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精选(九篇)

环境艺术设计含义

第1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装饰,装修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

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

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2.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3.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3.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3.2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对由于时间的推移,从而引起室内功能相应的变化和改变,显得特别突出和敏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配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总之,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和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第2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特征;环境艺术;结合;应用

广大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含义,它不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还具有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的精神功能,即驱魔降妖、求吉纳福。剪纸艺术融入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它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性。民间剪纸艺术拥有与众不同的形式美和特殊的含义,是民间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本文结合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深入探究在环境艺术领域剪纸艺术的应用情况。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1装饰性

剪纸主要用在灯花、顶棚花、墙花、门笺和窗花上,剪纸的使用领域决定了它的装饰性。剪纸艺术的出现和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新婚、过节等喜庆的日子中,都会将剪纸画挂在灯笼上、门上、窗户上或者是墙上,以此来烘托喜庆的氛围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艺术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植物、动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经过大量的实践,剪纸艺术变得越来越成熟,色彩更加的鲜明有特点,线条变得更加的流畅。

2象征性和符号化

民俗文化的主要物化形式就是剪纸艺术,由约定俗成的花纹样式构成了剪纸的主要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剪纸的主要含义,剪纸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抽象化符号,比如锯齿纹、太阳纹、云头纹、绣球纹、寿宇纹、孔钱纹以及万宇纹等。使用抽象的符号不仅表现出非物质文化所传承的人类文化雏形,还会对剪纸制作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结构通过剪纸符号体现出来的,从索绪尔的观念出发,不一样的符号纹样代表着不一样的象征含义,传统的美术艺术注重图形的深层含义,剪纸中所使用的纹样和图形,表达着美好的愿望,比如祈福纳祥、繁衍生息等,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剪纸艺术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平面化

剪纸是二维的物化体现形式,借助平面化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百态展现出来,剪纸艺术的特点制约着它的构成形式,线和点是剪纸的主要表现形式。剪纸的手法非常的多,包括八折、六折、四折和对折四种表现技法,这就使得剪纸具有了不一样的造型,比如重复型、均衡型和对称性。剪纸图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图案形式上表现出形中形、同物多型或者是复合造型。

二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沿袭了西方早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其中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注重实用性的研发,这样的设计风格和国际化的设计风格非常的相似,给国内的设计者融入了相对稳定的设计思维形式。有的设计者对西方的设计思维进行了狂热的追捧,对于自己本国的设计元素却抛在了脑后。这种将传统文化抛弃的做法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改正,这是由于这种做法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特殊的设计特点,使艺术生命得不到延续。所以设计者们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将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西方元素和本土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设计理念更加的科学、合理。国内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剪纸艺术的传统造型中取其精华,将“形”的元素真正地使用好,使用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如重构、变异、错位和打散等,在剪纸元素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创作,将其转变成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设计成品,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意象效果,这就使得国内的设计拥有了双重的审美特点,即现代艺术性和民族性,同时使现代设计领域里的文化内涵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国内设计者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将剪纸中的色彩元素和造型元素进行较大程度的发挥,使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演变出新型的设计理念,如巧用艳俗和化繁为简等,从而实现对视觉设计的再次创作。在提取中国元素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普遍民族性特点的元素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在现代形式美法则中将剪纸艺术的抽象性和二维表现形式使用好。所以现代的设计者一定要做好创新工作,不可以简单地复制剪纸艺术特点,而是要将其中的精华借鉴过来,进行再一次的创作和发挥,使剪纸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的应用

