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纺织行业特征精选(九篇)

纺织行业特征

第1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1 纺织发展新特点与检验

1.1 纺织的战略地位

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纺织工业明确定位,提出了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提升仍面临着国际、国内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又要面对诸多可预见或难预见的风险挑战。“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

就纺织检验而言,“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共新制定、修订标准727项,标准总数达到1500余项,覆盖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基本形成标准体系,有6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积极开展对口国际标准(ISO)转化工作,转化率达到80%;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自主提出了2项提案,提高了行业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标准要为转变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制定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和服装标准,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高新性能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纺织机械装备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服装与纺织机械安全标准。通过对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准,提高纺织工业标准整体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建立起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1]。

1.2 纺织战略转移与地域经济

我国纺织功能与作用,曾经历过解决人们穿衣问题、出口创汇、解决就业问题等阶段,纺织工业总处于一定的国民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之中,是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概念。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不仅要与国内经济环境相适应,也要与国际竞争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纺织工业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穿衣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纺织工业就担负起了出口创汇的重任。纺织工业的就业功能既适应了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众多的基本国情,也适应了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而国内经济在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地转变。

2011年,国务院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现在中国扶贫工作已经超越了温饱,进入到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而增长过快、数量过多的贸易顺差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劳动力成本较低是我国纺织工业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纺织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比较优势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工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较快,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达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增长势头已经超过了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家,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成本优势也正在不断缩小。与原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费用上升相较,对于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人工成本的上升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更大。劳动力结构也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我国纺织工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打工者”是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结构看,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

纺织业也在地域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如湖北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链不断向外延伸,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初显。药纱布等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在崇阳、新洲、天门、枝江、黄冈等地出现扎堆效应;非织造布制品业在仙桃市彭场镇已发展成为以加工业为主导,集拉链、橡皮筋生产、包装等配套企业以及无纺布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荆门也具有SMS非织造布生产基地;汉川马口以及鄂州缝纫线等子行业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3]。

纤维检验服务于这些具备地域优势的特色优势子行业而言,极其必要,各地也进行了此方面的工作。如湖北荆门市,就依托其非织造布生产地域优势,设立了“湖北省非织造布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1.3 纺织文化

纺织对人类社会生活具备文化意义。纺织文化既有纵向的历史钩沉,又有横向的宽泛涉猎,在科技、文学、美学、思想渊源诸方面提示传统纺织文化传承着的人文精神。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以作者所在地广东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纺织直接相关的产品就有佛山的香云纱、粤绣、瑶族刺绣;间接涉及纺织纤维制品的就更多,如粤剧服装的广绣、木偶上的服饰、潮州剪纸所用的棕色丝线、民族服饰等。湖北也不例外:土家族西兰卡普、天门蓝印花、红安大布等。

纺织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纺织材料,是检验的空白点。

1.4 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曾发文以澳大利亚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为例指出[4],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在传统纺织的继承基础上,超越传统纺织,进入功能、智能、产业用、生物、纳米等热点领域。在纤维及纺织品领域,纤维和纺织品发展重点是创新性利用各类纤维即从天然纤维到化学纤维,从微观级纤维到纳米级纤维,这种研究包括纤维的生产及加工各个领域。这类计划的研究重点,在于先进的纤维制品的测试和表征技术、一系列和一定规模加工技术及制品表面处理技术和设备。而这类检验更是空白点。

图1是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王训该教授制作的纤维应用轮,非常直观地明确了现代纤维材料应用领域,即纤维制品领域为服用、家用和产业用,涉及各行各业。

毋庸置疑,纤维检验必须适应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1.5 纺织出口形势

2012年我国虽然经济遇到困难,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地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速超过15%,是增速最快的市场。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份额不断加大的趋势[5]。如图2表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各洲的金额比例。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纤维检验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检验,依然具备强劲的市场前景。

2 纺织品检验现状及问题

2.1 检验标准

我国纺织品检验在标准上,与国外标准的接轨还有相当的距离。如,国外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在我国就是强制性标准。国外是以消费者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作为检测主体,国内则通常以地域圈定检测主体,因此检验权威性往往不被国外认可。检测内容上,国内通常是一些常规性、外观规格性检验,企业检验需求不强烈。近些年,虽然在生态检验方面国内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是标准、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跟随国外的状况。

2.2 检验理论与方法

纤维及纺织品的检验或表征,主要体现在国外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以天然纤维原料检验为例:棉花经过美国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即HVI和相关的ASTM标准;以澳大利亚羊毛为代表,基本解决了羊毛的系统评价和实用表征方法[6]。对比我国,桑蚕丝拿不出有效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方法,仍守着祖先手感目测的基本原则,麻纤维仅命名就杂乱无章,更没有客观、有效、精准的评价体系和表征方法。

在纤维制品检验方面,我们就更显落伍。如纱线的结构和功能的表征,除了显微观察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Uster仪器几乎一统天下地包揽了纱线品质评价的所有方法与技术。织物方面,以风格测试为例,川端季雄的KES、澳大利亚联的FAST(CSIRO)几乎一统天下,国人虽有类似风格环的理论方法创新,但与标准、设备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特殊制品检验

服用纺织材料感觉与舒适的物理、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分离或联系的表征,家用纺织品微环境表征,产业用纺织品的安全与可靠的表征等,仍是较为单薄和欠缺的内容。

例如,产业用纺织品表现形式有三种,有时作为其他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直接对其产品的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其他特性产生影响,如帘子布;有时作为加工其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部件承担重要功能,如造纸毛毯;有时单独使用来执行一种或几种功能,如帐篷。

我们现在检验,一般局限在纤维及各种加工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检验制品。

2.4 材料属性检验

基于服用材料的传统统治地位,检验的发展主要依托于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检验。而无机材料、金属材料检验就成了检验薄弱环节。其实,金属和无机材料在规整结构(晶体)和力学物理性质上有极为经典的理论与成果,并且是材料学科中表征技术和材料发展最为超前的学科,有助于纺织材料的引用、借鉴[6]。这需要我们按柔性体概念进行消化引用。

3 纺织检验人才

3.1 人才类型

新形势下纺织检验的人才,必须适应纺织产业转型与现状,属于应用型人才,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适应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高性能纤维为突破口的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需要一种敏感于新材料、新产品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在纺织行业比较优势持续发展的驱使下,需要一批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三是为了适应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群体的发展,需要具备环保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且熟悉纺织产业链(特别是纤维初加工和后整理)的服务型人才;四是为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个性化、艺术化的趋势,需要有具备一定艺术涵养的时尚性人才;五是为了适应测试技术的可视化、数字化目标,需要具有工程科技能力并将从事检验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3.2 人才基础

在传统的工学学科基础上,必须结合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分析化学、统计学、仪器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现代表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已成为纤维制品现代表征、检测分析、模拟、预测、精准表达的学科基础。

3.3 人才培养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在“纺织工程”检验与贸易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定位目标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纺织材料检测分析、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纺织品质量检验能力,同时兼有纺织品营销、计算机应用以及管理初步能力,能从事纺织企业、外贸、商检、海关、科研、教学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数理工学科为基础、以纺织学业为对象、以材料学科为前沿、以人文艺术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才有可能适应新形势下纺织检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Z].2010,11.

[2]韩世洪,李建强,江宏飞.我国纺织“产业功能”的动态转变及趋势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6:1-4.

[3] 韩世洪,李建强,易长海.湖北省产业用纺织品的现状分析,[J].产业用纺织品,2007,12:1-4.

[4] 李建强.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迪肯大学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介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3:1-6.

[5] 季建兵.主体优势犹存 经营增长趋缓——2012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分析[J].非织造布,2012,4:29-32.

