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节约粮食措施精选(九篇)

节约粮食措施

第1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刻不容缓、人人可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市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天这次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动员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持续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13年1月,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取得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的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个别环节甚至触目惊心,需要制定实施更加有力、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下面,我就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讲六点意见。

一、坚持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

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指明了方向, 也为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让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提供了基本遵循。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而且关乎粮食安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既要在生产端开源也要在消费端防止浪费,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争做抵制浪费、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传承美德、弘扬新风的推动者,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市上下落地落细落实。

二、坚持筑牢防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聚焦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加强秋粮作物田间管理,指导农民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要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质量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着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落实储备制度,确保粮食供销安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加强储备粮监督管理,完善政府储备、企业商品储备、农户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保供有力。

三、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行为

(一)要抓好各类食堂和公务接待领域的节约用餐。在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节约型单位、节约型食堂示范创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用餐习惯,带动身边人文明用餐。各类食堂要定量分析人均食材消耗,建立以需供餐预测制度,提高原辅材料利用率,强化成本核算和节约管理。要健全餐饮节约各项具体措施,完善厉行节约管理规范。要建立节约用餐监督检查员制度,加强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各单位的公务活动应当严格执行会议、接待、培训等用餐标准,把节约理念贯穿于公务接待采购、用餐等各方面、全过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推进“光盘行动”常态化。

(二)要认真组织餐饮企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要组织全市餐饮行业深入开展以“厉行节约、制止浪费”为目标的“光盘行动”,推动制定完善节约用餐服务规范,健全从点餐到打包的全流程服务标准,及时提示消费者合理点餐、适度消费,提倡提供剩餐剩饭打包服务。要把制止餐饮浪费贯穿到加工、服务各环节,创新经营服务模式,改进宴席和菜单设计,优化备料制作流程。合理调整菜品份量,提供“按位供餐”、“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服务,大力推行分餐制,普遍使用公筷公勺公夹,全面倡导“光盘行动”。要建立舌尖节约消费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就餐者合理消费不浪费,推动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等奢华消费陋习,减少名目繁多的各类宴请和聚会,抑制团餐消费中食物浪费现象。

(三)要聚焦文化旅游领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强化景区景点、饭店民宿、旅游餐饮企业等履行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责任,督促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提醒,在景区内完善餐饮节约标语标识。旅行机构在安排旅游团队用餐时,要提醒游客适量取餐。推广相应节约服务规范,逐步建立文化旅游领域餐饮浪费行为投诉、检查制度。

(四)要突出学校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加强各类学校食堂餐饮管理,开展校园“光盘行动”,坚决制止校园里的餐饮浪费现象。学校食堂要建立完善从原料采购、储存加工、投料烹饪到供餐用餐全过程的节约措施,健全对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要组织开展各类节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珍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风尚。

(五)要加大资源化利用创建节约型社会。要致力减少食品在运输、仓储、加工环节的原材料浪费。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新装备和食材采购智能化系统应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收集厨余垃圾,加大对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以节约为核心的资源节俭、环境友好、生态循环、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四、坚持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一)要围绕餐饮“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建立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制度。聚焦餐饮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就餐服务、餐饮消费、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完善厉行节约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餐饮行业协会制定相关团体标准。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食物食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要引导完善宴席和团餐服务操作规范。引导各类餐饮及宴席服务单位,持续推广宴席节约服务规范,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反对浪费的企业标准和服务规程。研究制定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团餐反浪费操作规范。

(三)要强化管理和惩戒浪费的举措。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推动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鼓励创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自律等社会规范。表扬奖励餐饮行业在厉行节约活动中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节粮先进典型和示范店。支持餐饮企业推广中央厨房、4D 厨房、统一配送等新模式,高质量提升集约化节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四)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公务接待、商务宴请、机关企事业及学校食堂团餐、城乡婚丧嫁娶红白事等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管。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力量深入开展社会监督,及时劝导制止攀比摆阔、奢靡浪费等不良风气,对陋习不改、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予以批评曝光。

五、坚持宣传引导,促进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 等观念;新闻媒体要持续深入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餐饮浪费现象,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各类餐饮企业要在经营场所张贴宣传品、摆放提示牌,播放宣传视频,大力营造“文明用餐、珍惜粮食”的浓厚氛围;各类学校要开展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要深化示范创建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全社会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 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餐厅、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六、坚持组织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责任分工机制,构建属地负责、部门协作、社会监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合力。