1中国古典园林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到镂空设计方法,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剪纸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镂空设计上。镂空手法的使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营造园林意境的典型手法“透景”,“透景”就是借鉴花窗来设计的,花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优秀的园林作品比喻成一幅画的话,那么它的传神之笔就是花窗,图象的寓意性和图底的变幻性是窗花艺术和花窗艺术的相同之处。首先,花窗的造型多种多样。图底的构成可以是精致华丽的,也可以是朴素淡雅的。花窗中比较常见的造型有规则的几何型,比如八角窗、方角和圆窗等;有具有明显生活气息的仿日用品造型,比如最为经典的花瓶型;还有模仿自然中比较美好事物的造型,比如具有典型代表的梅花窗。江苏扬州的什锦窗就是由十几种形状不同的花朵形成的空窗,尽管这些花窗的形状都不一样,却能给人展现出富有韵律和动态的美感享受。剪纸对物象的剪刻形式和花窗的构成形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剪纸还对生活场景进行一定的描述。其次,设置花窗的时候都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园林花窗的设计图案和民间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与文化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花瓶门和花瓶窗象征着全家平安吉祥,然而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的寓意。在形象中蕴含深刻的含义,这种寓意是劳动人们简单而崇高的美好愿望,古代的哲学理念对质朴的图形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花窗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园林建设者在设计中使用这项技术也是怀着无比崇高的心情的。花窗在设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借鉴剪纸艺术的寓意和形态,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仅仅局限于模仿的层面,这就使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营造意境的最佳手法就是花窗,通过漏景和透景将其艺术特点展现出来,人们可以借助花窗镂空的地方来观看景物,这是有别于直观观察的最有效方法。花窗起到过滤的作用,将物象变得更加细致、迷糊,从而给人一种朦胧美,将静止、孤立的场景突破了,给游览者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感受着动态变化的园林景致。

2当代景观领域

当代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将景观元素和剪纸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将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来。不仅要借鉴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法,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比如大雁塔广场,它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广场,整体设计使用大唐的样式,同时还借鉴使用剪纸艺术。剪纸艺术由于地域的不同,将其划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即北派和南派。北派剪纸的主要代表地区就是陕西,该地区的剪纸具有明朗、流畅、粗犷和淳朴的特点。大雁塔广场的设计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是因为设计者的思路比较独特,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剪纸艺术的光芒得到展现,广场中的很多地方都比较具有地方剪纸的特点,比如指示牌、路灯和电话亭等,这些地方的装饰纹样全部使用的是剪纸中的传统图案,将设计理念和材料的现代性、造型设计和图案的传统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景观设计者们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剪纸艺术,很多的景观设计师们都从剪纸艺术中获得灵感,比如广佛地铁的佛山出口处就使用的是剪纸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主要以玻璃材质为主,使用剪纸艺术的纹样,这就使得该出口非常通透,比较具有时代性和鲜明的特征。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有三点:第一,使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进行有力的传播;第二,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当做建筑标志,这样可以给乘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与周围的事物形成统一体。

3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领域广泛地使用剪纸艺术,由于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备受关注,比如上海世博会的波兰馆,它充分展现出剪纸艺术在建筑领域的独特魅力。假如波兰馆仅仅是从外形上使用剪纸艺术,那就和平面设计没有任何的不同,波兰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剪纸镂空技术,借助建筑物的三维空间感,使用光线创造出二维平面无法实现的艺术境界。白天阳光从镂空的雕花孔照射到馆里,给人展现出非常奇妙的光影世界,这样参观者就会享受到与众不同的光影新感受,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中光线不断的变化给人以感觉生命不断变化的情感。天黑以后,展馆内的灯光通过剪纸图案折射出来,将整个展馆显得那么别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馆的时候,也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用简练的方法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人感受到无比深刻的精简效果。整个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只是使用白色和褐色两种单纯颜色,点与线构成了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这样整个建筑物群显得非常别致,将建筑物的灰色单调感彻底打破了。剪纸艺术通过大小不同的镂空白色图案,线条曲直、粗线变化将建筑物的装饰美展现出来,所以苏州园林在使用这样设计理念的时候,通过色彩的对比将视觉的效果展现出来,建筑物上褐色的线条也不会给人阴暗的感受,整个园林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