第2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随着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美、欧等进口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举措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速度将是影响设限决策的关键因素。

多国限制措施呈“山雨欲来”之势

随着配额取消的到来,“中国纺织品”全球四起,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措施呈“山雨欲来”之势。曾对中国使用配额制度的4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欧洲纺织服装制造商组织均已向政府提出对中国纺织品使用“特保”的要求;土耳其政府已决定,从1 月14 日起,对中国进口的42项产品纺织品实施限制;阿根廷政府也宣布,对中国纺织品、成衣进口量不得超过上年度进口总数6-7.5%的设限。

所谓的“特保”条款,是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协议中,规定在2008年之前,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年增幅不得超过7.5%。如果超过这一比例,即可视为中国出口对美国纺织工业构成威胁,美国政府就有权力对中国产品重新设置进口限制。因WTO的“双边协议,多边适用”原则,其他国家也可以“照方抓药”,因此该条款在2008年以前成为发达国家对我重新设限的依据。

此外,美国也可能采取反倾销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由于美国等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根据参照国的经济情况来确定中国产品的价格使我们非常被动,这是中国产品近年频频遭遇反倾销的重要原因。可喜的是,最近有16家企业在应诉欧盟对华化纤布反倾销中,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这在我国纺织贸易中还是首次。

对美出口速度将是影响设限的关键因素

虽然美国等纺织制造商将我国纺织品出口视为“洪水猛兽”,但其贸易商和消费者欢迎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发达国家内部利益集团的角力,将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避免“一边倒”式的挤压。2004 年美国生产商要求制裁中国纺织品进口,遂向法院提出诉讼。而美国进口商则认为如果设限,将会对他们造成损害,遂提出终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诉讼。12 月30 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作出暂时禁止的裁决,即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胜诉,纺织品生产商要求设限败诉。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是专门就国际贸易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司法机构。虽然本次裁决是临时性的,时效性并不确定,但象征着发达国家并非“一边倒”式的抵制中国纺织品的。如果未来美国拿出了市场确已被扰乱的证据,“设限”从法律上仍难以阻挡。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速度将是影响设限的关键因素。

美国和欧盟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50%的份额。目前中国是美国和欧盟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中国纺织品约占两市场进口总量的17-20%。世贸组织报告预测,配额放开后的2005年,美国50%的进口服装和欧洲29%的进口服装将来自中国,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由2003年的17%增至2007年的50%以上。受美欧多重限制和阻挠,世贸组织的预测难以实现,预计近几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保持25%以上的较快增长。

占服装行业利润20%多的出口关税对行业负面影响不大

为缓解美国欧盟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压力,中国于2005 年1月1 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征税范围包括6 类服装共148 项产品。据测算,6 类产品约涉及340 亿美元出口额,年征税约39 亿元人民币。静态计算约占服装行业利润的20%多。但由于服装包含的劳动力价值较高,是我国出口竞争力和议价能力较强的产品。因此征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大部分甚至全部可以转移给外商,最终对行业负面影响很小。

为加强对纺织品出口的统计分析、监测,最近中国商务部又推出了《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要求从3月1日起,企业出口前须申请《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证》,否则海关不予办理出口。该办法的主要意图,是统计、监管,以及象征性的“自律”。不对出口数量进行限制,也不会对服装出口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第3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碳关税;贸易壁垒;纺织品;影响;对策

一、文献回顾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的关税征收。

Veenendaal& Manders 应用一般均衡模型WorldScan表明, 出口退税降低了欧盟的福利,同时并不能对非欧盟地区产生显著的减排动机。McKibben & Wilcoxen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碳关税政策所能带来的福利不显著, 甚至不能覆盖执行成本。Dong & Whalley表示征收碳关税虽然可以减少全球排放, 但是效果甚微。同时,根据有关专家计算,“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仅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即使在能源密集型部门,“这个影响也不是很高。”相对于实行的高额成本,碳关税在经济上来说并不合算。但美国经济学家Paul Krugman把碳关税看作一种增值税,设想通过征收碳关税,移平竞技场,防止发生核泄漏。国内姚新超教授表示,碳关税的实质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梁永提出,如果碳关税政策出台,将可能引起连锁的贸易报复,也可能会引起贸易争端。唐卫东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又将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新利器。另外有学者指出,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碳关税调节措施无法同时解决竞争力和核泄漏问题,故贸易措施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有部分学者对碳关税可能影响的工业部门做了分析。沈可挺和李钢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工业等22个产业进行了数据分析。杨立强和马曼利用GTAP模型,对农业、煤炭开采、石油开采和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19个主要行业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已研究了碳关税的征收是否有效、合理,是否具有在WTO的框架下运行的可能。另外一些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但对某一特定行业领域的研究甚少。

而服装纺织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产业,基于我国纺织业含碳量高的事实,具体分析碳关税的征收对这一产业的影响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将围绕纺织业展开,首先分析碳关税的一些相关背景,然后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纺织业造成的影响,最后再根据各种影响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美国碳关税的提出及其合理性

(一)美国拟征碳关税的背景

碳关税的设想最初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先行国家——欧盟在推动碳排放交易讨论时中提出的。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许多欧洲政要和学者纷纷要求政府对美国和中国等没有减排义务的国家的进口产品采取边境税收调节(Border Tax Adjustment),来抵消履行减排目标所带来的竞争力的损失。2008年初欧盟便开始酝酿征收碳关税,但是这个提议在国内外引发了较大争议,欧盟遂对此采取了搁置的态度。

而美国碳关税的立法,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欧盟的排放交易制度,其曾在2007年通过的《美国气候安全法案》(又称《利伯曼-沃纳气候安全法案》)中提出边界碳调整(Border carbon Adjustment)的补救性贸易保护措施。即对于碳密集型制造品的进口商,如果其商品来自没有采取有效和“可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将必须购买数量等于美国国内竞争者所需购买的排放信用额。此后,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专门委员会主席Henry A. Waxman议员和众议院能源独立和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主席Edward J. Markey议员于2009年3月联名提出了所谓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Waxman- Markey限额交易法案》)。

2009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7票的微弱优势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议案宣称将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限制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为对来自不符合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至此,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将对相关外国进口产品采取边境碳调节措施并付诸立法实践的法律文件。与传统的关税措施不同,碳关税不仅保护征收国的经济利益,还具备保护环境的功能,将对国际贸易和气候变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美国碳关税的相关内容

在《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美国将通过“边境税收调整机制”(border adjustment measure)来影响进出口贸易。这种税收调整机制将进出口问题分开来讨论。如果一国国内企业执行了碳减排政策,但其将产品出口至未执行碳减排标准的国家,那么该企业就可以获得“出口退税”,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反,如果一国从未执行碳减排政策的国家进口了商品,则要面临额外的赋税——碳关税,这是为了保证进口产品不会对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具体来说,在出口方面,该法案规定出口商可以在2012到2025年间通过“退税”的方式得到政府免费发放的碳排放额度。但这一退税机制预计将于2025年—2035年间逐渐废止。

而在进口方面,“国际保留排放额计划”制度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在预计征收的范围内,对此,法案作了详细的界定。如果进口产品系未执行碳减排政策的国家生产或制造,则美国可以对其征收碳关税。而所谓的符合美国碳减排标准的国家是指那些与美国同为某国际协议的缔约国,且在该国际协议内包含了国内减量承诺的国家,而且该国所负的义务至少与美国相同;换句话说,该国与美国都是某多边或双边减排标准协议的缔约国,并且其碳减排承诺至少与美国相当。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国家,其出口的产品从2020年后将面临碳关税。与此同时,“国际保留排放额计划”制度也规定了豁免国家,主要包括被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比例低于0.5%,且美国从该国进口的产品比例低于5%的国家,均不受该计划约束。

(三)碳关税的合理性分析

碳关税是对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征收的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其发挥的作用和贸易壁垒很相似。而世贸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公平开放的全球市场,使各成员国不受歧视地开展贸易活动。从这一点上来说,碳关税的形式和效果与WTO自由贸易的宗旨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与此同时,WTO《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序言中“缔约方在处理他们的贸易与经济关系方面,应基于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使世界资源得到最优利用,并以与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员方的各自需要相适应的方式,求得既保护和保存环境,又增强保护和保存环境的手段”的阐述却为碳关税的征收提供了些许合理性。其直接点明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确立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宗旨之一。而碳关税的征收目的是遏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碳关税和WTO的宗旨是一致的。另外,碳关税不违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又可以通过援引GATT第20条豁免条款来提供碳关税征收的合法性。在WTO争端解决的案例中,汽油案和海龟案都成功引用过20条款。考虑到DSB裁决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碳关税征收的合法性筹码越来越多。

