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方经济范文

地方经济精选(九篇)

地方经济

第1篇:地方经济范文

关键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5日

从1978年开始,我国试图形成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来诱导地方政府采取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行为模式。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和行为目标,地方政府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特殊的市场经济主体,并且这个市场主体具有了凭借掌握的经济资源直接参与经济发展来获取最大化垄断租金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第一行动集团”,地方政府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起着特殊的作用。

一、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界定

目前,学术界广泛使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这一范畴,但对于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并不明确。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等概念常被替换使用。在实践操作中,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形式多样、关联复杂,一些原本并不针对经济领域的行为结果往往会影响到经济领域,这反映在理论研究中也必然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界定的模糊与分歧。导致很大一部分学者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等同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认为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地方政府组织依照法律对地方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对策性管理行为”,从而否认地方政府是拥有独立经济利益且能够独立行使经济行为的主体。

本文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从中央政府财政分权过程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此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经济主体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凭借财产收入通过直接的资源消耗参与资源配置行为,如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行为即属此类;另一部分则是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能够借助政治权力通过宏观调控间接干预资源的配置。此类行为虽不是地方政府对实际资源的直接消耗,但政策执行效果能够广泛影响经济运行的效果。

二、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企业家政府

(一)传统的政府行为假设。经济学分析首先是建立在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假定基础之上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别,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仅作为其下属机构的地方政府)在这种利益一致性的社会中扮演“中心人”角色,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万能中心”。政府“中心人”角色建立在如下的假定之上:1、政府官员具有公正无私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的唯一行为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总体利益的最大化;2、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除人民利益和全社会利益外,政府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目标;3、政府有完全的“理性”来执掌公共权力,能够从全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来管理和组织经济,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府“中心人”角色在各国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中遭遇了困境,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后果与目标的差异证明,上述政府“中心人”的行为假定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各级政府不是经济主体从而不存在有别于公共利益目标的独立利益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陷。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的假定来源于某种先验理论模式的规定,而非从客观实践中抽象而来,实质上是把主观上希望的“政府应该怎样行为”等同于了客观上“政府就是如此行为”,违背了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进行理论抽象的过程中,把个别而非整体的行为方式如大公无私等作为理论分析的逻辑前提,使理论分析一开始便失去了一般性和准确性。因此,方法论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传统政府行为分析内容的缺陷,突出表现为不承认政府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进而忽视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目标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的偏差。

(二)修正后的地方政府行为假定——企业家政府。在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范式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修改上述假定前提,努力地使地方政府行为的基本假设与现实相符合。唯有如此,方有可能保证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实践保持一致。

第2篇:地方经济范文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转变、公共事业的发展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手段,区域经济发展也应该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领域,市场是无效的或是缺乏效率的。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各种情况。在市场失灵下,公共产品不能实现完全、公平的供给。因此,克服市场失灵通常要求政府的干预。但是,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能是辅的、补的,而不能过度的进行强权干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2.政府利益地方化

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异化行为,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公共服务缺乏

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投人不平衡,偏重生产性和盈利性的经济类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而对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在公共事业的投人上,又没有把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分开,导致公共产品领域不断扩大,给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使财政支出捉襟见肘,这既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发展,又限制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三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的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

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场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因素、产业结构布局因素和政策等。要克服这些因素,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作用。

1.制定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引导本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根据中央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确定发展规划的分步实施落实。其次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确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再次要确定发展本地经济,引进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重点方向和目标。最后制定良好的地方教育政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相互补充。

2.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职能。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3.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政府管理创新

首先,将公共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能,凸显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强化地方政府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的着力点。

第四,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特有作用,淡化行政区划,强化经济区划,破除行政壁垒,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4.培养人们的市场意识,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市场意识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了市场人们自然会有市场意识,但是市场又是依靠有市场意识的人建立起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首先要转变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自我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下放权力,市场的事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去调节。地方政府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确保区域政策的严肃性、有效性、连续性以及稳定性,保障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能够依法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创造一个稳定预期收益的投资环境,给各类投资者以信心和激励,从长远的角度促使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

