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鼓励式教育方式精选(九篇)

鼓励式教育方式

第1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鼓励式教育法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鼓励式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鼓励式教育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师要能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无私地关爱学生.

其次,让学生在充分尊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陶冶出尊师的好学生.

再次,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用宽容来感动、感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欣赏学生,鼓励学生,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和宽容的品质,以营造师生间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开展鼓励式教育.

二、当众表扬,分层鼓励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偏爱学优生,冷落学困生;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鼓励和表扬的愿望.教师可以采用当众表扬、分层鼓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和成绩等差异,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解决,即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回答,复杂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回答正确时更应加大表扬的力度.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要尽量不批评,而是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给予表扬.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演示金属铁与酸溶液反应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现象让后进生回答,分析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让学优生回答解决.回答正确时,当众表扬;回答不正确时,引导他们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表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三、创造参与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外部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部条件.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要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多下工夫.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走访、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在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鼓励的原则

1.鼓励要适时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在提问后,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学生较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教师都应及时地捕捉到,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地体验被赏识的喜悦,又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从而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2.鼓励要适度

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师生互动频繁了,教师鼓励性评语也多了.在教学中,我们常用“你回答得真好!”“勇敢些,说错了,没有关系!”等鼓励性话语.这些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无论学生说得怎样,有的教师都给予含糊的肯定:“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甚至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有的教师也给予鼓励:“你的回答很有创意!” 整堂课都是表扬和鼓励,久之,就会模糊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要实事求是,要诚恳,要适度.

第2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2000字(一):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学校进行管理时,要想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就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对教师进行激励机制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在本文中对现阶段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激励机制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14

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激励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认可,激励机制的实施对于教师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很好地将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并增强学校管理质量。在实施激励机制中要求学校要做到对教师利益的关注,充分将教师的潜力进行挖掘,有效地提升小学学校的管理质量。

一、小学在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小学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也应该进行提高。在进行小学学校管理时,大多数的小学还是在实现传统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来说,管理的决定权以及话语权主要还是在校长或者是学校管理层的手中,而教师只能在学校的要求下对教学任务机械地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教学制度过于死板苛刻,学生只能遵守学校的制度,并不能对学校的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民主性,而且这种管理方式还会影响小学教育未来的发展。

(二)个人与团队间的冲突

在进行个人激烈以及团队激励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很多学校的管理层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会制定出导致个人与团队出现分歧的激励机制。一般在进行激励机制制定的过程中,学校会更重视对于个人的激励,对于团队的激励就显得并没有很重视。其实每个团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成员所组成,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时,应该充分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这有利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让所有人更关注团队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团队的利益。

(三)缺乏专业的管理

在学校进行管理时特别缺乏对老师的激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教师就会缺乏工作的热情。教师也不会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是把对学生的教学当成任务机械性地完成,这样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地对待教育,全力以赴地进行教学,才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教学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管理的公平性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该将学校的管理放在阳光下。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在进行激励机制的实施时,因为特殊关系的原因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这样激励机制存在的作用就被改变了,不仅不会对教师以及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二、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激励机制,针对不一样的工作类型制定不一样的激励机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进行激励标准的制定可以实现学校的管理民主化,让学校的管理层与教师一起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师的参与可以很好地实现管理制度的民主化。而且教师对于激励机制充分了解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并向符合激励标准的方向努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学校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也要让学生参与激励机制的制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向的明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感。同时也有利于每个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将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打造成优秀的班集体。

(二)有效平衡个人与团队

对个体进行激励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在进行班級管理时,对于表现好,而且班级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以及鼓励。对团队激励主要是对教师的整个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这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的学校管理层应该合理地进行个人激励以及团队激励,重视对于教师个人的激励工作,重视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教师团队的表现也要加以重视,利用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学校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同时进行培养,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机制的公平性

要想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就要保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在对激励机制落实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生都感受到制度的公平性,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愿意在制度的激励下不断地努力,教师才能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

本文以激励机制为基础,对现阶段小学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为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将激励机制进行实际的实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让教师以及学生感受到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从而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花鼓灯与农村小学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在农村小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教育渗透,还需要借助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和热爱家园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可以将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融入小学教育,并借此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强化学生的传统艺术感悟,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能力、素养和品质的完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花鼓灯;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054