三、碳关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纺织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面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服装出口也是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但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增长方式粗放,碳关税的征收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出口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工业起步晚,科技含量低,以高污染、高耗能著称。纺织服装产品虽打着低价的金字招牌充斥国际市场,但不少产品的低价格都是靠损害环境换来的。随着资源红利的日益减少,碳关税的征收对于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微薄的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绝大部分依靠低价的劳动成本,而纺织业每万元产出隐含碳排放量在2.5-5.5吨碳的水平。若按照国外碳税30—60美元/吨的价格来看,一旦实施碳关税,我国每出口万元产值纺织产品将加征6%-14%,甚至是12%-28%的关税,这必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数量造成明显影响。不仅如此,若碳关税的影响传导至上游纺织原料部门,影响将更加剧烈。而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企业在产品的原材料使用上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某些原料需要从海外购买。此外,产品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使用更先进的设备,产品的检测费用也相应提高。而严格的认证程序也额外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所有这些都是得产品成本上升,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纺织品出口遭遇新型技术壁垒,国际市场份额减少

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在选择产品时还会考虑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对碳排放的控制如何,即碳足迹。这就要求我国纺织服装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核算体系。但核算体系涉及的领域众多,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复杂,对我国以中小型出口企业为主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外,从企业的生产来看,利用沈可挺和李钢构建的动态CGE模型测算,在碳关税的影响下纺织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时出口产量将下降3.4%,在60美元碳关税率时下降6.7%。以每吨碳30美元的税率来计算,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慢慢消除碳关税对其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除碳关税对产品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

除了使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承受更重的赋税之外,碳关税的另一主要影响就是形成示范效应——国际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美国利用碳关税保护本国工业产品。事实上,在美国正式提出碳关税之前,欧盟国家早就提出过类似的概念,为的就是保护欧盟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案中要求某些国家购买排放许可,但这份计划由于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和反对而被迫中止。如果美国征收碳关税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无疑就为这些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不排除其立马大力推动碳关税计划的可能性。届时,中国制造的处境将更危险。

然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是我国纺织贸易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2267.7亿美元,其中出口为2065.4亿美元,占比91.08%,且比09年增长了23.6%。而2010年我国对美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达到了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7%,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也达到了24%。碳关税的征收相当于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如果中国在美国碳关税政策实施前未做出减排的承诺,那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就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除了大大缩减其在相关市场份额之外,还将导致贸易转移,美国、欧盟等客户很可能转向来自达到碳排放标准国家的供应商,购买其绿色商品。

(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将遭受歧视性待遇

碳关税一旦成为现实,美国就将成为新一轮贸易战争的主导者,因为他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游戏的主要参与者,难免利用制度上的优势为本国利益服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美国意欲实行碳关税的主要目的包括保护世界环境和为本国碳含量超标的制造企业创造一个与他国产品竞争的平等机会,但还是难以逃避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嫌疑。美国可以通过碳关税或其他附件条款的使用来针对某些特定的国家,从而使碳关税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工具。届时,处于被动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将不得不为此埋单,因为碳关税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保护世界环境。而那些与美国关系友好的国家,其企业出口美国的产品可能就可以免于额外的税负,这样不同国家的企业就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歧视性待遇较为隐形,在国际社会共同呼吁减少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将发挥重要的替代作用。

当然,碳关税的征收对于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产业也并不一定全是坏事。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呼吁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碳关税的征收无疑为我国加快产业转型提供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更提供了新的机遇。它有利于加强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同时利用碳关税的倒逼机制,使企业重视对工艺技术、环保型原料的研制和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可能减少纺织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四、我国纺织工业应对碳关税的对策

长远来看,低碳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中国不能将自己置于被动者或挨打者的困境,而应当成为主导者,向纺织强国迈进。当然,这也是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对世界的绿色贡献。

(一)坚持WTO原则维护本国权益

低碳经济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中国也将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顺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认同低碳经济并不等于认同碳关税。为碳减排而放弃发展,或为经济增长而放弃环境,都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对外层面上,中国应当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之原则,坚持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反对美国施行贸易保护措施的行为,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联合石油供应大国、发展中外贸大国一致结成反碳关税联盟,提高与发达国家的谈判能力,共同反对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在对内层面上,面对国际的压力和越发突出的资源环境矛盾,中国不能在全球减排中成为被动者,而应当成为主导者,减排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树立大国形象。

(二)建立碳消耗指标并完善碳交易市场

面对国外碳关税威胁,我国的纺织出口企业应及早建立相关的碳消耗指标系统。由于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尚且缺少这类限制性规定,许多纺织中小企业对碳关税概念模糊,对节能减排仅有个初步了解。因此纺织工业协会或有关部门应该现行一步,未雨绸缪建立起涵盖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碳消耗评估指标体系,帮助出口企业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到来的碳关税壁垒。

此外,政府出善的制度是激励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缺少了政府的参与,企业家的节能减排形成不了市场。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上无法承担低耗能的生产工艺技术,而大型企业虽有能力但需要面对短期的竞争劣势和亏损的风险。因此地方政府不仅要支持纺织产业的发展,也要支持纺织业节能减排市场的发展,尽快出台扶持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

(三)加快自主创新并突破贸易壁垒

自主创新对中国科技含量亟待提高的纺织服装业来说是及时雨。

迄今,国际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碳标签制度。法国的低碳业务专家克里斯多夫所说:“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企业做‘碳足迹’标签,主要是为了彰显社会责任,寻求差异化竞争。但再过三五年,这也许就会成为一项强制性措施,是任何企业都要求做的事情。”很明显,碳标签制度是值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如果国内企业可以做到顺势而动,就可以牢牢掌握主动权,并从差异化竞争中取得收益。同时,企业要积极开发环保面料,少用或不用在生产过程能耗量大的皮革和化纤类面料,为今后发展绿色纺织积蓄后劲。

(四)鼓励市场多元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出口市场重点还是如下三大市场:欧盟、美国和日本。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纺织市场的发展变化,我国纺织产品应加大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的出口,比如俄罗斯、非洲等,这有助于我国保持出口稳定的同时规避西方发达国家碳关税的绿色壁垒。

例如东盟国家,我国与东盟相比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市场推广能力以及更为充足的劳动力。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东盟市场虽然市场份额不高,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东盟市场我们既不能放弃比较优势,又要顺应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及市场需求发展的趋势。通过解决品牌、技术等问题构建竞争优势,提升在东盟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为纺织服装产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开辟新的市场。

(五) 构建纺织清洁产业链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纺织清洁产业链(GPC-Green Production Chain)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即使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部分出现了不清洁,其终端产品也会受到影响,价值就打了折扣。

但是将清洁生产的责任全部推给生产商是不公平的,清洁链的实现还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绿色机制的约束。消费者对清洁纺织产品和清洁环境的要求会对清洁产业链的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和动力,而法律法规又是绿色机制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还需要用道德、市场等软性条件去约束、规制企业的清洁生产。未来我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碳关税,可能还有污水排放税、硫关税等,因此尽快构建纺织清洁产业链,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纺织工业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一步。

五、结论

本文是在美国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背景下,对我国纺织工业如何应对碳关税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碳关税对其的影响,并相应地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本文认为尽管碳关税违反了《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之原则,但中国每年纺织品贸易中隐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给国内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人口、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来看,这个世界已不允许我们走高耗低效的粗放式发展旧路。碳关税仅仅是拉开了基于环境保护为由进行贸易保护的序幕,我国纺织工业作为污染密集型产业,未来可能面临硫关税、水污染排放税等环境关税的挑战。因此在碳关税新型贸易壁垒的压力下,我国纺织工业应未雨绸缪,尽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必须顺应国际趋势,建立纺织服装清洁产业链,同时鼓励纺织企业“走出去”,实现市场多元化,在保份额的情况下实现产品升级、产业升级,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Veenendaal P, Manders T. Border tax adjustment and the EU-ET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 CPB. Working paper No.171, 2008.