(二)要开展专项行动。以今天会议为起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坚持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专项行动。具体行动方案由市商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2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专家开出的药方也许有效,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第二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任何管理,离开了开源和节流这两条腿,都会成效不大,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如此。

不过,今天谈的节约粮食有了新的意义,例如,节粮就是节约耕地。

生产粮食必须依赖土地,因此,土地从古至今都是与粮食密切相关的资源。按中国的13亿多人口,每人年均需要粮食300多公斤,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是每年5亿吨。而200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刚好为6亿吨(2006年为4.9亿吨)。也就是说,18.27亿亩耕地产出的粮食,刚刚能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18亿亩耕地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目前中国其实是依靠提高粮食单产量,用占世界lO%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了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节约粮食,可能就会节约更多的耕地。而节约耕地也可以引进新的“虚拟土”战略,这是2004年由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罗礼贞等人提出的。“虚拟土”不是真实的土地,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粮食产品中的看不见的土地。例如,每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两亩土地,当然,如果产量低的地区,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3亩土地。

第3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餐饮浪费 节约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却仍然处于耕地少、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近最大值的状态。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一直处于三百公斤左右的较低水平。进入20世纪后,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的粮食供求更加紧张,然而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国仍然相当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每年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占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即全国每年约有240亿公斤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掉。在全社会的粮食消费损失中,高校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大学生浪费粮食现象非常普遍。

一、大学生餐饮浪费现状――以武汉市为例

本科研组在武汉市随机选取了十多所高校,以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餐饮浪费现状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到,在大学生可能的就餐场所,食堂、餐馆、酒店和家中,34.25%的大学生认为食堂的浪费量最大,其次便是餐馆,在食堂每顿饭浪费10%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1.23%。在各个大学走访时,也对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一个能容纳四千人左右的食堂,每天被浪费的饭菜可以达到600kg,当然这里面不包括直接带走的饭菜。据此,按照平均法估算,武汉市118万大学生(2011年数据)每天浪费约177吨粮食,浪费量十分惊人。

在调查中,本科研组发现,对于如何处理吃不完的饭菜这件事,只有20%的大学生会选择打包带走,而73.23%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不做任何处理。96.85%的大学生都明白节约粮食的意义,但是能身体力行的人却并不多。在某大学的食堂,通过采访其食堂经理了解到,他们为倡导大学生节约粮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拉横幅、“光盘”行动等,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本身的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光盘”行动这些宣传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并不大。

在浪费量仅次于食堂的餐馆,本科研组也进行了实地访谈,他们表示大学生打包的情况很少,普通大学生顾客剩饭菜量不太多,但是大学生在聚会时或饮酒时浪费会比较严重。在一家餐馆,一桌刚刚离去的大学生顾客,有两个菜基本没有怎么动,全浪费掉了。

二、大学生餐饮浪费的成因

在调查中,本科研组发现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食堂的饭菜质量很糟糕,但是大学生就餐的浪费量仍然很大。这说明食堂饭菜质量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浪费量大小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其浪费原因,经调查研究后,总结如下。

1、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交叉统计数据显示,生活费用的增加,浪费量也在逐渐增加。数据表明,随着生活费用增加,浪费率

在日常生活中,本科研组也留意到,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节约意识较弱,在就餐时通常点菜多(本科研组称之为超量点餐),结果导致浪费较多。在访谈到的一位生活费较多的大学生时,他就表示“节约没有必要”。

2、后勤工作不够完善

后勤工作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菜品质量不高;食堂菜品结构配置不合理;分量少、打包服务、饭菜加热服务不到位;食堂就餐环境较差。

食堂作为大型公共就餐场所,每天就餐人次众多,饭菜基本是供不应求的,这就导致某些大众不喜欢的菜销量也不错,从而导致浪费。虽然部分食堂的菜品种类相对较多,但是每天都是相同的菜品,也导致大家的浪费量逐渐变多。问卷数据中49.7%的人在“浪费原因”中选择了“打不到爱吃的菜”,在访谈中这个原因也是大家吐槽最多的,说明菜品种类配置不合理是导致浪费的重要原因。

饭菜分量不合适。具体表现为饭菜打少了不够吃,打多吃不了。在调查中,一位女生说她通常打两个菜,吃不完只好倒掉,但是如果打一个菜又不够吃,因此导致了浪费。打包服务不方便。在调查中,走访的食堂基本都提供打包服务,但是面临打包餐具较贵等问题,打包带走一次的平均费用为五毛钱左右,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打包的原因。饭菜加热服务不到位。在学校,一般宿舍楼是没有加热设备的,即使打包回去也不能加热,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打包的积极性。

