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石化行业新技术精选(九篇)

石化行业新技术

第1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0引言

从根本上来讲,石油工程是不断促进国家发展的一项支柱工程,科学、高水平的石油工程技术对增加石油开采量,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促进石油业快速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由于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均需要石油资源的支撑,其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该资源稀缺,资源利用率不高,此种情况下各石油工程建设单位需以“工程技术”为中心不断发展创新,以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满足现代化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以目前石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现论述如下。

1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前形势下,在我国许多石油工程发展过程中,其工程技术虽然相比以往有所改进和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投资不足

对于许多石油工程来讲,其投资商与过去相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多和改善,但仍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需求,工程投资不足,可能会制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1.2资源整合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许多石油工程的科技资源系统普遍凸显出结构性矛盾,同时又受到外部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此种情况下工程科技资源只能被迫重复使用和封闭使用,这就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下降,且难以发挥其技术服务作用,石油工程技术要想进一步创新难度较大。

1.3人才供需矛盾

在先进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业中的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到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现阶段,我国许多石油工程中的人才素质层次多为初中或中级水平,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人才供需矛盾明显,导致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步履维艰。

1.4市场反应不灵活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有些石油工程技术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尤以高端技术较为明显,目前仅限于技术模仿与技术跟踪,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实用型工程技术并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同时,由于许多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缺乏科学、有效的流程管理,其信息管理及其管理决策存在一定的失误,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再加上信息决策自身的滞后性,导致许多石油工程技术无法依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革新,市场反应灵活性不高。

2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大石油工程建设单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与革新,以实现工程技术创新的目的。

2.1加大资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对于石油工程来讲,现阶段工程建设单位要想实施技术创新,需依据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以便为工程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和有利保障。(1)国家需正确认识石油能源的重要性,加大对该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拨款为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奠定基础,保证技术革新活动的顺利进行。(2)社会金融机构如银行等需及时放松贷款政策,创设宽松的融资环境,以增强石油企业的融资能力,保证各石油工程建设单位能够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吸收社会资金,并将其投入到技术革新工作中。(3)当石油工程建设单位获取了足够的资金后,需采用多元化管理模式,保证该资金全部用于技术创新活动,以增强工程技术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促进该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2.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组建专业的技术队伍

对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来讲,专业的技术队伍至关重要,对吸收高素质人才资源,完善工程技术,增强石油工程建设单位的核心力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各大石油企业需重视并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吸收与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队伍,为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以促进石油工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1)各石油工程建设单位需以现代化市场发展为导向,学习发达国家的石油工程技术,着眼于国际技术服务市场,科学、合理的对各项技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从社会各层人士中吸收创新型人才,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等,并加强其内部培训,以丰富技术人员的石油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及其管理能力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性与实用性均较强的技术创新队伍,为后期的工程技术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石油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与市场核心竞争力。(2)各大石油企业需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工程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有效整合企业内涵与市场外延,以便顺利突破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壁垒。总而言之,各石油工程建设单位需积极吸收人才并加强其技术培训,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研究机会,从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培养和增强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3创新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保证新型技术的有效开发

从根本上来讲,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于“机制”的转变和革新,故现阶段,各大石油企业为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需加强工程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1)各石油企业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石油工程技术中的重点领域,通过创新和完善其技术机制,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及时创建核心层,将工程核心技术作为科研主线并对其进行优化,追踪先进的技术发展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结构,实现有效开发新型技术的目的。(2)建立健全企业外部信息交流机制,采用开放性科研手段,通过举行国内外科技交流会或其他合作活动的方式,促进石油工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3)完善石油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就业,增强企业技术力量,为工程技术的革新提供便利。

第2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29-02

1 引 言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世界各石油公司陆续进入,这对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方石油公司为争取更大的市场和利益空间,采取各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其中技术封锁就是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在外来技术受阻的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偏低,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在总量上多于国外先进公司,但是企业技术发明却明显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我国每吨石油产量的科研经费为05美元左右,只相当于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公司科研经费的35%左右,而我国石油企业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国外石油公司人均科研经费的5%。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等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石油完全成本价格约为11美元/桶(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而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完全成本远远高于11美元/桶。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如何提高我国石油技术创新能力非常现实与迫切。

目前,我国已有少数学者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研究重点,但是总体上看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企业R&D的投入、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投入和产出等,而对其他方面缺乏考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要缩小与国外石油企业之间的差距,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利益,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的资源型国有企业,长期和过分依赖现有的技术和拿来技术,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氛围低下。主要表现在:

