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学设计范文

声学设计精选(九篇)

声学设计

第1篇:声学设计范文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厅堂建筑设计时,均要由建筑师、声学顾问和剧场顾问组成联合设计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项目完工。这是国外厅堂建筑之所以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明了建筑声学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惯常做法,方能保证我国的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级与投资规模,参照国际或国家规范来确定建筑物室内噪声标准,是噪声控制设计的首要内容。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

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第2篇:声学设计范文

吸声材料的组合布置和设计适当的反射面,以合理地组织近次反射声等。

声学设计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声音传播途径中有效的声反射,使声能在建筑空间内均匀分布和扩散,如在厅堂音质设计中应保证各处观众席都有适当的响度。另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控制混响时间和规定的频率特性,防止回声和声能集中等现象。设计阶段要进行声学模型试验,预测所采取的声学措施的效果。

还要考虑室内声场声学参数与主观听闻效果的关系,即音质的主观评价。可以说确定室内音质的好坏,建筑声学测量作为研究本文由收集探索声学参数与听众主观感觉的相关性,以及室内声信号主观感觉与室内音质标准相互关系的手段,也是室内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型厅堂建筑中,往往采用电声设备以增强自然声和提高直达声的均匀程度,还可以在电路中采用人工延迟、人工混响等措施以提高音质效果。室内扩声是大型厅堂音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现代扩声技术已成为室内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3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影院:声学:混响时间:隔声:背景噪声

中图分类号:TUll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垮:1008-0422(2010)10-0113-02

1 概况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最有群众性和时尚性的艺术。电影作为多种艺术手段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形式。它不受语言和国界的障碍,可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流。从五十年代开始,电影事业在我国就得到了蓬勃发展,今天,电影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2 电影院的发展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了从无声、单声道、到多声道立体声的技术改进,从普通银幕发展到大幕、球幕、环幕等。电影放映的进步与诸多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密不可分。在世界电影放映史上曾产生过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由于黑白电视大量发展引起的。第二次危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因为彩色电视的出现而引起的。第三次危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是由于家庭录像机的出现引起的。电影界采用了各种办法来消除危机,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改善电影院的服务等措施。电影在不断完善自身功能的同时,电影院也随之不断更新和改进,这已成为影院吸引观众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措施。现代电影院的变革,起源于30年前老影院的多厅化改造。在多厅化思想的指引下,现代电影院正朝着高工艺性能、大容量与多厅组合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影的出现,综合影院和超大综合影院将在更广的地域、更大的数量、更高的起点上发展,电影院这一传统事物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3 电影院的声学设计

3.1电影院声音构成

影院中观众所接收的声音信息的质量,除取决于影片自身及还音系统质量的优劣外,还取决于电影院声学特性的优劣。电影院的声学设计不同于其他各类厅堂,它不要求观众厅的声学条件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仅需真实地反映影片录音的效果。因此,电影院实际上是录音的还原,即“还原室”。但这并不表明影院本身的声学条件与还音的音质效果无关,恰恰相反,在影院内的听音效果与影院和录音棚(声学条件和制作技巧)的音质是密切相关的。电影院声音制式主要有杜比公司的SR.D、数字影院系统公司的DTS和索尼公司的SDDS。目前在国内较常见的是杜比SR.D5.1数字声制式,它包含有3个主声道(前左、前中置、前右)2个环绕声通道(左环绕、右环绕)和1个超低音通道(即所谓的,1通道)。观众在电影院内听到的是通过音箱重放的声音。在电影的声音构成当中,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具体的、形象的、真实的音响,如对自等等,它们在影片中起叙事的作用,这类声音通常大都只通过中置扬声器重发,由于眼睛会蒙蔽耳朵的声源定位能力,观众仍然以为声音来自银幕上讲话者的嘴唇方向,所以多年来,立体声电影系统中的所有对白都录制在中置扬声器的声轨上;另一类是环境的、抽象的、虚幻的音响,如音乐、环境背景等等,它们在影片中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在声音制作的过程中,环绕声通道一般只播放一些抽象的音响成份,不放置具体音响,因此它的声像定位准确度不是特别重要。

