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

第1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一、复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我认为它不仅是为了防止遗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从总的方面来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中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它们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复习既能加深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新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实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可以看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不只是简单地巩固知识,而是教学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是使学生增强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应简单地复述已学的教材,而是在学生面前提出一些新材料,启发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说明,使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完善,更扎实和熟练地运用。

二、思想政治课复习的形式和方法

几年来,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日常复习。日常复习是指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新内容进行复习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具体做法包括对旧课的复习提问: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联系提问,新课讲完后的提问和布置作业等。教师在运用这种复习形式时,应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启发学生理解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使知识连贯系统巩固的作用。

日常复习应贯穿每一堂课的教学。讲授新教材提问旧课内容。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复习巩固已学教材,建立新旧课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说明新课题。这种联系复习是由课程的内容存在联系所规定的。因为每一门课程在一定范围内,教材间是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者。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是后面要学内容的基础。因此,进行联系性的复习,既能加深旧的知识,又能为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打好基础。

讲授新教材时边讲边巩固,它要求教师在讲清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教材,教师要及时归纳每一段路的中心思想。讲完全部内容之后还应做简要总结,以便学生在具体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牢固的知识。

讲授新教材后的复习可有多种形式,如布置复习思考题、让学生练习,这是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和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教师在讲完新教材之后,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让学生及时地进行练习,是完全有必要的。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回答,也可以在课后做书面作业。对复习思考题一定要选择得当,既要反映本节的重点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数量不宜过多,既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又在他们能力范围内。

(二)单元复习(或称全章、全课复习)。我认为教师在讲授完一课后,要及时巩固复习。具体做法可以由教师讲解复习,即由教师对全课的基本内容做简明而系统的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全部知识加深理解和系统巩固。也可以采用习题谈话练习的方法即由教师依据基本内容提出教材中的几个问题,通过回答对话,引导学生对全课基本知识逐一消化理解,并加以综合概括,收到复习巩固和系统提高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图解复习的方法,这就是教师把全课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的相互联系和逻辑系统性绘制成简明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简明化、条理系统化,加强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的目的。

(三)总复习。总复习是指学期或学年的课程结束及毕业升学前的总结性复习。这种复习包括全学期或全部课程,同学期、学年、毕业、升学等考试联系在一起,比平时各种复习资料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安排好这种复习,必须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第2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因材施教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基础上,难免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差异等因素,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统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取得应有的发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必要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分层进行课题引入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同,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适当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旧知识,可以采用总结归纳或者提问回答的形式,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做好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实现旧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建构。这一环节,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完善、详细的知识回顾型引入;或者根据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

二、设计分层的探究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在自主的探究、构建中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新知识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形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依据已有水平展开探究。

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正确看待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尊重主动形成问题的过程,巧妙引导、适时总结,将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引导集中到与新课有关的问题中来。例如,在高中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教学中,通过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继而知道常用数集及专用记号,再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形成和发展“集合”的知识。

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分层次教学。例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为目标。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面对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进行合理、适时地引导。

三、小组讨论中进行隐性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正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小组合作的意识。每个小组都是有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工合作,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讨论环节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

首先,教师要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鼓励所有学生发言,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避免成为个别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还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允许犯错,有意识地鼓励学习吃力的同学参与。

同时,要利用小组合作施行互帮互助,鼓励学有余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学习吃力、理解困难的同学,帮助别人的同时巩固学习内容,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够在同伴的讲解中,弄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和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有助于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四、分层进行课堂巩固训练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离不开当堂训练巩固知识。课堂巩固练习要本着讲练结合原则,巩固训练的题多和例题类似,难度往往不大,对一般层次的学生来说非常实用,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吃不饱”,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因此,课堂巩固练习也要分层次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设计基础性的问题,让一般层次的学生解答,优生进行点评;第二层的题目较难,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分析思路,然后师生共同探究总结,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实现能力提升;第三个层次是设计内容较难、需要进行拓展思维的附加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我提高,从而实现知识的综合与内化。

五、布置分层作业

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后都有一定的作业,为体现分层教学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必做题巩固基本的知识点,训练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选做题以略有难度的题目为主,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六、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中施行分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值得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秀荣.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研究,2012,(11).

