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学教学范文

声学教学精选(九篇)

声学教学

第1篇:声学教学范文

1、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对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会全神贯注的倾听,但是不感兴趣的东西自然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不利于声乐的学习。声乐的学习中,学生的是否感兴趣决定了学习的状态,同时也会对声乐教学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声乐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例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的学习氛围、有效降低学生的压力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舞台的表演征服学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2、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声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会对声乐教学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声乐教学的形式是一对三、一对四的来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但是这种单一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厌倦,教学的方法过于死板,长时间下来就会对声乐的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声乐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些新颖的元素来增强声乐课堂中的活力。例如可以经常性的开展公开示范课、舞台实践分析课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由多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声乐教学会诊,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更新学生的观念,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效的消除厌学的情况。另外,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声乐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完善的设计,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3、声乐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能力

3.1具备歌唱能力

声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声乐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示范演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能有效的学习声乐,体会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能够更加深入的把握好声乐作品。一旦缺失了示范演唱,这对学生掌握声乐是非常不利的。

3.2具备良好的听觉

声乐是一门靠听觉进行的艺术,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听觉来感受、体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听觉,才能凭借良好的听觉去正确的判断学生的演唱是否到位,咬字是否准确,这些都需要教师靠敏锐的听觉来判断,然后进行正确的调整。

3.3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声乐教师要广泛的学习语文、美学、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充分了解艺术学科的艺术特点,另外还要懂得心理学、教学等理论知识,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

3.4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方法,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的学习,教师要自觉的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歌唱理念,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掌握多种风格的歌唱作品,才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

二、总结

第2篇:声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应用声乐教学 实践 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逐渐呈现出一些矛盾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脱节,学校专业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音乐专业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因此,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声乐教学,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已成为高校声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开始从传统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曾为我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和声乐从业者,但是,立足当今和放眼未来,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已经出现学术型人才培养设置重复、培养目标不明确、成才率低下、声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因槟勘瓴幻魅罚定位不清晰,很多声乐学生在校学习时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看,很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已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仍把所有的“莘莘学子”们朝专业歌手或歌唱家方向培养;然而,按照这种框架、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形势需求是脱节的,甚至是相悖的!因为,声乐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成为专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屈指可数,大多数声乐学生毕业后可能是在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或各类文化团体、培训机构从事着声乐教育及普及工作。目前,这种脱离时代需求的教育和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大多数声乐类学生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音乐“人才过剩”的假象;而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声乐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科学、不专业,或欠规范,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二、应用声乐教学及其必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截止到2016年10月,查询结果为“0”;以“应用声乐教学”出现在篇名中为线索进行查询,有459条结果,但逐条核实后会发现,真正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名称独立出现在文章标题中的,结果依然是空白。因此可见,应用声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未真正起步,而应用声乐教学法更无从谈起,仍需要广大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去认真地研究、归纳和总结。笔者总结十多年来的教学感悟,并结合近几年声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交流反馈,加上笔者在声乐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对应用声乐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探讨和参考。

应用声乐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造型的音乐艺术人才。

推行应用声乐教学,并非是要否定和颠覆传统声乐教学,而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和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精英式教学的单一模式,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转型。推行应用声乐教学,既是音乐类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导社会声乐培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的需要。

三、如何开展应用声乐教学

(1)转变办学思路。在欧盟、美国等高校毕业生中,约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国内则相反,约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不少大学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差,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在国内的艺术院校中,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过多,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几乎没有;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基本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 因此要改变高校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院校设置重复的问题,毕竟少而精的歌唱明星培养之路属于专业声乐系,其他院校应该是声乐教师培养;应围绕应用声乐教学设置专业课、设计课程教材;调整原有的声乐人才培养结构,改变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象牙塔中研究学术,而应该让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所以,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与推广。

(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既然是声乐教师的培养,那就应有明确的声乐教师培养方案。一方面,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专业课,同时也要在大三阶段加入应用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的定位为大众声乐老师,应该在大三阶段学习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了解自己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授课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当面对不同的上课对象时,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来进行声乐教学。尽早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并有目的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学以致用。