3.2电影院观众厅规模

观众厅的规模不仅和观众厅的体形相关,而且与电影院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在多厅影院盛行的今天,上千座席的影院比比皆是,有的超大综合影院竟超过五六千座席。多厅影院按其规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小型多厅影院座席数少于999个,影厅3~5个,中型影厅宜两个左右:中型多厅影院座席数为1000~1999个,影厅6~8个,宜有1个大型影厅和两个中型影厅;大型多厅影院座席数大干或等于2000个,宜有两个大型影厅和3个中型影厅。在厅容的构成上,100~200的小厅在多厅中占很少的部分,小于100座的厅因其技术与经济性能均难得到保证,在新建影厅中已很少见到,200~400座席的中型影厅成了多厅影院中数量最多的类别,它们是影院的中间力量,500~700座席的大型影厅虽数量不多,由于其容量大、功能全、性能高,成为综合影院放映大片的主角。在大中型多厅影院的厅容搭配组合上,一般都是由一到两个大厅配以三到四个中厅和少数几个小厅。因为容量在300~400席上下的中厅往往是最适于多厅影院的基本构成。对影厅容积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每座容积:一般来说小厅每座容积为6m3:而大厅的每座容积为8m3。从目前情况来看,该指标基本适中,从发展来看,电影院设计总是朝着提高观众舒适度的方向发展,随着银幕尺寸与座椅宽度和排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指标将会显得偏小了一些,GB/1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里推荐的电影院最佳每座容积为6~8m3。

3.3电影院声学设计要点

电影院不同于音乐厅和歌剧院,它是通过电声还原影片录音效果的场所。人们在电影院里听闻的要求,综合来讲是语言清晰可懂,音乐优美动听。我们在建筑声学上可控制的一些标准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

1、适宜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在电影院中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从录音棚录制的声音的重发,有着它自己的混响时间T1,电影院也有它的混响时间T2,录音棚和电影院的混合是一种无方向的电声耦合,最终的混响时间T是同时受到录音棚和电影院混响时间的影响,声能衰变不呈现简单的指数衰变法则。在这些条件下,电影院最终的混响时间T近似为T3=T1。+T2。由此近似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使电影院最终的混响感接近录音棚的混响感,就要尽量地降低电影院的混响时间T2,但电影院的混响时间并不是越低越好,设想一下我们即使是不惜代价把电影院混响处理为零,也绝不能说观众在大厅里所处的声场和录音棚中的声场相同,因为混响过程是由在逐渐的延迟反射中,能量的逐渐衰变而形成的,此时受声点接受的声音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射声。但在观众厅混响为零的情况下,人们感受的声音也只是来自于一个声道或几个声道。因此在还原影片录音效果时,并不在于电影院最终的混响时间完全等于录音棚的混响时间,而是要使观众有身临影片中三维空间混响的感受,这就要求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过电影院混响空间的作用才能达到上述效果。依据GB/TS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电影院观众厅中频500Hz~1000Hz混响时间推荐

值,观众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允许范围。

在满足混响时间的前提下,室内的强吸声材料宜布置在前后墙及左右侧墙的上部位置。吸声构造可选用50mm厚玻璃棉板(容重80kg/m3)外包布或采用穿孔金属板做为饰面层(穿孔率大于30%)。

2、适当的响度(足够的声压级)和均匀度:观众在欣赏电影时,观众席区内需要足够的声压级才能使对白有较高的清晰度,为了得到较高的清晰度,希望观众接受对自声压级大致为70dB左右。声场均匀度应不大于6dB,声场的均匀分布主要有赖于扬声器的正确摆位(扬声器的空间位置及扬声器的辐射角的覆盖)和观众厅的体形设计、界面处理。为了减小观众席前后场声压级差,扬声器大都放置在银幕高度的2/3处以上。扬声嚣的辐射主轴射向2/3的后座,对于经过强吸声处理的后墙,扬声器的主轴可直接指向后墙。