(1)石油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创新思维。石油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能通过强化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则会导致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氛围低下。

(2)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动机,仅仅是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的运用,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兴趣低下。

2.2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应当从企业整体出发,以技术研发部门为核心,其他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把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我国石油企业只是简单地把技术创新的任务局限于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把技术研发部门与企业其他的部门相互割裂开来,忽略了企业经济活动中其他部门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国石油企业没有真正的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2.3 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已掌握了大量先进的技术经验,并在某些方面拥有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石油技术水平仍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情况表现得很突出,如钻井、测井、物探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多数是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效仿与跟踪,钻井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持平,但其钻井设备和技术却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测井技术落后于国外甚远,其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物探技术水平与国外20世纪70年代水平齐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石油企业科技含量落后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自己研发成果较少、质量较低,结果带来石油企业竞争力落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

2.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国有企业,在人事方面企业实行传统的人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企业的人员任用方面,很多国有石油公司还是采用传统内部子女招聘制度。以大庆油田为例,企业招聘新员工的重要途径就是招聘企业内部职工子弟,对这部分职工招聘时放宽招聘要求,对于专业不对口的员工实行岗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但较专业技术人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势必导致企业富余人员较多,素质偏低;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中初级人才富余,而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使得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导致其技术创新能力下降。

2.5 R&D能力较低

石油企业的R&D活动规模和指标反映石油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R&D投入和R&D的结构可以反映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石油产业迅速崛起,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渐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是,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年科技投入一般都保持在100亿~150亿美元,R&D投入强度都在1%以上,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R&D投入强度仅维持在032%的水平,科技投入年均增长仅为6%,具体表现为:我国石油企业对R&D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企业对R&D的资金投入比例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石油企业R&D人员比例不合理。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石油企业R&D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

2.6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

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具体表现在:首先,总量上不足。总量上的不足表现为因科技创新而引起的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量较小。其次,投入和产出不协调。我国石油企业在科技方面投入资金与产出经济效益之间比例远远低于外国同等规模的石油公司。例如,外国先进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75%左右,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不足50%,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50%,因而导致我国石油企业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水平低下,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影响石油企业总体竞争的实力。

3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3.1 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

为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石油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石油企业领导者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性思维,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并落到实处,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的新理念,为石油企业制定长远、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创新思维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发扬传播。②营造创新的氛围。石油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技术创新者给予合理的嘉奖和鼓励,使技术创新风气在企业传播,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③要调动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搞好企业日常生产与运作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3.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石油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合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我国石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要明确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任务和核心部门,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重点把握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科学、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运营之中。

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石油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自主研发和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落后局面。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在借鉴和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争取独立自主的技术成果。

(1)在技术人员方面,石油企业要重视内部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部门人员的创新能力。可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条件允许时可以挑选优秀技术人员到外国先进石油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和访问,以促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在技术设备方面,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投入资金,更新老机器、老设备,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3.4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系。石油企业要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在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对现有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使石油企业人才不仅在总量上增加,而且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2)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石油企业应对招聘岗位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完整、详细且合理的需求人员能力要求标准,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严格的招聘考核制度,严禁的行为发生。对高薪引进的优秀技术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

(3)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例如,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选择GRSM法对现有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对于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措施。

(4)制定公平合理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石油企业要改变单一的劳动分配制度,对于科技发明与技术进步成果要予以奖励。

3.5 加大技术经费投入与提高技术产出效率

石油企业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改革现有的企业技术投入制度,加大技术创新费用的投入,尽快提高石油企业技术经费的利用率。同时,强化R&D部门与石油企业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使技术创新实现顺利转移,以实现石油企业技术的产出效益和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4 结 论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针对具体的问题,企业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现技术创新转移,以此来提高企业高科技的产出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文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第3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石化产业 问题与形势 对策措施

我国是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石化产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然而,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化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国内外市场萎缩,生产持续下降,企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经营困难,以致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自主核心技术较少;技术装备落后,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经营体制机制不活,市场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分析后国际金融危柳肘代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化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问题

1、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存在产品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大路货、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多,能力过剩;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小,许多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难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一般产品供过于求而高新技术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低毒低残留新品种农药只占25%、低污染染料占20%、新品种染料约占35%、离子膜烧碱占32%、重质纯碱占29%、子午轮胎占48%、高浓度磷肥占50%,而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的比重都在80%以上。

2、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

目前,石化产业在国内已拥有17个千万吨级炼油、5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企业,拥有60多家省级以上政府批准建设的大型化工园区。但是从当前国内石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来看,石化项目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另外,地区、部门和行业信息交流不够,或由于本企业、本部门的需求,有些产业技术的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仍然严重。