(3)鼓励学术创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教育声乐学生进行应用声乐理论和实践指导,需要有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套较完整的应用声乐教育教材体系。目前,有演唱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老师都留在了高校。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大部分高校声乐领域的教师把思维都停留在专业学术型的声乐演唱与教学方面,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却很少能够放下架子去从事普及声乐教学的研究。而在声乐教育领域,从事声乐教育者都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不管是声乐专业学术素养还是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能力都不能胜任这个重任,因此就出现了高校声乐教学人才过剩。而应用声乐教学领域缺乏学术带头人的现象,导致了普及声乐教学的领域教学理念混乱,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贫乏等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急需能够引领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与一套完善的教育教材体系。

(4)构建声乐教学实践平台。具备了明确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术创新体系,高校还应该与社会团体、艺术培训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平台中进行教学实习,了解毕业后将面临何种群体的学生,了解应掌握何种声乐技能,了解面对不同群体应该怎么教;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高校声乐教学部门闭门造车;并且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其在校期间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通过在校期间学习的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实习,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5)鼓励创办声乐教学职业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里,专业院校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社会普及音乐教育低到尘埃,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深深的鸿沟;如何提高社会上整体声乐教育老师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学习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培养应用声乐教育教学理念,多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在专业院校和社会之间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以此来均衡专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落差,让社会声乐从业者有再次进修、学习的场所。目前在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也是一片空白,这样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断层,必然导致出现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深深鸿沟,这也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专业音乐教育的覆盖面远远不及社会音乐教育,国家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往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职业培训结构的设立将填补这个空白,成为他们之间的有效连接。

应用声乐教学是在响应高等教育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行应用声乐教育教学,寻求一条既适应社会需求又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现代声乐教育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声学教学范文

1.重视技术训练练声是声乐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练声曲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练声曲并把握音域范围,或者从每次课上所学的歌曲中提取素材,改编适合发声训练的练声曲。突出朗诵重要性在声乐艺术里,歌词本身传达的情感需要学生有具体细致的了解,而且只有真正将歌词用气息支撑的感觉朗诵出来,才能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教师要有意识突出声乐朗诵的重要性,强调呼吸、音量、咬字、共鸣的训练,通过朗诵帮助学生体会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在自然状态下的协调运动,获得气与声的统一,使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做到清晰精准,衔接紧密,转换自如。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在发音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通过朗诵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避免随意换气或气息不合理现象,而且为深刻理解歌曲内涵、抒发音乐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曲要广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选曲应兼顾“幼儿歌曲”与“艺术歌曲”两种。首先要明确我们所培养的对象是幼儿教师,那么幼儿歌曲教材里有什么作品,我们就得学什么作品,要让每一个学生所了解和掌握幼儿歌曲的演唱方法和音乐风格。幼儿歌曲就其总的音乐风格来说是单纯天真,充满情趣的。从音域角度来看,通常在一个八度内,真声较多,音色明亮,音区统一。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十六分音符处应唱的灵活连贯,用气息把声音连起来,保持喉部的稳定,注意腰部肌肉的力度和对气息的控制。再有学习艺术歌曲有助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嗓音特点发挥声乐演唱的潜力,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例如《桑塔露琪亚》诗一首意大利民歌,应注意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出船歌的特点,还要注意声音整体的统一,以音色的变化和声音的张力来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前四句声音柔美舒展,托出星夜宁静的意境,后四句声音饱满明亮,表达出人们热爱生活,歌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充分的实践锻炼,不但会影响歌唱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过程,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成功完美的声乐必须是技巧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现自身的表演魅力。启发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让学生在演唱中能够达到放松、自由的境界。运用多媒体进行声乐教学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应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将视听教学和音乐鉴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听觉刺激,刺激学生的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二、从社会发展需要角度出发

第4篇:声学教学范文

积淀是表现人声艺术美的重要基础歌唱是一种用人声器官表现的声乐文化艺术产品。在教学中只单纯地强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醒学生要表现声乐的艺术美,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与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而达到文化内涵积淀。学生在学习一首声乐作品时,在有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进行透彻、准确地分析研究学习,熟练掌握歌曲作者的生平、写作时代背景、歌曲创作意图、风格等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才能完整、准确、到位地表现人声艺术美。假如学生在歌唱之前不作任何准备,对歌曲相关内容一无所知或不熟,这就无法理解作品,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歌曲所反映的意境和情感,只能是机械发声,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与提高。

