分的深化和继续。没有细分的选择和定位是盲目的;没有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细分也就失去了意义。三者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市场细分的动态过程。

动态市场细分的完整过程包括:

第一步:确定电信企业的营销目标。在实际应用中,细分化策略往往是在一个已经划分出来的“局部市场”上进行的,或者是企业在新产品将要上市前进行的。为此,企业必须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动向,相应做出决策。例如,电信企业是为了抢占潜在客户或是加大老客户的忠诚度,是制定差异化价格还是差异化服务,这是在市场细分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步:依据营销目标确定细分变量。在这一步骤中,要挑选出具体的细分变量作为细分形式的分析单位,从而将企业的营销目标具体化、数量化。

第三步:深入市场调研并收集数据。这一步的首要工作是设计调查表并组织调查工作,取得与已经选定的细分变量密切相关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四步:市场细分。找出各类消费者的典型,分析他们的需求情况,从中找出最迫切的需求,然后按照细分变数进行初步细分。

第五步:筛选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并描述市场特征。将企业的实际条件同各细分市场的特征进行比较,以剔除企业无条件拓展的市场,筛选出最能发挥企业优势的细分市场。通过调查,各细分市场编排完成,接着就应该认真审查各细分市场的规模、竞争状态、发展潜力等,然后为细分市场命名,尽量用形象化方法表示。

第六步:设计营销组合策略。分析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潜在购买力的大小以及需求发展程度,决定各细分市场规模,并结合本企业资源选定目标市场。然后,为选定的各个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分别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如产品开发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使企业可以顺利进入该目标市场。

3.2 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运营商所面对的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形态千差万别,如何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为目标市场的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是公司取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前提条件。本节将市场细分与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营销组合,简称“4P”)结合起来考察,说明市场细分在电信市场营销中的具体运用。

(1)电信细分市场与产品策略。

电信产品主要的是无形服务,并且这种通信服务的质量具有技术性质量与功能性质量双重属性。电信运营企业应该为顾客提供以下四个环节的方便:顾客容易进入通信服务场所(便于接触);顾客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便于寻找);顾客能够迅速享受相关服务(便于获得);顾客能够快速付款、容易办理相关业务(便于交易)。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资产的分析,电信运营企业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方便顾客消费服务,而不是强调依靠价格优惠来增加企业的价值资产。由于顾客对电信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而电信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又不可能满足各种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就有必要对电信市场进行分类,有选择地进入。

(2)电信细分市场与价格策略。

通信服务的价格指客户为通信消费所支付的货币代价。客户付出的总代价不仅包括货币代价(经济价格),还包括非货币代价(顾客付出的时间、精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非货币代价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重视。电信运营商应根据市场细分对不同价格偏好的消费者进行整合,采取差异化价格策略,即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消费时间等采取不同的资费价格。依据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企业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企业对价格至少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二,有可能根据价格弹性的不同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市场;其三,企业的市场必须是能分割的。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由于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因此电信企业具有一定的价格调整能力。电信运营商必须了解和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以便制定不同的资费模式和标准,实施更多的价格优惠,争取更多的用户。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细分并不清晰,因此要实行差异化价格策略,电信运营商必须整合现有细分市场,使价格策略真正体现出“差异化”。

(3)电信细分市场与促销策略。

对客户的争夺,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步成熟以及竞争的加剧,对客户的增量竞争又转向存量竞争,客户经营成为当前电信业的业务竞争重心。国内的通信运营商为了提高竞争力,争夺用户和利润,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中国移动提出了“服务领先、业务领先”的双领先战略,小灵通推出了号机分离、短信互联、业务捆绑等市场手段,而中国联通,则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了不同的市场战略,如:联通无限定位时尚、高端用户,U部落打造为年轻人的品牌等等。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率的降低,以及各种利益的交错博弈,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话务量的分流、对年轻客户群的争夺、数据业务的开展、高端和商务用户的保留。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客户细分,可以说客户细分是一切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同质化特征明显的电信市场,服务经营水平是竞争优劣的关键,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服务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是电信运营商做优做强的重要保证。