3、控制环境噪音的干扰:观众厅的背景噪音是指影院相关设备全部开起,电影音响没有输出,观众厅所测得的噪音声压级。专业电影院在放映时,对声音造成干扰的噪音主要有观众厅内空调机的噪音、放映机放映的噪音、相邻影厅传来的噪音及观众本身的噪声。除了观众本身发出的噪声很难处理之外,其他的噪音我们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降低。空调机的噪音可以通过加大空调的通风管道降低,放映机放映的噪音可以通过特制的光学玻璃或多层玻璃或其他的隔声构造来降低,相邻影厅传来的噪音可以通过加厚单位墙体的面密度或采用多层复合墙体结构来降低。高隔声构造可采用三层不同厚度的石膏板或水泥纤维板加100mm空气层(内填50mm厚玻璃棉)再加三层不同厚度的石膏板或水泥纤维板的复合隔声墙体,该轻质复合墙体的隔声量可达到55~60dB。影厅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厅内有空调开启时,厅内的自然稳态噪声宜不高于NC25噪声评价曲线值,扩声系统的总噪声级应不高于NC30噪声评价曲线值。

第4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音质设计;艺术性表现;主观评价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timbre design is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audience.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decision to the sound design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reason, also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erceptual and the rational. Both the superiority of timbre design is 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acoustics,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visual effect can get on the biggest audience identity.

Keywords: timbre design; Artistic performance; Subject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TU112.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声设计艺术性表现中材料的媒介性

综合性体育馆是以视、听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体育馆比赛大厅空间形式设计应与音质设计相配合,音质设计对观众厅空间的影响除在空间大小、平面形式等宏观的选择上,还影响和决定了大厅空间界面的形态。

建筑声学设计中声学材料(或结构)应用与表现是音质设计的物质基础,也是空间界面的物质存在。声学材料与结构除了具有声学性能外,通过本身具有的肌理、质地和色彩等视觉属性,也是实现大厅空间细部特征的有效工具。材料对设计意图的表达,来自于设计师对材料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赋予材料以理念,促进建筑视觉形象的表达。声学材料(或结构)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加工方式,能够形成不同的审美体验。例如木材沉静、亲切的自然信息对空间温暖感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心理需求;金属材料的多样化形态体现了当代建筑表皮注重人心理感受与高技术相平衡的思想等。

2声效空间中声学材料的表现方式

声效空间指的是用于观演活动的室内封闭空间,是具备建筑基本范畴(实用、坚固、美观)并兼有室内声场属性的空间。声效空间的空间界面形态传达出了音质设计的目的,这种目的决定了声效空间与其它空间的差异性,既有某种秩序的存在。声效空间的秩序来自于对空间形式的需求和良好音质的功能制约,是一种实用空间的物质性表达。

材料作为空间界面表现的载体,影响着空间的划分强度和品质的塑造。在空间界面的设计中,声学材料与构造是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众的物质手段,具有其自身的媒介表现性。声学材料与构造的组合方式或表达方式决定了界面信息的传达方式,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声效空间是由声效界面通过对功能、形式和材料的选择与回应来完成自身属性的。因此,从声学设计的角度理解,声效空间的艺术性表达关注于构成空间体量的声学材料与构造的表现方式,以及这种表现方式带给空间中人们的建筑体验;从建构的角度理解,空间的形式与音质要求相契合,是声效空间的艺术性由内而外的体现,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也是声学发展的必需。

3声学材料的运用与艺术表现

当今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体现出更多理性的设计观念,重视和关注于建筑的细部和表皮,这些正是通过对材料表现的运用所表达的。

通过感受声学材料的构造方式和材料在细部中的体现,可以进一步理解界面在控制声音的过程中所担负的作用。声学设计中,声学材料同时展现自己的肌理、色彩、质地以及光环境等,空间形式的美感与这些相关元素的组合是否适当直接相关。声学材料的运用是多种材料和构造的综合运用,而不是通过单一材料的选择来进行的。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可折叠或可弯曲的建筑表皮形态对原有界面进行替换,使界面根据使用的不同需求进行形状的变化。

