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争作文范文

战争作文精选(九篇)

战争作文

第1篇:战争作文范文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一:

战争——每个时代交替不可取代的方式。如果说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那么人的天赋就是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不是用千万条生命作筹码换回来的。中国的第一代君王在并吞了六国后,开始了新一代的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在无数的战争中被瓦解。其间每一个新王朝的宫殿都是用血染成的,每一个亡国之君都是在金銮殿下的反抗中倒地。和平,为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平,为什么总要在战争之后才威风凛凛的出现。

1860年10月,有两个强盗携手闯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璀璨建筑圆明园。他们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俩空身挺进圆明园,却披金戴银满载而出。园中价值连城的物品因无法搬走而以木棒毁之,却声称这是上帝的指引。圆明园在惨遭蹂躏之后,两个强盗又一把火焚之。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这颗曾经璀璨绝伦的明珠呜呼哀哉。可能失去的,总是最好的。可能因为它已不复存在,所以叫人们更怀念。

战争带来的代价为什么都很惨痛,所以现在现全球也越来越关注战争问题,一家以色列幼儿园的校训竟称:“今天最可爱的孩子,将是明天最强有力的人肉炸弹。”战争,让太多正在成长的孩子还未知青春的色彩就已走上了不归之途。回顾历史,每一页都是殷红一片,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不会也充满血腥。但愿人们可以谨记惨痛的教训,让纯洁的白鸽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二: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世界和平了,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停止了战争,世界才会友爱。谁都不喜欢战争的时代,苦难的时代。

在战争时代里,血流成河,到处充满了血的腥味。花儿不再盛开,天空变成了灰色,原本温暖的太阳如今却变得冷冰冰的。无论到哪儿,都是惊天动地的厮杀,闹得人人提心吊胆。战斗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失去了太多亲人,孤独的孩子为失去了父母而在无声地哭泣;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伤痛欲绝,在奋力地挣扎。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

战争的时代烽火连天,充满了血腥与一切罪恶,而和平的时代却迥然不同,那儿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

和平的时代里,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大人们安心地开拓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成就;孩子们可以穿着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衣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在书的世界里畅快遨游,所以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在和平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没有了痛苦,拥有了欢笑与幸福。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阳光灿烂,河流清澈,树木苍翠,人们善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世上的一切,才是最好的!

我们热爱和平,有谁会希望在战火硝烟中四处逃生?珍惜现在有的生活吧,多一份宽容,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战争远离我们!

关于战争和和平的作文三:

战争使国家衰亡,战争使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让无数的父母忍受着失去孩子的悲痛;让亿万妇女变成寡妇。可想而知,战争是全人类不愿看到的。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回首往事,中国人民饱受了太多的战争之苦。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有多少美丽的家园被吹毁;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提起南京大屠杀,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集提射杀、火焚和活埋。全市房屋大部份被烧毁,整个南京城尸骨遍地,令人发指。

第2篇:战争作文范文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从竞争的本质上看,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说穿了,就是为了利益而战。因此,当周围有足够的资源的时候,发生战争的机会很小,只有在争夺有限资源的时候战争才有必要产生。可以说也表现出了性本善的意思。和平其实是每个正常的人的希望.

战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因此,任何国家都不会轻启战端,只有一个国家意志由少数极端投机主义者掌握,弱国才会对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开启战端,或者即得利益必定大于自己的损失的时候,或者资源极度缺乏使得国家难以生存发展的时候。

其实放大到国与国之间,强权和公理是共存的,强权可以产生既得利益,公理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以便使自己有机会发展壮大取得强权。一个超级大国对外显示强权是正常的,但它也要编织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取得别的群体的利益,为什么呢?没有任何理由去侵略别的国家,任何国家也在考虑会不会自己也被这个强权国家无理由侵略,因此多个弱势群体的联合就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对强权国家不利,也是它不想看到的。

作为我们中国怎样定位自己?是作为一个强权国家?正在成长成为强权国家的弱势国家?一个弱势国家?怎样的定位对国家的发展有利?我们应该坚持强权还是公理?所以在建国时我们就表示中国永不称霸,现在又提出和平崛起。

现在大家说我们现该大声呼喊侵略还是埋头苦干发展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跨国贸易和跨国企业将全球的资源以新的方法进行配置,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通过跨国贸易和跨国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将逐渐占领资源配置的重要地位。利益群体的划分将打破传统的以血缘、地域划分的国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将逐步被企业集团之间的利益争夺弱化、取代。随之带来的国家职能减弱,国与国的利益争夺减弱,为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为减少战争得威胁带来新的希望。