5.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内产业空间组合的状态,合理地利用区域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求得更大的区域效益,是地方政府的最终目标。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长期受条块分割的影响,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同化现象较为突出。根据区域产业集聚理论,由于区域的主导产业,在生产上或者在产品分配上有着密切联系,或者在布局上有相同的指向性,这些产业按一定比例布局在区域的某个优越的地区内,就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生产系统,改善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从而使区域整个生产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各个企业功能之和。从企业发展方面来看,为私人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资金支持和财政承诺;以区域内主导产业为主建立竞争优势;设立可量化的目标以监测其进展;促进区域市场而非地方市场的发育等。

6.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完善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

第3篇:地方经济范文

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的投资主体还是政府和企业,在长吉图地区主要是吉林省政府的投入以及长吉图地区的工业企业的低碳投入,考虑到吉林省主要的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都分布在长吉图地区,本文在数据的选取上主要以吉林省大型工业企业的数据为主,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一)投入指标的选取在企业投入方面本文选取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经费作为地区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投入指标。因为,目前地区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的废料排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地区,其大中型企业有责任投入研发经费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考虑到研发经费的投入到产出会有一个时间跨度,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使用2009年的企业研发经费数据进行分析。在政府方面的投入,主要考虑政府在地区经济建设中主要扮演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使得地区产业结构向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选取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GDP比重作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投入。地区能源消耗总量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能源的总和,这一指标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加以研究。(二)输出指标的选取GDP作为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输出指标进行研究,各地区GDP表明了各地区当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将各地区GDP作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当年输出成果。用以反映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指标就是碳生产率,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又称为“碳均GDP”。本文利用现行统计数据中的“万元GDP能耗”,计算出每一个地区的碳生产率水平作为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果产出。选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减少幅度”这一指标来衡量各地区工业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效果。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减少幅度计算公式如下:(式略)

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MaxDEA5.2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了DEA效率分析,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区低碳经济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从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来看,各地区效率差距在缩小。并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为DEA有效,综合效率值为1,只有12个地区DEA效率值不足1,表明这些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在投入和产出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就吉林省而言,低碳经济发展DEA综合效率没有达到1,仍然处于DEA无效状态。吉林省在近几年的投资建设中不断提高本省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的将长吉图地区作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区,重点建设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新模式。虽然目前吉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DEA无效阶段,但是我们看到吉林省的DEA得分也较高,达到0.90。从全国来看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全国后列,体现出吉林省在长吉图规划下进行的经济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低碳经济DEA无效的地区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就是说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吉林省2010年GDP排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2名,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其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水平排在全国的第20位,同样位居全国后列。在全国看,有部分地区由于地区自然资源保护较好,低碳经济产出较多而相应的投入较少,显示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DEA有效,也有省份由于传统工业较发达,虽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投入较多,但效果并不理想。吉林省由于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传统污染型工业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年代久远,生产效率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大,吉林省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资源改造和更新这些陈旧设备。本文主要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进行分析,也就是保持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投入量不变,评价地区的低碳经济产出是否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也是各地区管理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既有投入是否产生了该有的产出。在对DEA无效的12个地区进行投影分析时发现,各地区的产出都没有达到既有投入应得到的产出。就吉林省而言,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还有一定增长的空间,地区GDP产出经过DEA方法测算可以再提高941.09亿元,地区GDP完全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11%,这样吉林省的GDP就可以在全国排在第18位。碳生产率可以提高23.62%提高到2.41,而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减少幅度应再减少3.65%。这些都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即可达到,这也是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DEA无效的关键。

长吉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4篇:地方经济范文

2009年,因为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欧美等国家的大型商业银行深陷财务危机,一大批中小商业银行相继破产倒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信贷投放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作为单体数量最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群体更是实现强劲发展,主要业绩指标继续向好。而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向好,城市商业银行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来自于结构调整、资本约束、风险管理以及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进一步加大。作为云南本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玉溪市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却取得了骄人业绩。玉溪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是如何逆境而上、发展壮大的,有何经验可借鉴?带着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玉溪市商业银行董事长旃绍平。

《A时代财富》:作为中国银行体系的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正逐步成长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一支生力军。请您介绍一下城市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一些特点。