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核心技术较少,成果转化率不高

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基本以模仿性开发和石油石化常规生产技术的开发为主,缺少具有独创性的成套工艺技术,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大型装置的局面。“十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开发和应用成果,但这些技术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严重滞后,成功转化的不到30%。

4、石化行业技术水平低。产业装备落后

尽管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但就整个行业而言,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据相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只有1/4的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多数子行业80%以上的技术和装备依靠国外进口,还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不及国外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国内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投入和消化吸收能力都比较低,致使多数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程度极低,甚至有些在引进多年后,其生产的产品性能、消耗指标仍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达20年。

5、经营体制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的体制性弊端和历史性包袱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过持续的重组改制和配套改革,虽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庞大的职工队伍,严重的冗员和社会负担,造成劳动生产率不高,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振兴石化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积极推动石化产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当前振兴石化产业的客观要求。

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石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转变石化产业增长方式。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抓住当前国家振兴石化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满足市场增长需求。其次要着力解决当前石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统筹考虑对外合作项目规划布局,转变产业粗放式发展路子,推动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充分考虑资源、市场、环境、运输等多方面的因素,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管网,大力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循环经济,实现石化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

2、逐步提高石化产业自主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创新主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人才是技术创新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风尚,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特别是石油勘探开发、石化冶炼加工、大型成套装备制造等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的技术研发。三要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石化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四要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五要加大石化产业科技投入,制定和落实各种创新激励政策,形成规模效益,改进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产业自主创新式发展路子。

3、加快石化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时代,信息化对于石化行业的意义愈加凸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能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能推进跨国界、跨地域、跨单位、跨部门间的合作,可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石化泛行业是一个高科技密集型行业,信息化实施的程度和实施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化行业的竞争能力。实现石化产业全面信息化,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注重数据资源的管理,积极开展EKP、电子商务的实践应用,加强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研发,从根本上消除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弊端,使系统具备开放性、可扩充性、互操作性、跨平台性,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整体提升信息技术在本行业本领域的应用广度和

深度。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现有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不断强化信息安全的研究和防范意识。要通过统一用户信息管理、统―分级权限管理、统一资源控制和授权、统一验证识别及单点登陆,逐步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化、冶炼加工自动化、油料储运可视化、销售运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石化产业环保和节能减排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应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全面加强促进产业发展的环保和节能减排措施,这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又是推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还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挖掘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石化产业应坚持多措并举,逐步减少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积极采用国际市场认可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环保标准,控制石化产业高耗能、高污染板块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高能耗设备以及落后工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逐步落实循环经济―体化。要加快石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完善石化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石化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抓紧制(修)定相关产业政策、燃油质量标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管理办法、产业准人目录,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化产品和技术目录。支持石化企业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的税收政策,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政策和定价机制,逐渐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综合运用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定价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甲醇等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和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对于没有完成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装置关停并转任务的地区,禁止建设新增产能的项目。建立产业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措施。

6、进一步加强石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

第4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应用探讨

1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对钻井工程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扩大工程的规模以及提高钻井的技术水平。石油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从国际整体环境来看,经济危机也给石油发展带来挑战,新的石油企业不断涌现,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在石油开采方面的发展整体品质不高,环保目标难以实现,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钻井工程地下进行作业时,钻井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慢、效率低、温度高,这种特点会损害钻井设备或者开采仪器。传统的钻井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钻测量系统不完善,深井壁容易出现失稳的现象,对深层岩石进行钻井时,原有的理论不能应对,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石油钻井工程的质量。

2石油钻井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

2.1资金投入不足

石油开采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强大支持,否则会直接影响石油的开采。虽然每年会投入很多资金用于石油开采,但是资金的投入量并不足以支持不断发展的新技术,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造成利用率低。与此同时,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创新也需要不短研发投入,资金投入的不足会影响到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研发和进一步发展。

2.2与国际接轨时间短

我国的石油开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时间比较短,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并不明显,相关法律体系以及管理制度还没有实现与国际接轨,为了能够符合国际标准,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2.3石油企业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

石油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能源,一般都是由国家进行控制,很少允许私自开采,国家控制会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小,不能灵活实施相关决策,导致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每做出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管理决策直接影响了合作的时效性,进而影响企业在国际上的合作。

3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分析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不能进行全面的介绍分析,具体以下面的几个技术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3.1井下自动化技术