(4)电信细分市场与渠道策略。

一般来说,营销渠道可以分为实体渠道、直销渠道、电子渠道、普通渠道和增值合作渠道。电信运营商属于通信服务提供商,它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所以在对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其行业特点,分析其用户和业务特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全面考虑不同渠道的适应性。

①业务细分导向。对业务细分导向,可以更多考虑以客户接触的频度划分来对每一种电信业务进行细化分析,根据不同业务的使用特点和主体用户分析,选择其适应的渠道类型。

②用户需求细分导向。用户需求细分导向是指要分析电信服务用户某特定情况下更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从什么界面、接受哪种服务。根据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电信运营商应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渠道组合,可以使大多数客户以他们认为最便捷的方式接受运营商的服务。

第7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趋势之一:规模化竞争趋势

面对国内大家电企业对于小家电业务战略视角的改变,以及跨国公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松下等把国外小家电领域的经验移植到中国,加快了本土化运作进程的背景,在小家电领域有先行之利的企业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必然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就是规模化竞争,形成产品品项的规模优势和形成成本的规模优势,以阻止竞争对手的拓展机会。这一领域的代表首先必是年销40亿小家电规模的美的。美的集团旗下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借成立十周年之机亦宣布,将在电饭煲、电磁炉、电热水壶、电炖锅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新品,大规模扩张。这一趋势亦使新一轮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趋势之二:专一化竞争趋势

应对多家资本力量纷纷涌入厨房小家电的背景,除了规模化竞争策略之外,无疑就是专一化竞争策略。九阳豆浆机的成功首先就是得益于这一策略的坚定执行,当然九阳目前已经加速拓宽电磁炉等产品线。不过这一策略仍将会为更多的新进入厨房小家电的企业所采用。有亚洲电磁炉第一品牌之称的正夫人如果要想在国内市场有所建树,必得将此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趋势之三:技术研发竞争趋势

不少的大家电进入小家电特别是厨房小家电领域采用的是OEM贴牌生产的方式,当把厨房小家电业务进入战略性业务单元后首先就将重视技术研发,以改变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同时厨房小家电创意为先,特别强调新功能新造型。由此技术研发的竞争将是厨房小家电业务决胜终端的预埋管道。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如技术型的科龙公司投资近800万元建成检测中心,可谓大家电企业战略运做小家电后的一大体现。又比如老板电器在炊具业务正式上市之前已经花了两年时间对该行业的市场及消费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潜心研发新一代炊具产品,一上市即推出拥有相当的技术优势的乐厨系列电饭煲和电压力煲两大类共20种新品亦可见一斑。后期跟进的可能还有TCL等更多的大家电企业。与此同时,厨房小家电门类不少,决定了OEM的需求必将持续存在,技术研发的竞争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OEM的弊端。

趋势之四:同源产品整合趋势

据称,在发达国家平均每户拥有小家电30—40件,而在中国每户仅有几件。厨房小家电市场的繁荣实质上也是户均小家电拥有率提升的过程。人们对厨房小家电的要求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功能新颖造型美观,同时还会要求与厨房的整体环境相匹配,让厨房看起来更加美观舒适视觉一体化,这就不单单是厨房小家电本身的风格了。这种市场消费基础为在厨房产品领域滚打已久的品牌企业特别是传统明火炊具业的企业带来了体现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机会。这一方面的代表如苏泊尔、双喜、爱仕达等原先在各类明火炊具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国内第一炊具品牌苏泊尔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电饭煲、电磁炉等产品运做到行业前列,就体现了这种同源产品结合、同源研发成果共享、同源渠道优势资源共享、品牌同源价值共享的成果,这一趋势将是一支有生的力量,因为谁都希望厨房干干净净而不是品牌简单堆积的大杂脍。

趋势之五:纵向整合营销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市场研究组和北京顾能市场调研中心完成的《2003年中国城市整体厨房市场研究咨询报告》披露,未来3年中国整体厨房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价值780亿元。整体厨房是指橱具、电器、燃气具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厨房。其中电器部分主要包括冰箱、灶具、烤箱、微波炉、排油烟机、洗碗机、热水器、电饭煲等,有不少是厨房小家电。这一基础带来了两种类别的整合营销趋势:一是不少整体厨房生产厂家并不生产厨房小家电,他们需要采购品质优异的产品成为其产品的组成部分。二是该类产品自建连锁销售终端的比较多,引进名牌厨房小家电品牌联合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度,从服务角度提升竞争能力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由于该渠道是厨房小家电产品有效目标消费者构成的因素,该种营销模式亦能为厨房小家电品牌厂商所赞成。