花鼓灯是安徽省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将花鼓灯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入教育过程之中,并引领学生在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参与和实践中了解传统艺术、感受传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进而逐步实现综合素养的完善。同时,为了达成良好的教育实施效果,教师需要详细分析花鼓灯在农村小学进行教育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并借助多元化的教育组织形式将花鼓灯与教育实践巧妙融合,以期帮助农村学生在艺术欣赏、艺术参与和艺术展示中实现进步和成长。

一、花鼓灯与农村小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想要高效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传统艺术活动,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和了解其与小学教育融合的意义。

首先,在农村小学中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帮助学生在艺术参与中建立个人自信。很多小学生缺乏个人自信心,但是经过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参与,学生将在趣味化的艺术活动中建立活动兴趣,并逐步实现个人自信心的有效建立;

其次,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个人眼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教师需要借助传统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并借此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多元的教育活动参与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眼界拓展;

再次,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帮助学生在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参与中实现艺术素养的逐步建立。学生在花鼓灯艺术形式的参与中将学会艺术表现的唱腔和动作,并在日复一日的艺术练习中实现个人艺术表现力的强化;

最后,在农村小学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促使新一代中国建设者在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体验中建立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在艺术学习和活动参与中完成传统艺术形式的发扬和传播。

二、花鼓灯在农村小学的实践应用

花鼓灯与农村小学的教育融合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为学生带来趣味化的学习内容。因此,如何借助花鼓灯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将成为每一位小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花鼓灯艺术认知:建立文化认同

为了对小学生实施花鼓灯艺术教育,教师需要借助淮河沿岸流传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讲述,并借助花鼓灯的艺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花鼓灯这种艺术形式、促使学生在认知上达成艺术认识和了解。同时,经过花鼓灯艺术介绍,学生将对于这种安徽省的传统艺术形式产生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艺术训练和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参与花鼓灯艺术形式的学习之前,笔者借助花鼓灯艺术活动进行了艺术展示和介绍,并希望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活动参与兴趣。首先,笔者借助花鼓灯的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并希望学生在直观的艺术欣赏中建立兴趣。经过艺术欣赏,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家中看到过这种节目;有的学生说自己跟着奶奶学习过花鼓灯的舞蹈;还有的学生表示花鼓灯演员们的服装都很好看。笔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进一步根据大家的兴趣进行了花鼓灯历史的讲述,以期帮助学生深入、详细了解花鼓灯的发展历程。最后,笔者还借助花鼓灯中凤台、颍上、蚌埠等主要艺术门类进行了介绍,并借助不同门类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最终,学生不仅在活动参与中实现了花鼓灯艺术参与兴趣的建立,还在艺术学习中实现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初步认知和了解、实现了传统艺术文化认同的有效确立。

(二)花鼓灯艺术参与:提升表现能力

当学生对花鼓灯艺术产生了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艺术学习活动的组织引领学生参与,并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练习,以期逐步实现花鼓灯艺术表现力的逐步建立。同时,教师需要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并逐步帮助学生在花鼓灯的舞蹈、灯歌、锣鼓演奏与后场小戏中实现艺术表现力的逐步建立。

例如,因为舞蹈是花鼓灯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故而笔者在对小学生开展艺术训练时会首先借助花鼓灯舞蹈的动作教授和技巧传递帮助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在教授过程中,笔者会借助“大花场”“小花场”“盘鼓”等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教授,并逐步借助不同动作的要领、各个舞蹈动作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演示,以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艺术训练中逐步掌握基础动作。一开始,学生往往会对于动作理解有偏差。但是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兴趣和积极性,并主动跟随笔者的讲述与介绍进行练习,最终实现了花鼓灯舞蹈基础的建立和花鼓灯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提升。

(三)花鼓灯艺术表演:健全个人素养

当学生在长期的花鼓灯艺术学习中实现了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艺术表演活動的组织请学生参与,并借此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表现与传承积极性、促使学生达成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个人素养的完善。

第3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公正敏感性

公正,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时刻都在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公正对待。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公正敏感性?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公正敏感性影响有多大?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公正敏感性状况,对今后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有了公正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公正个性的未来接班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公正敏感性