补充:可能有人会问,那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和平?有机会,1,人类到了宇宙时代通过星际移民减少对资源争夺的时候,2,更大的强权统治地球的时候,如外星人的到

来,3,人类开发并能使用新的取之不尽的资源的时候。4。国家消亡,5。人类灭绝的时

第3篇:战争作文范文

1937年8月28日,这天在上海火车南站,发生了惨不忍赌的一幕————日本侵略者残忍的轰炸哪里,有许多无辜的人们,被那可恨的炸弹,炸死了。

炸弹过后,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孩子在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嘟嘟囔囔的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你们不要我了吗?......”

随后,频频发射的导弹,让许多高楼大厦和桥梁都成了废墟,这个孩子怕的都不敢说话了,就只在哪里悄悄的哭泣。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为什么和平之神没有永驻人间呢?而罪恶的战争却不停地打响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4篇:战争作文范文

当然,第三次世纪大战的武器不同于以前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武器。如果想知道怎样战争的话,就让我们去访问3092年的世纪大战的毁灭之王吧!

我到了N-1雪豹兵营的陈列室观看军事武器。一进门,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着:“天上飞的”“地上打的”。哦,不知道为什么,我吓了一身冷汗,一忽儿心脏加快,一忽儿心脏骤停。我先进了“地下打的”这扇门里,当然先进这扇门,是想心里能踏实点,获得一点自我安全感呗!一进大门,一把大枪扑入眼帘,在光能屏上有几行小字:W-N4787-蝙蝠全械百连发(原子合金弹)。根据我了解:原子合金弹可比核弹威力还猛,不说百连发,就算二连发的,也要将整个成都市炸平!我后悔怎么没有穿合金防弹背心,如果穿上它,好歹我心里有个底,就不会被打死吧!我经过了吃惊,愣住,发呆三个阶段后,最终还是冲出门。我突然想起了我只看了一把枪,我又开始懊悔了。又想再进去,但又不敢进去。我盯着太阳能天花板,不知不觉的去了“天上飞的”……

刚进去,还是有一个大箱子。上面写着:TN-F太空飞鹰全音心跳跟踪飞云(S弹)-启动”。啊!我嘴里喊出来:“我不是坏人!”刚说完,几个S弹冲了过来。哦,原来是一场梦。

如果你对军事武器有兴趣,请上网切磋,我的昵称叫“夜一”,记住要来找我哦!

小学

刘子晨

第5篇:战争作文范文

记得第一学期,我与唐咏心“开火”;第二、三学期,我又和蔡佳雨“交锋”;第四学期,我被调到了三号队伍,与原班长兼下一组组长的实力雄厚的杨浩文坐在一起,那一段日子……

刚到杨浩文那一组时,可谓人不生地熟,王一浩、杨洪志这几个人平日里都挺热,杨浩文这一关可就难过呀,喏,刚刚开学第二天,一条“三八线”就在我俩之间建立了。

一次数学考试举行了一半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拦路虎。这一次题目本来就多,还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哀哉,想完便开始与这道题对抗。正在冥思苦想之时,一把三角板就像刺刀一样冲过来,我一闪定睛一瞧,是同桌杨浩文的袭击。“你干吗?”“你干吗?”“你又超线了!”他十分不客气地回敬我。我仔细一看,哎呀,还真是我超过线了。我马上收回了手臂,继续去战胜我卷子上的敌手,我还下决心,也去挑他的刺儿。

数学考试离开后,又来了一次刀光剑影语文考,这可是我的强项,卷子发下来后立马开刀。而这一次,杨浩文却渗了,一会儿把句子搞反,一会儿把短文抄错,这期间,他一次次超线,我一直不在乎,直到他让我在写作文时不小心把我的手碰了一下,让我把字写错了,我才揭举他,他又说:“你不也是吗?”“真气人——”

第6篇:战争作文范文

六十六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力抗日战争,终于的在一九四五年打败坏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人民付出牺牲三千五百万人的代价,仅在长达三个月的松沪之战,中国方面共投入七十多万兵力,死伤二十多万人。