四结语

我国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瑰宝就是民间剪纸艺术,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魅力又远远高于生活,剪纸从诞生开始就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勤劳朴素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地创作出剪纸艺术的顽强艺术魅力。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题材和造型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含义和强烈的生活色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剪纸艺术后,其社会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剪纸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比较强烈的适应性,随着设计创意的不断升级,艺术家们需要在民间艺术中获取更多的有用素材,使其更好地为环境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园艺》,2015年第22期。

[2]王玉:《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

[3]马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艺术科技》,2015年第7期。

第3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第4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书法艺术 环境艺术 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如果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哲学意味的艺术”(王岳川语) ,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是抽象的艺术符号,那么环境艺术则是赋予文化内核的具象的文化象征。

书法是“ 造型之造型, 抽象之抽象, 动静之交汇, 时空之凝聚, 自我之至深至微的表现” (李砚祖语)。书法作品在点线中所彰显的抽象意韵和书法形式的美感,便是我们在环境设计中运用书法元素的文化土壤。书法中包含着生命的气息、 韵律和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书法艺术在黑白意境中所体现的生命的情怀和律动,对环境设计具有明确的启示作用和心理暗示作用。

英国的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书法艺术是抽象的视觉艺术,一旦它置于特定的环境之内,就会作用于原来的环境空间结构,并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影响。“物以貌取,心以理应”,“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不仅“观象”,还要“味道”,强调与宇宙结构的一致。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所有美学理论中的美学特征都能从书法艺术中得到解读,并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和内涵表现出来。中国书法艺术和环境艺术的惊人之处在于由书法艺术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与环境艺术是一致的。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与精神审美的结合体,其笔法、结构和章法所彰显的美学特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均衡与变化

变化统一是形式美的重要特征。客观物体的结构本身就包括着这种规律。明朝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曾提到:“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明确提出一种章法的构成意识,是以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谐共存的状态存在,二者须臾而不可分割。相避相形,相呼相应,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皆说明疏密、虚实之关系。中国书法形式与环境设计布局大都根据这种原则,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变化多姿,由此而产生韵律和生命力。

二、时空与布局

书法艺术通过点画线条的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即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环境艺术的空间设计蕴藏着一种运动的状态,人在自己设计的立体空间中游走,实现了书法艺术和环境艺术之间虚实空间的连贯和更替,在闲庭信步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书法艺术精神所传递的内涵。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如景观、园林等,即是一种在游走的过程中体验时空的独特方式,这种独特方式恰恰是所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曲廊环抱,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之意境。

三、天人合一的观念

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的通融性和协调性。“中国艺术强调和谐的根本在于人对自然的回归,在与自然的亲和中,感受无上乐感。”书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书法艺术的生命脉搏,显现出人类智慧的火花、生命的律动。环境艺术则通过形、色、质的对比,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现实与理想的和谐、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彰显心迹与自然的协调一致,达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四、气韵和意境

书法艺术和环境艺术都是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意蕴和意境的结合体,书法艺术表现出来的生动气韵正是环境艺术所需要的可贵品质,是内敛的、平静的、典雅的,也有可能是跌宕起伏的、极度张扬的,使环境艺术富有生动、活跃、雅致的文化气息。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美好的欣赏价值,更在于内在含义的外化和物化,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后面蕴藏的更深层次的意境。如果书法艺术与其展示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或者说在环境设计中体现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环境艺术便能产生“境外之境,像外之像”的艺术效果。

第5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结语

城市规划的景观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景观以及环境对居住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视,切实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 环境艺术 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例如,休闲座椅多位于步行街、凉亭、林荫道,实用功能是满足行人休息。它必须通过与环境精心的配合,安全地服务于人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人的需要。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和导向性的中央分隔绿化带,以实用功能为主,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护柱、路墩等,实用功能是对车辆进行拦阻。夜间照明设施的实用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路灯是城市中心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设置,它不仅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方便,也能反映城市中心的面貌。卫生设施以卫生箱、垃圾箱为主,实用功能是收集垃圾。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1)日常游憩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2)文化教育功能