对于建筑内部使用空间来讲,进入建筑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传播受众的角色,他们在直觉感知、行为体验的过程中,与建筑表皮所承载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并作出反馈。在声学材料(或结构)的运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材料表现与受众认知途径的搭接、以及受众解读的附着因素。声学设计作为体育馆设计的组成内容,声学材料(或结构)的选择与应用对设计意图的表达与受众心里的契合至关重要。

4分立与趋同――建声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

在体育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室内综合性体育馆,其建筑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都面临着更高、更综合的要求。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听觉和音质感受与非声学参量(包括视觉、热舒适度)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建筑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1]。

基于近年来国内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声学设计的脱节,引发了本文对两者研究范畴的思考。从设计实践中不难看出,建筑师与声学工程师相互之间问题上的争执与矛盾,多是由于所持的技术价值观不同而造成的。事实上,设计的脱节不仅影响了功能的正常使用或缺乏美感的形式,同时也造成了设计上的遗憾和不必要的浪费。综合性体育馆声效空间的室内设计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的构思,然而实现的过程却依赖理性的技术,这是一种分立,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与声学功能需求的关系之中。声学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是具有观演功能建筑空间所特有的课题。建立在理性的技术基础之上并注入了感性的建筑思维的声学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现出现代空间造型设计对音质设计的认同。

结论

技术与艺术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2]。在综合性体育馆建筑空间中,声学材料(或结构)以界面的形式及其自身质感、色彩等视觉属性来影响空间的性质。在声学材料(或结构)的应用方面,各种新型声学材料与复合材料的使用是体育馆比赛大厅音质改善和空间美感营造的基石。

音质设计在于使声学材料的声学理性在视觉上得以充分的表达,将自身的材料质感展示出来,体现表里一致的真实效果。良好的大厅声环境是建筑形式、音质设计的结合,也是材料特性与结构的形态表达。在追求声学逻辑合理性的同时也实现材料的美学价值。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具有声学功能与视觉需求的双重属性,音质设计的艺术性表现能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但其艺术性表现的意义不仅在于视觉形式本身,更重要的还包括了其所传达的情感。这是音质设计在达成声学功能之后,体现在形式之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声乐

基金项目:2008年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高校声乐技巧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HUY2008-50。

有效教学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有效教学的研究。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声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

声乐有效教学是指声乐教师遵循声乐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成功促进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声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实施最佳的声乐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和表现能力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通过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声乐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因此笔者认为,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根据“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提出优化声乐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试图为实现声乐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认真分析学情,把握真实状态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多以单人课和小组课为主,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个性、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增强声乐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学情分析不仅要了解声乐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还要研究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期望、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此外,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声乐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差异地适应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适切性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准确性和明确性,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首先,声乐教学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声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撰写,以声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当然,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要求在每一节声乐课上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声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定的层次。声乐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必须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制定面向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即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之分别适合于好、中等、一般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声乐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三、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的选择是优化声乐课堂设计,实现声乐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声乐课堂教学存在单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形式,再加上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在选择声乐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本节声乐课教学的任务、内容、对象、方式、手段、条件等诸多因素,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使用示范法的时候笔者认为,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在布置其演唱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完整示范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教师规范的示范能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学生明白该如何去演唱与练习;而对于程度较深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先通过一些语言解释或分析乐曲,启发学生对乐曲有所理解之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通过示范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帮助。在声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式教学法等,如果教师在一节课或者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单一的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教学单调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又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它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是两者有效的统一。在以往的声乐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预设,忽视了教师的经验与风格、学生的认识与体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设计的教学策略则完全一样,使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千人一面,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弹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创造性的空间和时间。其实声乐教学的设计不仅存在于教学前的备课环节,还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临时发挥、声乐教师的即时表现也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声乐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判断和操作,按照学生声乐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万法或改变教学策略,教师的这些行为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声乐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坚持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既要重视课前预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种积极的动态设计的能力,这样才能提成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声乐有效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声乐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展”,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深入吃透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声乐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 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j李宗堂.引导学生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音乐,2001(2)

