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经济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经济建设总结

第1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建设规划

1、成立领导专班。为了保证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新的成效,我局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组成工作专班,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基层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协作抓,工作专班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制定建设规划。为确保基层建设活动落到实处,我局制定基层建设五年规划,以市局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基层建设考核机制,明确了基层建设责任。

3、广泛宣传发动。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基层分局(所)相开了工作会议,层层传达,分析基层建设的现状,开展讨论,明确深入开展基层建设的重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在《督查专报》、《工商简讯》上开辟专栏,推广好的经验和作法,实行典型带动。

4、加强督办检查。我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专班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重点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照考核目标一项一项抓落实。对在基层建设中落实不力,闹形式,走过场的,在全系统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大改革力度,服务经济建

今年来,我局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服务了经济建设。

1、推进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出台了《商品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和“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商品准入制度,对市场的客体实施监管,实行监管关口前移。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净化商品流通渠道,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购物放心的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在经营者中建立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经营者做到查验两个主体,查验商品质量,记好商品进销台帐;二是在经营者中建立重要商品向工商部门备案制度,经营者按要求填写《重要商品备案登记表》,对重要商品提供有关的质量信息;三是在经营中实行销售商品质量承诺制度,经营者自觉向消费者出具《商品销售信誉卡》、发票等销售凭据;四是执行商品质量检查制度,按照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商品市场经营者进行动态巡查和监管,对商品质量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五是实施商品质量信息制度,对查实的商品质量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开,进行消费警示;六是建立商品市场经营者公示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档案,对经营者信用情况依照局《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进行公示;七是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商品或其它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隐患的商品,经权威机构检测确认后,强制退出市场。

2、推进企业信用公示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和《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实施了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对各类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信用户口”。我局充分利用企业注册登记按17项内容建立的经济户口为载体扩容了企业年检、商标注册、知名(著名)商标、商品评比、合同履约率、重守企业评定、受奖励情况、其它部门信用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综合评定等级等九项内容,使企业的原始经济户口变成了企业信用户口,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也由单一的部门行为变为了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行为,使企业的信用状况更趋于公平、公正、公开,增强了企业信用的透明度。

二是建立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为了及时、客观、系统、公正地公示企业信用等级,我局将企业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分为5个等级。红牌企业(模范守信企业)、绿牌企业(守信企业)、蓝牌企业(警示企业)、黄牌企业(失信企业)、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并制订了《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信用分在120分以上的企业为红牌企业,信用分在90-120分的为绿牌企业,信用分在70-90分的为蓝牌企业,信用分在50-70分为黄牌企业,信用在50分以下的为黑牌企业,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方式。在此基础上,为了明确责任,规定输入企业“信用户口”的任何信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综合评定等级由分管局领导签字后方可输入,以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

三是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我局在认真构筑企业信用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向司法机关、税务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收集补充信用资料,及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据实推介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将企业信用情况分别在汉川红盾信息网和局域网上进行了公示。目前,在局红盾信息网上公示企业信用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近两届被省、市级评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51家;受各级政府表彰和相关部门评定为信用好的企业43家。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既增强了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又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意识,服务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网上公示,今年来,我们为21家企业引来了48份订单,合同标的金额2835万余元。

3、推进12315网络建设。今年来,我局围绕“诚信”、“维权”主题,加大12315网络建设力度,市局成立了12315指挥中心,各乡镇场成立了消协分会,实行24小时值班,将12315申投诉举报站从工商分局等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村组,在全市城乡各地建起12315公益宣传牌74块,建立了141个消费者申投诉联系点,做到在城区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理,其它乡镇30分钟内赶到现场调查处理,认真及时受理各类申投诉、举报,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110”,努力打造部门12315品牌形象。一是今年将成立红盾维权指挥中心。充分发挥12315申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加强网络管理,确保准确指挥,快速反应。二是建立层级管理制度,按照“分级录入、分别处理、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实时跟踪、随时督办。三是建立信息处理制度。将全市各级12315申投诉举报及处理情况及时收录,定性分析,及时公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来源。

4、实施“调头工程”。针对当前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的实际,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

的市场秩序,我局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方略,以依法办案为重点,进一步改革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办案规则、程序和制度,理顺办案体制,明确办案职责,切实加大市场整规力度,实施“调头工程”,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抓规范,建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我局在制定《关于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六制”。即案件审批制、文书规范制、重大案情报告制、案件处罚旁听制、案件评查制、集中办案制。通过建立“六制”,在我局年所办的百余起一般程序案件中,未出现一起复议改处或诉讼败诉案件。

二是抓队伍,强素质,促进了依法行政。我局把3月作为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月,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思想作风素质;从3月份起,我们组织机关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制定了具体方案,面对面地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了《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工作方案》,组织全员开展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并与职务的待遇挂钩;实行了“局领导分片管理、机关科室责任包保”的工作机制,并建立了问责制度,加强了机关科室对基层单位的督办指导。

三是抓协作,促联动,提高了执法效能。我局积极推动局所协作、所所协作和部门协作,有效加大的执法办案力度,提高了执法效能。

5、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今年来,我局加大对个私协会的投入,进行了个私协换届,在各乡镇场成立了个私协会分会,加大会员维权和服务力度,重点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着力点和着眼点,既把党的政策温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心坎上,又将工商职能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之中。一是将个私协组织单独设立,单独办公,增强个私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鼓励个私业主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办理优惠执照,目前已办理优惠执照587份。三是积极与劳动部门协作,举办再就业洽谈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平台。四是对特别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实行重点照顾,体现党的温暖。如城区“一早点经营户黄某,拖家带口从农村来城区经营,不久即查出肾衰竭,换肾之后,原本殷实的家庭,被拖得一贫如洗。现在生活完全靠亲友借贷渡日,生意也举步维艰。今年3月,城区分局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局作了汇报,我们很快免费为黄某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免收其一年的行政规费,令他非常感动。

6、实施精品名牌工程。近几年来,针对我市精品名牌工作的现状,为了提高我市各类企业法人名牌意识,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培植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名牌产品,我局实施了精品名牌工程,开展了争创“名牌商标”和“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活动。截止目前,我市有5件商标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7件商标荣获地市知名商标称号,1家企业荣获部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一是宣传兴名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手段,制定创牌措施,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商标活动。

二是服务培名牌。通过建立商标管理联络员制度,采取驻厂驻店的办法,指导企业完善商标管理制度,积极协助企业制定名牌战略和发展规划,培育名牌。

三是悉心保名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名牌。同时,帮助企业注册防御商标,为企业构筑“防火墙”,不给“傍名牌”者以可乘之机。

三、坚持以学固本,提高队伍素质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我局制定政治学习计划,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十六大报告、科学的发展观等学习活动,全市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了政治立场,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高

2、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3月份以来,我局以规范执法行为为核心,以提高执法效能、转变工作作风为目标,围绕工作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工作,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在系统内广泛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再次掀起了法规学习的热潮,队伍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部门形象明显提升。

一是以会代训。召开局机关会、基层分局(所)长和全员会,按照统筹兼顾、分级负责的原则,统一布暑,分级分期培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原文,做到培训分步骤、有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二是集中培训。聘请2名党校教师和4名系统内的办案能手授课,组织基层单位负责人和法制员到市局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现身说法的方式,解答《行政许可法》实施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划片培训。成立培训专班,在8个基层分局(所)分设培训点,对系统干部进行全员轮训,送法到基层。

四是模拟培训。针对办案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培训办案能手和提高办案能力为目的,采取模拟办案和案件研讨的形式,由分管局长负责,在基层分局(所)中抽调人员,进行以案说法、岗位练兵,现场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系统内的执法攻坚力量。

五是以考代训。为了检验和巩固培训成果,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先后组织了闭卷考试,并现场阅卷,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增强了广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是以赛代训。6月29日,在市电视台多功能演播厅,和市政府办公室、市司法局联合举办了全市各单位参加的《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经过三轮角逐,我局代表队勇夺三等奖。通过竞赛的形式,丰富了培训的方式,系统内掀起了学习《行政许可法》的热潮。