2.Mckibbin W J, Wilcoxen P J.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border tax adjustments for climate policy [J].CPB. Working paper No.171, 2008.

3.Dong Y, Whalley J. How large are the impacts of carbon motivated border tax adjustments[J] .NBER, Working paper No.15613, 2009.

4.王俊.从制度设想到贸易政策:美国碳关税蜕变之路障碍分析[J].国际政治经济学,2011(1).

5.姚新超.碳关税—减排外衣下阴森森的贸易壁垒[J].印刷工业,2009(9).

6.梁永.WTO框架下碳关税可能引致的贸易争端与解决[J].法学,2010(7).

7.唐卫东.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J].物流经济,2010(28).

8.东艳.全球气候变化博弈中的碳边界调节措施研究[J].世界政治,2010(7).

9.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

10.杨立强,马曼.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GTAP模拟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11.谢来辉.美国挥舞“碳关税”大棒:意在中国?[J].世界综观,2009(4).

12.刘继根.碳关税在WTO体制内的合法性分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

13.马翠萍,刘小和.GATT在20条争端案例下的碳关税征收合法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3).

14.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15.张秀美.碳关税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评论,2011(4).

16.陈健.对碳标签、碳关税与外贸纺织服装业碳减排的思考[J].中国对外贸易,2011(22).

17.张云峰,顾庆良.构筑中国纺织业的“清洁产业链”[J].环境保护,2009(19).

第4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一、创新设计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面对自然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其进行发现和揭示就是科学,它以客观事物为基础;艺术是在人类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它可以根据人的思想有不同形式的发挥。尽管二者存在方法论上的较大差别,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却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在自然基础上人们施以自身的意志进行创造就是艺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因此在设计纺织品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探讨纺织品设计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既拥有对立的一面,也拥有统一的一面。创新的描绘有形象思维来进行,这就是纺织艺术;创造的表达由逻辑思维来进行,这就是纺织科学。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充分体现出纺织设计中科学与艺术的对立统一。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总结为在追求艺术精神的过程中带动了纺织科学的进步,纺织科学的发展又能够促使艺术的不断创新。二者在不一样的形势下充分展现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和纺织品的美[3]。

二、纺织艺术与纺织科学在纺织品及其设计过程中的表现

1、造型美作为一种艺术品,纺织品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加工方式不同会给纺织品带来不同的结构及造型。例如纺织的面料,加工方法可以采用染、织及编等,接下来便可以应用手工或设备来开展加工制作工作;纤维的面料可以以织和编等手工技术并按照一定的设计内容来完成制作等。尽管其拥有不同的加工及造型制作手段,然而其展现出来的造型美感是一样的,即在结构设计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其造型能够充分体现内涵和所代表的意味,同时还能够充分代表设计师的情感。这种造型美能够从根本上体现纺织品的美。然而纺织品的设计中不仅需要对文化内容的展现,还需要通过交工工艺及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展现,这就体现了纺织品造型美和科学美的密切关联[4]。2、技术美这一特征在纺织品中的体现在于加工工艺方面,将物化手段应用于纺织材料之上就是工艺技术,同时该特征也是美化和加工纺织材料的基础,能够促使面料直接实现其艺术价值。传统的技术没体现在手工方面,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促使纺织品越来越能够应用优美的外表来展现其加工技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纺织品的团及色彩等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科技的进步隐藏于艺术价值当中,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其技术美。美学的静态特征是在纺织品的艺术和科学关系中得以体现的,在该特征之下,设计者通过实践对设计进行创新,并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融入到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因此,将纺织品视为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的始终保持着平行的关系,并且不断共同发展着,对纺织品的加工中这两者会抓住任何机会实现交融,从而带来纺织品的重大变革。

三、结论

第5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纺织物的悬垂性也是其质量检测的一项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纺织企业就开始对织物的悬垂性进行检测,在长期的发展中,悬垂性测定仪器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是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依然很难达到精准的程度。近些年,有学者提出了在织物悬垂性分析中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检测方法不但能够从所采集的二维图像中评定出纺织物的悬垂性程度和形态特征,还能主观评价出其相应的三维信息,这样以来就可以实现了主客观评价相统一的检测评定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具体来讲,在检测纺织物的悬垂性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先由CCD摄像头采样,摄取织物悬垂的物理图像,然后经过图像采集卡A/D转换成为数字图像,以灰度图像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计算机对此灰度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图像预处理,如滤波、二值化、边缘增强等,除去噪声、背景等无用信息,保留与悬垂有关的信息。最后,对悬垂图像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提取各种特征参数,计算表征织物悬垂性能的相应指标。

2织物图案自动识别分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织物图案进行自动识别分析,可以提出其织物的特征参数,从而判定织物的混纺比,则将极大的提高织物纱线混纺比测定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改善织物的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了指导依据。具体来说,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中,对织物的图案识别流程是:采集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并分类、得出识别结果。而织物纱线混纺比的图像处理分析流程则为:采集图像、滤波去噪、局部灰度均匀度调整、二值化处理、粘连纤维分割、标记图像、特征提取、纤维划分、得出混纺比。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CAD系统也逐渐应用在织物的检测分析中,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对纱线实物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而且还能够通过仿真模拟对最终的织物性能进行评测。实现了不同纱线所织成的成品外观预测,这对于提升纺织物工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对经纬密度的测量和分析

在以往的织物经纬密度测量中,一般是利用照布镜或者密度镜等工具,由人直观的查出单位长度中有多少根经纬纱。这样的检测方法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为人的眼睛一直盯着小范围的事物看,容易出现疲劳而出现数错的现象。而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来对经纬密度进行测量则能够很好保证其测量精准度,且测量速度更快,误差更小。另外,无论试样大小,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这也是其他检测方法不能比拟的。其主要的分析流程为:先采取待检织物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输入计算机设备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将织物图像在空间中的二维灰度分布变换成对应的二维频率域中的频谱,进而提取图像的频率域信息。频率域中频率所代表的物理涵义是单位长度上正弦状灰度浓淡变化的重复次数。由于织物的表面形态可以在所采集的图像上体现出来,其经纬纱线的排列不同,所表现出的灰度分布形态也不同,所以通过图像分析中获取的灰度值大小就能够判断出经纬向纱线的频率和密度。当然,这种密度分析方法仅仅只是对单层纺织物而言,如果纺织物是双层,则应该对里外的经纬纱分别进行密度分析,然后再根据排列比计算出最终的总密度。

4对纤维长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分析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试纤维细度的过程:利用哈氏切片法,得到纤维的纵向切片,纤维样品经过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其图像直接投影在工业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柔化、二值化、去除干扰等处理获得较满意的实时轮廓后,再对纤维的细度及长度进行测定。边缘检测算子可检查每个像素的领域并对灰度变化率进行量化,利用已有的处理结果进行有目的的代换,跟踪并找到纤维的两个不同边缘。利用3X3强邻接像素模板检测出纤维图像的边界再用长度标尺计算出纤维的长度及细度。

5结束语

第6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卢立勇,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服务部经理阮云峰、副经理吴旭华,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处长张有定、合成纤维部副经理王九荣,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陈宝建、创意总监李雷,以及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代表、中国流行面料评审入围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抓住消费者的痛点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在致辞中指出,“仪纶纺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中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将一项性能优良的超仿棉纤维,通过纺纱、织造、染整以及与成衣、家纺品牌的合作,将新材料的技术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和能够被消费者看得见、摸得到的商品价值,抓住消费者的痛点。

同时还指出,这样一项跨领域的合作,应该具备以下成功要素:

