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高层建筑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第1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建筑市场中高层建筑满足了人们居住的需要,已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传统的建筑工程,从高层建筑的功能方面看,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庞大,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较低,如何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安全管理意识较低、技术治理管理薄弱、建筑市场监督缺乏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管理意识较低

安全管理意识较低,是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层建筑工程带来的经济利益,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使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

2.技术质量管理薄弱

技术质量管理薄弱是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现代高层建筑对技术质量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各个施工作业单位相互协调统一。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薄弱,忽视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在高层建筑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难以配合,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这都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薄弱造成的。

3.建筑市场监督缺乏

建筑市场监督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由于疏于对建筑市场的监督,建筑市场的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出来,使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混乱。加之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部分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在对建筑市场安全检查的时候,只注重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使得对建筑市场监督没有实质性可言。

4.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从事建筑施工最底层的人员一般是农民工,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使得违规作业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行为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极坏,无形中增加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二、解决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针对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可以从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强化技术治理管理、完善建筑市场监督和优化施工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应大力宣传安全管理意识,不仅要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安全管理意识还应贯穿到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的始终,使每一个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可以采取质量负责制,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都将责任层层落实。

2.强化技术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强化技术质量管理是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技术质量管理关系着高层建筑使用者的安全,高层建筑施工必须要严把质量关。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而言,在实际中强化及时质量管理,要把好材料的质量关,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须保质保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检测合格后再投入工地使用,严格杜绝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施工中。

3.完善建筑市场监督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完善建筑市场监督,必须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运营主体的技术进步与管理的科学升级。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使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有章可循,才能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完善建筑市场监督,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并且要做到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确保高层建设施工的质量。

4.优化施工人员素质

优化施工人员素质,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优化施工人员素质,对于新进的员工,企业要重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机具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本工种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于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重点看护。对于特种作业人员,除了要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要根据规定进行特种作业的培训,取得上岗许可证方可上岗工作。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为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应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强化技术质量管理、完善建筑市场监督、优化施工人员素质,不断探索高层建设施工管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规范和技术保证,进而促进高层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彦.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几点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2]程长涛,宋莉,张廷涛.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及控制要点[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1)

[3]邵大为,赵洋.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及控制的一些要点[J].科技信息. 2011(05)

第2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基础型式 桩基础

高层的建筑基础需要担负着把上部的结构的重量转化给地基的作用,高层建筑的基础部分的建设还要确保建筑物拥有很强的稳定因素以及较强的刚度让沉降与倾斜都被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中。因此,高层建筑基础部分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并且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造价与施工的实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占比例是非常大的,但是各个基础型式方面的施工难易程度与施工所需时间以及造价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针对高层建筑建设方面的基础工程技术实施有效地对比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选出最优秀的基础型式。这样能够保证高层建筑基础型式的建设质量,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未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一、 高层建筑的概况

(一)建筑的总体情况

本文所讨论的建筑是大连市某经济开发区的一幢高层住宅建筑,它的结构是地上有14层,地下有2层,高40米,共占地500平方米,剪力墙结构。

(二)地质概况

工程拟建场地的地势较为平坦,地貌单元为海漫滩,后经人工回填。地下水稳定埋深约2.0米,属潜水。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砂、强风化片麻岩及中风化片麻岩。各土层情况如表1所示:

(三)基础型式分析

在原有的设计方案中,建筑物的平均地基压力是400kPa,而基础的埋入土层的深度是5米。基础开挖后揭露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而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仅为60 kPa,这远远不能够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所以在地基的设计方案中直接采用天然地基是不可行的,且由于该区域软弱土层过厚,若采用人工处理地基的方式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该建筑基础型式采用桩基础。

二、桩基础类型分析

根据建筑物特点及结合地质情况,本工程可能采用的桩基础型式为预制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现就各桩基础优缺点对比如下:

(1)预制桩: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不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生产成本低,配筋率小,节约钢材,空心桩很环保,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施工简单,技术难度低;缺点是预制桩的挤土效应在饱和粘性土中是负面的,会引发断桩、缩颈等质量事故,对于挤土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会导致桩体上浮,降低承载力,增大沉降;挤土效应还会造成周边房屋、市政设施受损,该桩型沉桩嵌岩有一定难度。

(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优点是该桩型适用范围广,能穿越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类复杂地层,能形成较大的单桩承载力,成桩质量较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物,成桩速度快,施工基本无污染,单桩承载力相对较高,嵌岩深度可以保证,且适合单桩承台使用;缺点是施工速度较慢,以及产生泥浆较多对施工场地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有噪声。

(3)机械成孔灌注桩:优点是地下水对施工影响不大,能适应各类地层,尤其是地层复杂的场地,桩端可坐在下部稳定的基岩上;缺点是施工速度慢,造价相对较高。成孔期间需泥浆护壁,因淤泥质土的特性,成孔后可能坍孔缩颈。泥浆排放会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4)人工挖孔桩:优点是造价低,无泥浆排放问题,桩底清渣较容易,可嵌岩;缺点是施工期较长,受地下水影响较大,需采取严格的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且桩长较长时采取的供氧措施难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软土地层及地下水较大的场地沉桩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与对比,本工程桩基础型式可采用预制桩、长螺旋压灌桩或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综合性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

(一) 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方面的因素

因为地下建筑层数的添加,建筑基础基坑的挖掘的费用、基础的建设等费用都开始随之增加,桩基础同时也成为成本特别高的设计方案。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的因素