旃绍平: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立足机构本地化。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之初,便与地方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关系,积极为地方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立足地方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实施机制灵活化。与国有大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更好的机制效率和地缘客户优势。在机制效率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实施扁平化管理,决策迅速,手续方便,业务规划、信贷规模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地缘客户优势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关系密切,相互熟悉,更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第三,发展道路特色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特色。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大力支持当地的市政建设、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方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不断调整自身发展规划,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品牌。二是业务特色。城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将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市民作为“立行之本”,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服务特色,努力树立广大市民服务口碑,不断开拓“银行走进中小,银行走进居民”的新局面。三是监管差异化。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后,对城市商业银行确立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以“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缩小差距、科学发展”为原则,实施“一行一策”,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了城市商业银行灵活的机制,体现出监管部门在监管政策上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别。

《A时代财富》:针对这些特性,您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在振兴地方经济中起到什么作用?

旃绍平: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地方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限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在振兴地方经济中发挥着较大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城市商业银行为振兴地方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振兴地方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推进,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连接储蓄资金和投资资金的桥梁,通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储蓄,然后转化为货币资金,再通过信贷投放,转化为生产资金,从而实现资源配置,促进投资增长,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城市商业银行为振兴地方经济提供渠道支持。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逐步转向大中城市、大企业,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以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为目标。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则更多依赖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为地方的优质项目、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扩大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渠道。

三是城市商业银行为振兴地方经济提供保障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资料显示,全国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90%的就业机会,贡献了80%的工业附加值,提供了70%的出口创汇,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收入。在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将“服务中小”作为市场定位后,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审批创新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振兴地方经济提供保障支持。

《A时代财富》: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增强地方经济调控能力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旃绍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金融活动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地方金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向、现金收支和清算支付,反映地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通过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结算等金融手段对地方经济主体产生影响,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手段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调整授信规模、授信对象和存贷款利息等,从而调节当地的流动资金总量,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

《A时代财富》:城市商业银行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方面功不可没。请您谈谈贵行是如何确保国有资产不断增值的?

旃绍平: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国家所有权者权益大于期初国家所有权者权益。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将承担起国有资产增值的责任,玉溪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主要建立起四个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第一,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玉溪市商业银行按照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经营要求,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施经营管理风险目标保证金考核办法,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将经营层的收入同银行的经营效益挂钩,让经营者既承担起管理责任和经营风险,又能提高薪酬,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第二,建立健全经营透明机制。玉溪市商业银行建立了经营层向董事会的报告与报批制度,通过周工作例会制度建立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的经常性信息沟通渠道,确保董事会及时获得履行职责所需的足够信息,掌握银行的经营动态,确保国有资产增值。同时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加强财务审计,通过媒体刊登年度报告摘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实施大众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第三,建立健全监事会监督机制。一是增强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监事会当期监督的能力;二是增强监事会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监事会工作的创新能力;三是增强监事会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监事会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四是准确把握职责定位,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机制。为发挥玉溪市商业银行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作用,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遵循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从管权、管人、管钱、管物等环节入手,强化监督,防止职权滥用,加强督察,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A时代财富》: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旃绍平:纵观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初期具有“两高一低”的特征,即风险高,不良贷款率高,经营效益低。经过政府和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懈努力,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才得以化解,2009年末,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3%。历史的前车之鉴警示我们,城市商业银行应以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着力点,追求稳健经营的企业价值,建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构建起集约、灵活、反应迅速的风险管理体制;通过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策略,逐步从单一信贷风险管理开始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通过加强非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起操作风险的预警、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实施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起资产质量的监控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性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风险防范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让城市商业银行经得起市场的洗礼,经得起风险的考验,要像经营百年老店一样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我们不求最大,但求最精,不求最强,但求最长。城市商业银行只有以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着力点,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成为“风控为本、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地方精品银行,才能走出一条属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同存异”,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总结一下就是,以内控及风险防范机制为着力点,以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资产质量为分目标,以提升经营业绩为总目标,把城市商业银行建设成为内控严密、管理规范、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地方“百年老店”。