第一,需求导向。有很多技术创新,专注于技术本身的研究,而忽略了消费者的痛点,因此需要从消费者生活方式,从终端品牌设计出发。

第二,协同创新。从新纤维到新产品,中间是跨产业链的研发过程,需要上下游企业的精诚合作。在座的都是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精心筛选出来的企业,不仅有成熟的相关技术,而且有成熟的市场渠道,最关键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纺织面料推广的黄金季节是10月intertextile展会,相信在”仪纶”产品创新联盟这样一个平台上,大家能够做好上下游配合,与有限的时间抢跑,开发一批有商业卖点的新产品。

第三,尊重科学。首先,科学分析新纤维品种的性能特点,不过度褒扬和贬低,扬长避短地寻找产品开发路径;其次,对于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不能跟着感觉走,而是应该专业地、科学地、富有逻辑地分析、解决问题。

技术推广平台促进协同创新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陈宝建在会上对“纺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他介绍道,“纺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 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共同组建,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为主体,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平台。联盟以纺织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和推广为手段,优选纤维、纺纱、织造、染整以及终端品牌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的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建立技术推广平台,针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特点,结合产业经济发展与流行趋势预测进行消费市场应用领域分析与研究,共同制定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确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从技术价值向商品价值转化的集成创新。

陈宝建还介绍道,仪纶项目将在10月份的intertextile展会中举办整体的展览和技术创新论坛。目前该项目已邀请了3家纱线企业、7家针织企业、15家机织企业,并重点选择了5家男装和女装品牌来进行成衣的设计,形成了整体的产品开发方案。

仪纶纺织产品开发方向分析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创意总监李雷、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项目经理解廷儒在会上就仪纶纺织产品开发方向和开发要点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读。

李雷从设计师和品牌需求的角度,从质感条纹、格型演绎、肌理表面、风格纹理四个方面细致解读了仪纶产品的开发方向,并通过五种风格讲解了产品未来的开发点,包括钱布雷布元素、粗糙质地、微型纹理、纹理触感、柔软触感。李雷提到,希望面料设计师可以与服装设计师,通过同样的方式去考虑和思考产品,开发出更加具有酷感觉的面料。

解廷儒主要围绕仪纶产品特性、仪纶产品开发现状、仪纶产品开发方向及开发要点展开阐述和分析。他结合产品实样详细讲解了仪纶纤维在终端应用的开发方向,包括衬衫、裤装、西装、风衣、夹克等;同时还讲解了仪纶纤维在运动产品、家居产品和特殊风格产品上的应用等;此外还综合讲述了23个产品开发要点。他最后总结道,仪纶产品应用范围较广,适合各类混纺面料,品类涵盖棉、毛、麻和再生纤维素纤维领域,产品优势明显。

仪纶纤维:纺织产品创新的理想原料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服务部副经理吴旭华以《仪纶纤维特点及应用》为题,围绕仪征化纤近期概况、仪纶产品介绍、仪纶产品特性及用途、产品使用说明四个方面展开了阐述。

其中介绍道,仪纶(YILON)是中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合成纤维,是仪征化纤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超仿棉产品。产品具有聚酯纤维的抗皱、保型、易洗、快干等优点,又具有棉等天然纤维的柔软、舒适、抗起毛起球等优点。既可以部分代替棉花,减少纺织品对棉纤维的依赖,缓解粮棉争地问题,又可以作为普通聚酯纤维的升级换代产品,是纺织产品创新的理想原料。

仪纶纤维在超仿棉面料开发中的应用分享

鲁泰集团・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的宋琳就超仿棉开发背景、开况、市场开拓情况、产品特点与优势、产品展示、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为仪纶纤维的开发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宋琳谈到,鲁丰使用仪纶纤维开发出超仿棉产品主要有四个点和优势:面料的上染速度快、上染率高、色牢度高;面料经过免烫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免熨烫效果;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效果,防紫外线性能满足GB/T 18830―2002标准UPF>30且T(UVA)AV < 5%;面料经过该公司绿色环保的液氨技术整理后,布面外观平整,光泽自然柔和,手感柔软、光滑、穿着舒适,无起毛起球现象。

共探仪纶纤维产品开发合作的多种可能性

在会议的交流互动环节,各企业代表踊跃发言,纷纷提出了对采用仪纶纤维进行技术开发的种种疑问和见解,包括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工艺管理、所需设备等等,吴旭华、宋琳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交流,并共同探讨了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来自南通双虹的纱线企业也在会上就仪纶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经验介绍和分享。据其介绍,该公司应用新型高科技的新兴产品进行开发和研发,已经成功开发了七大系列、4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包括纯仪纶品种,仪纶和棉花,仪纶和涤纶,涤纶和莫代尔,还有仪纶和羊毛等新的品种,得到了4000多家用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第7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

基金资助:河南软科学计划项目(072400421150)

作者简介:段文平(1959-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纺织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6-0030-04

收稿日期:2008-06-20

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资源越发紧张,土地、电力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对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因此,福建、广东等沿海纺织服装强省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不少企业开始在河南投资设厂。河南纺织服装业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是,长期以来,河南纺织业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产业大而不强,如何实现从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以某些细分产业为核心的企业和相关支持产业空间聚集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氛围,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模仿的可持续竞争力。因此,利用产集群重新构造河南纺织服装业的空间结构,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王作成等,2007)。本文研究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分布,各地纺织产业服装产业集群区特征与优劣势,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推动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和竞争力提高,实现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

一、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

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劳动力、资金等按照产业特点、地域特点在地区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纺织服装企业的地理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个中小企业分散而弱小的缺陷。企业间相互临近、分工合作,追求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郑州、安阳、南阳、新乡以及许昌等市。郑州纺织产业园区,新密曲梁服装产业园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业加速聚集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如图1所示。

二、河南各纺织产业服装产业集群区特征与优劣势分析

河南九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发展绩效、主要特征、竞争优势与竞争劣势分析见表1所示。

三、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2004)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如下。

1、生产要素

(1)自然资源充足。河南省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两纱两布”生产基地和出口大省。2006年全省棉花产量8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2.33%,居全国第3位。同时,河南还是全国重要的麻类、蚕丝、羊毛生产基地和出口大省,化纤原料发展也具有一定规模。为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原料基础。

(2)交通便利。河南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也是东部向西部进行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战略转移的重要枢纽。新开通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省会郑州正处于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河南省特殊的区域地理位置,对于纺织产业集群低成本覆盖中原市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3)基本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其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和劳动力素质(段文平,2005)。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选择性较强。2006年,河南纺织业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70%。这使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4)教育与知识资源丰富。河南依托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院校合作,进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

(5)高层次人才短缺,研发能力弱。只有少数大企业拥有自身的研发机构和比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全省科技人员占职工的比例仅为3%,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约有90%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企业真正投入于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还有很多企业没有研发投人(段文平,2005)。

(6)资金瓶颈。河南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积累,外部融资、筹资困难。近年来,虽然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纺织服装民营企业得到政府支持相对较少。

2、市场需求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它涉及到需求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因素。河南省与东部纺织强省相邻,贴近中西部消费市场,发展棉纺织和终端纺织品产业既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又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升级,逐渐摆脱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但由于偏好和传统等因素,河南的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的需求程度还不够精致,需求品位也有待提高。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对纺织服装品牌、面料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尚未给河南的纺织服装企业造成压力(刘兴,2006)。这也就导致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缺乏持续投资和不断创新的动力,发展缓慢。培养大量挑剔、精致型的消费者是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要求具有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集群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关和支持产业较少,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尚未形成有机的网络,不能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重要来源与物质基础,不足以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

4、竞争与企业战略、结构

国家面对进口顺差过大的压力,对纺织行业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等一系列措施,加之棉花、水电价格、用工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林美春,2007)。纺织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到了“拐点”的时候,即从数量增长拐向质量效益型,纺织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档次,自主创新,走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争的道路。而河南省纺织行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废水的排放量,不利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关键词]浙江 外向型 纺织业 风险

金融危机以后,浙江经济受纺织服装等产业外贸总量迅速下滑的拖累,增速明显下滑。是浙江经济缺乏持续成长能力,还是浙江浙江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一时间,理论界和实践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认为,造成浙江经济短时间滑坡的主要问题是在于从企业到政府层面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当发生不可抗力侵袭时便显得毫无招架之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正确的对风险进行感知和测评,并建立一整套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减少风险损失和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转危为机,将至关重要。