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都是特别长的,施工的时间对工程建设的基础费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并且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方面。高层建筑施工的时间比较短能够让建筑提前就进行了应用,可以减短施工还贷的时间,在经济效益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利息方面。

(三)整体的建筑施工的成本费用研究

采用原来的设计方案是能够很轻易地就达到了住户的标准,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但是新选出的设计方案在安全性方面的基础之上还顾忌到了业主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方面的效益。

1、通过对整体建筑的造价分析来看,本地区在高层建筑中的基础型式的选择过程中,在符合了地基的负荷程度的前提下,由表格中的研究结果能够知道,所形成的桩基的成本费用比较低,并且在土层中埋的深度也比较大,还添加了一层地下建筑层,增加了实际的建筑应用的面积,让单位面积上的造价也随之降低,产生了非常多的经济收益。

2、基础型式的选择是建筑在施工的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并且还对整体的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原有方案和新选出的方案在综合性的技术方面的对比,发现适合的基础型式能够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不适合的不但不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进行建筑的结构的设计前一定要选择最佳的基础型式,并且要进行全方位的对比。

总结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基础型式的方案的对比中发现,好的基础型式的方案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和经济性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型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如施工的工期的比较、地基的负载能力的比较、工程造价的比较、成本节约的比较等等。从而挑选出既符合实际安全情况,又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型式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经建.刘伯权.段武松.某高层建筑基础型式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21(1).

第3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水;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为了使城市建筑的更加人性化,做好高层建筑的供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在供水的方式上可以根据地区或者建筑物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供水方式。现在我国的水资源相当紧缺,优化供水方式可以优化对水资源的利用。

1 高层建筑的供水现状

高层建筑是指层数在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存在层数多、高度大、用水要求高的特点,因此高层建筑中,给水系统是传统的耗能大户,其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用于将水提升至指定高度并输送至用户处。因此谈到建筑节能,就不可能避开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中的建筑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20世纪70年代末,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为10%,近年来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27.45%,另外我国建筑中能耗浪费普遍,不少建筑能耗浪费严重。为此,国家发改委已经把建筑节能作为新时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现实的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完全照搬规范,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工程设计中缺乏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有的设计人员只注重安全,完全忽视了合理性或是对合理性考虑不周,造成了不必要的水量、电能的浪费。如何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能量利用率,减少无效能耗,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成为了高层建筑给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筑给水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 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

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分为高位水箱、气压罐和无水箱三种方式。

2.1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2.1.1分区水箱并联供水方式

每一分区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水泵和高位水箱,向各区供水。其水泵一般集中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室或底层水泵房内。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各区自成一体,互不影响,供水比较安全可靠;水泵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运行动力费用较低。缺点是:水泵型号较多,管材耗用较多,设备费用偏高;分区水箱占用建筑使用面积。由于运行动力费用经济,这是比较节能的一种方式。

2.1.2分区水箱串联供水方式

各区设置水箱和水泵,各区水泵均设在技术层内,下区水箱兼作上区的水池,上区水泵从下区水箱抽水供上区用水。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设备与管道较简单,各分区水泵扬程可按本区需要设计,水泵效率高。缺点是:水泵设于技术层,对防震、防噪声和防漏水等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泵分散设置,占用设备层面积大,管理维修不便,供水可靠性不高,若下区发生事故,其上部各区供水都会受到影响。由于水泵只是将用水提升到所需的平面,设备与管道较简单,无高压水泵和高压管线,运行动力费用经济,水泵效率高,比较节能。

2.1.3分区减压水箱供水方式

由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室)的水泵将整幢建筑的用水量一次提升至屋顶水箱,然后分送至各分区减压水箱减压后再供下区使用。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水泵数量少,设备布置集中,管理维护简单,各分区减压水箱只起释放静水压力的作用,因此容积较小。缺点是:屋顶水箱容积大,不利于结构抗震;建筑物高度大、分区较多时,下区减压水箱中浮球阀承压过大,易造成关闭不严的现象;上部某些管道部位发生故障时,将影响下部的供水。由于需要采用高扬程、耐高压的管材,因此是一种比较耗能的给水方式。

2.1.4减压阀减压供水方式

由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室)的水泵将整幢建筑的用水量提升至屋顶水箱,然后再经各分区减压阀减压后供各区用水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水泵数量少,设备布置集中,管理维护简单;管线布置简单,投资省;各分区减压水箱被减压阀代替,不占建筑使用面积,安装方便,投资省。缺点是:各区用水均需提升至屋顶水箱,不但水箱容积大,而且不利于建筑结构及抗震,同时还增加了电耗;上部某些管道部位发生故障时,将影响下部的供水。由于需要采用高扬程、耐高压的管材,因此是一种比较耗能的给水方式。

2.2无水箱给水方式

2.2.1气压给水设备并联供水方式

气压给水设备是利用密闭贮罐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起到增压和水量调节的作用。它由气压水罐、水泵机组、管路系统、电控系统组成。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无需设置水箱,占地面积小,土建费用低。其缺点是上区供水泵扬程较大,高压线路长;分区较多时,高区气压罐承受压力大,使用钢材较多,费用高;气压罐内贮水量小,水泵启闭频繁,水压变化幅度大,罐内起始压力高于管网所需的设计压力,维修较复杂,耗能较高。

2.2.2变频调速泵并联供水方式

各分区设置单独的变速水泵供水,未设置水箱,水泵集中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水泵房内,分别向各区管网供水。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是:省去了水箱,因而节省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设备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能源消耗较少。缺点是:水泵型号及数量较多,投资较大,维修较复杂。存在用水高峰与用水低谷期,故应采用变频水泵进行送水。从节能方面考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供水方式。