为什么?为什么外国侵略者任意侵袭?中国人民为什么会被别人宰割?我们可爱的祖国母亲为什么被人咬下一块又一块的肌肉,变得血淋淋的?后来我才知道,政治腐败,国家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当时,日本工业生产量为六十亿美元,而中国工业生产量为十六亿美元。日本生产钢铁五百八十吨,而中国生产钢铁不到四万吨。这样悬殊才给别人欺负,这是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内进行了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对成千上万个手无寸铁的老百性进行残忍地大屠杀。在日本侵略者屠杀下,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那滔滔的江水也被血染得红通通,中国人民被日本鬼子集体枪杀和活埋的多达十九万人,被红十字会等收埋的就有十万多人,至于被江水冲走不计其数。这些悲惨的事实,中国人民怎能忘记呢?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日战争,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布解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告别了战争时期。

随着祖国不断发展,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一直发展到了今天,有许多家庭过上了小康水平。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用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要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的胜利,我们会有现在的日子过?如果我当时生活在那抗日战争年代,我也会马上参加共产党,拿着枪去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张戛、雨来……那样当个小英雄。

第7篇:战争作文范文

遭遇战

早晨天亮不久,我的遭遇战就开始了。

我军正在睡觉,突然,外面发出了“轰轰”的声音(妈妈吼着让我写作业)。探测员(眼睛)看了看,吓一跳:有5个连(背5段课文)、3个团(课课练语文3课,数学3课)、8个步兵(背8句英语)、15台大炮(15页奥数题)。脑司令(大脑)知道后,先让中性队(中性笔)一营(其中一支)对这三个连、十五台大炮进行攻击。没一会儿,一颗子弹射了过来(写错了),幸亏守护者一号(消笔)及时进行了补救。中性队一营的任务完成了,其他敌人冲了过来,脑司令带着一个主力部队(记忆细胞),向敌人进行攻击。终于这些敌人解决了,我军也精疲力竭。

不一会,又有许多敌人冲了过来(妈妈吩嘱任务)。我军实在累的不行了,幸亏有保护墙(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便回房休息。

守护战

也许是休息时间有点长了,敌人伤害了我国平民老百姓(妈妈揍了我一顿,叫我赶快写作业),我军用比以前快10倍的速度布置好战营,探测员一看,又下一跳!竟然有一队步兵(一课英语单词),20颗原子弹(寒假作业20页)!脑司令让1个突击队(质量好的钢笔)毁掉原子弹,然后带着主力部队消灭步兵。几个小时后,敌军全部被消灭了,可这个突击队全部牺牲(钢笔没水了)。

第8篇:战争作文范文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1这一句话,是《战争与和平》中的经典句。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巨着,用极其平和的语调,流露出了对时代和人们的悲悯。

“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是战争,为了信仰而有的战争,也许帝王以为这只是一场有关荣辱的如同过家家般的战争的话,那么就错了。如果只是认为受了屈辱,而不和拿破仑议和的斗争,就不是战争了,别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而帝王却很无耻的说上一句,“我将准备酒肉。你们准备战争。”这一点,是最令人痛惜的。帝王——是历史的奴隶。那么,真的是吗?别人在牺牲,他可以说出这种话。

“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地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两伤一亡。”军官无所谓的耸耸肩。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有这样把生命当做是儿戏一样吗?但是转念又想,这不就是战争吗?死伤是肯定要有的,可是,这种将生命当做儿戏,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军官阶级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么?今日,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明天的今时,你就有可能沉睡在这个洒满了鲜血的修罗场。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已经是为了信念组成的不是战斗的战争,再谈到美好的东西,正是抵触的东西。但是,我又认为,在这时候,谈谈这些美好的东西没有错。说实话,本人是很佩服彼埃尔的。在任何情况下,温和却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种美好的结合。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绝望,而是美好的余辉。摇身一变成为别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满了戏剧性。

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会,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说,场面的波澜壮阔,是他成为经典的原因。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彼埃尔、安德烈、尼古拉等等,仿佛只要穿越时空,仍然可以触摸到,那些热血,那些真正的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生下来,人的各种欲望、丑恶一面尽情展现。情欲、贪欲,更多。库图拉夫也是一样,毫不在意地听别人说他是独眼龙,在军事上,兢兢业业,为国家效忠,尽犬马之力。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不满,军权移交。却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也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那个苹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爱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换来。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狭小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宽恕。当战争结束,拿破仑的时代彻底过去,奥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临了。是的,来临了,经过战争的洗礼,这和平的曲调奏响之时,那旋律格外的欢快和动人。