《A时代财富》:自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的通知以来,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一大批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那么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旃绍平:首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95年全国有5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由于当时在法人治理、风险管理方面较弱,城市信用社蕴藏着的巨大风险。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开始,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二是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市场上共出现了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四级分类,当时账面的不良贷款率是30%,按照五级分类的话,不良贷款率可能超过了50%,资本充足率更不用提,可能是负数。为了化解这些风险,监管机构、各家城市商业银行齐聚一堂,共商大计,探索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途径,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加速阶段。从2003年到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的指导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总结自身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化解风险的途径与方式,使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盈利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实施跨区域经营,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尝试联合重组,实施公开上市,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银行的发展之路。

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起到了保障性作用。首先,地方政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城市商业银行的改组之初,中央则确定了大力依靠地方政府的策略。根据相关法规条例, 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东由当地企业、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地方财政入股资金构成。其中,地方财政为最大股东,入股比例为30%,同时又规定单个企业入股不能超过10%,个人不能超过 2%。因此,地方财政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居于控股的地位,再加上当地企业又多为国有企业, 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实际上地方政府掌握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其次,地方政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通过资产置换、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注资等多种方式,使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得到了有效补充,历史包袱得以缓解,不良贷款率下降,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第三,地方政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业务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初期资产规模小,产品单一,业务创新能力差,地方政府通过业务、代缴费业务的开展和银政合作的方式,带动了城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我们知道,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没有存款,银行经营就无从谈起。正是存款的大幅增加,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上大施拳脚,同时地方政府从技术、人才投入等方面给予城市商业银行大力支持,夯实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基础。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同地方政府的“水融”,地方政府犹如涓涓细水,滋润着城市商业银行的成长与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反哺”着地方政府,肩负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地方政府是“雨”,城市商业银行则是那“雨后的春笋”,地方政府同样需要城市商业银行这一重要资源。因为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控制一定的金融资源以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地方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现有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渠道有限,而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融资又受到法律方面的限制,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的局面下,地方政府必然会寻求控制一定的信贷资金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以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国有商业银行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要求,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收缩、贷款权限的上收,地方政府控制力变弱。尽管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一定劣势,但其地方性的特色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加上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可以更容易地促使城市商业银行为地方经济服务。

《A时代财富》: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向好,贵行都有哪些新的发展以及重大举措?明年有何新的发展目标?

旃绍平:20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不可避免,中央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国民经济逐渐走出低谷,逐步向好。2010年,玉溪市商业银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的发展战略和“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支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生态的产业、项目,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至2010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64.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2亿元,资本充足率12.22%,不良贷款率0.55%。在公司治理方面,实施增资扩股计划,补充核心资本,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运作机制;在内部管理方面,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着力点,以业务创新为中心点,以信息科技建设为助推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发力点,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凝聚点,促进全行发展水平的提高;在跨区域经营方面,4月,我行牵头组建的第二家村镇银行――楚雄兴彝村镇银行开业,6月,异地分行――昆明分行开业。跨区域经营的实施为全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全行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1年,全行将确立“立足滇中,服务云南,辐射东盟”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市政银行、市企银行、市民银行”的市场定位,立足地方,坚持中小,服务市民,围绕财务稳健性指标、客户服务指标、客户分类指标、业务发展量的指标、业务发展质的指标、组织结构指标、业务保障指标、软实力指标、核心竞争力指标、组织保障指标等十大指标,采取措施,加快发展。

一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优化流程,发挥灵活的审批机制优势,开展小企业的流程银行试点工作,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将个人业务、小微企业作为全行发展的重点,提高零售客户的比例。

第5篇:地方经济范文

1机会(0pportunities)

(1)对外贸易和交流为黑龙江省引进了新型的低碳技术与经验“:2005年7月,中英合作‘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项目开始启动;2005年9月,中国和欧盟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2006年1月,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六国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技术合作成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石,中国巨大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促使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转让[5]”。那么瞻望远景,黑龙江省可充分利用这从外引进的机会,利用先进科学的技术,以及丰富可靠的经验基础,积极开展CDM项目,以尽可能地起到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模范及带头作用。(2)全国各地对绿色食品、天然蔬菜的需求增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普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患心血管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患者与日俱增,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转变。肉类血脂丰富的食物,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反而绿色的植物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转基因食物的增多,人们更热衷于绿色、纯天然的食品。这些因素,自然给黑龙江省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作为黑土地的第一大省,盛产水稻、大米、麦子、高粱等粮食,葡萄、苹果等水果,以及各种绿色纯自然的蔬菜。目前有很多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公认为安全无毒的免检产品,绿色食品的数量、农业的种植土地面积、农业畜牧业的销量,稳居全国前列。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长和天然地理优势奠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