3各种给水方式比较

为了直观地分析比较给水方式水泵耗能情况,假设如下:某一建筑采用同样

分区和不同的给水方式,各区的供水负荷分别占建筑供水负荷的的比例为:低区(35米)占50%、中区(30米)占25%、高区(30米)占25%;各区的水头损失设定为该区高度的10%;各区的水泵效率相同,则表1.2中水泵扬水功率计算方法如下:

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高位水箱并联给水:(0.25Q×95+0.25Q×65+0.35Q×35)×1.1=63.25 Q

水泵轴功率为: 63,25Q∕102η

高位水箱串联给水:(0.25Q×30+0.5Q×30+Q×35)×1.1=63.25 Q

水泵轴功率为: 63,25Q∕102η

减压水箱或减压阀给水: Q×95×1.1=104.5Q

水泵轴功率为: 104.5Q∕102η

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

由于气压水罐配套水泵的扬程以罐内平均压力工况确定,而管道系统相对简单,故假定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的压力为扬水高度的1.4倍,而管道的水头损失比水箱供水方式高5%,则:

气压给水设备并联给水:

(0.25Q×95+0.25Q×65+0.35Q×35)×1.4×1.05=84.525Q

水泵轴功率:84.525Q∕102η

气压给水设备减压阀给水:Q×95×1.4×1.05=139.65Q

水泵轴功率:139.65Q∕102η

无水箱给水方式

设计压力下,调速水泵根据系统用水量的变化来调节转速,随着水泵转速n的降低,水泵效率也随之下降。此外,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与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相同,故假定水泵运行的平均效率为高位水箱给水方式的85%而管道的水头损失比高位水箱给水方式高5%,则:

无水箱并联给水:(0.25Q×95+0.25Q×65+0.35Q×35)×1.05∕0.85=71.03Q

水泵轴功率:71.03Q∕102η

无水箱减压阀给水: Q×95×1.05∕0.85=117.35Q

水泵轴功率:117.35Q∕102η

上述各式中Q为流量,L/S计,η为水泵效率。

将水泵能耗、运营动力费、占地面积、对水质污染的可能性以及管理方便程度共6方面,对高层常用的上述3大类给水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列于表1.2中。

表1.2 高层建筑各种给水方式比较

注:A 、B 、C、 D为优劣顺序。

从表中可知,各种给水方式各有优劣,工程中需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在建筑甚高、竖向分区比较多时,往往还要采用多种给水方式相结合的混合给水。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给水要满足供水水量水压及供水安全可靠的要求。因此该工程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项目,需要具有整体的思想和较高的施工技术和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第4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消防给水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 of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 vertical division, pointing out that the key to this approach is to determine the hydraulic pressure value and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water supply mode; summary of the fire water supply mode of approach and select methods of water supply in the system, obtained the building height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select the fire water supply mod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water supply systemfire water suppl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趋密集,造成用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人们大力发展高层建筑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层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其给水系统固然会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各个类型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的优缺点,阐述给水方式的选择方法,并分析了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方式及选择方法。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特点:

(1)建筑高,体积大,给水设备标准高,使用人数多且集中,瞬时给水流量大,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给水水源,以及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系统形式,以保证供水连续和维护管理方便。

(2)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及消防等静水压力大,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设置加压设备,以保证管道和配件不受破坏,系统使用完好。

(3)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大,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要求。

(4)给水排水管道及设备多,噪音源、震源多,必须严格采取隔音、防震、防水击等措施。

由于以上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特点及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如层数多、高度大、功能广、结构复杂,并受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使得其无论是在技术广度上还是在设计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一般的建筑给水系统。

2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

2.1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的必要性

所谓给水分区是指沿建筑物的垂直方向,依序合理地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供水区,每个供水区都有完整的给水系统。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大,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通常无法满足建筑物内较高楼层用水点的水压要求。因此,必须设置升压设备和高位水箱,以满足较高楼层的水量和水压要求。另外,由于建筑物高度较大,如果给水系统不进行竖向分区,则底层卫生器具必将承受较大的静水压力,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静水压力过大,若压力超过管材和设备的额定工作压力,会造成管材和设备的损坏,必须采用耐高压管材、管件及配水器材;

(2)下层管网由于承受压力过大,造成零件磨损,寿命降低,漏水增加,检修频繁,关闭时容易产生水锤,轻则产生噪音和振动,重则使管网遭受破坏;

(3)下层给水龙头流量过大,水流呈喷溅状,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使用;

(4)上层给水龙头流量过小,甚至出现负压抽吸,有可能造成回流污染;

(5)维修管理费用和水泵运转电费增加;

因此,为减小管道系统的静水压力及管中水击压力,延长零配件的使用年限,可根据使用功能、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和室外给水管网压力等因素进行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实现一般管中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不宜大于0.55Mpa。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实行分区给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节约能源,如给水系统未进行竖向分区,则建筑物所需全部用水量都需经水泵提升到屋顶高位水箱,这样,对于高层建筑下部各层卫生器具来说,由于供水压力太大,反而要进行减压,从而造成一部分能量的浪费。反之,如实行分区供水,就不必将全部用水量都提升到屋顶高位水箱,而只需通过各区的专用水泵将各区的用水量提升到相应的高位水箱内。从而避免了因减压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2.2 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压力值的确定

合理进行竖向给水分区也就是确定竖向分区给水压力值(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承受的最大允许静水压力值),以此压力值为依据对高层建筑进行分区。