3、加强工商法律、法规的培训。今年来,制定专业知识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送法下乡的方式,开展了工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进行了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形成了学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能。一方面,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在基层划分培训片区,成立培训专班,购置电脑,购买培训教材,对基层单位全面实行送法下乡,送法到基层,强化岗位培训和法规培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基层执法办案水平,执法效能明显提高,系统内呈现出争做“办案能手”、“理财能手”、“微机操作能手”、“登记注册标兵”、“维权标兵”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开展执法资格等级考试。通过申报等级、强化培训、建立题库和严格考试等环节,确定了我局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等级,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4、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今年2月来,开展了党员轮训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和培训,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政治思想素质和党性素养明显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执法水平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党风党纪更加严慎,做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部门形象

1、加强硬件建设。我局强化“抓基层、抓队伍”的意识,向基层倾斜资金,加大基层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办公生活环境。今年来,挤出资金,向基层加大投入,用于基层新建和改建办公楼,购买微机和打印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基层创造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加强软件建设。我局制订了绩效挂钩制度、问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引咎辞职制度、考睡补充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约束和激励干部职工的行为。

一是推行绩效挂钩制度。根据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量化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本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执行纪律制度和禁令情况等考核标准,将工资的前四项以外的补助工资、岗位津贴、烤火费、降温费、劳保费作为浮动工资,根据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每月实行百分考评计发工资,年终对考核分汇总,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是推行分管领导责任科室问责制度。对督办指导责任包保基层单位的责任科室,推行“分片管理、责任包保、限时办结”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责任问责,规范包保行为,强化包保责任,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督办指导,提倡调研之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对督办指导闹形式、走过场,督办指导不力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挽回损失、作出书面检讨、调离工作岗位的问责处理。

三是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今年来,我局在各基层单位设立财务公开专栏,将各自的财务收支等情况向干部职工公开,增强了收支透明度,提高了民主理财意识,合理地调整了支出结构,切实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了境收节支。对不进行财务公开或公示内容不实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纳入市局年终考核;对超支的单位一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额赔偿;对拖欠2个月以上,明盈实亏,弄虚作假,寅吃卯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律就地免职。

3、创造执法环境。我局坚持“三

个不变”,即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不变,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不变,坚持与地方各部门长期协作密切配合的关系不变,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变部门工作为政府行为。今年来,以政府和联合的名义出台了《市商品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既提高了执法权威,又提升了部门形象。

今后打算

今年来,我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活动,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但与省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职能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抓住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把基层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围绕目标,进一步转变部门形象。继续坚持把基层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一项“窗口工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坚持把基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二是加大考核的力度。坚持细化、量化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推动基层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大基层投入力度。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人力、政策和资金,加大基层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

2、围绕中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自觉地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起,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执法为民,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围绕根本,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转变工作方法,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行为规范、举止文明,适应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工作需要的队伍。

4、围绕改革,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入开展监管方式改革,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创新中抓落实,在创新中破难题,在创新中上水平。

第2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五届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大提速、城市大建设、和谐大推进”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建设“实力*、魅力*、和谐*”,按照“打造*商贸走廊,建设浙江市场名街”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赢得了“三个*”建设的平稳起步。

(一)经济建设稳步发展。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1-10月,工业销售总产值完成18.24亿元,占区计划的77.55%,预计全年完成23.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2亿元,比去年增长12.91%,占区年计划的72.65%,省市在地工业销售4.*亿元,占计划101.28%;1-10月,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完成27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64%,占区年计划的95.09%,预计全年完成300亿元;利润总额完成3.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22%,占区年计划的104.34%,预计全年完成3.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占区年计划的60.74%,预计全年完成5.5亿元;村级可分配收入完成1.17亿元,占区年计划(1.58亿)的74.36%,预计全年完成1.58亿元。1-10月,街道税收总收入完成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预计全年完成1.48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1-10月,完成项目165项,注册资金16.22亿元;市外协议资金21.3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2.65%;市外实际到位资金9.38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3.09%,完成追加目标任务(12亿)的78.23%,预计全年完成1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8184.5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92.3%,实际利用外资448.1万美元。1-10月新增出税企业154家,其中*年引进企业新出税95家,优质出税企业45家。

市场整合取得突破。*夹板市场整体搬迁至皋亭工业园区,新建*灯具市场精品区,两个建筑总面积分别为4.3万平方米和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按照四星、五星的标准装修中,预计年底或明年初开张营业。*夹板市场搬迁腾出的地块拟建建华五金机电市场二期。其余第一期改造的8家市场已提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正按程序向商贸旅游局报批。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20*年跟踪项目18项,总建筑面积4261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303.35亩,总投资127800万元。海外海二期、海外海汽车旅馆加层、海外海公司综合楼、瓜山运河宾馆等项目进展顺利,其余报批14个项目中,预计年底凯锐大厦和新城企业公司商业房经努力可开工建设。

骨干企业呈现亮点。坚持扶优扶强战略,重新命名30家骨干企业。天马控股集团公司成功上市;海外海集团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八丈井A8艺术公社创意产业园被省乡镇企业局确认为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正在申报部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城北钢材市场、运河钢材市场、建华五金机电市场、灯具市场等骨干市场的成交额增长迅速。

安全生产高度重视。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4期。积极推进消防进社区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力度,开展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的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仔细排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了一批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街域环境明显改善

完善保洁长效机制。围绕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目标,对照测评体系,逐项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全面掀起文明城区创建新高潮,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区召开“打造最清洁城区”动员会后,结合村庄建设,组织开展了卫生死角清理等“清洁城市”活动。进一步完善保洁长效机制,实行了定人、定岗、定时、定路段的保洁岗位责任制,全街道18小时保洁基本落实。

防违控违成效明显。重拳出击,多措并举,从“堵源头、截过程、拆违建”三方面着手做好防违、控违、拆违工作。街道主要领导与各经济合作社、社区负责人签订《查违、控违、拆违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经济合作社、社区与班子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建筑的蔓延。强势突破瓜山北苑29户农户违法加层的拆违工作。1-10月,共拆除违法建筑254处,面积47580.91平方米,其中拆除新违建1*处,面积4427平方米,拆除剩余违建149处,面积43153.91平方米。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已动工8条。石祥路整治进入拆迁扫尾阶段。投入120万元实施截污纳管工程,目前七古登社区伟华苑截污纳管已开工。皋亭新苑整治工程完成绿化种植6000余平方米,封闭式小区建设基本形成。姚家坝河、管家漾河、陈家桥等3条河道整治工作全线开工,争取年底前竣工。

(三)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置。积极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1-10月份累计发生群体性不稳定事件4起,基本得到解决。共受理电689件次,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办结率和反馈率都为100%,群众满意率为98%。受理群众来信35件,其中重要件15件,均已办结,满意率在95%以上。受理来访12批次56人次,办结率为98%。

社区治安防范得到加强。加大社会治安重点治理力度,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通过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深化改革工作,最大可能的为股民争取利益,及时消除了一批不稳定素。围绕实现流动人口安居乐业目标,启动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针对皋亭社区被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具体整治措施,投入近20万在皋亭新苑实施封闭式管理,安装了9只治安监控探头,改善治安环境。稳步推进综治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目前全街道已有35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综治工作站。刑事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1-10月份刑事案件立案985起,比去年同期下降1.8%。

外来人员权益得到维护。从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十分关心、关注的欠薪、劳动保障等问题入手,为外来务工创业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权保障和法律培训。1-10月份,流动人口调解调委会共受理调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4起,其中拖欠民工工资纠纷4起,讨回欠薪7万余元,有效地维护了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实事工程全面推进。确定5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民生工程、文教卫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内容,共计投资5242万元。每件实事工程都明确相关责任人、联系领导、联系科室和完成时间,每月督查实施进度,1-10月份,已完成35件,其余争取年底前全部完成。与瓜山经济合作社共同投资300万元,完成了1500多平方米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

努力扶助弱势群体。1—10月份,对街道62户低保户、46户困难户审核登记,进行续保。共发放残疾人低保救助金71624余元,发起“红十字会博爱周”捐款活动,共募集资金15688元。老龄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社区都创办了老年电视大学教育班,做到机构、人员、场所、课程、制度等“五配套”。