环境艺术注重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实用功能的设计。人们在游览园林绿地过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可以普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例如,园林中的纪念性雕塑等以纪念某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或有纪念意义的事。如杭州西湖的岳庙、南京中山陵、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等。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了解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展览书法、绘画、摄影等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园林绿地同时是开展旅游及休闲、疗养地的重要基础及组成。

(3)生态保护功能

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艺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而产生,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艺术生态功能的核心载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绿化植被,另一方面是通过景物设计规范人类的行为。

环境艺术中绿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浓缩自然、引入自然,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化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人类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其许多行为是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方面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作出对生态的补偿,人工绿化可以算是补偿措施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漂亮的大草坪的供氧量远不如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自然或人工的湿地又远比山水园林强。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2)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涉及范围很广,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心理与生理类的环境艺术等。

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作品能够使感受者获得在情感、观念上“群体性”的认同功能,从而产生出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效果和集体化的、积极的、付诸以实施的实践活动。孔子曾经阐述艺术所具有的“光、观、群、怨”四大功能,其中的“群”就是指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所谓心理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环境艺术不但对人的心理产生协调作用,还能影响人的生理,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使某些生理疾病得辅的治疗。

(3)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必须包涵环境艺术作品中美的存在及能够唤起美感的功效,本质上也是艺术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环境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感内容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形式来再现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情等则是艺术的审美功能在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艺术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其他任何本质只有在审美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并得以发挥。

五、KJ00厂泄洪沟案例实证

KJ00厂位于北京昌平区,专做国防军品维修,属军工企业,工厂背靠大山,厂中有个自然形成的天池湖。工厂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由天然形成的泄洪沟分割开来。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由工业厂房、库房、动力供应等建筑组成;行政区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由生产管理办公楼、科研办公楼、集中绿地或广场等组成;生活区是厂内职工的生活、休息场所,包括家属公寓、职工宿舍、食堂、职工活动场地等。

1.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

泄洪沟是天然形成的厂区排水渠道,泄洪沟两侧分别是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分割的功能。另外,泄洪沟承担着疏导山洪,保护KJ00厂生命财产的重任。每逢雨季,山上来水经由泄洪沟注入天池湖。泄洪沟由于长久不加治理与日益改善的厂容厂貌形成极大反差,也给工厂职工生活工作往来造成极大不便。因此,泄洪沟改造治理成为KJ00厂景观提升工程的重点。

景观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由明渠工程与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明渠工程指加宽原有泄洪沟,建设如图2所示。绿化工程是指在明渠两侧地面铺装、栽种植物和布置点石,建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泄洪渠平时拦坝蓄水形成水景,雨季时开坝放水用以泄洪。

2.泄洪沟景观功能分析

上述泄洪沟景观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明渠工程包括混凝土铺底,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明渠两旁,加装护栏,铺装走廊,两侧上部预留绿化区。混凝土铺底和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旨在保护沟渠,防止经水浸泡、冲刷后两侧泥土滑坡;明渠两旁加装护栏起防护作用;走廊道路铺装属于明渠工程部分,是起实际用途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在方案的景观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景观公司提出的方案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王 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12月第6期

第7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 系统性 适应性 大局观 集成观

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已经从单纯的物质要求,而提升为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要求。这表明人类从未停止对生活环境的追求,所涉及的环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提供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

环境艺术设计从定义上讲离不开环境与设计两个词。环境简单的说,是一个涉及人类活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设计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主动创造。环境艺术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它具有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大致包含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公共空间、城市雕塑等方面。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更好的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其系统性与适应性加以利用,使设计整体的某一部分不至于脱节而影响其整体环境,使设计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更好的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创造环境已经成为势在必行。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性

人们为了成功达到某一目的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集合体,通常被我们称之为系统。而使整个集合体有严整的规则,便称其具有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系统性强调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系统的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地域文化、地域经济等自然地融入设计当中。这便需要我们用大局观和集成观去看待整个系统。