趋势之六:横向整合营销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业的决胜除了研发优势决胜、成本优势决胜、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决胜外,主要在于终端决胜,多少显得有些营销乏术。厨房小家电领域尽管国际品牌不少,如飞利浦、松下、博朗、伊莱克斯、LG、三洋、好运达、特福、象印、ACA等,但在厨电领域并未取得强势成果。厨房小家电板块六大品类除部分产品外,多数还有一个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如食品加工类的搅拌机、干磨器等,饮料类的咖啡壶、泡茶机等,早餐类最为集中,如多士炉、三明治炉、电烤箱等,休闲类的电炸锅等,即便最为大众所熟悉的烹煮类的电磁炉也是近一两年才为市场正式接受。生活必须程度最高的当属于清洁类,如,洗碗机、排油烟机、消毒柜等,也是市场认知度最高的领域。这种产品认知构成特点也就意味着厨房小家电是一个认知接受蜕变集中度非常高的领域,其发展过程的快捷程度取决于“普通家庭对于小家电的需求从奢侈品转向同意小家电是一种时尚的代表、一种品位生活方式”的转移速度。这种转移速度取决于三个市场的沟通,一个是一般消费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带来年均260万户的新迁居民市场的沟通,一个是每年1000万对结婚人数的婚庆市场的沟通,而后两个市场构成的往往是直接效用人群。与房地产市场和婚庆市场的整合营销技术的研究应用,将是厨房小家电领域特别是后来者突破市场竞争壁垒的有效选择。

趋势之七:市场区域集中趋势

有人统计,发达国家小家电产品品种与国内之比为2:1(近200种VS不到100种),小家电市场的繁荣必将是一个不断引进和研发产品品种的过程。厨房小家电尤其如此。厨房小家电六个品类当中有不少都还有一个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其随着产品品类与生活必须程度及其认知程度的界限,市场开发过程亦将呈现区域销售依次滚动的过程,竞争将随之呈现区域集中趋势(有业内人士统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就占了小家电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厨房小家电区域进程按照产品生活必须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如下:一级市场主要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及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和京津地区,二级市场主要以青岛、大连、福州、厦门、重庆等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为主,三级市场是部分省会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

趋势之八:新品牌纷呈趋势

“贴牌生产,为他人作嫁衣”的OEM业在国内多个行业都有大量的分布。我国拥有青岛、顺德、慈溪三大家电制造基地,各类小家电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仅广东顺德一地就有1000多家,是从事厨房小家电领域OEM作业最多的地方。这些企业当中有不少实力雄厚,形成了小家电生产的深度配套加工产业链,绝大多数零配件自行生产配套,替国际品牌做OEM使它们拥有与全球同步的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和市场价格杀伤力。比如东菱生产的面包机、咖啡机、电热水煲三大产品,在全球西式厨房小家电市场上全球占有率分别达50%、40%、70%,微波炉出口量已进入全国前四位。还有亿龙、德昕等众多品牌。东菱聘请著名影星徐静蕾作为小家电产品的品牌代言人就为这种趋势做了最好的注脚。厨房小家电领域缺少行业公认领导品牌的市场基础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最好的动能。

趋势之九:重视品牌定位趋势

目前的厨房小家电大多重视产品功能而比较少的关注品牌,而其要崛起必定逐步从大乱走向大治,不仅要倡导厨房小家电与生活品质密切相关,更要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共鸣,借以推荐新的产品门类,没有共鸣消费者就不会掏腰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口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沟通,提纯提高品牌及其副品牌的形象定位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品牌形象”、“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融为一体将是下一阶段厨房小家电决胜的关键。以此优势资源的建立,合并研发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网络的管理优势,才更易引起商家对你的品牌产生积极性从而更多占有市场份额。