贯彻计划生育国策。1-10月份全街道共出生179人,计划生育率98.3%。组织4703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外来人口管理率达100%,服务率90%。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1-10月份新增就业岗位20*个,再就业安置979人,其中困难人员294人,失土人员121人,其他人员564人,再就业培训392人。对纳入我街道管理的20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辖区1000家企业进行劳动年检。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以“作风建设建设年”活动、“激情创业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投身激情创业,建设三个拱墅”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组织保证。

加强党工委自身建设。完善《*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制定领导干部“三联系三走近”制度,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经济合作社或社区、一个重点骨干企业,一个重点项目,走近群众、走近困难、走近矛盾,开展帮扶活动,树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形象。结合“省市单位服务月”活动,与辖区内24家省市单位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顺利完成了9个社区换届的选举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各播放站(点)的“远教超市”建设,配备好设施和管理员。认真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完成4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注重经济合作社、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建立基层后备干部库;发展党员48名,八丈井社区被授予区级党建示范点。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建情况排查工作,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推荐13家单位参加区评比。

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队伍建设,街道机关辞退、解聘、分流14名机关聘用人员。对机关12个科室的年度目标作了具体规定,重新设立了更加科学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创满意科室”评比办法,对机关科室在全局观念、服务宗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勤政廉洁、工作业绩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科室年度目标管理百分考核总分并实施奖罚。

第3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四年来,我们大力倡导“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创业文化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争先发展。切实增强前列意识,发挥*的特色优势,着力提升临港大工业的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开发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提升“实力*”,20*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名列全市第一。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台塑石化一期、*春晓油气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纸业、汽车、船舶等临港产业群,20*年六大行业实现产值408.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从20*年271家,增加到20*年59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了1*家、超10亿元的18家、超50亿元的2家,成为全省重大项目规模最大、最为密集、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年合同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绝对值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四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14个,合同利用外资4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79个,有9个“百亿工程”落户*,确立了在全市、全省利用外资的龙头地位。2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外贸自营出口73.1亿美元和38.7亿美元,分别是20*年的3.3倍和3.1倍,年均增长34.4%和32.9%,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一。20*年实现外经营业额2.1亿美元,是20*年的3倍,年均增长30.4%,外经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服务业全面拓展。按照“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打造以物流业为核心的现代港口服务业。四年已累计引进物流项目21个,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7个,世界顶级物流企业马士基、MSC公司落户*。商贸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大润发超市,建成了华东地区设施最先进的凤凰山主题乐园,*山旅游区、曼哈顿商业广场和凤凰城商业街建成投用,丽晶五星级酒店、国际购物中心等工程抓紧建设,乡村旅游加快发展,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年均增长144.5%。循环经济取得突破。按照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制订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开展全方位的循环经济试点。*电厂脱硫工程、申洲公司再生水回用工程、明耀热电厂污泥焚烧发电项目、大碶牌门村污水垃圾生态化处理、小港街道村级污水处理试点等项目全面实施,省市级绿色学校、企业和生态村镇不断涌现,全社会的节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四年累计实施循环经济项目78个,累计投资27.7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费用2.8亿元,节约能源21.2万吨标煤。20*年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全市循环经济现场会在*召开。开发建设纵深推进。抓住深水岸线这一发展的生命线,把开发建设的重点从中西部向东部拓展,春晓和白峰峙南、峙北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累计拆迁1961户,征地18841亩,有16个项目落户,*岛开发的各项前期工作开始启动,为新一轮率先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体制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构筑跨越发展的体制平台。实行了新的区域管理体制,实施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着力构筑跨越发展的新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明确乡镇(街道)的职能定位,优化机构设置,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乡镇历史性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村级管理不断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区”和全国首批国家科技兴贸出口产品创新基地称号。科技创业园、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科技孵化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技术转移中心、*海天塑料机械研究院等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海天集团列入全国首批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塑机、汽配、制笔、压铸模具等行业已确立国内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注塑机基地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国际注塑机生产基地。20*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80亿元,是20*年的3.6倍,年均增长38.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年的35.9%提高到20*年的47.4%。四年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32项,年均增长19.4%。目前,全区共有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市级50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25家;部级行业检测中心3家。品牌和技术标准战略扎实推进,雪龙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四年获得省著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8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5家企业参与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订。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数从20*年的3*70名增加到440*名,年均增长9.8%。探索社会发展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服务采购,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服务领域,全区民办医疗机构达到43个,总投资达2亿元。开创性提出了“女排主场”概念,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并成功举办了5大女排国际赛事,被评为20*年全国最佳体育赛区,成为2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举办地,实现了*体育事业的跨越发展。扎实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了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电子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领导小组、招投标中心、建筑工务局和评审中心,实行监管办分离,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和保廉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坚持以信息化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搭建了远程教育、食品安全管理等电子管理平台,建立了动态*和政府应急指挥系统,获得中国电子政务优秀贡献奖和政府信息化创新奖,“*之窗”政府门户网站连续5次获得部级荣誉称号,我区也被列为*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实行了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积极探索外来人员自治管理新方式,规划、建设了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居住房,实行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吸纳外来暂住居民参与社区居委会选举,建立了全省首个外来人口直选社区居委会。通过多渠道接纳,解决了2.2万名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使民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推动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四年累计退出国有资本3.9亿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四年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对接,共为中小企业解决7.5亿元资金。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先后举办了创业、创新和资本经营等一系列发展论坛,继20*年申洲国际成为*市第一个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敏实企业、海天国际也先后在香港上市。

――坚持协调发展。四年来,我们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致力于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完成了*区域总体规划研究和街道、乡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一体两翼”的城市框架基本确立。行政中心、中心广场、体艺中心、港务大楼、商务大楼等一批城市现代化亮点工程相继建成。大碶、霞浦与中心区在城市功能、道路交通、空间形象等方面加速融合,小港副中心城区城市品位及形象日益凸显,白峰副中心城区正在建设之中。投资7.2亿元完成了329国道改造及沿海中线建设,新建城市道路面积124万平方米,四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0亿元。深入实施“生态*”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ISO14000部级示范区验收。加大污染源源头控制和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全程式监管,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3.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河道地面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8%。工业固废处理中心建成投用,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74.7%,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了20万吨,岩东污水处理厂成为浙江省首批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大城管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规模高效农业,四年累计建成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个,总面积达到1.4万亩,9个农产品获得部级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20*年实现农产品出口4000万美元,年均增长35%,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为龙头,花卉、水产、蔬菜、瓜果、经特林等基地为依托,龙头企业为支撑,千家万户为基础,特色高效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投入11.3亿元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加固维修海江塘1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山塘281座,清理疏浚河道192.2公里,完成了春晓万亩围垦工程和7.6万亩标准化农田建设,农业设施有了巨大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现了农村通等级公路目标,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100%,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8%以上,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5%以上,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撤村建居和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扎实推进,“一事一议”和村公务零接待制度全面实行,有1*个村实行了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占全市41%,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达到了8个,市级环境整治村达到了116个。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四年共投入7.4亿元,新建改建了*中学、*职高等25所学校及幼儿园,义务教育段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90%,名列全省第一。高标准实施了十五年教育,实行了义务教育段学生免缴杂费政策,部级课程改革实验成效明显,初中升高中比率比2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年高等教育录取率位居全市第一。加强企校合作,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成人教育全面推进,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区的复查验收,8个乡镇、街道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强镇(乡)。四年累计投入1.1亿元,先后新建改建区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宗瑞医院门诊楼和区妇幼保健院等,建成标准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47个,每千人床位数和每千人医生数分别达1.72张和1.61人,比20*年增长13.2%和51.9%。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力度,设立了食品安全网络管理平台,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列入全市试点。全面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举办了建区二十周年、第四届全民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全面开展了文化下乡和“人人享受文化”主题活动,“*文化明珠”工程全面达标,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全国体育先进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获得省“体育强区”称号。广播电台信号覆盖全市,广电中心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广电网络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4‰,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做好国家安全、征兵、安置、优抚和双拥等工作,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外事、侨务、台务、民族宗教、气象、接待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和慈善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四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富民优先,积极开展解难创优活动,加强平安*和法治*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推进社会和谐。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以构建“养老、医疗、救助、住房”四大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达到9.7万人、医疗保险达到10.8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达到7.9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达到8.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7万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94%和94.4%。区财政每年还安排300万元的大病统筹资金,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的实际困难。投入200多万元,开展了农村巡回医疗服务,着力解决山区海岛群众看病难问题。实行了小病受惠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制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贵的压力。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家庭扶助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城乡劳动就业富有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三级机构、四级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四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72场,提供就业岗位30.3万个,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4.2万名。20*年出资4467万元对安置“4*0”人员就业的企业实行补助。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960万元,培训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3280人,促进转岗就业30960名。目前全区农村人口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仅3.4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年龄段人口的21%。“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实施了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强化平安创建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命案和重特大刑事案件破案率不断提高。加强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和重大火灾隐患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了网上监管平台,加大日常监管和查处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遏制。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了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秩序,妥善处理了。切实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订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快编制各类专项预案,成功承办了浙江省重特大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法治*”建设全面实施。制订和实施了“法治*”建设规划,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四年累计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91件和政协委员提案537件。深入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完善区长信箱、阳光热线、区长值班电话等政府与公众对话机制,区长信箱四年共受理来信件11918件,办理答复率达到了99.4%,民意渠道进一步畅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试行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反腐倡廉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教育,深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了法制进社区、星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睦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新的业绩。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无不体现了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武警官兵和大工程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依然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区域功能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区服务功能尚需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自治自律能力不强,诚信体系不够健全,法治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增收的渠道不多,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要不懈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巩固小康建设成果、提高小康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深入推进以港兴区战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的战略部署和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区”战略,努力实现“综合实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和谐社会构建、执政能力提高”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在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倡导“有效积累”理念,更加注重发展过程中社会财富的保护和积累,更加注重社会财富的全民共享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区战略,依托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推进大开放,形成“区以港兴,港区共荣”的发展新格局,提升综合实力,努力使*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区、新型开放的引领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和和谐发展的模范区,在省市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强区的战略地位。到2011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双翻番,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9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达到11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县(市)区的先进行列。