婚礼举办,生儿育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真正的和平时代了。最后一句话,让人感触颇多: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令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个十五岁的瘦削少年所说的话。是的,既然已经和平了,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2《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组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生动地描写18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描写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当我读完这部巨著,我的心情却变得无比沉重,思绪万千。曾几何时,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和平之花已悄然怒放。然而,在人类极度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有的国家却全然不顾地选择了战争。

3月,战争的火焰又再一次被点燃。利比亚政府和--武装在境内发生多次火力对抗。--武装多次向卡扎菲住所发动袭击,造成许多平民丧身,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由于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在境内的石油因战火而停产,导致利比亚沦为众矢之的。同时,北约为了控制珍贵的石油资源,频繁的派遣直升机轰炸利比亚。炸弹就像马蜂一样倾巢而出,蛰得人们遍体鳞伤。可他们可曾想过利比亚的孩子们。他们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却把孩子们抛在脑后。他们永远也不知道那轰轰的炸弹声响,会给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带来多大的伤害。这创伤也许他们一辈子也不能痊愈!也许他们一辈子也不能走出战争的阴霾!

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已经荡然无存。清晰地记得,枪林弹雨中的一个小男孩,它双手拖住下巴,痴痴地蹲坐在一个树桩上面,眼睛里早已失去了昔日理想的光芒,流露出无限的恐惧和痛苦。原本应该是快乐无忧的童年,而此时它仿佛只剩下了一架行尸走肉的躯壳,眼里的泪水早已流干。“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而他们的“王师”到底在哪里呢?

战争是一个能吞噬一切的巨大黑洞,唯有世界人民团结一心,以和共处,才能让它永远消失,和平之花才能重新绽放。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世界上的孩子不再受伤害,我们在这里高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3读完此书有数不尽的感想想要写下。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精神让人钦佩。他们在这个战争年代彼此相爱。这是值得快乐还是悲伤呢?

没有选择吧!安得烈没有,比埃尔没有,娜塔莎也没有。而俄国人,更没有!战争到底是什么!战争就像是展现了自然界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法则——弱肉强食!对于弱方而言这战争显得如此没有天理。而对于强者而言这场战争只不过是最最应该的而已。而战争的胜利便需要人的生命和感情来做牺牲。我觉得,人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话,一定能够避免战争的发生。但是这份理解,这份宽容,绝不是懦弱!

相信每个人都渴望和平。我虽没有经历过战争,也不懂战争是怎样的。但是我却很害怕战争,期望着永远的和平,即使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和平这个词听起来让人安心。那些被战争残害的俄国人啊!你们的精神何在!一棵树挡不住洪水,千万棵便可成功。一个人打不败拿破仑军队,千千万万个人便可将他们驱逐!这便是团结的力量,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战争的胜利要牺牲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胜利之后如果是和平的话,那死也值了。相信死去的战士们心中定是这么想的吧。面对着《战争与和平》这本书,面对着这书中许许多多的人物,面对着活着的战士们,面对着死去的战士们,面对着他们无比崇高的精神。多少的赞美也述不尽他们的伟大。他们是光,为孩子们照亮前进的路。他们是江,为孩子们找到希望的源泉。我深深的敬佩他们。面对这一切,我只想叹声:“安息吧!我亲爱的人!看啊,我亲爱的人。现在的俄国是如此的强大,安息吧,安息吧!”

道出这些后,我便想起了中国曾今发生过的种种。就在几十年前,中国还战争连连。不管是对战外国军队,还是对战国明党军队。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他们一定不是为了别的,一定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的和平,而奋勇战斗的。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愿,为了让人民幸福,为了让中国和平富强,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为人民,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所有!