食堂就餐环境不好。武汉夏冬温差大,夏天气温高,冬天气温很低,导致很多人在食堂就餐没有食欲。在调查中,本科研组发现只有极少的食堂有空调暖气设备,即使是有,在气温不适宜的天气为了节约成本也未必开放。

3、大学生节约行为的弱化

在面对浪费时,90%的大学生是明白节约的意义的,但是在行动上只有20%的人是身体力行地做到节约二字。面对剩下的饭菜,73.23%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做处理,会将剩下的饭菜打包的仅仅只有21.65%。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在节约上是有很清楚的认识的,也是明白应该节约粮食的,但是一旦从理论的层面到了实际生活中,其节约意识便会大打折扣。

当代大学生基本是九零后,生活习惯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大家对于节约这种行为大打折扣,奢靡之风也在高校之中逐渐漫延,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同时对于粮食的重要性,其认识也不够深刻,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节约行为的弱化。

4、餐饮行业对于节约行动的抵触

通过对校外餐饮服务行业的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商家对于提倡节约响应不大,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消费越高他们的效益才会越高,而且他们经常会有鼓励消费的措施,比如达到一定消费金额送菜活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浪费的行为。本科研组知道,校外餐饮行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法人,大多数为了盈利不顾社会效益,反映了餐饮服务行业的社会意识不高,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急需解决的缺陷之一。

三、减少大学生餐饮浪费的对策

本次的调研活动让大家极为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生浪费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减少浪费势在必行,这需要大学生个人、学校、政府、社会四方面共同协作。结合相关数据以及访谈结果,本文就减少大学生餐饮浪费提供几项建议。

1、个人方面

增强节约意识,重视节约行动,对于节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要在行动中得以体现,从小事做起,做到点滴节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和避免浪费。比如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饮食规律,吃多少打多少等。

2、学校方面

(1)提高菜品质量。菜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浪费量,因此提高菜品质量是减少浪费的有效途径。学校食堂可以进行聘请专业厨师、改善食堂硬件设施、进行饭菜质量评比、设置监督台接受大学生投诉等行动。

(2)避免形式主义宣传,真正营造节约氛围。在传统的悬挂横幅、粘贴标语的基础上,采取新形势,比如每周在食堂门口摆放大宣传板,公布一次食堂一周就餐总人次、总浪费量、人均浪费量等。看到大学生有浪费行为的,食堂工作人员应提醒,在打饭菜时,工作人员也应给出建议份量。

(3)优化菜品结构,加大受欢迎菜品供应,淘汰不受欢迎菜品。食堂因为就餐人数多,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选到爱吃的菜,从而导致了浪费,食堂可以通过评选等活动选出最受欢迎的一些菜,加大受欢迎菜品供应量,避免大学生因为打不到爱吃的菜而浪费食物。

(4)改善就餐环境。武汉夏季气温高,是三大火炉城市之一,食堂应尽力改善就餐环境,安装足够量的风扇、空调。另外,要及时清理餐桌,保证食堂环境的洁净,营造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

3、政府方面

(1)实行奖惩措施值得反复考虑。现在各地政府为了厉行节约,陆续有部分政府文明办出台了节约奖惩措施,比如武汉市《剩饭剩菜行为的自律公约与处罚办法(试行)》拟实施,对浪费严重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处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调查中,“您对减少浪费的建议”一项中,只有20.55%的人支持实行奖惩措施,大多数人并不赞同对浪费多的个人、单位实行处罚。

(2)出台有效机制,鼓励节约。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各高校之间进行评比,将高效浪费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以此鼓励高效厉行节约。此外还可以设立相关奖项奖励对减少浪费有着突出贡献的个人。对于浪费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媒体曝光等措施。

(3)鼓励小分量饭菜的推行。小分量饭菜是指量少价低的饭菜,这可以满足不同消费量人群的需求。调查显示,45.45%的人是支持小分量饭菜的,说明小分量饭菜是可以实行的。

4、社会方面

(1)从小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家庭做起,以父母为表率,建立节约家庭。父母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很多是受其父母的影响,如父母以身作则,勤俭节约,那么大学生必定会有极高的节约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控制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前面本科研组分析过,生活费用越高浪费也就越大,因此呼吁家长将生活费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