Schmitt和Arbach(2010)对公正敏感性作出了如下描述:“不同个体在以下方面是不同的,个体对公正有多敏感,能够多容易地知觉到不公正,以及对知觉到的不公正所作出的反应有多强烈。” Schmitt和Arbach(2010)把公正敏感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受害者敏感性: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的敏感性;二是观察者敏感性:仅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的人的敏感性;三是犯过者敏感性:主动促成不公正事件并从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四是得意者敏感性:被动地从不公正事件中取得利益的人的敏感性。目前对于公正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Schmitt等人在2005年和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人格特质和公正敏感性有相关关系, 并且与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就业情况、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Gollwitzer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构念方式对公正敏感性有预测作用。本文就想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发,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公正敏感性有何影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本文采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所有形式的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Parental),以便测量父母使用的不同教育方式。其中,采用的变量――父母关爱与父母控制根据依恋理论得出。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而控制则指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本研究将采用修订后的PBI量表(蒋奖,2009),从修订后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来看,它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三、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研究总共选取四川地区某高校大学生302名,男女各一半,所选对象确定没有参与过类似的研究经历。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和公正敏感性量表,其中PBI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3个因子。采用4点计分方式,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4种情况。

公正敏感性量表使用6点计分,有4个分量表,共40个题,每10个题为一个分量表,依次是受害者敏感性、观察者敏感性、得意者敏感性、犯过者敏感性。

将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公正敏感性量表订在一起,答题纸另发。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完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发现有效数据有288组,14组无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最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数据结果和分析

本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1.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育方式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关爱和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24.96±3.51,女=23.89±3.31,F=6.673**,P< 0.01),即母亲对男生温和、理解、支持明显高于女生;父亲的鼓励因子在男生被试中也显著高于女生被试(男生=12.57±3.74,女生=11.62±3.84,F=4.941*,P< 0.05 ),即父亲鼓励男生独立和自主明显高于女生;受害者敏感性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9.53±8.12,女生=31.78±6.89,F=6.190*,P< 0.05),即女生在面对因不公正事件而受到损失的人时比男生更加容易表现出公正性;观察者敏感性中也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男生=28.40±9.39,女生=30.71±8.02,F=4.913*,P< 0.05),即女生在目睹了不公正事件而并没有卷入其中时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公正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公正敏感性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以及父亲鼓励上的得分更高。女生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上的得分更高。

2.公正敏感性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表1 父母教养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受害者

敏感性 观察者

敏感性 得意者

敏感性 犯过者

敏感性

母鼓励 -.112 -.192** -.068 -.012

母鼓励 .232** .088** .077 -.045

母鼓励 .096 .189** .020 -.045

母鼓励 -.107 -.132* .000 .074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与大学生工作敏感性量表的很多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母亲控制因子与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控制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有相关关系;母亲与父亲的鼓励因子与观察者敏感性存在负相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的预测作用,分别以公正敏感性各维度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控制与鼓励能够有效地预测其受害者敏感性,解释其7%的变异,在有效预测观察者敏感性时能解释其6%的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亲对于男生的关爱、鼓励得分是显著高于女生的,而女生的公正敏感性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尤其在受害者敏感性与观察者敏感性维度上。换言之,女生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无论此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更容易产生同情心,而产生不公正感。同时,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相关关系。

当父母实施控制教育,即严格要求孩子,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限制孩子自由,孩子能更容易产生公正思想。而当父母还给孩子自由和独立时,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公正思想。

以上结论的原因有:第一,为何关爱因子与公正敏感性没有关系?因为关爱与公正是道德判断的两级维度,因此两者是没有关系的。第二,为何父母对男生的关爱高于女生?因为中国深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因此更容易对男生使用疼爱放松的教育。第三,为何女生具有更高的公正敏感性?因为从社会性别角色出发,女性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更容易引发同情心。第四,为何控制式的教育更能引发公正思想?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棍棒出孝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所谓传统式的中国家庭,实质就是听父母话,做父母赞同的事,错了就罚。父母的严格教育、过分干涉实质就是在用实践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是非观,从而形成公正思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4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 激励机制 体育教学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31-01

激睿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为激发和鼓励,高校体育教学运用激励机制正是通过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目的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激励机制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一、激励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主动学习与被动参与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的学生多数都爱好体育,对这门学科充满期待与好奇,这类学生都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他们会主动地、自发地进行学习。而学习意愿不高,比较被动的学生就需要教师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帮他们形成学习目标,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这类学生应用激励式教学学习效果较好。