[3]沈建民.论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4]龙宝新.陈晓瑞.有效教学概念的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程 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作者简介

第6篇:声学设计范文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厅堂建筑设计时,均要由建筑师、声学顾问和剧场顾问组成联合设计组,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一道工作,直至项目完工。这是国外厅堂建筑之所以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只有明了建筑声学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惯常做法,方能保证我国的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级与投资规模,参照国际或国家规范来确定建筑物室内噪声标准,是噪声控制设计的首要内容。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第7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厅堂建筑;声学;设计

作为听音场所。厅堂建筑的听音质量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声学设计,确保其音质。只有明确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和手段,才能保证厅堂建筑具有良好的音质。

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9.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

10.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11.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二、声学设计的手段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厅堂音质模型测定是建筑声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厅堂中短延时反射声的分布,是决定音质的重要因素。在缩尺模型中,用电火花作为脉冲声源测得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与实际大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对在设计阶段确定厅堂的大小、体型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混响时间是公认的一个可定量的音质参数,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预测所要兴建厅堂的混响时间。声场不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音质参数。

模型试验的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表达与实际厅堂相同,但需要根据厅堂模型的缩尺比s,在混响时间测量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时对测量频率作相应改变。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特别是高频声波,它的由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差别很大,对混响时间测量结果,需采取对空气吸收的影响作相应的修正,且有足够的精度。

对于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厅堂音质模型的缩尺比s一般采用1/5或1/10,也有采用1/20的,但因受试验设备和频率过高的限制,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对混响时间的测量,缩尺比s为1/20时只能对应实际厅堂1000Hz或2 000Hz以下的频率。推荐缩尺比s不小于1/10,对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可扩展至实际厅堂中的4000Hz。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的精度也较高。

模型的内表面形状,有些起伏尺寸比较小,对声波的反射和扩散没有多大影响,在制作模型时可适当简化。但必须保留等于或大于实际厅堂中声波为2000Hz的波长的起伏,不能省略。因为这些部分会对声场的不均匀度有较大影响。要使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各个部分,包括观众席的吸声系数在所测量的频率范围内与相对应的实际厅堂内表面各部分及观众席的吸声系数完全相符,实际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允许有±10%的误差。

为了避免在模型中的背景噪声过高导至动态范围达不到要求而影响精度,厅堂音质模型的外壳必须有足够的隔声量。舞台空间大小、形状及吸声状况,对观众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混响时间及声压级分布有很大影响。在模型试验时,这部分宜包括在内。舞台空间部分的吸声状况也应进行相应的模拟。

第8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声景学;园林景观;应用分析

声景观设计在类别上主要分为自然声、人为声以及历史文化声3种要素,基于各种声音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方式,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要进行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全面分析,从而使建立的园林景观能在优美、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声音方式下产生和谐的园林艺术效果。

1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严重的噪音

园林设计中影响噪音主要有2个决定因素:一种为严重的交通噪音,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都位于城市的中心,由于人口密度和交通量都比较大,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中出现明显的交通噪音;另一种是人为噪音的出现,由于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在黄金周时期人们到园林进行参观的人数比较多,人们在交流或各种活动中出现噪音,给园林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Ⅲ。

1.2没有科学的人工声乐设计

在城市园林中多数都设置了智能的音响系统,为了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友好的沟通和发挥情感因素,往往会在某段时间播放广播或音乐。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大众的要求,如人们年龄不同、风格不同、生活方式和时间不同,都有可能影响人们的不同看法,这些人工声盖过了自然声的效果,长时间下去只会让人们作为一种噪音产生反感。

1.3没有将设计与场地进行结合

每个场地都有自己的声音环境,例如,空间比较狭小的园林或水域比较湍急的园林,还有一些动物群比较集中的区域,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加大对植物生长的侵害。现在的园林声音设计中,并不是声音的种类越来越多才能产生良好的意境,而是声音的特性、环境与场地之间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