第3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固体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29-02

固体物理是研究固体的结构及其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以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学科。固体物理与凝聚态物理和新材料科学紧密相连,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物理基础,是当今物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它是物理学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与应用的课程。该课程对固体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从原子、电子和分子的角度进行的。它与金属物理、普通物理、材料科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等相关学科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固体电子论、固体的磁性、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超导体、半导体等专题要着重研究。所以说,在物理学专业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专业课程是固体物理。如何较好地讲授该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就当前固体物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的实践与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首先固体物理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面较为广泛,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抽象难懂,大量运用比较复杂的数学处理方法,增加了学习强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困难。其次,固体物理的较高要求,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学习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空间想象是必不可少的,这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学习难度。再者,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固体物理教学学时紧张,固体物理课程被不可避免的压缩删减。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基本的讲授时间之外,选择用很少的课余时间进行专题讲解,这样非常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面。另外,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激光、半导体、超导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固体物理学科发展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而现有的经典教材却少有前沿知识的更新,对固体物理前沿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概念介绍得不够,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也给我们的固体物理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教学手段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固体物理教学手段基本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具和较为抽象的语言来传授知识,没有具体的形象描述。而固体物理课程内容相对丰富,对于稍微复杂的三维晶体结构、倒易空间及其能带结构和特点等难以描述清楚,致使学生难以理解一维到三维的扩展,对该门课程没有形象深刻的认识,感觉很空洞,对固体物理的基本定理、公式、概念等没有较多的体会,这就让固体物理变得非常难学,学生越学越受挫,从而对固体物理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对固体物理产生厌学情绪。

3.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固体物理教学的传统形式比较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全面,公式推导严谨、精练,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单纯靠机械记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模式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研究,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单一也使学生缺少了对本门课程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各章节间的联系,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觉得固体物理课程原理多、模型多、定律和概念多,这就更容易使学生对固体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讲授物理模型的推导过程,比如黄昆的《固体物理》中能带理论等章节含有大量涉及量子力学的理论推导,这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对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内容可能不太感兴趣,而对实用或未来就业价值更高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固体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相应改革了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期推动固体物理课程的建设。

1.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本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学时安排,对固体物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第一章晶体结构,主要讲述晶格、周期对称性、几种基本的晶体结构和倒格子;第二章固体的结合,主要介绍晶体结合力的物理本质,并介绍基于不同结合力的几种基本晶体类型;第三章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重点讲述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以及一维单原子链和一维双原子链,其他内容让学生自学;第四章能带理论,主要讲述布洛赫定理,近自由电子近似,紧束缚近似,固体能带,能带结构计算,介绍费米面和态密度定义及其物理实质;第五章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讲述特定电场、磁场下电子的运动规律;第六章缺陷,简要讲述缺陷产生机制,介绍点缺陷,其他内容安排学生自学。

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添加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现代技术和物理前沿,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前课堂教学是单一的黑板教学,而固体物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讲课效率,引入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灵活、信息量大等突出优点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上选择合适的动画和图片,设计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系统。比如,在讲晶体结构的时候,可以加入氯化钠、金刚石等晶体的三维结构图,让学生360度观看晶体结构;在讲布里渊区的时候,利用ppt动画效果,使学生深刻理解布里渊区的画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仅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据学生反映,多媒体画面具有瞬息多变、一晃而过、翻页太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概念印象模糊、记忆肤浅等弊端,因此必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笔者的体会是,使用多媒体但决不能依赖多媒体,而是将使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课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佳授课效果。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不能是书本的拷贝,更不能对着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而是要求课件制作必须精良,使用要恰到好处。