(二)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完善教学过程

体育本身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科,但是众口难调,体育教师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科和授课风格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喜欢,但是激励机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三)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表扬与肯定是促进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激励机制的核心也正在此。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运用激励机制,可以让师生更加信任彼此,尤其是在完成一些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效用则更加明显。长久地运用激励机制开展体育教学,不但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品格。

(四)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大学体育教育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在体育教育中运用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让学生受益终身。

(五)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学科,其实质和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更加有利于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主要方法

(一)目标式激励机制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就可以激发其潜能的发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激励机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目标式激励法。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目标,通过鼓励,激发其学习进取的决心,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通过这种目标式激励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通过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认知了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的过程。

(二)榜样式激励机制

榜样式激励法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榜样首先应该是老师,体育教师作为开展体育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用榜样式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其次这个榜样也可以是优秀学生的代表,通过优秀学生代表的树立,给其他学生信心,激发大家的学习欲望。尤其是体育教育,榜样式激励效果明显。

(三)竞争式激励机制

大学生的这个年纪,正是好胜心比较强的年龄,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尤为明显。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组织比赛形式的竞争机制,主要有团队赛和个人赛两种形式,其中团队赛的效果最佳。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友谊赛,不仅能利用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化教学效果,还能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参与式激励机制

参与式激励主要指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实践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制订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活动中,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及问题,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和分享学习经验,使学生直接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主动探索意愿和精神。

三、结语

以上四种激励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收效良好。建议各大高校可以适当参考,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赏识教育;鼓励;素质教育

自己的行为或者语言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是人性中的一项基本需求。基于这一特点,赏识鼓励教育在当前教育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就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赏识鼓励教育的实施还处于一个基础层面。因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对此进行了研究,颇有感触。

一、利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习氛围更融洽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不像文科科目只要懂得勤劳、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对于刚接触数学科目的小学生来说,一味地强制灌输知识给他们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课堂上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们鼓励与赏识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一。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见进步的学生不是进行严格的批评,而是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在失败中感受到帮助,从而让他们的自信心更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班里有一名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差,上课经常开小差,课后作业也是抄写其他同学的来应付“交差”。为了能激起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了解到,是因为他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数学的料。我对他做了很大的思想工作。很快,在一次教学中,他终于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回答得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我及时表扬了他,夸他是个勇敢大胆的好孩子,同学们也马上以热烈的掌声回应。终于,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让他由一个原本不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的好学生。他渐渐地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数学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充满赏识与鼓励的数学课堂氛围,不仅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欣赏,互相宽容。

二、利用赏识激励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思维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让他们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学会欣赏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但是一直数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更别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他,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于是让他担任所在小组的数学学,每天负责该组的数学作业收发。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于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优秀学生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学生的数学作业变得工整起来,每次都按时完成,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催三四次才慢吞吞的交上。课堂上认真的听讲,而且一有问题马上举手提问,在班级数学学结上我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上不仅数学成绩上升,其他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给了他动力,也让他潜在的学习潜能发挥了出来。

此外,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合作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正确的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长处用到学习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在赏识鼓励中建立起学习自信心。

三、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赏识鼓励,贯彻褒贬结合的原则

随着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教育过程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弊并存的特点。实施赏识鼓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赏识的对象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环境、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等,切记不可采取一样的模式。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身心发展小档案,以便于因材施教的实施赏识鼓励。比如一些学生性格开朗,适合公开表扬赏识,而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采取谈话鼓励的形式。对于优等生,要注意褒贬结合,鼓励他们发扬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中肯的给予一些批评性的建议,做到褒贬结合,对优等学生而言能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综上所述,赏识鼓励教育好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学者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卫红 胡节.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05(17)

第6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一个单项交流过程,对于学生的熟悉情况、掌握程度、反思过程等无从实时把握,对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无法动态了解,往往只能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侧面了解。事实上,高中时期的数学能力已经进入一个分水岭阶段,教师对学生需要更多的了解,无论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理的强化,还是逻辑思维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小老师”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一、鼓励“小老师”参与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需要亲身实践,反复练习。只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身去体验,去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办法。通过换位思考,让“小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理解如何教,在上课的过程中掌握如何学,在课外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借助小老师这个载体,可以鼓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