二、引导学生用灵魂歌唱歌唱,重视艺术表现力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着良好的嗓音条件,并相应地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的学生所表现的声乐作品演唱却不能打动人。这是因为学生对歌曲的内涵没有深入了解,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不到位,从而没有真正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音乐美。就像著名歌唱家苔尔巴迪所说:“他们想到的只是怎么唱得更响些,而根本没有考虑到歌唱的表现力和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途径对歌曲的内容、作者、音乐背景等做详实了解,然后通过进一步教学讲解,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歌词内容认真、细致地分析,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使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风格,进行有表现力的歌唱。有表现力的进行歌唱,首先是抒发自我的情感,在表达自我情感的同时用优美的声音打动他人,这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演绎好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应该全身心投入,深入到歌词意境中,为其感动、受其感染而后感动他人。真实的情感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歌唱演员,就应该深入生活,用心体验,时时刻刻用心观察,积累情感素材并用之于表现音乐。

三、重视伴奏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力

声乐演唱虽然以人声为主,但伴奏为完整体现歌唱的音乐的艺术魅力,烘托歌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不能忽视伴奏的重要性。学生在进行歌曲学习或舞台表演时,首先应注意歌曲前奏。就是指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当伴奏响起第一个音符到演唱开始之前学生就要立即进入歌曲所要求的歌唱状态和氛围之中,同时也为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其他音乐要素提供依据。学生在进行歌曲主体部分的演唱时需注意加强对歌唱旋律的和声衬托和渲染,不能脱离伴奏进行声音自我表现。当歌曲出现间奏时,学生虽然没有演唱,但内心感觉应与间奏同行,不能因间奏而产生情绪上的音乐的空白或断裂。到达歌曲的尾声时应加强歌曲的结束感。学生在歌曲结束之后,不能立刻松懈下来,内心仍应保持与尾声相一致的音乐感觉,直到尾声结束。这样的歌唱才能使歌声与伴奏统一、完美。

四、注重歌唱的舞台形象表演

第5篇:声学教学范文

(一)声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言传身受,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加大学生主体意识,让课堂脱离教师唱“独角戏”这种现状。声乐教学分为两种课堂形式一种是一对多,另一种 是一对一。在专业院校的学习中,声乐演唱技巧训练这门课程多为一对一小课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声乐教学多为集体课程。无论所说的哪一种教学形式我觉得都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教学关系,比如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声乐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么一种思想观念,其次是在课堂上所训练的是学生的一种音乐素养和声乐素养,训练这些素养的前提是将声乐听觉训练、音乐理论知识训练、发声技能训练、歌曲演唱及演唱心理训练、歌曲艺术表现训练等多种训练因素相结合,经过长期的磨合训练才能达到所要追求的音乐素养。

(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声乐教学与其它文化教学其实是一样的,但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它又要比文化教学更加困难。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声乐教学与文化教学一样,是因为在两者的教学中都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每个学生个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演唱心理素质、演唱水平、年龄、爱好等特点入手,文化教学也是如此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切入点;其次是教学讲究循序渐进,声乐学习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进行大的音乐作品学习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声乐也要一点点的慢慢的积累,在熟练掌握演唱技巧、音乐基础等内容后方可完成大的曲目;再有声乐学习要善于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演唱的方法和原则,形象直观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直观的教学示范也包括对音乐的赏析和音乐剧观看等手段,最后音乐本身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发挥性,每个人对作品的处理和演唱允许有一定的自我理解,所以声乐教学中要恰到好处的掌控音乐作品的处理。说道声乐教学比文化教学要困难,是指声乐教学是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融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每一首音乐作品有其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又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必须依靠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获得,共鸣腔体、气息、管道等科学发声方法缺一不可。所以他要比单一的文化训练有难度。

二、声乐教学得基本模式和方法

(一)声乐教学基本模式。在我国声乐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一对一小课教学和一对多集体课教学。集体课教学有分小组教学和集体课教学。在专业声乐学习中多为一对一小课教学,这种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小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进行歌唱;集体课教学有其两面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解决每个学生的演唱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集体课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是无利的但是集体课却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取长补短,所以集体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赏析能力。