我国的井下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了电磁波式EM-MWD、有线随钻测量仪以及无线随钻测量仪等,这些技术的熟练应用使我国石油开采的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节省了人力资源。

3.2小井眼钻井技术

小井眼钻井技术的应用很成熟,还研制了专门的钻头和不同的钻井液,以应对不同的结构。小井眼钻机占地面积小,井眼是常规井眼的一半,施工机具大幅度下降,对环保有力。

3.3石油深井以及超深井钻井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经形成了完善研发体系,并且在我国200多个石油井中得到应用,海洋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陆地石油的过度开采使得深井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深井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3.4水平井钻井技术

该技术是定向井钻井技术的一种,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很长,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种技术通过钻测量设备与特有的井底动力工具,令井斜角处于超过86°位置,能够确保石油钻井工程的安全性。

4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4.1人才战略发展方向

加大科研人员的培养符合人才战略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以来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科技实力,钻井技术得到创新,为石油开采提供技术基础。

4.2发展方向趋于智能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

目前监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以太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既能够对钻井和地层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又能节约建设成本。在4G网络盛行,5G网络兴起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与卫星对钻井工程进行远程监控,能够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时效性,实时传递石油开采的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也便于石油企业进行应急处理。石油开采的智能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判断钻井工程的地理位置以及整合计算各项数据都不再单纯依靠人力,更多的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计算,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把石油开采的各个流程确定下来,并用数字化进行描述,智能化、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代表是三维成像技术。

4.3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要更加注重石油开采的可持续性。首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比如小井眼钻井、垂直钻井技术以及防钻地震技术等,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钻井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其次,安全和环保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朝着QHSE方向发展,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不断研发给石油安全开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减少钻井废弃物的产生,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最后,注重对油气层的保护,用新型无污染的化学添加剂取代传统的化学添加剂,既实现对油气层的保护,又保护环境减少化学污染。

4.4深海石油钻井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正处于后期阶段,陆地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油田应对未来的石油需求。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其开采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深海石油的开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目前正加紧研发深海石油钻井的相关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深海定位、大位移井、喷射下导管以及随钻测井技术等,这些技术保证了深海石油的开采。

4.5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

水平井技术目前获得了很大进展,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等MRC技术使石油开采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各个区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明显。测试工具开发和应用,多分支井管柱系统开发体现了作业者与专业服务公司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也方便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

第5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而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也会减少,通过使用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来降低石油开采的浪费。本文重点介绍了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前沿技术

1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许多国家性问题上升到了全球性的高度。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石油资源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我国的石油含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所以我国石油勘探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石油勘探技术的提升,进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与探索,使我国的石油资源开采率得以提升,同时通过石油勘探人员对勘探技术的不断研发,使石油勘探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以下是对石油勘探技术中进行介绍。

2.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

石油勘探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物探。最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运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形式来进行勘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反射、数字地震技术也已研发出来,但该技术的运用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石油勘探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研发出一些勘探应用中的前沿技术

2.1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是对石油存储进行探测的主要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物探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设备,模拟地震波,对地质进行勘探,从而探明石油的储量和位置。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物探技术也得以开发,但是在新的环境下,这些技术还是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发出了新的实用性更强的物探技术,较为先进的技术包括:三维地震技术、井眼技术等。

2.1.1 测井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和科技进行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有所成就。如今的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来促进石油勘探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处理,还可以通过组合更多的井下测量仪器来扩大井下数据测量范围,提高采样的效率和勘探深度。有利于降低勘探的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并且还可以通过井中磁测的技术不断发现钻孔附近盲矿体。

2.1.2 钻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的勘探过程中,费用开销方面占据比例最大的则是钻井,所以,在钻井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的投入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重点研究的对象。因此,对钻井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满足钻井质量和速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是当前石油企业研究的关键。传统的钻井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欠平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钻井速度,减少对于地层结构的破坏,但是相对而言,其工艺较为复杂,在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防护方面难度较大;其二,是大位移技术,该技术所需平台较少,因此施工相对简单,而且成本较低,但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多分支井钻井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成本,钻井领域中又研发出新的技术分别叫做深井钻井技术、特殊工艺钻井技术以及可视化钻井技术,其都能促进钻井效率的提升,为我国石油产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石油勘探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对石油行业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不断的出现新技术。比如:三维地震模拟方法技术在运用上不断成熟,使石油勘探的相关人员在进行盆地模拟和地下成像的工作时,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运用GPS以及3G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对数据组织、工程设计的研究都得到明显的进步。我国的复杂地形很多,给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所以,石油勘探人员不得不研发出一些新技术来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人员通过勘探过程中的新技术,从而研发出陆地、海洋两种途径的石油开采,充分的运用我国广阔的海洋资源;通过对石油地震的勘探以及一维、二维、三维的描述来制定更全面的勘探方案;在进行物探的过程中,通过勘探评价开发等三个阶段不断运用地震勘探技术,使我国的石油勘探水平得以提升,通过不断使用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来促进我国石油勘探效率以及我国采集石油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使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得到稳步的提升。