四、结语

浪费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存在与大学生之中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来说,大学生浪费也是受到了社会浪费风气的影响,但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作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风气有着良性的引导作用。因此大学生建立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仅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社会节约意识的形成,故倡导大学生形成节约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勤俭节约,为真正构建节约型社会而努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委发〔**〕1号)精神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通知》(工作通知〔**〕71号)的要求,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经县政府同意,现就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人口数量结构显著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大幅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剧,粮食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重点放在产中进行调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结构调整用地密不可分。因此,无论从关注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粮食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稳定粮食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粮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具有基础支撑作用的产品,粮食生产是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重点,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也主要在粮食生产上才能充分实现。因此,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紧紧抓住稳定粮食生产这个重点、难点和关键领域。

当前,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并不稳固。异常气候引发的灾害性影响加剧,耕地、劳动力和水资源的制约增强,以及人均耕地少、种植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复杂等,粮食生产的基础仍较薄弱,种粮成本持续增加,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任何时候对粮食生产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地方对粮食发展都不能麻痹懈怠,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粮食。

二、**年稳定粮食生产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我县稳定粮食生产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314”总体部署,围绕统筹城乡和建设现代农业,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拓展农业功能为目标,以建设重点基地、主抓重点作物、突出重要季节为抓手,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和专业代耕户、实行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为保障,稳定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努力推进粮食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

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确保口粮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3万吨左右。为此,我们要理清思路,找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一)重点抓好水稻,大力发展玉米,兼顾马铃薯、红苕和杂粮。水稻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稻田既具生产功能,又具生态功能。水稻不仅增产潜力大,而且相对容易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稻谷也是粮食中最耐贮藏的。因此,应坚持粮食生产以大春为主、大春以水稻为主的方针,把水稻作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点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和粮食生产的效益兼顾饲用粮、加工用粮和菜用粮食的发展。

(二)以粮食主产乡镇为重点。中央和市里制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将继续向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倾斜,以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努力改善主产区域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加快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步伐,确保城镇居民的口粮供给和调控粮源。加快粮食低产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持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

(三)突出抓好大春粮食,兼顾小春和晚秋生产。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耕备耕是一年中的重要农时,全年粮食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抓好春耕,实现满栽满种,粮食增产才有基础;只有适时抢早培育壮苗、适时早栽早插,才能趋利避害夺取丰收。小春是一年粮食生产的开端和基础,晚秋是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虽然占全年粮食总产的比重不太大,但对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丰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和水资源的时段优势,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全面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落实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基层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为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和市将继续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各地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种粮大户、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扶持政策。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粮食补贴资金专项用于粮食生产;坚持补贴资金向种粮大户倾斜政策;建立产粮奖励资金、防止耕地撂荒和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治挂钩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和农业服务机构的责任;积极探索农业建设项目投入、基本农田数量与稳定粮食生产的评估机制,把国家稳定和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开展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试点,化解农民种粮风险。

(二)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可靠的生活保障。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当前农民呼声最高、要求最迫切、影响粮食稳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就是农田基础建设滞后,没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基本粮田,很难实现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作为国土整治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利在千秋。各地应抓住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目前农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持续推进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超过70%以上的高产稳产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各地在基本农田保护中要突出稻田这个重点,加强冬囤水工程建设,强化冬春稻田蓄水,恢复去年因旱改种面积,把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3万亩以上,努力提高水稻单产,确保口粮食安全。继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移土培肥和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重点项目,通过工程措施与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相结合,增补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防治农田污染、防止水土退化,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保障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对耕地的基本需求。