战争与和平,毁灭中的希望。感谢勇敢的战士们!接下来,看我们的吧!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4《战争与和平》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请看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站为您推荐的这篇--字的读后感,希望您能喜欢。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这部长篇巨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说从家庭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入手,站在宏观视角,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

首先,小说人物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

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来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还是会从一个人不成熟的一面写起,这样也更加的真实动人。也许有人会说,像小说描写的比埃尔参加决斗,娜塔莎甘愿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的爱情是一种不好的,不应该写的东西。那就有失偏颇了。我国近代的学衡派,观点保守,他们也认为西方一些小说描写一些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这样是令人作呕的,是不良的。但是大家细看小说又会发现,其实,在比埃尔参加决斗之后,又描写到他的对手其实在家中是个孝子,是个对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小说中还写到比埃尔在决斗前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这写情节真切地反映出,描写不良的事情,有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诚实的思考,托尔斯泰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单纯描写不良的事情,而命运在之间穿插或者是引导读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种宣扬腐朽、落后文化的载体。

描写出他们渐渐“成长”的一面,这也使得小说的任务形象更加丰满。小说中的人物娜塔莎据说原型是托尔斯泰的母亲,但是在小说中,也写到娜塔莎遇见所谓的爱情时迷失了自己,无法理性进行判断,险些被恶人诱拐,差点就酿成大错。比埃尔呢,在小说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贪图享乐,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变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完善,也许,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其次,这部小说还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用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成因以及历史人物活动与历史演变的关系,而不再是用以往其他人的那种唯心主义的眼光片面地看待历史的演变过程(小说中提到的英雄人物决定历史进展显然是唯心的、不合逻辑的),这又是它与其他小说不同的一点。悲伤而有冷静,欢乐而不是风度。它从一个全面、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虽然这部小说被划分在浪漫主义小说中,但我觉得,《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比较好的作品。

从小说的写作方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善于设置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性格。《战争与和平》中刻画了两种人物,借用哈代小说的说法,一种就是灵肉性人物。比如娜塔莎;还有一类肉性人物,比如艾伦。这两类人物,在平静的生活中展现人物性格仍远远不够,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更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人物性格并展现当时社会文化特点。小说通过这种渐进的过程给读者的冲击更加强烈,就像平静的海洋亲眼见到波浪时,还是会被那壮阔的景象所深深折服。

第二,小说善于描写恢弘的场面,给人以壮阔之美。和《德伯家的苔丝》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故事情节属于半封闭状态,似乎与外界的联系很少,无论是某个小说人物遭到非议什么的,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其产生非议,而不是所谓的“当时社会上”的人。这就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会引起其他社会上的人的反应,而不是单纯地只是几个人在那里发议论。我认为这是《德伯家的苔丝》在叙述中出现的不足。因为作者他已经将故事情境和人物遭遇做了较为真实的处理,而单单在社会环境这一方面处理成与世隔绝的状态,显然有逃避现实之嫌,就像在编织一个梦一般的童话。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到“当时的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在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是作品的意义更加特别。据说,俄国人是喜欢《战争与和平》的,因为他里面塑造了别佳、安德烈等几个安国人物形象,他们为他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使得“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过度,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宣扬了爱国主义思想。但是我觉得,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应该有的,而且,引申开来,小说这种渐进的叙述方式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看看小说中的人物别佳,他不在战争的场面中时,更多展现为是一个关心周围人的人。当他请求参加军队时,当他冲锋陷阵时,他展现出的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我就在想,如果只会空谈爱国主义,是无法达到使被教育者真真正正地培养出爱国主义思想的。只有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关爱周围的人,在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会热爱他们的祖国。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5和平,人人都渴望和平,可是,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

金钱、权利,难道真就那么重要?甚至能让我们自相残杀。联合国总部前的“铸剑为犁”雕像,难道就单单只是一个雕像?全球人民不都是是在渴望和平?难道和平就只是战争的一个借口?

有人说,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是逼不得已的,这是对的,可是,如果没有另一方的贪婪,会有战争吗?政府口口声声说要维护和平,那么训练兵队要干什么呢?哦,是为了打击不良分子,存在这不良分子是和平另一大阻碍,如果世界和平,人人安居乐业,政府给予人民更多的利益,给予人民更多的保护,那么,不法分子还能嚣张、张狂吗?政府会说,不法分子那么多,管得来吗?而且,我们不也在积极管理吗?不去努力的治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政府真的全都在认真处理?这我就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所知道的官员只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钱,即使是剥削人民,贪赃枉法;不只是官场,甚至是学校,学校管理员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不惜剥削学生,然自己得到更多的钱……这样的世界能和平吗?难道和平就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愿望?难道世界和平的现象就在人们的梦中出现?