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记录片引入到固体物理的教学中。如,在课程的开始阶段介绍该教材的编著者――黄昆先生。我们可以以记录片的形式介绍黄昆先生的生平,让学生在了解编著者的同时,对这本教材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超导时,教师可以运用《绝对零度》这一纪录片,让学生对超导体的特殊性质和超导的研究历史有更加形象的认识。

3.教学方法灵活化。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方法进行讲授,尽量避免大量的数学推导过程。对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的描述是固体物理教学中具体问题阐述的着重点,同时,教师对于较为详细的固体器件技术问题和较为繁琐的教学推导都要尽量减少。在讲解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但结论却很重要的内容时,教师一般会直接给出结果,这是大多数学生都愿意接受的,相对于那些少数需要更深入学习研究的学生,我们就可以采取将具体的推导过程用别的课件给出的形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碰到问题再与老师进行探讨。

在教学中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提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各章节的教学中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且经常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出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宏观的认识,避免知识学的零散杂乱。

三、结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固体物理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和挑战,固体物理的教学诸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针对物理学专业固体物理课程特点,结合本学校本专业学生特点,开展该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学出了自信和成效,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到课堂教学改革的乐趣和收获,为物理学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昆.固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钟佑洁,杨尊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1-4.

[3]C.Kittel.固体物理导论:第8版[M].项金钟,吴兴惠,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张丽萍.固体物理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81-82.

[5]钟佑洁,杨尊先.电子学科的固体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物理通报,2013,(08).

[6]夏爱林.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7]赵增茹,王高峰.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5).

[8]梅显秀.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1,(7).

[9]孟影,邵继红,华扬.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第4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一、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习题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深化与活化作用;反馈与补偿作用;巩固与提高作用。

1.深化与活化作用

通过习题教学及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地理解规律的目的。

2.反馈与补偿作用

首先,通过习题教学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得到有关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其次,已经理解的基础知识并不一定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就需要借助习题课或做练习作业来达到补偿。

3.巩固与提高作用

为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就需要通过例题和习题的教学来巩固。与此同时,在已经巩固的基础上,再通过习题教学,达到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习题的选择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能否充分发挥出深化与活化、反馈与补偿、巩固与提高的整体功能,恰当地选择习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掌握习题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乃是物理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为了发挥物理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怎样选择恰当的习题是首要的工作。在具体选择习题时应依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原则和练习的目的。而且,所选择的习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典型性

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典型性的问题应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应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要对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例如,在光滑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挡板挡住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并计算球所受的各种力。通过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典型含义,就可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事实上,在竖直墙壁上挂一个球及三角架等共点力平衡问题都可归结为同一物理模型。因此就有了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之功效。

2.针对性

从知识的角度出发,习题的选择要针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内容和方法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联系。

例如,针对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以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回答: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加速度减小时速度是否一定减小?并通过实例分析加以说明。

3.实际性

从实际问题出发,习题的选择要注意把理想化模型同实际客体密切联系,理想化过程与实际物理过程有机结合。这样,物理问题才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离心轨道上小球的运动。问:小球从多高处滚下恰能通过圆环最高点?这就是一个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的原理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再问: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要达到这么大的速度,需要用运载火箭发射。我国已发射了37颗人造卫星,其中有5颗是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实现了全球异地通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能看到中国的发展、听到北京的声音;同样我们也能看到与听到世界的动态与信息。

三、怎样上好习题课

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知识、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只能从完成某项具体活动中体现出来,只有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并得到发展。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中要强调个体参与实践的重要性。而习题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去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责任在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为此,就要把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集中地展开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化、活化概念和规律,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的能力。

四、怎样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第5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一、增强“课标意识”,结合考纲,适当整理教材

新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结构相比,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相对独立等特点,所以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及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以安徽省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第36题第一问为例,我们深知《考试说明》对高三历史的复习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树立“尊重教材,而不过分拘泥于教材”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复习效果。同时,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考纲》,从中体会每年高考内容发生的变化,以利于科学地指导高考复习。