二、鼓励“小老师”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反思教学内容

教是学的基础,学是教的目的,教学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实际上,教学实践是师生之间共度的生命旅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思怪想、奇言怪语应该更加宽容,切不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借鉴辩论的形式让“小老师”大胆设想,相互辩论,从正反两个方面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着重在引导、启发、归纳方面上下功夫。

三、鼓励“小老师”加强互助,带领其他学生共同提高

自古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成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其实,任何实践都需要亲身去体验、去感知、去思考才能印象深刻,记得牢,记得住。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素质教育提倡多年,教育部门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不可否认,“一考定终身”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应试教育的种种顽疾仍然是现行教育制度的通病。教育制度问题是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产生偏颇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目的是既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又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但现有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传教,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高中数学也不例外,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听往往事倍功半。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反复练习,反复思考是必需的。“小老师”通过换位思考,可以有效解决被动学习这一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竞争,鼓励学生轮流当一天“小老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去领悟,鼓励“小老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分享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心得,以点带面,帮助其他学生共同提高,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鼓励“小老师”建言献策,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无论是函数还是几何,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区别于传统教育,素质教育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换而言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自愿地学,主动地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的学科,是以科学发展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和团队讨论相结合,鼓励“小老师”建言献策,从便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圆锥曲线”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基础知识,然后要求“小老师”以团队的形式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已有的图形知识来解决圆锥曲线面积的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小老师”参与高中数学教学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革新,让更多“小老师”学会换位思考,从教中理解学,从学中学会教,挖掘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无限潜力。唯此,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绍友.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J].数学通报,2003(6).

[2]安振平,梁丽平.一个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第7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鼓励性语言;教学实施;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20-02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一言一语,一神一行,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影响。在此,我想谈谈我们高中数学课堂的有关问题及想法,浅议非正式性评价在我们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尤其是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及鼓励性的评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鼓励性评价的含义及特点优势

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普及,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鼓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鼓励性评价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有着与其它评价体系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首先,鼓励性评价顺应了教学新理念的要求,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力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鼓励性评价肯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够使学生在自信中不断成长,全面发展;其次,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体现了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地位,有助于社会人才的培养;再次,鼓励性评价遵循了新课程教学教学理念的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原则,这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感觉认知自己的重要性,教学中不是被强迫的学,而是主动自主地学习,这种评价体系同样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后,鼓励性评价的渗透性特别强,它全面地渗透了整个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了一种积极、阳光、向上、主动、创新的氛围,新体系新气象,教育评价新体系改革创新,应势而生。

二、鼓励性评价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鼓励性评价顺应教学新理念改革,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优势更显突出。它关注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全面地发展。学生自信、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周边同学,并不时地给予周边人以鼓励和肯定,这样的现象大变先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给整个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对学生自身来说,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突发猛进。鼓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实施与应用,数学教学课堂一改过去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自己得到肯定和赞赏,自己的学习是学有所获,学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于是便很是自信,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乐趣,对数学的探讨及数学奥秘的认知上了一个新层次,从而学生主动自主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数学原理及奥妙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将有助于学生数学人生的探索创新,也会带动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对生命的维护和热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边事物、善于发现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

2.对教师来说,鼓励性评价使教师信心倍增。传统的数学教课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差,对数学课程表现出厌倦的心理,思维能力差,基本功水平低,对数学没有信心,且对数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对整个数学教学呈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学生们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致养成了数学考试不会做题、东张西望,甚至作弊的习惯。很是伤透了数学教师的脑筋,教师用心教学,学生却一无所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鼓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课课堂现场,学生信心增加,富有成就感,对数学原理及应用题产生探索的兴趣,加上教师在一旁的引导和指引,学生们热情高涨起来,对数学的认知是一件比玩游戏更值得去探索的事情。学生们的态度的改观,带动了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的改善。在鼓励性评价的带动下,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成就和信心增加。

3.对整个数学教学体系来说,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鼓励性评价对于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使整个数学教学良好的循环发展,并会带动学校更好的发展。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自信、积极、阳光、向上、创新,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贡献,更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主动的人生观;鼓励性评价使教师拥有数学教学的成就感,教师更愿意教学,把数学教好,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义不容辞、津津乐道的事情;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师对数学教育事业的全力奉献,带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它会增加学校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改善学校与社会的脱轨现象。