(二)声乐教学的方法。首先常见的声乐教学得方法就是说课,就是教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释歌唱技巧中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对于说课来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式方法,所以这也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有示范法,示范法也是常见的声乐教学方法,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语言解释无法理解时,教师本身做演唱技巧的发声示范,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声音中感悟方法从而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说到教师示范必然有的就是学生模仿,那么模仿教学法也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演唱后学生跟随模仿,并体会其中的科学技巧和情感处理等;最后声乐教学常见的有欣赏法,所谓欣赏就是初学者多听多看艺术家的演唱视频,这正好符合了之前所讲的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三、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声乐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知识。首先说声乐心理,声乐心理主要指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心理,声乐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演唱时的心理,是不是紧张,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是不是在思考演唱的技巧和处理歌曲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声乐心理指的是歌曲本身所标的音乐情感。其次说声乐生理,声乐生理就是老生常谈的声乐发声器官,如声带;声乐呼吸器官,如口和鼻;声乐语言器官,如嘴巴;声乐共鸣腔体等等人类本身的生理构造。

第6篇:声学教学范文

朱光潜先生撰写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文中提到如果没有读诗兴趣,文学趣味就会低下。他还进一步阐述了缘由:“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这番论述很有见地,说明了读诗对培养文学欣赏趣味的重要作用。而指引高中生赏读古诗词,增加鉴赏兴趣,增强鉴赏能力,自然能有效培养出欣赏其他文学作品的趣味。《课标》指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可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意象学习非常重要。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源于此,在《声声慢》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意象意识。

案例描述:(以下是截取教学过程的片段)

师:我们已经鉴赏得差不多了,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觉,如果用本词中一个字该怎样来概括?

生1:一个字愁。课文最后讲得很明白“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样写愁的,我们还接触过李清照的其他哪些词呢?

生2:《醉花阴》。

生3:《一剪梅》《如梦令》。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李清照词中运用得较多的意象是什么呢?李清照似乎偏爱某种意象呢!

生:黄花。

师:是啊,同学们能不能吟出几句李清照的黄花诗?

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其他学生(笑):“这是《声声慢》里的现成的。”

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里的。

生: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里的。

师:能把《鹧鸪天》里的都说出来,真是了不起,课外积累相当不错啊!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一意象有什么内涵呢?

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

生:位居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的,傲立挺拔、凛然不俗,散发着品味高雅的浓郁芳香,是高洁情怀的君子象征。

生: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元稹也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小结):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非常喜欢描写,或以自况,表达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甘愿清贫自守的高洁情操;或以飘零,隐喻人生孤苦、内心忧愁、苦闷难以释怀的凄凉无助。代表一种精神,象征一种飘逸,一种性灵,一种人格魅力。

师:李清照为什么如此偏爱黄花呢?

生:黄花瓣长骨感,人体清瘦苗条。

生:花随秋风摇曳,人遇秋风发愁。

生:两者形神酷似。

师:这三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是确实在思考了。那么《声声慢》和《醉花阴》中出现的黄花意象意蕴是否完全相同呢?大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这在诗歌鉴赏中称作什么呢?

生:知人论世。

师:对。我们可以看幻灯片的展示。

《醉花阴》写于前期,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经常唱和诗词,一起搜集古玩,研究金石。清照对丈夫十分依恋,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家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落寞。她用这一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晚年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师:现在我们可以感知李清照写词时的心境了。同样是写愁,但愁的内涵不一样,哪位同学说说两者的区别?