在全面追求自动化的今天,每一台精密的机器都有着多不胜数的部件,这多不胜数的部件却只由一套程序控制,这套程序综合了人们的所有需求,集成了每一个部件的功能,使机器最后能够在最好状态下正常运转。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如同这台精密的机器,包含科目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单一一个部分的完美无法使它正常运行,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只有把握好大局观,具有良好的集成观,才能正确的操纵这台表面看似简单,却功能繁多,内部构造复杂的机器。

1.1大局观

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是凡事能够长远考虑,能观察全局,并加以分析,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把握好整体的利益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专业,包含甚多,它包含的每一门学科就像组成一个木桶的一片木头,当整个木桶放在那里开始装水的时候,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片木头,而是最短的一片。这个道理说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不但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局部,同时,要有掌握整体效果的能力――大局观。

即使设计中的局部很突出,很完美,但是,它与整体形成一定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个设计便是失败的。把握大局观,从而找到每一部分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真正的使其设计成功。例如,过去东北民居结合当地寒冷气候运用原木建造房屋,侗族居住方式摆脱地面束缚,根据起伏的地势不同每根柱基标准不同。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这都体现了这些建筑在一个环境艺术设计的大局观下建造,更好的适应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1.2集成观

系统的集成普遍指的是将各种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等,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以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系统的集成不是简单的将各种软件和硬件进行堆积,而是对系统的一种优化整合,一种价值的再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元性反映在它包含的专业科目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但最终都是以为满足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需求为目的。其中每一学科之间,每一方面之间都存在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故此,我们要全面的综合各方面的环境条件,以集成观来处理问题。在设计中不光要设计好每一点,每一个方面,更要联系好每一点、每一方面,使整个设计真正的融为一体。这种“集成设计”的观点最早被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托马斯・赫尔佐格提出,并体现在他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理念之中。

要更好的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大局观、集成观,便要求设计师不但简单了解各门学科知识,更要深入了解各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处理好之间的连接问题,从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是已经不仅仅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基本功能需求而存在了,它更多扮演着一个带给人们希望的角色。人们希望从中找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答案,这也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当代应有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也深深的影响着这个社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适应性很值得我们讨论研究。

适应性的定义是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更多的是指其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适应能力,举例说就是让一个建筑或是一组建筑不仅仅是置于某一地段,更重要的是使其融于当地的环境,更多的表现在其自身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达成一种与社会与自然的高度适应,而非单纯是一个建筑一组建筑。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应性。

2.1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众的参与是环境艺术设计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空间环境的改造,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群众参与下完成的,所改造的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空间,是大众对共同社会价值的认知,体现了大众的知识、情感和意识。对于现今我国情况,简单的环境空间划分是很难适应社会和谐发展,设计师不仅要了解相关专业,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关注社会的公平性问题,尽可能的解决在我国日趋严重的社会资源私有化问题。林语堂说过:“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在要求和谐发展的今天,更是要秉承这句话,使设计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公众创造更多的共享空间的同时,保证公众的个人私密性,合理的划分和分配环境空间,让人们环抱于自然之中,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得到情感与文化的交流,使人们对居住环境做出认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2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对自然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非起初单纯的占有和征服,而是双方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追求一种绿色环境,与自然和谐存在。这也就注定环境艺术要向一个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不单是要在设计和成本上节约,更是要对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有人说过:“一个不断有巨额维护投入,并且不能给公共环境带来利益的设计是一个失败的设计。”所以,一个好的设计要有一个好的前期设计定位,使得后期完成之后能不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利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例如,现在经常被提及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但考虑到了建筑本身的节能与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同时,也考虑到了建筑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好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准确的表现了“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的可行性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们要综合地看待设计,既不能轻视设计,也不能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要正确处理环境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地适宜的设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5000年上下的历史,造就了不朽的文化,在历史的车轮下,也毁坏了许多,而到现在,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要求不断增强。故此,现代设计当中应该更多的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使得当代的设计不但不破坏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本身并不单指某一建筑、某一景观,它包含了周围的山水,周围的环境,这与我国古时推崇自然的观点密切相关。当这一建筑与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露出它在当代所要表现的一种情怀,一种意境的时候,它才真正的体现了它的历史文化性。不幸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只保存了古建筑,而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并没有真正的得以保存。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在设计中应该在注重充分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继承古人在设计中的融于自然的观点,使设计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环境美学;山水艺术;信仰;文化使命