(三)着力培植粮食种植大户,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无论是从解决技术推广入户到田和提高农民的素质,还是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防止耕地撂荒、发展农业机械化等,突破口都在扩大种植规模。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务必要把培植规模种植大户列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种粮直补中的大户倾斜政策、种粮大户农机奖励补助政策、农业部门的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扶持等措施,制定既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又能体现公平公正、有利于操作考核的实施办法。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探索农机专业化服务的新路子,培植农机专业户,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减轻种粮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四)大力加强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面积是基础,单产是关键。单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技应用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抓好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因地制宜围绕以粮食作物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完善,强化区域性技术开发,整合良种展示、免少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区域测报站等任务,结合粮食基地建设等项目,建立相对集中和稳定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集成创新具有区域特色、适应现有生产力和水平的简单化、标准化的技术规程,特别是要加强应对异常气候影响和有害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当前要重点抓好“一增六改”综合技术的推广,即增加用种量,提高栽植密度;改单季种植粮食为粮经饲结合,推广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开发秋冬季资源;改单纯选择大穗型高产品种为当地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耐密品种,一乡确定1—2个主导品种;改人工翻耕为机耕或免少耕;改分户育秧育苗为集中育秧育苗;改分散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统防统治。二是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农业部门要建立不同模式的示范田和示范片,通过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优惠政策与优势作物相结合、与实用技术相配套,鼓励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到田间和农户去,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示范推广,宣传高产典型,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掀起争高产、创高产、促高产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和抓手之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充分利用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合力;要把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准,大力开展种粮大户知识培训,提高种粮农民的综合素质。四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要关心爱护基层农技人员,抓住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机遇,完善各级各类推广单位和人员的岗位责任,着力解决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分布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广的良种和技术不适应现有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农技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一支精干高效、懂业务、善推广的农技推广队伍。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以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为己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办样板、作示范、搞指导,努力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户率。

(五)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和防灾减灾工作,为确保今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针对近期遭遇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各地要积极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灾情、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积极落实灾后补救措施,完善减灾防灾技术方案,加强分区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确保小春生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及早落实粮油生产计划,强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切实保障农资备供充足。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严肃查处各种乱涨价、乱收费、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如化肥价格出现大幅度、不合理上涨,物价部门要适时采取限制出厂价、规定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或规定零售环节最高限价等措施控制化肥价格过度上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举报工作,加大假劣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第5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1开展农业补贴的必要性研究

农业具有弱质性,由于受到向然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双重作用,很容易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再加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压力,很多_家都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从优化农业用地和节约水资源丨:来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进程中,主要从保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h推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农村在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对于粮食人均产量的减少,为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90亿,人均粮食产量437M,与19%年相比仅高出22ks,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粮食安全问题并不乐观。另外,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管闹家财政支农资金给予农业生产一定倾斜,但支农资金规模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投人还十分有限。水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的加剧,农业生产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口益严峻,如华北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带来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等等,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2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问题研究

关注三农问题,着力从农业补贴政策导向上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落实好农业补助资金的有序、科学实施。总体来讲,我_农业补贴主要分为八类,即农业直接补贴、生产技术补贴、生产投人补贴、农民生活补贴、农村公益事业补贴、资源生态补贴、专项转移支付及其他间接补贴。2(X)9年财政部、网家发改委及农业部共同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实施屮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短视化现象,一方凼表现政策目标的短期化,另一方面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尽管政府依托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了相应的配_措施,但我网农业经济环境相对复杂,各地区差异性较大。如对于家电"F乡补贴政策具有一定“应急性”,但未能进行长期推进;还有大棚育秧、生猪补贴,以及地膜覆盖等防灾补贴,缺乏长期性跟进。二是财政补贴力度4、?够。尽管我网农业补贴规模在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id与欧盟、美詞相比还显得不足,2012?2013年我国农业补贴率(%PES)为13.4%,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补贴率为20.4%,甚至一些发展屮国家如墨西哥、土耳其等国的补贴率都高于我国水平。三是农业补贴结构不合理,在农业补贴环节上,流通环节补贴较多,而生产环节补贴较少。如农业财政补贴多集中在农产品的购销I\,对粮食企业倾斜力度大,而对于种粮广1的补贴显得不足,难以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另外,在一般性政府支出及粮食储备L的投人较多,而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倾斜不足?’在基础建设上,大屮沏水利设施比靈较大,而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偏少。四是农业补贴法制+够健全,从补贴对象、补贴方法、补贴金额、补贴范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农业方凼立法和规范,多以“通知”、“意见”形式的相关规定文件,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实施上得不到有效推进。

3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机制的对策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关键是保护和支持农业生产,克服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和不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此,在推进农业补贴政策发展上,主要从以下儿个方面来着手。

3.1构建重要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

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我_粮食市场平稳发展的基础,对于现阶段我网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框架边切需要从强农惠农创新机制的建立屮来维护农K权益,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在市场价格维护上,政府应该从粮食储备及紧急进口屮来加强干预,促进价格在可控范围内。如玉米作为粮食与饲料原料,在国内购销市场变化较大,特别是美国以玉米作为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对于玉米价格及石油价格形成关联影响。因此,在玉米价格调控政策上,要结合我闺玉米产区优势,合理确定玉米的最低保证价格和最高干预价格,在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屮维持政策的基本稳定。