以统筹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统筹理念,深化统筹思想,创新统筹机制,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战略,构建覆盖全区、层级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大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力度,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到201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30%和35%。

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生态*”建设规划,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的联动作用,营造全社会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临港工业,培育新经济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11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6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能源、石化、钢铁三大行业能耗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其他行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0%,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和省循环经济试点区。

第4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一、创新思路,全力招商,民营经济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以后,我们通过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扩大开放为动力,紧紧抓住“引上大项目、发展大集群”两个重点,发挥企业主体和乡村干部作用,工业经济取得了新的突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6亿元,其中农业1.1亿元,工业4.9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实现4.71亿元,增加值达1.2亿元,利润实现472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02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176.3万元;引进县外资金5480万元,无偿资金246万元。目前,我乡新上技改500万以上项目5个(伟龙公司、海通渔具、国强五金、明旺五金、永兴射钉弹),结束了没有500万以上项目的历史,在建千万以上项目2个(恒昌塑料泡沫板厂、金章鞋业),在谈超亿元项目2个(华升精密铸造、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我们的做法是:

1、理清思路抓重点。一是抓干群解放思想。先后3次组织200余名干部群众到附近乡镇及山东、青县等地进行参观,促进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二是选准突破口:一个是规划建设南王五金工业聚集区,做大做强传统五金产业;另一个是引上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活化全乡经济。三是扩大项目选址范围。我们不仅把能落户本乡的项目留下,还把不能落户本乡的,积极推荐到我县其他乡镇。总投资1.5亿元的华升精密铸造项目就是通过我们引荐,准备在汪家铺乡落户。四是确定市区为重点招商区域。与在市区工作的126名黄递铺籍人士建立联系,目前在谈谋划的6个项目中有4个是市外迁项目。

2、健全机制增动力。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引上大项目、发展大集群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二是重奖激励。不管什么人,只要引来大项目,不管落户本乡或我县其他地方,乡政府都将支付跑办费用,并兑现奖金3万元。三是狠抓督导。落实了“周一调度会”制度,使广大干部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全乡共100多名干部到乡外找关系引项目。

3、抓住能人引项目。全乡在外知名人士279人,其中能协助我们招商引资的35人。为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建立联系能人责任制。对在外人士按片、村分包到每位干部名下,负责保持经常联系,直至抓出成效。二是以乡党委政府名义向279名在外人士发信一封,恳请他们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三是实行委托招商。委托市内外20名知名人士担任我乡招商。

4、动员企业引项目。一是引导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竞争力,全乡共有5家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二是引导现有企业引上项目。发挥企业与外地客商接触多的优势,让他们去招商。共有6名本乡企业老板邀请国内外客商来乡考察。

5、建设园区搭平台。我乡区位优势不明显,没有建设用地指标,为促成五金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对南王五金工业聚集区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园区占地500亩,一期占地100亩。我们已做通群众工作,与74户村民签订了100亩土地回收协议,并基本达成补偿意向,正在规划建设小区内道路。具体工作:一是围绕园区建设选能人。南王村原班子软弱涣散,我们通过选举,产生了威信高,能办大事的南王村两委干部。二是解决园区用地问题。由于园区内仅20亩地为一般耕地,其余均为基本农田,通过我们积极工作,南王村委会与所涉及的74户村民签订了土地回收协议。

二、发展小枣产业,抓好劳务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确定了立足群众增收,发展劳务经济,巩固小枣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工作思路,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1、小枣产业得到发展。一是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截至11月底,我乡农业开发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全面竣工。项目总投资390万元,涉及11个村、8700亩耕地。共修桥涵18座,修整田间土路22千米,架设高低压线路5.5千米,修建井房16间,开挖沟渠38千米,铺设地下管道3.5千米。同时投资1.5万元,在西洼东村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修井1眼,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二是种植技术得到推广。覆盖全乡29个村的农技队伍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农技站聘请市县农技专家来乡讲课6次,全年对全乡30名农技员进行了10次培训,发放明白纸20000余份。同时发挥农技员作用,推广配方施肥等3项先进技术。二是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嫁接冬枣、金新4号、无核枣4000亩。三是服务组织得到加强。成立王胡优质农产品产销协会,促进信息快速传播,提高枣农效益。四是产业链得到延伸。全乡新上小枣加工企业7家,绿宝公司打出“绿凯”、“绿豪”品牌,把小枣等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200吨,创效益220万元。

2、劳务产业发展迅速。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劳动力培训、用工信息服务、维权等工作,对1500人进行了家政、计算机等技术培训,与乡外10个用工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全乡发展民间中介组织24个。到目前共输出9600人,全乡劳务收入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12%、16%,人均劳务收入2140元,占纯收入的82%。

三、开展平安创建,平安和谐进入新境界

今年以来,我们在平安稳定工作上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通过落实奖惩等制度,调动了村级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到目前,我乡无集体访、越级访案件,无重大,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共调解矛盾纠纷316件,结案率100%,*等村3起涉及400余人的也在村级得到化解。

1、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一是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利用集日开展了3次法律咨询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解答群众法律问题200余人次;将4月份定为“普法宣传月”,开展了送法入户活动,将《土地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制成明白纸,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入户宣讲;各村都配备2—3名法律义务宣传员,每月通过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公德意识教育。二是组建巡防队。乡政府与派出所组建5人巡逻队,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负责,每天坚持巡逻。同时各村结合村情,将村民组织起来,每天由5—10人进行巡逻,实行群防群治。全乡共有巡防队员260人,昼夜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2、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建立“以奖代补”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调动民调员工作积极性。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奖励制度,根据案件难易程度,为民调员发放一定的资金补助。通过机制创新,调动了全乡170名村级民调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村级民调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调解不力的问题,使95%以上的矛盾化解在村级。

3、重点人群得到经常教育。对两劳回归人员、有劣迹的、非法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的人员共44人分别进行了训诫教育。

4、危及安全的情况得到遏制。结合本乡实际,我们开展了3个专项治理行动:以打击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为重点,开展了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治理;以打击寻衅滋事为重点,开展了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的专项治理;以打击放火盗窃为重点,开展了侵财性犯罪和破坏生产经营性犯罪的专项治理。行动中查获硫化锑2公斤,对23人进行训诫教育,抓获嫌疑人5名。