4.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取得的进步很大,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油气系统模拟技术的发展进行巩固。因为石油气系数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对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评价决策系统的发展。石油企业是否先进,主要取决于评价决策系统,所以必须及时实行对策、抓住商机,提高评价决策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保障。对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已带动石油资源的大量使用,需要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开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商业的运用,并使用科学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石油开发的经济效益。程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在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效果很好,这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5.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加上对野外数据的采集,使数据处理得到不断的完善,使石油地质勘探的领域不断扩大。虽说提高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经常进行自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总结中不断发现自身不够精湛的石油勘探技术,随后对勘探技术进行完善和调整,进一步促进石油勘探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与此同时,不断的积累石油勘探过程中优质的勘探方案,使我国今后的石油地质勘探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毕雯雯.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9):49.

[2]刘玉峰,刘振荣.新环境下的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7):157.

[3]马继强,王涛,杨昆,等.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9):238.

[4] 董晓燕.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3,(25):161

第6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石油;勘探施工;虚拟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E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46-02

对于新时期的石油物探行业,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升作业效率,也能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坏。为了改变传统的使用勘探施工模式,企业开始实施了全面的技术革新,虚拟技术的运用则是最近几年的常用技术,对于整个石油物探行业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虚拟技术的优势

虚拟技术利用虚拟显示技术把各种收集到的数据实施对比处理,然后根据实际数据建立起相应的模型,满足石油勘探的具体要求。这些对于我国的石油物探行业发展都是一种创新。虚拟技术运用在石油勘探中的优势体现在:

1)自动操作。在虚拟技术的指导下,施工人员可以针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全面分析,掌握石油储层、钻井轨迹等重要的信息数据[1]。然后再将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见图1,最终实现自动化的石油开采;

2)更新技术。虚拟技术的引进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改革创新,能够摆脱传统施工方案的不足,提高隐藏性石油储备资源的勘探施工效率,让我国的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是新型技术带来的优势;

3)降低成本。由于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勘探施工状况,其能够把各项施工操作运用到实处,从而满足了不同的操作需求。这就避免了实际勘探错误而引起的弊端,降低了石油企业的成本;

4)优化服务。计算机网络是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平台,能够显著改善石油资源的运用效率。通过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引进,我国的石油施工服务项目有了较大的更新,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的石油勘探要求。

2 先进技术的运用

虚拟化技术作为石油行业的先进技术,在石油地震勘探施工里的体现出来的价值优势更加显著,这对于整个石油物探行业的发展更新都是很有帮助的。从现实运用情况看,虚拟化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模处理。对于石油施工人员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运用虚拟技术能够进行建模操作处理[2]。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加快信息数据模式的创建,对于收集到的石油勘探数据转换成为动态模拟图形,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的表达出数据信息;

2)维持程序。很多其它技术的引进都需要改变石油勘探的程序信号,这就给施工人员的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虚拟化技术引进之后,其无需变化工作程序,只需要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则能实现更新,满足了新的可视化勘探需求;

3)接近目标。石油开采及勘探都是在地下作业,若采用一般的技术则难以掌握好具体的井内信息,这给石油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虚拟化技术能够结合先进的指示方式及传感器,让施工人员与勘探目标更加接近以便于操作;

4)简化数据。对于一些复杂化的勘探数据,施工人员常常要经过不同的方式处理,这对于提高勘探效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引进虚拟技术可以借助各种图形模式,对复杂的信息数据进行简化调整,让施工人员更加准确地掌握信息。

3 施工人员的培训

对于虚拟化技术,石油物探企业不仅要加强技术的引进,更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让新技术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对于虚拟化技术运用于石油勘探,企业要采取的策略包括:

1)定期培训。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教育,指导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可以满足虚拟化技术的运用[3]。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训,保证各施工人员能够尽快掌握施工技术;

2)维护设备。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要做好定期维护作用,这些是保证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在新时期石油勘探过程中,计算机将会成为决定技术成效的核心装置,这些应该引起石油业的关注。

4 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石油物探行业的进步,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变更起到了促进作用。新技术的运用带来的是先进生产模式的运用,虚拟技术运用于石油地震勘探施工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给施工单位的生产操作带来了方便。这些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发挥出更加优越的生产性能。不仅能加快生产作业的进度,也能协调好各种生产操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华宇.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业中的运用[J].技术革新,2010,20(10):29-31.