影响分区给水压力值的因素主要有:建筑物性质及卫生设备完善程度;卫生器具及阀件的允许工作压力值;供水设备及管道阀件的价格和当地电价等。对于住宅及宾馆类高层建筑,由于卫生器具及用水设备数量较多,用水量较大,用户对供水安全及隔音防振的要求较高,其分区给水压力值一般不宜太高[1]。对于办公楼等非居住建筑,由于其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数量较少,用水量较少,其分区给水压力值允许稍高一些,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 GB50015-2003规定: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住宅、旅馆、医院宜为300Kpa~350Kpa;办公楼宜为350Kpa~450Kpa。

2.3 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给水方式类型及特点

竖向分区的给水方式有并联、串联和减压分区等多种形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及使用范围。因此,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

2.3.1 并联分区给水方式

各分区独立设置水箱和水泵,各区水泵集中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室水泵房内。此种方式的优点是各区为独立给水系统,互不影响,供水安全可靠;水泵集中布置,便于维护管理,能源消耗少。缺点是管材耗用较多,水泵型号较多,水箱占用建筑使用面积。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

2.3.2 串联分区给水方式

分区独立设置水箱和水泵,各区水泵分散设置在技术层中,低层的水箱兼作上一区的水池,自下区水箱抽水供上区用水。此种方式的优点是各层均设水泵和水箱,各分区水泵扬程按本区需要设计,水泵效率高,管道较简单,能源消耗较少;缺点是水泵分散布置,管理维修不便,各区之间相互影响,水箱总负荷大。宜用于建筑高度>100m的高层建筑。

第5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特点;分析。

引言

钢结构材料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使用价值,且不需要制模施工。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特性具有材料强度高、结构自重轻、有良好的延性,抗震性能佳的特点。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模式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在钢结构建筑中,结构成为形象构成的重要因素,钢结构建筑原材料的可循环使用对于资源、能源都相对短缺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一、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特点概述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除了钢材特性具有材料强度高、结构自重轻、有良好的延性,抗震性能佳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建设成本低。钢结构的构件实现了工厂预制、工地安装,安装时广泛采用的连接方式为栓焊连接、螺栓连接等,这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钢结构建筑的材料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2、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一体化。在钢结构建筑中,结构成为形象构成的重要因素,结构的形体、构件、节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的形象、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只有做到一体化,才能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以便随后的各个设计环节进行下去,创造出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钢结构建筑。

3、钢结构建筑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钢材内部组织均匀,接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远小于砖石、混凝土、木材等,在同样受力情况下钢结构自重小,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建筑结构,同时还能使结构形体灵活布置。现在人类已具有建造跨度超过1000m的超大穹顶与高度超过1000m最高至4000m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并且钢索与膜结构相结合形成索膜结构体系更能满足建筑对跨度的要求。

4、钢结构建筑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建筑原材料的可循环使用对于资源、能源都比较短缺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体建筑与混凝土建筑大国。纵然有高强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钢结构依然为超高层建筑特别是地震区高层建筑的一种经济且有效的结构类型。

二、多高层钢结构各种体系分类

1、框架结构体系

由框架梁、柱、楼板等主要构件组成。其特点是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延性较好。横向侧移刚度较小。因此适用需要大空间的、层数不宜太多、房屋的高度不宜太高的建筑。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能力都较大。其特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剪力墙结构由于承受竖向力、水平力的能力均较大,横向刚度大,因此可以建造比框架结构更高、更多层数的建筑。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由于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获得大空间的房屋,房间布置灵活。而其主要弱点是侧向刚度较小,侧移较大。而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可减小侧移。但是全剪力墙结构无法布置大空间房层。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恰好是对两者取长补短,既能布置大空间房屋与小空间房屋,布置灵活,又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弥补纯框架结构之不足。

4、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与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由实体的核心筒和外框架构成。一般将楼电梯间及一些服务用房集中在核心筒内;其他需较大空间的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布置在外框架部分;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较高,功能较多的建筑。如果将若干筒体组合成成组筒结构体系,则侧向刚度更大,可适用于特别高的超高层建筑。

5、混合结构体系

由多种不同材料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称为混合结构体系。由于不同材料制成的构件有不同的特点,有其明显的优点,采用不同材料构件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实际上是各种构件的优化组合。

三、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分析

1、优点

钢结构住宅代表了未来的住宅发展新模式。它的优点主要有:大大节约施工时间、不受季节影响;增大住宅空间使用面积;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可重复利用;拉动其它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抗震性能好;使用中易于改造、灵活方便;给人带来舒适感等等。

1.1对于高层建筑空间类似的情况下,钢结构的施工速度一般是比砼结构更快的,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够往上焊N多钢梁钢柱了。钢结构对于小空间的住宅来说,可以做到更薄的楼板和更低的梁,这对房屋的卖相绝对是有帮助的。其中由于钢结构中可以留空的余地较大,各种管线走线也更为方便。

1.2大跨度是钢结构独有的优势。钢结构为什么要做成桁架,桁架从整体上讲,就是个掏空的梁,单一钢结构构件,没法做出这么大的梁高,所以用桁架来拼装。现在桁架的跨度能做100m-200m,有效的解决建筑物大跨度的需求,这也是钢结构的独特优势之所在。