学校是向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场所,高中生的教育问题更是需要加大重视力度。高中时是学生各方面塑造的好时机,一个好的教育机制会促进高中生健康健全的发展。高中数学体现了人性化,它包含了广大的信息,它的思维性,它的逻辑性,它的创新性,它的社会性等等,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鼓励性评价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完善了高中整个数学教育机制,还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责任心,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对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这三个主体良性的发展,对社会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说鼓励性评价不仅仅是数学教学课堂的一种教学策略,更是利国利民的育人策略,在数学界,它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争取鼓励性评价教学策略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一、自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长“原动力”

在体育运动中以小团体为单位进行活动,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自由、欢快地进行玩耍,在快乐中感受教学魅力。活动产生的信赖感、亲切感将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可以进一步观看学生情绪反应、学生在活动中的状态,适当地做出应对措施。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当学生表现突出时,伸出大拇指暗示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放开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

看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表现时,用幽默口吻及时地进行提醒。学生最惧怕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冷落。在小学校园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在校生活表现,给学生加上“喜欢”“不喜欢”的标签,对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学生关注度高,而忽略了调皮好动的学生。这样的情绪化教学,危害了孩子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孤僻、郁郁寡欢、消极自卑等等不良心理出现。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家长悉心关爱,需要学校呵护,需要社会关怀。因此,教师要摆正教学态度和方式,对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个学生。

二、给孩子制造成功机会

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果把跳高作为体能训练方式之一,120厘米高度是合格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实施给每个学生,有些体能弱的学生达不到标准会沮丧气馁、失去信心。如果教师灵活地安排6O厘米、8O厘米、100厘米、120厘米等不同高度让学生自行选择,学生会根据自身状况加以选择,在获得肯定的基础上不断挑战高度,在获得成功时提高自信心。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体能训练标准,让孩子在能力范围之内获得成功,再向新的高度迈进,挑战中树立自信心,提高体育水平。让孩子从被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能力,逐渐形成自我认可心理。

三、给孩子提供自主学练机会

在体育运动中,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水平,根据学生水平高低划分界线,给每个界线内的学生制造机会,让他们发挥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展示活动器具时,可以多问学生该器具如何使用更有趣,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活动乐趣,而不是教师一味地按照规定给学生灌输规则。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才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明确团队重要性,潜意识中提高了学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

1.适当鼓励学生 鼓励可以使人更快进步,不论是学生还是工作者,鼓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老师鼓励下可以把学习成绩提高,员工在老板鼓励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鼓励在小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作业,完成老师提出的教学计划,如果期间没有顺利落实,或者没有达到计划的目标,不表示该学生无能,也不该否认学生智力,这只是他们没有掌握好技巧。如果此刻,老师谴责学生,学生的自信心将会下降,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如果老师懂得鼓励学生,学生会更加坚定信念,再次投入到学习中,把未完成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

2.真情感染学生 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懂得自我坚持、懂得寻求解决方案,这是小学教学想要达到的目标。教师鼓励学生也需要掌握方法,首先,严禁讽刺学生,讽刺只能加重学生心理伤害程度。在遇到挫折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冷嘲热讽,所以看到学生出现自卑现象时,第一时间鼓励他们。其次,不要过度赞扬。教师如果一味地赞扬学生,会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个性不尽相同,在鼓励学生时方式应该灵活多变。鼓励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懂得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由此获得他人的肯定。可以和学生说“你可以的,相信你”、“你真棒,继续加油”等鼓励语言,用肯定语气,用肯定态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正确评价学生表现

1.用语言魅力感染学生 看到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动作很规范,不要简单地说“好”“不错”等语言,学生会不满足。教师应懂得预测孩子需求,结合当时情境做出适当的表扬,教师可以说“你做的最好”“做得真漂亮”“这是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等等这样的语句来表扬学生。其实,老师可以用形式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还可以给学生拥抱,可以弯下腰亲学生等等。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改变应对方式。

2.目光接触鼓励学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两个人对视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内心活动,可以感觉对方的情绪变化,焦虑、愤怒、喜悦等等。此刻,老师就可以用目光接触来感染学生,通过视线与孩子进行友好交流,给学生传递:老师一直关注你,加油!