面对历史,难道所有的侵略国家都有在忏悔吗?就如日本,面对被自己侵略、蹂躏的国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狡辩,面对自己强盗的行为,竟无一点忏悔之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痛恨日本,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让每一个中国人愤怒、哀伤,可是,痛恨有用吗?我们能改变历史吗?难道我们要对日本报复来发泄自己的悲愤吗?不,不是的,我们要和平,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不是要我们报复,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和平!

不要让争执,让我们再有战争!

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面对战争,她已经伤痕累累了,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难道再想把它破坏后能有一个新的地球等着我们在去破坏吗?难道我们不为自己的子子孙孙着想吗?

第9篇:战争作文范文

[关键词]管虎;《斗牛》;传统文化;隐喻;黑色幽默

管虎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1992年他创作首部电影《头发乱了》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截至2009年他一共执导影片5部。管虎影视作品数量并不多,但从中可看出导演、编剧管虎对艺术孜孜不怠的追求,而其创作技法也日臻成熟。影片《斗牛》是管虎蛰伏多年后推出的诚意之作,根据赵冬苓小说《八路牛的故事》①改编拍摄而成。影片采取时空交错式叙事结构,铺陈了村民牛二与日本兵、难民和土匪间围绕八路牛展开的激烈争夺。导演管虎通过《斗牛》着力探寻了人们重诺守信行为背后的传统文化根源,在曲折批判战争、政治戕害人类的同时,对美好人性和人的最终胜利又寄予希望。

导演管虎在《斗牛》中讲述了一则关于古中国的寓言,影片故事发生地――沂蒙山区偏远村落马牧池村,是保守、落后的封建中国的一个缩影。马牧池村依山而建、民风纯朴,古风犹存:村口仪门上方一块发黄变旧的横匾,写着“沂枕”两个楷体大字;关帝庙饱经岁月沧桑显得有些破败,但坐姿关公塑像仍气宇轩昂;宗祠戏台因年久失修而瓦落栏断,它是村民们议事、聚会和娱乐的公共场所,戏台的木柱上刻有一幅“上悬镜以复古,下演剧以燕祥”的对联,凸显出村民们崇古、和平的生活理想。这些历史的遗迹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的到来并没有使马牧池村产生实质性影响,妇女解放、婚姻自主、人人平等的现代思想只招致他们善意的哄笑。受传统文化长期浸淫的村民,效法关公的忠义以生命实践着对八路军的承诺。导演管虎为了能够充分表达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思考,在《斗牛》别设计了一人(老祖爷)一虫(蛐蛐)两个意象。老祖爷是马牧池村的精神领袖和灵魂人物,儒家、道家及封建迷信等思想奇怪地汇集于一身。他用“玉不琢,不成器”“古训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克夫灾星,人神共愤”等话语训化着村民;他坐在四人抬的轿椅上,手持长鞭随时准备惩罚违规的村民,并大众宣称“俺就是天命”。老祖爷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图腾、标志,他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形象,正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境遇的一个极好的隐喻。老祖爷教训村民“按了手印,就是借了脑袋……借头为盟,决不反悔。”他最终以头颅和热血证明了自己的人格,老祖爷的英勇就义是导演管虎为传统文化唱起的一首悲壮的挽歌。

老祖爷被日本人杀害后,管虎在影片又设计出蛐蛐的意象以延续传统文化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使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封建保守、消极落后、自以为是的文化传统,直接导致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近百年的欺侮历史。管虎正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这种客观认识,在《斗牛》中借助蛐蛐意象展开了对传统文化消极面的探讨。蛐蛐文化是中国休闲、博戏文化的精粹,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过深远影响,而蛐蛐文化的负面性从蒲松龄《促织》中可见一斑。管虎选择蛐蛐的意象可谓深思熟虑、寓意深刻。影片第一次出现蛐蛐形象是在35分30秒至36分40秒处:日本兵涩谷听到蛐蛐叫声来到一个幽暗的房间。涩谷发现各种各样的蛐蛐器具,并兴致勃勃地开始斗蛐蛐。大冢闯进来砸碎蛐蛐罐,推倒博古架,咆哮着责骂涩谷,“国家为什么会灭亡?……就是因为丧志!……我们的战斗不是在这个罐子里……不要太放松了。”影片通过大冢一系列的破坏行动,形象、生动地说明传统文化面对强权时的羸弱无力、不堪一击。大冢把国家的灭亡简单归罪于玩蛐蛐的传统文化尽管稍显偏激,但强烈的警示意味发人深省。然而,管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是极其矛盾的,在对其大加挞伐的同时却又流露出怜惜、留恋之情。在这个1分10秒的蛐蛐情节中,管虎用高反差照明呈现蛐蛐文化的美轮美奂、高贵雅致与神秘莫测:在一个半明半暗的房间里,紫檀木圆桌雕刻有精美的文字和蛐蛐图案;古铜蛐蛐罐发出柔和的黄色光泽;紫砂蛐蛐罐配有镂空花纹盖子;赵子玉蛐蛐斗盆外表紧致细密;蛐蛐油光透亮头大腿健。管虎在影片最后段落以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几个褐色的蛐蛐在绿油油的菜丛中欢跳,暗示了传统文化的前途和方向――传统文化不应闭锁在阴暗角落里顾影自怜,融入广阔的现实生活就能重新焕发生机。