[2]何子军.石油勘探中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J].中国石油技术,2009,19(7):3-5.

[3]杨永文.虚拟现实技术体现出来的运用价值[J].计算机网络技术,2010,13(5):44-46.

[4]唐晓刚,颜永安,赵冰,张栋,牛德芳.石油勘探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煤田勘探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6).

[5]《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浅地层地震勘探可行性研究》――通过技术鉴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6]雷迎春.浅谈智能型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1994(3).

[7]雷迎春.浅谈智能型全站式电子速测仪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1994(3).

第7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根据学术界对产业融合条件的研究,结合石油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和属性,我们认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条件主要有政策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和文化资源条件。

1.1政策条件

国家从宏观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十七大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从文化体制、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层面支持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如,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提出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业关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传统石油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国家从宏观战略决策、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行业管理和产业管理等多个层面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鼓励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降低了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壁垒,使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和作用成为可能。

1.2技术条件

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与文化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密不可分。文化产业是最依赖于科学技术创新的产业,而科技革命必将带来一场变化深刻、激烈的产业革命。根据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没有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就没有先进的文化,就不能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提供技术保障。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产业融合实质上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两种产业合并为一体,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过程。技术工艺与设备是生产力状况与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引进和使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整体结构,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需求,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整合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的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能力。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油气文化产品以多种方式和形式得以传输,并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照相摄像机、投影仪、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为文化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设备保障;等离子电视、电影院线、视频网站、网络游戏、微博、微信、微视、期刊等传播渠道的拓宽,满足了人们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油气电影电视、杂志精品的个性化、特色化、精神化的需求;电信业、传媒业、影视业、音像业、出版业等产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与联合也大大促进了产业间的业务交叉与合作,使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与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先进的文化生产设备、处理技术及传播渠道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条件,拉动着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石油产业整合发展。

1.3市场条件

石油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是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二者不断改革创新,重塑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催生大量新产品与服务、新技术与设备。石油产品消费者对石油文化产品巨额而高品质的需求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市场条件。一方面,石油市场规模巨大。石油是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和原料,目前,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产品已达7万多种,石油产业带动了军事、国防、机械、化工、运输、医药、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石油市场需求和规模十分巨大。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大量工业品消费和出口,都需要强大的石油能源来驱动。从石油的产业链与供求两方面来看,我国的石油市场规模和需求十分巨大。另一方面,石油文化市场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步提升,闲暇时间逐步增多,生活观念不断改变,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对精神层面的文化产品需求日益强烈。我国巨大的石油文化市场需求赋予石油产业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要求不断开拓石油文化市场,推动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文化资源条件

文化资源是可供主体利用和开发,形成文化实力的各种文化客观对象,包括前人创造积累的文化遗产库,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形式库,以及作为文化活动、设施与手段的文化载体库等。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和核心。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石油产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中积累了丰富的石油文化资源,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的、可深入挖掘的基础元素和源泉,能有效拓展石油文化产业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文化资源包括:以石油企业多年的发展历史,石油工人传承下来的民俗风情、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资源;以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创造力等汇集的智力文化资源;以油气产品及企业员工遗留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等文物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为新形势下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提供了充裕的基础元素,石油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石油文化产业形成的基本过程,通过对石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利用与创新,实现二者的互动与融合。

2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

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指能够实现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与方式。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国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支持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与协调发展。以国家主导形式促进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文化产业、石油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等产业融合;以市场主导形式促进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中的网络文化市场、娱乐文化市场、演出文化市场、电影文化市场、艺术品文化市场等组成的文化市场体系的融合及融合成果的市场转化。

2.1以国家主导形式促进产业融合

以国家主导形式促进产业融合强调从公共服务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

1)塑造核心价值观。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塑造石油产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铁人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石油企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用石油产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产业发展。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自然环境,企业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所有物质设施,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设施等,是石油文化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体现石油文化的个性特征,是石油产业文化的外在形态。国家应积极投入资金加大石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文化企业的物质配备和设施条件,搞好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的技术系统建设,积极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及先进手段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