生:《醉花阴》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生:《声声慢》中的“愁”是家国之愁、身世之愁,失去亲人的悲哀和国家破灭后的惨痛,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个愁字表现得更凄厉沉痛。

师:说得相当不错。那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两处的黄花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一样。

生:《醉花阴》一词中,词人以黄花来比人的瘦,正见出人因相思而憔悴,仿佛黄花的因风霜而凋残。因此,黄花寓意词人憔悴的容颜。

生:《声声慢》词中的凋残不堪,现在已经没有人去摘下来把玩欣赏,任随它满地狼藉。因此,此处寓意词人孤苦伶仃的晚境。

师:《醉花阴》里的有吐蕊时的那种清新、寂静。《声声慢》里的却是黄花零落时的萧瑟凄惨。所以同样的黄花有不一样的情感,如果说《醉花阴》里是闲愁,那么《声声慢》是饱经忧患的悲愁、浓愁。

师:其实这种同一意象不同内涵的特质在李清照诗词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比如《声声慢》里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同样的雁,情感内涵就大相径庭。大家不妨说说这两者的区别。

生:《一剪梅》雁回人不回,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望和失落。

生:《声声慢》雁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是伤心不过了。

生:《一剪梅》里是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声声慢》里是凄苦,人事无处寻觅了。

师(补充总结):同学们分析的比较到位。《一剪梅》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无人寄也,是相思之情。而《声声慢》中,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赵明诚生前,李清照与他经常鸿雁传情,而此时,斯人已逝,这“旧时相识”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词人的丧夫之痛。

师:那么同样的大雁,同样的诗人,为什么它的内涵不一样呢?

生: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一剪梅》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所以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师(点头赞赏进一步总结提升):看来同学们在诗词鉴赏方面已经颇有感觉了啊!其实从这黄花和大雁意象的鉴赏比较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悟更多的关于诗词鉴赏的知识呢?1.要注意诗词中的特定意象及内涵,2.要明确意象涵义要知人论世,3.要积累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比方说折柳--送别、离情,梅花--坚贞、高尚,―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杜鹃―凄凉哀伤,丁香―愁思……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做有心人去有意识地积累。

案例反思:

第7篇:声学教学范文

一、音乐教学中声乐专业学生特点

1.思维比较活跃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他们渴望获得成功,自我评价高,同时又非常关注社会评价,特别是领导和老师的评价。艺术是需要激情,需要灵感,需要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所以音乐学中声乐专业学生活跃、无拘无束的特点必将带给他们在艺术创作的灵感。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声乐教学规律,创新教育形式,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更容易接纳。

2. 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音乐学中声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相对薄弱,由于他们在升学考试中,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客观上造成了自已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在知识上营养不良,认知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较差,这势必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舆论引导和日常教育中,要求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声乐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综合素养以及本学科的理论知识。

二、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曾经有位伟人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人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声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声乐课教师,要完成声乐教学任务,老师既要教会学生声乐理论知识、发声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上下功夫。

1.音乐欣赏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多少与音乐欣赏水平的深浅度是成正比的。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所以在选择欣赏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

2.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所以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要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三、 情感的培养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它告诉人们: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升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声乐认知与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业,它们共组成了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声乐教学中,老师除了运用声乐技巧外,最重要的是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第8篇:声学教学范文

美声教学系统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美声声乐作为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声乐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声乐乐坛上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美声教学承担着培养美声声乐新人、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对美声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个大的母系统分解成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一、美声教学的软系统

美声教学这是母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是软系统,这是一个智力系统、隐形系统,也是以往美声教学不太重视的系统。这一子系统,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感觉”,这是学习声乐的智力基础与艺术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知能力是感觉能力与知觉能力的总和,“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的把握。”

(二)音乐理解能力

理解在心理学中指的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又包括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音乐理解能力,具有直接感悟的特点,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声乐演唱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前提,只有理解才能表现,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三)音乐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也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的突出作用,就是创造性,声乐演唱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离不开想象。

(四)情感体验能力与表现能力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演唱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把作品中词曲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五)作品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作品表现的基础。如果说,歌曲的歌谱是声乐艺术的“设计图纸”的话,那么声乐演唱便是根据这“设计图纸”所进行的具体“音乐建筑施工”的过程。而作品分析,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制订的“施工计划书”。作品分析的要点包括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并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艺术创作特色、美学追求,等等。

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的软系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二、美声教学的硬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二个子系统,是硬系统,这是一个实体系统、显形系统。这一系统,也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识谱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即识读“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发声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又包括声部、声类、声性等要素。

(三)呼吸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原动力,包括呼吸方法、呼吸技巧等。

(四)共鸣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支撑与保证,许多歌唱家都把发声比作“本钱”,而把共鸣比作“利息”,主张歌手要“靠利息歌唱”。