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近年来比较优秀的作品有《鬼子来了》《南京!南京!》《拉贝日记》等。《南京!南京!》以日本兵角川的视角试图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黑白影像强化了影片的纪实风格,血淋淋的屠杀和人性的自我救赎,令人震撼,发人深省。《鬼子来了》同样是一部黑白片,影片肆意嘲讽中国农民的无知、苟安,同时揭示出战争的残酷与荒诞,但无节制的叙事狂欢部分消解了对“人与战争”主题的深层次提炼。与这些影片相比,《斗牛》有意淡化抗日战争的故事背景,没有去评判战争的正义与否,导演管虎以一种旁观者的超然态度进行着战争的哲思。以影片开场段落为例,管虎避免表现血腥暴力、刺激感官的屠杀场面,而以冷峻的黑白灰三色构图、缓慢凝滞沉稳的镜头运动、树叶落地的细微悉索声,从牛二的视角呈现遭日军血洗后的马牧池村。牛二压抑地哭诉,“人呢?人呢?不能!不能。全死了,全死了,死了?”是对战争剥夺宝贵生命的诘问,也是对战争殉难者的沉痛哀悼。这里寄托了导演管虎浓厚的人文关怀。影片1小时37分至1小时38分的一个关于奶牛的情节感人至深:枪林弹雨中奶牛艰难地走向趴在雪地里的牛二。奶牛走到牛二身旁停下。奶牛转动着头颅,左眼映射出不远处爆炸的火光,奶牛眼中流下一颗晶莹的泪。牛二趴在雪地中。奶牛躺到牛二身边的雪地上,与他依偎在一起。整个情节充斥着子弹啸叫声和炮弹爆炸声,抒情音乐渐渐响起并最终压过枪炮声。《斗牛》中奶牛不仅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和串联故事的重要纽带,导演管虎更是依靠奶牛的一双冷静、理性的眼眸来洞察世态人心。影片开端的第一个镜头――村民推挤着看挤奶的场景,就是模拟奶牛的视角;此后故事的发展都是在奶牛默默的注视下完成的。因此奶牛的一滴眼泪是非同寻常的,导演管虎在这里放弃了克制、中立的情感立场,为战争中的死难者一掬同情之泪,为亘古以来绵绵不绝的战争流下痛心的泪。管虎以悲愤的心情谴责战争,对没有战争的未来仍抱希望,牛二和奶牛相依的身影和逐渐高昂的抒情音乐,说明战争虽然能够摧毁家园、攫取生命,但人世间永不湮灭的真情能够抚平创伤,重建美好、祥和的世界。

《斗牛》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影片,导演管虎用幽默夸张的语言、嬉笑油滑的喜感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和图像的随意拼贴,将政治表面的崇高、神圣、庄严与背后的滑稽、可笑与虚伪并置起来,提醒人们对政治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要过分迷信与盲从。牛二摸八路牛的、拿村里的粮食喂自己的小黄牛却饿着八路牛,九儿把牛二的行为告诉十三叔,牛二被戴上“虐待八路牛的反革命”的白色纸糊高帽在村里游行示众。牛二牛的被夸大、提升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貌似荒谬的情节背后呈现出政治对人的钳制。十三叔们信奉的政治逻辑是,“还敢摸那奶牛的,那也是他摸得?除了八路,谁也不能摸。”牛二无意间对政治的亵渎引起村民们群起攻之,人们的心灵被政治权威所禁锢而不察,仍自觉地维护政治的神圣性。九儿首先发现了牛二的“反革命”行为,九儿检举牛二不是出于革命的目的,而是因为牛二没把银镯子给她,导演管虎隐讳地指出个人私欲胁持政治后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影片《斗牛》结束部分插入了一段30秒的黑白纪录片资料,在模糊、粗糙的影像中一个铿锵有力的男声用英语义正词严地解说,“荷兰,1937年,全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这里的人们将优种的格罗宁根奶牛细心养大,运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线……遥远的中国战争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感谢荷兰人民的自由意志和无私精神,世界反法西斯战线需要所有热爱自由人们的支持。”荷兰奶牛的纪录片与《斗牛》中牛二与奶牛的故事形成强烈对照,同样是荷兰奶牛,牛二把定情银镯套到奶牛的鼻子上,奶牛成了牛二母亲、妻子的化身;而在政客的眼里奶牛只是他们进行舆论宣传和政治鼓动的有用道具,奶牛成为他们推销大而无当政治术语的载体,导演委婉、曲折地揭示出宏大政治叙事的非人性与伪崇高。