2威胁(Threats)

(1)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停歇,可利用的资源量也越来越少。比如大庆的石油、鸡西的煤矿都被开采的渐渐衰竭。这些曾经为国家提供资源、赚取利润、提高税金、引以为傲的城市,不但担忧自己的未来生存,也还对我省及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方面的威胁。(2)环境污染太过严重:汽车尾气、重工业的气体排放,使我省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让我们假设有一天,低碳经济实现了,空气却不再清新,到那时想改变我们的空气,生活的空间,就会很困难。(3)低碳经济的标准、底线、理想程度没有设定:因为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导致政府、地方管理组织并不清楚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目标,难免会盲目地、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的开展。这无疑会浪费资源,使社会负担日益沉重。

3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3.1调整产业结构比例将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合理地调整:重化工业方面、高耗能高产污工厂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应大力建造新能源、新技术、耗能低的新型产业工厂。3.2提高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在某些方面,比如先进的可减排的交通工具、电能与光能、风能之间更好的转换,还需要提高与创新。我国技术开发才刚刚起步,应该培养更多的人才,投资在人才技术的培养上。3.3合理利用能源进行能源的可利用和再利用的循环利用:资源的浪费及应用的不合理,给经济增加了负担。应建立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合理地应用及循环应用资源,尽可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普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6篇:地方经济范文

关键词:地方财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策略

DOI:10.16266/11-4098/f.2016.05.0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经济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急需公共财政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公共财政政策息息相关,国家公共财政以及市场的良好互动能够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公共财政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保证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均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均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分权式决策过程中,针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自我决策,尽可能提高地方收入。而地方财政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各种措施为本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强化政治意识及财政决策意识

首先,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政治观念,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地方财政部分必须要积极贯彻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保证稳健型货币政策能够良好落实,尽可能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优化收入分配,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1]。其次,必须要建立大局观念,主动提供相关服务,凡事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角度出发,正确理解地方党委以及政府的各种决策,基于本地发展实际状况处理相关发展问题,重点、优先解决那些与群众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通过全面调查,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财政政策研究意识,主动参与新问题研究,积极投身到新情况调查工作中。必须要与时俱进,挣脱传统思维,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研究工作,力求更好地把握相关政策,及时针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给予科学评估,统筹规划,提高财政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推进产业转型,增加项目建设投入及企业发展投入

首先,进一步加强借力发展,积极推进“上争、外引、内活”工作。“上争”事实上指的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向上方争取各种政策资金以及项目资金;“外引”指的是要尽可能鼓励招商引资活动;“内活”则要求尽量激活民间存量资金,保证良好的资金活度[2]。地方财政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财政政策以及财政资金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吸引和活化各种民间资本,促使乘数效应得到大幅扩大,保证充足的发展资金。其次,必须要加强对产业转型的支持。综合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做好以及“两型社会”具体建设要求,必须要以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为中心,建立健全相关财政扶持政策,针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符的项目,特别是那些产业升级项目以及技术改造类型的项目,必须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手段进行奖励,推动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顺利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3]。最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关键项目能够及早完成,并且顺利投产增税。最后,提高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可能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地方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重视社会保险及社会事业,给予创业支持

财政资金投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社会保险。地方财政机构和部门必须要处理好省级社保统筹工作以及相关衔接工作,尽可能推进相关管理制度革新,适当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同时尽可能扩大本地区参保面,慢慢解决养老保险收治缺口问题[4]。注意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处理,鼓励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有效落实。此外,针对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定相应的补助计划并实施,不断推进社会福利建设工作。其次,鼓励创业和就业,必须要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创业的地方财税政策,通过创业有效带动群众就业,提高就业率。最后,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加大对重点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以及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财政办事效率,合理控制收费标准