一、浙江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

所谓外向型纺织业,是指主要以出口为销售方式的纺织企业的集合,该行业的特征是对国外市场依赖强,当面临不可抗力造成的外需疲软时往往会陷入衰退。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迅速崛起,与本省以纺织业为龙头的轻工业的迅速发展不无关系。虽然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层次的逐渐提高,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纺织业作为劳动力吸纳的重要产业,其重要性在短期内还是难以被其他产业所替代。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纺织品出口数额较大,出口增长态势依旧

数据显示,2003-2008年浙江纺织业对外出口持续增长。2003年浙江纺织品对外贸易货值为4159499万美元,到2008年达到15426700万美元,短短六年时间,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了3.7倍还多。近年来,由于纺织业本身存在加工环节少,附加值低,对低价劳动力依赖等缺陷,在浙江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纺织业的出口增幅也在逐年缩小,但纺织品出口依然是在逐年增加的。

2.纺织品是促进出口增加的重要一极

表1显示,虽然从2003年开始,纺织品出口货值在浙江总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纺织品出口值所占份额一直都在13%以上,而且近几年有逐渐稳定的状况。纺织品对外出口,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还是很显著的。

3.纺织产业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纺织业出口占比在逐渐下降,但是纺织行业所消化的劳动力却在逐年增加。2003年纺织行业为浙江解决了12.37万人的就业问题,到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翻了一倍。到2008年,纺织产业为浙江解决了40.3万人的就业问题,是2003年的3倍还多。

综上所述,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增长,外贸扩张,以及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浙江纺织品对外出口的增加,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西方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我国特别是浙江的纺织品出口采取了种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政治风险对浙江的纺织品外贸造成了极大地冲击。

二、风险的阐释

风险无处不在,正如花旗集团的前总裁Walter Wriston所言,生活的全部内容在于管理风险,而不是消灭风险,各类组织都应该重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识别企业多面临的风险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十分重要。大量风险的存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破产。但是,风险并非全然洪水猛兽,如果能正确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风险防预案,那么,风险将会为企业带来足额的收益。

1.纺织业外贸风险的界定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风险便是时刻伴随在人类周围。现代意义的风险概念是起源与意大利,在17世纪从法国传到了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19世纪时传至美国,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美国的威雷特博士是最早对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者,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时间发生的不确定不确定性质客观体现。而在风险的后续研究中,各学派则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赐予了风险不同的定义。

保险学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虽然多数保险学者都倾向于认定风险与损失之间的关联,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风险不仅要包括损失,还应包括收益。吴百福在其《国际货运风险与保险》一书中就认为,风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对某一事项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正面的效应和负面的不确定性。从经济上讲,前者为收益,后者为损失。”

最先从经济学对风险进行界定的是美国学者海斯,他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奈特则认为,真正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中人面临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经济的活动的、无法充分准确预测的加以分析、预测的各种因素,而风险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与收益函数的性质。所以,风险是从是事后角度看得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通过对前人的分析,我们认为,风险的定义是指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也具有不确定性。

2.风险的特征。

风险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对风险的性质和特征的准确把握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管理风险。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风险的最主要的特征,另外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可测性、损害性、与收益的对称性、发展性、潜在性和行为相关性等特征。

三、外贸风险的感知

虽然学术界对风险的研究门类繁多,但是根据风险是否依赖人的主观心理,可以将风险分为主管风险和客观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会为主题带来损失,但是如果行为主体能够正确的对风险进行感知,则会大大降低风险时间发生时对行为主体造成的损失。

外向型纺织业,其目标市场是国际市场。由于空间距离大,使得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很难得到及时的处置,若处理不得往往会对相关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造成巨大的伤害。根据理论和实证资料的查阅,我们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外向型纺织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感知。

1.宏观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战争、革命、或政治骚乱所导致的国外市场政治不稳定性,从而使企业在过改过销售减少的一种风险。

(2)政府政策风险。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无法预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价格控制、贸易壁垒水平的变化、国有化的威胁、政府规章制度变化和收入汇回国内的限制等法律法规的变动。

(3)宏观经济风险。通常包括经济总水平和价格水平的波动。经济总水平的变动的具体表现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利率水平的变化。而价格是平的变动通常变现为通货的紧缩或膨胀。

(4)社会文化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导致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有可能演化为政治或者政策的变动。当年西班牙消费者焚烧温州鞋便是一个血的案例。

(5)自然灾害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影响经济产出的自然现象。通常由于地震、台风、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导致物资供应不足。

2.中观环境风险

中观环境风险主要是从行业视角分析纺织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与同业企业的竞合风险。

(1)投入品获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获取足质足量的投入品,投入到生产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原料供应者处于垄断位置,可以随意调整供应原料的数量和价格。当前我国钢铁产业所面临的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厂商供应所产生的原料获取风险,以及石化企业在获取中东和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方面的风险便是例证。作为纺织企业,若原料供应商减少丝线供应,或提高供应价格,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2)消费市场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所以行业产出品的销售便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消费者品味发生改变,抑或出现了优质的替代品,则产品的销售就面临减价或者增加企业库存的风险。由于纺织品生产企业消费市场远在他乡,如果消费市场偏好发生转变,而生产商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策略,那必然会面临产品的销售风险。

(3)竞争风险。是指纺织品生产企业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与其选择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的风险。如果纺织企业产品销售过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则纺织企业在该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就会丧失,从而纺织企业的销售收入会下降。

3.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的内在环境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1)生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产出的变化,例如机器失灵、员工罢工抑或是企业管理混乱所造成的。

(2)责任风险。指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担负连带责任、产品质量、环境破坏、员工身财产安全、消费者人生安全等责任而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往往在获取最大化利润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的各种问题,为灾难提供援助、,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减少的风险。

(3)科研行为导致的风险。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有力的竞争力,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研发工作,而研发自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研发的结果具有不可确定性,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可能面临大量损失。

(4)人力资源风险。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外贸企业而言,由于趋理性的存在,企业的员工很可能为了获取更过的收益而跳槽。这些员工找我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知识,若为竞争对手所用,必然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造成影响。

(5)交易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往往以美元计价,这就使得纺织出口企业的销售所得可能会因为汇率的频繁变动而减少。另外,外贸企业与国外客商交易,很可能发生国外客商由于种种原因不按期付款或者拒付货款的风险。

四、风险防范建议

前文从整体的角度对外向型纺织产业所面临的各方面风险进行了梳理,设计方方面面的风险因素。但是,一般而言,由于企业起源有限,往往只能对有限的风险进行有限的防范,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有选择的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风险防范系统。

由于浙江纺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多通过商或者自营出口,进入国际市场,这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被学者们称为贸易型进入方式。此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具有资源承诺少、对东道国市场控制能力弱,但较少受到东道国政治、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的直接影响,相反,当东道国发生风险事件时,企业有很难有能力抗衡,因此,需要得到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支持。

1.政府层面

政府或国家应该在维护贸易公平、创造宽松贸易环境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另外还要进一步转变只能,采取有效地促使促进出口。但对于浙江省政府来说,由于权利有限了,只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设立相关的贸易基金促进纺织企业的对外贸易。

(1)建立健全相关贸易促进法规。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了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一些贸易政策。如2001年对外经贸合作部颁布的《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外经贸部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出口的意见》等等,都为我国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浙江省政府应当根据浙江纺织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保护纺织企业对外贸易。

(2)设立外贸基金。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所以企业对外贸易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损失,所以政府应当组建相应的基金,为在对外贸易中发生损失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偿。

2.行业协会层面

(1)发挥质量监督作用,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一些不自觉的企业往往会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生产一些劣质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在短期内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但是长此以往,会为地区整个行业带来致命性风险。国外消费者将不再信任该地区的产品,最终使得该地区的厂商失去出口市场。因此,行业协会应当切担当监督作用,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营造地区整体产业的外在形象,从而提高地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以时常出现,这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极大地创伤。为了减少反倾销、反补贴等风险对浙江出口纺织企业造成的损失,浙江纺织业行业协会应当充当市场主体地位,组织涉案企业积极地筹备、应对来自国外的反补贴、反倾销。