二、重视模块的整体复习,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高中新课程结构上的最大变化是采取了“模块”的架构方式,模块课程的特点和历史新教材的专题化编写方式,大大拓展了原有的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但同时会使学生缺乏对宏观历史的认识,较难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使学生充分注意到并照顾到,一个模块主题与相关模块之间、模块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系统性。那么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从构建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关键首先取决于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而知识又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通过设计新情境,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其本质。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说明》列举出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基础做起,做好对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巩固工作。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课本呆板,缺乏历史真实感、不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弊端,教材更注重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形式上更生动活泼,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以及心理学、美学的原则。所以在复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史料和插图的理解和消化。

最后,讲、练、评相结合,巩固知识、培养能力。高考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学生的高考成绩,第一轮复习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要顺利完成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不难发现:高考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知识重点。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同时要联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堂课的历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理论水平。第二,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完每一节或单元后,教师要精选一些综合性强,典型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同时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测试,每月进行一次大型综合检测。第三,及时“讲评”,及时提高。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不能题题评讲,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第6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固体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固体物理学是物理学中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的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当今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的诞生都是固体物理的外向延拓。固体物理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固体物理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固体物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作为新兴学科的需求。其次,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简单的理论传授不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最后,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结合多媒体技术。鉴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需求。

一、改革教学内容

固体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中都会开设,但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应按专业对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而非完全依据教材逐个讲授。如师范类专业应着重物理原理、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的描述,同时涉及与中学物理中有关现象问题的理论解释;而对微电子专业则要加强对固体器件技术问题和一些比较前沿问题的讨论。具体对内容取舍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要求。

固体物理作为一门发展中的课程,新概念、新知识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教材不会及时更新。教师可结合具体知识点介绍固体物理最新的发展动向及面临的问题,以开阔学生眼界和提高学习兴趣。如讲解半导体PN结知识点时,可结合介绍发光二极管的最近研究进展以及在照明中应用。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适当增添一些物理前沿方面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的前期基础,处理好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区别和发展,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原有知识和原理,也有益于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但是介绍发展前沿应本着宜简不宜繁、宜短不宜长、宜定性不宜定量的原则。

二、改进教学方法

固体物理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失一般性。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育质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应遵循自身的原则和规律,但模式不固定。固体物理内容体系十分庞大,各部分有各部分的特点,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诱导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等。在学习成熟的原则和规律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在一些相关的前沿课题中应本着讨论式原则,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解释那些新发现的现象问题。要一切从学生出发,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敢于提出独到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子资源的巨大优势,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搜索与固体物理课程相关的前沿进展,并就这些发展开展师生间的讨论,然后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科研的初步能力。

固体物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对理论物理基础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到知识的跳跃性很大,尤其是教材中经常将理论物理的知识随意引入到某一个问题上,会使学生感到来得太突然,进而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次数多了,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重要知识点分解成专题进行讲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专题,教师首先需安排一定的时间回顾与本专题相关的基础知识,但这种回顾不是重新讲解,而是就内容、方法和结论作简要叙述。

三、优化教学手段

固体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有理无物”,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非常抽象,提高了课程的难度。要使固体物理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如固体物理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晶体结构的教学,如何将晶体的结构直观地展示出至关重要。虚拟现实语言VRML是个不错的选择,利用VRML描述的三维晶体结构可以进行任意旋转、移动、缩放、倾斜等操作,方便从各个角度观察晶体结构。也可通过OpenGL编程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获得三维图像,几何体的大小、位置及其运动可以严格按照给定参数或函数描绘。这些不同的方法在晶体结构的描述方面各有优缺点,可配合着使用。除此之外,适当引入现代研究手段进行教学,能使固体物理教学的抽象教学更为直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比较抽象的固体物理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用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 五步教学法 培养 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政治教学目标应是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为落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前导读――重点精讲――随堂小结――复习巩固――练习反馈”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的启发性,通过精讲精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导读: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导读就是在每节课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⑴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线索,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⑵引导学生比较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此概念与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⑶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或者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观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前导读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导读过程中教师应规定学生必须完成预习任务,预习结束后分别回答和讨论,从而形成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教学环境。