首先,必须要不断提高财政办事效率。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促使相关审批工作以及审批事项不断走向规范化,同时,尽可能提高项目审批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审批使用时间,给予相应的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帮助,针对关键项目可选择“驻点式”的服务方式,针对关键型企业则应给予个性化的项目建设服务,尽量提升服务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快捷性,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5]。其次,必须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可针对收费项目进行合理控制,对相关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或者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尽可能加强在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针对现阶段未正式实施的收费项目以及已经实施但是收费额度相对较小的项目可以实行暂停收费,针对执行单位批准免收的项目实行免收。针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可以根据最低标准进行减收。最后,采用各种创新性财政服务手段进行服务。必须要尽可能提高财政服务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只要是与财政审批相关的项目建设,均应该即刻着手办,主动办理或者上门办理,同时保证办理过程的公开透明,促使服务关口顺利迁移,真正实现主动服务及零距离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晓兰,陈宝东,鄢哲明.资源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传导机制、障碍与对策——基于30个煤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4,01:136-141

[2]白晓荣.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08:150-152

[3]房志伟.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149-150+159

[4]李娟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与信贷风险及化解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09:78-80+131

第7篇:地方经济范文

(一)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1.缺乏学习经济法的实践基础民族学生上大学前大多没有接触过法律,他们耳熟能详的是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一般是按照耳濡目染的生活习惯进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他们缺乏理解经济法律的实践基础,赶“大巴扎”将富余的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商品交换很难有接触股票、证券的机会,而这些恰恰是学习公司法、证券法的实践要求。因此民族学生学习法律的理论、实践基础很差。2.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较为熟悉新疆民族大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将来也大都留在新疆工作。对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都有自己的见解。古丝绸之路商品经济的历史传统、丰富的矿产资源、19省市的对口援疆以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建设使新疆经济显现出强有力的后劲。因此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讲解经济法,引导他们找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逐渐渗透经济法理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具有“相对失落感”民族大学生在家乡是各个民族的佼佼者,从小就受到村民、老师的宠爱。然而到了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学校园,由于语言不通、基础教育落后造成的学习上的障碍,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平日的交流也局限在自己本民族学生之间。虽然学校组织的民汉互动拉近了民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但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困惑造成的学业成绩的差异使民族学生总处在被帮助的地位,角色变换使许多学生不适应。因此,增强其学习能力,恢复其自信心尤为重要。4.对学习法律的渴望和热情近年来选择法学专业的学生与日俱增,我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同学选择法学专业是为了将来能够通过解决纠纷、减少交易成本来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做贡献,并成为当地的“民族法律专家”。民族学生性格直率、坦诚,他们学习法律的热情很高。只要教学方法适当,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法学课程的良好成绩并非高不可攀。

(二)塔里木大学法学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1.汉语水平较差虽然民族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经过了一年的汉语学习,汉语水平有很大的长进,但是由于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汉语,总体上看凭他们的汉语水平,即使不存在汉语法律转换成维语去理解的中间环节,要想精通深奥的法学理论是勉为其难。2.不愿意学习经济法理论由于用第二语言学习法学比用母语学习困难得多,况且目前的情况是汉语老师用汉语讲解汉语法律,语言转换造成的知识上的偏差更加剧了民族生理解的难度,而学生期望的维语老师用维语课本讲课在法律人才奇缺的新疆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用学生喜欢当地经济法案例授课就顺理成章了。课堂上尽量用案例、举例讲解法学概念和理论,笔者甚至认为,有时可能我们的举例不太准确,但只要是能帮助同学理解,就可以应用于课堂。“师傅领进门,巧妙在个人”,如果连门都进不了,何谈掌握、创新。3.想从事法学研究的人较少经抽样调查,想通过司法考试,从事法律职业民族学生占95.4%,将来考研、考博,从事法学研究的占4.6%。这也符合新疆法学大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多出、快出实用性法律人才。此外,对少数志愿考研、考博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多阅读法学理论的书籍,打好坚实的法学基础,因为这部分同学将来要参与民族研究、民族教育,为培养更多的优秀民族法学大学生服务。

二、对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对尖子生个别指导

对少数汉语基础好,志愿考研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指定参考书,课堂上的理论性的难题由他们来回答。努力培养一批精通法学理论的民族大学生,为以后的民族生教学科研培养师资力量。