四、创新举措,凝聚合力,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乡按照以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主线,以增强党员干部战斗力凝聚力为目标,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着力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服务本领。*年我乡调整村班子1个,转化后进班子2个,29个村班子全部健全并能发挥作用,2个村有了集体收入,呈现出新的局面。

1、抓好培训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一是坚持乡干部入村上党课常抓不懈。每月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共组织全乡900多名党员统一进行了11次集中教育培训。二是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160余件。三是开展“凝聚合力,实干兴乡”大讨论活动。结合县委提出的“沧县大发展,我们怎么办”主题讨论活动,我们在广大干部党员中开展了一次“凝聚合力,实干兴乡”大讨论,使干部们树牢团结意识,踏实工作。

2、规范管理制度,浓厚班子干事创业氛围。一是落实“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做主,村委会办事”的村务运作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运行,理顺了两委关系,规范了村务运作,全乡解决了4个村因班子内耗影响工作的问题。二是建立干部承诺制度,各村将年度工作计划、责任人、完成时限,向群众做出承诺,乡党委按照承诺内容进行跟踪督办,今年全乡共为群众解决修路、用电、吃水等关系切身利益的实事60余件,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建立落实村干部述职交流制度。每半年村干部对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乡党委组织了2次交流述职会议,3名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了典型发言。四是健全完善综合考核机制。乡党委按照县委《关于农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办法》,把村干部的日常行为、作风、实绩以及群众满意情况分解为35项内容,实行月考核季通报,考核结果与职务补贴挂钩。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热情。为提高干部政治荣誉感,积极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为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党委制定出台了《村支部书记列席乡党委会议的试行办法》、《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列席党委会议的试行办法》,今年在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党建工作等专题党委会上,吸收了12名村支部书记参加列席会议,提高了党委科学决策水平。二是为激发村干部的干劲,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由乡政府出资10000元,为各村主要干部投了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攻坚克难,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我乡共29个村,18个村无活动场所,影响村级组织的形象,制约村级工作的开展。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帮助下,克服了建设用地难协调(有的村要向邻村协调建设用地)、资金难筹措(资金缺口达26万多元)、干群思想难统一等诸多难题,投资30万元建设办公场所7个,今年又投资65万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1个,实现了29个村村村都有办公地点的目标。

五、关注民生解民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克服基础薄弱、财力紧张难题,想尽千方百计,及时解决了诸多困绕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较好地代表了群众利益。

1、困难家庭得到关爱。一是制定了《*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对全乡500余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救助和慰问,共发放救灾救助款物24万元,为2个困难户改造危房4间,资助困难学生25名,为2名孤儿解决了供养问题。二是出台并落实《特困党员干部救助办法》,为14名困难党员干部发放帮扶资金9960元。三是制定落实乡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每人与2个贫困户结对,建立经常联系帮扶制度。四是建立*扶贫解困基金会,扩大融资渠道,构建社会化救助体系。

2、难热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实施“村内通”工程,乡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落实了修路1000米以下的村奖励10000元,1000米以上的村奖励20000元的规定,共投资150万元,硬化11个村主要街道10.5公里。二是投资16万元,修泗河高桥一座。三投资8万元,修机井5眼,解决了4个村3000余群众的用水问题。。

3、村容村貌得到治理。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做好村容村貌治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今年我乡确定刘吉、路场、张庄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示范村,刘吉村投资18万元,硬化道路1200米,栽种国槐200株,冬青、月季500株,清理柴草垛60个,粪堆30个,拆除猪圈、厕所11个,并准备建一个以舞狮为主题的文化墙;路场村投资16万元硬化公路1000米,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张庄子村投资8万元建设村民中心,并完成“五乱”清理。其他村也着手制定了规划,清理粪堆柴草垛,改善了生活环境。

第5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一)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宣传教育方面。

开展了两次对《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健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集中学习活动,加强了廉政文化进企业的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纳入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对领导干部进行了两次警示教育。

(三)廉洁自律。

局领导干部首先带头自觉执行了中

央、省、市、县有关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项要求及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和八荣八耻的活动。认真落实了“五必谈一约谈”和“三谈两述”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纪律,参加了3个下属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按时、按质、按量地上报了局领导班子述廉、评廉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四)执法纠风。

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对全县工业经济坚持了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和四项制度建设活动,成立局学习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开展活动有声有色,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环节工作,结合单位实际,**县经济局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公开承诺内容,把单位承诺的内容在单位网站上公开,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同时对外公开。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及报表*。务求实效,通过开展活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局党委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与相关企业和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反腐纠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及相关企业,对反腐纠风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考核,深入开展了企业治乱减负和生产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县纪委布置的反腐纠风主要任务进行了有效的立项督查,局党委主要领导及其它委员,曾12次深入13个企业与企业共同研究保稳定、保增长、保生产经营安全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工作,由于工作的务实到位,致使本部门未出现不正之风现象,相关部门也未因不正之风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恶性事件。

(五)抓好案件查处工作。

我局未设纪委和纪检组,同时也未出现瞒案不报,有案不查和压案不办的情况。对上级交办、转办的信访案以及群众的来信来访共38件次,均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落实并

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真正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六)制度建设。

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3次集中组织了全局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切实加加强了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政纪、法规和廉洁从政教育,制定了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对新任科室的领导进行了廉政谈话、廉政教育和廉政宣誓,建立和完善了局机关的学习长效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公开承诺机制、首问首办文明办公机制,责任追究制和*局内部《十二项规章制度》,推行了重大决策听证制、重要事项公示制、重点工作通报制、政务信息查询制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进而使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心和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增强,使整个机关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树立起了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良好形象。但是,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上和制度上还要逐步完善和科学化。

(七)作风建设。

坚持和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的重点内容,进而使作风建设取得了实效,全系统未出现乱议论、乱编造、乱告状的不良行为。

(八)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了民主制主原则,加强了各种监督,主要领导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谈话,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了述职述廉报告。自觉和主动接受上级纪委和纪工委的监督,按要求上报了相关的材料。

第6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2009年上半年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全局共出动检查2000余人次;发放组织机构代码713家,标准备案26件,代办商品条码注册或续展73件;完成计量器具检定修理5782台件,产品检验454批次。

(二)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市局关于“三个年”活动的要求,以“质量和安全年”的活动开展为契机,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质量安全。一是开展了加工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县火腿、肉制品、含乳饮料、茶叶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集中检查;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行动。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检查企业40余家,抽检21批次,组织了全县乡镇质监员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进行了培训,对部分乡镇的小作坊进行调查确认,要求小作坊业主对生产条件进行改造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三是开展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印发了《武义县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乡镇街道安全协管员进行培训、动员、部署;四是开展了针对农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仿瓷餐具及食用糖等重点产品专项执法行动;五是开展电子计价秤等计量专项执法行动。

(三)十小整规行动紧密有序地开展。2009年是“十小”整规工作的全面推进之年,我县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有序稳步推进整规工作。根据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金华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2009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要求,4月24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全面推进“十小”行业整规工作会议,会上与各乡镇(街道)、各责任部门签订了2009年“十小”行业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我局作为县“十小”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为了整规工作能更好的展开,每月牵头召开一次整规工作协调会,总结阶段性工作,帮助各责任部门分析梳理问题,统一协调整规工作。组织各责任部门对我县“十小”整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武义县“十小”整规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县长杨霄雁带队,多次对全县各乡镇(街道)的“十小”行业整规工作进展情况展开实地督查,县“十小”整规办公室走访了全县十八个乡镇(街道),对“十小”整规工作积极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整规工作开展。

作为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的责任部门,武义县质监局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2009年度食品加工小作坊全面推进整规的工作计划、行动方案及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全年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召开全县乡镇(街道)质监员动员会,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底数再调查再核实。进一步落实四项基本制度措施,明确食品加工小作坊业主主体责任。同时结合我县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实际,修订完善了我县食品加工小作坊标准规范,使整规工作更切合实际。我局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十小”整规联络员进行了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工作和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培训。截止目前全局共出动检查人员75人次,取缔非法食品加工点2户,检查小作坊39家(户),发放整规资料150余份。