趋势之十:等量淘汰趋势

第8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与此同时,白电巨头美的制冷家电在完成了对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冰箱的制冷产业布局后,先后推出太阳能空调、空气能热水机等产品,进军新能源、热水器等新领域,充分发挥系统平台优势。今年3月,继美的系的全白电布局后,又推出以“小天鹅”品牌的全系列白电。海尔也在继主品牌“海尔”、高端品牌“卡萨帝”后,推出了实用品牌“统帅”。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企业集团以“系统平台”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整合、产品和品牌的关联化扩张以及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等动作频繁,这是否意味着家电业新的竞争门槛已经出现?当前,家电业各领域数一数二的企业均是美的、海尔、苏宁、海信、海尔等家电巨人,单一品类和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正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是否面临着被边缘化或淘汰的命运?

巨人的挑战

家电业步入巨人时代,对于国内众多企业而言,是喜是忧?

日前,在“2011中国空气能热水机发展高峰论坛”上,美的高调宣布,将在未来3—5年内推动空气能热水机对传统热水器(电和燃气热水器)的全面替代,空气能市场占比将从现有的不足5%一跃提升至50%以上,同时,美的品牌的市场占比也将从现有的25%提升至50%以上,持续领跑空气能热水机,最终也将成为国内热水器行业的新霸主。

对此,有家电企业人士指出,“将一个市场占比不足5%的产品,要在5年增长至50%,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很多人甚至会说这是痴人做梦。”

不过,如果这家企业是美的,或许就容易多了。《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在传统的空调市场,美的自2008年9月启动变频空调普及风暴以来,经历了2009年、2010年后,变频空调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3月底,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的统计数据显示:变频空调市场销售额占比达到了55%。此前的2008年9月,这一数据不足8%。短短3年间,正是在美的推动下,变频空调在中国市场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指出,与中小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的大企业已经建立了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控制力,拥有了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目前,除了美的、海尔、苏宁、国美等四家企业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外,长虹、格力、志高、格兰仕等企业也先后提出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目标。海信、TCL等综合性家电集团也具备了冲千亿元的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仲伟指出,“步入巨人时代后,意味着整个家电业的发展模式、竞争手段、游戏规则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对于大企业来说,由此可以迅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竞争体系和竞争轨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寻找差异化的模式。”

平台的力量

近两年来,单一业务或品牌家电企业正面临着被动转型或扩张的压力。传统的彩电企业康佳、创维纷纷转战白电市场,康佳冰箱借助家电下乡实现了较快发展,而创维尽管落后一步,但其在南京的白电产业园却是大手笔投入。

长虹通过资本手段收购了美菱股份后介入冰箱业,又将长虹空调整合至美菱平台上,意在打造“彩电+冰箱+空调”的黑白配。至此,国内五大彩电企业均实现对白电市场的布局,而一直坚称专业化的格力空调,也频频传出收购冰箱打通制冷链的消息。

无论是迫于外界压力,还是意在发挥企业的品牌营销及产业链的平台优势,实现边际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当前中国家电业的竞争已经步入了“系统平台”较量时代,以平台为核心增强向上供应链和向下销售链的博弈筹码。

今年3月,美的借助自身的营销平台,突然启动“小天鹅”品牌全面进军国内大白电市场,小天鹅空调上市数月便以其高端品牌的新定位,在竞争激烈的白电市场上快速崛起。对此,家电资深观察家张彦斌表示,“小天鹅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美的系统平台的推动。”

“从去年美的推出全球首台太阳能空调,到今年美的以空气能在热水器市场的强势称王,表面上看是企业朝着绿色低碳的趋势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实际上这两类新产品均属于美的在传统制冷链上的再延伸,将制冷链的尾巴与新能源技术进行融合,最终带来的是企业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巩固,又在新兴产业上领跑。”张彦斌表示,美的近年来在白电各产品市场的强势崛起,正是得意于系统平台的推动,实现了又快又好地扩张。

第9篇:电竞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成本传导能力 煤电 竞价风险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能源供应以煤电为主,截至2016年末,我国煤电装机约占全国装机总量的57.3%,煤电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65.2%。在煤电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用煤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电煤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电企业的发电成本。2015年3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改革的基本路径包括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电侧发电计划、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煤电企业在大用户直接交易等竞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价变化情况,尤其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时,必须防范中标电价过低带来的经营风险。