五、“自主学练”实践结果

第9篇:鼓励式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创新;幼儿教育;美术;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民族性创新是指在全民中提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并将其落到实处。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幼儿本身出发,选择更适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通过动手活动提高幼儿兴趣,手脑结合开展创造性活动等都是为了幼儿能够将创造性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从小开始进行。

一、从幼儿本身的特性出发,提高幼儿兴趣

从幼儿本身来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极不成熟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具有脆弱、不稳定的特性,同时极易被转移注意力,所以为了使幼儿的创造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营造出更有利于创造的心理氛围,创设富有创意并能够激发想象的美术教学环境。

结合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对学生保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尽可能的给他们想象力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的去想、去做,绝不能将他们拘禁在某个框子内。在幼儿园美术课上,当小朋友们动手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时候,也许他们的太阳是绿色的,大树是红色的,房子是黑色的,但是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作为成人绝对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去规定幼儿,因为,香山的枫叶的确是红的,成人已经被生活死死的抓牢,遵循既定的情况进行生活。但是幼儿是不同的,他们是还没有被规定、没有被要求的时期,他们可以用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去面对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通过对幼儿自己的想象和表达加以鼓励,使其对创造充满兴趣,并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将这种创造性加以长期延续下去,才是幼儿美术教育中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的最好途径。

二、手脑结合,开展创造性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美术课上开展这些独创性的游戏来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卡纸,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案印到上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将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将圆形画成太阳、熊猫、西瓜。也可以让他们将图形卡纸拼成他们喜欢的样子。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到这类活动中去,自己动脑想,这个图案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并将这种想象付诸行动,自由地进行创造。同时要鼓励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无论他们最终设计并完成的作品是否被理解,是否是常规意义上的作品。因为这就是幼儿创造性的开发。

当然,在美术课上也可以开展折纸活动,通过观察老师折好的五颜六色的鱼、水草等纸鱼,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完成这项工作,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到每个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兴趣,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的配合,实现创造性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的过程。

在幼儿的美术课中,手工制作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启发性思维联想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想想,并能够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去创造。

三、个性化培养,保持其创造力

1.鼓励性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的动手能力往往比较差,可能直线剪出来是弯的,圆形画好是扭曲的多边形,但是在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避免打击到他们创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比如在手工活动“我家的小鸡”中,让幼儿将每个小鸡的图案贴到相应的位置,有的学生难免贴得“创意十足”,但是,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注意,首先要对他们积极参与动手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可以提出期望式的评价,如果能够将吃米的小鸡和散步的小鸡清楚地贴出来就更好了。这时,孩子们往往能够听到心里并在下次的活动中予以改正。这种鼓励式的评价幼儿的作品,才是能够保证孩子创造积极性的好方法。

想要指导幼儿或者说想要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就必须了解每个幼儿,通过观察,准确地划分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鼓励,如今色彩人格、九型人格都是对于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最适合的方式让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最高,从而使创造性达到最好。

2.成功式体验,提高创造的积极性

每次成功幼儿都能够从中感到高兴和自豪,想要获得大家的掌声与鼓励是每个人的本能追求,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手势,都是能够提高幼儿创造积极性的动力。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教育误差,教师追求的是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能力,进而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每个幼儿在美术课上的表现都不能单单从某一个方面来评价,要综合考量,让幼儿都能够体验成功,找到继续创造的动力和积极性,让美术成为幼儿表现自我和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印象或期望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3.注重幼儿个性化培养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就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发现与探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性格更是独特,由于现在的家庭是1-2-4的模式,每个孩子都拥有太多的家人的宠爱,他们的个性往往更为特殊。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个性化的培养。通过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并不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的方式进行创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将其付诸行动中。

当然,在幼儿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建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运用毛笔、水彩笔、蜡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从而使之形成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性人格,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表达方式,又能够有着更为独立的个性,并能够在未来的创造性的能力培养中得到发展。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而依我看,心灵手巧,首先是,需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和能够发散的思维,再通过自身资源的整合最终通过动手的能力将想法付诸行动中去,而幼儿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首先要从思维能力开始,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积极参与到每次创作中去,通过完成手工作业或绘画、拼图活动,将幼儿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延续。其次教师有目标性的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是继续下去的动力,再者幼儿园的美术课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各自的自信心,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