1.4忽视人为声景的表现

人们来到园林中主要是要放松自己的心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但人们在休息或游玩过程中还只是以静态的方式去聆听,这种单一的设计方法使游人只是根据设计师的思想运动着,忽略了人为声音的创造。因为人们在园林游赏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积极、向上的声音,如女人的高跟鞋、游船的划桨声、情侣之间的谈笑声等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解决对策

2.1降低负面的噪音

在一些风景比较名胜的地区,一般要制定适应的人员容纳标准,将人员进行限制来保障园林地的生态建设,同时制定相应的噪音容纳标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根据这一标准进行限制。对园林的特殊区域进行声音限制,使人员在观赏过程中实现人性化与规划化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园林垂钓区、人们休息区域都要对声音进行严格地控制。对室外的交通噪音应安装警示牌,禁止进出的车辆在不必要的状况下进行鸣笛,从而改善交通的规范性。

2.2增加科学的自然声比例

为了园林能够增加更自然的声音效果,就要加强风声、雨声、水声、鸟类以及虫类的叫声。在林园中利用不同的形式增加水声的设计或利用动物的声音创造大自然的声景效果。例如,在园林景观中增加假山的建设,在湖边放养禽类等方式,使自然声音也能体现在人工园林景观中。

2.3结合当地的文化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特色,如地方戏曲与声乐之间的配合,园林主要以静态美为主,加入具有动态的戏曲因素,能使人们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增加不同的文化效果,使人们能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2.4调动游人的互动

在前期工作中对绿地做好调查,设计师通过人们对声音的类型、数量以及各种形式的调查结果,选择人们意见比较同意、喜爱方式比较多的实施设计方案。人们在园林游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声音,在园林中安装声音的采集设施进行保留并利用创作景观小品,从而加深人们对声景观的认知程度。在园林中还可以利用隐藏声源的方式来加强声景观的效果,不仅会引发游客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9篇:声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声景;声景学;园林景观

历年以来,“视觉的景观”一直形容的是景观设计及其研究领域,也可以这样说,绝大部分的设计着重重视觉方面的要素,而对于其他的比如感官知觉方面基本上考虑得很少。虽然人所能全部接受的信息中,大约有80%来自于视觉要素,但其他的信息接收与感知的方式,是通过听觉等感官途径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视觉所不能够代替的特点与作用。在园林景观的环境中,不仅视觉元素能对人的审美观产生影响,其它的声音元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的五官感受中,听觉作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感知园林景观、进行景观审美的重要途径。随着园林景观应用范围的扩大、层次的提高,园林环境中其他景观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收到人们重视。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与此同时,人类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们不可能放弃现存的文明回到原始的自然的环境中,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却一步一步地破坏自然环境的声音。

1 声景观相关理论

1.1 声景观的起源

Soundscape是由“sound”和词缀“-scape”复合而成,相对于“视觉上的景观”,它更倾向于解释为“听觉上的景观”。芬兰的一个名叫格拉诺的地理学家在1929年提出了“声景观”这一名词,但其后的几十年里它并未得到很大的发展。直到加拿大作曲家莫雷教授提出了“声景观”之后,大家才开始真正的熟悉它,它也慢慢地被用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之中。

1.2 声景观的分类

按发生对象(声源)分,是园林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最为简单且有效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可分为:自然声、人工声、活动声、历史文化声等。

(1)自然声:指来源于自然界中一系列的声音现象,如水声(溪流、瀑布之声)、风声、动物声(昆虫、鸟类之声)、植物声(落叶之声)等。这种声音无论在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中都应用较为广泛,因其能给人产生心理上的变化(愉悦感、悲伤感等)而深受游人喜爱。

(2)人工声:主要为通过人工制造的方式产生的声音,包括人人之间及人际之间交流所能发出的所有声音。如叫卖声、电子音乐声、人工仿声、广播声、交通噪音等。电子音乐声、人工仿声、广播声通常给人愉快、兴奋之感,而交通噪音往往给人以沉闷、抑郁之感,如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地中大多都设置了背景音乐系统和广播系统,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游人往往在园林绿地中都能听到欢快的音乐。