3.2注重差价补贴措施的试点与推广

随着农产品国际化流通趋势的形成,对于现行农产品收储措施的调控4补贴相对有限,特别是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产品在调控屮,应该充分考虑网内需求缺口,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干预,在补贴范围及补贴程度,既要保护农民利益,又要分解财政负拘。原则上,以东北地区的大豆和游的油菜籽为例,从差价补贴措施的实施屮给予农民补贴,若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在不启动差价补贴政策。

  3.3加强对熏要农产品、关键环节的专项补贴管理针对重要农产品,以及关键环节,做好专项补贴措施的落实。以水稻为试点,从农K种植囬积、水稻育种等方面建立专项直接补贴,并从差价补贴、价外加价等补贴方法上保护农民利益。如结合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种粮补贴等配奢政策,鼓励水稻种植积极性,缓解水稻供需紧张矛盾;开展专业农广补贴,对各粮食主产区进行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展农业信贷利息补贴,以农业项目申请等方式,对专业农户的农资信贷利息进行补贴;开展农业环保补贴,从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生产方式上对于损失的部分给予补贴。

3.4优化农业补贴结构,完善农业补贴法律体系从总体来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对于财政补贴各个环节在补贴需求分析4实施屮的问题,更需要从优化农业补贴结构h,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爪效率。一方面利爪直接补贴来增加种粮农民的收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令父母从不同类艰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对农业生产者的行为进行调整,优化贴补结构,创新补贴方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减少补贴对农业市场带来的扭曲。另外,在农业补贴法律体系建设上,要加快立法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农业补贴体、补贴方法、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的设计上,协同好农业生产补贴与流通环节的平衡,规范农业市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6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粮食纪检监察工作基础

(一)坚持服从服务于粮食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粮食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服从服务于粮食中心工作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措施的提出、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紧扣粮食主线,把促进粮食中心工作作为考虑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有利于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坚决维护,对依法行政、正确执行粮食政策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和保护。服从服务于粮食中心工作,还要体现在监督工作要渗入粮食业务之中,找准切入点,对粮食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全面提高,做复合型干部。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要增强理论功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要主动介入各项粮食业务活动,使自己成为既是纪检监察业务的专家,又是熟悉粮食业务的能手,只有充分熟悉粮食业务才能使监督工作有针对性,而不盲目。二是求真务实,做有工作实绩的干部。纪检监察不能被动完成上级交办任务,而应结合中心工作主动出击,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使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不能代替、不可缺少。三是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注意维护和塑造纪检监察干部形象,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展示纪检监察干部风采。四是注重调研,做研究型的干部。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从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发现和提炼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要做到勤到基层单位,多作调查研究,不做蜻蜓点水式的干部;要做到结合实际尽可能多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探讨和分析,注意积累有特色、有价值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粮食依法行政

加强粮食执法检查的监督管理,是保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防范和及时发现粮食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延伸监督触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纪检监察干部提前介入,直接参与粮食行政执法检查,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粮食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腐败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变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二是提高执法和监督水平,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纪检监察干部与有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粮食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克服纪检监察部门由于分工原因对粮食业务熟悉程度不高之不足。三是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参与执法检查,找准管理上、制度上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逐步建立一套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

(一)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粮食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提高工作水平,就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研究、总结本单位工作经验,形成新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并不断总结提高,创造出更加系统、更高层次的新经验。二是要贯彻上级精神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要吃透上级精神,将上级要求与本单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创新。三是要结合实际,把外地和外单位的新思路、新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开辟新领域、提炼新方法。四是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工作经验和风格。形成一个使干部不愿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7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地球就这么大,不变的,所以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的。地球上的人口还会持续增长许多年,这个是很难改变的。技术进步可使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增长,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变市民所导致的物质(粮食、树木、煤、油、气、矿产、水等)消耗增长进度远远快于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增长。耕地身肩食物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坚守耕地红线,不能动摇”,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和各种资源是必须的。