二、重点精讲:突破教材重难点,培养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

在课前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比较零碎、模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结合教材重点教学精讲。重点精讲应“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练准确分析概念,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及比较概念的能力。教材一般采用先讲概念或者由实例事实引出概念两种方式,精讲概念可由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运用已知知识进行理解和自己比较概念,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归纳、补充、整理,纠正学生的答案。

2.应用多种方法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点是指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知识内容和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主要有:⑴通过知识的系统讲授,讲明重点问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⑵通过少讲非重点知识,用较大精力讲深讲透重点来体现;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所教内容,如用提问、朗读、记忆、联系等方式加以巩固。

3.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难点可以运用以下方法:⑴运用实例论证法,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分析论证抽象的理论;⑵运用分解法化繁为简,抓住关键环节解决一般问题;⑶运用层次分析法,剥壳式由表及里地逐层分析,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⑷温故而知新,运用知识迁移法突破知识难点;⑸运用比较法,比较归纳事物的异同点,全面认识事物;⑹运用图示法直观反映做到形象化等等。

4.列出知识提纲,突出知识结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边讲边列出知识提纲,使学生一目了然,思路清晰,逻辑层次清楚。总之,重点精讲是采用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从而扫除学习重的知识障碍。

三、随堂小结:突出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随堂小结是教师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而明确所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达到深化教材巩固知识的目的。首先,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重难点精讲环节由于分析时分析举例较多,论证时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或者肢解成小观点讲解,容易使学生难以分清主次抓住核心。通过小结,可以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应该点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前后因果关系、内在层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清基本线索等,使知识系统化。通过系统归纳,可以培养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第三,应点明本节课在整篇教材和单元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知识连接点,这样可变读死书为读活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小结是应该言简意赅,线条突出。

四、复习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综合培养识记、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复习巩固的具体做法是:⑴由学生自己列出全课教材的知识提纲,总结概念、范畴、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全课的核心和主线。⑵教师设疑学生复习,即在学生列出知识提纲的同时,教师在课前设计几个疑问,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复习,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途径。设计题目应该针对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结合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突出重点内容。⑶学生解疑,教师讲评和订正。复习巩固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飞跃,使政治复习做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第8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能使学生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

6.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学生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查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第9篇:固体力学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讲解;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但是,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需要在课堂上解答,无法理解的概念需要教师讲解,不能试做的实验需要教师或学生来演示,产生的相异构想需要辨错、析错、纠错,简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对预习的深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的智能提升。

一、在教师讲解中答难释疑

1.精选讲授内容

过去,也曾强调“精”讲。问题是“精”讲什么?一般都认为要讲“重点”“难点”。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强调要讲学生自己学不懂的。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管是“读”懂、“练”懂、“做”懂,还是“议”懂的,教师都不应该讲。但是,对于那些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大胆地讲,还要讲清讲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要强调、说明,甚至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应用多种方法、措施指导学生,直到学生理解了、学会了为止。例如,课本《§6-3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中,对于“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既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进行必要的计算,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设计习题,课堂训练,及时检测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检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教师、学生知道理解了多少,还在于让教师、学生知道不理解的有多少,不理解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暴露“学生的闪亮点”,为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设讲授语言

当前,教师注重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预设,往往忽视了对讲授语言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教师(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就某个问题讲了一遍之后,担心学生不理解,于是再重复一遍,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云里雾里,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讲授语言,教师语言的随意性很大,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语言,至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语言要精练,能用三句话讲清的问题绝不用五句话;二是语言要风趣幽默,要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师生将实验步骤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教师用谐音将其幽默的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这种谐音式概括复习,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三是要善用比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时,就可以这样归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化合反应:A+B=AB(一见钟情型);分解反应:AB=A+B(感情破裂型);置换反应:A+BC=B+AC(挖墙脚型);复分解反应:AB+CD=AD+CB(互挖墙脚型),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掌握了四种基本反应的特点。

