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一、合理选材突出针对性

首先,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选材要注意阅读材料必须是图文并茂的,即由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共同叙述故事的。一般幼儿都普遍喜欢强烈的色彩,常常借助色彩来确认对象。因此选择图文并茂的材料,从色彩给予强烈的视觉感应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从色彩及其变化的辨析中开展早期阅读,具有最直接、鲜明的效果。

其次,阅读材料必须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 阅读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在内容的选择上,小班幼儿要以情感、认知教育为主;大班科幻、想象的成分就相应多些。小班幼儿的书籍画面色彩以红黄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色彩逐渐丰富。小班幼儿喜欢故事情节单一,有一定重复内容的书籍;大班故事情节要较为复杂,能使幼儿产生种种思考,作出推测,提出质疑等。

二、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幼儿早期阅读开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每周更换一次图书内容,可轮流替换,以保持新鲜感。也可以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幼儿园的教室、亲子书吧、走廊等,都可以是孩子阅读的场所。创设多元的阅读情景,让孩子多一些机会拿起书,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多一次机会接触优秀的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例如,在我们的走廊处悬挂着一些儿童经典故事绘画作品,每次孩子们走过这里,都会与之产生互动,停留在作品前面,看一看,说一说。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三、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注重阅读分享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幼儿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我们重在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绘声绘色的情景讲述,使幼儿身临其境投入到故事中;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萌发出对图画书阅读的喜爱。 中班阶段,我们则有意地培养幼儿的阅读技巧。比如,通过观察画面细节,引导幼儿发现逻辑关系,寻找故事线素,对内容进行推测、梳理与预测;通过问题引导,使幼儿的阅读更具选择性,理解更具目的性。比如,阅读《蚂蚁和西瓜》时,随着教师提出“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一只特别的蚂蚁”的问题,幼儿在众多蚂蚁中按照动作、形态等特征,积极地去寻找、发现,最终找到了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小蚂蚁。幼儿在观察中感受与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在发现与思考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而对于大班幼儿要鼓励开展自主阅读,面对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大班幼儿,我们重在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前期的经验准备使幼儿更好地与图画书互动,更准确地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要素的提取,利用表格记录或标记图卡等形式,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为其自主阅读提供线索支持;通过夹纸条、记页码的方式,让幼儿在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交流、讨论使问题得以解答。

第2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线;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为广大学生在以后的阅读生涯当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进行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并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热情,并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思考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功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学生有朗读与背诵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以阅读文章为中心,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合为一体的训练方式。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必须要以“读”为主,当然还包括了朗读与默读,以为读为本。而在阅读课上也必须要尽量地多给学生们读书时间,創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记学生们能进行自由地阅读,有感情地阅读。在读的过程当中对文字的内涵与情绪进行感悟,比如说在进行《金蝉脱壳》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反复朗读进行重视,每一次的朗读都必须要带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们的疑惑,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熟悉课文。最后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将四、五段课文进行背诵。

2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与能力

由于学生在品词评句方面相对较弱,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情感、意境上的理解、体会。而作者的文章是透过语言文字来对情感进行表达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也必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品词与评句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教会学生抓关键字,以及重点词句的技巧与方法,并且还要求他们要抓得准,评得对。比如说在进行《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有一句“鲜花伴着骨灰”,就可以指导学生品析“伴”和“拌”这两个字的用法。