3.企业层面

(1)加强出口市场调查,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外贸企业在进入出口市场前,应当充分分析来自该市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政治稳定性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

(2)开展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进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浙江企业太看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大规模集中化的进入,对这些国家的纺织产业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这些国家纷纷对中国的纺织品采取了制裁措施,所以浙江企业应当将目标市场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散,减少因为依赖单一市场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

第9篇:纺织行业特征范文

一、近况及首要问题

当前我市纺织企业悉数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总户数44家,规划企业30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为棉麻纺织企业供应棉麻自然纤维原料的乡村劳动力超越30万人。纺织工业已构成了棉纺、麻纺、棉麻混纺、坯布织造、水溶布、无纺布、服装加工等为主,设计、科研、人才培育配套的纺织工业系统。

(一)发展近况

1、投资规划和产能疾速增进。据计算,“十二五”时期我市纺织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添加值、销售收入与完成利税等首要经济目标的增幅均匀在30%以上。2005年以来,30家规划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35亿元,固定资产规划到达4.3亿元。年可完成年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进30%,创利税3500万元,比上年增进53%。

2、配备程度和产物构造获得提拔。年我市规划纺织企业技改投入1.35亿元,对原有的纺纱、织布生产设备进行具体更新革新,裁减掉队设备。现拥有长麻纺设备3.5万锭,棉纺短纺设备3万锭,气流纺1000头,剑杆无梭织布机472台,有梭织布机224台,水溶布生产线6条,生产服装的高速平缝车300台。构成了年生产精壮麻4万吨、各类纯麻纱3500吨,纯棉纱及混纺纱8000吨,各类纯麻、纯棉、麻棉混纺及交错坯布1640万米,牛仔布600万米,水溶布1300吨,裁缝服装10万打的才能。产物构造由原传统等级低产物向中高档多种类新技能产物开拓,产物由本来的10多个种类添加到目前的50多个种类,8个产物进入省级新产物验收注销。

3、龙头企业领先发展和财产集群出现初步发展态势。我市30家规划纺织企业中有农业财产化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可完成年产值6亿元,成为全市纺织行业经济增进的主要生力军。明星麻业公司是我省苎麻财产的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年依托中国农科院麻类研讨所的“国家863”科研项目效果,领先在全国麻纺行业开展苎麻生物细菌脱胶财产化实验,经由4-6轮重复实验后,现已具体取得多量量规划化生产,创始了全国麻纺财产完成洁净生产的新纪元。市有终年苎麻种值面积30--35万亩,原麻产量达6—7万吨,成为全国苎麻产量第一的苎麻纺织原料基地,全市在苎麻纺织龙头企业的领先发展率领下,民营本钱投入苎麻纺织行业比重添加,整个行业投资疾速增进,棉麻纺织财产集聚也开端构成。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共华镇苎麻纺织财产基地、黄茅洲镇苎麻纺织财产基地、泗湖山镇苎麻初加工脱胶基地已初具规划,构成了必然的生产才能。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1、财产结构不合理,棉麻纺织行业全体程度不高,企业抗风险才能软弱。全市30家纺织规划企业除明星公司等4家由原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换的较大规划民营企业外,其他26家都是由各乡镇民间本钱投资兴修,地区散布散,投资的设备比拟掉队,生产规划偏小,生产程度不高,有16家企业逗留在纺织原料的初加工程度。投资过万万元的规划企业只要6家,企业市场竞争权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抗市场风险才能非常软弱。近两年,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对这些企业的生产运营形成的影响宏大,招致大局部停产或半停产。

因为企业脱胶废水管治办法不到位,地区结构涣散,难于集中规划治污,面临国家越来越严的情况维护政策和洞庭湖区域情况管治办法,这些苎麻脱胶才能在5000吨以下的麻纺织企业只能执行关停整改。

2、产物构造不合理,财产链不完美,产物深加工才能不强,企业盈利才能低。我市纺织企业根本上都是处于纺织原料的初加工和纺织初期半制品加工程度,以生产市场的传统产物为主,新产物开拓才能不强,技能创新欠缺,财产链处于初端情况,产物深加工链条不长。全市30家纺织规划企业能生产坯布的只要8家,且总规划只要年产2240万米坯布,仅相当于兴旺地域的一家中型企业的产能,生产裁缝服装的企业只要一家,生产规划较小,年产服装只要10万打的才能,因而,我市纺织财产调整财产构造和延长财产链条亟待加速措施,不然,我市的纺织原料资本优势难以转化为当地经济效益,晦气于棉麻纺织财产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财产集群发展滞后。我市民营纺织企业起步较晚,起点低,总体实力衰,纺织行业全体配备程度比拟掉队,设备更新革新滞后,企业自立创新和研发才能不足,龙头企业对行业的辐射影响和引领效果尚未发扬,企业小而散,同类产物企业反复建立,规划化水平低,财产集聚效应差,难于构成行业界有中心竞争权力的企业。

4、公共效劳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效劳水平低。一是不足一致规划和相关政策支撑。二是公共效劳系统不健全,不足研发、担保、信息、培训等促进财产晋级的创新平台,企业发展迟缓。三是市场化的行业专业协作组织和中介效劳机构发育不良,不足行业自律机制,市场次序不不变。四是融资平台不完美,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系统,资金瓶颈严厉制约了企业技能开拓、设备革新甚至生产运营。五是人才效劳平台不足,企业引进人才难度大,运营治理程度难于进步,生产技能难于创新。

二、总体发展思绪

(一)根本思想

依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财产构造调整为主线,进步创新才能为中心,充分抓住沿海东部财产转移的时机,紧紧依托技能提高革新传统财产,增强绿色环保产物的开拓、生产和使用,鼎力推进品牌计谋,积极施行“内引外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出力打造财产集群,不时培养新的增进点,促进棉麻纺织财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本耗费低、情况污染少、人力资本优势获得充分发扬的新型财产化发展道路,完成全市纺织行业全体实力的提拔和财产的晋级。

(二)根本准则

1、坚持市场导向。纺织工业是市场化水平高。全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棉麻纺织财产必需充分应用市场装备资本,抓住国表里两个市场,抓住新一轮财产转移的时机,积极自动承接财产转移,打造我市优势支柱财产。

2、坚持发扬资本优势。注重发扬我市棉麻纺织原料的优势,积极稳固和发展好棉麻原料栽种基地,培养新型原资料供给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纤维纺织品的生产。

3、坚持推进财产集聚发展。当时纺织行业的竞争曾经从单个企业为主转向区域和集群之间的竞争为主。我市必需鼎力指导资本整合,加速财产基地规划建立,扩展企业规划,加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财产堆积,培养财产集群。

4、坚持自立创新。全市棉麻纺织财产面对承接财产转移的第二次发展时机,必需坚持在技能和工艺设备引进方面按高起点、高规范的要求,引进高新技能项目,避免低程度反复建立。鼎力施行品牌计谋。

5、坚持可持续发展。传统棉麻纺织工业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情况管治坚苦。要建立轮回经济发展形式,走洁净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本上、工艺上、情况维护上完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的

时期我市的纺织财产要以苎麻纺织为中心,应用苎麻原料基地优势,延长财产链,将市建立成全国最大的苎麻纺织基地,打造“中国麻都”新品牌。

到2013年,全市纺织生产规划发展到年生产生态精壮麻达5万吨,长麻纺6万锭,棉纺、混纺短纺10万锭,织布才能到达5000万米,服装30万打,绿色农用麻地膜1万吨,麻塑高分子复合资料4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个中年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4家,年产值过3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4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纺织行业年完成利税1.5亿元以上,人均劳动生产率进步60%以上,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60%以上的技能配备程度到达国际90年月的进步前辈程度。首要纺织质量量到达行业进步前辈程度,构成一批龙头企业和财产集群,打造省级名牌产物2个,力争5年内培养1-2个国家名牌产物。