3)培育公有制试点企业。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入手找到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点,政府推动建立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部级石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通过融合兼并、战略重组、区域合作等方式和手段组建新的石油文化产业集团。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规模集聚、协同创新及先行企业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整个行业观念及企业行为的转变,提升石油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在石油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做出引领和示范,树立榜样与标杆,并提供决策、信息、管理、政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4)提供经费支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扶持石油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石油文化产业,制定税收优惠与资金支持政策,降低石油文化相关产品的税收,建立石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直接注入资金支持,鼓励贷款利息补贴、无息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提高石油文化产业融资能力。

2.2以市场主导形式促进产业融合

以市场主导形式促进产业融合强调从市场角度出发,消除产业限制和地区分割,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成熟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降低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障碍。

1)允许私有企业进入,打破地域分割。通过鼓励私有企业与民间组织尤其是文化企业进入垄断产业,打破地域分割,鼓励跨地区发展,实现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公平、有效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用。

2)降低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的壁垒。适当放松文化产业规制和干预,建立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规制,特别要搞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商行政、物价管理、税务税收、海关、商检、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为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3)政府行政各个部门应该积极遵守执法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定,严格禁止国家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和个人职务,用不正当手段和方法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阻碍石油文化企业产生与运作的正常竞争机制。4)保护技术创新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因此,应重视和鼓励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交叉部分的技术创新,从国家层面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专利申请,提高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专利保护,创造良好的石油文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文化在石油产业上的应用和发展,抓住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掌握市场的制高点,提升石油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更好地利用知识产权为个人、为企业、为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石油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3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模式

产业融合模式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该模式是否适合并有利于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需要合适且可行的操作模式指导,本文提出以互补增值型和开发创造型两类模式实现石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由互补增值型融合模式实现石油产业文化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中的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营销产业及文化保护产业等产业融合;通过开发创造型融合模式将石油产业的各类资源与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产业、文化艺术服务产业、群众与社团文化服务产业、文化研究产业及文化休闲娱乐产业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石油文化产业。

3.1互补增值型融合模式

互补增值型融合模式要求充分挖掘石油产业和文化产业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产业特色,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互利共赢。

1)石油产业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把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修复与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民族融合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载体,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石油产业拥有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技术条件,可以给文化产业中的影视业、文学创作业、媒体业、文化演艺业等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文化养料、创作素材、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丰富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魅力,供其迅速发展,在相互扶持和促进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文化产业可以指导石油产业实现文化升级。新时期的石油产业发展将以文化引领为指导方向,将彻底贯彻国家的大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为石油产业提供连续不断的文化创意,包括品牌建设、形象塑造、产品包装与宣传、发展模式创新等文化创意,石油产业利用文化产业的平台整合石油文化资源,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传播优秀石油文化,塑造良好公众形象,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建立石油产业品牌;加强石油产品宣传;提高石油文化对舆论的引导能力。

3.2开发创造型融合模式

开发创造型融合模式要求石油文化产业建设者具备开阔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打破石油产业和文化产业自身的运作惯性,对石油产业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和再利用,提炼石油产业文化、石油产品文化及石油工人优秀文化品质,实现传统石油产业与新型文化产业的对接,使得石油文化底蕴为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对石油产业所拥有的石油勘探、开采、储运、处理工艺与石油精神、石油文化底蕴合理的保留和运作,使之转化为石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元素。例如制作石油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学影视作品;打造石油类综合性网站;策划石油文化活动或赛事;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建设和开放石油文化产业博物馆。通过深化石油产业文化,展示石油企业形象,弘扬石油工人精神的同时,围绕着石油文化,衍生出更多的周边产品,增加石油文化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结论

第8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十一五"以来,石化和化学工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加强企业能源和环保管理,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炼油、乙烯、合成氨、烧碱、电石等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重点污染物减排任务均超额完成,部分企业能效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石化和化学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2012年全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7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18%;2011年全行业化学需氧量58.1万吨,排放废水43.9亿吨、二氧化硫231.1万吨、氨氮11.5万吨、氮氧化物98.3万吨,均位居工业行业前列。行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节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差距较大,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节能环保水平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为确保国家中长期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顺利完成,石化和化学工业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发展方式转变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上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产业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相结合,加快形成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下降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8%、8%、10%和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继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2015年底前,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的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淘汰380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和乙烯原料结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在化工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大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石化和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