1.3运输问题是钢结构的一大优势。钢结构在工厂预制好构件,到现场拼装,可以节约大量的现场成本,同时更能有效控制好工程质量。

2、不足

2.1 结构刚度与质量问题。钢结构一大优势是高强轻质,这在常规建筑上是优点。但是在某些结构上,这可能会成为缺点。同时由于钢结构用量少,会导致刚度不足的问题。

2.2 高层超高层抗风抗震是个大问题,这里说的抗风抗震不是强度问题,而是刚度问题。在大跨度桥梁中,尤其是悬索桥,由于钢结构质量太轻,我们甚至要往钢箱里面添加配重,改善其动力特性。对应的房屋结构中要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配合,来解决刚度问题。

2.3 防腐问题。钢结构防腐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钢结构材料暴露在自然中就会被腐蚀生锈。钢材一旦生锈,其承载力就会下降,建筑的美观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钢结构建筑体系中,对钢材的防腐处理应认真妥善处理。

2.4 钢结构防火问题。钢结构通常在450-650℃温度中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导致钢柱、钢梁弯曲,结果因过大的形变而不能继续使用,一般不加保护的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15分钟左右,但这一时间的长短还与构件吸热的速度有关。

结束语

在建筑钢结构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建筑钢结构体系不断涌现,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去思考每一种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从而为钢结构的结构体系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迪亭.谈芯筒―框架体系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21):57-59.

第6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1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总论

1.1高层住宅结构设定意义

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的高层住宅建筑也越来越多,居民对高层住宅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住宅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高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等,并且在施工结束后的工程验收过程中的检测标准也是非常严格,高层住宅必须经过严密的检查才能投入居住。因此,建筑的结构对高层住宅的建设非常重要,而近年来,由于剪力墙能够增加高层住宅建筑的可靠性的特点,使得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

1.2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

所谓剪力墙结构就是将现代产品钢筋混凝土应用到高层住宅的墙体中,其基本作用就是代替传统的梁柱加强高层住宅的结构安全性。剪力墙结构的使用使得墙体在承受横竖力时更能体现支撑的良好效果。同时,剪力墙结构能够具备传统支撑结构不具备的优点,即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能大大的优于传统支撑结构的整体性能,并且剪力墙结构的运用增加了房间的装修空间,从而更大的提高高层住宅的房间使用率。但是剪力墙自身存在也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在房屋的平面使用方面可能会受限制。而且由于剪力墙的整体性比较好,所以进行部分拆除或者破坏的工作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的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成本较高和施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对原有的剪力墙结构进行优化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

2剪力墙优化设计

2.1剪力墙抗震优化设计

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意识不断提高。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将会更大。因此,在对高层住宅进行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建筑的抗震指数。对于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可能由于本身刚度比较差,所以在发生地震时变形就会非常严重,对于地震的防御力就很低。因此,对于高层住宅剪力墙的刚度问题要进行优化设计,符合抗震的要求,保证结构合理和经济性。

2.2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

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要求是能够达到最基本的建筑使用标准,更要注意的注重结构合理性问题。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层数比较多,并且在施工时要保证地基足够坚固,支撑之后将要建造的上面的楼层的重量。在设计时,既要保证剪力墙能够保证较好的抗震性,又要保证足够的刚度。对于现有的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些缺点,比如建筑成本比较高,而且在施工时难度比较大,对于钢材的使用量也非常大,也需要被考虑在优化设计中。可能这些缺点就是因现有剪力墙的结构不合理性造成,所以在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优化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影响到剪力墙结构的因素,在优化设计时能够改进这些问题,争取使得优化后的剪力墙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原有的不足。优化过后的剪力墙结构需要表现出抗震性好、建造成本低、施工时比较简单、对钢材的使用量降低等优点,因此对高层住宅的剪力墙优化设计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2.3剪力墙位置优化

剪力墙在其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为双向布置,一般沿着主轴方向或者其他的方向,此种做法可有效的提高空间工作性能,且极易实现两个方面手里的抗侧刚度接近。剪力墙的位置、数量均要得当适宜,若是剪力墙的数量太少,那么结构抗侧刚度则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数量过多,那么墙体的利用率则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结构抗侧刚度过大,加大地震力和自重,无法充分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剪力墙肢截面的时候,尽量达到规则、简单、竖直刚度均匀等要求。在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则需加强部位不应采用错洞墙和叠合错洞墙,有效的避免设计过程中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同时剪力墙必须应用从上到下的连续布置方式,避免强敌刚度突变,且对剪力墙平面外地弯矩进行控制,保证剪力墙平面外地稳定性。

2.4剪力墙厚度优化

在对剪力墙进行厚度优化设计时可完全依靠ansys软件进行设计,图1剪力墙结构模型利用梁单元BEAM4和壳单元SHELL63建立剪力墙结构模型,如图1,并充分的发挥ansys软件强大模态分析功能采用30阶莫泰,得到模型的30阶自振频率,从而对剪力墙的固有频率与振型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各阶频率均小于优化前,这就使得整个结构变的“更柔”而且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在墙体厚度的优化设计中,设计变量为剪力墙厚度,约束条件为最大层间位移角,目标函数为混凝土用量。优化后的墙体厚度从0.25m减小到0.214m,混凝土的用量也从2544m3降到了2181m3。

3结束语

第7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原因;加固方法;发展状况

伴随着当代的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又由于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形式,尤其是原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因为对原有建筑的改造,可以提高工程经济指标的控制,同时也使土地得以利用完全,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为城市发展解决部分问题。

1加固的必要性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纪念性建筑或特别重要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建筑或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易替换性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在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的时间内为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和耐久性,要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所以在使用年限内为确保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对其进行加固维护就成为必要了。