(3)历史文化声:某一历史阶段所特有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与文化结合较为紧密,如戏曲声、叫卖声、打响器声等。五六十年代,北京京城胡同里的叫卖声堪称一绝,它句子简短,重点突出,抑扬顿挫,京腔京味,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除了叫卖声之外还有打响器声,儿时印象中收垃圾的,用一小木棍或铁棍敲击铁器而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耍猴人敲击铜锣时所发出的清脆的声响"其次,还有戏曲声,如京剧、豫剧、昆曲等等。

(4)社会音:收集现今社会存在且较具意义之各种声音,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有声音,例如卜卦、学校钟声、菜市场叫卖声、火车汽笛以及飞机的起落声等。

2 声景观的理念与功能

2.1 声景观的理念

即便同样的声音,但是在所处的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不但使声的传播、吸收、反射、透过等物理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听觉效果,而且由于环境氛围的不同,人的感受也会有很大差别。不管是从简单的物理现象考虑,还是从景观审美方面考虑,声景观不但包含了自然界中实体所产生的的声音,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现实不存在的声音,如脑海中的声音、回忆的声音等等。

2.2 声景观的功能

众所周知, 声音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那些看来与自然相和谐的园林设计产物是与它们场地相适应的结果,例如:沿海岸逐级跌落的海滨住宅;幽雅的山谷里,那些与植被、等高线及其他地形特征艺术性地融为一体的地块;社区中心的学校,有公园般的活动场所,有安全怡人的步行道可以抵达,因此,在对项目要求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同时,我们应对场地和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光理解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且包括整个场地及场地外的周边环境,甚至包括远至天际线的周边环境。我们不但要用眼去观察,还要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深刻体验这块特定景观区域的独特品质,我们在场地内所能听到的一切也都是场地的一部分,需要作为设计因素来考虑。

3 园林环境中的声音景观设计及调查

3.1 声音景观设计

园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同的时代对园林的功能与审美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园林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园林中的声景观应当与园林中的视觉景观相互配合,方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起到审美感知的联合与审美意象的发生。人对于环境中的声音根据个人的背景、经验,存在自己的理解与含义,在环境中存在的声音进入听觉器官后,能够引发人对声音的意象,进而对声音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

3.2 声音景观调查

本研究以西湖周围的公园为例,进行园林景观的声景现象研究,探讨了声景观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种调查方式,如下:

(1)实地调查。在 2006 年 11 月对西湖周围的园林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地理位置、声音环境的构成及空间分布等。

(2)问卷调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作了相应内容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园林环境中对声景观的评价,以及对于园林中声音元素的敏感度。具体的问卷分两次进行,采取当面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1份,回收率为82%。请游客对问卷中所列举的声音的好感(厌恶)度、与周围景观协调度进行评价及对这些声音的主观印象。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对公园各声要素的评价中,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气息的自然声(如树叶的沙沙作响、鸟叫虫鸣、风声、喷水声、流水声等)好感度与协调度的评价都很高,这与人们到园林中进行活动的目的非常一致。园林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是进行自然对话、休息娱乐、转换心情的场所,因此,能充分实现这些目的的声要素获得较高评价是理所当然的。与此相对应,让人们又重新回到城市生活和氛围的声音,如信息播放、车流声等获得较低评价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此外,通过调查我们还可以发现,好感度和协调度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好感度的评价得分顺序和协调度的得分顺序基本相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声景观好感度的评价与该声音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有很密切的关系。由此也可以充分证明声景观的特征:声景观是园林景观整体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4 结语

作为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声景观其实非常有用。本文通过对它的的解析和把握,并且以以西湖周围的园林景观作为例子,清楚地分析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阶段及方法,以此达到能够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导入声景观设计理论的理念,为园林景观研究带来新的挖掘点和切入点。声景观的设计不仅是“物的设计”,还是一种理念和思想的设计,是全面、综合、积极主动的设计。在历来以视觉为中心,以物的设计为主体的景观研究领域引入这种理念,不仅可以充实设计内容和变革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引导更加客观、全面、生态的景观设计,而且能够起到以声音为媒体,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提高自我环境意识,因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