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近代史中,我们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榨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国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一次次战争,打败了军阀,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电影音乐艺术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艺术,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史孕育了战争题材的电影,正如1905年我国诞生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一样,在我国百年电影发展史中,战争题材影片记录和表现了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记录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巨大能量。归究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渲染主题的塑性美

每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必定要表现某一主题的故事,电影音乐偕同画面影像为表现这一主题塑型,正如有学者所发表的言论“在当代影视作品两线的平行叙事中,情节与故事阐释了理念世界契合于意志的东西,而音乐则阐释了音乐世界合乎这个意志的东西。”以电影《太行山上》为例。这部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司令率军挺进前线太行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这部影片的主题曲选择了和影片同名的歌曲名称“太行山上”,从主题歌曲的名称上就凸显了影片的主题。从行曲风格上看,采用的是进行曲、大合唱的形式,进行曲的节奏显然与大部队的行军状态相吻合,威武雄壮、士气轩昂;大合唱的形式将大部队的挺进气势给予了非常形象的烘托;主题歌的歌词将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同仇敌忾、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誓夺胜利的壮志豪情,乃至太行山的地理形势有益于我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的特点都书写得很是形象。论及电影中的音乐配置为渲染主题服务,很突出的就是可以从主题歌曲的词和曲风中所感受得到,如《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曲《英雄赞歌》,《上甘岭》的主题歌曲《我的祖国》,《狼山喋血记》的主题歌曲《打狼歌》。在电影音乐中,主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当属渲染影片主题的最大亮点。

二、诠释战争环境的悲壮美

战争是残酷的,是令人颠沛流离的,更是流血牺牲的。身处于战争环境下的我国军队和我国人民处于以弱击强的劣势中,经历着由一次次失败换来一次次胜利的浴血奋战的历程,骨肉分离的痛苦,艰难环境的磨砺,生与死的考验,胜与败的绝杀,悲壮之感始终会萦绕于人民将士的身边。悲壮的气氛令人获取的是勇士的力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言。悲情的苦痛就是寻求和实现壮美的力量,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在经历了无数个悲壮美的气氛中实现的,电影音乐将我国人民和我国军队经历过的战争过程中的悲壮情绪和战争题材影片所应具有的悲壮氛围诠释得沁人心脾。电影《八月一日》再现的是我国人民军队诞生的史实,那是一段关于南昌起义的故事。一声枪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地投入战斗,战斗的场面十分惨烈,这时的电影配乐旋律如同潮水一般波涛起伏、雄壮激昂、催人奋进。当战士们终于攻上城门,将一面胜利的旗帜插上城门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接续的是一算段空灵、苍凉的单旋律。这样的音乐诠释的是当时战士的情绪和战场的场面,分明将手中的视听感官都集中到了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激动情绪中,激动得热泪盈眶,无以言表,以至于哽咽着。电影音乐诠释战争环境悲壮美的审美特征,还在于影片对主旋律悲壮色彩的设计,且这种主旋律总是重复的和凸显的,让悲壮美贯穿于整个剧情之中。

三、烘托人物形象的情感美

文学艺术的特质都在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电影和音乐同属于文学艺术范畴,又集影视艺术表现于一身,在发挥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作用时是不可缺少的。电影音乐在表现情感美方面的作用诸多,仅以烘托人物形象的情感美来予以佐证性分析。《建国大业》拍摄于2009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大业就是为中华民族奠基福祉的大业,来之不易。当阶段性革命胜利取得后,、等党的领导人在延安的窑洞中庆贺胜利,他们端起酒碗,尽情而饮,几近醉境,率先唱起《国际歌》,接着其余领导人都放开了歌喉,这样的个唱分明是革命豪情的释放,是胜利者品尝到胜利喜悦后的赞歌。从中也烘托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革命壮怀与豪情万丈的英雄主义气概。《国际歌》的旋律与《国际歌》的即兴合唱,在影片的情景中就是这样的烘托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的领袖人物感情奔放、充满激情的形象特征。在我国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不乏对人性多个侧面的描写,其中就包括了对爱情的描写,我们的人民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在战场上他们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能够舍身而战的钢铁战士,在私人感情世界中他们也具有自己细腻的儿女私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取材于一首塔克吉民族的民歌,应用于《冰山上的来客》,烘托出的是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爱情。

作者:刘海峰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