3调动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感悟并发挥想象力

语文和生活当中的阅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方面进行全面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们通过自已对于生活以及文章的独特理解来丰富内心,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将自已的想法进行表达。比如说在进行《地震中的父子》这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从文字流淌出的意境里去感受那父与子之间的情亲,从中理解什么是无私、伟大的父受,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教敬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将一些地震防灾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如果在地震的时候,应当要怎样保护自已?”来引出话题,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同学的观点以及看法进行总结:“地震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及时向户外跑,或者躲在课桌底、墙角,同时还要互相帮助等待救援。”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水平,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当重要的。而要将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成功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点,告诉学生们在阅读的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要心平气和,用心专一,不可以一心二用;(2)第二,鼓励学生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文章的时候要将自已心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够明白作者在文章中的用意;(3)培养学生在进行阅读当中的动手能力----碰到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或者段落的时候,可以先用铅笔勾画出来。当文章阅读结束之后,再使用小笔记本将勾画出来的字词、或者段落进行摘抄,通过这种长时间的阅读与积累,就能够顺利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3)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内容;其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时间,第三,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扩展学生的思维格局。比如说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当中,可以暗示学生在四十年后碰见尊敬的老师时会说一些什么,然后再述说一下平时家里是怎样尊敬师长的。

3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游戏”

将阅读转化为一种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顺利地把阅读转化成游戏呢?父母做为学生们的启蒙老师,学生的家长在教学过程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所以,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家长能够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比如说在举办亲子活动的时候,邀请学生家长与自已的孩子在校园当中举行一个阅读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并且对各个班级进行测评,在班级当中选出“书香家庭”,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予的鼓励与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让学生们喜欢阅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立竿见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按照步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来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强化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成学生们学习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阅读来引导学生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参考文献 

[1]李秋萍.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4-137. 

第3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要想让学生的英语阅读提高,就要打好阅读的兴趣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主动阅读的动力,从而让他们自己发展阅读能力。可以说这点是初中阶段就要重点打好的基础。笔者在实践中,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短小精悍的笑话、童话故事、广告等形式和载体开始,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本身有兴趣。二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针对阅读技巧差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技术,如,不让他们养成重复阅读的坏习惯、让他们掌握跳读和略读等常用技巧等,从而让他们在初始阶段就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猜测的能力

阅读总会遇到一些生词、语法、习语、哩语等学生不掌握的内容,这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机会,比如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这就说明了阅读本身是一种阅读游戏和语义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单词量和语法掌握不深的初中生来说,更要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猜测,让他们通过上下文、语法规则等来确定可能的含义。比如,对zoology,biology等单词来说,如果告知学生-logy词根是表示学科、科学的意思,则他们就会根据zoo等词源来合理猜测出词语的意思了。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猜测的乐趣和阅读的,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猜测并顺便培养出良好的语感。

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思维

第4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览课 误区 有效教学

一、阅览课的教学误区

阅览课是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是语文写作教学积累素材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览课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时机,学校通过上阅览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的阅览课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①、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上阅览课当作是一种消遣,阅览课就是学生在图书馆里看书报,看了就走,阅览课成了“放羊式”的自由活动课。②、学生阅览不得法,没有阅览目标,选书不当、阅览课后没有及时的、有意义的反馈活动;③、一些教师对于阅览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开设了阅览课,等于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对阅览课缺乏备课;④、一些教师把上阅览课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难以发挥阅览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览的真正意义。⑤、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阅览课存在方法上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开展阅览教学。

阅览课的低效,导致其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它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渐渐在学校成了不可或缺的课堂;另一方面,阅览课效率低下,难见成效,使师生都感到厌倦。于是,如何开展阅览教学,如何提高阅览课的教学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阅览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为保证阅览课的有效性,必须细化阅览课的常规实施流程:

(1)、课程设置:每班每周固定一节语文课为阅览课,按年级编排好各班到阅览室的上课顺序。让学生利用校内课上时间展开阅览、深入欣赏、品味作品,不增加学生课下负担。

(2)、课前准备:同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商定阅览内容。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对各类书籍认真筛选,确定学生阅览内容。语文教师在每节阅览课之前联系图书管理员将阅读材料提前准备好。

(3)、明确目标:为保证阅览效果,每节阅览课必须有明确的阅览目标,自由阅览课要有明确的阅览主题。

(4)、学生组织:将全班学生分组,4至6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阅览纪律及图书整理,要培训好小组长,带领本组完成阅览任务。