(五)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之一,因为声乐艺术实质上是“唱着说话”的艺术,歌词与曲谱各占整个歌曲的一半。语言能力又包括掌握字的音、调、韵,把握字的头、腹、尾等。

(六)听音能力

这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能力,因为声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听音能力至关重要。声乐教学的主课《视唱练耳》,就是眼、口、耳三者并用,并统一受大脑指挥的实证。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的硬系统的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三、美声教学的综合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三个子系统,是综合系统,这是软系统与硬系统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系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作品演绎能力

声乐演唱就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其中又包括以下几大要素:

1.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有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其中以情感为重中之重。

2.表现作品的艺术形式

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要素。

3.表现作品的音乐要素

作品的音乐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

(二)技巧发挥能力

声乐演唱也是演唱技巧发挥的过程,具体又包括布局技巧、对比技巧、夸张技巧、高潮技巧,等等。

(三)艺术创新能力

美声演唱同所有的声乐艺术一样,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演唱过程是演唱者的艺术创造过程,也是艺术生产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物质生产。其中,艺术生产者——艺术家必须具有卓越的个性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美声教学综合系统的内涵,更是十分丰富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5.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73.

第9篇:声学教学范文

一、研究学生的特点是有效声乐教学的第一步

在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第一选择就是研究与声乐训练有关的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如肺活量的大小等,当然更主要的是学生声带的发育程度与发展特点。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说会唱歌的就完全适合进行声乐训练,尤其是专业的高强度的声乐训练。虽然说大多专业音乐老师都知道这一点,但这里仍然有必要强调一下,因为这种强调有助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好一个观点,即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由于小学生发育尚未完全,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声带潜能,看声带的张力、长度和厚度是否具有声乐学习的潜能,看声带的松紧、张力调节能力能否适应声乐学习的需要等等。此外,还需要研究小学生学声乐时有哪些共性问题,遇到这种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经验的老师提出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如通过仰卧起坐等方法来练习气息,通过唱歌时不抬起下巴以控制喉头等。这些都被证明是声乐练习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有一点倒是不能不提,就是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一些普及性质的声乐训练,但也要注意发现一些苗子,即对声乐学习有着天赋和良好悟性的孩子,想办法促成他们喜欢上声乐学习。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应有任务,不可只想着完成一般性的教学任务而忽视苗子的培养。

二、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有效声乐教学的第二步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声乐教学,使其达到有效教学的水平。至少要对音乐教师素质提出这样一些要求:

首先,音乐教师要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学这一特殊工作而言,教师要能够根据时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学生喜欢哪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将因为专业性较强而产生的枯燥感降低到最低程度。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音乐教师还要适当研究学习心理学与乐理学,知道对于小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等,音乐教学心理学是音乐教学的智慧之源。

其次,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是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声乐教学中的术语的表达与解释、示范过程中的音量与速度、辅以表达的身体语言等等都是要精心考虑的,当这些教学策略能够激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时,有效的声乐教学才有可能发生。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策略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对矛盾,就是由于要求相对较高产生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与教师较高的期待之间的矛盾。有一个做法或许值得参考,就是常常有心地将学生在声乐学习之初的声音录下来,当学生有了进步之后,再将原来的声音放给他听,当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进行有了切身体会之后,会有效地激发起其学习声乐的兴趣,如此,一个看似枯燥的学习便可能成为学生的一种音乐学习自觉。

再次,进行校本课程性质的声乐教学资源开发是提升有效教学水平的核心思路。上文已经强调过,与时俱进,选择适合于小学生特点的声乐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今天的小学生喜欢什么?当然是喜欢能够同时刺激视觉、听觉与知觉的,带有新奇性质的内容。因此,今天的声乐教学不能用老旧的资源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开发新的资源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大量搜集教材所附光盘及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一套能够起到系列教学的资源(音频、视频等),遵循循序渐进的思路,以对学生产生不断深入的持续刺激。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的做法:以《我们多幸福》、《我是山里的小歌手》等曲目为核心,搜集了不同形式的音频与视频先播放给学生听或看,以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然后亲身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乐表演的要点;最后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分声部训练、合排训练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