(二)课堂教学重点向司法考试倾斜

课堂教学以经济法案例为主,用案例、举例等方法导入经济法理论,学习法学理论的目标定位是更好地理解法条,尽快为民族地区培养大量的法律人才,以解新疆法官、检察官、律师匮乏之急。

(三)加强民汉互动

开展民汉法学辩论赛、法庭对抗等活动,迅速提高民族生的汉语言转换能力,达到学汉语课本像学维语课本、听汉语老师讲课像听维语老师讲课一样,不明白的地方可及时请教汉族同学,适当降低考试难度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师生互动,建议老师兼任班主任,多与同学们交流,及时解决民族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四)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经济

民族大学生是他们本民族的骄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本民族的繁荣发展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鼓励他们搜集本民族经济发展的 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融合并发展完善。针对反贫困等实际的民生问题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相关法律,拓展其实务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课堂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8篇:地方经济范文

一、我区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现状

1、总体支持力度较大,但仍有挖潜空间

区内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如图一所示,年以来,区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维持在250亿元左右的较高水平,比年初增加值也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同时,图一也表明了,年宏观调控后金融信贷有收紧趋势,特别是5月开始,比年初增加值的增速放慢了,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明显。

与年全年我区金融信贷逐月递增相比,年的回落效应十分明显。年1、2月和年的月末贷款新增比例比较如图二。

从存贷款比例上来看,我区金融机构基本上保持60%到63%之间的存贷比,如图三。而年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比例为69%;我国《商业银行法》也规定,各商业银行以法人主体计算的人民币存贷比为不大于75%;加之考虑到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目前我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仍有上升的空间,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可加大。

2、较多依赖地方政策取向,偏重“锦上添花”类贷款

我区金融机构目前大多紧跟政府政策走向,对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公司和政府强力支持建设的贷款主体,积极提供贷款支持。如针对我区年下半年建立起来的区建设财力统筹制度,主要对三大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城司、土地储备中心、建司开展放贷业务,提供其流动资金、中长期贷款等融资支持。对我区各类工业园区,着重考虑各级政府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园区发展的成熟度、园区内企业的集聚度与规模档次等因素,如康桥市级工业园区由于其是市属工业区,发展较早、较成熟,园区内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也较好,赢得金融企业的普遍青睐。针对今年全区“决战临港”的政府工作目标,金融机构适当加大了对临港新城有关贷款主体(海港新城投融资公司、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等、临港新城经济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力度。

相比以上“锦上添花”类贷款,金融机构对“雪中送炭”类贷款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对我区其余投融资公司大多采取的是贷款持平或逐渐收缩的信贷政策;对除康桥工业园区以外的工业区,由于园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的规模、档次普遍不高,因此对这些工业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仅限于少部分优良企业。对大部分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的问题仍严重存在。

3、对调控涉及类行业支持力度有所减小

年中央对金融机构采取了系列调控政策,包括: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方面做严格规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以及利率方面的调整措施来全面收紧银根等。

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及房地产行业贷款控制政策的施行,区内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采取较为保守的信贷态度,个别金融机构的上级行曾一度停止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审批。目前,仅对“四证”齐全、自有资本比例在35%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这样的举措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但由于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中满足此条件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区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影响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支持的原因分析

1、我区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趋于严格

出于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的考虑,大多金融机构对基层机构的贷款权限作了严格限制,贷款更多地向大区域、大企业、大项目倾斜。我区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即对公业务的信贷权限一般较小,大多数银行只在一定额度的范围内拥有贷款审批权,个别银行对公业务只有调查权,无决定权。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审批程序比较严格,手续比较繁琐,与中小企业强烈的资金需求存在着矛盾。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加大以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审批将愈加严格。

2、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我区中小企业较多采取间接融资方式来筹措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的难度较大,且即使是在间接融资渠道中,融资供应范围也相对有限,仅限于中资金融机构。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发展规模有限,资产总量不大,较难提供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物,较难满足融资的条件。我区虽然有为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而成立的统一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由于运作处于起始阶段,许多功能有待完善,运作制度也有待规范,故目前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贷款帮手。

3、我区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我区为后发展地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尚未进入正常轨道,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由于多方面因素,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导致无力偿还贷款,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支持的信心。另外,部分企业信用观念缺失,还款意识淡薄,借助各种理由逃废银行债务,挫伤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三、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加大支持力度的建议