2 各方面原因

2.1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所犯的错误,一般有设计方面的错误、施工方面的错误、使用方面的错误等。而设计方面的错误一般为概念错误和计算错误。如概念错误有:在进行桁架设计计算时,没有把构件的荷载作用在节点,二是概念理解错误把构件的荷载作用在节间;计算错误有:计算时由于粗心漏掉部分的结果的主要荷载或选用计算参数时选取有误造成计算结果荷载不符合规范要求。

2.2环境原因

建筑构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结构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受外部环境的侵蚀是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作用主要有三类,即化学作用、物理作业及生物作用。具体如下:

一、化学作用有:建筑工程是用于化工行业,其车间的气体或液体具有酸碱性,对建筑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具有强烈的侵蚀性;

二、物理作用有: 建筑所在地区年温差或日温差较大或建筑使用功能为高温、高湿或冻融循环等环境,这样就会使结构由于极限环境产生裂缝;

三、生物作用有: 在木质结构上生存有腐蚀性微生物、细菌等,使木材镂空,失去承载能力[1]。

3 遵循的原则

不是所有的建筑结构都需要加固,应该在保证该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下,对建筑先进行检测、鉴定,需要进行加固的在进行加固处理。在不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应秉着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对原有建筑损坏较小的原则[2]。

4 常用加固类型

4.1直接加固方法(1)增加截面法优点:工艺简单、施工简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当代建筑结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现场需长时间湿作业,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影响,因截面增大,加固后减小了建筑的净空。

适用范围:混凝土构筑物的加固都适用,如梁、板、柱及墙等。

(2)混凝土置换法优点:不但具有增大截面法的优点,还具有不影响建筑净空的特点。

缺点:和增大截面法一样现场需长时间湿作业,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于加固混凝土承重构件,如缺陷严重的梁或柱及强度偏低混凝土受压区。(3)湿式外包钢加固法

优点:施工简便、工程量小、受力性高。

缺点:钢材用量较大、成本高、温度T>600℃的场所无防护时不可使用。

适用范围:用于在几乎不增加原有截面的情况下,需较大幅度增大承载力时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4)粘贴钢板法优点:施工快,湿作业量小或根本无湿作业、不会改变建筑原有净空。

缺点:胶粘工艺和操作对加固效果影响较大。

适用范围:用于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下的承受静力作用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5)粘贴纤维法

优点:与粘贴钢板法优点相似,并还具有耐用、耐腐蚀和潮湿、维护费低、不增加建筑结构自重。

缺点:因其材质原因,需专门的防火处理。

适用范围: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和一般构筑物的受力。(6)绕丝法优点:与增大截面法相似,具有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缺点:与增大截面法相似,需长时间湿作业,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影响。

适用范围:对混凝土构件斜截面的加固,或需承受横向约束力的受压构件的加固。4.2间接加固方法(1)预应力法优点:减小构件的水平应力、效果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效果明显。

缺点:加固后会改变建筑结构的外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应力与高高应变状态下及跨度大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温度T>600℃的场所无防护时与收缩性大的混凝土不可使用。(2)增加支承法优点:方法简单,可靠性高。

缺点:对原建筑物外观和使用功能有较大影响,会是建筑空间缩小。

适用范围:如果混凝土结构设计条件允许,便可使用[3]。

4.2钢结构的加固的基本方法

减轻结构上的荷载、改变结构计算的图形、加大原有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并阻止裂纹扩展等。

4.3其他的加固方法

还有一些加固的方法,像砌体结构加固方法、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及钢结构加固方法。砌体结构的加固有: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增设扶壁柱加固法、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预应力撑杆加固法等。

5.1 直接的加固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5.1.1 增大截面的方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的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就可以增加截面的有效的高度,从而扩大截面的面积,从而提高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截面刚度和斜截面抗剪,最终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51.2 置换混凝土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的方法相近,而且加固后并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是同样存在施工的作业时间长的缺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的强度偏低或者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的构件的加固。

5.1.3 外包型钢加固的方法

外包钢加固就是把型钢或者钢板包在被加固的构件的外边,外包钢方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是采用湿式外包法,也就是采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但是用钢量较大,而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的高温场所;适用于那些使用上不允许显著的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而且又要求大幅度提升原有构件的承载力的混凝土的结构的加固。

5.1.4 粘钢加固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的方法,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区段(正截面的受拉区、正截面的受压区或者斜截面)的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就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而且施工方便。该法发施工速度快、现场无湿作业或者仅有抹灰等少量的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十分小,而且加固之后对原来的结构的外观和原有的净空无显著的影响,但是加固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胶粘的工艺与操作的水平。适用于那些承受静力作用而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者受拉构件的加固。

第8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灌注桩;施工方法;关键工序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施工方法是伴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出现的。它与传统的桩基工程施工方法不同,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与优势,目前在水利工程、交通公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在高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呈有增无减趋势。在具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层建筑中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其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进行一番了解与把握。在对高层建筑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灌注桩施工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灌注桩。

1.灌注桩概述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灌注桩的优点、灌注桩的缺点以及灌注桩的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灌注桩的优点

灌注桩的这些优点,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桩基工程施工方法而言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使用灌注桩方法进行施工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可以在施工要求的基础上有序完成桩基施工工作;其二,灌注桩方法的适应性较强,不论在何种条件下,一般都能满足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要求;其三,灌注桩方法与预制成桩打入相比,可以实现一次成型,无需进行接桩与截桩。