(5)、课堂管理:要求学生静心读书、专心思考,坚持写阅览积累,根据阅览目标完成阅览任务。

(6)、注重反馈: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阅览积累本,以鼓励为主,同时做好指导,辅导阅览后进生。

(7)、展示交流:教师要组织好阅览心得交流,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览成果,让学生获得阅览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形成阅览的良性循环。

2、阅览课的教学课型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阅览课的五种教学课型。这五种阅览课教学课型从不同的方面为阅览课的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1)读书方法课――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确保阅览课事半功倍。比如泛读与精读法,泛读目的是博采众长,而对于精彩片段必须熟读、读透;摘录式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自己足以借鉴的内容,把相关精彩内容摘录下来;评点式读书法,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阅读法。学生的年级不同,读书方法指导的侧重点也不同:七年级学生以精读法为训练重点,八年级学生就要注重提高阅览速度,以泛读训练为重点,而九年级学生的阅览就要突出赏析,以评点式读书法为重点。

(2)专题阅读课――我们根据语文书分单元分体裁编排的特点,从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作为阅览课阅读内容。比如讲议论文单元、戏剧单元、小说单元,就安排相关专题的阅览内容,将课堂与课外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做到了语文课堂和阅览课的里应外合。

(3)名著导读课――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恒心不足。名著导读课就成为了阅览课的重要课型之一。通过上名著导读课,教师引领学生宏观了解名著,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重点,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名著导读课可以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时的盲目性,名著导读课为学生亲近名著铺开了一条新路。

(4)阅读展示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览课上同样适用。阅读展示课是展示学生阅览成果的最好平台。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在阅读成果展示课上进行交流,思维碰撞,阅读成果共享!阅读成果展示课最受学生欢迎。教师通过阅读展示课让学生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自由阅览课――虽然是自由阅览,也离不开教师的约束与监督。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要根据阅览主题开展阅览。老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推荐好书,提前印发了图书书目,标好本学期必读的篇目,以提高效率。二是要辅导阅读后进生,培训阅览小组长。在自由阅览课上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进行展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欣赏、点评,让学生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总之,打造高效阅览课,站在书上看世界,与好书结缘,与成功相约!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

第5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一、准确定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这两方面教学效率低下往往会制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他们都是建立在对汉语言文学精华进行深入感悟、内化和表达基础上的学习架构,深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内心,感悟其方法技巧,而作文教学则是将内化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

二、创新理念,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融合

如果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裂开来,是极不利于语文教学开展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积极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四个方面,有效促进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1.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写作技巧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研究阅读,从阅读中感悟作者高超的写作激发,尤其是要将所感悟的技巧技法融入到自身的作文写作之中。在《背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隐藏的情感线索,开展分析研究,并把握教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两方面写作特色的感悟,教学探究题中专门设置了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开展交流。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教材中高超的写作技法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可以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2.运用仿段巩固课堂所学技巧

开展当堂阅读分析感悟之后,教师可以将所学习感悟的技能技巧在课后进行巩固,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仿写的形式掌握和巩固。在课文分析总结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选取相类似的题材开展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活学活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发现通过仿写活动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显著功能,一是可以巩固阅读分析中的写作技巧理解,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仿写能力的提高,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中实现仿写能力快速提升。

3.作前指导环节运用阅读引导方法

提高作前指导的生动形象程度,也是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许多教师采取的范文示范法就是非常好的路径,笔者在教学中选取范文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分析的方法充分借鉴了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研究,立足于文章的结构、表达手法、题材选择、详略安排以及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研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开展分析。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整体写作特色,这样的分析理解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深入的分析作为基础,接下来开展提纲撰写活动则会非常顺利,学生实现了能力的有效迁移。可见,阅读教学方法与作文教学方法也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

4.组织专题研究打通两者融合通道

阅读与写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技巧交流,让好的做法在全班进行推广,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笔者组织学生对如何高效开展阅读、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交流,接下来组织学生分析阅读学习和作文学习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学生对此有着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对阅读学习中感悟写作技巧、作文创作中参考写作技巧方面具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在阅读学习与作文学习中做到游刃自如。