三、首要发展偏向和重点项目

(一)稳固发展棉麻纺织原料基地。充分发扬苎麻栽种共同优势,稳固我市棉麻栽种基地,保证优质纺织自然纤维原料供给。

1、抓好基地建立。我市以黄茅洲镇和共华镇为棉麻栽种龙头的大通湖垸、共双茶垸7个镇的原料栽种基地,终年栽种棉花6万亩、苎麻30万亩,终年棉花产量9000吨、苎麻产量6万吨。在现有原料基地建立方面,要鼎力引进“中苎1号”“湘苎2号”优质高产苎麻种类,使苎麻优秀种类面积到达90%以上,到2013年要保证40万亩苎麻栽种面积的总产量在9万吨以上,为麻纺财产供应高质纤维的纺织原料。

2、进一步创新基地建立和运转机制。走农业财产化发展道路,对我市“苎麻专业协作社+农户”的基地栽种运营形式进行创新,发展为“公司+苎麻专业协作社+基地+农户”的财产化运营形式,由苎麻纺织中心企业与苎麻专业协作社及农户直接协作,探究村企结合,以企带村的农工一体化新形式,保证农民好处不变,稳固原料基地。

(二)出力调整棉麻纺织财产构造。我市重点发展苎麻纺织企业,调整麻纺财产构造作为提拔纺织财产晋级的中主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财产政策为根据,切实改变增进方法,整合伙源,促进财产晋级。

1、依据国家环保财产政策的要求,重点建好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共华镇麻纺工业小区,黄茅洲镇麻纺工业小区,泗湖山镇苎麻初加工脱胶基地,搞好全市资本装备整合。

2、调整纺织产物构造。加速运用进步前辈技能革新苎麻脱胶、纺纱、织造、服装等传统财产,进步产物附加值。内引外联,承接财产转移项目,引进新技能项目,重点支撑经济开拓区麻纺城龙头企业引进新工艺技能的棉麻坯布印染项目,进步全市深加工产物比重、延长财产链条,完成由初加工产物向中高档终端产物转化的新格式。

3、加快建立自立创新和技能更新系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完好的技能创新系统,鼎力开拓绿色环保生态纺织产物,施行洁净化生产技能,完成麻纺财产持续发展。重点支撑苎麻生物细菌脱胶、生物酶化脱胶技能的使用,开拓自然绿色生态麻纺纤维产物。重点支撑绿色农用麻地膜技能项目和麻塑高分子复合资料项目标兴修,构成我市麻纺财产特征新产物。

4、鼎力引进进步前辈技能,推进纺织行业构造优化晋级。依据国家纺织财产发展规划,重点进步财产用纺织品的比重,苎麻纤维运用量要到达45万吨,麻纺织无梭布达65%,无结头纱到达65%。我市要充分依托国表里市场资本,鼎力招商引资的还,引进纺织行业进步前辈技能,开拓苎麻特征作风的财产用麻纺织布料和装饰帘用布料。重点开拓汽车高档内饰麻纺织品资料、宽幅高档装饰帘用麻纺布料。鼎力引进进步前辈无梭织机和纺纱设备,裁减掉队设备,进步麻纺行业高支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构成麻纺特征产物新格式。

(三)积极施行品牌运营计谋。支撑纺织财产发展强大的还,进步自创品牌才能,加强市场竞争力。

打造麻纺市场品牌。企业的发展思绪由运营市场转向运营品牌,起劲塑造企业诺言度和知名度。龙头企业对棉麻财产集群发扬关键效果,有用应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本,提拔“中国苎麻之乡”和益阳“中国麻业名城”的知名度和佳誉度,打造“中国麻都”的新品牌。

(四)促进财产合理结构,培养发展财产集群。依据现有财产基本,整合伙源,进步财产集中度,发扬规划效益和堆积效益,鼎力发展财产集群,促进财产发展。

1、出力培养龙头企业,鼎力发展财产集群。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搀扶发展一批有创新才能、出口创汇突出、带举措用分明的大企业。重点支撑明星麻业公司、华升仕达公司、恩惠膏泽公司、荣信纺织公司、德天纺织公司、腾达纺织公司、尤利格尔服饰公司等财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裁缝服装生产规划,加速麻纤维新产物项目标开拓建立,强大棉麻纺织财产集群。

2、突出当地特征优势。充分发扬苎麻生物细菌脱胶和生物酶化脱胶的技能优势,加快经济开拓区麻纺城,黄茅洲镇麻纺工业小区的4万吨绿色环保生态精壮麻生物脱胶基地建立,加快配备更新和新产物开拓,加快配套财产链的培养,进步苎麻高质纤维产物和终端麻纺产物的开拓,构成有绝对竞争权力的当地特征麻纺产物市场。

四、支撑棉麻纺织财产发展的行动

(一)认真执行国家财产政策。认真贯实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纺织工业发展大纲》、《关于纺织行业构造调整促进财产晋级若干意见》和《财产构造调整指点目次》的精神,增强财产规划整合,裁减工艺设备掉队、能耗高、污染大的麻纺企业,重点支撑财产政策鼓舞发展的新技能新产物开拓使用的企业。

(二)增强组织指导保证。市成立支撑棉麻纺织财产发展指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担工业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市经发局、市财务局、市发展变革和物价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计算局等相关部分为成员单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经济发展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分担工业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经济发展局局长、副局长担任,办公室担任协调处置支撑全市棉麻纺织财产发展的日常工作。

(三)充分应用财税政策的支撑效果,对纺织行业构造调整晋级予以重点搀扶。

1、依照省、地、市有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件精神,每年由县政府财务预算拨出专款200万元,建立全市棉麻纺织财产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撑龙头企业的高新技能引进和推行、高级纺织专家人才的引进、企业技能中间的建创、麻纤维高新技能产物的开拓和使用、纺织洁净生产和节水节能及废水管治新技能的使用、苎麻纺织产物买卖市场的建立、苎麻栽种基地的培养、苎麻新型进步前辈机械剥制设备的研发和推行、省以上级其余麻纺织行业科研攻关课题的研试、省以上麻纺织品知名品牌的创立、苎麻纺织信息网站的建立等。

2、鼓舞企业技能研发投入和技能革新。纺织行业严重工艺技能创新和新产物研发,投资的研发本钱答应按150%在5年内企业完成的所得税中抵扣。符合财产政策的技改项目所需投资的设备依照省级以上部分有关规则答应在完成的所得税中抵扣。

3、棉麻纺织行业开拓省级以上新产物的研发试制本钱费用答应在3年内自企业完成的所得税中奖励津贴给企业。

4、棉麻纺织行业对招收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职业,与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践招用的人数所交纳的劳动保险费用顺次从企业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立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予以抵扣返还。

5、棉麻纺织企业依据环保政策的要求,新上扩建污水处置中间所需扩征的地盘由县政府执行租用地盘的方式无偿划拨给企业或许执行县政府无偿供地,企业投资一起兴修污水处置厂的方式。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建立规划中,为了集中治污,由县政府担任规划建大型污水处置厂。降低企业投资本钱。

(四)增强银行信贷、地盘、建立、环保、平安等部分政策支撑我市棉麻纺织行业发展的力度。

1、银行信贷部分依照国家发改委的政策精神,重点支撑符合国家财产政策的企业融资借款,用于企业技能革新,扩展投资规划,调整提拔纺织财产构造。

2、地盘和建立部分依照县政府部分的财产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棉麻纺织财产基地建立的地盘供给和用地规划。

3、环保部分依照政策对可以执行达标排放的企业执行征收环保排污费全额返还准则,返还资金津贴企业用于环保设备的建立维护和更新。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效劳平台

1、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效劳平台,为符合国家财产政策发展要求的纺织企业供应融资担保。

2、建立中小企业人才效劳平台,为企业交流引进专业高级技能治理人才,为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供应效劳。

3、建立招商引资效劳平台。制订优惠政策,打造投资“本钱凹地,好处高地”,协助企业完成以商招商,扩展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