(四)帮扶企业,开展企业服务年。我局本着“为企业减负、让企业受惠”的宗旨,坚持将服务企业落到实处,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解难题。2月起,我局开展了“千名干部进千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由局班子领导分头带队,对电动工具、链条、门业、旅游休闲、文教、食品行业走访调研,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引导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措施;由检测中心组建技术服务队,为企业开展帮扶活动;根据上级“技术机构百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局共开展链条企业技术服务32家;组织乡镇质监员针对食品安全法及特种设备新条例的宣贯开展业务培训两期,共70余人次。尤其针对食品安全法,组织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一期57家企业,61人次;对安全健康类重点产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准备在8月份组织培训。我局成立了“能源计量服务队”,重点为三美、沪江等高能耗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三是不断提升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推动创新型技术机构建设。我局积极发挥技术机构服务产业的支撑作用,结合我县产业特色,在电动工具、防盗门、链条、农残等项目和参数上进行扩项认证和认可,提高检测服务能力。

(五)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工程。2009年我局将根据省、市局名牌战略实施调整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有效开展名牌培育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对创牌企业帮扶力度,重点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帮扶,已走访创牌企业18家。今年准备申报推荐浙江名牌1只,金华名牌5只。同时在电动工具、链条、休闲产品等重点提升产业,通过抓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企业专利转化为标准,企业的标准提升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业转型提质。

(六)深入开展计量惠民活动。我局充分开展计量检定、产品检验等基础性工作为民生服务、为节能减排服务。一是加强民生计量工作。我局加强对商用衡器、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医用计量器具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开展强制检定工作,并取得县财政的支持,已对商贸流通领域的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今年还将免费检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卫生单位。二是积极开展计量惠民进社区活动,进入中南、溪南社区及桃溪、茭道、柳城等乡镇开展免费维修血压计、现场为老年人量血压等活动。

(七)积极开展质监文化建设。我局积极开展质监文化建设年活动,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向县文明办上报申请材料,并针对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要求,逐项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市、县级检查。

为提升质监工作社会公信力,增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意识,4月由我局主办的“质量和安全杯”摄影大赛正式开赛,向社会征集摄影作品。5月15日,我局专门组织老年摄影家前往武义意达电器和永晖工具两家电动工具企业参观采风,在为摄影家们提供素材的同时,也展示了武义企业的风采。

(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有序。从3月初,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严格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优化服务推进转型提质”的实践载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阶段。我局正在开展深入分析检查,多方面、多渠道采纳意见、建议。我局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一直坚持理论学习,党员干部上交了科学发展理论文章,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畅谈自己对如何让做好质监工作的想法和意见。开展调研活动,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发送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函,反馈良好,并在五月上旬召开了民主恳谈会,邀请县退休老干部、企事业单位代表、乡镇质检员等分别开展民主恳谈会,征求他们对质监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由局领导带头撰写科学发展建议书,着重梳理影响和制约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依照质监职能对我县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我局“严格监管保障质量安全、优化服务推进转型提质”这一活动实践载体,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质监工作取得新成效。

(九)指导协会开展各项工作。县电动工具行业协会和县链条制造行业协会是我局业务指导的两个行业协会,在我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行业协会工作有声有色:(一)恒友、永晖、意达公司三个培训点,有10个企业200余名员工参加了培训,下一步还将在海阔、东达设点培训。协会还向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申请了专项培训资金,为职工培训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邀请武义职校老师进企业上课,大大方便职工参加培训学习。(二)5月22日,电动工具行业协会与劳动人事保障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红五月”职工职业技能比武,比武分检验工、维修电工两项工种,会员企业有7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武。(三)5月18日下午,在浙江阿波罗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青企电动第一个互帮互学小组开展活动。这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应对危机,经协会发文,由会员企业自主与秘书处联系,成立了青企电动第一个互帮互学小组,互帮互学,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2009年下半年形势分析和工作举措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很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的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对于锐意进取的企业来说,经济的寒冬并不会成为裹足不前的借口,相反正是进行管理变革与提升的大好时机。武义质监局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时机,为全县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应对危机,为武义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也影响着武义质监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食品生产企业办证、监管职责界定等方面存在实际操作盲点。(2)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大,人手缺乏。(3)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对转型提质、创牌工作认识不到位。(4)特种设备依然存在不安全因素,监管难度大。(5)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等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仍面临很大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和不利因素,我局下半年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要按期完成“十小”整治年度目标。今年下半年,我局将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做好全县“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察;做好各行业整治牵头单位的协调工作;联合县宣传部做好“十小”整规宣传工作;作为责任部门,切实做好食品小作坊的整规工作。

(二)持续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市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各类产品的专项执法检查和帮扶整改,确保质量安全。

二、继续深化名牌培育工程,争取完成目标任务

按照我县中国名牌及省市名牌的培育计划的规划,今年重点培育2009年浙江省名牌1个、金华市名牌4个。下半年我局将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创牌中存在的困难,配合、督促企业做好申报工作,确保培育工程取得实效。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我局今年共有三个标准化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当中。一是会同武义县文教用品行业联合制订与实施“二针二钉”的原材料验收标准;二是开展武义县无公害竹笋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三是开展武义县无公害莲子标准养殖推广示范项目。目前三个项目均已完成了资料上报等基础性工作,下半年我局将加强落实力度,会同有关单位做好项目任务的实施工作。

四、开展电子计价秤整治,加强计量监管

按照《武义县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结合上半年调查摸底、动员部署阶段工作,加强组织实施力度,将企业自查和集中执法检查相结合,范围涵盖生产、销售、修理、使用全过程,做好落实整改和总结工作,进一步规范电子计价秤的生产、经营行为。

五、深化学习《食品安全法》,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食品监管提供了非常有效地法律依据,更为我们督促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证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半年我局将继续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食品监管人员、检验人员、食品企业主等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争取学好、学深、学透《食品安全法》。

第7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你说的我记的”为你整理了这篇招商和经济合作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招商和经济合作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严格按照《安康市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狠抓制度保障,坚持依法行政,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和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健康发展。现将我局2020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推进依法行政,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健全法制机构、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确保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今年我局成立了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局长负责、副局长分管、政办科具体实施的工作领导小组,使依法行政工作有领导亲自抓、有专人负责,确保依法行政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强化招商引资动态督察,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指导监督力度。法治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单位预算,保障工作开展需要。

2.明确工作任务。我局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单位工作目标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网上政务公开,编制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目录,分类向社会或在单位内部公开,做到:一是政务公开,阳光作业。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责任人员、公开办事结果、承诺办事时限,给服务对象知情权;二是规范管理,廉洁服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严禁以权谋私;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措施,实行有效监督,依法行政,保护客商合法权益。

3.认真组织依法行政工作。为了逐步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局结合实际,制定了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以制度建设为突破点,加强规范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我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安康市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多项配套制度讨论稿,多次送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后,目前已上报市政府研究审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实施依法行政工作。

4.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一是我局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参加全市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组织开展《宪法》修正案、《监察法》、《保密法》、《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专题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及时接受法律知识培训,掌握了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并运用于招商引资工作实践中,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订购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法新舆情》等法律读物,要求干部职工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地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室根据自身职能,对相关的法规知识进行了宣讲学习。

5.科学民主做决策。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经过党组集体研究决定,我们制订健全了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规管人、管事,根据上级要求,我局聘请了梁竹安律师担任我局法律顾问,并发挥法律顾问在学法、用法、立法、执法过程中的作用,做到学法、用法有指导,立法有把关、执法有依据。到目前,局党组对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没有发现失误或违法、不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问题。

(二)强化措施,认真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我局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招商引资的中心工作,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客商关心、社会关注,与客商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规范和公开。重点公开了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工作职能、局领导分工、科室工作职责、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点招商项目、招商活动等内容予以公开。1.加强信息采集效率,提高信息编写质量。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拓宽信息渠道,更好的发挥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我局制定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对各科室、各县区招商和经济合作局下达了信息任务。2020年度各科室共完成信息228篇,刊发各县区招商和经济合作局信息355篇,编发送阅件16期。2.利用现代网络传媒,公开内容形式多样。为适应新形势对招商引资信息、传递的全面、及时、形式多样等要求,我局在招商引资网络建设上先行一步,主攻招商网络平台建设。目前,安康市招商网设置的栏目是:招商动态、政务公开、服务政策、招商项目、明强企业、招商服务、在线西洽会、绿色安康、资料库、公示公告、在线留言等栏目,在网上咨询、网上招商、消息,联通内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招商动态包括五个日常更新的动态子栏目:工作动态、省市动态、县区快讯、视频播报、最新图文等五个子栏目。项目库现有全市最新重点招商项目168个,每个主要包括项目基本资料、联系方式等。截止到现在,浏览量是:676064人次。(三)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建议提案办理