1.2灌注桩的缺点

与自身优点相比,灌注桩方法的缺点也不少,归结起来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灌注桩方法对各个施工环节与工序的要求都较为严格紧凑,所以这使得具体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夹层、缩孔以及断桩现象;其二,桩的承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灌注桩基础的桩端大小、沉渣量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灌注桩方法又极易对以上两种因素造成影响;其三,如果实际操作中遇到地质条件过差的现象,再使用灌注桩方法就有可能产生井孔缩径的现象,并进而给桩的承受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1.3灌注桩的适用范围

根据近年来的经验,灌注桩施工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水利工程、交通公路以及高层建筑等的的松软地层,随着这项方法不断走向成熟以及其强大的基础适应性,以后这一桩基工程项目施工方法还会在其它更多领域得到较为深入的应用。

2.高层建筑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

对于灌注桩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这一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施工工艺流程。从整体上来看,灌注桩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为钢筋笼制作、清孔处理、钢筋笼吊放以及水下混凝土施工等,一般来说,在具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一流程进行,否则将不会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甚至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施工方法。施工方法主要是从微观角度来说的,比如对于钢筋笼的制作来说,当原材料进场后,必须及时对其质量证书进行报验并进行模拟试验,只有完全合格之后才能开始进行钢筋笼的制作,根据实践经验,钢筋笼在制作时,一般需要进行分节制作,然后选择垂直度较好的主卷扬机进行钢筋笼的安装。比如清孔处理,通常情况下要进行两遍清孔,第一次清孔需要借助成孔钻进行,清孔的时间不宜定得过死,最好在操作中对钻具进行不定期的串动与循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次清孔的效果,对于第二次清孔来说,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对管道的密封与磨损情况进行检验,必要时还必须对进浆流量进行适量的增加,以更好的达到规范要求。对于钢筋笼的吊放来说,当然可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直接的吊放,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钢筋笼吊放的高度与设计标高的一致性,正式吊放之前还必须对具体的标高尺寸进行准确测量,偏差一定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发生了碰撞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对于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来说,一般应在二次清孔30分钟之后进行,如果超过30分钟,则有可能引起沉渣的厚度不符合要求,还必须对其进行重新的测量与清理。

3.灌注桩施工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灌注桩施工方法由于本身的复杂性,应用起来有一些较为关键的工序,需要对其操作要点进行必要的了解与把握,以更好的推动灌注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桩位的控制。桩位的控制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桩机的底盘是否平整与稳固,护筒的埋设是否平整与稳定以及桩位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其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除了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导管浇筑的特殊要求,以防止水下灌注对混凝土强度所造成的影响;其三,混凝土的灌注。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堵管、塌孔以及缩孔等,其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堵管,堵管严重时还会引起断桩,使桩体出现报废。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注的过程中必须对堵管现象加以特别注意,严格控制原材料以及各项施工工序,针对混凝土隐蔽性和连续性较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序有计划的控制与管理。

4.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其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影响其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桩基的处理了。灌注桩施工方法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桩基处理方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与优势,将其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在具体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可能出现的缺点与问题加以特别注意。本文从灌注桩概述、高层建筑中的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灌注桩施工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杨丽民.后压浆灌注桩施工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11,20(18):38-39.

[2]何敏.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J].福建建材,2008,34(2):89-90.

[3]赵元英,陈金枝.浅谈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2,10(28):120-121.

第9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设计;工程造价;价值工程;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之所以能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应该集众人之长,不仅在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而且在经济分析上也有优越之处。目前建筑设计(方案)过程中,设计师大多考虑的是建筑的新颖性,艺术效果,外型的独特以及功能的绝对完善等等。而对建筑的合理经济分析和投资造价的控制,考虑甚少或不周。对建筑后期的装修装饰工程、使用维护费用考虑也周全,直接影响了建筑全过程的造价。以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建筑设计谈工程造价管理。

1、 我国建筑设计造成工程造价缺乏管理的原因

当今世界,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整个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的经济造价分析的重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我国的建设项目,短短的20多年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这种造价管理理念尤为缺乏,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造成的影响。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集工程性、艺术性、功能性、空间性和经济性于一体。只有先进技术的可靠,功能上考虑充分完善,经济上合理可行。这样的建筑产品才能被社会所接受。然而,基于现在建筑设计从业人员的特点,其工作的创作力性,同时又受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时代背景的影响,经济意识薄弱,设计时缺乏种强烈的经济悟觉贯穿与工作中。

1.2缺乏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管理思想。

我国有关工程造价管理思想的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不过是20多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才正式为工程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到现在为止,该思想还只是一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所追求的境界,这种管理方针指导思想,缺乏真正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

1.3缺乏方案设计阶段经济性分析的依据。

建筑设计传统上都是以过去分析为经济投资依据,根据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确定概算造价,根据概算造价以预算定额确定预算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竞争原则,建设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全国逐步推广执行。但,这一规范现今只是以工程造价管理为范畴,对设计阶段的清单定额管理尚未确立,经济分析缺乏依据。因此,设计方案阶段缺乏经济分析。

1.4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脱节。

目前,我国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是学院派科班出身,对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了解甚少。或者只依赖前人思想和老经验,基本上对施工操作工艺工序尚未熟晓。

1.5建材市场的价格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准确。

2、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意义与关系

要加强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认真研究分析比较,正确处理好两者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设计产品先进,技术稳定可靠,经济合理,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精确的有效控制。体现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2.1高质量的设计对整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效益至关重要。