三、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第7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八、组织机构

顾问:潘湘云何治平

组长:尤兴胜

成员:王艳朱彩萍潘文琴谢小花

沈红梅王军戴萍严肃

第8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无论何种知识领域的阅读,均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而文字基础的打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时代语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是占漫漫人生的一粟,人类拥有的知识,更多是课外阅读学习到的。可以说,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互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在目前科技发达,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不断充斥的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在动画片、在游戏机的吸引下,对阅读的兴致不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锻造良好的文字基础以及出色的语感。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1.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他们而他们也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以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①思想健康;②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③有趣味性;④注意阅读的广度。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2.阅读需要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何让学生从个体的差异和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能力。提高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的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积累很简单,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那么简单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阅读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比较多,比如说想教知识,这个词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这篇文章是这么写的等等,有的老师觉得我走进课堂教课文是为了教课文的人文内涵,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9篇: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外阅读;目的

“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数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思的话题: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习惯,必须从孩子抓起。于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成了我们头痛的问题。

一、明确目的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南和原动力,也是检验我们课外阅读教学开展情况的标准、推动力和归宿。有人为巩固所教、提升分数,有人为深化所学、领略方法,有人以书为圆心、拓展内容,有人为开阔视野、丰富见闻……不同的目的,将指引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走向不同的方向,此种的毫厘之差,最终结果将是天壤之别。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综合以上目的,重点放在开阔视野、丰富见闻、领略多元文化的风采、丰满不一样的人生。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注重有效

与“格式化的口令,标准化的程序,军事化的操作”的“高效阅读”不同,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也强调“效”,但重点在时时、处处且因阅读者本身的阅读目的而异。如何做好“有效”呢?

1.阅读目标系列化

只有非常明确的阅读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在“累够了”的课外去自主阅读。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意无意间抛出问题――他们特别感兴趣而目前还无法解答的问题,引导其阅读目标“步步紧逼”“螺旋式上升”。这种紧逼,来自教师对学生年段特征的充分了解而有意设计――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目标系列化,只有教师的胸有成竹,才有学生的顺理成章――自主地、有计划地选择内容,选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并科学、合理地完成自我定制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系列化,价值取向首当其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这是教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

2.阅读兴趣广泛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有效地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自主的催化剂。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将引领学生上察天文下观地理,将课外阅读活动推向一个个新的高潮。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需要我们课内有意无意地培养。其中,问题式、任务式的开放题,备受欢迎。

3.阅读行为常态化

要让阅读成为一习惯,只有将阅读行为常化。同其他习惯的养成一样,阅读过程也有一个好奇―维持―反复―巩固―习惯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要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教学常态化,还要求我们初定目标时敢于披荆斩棘,反复过程中需要我们推波助澜,偶有收获时需要我们大肆张扬。具体方法很多,如适时掌控其兴趣点、阅读状态,如适时指导其阅读内容、关注点等,如适时制造悬念、推荐书目,如营造氛围、提供“气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教师、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地阅读,学生自会在潜移默化中跟上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

4.阅读阵地网络化

为实现“开阔视野、丰富见闻、领略多元文化的风采、丰满不一样的人生“这一目标”“随时,随地,随事”是我们课外阅读的总阵地。纸质类、影视类、网络类材料,甚至生活中人、事、景、物,只要加以指导,都可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在学校、家庭、社区及至整个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阵地。

5.阅读成果常巩固

都说阅读过程是心泉的丰盈积累过程,而艾滨浩斯的遗

忘――记忆规律告诉我们,阅读成果也需要时时巩固。具体方法很多,其中经久不衰的成果展示法(如读书笔记展示、方法交流、相关知识竞赛等),既可检验学生一定时间内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在分享他人成就中学会比较,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动力,也不妨一试。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之一,其原则、内容、方法、检测评价,见仁见智。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在探索中逐步修正,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读书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