自成立以来,我局始终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提出了“高度重视、加快速度、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办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今年我局承办了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43号和第390号提案的办理和回复工作,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办结率达100%。针对政协委员关于加强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的相关建议,我局结合我市目前投资环境建设现状、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制度、措施等进行了认真解释、答复,并积极采取行动,从完善投资环境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优化投资环境长效机制、营造保障外商合法权益良好氛围、严惩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等4个方面认真制定起草相关制度办法、积极向市委、政府汇报呼吁,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切实抓好了提案内容的办理和落实。

(四)结合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法制宣传

1.推进“法治宣传进社区”。3月、10月综治月期间在白天鹅广场设置集中宣传点,开展普法和平安建设宣传,并结合“五城联创”工作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包联社区汉滨区健民办长岭村开展了扫黑除恶,平安建设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000 余份,有效提升了农村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助力平安社区建设。

2.推进“法治宣传进机关”。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依托法学用法平台开展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用法网络测试,以考促学,激发了党员干 部职工学法用法的热情。在机关宣传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宣传视频,营造浓厚的普法知识学习氛围。积极参加市级各种法制培训活动和全市无纸化学法用法学习活动,督促大家养成主动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业务能力。

3.推进“法治宣传进农村”。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到汉滨区早阳镇左湾村宣讲扫黑除恶和法律知识,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养,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认真总结,我们认识到,尽管2020年做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机制仍不够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数量较少,学法用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导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机制,建立局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在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评估决策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为防范决策风险、规范决策环节,提高决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宽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考核。进一步整合优化局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反馈信息畅通,推进网络招商工作,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

三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快招商引资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大力提升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搭建法治研究平台,逐步扩大法律顾问、法律专业人员参与招商事务的广度和深度。

第8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适应性,数据包络分析,综合评价,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是跨越式的,1980全国有200公里的一级专用公路,二级公路也为数不多,只有12600公里。至2013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35.62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75.5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2.44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0%。各行政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国道17.68万公里、省道31.79万公里、县道54.68万公里、乡道109.05万公里、专用公路7.68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全国公路桥梁达73.53万座、3977.80万米。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次数增加,频率加快,公路网由于其覆盖面广、机动、灵活等特点,导致客运量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中短途客运输已成为联系广大城市、乡镇、农村之间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在货运方面,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产品的运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公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特别能满足一些散装、小批量、短途、期限急迫的运输需求,公路货运量也日益增长。

从平均运距来看,近20年,我国公路客货运输的平均运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这表明随着我国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运输不再局限于中短途运输,公路长途客货运输发展前景良好。这也是导致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其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1.1 公路客货运量表

年份 客运量 客运周转量 货运量

(亿人) (亿人公里) (亿吨)

2000 135 6657 104

2005 170 9292 134

2010 305 15021 245

2011 329 16760 282

2012 356 18468 319

2013 185 11251 308

表1.2 公路客货平均运距表

年份 1990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客运 40 59 65 67 69 171 175 177 182 187

货运 46 49 54.7 54 56 47 49 49 51 51.9

2、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2.1影响区域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

在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公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把握和利用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时机,是有效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除了考虑各地区资源、产业结构对公路运输的依赖性及公路建设政策偏好外,区域公路网建设主要受人口密度、人均GDP两大因素控制,并随着社会进步而改变。这是因为人口密度越大就越需要密集的公路网络以便人们在地域空间流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也越需要发达的公路网络以适应商品货物在国内的运输交换;随着社会进步,公路网也应随之发展。以适应人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

2.2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用性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中某一行业部门的发展变化都与其他行业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各个行业部门的发展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宏观社会经济的整体趋势又发过来影响各个行业部门的发展。公路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必然要与其它子系统相互作用,最终使整个系统获得平衡,达到最优。

公路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荐器,毫无疑问,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强力支撑,公路的建设最终也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公路建设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要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反过来,公路建设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特征首先是具有间接性和转移性的特点,公路建设可以通过对其它产业的支持而间接取得经济效益,这是间接性的表现。其次,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很大部分是无形效益,如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运输费用降低、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等,这部分效益虽然存在,但却很难直接估量,这是无形性和不可估量性的表现。

由于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各行各业的发展必须由公路建设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所以公路网的发展速度应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公路建设的发展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既要符合公路网自身的发展规律,又要与其他产业发展相适应。适应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并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公路建设的发展要适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又不造成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要做到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除了要考虑公路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外,还要考虑公路网内部的结构协调,内部结构协调是指公路网各等级道路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保持合理比例。当前要做到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相适应:公路建设资金使用要合理,要保证有效地支持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与交通区位、资源相适应:交通区位实质上是一种“交通资源”,就好像建设一个矿区,其位置、规模、性质必须和矿源的情况相适应一样,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符合该区域交通区位线的等级及其分布,还必须符合该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3)与人口规模及结构、城市化水平相适应: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还必须与该区域的人口分布、城镇、农副业产业基地和大型厂矿的布局、经济带的趋向相适应。

(4)与区域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区域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公路的功能相适应。

(5)与区域的综合运输状况相适应:一个区域公路及其网络的建设必须与该区域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及其发展程度很好地配合和衔接。

3、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评价指标

公路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因此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单项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它能反应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及适应程度,对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恰当的评价。本次提出以下几个评价指标:公路网总里程、干线公路比重、公路网连接度、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例。

1.公路网总里程:区域公路通车里程的总和,它反应了该区域公路网的发展规模,也可用路网密度这一指标来表示。

2.干线公路比重:区域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路网的行政等级结构。

3.公路网连接度:构成公路网的边数与节点数目的比重。

式中:――公路里程

A――区域面积

N――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目;――区域公路网的变形系数。

4.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国外发达国家公路发展的里程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公路的发展应该快于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引入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这一反应公路建设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比率的指标,旨在从发展速度方面反应公路网的发展水平。

5.公路建设投资占GDP的比例:公路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其投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平衡发展。

4、应用实例

4.1广西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因桂江而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下辖有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地级市代管),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是中国南部沿海一个快速发展的省份。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广西区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近几年人口总量增长趋势变缓。2012年人口出生率14.20‰,死亡率6.31‰,人口自然增长率7.89‰,比上年增加0.22个千分点。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682万人,人口密度为197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2038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乡村人口2644万人,比上年减少59万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43.5%。

4.2广西区社会发展概况

2013年,广西信息社会发展指数(ISI)为0.3891,排全国第27位,在西部十二省区市中排第8位,同比增长19%,增幅居全国第1位,信息社会稳步发展,总体势头良好,处在信息社会准备阶段的转型期。从近两年来的变化情况来看,广西ISI处在0.3-0.4之间,呈较快增长趋势。各项指标数据表明,广西信息社会已稳步进入转型期的加速发展黄金期。2013年广西区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占全国的比重结构如下表4.1所示。

表4.1 2013年广西区综合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指标 单位 全国 广西 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568845 14378 2.53%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1804 30588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436528 11907 2.7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234380 5083 2.17%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2100 186 0.85%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175 7 0.60%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的国民经济综合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很大,在201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7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3%,比上年增长了10.2%。

4.3 广西区公路建设发展概况

2010年末广西公路总里程1017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74公里、一级公路876公里、二级公路864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1.88%。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别排第21位和15位,在西部地区中分别排第9位和第4位。

4.4 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计算

根据广西区今年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各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整理出广西区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值,如下表:

表4.2 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公路系统指标体系

指标 区域 广西区 指标 区域 广西区

公路网总里程(公里) 101782 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例 2.12%

干线公路比重 11.88% 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 0.18

公路网连通度 2.12

4.5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建立判断矩阵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评价模型分析公路建设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效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如下表4.3所示.