中图分类号:B83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4-0095-04

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山水城市等艺术形式,人们很少从环境美学角度研究其性质与意义。有关环境艺术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传统山水园林、山水城市范畴,但普遍重功能设计视角、轻艺术美学视角。有些人注意到山水诗、山水画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联,却主要是从现代环境设计如何借鉴传统审美文化这一思路人手,并未充分意识到山水画、山水诗,其实与山水园林、山水城市一样,都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的基本形态。事实上,中国传统山水艺术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基本信念,传递了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审美、互动实践的丰富文化信息。如山水诗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对话,展示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入的诗意境界。传统山水画大多描画人置身自然环境、其乐融融的场景,对现代园林与城市环境美学建设有重要意义。古代山水园林与山水城市模式更是从物质形态上承载了中国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理想。阿诺德·伯林特在讨论环境美的问题时,将环境看成是与人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审美对象,是“被体验的自然、人们生活其间的自然”,并且能够“满足我们的感知活动并让我们产生回应”。根据这一界定,中国传统山水艺术就是环境艺术的经典化身,它既蕴含人文环境,也蕴含物态环境,是从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层面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诗意栖居的环境审美理想。从文化根底上说,这种环境审美及其栖居理想能够在千百年历史中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传承至今,得益于其中所蕴含的信仰精神。

一、信仰维度与传统山水艺术研究的现代性

自古及今,信仰总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存在于习俗、神话、祭祀、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而对中国传统艺术与信仰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中国学者早有研究和认识。宗白华认为艺术是一种技术,但它是介于哲学与宗教之间的东西,在理智上是对宇宙的了解方式,在情感上则是对宇宙的信仰方式,因而古代器皿在技术、艺术、宗教、政治、经济实用上往往是不可分的。陶思炎认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的“纸马自唐代在中国出现以来,伴随着宗教民俗而广为流布,成为各地民间信仰活动中最常见的俗信物品”,它是“集宗教、艺术、民俗于一体”的民俗艺术,有深厚的“信仰背景”,是“信仰表达的载体,其应用属宗教民俗现象”。吴祖鲲认为传统年画就是一种民间信仰的承载方式,值得保护和发掘。

基于艺术与信仰的关系来理解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的内在品质,学术界也有研究。如陶文鹏认为,意境是王维山水诗的灵魂,其《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以蝉声、水声等音响素材表现秋暮久雨新晴的典型特征,体现了诗人处理自然音响素材的高超艺术功力,而且诗中声音、形象与色彩具有和谐的情调,展现了久雨乍晴之后山水情景交融的意境。陶文鹏分析认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表现力与其崇奉南宗禅理紧密相关,意在将山水林泉当做求得净心、悟解禅理的精神乐园。王国璎在《中国山水诗研究》中专章探讨“长生”(或“永生”)信念与魏晋时代山水诗发展的关系,认为对永生的信念引发了咏仙诗,进而引发咏山水之诗,最终诞生“山水诗”。

然而,从信仰维度解读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的基本特质,还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细致研究。

一是充分理解传统信仰在山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的精神文化地位。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兴起与发展,就同古人认识自然、信仰山水的思想观念紧密相关。陈望衡在《环境美学》一书中谈到中西园林的哲学基础时,认为欧洲园林受哲学思想影响较为明显,而中国园林更加自觉地强调居住性,有意打破园林的文化符号程式。这一评价可能忽略了传统信仰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地位与价值。明末园艺家计成主张园林“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实现“寻幽”的精神功能,其中的“南”、“幽”并非单纯的地理方位或园艺设计概念,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信仰,通向园林的精神归宿价值,类似《圣经》所描述的伊甸园指向“天国”,也类似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追寻的“理想国”。正是深蕴其中的精神信仰,对理想家园的梦想与祈盼,让人们对自然山水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信念与情感依赖,锻造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模式及其美学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仰是解读传统山水园林特点的逻辑前提,而居住性则是园林艺术服务世俗生存需要而必然形成的结果。