只有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有利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首先城市化的结果应该是节约土地,不仅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最低限,还应抬高红线。从理论上讲,城市化应当是有利于节约土地、增加农地,而不是相反。如果进城人口按每人需要交通、居住、工作、公益设施等用地0.25亩计算,未来30年有6亿农村人口进城,需占地1亿亩。但是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6亿,通过村庄整合、产业集群和土地整理,至少可以节约2亿亩耕地。农村腾出的土地要多于城市占用的土地。城市化应当更有利于18亿亩红线抬高,而不是相反。其次,只有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统筹并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两个建设。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占用土地,而新农村建设理论上可以节约土地,如果不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就会造成农村占地和城市化、工业化,同时占地增加的局面;如果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统筹城乡建设,不仅可以城乡建设相互促进,还可以抬高18亿亩耕地红线。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做会增加城市化成本,延缓城市化进程,其实不然,因为这样做使的土地的经济供给量增加了,地价应该是下降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成本,加重农民负担,其实不然,如果村庄整理后,数亿农民居住在中心镇和中心村,节约出来的土地进入市场,可以增加农民数万亿元土地收入。此外,建设在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农民房可以进入国家现代产权制度体系,农民可以增加数万亿元的“可变现金融资产”,这会大大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不是延缓。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会使农民变市民,农民变城镇居民的速度大大加快,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这正是建立在越来越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上的。1981年至1985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90万亩,其中1985年净减少高达1500万亩直接导致粮食大减产。中央及时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定为基本国策,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耕地年均净减少维持在400万亩至500万亩左右(含国家生态退耕任务和农业结构调整),并呈总体下降的趋势,2007年后耕地净减少则控制在100万亩以内。据粗略估计,如果没有及早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1985年至今,我国耕地面积可能会多减少2亿亩左右,粮食安全难有保证。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持社会稳定。耕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目前城镇化率为45%,至少有7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有约1.3亿农民进城务工。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 日深得情况下,耕地成了一些失去工作岗位农民工维持生计的重要“心理底线”。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经济安全。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遏止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引导了地方政府努力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很下工夫。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耕地是最好的绿地,在有机物质生产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我国素有“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等朴素大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技术水平增长势缓的情况下,耕地数量的多少就成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关系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现在我国农业产出效率不高,因此,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就成为现阶段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扩张、生态退耕、生态灾害破坏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耕地数量呈现较快下降态势。基于此我国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在2008年8月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即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提出,是建立在国情的基础上的。我国人口基数占据世界人口总数的约22%,而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约7%,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人认为,废除耕地红线可能形成的粮荒的概率很小,而且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粮食的供给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认为也许不无道理,但是耕地红线一旦突破,我国将形成巨大的粮食缺口,而国际市场也可能无法提供如此庞大的供给。如此,带来的灾难是无法估量的。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粮食供给增速远低于粮食需求增速,国际粮食市场已进入粮价上升时代。这是因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基数还将继续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缩小之势。另外,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大范围减产的几率在上升。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需求粮食水平却在不断增大,加上人口基数的膨胀,粮食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高粮价时代来临,进口粮食的成本将会不断升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购买力不高,高粮价将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得不偿失。当然,增加粮食供给,在确保一定量的耕地数量同时,还需要提升耕地的产出效率。一方面,通过农民耕作技术的提高和优良种子选育,加强地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和财政支持,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当今和未来世界,粮食就是能源,耕地不仅仅与口粮相关,耕地已经与能源高度相关了,耕地已经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相关了。13亿人的中国,即使粮食与石油不挂钩,在吃饭的问题上,靠人之心不可有,自给之心不可无。何况粮食与石油已经挂钩了呢?

第8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关键词:粮食安全;供给失衡

人们对关粮食安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人认为我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这些人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这是正常的产量调整,可以通过粮食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能够避免粮食短缺;其二,我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自此它引起了群众的积极响应。怎样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以及安全现状

今年7月以来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国际社会着实“心慌”了一回。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粮食安全现状到底如何?

(一)产量稳定性。自2000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在650万吨以上是稳定,只有2003的人均约330公斤,而在2003的粮食进口量仅为208万吨,中国只占4.8%的总产量,临界线不超过5%,而中国人均每日营养摄入量超过安全标准。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粮食生产一直处于低潮,但是还能够自给自足,并且不需要依靠大量进口。

(二)在粮食的主要生产区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耕地去生产粮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例如1989年我们国家有1.5亿亩,到2003年,这个数值已达到1.8亿亩,有一定的差异和期望。此外,非生产的耕地资源,在中国具有巨大的潜力,有约2亿亩的荒山,荒地可以使用,1亿亩的开发用地。