表4.3 公路建设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

公路网总里程 干线公路比重 公路网连通度 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例 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

公路网总里程 1 3 2 1.5 1.2

干线公路比重 0.2 1 0.3 1.2 1.3

公路网连通度 0.18 1.5 1

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例 0.3 0.32 0.18 1 1

公路里程对GDP的弹性系数 0.52 0.32 0.21 1 1

4.6 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用性测度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输入输出模型测算出公路子系统协同发展效度=0.86,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效度,公路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效度,经济子系统对公路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效度。

4.7 数据分析

从模型所分析的数据是2010年广西区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从上节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公路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内的协同发展效度都比较高,但是距1还有一定的差距,说明经过广西区今年来的大力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对较完善,而且社会经济各系统也正以持续协调的状态发展。根据公路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效度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度相对较高,但是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

5、结论与建议

公路交通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建设与经济的协调与适应与否至关重要,它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分析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特点及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基本内涵。

2.建立了由公路系统和经济系统指标构成的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3.应用DEA模型对广西区进行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属于复杂大系统协同发展的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诸多因素错综复杂,所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由于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动态性,因此需要研究适应性评价的动态指标体系,建立特定经济发展水平适应评价标准。

2.协同发展效度用来对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定量分析,但是在适应性综合分析中,如何选取公路和经济子系统的指标体系,适应性测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从实际操作的方面来说,需要进一步建立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动态数据库及区域适应性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编辑计算机程序,从而使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可以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杨兆升.经济运输与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1995,4(1):12-15.

[2]裴玉龙.公路网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23.

[3]杨东援.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45-67.

[4]董千里.公路建设与区域发展[J].长安大学,1999,21.25

[5]山东省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研究报告[M].1999,11.23

[6]青海省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M].2003,l.45.

[7]王炜,邓卫,杨琪.公路网络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法[M].京:科学出版社.2001.34.

[8]吴海燕.公路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同济大学道路交通系,1994,(1) :42-43.

[9]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oward a Sustainable Future:Address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Motor Vehicle Transportation Climateandecology[J].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q,gton.

第9篇:经济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满洲里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

一、满洲里市社会经济状况

满洲里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蒙、汉、俄罗斯等多民族杂居的边境口岸地区,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24.98万人,常住人口17.44万人。

2008年底国民生产总值达10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5亿元,增长21.8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2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2:66。全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4.3万元,增长19.4%;财政总收入完成27.4亿元,增长36.4%。

二、满洲里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

满洲里市土地总面积为734.56km2,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农用地面积为55658.76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5.77%;建设用地面积为10646.39hm2,占全市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49%;其它土地面积为7151.02hm2,占全市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74%。

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718.57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10%;园地面积80.36hm2,占农用地面积的0.14%;林地面积1750.42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14%;牧草地面积51413.70hm2,占农用地面积的92.37%;其它农用地面积695.71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25%。

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8456.86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9.43%;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943.93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8.26%;其它建设用地245.60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31%。

在其它土地中:水域用地面积481.59hm2,占其它土地总面积的6.73%;自然保留地面积6669.43hm2,占其它土地总面积的93.27%。

(二)土地利用特点

1.牧草地在用地比例中占有绝对优势。满洲里市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大兴安岭边缘过渡地带,主要地形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满洲里牧草地在用地比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土地利用特点。

2.耕地面积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满洲里市耕地面积为1718.57hm2,仅占土地总面积3.105%。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东湖区新开河两岸和二卡农业新村等地,有少部分耕地分布在市区、扎赉诺尔矿区的城郊结合部和。而未利用地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很少,而且多为开垦难度大的地类。

3.水力资源丰富,淡水养殖面积大。满洲里市域内有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等河流以及闭流区干沟。又有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面积2339km2水资源蓄积量138.5亿m3,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89.08%。

4. 能源资源丰富。煤炭是满洲里市优势矿产资源,探明储量101亿吨。主要是褐煤,煤田埋藏浅,开采条件好。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发展容量有限。受地形及铁路、公路的影响,主城区城市发展呈狭长的东西走向;而扎赉诺尔矿区由于煤矿的需求,工程建设“见缝插针”,“住”随“矿”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多、难题多。

2.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低。突出表现在扎赉诺尔矿区,居民点多、散、乱且居住水平低,居住用地主要沿主干道分布,多为单位自建住宅,缺少规模较大的居住小区。已建成的居住小区规划单调,开发强度大,缺乏配套服务设施。

3.满洲里市城市公共绿地存在问题。市区、扎赉诺尔矿区公共绿地分布不均衡,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建设与绿地建设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没有预留绿地面积,甚至侵占原有绿地,导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数量不足、质量偏低,不利于形成具有生态、游憩功能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公共绿地构成比例不合理,结构体系不完善;市区、扎赉诺尔矿区的公路绿地分布不均衡,缺少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带及组团隔离绿带,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游园、街头绿地严重不足。

4.工业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结构中污染型的重工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能耗、物耗的原材料型工业多,精加工型工业少。老城区内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

5.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满洲里市草原生态退化严重,一方面是由于超载放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为破坏,乱采滥挖现象严重。此外由于沙化、盐碱化现象严重,对达赉湖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由于城市垃圾、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当,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三、满洲里市土地利用的经济要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分析

(一)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满洲里经济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位于东北亚几何位置的关键处,对内背靠我国东北三省、与环渤海地区相贯通,可谓经济腹地辽阔。向外西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所经沿线是俄罗斯人口最多、资源最富集的地区。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满洲里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交往环境。2008年,满洲里国民生产总值达100.10亿元,是2000年15.17亿元的6.6倍,年均递增82.48%。20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1亿元,是2000年8.03亿元的5.57倍,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0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3.36亿元,是2000年4.8亿元的13.20倍。满洲里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总量特别是建设用地的增加,2000年建设用地4642 hm2,到2008年建设用地增加到10646.39 hm2。由于满洲里自身的自然条件所限,满洲里的农业用地很少,土地利用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对其他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GDP的增长与建设用地的增长一直呈现很强的正相关,表现为经济总量的扩张与土地供给与需求的双重扩展方向互动,这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为明显。

(二)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各产业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因此,从理论上讲,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的演变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正因如此,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从以上分析可知,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不是决定经济结构的惟一因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方向和速度。如果土地利用类型适应经济结构,则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如果超前或滞后于经济结构,则阻碍经济发展。

2000年底满洲里市国内生产总值15.17亿元,其中三产结构比例为7.4:23.5:69.1。2000年以来,满洲里市针对一产底子薄,二产实力弱,三产发展虽快,但缺乏一二产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的突出矛盾,确立了“一产调精、二产调大、三产调优”的总目标,提出了加快构建“为贸而农、为贸而牧、为贸而工、为贸而商、贸游结合的外向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到2008年,三产结构比例调整为2:32:66。与这种产业结构相对应,从2000年到2008年,满洲里农用地变化不大,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比重明显上升。

满洲里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二、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第一产业绝对产值增加,但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比重逐步减少,这也是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结果。

(三)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满洲里市作为以贸易、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增多,而城市自身自然增长率将持续下降。2000年满洲里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1年以来,满洲里市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增长是不均衡的,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其人口增长状况与分布也有所不同。满洲里市区人口增长迅速,而扎赉诺尔矿区由于经济的衰退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的分布变化直接影响到用地结构的布局,特别是建设用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市区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

四、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一)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鉴于满洲里市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加大,应当加大有效投资,提高建设用地的平均投资额,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

(二)开展土地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利用土地

满洲里市建设除了应当坚持按计划和规划开发利用土地外,还必须坚持集约用地,合理用地。要切实转变用地管地概念,应当调动资源投入到土地的整理中,转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用地的道路。城镇建设应以具备较高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产业和管理,较高的土地利用率的产出率为发展目标。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旅游业

满洲里市的生态环境较好,应当将环境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加大保护力度,努力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寻求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达赉湖等自然旅游资源和极富特色的中俄蒙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三产在经济中的作用,使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四)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确定,对加强满洲里市建设规模的宏观管理,发挥土地资源在加快城市建设中的资源和资产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应认真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