借助成本传导能力研究,可以分析煤电企业在竞价上网中面临的成本上涨风险,本文在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竞价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二、成本传导能力理论

成本传导能力( 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Cost,CTC)为各行业(企业)对成本变动的传导能力,用来衡量行业(企业)抵抗成本涨价的防御能力和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公式为:

成本传导能力= 价格实际涨幅/价格理想涨幅( 涨价压力)

式中,实际涨幅(Real Markup,RM)是指产品的实际涨价幅度;理想涨幅(Markup Pressure,MP)是指成本上涨能够完全传导的产品理想涨价幅度,也就是由于成本涨价引起的产品降价压力。

CTC≈1 的行业或企业, 说明基本能够传导成本涨价的压力;CTC越大,说明成本能力越强;CTC越小,说明成本传导能力越弱;若CTC

三、竞价上网成本传导风险分析

煤电企业竞价上网过程中,电力供需双方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电价波动的不确定性,存在报价高则风险高、报价低则利润低的报价决策矛盾。从目前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按统一系统边际电价出清的竞价机制(System Marginal Price,SMP)和按报价支付的竞价机制(Pay As Bid,PAB)是普遍采用的两种基本竞价机制。和标杆定价机制相比, SMP和PAB等市场定价机制都能更直接的反应成本的变化,但从决定成本传导能力的市场供求关系、库存行为、政府定价能力和行业集中度四个要素来看,煤电企业仍需警惕成本传导能力弱的风险。

(一)市场供求关系

产量较高的部门,市场需求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弱,产量较低的部门,市场供给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强。目前我国电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国家密集出台了煤电“三个一批”、风险预警、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促进煤电有序发展,但由于投资惯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有效控制。(见图1)

(二)库存行为

生产周期性较短、库存能力较差的成本传导能力越弱,反之越强。受储能技术的限制,目前电能仍未实现大规模储存,电力系统仍处于“即发即用”的运行模式,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过程几乎瞬时完成。

(三) 政府定价能力

政府因素参与较多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弱,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较强。从国际成熟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监管方普遍设置最低和最高限价来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煤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文献4、5、6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电力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尤其对工业生产领域的影响最大。在我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煤电企业需要考虑竞价地区稳增长的压力,市场可能存在最高限价降低社会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减少实体经济负担。

(四)行业集中度

厂网分开以来,发电侧组建了多家独立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投资方包括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以及大工业用户自备电厂。目前煤电装机市场份额中,五大发电集团装机总容量不到全国装机总容量的50%。(见图2)

四、实例论证

在西北、华北、华东、南方区域各取一家煤电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分析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数据,结合环渤海电煤价格指数,计算得出样本煤电企业2016年平均CTC指数。

根据(见表1)测算结果,可以看出2016年样板煤电企业成本传导能力依然偏弱,下半年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很好的在大用户交易电价中体现出来,这是由于:(1)中长期电力市场以及厂存煤使得成本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2)市场竞价初期存在不理;(3)年初仍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发电企业让利于交易用户。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样本燃煤电厂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数据,从成本传导能力的视角,论证了煤电企业难以在竞价上网中完全传导燃料成本上涨压力。在电力体制改革及煤炭限产涨价等形式下,建议煤电企业从以下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营风险:

(1)实施煤电售一体化,完善产业链条。煤电一体化经营可以有效保证电厂对电煤的需求,有利于控制发电燃料成本,可以显著提升市场竞价能力。同时以国家放开配售电业务为契机,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组建配售电公司,提高议价能力。

(2)推进经济煤种掺烧,降低燃料成本。在煤电处于高位、电煤供需紧张的情况下,燃煤电厂可以采用掺烧的方法燃用部分低热值煤,通过经济掺烧降低燃料成本,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申请确认调峰机组,规避市场风险。《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发改运行[2016]1558号)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激励机制,煤电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请确定为调峰机组,享受“谁调峰、谁受益”政策利好,获得较高的电量计划。

参考文献

[1]戴平生.煤炭价格变动对电力市场电价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总236:26-27

[2]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电力体制改革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BIALEK J W.Gaming the uniform-price spot market:quantitative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2002,17(3):768-773

[4]张晓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煤电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