(三)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我国每年约有超过6000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土壤与肥料技术深应用程序使用,可以提高利用率百分之10;漫灌灌溉,节水灌溉,可以显著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到中国复种指数理论值198%,复种指数为159.7%,1996,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提高复种指数5点,是相当于750万亩的种植面积增加。

此外,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率仍在增长的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在2020的人口可能会减少,所以我国的未来,在不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在中国食品安全的依然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面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粮食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食品安全问题是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当前应采取的粮食安全措施

我国根本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危机,例如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人均收入低、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等不利因素。假如耕地面积减少的实际情况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的解决任何威胁粮食安全问题的。

(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支持系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种子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以便解决“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脚手架”肥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条件下,是保证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的人口有13亿,你需要5.2吨的粮食,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在中国2020的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是16亿,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对中国的食品大的威胁。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只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三)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国现在是因为太多的农村劳动力的粮食补贴政策效率低,大量的粮食补贴更多的劳动,劳动收入都不值得一提,不足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不合理的规定,取消限制农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根本。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有近忧,也要有远虑,带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淑华,文凤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黑龙江粮食.2009年03期.

第9篇:节约粮食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省粮食生产实际,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6]86)号精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产区,兼顾非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创建示范乡镇(街道)、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以及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同时,在马铃薯主产区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通过三年(20*-2010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乡镇(街道)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产8%左右,辐射带动全市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3%左右。力争核心示范方早稻单产500公斤/亩,连作晚稻550公斤/亩,单季晚稻700公斤/亩。高产创建水稻单产比非示范户增产10%以上。马铃薯示范片面积达到2500公斤/亩。

三、工作原则

(一)层层发动,县(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创。广泛发动,实行县(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创。市里成立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及检查指导工作,牵头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对所属乡镇(街道)创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街道)都要制定本辖区内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每个乡镇(街道)抓好一个以上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粮食面积百亩以上的行政村都要有科技示范户。

(二)突出优势,科学选点。市里以建制乡镇(街道)为单位,选择粮食重点乡镇(街道)为创建示范点。各重点乡镇(街道)高产示范区要因地制宜,选择有区域代表性,农田基础条件好,要规模连片在百亩以上。粮食作物以水稻为重点,兼顾旱粮作物,建立百亩核心攻关、千亩高产示范的创建模式,示范带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根据我市粮食生产实际,开展马铃薯高产示范工作。

(三)集约资源,合力推进。集约重大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争取配套高产创建专项经费,保证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集约各部门组织领导力量,市里明确由市粮油技术推广站牵头组织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联合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各乡镇(街道)也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四、实施内容

根据活动要求和我市粮食生产实际,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重点放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和降本增效上。

1、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对标准农田特别是新建标准农田的培肥改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通过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做到灌排自如,农用电网配套齐全。

2、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各创建点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确保主导品种在示范区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并通过统一供种方式,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效益。粮食高产创建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水稻重点推广强化栽培技术、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旱育秧技术、免耕直播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马铃薯生产大力推广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4、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千村示范,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经科技兴粮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建设。加强示范方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

全面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千村示范活动,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并采用市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加强对示范方内农户以及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推行育秧、机耕、测土配方施肥、水浆管理、配套供应物资等重要农艺措施的统一,努力提高示范方的产量,开展高产竞赛活动,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5、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粮食生产生物灾害损失。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农药市场整治与高毒农药削减,对生产经营假冒农药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7、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加强农艺与农机部门结合,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播(插)、机收、秸秆还田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展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8、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和经营水平。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大力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育供秧、统防统治,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市里将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工作,对全市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市里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农业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种植业科站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实施小组。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于5月20日前报市农业局粮油站),协调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每个示范点要有行政负责人,要有技术负责人,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创建活动期间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惠农政策。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里发展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把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已确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户,落实到位。重点宣传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增加资金投入。各县都要努力增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投入,不断增加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扶持资金,努力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市里将安排高产创建活动经费,支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搞好技术服务。抓好春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三个关键农时,细化工作措施,分阶段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努力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以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要完善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要创新服务模式,办好各类示范点、样板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1-2月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前期的调研,起草《*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

(二)3-4月份印发《*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方案》;部署20*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各项工作;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和农技站长培训、种粮大户参加金华市农业局举办的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全市春耕生产督查,组织开展早稻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检查督促高产创建示范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三)5-7月份继续落实高产创建各项技术措施;开展创建区早稻插种情况检查,提出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抓好早稻生产,做好早籼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考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苗情,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指导示范点高产创建活动;总结马铃薯创建示范活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