第9篇:环境艺术设计含义范文

关键词:环艺设计;美学特征;美感

近年来,出现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形式,即,环艺设计。环艺设计在很多领域应用颇广,涵盖了人文、地理、社科等各个领域,且与人们的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其在推进社会进步、引导艺术设计走向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艺设计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形态,综合了外界环境与人的审美,将美学体征应用在环艺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设计艺术魅力,同时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双重意义。

一、环境艺术概述

艺术设计与环境设计是环艺设计包含的两个部分,主体部分是环境设计,突出环境的价值,设计对象本身与周围的事物均是包含的内容,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艺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指人工创造的环境,同时也是核心职能。

而艺术设计则是一种衬托与辅助手段,就是指利用大众的审美需求,依据设计人员的能力与文化内涵调整设计对象,M而统一环艺设计的个性与共性。

二、环境设计中美学特征体现

(一)环艺设计整体美的体现

整体环境意识是环艺设计的核心与灵魂,是指对整体环境关系的表达与感悟,在当今社会,城市不断发展使一个城市的美感不断减少,且城市美感并非某个区域所能决定的,而是透过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由内而外体现出的一种整体性的美学想象,由此,在对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比如公园的特点、广场特点、建筑特点等,要整体上把握,单从某个要素入手容易出现偏执的设计之感。比如,环艺设计时,需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关系,由众多的单独建筑可以组合成建筑群,这时候,建筑就是一个整体,美感也就自然产生。环艺设计的灵活是自然体关系的综合表现,《释名》中称:“美者,和异类共成也”。单一的局部形态共同形成了城市环境,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对于一个单独的艺术品也需要从整体上评价,体现一种整体环境的协调之感。

(二)人为性与自然美

对自然的改造是环艺设计的一个根本手段,可以表现出环艺设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且环艺设计体现的美学特征中,对自然的尊重表现的最多,由此可以体现出一种自然亲近的感觉,烘托出自然色彩,很多环艺设计中都充分运用了自然因素,且体现出了自然规律,与美学体征互为影响。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是人为行,在设计环境中,不仅需要与自然规律契合,同时需要善于改造自然,这也是人为美学设计的一个必要手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设计者的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体现出来,在环艺设计中有人为因素,就有人的思想与审美,显示出人文特征。

(三)审美性与实用性

美学在环艺设计中不仅是供人们欣赏,满足人视觉上对美的需求,不是一种观看艺术,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欣赏价值与设计实用性的结合,同时也是美学价值的直接体现。环艺设计审美目的不仅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更需要满足的是精神需求,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才能更好的体现环艺设计人与自然统一的初衷。

(四)绿色生态美

生态美学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能够综合体现出科学的生态观与普遍性的伦理观,是一种更加倾向于绿色的设计。与过去的仅在乎形式设计与风格设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绿色生态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上,对如何更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节约利用自然环境有重点的考虑。城市建设中,在环境理念下,生态美学观念得到了认同,设计者需要对人工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把控,协调好两者间关系,借助自然之景营造生态景观;在广场、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可以将绿色景观保留;也可以在城市周边保留大面积的生态景观,努力达到生态平衡。

三、结语

总之,环艺设计中审美体征体现在整体美、人文与自然美结合、绿色美等方面,把握好这些审美体征可更好的推进环艺设计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冉临春.探讨环艺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体现[J].科技风,2016(12):171.

[2]耿美云,刘丹.探究环艺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J].芒种,2015(5):195-196.

[3]顾小玲.试论城市景观植物设计的科学与艺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5):63-66.

[4]徐明.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J].城市建筑,2016(35):351,35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