1、利用“决战临港”和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的契机,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两港一城”尤其是临港新城的系列建设作为我区的“特大型项目”,一直受到区内金融机构的关注。我们要充分把握好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机会,利用为临港服务的各个重大项目引进,提高以临港建设为主的区域经济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同时,结合我区新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将未来我区着重建设的“一核六区”作为融资主体的龙头,突出建设较早、发展较好的园区,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水平和档次,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配合区建设财力统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大对建设财力项目的甄别和监督力度,努力优化三家政府性投融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改善和提高经营质量,增强金融机构对政府性项目的资金支持作用。

2、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努力拓宽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注重对我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各项措施的宣传力度,选择恰当时机把全区的优质信贷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资金。大力引进民营、外资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外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瓶颈。不断研究、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制度建设和运作程序,切实发挥担保中心帮助中小企业贷款的助手功能。积极借鉴先行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其他解决全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各种模式,考虑引进保险公司,通过“银保”合作,构建企业、设备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四方合作的担保方式。

第9篇:地方经济范文

1 广泛收集,建立大连地区文献收藏中心

地方文献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土民情、人物传记、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

1.1建立市、县(市)二级收集中心,全面系统地收集本地区各种地方文献。

1.2成立大连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制订《大连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协调方案》,研究、制订地方文献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落实措施。

1.3成立大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领导小组。馆长亲自挂帅,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收集和采访地方文献,切实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1.4确定收藏范围和重点。包括:地方资料。即本地区新旧县志、厂志、方志及其它志书;有关本地区革命历史文献,出土文物记录、有影响的人物或重大事件、风土人情资料等;各种铅印统计资料;土地、矿产资源调查和地图、图片、图表等。

地方人物及其著述。尽力收集本地区有关的知名人士的著述,包括革命烈士、作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的传记、手迹、手稿、著作等有关资料;

地方出版物。尽力收集本地区编辑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及专著。

1.5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由地方政府下发文献呈缴的文件,用政府行为保证地方文献的系统收藏。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提供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权威保障。

1.6建立“大连文库”,专门收集大连作者(包括大连籍在外地或国外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的传记、文学艺术作品及手稿。

1.7广泛收集,灵活多样。以发掘馆藏来补充馆藏。在开发馆藏资源中发掘、补充、完善地方文献并根据市场信息,跟踪征集。

2 系统整理,建立大连地区地方文献科研中心

2.1集中保管,统一使用。成立大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对外开放。

2.2整理研究,揭示馆藏地方文献。我馆先后编制了《馆藏善本目录》、《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馆藏满铁藏书目录》、《馆藏旧期刊目录》、《馆藏报纸目录》、《馆藏舆图目录》、《大谷光瑞藏书目录》、《帝国主义侵华图说》等。

2. 3完善地方文献检索体系,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同步并举。

3 综合开发,建立大连地区地方文献开发中心

3.1成立大连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开辟“生活百花园书屋”、“大连地方文献阅览室”、“大连文库”、“爱国主义教育阅览室”等专题阅览室。开展阵地服务,以满足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需要。目前,已接待读者上万人次。

3.2设专人专职服务,开展参考咨询服务9860人次。

3.3编辑二三次文献,开展专题课题服务。目前,已完成272项578条次。

3.4走出阵地,开展上门服务。根据读者的科研课题,将有关地方文献资料送到读者手中。办理电话预约、来信来函等服务。

3.5开发数据库,服务读者用户。先后开发了《大连地方企事业名录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数据库》、《大连地方产品样本数据库》等。

3.6建立大连市地方文献服务协调网络,共同开发大连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大连地方经济建设。

4 面向社会,建立大连地方文献服务中心

4.1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服务。先后开辟了“决策参考”、“借鉴与参考”专题,为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决策服务,在“东北之窗”开辟“东北大事”专栏,为东北地区三省一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4.2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地方文献阅览室和历史文献阅览室为主,每年接待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并为其提供代查、代译、义务咨询、电话解答、信函咨询服务。该项工作先后两次获省文化厅1991-1993年度、1995-1997年度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

4. 3为经济建设服务。利用大连地方文献,为企业、生产单位提供有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服务,在大连市经济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