《斗牛》对文化、战争和政治的反思,其归旨是探究在政治、文化和战争等外部环境下生存着的人,反映美好的人和事物,对世界和未来充满希望是管虎作品的共性,影片《斗牛》

延续了这一精神气质。管虎曾这样概括《斗牛》,“大概故事是讲一个人和一头牛在残酷环境下的存活经历,相濡以沫,生命和生命之间相互照顾,特美好。”②不可否认,《斗牛》对人性的丑恶面有着大胆、直接的揭露。影片中难民喝光牛奶后欲杀奶牛吃肉和土匪强行将奶牛与公牛两个情节段落,淋漓尽致地批判了人性的野蛮、残忍、恶毒、恩将仇报,展现出一个“人不像人,狗不像狗”的疯狂世界。管虎认为,战争、灾难、政治等外部环境激发出人性中恶的因子,同时人性恶又使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损害加剧。描写人性的丑恶不是管虎的终极目标,他试图以此来控诉天灾人祸对人性的摧残,他以人最终战胜自己的弱点,使人性的光辉更加灿烂,人的胜利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在影片开端部分,导演管虎迫不及待地通过一个八路军的话引出人的论题,“这个八是分开的,人,是合起来的,加一横念大,加两横念天”,导演把人与“大”“天”放到一起,直接讴歌了人的伟大并预示着人对命运的掌控。《斗牛》中人性的闪光点无处不在:好多天没吃东西的母亲,面对一碗活命的牛奶,把第一口奶喂给了怀中的婴孩;私心颇重的农民牛二与爱占小便宜的寡妇九儿之间有着朴素而动人的爱情;老祖爷和十三叔宁割脑袋也要保证奶牛的安全。即使是视中国人性命如草芥的日本士兵,影片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漫画化、脸谱化处理,他们口袋里装着家人的照片,渴望着和平宁静生活的来到,战争并没有使他们彻底泯灭人性。影片以一个富有诗情的长镜头结尾:牛二坐在大岩石上背对镜头,摄影机静静地推进牛二,牛二回头微笑、侧着头看着远处的群山、喃喃自语,“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啊!”牛二遭受种种苦难之后,以一颗淡泊的心笑看风云变幻,那份淡定和坦然,是导演对人的极力张扬。然而,导演管虎又是清醒的。牛二用地雷和炸弹封闭了进山的路口;牛二说:“俺跟牛就在山上,高低不下来了。”牛二获得的静谧、平和的田园生活是以逃离现实世界、严格自我封闭实现的;实际上,牛二对现实世界采取了退却和投降的姿态。所以,人的胜利只能是一种惨胜。

影片《斗牛》是导演管虎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管虎早已不是《头发乱了》时代充满青春骚动、迷惘不安的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更深的体认,但“拍电影是我(指管虎)一生中最重要的事。”③管虎认为,“……做电影光好玩还不够,心里的这点事儿,总要飘出来点。”④他尝试用精彩的故事来承载人文的思考。当然,《斗牛》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冷峻的镜头、严肃的主题与语言的狂欢之间产生了电影风格的冲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影思想的力度。究其原因,或出于经济压力和商业考量,或是管虎执导电视剧多年形成的创作惯性。

注释:

① 赵冬苓:《八路牛的故事》,《时代文学》,2000年1月。

②④ 王陈:《管虎:容易的事儿不好玩》,《大众电影》,2008年第10期,第35页,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