(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石化装置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化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削减和治理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推广应用回收低位工艺热预热燃烧空气技术、高效清洁先进煤气化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技术、电石炉和黄磷炉尾气净化综合利用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技术、低汞触媒技术、盐酸脱吸技术等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编制推广方案,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三)加快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加快以页岩气、煤层气为代表的非常规低碳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步伐,突破水平井钻完井、储层多段压裂改造、页岩气含气量及储层物性分析测试等关键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化。大力支持以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合成有机化学品技术等为代表的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少、好收集、可再利用的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合成氨、甲醇、电石、乙烯和新型煤化工等重点碳排放子行业中开展碳捕集和封存的示范项目。

(四)夯实节能减排管理基础。完善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度,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石化和化工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抓好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企业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针对石化和化学工业生产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节能环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企业均具备专业化节能环保人员队伍。

(五)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在炼油、乙烯、化肥、氯碱、电石、纯碱、无机盐、橡胶等子行业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能源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到2017年,石化和化学工业力争建设150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石化和化学工业企业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系统,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综合能耗及排放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接口标准,为构建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提供支撑。

(六)加强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合成氨、甲醇、烧碱、乙烯等产品的能效领跑者及其指标,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能效提升路线图计划,指导、督促石化和化工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组织行业协会不断完善能效对标信息平台和对标指标体系,总结并能效最佳实践案例,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推进重点领域治污减排工作。重点做好石油化工、煤化工、农药、染料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子行业的污染防治。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加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颜料等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减少重金属排放。推进磷矿石、磷石膏、电石渣、碱渣、硫酸渣、废橡胶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与钢铁、建材企业合作,联合处置铬渣。

(八)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行机制,在全行业推广硫酸、磷肥、氯碱、纯碱、农药、橡胶等子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推广以煤电化热一体化为代表的共生耦合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对石化和化学工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制修订氮肥、磷肥、农药、染料、涂料等重点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物质,在农药等重点领域开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开发推广环保、安全替代产品。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九)推进企业责任关怀行动。推广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洁生产为主旨的企业责任关怀行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责任关怀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探索评估认证方法,促进规范有序发展。把责任关怀与"健康、安全、环保"(HSE)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责任关怀试点,大力宣传石化和化学工业责任关怀工作成效,树立责任关怀工作先进典型,提升石化和化学工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十)加强行业节水工作。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高耗水产品、工艺、设备淘汰类目录。推动企业加强节水管理,重点用水企业制定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规划,配备节水设施和器具。加快研发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节水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工业废水深度循环利用,开展废水“零排放”试点。到2017年,在石化和化学工业树立一批节水标杆企业。

(十一)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石化和化工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工作。制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认定标准。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研究制定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推动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监督管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定期组织相关分析,开展预测预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涉及石化和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合成氨、电石、氯碱等行业准入条件。加快研究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从严控制大宗高耗能产品产能扩张。开展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实施情况督查行动,定期公告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二)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和优惠政策。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专业节能服务机构为石化和化工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节能减排工程、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等服务。研究出台能效领跑者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石化和化工企业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梯级利用等工作。研究支持石化和化学工业废弃物利用的优惠政策,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理顺废弃物来源渠道,鼓励废弃物专业化收集和处理。

(三)建设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修订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体系、统计标准体系、审核和认证标准体系,制定尿素、乙烯、二甲醚等重点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修订合成氨、烧碱等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推动制定石化和化学工业主要耗能设备效率测定与评价标准,不断完善石化和化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继续做好重点产品清洁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编制重点耗能产品能效对标指南等技术标准。

(四)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部级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鼓励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提升制造水平,带动石化和化学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筛选一批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节能减排技术,制定专项工程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第9篇:石化行业新技术范文

    1.通过政策引导发展低碳石油经济

    政府作为引导石油企业发展的主体,应当通过体制改革与政策引导发展低碳石油经济。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动石油企业的高能效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耗能工艺技术,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巨头进行技术交流借鉴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深化能效改革,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应当针对石油企业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通过规范要求石油企业高效利用能源,生产高效清洁的能源。

    2.加强石油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应当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石油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两大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的炼油生产的能耗和物好比值等指标已经显着下降,炼油平均能耗从每吨79kg标准油下降到每吨60kg标准油。

    3.加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清洁能源的生产制造是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企业的必要途径。我国石油企业应当开展科技攻关,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对石油生产中的芳烃、合成氨等技术还应当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和用水,并充分利用高科技提高原油的利用率。对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要进行污染治理和环境隐患治理,减少石油加工生产和原油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完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应当积极探索低碳能源发展之路,优化能源结构,通过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和绿色能源推广,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服务链。石油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天然气、燃料乙醇等清洁能源。我国中国石化集团近年来积极开发利用煤气层、页岩气层开发和生物柴油开发项目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