建设工程费用,包括工程建造过程产生的费用和交付使用后的保养开支,以及期满后的报废拆除等费用。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整个建设工程费用的1%以下,而正是这少于1%的设计费,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经济投入达到75%以上。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要坚定的把控制重点放到建设前期设计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建筑设计使施工合理组织计划,是降低造价的关键。

精确完美的建筑设计使工程管理能合理顺利安排的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是降低成本控制造价的关键。它指导工程项目全局及施工过程的作战步伐和依据,见下图:

可见,设计对资金的投放,材料的供给,设备的安排,劳动力调度等资源起首要地位。项目取得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3建筑设计关系到建设后期发生的庞大费用。

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建设后期装饰装修所发生的庞大费用,例如,建筑设计不合理或落后等因素,给了装饰设计、施工的带来一定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成本投入。这种便前不利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必将对整体造价的控制形成巨大的难度。因此,全面周到合理先进的建筑设计作品是整体项目造价的核心。

2.4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具有最显著的效果。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进行全过程控制还必须重点突出。况且我们再分析一下工业建筑设计和民用建筑设计这两类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与工程造价的关系。相信会更好地证明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必要。

2.4.1工业建筑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建筑平面总设计。正确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和生产期间的使用成本;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组织、经营条件和生产环境以及企业形象。还可以增添优美的整体艺术效果,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

①、按功能合理分区布局。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依形造建,力求工艺流程顺畅,生产系统完整。力求物料运输简捷,避免大面积开山劈石,防止地质造成滑坡,塌方,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②、充分利用建筑系数和利用率。它反映总建筑设计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指标,建筑系数大,表明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减少建设等税费,降低工程成本。

(2),建筑空间结构设计。工业厂房的层数、层高、体积的设计与选择等,不仅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和使用费用的高低,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节约用地和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①、采用经济合理层高、层数和形式。据实践理论,单层厂房形式最好采用方形,其次是长宽比为2~3:1的矩形。并尽量避免设置纵横跨,以便采用统一的结构方案,尽量减少构件类型,简化构造,使厂房面积得到最有效利用。多层厂房经济层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厂房展开面积,展开面积越大,经济层数越可增加;二是厂房的长度和高度,长度和高度越大,经济层数越可增加,造价也随之降低。多层工业建筑经济层数一般为3-5层,较为合理。

②、正确选择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适当运用。建筑结构的选型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从而影响工程造价。例如,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贝律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就是采用了钢结构承重,且利用三角形的受力稳定性及原理,型材之间形成45度斜搭建而成,比曾经提出的其他方案节省了近45%的造价。据统计,每项建筑工程材料费一般占直接总工程费的70%左右。直接工程费又是各项间接费的主要计价依据,由于骨牌效应将会导致成本的高投入。

2.4.2 民用建筑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小区建筑住宅楼、配套功能公共建筑、绿化率,活动运动中心,道路交通。对工程造价,销售额,投资回报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讲,正方形和长宽比为1:2的矩形住宅规划设计有利施工,又能降低造价。

(2),住宅楼建筑设计的层高和层数的设计。层高的高低,层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建筑密度,市政建设费,征地费等。据某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信息显示,当住宅高度从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综合造价下降4%~4.5%,并可节省材料、能源满足防震要求。因此,现今大部分楼层都是定在2.8米,在民用建筑中,多层住宅具有降低造价和使用费用以及节约用地的优点。同时,建筑设计过程也应考虑到高层建筑,因其高度而经受较强的风力荷载和抗震能力,提高结构强度,改变结构形式,功能设备的特殊设计,使工程造价大幅增加。然而,对寸金尺土的大城市来讲,高层住宅也是较合理经济的,颇受青睐。

3、注重设计限额与工程价值经济分析

设计限额控制,从控制手段来看,就是通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不同设计阶段进行限制额量的方式,一环扣一环,上级控制下级前工作限额控制下一步工作的合理限制.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为防止设计概算本身的失控现象,设计与概算应形成有机的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的缺点。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经济观念,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把技术经济一起来,把由过去的“画了算”变为“算着画”,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1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额,限额设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国家主管部门核准总额投资的重要依据,一经立项投资总额就成为设计限额控制的目标。为适应有效把开展设计限额,应加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度,认真进行多方案综合经济分析和论证,使整个工作过程都贯彻设计限额控制的观念。

3.2 重视多方案择优比选。

综合考虑设计限额跟关键设备、工艺流程、主要建筑技术和其他功能因素的影响及其可行性。一经选定,并将任务与规定的投资限额分专业下达设计人员,引入竞争机制,增强设计人员的积极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克服设计工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鼓励设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激发创作灵感。使功能好、造价低、效益高、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

3.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力度。

尽量避免投资策略或使用类型的重大变更,否则,项目又等于重新进行研究调查,投资估算。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就越小,反之,损失越大。见下图:

总之,在决策研究报告阶段变更,只需进行再次研究勘察,其他实质工程费尚未发生。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也只需修改图纸,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则不仅要修改图纸,还需重新采购设备材料;若在施工中变更,除损失上述所发生费用外,对已施工的工程还需拆除返工,拖延工期,势必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建立相应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尽可能把变更确立在事前,有效准确地控制工程造价。

3.4健全和加强设计限额的经济责任制。

为使工程在已定的概算投资内完成,建立健全和加强设计单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更体现现今社会的责任感。在考核完成设计任务质量合实现限额指标好坏的基础上实行节奖超罚制度。我国自1991年起,计委规定,凡因设计单位错误、漏项或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导致施工造价静态超支,按比例标准扣设计费。可见,设计限额是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手段。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