3.精筛教学方法

“读、讲、练、议、做”是化学教学的五大法宝,但是这五大法宝没有固定的流程和用时限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灵活安排,不拘一格选方法。例如,在《§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时,可以先“读”后“做”再“议”,而“质量守恒定量”的教学就可以是先“做”再“议”后“练”。

二、在合作对话中共同成长

合作、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对话,彼此交流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1.聆听交流,分享思维

“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其中“议”是教学的核心,“议”的本质就是对话。从对话的对象来看,有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从对话的形式来看,有个体与个体对话,个体与群体对话,群体与群体的对话。从对话的本质来看,是经验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可以将4~6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推选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创设多种情景组织对话交流,开展小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率。

2.分工实验,培养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原理,培养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熟练实验技能都要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为媒介,因而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实验、亲自体验,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确保学生实验取得预期效果,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每次学生实验强化训练。学生分组实验前,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首先示范,然后辅导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及时指正实验中的错误与不足,给予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更多练习的机会,这样优势互补、以优带差、协同发展、共同成长。

3.角色互换,查错纠错

“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做”通常以课堂检测、课堂训练、学生实验的形式来检验教学达成率。例如,《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五个步骤(写、找、列、解、答)之后,组织学生当堂检测,小组内互查互批,互帮互助,把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知错、辨错、析错、纠错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探究实践中增强能力

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大量实验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在组织探究教学时,不必刻意追求一套看似完整的探究步骤,要关注探究教学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怀疑精神、求证精神。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精心筛选探究问题,灵活取舍探究环节,准确把握探究程度。

1.精心筛选探究问题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要求的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问题)都有探究的价值,必须对探究问题精心筛选,教师应根据地域特点、学生基础、教师特长筛选出合适的探究问题,这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哪些问题适合探究教学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值得借鉴:当教材内容是针对形成相应科学领域的概念、规律和理论,而不是提供实践活动材料和培养劳动活动的实验技能、技巧的时候;当教材内容不是崭新的,而是在逻辑上继续充实以前所学知识的时候;当教材内容适合于学生做出独立结论,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适于做出概括的时候;当教师训练学生开展活动来解决问题情境的时候,都适合采用探究教学法。对于那些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从问题堆中删除。有的问题虽然有探究的价值,但是受学生知识基础或者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开展探究,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或者兴趣小组活动时开展探究。

尽管探究教学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方面有许多优势,但是探究教学也有不少弊端。例如,教材中某些新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作为铺垫,探究教学的效果就很差;在学习复杂知识时极其需要教师的讲解,这时不适宜采用探究教学法,因为独立探究对多数学生不可行,但是,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探究情境,以消除探究教学的这些弱点。例如,教师可以适当插入探究活动的某些因素,或者反之,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说明学生自己无法“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探究教学的弊端。例如,在《酸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是什么?

2.灵活取舍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交流与汇报、反思与评价五个基本程序,但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探究问题而言,不一定每个程序都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的问题适合全程探究,例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得出结论都值得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探究教学;有的问题只需要重点探究某个环节,其他环节可以提供资料,减轻探究的难度。例如,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探究教学的重点是猜想、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其他环节就不必要进行探究。

3.准确把握探究程度

五个探究环节开展的程度应依据学情来定,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出版的《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每一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程度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对探究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越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就越多。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适当给予指导,或增加或减少某些探究资料,准确把握探究教学的程度。例如,将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如果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教师就要提供固体酒精的相关资料: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学生根据固体酒精的制作方法就能对燃烧后剩余的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三种猜想:白色固体只有NaOH;白色固体只有Na2CO3;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通过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